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余氏人物:湘军名将余虎恩

余氏人物:湘军名将余虎恩

余氏人物:湘军名将余虎恩

“蓝色字”湘军名将余虎恩

陈砚发

一余虎恩湖南平江县浊水白原人,生于1836年,卒于1905年,享年69岁。清朝将领。少孤贫,喜读书。积勋至副将,擢总兵,赐号精勇巴图鲁。晋提督,易勇号奇车博。赏黄马褂,予云骑尉世职,一等轻车都尉。授喀什噶尔提督未上,留统武卫中军十营。余虎恩,平江地方人都叫他余蛮子,而且男女老少耳熟能详,连唱夜歌都唱余蛮子:平江只有四姓大,余蛮子带兵打海外(指收复新疆,与沙俄作战)余蛮子的传奇秩事,乡亲们分外分享,其中有几份亲切与熟悉,也有几分推崇与景仰。余蛮子从农民到将军,从贫穷到富有,正是封建社会底层民众梦幻的典型。余蛮子正名叫余虎恩,其小时候名字有两说,一说叫余虎蹲,是其叔祖父取的名,叔祖父晚上做一梦,梦见有一只虎卧在余家宗祠前,梦醒后余蛮子出生了,其叔祖父说此孩子长大肯定有出息,就取名虎蹲。1855年,李元度招慕平江勇,余蛮子报名从军,问其姓名,叫余虎蹲,李元度听这名字心里不悦,我招平江勇,还有一只虎蹲在营里,显然这名字不行,就说,你这余虎蹲的名字,我给你改为余虎恩。记住你的名字今后就叫余虎恩了。但次夫子(李元度)和余虎恩多次在平江见面没有证实

这一点。这是后话。另一说叫余虎亨,其母生余蛮子时听见老虎在后山上哼,就取名余虎亨。其族人曾主此说。虎蹲也好,虎亨也罢,反正都与虎有关。果不其然,余蛮子确实是一位虎将。说其蛮子其实余虎恩是个矮子,身高只有一米六,其身材不往上长,横着长,乡下叫生得"古墩",尽管是五短身材,有虎背无熊腰,但臂力惊人。小时候是孩子王,孩子们打架,有他在是从不输人的,有股蛮力而获余蛮子称号。虎恩少年出身贫寒,6岁丧父,兄弟有三,虎恩排第二。家里一贫如洗,凭母親打豆腐手艺,兄长挑个豆腐担卖豆腐维持生计。虎恩七八岁开始就帮家里检柴火,上山打柴。乡邻至今还流传余蛮子打柴自己不动手,发动孩子们赌柴(叫打柴架,即每人检一捆柴作为本,用三根树枝支撑一个三角架,人在10米或20米之外用柴刀投掷,打中了树枝三角架为赢,所有的柴归赢家,顺序从刀丢的远的开始)余蛮子次次将柴刀抛的远,抛的远的先投掷,每次占先,因其臂力大,定力准,每次都能赢。担回家的柴比谁都多。穷人的孩子从小就勤劳,虎恩从小不但帮家里检柴,挑水做家务,稻谷成熟了,人家"打禾"收稻谷,虎恩就去检禾钱(拾稻穗)油茶子成熟了,人家摘了之后就去检茶子,花生成熟了,人家挖了就去检花生?有时候是捡,有时候可能也自覚不自覚地偷一点。被大人发觉后就写下"犯条'惩戒,不许再犯。乡邻戏称余蛮子小时候写给他人的"犯条”有四十三张。这可能是夸张之

词,小孩有这事也是正常,生活所迫嘛。清朝官方言虎恩少年孤贫,孤倒不孤,兄弟有三,有娘在,贫倒是贫。虎恩少年喜读书,但家穷,不能进学校读书,仅凭自己的天赋,读巜增广贤文》等书籍,不懂就问,也还有收获。凭借自己身体好,在农闲下雨天也曾习武练身。识字打开了双眼看世界,动刀弄捧,习武开发一下手脚,多少也有点手脚功夫打天下。虎恩入伍,就曾以武童身份从军的。二余虎恩戎马一生,是从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是从刀光剑影的血战中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身上刀伤十八处,弹伤五处。转战东西南北,经历大小战役上百次,凭着自己的勇气与胆魄,战无不胜,累立战功,把武官当到了"督"(平江话叫"顶")余虎恩1855年投入李元度之平江勇,入湘军,转战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等地围剿太平天国。余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历次战斗中冲锋在前,愈战愈勇,在沈葆祯部下24岁就一路升官至副将。咸丰十一年(1861)余虎恩率军归老湘营刘松山节制。刘是曾国藩湘军爱将,湘乡人,比余虎恩大三岁,对虎恩有知遇之恩,既是上级,又是兄弟和朋友。与刘松山一道北上剿灭捻军。在河北石家庄与捻军一战中,余虎恩身先士卒,从重围中救出被刺于马下的提督郭松林,经奋力拼博,解获鹿之围。成郭松林救命恩人,此战余虎恩声威大振,以总兵交军机处存记。同治六年,虎恩31岁。捻军突击陜西,包围省城长安,虎恩随刘松山赴援,大败捻军,

虎恩功不可没,以提督记名。为适应西北作战的需要,刘松山与余虎恩商定,组建一支骑兵,并把这个重任交余虎恩去组建。虎恩不负重托,花重金在塞北购回一干匹良马,统领骑兵刻苦训练,与士兵一道训练,马上功夫了得,飞马能从地上拾起光洋。一支崭新的骑兵训练有素,刀枪并用,冲杀进退自如。第一战在山东与捻军正面作战,全歼其主力,大获全胜,余虎恩由此累功赏花翎,赐勇号奇车博巴图鲁(英雄之意)。虎恩31岁功成名就。同治九年捻军与回民叛乱结合,虎恩随刘松山赴陕西剿灭捻军与回民叛乱。在陕西金积堡一战,虎恩差点战死。虎恩领左路骑兵冲锋在前,不料刘松山中炮阵亡,余虎恩亦被回军戮份左膀,坠马,余虎恩在万军丛中命玄一线,又失去主帅,士兵乱了阵脚,谁料余虎恩在这生死关头,临危不惧,复上马,大叫一声,"不怕死的跟我来",率先冲进敌阵,虎字营的骑兵见余帅如此英勇,士气大振,一齐杀向敌营,锐不可挡,杀得天昏地暗,惊天地,泣鬼神,一举拿下了金积堡。余虎恩此战身中七伤,战衣全被血渍浸染。余虎恩凭借自己的骑兵,为兄长、为上司、为朋友刘松山报仇雪恨。此战,余虎恩被赏三代正二品封典。余虎恩从军十五年,累积奇功,官至提督。围剿太平天国、捻军和回民叛乱。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维护大清王朝。作为军人,保家卫国是天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亦是职责所在。这其中既有镇压农民起义之嫌,也有维护社会稳定之功。我

们不应苛求和指责前人,这是时代的局限性所致。但余虎恩仍然是我们平江人的骄傲,是平江人的英雄。余虎恩后半生全程参加了收复新疆的战斗,成就了余虎恩的英雄称号,而且应是民族英雄,为维护国家的安全,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立下了汗马功劳,写下了历史最靓丽的一笔。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中国的边境形势日益紧张。沙俄在第二次雅片战争中夺得了中国东北边疆大片土地,随后又把侵略魔爪伸向我国西北边疆,在中俄西北界约中又侵占中国西部领土44万多平方公里,并妄图吞并新疆。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在英帝国支持下建立反动武装,沙俄称此出兵占领伊犁地区。新疆面临被肢解和吞并的危险。在这关键时刻,左宗堂力主收复新疆,推动清政府收回伊犁,进剿阿古柏。清朝政府以左宗堂为钦差大臣专理新疆事务,由其点兵点将收复新疆。此时余虎恩正在家养病,奉左宗堂命,从平江招募五营兵北赴新疆效命。在西宁小峡口,以一千将士杀敌七千多,痛歼西宁叛军主力,为平定西宁夺得头功。皇上赏赐黄马褂,升任陕安镇总兵,为西征主力。赐号精勇巴图鲁。光绪二年,沙俄支持浩罕国摄政王阿古柏策动回族酋长白彦虎、余小虎等叛乱,侵占新疆。左宗堂监于新疆远离内地,交通不便,军需粮草难以运达。余虎恩主动承担戈壁运粮重任,押粮50万斤,分千匹骆驼驮运,将士每人背负红茴一

袋,且食且饮且行,充饥解渴。穿沙漠,翻天山,冒酷暑,战严寒,日夜兼程,红茴减少了行军将士们对麺和水分的消耗,又节约了时间,尽管多次在途中与叛军激战,终将军粮运至巴里坤古城。左宗堂闻讯,悉知军粮运至,异常激动,连声称赞:"此军,忠哉'。光绪三年,余虎恩率骑兵虎字营,六天突进七百里,力杀叛军,连战皆捷,使清军一举攻克达坂城和托克逊,进剿喀什。迫使阿古柏自杀,斩叛军副元帅王元林,白彦虎,活捉叛军元帥马元。左宗堂表奏朝庭,"领兵大臣余虎恩,久历戎行,转战十四省,身受重伤27处,实属艰难备尝。"以功赏一等轻车都尉。光绪八年二月,余虎恩才离开转战六年的新疆,回到陕西陕安镇总兵任上署理。余虎恩在战场上英勇善战,在官场中也风生水起。每遇大事不糊涂,很具政治智慧。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当国家危亡之际,朝庭又想起了余虎恩。余虎恩遵旨第二次在平江招募十营兵,(第一次募兵五营赴新疆),一营兵力600人,十营兵力6000人,加上后勤人员,浩浩荡荡进京,朝庭原本让余虎恩募兵去守三海关,待余的部队进京后,巜马关条约》已经签订了。朝廷便将余留守京师,作为武卫中年,保卫朝庭大本营,直接受军机大臣荣禄调遣。清庭那些绿营的皇子皇孙们对汉人不服调管,余虎恩不信邪,穿起那件黄马褂,巡视军营,黄马褂代表皇权,文武百官见了要下跪,满族人叫苦不迭,跑到慈禧那里去告状。慈禧问余虎恩听说

你穿黄马褂作威作虎,余虎恩说作威作福不敢,皇上赐我黄马褂,我穿在身上,不忘皇恩,忠于职守,如果不能穿我退回去。慈禧见他忠心可佳,便说退就不必了,我赐套便服结你。这些告状的人认为慈禧会处罚他,结果不但没有处罚,反倒又赐一套皇服给他了,从此以后这些告状的人也就服帖了。余虎恩在京城统领武卫中军也虎虎有生气。伴君如伴虎,余虎恩对当时慈禧与光绪皇帝之间的矛盾心知肚明,谁都惹不起,都保留着君臣进退之间的距离。有一次光绪皇帝生日,文武百官都去贺寿。慈禧暗中派人了解,向皇帝贺寿的人送礼的轻重,查来查去当时一品大员只有余虎恩没有去贺寿,也没有送礼。慈禧猜测这余蛮子可能是与皇帝不和所致,正好拉拢余,立马召余虎恩进宫,问余,皇上生日你怎么没有去贺寿?余挺机灵,回老佛爷说,皇上生日,为臣也生日,皇上三十岁,为臣六十岁,不敢以臣生日去贺皇上生日。老佛爷听后情在理上。慈禧高兴,我贺你寿,马上提笔写了个"寿"字赠余,余虎恩拿着慈禧的"寿"字在家挂了几十年。在京城武卫中军为帅,游走于两宫之间,既要不受满清子弟欺负,又要驾御统帅好中军,不讲政治,没有智慧是很难维持局面的。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爆发,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朝庭诸将崇奉义和团,大部分官员相信义和团"刀槊不能伤",甚至能召唤神灵战胜洋兵的法术,使义和团在北京的声势不断扩大,并开始打使馆,毁教堂,杀洋人。

最终导致八国联军,北京沦陷。面对义和团,唯独余虎恩否定。当时名将董福祥,系京师武卫后军。余虎恩与其争论,到荣禄前评理,余说其刀枪不入是骗鬼的把戏,福祥大怒,欲杀虎恩,幸亏荣禄用身手挡住福祥才未得手。由此可见,余虎恩每遇大事不跟风,不妄从,不唯上,心有定力,不犯糊涂。有睿智沉稳的一面。

三同治九年,(1870)34岁的余虎恩在平定捻军,在陜西金积堡的战役中身上七处负伤,假归平江养伤。阔别家乡15年,以前哪个常被人抓了"写犯条"的少年狂余蛮子衣锦还乡,功成名就,一品将军,住县城君子巷。春风得意,地方上的达官贵人,乡绅贾富趋之若鹜,门庭若市。余蛮子是穷苦人出生,许多发小都登门拜访,余蛮子不分贫富贵贱,一律以礼待之。其兄对少年那些烂事挥之不去,对他说,XX 过去对我们最不好,不要理睬他。余劝说其兄,我们不能用他以前对我们的态度去对付他,此一时彼一时也。余虎恩是经受过生死考验的人,早把那些旧事抛却了,其思想境介,其胸怀已经不是过去的余蛮子了。但有一事在余蛮子心里不爽。县文庙春祭,知县特邀一品将军余虎恩光临。恰逢这时,李元度从贵州布政史任上解甲归田回平江,主祭文庙。李元度远远望见余虎恩骑着高头大马,身穿一品朝服,春风得意,那不是昔日部下余虎恩吗?李元度见这阵势心里不悦,是来

致祭还是来摆谱啊?心里便有了杀杀昔日下属威风的念头。余虎恩看见大门前的李元度,连忙下马拱手施礼,尽管自己官阶比李元度高,但李元度在平江勇之中年尊派长,都是他的兵,跟着他走出去的。然而次夫子(李元度)却一把拦住说,文庙是读书人敬崇孔子,弘扬儒教的地方,余爵帅你怎么也来了。虎恩一听此言,知道李次青有意羞辱自己,观其伸出一个请出的手势,但碍于李是昔日的长官,不便发作,踅转身拂袖而去。文庙受辱,老湘营将军们个个愤愤不平,提议修武圣庙,将军们个个捐钱出力,一座崭新的武圣庙在离文庙不远的下贯坪建起来了。是年秋祭,其气派和气势盖过了文庙,热闹非凡。李元度事后思量,自己做得确实有点过头了,不但得罪了余蛮子,还把昔日那些同过生死的患难兄弟都得罪了,难免给人留下浅肠窄肚没气量的口实。为缓和关系,在武圣庙峻工庆典之时,主动前往作贺,以释前嫌,并为关圣戏台送上一联:智莫名,勇莫功,看它贯日精忠,千载须眉欲活。来无今,往无古,听到遏云妙唱,三分事业如新。俩人一见,哈哈一笑。所有不快,抛之脑后。俩人都赋闲在乡,也常一起聚聚。余虎恩五十寿庆时,李元度还特意送去贺寿联:提三尺剑,护万里城墙,帝曰唯汝能,赐以爵。留百战身,作十年重臣,无乃申以福,永厥龄。光绪十二年,(1886)余第二次病归回平江老家疗养。在县城边金窝(现大众村)钦命工程依例成图拨银所建的爵帅府已完

工,余虎恩在老家过了五年合家团圆的日子。余是浊水白原人,爵帅府建在靠汨罗江边的金窝,老屋至今还残存偏屋,旧迹可寻。风水先生说爵帅府坐南朝北,一个返向,后面当空,前面当刹。风水欠佳这是后话。余虎思正娶二房,上家谱。大房齐少珍,二房李氏良??。齐少珍系安徽黟县人。当年余虎恩转战安徽围剿太平军,开酒店的齐老板相中了余虎恩这个英俊兵勇,将女儿齐少珍许配给他。余虎恩跟随沈葆祯部,转战江西、浙江、江苏等地,愈战愈勇,一路升至副将。齐少珍一直在家等待郎君娶她,谁料几年音信全无,齐老板只好将女儿另配他人。待余前往迎亲时,少珍已许配他人正准备结婚,见余虎恩至,大惊大喜,重结良缘。但齐氏一直不育,余又娶二房李氏,还是不育。旧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余虎恩接连纳妾八个,均不生,终无后。光绪28年,(1902)余己67岁,见生育无望,尽出小妾,(竹姨太除外)每人发给田租八十担,用度物品可以自行带走。安徽养子病亡后,齐家族兄将第三子入继,余虎恩堂侄将儿子继为孙,胞弟又将妾生的二儿子入继。共三房后人。因帅府儿孙都有各自的长辈在后操纵,各有图谋,家中财物时常不翼而飞,加上世袭爵位和家产争占,整个家庭争斗不和,等到余虎恩死时,偌大一个爵帅府早已空空而也。八个妾中有一位竹姨太,是余虎恩至爱,晚年一直陪伴左右,并在月池堂盖了余公馆给竹姨太专用。八国联军攻下北京时,余虎恩护

卫慈禧、光绪帝绕道逃出京城,因救驾有功,授喀什噶尔提督,但未上任而开缺。究其原因,有人说是李莲英未从余身上得到好处,进谗言于慈禧而开缺。事实上,李莲英并非进谗言,只是实话实说。李莲英说余虎恩只保驾而未护驾,将慈禧和光绪帝送出城后踅转身去接竹姨太。所以只保驾出城,而没有护驾到底。可见余虎恩对竹姨太爱之深。余虎恩在家乡乐善好施,做公益,筹建武圣庙,修浊水白原的青廉庙,谈岑铁将军庙,碧潭永储仓,天岳书院扩征地,金窝、横搓的民桥义渡等。二零一七年五月于平江六味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