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琵琶行》预习学案模板

《琵琶行》预习学案模板

《琵琶行》预习学案模板
《琵琶行》预习学案模板

《琵琶行》预习学案

【知识导学】

1.白居易,中唐著名_______诗人,字______,晚年号________。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被贬为江州司马。著有《________》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______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与元稹合称。

2.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___________,富于变化。【预习检测】(一)注音

1、湓()浦口

2、铮()铮然

3、商贾()

4、悯()然

5、转徙()

6、迁谪()

7、荻()花

8、幽咽()

9、虾()蟆() 10、红绡()11、钿()头12、银篦()13、春江花朝() 14、呕()哑()嘲()哳()

15. 霓裳() 16.转轴() 17.慢捻()

(二)重要词语注释

〔1〕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2〕明年秋。明年:

〔3〕善才:〔4〕委身为贾人妇。委身:

〔5〕遂命酒。遂:〔6〕使快弹数取。快:

〔7〕曲罢悯然。悯然:〔8〕感斯人言。斯:

〔9〕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是:始:〔10〕因为长句。因为:

〔11〕歌以赠之。歌:〔12〕凡一百一十六言。凡:言:〔13〕命曰《琵琶行》。命:〔14〕循声暗问。暗:

〔15〕添酒回灯重开宴。回灯:〔16〕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思:〔17〕低眉信手。信〔18〕颜色故。故:

〔19〕又闻此语重唧唧。重:〔20〕如听仙乐耳暂明。暂:

〔21〕为君翻作琵琶行。为:〔22〕却坐促弦。却:

(三)古今异义

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今:

②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今:

③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今:

④因为长句。因为:古:今:

⑤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今:

⑥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今:

【预习思考】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2.小序有什么作用?

3.读诗,找出诗歌中和序呼应的地方。“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照应第 ( ) 段“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照应第 ( ) 段“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照应第 ( ) 段

4.仿照第1节“江头送客闻琵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节诗的内容。

琶行学案

学习目标

1.梳理文言基础知识

2.感悟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知识链接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60首,与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同为著名的诗史。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明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2.背景:《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元和三年,白居易任“谏官”;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无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一.预习部分

(一)注音

1、湓()浦口

2、铮()铮然

3、商贾

()4、悯())然

5、转徙()

6、迁谪()

7、荻()花

8、幽咽()

9、虾()蟆()10、红绡()11、钿()头12、银篦()

13、春江花朝()14、呕()哑()嘲()哳()

15. 霓裳()16.转轴()17.慢捻()(二)重要词语注释

〔1〕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2〕明年秋。明年:()〔3〕善才:()〔4〕委身为贾人妇。委身:()

〔5〕遂命酒。遂:()〔6〕使快弹数取。快:()

〔7〕曲罢悯然。悯然:()。〔8〕感斯人言。斯:()〔9〕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是:()始:()

〔10〕因为长句。因为:()〔11〕歌以赠之。歌:()〔12〕凡一百一十六言。凡:()言:()

〔13〕命曰《琵琶行》。命:()〔14〕循声暗问。暗:()〔15〕添酒回灯重开宴。回灯:()重:()

〔26〕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思:()

〔17〕低眉信手。信()〔18〕颜色故。故:()

〔19〕又闻此语重唧唧。重:()〔20〕如听仙乐耳暂明。暂:()〔21〕为君翻作琵琶行。为:()〔22〕却坐促弦。却:()〔23〕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

(三)通假字

①曲终收拔当心画()②钿头银篦击节碎

()

(四)古今异义

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今:()

②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今:()

③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今:()

④因为长句。因为:古:()今:()

⑤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今:()

⑥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今:())

(五)一词多义

(1)言

①感斯人言()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

③自言本是京城女()

(2)命

①遂命酒()②命曰[琵琶行]

()

(3)为

①因为长句()②初为【霓裳】后【六幺】()

③为君翻作【琵琶行】()

(4)暂

①凝绝不通声暂歇()②如听仙乐耳暂明

()

(5)幽

①别有幽愁暗恨生()②幽咽泉流冰下难

()

③野芳发而幽香()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6)语

①琵琶声停欲语迟()②今夜闻君琵琶语

()

(7)暗

①寻声暗问弹者谁()②别有幽愁暗恨生

()

③偏听则暗()

(六)词类活用

①闻舟中夜弹琵琶者()②遂命酒()

③歌以赠之()④商人重利轻别离

()

(七)文言句式

①转徒于江湖间()②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③问其人,本长安倡女()④送客湓浦口()

⑤使快弹数曲()⑥沉吟放拔插弦中

()

⑦感斯人言()

(八)名句填空

1.〖1983全国卷〗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

面。

2.〖1986上海卷〗。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3.〖1988全国卷〗从白居易《琵琶行》中选一个描写月色的句子填在横线上。

4.〖1999上海卷〗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

语。

5.〖2002全国卷〗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

唧。

6.〖2003北京春考卷〗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

宴。

7.〖2003北京卷〗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8.〖2004上海卷〗未成曲调先有情。

9.〖2005江苏卷〗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

歇。

10.〖2006上海卷〗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

帛。

11.〖2006浙江

卷〗往往取酒还独倾。

12.〖2006四川卷〗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13.〖2007山东卷〗,幽咽泉流冰下难。

14.〖2007广东卷〗。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15.〖2007重庆卷〗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

面。

16.〖2008山东

卷〗似诉平生不得志。

17.〖2008江苏卷〗座中泣下谁最

多?。

18.〖2008安徽卷〗千呼万唤始出

来,

19.〖2009上海春考卷〗寻声暗问弹者

谁?

20.〖2009辽宁卷〗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

志。

21.〖2010山东卷〗,相逢何必曾相识!

22.〖2010安徽

卷〗此时无声胜有声。

23.〖2011江苏卷〗去来江口守空

船,。

24.〖2011湖北卷〗《琵琶行》中

“”,情景交融。25.〖2011广东卷〗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

唧。

26.〖2012辽宁卷〗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

盘。

27 .〖2012北京卷〗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

唧。

28.〖2012天津

卷〗此时无声胜有声。

29.〖2012江西卷〗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

唧。

二.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

1.小序有什么作用?答:————————————————————————————————————

2.《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答:—————————————————————————————————————。

3.请用简短句子概述每节内容。答—————————————————————————————————————————————————————————————————————

—————

4.诗中塑造了几个主要形象?

答:

5.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这句话可视为本诗的诗眼。

答:

6.是什么把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答:

7.共有几次音乐描写,那一次最精彩?

答:

(二)具体赏析

简析第一次音乐描写: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1.时间(摘录表明季节的词

语):

2.地点

是:

3.演奏句子

是:

4.表现手法是:

答:

5.环境构成的意境特点

是:

6.情感:琵琶

女:

人:

简析第二次音乐描写

请阅读“转轴拨弦三两声-----唯见江心秋月白”句子

1.

(1)“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弦切切如私语”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幽咽泉流冰下难”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琵琶女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有什么作用?—————————————————————————————————————————————————————————————————————。

3、这节诗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4.演奏精彩原因探究(填上有关诗句并简析)

年:

年:

赏析析第三次音乐描写

1.描写音乐的诗句是:

答:

2.作者及客人的反应是:

答:

3.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巳经湿透了。情感为何如此?请从上一节次寻找答案。

①为官历程(抄写诗

句):

②为官地方环境(抄写诗

句):

③诗人心境是:

答:

(三)小结: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课后练习

(一)基础知识运用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湓浦口(pén) 贾人(ɡǔ) 六幺(yāo) 迁谪(dí)

B.转轴(zhóu) 拨弦(xián) 幽咽(yè) 花朝(zhāo)

C.船舫(fǎnɡ) 衣裳(shánɡ) 信手(xìn) 虾蟆陵(há)

D.慢捻(liǎn) 荻花(dí) 钿头(diàn) 琵琶行(xínɡ)

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曲罢悯然沦落天涯枫叶荻花幽愁暗恨

B.转徙江湖漂伦憔悴暮去朝来东船西舫

C.恬然自安千呼万唤沉吟放拔循声暗问

D.间关莺语宁绝不通轻拔慢捻幽咽泉流

3.下列诗句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凸出刀枪鸣。

C. 大弦嘈嘈如急语,小弦切切如私语

D.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对括号前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使快(快速)弾数曲颜色故(衰老)击节(节拍)碎低眉信(随便)手

B.寻声暗(悄悄地)问欲语迟(迟疑)添酒回(拿回)灯惨(悲惨)将别

C.声声思(悲,伤)漂沦(沦落)憔悴老大(年纪大)嫁作因为(因此写)长句

D.却(然而)坐轻拢(顺手下拨)耳暂(忽然)明每(常常)被秋娘妒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为长句为仲卿母所遣

B.转徙于江湖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岂无山歌与村笛芳与泽其杂揉兮

D.其间旦暮闻何物开国何茫然

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歌以赠之

A.浔阳江头夜送客B.遂命酒

C.问君西游何时还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7.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①明年秋②曲罢悯然③委身为贾人妇④今漂沦憔悴⑤铁骑突出刀枪鸣

⑥整顿衣裳起敛容⑦恬然自安⑧因为长句⑨暮去朝来颜色故⑩凄凄不似向前声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⑦

C.①③⑧

⑨ D.④⑤⑨⑩

8.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命酒,使快弹数曲酒:名词活用为动词,摆酒。

B.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

C.举酒欲饮无管弦。管弦:借代音乐。

D. 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面向前方

9.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闻舟中夜弹琵琶者.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 ①铮铮然有京都声②沛公然其计,从之

C. ①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D. ①因为长句,歌以赠之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0.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①感斯人言.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B. ①是夕始觉有迁谪意②自言本是京城女

C. ①轻拢慢捻抹复挑②商人重利轻别离

D. ①低眉信手续续弹②胜似闲庭信步

11.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C.转徙于江湖间。D.赵氏求救于齐。

12.下列诗句从修辞手法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B.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13.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

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音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夸张的手法。

C.“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14.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15.对下列寓情于景的句子,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萧瑟秋意,创设氛围,以烘托送客的情真意切。

B.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描写映于茫茫江水中的冷月,渲染冷清、寂寥的气氛,烘托惨别之情。.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描写沉浸于江心的秋月洁白、冷寂,烘托“悄无言”,以“寂”衬“声”,从侧面写乐声之感人。

D.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以孤舟、冷月与江水的寒意,烘托琵琶女“守空船”的冷寂、凄凉、悲怆。

(二)课内阅读

16.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

A.琵琶女是演奏技艺精湛卓绝,悲凉身世令人心酸的被污辱和被损害者的形象。

B.作者写自己的遭遇,是为了衬托琵琶女形象。

C.诗中琵琶女和作者这两个形象感情上的共鸣之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D.诗中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琵琶女的倾诉表现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则压根儿不提被贬以前的事。这也许是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吧!比方说,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甲)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呢?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乙)以后的处境是不是也有某些类似之处呢?看来是有的,要不然,怎么会发出(丙)的感慨?17.甲处最恰当的引文是:()

A.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B.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C.细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D.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色等闲度

18.乙处最恰当的引文是:()

A.弟走从军阿姨死C.老大嫁作商人妇

B.梦啼妆泪红阑干D.秋月春风等闲度

19.丙处最恰当的引文是:

A.江州司马青衫湿C.同是天涯沦落人

B.如听仙乐耳暂明D.杜鹃啼血猿哀鸣

20.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

是()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

21.清人方扶南把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阅读这两首诗,完成下面的赏析。

听颖师弹琴

韩愈

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銮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问题:这两首诗分别是怎样将无形的音乐描绘得如此优美动听的?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

一.预习部分

(一)注音

1、pén

2、zhēng gǔ4、mǐn 5、xǐ6、zhé7、dí8、yè9、há ma

10、xiāo 11、dián 12、bì13、zhā

o 14、ōu yā zhāo zhā

15. chánɡ16.zhóu 17.niǎn

(二)重要词语注释

〔1〕左迁:贬官,降职。〔2〕明年:第二年〔3〕善才:对乐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4〕委身:托身,这里是嫁的意思。〔5〕遂:于是〔6〕快:畅快。

〔7〕悯然:忧郁的样子。〔8〕斯:这个〔9〕是:这,始:才。〔10〕。因为:因此创作。〔11〕歌:作歌。〔12〕凡:共,言:字。〔13〕命:命名,提名。〔14〕暗:悄悄。〔15〕回灯:移灯。重:再。〔26〕掩抑:低沉抑郁。思:悲,伤。〔17〕信:随意。〔18〕故:衰老。〔19〕重:重新,又。〔20〕暂:忽然,一下子。〔21〕为:替。〔22〕却:退回到原处。〔23〕向前:刚才,以前。

(三)通假字

①画通划②篦通金字旁的篦

(四)古今异义

①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②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③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④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

⑤颜色:古:容貌今:色彩⑥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

(五)一词多义

(1)言:①话语②字③说

(2)命:①吩咐,命令②取名

(3)为:①写、作②弹奏③介词,为、替

(4)暂:①暂:副词,短暂②副词,顿时、忽然

(5)幽:①深沉②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③清幽幽的④幽:昏暗

(6)语:①说话,回答②语:曲

(7)暗:①轻声地②隐藏的③糊涂,愚昧

(六)词类活用

①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②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③歌:名词作动词,作诗④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

(七)文言句式

①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②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③省略句,“是”。④省略句,“于”。

⑤省略句,“之”。⑥省略句,“于”。⑦被动

(八)名句填空

1.〖83全国〗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86上海〗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88全国〗别时茫茫江浸月。(或“唯见江心秋月白”或“绕船月明江水寒”)

4.〖99上海〗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5.〖02全国〗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6.〖03北京〗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7.〖03北京〗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8.〖04上海〗转轴拨弦三两声,9.〖05江苏〗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0.〖06上海〗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1.〖06浙江〗春江花朝秋月夜,12.〖06四川〗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13.〖07山东〗间关莺语花底滑,14.〖07广东〗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5.〖07重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16.〖08山东〗弦弦掩抑声声思,17.〖08江苏〗江州司马青衫湿。

18.〖08安徽〗,犹抱琵琶半遮面。19.〖09上海〗琵琶声停欲语迟。

20.〖09辽宁〗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21.〖10山东〗同是天涯沦落人,22.〖10安徽〗别有幽愁暗恨生,

23.〖11江苏〗绕船月明江水寒。24.〖11湖北〗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25.〖11广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6.〖12辽宁〗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27 .〖12北京〗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8.〖12天津〗别有幽愁暗恨生,29.〖12江西〗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二.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

1.明确: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概述琵琶女身世;

③点明写作动机;④定下全文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2.明确:这首诗说的是元和十年,诗人被贬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听到琵琶女弹琵琶,勾起了心中没落的情感,他听了琵琶女的弹奏并为他作了一首词。

3.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五段:重问琵琶青衫湿。

4.明确:琵琶女诗人自己

5.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6.明确:音乐

7.明确:三次。第二次最精彩。

(二)具体赏析

简析第一次音乐描写:

1.时间: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

2.地点:浔阳江头。

3.演奏句子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4.表现手法是:

明确:侧面描写,衬托

5.环境构成的意境特点是:空旷、寂寥、怅惘

6.情感:琵琶女:无语,独自愁,心灰意冷,唯有琵琶伴。

诗人:空旷、寂寥、怅惘伤别离

简析第二次音乐描写

1.明确:(1)粗重(2)轻细(3)流畅4)冷涩

2.明确:白居易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诗人,他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将演奏时的心态,因而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动作入手,用“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中,同时也突出了琵琶女演奏技巧的高超。

3.明确:这两句诗属于侧面描写,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说明周围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4.早年:明确:“十三学得琵琶成”以下十句红极一时。她年纪幼小,而技艺高超,她被老辈艺人所赞服,而被同辈艺人所妒忌。

晚年:明确:“弟走从军阿姨死”以下十句时过境迁,飘零沦落。随着她的年长色衰,贵族子弟们都已经不再上门,她仅有的几个亲属也相继离散而去,无可奈何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赏析析第三次音乐描写

1.明确: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

2.明确: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3. ①略

②略

③诗人心境是:明确:孤独寂寞

三.课后练习

(一)基础知识运用

1.【答案】B(A项迁谪zhé;C项衣裳chánɡ;D项慢捻niǎn。)

2.【答案】A(B中“伦”—沦; C中“拔”—“拨”循----寻D中“宁”—“凝”)3.【答案】D(A。忧----幽B。凸----突C。语----雨)

4.【答案】C(A快:畅快;B回:重新;D却:退回)

5.【答案】C(A项写作/被;B项在/比;D什么/多么。)

6.【答案】B(B项与例句名词作动词,其他三项名词作状语)

7.【答案】B(明年:古义,第二年;突出:古义,突然出现;整顿:古义,整理;因为:古义,于是作;颜色:古义,脸色,容貌;向前:古义,先前;)

8.【答案】D (“向前:”是先前的意思。)

9.【答案】C(C项均为介词,在。A项,助词,附在词或词组后构成名词性“者”字词组,用来指代人,可译为“……的人”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B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动词,认为……正确; D项,动词,写,作/动词,认为。)

10.【答案】D(两个“信”字都当“随意”讲。A.言:①话,②字; B.是:①代词,这,②判断动词,是; C轻:①轻轻地,形容词,②看轻,轻视,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1.【答案】B(B是被动句,其它都是倒装句。)

12.【答案】A(A项夸张,其他几项为比喻)

13.【答案】B( “夸张”不正确。)

14.【答案】C(琵琶女的迟疑是因为她“无心见生人”。)

15.【答案】A( “以烘托送客的情真意切”不对。)

16.B 17.A 18.C 19.C 20.B

21. 《听颖师弹琴》:

①前十句运用形象的比喻,正面摹写琴声的起伏变化,并且描摹出音乐所表现的意境,是直接描写。如首联比拟儿女之情,次联比拟英雄气概。两种的声音,一柔一刚,构成悬殊的形势。诗歌在摹写声音的同时,或示之以儿女柔情,或拟之以英雄壮志,或充满对自然的眷恋,或寓有超凡脱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悲,无不流露出深厚的情意。

②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如末二句冰炭原不可同炉,但颖师的琴声一会儿把人引进欢乐的天堂,一会儿又把人掷入悲苦的地狱,就好比同时把冰炭投入听者的胸中,使人经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剧烈波动,进一步渲染了颖师琴技的高超。《李凭箜篌引》:

①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如“空山”二句通过摹写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②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如“昆山”二句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写出了音乐时而壮观,时而幽怨,时而凄凉,时而欢快愉悦,突出表现了乐声的起伏多变。

③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如“梦入”二句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李凭不是在人间演奏,而是在神山上教神妪弹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 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诗描绘音乐的语言技巧,学习通感、衬托等表现手法。 2.体会由琵琶女的遭遇引出的诗人对身世的感慨。 3.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 2.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术。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2.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

《琵琶行》预习学案模板

《琵琶行》预习学案 【知识导学】 1.白居易,中唐著名_______诗人,字______,晚年号________。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被贬为江州司马。著有《________》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______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与元稹合称。 2.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___________,富于变化。【预习检测】(一)注音 1、湓()浦口 2、铮()铮然 3、商贾() 4、悯()然 5、转徙()

6、迁谪() 7、荻()花 8、幽咽() 9、虾()蟆() 10、红绡()11、钿()头12、银篦() 13、春江花朝() 14、呕()哑()嘲()哳() 15. 霓裳() 16.转轴() 17.慢捻() (二)重要词语注释 〔1〕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2〕明年秋。明年: 〔3〕善才:〔4〕委身为贾人妇。委身: 〔5〕遂命酒。遂:〔6〕使快弹数取。快: 〔7〕曲罢悯然。悯然:〔8〕感斯人言。斯: 〔9〕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是:始:〔10〕因为长句。因为: 〔11〕歌以赠之。歌:〔12〕凡一百一十六言。凡:言:〔13〕命曰《琵琶行》。命:〔14〕循声暗问。暗: 〔15〕添酒回灯重开宴。回灯:〔16〕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思:〔17〕低眉信手。信〔18〕颜色故。故: 〔19〕又闻此语重唧唧。重:〔20〕如听仙乐耳暂明。暂: 〔21〕为君翻作琵琶行。为:〔22〕却坐促弦。却:

《琵琶行》导学案及训练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编号:gswhywbx3—006 文华高中高一语文必修3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王安章审核人:编制时间:2014年3月16日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能说出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3、能认识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重点难点 1、能说出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能说出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 1、认识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现实主义伟大诗人。读书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16岁时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了解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贬为江州刺史,又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借琵琶女的遭遇表现自己天涯沦落的不幸。 3、熟悉乐府 本诗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有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2)及答案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二) 【学习目标】 1、了解琵琶女的的凉身世和诗人贬职失意的苦闷心情,琵琶女的飘零身世和诗人宦途潦倒,沟通了彼此的感情渠道,控诉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2、赏析这首诗的音乐美、意境美。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进一步提高欣赏能力和朗读背诵能力。 【重点难点】 1、第二段,以体会琵琶的音乐美为主。 2、创设联想和想象,探究诗歌意境。 3、学习描摹音乐意境。 【学法指导】 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学习过程】 1.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2.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 A.琵琶女是演奏技艺精湛卓绝,悲凉身世令人心酸的被污辱和被损害者的形象。 B.作者写自己的遭遇,是为了衬托琵琶女形象。 C.诗中琵琶女和作者这两个形象感情上的共鸣之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D.诗中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琵琶女的倾诉表现的。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3—5题。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4.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琵琶行复习学案与答案

《琵琶行》复习学案与答案 一、背诵全诗,按要求补出下面空缺的名句 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_____ ___,___ ___。 2、千呼万唤始出来,。转轴拨弦三两声,。 3、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 4、座中泣下谁最多? 。 5、,唯见江心秋月白。 6、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 难。,。 7、别有幽愁暗恨生,。 8、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 唧。,。 9、《琵琶行》的主旨 句:,。 二、基础训练 1.下列句中的“言”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诗言志②凡六百一十六言③复驾言兮焉求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⑤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A.①言语②字③助词④表达⑤说 B.①言语②字③表达④声音⑤助词 页 1 第 C.①表达②字③言语④说⑤助词 D.①表达②字③助词④声音⑤说 2.对诗词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 B.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 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 3.下列各句都写到“泪”,从情绪和心境的角度来看不同类的是[ ] A.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B.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4.下面是《琵琶行》中的五个名句,它们在诗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 ①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④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⑤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A.①③⑤④②B.①⑤③④②C.①⑤③②④D.①②③⑤④ 页 2 第 5.《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的乐曲旋律的变化是[ ] 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 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 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 6.选出对加点词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A.升官长诗字乐曲,歌唱的遍数 B.贬官七言诗字古诗的一种 C.升官长诗句古诗的一种 C.贬官词句乐曲,歌唱的遍数 三、诗歌鉴赏

琵琶行答案

琵琶行 命题人张春萍审核人王永霞 【学习目标】 一、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并背诵全诗。 二、欣赏诗歌中描写音乐的语言。 三、品味诗歌意境,分析琵琶女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导学案 一、文苑寻宝 1、关于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为官曾于晚年担任太子少傅,去世后,赐谥号为“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盏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问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并且借机大肆攻击、中伤白居易,白居易终因此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获罪的根本原因还是那些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也就是在这一年,白居易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但当朝大臣间争权夺利,穆宗不听劝谏,于是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他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逝世时,时年75岁。葬于龙门山。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2、诗歌主张。 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雪,弄花草”、别无寄托、无病呻吟的作品,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疾苦,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白居易诗作通俗易懂,明丽流畅。文学史流传“老妪解诗”的佳话。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 二、文学常识 “歌”“行”“吟”是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三、字音 嘈杂(cáo)嘲哳(zhā)贾人(gǔ)憔悴(qiáo)江渚(zhǔ) 湓浦口(pén)六玄(yāo)铮铮然(zhēng)虾蟆陵(há)呕哑(yā)

鲁教版-语文-高一-必修《琵琶行》学案 (4)

人教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学案 一、实词 1.一词多义 ①言????? 感斯人言. 凡六百一十六言. 自言. 本是京城女 ②命????? 遂命.酒 命. 曰《琵琶行》 ③数????? 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 ④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 明 ⑤拨????? 转轴拨.弦三两声 曲终收拨.当心画 点拨 ①名词,话/名词,字/动词,说 ②动词,吩咐,命令/动词,命名,题名 ③数词,几/名词,数量 ④副词,暂时/副词,一下子,忽然 ⑤动词,拨动/名词,拨子,弹奏弦乐所用的工具 2.古今异义 ①明年.. 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因为长句.... ,歌以赠之。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整顿.. 衣裳起敛容。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老大.. 嫁作商人妇。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铁骑突出.. 刀枪鸣。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凄凄不似向前.. 声。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如听仙乐耳暂.明。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①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后一年。②“因为”古义:于是写了。今义:连词,表示原因。“长句”古义:唐代习惯把七言诗叫做长句。今义:长句子。③古义:整理。今义:整治,治理。④古义:年纪大了。今义:排行第一的。⑤古义:突然冲出。今义:超出一般。⑥古义:刚才。今义:朝前面。⑦古义:突然,一下子。今义:暂时。 3.词类活用 ①闻舟中夜. 弹琵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遂命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商人重.利轻. 别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①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②名词用作动词,摆酒;③形容词“重”“轻”均带宾语,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二、虚词 1.于????? 转徙于.江湖间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为????? 委身为.贾人妇 霓为衣兮风为.马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初为.《霓裳》后《六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优秀导学案(1)及答案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其诗歌创作主张。 2、整体把握文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疏通文意。 3、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朗读背诵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2 难点:目标3 【学法指导】 自学法: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 【知识链接】 1、品思题目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古体。 2、作者介绍 唐?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自号“酔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时迁居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小时候聪颖过人,5/6岁即学作诗,9岁便懂音韵。由于“家贫多故”,11/12岁便颠沛流离,接触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后到长安应试,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得顾况赏识。落第后回家伏案苦读,竟至口舌生疮,手肘结茧。27岁中进士,因取中“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东宫属官,掌讽谏太子过失)。元和十年贬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出任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以44岁为界,之前抱定“兼济天下”之思,之后则“独善其身”。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人称“诗魔”,和好友元稹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六朝以来的“嘲风雪,弄花草”的作品,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即所谓“讽喻诗”(《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当时对外国也有一定影响。其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长篇叙事抒情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3、写作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学习过程】 1.填空

《琵琶行》教学案

《琵琶行》教学案 《琵琶行》教学案 教学目的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课型:鉴赏课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想:《琵琶行》是一篇自读课文,且教学的重点在于整体领悟。因此,教学中不必过份拘泥于字词教学,字词知识可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掌握。课堂教学应围绕下列三个环节进行:通过诵读教学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结构分析把握诗歌的整体美,通过语言品味领悟形象美。最后设计一个课后练习,用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丰富学生的想像力。 一.导语设计 与数学一样,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它通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一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国自古就有诗乐结合的传统,如汉乐府、宋词等。那么

诗歌是怎样将无形的音乐化为可感的形象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古代诗歌中描写音乐的杰作《琵琶行》。 【说明:科学精神中包括人文精神。设计这一导语意在引起学生思考:科学、哲学、艺术中都包含有审美因素,富于想象的综合思维是提高科学素养与培养创造力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鉴赏提示: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琵琶行》选自《白氏长庆集》。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求严惩凶手,陈词恳切,触怒当政者,遂遭限害,被贬为江州司马。第二年秋天写下了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通过描写一个沦落江湖的琵琶女的身世,抒发自己遭受打击后的苦闷心情。 “行”是古体诗的一种,音律比较自由,句法参差变化,便于长篇叙事或抒情。 (二)、诵读明意,把握结构 1、诵读正音:请六个同学分别朗读包括“序”在内的六段文字。请其它同学指出朗读中读错的字词,教师根据学生归纳适当板书。 2、明确内容: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在叙事中充满着丰富的感情(教师明确)。请学生根据叙事文章的特点概括每段内容(学生归纳,教师口头总结)。 提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琵琶女的凄凉身世?诗人为什么流泪最多?(学生自由回答)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

《琵琶行》导学案 导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创作成就,识记文体常识。 2.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提高古诗诵读。 3.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一、【知识链接】 1.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 _,__胡儿能唱琵琶篇_。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被贬为江州司马。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二、学法指导 (一)文体特点: 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易还著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 (二)理解文意: 1.通读全文,查阅字典,扫清文字障碍,在课本上批注不理解的字词。 2.概括段意,梳理行文思路。 三、课堂探究 (一)把握主旨(写什么)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故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小序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经过;概述琵琶女的身世;点明写作动机;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凄切伤怀。 3.品读全诗,找出小序和诗歌中相呼应的地方。 (1)“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第一段 (2)“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 第二、三段 (3)“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第四段

琵琶行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并序)》学案 编制:王云燕做题:张芳审核:刘荣华 【学习目标】 1. 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 2、分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3.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 二、写作背景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 } 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洲司马。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有愤慨。到江洲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洲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 三、解题: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课堂研讨 一、诵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曲终收拨当心画 (二)、古今异义词 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古义:今义: 2、明年秋 古义:今义: 3、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今义: 4、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今义:

琵琶行导学案 老师版

琵琶行并序 教学目的: 1、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第二诗段,以串讲为主。 2、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浔阳楼楹联 孺子解吟长恨曲,胡人能诵琵琶篇。————唐玄宗挽白居易联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及背景提示 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卖炭翁》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唐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一生留诗歌3000多首 《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解题 1、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

《琵琶行》学案

《琵琶行》学案 1、听朗读录音,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贾(gǔ) 恬(tián) 谪(zhé) 思(sì) 霓裳(cháng) 六幺(yāo) 嘈嘈(cáo) 间(jiān)关虾(há)蟆(má) 名属(zhǔ)教坊(fāng) 绡(xiāo) 钿(diàn) 篦(bì) 呕(ōu)哑(yā)嘲(zhāo)哳(zhā) 2、用一句话概括名段内容。 第一段写浔阳江头夜送客;第二段写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段写江心自诉身世苦;第四段写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段写重闻琵琶青衫湿。 3、概述小序的内容及作用。 明确: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作用:说明了写这首长诗的原因和命名,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4、小序和诗歌哪些段落分别照应? 明确:"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和第1自然段照应。"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和第2、3自然段照应。"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和第4自然段照应。 5、小序中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对此,你有何看法?明确:"恬然自安"者,是话中有话,实际是说遭受贬谪的苦闷始终萦绕心头,一直无法自安,而"迁谪意"当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这两句反话,既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抑郁愤慨之情,也是强调这次与琵琶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之深,是扣住"同是天涯沦落人"来说的。 赏析 ●赏析诗歌第1段 作为叙事诗的开头,这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这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用诗句中的一个字概括这一段所渲染的气氛特点。 明确:这一段是全诗的引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地、人物,引了了琵琶声。 头两句写江头送客,正当秋夜,枫叶如丹,荻花飘白,风声瑟瑟,这就烘托了一种惆怅惜别的悲凉气氛。中间四句写船中饯别,"举酒欲饮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埋下伏笔,并和后文"浔阳地僻无音乐"照应。在无管弦的寂寞中饮酒,自然"醉不成欢"酒喝得虽多,却不成欢,言外之意是心情郁闷,一个"惨"字不但渲染出气氛的特点,而且含蓄地吐露了诗人的悲抑心情。而船外则是江面茫茫,月影沉壁。诗人的离情别绪,有如荒江冷月。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且也为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环境气氛。最后两句用"忽闻"造成语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破了寂寞、郁闷和凄清。用"主人忘归客不发"突出琵琶声的艺术魅力,感情由悲抑转为惊喜。(这种气氛可用诗中的一个"惨"字加以概括。) ●赏析诗歌第2段 1、"寻声暗问弹者谁"一句中的"暗"字,有人把这个字解释为"偷偷地"、"私下里",表明诗人因自己的身份不便公开、直接问。把这种解释与课本中的解释比较一下,哪个更准确生动?

琵琶行学案(教师版)

《琵琶行》学案 【课前热身】 1、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 “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解释说:“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体如行书曰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 2、走进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生于河南新郑。少年时期,避乱江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元和十年李师道、王承宗遣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居易上书请急捕贼,以雪国耻,为当政者所恶,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出任杭州、苏州刺史,又内召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子少傅等职,以刑部尚书致仕。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他的人生观是:“穷则独善其声,达则兼济天下。”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则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他的讽谕诗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现存诗近三千首。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唐宪宗元和十年(815)6月3日,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置。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言事,并诬称白居易写过“新井”和“赏花”的诗(其实是子虚乌有),不顾忌他母亲是因看花坠井而死的,大逆不道。其中真实的原因是,白居易在前此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像《卖炭翁》等,得罪了很多权贵。这一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是最为沉重的。从此,他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之心,但干预政治的热情却大大减退。(诗中诗人所表现出的压抑和苦闷。)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到江边送客,离别在即,惆怅萦怀。忽然,从水面飘来的琵琶声,凝住了时空,吸引了主客,由此演绎出一段琵琶女的故事,更因之产生了一首脍炙古今的诗篇。 3、凭吊白居易诗四首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宣宗《吊白居易》年光过眼如车毂,职事羁人似马衔。若遇琵琶应大笑,何须涕泣满青衫。──北宋·夏竦《题江州琵琶亭》 乐天当日最多情,泪滴青衫酒重倾。明月满船无处问,不闻商女琵琶声。──北宋·叶桂女《题江州琵琶亭》 枫叶芦花两鬓霜,樱桃杨柳久相忘。当时莫怪青衫湿,不是琵琶也断肠。──明·杨基《题江州琵琶亭》 4、白居易诗四首: 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在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酒杯长精神。 邯郸冬至[注]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

导学案 琵琶行2

导学案:琵琶行(第二课时) 【课前回顾】 课文结构: 1)江头送客闻琵琶 2)江上聆听琵琶曲①邀见歌女②演奏名曲③听者陶醉 3)歌女倾诉身世苦 4)同病相怜伤迁谪 5)重闻琵琶青衫湿 【新课探究】 (四)第三段:琵琶女自诉身世苦 1、“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结构上有何作用? 这两句写琵琶女弹完一曲后的神态和动作,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转入琵琶女“自言”凄凉身世的情境。 2、理清层次(提示以琵琶女命运转折为界): 先追忆往昔繁华岁月,青春年少,貌美艺佳,倾国倾城,风光无限;继言时光流转,人事皆非,少年不再,容颜衰老,以致“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复言“商人重利轻别离”,只好在这秋江冷月之中独守空船,而每当“夜深忽梦少年事”,总是不知不觉地泪水纵横,梦断妆残。 (五)第四段:诗人自叙迁谪意 1、诗人的身世有何曲折,为什么会与琵琶女产生共鸣?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提示:从乐妓与诗人的人生历程中来寻找“沦落”之情。) 相似的经历: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涯、境况凄凉)。 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尽情地倾述了自己因直言进柬而遭贬谪热爱之情。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以琵琶声为联系物,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 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赏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听琵琶声叹息是因为琵琶女声情并茂的弹奏技艺打动了诗人。“又闻此语重唧唧”是诗人听了琵琶女的悲凉身世以后更加同情琵琶女的遭遇。琵琶女的遭遇又使诗人想到了自己,从而很自然地揭示了彼此产生感情共鸣的思想基础,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进而自叙了贬居江州的凄苦生活和郁闷心情,交代了产生感慨的原因是由于彼此有着共同的遭遇。“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3、诗人为什么要“为君翻作《琵琶行》”呢? 因为诗人通过琵琶的乐声沟通了与琵琶女的情感,同命相怜,要把“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受写出来,这既是对琵琶女的同情和尊重,也是自己感情寄托的需要。 4、小结:尽管诗人与琵琶女的社会地位、生活道路和生活态度不同,尽管他们素昧平生,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失意者的感受却是相通的。第一,彼此都自京都沦落江州。第二,彼此都怀才不遇。(名艺人—大诗人)第三,彼此都有着不幸的遭遇(年长色衰嫁商人—才华横溢遭贬谪),过着孤寂的生活(守空船—酒独倾)。第四,诗人是琵琶女的知音(弹出幽愁暗恨—尽通曲中之情),失意者同病相怜。正因为如此,诗人在最后重听了琵琶女的再次弹奏之后,洒下了同情之泪。 (六)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1、默读、探讨: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调子如何?理由是什么? 调子悲凉,与《霓裳》、《绿腰》不同,从“满座重闻皆掩泣”和“江州司马青衫湿”可看出。 2、“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三闻琵琶,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三、小结 1、人物形象总结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

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 学习目标 1. 理解本诗描绘音乐的语言技巧,学习通感、衬托等表现手法。 2. 体会由琵琶女的遭遇引出的诗人对身世的感慨。 3. 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 品味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 2. 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术。 相关链接 1. 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 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2 .简介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 3 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4. 司马青衫: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