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圆锥曲线中的动点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动点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动点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动点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动点问题

1、(安徽理21)设λ>0,点A 的坐标为(1,1),点B 在抛物线y x 2

=上运动,点Q 满足QA BQ λ=,经过Q 点与x 轴垂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M ,点P 满足MP QM λ=,求点P 的轨迹方程。

本题考查直线和抛物线的方程,平面向量的概念,性质与运算,动点的轨迹方程等基本知识,考查灵活运用知识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考核综合数学素养.

解:由MP QM λ=知Q ,M ,P 三点在同一条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上,故可设

.)1(),(),,(),,(),,(2020220y x y x y y x x x M y x Q y x P λλλ-+=-=-则则 ①

再设

),1,1().(,),,(010111y x y y x x QA BQ y x B --=--=λλ即由

解得??

?-+=-+=.)1(,)1(011λλλλy y x x ②

将①式代入②式,消去0y ,得

???-+-+=-+=.)1()1(,

)1(2

211λλλλλλy x y x x ③ 又点B 在抛物线2x y =上,所以211x y =,再将③式代入2

11x y =,得

.

012),1(,0.0)1()1()1(2,

)1(2)1()1()1(,

))1(()1()1(22222222=--+>=+-+-+++-+=-+-+-+=-+-+y x y x x x y x x y x 得两边同除以因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

故所求点P 的轨迹方程为.12-=x y

2、(全国新课标理2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 已知点A (0,-1),B 点在直线3y =-上,M 点满足

//MB OA ,MA AB MB BA =

,M 点的轨迹为曲线C .

(I )求C 的方程;

(II )P 为C 上动点,l 为C 在点P 处的切线,求O 点到l 距离的最小值. 解:(Ⅰ)设M(x ,y),由已知得B(x ,-3),A(0,

-1).

所以MA uuu r =(-x ,-1-y ), MB uuu r =(0,-3-y), AB uu u r =(x ,-2).

再由题意可知(MA uuu r +MB uuu r )? AB uu u r =0, 即(-x ,-4-2y )? (x ,-2)=0.

所以曲线C 的方程式为y=1

4x 2

-2.

(Ⅱ)设P(x 0,y 0)为曲线C :y=14x 2-2上一点,因为y '

=12x ,所以l 的斜率为12x 0

因此直线l 的方程为

0001

()2y y x x x -=

-,即

2

000220x x y y x -+-=. 则O 点到l 的距离

2

00

20

|2|4

y x d x -=

+.又

2

00124y x =

-,所以

2

020220014

142(4)2,

244

x d x x x +==++≥++

当2

0x =0时取等号,所以O 点到l 距离的最小值为2.

3、(陕西理17) 如图,设P 是圆

22

25x y +=上的动点,点D 是P 在x 轴上的摄影,M 为PD 上一点,且4

5MD PD =

(Ⅰ)当P 在圆上运动时,求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

(Ⅱ)求过点(3,0)且斜率为4

5的直线被C 所截线段的长度

解:(Ⅰ)设M 的坐标为(x,y )P 的坐标为(xp,yp )

由已知得,

5,4xp x yp y =???=??∵P 在圆上, ∴ 2

2

5254x y ??+= ???,即C 的方程为22

12516x y +=

(Ⅱ)过点(3,0)且斜率为45的直线方程为()4

35y x =-,

设直线与C 的交点为

()()

1122,,,A x y B x y

将直线方程()435y x =-代入C 的方程,得()2

2312525x x -+= 即2

380x x --=

12341341,22x x -+=

=

∴线段AB 的长度

()()

()22

212121216414114125255AB x x y y x x ??

=

-+-=+-=?=

???

注:求AB 长度时,利用韦达定理或弦长公式求得正确结果,同样得分。

4、(天津理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a b (0)a b >>为动点,12,F F 分别为椭圆22

221x y a

b +=的左右焦点.已知△

12F PF 为等腰三角形.

(Ⅰ)求椭圆的离心率e ;

(Ⅱ)设直线2PF 与椭圆相交于,A B 两点,M 是直线

2PF 上的点,满足2AM BM ?=-

,求点M 的轨迹方程.

本小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直线的方程、平面向量等基础知识,考查用代数方法研究圆锥曲线的性质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考查解决问题能力与运算能力.满分13分. (I )解:设

12(,0),(,0)(0)F c F c c ->由题意,可得212||||,PF F F =

即2

2

()2.a c b c -+=整理得22()10,1c c c

a a a +-==-得(舍),或1.2c a =所以

1.2e = (II )解:由(I )知2,3,a c b c ==可得椭圆方程为

222

3412,x y c += 直线PF2方程为3().y x c =-

A ,

B 两点的坐标满足方程组222

3412,3().x y c y x c ?+=??

=-?

?消去y 并整理,得2580.x cx -= 解得1280,.5x x c ==得方程组的解

211

2

8,0,53,33.5x c x y c y c ?

=?=???

??=-???=?? 不妨设833

(,),(0,3)

55A c c B c -

设点M 的坐标为833(,),(,),(,3)

55x y AM x c y c BM x y c =--=+ 则, 由

33(),.3y x c c x y =-=-

于是

833833(,),15555AM y x y x =-- (,3).BM x x =

由2,AM BM ?=- 即833833

(

)()3215555y x x y x x -?+-?=-,化简得2

18163150.x xy --=

将2218153105,0.

316163x x y c x y c x x -+==-=>代入得所以0.x >

因此,点M 的轨迹方程是

2

18163150(0).x xy x --=> 5、(四川理21) 椭圆有两顶点A (-1,0)、B (1,0),过其焦点F (0,1)的直线l 与椭圆交于C 、D 两

点,并与x 轴交于点P .直线AC 与直线BD 交于点Q .

(I )当|CD | = 32

2时,求直线l 的方程;

(II )当点P 异于A 、B 两点时,求证:OP OQ ?

为定值。

解:(Ⅰ)由已知可得椭圆方程为2

21

2y x +=,

设l 的方程为1(0),y k x k -=-为l 的斜率。(直线l 垂直于x 轴与题意不符)),(),,(2211y x D y x C

12122222

22

2

12

122242122(2)2101221222k y kx y y x x k k k x kx y k x x x y y k k ?

?=++=?+=-?????++?++-=????--++=???==???+?

+?

2)

1(224)(112

2212

212

212

++=-+?+=-?+=k k x x x x k x x k CD 由已知得:223

2)1(2222=++k k ,解得2±=k

l ∴的方程为12+±=x y 。

(Ⅱ)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与题意不符。

设直线l 的方程为)1,0(1±≠≠+=k k kx y ,所以P 点坐标为)0,1

(k

- 设),(),,(2211y x D y x C ,由(Ⅰ)知2

1

,22221221+-=+-=+k x x k k x x ,

直线AC 的方程为)1(111++=

x x y y ,直线BD 的方程为)1(1

22

--=x x y y , 将两直线方程联立,消去y 得

)

1()

1(112112-+=

-+x y x y x x 因为1,121<<-x x ,所以

1

2

11y y x x 与-+异号。

22

22221212212122222121222)11(2

122121

221)1)(1()1)(1()1

1(2222)1()1()11(+-=+-++--+-++-+

=

--++=-+?--=-+=-+k k k k k k k k x x x x x x x x x y x y x x 又1

12)1(22)1)(1(21)(2

2

22121221+-?++-=++-=+++=k k k k k k k x x k x x k y y

所以

2111y y k k 与+-异号,1111-++-x x k k 与同号,所以1

1

11-+=+-x x k k 解得x=-k 因此Q 点的坐标为(-k ,0y )

1),()0,1

(0=-?-=?y k k

OQ OP ,故OQ OP ?为定值。

圆锥曲线大题十个大招——轨迹问题

招式八:轨迹问题 轨迹法:1.直接法:如果动点运动的条件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这些条件简单明确,不需要特殊的技巧,易于表述成含x,y 的等式,就得到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之为直接法; 例1、已知直角坐标系中,点Q (2,0),圆C 的方程为122=+y x ,动点M 到圆C 的切线长与 MQ 的比等于常数)0(>λλ,求动点M 的轨迹。 【解析】设MN 切圆C 于N ,则2 2 2 ON MO MN -=。设),(y x M ,则 2 222)2(1y x y x +-=-+λ 化简得0)41(4))(1(2 2 2 2 2 =++-+-λλλx y x (1) 当1=λ时,方程为4 5 = x ,表示一条直线。 (2) 当1≠λ时,方程化为2 2 22 222) 1(31)12(-+=+--λλλλy x 表示一个圆。 ◎◎如图,圆1O 与圆2O 的半径都是1,124O O =. 过动点P 分别作圆2O 、圆2O 的切线PM PN ,(M N ,分别为切点),使得2PM PN =. 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解析】以12O O 的中点O 为原点,12O O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1(20)O -,,2(20)O ,. 由已知2PM PN =,得222PM PN =. 因为两圆半径均为1,所以 22 1212(1)PO PO -=-. 设()P x y , ,则 2222(2)12[(2)1]x y x y ++-=-+-, y x Q M N O

即22(6)33x y -+=.(或221230x y x +-+=) 评析: 1、用直接法求动点轨迹一般有建系,设点,列式,化简,证明五个步骤,最后的证明可以省略,但要注意“挖”与“补”。 2、求轨迹方程一般只要求出方程即可,求轨迹却不仅要求出方程而且要说明轨迹是什么。 2.定义法:运用解析几何中一些常用定义(例如圆锥曲线的定义),可从曲线定义出发直接写出轨迹方程,或从曲线定义出发建立关系式,从而求出轨迹方程。 例2、已知动圆过定点,02p ?? ??? ,且与直线2p x =-相切,其中0p >.求动圆圆心C 的轨迹的方程; 【解析】如图,设M 为动圆圆心,,02p ?? ??? 为记为F ,过点M 作直线2p x =-的垂线, 垂足为N ,由题意知:MF MN = 即动点M 到定点F 与定直线2 p x =- 的距离相等, 由抛物线的定义知,点M 的轨迹为抛物线,其中,02p F ?? ??? 为焦点, 2 p x =- 为准线,所以轨迹方程为2 2(0)y px P =>; ◎◎ 已知圆O 的方程为 x 2+y 2=100,点A 的坐标为(-6,0),M 为圆O 上任一点,AM 的垂直平分线交OM 于点P ,求点P 的方程。 【解析】由中垂线知,PM PA =故10==+=+OM PO PM PO PA ,即P 点的轨迹为以A 、 O 为焦点的椭圆,中心为(-3,0),故P 点的方程为 12516 25)3(2 2=++y x ,02p ?? ??? 2 p x =-

因动点产生的线段和差问题专项讲解

因动点产生的线段和差问题专项讲解 线段和差的最值问题,常见的有两类: 第一类问题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条动线段的和的最小值问题,常见的是典型的“牛喝水”问题,关键是指出一条对称轴“河流”(如图1). 三条动线段的和的最小值问题,常见的是典型的“台球两次碰壁”或“光的两次反射”问题,关键是指出两条对称轴“反射镜面”(如图2). 两条线段差的最大值问题,一般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当三点共线时,两条线段差的最大值就是第三边的长.如图3,P A与PB的差的最大值就是AB,此时点P在AB的延长线上,即P′. 解决线段和差的最值问题,有时候求函数的最值更方便,本讲不涉及函数最值问题. 图1 图2 图3 第二类问题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结合“垂线段最短”. 如图4,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AE平分∠BAC交BC于E.点P在AE上,点Q在AB上,那么△BPQ周长的最小值是多少呢? 如果把这个问题看作“牛喝水”问题,AE是河流,但是点Q不确定啊. 第一步,应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如图5,设点B关于“河流AE”的对称点为F,那么此刻PF+PQ的最小值是线段FQ. 第二步,应用“垂线段最短”.如图6,在点Q运动过程中,FQ的最小值是垂线段FH.这样,因为点B和河流是确定的,所以点F是确定的,于是垂线段FH也是确定的. 图4 图5 图6

已知抛物线y=ax2+bx+c经过A(-1, 0)、B(2, 0)、C(0, 2)三点.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1,点P是第一象限内此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 (3)如图2,设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点E,垂足为D,M为抛物线的顶点,那么在直线DE上是否存在一点G,使△CMG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G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图2 拖动点P运动,可以体验到,当点P运动到CB的中点的正上方时,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拖动点G运动,可以体验到,当A、G、M三点共线时,GC+GM最小,△CMG 的周长最小. 思路点拨 1.设交点式求抛物线的解析式比较简便. 2.连结OP,把四边形ABPC的面积分割为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和. 3.第(3)题先用几何说理确定点G的位置,再用代数计算求解点G的坐标. 图文解析 (1)因为抛物线与x轴交于A(-1, 0)、B(2, 0)两点,设y=a(x+1)(x-2). 代入点C(0, 2),可得a=-1. 所以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x-2)=-x2+x+2. (2)如图3,连结OP.设点P的坐标为(x,-x2+x+2). 由于S△AOC=1,S△POC=x,S△POB=-x2+x+2, 所以S四边形ABPC=S△AOC+S△POC+S△POB=-x2+2x+3=-(x-1)2+4. 因此当x=1时,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4.此时P(1, 2). (3)第一步,几何说理,确定点G的位置: 如图4,在△CMG中,CM为定值,因此当GC+GM最小时,△CMG的周长最小.

第12讲 圆与圆锥曲线综合

第12讲 圆与圆锥曲线综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解决圆与圆锥曲线综合出现等有关问题; (2)促进学生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结构。 过程与方法 (1)综合运用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等价转换等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2)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和解题后的反思,培养学生自觉领悟,自觉分析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于探究的意志品质。 (2)通过课堂中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圆和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教学难点: 圆和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考点链接:能够对圆锥曲线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 [典型例题] 例1 若已知曲线C 1方程为)0,0(18 2 2 ≥≥=-y x y x ,圆2C 的方程为(x-3)2+y 2=1,斜率 为k (k >0)直线l 与圆C 2相切,切点为A ,直线l 与曲线C 1相交于点B ,3=AB ,则直线AB 的斜率为( ) A .1 B . 21 C .3 3 D .3 例2 若椭圆的一个焦点与圆x 2+y 2-2x=0的圆心重合,且经过),(05,则椭圆的标准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例3 已知椭圆E :122 22=+b y a x (a >b >0)过点P (3,1),其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 且621-=?F F . (1)求椭圆E 的方程; (2)若M ,N 是直线x=5上的两个动点,且F 1M ⊥F 2N ,圆C 是以MN 为直径的圆,其面积为S ,求S 的最小值以及当S 取最小值时圆C 的方程.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轨迹问题题型分析

有关圆锥曲线轨迹问题 根据动点的运动规律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是解析几何的一大课题:一方面求轨迹方程的实质是将“形”转化为“数”,将“曲线”转化为“方程”,通过对方程的研究来认识曲线的性质;另一方面求轨迹方程是培养学生数形转化的思想、方法以及技巧的极好教材。该内容不仅贯穿于“圆锥曲线”的教学的全过程,而且在建构思想、函数方程思想、化归转化思想等方面均有体现和渗透。 轨迹问题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和重点,在历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特别是当今高考的改革以考查学生创新意识为突破口,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轨迹方程这一热点,常涉及函数、三角、向量、几何等知识,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在这些能力方面的掌握程度。 求轨迹方程的的基本步骤:建设现代化(检验) 建(坐标系)设(动点坐标)现(限制条件,动点、已知点满足的条件)代(动点、已知点坐标代入)化(化简整理)检验(要注意定义域“挖”与“补”) 求轨迹方程的的基本方法: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交轨法、向量法等。 1.直接法:如果动点运动的条件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这些条件简单明确,不需要特殊的技巧,易于表述成含x,y 的等式,就得到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之为直接法; 例1、已知直角坐标系中,点Q (2,0),圆C 的方程为 122=+y x ,动点M 到圆C 的切线长与MQ 的比等于常数 )0(>λλ,求动点M 的轨迹。 【解析】设MN 切圆C 于N ,则2 2 2 ON MO MN -=。设),(y x M ,则 2222)2(1y x y x +-=-+λ 化简得0)41(4))(1(22222=++-+-λλλx y x (1) 当1=λ时,方程为4 5 = x ,表示一条直线。 (2) 当1≠λ时,方程化为2 222 222)1(31)12(-+=+--λλλλy x 表示一个圆。 ◎◎如图,圆1O 与圆2O 的半径都是1,124O O =. 过动点P 分别作圆2O 、圆2O 的切线PM PN ,(M N ,分别为切点) ,使得PM =. 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解析】以12O O 的中点O 为原点,12O O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1(20)O -,,2(20)O ,.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经典例题

轨迹方程经典例题 一、轨迹为圆的例题: 1、 必修2课本P 124B 组2:长为2a 的线段的两个端点在x 轴和y 轴上移动,求线段AB 的中点 M 的轨迹方程: 必修2课本P 124B 组:已知M 与两个定点(0,0),A (3,0)的距离之比为 2 1 ,求点M 的轨迹方程;(一般地:必修2课本P 144B 组2:已知点M(x ,y )与两个定点21,M M 的距离之比为一个常数m ;讨论点M(x ,y )的轨迹方程(分m =1,与m ≠1进行讨论) 2、 必修2课本P 122例5:线段AB 的端点B 的坐标是(4,3),端点A 在圆1)1(2 2 =++y x 上 运动,求AB 的中点M 的轨迹。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P 在x 轴上截得线段长为22,在y 轴上截得线段长为 32。 (1)求圆心的P 的轨迹方程; (2)若P 点到直线x y =的距离为 2 2 ,求圆P 的方程。 如图所示,已知P (4,0)是圆x 2+y 2 =36内的一点,A 、B 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APB =90°,求矩形APBQ 的顶点Q 的轨迹方程. M B A

解:设AB 的中点为R ,坐标为(x ,y ),则在Rt △ABP 中,|AR |=|PR |.又因为R 是弦AB 的中点,依垂径定理:在Rt △OAR 中,|AR |2=|AO |2-|OR |2=36-(x 2+y 2 )又|AR |=|PR |=22)4(y x +-所以有(x -4)2 +y 2 =36-(x 2 +y 2 ),即x 2 +y 2 -4x -10=0因此点R 在一 个圆上,而当R 在此圆上运动时,Q 点即在所求的轨迹上运动. 设Q (x ,y ),R (x 1,y 1),因为R 是PQ 的中点,所以x 1=2 0,241+= +y y x ,代入方程x 2+y 2 -4x -10=0,得2 44)2()24(22+? -++x y x -10=0整理得:x 2+y 2 =56,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3,0(A ,直线42:-=x y l .设圆C 的半径为1,圆心在l 上. (1)若圆心C 也在直线1-=x y 上,过点A 作圆C 的切线,求切线的方程; (2)若圆C 上存在点M ,使MO MA 2=,求圆心C 的横坐标a 的取值范围. (2013陕西卷理20)已知动圆过定点)0,4(A ,且在y 轴上截得弦MN 的长为8. (1) 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 的方程; (2) 已知点)0,1(-B ,设不垂直于x 轴的直线l 与轨迹C 交于不同的两点Q P ,,若x 轴 是PBQ ∠的角平分线,证明直线l 过定点。 二、椭圆类型: 3、 定义法:(选修2-1P 50第3题)点M(x ,y )与定点F(2,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8=x 的距离之比为 2 1 ,求点M 的轨迹方程.(圆锥曲线第二定义) 讨论:当这个比例常数不是小于1,而是大于1,或等于1是的情形呢?(对应双曲线,抛物线)

第8讲-因动点产生的线段和差问题

第8讲因动点产生的线段和差问题 例 1 市中考第26题 如图1,抛物线y=x2-4x与x轴交于O、A两点,P为抛物线上一点,过点P的直线y=x+m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Q. (1)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是_________,直线PQ与x轴所夹锐角的度数是______; (2)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满足S△OQP=1 3 S△P AQ,求m的值; (3)当点P在x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时,过点C(2, 2)的直线AC与直线PQ交于点D,求: ①PD+DQ的最大值;②PD·DQ的最大值. 图 思路点拨 1.第(2)题△OQP与△P AQ是同底三角形,把面积比转化为对应高的比,进而确定线段OA的分点的位置,从而得到直线PQ与y轴的交点坐标. 2.第(3)题中,△CQD保持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形状. 满分解答 (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直线PQ与x轴的夹角为45°. (2)因为△OQP与△P AQ有公共边PQ,所以它们的面积比等于对应高的比. 如图2,作OM⊥PQ于M,AN⊥PQ于N. 当S△OQP=1 3 S△P AQ时, 1 3 OM AN =. 设直线PQ与x轴交于点H,那么 1 3 OH OM AH AN ==. 由y=x2-4x=x(x-4),得A(4, 0).所以OA=4. ①如图2,当点H在线段OA上时,OH=1,H(1, 0).此时m=-1. ②如图3,当点H在AO的延长线上时,OH=2,H(-2, 0).此时m=2. (3)①如图4,由A(4, 0)、C(2, 2),得直线AC与x轴的夹角为45°,点C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又因为直线PQ与x轴的夹角为45°,所以△CD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作点Q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Q′,那么△CQ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Q′//x轴. 所以DQ=DQ′.因此PD+DQ=PD+DQ′=PQ′. 作PP′⊥CQ′,垂足为P′,那么△PP′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因此当PP′最大时,PQ′也最大.

圆锥曲线中的轨迹问题(含解析)

圆锥曲线中的轨迹问题 一、单选题 1.平面α的斜线AB 交α于点B ,过定点A 的动直线l 与AB 垂直,且交α于点C ,则动点C 的轨迹是( ) A .一条直线 B .一个圆 C .一个椭圆 D .曲线的一支 2.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P 为正方体表面上的一个动点,且总有 1PC BD ⊥,则动点P 的轨迹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为( ) A .3 B .32 C . 32 D .1 3.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点M 在棱AB 上,且1 3 AM = ,点P 是平面ABCD 上的动点,且动点P 到直线11A D 的距离与点P 到点M 的距离的平方差为1,则动点P 的轨迹是( ) A .圆 B .抛物线 C .双曲线 D .直线 二、填空题 4.已知分别过点(1,0)A -和点(1,0)B 的两条直线相交于点P ,若直线PA 与PB 的斜率之积为-1,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 5.动圆经过点(3,0)A ,且与直线:3l x =-相切,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6.圆C 过点()60A , ,()1,5B ,且圆心在直线:2780l x y -+=上. (1)求圆C 的方程;

(2)P 为圆C 上的任意一点,定点()8,0Q ,求线段PQ 中点M 的轨迹方程. 7.若平面内两定点(0,0)O ,(3,0)A ,动点P 满足||1 ||2 PO PA =. (1)求点P 的轨迹方程; 8.点(,)M x y 与定点(3,0)F 的距离和它到直线25:3 l x = 的距离之比是常数3 5,求点 M 的轨迹方程. 9.在圆:C 223x y +=上任取一点P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段PD ,D 为垂足,当P 在 圆上运动时,线段PD 上有一点M ,使得DM =, (1)求M 的轨迹的方程; 10.已知点()1,0F ,点P 到点F 的距离比点P 到y 轴的距离多1,且点P 的横坐标非负,点()1,M m (0m <); (1)求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 (2)过点M 作C 的两条切线,切点为A ,B ,设AB 的中点为N ,求直线MN 的斜率.

中考压轴题汇编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

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 例1 2017年重庆市中考第25题 如图1,在△ABC中, ACB=90°,∠BAC=60°,点E是∠BAC的平分线上一点,过点E作AE的垂线,过点A作AB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D,连接DB,点F是BD的中点,DH⊥AC,垂足为H,连接EF,HF.(1)如图1,若点H是AC的中点,AC=23,求AB、BD的长; (2)如图1,求证:HF=EF. (3)如图2,连接CF、CE,猜想:△CEF是否是等边三角形若是,请证明;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图1 图2

例2 2017年长沙市中考第26题 如图1,抛物线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对称轴为y轴,且经过(0,0)和1 (,) a两点,点P在该抛物线上运动,以点P为圆心 16 的⊙P总经过定点A(0, 2). (1)求a、b、c的值; (2)求证: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P始终与x轴相交; (3)设⊙P与x轴相交于M(x1, 0)、N(x2, 0)两点,当△AMN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圆心P的纵坐标. 图1

例3 2018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模拟第25题 如图1,在Rt△ABC中,∠A=90°,AB=6,AC=8,点D为边BC的中点,DE⊥BC交边AC于点E,点P为射线AB上的一动点,点Q为边AC 上的一动点,且∠PDQ=90°. (1)求ED、EC的长; (2)若BP=2,求CQ的长; (3)记线段PQ与线段DE的交点为F,若△PDF为等腰三角形,求BP 的长.

图1 备用图 例4 2017年扬州市中考第27题 如图1,抛物线y=ax2+bx+c经过A(-1,0)、B(3, 0)、C(0 ,3)三点,直线l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专题直线与圆、圆锥曲线知识点

专题 直线与圆、圆锥曲线 一、直线与方程 1、倾斜角与斜率:1 21 2tan x x y y k --= =α 2、直线方程:⑴点斜式:()00x x k y y -=- ⑵斜截式:b kx y += ⑶两点式: 121121y y y y x x x x --=-- ⑷截距式:1x y a b += ⑸一般式:0=++C By Ax 3、对于直线: 222111:,:b x k y l b x k y l +=+=有:⑴???≠=?21 2 121//b b k k l l ; ⑵1l 和2l 相交12k k ?≠;⑶1l 和2l 重合???==?2 12 1b b k k ;⑷12121-=?⊥k k l l . 4、对于直线: 0:, 0:22221111=++=++C y B x A l C y B x A l 有:⑴???≠=?122 11 22121//C B C B B A B A l l ;⑵1l 和2l 相交1221B A B A ≠?; ⑶1l 和2l 重合?? ?==?1 2211 221C B C B B A B A ;⑷0212121=+?⊥B B A A l l . 5、两点间距离公式: ()()21221221y y x x P P -+-= 6、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2 2 00B A C By Ax d +++= 7、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1l :01=++C By Ax 与2l :02=++C By Ax 平行,则2 2 21B A C C d +-= 二、圆与方程 1、圆的方程:⑴标准方程:()()2 2 2 r b y a x =-+-其中圆心为(,)a b ,半径为r . ⑵一般方程:02 2=++++F Ey Dx y x . 其中圆心为(,)22 D E - - ,半径为r =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0=++C By Ax 与圆2 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经典例题

轨迹方程经典例题 一、轨迹为圆: 1、 长为2a 的线段的两个端点在x 轴和y 轴上移动,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 已知M 与两个定点(0,0),A (3,0)的距离之比为 2 1 ,求点M 的轨迹方程; 2、 线段AB 的端点B 的坐标是(4,3),端点A 在圆1)1(22=++y x 上运动,求AB 的中点M 的轨迹。 (2013新课标2卷文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P 在x 轴上截得线段长为22,在y 轴上截得线段长为32。 (1)求圆心的P 的轨迹方程; (2)若P 点到直线x y =的距离为 2 2 ,求圆P 的方程。 3如图所示,已知P (4,0)是圆x 2+y 2=36内的一点,A 、B 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APB =90°,求矩形APBQ 的顶点Q 的轨迹方程.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3,0(A ,直线42:-=x y l .设圆C 的半径为1,圆心在l 上. (1)若圆心C 也在直线1-=x y 上,过点A 作圆C 的切线,求切线的方程; (2)若圆C 上存在点M ,使MO MA 2=,求圆心C 的横坐标a 的取值范围. 5(2013陕西卷理20)已知动圆过定点)0,4(A ,且在y 轴上截得弦MN 的长为8. (1) 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 的方程; (2) 已知点)0,1(-B ,设不垂直于x 轴的直线l 与轨迹C 交于不同的两点Q P ,,若x 轴是PBQ ∠的角平分线,证明 直线l 过定点。 二、椭圆类型: 3、 定义法:点M(x ,y )与定点F(2,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8=x 的距离之比为2 1 ,求点M 的轨迹方程.

(完整版)汇编《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含答案

例1如图1,边长为8的正方形ABCD的两边在坐标轴上,以点C为顶点的抛物线经过点A,点P是抛物线上A、C两点间的一个动点(含端点),过点P作PF⊥BC于点F.点D、E的坐标分别为(0, 6)、(-4, 0),联结PD、PE、DE. (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小明探究点P的位置发现:当点P与点A或点C重合时,PD与PF的差为定值.进而猜想:对于任意一点P,PD与PF的差为定值.请你判断该猜想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小明进一步探究得出结论:若将“使△PDE的面积为整数”的点P记作“好点”,则存在多个“好点”,且使△PDE的周长最小的点P也是一个“好点”. 请直接写出所有“好点”的个数,并求出△PDE周长最小时“好点”的坐标. 图1 备用图

如图1,边长为8的正方形ABCD 的两边在坐标轴上,以点C 为顶点的抛物线经过点A ,点P 是抛物线上A 、C 两点间的一个动点(含端点),过点P 作PF ⊥BC 于点F .点D 、E 的坐标分别为(0, 6)、(-4, 0),联结PD 、PE 、DE . (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小明探究点P 的位置发现:当点P 与点A 或点C 重合时,PD 与PF 的差为定值.进而猜想:对于任意一点P ,PD 与PF 的差为定值.请你判断该猜想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小明进一步探究得出结论:若将“使△PDE 的面积为整数” 的点P 记作“好点”,则存在多个“好点”,且使△PDE 的周长最小的点P 也是一个“好点”. 请直接写出所有“好点”的个数,并求出△PDE 周长最小时“好点”的坐标. 图1 备用图 动感体验 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5河南23”,拖动点P 在A 、C 两点间的抛物线上运动,观察S 随P 变化的图像,可以体验到,“使△PDE 的面积为整数” 的点P 共有11个. 思路点拨 1.第(2)题通过计算进行说理.设点P 的坐标,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表示PD 、PF 的长. 2.第(3)题用第(2)题的结论,把△PDE 的周长最小值转化为求PE +PF 的最小值. 满分解答 (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 88 y x =-+. (2)小明的判断正确,对于任意一点P ,PD -PF =2.说理如下: 设点P 的坐标为21(,8)8x x -+,那么PF =y F -y P =218 x . 而FD 2=22222222111+(86)+(2)(2)888x x x x x -+-=-=+,所以FD =2128 x +. 因此PD -PF =2为定值. (3)“好点”共有11个. 在△PDE 中,DE 为定值,因此周长的最小值取决于FD +PE 的最小值. 而PD +PE =(PF +2)+PE =(PF +PE )+2,因此当P 、E 、F 三点共线时,△PDE 的周长最小(如图2).

圆锥曲线之轨迹问题例题习题(精品)

x 专题:圆锥曲线之轨迹问题 一、 临阵磨枪 1?直接法(五部法):如果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本身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或这些 几何条件简单明了且易于表达,我们只须把这种关系“翻译”成含 x,y 的等式就得到曲线 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的方法称之为直接法。 2?定义法:若动点轨迹的条件符合某一基本轨迹的定义(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的定义),则可根据定义直接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3?坐标转移法(代入法):有些问题中,其动点满足的条件不便于等式列出,但动点是随 着另一动点(称之为相关点)而运动的,如果相关点所满足的条件是明显的, 或是可分析的, 这时我们可以用动点坐标表示相关点坐标, 根据相关点所满足的方程即可求得动点的轨迹方 程,这种求轨迹的方法坐标转移法,也称相关点法或代入法。 4. 参数法:有时求动点应满足的几何条件不易求出,也无明显的相关点,但却较易发现 (或经分析可发现)这个动点的运动常常受到另一个变量(角度、斜率、比值、截距或时间 等)的制约,即动点坐标(x, y )中的x, y 分别随另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可以把这个变 量设为参数,建立轨迹的参数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参数法,如果需要得到轨迹的普通方程, 只要消去参变量即可。 5. 交轨法:在求动点轨迹时,有时会出现要求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问题,这类问题常可 通过解方程组得出交点含参数的坐标, 再消去参数得出所求轨迹方程,此种方法称为交轨法。 二、 小试牛刀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M (-3,0),N ( 3,0) PM PN 6,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析:Q MN PM PN ???点P 的轨迹一定是线段 MN 的延长线。 故所求轨迹方程是 y 0(x 3) 圆所引的切线长相等,则动点 P 的轨迹方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析:???圆O 与圆o 外切于点M (2,0) ?两圆的内公切线上的点向两圆所引的切线长都相等, 故动点P 的轨迹就是两圆的内公切线,其方程为 x 2 2 2 x y 一 3.已知椭圆 — 亍1(a b 0) ,M 是椭圆上一动点,F i 为椭圆的左焦点,贝U 线段MF i a b 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析:设P (x, y ) M (x °,y °)又F , ( c,0)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 2 2.已知圆0的方程为x 2 2 y 2,圆0的方程为x 2 y 8x 10 0 ,由动点P 向两

神奇的圆锥曲线问题探究

神奇的圆锥曲线动态结构 目录 一、神奇曲线,定义统一 01.距离和差,轨迹椭双 02.距离定比,三线统一 二、过焦半径,相关问题 03.切线焦径,准线作法 04.焦点切线,射影是圆 05.焦半径圆,切于大圆 06.焦点弦圆,准线定位 07.焦三角形,内心轨迹 三、焦点之弦,相关问题 08.焦点半径,倒和定值 09.正交焦弦,倒和定值 10.焦弦中垂,焦交定长 11.焦弦投影,连线截中 12.焦弦长轴,三点共线 13.对焦连线,互相垂直 14.相交焦弦,轨迹准线 15.相交焦弦,角分垂直 16.定点交弦,轨迹直线 17.焦弦直线,中轴分比

四、相交之弦,蝴蝶特征19.横点交弦,竖之蝴蝶20.纵点交弦,横之蝴蝶21.蝴蝶定理,一般情形五、切点之弦,相关问题22.主轴分割,等比中项23.定点割线,倒和两倍24.定点割线,内外定积25.主轴交点,切线平行六、定点之弦,张角问题26.焦点之弦,张角相等27.定点之弦,张角仍等28.对称之点,三点共线29.焦点切点,张角相等30.倾角互补,连线定角七、动弦中点,相关问题31.动弦中点,斜积定值32.切线半径,斜积仍定33.动弦中垂,范围特定34.定向中点,轨迹直径35.定点中点,轨迹同型八、向量内积,定值问题

37.存在定点,内积仍定九、其它重要性质38.光线反射,路径过焦39.切线中割,切弦平行40.直周之角,斜过定点41.正交半径,斜切定圆42.直径端点,斜积定值43.垂弦端点,交轨对偶44.准线动点,斜率等差45.焦点切线,距离等比46.共轭点对,距离等积47.正交中点,连线定点48.顶点切圆,切线交准49.平行焦径,交点轨迹50.内接内圆,切线永保51.切线正交,顶点轨迹52.斜率定值,弦过定点53.直线动点,切弦定点54.与圆四交,叉连互补55.交弦积比,平行方等56.补弦外圆,切于同点57、焦点切长,张角相等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动点问题-因动点产生的线段和差问题

因动点产生的线段和差问题 例2 2012年滨州市中考第24题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A (-2, -4 )、O (0, 0)、 B (2, 0)三点. (1)求抛物线y =ax 2+bx +c 的解析式; (2)若点M 是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求AM +OM 的最小值. 图1 动感体验 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2滨州24”,拖动点M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运动(如图2),可以体验到,当M 落在线段AB 上时,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以知道此时AM +OM 最小(如图3). 请打开超级画板文件名“12滨州24”,拖动点M , M 落在线段AB 上时, AM +OM 最小. 答案 (1)212 y x x =-+。 (2)AM +OM 的最小值为 图2 图3

例3 2012年山西省中考第26题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D 是抛物线的顶点. (1)求直线AC的解析式及B、D两点的坐标(2)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过P作直线l//AC交抛物线于点Q.试探究:随着点P的运动,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以A、P、Q、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请在直线AC上找一点M,使△BDM的周长最小,求出点M的坐标. 图1 动感体验 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2山西26”,拖动点P在x轴上运动,可以体验到,点Q有3个时刻可以落在抛物线上.拖动点M在直线AC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当M落在B′D上时,MB+MD最小,△MBD的周长最小. 思路点拨 1.第(2)题探究平行四边形,按照AP为边或者对角线分两种情况讨论. 2.第(3)题是典型的“牛喝水”问题,构造点B关于“河流”AC的对称点B′,那么M落在B′D上时,MB+MD最小,△MBD的周长最小. 满分解答 (1)由y=-x2+2x+3=-(x+1)(x-3)=-(x-1)2+4, 得A(-1, 0)、B(3, 0)、C(0, 3)、D(1, 4). 直线AC的解析式是y=3x+3.(2)Q1(2, 3),Q2(13-),Q3(13-). (3)设点B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为B′,联结BB′交AC于F. 联结B′D,B′D与交AC的交点就是要探求的点M. 作B′E⊥x轴于E,那么△BB′E∽△BAF∽△CAO.

“圆锥曲线平行弦中点轨迹问题”说题

圆锥曲线平行弦中点轨迹问题”说题 说题”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种新型教学研究模式 简单地讲:说题是执教者或受教育者在精心做题的基础上,阐述对习题解答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解题策略及依据,进而总结出经验性解题规律. “说题”使教研活动更入微了,可以说是教研活动的一次创新 般说来,说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数学思想 与数学方法,命题变化的自然思维,小结、归纳与应用,题多解、发散思维,常规变式,多种变式、融会贯通,从特殊到一般寻找规律.要求数学教师不但对题目进行深层次的 挖掘,说出题目的本质、新意、特色,还要说出题目的编制、演变过程以及该题目的潜在价值 面是本人的一次说题研究,在此抛砖引玉供各位参考、说问题 背景 问题来源于2005 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数学试卷第22 题: 1)求右焦点坐标是(2,0),且经过点(-2,-2)的 椭圆的标准方程; (2)已知椭圆C的方程是x2a2+y2b2=1 (a>b>0), 设 斜率为k的直线I,交椭圆C于A、B两点,AB的中点为M.证

明:当直线l 平行移动时,动点M 在一条过原点的定直线上; 3)利用(2)所揭示的椭圆几何性质,用作图方法找 出下面给定椭圆的中心,简要写出作图步骤,并在图中标出椭圆的中心. 二、说问题立意 1.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和性质;中心对称等; 2.考查数 学思想有:从特殊到一般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 想;数学方法:判别式法;函数与方程转化等;引导将双 曲线问题与相应的椭圆问题开展类比研究的思想方法.3.通 过研究椭圆的平行弦的中点轨迹,对直线与曲线位置关系研究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是将知识、方法、思想、能力素质融于一体的命题,也看出高校选拔人才对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说问题解法 解法1(1)略(2)设直线I的方程为y=kx+m,与椭圆C的交点A(x1, y1 )、B (x2, y2),则有y=kx+m, x2a2+y2b2=1,解得( b2+a2k2)x2+2a2kmx+a2m2-a2b2=0. ???△ >0,二m2vb2+a2k2,即-b2+a2k2vmvb2+a2k2.则 x1+x2=-2a2kmb2+a2k2,y1+y2=kx1+m+kx2+m=2b2mb2+a2k2. ??? AB 中点M 的坐标为(-a2kmb2+a2k2 , b2mb2+a2k2 ).

2021高考数学圆锥曲线轨迹方程问题解法指导

2021高考数学圆锥曲线轨迹方程问题解法指导 纵观近几年高考轨迹问题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和重点,在历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主要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轨迹方程这一热点,常涉及函数、三角、向量、几何等知识,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在这些能力方面的掌握程度.有的学生看到就头疼的题目.分析原因除了这类题目的入手确实不易之外,主要是学生没有形成解题的模式和套路,以至于遇到类似的题目便产生畏惧心理。圆锥曲线问题是山东卷高考压轴大题,解题的关键往往是第一问能否求出轨迹方程。 圆锥曲线问题轨迹方程,解答题中以待定系数法为多,一旦变换考法,往往会造成学生心理负担,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本专题针对轨迹方程的常见考法做出了系统总结。 一、考法解法 命题特点分析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之一,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其实质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已知条件,用“坐标化”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间的关系问题,解决这类问题不但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等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还要利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同时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高考考查轨迹问题通常是以下两类:一类是容易题,以定义法、相关点法、待定系数法等为主,另一类是高难度的纯轨迹问题,综合考查各种方法.“轨迹”、“方程”要区分求轨迹方程,求得方程就可

以了;若是求轨迹,求得方程还不够,还应指出方程所表示的曲线类型(定形、定位、定量).处理轨迹问题成败在于:对各种方法的领悟与解题经验的积累.所以在处理轨迹问题时,一定要善于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确定轨迹的范围是处理轨迹问题的难点,也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在确定轨迹范围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题意,挖掘隐含条件;②列式不改变题意,并且要全面考虑各种情形;③推理要严密,方程化简要等价;④消参时要保持范围的等价性;⑤数形结合,查“漏”补“缺”。在处理轨迹问题时,要特别注意运用平面几何知识,其作用主要有:①题中没有给出明显的条件式时,可帮助列式;②简化条件式;③转化化归。 解题方法荟萃 1.直接法:根据题目条件,直译为关于动点的几何关系,再利用解析几何有关公式(如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夹角公式等)进行整理、化简。这种求轨迹方程的过程不需要特殊的技巧,它是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 直接法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况: 1)代入题设中的已知等量关系:若动点的规律由题设中的已知等量关系明显给出,则采用直接将数量关系代数化的方法求其轨迹。2)列出符合题设条件的等式:有时题中无坐标系,需选定适当位置的坐标系,再根据题设条件列出等式,得出其轨迹方程。 3)运用有关公式:有时要运用符合题设的有关公式,使其公式中含有动点坐标,并作相应的恒等变换即得其轨迹方程。

最新圆锥曲线轨迹问题(教师版)

第四讲 有关圆锥曲线轨迹问题(教师版) 根据动点的运动规律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是解析几何的一大课题:一方面求轨迹方程的实质是将“形”转化为“数”,将“曲线”转化为“方程”,通过对方程的研究来认识曲线的性质;另一方面求轨迹方程是培养学生数形转化的思想、方法以及技巧的极好教材。该内容不仅贯穿于“圆锥曲线”的教学的全过程,而且在建构思想、函数方程思想、化归转化思想等方面均有体现和渗透。 求轨迹方程的的基本步骤:建设现代化(检验) 建(坐标系)设(动点坐标)限(限制条件,动点、已知点满足的条件)代(动点、已知点坐标代入)化(化简整理)检验(要注意定义域“挖”与“补”) 求轨迹方程的的基本方法: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交轨法、向量法等。 1.直接法:如果动点运动的条件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这些条件简单明确,不需要特殊的技巧,易于表述成含x,y 的等式,就得到轨迹方程,这 种方法称之为直接法; 例1、已知直角坐标系,点Q (2,0),圆C 方程为 12 2=+y x ,动点M 到圆C 的切线长与 MQ 的比等于常数)0(>λλ,求动点M 的轨迹。 【解析】设MN 切圆C 于N ,则 2 22ON MO MN -=。),(y x M ,则 2 222)2(1y x y x +-=-+λ化简得 0)41(4))(1(2 2222=++-+-λλλx y x 当1=λ时,方程为54x =,表示一条直线。 当1≠λ时,方程化为2 2 22 222)1(31)12(-+=+--λλλλy x 表示一个圆。 【练习】如图,圆1O 与圆2O 的半径都是1,124O O =. 过动点P 分别作圆2O 、圆2O 的切线PM PN , (M N ,分别为切点),使得2PM PN =. 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解析】以12O O 的中点O 为原点,12O O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1(20)O -, ,2(20)O ,. 由已知2PM PN =,得222PM PN =. 因为两圆半径均为1,所以 22 1212(1)PO PO -=-. 设()P x y ,,则2222(2)12[(2)1]x y x y ++-=-+-, 即22(6)33x y -+=.(或221230x y x +-+=) y x Q M N O

2017中考数学压轴试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七因动点产生的线段和差问题201707071109

§1.7 因动点产生的线段和差问题 课前导学 线段和差的最值问题,常见的有两类: 第一类问题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条动线段的和的最小值问题,常见的是典型的“牛喝水”问题,关键是指出一条对称轴“河流”(如图1). 三条动线段的和的最小值问题,常见的是典型的“台球两次碰壁”或“光的两次反射”问题,关键是指出两条对称轴“反射镜面”(如图2). 两条线段差的最大值问题,一般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当三点共线时,两条线段差的最大值就是第三边的长.如图3,PA与PB的差的最大值就是AB,此时点P在AB的延长线上,即P′. 解决线段和差的最值问题,有时候求函数的最值更方便,本讲不涉及函数最值问题. 图1 图2 图3 第二类问题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结合“垂线段最短”. 如图4,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AE平分∠BAC交BC于E.点P在AE上,点Q在AB上,那么△BPQ周长的最小值是多少呢? 如果把这个问题看作“牛喝水”问题,AE是河流,但是点Q不确定啊. 第一步,应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如图5,设点B关于“河流AE”的对称点为F,那么此刻PF+PQ的最小值是线段FQ. 第二步,应用“垂线段最短”.如图6,在点Q运动过程中,FQ的最小值是垂线段FH.这样,因为点B和河流是确定的,所以点F是确定的,于是垂线段FH也是确定的. 图4 图5 图6

例 50 2014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第26题 已知抛物线y=ax2+bx+c经过A(-1, 0)、B(2, 0)、C(0, 2)三点.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1,点P是第一象限内此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 (3)如图2,设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点E,垂足为D,M为抛物线的顶点,那么在直线DE上是否存在一点G,使△CMG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G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图2 动感体验 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郴州26”,拖动点P运动,可以体验到,当点P运动到CB的中点的正上方时,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拖动点G运动,可以体验到,当A、G、M三点共线时,GC+GM最小,△CMG的周长最小. 思路点拨 1.设交点式求抛物线的解析式比较简便. 2.连结OP,把四边形ABPC的面积分割为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和. 3.第(3)题先用几何说理确定点G的位置,再用代数计算求解点G的坐标. 图文解析 (1)因为抛物线与x轴交于A(-1, 0)、B(2, 0)两点,设y=a(x+1)(x-2). 代入点C(0, 2),可得a=-1. 所以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x-2)=-x2+x+2. (2)如图3,连结OP.设点P的坐标为(x,-x2+x+2). 由于S△AOC=1,S△POC=x,S△POB=-x2+x+2, 所以S四边形ABPC=S△AOC+S△POC+S△POB=-x2+2x+3=-(x-1)2+4. 因此当x=1时,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4.此时P(1, 2). (3)第一步,几何说理,确定点G的位置: 如图4,在△CMG中,CM为定值,因此当GC+GM最小时,△CMG的周长最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