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 经济学专业《宏观经济学》模拟试卷含答案

最新 经济学专业《宏观经济学》模拟试卷含答案

最新 经济学专业《宏观经济学》模拟试卷含答案
最新 经济学专业《宏观经济学》模拟试卷含答案

经济学专业《宏观经济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以下经济变量都是流量,除了:()

A.个人可支配收入B.消费支出C.个人财富D.GDP

2、在通货膨胀期间,()

A.名义GDP与实际GDP以相同速率上升

B.名义GDP比实际GDP以更快速率上升

C.名义GDP比实际GDP以更慢速率上升

D.无法推出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增长速率之间的相关性

3.名义GDP和实际GDP的主要区别是:()

a.实际GDP按价格变化做了调整,而名义GDP则没有。

b.名义GDP按价格变化做了调整,而实际GDP则没有。

c.名义GDP更适合于比较若干年的产出。

d.实际GDP在通货膨胀时增长更多。

4.在下列各对目标中,哪一对看起来是相互矛盾的? ()

a.低失业率和实际GDP的高增长率。

b.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

c.实际GDP高增长率和对外贸易平衡。

d.价格稳定和对外贸易平衡。

5、假定美国钢铁公司以$3000的价格将钢铁出售给Chrysler公司,这批钢铁被用于建造一艘Voyager帆船,

帆船以$12000的价格被出售给一位汽艇贸易商,该汽艇贸易商以$14000的价格将帆船出售给一个家庭。

在以上描述的过程中GDP的增加量为()

A.$29000 B.$26000 C.$14 000 D.$12000

6.在一个宏观经济模型中,下列哪一个选项最有可能被认为是一个外生变量? ()

a.外国对美国的出口。

b.本国的出口。

c.利率。

d.税收。

7.计算GDP而采用的产品支出法和要素收入法:()

a.是用来衡量GDP的两个不同方面,因此互不相关。

b.是衡量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方法。

c.如果GDP以实际价格衡量,两种方法可得出相同的结果;如果GDP是以名义价格衡量,则得出两个不同的结果。

d.与环流图无关。

8.按照收入法核算的国民收入,下面哪项不包括在内()

a.小店铺主的收入。

b.居民购买小汽车的支出。

c.公司所得税。

d.企业的社会慈善捐款。

9.以下项目可被记为政府对产品或服务的购买,除了()

a.购买新的轰炸机。

b.你的祖母按月收到的社会保障金。

c.美国军工厂建造一座新的防护墙。

d.纽约市雇用新的警察官员。

10.在GDP统计中,投资包括:()

a.在该年中为政府生产的任何产品。

b.对该年发行普通股票的购买。

c.该年年底存货量比年初存货量的任何增加。

d.由消费者购买但到该年年底并未全部消费掉的任何商品。

11.已知一个经济体中的消费为6亿,投资为1亿,间接税为1亿,政府购买为1.5亿,进口为1.8亿,出口2亿,则()

A、NDP=5亿

B、GDP=7.7亿

C、GDP=8.7亿

D、NDP=8.7亿

12、在国民收入账户中,投资支出可能包括以下项目,除了:()

A.公司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B.股民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购买股票的支出

C.居民和房东购买新房的支出D.公司产品库存的增加

13.在GDP统计中,负的总投资额:()

a.不可能发生。

b.产生于对建筑物和设备的折旧总额太大。

c.如果在这一年中不建造楼房或设备,就会自动出现。

d.可能是由于这一年中存货大幅度减少而引起的。

14.在NDP统计中,负的投资额:()

a.不可能发生。

b.如果对建筑物和设备的折旧总额太大,就有可能出现。

c.如果在这一年中不建造楼房或设备,就会自动出现。

d.将意味着经济的生产超过消费。

15.如果你想从NDP中计算个人可支配收入,那么你不能做的是:()

a.扣除折旧。

b.增加政府转移支付。

c.扣除间接营业税。

d.扣除未分配的公司利润。

16.如果1992年的名义GDP为3600亿美元,若1990~1992年的价格水平上升了20%,那么,以1990年价格衡量,1992年的实际GDP为:()

a.3 000亿美元。

b.3 200亿美元。

e.3 400亿美元。

d.3 600亿美元。

17.国内生产总值等于()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减去本国居民在国外的资本报酬和劳务收入加上外国居民在本国的资本报酬和劳务收入。

c.国民生产总值加上本国居民在国外的资本报酬和劳务收入减去外国居民在本国的资本报酬和劳务收入。

d.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净外国要素收入。

18.在收支相抵的收入水平上:()

a.MPC等于MPS。

b.MPS等于0。

c.消费等于储蓄。

19.假设人们并未将其全部收入消费掉,还假设他们把未花掉的金额存人银行,按照国民收入和产出的解释,他们:()

a.是在储蓄而不是在投资。

b.是在投资而不是在储蓄。

c.既储蓄又投资。

d.既不储蓄,也不投资。

20.实线CC表示某家庭或社区的消费函数。如果消费支出的总额是EA那么可支配收入的数额一定等于()

a.AB

b.FD

c.FA

d.DA

21.同样,假设上图中的消费支出总额还为EA,那么可支配收入的数额一定还等于:()

a.EA

b.GB

c.ED

d.OA

22.如果消费函数为C/C/,且可支配收入等于GB,那么储蓄一定等于:()

a.GJ

b.HJ

c.FG

d.DJ

23.当收人为0时,家庭消费为2 000美元,而当收入为6 000美元时,其用于消费的支出为6 000美元。假设消费函数是一条直线。这个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是:()

a.2/3

b.3/4

c.4/5

d. 1

24.以下那种情况发生时,会导致沿着投资需求曲线移动到一个新的投资水平?()a.公司利润税增加。

b.国会通过一项投资税减免政策。

25.下列哪一种情形是在衰退时期你预期不会发生的:()

a.对耐用设备减少商业投资。

b.失业救济的支付减少。

c.来自公司和个人的税收减少。

d.股票价格下降和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26.下列哪一项是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a.较高的价格通过减少劳动力的参与而减少潜在GDP。

b.较高的价格引起利率下降,因而抑制投资。

c.较高的价格引起利率上升,因而抑制投资。

d.较高的价格刺激劳动力的参与,因此增加消费支出。

27.微观经济学的需求和宏观经济学的需求之间的相同点之一是两者都:()

a.保持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变。

b.依赖替代效应来解释需求。

c.依赖货币供给效应来解释需求。

d.与价格呈反向变化。

28.在下列情况中,预期哪一种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a.政府支出增加。

b.净出口减少。

c.劳动力参与减少。

d.采用改进的生产技术。

e.美元价值减少。

29.在下列情况中,预期哪一种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a.政府支出增加。

b.净出口减少。

c.劳动力参与减少。

d.税收增加。

e.货币供给量减少。

30.假定GDP的均衡水平由于意愿的投资支出减少而改变,那么我们会发现GDP:()

a.下降但储蓄上升。

b.下降但储蓄没有变化。

c.下降并且储蓄也下降。

d.保持不变但储蓄下降。

31.请考虑一个没有政府和对外贸易的简单经济(两部门经济体)。试问在何种情况下,实际GDP将超过其均衡水平? ()

a.消费者储蓄的数额超过企业和其他部门意愿的投资的数额。

b.意愿的消费的支出总额超过意愿的投资的总额。

c.不存在非意愿的投资。

d.意愿的投资总额加上意愿的消费总额超过现有GDP水平。

32.请考虑一个没有政府和对外贸易的简单经济(两部门经济体)。试问在何种情况下,实际GDP将低于其均衡水平? ()

a.消费者储蓄的数额超过企业和其他部门意愿的投资的数额。

b.意愿的消费的支出总额超过意愿的投资的总额。

c.不存在非意愿的投资。

d.意愿的投资总额加上意愿的消费总额超过现有GDP水平。

33.假定现在GDP水平为5000亿美元,消费者愿意将其中的3900亿美元用于消费。假定意愿的总投资支出为1200亿美元。这些数字表示GDP:()

a.失衡且将来会下降。

b.失衡且将来会上升。

c.失衡,但是它是否会上升、下降或保持现有水平则不确定。

d.处于均衡状态。

34.当意愿的总投资超过意愿的总储蓄时:()

a.GDP将下降到低于潜在GDP水平。

b.GDP将上升到超过潜在GDP水平。

c.假定GDP原先低于潜在GDP水平,GDP将上升。

d.只有在GDP原先处于潜在GDP水平时,GDP才下降。

35.当实际投资大于意愿的投资时:()

a.家庭储蓄少于企业的预期。

b.经济将仍然处于均衡状态。

c.相对于家庭消费计划,企业生产了太多的商品和服务。

d.经济中的资本折旧一定会增加。

36.根据下面图形,经济中自主消费水平为:()

a.OA

b.OB

c.0

d.OD

37.假定上题图中的点F表示经济中的潜在GDP,E表示实际产出,根据这幅图所提供的信息,我们可得知该经济的均衡产出:()

a.处于潜在水平。

b.处于潜在水平之下,但正在向潜在GDP移动。

c.处于潜在水平之下,如果没有任何变动,将维持原状不变。

d.处于潜在水平之上,但正在移回潜在GDP。

38.GDP在其充分就业水平处于均衡状态。政府认为有必要增加100亿元用于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它想要把税收增加到充足的程度,以确保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严重威胁,即它想使均衡水平的GDP的净变化为0。对此所需要增加的征税额将:()

a.超过100亿元。

b.为100亿元。

c.少于100亿元,但不为0。

d.为0。

39.在增加比如说10美元政府支出的乘数效应和对个人征税减少10美元的乘数效应之间,有着虽然很小但却显著的区别。这是因为:()

a.增加政府支出,通过增加收入可以刺激消费支出。

b.削减10美元税收比增加10美元政府支出对政府的盈余和赤字的影响要大得多。

c.减税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收入和支出,而政府增加购买对消费者支出的影响只是间接的。

40.假定一个经济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75,该经济体GDP原来处于均衡状态。如政府增加购买支出20亿美元但没有增加税收,且由此产生的新均衡中没有通货膨胀,该经济的GDP将:()a.下降40亿美元。

b.上升20亿美元。

c.上升60亿美元。

d.上升80亿美元。

41.假定一年期债券到期时支付利息100美元,本金为2000美元。如果市场利率为8%,那么你愿意出多少钱购买这种债券:()

a.1888.88美元。

b.I944.44美元。

c.2000.20美元。

d.2160.50美元。

42.假定一年期债券到期时支付利息100美元,本金为2000美元。如果市场利率为4%,那么你愿意出多少钱购买这种债券:()

a.1784.00美元。

b.1888.88美元。

c.2019.23美元。

d.2080.20美元。

43.实际利率等于:()

a.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b.通货膨胀率减去名义利率。

c.名义利率加上通货膨胀率。

d.名义利率除以通货膨胀率。

44.货币M1严格的定义包括:()

a.硬币、纸币和所有的银行存款。

b.硬币、纸币和定期存款。

c.硬币、纸币和活期存款。

d.所有的纸币和准货币。

45.货币与准货币之间豹根本区别是:()

a.货币能直接花费,而准货币则不能。

b.准货币包括银行账户中所有的存款,而货币却全不包括。

c.货币的流通速度快,而准货币的流通速度较慢。

d.准货币属于法定货币,而货币则不是。

46.经济社会的货币供给量由:()

A.社会公众和法人的储蓄量决定;

B.国家的黄金储备量决定。

C.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

D.商业银行的货币信贷量决定。

47.国民收人水平越高,对货币需求的:()

A.交易需求量越大。

B.交易需求量越小。

C.资产需求量越大。

D.资产需求量越小。

48.一个经济社会的货币需求曲线由下图中的L1位置移动到L2,这表示:()

A.由于利率上升导致货币需求量增加;

B.由于利率下降导致货币需求量减少;

C.由于国民收入增加导致每一个利率水平下的货币需求量都增加。

D.由于国民收入减少导致每一个利率水平下的货币需求量都增加。

49.货币的资产需求量:()

A.随名义利率上升而下降。

B.随名义利率下降而下降。

C.随实际利率下降而下降。

D.随实际利率上升而上升。

50.当法定准备率为20%时,某居民从商业银行提取支票帐户上的10万元,这将使银行体系的存款货币减少:()

A.50万元。

B.40万元。

C.10万元。

D.20万元

51.若你根据自己的银行账户开出一张支票,则该支票:()

a.计为M1的一部分,只要它是一张有效支票,即在银行有存款。

b.计为M1的一部分,不论这张支票是否有效,只要得到这张支票的人接受。

c.计为M1的一部分,但必须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否则就不是。

d.并不计为M1的一部分,因为把它计入就会与它所开具的存款账户造成重复计算。

52.货币需求是指:()

a.在必要时可以根据固定或接近固定的价格将证券兑换成货币的愿望。

b.按任何给定的利率,企业希望借到的款数。

c.希望把收入中较多的部分储蓄起来以防范未来的不确定性。

d.等同于“货币的资产需求以及交易需求”之和。

53.假定我在X银行存人10 000美元的纸币,这纸币已经离开流通领域很长时间了。对银行的最少的法定准备金为存款的25%,X银行是众多银行之一。除非X银行已经缺少准备金,否则如果它愿意,这笔存款至少可以使该银行的贷款增加:()

a.大于30000美元。

b.7500美元。

c.10000美元。

d.30000美元。

54.假定增加贷款不会引起公众手中流通的硬币和纸币的任何增加,那么上题所述的存款将会使银行系统的贷款最多增加:()

a.大于30 000美元

b.7 500美元。

c.10 000美元。

d.30 000美元。

55.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是指:由下列哪项组成:()

a.虽然不是货币但却可以在货币需求增加时迅速兑换成货币的资产。

b.银行持有的、超过其活期存款100%的货币或准货币资产。

c.银行持有的超过法律规定的那部分存款。

d.银行的货币资产数量与活期存款数量之间的差额。

56.“公开市场业务”具体指:()

a.商业银行对商业企业和消费者的贷款。

b.美联储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c.美联储买入或卖出政府证券。

d.旨在使会员银行活期存款总量增加或减少的美联储的业务。

57.如果联邦储备系统提高贴现率,作为一般性政策的手段之一,其主要目的是:()

a.降低商业银行准备金的总量。

b.增加公众收入中的储蓄量。

c.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在美联储的存款。

d.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的总量。

58.如果美联储向公众出售大量美国政府债券,其目的是:()

a.增加个人储蓄总量。

b.减少商业银行对客户的贷款总量。

c.增加会员银行在美联储的存款。

d.增加联邦储备货币在流通中的数量。

59.如果美联储向公众购买大量的美国政府债券,那么:()

a.以银行准备金存款为形式的联邦储备负债将增加。

b.以银行准备金存款为形式的联邦储备负债将减少。

c.由公众持有的货币总量将减少。

d.商业银行负债项目中的“活期存款”将减少。

60.如果美联储试图增加国内生产总值,下列哪一项不是其采取的措施:()

a.增加货币供给,从而增加投资以提高总支出水平。

b.提高利率促使现金持有者借出资金。

c.放松信贷条件。

d.增加活期存款。

61.对于货币需求的交易需求部分:()

a.若名义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向右移动。

b.若名义利率下降,货币需求向左移动。

c.若名义收入上升,货币需求下降。

d.若名义收入下降,货币需求下降。

62.对于货币需求的资产需求部分,则哪一个选项正确?()

a.若名义利率上升,货币需求量减少。

b.若名义利率下降,货币需求量减少。

c.若名义收入上升,货币需求下降。

d.若名义收入下降,货币需求下降。

a.与货币需求曲线平行,利率高会降低投资需求。

b.精确地描述了实际利率与投资资金需求之间的对应关系。

c.斜率为负,因为实际利率较高会导致人们放弃新增投资项目。

d.所有以上选项。

64.如果潜在GDP在1979~1982年间增长了9%,但实际GDP没有发生变化,那么根据奥肯法则,失业率会从1979年的5.8%上升至:()

a.6.1%。

b.10.3%o。

c.11.2%o。

d.8.8%。

65.一个正在等待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人属于:()

a.就业者。

b.失业者。

c.非劳动力。

d.非充分就业者。

66.如果一个人因病而不能工作,那么哪一个选项正确:()

a.就业者。

b.失业者。

c.非劳动力。

d.非充分就业者。

67.假如一名大学本科生在毕业那天就进入一家家族企业工作,那么我们预期失业率将:()

a.根本没有什么变化。

b.略有上升。

c.略有下降。

d.有轻微波动,先上升后下降。

68.非自愿失业的存在:()

a.关键取决于凯恩斯关于工资并不会随着劳动市场上需求的增加而上涨的假设。

b.关键取决于凯恩斯关于工资并不会随着劳动市场上供给的增加而下降的假设。

c.即使是古典经济学家也承认这一点。

d.在全面的失业统计中,只占很次要的地位。

69.下面哪一项陈述是正确的:()

a.不同群体的失业率是不同的。

b.当经济出现商业周期的波动时,失业率也呈现类似波动。

c。当经济处于衰退期时,失业的持续时间趋于延长。

d.所有以上。

70.那些由于经济衰退而失业的人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71.由于美国钢铁业衰落而失业的人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a.货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涨。

b.货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的货币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以上都不是。

73.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

a.进口增加。

b.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

c.出口减少。

d.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

74.下列关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

B.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与一国的经济效率之间关系密切。

C.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恒定不变。

D.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包含摩擦性失业。

75.传统的劳动市场理论预测,对劳动需求的增加将()

A.减少就业并提高实际工资。

B.增加就业并降低实际工资。

C.对就业和实际工资均无影响。

D.增加就业并提高实际工资;

76.效率工资经常被认为是可减少偷懒。以下除一项外,均为对此的解释。这一例外是:()A.效率工资使工人偷懒的成本更大,因为他的次优选择是工资更少。

B.效率工资在经济下降时为工人提供了保险。

C.效率工资与失业并存,后者将是偷懒者的下场,如果他被发现的话。

D.因偷懒而被解雇的工人最终只能得到更低工资的工作。

77.温和的通货膨胀:()

a.其特征是通货膨胀率大于两位数。

b.其特征是相对价格不稳定。

c.往往让人们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管理他们的账户收支平衡。

d.产生了相当稳定的通货膨胀预期。

78.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潜在成本之一是:()

a.将财富从债权人手中再分配给债务人。

b.将财富从债务人手中再分配给债权人。

c.将财富从政府手中再分配给购买国债的人。

d.将财富从财产所有者手中再分配工薪收入者。

79.大多数恶性通货膨胀具备以下两个共同特征:()

a.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减少,相对价格的稳定性下降。

b.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增加,相对价格的稳定性下降。

c.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减少,相对价格的稳定性上升。

d.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增加,相对价格的稳定性上升。

80.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NAIRU)是指在这一失业率水平上:()

a.作用于价格和工资膨胀的向上和向下的力量得以平衡。

b.通货膨胀率保持稳定。

c.在没有向上的通货膨胀压力的情况下,经济能够长期维持的最低失业率。

d.所有以上选项。

81.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a.通常可以追溯到某种供给方面的价格冲击。

b.通常可以追溯到总需求的某种上升。

c.反映的是一种预期通货膨胀率,经济的大型机构都已根据这一预期做了调整。

d.具有高度不稳定性,无法预期。

82.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a.通常可以追溯到某种供给方面的价格冲击。

b.通常可以追溯到总需求的某种上升。

c.反映的是一种预期通货膨胀率,经济的大型机构都已根据这一预期做了调整。

d.具有高度不稳定性,无法预期。

83.菲利普斯曲线是说明:()

A.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B.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引起的。

C.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呈负相关。

D.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

84.以下组别中最有可能因通货膨胀而受损失的人是:()

A.纳税人。

B.债权人。

C.指数化工资合同的工人。

D.财产所有者。

85.滞胀指的是以下何种情况? ()

A.高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并存。

B.高通货膨胀与低失业率并存。

C.下降的通货膨胀与上升的失业率并存。

D.低通货膨胀与低失业率并存。

二、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需求、总供给、实际GDP、名义GDP、潜在GDP(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乘数效应、投资乘数、商业周期、狭义货币供给量、广义货币供给量、货币的交易需求、货币的资产需求、投资的风险、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的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奥肯法则、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菲利普斯曲线。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的陈述是否正确)

1.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所带来的GDP增量要比少卖掉一些带来的GDP增量大。

2.如果政府雇佣原来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员做工作人员,GDP不会改变。

3.如果两个邻居互相帮忙,一个为对方修水电,一个为对方修鞋,但他们实行亲兄弟明算账,都向对方

付费,他们的行为对GDP不会产生影响。

4.一个在中国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NP的一部分,也是中国GDP的一部分。

5.某出租车司机于2006年购买了一辆产于2002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20万的购车费应该计

入2006年的GDP。

6.劳务的提供也是一种生产性活动,其创造的价值也应该计入GDP。

7.总投资增加,资本存量未必跟着增加。

8.总投资不可能为负数。

9.净投资不可能为负数。

10.购买普通股票是投资的一部分。

11.政府转移支付不被计入GDP。

12.当经济处于均衡时,边际消费倾向必然等于边际储蓄倾向。

13.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正,那么边际储蓄倾向就为负。

14.如果个人储蓄增加,个人消费将按照相同的数量下降。

17.如果边际消费倾向等于1,那么支出乘数趋向于无穷。

18.假如居民在各种可支配收入水平上都增加消费支出,消费曲线将向上移动。

19.在消费曲线与45°线相交的时候,消费支出等于储蓄。

20.实际利率越高,意愿投资存量越小,因而投资率越低。

21.只要人们普遍把“万宝路”香烟作为交换媒介而接受,“万宝路”香烟就是货币。

22.M2中有一部分并不是货币,但可以很方便地变为交换媒介,可以称为准货币。

23.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都可以方便地变为交换媒介,所以,按货币分类标准应该归入M1之中。

24.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可以通过价格水平的提高或者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来实现。

25.过度的通货膨胀总是由快速的货币增加所引起。

26.货币是所有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

27.当收入增加时,货币交易需求将增加。

28.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目的是为了增加银行的贷款总量。

29.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证券就会减少货币供给量。

30.提高贴现率可以刺激银行增加贷款。

31.如果中央银行期望降低利率,那么,它就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证券。

32.中央银行买进债券将使利率下跌,投资增加,从而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33.中央银行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时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

34.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35.转移支付增加1美元对总需求的影响总是与政府支出增加1美元相同的。

36.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工资增幅过大。

37.充分就业就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做。

38.在通货膨胀时期,债务人将受益,而债权人将受损。

39.在经济衰退时,鼓励大众节约,减少消费,有助于度过难关,恢复经济增长。

40.在经济衰退期,中央银行应该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恢复经济增长。

四、简答题:

1.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并对GDP概念作出说明。

2.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收入法和支出法。

3.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4.简述一个经济周期经历的各个阶段的特征。

5.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6.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由于实际投资(I)恒等于实际储蓄(S),国民收入就一定是均衡的吗?为什

么?

7.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意愿的存货投资和非意愿的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8.请简述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9.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不是均衡国民收入,为什么?

10.什么是投资乘数?简述乘数原理。

11.宏观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12.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解释它们与国民收入及利率有什么关系。

13.商业银行体系是如何创造存款货币的?

14.简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即货币政策是如何影响到国民收入的?

15.简述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16.为什么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17.导致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8.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和程度分类,通货膨胀有哪些类型?如何克服这些通货膨胀?

19.失业有哪几种类型?分别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并简述解决这些失业的对策。

20.请简单解释一下财富是如何通过通货膨胀进行再分配的?

2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意愿的存货投资和非意愿的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五、解答题和计算题

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 GDP,为什么?

(1)政府转移支付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3)购买普通股票

2、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 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对此问题,有学者解答如下: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 GDP 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 GDP,对两国 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 10 台机器,价值 10 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 800 套服装,价值8 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 GDP 的有净出口 2 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2 万美元;从两国GDP 总和看,计入 GDP 的价值为 0。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 10 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 10 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 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 800 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 8 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 8 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是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 18 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 18 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 GDP 的价值都是 18 万美元。

你认为上面的结论和分析对吗?给出你的结论和分析。

3、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 1998 年和 1999 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

(1)1998 年名义GDP;

(2)1999 年名义 GDP;

(3)以 1998 年为基期,1998 年和 1999 年的实际 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多少百分比?(4)以 1999 年为基期,1998 年和 1999 年的实际 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多少百分

比?

(5)“GDP 的变化取决与我们用那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 GDP 的基期的价格。”这话对否?

(6)用 1998 年作为基期,计算 1998 年和 1999 年的 GDP 折算指数。

4、假设一个四部门经济社会在国民收入2000亿元时不存在需求不足的失业,又假设该社会边际消费倾向是0.75,试解答下列各小题:

(l)作出该经济社会在充分就业时的均衡国民收入图示;

(2)若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政府增加100亿元的购买支出,则会发生多大的通货膨胀缺口?作出该状态的图形;

(3)若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政府增加税收100亿元,则会发生多大的通货紧缩缺口?作图说明;

(4)如果该社会当前总支出恰好等于国民收入1850亿元,则该社会是否存在通货缺口?若存在,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缺口?数额是多少?

5、假设鲍伯是种黄豆的农民,瑞塔是种大米的农民。鲍伯和瑞塔是经济体系中仅有的俩个人,他们俩每人都消费等量的大米和黄豆,且两人的消费量也相同。在1995年,黄豆价格是1美元,大米价格是3美元。

(1)假设1996年黄豆价格是2美元,而大米价格是6美元。通货膨胀是多少?鲍伯的状况变好了,变坏了,还是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瑞塔呢?

(2)现在假设1996年黄豆价格是2美元,大米价格是4美元。通货膨胀是多少?鲍伯的状况变好了,变坏了,还是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瑞塔呢?

(3)最后,假设1996年黄豆的价格是2美元,大米的价格是1.5美元。通货膨胀是多少?鲍伯的状况变好了,变坏了,还是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瑞塔呢?

6、在不考虑政府和外贸部门情况下,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0.6Y,投资为500亿美元。求:

(1)均衡国民收入、社会总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为8000亿美元,企业的非意愿存货积累为多少?

7、假设一个两部门经济的线性模型中,不论国民收入水平是多少,投资恒为200亿元;且当GDP=1000 亿元时,消费支出是900亿元,储蓄100亿元;又该社会MPC=0.75,则根据题设条件解答下列各小题:(l).列表求出GDP分别等于1000亿元、1200亿元、1400亿元、1600亿元、1800亿元和2000亿元时的消费支出、储蓄、投资支出以及总需求;

(2).判断上述各GNP水平的变化趋势,并在上表中标明;

(3).当投资由200亿元增加到300亿元时,均衡国民收人将达到多少?

8、下表是一个两部门经济社会的国民收人和总支出的对应关系表格(单位:亿元),其中,社会消费函数是一个线性函数。

(l)将表中空白处数据填上,以符合题没条件,并标明国民收入的变化趋势。

(2)当国民收入是350亿元时,实际的投资是多少?

(3)如果预拟的投资是200亿元,该经济社会的均衡国民收入是多少?

9、假定某两部门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 = 100 + 0.8Y, 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意愿存货为多少?

(3).若投资增至100 ,求增加的收入,并求出投资乘数。

(4).若消费函数变为C = 100 + 0.9Y ,投资仍为50 ,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

(5).消费函数变动后,投资乘数有何变化?

10、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30+0.8 Y d,投资I=60,政府购买支出G=50,净出口函数NX=50-0.05Y,税收函数为T=6.25+0.15Y,试求:

(1)均衡国民收入。

(2)在均衡收入水平上的净出口余额。

(3)投资从60增加到70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4)当净出口函数从X=50—0.05Y变为X=40—0.05Y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11、设H银行接受了赵先生的一笔1万元的活期存款,现法定准备率为20%,试按题设条件解答以下各小题:

(1)H银行在接受了赵先生1万元活期存款后,银行资产负债表有何变化?将变化部分以资产一负债表形式表示出来;

(2)若H银行将赵先生存款的超额准备金贷给钱先生,从而使钱先生在H银行的帐户上增加了一笔存款,这时H银行的资产一负债表有何变化?作出变化表;

(3)若上述类似的信贷和存款过程在商业银行系统中一直继续进行下去,那么赵先生的最初1万元存款会使银行系统的存款货币增加多少?

12、假定名义货币存量为10000亿元,试问价格水平下降20%或上升20%时,实际货币存量变为多少?

13、假定法定准备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金,流通中的现金是1 000亿美元,

(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总准备金仍是400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率是0.12),货币供给变动如何?

14、计算下列每种情况的货币乘数:

(1)货币供给为5 000亿元,基础货币为2 000亿元。

经济学专业11级《宏观经济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cbabc bbdbc cbdba abdac

daadb cbdac adbcc acadd

bcaca cacaa ddbdc cabab

dadbb ccbdc baddd bdaad

abcba

三、判断题:

×××√× √×√××

√×××× √√√××

√√××√ √√×××

××√√× √×√×√

四、简答题:

1、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并对GDP概念作出说明。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内生产出来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缩写为GDP。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能力的大小和生产水平的高低。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说明:

(1)为了避免重复计算,GDP只计算最终产品价值,而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

(2)GDP包括劳务的价值,也就是说,各种服务的收入也就是服务生产的价值。教育服务、医疗服务、法律服务、金融服务、家政服务的收入都是服务劳动的产出价值,是社会总产出的一部分。

(3)GDP作为流量,仅度量某一个时期(例如一年内)新生产产品价值,不计算以前时期生产出来的产品价值。

(4)GDP以当年市场价格核算。

(5)GDP只包括经过社会交换的产品和劳务价值,不包括自给性产品和劳务。GDP也不包括非生产性交易。

2、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收入法和支出法。

答:产品支出法——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所有经济主体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计算GDP。公式为:Y=C+I+G+(X-M)。

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在GDP核算体系中分为四类支出: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C):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但不包括居民购买新建住宅的支出;②国内总投资支出(I):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与存货投资。③政府购买支出(G):指各级政府部门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包括政府在军事设施和物资方面的支出和政府雇员的薪金支出。但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④外国购买者对本国产品的支出:净出口,即商品和劳务的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X-M)。

要素收入法——把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要素所有者提供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各种要素报酬加总而成。由于要素的收入从企业角度看即是产品的成本(包括企业利润),所以这种方法又称要素成本法。计入GDP的要素报酬包括:①工资或其他劳动收入②利息、租金及其他财产收入③间接税④折旧⑤利润。

3、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答: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两个概念在经济学意义上没有区别,都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这两个概念都是指总产出也即总收入。

但它们在核算统计上有区别,GDP的核算采用国土原则,即凡在本国领土上所创造的产出(收入)都记入GDP,不管是否本国国民创造。GNP的核算采用国民原则,即凡是本国国民(指常住居民、包括本国公民以及常住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入,都记入GNP,不管生产是否在国内。例如本国企业或居民在另一国家投资的收益以及提供服务的收入记入本国的GNP,不记入本国的GDP,这些投资收益和服务收入是另一国家的GDP的一部分。GDP和GNP核算关系如下:

GDP=GNP+外国人在本国所得到的资本报酬和劳务收入-本国人在外国所得到的资本报酬和劳务收入,也可简记为:GDP=GNP+净外国要素收入。

4、简述一个经济周期经历的各个阶段的特征。

许多部门经济活动广泛收缩。(3)萧条:产出和就业降到了最低水平,往往伴有物价的持续降低。(4)复苏:产出增长处于恢复和扩张的阶段,经济尚未达到充分就业,价格水平有可能上扬。

5、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答: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1)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即消除了周期性失业的情况。(2)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3)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

6、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由于实际投资(I )恒等于实际储蓄(S ),国民收入就一定是均衡的吗?为什么?

答:在两部门经济中,实际投资(I )等于实际储蓄(S )时,国民收入不一定是均衡的。只有意愿投资等于储蓄时的国民收入才是均衡国民收入。而不论国民收入是否均衡,实际投资(I )必恒等于实际储蓄(S )。如果意愿的投资大于储蓄,即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此时的国民收入是非均衡的,但实际投资必等于储蓄(因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会导致库存下降,而库存下降的额度计为负投资,从而实际的投资额一定等于储蓄);反之,如果意愿的投资小于储蓄,即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此时的国民收入也是非均衡的,而此时的实际投资也比等于储蓄(因为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会导致库存增加,而库存增加的额度计为正投资,从而实际的投资额一定等于储蓄)。

注:实际投资额=意愿的投资额+库存改变量

7、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意愿的存货投资和非意愿的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答:均衡产出的定义是指意愿的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总产出(即总收入),此时,非意愿的存货投资一定为零;而意愿的存货投资可能达于零也可能等于零。

如果该经济体系某年度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即该年中各经济主体意愿的总需求(总支出)大于总供给(总产出),将导致非意愿的库存减少,而库存减少的数额在核算GDP 时记为负的投资额,此时,非意愿的存货投资小于零;如果该经济体系某年度的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即该年中各经济主体意愿的总需求(总支出)小于总供给(总产出),将导致非意愿的库存增加,而库存增加的数额在核算GDP 时记为正的投资额,此时,非意愿的存货投资达于零。

8、请简述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答:宏观财政政策包括支出政策和收入政策。

支出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政府购买支出预算来扩张或抑制总需求,经济衰退和萧条时,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将增加总需求,从而增加产出和降低失业率;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时,减少政府购买支出将减少总需求,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收入政策也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收入来扩张或抑制总需求,经济衰退和萧条时,减税将提高总需求。在经济过热和通胀时增税则降低总需求。

9、什么是投资乘数?简述乘数原理。

答:投资的增加本身是国民收入的增量,而国民收入的增加会使消费增加,一部分人的消费增加形成其他人的收入增加,即消费的增加也是国民收入的增量,如此循环,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是投资增量的若干倍,即ΔY=K·ΔI ,这就是投资的乘数原理。当边际消费倾向MPC 是一个常量时,投资乘数K=

MPC

11

10、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不是均衡国民收入,为什么?

答: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指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生产出来的GDP ,这时的GDP 不一定是均衡国民收入,如图所示:

AE 2

1 AE 0

Y f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当总支出曲线为AE0时,如果产出达到Y f,这时的产出Y f是均衡产出;当总支出曲线为AE1时,如果产出达到Y f,这时的产出Y f不是均衡产出,这时的总支出NY f小于总供给Y f;当总支出曲线为AE2时,如果产出达到Y f,这时的产出Y f也不是均衡产出,这时的总支出RY f大于总供给Y f。

11、宏观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答: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三种:(1)调整法定准备率;提高法定准备率会使货币供给量紧缩,降低法定准备率会使货币供给量扩张。(2)调整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贴现率;提高贴现率将不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从而会使货币供给量紧缩,降低贴现率将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从而会使货币供给量扩张。(3)公开市场业务,即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会使货币供给量减少,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会使货币供给量增加。

在经济衰退和萧条时,中央银行应实施增加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即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而在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应实施紧缩货币供给量的政策。

这三种政策工具中,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供给量的微调工具,贴现率的调整是明确的政策信号,法定准备率的调整是政策效力最大的政策工具。

12、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解释它们与国民收入及利率有什么关系。

答:社会经济体系中各经济主体对货币的需求是指在收入和财富给定的情况下,愿意以货币的形式持有其资产这种对货币的持有量。决定这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三种:(1)交易需求:为购买商品和劳务需要进行支付而持有的货币量。(2)预防需求:家庭和公众为应付不时之需而持有的货币量。(3)资产需求:在资产增值和保持流动性之间选择而持有的货币量。

显然,货币的交易需求量和预防需求量与收入水平的高低存在正相关关系,即经济活动越频繁,收入越高时,货币的交易需求量越大;产出和收入越低时,货币的交易需求量也减少;货币的预防需求量也与收入水平正相关。货币的资产需求量与利率成反向关系,利率升高时,公众追求资产增值而放弃流动性,此时所愿持有的货币量减少,利率降低时,资产增值的幅度较少,公众倾向于持有更多的流动性,对货币的资产需求量增大。

13、商业银行体系是如何创造存款货币的?举例说明。

答:在现代银行体系下,商业银行必须按照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率规定从事吸收公众存款和发放贷款的信贷业务,并追求银行利润最大化。假设法定准备率为10%,新增加的初始货币供给量为1000元,当这

会的货币供给量本身没变。但银行为了追逐利润一定会把超额准备金贷款给别人,又假设该银行把这900

810元超额准备金,为追求利润,将继续放贷,直至这1000元全部变成法定准备金,没有超额准备金的时候。如此,增加的货币供给量就是900+810+729+656.1+590.49+…… =9000元。可见,商业银行体系在中央银行的监管下从事信贷业务可以创造存款货币。

答: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如下图所示:

15

答: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最主要的不利影响是扭曲商品和资源的相对价格,导致价格信息失真,以致经济资源配置失当、资源利用的效率下降。

另外,通货膨胀会重新分配收入和财富,通货膨胀导致工薪收入者实际收入下降,而有利于财产收入者,从而使贫富差距扩大;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通货膨胀会增加社会交易成本,如企业不断调整价格的菜单成本和居民为避免货币贬值不断进出银行的皮鞋成本都会增加;通货膨胀还会使税率扭曲,影响税收的政策效力。

当出现通货膨胀,中央银行不得不采取措施来降低通货膨胀时,会降低产出和就业水平。

16、为什么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答: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主要原因在于货币供给效应。在名义货币供给不变时,物价水平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量下降,即出现货币紧缩,利率将上升,这会使投资和消费支出下降。因此,物价水平上升时,总需求(总支出)减少。

有的学者将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归结为:(1)实际余额效应:因为价格变动使金融资产真实价值改变,从而对总支出产生直接的余额效应。(有的教材中称之为财富效应,价格上升导致以真实购买力表示的财富“缩水”,人们变得比较“穷”了,结果减少了支出。反之亦然。(2)利率效应:物价上升使货币交易需求上升,导致利率上升,抑制投资需求和居民信贷消费需求。(3)外国购买效应:也称净出口效应,即:物价上升使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相比变得昂贵,替代作用使进口增加和出口下降,净出口下降使总需求减少。

17、导致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任何使总支出发生改变的因素都将导致总需求曲线移动。这些因素主要有:(1)消费需求,尤其是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需求的变化;(2)投资需求的变化;(3)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化; (4)净出口的变化。

例如,政府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会使总需求曲线右移,扩张性财政政策实现时的情况便是如此。

18、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和程度分类,通货膨胀有哪些类型?

答:通货膨胀的类型按照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三种:(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总需求大大超过总供给所导致的通货膨胀;(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工资和成本上升造成的通货膨胀;(3)结构性通货膨胀,总需求并未超过总供给,只是由于技术的发展使得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以至产业结构随之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在需求扩大的部门中工资和价格上升,而在需求萎缩的部门中工资和价格并不因此下降,即工资和价格不具有向下的伸缩性,从而整体物价水平上升。这种通货膨胀称之为结构型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类型按照其程度可分为:温和通货膨胀(通胀率不超过10%);严重通货膨胀(通胀率超过10%,不超过100%);恶性通货膨胀(通胀率超过100%)。

19、失业有哪几种类型?分别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并简述解决这些失业的对策。

答:失业的类型主要分为:(1)摩擦性失业,即劳动力正常流动所产生的失业。这种失业在正常情况下总是存在,不需要理会。(2)结构性失业,产业结构变动所产生的失业。对这类失业,政府可以通过对失业者的培训使失业者再获得就业的岗位,从而减少结构性失业。(3)需求不足的失业,也称周期性失业,即社会经济周期性的衰退和萧条所产生的失业。减少这种失业主要依靠政府宏观调控,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增加总需求,从而增加就业。

20、请简单解释一下财富是如何通过通货膨胀进行再分配的?

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增加(减少)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数额 货币供给量增加(减少) 投资和消费增加(减少) 总产出(GDP )增加,失业率下降(通货膨胀率下降)

通货膨胀导致工薪收入者实际收入下降,而有利于财产所有者。前者手中的货币收入的购买力下降,从而在社会总财富中所分配的份额减少,从而使贫富差距扩大。

但在更多的时候,通货膨胀只是将收入和资产搅合在一起,随机地在全体居民中进行再分配,而不会只冲击某些单个群体。

2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意愿的存货投资和非意愿的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意愿的总支出等于总产出,非意愿的存货该变量(即非意愿的库存改变量)必然为零。而意愿的存货投资本身是意愿的投资的一部分,不论产出是否均衡,它都可能不等于零,也可能等于零。

五、解答题和计算题

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 GDP,为什么?

(1)政府转移支付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3)购买普通股票

(4)购买一块地产

解答:

(1)在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政府转移支付不是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因此不能计入GDP。在用要素收入法核算GDP时,政府转移支付的金额是由其他要素的收入通过税收转变而来,再计入GDP就产生重复计算了,故也不能计入GDP。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所支付的金额也不计入GDP,因为旧卡车的价值在其还是新车时初次购买就已计入了当年GDP。

(3)购买普通股票,即二级市场上的股票交易金额并不代表生产出

2、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 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对此问题,有学者解答如下: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 GDP 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 GDP,对两国 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 10 台机器,价值 10 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 800 套服装,价值8 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 GDP 的有净出口 2 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2 万美元;从两国GDP 总和看,计入 GDP 的价值为 0。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 10 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 10 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 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 800 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 8 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 8 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是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 18 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 18 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 GDP 的价值都是 18 万美元。

你认为上面的结论和分析对吗?给出你的结论和分析。

答:上面的分析和结论是错误的。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 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即两国合并后的GDP等于合并前两国GDP的和。首先从GDP的定义:一定地域空间中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假定两国产出不变时,两国合并后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等与合并前两国各自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之和。上面分析的错误在于,两国合并后,所谓乙地区增加的支出10万元在合并前已计入乙国的投资支出,所谓甲地区增加的支出8万元在合并前已计入甲国的消费支出,因此,合并后GDP增加18万元是错误的。

【用模型分析如下:设甲国在两国合并前的GDP为GDP1,消费为C1+8万元,投资为I1,政府购买支出为G1,净出口为NX1+(10-8),则:GDP1=(C1+8万)+I1+G1+(NX1+(10-8)),其中,NX1表示甲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净出口额,C1表示甲国居民除了对乙国进口服装购买以外的消费支出。

同理可定义乙国在两国合并前的GDP为GDP2,消费为C2万元,投资为I2+10 ,政府购买支出为G2,净出口为NX2+(8-10),则:GDP2=C2+(I2+10)+G2+(NX2+(8-10)),其中,NX2表示乙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净出口额,C2表示乙国居民的消费支出,I2表示除了对甲国机器的购买以外的投资支出。

如此,甲乙两国未合并前的GDP总和为:

GDP1+GDP2 =(C1+8万)+I1+G1+(NX1+(10-8))+C2+(I2+10)+G2+(NX2+(8-10))= C1+C2+I1+I2+G1+G2++18

而两国合并后,已假设产出不变,则合并后的总消费支出是(C1+C2+8)、总投资是(I1+I2+10)、政府购买支出总额是(G1+G2)、两国合并后与其他国家间的净出口是(NX1+NX2),故两国合并后的GDP=(C1+C2+8)+(I1+I2+10)+(G1+G2)+(NX1+NX2)= C1+C2+I1+I2+G1+G2++18】

(1)1998 年名义GDP;

(2)1999 年名义 GDP;

(3)以 1998 年为基期,1998 年和 1999 年的实际 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多少百分比?(4)以 1999 年为基期,1998 年和 1999 年的实际 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多少百分比?(5)“GDP 的变化取决与我们用那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 GDP 的基期的价格。”这话对否?

(6)用 1998 年作为基期,计算 1998 年和 1999 年的 GDP 折算指数。

答:

(1)1998年名义GDP=100×10元+200×1元+500×0.5元=1450元;

(2)1999年名义GDP=110×10元+200×1.5元+450×1元=1850元。

(3) 以 1998 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即名义GDP为1450元;

1999年实际GDP=110×10元+200×1元+450×0.5元=1550元。

实际GDP增长率:(1550-1450)/1450×100%=···

(4) 以 1999 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即名义GDP为1850元;

1998年实际GDP=100×10元+200×1.5元+500×1元=1800元。

实际GDP增长率:(1850-1800)/1800×100%=···

(5) 比较两增长率数值,得知,此说法对。

(6) 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的 GDP 折算指数为1;

1999 年的 GDP 折算指数=1850元÷1550元=···。

4、假设一个四部门经济社会在国民收入2000亿元时不存在需求不足的失业,又假设该社会边际消费倾向是0.75,试解答下列各小题:

(l)作出该经济社会在充分就业时的均衡国民收入图示;

(2)若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政府增加100亿元的购买支出,则会发生多大的通货膨胀缺口?作出该状态的图形;

(3)若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政府增加税收100亿元,则会发生多大的通货紧缩缺口?作图说明;

(4)如果该社会当前总支出恰好等于国民收入1850亿元,则该社会是否存在通货缺口?若存在,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缺口?数额是多少?

答案:

(1)该经济社会在充分就业时的均衡国民收入图示如下: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 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经典: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分) 1. 2.均衡产出 3.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 平” 4.流动性偏好 5.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是( A )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目中,( C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A )。 A.2/3; B.3/4; C.4/5; D.1; 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金10 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D )。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 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 C. 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

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金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 ). 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 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A ). A.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无常以至于影响投资; 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7.若消费函数为40+0.8,净税收20,投资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曲线( D ). A.右移10单位; B.左移10单位; C.右移40单位; D.左移40单位. 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 D )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 发行货币; D. 为政府赚钱 9.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曲线左下方、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C).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2020年10月整理).pdf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宏观经济学题库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一、判断题(每题1分) 1、如果市场利率低于均衡利率,人们就会卖出有价证券。(√) 2、如果市场利率低于均衡利率,人们就会买入有价证券。(×) 3、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出去一些比少卖一些时GDP要增多一些。(×) 4、某国对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减少,可能是由于利率上升。(√) 5、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的变动导致LM曲线反方向变动。(×) 6、货币投机需求曲线的变动导致LM曲线同方向变动。(×) 7、一般物价水平不影响货币需求。(×) 8、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大。(×) 9、货币供给的减少会使LM曲线向左方移动。(√) 10、货币乘数是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 11、有通货漏出的货币乘数要小于简单的货币乘数。(√) 12、净投资不可能是负数。(×) 13、总投资不可能是负数。(√) 14、LM曲线越陡,财政政策的效力就越小。(√) 15、LM曲线平坦,IS曲线越垂直,则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16、LM曲线右移且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陡,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17、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扩张性货币政策没有效应,财政政策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最大。(√) 18、在LM曲线斜率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的弹性小,则财政政策的效果差。(×) 19、在LM曲线上任何一点,利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结合都实现了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20、在物价水平不变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使LM曲线向右方移动。(√) 21、若IS斜率曲线不变, LM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22、当IS曲线右移且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陡,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23、给定总产出不变,当政府支出增加时,IS曲线将向左下方移动。(×)

宏观经济学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 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 和。 3.国内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扣去资本消 耗的价值。 4.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 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5.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除去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是人们可以直接 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7.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GDP折算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二、选择题 BCACB CBCAB 。最终产品是指最终供人们使用或消费而不是为了转卖或为进一步加工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NDP=GDP-折旧。 .从支出的角度,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并没有相应的新价值被创造;从收入的角度,这笔救济金也并不属于劳动创造的要素 收入。因此不能计入GDP中。 .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C属于存货投资。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 判断一个变量是流量还是存量,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可以相加。 .GDP是包括折旧的,所以其中的投资表示的是总投资而非净投资。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股票分红属于公司利润。 .净投资=总投资—折旧。 .第六年的名义GDP=第六年的价格×第六年的产量=2第一年的价格×第一年的产量=第一年的名义GDP=×500=1400。 三、判断题 √√√√××× 1.√.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所导致的价值。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并未通 过市场来销售,所以不应记入GDP。 2.√.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 3.√. 用收入法核算GDP,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4.√.自己房屋以虚拟租金记入GDP主要考虑的是机会成本的问题。 5.×.名义GDP上升的幅度超过价格上升的幅度,实际GDP应该是上升的。 6.×. 收入法之“收入”,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非最终收入。个人从公司债券中获得的利息被视为要素报酬的一种,而政府公债利息属转移支付,属国民收入的再分

宏观经济学试卷(A卷)

南开大学商学院本科生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宏观经济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哪一项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 A.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救济金; B.企业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屋买卖收入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的一笔家庭财政保险费。 2.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当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B.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C.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3.以下哪一种政策组合会一致地起到增加货币供给的作用?() A、出售政府债券,降低法定准备金,降低贴现率; B、出售政府债券,提高法定准备金,提高贴现率; C、购买政府债券,提高法定准备金,降低贴现率; D、购买政府债券,降低法定准备金,降低贴现率。 4.狭义的货币供给(M1)一般是指()。 A.现金与活期存款之和; B.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之和; C.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之和; D.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与准备金 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的右上方,LM曲线的右下方区域中, 这意味着()。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6.自发投资增加20 亿美元,会使IS 曲线()。 A.右移20 亿美元;

B.左移20 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20 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20 亿美元。 7.假定投资方程为I=I0-dr,d为投资对利率的弹性。d越大,()。Array A. IS曲线的斜率越大 B. IS曲线的斜率越小 C. LM曲线的斜率越大 D. LM曲线的斜率越小 8.在三部门经济中,用支出法核算GDP,其构成项目是( ) A.消费、投资; B.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 C.消费、投资、净出口; D.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 9.在经济过热时期,中央银行采取的公开市场业务措施应该是()。 A.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向市场; B.卖出政府债券,使得货币回笼; C.增税; D.增加政府购买。 10.AD-AS模型是为了说明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 A. 投资和储蓄的关系 B. 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关系 C. 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的关系 D. 国民收入与总支出的关系 二、简答与分析题(任选4题作答,每题10分,共40分) 1.写出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基本公式,说明各个参数和变量的含义;画出一般的消费曲线,在图中表示出MPC和APC,并说明理由。 参考教材。

高分考生岭院专业课复习经验 (1)

我本科是数学专业,跨专业考岭院西经,专业课方面还是有很大难度的。岭院西经指定参考书为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六版,上海三联出版社,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王则柯欧瑞秋的《图解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所考都为中级内容,对于我跨学校跨专业还是相当有难度的,去年三月就开始了专业课的学习,下列为我用过的除以上指定三本以外的专业课资料: 1. 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陈恳主编的《西方经济学解析(微观部分)》 3. 《西方经济学解析(宏观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4.钟根元陈志洪主编的《中级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南》第二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5.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课后习题详解》复旦大学出版社 6. 姜伯克《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7. 《货币银行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8.《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练习册》三联出版社 9.金圣才系列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石化出版社 10.金圣才系列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石化出版社 11徐现祥《图解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历年真题 13.江湖中的《微观经典36题》《宏观经典54题》 14.王则柯《经济学几何分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除了指定的教材外,如何用以上的资料: 1是经济学基础,虽然编写比较烦冗,但很好的诠释了经济学的基础,建议参考,尤其微观,宏观无所谓感觉;2和3陈恳的有一定的价值,编写水平也不错,时间允许可以看;4钟根元的很难,考中山不需要看,考上交就有必要;5没必要参考,书中有一处好像错了,忘了哪里了,因为其中内容9中都有;6可以参考,由于宏观12章21章涉及到很多国际金融的知识,国际金融需要参考下;7无所谓;8不需要看,这是直接翻译过来的范的练习册;9和10有必要参考,11重点参考,这是岭院徐现祥老师编写的宏观,直接和真题有关系,书中就有06年一道真题原题;去年真题中的涉及到大萧条的整个分析在书中也能找到影子,重点参考;12重点参考,不过都没有答案,真题有很多知识点都隔年出现;13可以参考,基本涵盖了常见的重要知识点;14没必要参考,其中的很多都包含在图解微观中了。 在没考试的时候我看了08年岭院真题,着实担心我的水平,太难了感觉,微观有的题目都没法下手,其中有拉格朗日乘子中拉姆达的经济学意义,有寡头垄断中价格的关系;宏观更恐怖,三元悖论,货币发行等那会对于我来说根本就啥也不知道。我知道专业课对于我来说很难很难,自己估计数学三拿下130+有可能,专业课最多我只能拿下105,这样按照往年岭院的分数线我政治和英语必须拿下135,总分370+,这样就有戏啦,政治英语必须过线,估计英语拿下63左右,政治拿下70+,算盘是这样打的,可是结果是那样无奈…… 下面还是介绍专业课的学习吧 三月份我开始看范的现代观点,刚开始觉得很简单,没什么东西。整个三月专业课我都在搞微观,没有做笔记,没有做什么题,就是一个劲的看书,2、3、4、5、6章是基本消费者理论,7、8、9、10涉及到显示偏好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以及交易时的替代收入效应,11、12、13资本市场,14、15、16消费者市场理论,17拍卖,18,19,20,21,22,23加进来生产者,24,25,26,27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宏观经济学题库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答案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却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 解答:两者之间得区别在于: (1)研究得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得单个经济主体得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得运行规律与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得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价格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价格机制得运行展开得,而宏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得决定展开得。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得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得目得就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得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得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得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得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得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得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得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得分析与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就是宏观经济学得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得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得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得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得角度瞧,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就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得那个厂商得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得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就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与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得区别不就是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而就是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就是中间产品还就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与面包究竟就是最终产品还就是中间产品。瞧起来,面粉一定就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就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就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就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就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与存量得联系与区别,财富与收入就是流量还就是存量?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就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就是存量,收入就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得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得利息

宏观经济学试卷试题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 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一)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

宏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 一、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 a)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b)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c)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变量与范畴(增国民收入、物价、利率、汇率、政府预算支 出、赤字盈余、增长与GDP、经济周期与产出缺口、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d)宏观经济学的四个模型(超长期模型、长期模型、短期模型、中期模型) 2.GDP a)GDP的含义; b)支出法核算GDP及GDP 的构成; c)收入法核算GDP及GDP的构成; d)GDP、GNP、NDP、NI、PI、DPI 3.名义GDP 与实际GDP a)CPI; b)GDP平减指数; c)生产者价格指数; d)个人消费支出紧缩指数 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 1.简单国民收入的假设 a)均衡产出; b)计划投资与非计划投资 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a)消费函数 b)边际消费倾向(凯恩斯的第一条心理规律) c)储蓄函数 d)家庭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 e)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f)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3.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a)乘数效应 4.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a)税收乘数; b)平衡预算乘数 5.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a)对外贸易乘数 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两个市场) 1.投资的决定 a)影响投资的因素;

b)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边际效率(凯恩斯的第二条心理规律); c)托宾Q投资理论 2.IS曲线 a)IS曲线如何得到; b)IS曲线的斜率; c)IS曲线的移动 3.利率的决定 a)货币需求(凯恩斯的第三条心理规律); b)货币供给; c)其他货币需求理论 4.LM曲线 a)LM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b)LM曲线的斜率; c)LM曲线的移动 5.IS-LM分析 a)均衡点的变动(高P510) 四、宏观政策分析与实践 1.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a)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越陡峭,扩张财政效果越好 b)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越平坦,扩张财政效果越大; c)凯恩斯极端(流动性陷阱,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h为无穷大) d)挤出效应 2.货币政策效果 a)古典区域(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为0) b)货币政策的局限性(高P5281.在经济衰退时不明显,2.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 前提3.外部时滞4.开放经济) 3.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高鸿业P530、P535) 4.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高p540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5.财政政策实践 a)财政支出方式 b)财政收入手段 c)自动稳定器 d)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e)功能财政 f)预算盈余与充分就业盈余(高P550) 6.货币政策实践 a)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 b)货币扩张 i.基础货币与M1、M2

宏观经济学试题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能计入GDP的有( D )。 A. 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合价值 B.出售股票的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 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的收入 2、能计人GDP的是( B )。 A.居民购买的二手车 B.银行向某企业收取的一笔贷款利息 C.企业购买的原材料 D. 家庭购买普通股票 3、“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C )。 A.一定是不对的 B.一定是对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 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4、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0元,消费等于4300元,利息支付为100元,个人储蓄是400元,那么他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B )。 A. 5000元 B. 4800元 C. 4700元 D. 4000元 5.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B )。 A. 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 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 经纪人为一座旧房屋买卖收取的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的一笔家庭财产保险 6.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人。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7、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C )。 A. 有形的产品 B. 无形的产品 C. 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 D.供以后的生产阶段作为投入的产品 8.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2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A )。 A. 250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 B. 12500亿美元和10500亿美元 C. 25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 D. 7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 GDP和GNP都是流量概念 B. GDP是地域概念,GNP是国民概念 C. GDP和GNP都是以市场交换为基础 D. GDP和GNP是同一概念,没有区别 10、下列应该计入GNP的有( C)。

国内重点财经大学金融专业以往考研参考书目

国内重点财经大学金融专业以往考研参考书目 一、中国人民大学 金融学专业 1 .经济学基础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人民大学出版社 2 .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黄达人民大学出版社 3 .公司财务公司理财S 罗斯吴世农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4 .杂志:《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 金融工程专业 1 .经济学基础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人民大学出版社 2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黄达人民大学出版社 3 .金融工程金融工程学Lawrence Galitz 唐旭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4 .概率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盛骤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 无参考杂志) 金融:保险专业 1 .经济学基础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人民大学出版社 2 .保险学保险学张洪涛等人民大学出版社 3 .保险法(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的保险法规条文) 4 .杂志:《保险研究》、《金融时报》 二、五道口(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国际金融学 《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姜波克著 《国际金融新编习题指南(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姜波克、朱云高编著《国际金融(最新修订本)》,四川人民出版社,钱荣堃主编 货币银行学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胡庆康主著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习题指南(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胡庆康编著

《货币银行学》,中国金融出版社,夏德仁、李念斋主编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主编 财政学 《财政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共主编 《财政学复习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陈共主编 金融法 相应法律的单行本即可,无须购买专门的金融法教材 经济、金融热点 《国际金融研究》,月刊,定价10 元/ 期 《金融研究》,月刊,定价10 元/ 期 《金融时报》,日报,定价27 元/ 月 其他参考书目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修订本)》,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唐旭、戴小平著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第一辑)》,中国金融出版社,唐旭主编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第二辑)》,中国金融出版社,唐旭主编 《证券知识读本》,中国金融出版社,周正庆主编 《保险知识读本》,中国金融出版社,马永伟主编 三、北京大学 《微观经济学》,朱善利,北大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上海三联出版社 《财务管理学》,刘力,企业管理出版社 《证券投资学》,曹凤歧,北大出版社 《金融学》,兹维·博迪,罗博特·莫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英文名《Finance》《货币银行学》,姚长辉等,北大出版社 《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John Hull,华夏出版社 其他参考书 《投资学》,夏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平新乔,北大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瓦里安,上海三联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周惠中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内在稳定器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内在稳 定器 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不知不觉,又一年的考研向我们徐徐走来。中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结构,“万众创业”、进民企、考公务员、靠研究生各占相当比例。对不少大学生而言,与其说考研是追随兴趣增长学识,毋宁说是一种“特殊的就业手段”。特别是有些人,试图在所从事的领域建功立业,那么报考研究生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内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是指财政政策本身具有的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它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自动减轻其程度,而不需要政府专门制定政策以调节经济。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机制是调节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对于轻微的经济波动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对于较大的经济波动则效果不大。 内在稳定器的功能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首先,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下降,在税率不变时,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减少一些,从而使得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少下降。累进所得税下,经济衰退使得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可以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反之,经济繁荣时,税收随着个人收入增加而增加;累进税率使得政府税收幅度超过收入增长幅度。其次,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包括政府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经济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加,社会转移支付增加,可以抑制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等福利支出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最后,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照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支持,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减少了总需求。 举例来说,若边际消费倾向为0.75,这使自发消费增加1美元时消费需求一上来就会增加0.75美元,通过乘数作用,收入最终可增加4美元(因为乘数K1=KG=1/(1-0.75)=4),而有了税率为0.2的比例所得税,则自发支出(比方说投资或政府支出)增加1美联社元时,消费需求一上来只增加0.6美元[0.75×(1美元-02美元)],通过乘数作用,收入最终可增加2.5美元{因为乘数K1=KG=1/[1-0.75×(1-0.2)]=2.5}。可见,增加1美元自发支出时,有了比例所得税,总需求增加幅度变小了,从4美元变为2.5美元。 因此,尽管某些财政政策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但要消除经济波动,仅靠自动稳定器不够,仍需要政府有意识地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密切注视经济的变动趋势,审时度势,主动采取变革收入或支出的财政政策。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低,即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通过削减税收,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来刺激经济;反之,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高,,即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