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wordexcel部分知识点汇总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wordexcel部分知识点汇总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wordexcel部分知识点汇总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wordexcel部分知识点汇总

中文版Word 2003的使用

扩展名: *.DOC

第一节Word 2003的启动、退出及工作界面

一、Word 2003的启动

1、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

2、双击桌面word 2003快捷方式图标。

3、右击桌面图标——打开。

二、Word 2003的退出

1、文件——退出。

2、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3、按【ALT+F4】。

三、Word 2003的窗口

Word 2003的窗口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为编辑区,右侧为任务窗格。

以下是窗口的几个组成部分:

●标题栏

●菜单栏

●常用工具栏

●格式工具栏

●标尺

●编辑区

●垂直和水平滚动条

●视图切换按钮

●状态栏

●任务窗格:视图——任务窗格(CTRL+F1)可打开或关闭任务窗格。使用它可以更方

便地找到所需内容。任务窗格是一种有效且可伸缩的多功能面板,当执行某一命令时,它将自动打开。Word中的其他特性(包括“剪贴板”、“邮件合并”、和“文档恢复”)也可使用任务窗格,以保持外观风格的一致性。

●插入点:光标放在什么地方,即从哪里插入。

注:WORD的窗口不是固定的,随时可以更改。

方法一:视图——工具栏下可以显示或隐藏

方法二:右击任一按钮也可实现工具栏的显示或隐藏。

第二节文档的基本操作

一、创建新文档

方法:1、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新建空白文档”按钮。

2、文件——新建(CTRL+N)——在新建文档任务窗格中单击——空白文档。

二、打开文档

1、文件——打开(CTRL+O)

2、常用工具栏上的“打开”按钮。

3、文件菜单底部列出了最近编辑过的文档,单击可快速打开。

三、关闭文档(和退出有区别)

1、文件——关闭

2、单击菜单栏右侧的“关闭”按钮。

3、关闭多个文档,按住shift同时单击文件,会全部关闭。

4、Ctrl+W 或Alt+F4

注:关闭文档不一定退出程序,退出程序一定关闭文档。

四、选择视图方式

1、普通视图:不显示背景,页与页有虚线,没有标尺,不显示页眉。

2、Web版式视图:不显示标尺,显示背景。

3、页面视图:常用的视图方式。

4、大纲视图:可以分级别

5、阅读版式视图:分屏显示

视图菜单下可以切换视图方式或利用视图切换按钮进行切换。

五、保存文档

1、保存文档

(1)文件——保存(Crtl+S)。

(2)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

注:第一次保存时需设置文件名以及保存位置,以后再保存不需设置。

如果是保存新文档,执行以上三种操作都可以打开“另存为”对话框,选择保存位置,输入保存名称,选择保存类型,“保存”。

2、自动保存:WORD2003具有自动保存功能,可以避免因意外引起的编辑文档丢失。工具——选项——保存——自动保存时间间隔为(0—120分钟)

3、另存为文档

文件——另存为(F12)——打开“另存为”对话框,选择保存位置,输入保存名称,选择保存类型,最后“保存”。

保存与另存为文档的区别:

相同的文件,不同的路径;不同的文件,不同的路径

保存:只有在第一次保存时,才会出现对话框,以后保存将不出现,后一次存的内容将盖住前一次保存的内容。

另存为:执行另存为命令每次保存都会出现“另存为”对话框,后一次保存的内容不会盖住前一次保存的内容。其内容可完全相同,也可部分相同;可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下,但要不同文件名,也可放在不同文件夹下。

第三节文档的编辑

一、输入文本

1、输入英文:切换英文状态下输入,注意单词的输入。要进行换行时可按键盘上的回车键。注:中英文之间转换ctrl+空格。回车有回车符:视图——显示段落标记。

2、输入中文:首先切换到文档中文输入状态下,有“插入/改写”两种输入状态。按Insert 或双击状态栏上的“改写”框可切换两种输入状态。注:中文输入法之间切换ctrl+shift。

二、选择文本

1、使用鼠标选择文本:

(1)直接拖曳鼠标选择文本。

(2)按住Ctrl同时,拖曳鼠标可选择不连续的文本。按住Ctrl同时,单击文本可选中一个句子。

(3)先选中第一行,按Shift单击最后一行,可选中连续的文本。

2、使用选定栏选择文本:

文档窗口左边界到正文左边界之间的长方形的空白区域称为选定栏。

(1)选定一行:在选定栏里鼠标变成右上箭头时单击可选定一行文本。

(2)选定整个段落:在选定栏里双击鼠标左键可选定鼠标所在处的整个段落。

(3)选定整篇文档:在选定栏里三击可选定全文或Ctrl+A或编辑——全选

3、使用键盘选择文本:

Shift+↑:向上选定一行

Shift+↓:向下选定一行

Shift+←:向左选定一个字符

Shift+→:向右选定一个字符

Shift+Home:选定内容扩展至行首

Shift+End:选定内容扩展至行尾

Ctrl+A:选定全文。

三、移动、复制和删除文本

1、移动文本:

选择要移动的文本

(1)编辑——剪切(Ctrl+X)——光标定位——编辑——粘贴(Ctrl+V)。

(2)右击“剪切”“粘贴”

(3)利用常用工具栏上的“剪切”“粘贴”

(4)直接拖动可进行移动。

2、复制文本:

选择要复制的文本

(1)编辑——复制(Ctrl+C)——光标定位——编辑——粘贴(Ctrl+V)。

(2)右击“复制”“粘贴”

(3)利用常用工具栏上的“复制”“粘贴”

(4)按CTRL的同时拖动鼠标到目标位置松开

3、删除文本:

删除光标左边的一个字符按BackSpace键。删除光标右边的一个字符,按Delete

键。

四、查找、替换及定位文本

1、查找:

编辑——查找(Ctrl+F)——打开对话框(在“查找内容”下拉列表框中输入要查找的内容)——单击“查找下一处”按钮——系统提示——确定。“取消”或Esc 可取消查找。

2、替换:编辑——替换(Ctrl+H)——打开对话框(在“查找内容”下拉列表框中输入要查找的内容,在“替换为”列表框中输入替换内容)——单击“替换”/“全部替换”按钮——系统提示——确定。“取消”或Esc 可取消替换。

3、定位:编辑——定位(Ctrl+G或F5)——打开对话框(选择定位目标)——输入目标号——定位。

五、撤销和恢复操作

1、撤消: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撤消”下拉按钮,可显示最近执行的操作。单击要撤消

的操作,可撤消此操作之前的所有操作。编辑——撤消(Ctrl+Z)。

2、恢复:撤消完以后想恢复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恢复”下拉按钮,可显示最近撤消的操作,单击要恢复的操作即可。编辑——恢复(Ctrl+Y)。

六、改变文档显示比例

●视图——全屏显示。

●视图——显示比例——打开对话框(选择合适的显示比例)——确定。

●常用工具栏上的显示比例框可以选择显示比例。

第四节文档格式的设置

一、设置文本格式

1、利用“格式”工具栏进行设置。上面有:样式、字体、字号、加粗、倾斜、下划线、

边框、底纹、对齐、项目符号和编号、缩进、字体颜色等。

2、格式(右击)——字体——打开字体对话框——“字体”选项卡下可设置字体、字

号、颜色、上下标、下划线、着重号等;“字符间距”选项卡下可以设置字符间距、字符缩放和字符位置。“文字效果”选项卡可以为选中的文本设置动态效果。

二、设置文本的段落格式

部分段落格式可以直接利用“标尺”“格式”工具栏和任务窗格中的“样式和格式”

进行设置。格式(右击)——段落——打开“段落”对话框,进行以下设置。

1、设置对齐方式:两端对齐、居中对齐、右对齐、分散对齐、左对齐。

2、设置段落缩进:首行缩进、悬挂缩进、左缩进、右缩进。

3、设置行距和段落间距:格式工具栏上可直接进行行距设置,增加缩进量、减少缩进量完成段落缩进设置。

段落对话框中可进行行间距和段间距的设置。

4、设置制表位

方法一:格式——制表位

方法二:双击水平标尺上的制表位

方法三:在“段落”对话框中单击“制表位”按钮——打开对话框——选择对齐方式、前导符——确定

三、项目符号和编号

1.项目符号:格式工具栏上“项目符号”按钮。格式(或右击)——项目符号和编

号——打开对话框项目符号选项卡——选择项目符号样式——确定。

2.使用编号:格式工具栏上“编号”按钮。格式(或右击)——项目符号和编号—

—打开对话框编号选项卡——选择编号样式——确定。

3.创建多级项目符号列表:格式或(空白处右击)——项目符号和编号——打开对

话框多级符号——选择多级符号样式——确定。

注:按两次回车或者按退格键,可删除最后一个项目符号或编号。

四、首字下沉

格式——首字下沉——打开对话框设置下沉样式/下沉行数/字体/距正文的距离——确定。

五、文字方向

格式(右击)——文字方向——打开对话框设置文字方向样式/应用范围——确定。

六、分栏

格式——分栏——打开对话框设置分栏样式/栏宽/栏间距——确定。

七、边框和底纹

格式——边框和底纹打开对话框——边框选项卡中有:设置/线型/颜色/应用范围——页面边框选项卡中边框选项卡——底纹选项卡中有:填充/图案/应用范围等。

第五节表格的制作

一、创建表格

1、表格——插入——表格——打开对话框设置所需的“列数”与“行数”/可设“自

动套用格式”/设表格的“自动调整”操作——确定。

2、拖动“常用”工具栏上的“插入表格”按钮。

3、表格——绘制表格——利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可手动绘制表格。

4、Word表格允许嵌套:

方法:光标在单元格中右击——插入表格——打开对话框设置所需的列数与行数,可设“自动套用格式”及表格的“自动调整”操作——确定。

二、选择表格、行、列、单元格

1、表格:

表格——选择——表格。

表格左上角的全选按钮。

鼠标拖动选择。

2、行:表格——选择——行或鼠标在表格左侧呈右上箭头时,单击可选一行,拖动可选择连续多行;按ctrl单击可选择不连续的多行,按shift可选择连续行。

3、列:表格——选择——列或鼠标在表格上方呈向下箭头时,单击可选一列,拖动可选择连续多列;按ctrl单击可选择不连续的多列,按shift可选择连续列。

4、单元格:表格——选择——单元格或鼠标放在单元格的左侧呈右上黑色箭头时单击可选择一个单元格,按ctrl单击可选择不连续的多单元格,按shift可选择连续单元格。

三、调整表格的列宽和行高

1、鼠标指针放在行或列的分界线上,变成“═或║”时拖动可改变行高或列宽。

2、表格——表格属性——表格选项卡下“指定宽度”/行选项卡下“指定高度”/列选项卡下“指定宽度”。

3、表格的自动调整功能

表格——自动调整——根据窗口调整表格/根据内容调整表格/固定列宽/平均分布各行/平均分布各列

四、表格内光标定位

“Shift+Tab”“Tab”可以使光标向前或向后移动一个单元格

“↑”“↓”可以使光标向上或向下移动一行。

Alt+Home光标移到当前行的最左单元格

Alt+End 光标移到当前行的最右单元格

Alt+Page Up光标移到当前列的最上单元格

Alt+Page Down光标移到当前列的最下单元格

五、插入单元格、行、列

1、插入单元格:表格——插入——单元格——打开对话框——活动单元格右移/活动单元格下移/整行插入/整列插入。

2、插入行或列:表格——插入——行(在上方/在下方)或列(在左侧/在右侧)。选中行或列后右击——插入行/插入列。

六、删除单元格、行、列

1、删除单元格:

●表格——删除——单元格——打开对话框——右侧单元格左移/下方单元格上移/

删除整行/删除整列。

●右击——删除单元格——打开对话框——右侧单元格左移/下方单元格上移/删除

整行/删除整列。

2、删除行或列:

选中要删除的行或列

●表格——删除——行/列。

●右击——删除行/删除列。

3、删除表格:

选中表格

●表格——删除——表格

●在表格上右击——剪切。

七、表格的拆分与合并

1、拆分单元格:

将光标定位于要拆分的单元格中

●表格——拆分单元格——弹出对话框——设置拆分的行数列数——确定。

●右击——拆分单元格——弹出对话框——设置拆分的行数列

数——确定。

●单击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上的“拆分单元格按钮”。

2、合并单元格:

选定要合并的单元格区域:

表格——合并单元格。

右击——合并单元格或按“表格与边框”工具栏上的“合并单元格”按钮。

3、拆分表格

光标定位于要成为第二个表格的第一行

表格——拆分表格(ctrl+shift+enter)

4、合并表格:将两个需要合并的表格放在以空行隔开的相邻位置上(两表格之间不能

存在任何其它字符),将光标置于两表格之间的空格左边位置处,单击delete键即可。

八、设置表格属性

表格(右击)——表格属性——打开对话框——表格/行/列/单元格,可在此对话框中设置表格/行/列的尺寸,表格的对齐方式。

九、设置单元格的对齐方式

先选中单元格——右击——单元格对齐方式——靠上两端对齐/靠上居中/靠上右对齐/中部两端对齐/中部居中/中部右对齐/靠下两端对齐/靠下居中/靠下右对齐或先选中单元格——单击“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上的“对齐”按钮。

十、表格的排序与计算

1、在表格中排序:

表格——排序——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第三关键字)/类型(笔画/数字/拼音/日期)排序方式(升序/降序)/列表(有标题行/无标题行)——确定。

2、在表格中计算:(表格——公式)

=粘贴函数(方向)如:=SUM(ABOVE)

=粘贴函数(单元格名称,单元格名称)如: =MAX(C2,D4)

粘贴函数有:SUM(求和),MAX(最大值),MIN(最小值),PRODUCT(乘积),A VERAGE(平均值)。

方向有:ABOVE (向上) BELOW(向下)LEFT(向左)RIGHT(向右)

单击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上的“自动求和”按钮,可自动求连接单元格的和。

十一、表格与文字的转换

1、文字转换成表格

选定要转换的文字:表格——转换——文本转换成表格——打开对话框设置——确定

2、表格转换成文本:表格——转换——表格转换成文本——打开对话框设置——确定

十二、绘制斜线表头

将光标定位于表头位置——表格——绘制斜线表头——打开对话框选择表头样式,输入内容——确定。

十三、美化与修饰表格

将光标置于表格的任意位置或选定要设置的某个单元格。

格式(右击)——边框和底纹——弹出对话框选择所需的边框和底纹——确定。也可以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上更改“线型”和底纹颜色。

十四、标题行重复

光标定于有内容的那一行标题上,表格——标题行重复

第六节自选图形处理

一、绘制自选图形

视图——工具栏——绘图——打开绘图工具栏。

选中一种自选图形样式,绘图画布区域中,鼠标变成“+”字形状时,按住鼠标拖动可绘制出相应的图形、直线、箭头,在绘制时按键可绘制水平、垂直、45度方向的直线或箭头;绘制矩形和椭圆时,按可绘制正方形和正圆。

二、选择自选图形

用鼠标单击自选图形,周围出现八个控制点(直线和箭头只有两种控制点)表示自选图形被选中。

三、移动自选图形

1、用鼠标直接拖动自选图形可实现移动。

2、绘图按钮——微移——向上/向下/向左/向右。

3、还可通过方向键移动。

四、改变自选图形的大小

选中自选图形——拖动其周围的控制点可改变大小。或在“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对话框中“大小”选项卡下改变自选图形大小。

五、自选图形旋转或翻转

选中自选图形——绘图按钮——旋转或翻转——自由旋转/向左旋转90度/向右旋转90度/水平翻转/垂直翻转。

注:按shift呈15度夹角旋转。

六、对齐或分布

选中多个自选图形——绘图按钮——对齐或分布——左对齐/水平居中/右对齐/顶端对齐/垂直居中/底端对齐/横向分布/纵向分布。

七、组合自选图形

选中多个自选图形——绘图按钮(右击)——组合,即建立了组合关系。若要取消组合,可再执行以上操作——取消组合。

八、改变图形的叠放次序

选中自选图形——绘图按钮(右击)——叠放次序——置于顶层/置于底层/上移一层/下移一层/浮于文字上方/衬于文字下方。

九、设置自选图形格式

选中自选图形

1、格式——自选图形

2、右击——设置自选图形格式

3、双击自选图形。

执行以上任何操作都会打开“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对话框——可更改自选图形的颜色与线条/大小/版式。

十、更改自选图形的线条颜色、填充颜色、线型、及其它效果。

选择自选图形后,在绘图工具栏上,可以更改线条颜色、填充颜色和线型。也可以打开“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对话框进行设置。绘图工具栏上还可以为自选图形添加阴影和三维效果。十一、自选图形的版式

选择自选图形后——打开“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对话框——选择“版式”选项卡——嵌入型/四周型/紧密型/浮于文字上方/衬于文字下方。

十二、自选图形移动、复制、删除

选择自选图形后,自选图形的移动、复制、删除,同文本的移动、复制、删除一样。

十三、自选图形添加文字

选择自选图形后——右击——添加文字——自选图形变为文本框可直接输入文字。

十四、编辑顶点

对于直线和箭头还可以为其编辑顶点,选中直线或箭头——右击——编辑顶点——按ctrl 在上面点击可添加一个顶点。

第七节图文混排

一、插入图片

光标定位——插入——图片——来自文件——打开对话框选择所需文件——插入。可通过图片工具栏设置一些效果。

二、插入剪贴画

光标定位——插入——图片——剪贴画——打开任务窗格——在“搜索文字”框中输入关键词——搜索——在搜索到的列表中选择需要的项——下拉按钮中选择——插入。

三、调整图片的大小

1、选中图片后周围出现八个控制点,鼠标拖动控制点可改变图形大小。

2、在“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中——大小选项卡,可设置图片的尺寸和旋转,宽度和高度。

四、剪裁图片

打开“图片”工具栏——点击“裁剪”工具,在图片上拖动可进行裁剪。剪裁图片不同于改变图片的大小。

五、使用文本框

1、插入文本框:光标定位——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横排/竖排)文本框按钮;(或者插入——文本框——横排/竖排)弹出绘图画布工具栏,变成“┼”拖动产生文本框,可以光标定位其中输入文本,单击文本框以外的地方退出文本框编辑状态。

2、设置文本框格式

双击边缘(或右击)文本框——打开“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对话框——根据需要进行各项设置。

3、创建文本框链接

前提是要建立链接的文本框必须是同一类文本框,在文本上右击——创建文本框链接——鼠标放在第二个文本框中变成水杯时,单击可建立链接。

六、绘制图表

1、直接插入图表插入——对象——弹出对话框——“新建”选项卡——在列表中选择“Microsoft Graph图表”选项——确定

2、插入——图片——图表——双击图表即可对图表进行编辑。

视图——数据工作表(数据源即原数据)

七、插入组织结构图

插入——图片——组织结构图——直接在画布区产生一个默认的组织结构图(配合组织结构图工具栏设置:插入形状〈有下属,同事,助手〉版式〈标准,两边悬挂,左悬挂,右悬挂,自动版式〉选择〈级别,分支,所有助手,所有连线〉自动套用格式、版式显示比例)八、插入艺术字

点击绘图工具栏上的“插入艺术字”按钮——打开艺术字对话框——选择艺术字效果——确定——编辑艺术字——确定。可以通过“艺术字”工具栏来编辑它。

九、插入自动图文集

插入——自动图文集——自动图文集——打开对话框——“自动图文集”选项卡——选择要插入的自动图文集或在“键入自动图文集词条”框中输入要添加的自动图文集,单击添加——插入。

十、使用绘图工具

光标定位——插入——图片——绘制新图形——右击绘图画布区域——显示“绘图画布”工具栏——设置“绘图布”区域。

十一、使用背景和水印

背景只能在Web版式视图中显示,但是不能打印出来。

水印则适用于打印文档

1、添加背景颜色或纹理

格式——背景——选择单一颜色/其它颜色/填充效果——确定

2、给打印文档添加水印

格式——背景——水印——打开对话框选择图片水印/文字水印——应用——关闭。

第八节高级编辑技术

一、使用样式

格式——样式和格式或在任务窗格中选择样式。

二、格式刷

先选择模范字体,再点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格式刷”钮,当单击一次时可复制一次格式,双击时可多次复制。

三、创建样式和格式

单击“样式和格式”任务窗格中的“新样式”按钮——弹出“新建样式”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进行设置点击“格式”按钮打开菜单选择要进行设置的项——确定。

四、使用模板

文件——新建——打开“新建文档”任务窗格——在“模板”选项中单击“本机上的模板”——打开模板对话框——双击需要的模板样式——在新文档中输入用户需要的信息。

也可将自己的文件保存为模板,在保存时选择保存类型为“文档模板”。

五、插入公式

插入——对象——“Microsoft 公式3.0”——确定——打开“公式”工具栏,上面一行供用户选择数学符号,下面一行供用户选择样板或框架。单击编辑框以外的任意位置。

六、自动更正

工具——自动更正选项——打开对话框——输入“替换”、“替换为”的内容,选中“键入时自动更正”——确定

七、使用书签,脚注和尾注,批注

1、插入书签:插入——书签——“书签”对话框——输入“书签名”——选择“名称”——OK

2、显示书签:工具——选项——打开视图对话框——选中“书签”——OK

3、利用书签定位光标:编辑——定位——打开对话框选择“书签”选项——选择书签名——定位

4、删除:打开“书签”对话框——选择要删除的书签——删除

5、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打开对话框设置位置/格式/应用范围——插入要删除脚注和尾注,可直接选中脚注和尾注标记按Del直接删除。

6、插入——批注——在指示框中输入批注内容即可。

在审阅工具栏中可设置/删除批注

八、将Word文档转变为网页

1、将普通文档以Web页格式保存

文件——另存为网页,可以在Web版式视图下预览在浏览器中的效果

2、创建超链接:选定要创建超链接的文字——插入(右击)——超链接——打开超链接对话框——选择要链接的文件地址——确定。

在建立了超链接的文本上,按Ctrl键单击可链接到目标,右击超链接文本——编辑超链接/打开超链接——复制超链接——取消超链接。

第九节页面设置

一、设置页边距

文件——页面设置——打开对话框——页边距选项卡——设置上下左右边距/装订线/方向/页码范围/应用范围——确定。

二、设置纸张

页面设置对话框——纸张选项卡——选择纸张类型/宽度、高度、纸张来源——确定。三、设置版式

页面设置对话框——版式选项卡——选择“节的起始位置”/页眉和页脚/页面垂直对齐方式/点击“行号”“边框”按钮设置。

四、修饰页面

1、创建页眉与页脚:

视图——页眉和页脚——在文档的上边距出现页眉下边距出现页脚——按页眉和页脚工具栏上的“页眉/页脚切换”按钮可进行页眉和页脚的切换——格式工具栏上的对齐按钮。可改变页眉页脚对齐方式——单击页眉和页脚工具栏上的“关闭”按钮退出页眉和页脚的编辑,或在正文处单击要编辑页眉和页脚,可直接在页眉和页脚处双击,在页面设置对话框中可设置首页不同,奇偶页不同的页眉和页脚。

2、插入页码:

插入——页码——打开对话框——选择位置/对齐方式——确定。

第十节文档的打印

一、打印预览

文件——打印预览(或者常用工具栏上的“打印预览”按钮)——可选择单页/多页两种预览方式,也可在此方式下对文档进行编辑修改。ESC键可退出“打印预览”。

二、打印设置

文件——打印(Ctrl+P)打开打印对话框——打印机名/页面范围/份数等——确定——可连接打印机进行打印。打印时,页面范围输入1,3,5—12表示打印10页。

添加虚拟打印机:开始——设置——控制面板——打印机和传真——添加打印机——根据提示下一步、下一步、完成即可。

中文版Excel 2003的使用

扩展名:*.XLS

第一节中文版Excel 2003的基本知识

一、中文版Excel 2003的启动与退出

1、启动中文版Excel 2003

●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双击桌面上的Excel 2003的快捷图标。

2、退出Excel 2003

●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文件——退出

●双击Excel 2003窗口标题栏左上角的控制图标。

●Alt+F4

二、中文版Excel 2003窗口的组成

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数据编辑栏、工作表格区、滚动条、状态栏、任务窗格、工作表标签、标签滚动按钮、列标、行号。

三、工作簿的概念

工作簿是用来处理和存储数据的文件,一个工作簿最多可打开255个工作表,默认第一个工作簿名称为Book 1。

四、工作表的概念

工作表是单元格的组合,一张工作表由65536行,256列组成,若干个工作表构成一个工作薄,默认的工作表名称“sheet 1”~“sheet n”

五、单元格的概念

单元格是工作表中的小方格,它是工作表的基本元素,也是excel独立操作的最小单位。

六、拆分和冻结窗口

1、拆分窗口:在垂直滚动条顶端或水平滚动条的右端,指向拆分框,当鼠标变为拆分指针后,将拆分框向下或向左拖至所需位置。(窗口——拆分)

2、冻结窗口:冻结窗格可以得到选择滚动工作表时,始终保持可见的数据,在滚动时保持行号和列标同时可见。(窗口——冻结窗口)

3、删除窗口中的拆分或撤消窗口冻结

若要恢复已拆分为两个可滚动区域的窗口,可双击拆分窗格的分割条的任意部分。

若要删除滚动“冻结”窗格,可单击“窗口”菜单中的“取消冻结窗格”。

第二节工作簿的操作

一、创建工作簿

Excel启动后,系统自动建立一个名为Book1的报表文件。

文件——新建(Ctrl+N)——打开“新建工作簿”任务窗格——空白工作簿

常用工具栏上的“新建”按钮

在“新建工作簿”任务窗格中——单击“本机上的模板”——选择一个模板——确定。

新创建的工作簿包含3个默认工作表,通过工具——选项——常规——“新工作簿内的工作表数”输入需要的工作表个数——确定,最多可设置255个。

二、工作簿的保存和关闭

1、保存:

文件——保存(Ctrl+S)

常用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

文件——另存为(相同的文件,不同的路径)

2、关闭:

文件——关闭(Ctrl+W/Ctrl+F4)

单击工作表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3、打开已有的工作簿

文件——打开(Ctrl+O)

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打开”按钮。

可以同时打开多个文件。

三、保护工作簿

工具——保护——保护工作簿——打开对话框设置保护窗口/结构;设置密码——确定。注:工作簿被保护后,不可以移动工作表窗口,改变大小,不可以插入,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工作表,只可以通过文件菜单关闭工作表。

四、工作簿的外观设置

1、将列标以数字的形式显示:工具——选项——常规——“R1C1引用样式”前加对号。

2、改变网格线的颜色:工具——选项——视图——“网络线”前加对号,在下面的网格线颜色框中选择要改的颜色。也可以取消选中“网络线”设置网格线为无。此操作只针对当前工作表。

3、更改样式:格式——样式——打开对话框——单击“修改”按钮——打开另一个对话框——设置要修改的项——确定——确定。

4、显示和隐藏窗口的组成元素:工具——选项——视图——编辑栏,任务窗格、滚动条等——前面加上对号表示可见/去掉表示隐藏。

5、设置按下回车后光标移动的方向:工具——选项——编辑——按Enter键位移动的方向。

第三节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一、插入工作表

选定当前活动工作表,新的工作表将插入该工作表的前面。

插入——工作表

在活动工作表上右击——插入——打开对话框——工作表。

二、切换工作表

在工作表标签上单击可切换工作表。

右击工作表标签前面的按钮,可切换到第一张工作表,最后一张工作表,前一张工作表,后一张工作表。

Ctrl+Page Up 移到上一张工作表Ctrl+Page Down移到下一张工作表。

三、移动与复制工作表

1、移动工作表:

在同一工作簿中:在工作表标签上,选中工作表直接拖动到目标位置即可。

在不同工作簿中:在工作簿间移动工作表,选中工作表——编辑(右击)——移动或复制工作表——打开对话框——选择工作表要移动到的工作薄,选定工作表之前——确定。

2、复制工作表

在同一工作簿中:在工作表标签上,选中工作表按“Ctrl”键直接拖动到目标位置即可。在不同工作簿中:在工作簿间移动工作表,选中工作表——编辑(右击)——移动或复制工作表——选择工作表要复制到的工作薄,选定工作表之前,选中“建立副本”——确定。

四、重命名工作表

双击工作表标签——直接进行重命名。

右击——重命名

格式——工作表——重命名。

五、选定工作簿中的工作表

单击工作表标签,可选中一个工作表

按Ctrl逐个单击可选择多个不连续的工作表。

单击第一张工作表按Shift键单击最后一张要选择的工作表,可选择多个连续的工作表。

六、显示和隐藏工作表

选中工作表——格式——工作表——隐藏/取消隐藏。

注:一个工作簿中至少有一张可视工作表。

七、工作表添加/删除背景

选中工作表——格式——工作表——添加背景/删除背景。

八、删除工作表

选中要删除的工作表

右击——删除;

编辑——删除工作表。

注:一个工作簿中至少有一张可视工作表,删除不可恢复。

九、保护工作表

工具——保护——保护工作表——打开对话框——设置保护密码,允许用户项——确定。

第四节编辑单元格

一、选定单元格

1、选择单个单元格:选中后周围出现一个边框,表示当前单元格为活动单元格。

2、连续的多个单元格:先选择第一个单元格,按住“Shift”键再选择对角的最后一个单元格。

3、不连续的多个单元格:先选择第一个单元格,按住“Ctrl”键,逐个单击选择即可。

4、选择行:单击行号。

5、选择列:单击列标。

6、全选单元格:选择工作表中的任意一个单元格,按Ctrl+A或单击工作表左上角的全选按钮。

二、光标在单元格中的定位

Ctrl+Home 光标定位到当前工作表的第一单元格

Ctrl+End 光标定位到用户所操作范围的最后一个单元格。

Ctrl+↓光标定位到当前列的最下单元格

Ctrl+↑光标定位到当前列的最上单元格

Ctrl+←光标定位到当前行的最左单元格

Ctrl+→光标定位到当前行的最右单元格

Pageup以行为单位上翻一屏

Pagedown以行为单位下翻一屏

Alt+Pageup以列为单位上翻一屏

Alt+Pagedown以列为单位下翻一屏

三、输入数据

一个单元格最多可输入3200个字符,文本型自动左对齐;数值型自动右对齐。

1、输入数值:

常规格式下,整数部分长度允许有11个字符,超过时单元格中将以科学计数法显示。

输入负数:前面加负号后直接输入数值;英文状态下,把数值放入小括号内。

输入分数:先输入0和空格,再输入分数。

输入时自动设置小数点:工具——选项——编辑——自动设置小数点。

输入当前日期:【Ctrl+;】输入当前时间【Ctrl+Shift+;】选择有效的时间格式:右击——设置单元格格式——打开对话框——数字选项卡——日期或时间——选择一种有效格式。

2、输入文本

如果想让数据以文本的形式显示

格式——单元格——打开对话框——“数字”选项卡——选择“文本”——确定。

输入时先输入英文状态下的单引号,再输入数字。

3、序列数据的填充:

A.先输入起始数值,指针放在单元格右下角变为“+”时,按左键向下拖动。(等值序列

填充)

B.先输入前两个数值,指针放在单元格右下角变为“+”时,按左键向下拖动。(等差序

列填充)

C.先输入起始数值,指针放在单元格右下角,按住Ctrl同时拖动可产生序列数据。(等差

序列填充)

D.先输入起始数值,指针放在单元格右下角,按右键向下拖动——弹出菜单选择“以序列

方式填充”。

E.先输入起始数值,指针放在单元格右下角,向下拖动鼠标到要填充的最后一个单元格—

—编辑——填充——序列——弹出对话框设置序列产生方式/类型/步长值/终止值——确定。

F.自定义序列填充:工具——选项——自定义序列。提供了11种预定义序列。

4、输入时间或日期

输入时期时应用“/”或“—”来分隔,以12小时格式输入时间时,应在时间后输入一个空格再加上A(Am)或P(Pm)。输入当前日期(Ctrl+;);输入当前时间(Ctrl+Shift+;);选择有效的时间格式:右击——设置单元格格式——打开对话框——数字选项卡——日期或

时间——选择一种有效格式。

5、填充至同组工作表:同时在多个工作表中选中相同的单元格,在有内容的工作表中执行编辑——填充——至同组工作表

6、内容重排:选中要进行内容重排的单元格——编辑——填充——内容重排

7、记忆式键入:工具——选项——编辑——选中记忆式输入

8、多个单元格中填充相同的内容:Ctrl+D。

9、单元格内换行填充:Alt+Enter。

四、编辑、修改单元格数据

双击要编辑数据的单元格

按“F2”击活当前单元格,把光标移到要修改的位置,进行修改即可。

选中要编辑的单元格,在编辑栏中进行修改——单击“”或按“Enter”确认输入。

激活单元格后,如果直接输入内容,则新的内容将会取代原来的内容。

五、插入批注

单击要添加批注的单元格——插入——批注——在弹出的批注框中输入批注文本——输入完毕,单击批注框外部的工作表区域。在单元格的右上角显示一个新的红色三角形,指向它即可显示批注内容。

六、清除单元格数据(包括内容、格式和批注)

只清除单元格数据,可以只选定要清除的单元格,按“Delete”键直接删除。

如果要清除单元格中的其它数据:编辑——清除——全部/格式/内容/批注。

七、移动和复制单元格数据

1、移动数据:

选中要移动数据的单元格

执行“剪切”“粘贴”命令。

鼠标指针放在单元格边框上,指针变成带四向箭头时拖动鼠标可实现移动。

在不同的工作表中移动时,可在按“Alt”同时,将数据移动到工作表标签上。

2、复制数据

选中要复制数据的单元格

执行“复制”“粘贴”命令。

鼠标指针放在单元格边框上,按Ctrl键拖动鼠标指针变成箭头带“+”时拖动鼠标可实现复制。

在不同的工作表中复制时,可在按“Ctrl+Alt”同时,将数据复制到工作表标签上。

八、插入行、列或单元格

1、插入整行、整列

在行号和列标上右击——插入——直接在所选行的上方或列的左侧插入一行或一列。选中几行几列,就插入几行几列。

“插入”菜单——行/列。

插入新的行,在选中行的上方;插入新的列,在选中列的左侧。

2、插入单元格

选定要插入单元格的位置

插入——单元格——打开对话框——活动单元格右移/活动单元格下移/整行/整列——确定。右击——插入——打开对话框——活动单元格右移/活动单元格下移/整行/整列——确定。

九、删除整行、整列或单元格

1、删除整行整列:

选中整行整列

编辑——删除

右击——删除

注:选中几行、几列就删几行、几列。

2、删除单元格

选择要删除的单元格

右击——删除——打开对话框——活动单元格上移/活动单元格左移/整行/整列。

编辑——删除——打开对话框——活动单元格上移/活动单元格左移/整行/整列。

注:无论是插入行/列/单元格,还是删除,最后工作表的总行/总列数是不变的。

十、撤消与恢复操作

编辑——撤消与恢复

或者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撤消”(Ctrl+Z)与“恢复”(Ctrl+Y)。

注:Excel工作表最多可撤消16步。

十一、查找与替换

选定要查找数据的区域,如果要查找整个工作表,单击任意一个单元格。

编辑——查找(Ctrl+F)——打开对话框——“查找”选项卡——输入要查找的内容——单击“查找下一个”按钮。

编辑——替换(Ctrl+H)——打开对话框——“替换”选项卡——输入要查找的内容——

在“替换为”文本框中输入要替换的内容单击“替换”或“全部替换”按钮。

第五节工作表的格式化操作

一、行、列的设置

1、鼠标在行高/列宽的分隔线上变成双向箭头时拖动可直接改变行高和列宽。

2、选择要调整行高/列宽的单元格区域

格式——行/列——行高/列宽——打开对话框——输入数值——确定。

格式——行/列——最适合的行高/列宽。

二、设置单元格格式

选中要设置数字格式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格式——单元格——打开对话框

1、设置数字格式

格式——单元格——打开对话框——数字选项卡——在“分类”列表框中选择需要的数字格式——确定。

右击——设置单元格格式——打开对话框——数字选项卡——在“分类”列表框中选择需要的数字格式——确定。

2、设置对齐格式

选择要设置文本对齐方式的单元格区域。

格式(右击)——单元格(设置单元格格式)——打开对话框——“对齐”选项卡——设置对齐方式/自动换行/缩小字体填充/合并单元格/方向等——确定。

3、设置字符格式

“字体”选项卡——设置字体/字形/字号等格式——确定

4、边框和底纹的设置

(1)设置边框

选中单元格区域,格式(右击)——单元格——打开对话框——“边框”选项卡——设置边框样式/颜色等——确定——可创建一个表格。

(2)设置颜色和底纹

格式(右击)——单元格——打开对话框——“图案”选项卡——设置颜色/图案等——确定。

三、条件格式化

条件格式是指在单元格中输入的内容,满足预先设置好的条件后,就自动给该单元格应用预

先设置好的各种格式,并突出显示要检查的动态数据条件格式:即单元格格式,包括单元格的底纹、字体等。

选择要设置格式的单元格区域

格式——条件格式——打开条件格式对话框——在条件1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条件,在右侧设置监视条件——单击“格式”——确定

如需添加“条件”点击“添加”按钮,一次最多只能设置三个条件,单击“删除”按钮,弹出对话框,选中要删除的条件——删除。

四、样式

1、创建样式

格式——样式——打开对话框——输入样式名——设置“样式”包括选项区中的各选项——添加——确定

2、应用样式

选中要应用样式的单元格区域

格式——样式——在“样式名”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要应用的样式——确定

第六节公式与函数的使用

一、公式中的运算符

1、算术运算符

加号(+)减号(-)乘号(*)除号(/)百分号(%)乘幂(^)

2、比较运算符

可以比较两个数值,并产生逻辑值TRUE(真)或FALSE(假)。

等于(=)小于(<)大于(>)不等于(<>)小于等于(<=)大于等于(>=)

例:A1中的数字为10,在A2中输入“=

3、引用运算符

冒号(:)区域运算符,对两个引用之间,包括两个引用在内的所有单元格进行引用。如:=SUM(A1:A5)求和

逗号(,)联合运算符,将多个引用合并为一个引用,如=SUM(A2:A5,C2:C5)最大值:=MAX(A2:A5,C2:C5),按Ctrl键选择连续的。

空格:交叉运算符,表示几个单元格区域所重叠的那些单元格。

如:=SUM(B2:D3 C1:C4),这两个单元格区域的共有单元格为C2和C3。

二、输入公式

选择单元格——编辑栏输入“=”输入数值、单元格地址、函数——回车或单击“”,要取消输入公式,单击“”,要插入函数“”将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可以在该对话框中进行设置。

要在单元格中显示公式:工具——选项——视图——“公式”。

三、公式的复制

选复制公式所在的单元格,执行“复制”编辑命令——选中目标单元格,执行“粘贴”命令。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 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 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 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高中学生提 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 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 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 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 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三复习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

一、计算机系统及其组成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应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主板motherboard 主板是整个电脑的基板,是CPU 、内存、显卡及各种扩展卡的载体 主板是否稳定关系着整个脑是否稳定,主板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整机的速度 是计算机各部件的连接工具 ◆中央处理器(CPU)由运算器+控制器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操作的部件 ◆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中心,负责决定执行程序的顺序,给出执行指令时机器各部件需要的操作控制命令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发展:286、386、486、奔腾、 PⅡ、PⅢ、PⅣ等 品牌AMD intel等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 RAM+ROM )和外存储器(软盘1.44MB、光盘650MB、U盘、硬盘等 ◆内存:电脑的核心部件,重要性仅次于CPU,它的容量和处理速度直接决定了电脑数据传输的快慢。通常内存容量为1G、2G、4G是勾通CPU与硬盘之间的桥梁 RAM:随机存储器。可读出写入数据断电信息丢失 ROM:只读存储器。又叫固化存储器,断电信息不丢失 ◆硬盘 程序、各种数据和结果的存放处,里面存储的信息不会由于断电而丢失 存储容量大,硬盘为40、60、80 、160、300GB 等 2、其中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 和输出设备由五部分组成。 3、软件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程序、数据及有关资料。包括系统软件(如Dos、Windows 、 Unix等)和应用软件(如Word、Excel、Wps等)。 二、信息技术及其基础 1、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本身并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3、二进制:有0和1两个代码,逢2进一,各位有不同权值。计算机采用二进制存储和处理数据,因其易于电子原件的实现。存储基本单位字节 bit 二进制位简写为 b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知识点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组成。课程结构如下表: 必修:模块1:数据与计算; 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 选择性必修: 模块1:数据与数据结构; 模块2:网络基础; 模块3:数据管理与分析; 模块4:人工智能初步; 模块5:三维设计与创意; 模块6:开源硬件项目设计; 选修:模块1:算法初步; 模块2:移动应用设计; 二、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课程围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增强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三、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2.设置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选择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支撑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4.培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 5.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推动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创新。 四、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 五:课程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教学评价原则: 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2.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评价应公平公正,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4.评价应科学合理,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七、教学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过程) 1.确定评价目标与内容 2.确定评价方式和评价的具体指标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信息技术涵盖了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难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并逐步构建出智慧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捑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课程围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培养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二)基本理念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公民 课程标准面对网络和数字化工具不断普及的现实,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基础知识点汇总

1 1、信息的基本概念 :一词通常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信息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如: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 2 2、信息的基本特征: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且可以增值;时效性:信息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个信3 息接受者接收且多次使用 4 1、信息技术:简称IT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5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6 3、 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7 3、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8 4、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虚拟现实技术: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如:3D 游戏、电子宠物、三维全景图片、虚拟试验;9 语音技术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 )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 10 4、语音识别技术(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 )是指将人说话的语音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文字信息,从而识别说话人的语音指令以及文字内容的技术。语音合成技术(Text to Speech )11 是指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数据,以语音的方式播放出来的技术。 12 6智能代理技术主动根据人的需要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在教育、娱乐、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等诸多方面得到应用(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13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高,知道电脑的主要性能参数:cpu 、硬盘、内存、显示器 14 三、信息的获取过程 15 1、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1)直接获取信息: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实践和参加各种科学实验等,观察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 16 (2)间接获取信息:人与人的沟通,查阅书刊资料、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等获取的信息 17 2、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3信息来源分类(1)文献型信息源:报纸、期刊、公文、报表、图书、辞典、论文、专刊(2)口头型信息源:通过交谈、聊天、授课、讨论等方式进行口头相传的信息(3)电子型信息源:广播、26 电视、电话、因特网(4)实物型信息源:运动会、动物园、销售市场、各类公共场所 27 信息获取的工具:(1)扫描仪扫描图片、印刷体文字,并能借助文字识别软件OCR 自动识别文字。(2)录音设备可采集音频信息。(3)数码相机可采集图像信息部分相机还有摄像功能。(4)数码摄28 像机可以采集视频和音频信息。(5)计算机可以获取来自光盘、网络和数码设备的多种类型的信息。 29 四、网络信息的检索 30 定位信息需求 选择信息来源 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评价信息 调整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 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 i n m a x m a 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2)当a<0时,若[]q p a b x ,2∈-=,则{}m i n ()m i n (),()f x f p f q =,若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傅宁121090036 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是什么?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2.客观世界的三大构成要素:信息、物质、能量。 3.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动态性、时效性、多样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快速增长性。 *4.什么是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指的是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施用相关的行为和活动。 5.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T,ICT)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①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获取)与识别技术; ②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 ③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处理)与存储技术; ④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技术。 6.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特征:①以数字技术(计算机)为基础;②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 ③采用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 核心技术: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信、广播、互联网、自动控制、机器人等。 7.什么是信息产业?信息产业(也称为“电子信息产业”) 是指信息设备生产制造,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储存、传递、处理、制作与服务的所有行业与部门的总和。 8.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是指由信息技术驱动的经济和社会的变革。信息化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社会个人和群体有效利用知识和新思想,从而能建成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实现其抱负的信息社会。 1.2 数字技术基础 1.什么是比特?比特(b)是数字技术的处理对象,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它只有两种状态(取值)。 计算机(包括其它数字设备)中所有信息都使用比特(二进位)表示,只有使用比特表示的信息计算机才能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 2.计算机中表示与存储(比特)二进位的方法:电路的高电平状态或低电平状态(CPU) 电容的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RAM) 两种不同的磁化状态(磁盘) 光盘面上的凹凸状态(光盘) 3.用比特表示信息的优点: ①比特只有0和1两个符号,具有2个状态的器件和装置就能表示和存储比特,而制 造两个稳定状态的电路又很容易 ②比特的运算规则很简单,使用门电路就能高速度地实现二进制数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③比特不仅能表示“数”,而且能表示文字、符号、图像、声音,可以毫不费力地相互 组合,开发“多媒体”应用 ④信息使用比特表示以后,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数据压缩”,从而大大降低信息传 输和存储的成本。 ⑤使用比特表示信息后,只要再附加一些额外的比特,就能发现甚至纠正信息传输和 存储过程中的错误,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高一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

高一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 《高一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必修各章节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信息共享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意义: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

意义: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了更可靠的保证;第页共页载体举例:报纸、课本、光盘等信息举例:报纸上刊登的足球消息播出的新闻等价值性举例:最全面的范文写作网站学习材料、生产技术商业信息、定位系统时效性举例:天气预报、股市信息交通信息共享性举例:网络信息、课本图书等问: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形容一个人的知识非常多,家中的书多的以至于搬家时要用车来拉,因为当时的书是笨重的竹简。 从而使得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极为不便,从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历程来看,这应该是属于第()次信息技术革命以前的事。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意义: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信息技术在不断,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大众化),、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图形用户界面使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在可视性和操控性方面大大改善。 )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电脑配置说明:虚拟现实技术举例:物理仿真实验室、大型游戏或视频、汽车碰撞计算机模拟实验等语音技术举例:语音拨号、语音查询、语音自动定票系统、语音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析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析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曹红霞 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 其中《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部分,按计划,我省将于 2006年秋季开始实行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即《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 术)》(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那么,新课标与现行的指导纲要(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相比有哪些不同呢?下面 我着重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教学评价三方面对二者作以比较。 关于课程目标,《指导纲要》将小学、初中、高中合在一起,列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的主要任务和各学段的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 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 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

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5.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7.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8.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课程标准》专门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为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并沿着 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纬度,将信息素养进 一步分解和细化为11条,这11条从不同的方面对信息素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诠释。 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常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

初中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一、信息的概念:用语言、文字、符号、情景、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二、载体:即媒体, 多种形式的媒体称为多媒体。(包含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形式的媒体) 信息、物质、能量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人类社会经历了六次信息革命: 1、语言的形成, 2、文字的创造, 3、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的发明, 5、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其中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第六种。 注意: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上述中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是信息。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是人类社会的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声波、纸张、电磁波等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如语言、文字、图像等)才是信息。 信息的基本特征:(1)依附性;(2)共享性;(3)时效性;(4)相对性;(5)可伪性; 三、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与输入、存储、加工(如计算、统计等)、传输、输出、维护和使用等。 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五. 信息技术的特点 ⑴数字化;⑵网络化;⑶高速化;⑷智能化;⑸个人化。 六、信息技术的功能 ⑴人工辅助功能;⑵开发功能;⑶协同功能;⑷增效功能;⑸先导功能。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管理;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七、多媒体技术:强调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的技术,交互性是重要的特点之一。现在的计算机、Vcd等机器能同时处理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都是利用多媒体技术。 八、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收集→处理与存储→输出 九、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指由通信技术、电脑技术、声像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构成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如同一种电子的高速公路,故称“信息高速公路”。) 八、信息技术的影响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值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大众化),其中人性化是大众化的基础,大众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图形用户界面使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在可视性和操控性方面大大改善。 (1)、虚拟现实技术:3D游戏等。 (2)、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3)、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Office助手、电子商务(EC)等。 GUI:图形用户界DOS:磁盘操作系统CPU:中央处理器EC:电子商务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完整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二)结构 (三)学分与选课 四、课程内容 (一)必修课程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 (三)选修课程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二)学业质量水平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附录 附录1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附录2项目教学案例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信息技术覆盖了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并逐步构建出智慧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课程圈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增强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二)基本理念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课程标准面对网络和数字化工具不断普及的现实,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敏感度和适应性,帮助学生学会有效利用信息社会中的海量信息、丰富媒体和多样化技术工具,优化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课程标准引导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个人与社会关系、思考信息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履行个人在信息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成长为有效的技术使用者、创新的技术设计者和理性的技术反思者。 2.设计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课程结构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个性化学习需要,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层次性、多样性和选择性。课程的必修部分致力于构建我国高中阶段全体学生信息素养的共同基础,关注系统性、实践性和迁移性;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部分致力于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内容的广度、深度和问题情境的复杂度,为学科兴趣浓厚、学科专长明显的学生提供挑战性的学习机会。 3.选择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支撑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课程内容紧扣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等学科大概念,结合信息技术变革的前沿知识与国际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感悟信息技术学科方法与学科思想;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在课程中嵌入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和情境;结合数据加工、问题解决和信息系统操作的真实过程,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增强他们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实现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4.培养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首先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要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B A a ? (答:,,)-??? ??? 1013 3. 注意下列性质: {}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若,;2A B A B A A B B ??==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 4. 请问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 30 555 5015392522 ∈--

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p q p q ∧ 若为真,当且仅当、至少有一个为真p q p q ∨ 若为真,当且仅当为假?p p 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 :A →B ,是否注意到A 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 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 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 例:函数的定义域是 y x x x = --432 lg ()()() (答:,,,)022334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 如:函数的定义域是,,,则函数的定f x a b b a F(x f x f x ())()()>->=+-0 义域是_____________。 [] (答:,)a a - 11.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 ) 如:,求f x e x f x x +=+1(). 令,则t x t = +≥10 ∴x t =-2 1 ∴f t e t t ()=+--2 1 21 ()∴f x e x x x ()=+-≥-2 1 210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必修部分) 第一章绪言 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1、什么是信息(A、不用背,但要了解) 1)、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2)、对信息的三种典型的定义。 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维纳: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式之一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信息的主要特征(B、给出问题能分析出是信息的哪个特征,能区分载体和信息) 普遍性:信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依附性:一方面,所有的信息都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但是,载体并不是信息;另一方面,相同的信息也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但其内容并不因记录手段或物质载体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共享性:是指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共享过程中,信息本身不会有损失,这与物质和能源有着本质的不同。 价值性:信息与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之一,因此总是有价值的,信息的价值大小因人而异。时效性:信息不能及时利用可能会贬值或者毫无价值,这就是信息的时效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1、什么是信息技术(A、重点了解画线内容)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本质上说,它的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其中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控制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 2、信息技术的发展(A、了解五次革命标志,知道发展方向) 五次革命及其意义: 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使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最终使人与动物彻底区分开来。语言揭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是信息表达和交流手段的一次关键性革命,大大提高了信息表达的质量和利用效率。 文字的发明:用文字记载信息,增加了交流信息的手段,突破了原来时空方面的限制,延长了信息的寿命,使人类可以跨时间和地域传递、交流信息。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近代文明奠定了基础,是信息存储和传播手段的一次重要革命。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使人类的信息交流迈进了一个新纪元,是信息存储和传播手段的又一次革命。 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是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一次革命,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是第五次信息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 现代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个性化。 第二章信息获取 信息获取的过程:需求确定→来源确定→方法确定→价值判断 一、信息需求的确定 1、信息需求的含义: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即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本、图、声音、视频等。 2、常见信息类型的作用和效果:文本提供“事实材料”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客观依据;文本中的观点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信息、物质、能量构成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三大要素 信息的特征:传载性、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 把各种形式的信息转化为二进制数的过程叫做信息的数字化 进位计数制:数位、基数、位权 将二进制数按权值展开求和,称为“按权乘基数相加”法 目前计算机中普遍采用的字符码是ASCII码 共可表示128种不同字符 控制字符34个、阿拉伯数字10个、英文字母52个、标点符号和运算符号32个 汉字的编码包括输入码、内码和字形码 输入码:为方便汉字输入的编码 内码:计算机内部用来进行存储、处理的编码,是唯一的 字形码:为显示、打印输出汉字的编码,用点阵、矢量、和曲线轮廓的方式表示 输入汉字编码→转化为内码→输出字形码 GB2312-80 7445个字符、6763个汉字 GB18030-2000 27484个汉字 声音的编码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 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级数越多,数据量越大 音质最好的是CD和W A V格式,MP3和WMA次之,RA只适用于在线播放MP3、WMA压缩、mid以乐器形式编码 图像分为矢量图和位图 矢量图通过数学计算公式获得WMF 位图由像素点构成,像素越多越清晰BMP、TIF、GIF、JPG 压缩分为有损和无损 无损:WinZip、WinRAR 有损:广泛应用于动画、声音、图像中MP3、JPG、MPEG JPG压缩比约为50:1 1B=8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实现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分配的相关技术 四大基本技术:感测(OCR 字符识别软件)、通信、计算、控制 信息处理:获取原始信息,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有用的信息过程 获取、加工(文本表格多媒体)、表达、传播、存储、转换、使用 ENIAC 1946 美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最新最全高一数学重要知识点汇总(精华)

高一数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2

必修 数学知识总结 必修一 一、集合 一、集合有关概念 1. 2. 集合的含义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 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 元素的互异性如:由 HAPPY 的字母组成的集合 {H,A,P,Y} (3) 元素的无序性 : 如:{a,b,c} 和{a,c,b} 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 集合的表示: { } 如: { 我校的篮球队员 } ,{ 太平洋 , 大西洋 , 印度洋 , 北冰洋 }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 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 N 正整数集 N* 或 N+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 Q 实数集 R 1)列举法: {a,b,c }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表示集合的方法。 {x 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 { 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 4)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 (2) 无限集 (3) 空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2 例:{x|x =-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 A B 有两种可能( 1) A 是 B 的一部分,;(2)A 与 B 是同一集合。 集合 A 不包含于集反之 : B, 或集合 B 不包含集合 A, 记作 AB 或 BA 2.“相等”关系: A=B (5 ≥ 5,且 5≤5,则 5=5) 2 实例: 设 A={x|x -1=0} B={-1,1} 等”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 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 A ②真子集 : 如果 A B, 且 A B 那就说集合 A 是集合 B 的真子 集, 记作 A B( 或 B ③如果 A B, B A) C , 那么 A C ④ 如果 A B 同时 B A 那么 A=B Φ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规定 : 集。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 n n-1 有 n 个元素的集合,含有 2 个子集, 2 个真子集 二、函数 1、函数定义域、值域求法综合 2. 、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问题的解题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最全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信息载体的概念与区别 ①信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如:书本上的知识、报刊上的新闻内容 ②信息载体: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只是东西不表示内容)如:书本、图片、存有数据的U盘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除了一般特征外,信息还具有以下的特征:普遍性、可存储性、可传递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