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偷声木兰花

偷声木兰花

偷声木兰花
偷声木兰花

偷声木兰花·哲学家桓谭①

推崇唯物逾同辈,辩证思维时一粹②。譬喻分明,灯独形神论述精②。谶纬神学滋愚昧,疏谏廷争诚可贵③。新论精评,王子名章龙点睛④。

①桓谭(前20—后56年),东汉哲学家、经学家。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官至议郎给事中。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喜非毁俗儒。因坚决反对谶纬神学,“极言谶之非经”被光武帝目为“非圣非法”,几遭处斩。出为六安郡丞,道病卒。提出“以烛火喻形神”的有名论点,断言精神不能离开人的形体而独立存在,正如烛光不能脱离烛体而存在一样。指出人“生之有长,长之有老,老之有死,若四时之代谢矣”,否认神仙长生。对后来无神论发展有一定影响。著作有《新论》29篇,已佚。现存《新论·形神》篇,收入《弘明集》内;清人辑本以严可均《全汉文》较为完备。②②推崇唯物逾同辈以下四句:语意引自桓谭在其《新论·形神》中认为:“人能禀形体而立,犹彼持灯一烛,极其尽极,安能自益易,益之乃在人。……及本尽者,亦无以燃。”③谶纬神学,疏谏廷争二句:指桓谭敢于当廷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驳

斥汉光武帝刘秀崇尚谶纬神学。谶纬,谶为神的预言,示人吉凶,纬以配经,故称谶纬。④王子名章龙点睛:语意引自王充在其《论衡·超奇篇》中“谓桓君山作《新论》,论世问事,莒辨照然否,虚妄之言,伪饰之辞,莫不证定。彼子长,子云论说之徒,君山为甲”。

鹧鸪天·王充与《论衡》①

博学多才解百通,超常类比拨迷踪②。撰成名著疾虚妄,哲理清新未苟同②。褒不绝,贬非终,唤来殊作步腾空③。名扬世界称奇迹,赢得方家喻笔雄③。

①王充(27- 约97年),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出身“细族孤门”,少游洛阳太学,曾师事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历任郡功曹、治中等官,因与上司政见不合,罢官家居,从事著述。毕生致力于反对宗教神秘主义和目的论,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论衡·自然》),即由于“气”本身的运动而产生万物,不存在有意志的创造者。认为自然界的“灾异”,是“气”变化的结果,与人事无关。人的生命和精神也以“精气”为物质基础,“人未死,在元气之中;既死,复归元气”,“死而精气灭”(《论死》),根本没有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抨击了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的目的论和灾异、谴告、鬼神等迷信。承认感官经验是知识的来源,批判“生而知之”和圣人“前知千岁后知万世”的唯心论调。重视理性思维的作用,并强调用“效验”、“证验”作为检查知识的可靠标准。主张人性因禀气不同而有善恶,强调人性可以改变。在美学上主张美与真的统一。提出“真美”,以同“虚妄”相对应,将行事准则归结为“劝善惩恶”。论文强调内容,提倡通俗,反对崇古。著作有《论衡》。②②博学多才解百通以下四句:语意引自王充在《论衡》中说:“……起众书并失实,虚妄之言胜真美也。故虚妄之语不黜,则华文不见息;华文放流,则实事不见用。故《论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修饰,为奇伟之观也。”③③褒不绝,贬非终以下五句:指王充以唯物主义观点写的《论衡》(包括天论、气论、形神论、性命论、适偶论、知识论、政论、贤妄论、儒论、文论十个部分)一书,受到当时的学者推崇或贬斥,而被封建统治阶级斥为“异端邪说”。出现“攻之者众,好之者终不绝”的局面。到了现代却相反地变成了“好之者众,攻之者终不绝”。而公认的看法是:王充为汉代学术界之一奇人;《论衡》为汉代学术界之一奇书。并引起世界学者的关注和赞美,西方学者认为,王充的“灵魂论”,可以“与柏拉图相提并论”。从其批评儒道两家的缪见及迷信思想来看,与哲学家伏尔泰相比,“无疑乃为中国之伏尔泰”(日本学者狩猎野直喜《中国哲学史》岩波书店出版,引霍克氏语)。前苏联学者阿·阿·彼得洛夫在其《王充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和启蒙思想家》一书的结论中认为:王充是“中国古代真正的、激进的启蒙思想家。中国学者冯友兰先生在1933年时对王充《论衡》还持贬斥态度,而到了1964年却在其出版的《中国哲学

史新编》中作了重新的评价,称王充为“唯物主义哲学阵营里”的“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念奴娇·班固与《汉书》①

史家情素,秉清明宗旨,纵论沉浮。父志匠心书后传,遗憾作古中途②。孝子传承,深情浓墨,君上谓奇书③。兰台受命,得偿大展宏图。酣战二十春秋,百篇成锦秀,名震京都④。开创史书新体例,包举一代芳孤⑤。断代工程,上乘佳作,犹司马功夫⑤。古今称道,令人感佩先驱⑥。

①班固(32-92年),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子。初继续完成其父班彪所著《史记后传》,被人告发私改国史,下狱。弟班超上书力辨,得释。后诏为兰台令史,转迁为郎,典校秘书。奉诏完成其父书,历二十余年,修成《汉书》。是继司马迁之后,整齐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并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书未成而卒,八表及《天文志》稿本散乱,由其妹班昭及马续奉汉和帝之命续修完成。善作赋,有《两都赋》等。又著有《百虎通义》。永元元年(89年)从大将军窦宪攻匈奴,为中护军。后宪因擅权被杀,他受牵连,死于狱中,后人辑有《班兰台集》。②父志匠心书后传以下二句:是说班固父亲班彪立志撰《史记后传》,因积劳成疾,仅完成65篇(一说百余篇),就与世长辞了,留下遗憾。③君上谓奇书:语出,班固继承父亲班彪的遗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私撰《汉书》,汉明帝看到此书稿,认为这是“一部奇书”。于是任班固为“兰台令史”,下诏让他专修《汉书》。④名震京都:指班固从永平元年(58)到章帝建初七年(82),悉心25个春秋基本完成《汉书》。全面完整地记载西汉一代史事,计100篇,令时人惊叹不已。⑤“包举一代”、“断代工程”:指《汉书》真切地记述西汉一代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语出唐代著名史学评论家刘知己在其《史通》中称赞《汉书》“……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自尔迄今,无改斯道”(指依每个朝代作的“断代史”)。芳孤,应为孤芳,这里喻指《汉书》独秀一支。⑥古今称道以下二句:语意引自清代学者王维桢引凌稚隆《汉书评林·汉书总评》说:“……太史公(即司马迁)之文以愤而奇,孟坚(班固字)之文以整而奇。”又,1979年白寿彝老教授在北京六所高等院校历史系联

合举办的学术讲座会上,高度评价《汉书》十志为许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开创性的

著作。

东风第一枝·天文学家张衡①博学宏才,科文巨擘,乾坤奥秘研测②。浑天宇宙无边,浩瀚太空难越。发明神器,浑天仪、将天象识。地动仪、尤料吉凶,千里震情知确③。地影蔽、月球成食。太阳热,火球喻得。指明天地缘由,鸡卵蛋黄样色。殊途论断,令人佩,前人未说。举世闻名业绩评,留下光辉一页④。

①张衡(78-139年),东汉科学家、天文学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南阳石桥镇)人。曾任郎中、尚书侍郎等职,两度担任掌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创制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

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他在《浑天仪图注》中指出:“浑天如鸡子,天体如蛋丸,地如蛋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这种“丸、黄”的比喻虽不完全精确,但在1800年前,能提出这样的见解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他首次正确地解释月食的成因,是由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的。观测和记录了中原地区能看到的2500颗行星,并绘制了中国第一幅较完备的星象图。提出太阳如“火球”,因火而生光,这在当时亦属卓越的见解。此外,张衡制造有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和飞行数里的木鸟。定出圆周π=10=3.1622。又为东汉六大画家之一。其天文著作有《灵宪》和《浑天仪注》,数学著作有《算网论》,地图制图学著作有《地形图》,文学作品有《二京赋》和《归田赋》等。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张河间集》。②巨擘:大拇指,这里比喻特出的人物。③千里震情知确:语出《后汉书·张衡列传》,张衡创制的地动仪,在永和三年(138)一次“机发而不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证”,而几天后陇西发生地震的消息,由驿站报到京师,众人“于

是皆服奇妙”。④举世闻名:指张衡在天文学方面的先知先见,为后世天文学界所钦佩。1970年国际天文组织用张衡名字命名月球背面一个小环形山;1977年又把太阳系中编号为1862的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成为我国科学家以名命星的第一人。

七律·哲学家王符①

处士寒微心志豪,潜夫论述拔群超②。贵由贱本身家塑,国以民基社稷牢③。天载人为相辅析,神依宅倚异同绍④。评批哲学风华露,元气鲜知亦可骄⑤。

①王符(85-162或82-167年),东汉哲学家,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人。一生隐居著书,讥评时政得失,揭露豪强地主的贪婪和残暴。提出农桑为“富国之本”。肯定“气”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一切自然现象“莫不气之所为也”(《本训》)。认为“凡人吉凶,以行为主,以命为决”(《巫列》)。承认鬼神天命,但以人事为重,认识上反对“虚论”、“华饰”,主张“明理者必效于实”(《考绩》)。反对圣人“生知”说。著作有《潜夫论》。

②潜夫:指作者是一位隐居山野、身在下位的“处士”,亦指王符的《潜夫论》一书。③贵缘贱本、国以民基:语出王符《潜夫论·救边》,原文是:“国以民为基,贵以贱为本。”④天载人为、神依宅倚二句:语意引自《本训》说:“人行之动天地,譬犹车上御驰马,蓬中擢舟船矣,虽为所覆载,然亦在我何所之可(耳)。”是说人对于天地的作用。又(《卜列》说:“今一宅也,同姓相代,或吉或凶;一官也,同姓相代,或迁或免;一宫也,成康居之日以兴,幽厉居之日以衰。由此观之,吉凶兴衰不在宅,明矣。”那有什神灵的作用。

⑤评批哲学,应为批判哲学。元气鲜知亦可骄:语意引自《本训》,王符肯定“气”是万物的本源,一切自然现象“莫不气之所为也”。

七律·政论家崔寔①

不阿权贵洁平生,恪守家风意写真②。

从谏任贤王业盛,讳言宠佞稷途纷③。

四民月令万家乐,一部名篇千载称④。

治国魏公精要取,兴农贾子著中存⑤。

①崔寔(约120-约170年),东汉政治家,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曾任议郎、五原太守,官至尚书。主张将儒家德教与刑罚并用,以拯救政治危机。其思想体现在他著述的《政论》一书中,抨击当时“政令垢玩,上下怠懈,风俗雕敝,人庶巧伪”。其著述除《政论》外,《隋书·经籍志》著录其五卷,现存清严可均辑本一卷。另有《四民月令》,记载了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后被北魏贾思勰引载于其《齐民要术》中、隋杜台卿引载于其《玉烛宝典》中。②不阿权贵,恪守家风二句:指崔寔父亲崔瑗洁身自爱不愿与权臣梁商为伍,不“再为贵戚吏,以病固辞”。崔寔看到东汉王朝腐朽没落已到不可救药的程度,故辞官不做。悉心从事著述工作。③从谏任贤、讳言宠佞二句:指崔寔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褒贬时政,写了《政论》一书,深刻地批判了腐败政治造成的严重后果,提出改革的主张。④《四民月令》:是逐月记述士、农、工、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一部著作。它不但包括农、林、牧、副、渔的种植方法、生产经验,还包括社交、教育、交易、医药等方面的知识。被学术界誉为百科全书。一部名篇:指《政论》一书。

⑤魏公:指唐代著名谏官魏徵。魏徵编《群书治要》从崔寔《政论》中摘引六节,供唐太宗李世民借鉴。贾子:指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将《四民月令》收入在其《齐民要术》书中。

七律·仲长统与《昌言》①

生逢换代忆轮回,纵论沉浮有作为。②验证王朝纲得失,缘由君主政兴非。③人天本末资鲜见,浊世根源循日规。④伦理修身遵道德,昌言残卷放余晖。⑤

①仲长统(180-220年),东汉末哲学家、文学家。字公理,人称仲长子。兖州山阳郡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早年游学青、徐、并、冀州之间。后官至尚书郎,参丞相曹操军事。著述文辞锐利明快,富有批判色彩。强调“唯人事之尽耳,无天道之学焉”(见《群书治要》卷四五)。“天道之学”指当时谶纬迷信。他否认“天命”。著作有《昌言》,《后汉书》本传说:“凡三十四篇,十余万言”,但在《后汉书》和《群书治要》中只能看到节录三篇。

另有清严可均辑本二卷。《昌言》的内容,主要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论点,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批判汉初以来的谶纬神学思想。②轮回:这里喻指封建王朝的兴亡更替。③纲得失、政兴非二句:语意引自《昌言·理乱篇》仲长统得出的结论:“存亡以之迭代,政乱以此周复,天道常然之大数也。”此结论,分析了历代王朝的兴亡都经过了乱世—治世一再乱世,这样一种三部曲。④人天本末资鲜见:语意引自《群书治要》引《昌言》,并见《全后汉文》卷八十九,仲长统把王者对于人事和天道的态度划分为上中下三种类型:“故审我已善,而不复恃乎天道(者),上也;疑我未善,引天道以自济者,其次也;不求诸已,而求诸天者,下愚之主也。”即“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论点。⑤《昌言》残卷放余晖:指清代很多学者对《昌言》大量亡佚,非常惋惜,他们对《昌言》有益于时政十分推崇,故花了很大功夫收辑整理仲长统的佚文。严可均在其《全后汉文·昌言序》中高度评价说:“其闿陈善道,指(斥)时弊,剀切之忱,踔厉震荡之气,有不容磨灭者。”

七律·一代“医圣”张仲景①

济世长才集锦华,伤寒杂病妙方拿②。八纲透析症源究,四诊精研根底查③。外感真知凝硕果,内因灼见绽新花④。临床实践留经典,千载传承喻大家⑤。

①张仲景(约148—约219年),东汉末著名医学家。名机,南阳郡涅阳(治今河南南阳市)人。学医于同郡张伯祖。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他钻研《内经》、《难经》、《胎胪药录》等,广泛收集有效方剂,著《伤寒卒(杂)病论》。其书辗转流散,经后人多次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分论外感热病与内科杂病,以及妇科疾病。倡“六径分证”和“辩证论治”原则,阐述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的辩证及汗、吐、下、温、清、和等治法,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疗经验,对中医学发展有重大贡献。②伤寒杂病:即张仲景所著《伤寒卒(杂)病论》,简称《伤寒论》全书共八章,22篇,130方。主要叙述外感病的发生和发展变化过程,创立了六经辩证和治疗原则、方剂的配伍等,开创了我国医学“辩证施治”的规则。③八纲、四诊:系张仲景根据伤寒病的汗、吐、下、和、温、清、朴、消等治疗法则,总结出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及望、闻、问、切“四诊”。④外感、内因:系张仲景所论述的外感热性病;内科诸病的发生和治疗方法。⑤留经典、喻大家二句:语意引自清陆懋修《世补斋医书》序云:寒食药者,世莫知焉,或言华佗,或曰仲景。以及古往今来的医家,称誉张仲景是“医中之圣,”而《伤寒论》为“医门之规绳、治病之宗本”,“众方之祖。”

七律·汉末雄踞北国的曹操①

群雄逐鹿拔乾坤,孟德棋高屈指闻②。

朝政运筹操国柄,沙场征战握军魂。

唯才是举英华聚,笃学修为经典存③。

文治武功扬七度,憾遗谲诈降三分④。

①曹操(155-220年),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192),为兖州牧,收编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称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县东),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代汉称帝,追尊武帝。在任期间,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精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善诗歌,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著作有《魏武帝集》,已迭,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②孟德棋高句:指汉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 曹操以超拔群雄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战胜了除刘备、孙权割据势以外的其他数以十百计的“英雄豪杰”,打下了中国北部的半壁江山。③唯才是举:语出建安十五年(210)春,曹操发《求贤令》其中说:“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得其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遇哉?……我明扬仄

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是说不应等贤能人找上门,而应主动求取。在求贤令中,曹操列举了三个典故: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周文王得布衣姜子牙而王业兴盛;汉高祖得陈平而终成大业。笃学修为:“指曹操发布的《修学令》。④扬七度、降三分二句:语意引自陈寿《三国志·武帝纪》既肯定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雄杰矣。”又非难其多疑、谲诈,例如误杀吕伯奢一家,竟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操用人褒贬同在,阴阳两面:能为我用者,诚待而重用;不为我用或不欲用者,虚以宽容,待机而杀。如忌杀荀彧、孔融、杨修等。又《后汉书·许卲传》说曹操“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晋人孙盛《异同杂语》将其窜改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经过罗贯中《三国演义》之渲染,从此曹操以奸诈的面孔出现在戏剧舞台上。总而言之,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语)。在当时的情况下曹操是功大过的。其文治武功之作为确实令人赞叹,而其谲诈之行为确实令人感到龌龊。诸如此类,就是所谓“扬七度、降三分”的缘由。

七言长律·鞠躬尽猝死而后已的诸葛亮①汉家苗裔怅凭栏,旷世奇才释解难②。

鼎足三分予拭目,草庐一拨顿开顔③。

联吴赤壁曹兵败,摄蜀益州刘稷安。

先主托孤偿赤胆,幼君辅佐献忠肝④。

殚精竭虑呕心血,夜寐夙兴忘暑寒。

治国任贤施德政,倡廉惩腐育方圆⑤。

为民薄赋钟钟爱,致富兴农业业关⑥。

立法清昭明似镜,驭军严纪令如山⑦。

虎师龙阵犹神造,羽扇纶巾屈指间。

帷幄运筹扬管乐,指挥若定拔萧韩⑧。

南平夷越施恩德,北上黎民绕翠岚⑨。

兴汉肠衷持宿志,舍身军旅见心丹。

春蚕丝竭情方尽,腊烛燃终愿且甘⑩。忠顺勤劳称典范,鞠躬尽瘁誉人寰○11。

①诸葛亮(181-234年),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区),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约当今湖南、湖北等地)、益(约当今四川、重庆等地)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后刘备根据其策略,联孙攻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并占领荆、益,建立了蜀汉政权。曹丕代汉称帝的次年,他劝刘备称帝,任丞相。建兴元年(223),刘禅继位,他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政事无论大小,都由他决定。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曾五次出兵攻魏,争夺中原。建兴十二年(234),与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今陕西勉县西南)。谥忠武侯。曾革新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又制造“木牛流马”,利于山地运输。著作有《诸葛亮集》。此外,诸葛亮还留下了一篇千古传诵《前出师表》。②汉家苗裔、旷世奇才:指刘备和诸葛亮。③鼎足三分、草庐一拨二句:语意引自诸葛亮“隆中对”,亦即“草庐对”。“隆中对”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勾画出一幅煽煽如生的蓝图,使刘备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拨开了迷津,看到光明的前程。《诸葛亮集·草庐对》卷一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若跨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④偿赤胆、献忠肝:语意引自《三国志·诸葛亮传》,刘备为报东吴夺荆州、杀关羽之仇举兵伐吴,在夷陵战败后,临终托孤于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泪流满面地说:“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⑤治国任贤、倡廉惩腐:语出《诸葛亮·文集·举措》云:“治国犹如治身……治国之道,务在举贤……”诸葛亮教育官员勤政廉洁,不贪污不受贿,并以身作则。《本传》载,他临终前向后主刘禅表白说: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⑥为民薄赋、致富兴农二句:语意引自其

《文集·治人》云:“唯劝农业,无夺其

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时人袁准在

《诸葛亮文集·诸葛公论》附录中云:“亮

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

饶,朝会不哗,路无醉人。”⑦立法明似

镜,驭军令如山:“语出《诸葛亮·文

集·整师》凡用兵者令出如山,他说:

“令不可犯,犯令者斩。”《太平御览》卷

四二九,赞佩诸葛亮“吾心如秤,不能为

人作轻重。”他的标准是“一断之如法。”

街亭之败,他含泪斩了轻敌的爱将马谡。

为检查自己用人失当之责,特上表请求

“自贬三等。”《三国志·蜀志·李严传》

裴注,将诸葛亮喻为明镜与静水:“夫水

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平而丑者无怒,水

镜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

⑧管乐、萧韩:管,管仲,战国初政治家,

辅佐齐桓公称霸;乐,乐毅,战国时燕将,

燕昭王时,为燕国攻下齐国七十余城。诸

葛亮尝自比管、乐。萧,萧何,汉高祖丞

相,韩,韩信,汉高祖大将。这里喻指诸

葛亮主持朝政、指挥大军之智慧、才能可

与萧何韩信媲美。⑨南平夷越施恩德,北

上黎民绕翠岚:“语意引自范文澜《关于

中国历史上一些问题》中,认为诸葛亮的

民族政策在古代政治家中是比较开明的,

他“不采取残暴镇压政策,汉族和少数民

族还能和平相处,这在封建时代是少见

的。”他死后,南夷《为诸葛丞相立庙表》

中说:“百姓巷祭,戎夷野祀”,出现遗爱

在民,讴歌四起的场面。又据《三国演义》

第九十二回载,诸葛亮第一次伐魏,连收

安定、南安、天水三城,秋毫无犯,赢得

远近州郡,望风归附。⑩春蚕丝竭、腊烛

燃终二句:誉指诸葛亮为国为民忠顺勤

劳、鞠躬尽卒、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11称典范、誉人寰二句:人寰,即人世。誉指诸葛亮为封建社会人臣之楷模,人世

间之典范。唐代大诗人杜甫有一首歌咏诸

葛亮生平志节的名诗云: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①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1)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3分) (2)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4分)(3)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4分) (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5分)(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1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5分)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6分) 4.[正宫] 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4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5分) 5.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5分)

提醒幸福说课稿

《提醒幸福》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毕淑敏的《提醒幸福》第一课时,下面我从七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提醒幸福》是由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用书语文(共用基础平台)第一册(修订版)第二单元第六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标题是生存发展。本单元以“生存发展”为话题,单元教学重点是梳理文章思路与结构,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把握文章的内涵,思考人生的意义、生存的价值。 《提醒幸福》选自于《毕淑敏作品精选》,这是一篇蕴含哲理又饱含感情的说理散文。作者提出的论点是要注意幸福,学会享受幸福,阅读本文时要反复品味文章清丽生动的语言。 这也正好体现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品味文学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能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2.教学目标 根据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基于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结合本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理清文章结构思路,提高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品味并积累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会运用恰当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独特的幸福观,学会“提醒幸福”,形成自己的幸福观,珍惜幸福,享受幸福。 (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以下重难点) 3.教学重点 让学生领悟幸福“无处不在”。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4.教学难点 “幸福”为什么要“提醒”。引导学生领悟幸福。 二、说学情 中职一年级学生对散文作品有所学习,能够梳理文章的思路与结构,对散文语言不陌生。 但是他们底子薄,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对散文语言,特别是毕淑敏散文语言的品味,要结合她的人生经历,学生缺少这方面的把握。

菏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中试题的网站

初中试题的网站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山东省菏泽市2012年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三个大题,22个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用黑色、蓝色水笔或钢笔答卷。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一、古诗文积累(30分)(一)经典诗文积累 1、默写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一诗。(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课文填空。(4分)[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Z_xx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先苦其心志。(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父》) 3、根据提示默写。(4分)①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依旧保持清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4-5题。(4分)雨后池上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宋)刘?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注释:①?楹:?廊。②更:又。 4、诗题为《雨后池上》,那么,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分) 5、请简要赏析第二段加点词语的妙处。(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14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1],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2],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3,.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袁中道《游居柿录》作品注释 [1]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十五里长江北岸。[2]雪子:即霰,南方称雪子。[3]流行:远行。坎止:静止。 6、【甲】文的作者是____(朝代)文学家_____(人名)。(2分)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明灭可见()..③任之而已()④辄复不遂()..8、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②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9、甲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表现了___________;乙文“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反衬了________________。(2分) 10、甲乙两文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甲文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乙文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8分)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

黄升《南柯子·丁酉清明》原词、注翻、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黄昇《南柯子·丁酉清明》原词、注翻、翻译、赏 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本文是关于黄昇《南柯子·丁酉清明》原词、注翻、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感谢您的阅读! 侧帽吹飞絮,凭栏送落晖⑦。粉痕销淡⑧锦书稀。怕见山南山北子规⑨啼。 【作者】: 淳佑九年(1249)胡德芳序云:“玉林早弃科举,雅意读书,间以吟咏自适。阁学受斋游公(九功)尝称其诗为晴空冰柱。闽帅秋房楼公闻其与魏菊庄(庆之)为友,并以泉石清士目之”。《中兴以来绝妙词选》末附自作三十八首。其《木兰花慢。乙巳病中》词云“念少日书癖,中年酒病,晚岁诗愁。”乙巳为淳佑五年(1245),据此,其寿当逾六十以外。《四库总目提要》谓其词“上逼少游,近摹白石,九功赠诗所云‘晴空见冰柱’者,庶几似之”。冯煦《蒿庵论词》则谓其词“专尚细腻”。 【注释】: ①南柯子,词牌名。 ②丁酉:指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年) ③新火:古代四季用不同的木材钻木取火,季节变换时所取之火便叫新火。按“唐制,清明时赐百官新火。” ⑤香泥:芳香的泥土 ⑥绣帘,绣有装饰的帘子;朱户,红色的门。绣帘朱户在本文中

指闺阁中人。 ⑦落辉:落日的余辉 ⑧销淡:渐渐的变淡,消失。 ⑨子规:杜鹃鸟,叫声非常凄切。 【翻译】: 风吹飘飞的柳絮,我侧帽独行。凭栏远眺独送渐落的余晖。 时间太久,闺中人从前寄来的书信上的泪痕,已经消逝,书信也越来越少了。最担心听见满山子规鸟悲切的啼叫声了。 【赏析】: 此词是一首伤春怀人的词作,虽小,却意境高远,表现出了深切真挚的怀友之情,写来虚实相映,笔法丰富,曲折多姿。 “定巢新燕觅香泥。”新燕归来,栖息于旧巢,飞衔香泥,经营家室,真是一片欢忙的景象。这里所说的“新”“香”,层层点衬出春天之美好。此句所描写之景象,反衬人之离别,在家居住的却空守闺阁,漂泊的人却有家不得归,皆不言而喻。 “不为绣帘朱户说相思。”歇拍是紧承上句出来,由此而明白此三句都是设想之辞,虚摹居者之情境。燕子合家呢喃言欢,闺阁中人却默默相思。替闺中人设想相思之苦,却出以燕子不为闺中人说相思,境界极美。过片从对方之虚摹回到自己之现境。 “侧帽吹飞絮,凭栏送落晖。”过片二句是作者自己伤春怀人的真实写照。风吹飘飞的柳絮侧帽独行。凭栏,远眺独送渐落的余晖。这凄凉的意味又于独守闺阁有什么不同呢?写飞絮,则感叹春将暮矣。

《提醒幸福》 阅读答案

《提醒幸福》阅读答案 世上有预报台风的,有预报蝗虫的,有预报瘟疫的,有预报地震的。没有人预报幸福。 其实幸福和世界万物一样,有它的征兆。 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你不要总希冀轰轰烈烈的幸福,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你也不要企图把水龙头拧得更大,使幸福很快地流失。而需静静地以平和之心,体验幸福的真谛。 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机遇、友情、成功、团圆…… 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同于幸福。幸福会借了

它们的衣裙,袅袅婷婷而来,走得近了,揭去帏幔,才发觉它有钢铁般的内核。幸福有时会很短暂,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要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黄金。 1.选文列举了许多幸福的征兆,从全文看,它的目的是: 2.第二段中的“征兆”与第一段中的相照应的一个词是: 3.选文中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请列举说明。 4.第六段最后一句“它”指代什么?“它有生命的黄金”比喻什么? 参考答案 1 从文章的写作手法看是为了突出主题,突出中心。 2 预报 3 如文章把幸福比作水龙头中的流水,它会流走,所以不要开得太大。 4 它指代幸福。黄金在这儿应该是指生活中的点滴小幸

欧阳修的《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的《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欧阳修的《采 桑子》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作者: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宋时属颍州。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 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②笙歌:指歌唱的时候有笙管伴奏。 ③涟漪:水的波纹。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 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 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 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在先秦时即已形成,唐代渐成风景名胜。宋代颍州 为东京汴梁的畿辅之地,为南北漕运和商旅要道。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晏殊、 欧阳修、吕公著、苏轼、赵德麟等文人名士先后知颍州,颍州及其西湖遂不断见 于文人笔端。 公元 1049 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 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 颖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并与 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公元 1067 年(英宗治平四年),欧阳 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 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 (《思颍诗后序》)。数 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这组《采桑子》

《减字木兰花·春月》原文及翻译

《减字木兰花·春月》原文及翻译 导读:一、《减字木兰花·春月》原文 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二、《减字木兰花·春月》原文翻译 1705春日庭院,皓月当空,堂前小酌,飘然欲醉,起舞弄影。九曲回廊,舞步旋转,树上梅花,一半凋零,酒香梅香,和美醇清。 淡淡的云,薄薄的雾,如此春宵月色,是年轻人及时行乐的佳境。不像秋天的月,执着地照着离别之人,引两地伤情。 三、《减字木兰花·春月》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

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2020年山东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20山东中考语文卷

2020-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卷I型:A 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三个大题,22个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用黑色、蓝色水笔或钢笔答卷。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古诗文积累(30分) 一经典诗文积累 1、默写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一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课文填空。(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先苦其心志。(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父》) 3、根据提示默写。(4分) ①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依旧保持清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4-5题。(4分) 雨后池上 (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薝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①薝楹:薝廊。②更:又。 4、诗题为《雨后池上》,那么,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分)

2020-2021高考语文备考之诗歌鉴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及答案(1)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 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兴元,汉中。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 (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怀古与伤今浑然一体,抒发了词人炽烈的爱国之情。②下阕先从张仲同即将帅兴元,词人心中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的沉恨离愁写起;接着以“回首处”二句加以过渡;想象离别之后友人望雁寄情的孤独和词人对友人的相思痛苦之情。离别与相思融为一体,抒发了词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解析】【分析】(1)D项,“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抒发了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错。“君思我,同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一句,从对方思念自己着笔,写孤独的友人望雁寄情,寓情于景;“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一句,从白己思念友人出发,写留别苦情和别后相思。故选D。 (2)上阙开篇点题,首句词人提到“汉中”,自然地联想到汉朝基业的建立。他满怀报国之志,渴望光复故土。接着“想剑指三秦”三句,词人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

读《提醒幸福》有感

读《提醒幸福》有感 读《提醒幸福》有感 读《提醒幸福》有感1 你认为幸福需要别人提醒的吗?当我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时所提出的问题。有人说,我们都不知道幸福什么时候来,我们想提醒也提醒不了啊!你别以为人人都是先知,我们可没要无师自通的本领。其实,他没有说错,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提醒你什么会有幸福降临到你的身上,即使有人真的这样对你说,你并不会为这感到高兴,因为你的第六感告诉你,这个不是疯子就是骗子,谁会吃饱了撑着甘愿被人当成是疯子或骗子呢?这也许是没有人提醒你幸福的原因之一。 普遍的人认为,幸福是不需要提醒的,能提醒的就不是幸福了,难道不是吗?能提醒的只是:上课要专心、不要写太多错字、谨慎交友等等,仅此而已。其实,幸福无处不在,就看你对幸福有什么要求,要求越低,那么,你得到的幸福就越多,生活就会越精彩,反之,不仅是你得到的幸福越少,你的生活也会平乏无味的。如果你对它要求太高,别说你能得到幸福,你很有可能这一辈子连幸福是什么都不知道,这真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对一些人而言,幸福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句鼓励,都很可能被他(她)当作一件幸福的

事情。现实中,我们都觉得这些人特傻,其实不然,因为这些人往往比对幸福要求高的人轻松,压力没这么大嘛,有要求,自然会去追求,直到拥有它为止,不比那些人累才怪呢! 我觉得,幸福还是需要提醒的,你认为呢? 读《提醒幸福》有感2 幸福?我已经好久没注意它了。我一直以为是优秀的成绩,良好的家庭,优越的生活。能做的那些就是幸福,可是,做到了就幸福么?提醒幸福,其实幸福,就在身边,幸福或许是父母亲切的叮嘱,幸福或许是有一个患难的朋友;幸福或许是在我孤单的时候有人陪我;幸福或许就是简简单单的生活……幸福有多种,可若你不珍惜,幸福就会流失,悄悄的走远。 这篇文章给了我启示:世上有预报天气,台风、地震的……可没有人预报幸福,那是因为我们把幸福想得太理所当然了,难道我们不可以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刻幸福吗? 当幸福到来的这一刻,激情的享受每一分钟,当你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丰厚的回报,这就是幸福。我们可以欢呼疯狂,我们有权沉浸于幸福。当你在学校奋斗了一个月的,回家听到父母的一句叮咛,一声关爱,这就是幸福。它虽平凡,但是却不是任何东西能替代的了。当你一个人孤单受伤的时候,有个人愿意听你诉说,替你分担痛苦,这就是幸福。不要小看这些生活中简单而又平凡的幸福,因为幸福是寒冷天气的一丝明媚的阳光,给予人们希望。幸福也需要提醒,当你毫不知情,堂而皇之地享受这些幸福的时,为什

采桑子欧阳修全篇

采桑子欧阳修全篇 《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 家欧阳修所作得一组联章词。 欧阳修晚年退居州颍州, 极喜爱颍州西湖得景 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词,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全词描绘颍州西湖得 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得山水画。这十首词是 在继承基础上得创新之作,从内容、手法和风格上都实现了对传统得突破,具有 独特得审美价值和较强得词史意义。下面是 采桑子欧阳修全篇,请参考! 采桑子欧阳修全篇 采桑子十首 1 其一 轻舟短棹西湖好 2,绿水逶迤 3。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4。 无风水面琉璃滑 5,不觉船移。微动涟漪 6,惊起沙禽掠岸飞 7。 其二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其三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 8。玉盏催传 9,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 10,空水澄鲜 11。俯仰留连 12,疑是湖中别有天。 其四 群芳过后西湖好 13,狼籍残红 14。飞絮濛濛 15,垂柳阑干尽日风 16。 笙歌散尽游人去 17,始觉春空。垂下帘栊 18,双燕归来细雨中。 其五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 19,贪向花间醉玉卮 20。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21。 其六 清明上巳西湖好 22,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其七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23。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其八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 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妇孺.皆知的人物(________) (2)让人深恶.痛绝(________) (3)兀兀穷年,lì尽心血(________) (4)抱qiàn地道一声(________) (5)一会儿就hān然入梦了(________) 二、名著阅读 2.阅读下面《骆驼祥子》里的一段文字(有删改),按要求填空。 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嗥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奈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1)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短文所表现的祥子的生活状态: (2)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写出导致祥子这种生活状态的两件大事。 三、诗歌鉴赏 3.阅读北宋刘攽的《雨后池上》一诗,回答后面问题。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诗中所写的自然景物都因诗中的“____”一词而来,两者紧密相关;而整首诗则主要采用____的写景手法呈现出恬淡的绘画美与流淌的音乐美。 四、选择题 4.选出下列对划线处的语言表达分析错误的一项() A.信息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相关的竞赛活动开展得非常红红火火。(副词使用不当)

木兰花慢阅读答案木兰花慢翻译

木兰花慢阅读答案木兰花慢翻译 木兰花慢原文: 木兰花慢 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木兰花慢字词解释: ①范停:即范昂,滁州通判,将赴京城临安。悴,副职。辛弃疾当时任滁州知州。 ②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 ③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 木兰花慢翻译:无 木兰花慢阅读答案: 试题: 1. 赏析“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两句的妙处。(5分) 2. 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 ①描写了想象中朋友在旅途品尝美食、回家后享受儿女团聚的天伦之乐的情景。(2分)

②运用想象与列锦的手法(众多的名词意象组合),强化了江上品美味、家中团聚的画面感,情感由送别的悲伤转为对朋友的美好祝福,含蓄地表达了情感。(3分) (意思对即可,共5分。) 2.①激励友人奋进,称赞他的才能,希望他得到重用,到玉殿为皇帝起草制诏; ②壮志难酬的苦闷,自己不能去朝天,依然愁肠满怀,借酒浇愁。 ③杀敌报国的渴望,有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而梦中才有执弓弦驰骋战场的场景。 木兰花慢创作背景:无 木兰花慢赏析: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是宋朝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作于干道八年(1172)滁州(今属安徽)任上,是为送他的同事范昂赴京城临安而作。上片写惜别之情和流光虚度之叹。下片寄托自己感慨之情。全词运用对比的手法寄托情怀,从“怯”开始,到“况”一进,再“只管”一恨;到下片“便好”到“问我”到“醉来”,层层相催,逼人欷献叹惋。抒发离情中透露着豪放。 本篇为送别词。 上片写送别情景,表现对友人的深情和祝愿,也抒写了老大无成迟暮之悲。“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三句直抒胸臆,奠定了全词深沉悲慨的基调。面对眼前离别的酒宴,词人思绪万千,觉得兴致趣味消减,开始担心害怕匆匆飞逝的流年。词中并未点破词人所忧

欧阳修的 首采桑子译文及赏析

【采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 百花过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依然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飘飞的柳絮迷迷蒙蒙,垂柳的枝条纵横交错,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顿觉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屋中,我垂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细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赏析】 这首词写颖州西湖暮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寄情湖山的闲淡自适的胸臆。格调清丽明快,平易自然。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作者通过热情赞扬残春之美,写出退居时闲适、恬静心情。 下片写游人散去,西湖显得格外幽静,“游人去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

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春空”二字创造出空旷、寂静、闲适的意境。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双燕归来”暗喻了欧阳修的退居颖州,身心获得了官场没有的自然闲适,在寂寞之中让燕子软语呢喃与其作伴聊以慰藉的心境,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古诗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翻译赏析

古诗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向子湮。其全文如下: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释】①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翻译】红花多姿,绿叶茂密,是何处的花神前来呈献这一派祥瑞啊。那鲜明的衣服,真像是从织女那里割来了一织机的锦缎。拥有真正馨香、美妙资质的花草,不能忍受人世间的风吹与日晒。尽力遮拦围护花草,不想让春天的风光这样匆忙地归去。【鉴赏】这是一首咏唱春日百花争艳的迷人景象的词作。写得艳丽浓郁,光采照人,真可谓字字珠玑,行行锦绣。但言语深处,隐然有伤感意。上阕仅用寥寥四句,便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灿烂照眼的艳阳春光。“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中,前句使用代称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不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片争茂繁密的长势。后一句是对眼前花繁叶茂的美景充满惊奇地赞叹,“何许”,即何处;“献瑞”中的“瑞”是祥瑞、吉祥之义。春天到来,百花盛开,千朵万朵的红花在翠绿的枝叶映衬下明艳照眼,这是何处飞来的花神为点缀人间作出的精心奉献!“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二句,仍然着意写花态之美,前句采用了拟人手法,径直以穿衣着裳的“花神”指花;“粲粲”是鲜明的样子。后句中的“天孙”即织女星,《史

记·天官书》中有“河鼓大星……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的记载,在这里则指神话中精于织锦的织女。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花神们身上色泽鲜艳、光华夺目的衣裙,都是用从天上手艺最高的织女的织锦机上割下的锦绣制成。这般景象只应天上才有,人间能得几回看到!这是词人对令人陶醉的春光发出的由衷的赞叹。下阕四句写花的内在质地与对春光的爱惜。“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中,以纯“真”写花的香,以美“妙”写花的质,真可谓玉质天香,它们怎能经受得住浊世间的狂风吹与烈日晒的摧残!“着意遮围”之句承上启下,要小心翼翼地为百花遮风挡雨,不使它受伤害,只这样做还不行,要使百花常开不败,关键的是“莫放春光造次归”,一定要拉住春光,千万不要让它轻易随便地归去。这是词人发自心底的呼声,写尽了对盛开的充满生气、携着春光的繁花的缱绻之情。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夫词 阅读答案附赏析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夫词辛弃疾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注]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③则甚:做什么。(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有何作用?(4分)(2)作者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鱼肥堪脍?(4分)参考答案①词的上阕描写了壁立千仞、山林苍翠、落日铺江、白鸥闲飞的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为下阕的描写生活场景及抒发感慨作铺垫。②休说鲈鱼堪脍是为了表达词人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本词说别浦鱼肥堪脍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解析】(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抓住主要景物,例如,悬崖、翠、川、落日、白鸥等,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体会词人的思想情感。答作用时,还要答出在结构上的作用。上阙美丽的自然景色,表现的是词人的喜爱之情。从下阙鱼肥酒美等生活场景,从闲管的感慨来看,起着铺垫作用。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着诗歌写作背景及关键词分析作答。词人在写《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时,拥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愿为国效力,因此,休说鲈鱼堪脍表达的是词人不愿归隐、愿为国效力的志向;而本词中,辛弃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因此,别浦鱼肥堪脍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惬意描写,借助渔夫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悲愤和无奈之情。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赏析据专家考证,这首戏作词作于淳熙五年。全词为《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白鸥往来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摇?摇别浦鱼肥堪烩,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解读这首词的词序,它提供了一个矛盾焦点,矛盾在于感心之物(采石岸)与他的感物之心(词人所表达的感情)相悖。这首词是船行长江采石矶时所作,采石矶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为长江最窄之处。它无论对于宋朝历史还是对于辛弃疾个人经历来说,都是一个极具意义的地点。据《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五》记载:(绍兴三十一年)十月戊午,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虞允文参谋军事;十一月甲戌,命中书舍人参谋军事虞允文往芜湖,趣(李)显忠交(王)权军,且犒师采石。。丙子,中书舍人、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虞允文,督舟师败金兵于东采石。这一仗虞允文带领一万宋军打败了四万金兵,是南宋难得的一次辉煌。辛弃疾渡淮时,应该正是宋金鏖战之时,虞允文大败金兵,辛弃疾一定知道。何况虞允文是辛弃疾的恩师,辛弃疾曾于南归十年后的乾道七年,在司农主簿小官任上写了著名的战略文章《九议》呈给当时的丞相虞允文,得到虞的赏识和采纳,辛弃疾后来的升任也与此不无关系。按说到采石矶的辛弃疾应该是回顾胜利缅怀恩师激发诗情的地方,面对这个感心之物,按辛弃疾的性格应该浮想联翩、壮怀激烈奋而作豪放词才是,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却偏偏作了一首戏作词,并且是他的创作历程中的第一首戏作的词。表面看,淳熙五年是辛弃疾仕途平坦顺利的一年,稼轩时年39岁,正当年富力强,仕途亨通。淳熙二年,是他命运转折的一年,受丞相叶衡的举荐,辛弃疾出任江西提刑,平茶商军赖文正之后,受到朝廷赏识,得到嘉奖与升迁,先后除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再迁隆兴府江西安抚,到了淳熙五年的春天,在江西安抚任上只三个月的辛弃疾,就被召为大理少卿,到了京城临安。同年九月,就又出任湖北转运副使。正如他自己所说: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历遍楚山川。(《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霜天晓月旅兴》)但此时辛弃疾心情是动荡不安的。朝廷表面上基本相安无事,实际上矛盾重重,不仅有主战派与主和派的矛盾,还有各个派系、各种阵营、各个利益集体中的矛盾,当时新任的右丞相是史浩,他思想上对南归的豪杰志士很不以为然,甚至是歧视。史浩曾经与张浚辩论,提出中原决无豪杰,若有,何不起而亡金?的观点,并称北

《幸福的计算法》阅读答案

《幸福的计算法》阅读答案 幸福的计算法 一位朋友很郑重地对我说:“我计算过了,我们所居住的地方,生活水准可以算是一流的。”拉上不由洋溢出幸福感。 幸福是模糊概念,有时甚至只是一种感觉,可他居然能将它计算出来,真是很新鲜。他说他有自己的计算方法,完全撇开恩格尔系数、工资与物价涨幅。社会福利设施之类经济学家的标准,算过以后,却也让人找到自己的心理取向,成为知足者常乐队伍中的一员。 我想起有一次在成都开往陕西安康的火车上,遇见的几位教授。他们是去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后顺道旅游的。大家无意中聊起了东西部经济的差异和互补。复旦大学的教授说,东部沿海地区也是经历过贫穷的。三十多年前他刚刚调回上海,在市郊农民家里借了间房子栖身。当时菜场里根本买不到鸡,他就骑了一辆自行车;来到苏沪交界处的某个小镇,偷偷地买了一只草鸡,让全家人过了一个难忘的星期天。这样的事,在当时竟不敢公开做。 重提斯文扫地的往事,他却也满脸幸福。 我的那位计算出生活具有一流水平的朋友,确实从不怨天尤人,兢兢业业地做着一份该做的事,与蝇营狗苟与利欲者流完全不同。生活质量随着社会水准的上升而上升,却比别人少了一份无端的烦恼。 当然也有人讽刺为阿Q精神的。他却不愠不火地笑道:“你用假洋鬼子的哭丧棒打我,我还是这么计算……” 毫无疑问,再过若干年,回头看今天的“一流”,会发现根本不值得夸耀。可要是不计算,我们又该从哪儿去寻找幸福的感觉呢? 1.文章的标题是“幸福的计算法”,那么,文章中有没有告诉读者一种计算幸福方法?如果有,“幸福的计算法”是什么?如果没有,“幸福的计算法”又指什么而言? 2.从文章所写的事例看,能够计算出幸福的人的生活态度有哪些特征?请从文中找出语句来回答。 3.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和语言表达的技巧。 (1)“重提斯文扫地的往事,他却也满脸幸福。” (2)“你用假洋鬼子的哭丧棒打我,我还是这么计算……” 4.结合《提醒幸福》,谈谈你读了这篇短文的感受。 《幸福的计算法》答案 1.没有告诉读者一种具体的计算幸福的方法。文中“幸福的计算法”指找到自己的心理取向,学会感觉幸福。 2.“知足者常乐”,“生活水准上升,却比别人少了一份无端的烦恼”、“从不怨天忧人,兢兢业业地做着一份须做的事’”,别人认为“斯文扫地”,他却“满脸幸福”。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阅读理解技巧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阅读理解技巧 一、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以及模拟试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提醒幸福 毕淑敏 ①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妈妈就说,别忘了多穿衣服。才相识了一个朋友,爸爸就说,小心他是个骗子。你取得了一点成功,还没容得乐出声来,所有关切着你的人一起说,别骄傲!你沉浸在欢快中的时候,自己不停地对自己说:“千万不可太高兴,苦难也许马上就要降临……”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像乌鸦盘旋在头顶。 ②在皓月当空的良宵,提醒会走出来对你说:注意风暴。于是我们忽略了皎洁的月光,急急忙忙做好风暴来临前的一切准备。当我们大睁着眼睛枕戈待旦之时,风暴却像迟归的羊群,不知在哪里徘徊。当我们实在忍受不了等待灾难的煎熬时,我们甚至会恶意地祈盼风暴早些到来。 ③风暴终于姗姗地来了。我们怅然发现,所做的准备多半是没有用的。事先能够抵御的风险毕竟有限,世上无法预计的灾难却是无限的。战胜灾难靠的更多的是临门一脚,先前的惴惴不安帮不上忙。 ④当风暴的尾巴终于远去,我们守住零乱的家园。气还没有喘匀,新的提醒又智慧地响起来,我们又开始对未来充满恐惧的期待。 ⑤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请从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 ⑥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受骗上当……提醒荣辱不惊……先哲们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 ⑦也许他们认为幸福不提醒也跑不了的。也许他们以为好的东西你自会珍惜,犯不上谆谆告诫。也许他们太崇尚血与火,觉得幸福无足挂齿。他们总是站在危崖上,指点我们逃离未来的苦难。但避去苦难之后的时间是什么? ⑧那就是幸福啊! ⑨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感官的享乐,人却无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⑩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振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 ?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 ?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着什么。 ?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你不要总希冀轰轰烈烈的幸福,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你也不要企图把水龙头拧得更大,使幸福很快地流失。而需静静地以平和之心,体验幸福的真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