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数学课堂融入微课再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融入微课再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融入微课再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融入微课再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融入微课再思考——小学数学名师优秀获奖论文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有些落后,当下社会也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微”时代的来临,满足了对效益的追求,而“微课”作为“微”时代的产物,在教学中掀开了一次“革命”。针对微课,很多人持不同的观念,也有人不敢轻易尝试微课。作为一个新事物,笔者在教学中大胆结合运用,微课直观、高效,给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本文结合笔者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对微课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并对此展开了探讨。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微课;直观;高效

一、“微”时代的思考以及当下教学现状

伴随着微时代的来临,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人们都乐于接受简单、有趣、高效的生活及学习方式。“微”事物不断产生并涌现,如微信、微博、微电影、微小说等等,伴随着“微”事物的日益壮大,我们的时代逐步进入“微”时代。这个“微”时代背景之下,我们的教学、学习也逐步进入“微”时代。

针对教学,微课的来临更是一个新鲜的事物,针对微课,很多人持不同观点,有的人认为没有必要融入微课,因为传统教学下学生一样能够接受并理解知识点,微课融入教学毕竟还不成熟稳定。而笔者在课余研究了大量的微课理论,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微课微课堂带来的成效。对于微课的融入,更是基于对传统数学教学现状的全面认识。

笔者执教于小学数学教学已经多年,然而针对这一门集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于一体的学科来说,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课堂产生高效。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兴趣不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导致上课非常被动,思考问题不积极,人云亦云。周而复始,这一类学生就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兴趣的不足。二是信心不足。小学阶段的数学评价,主要还是以成绩为主,不少学生将成绩、分数过于重视,一旦成绩出现下滑,或者某次成绩不理想,就产生自我否定心理,有些学生数学成绩一直差,就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常此以往,这一类学生容易在数学学习中产生信心不足的特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尚且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如果通过一些途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自我探索、树立信心。

三是实践能力欠缺。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中,学生展开形象思维,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理论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不少学生仅仅停留在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的层面,不善于思考问题,也不善于用自己的行动,联系所学知识,处

理实际数学问题。因此,动手能力的欠缺也就导致了数学课堂无法成为“活”课堂。

四是发散性思维不够。数学学科是一门需要学生灵活运用的学科,在具体的运用中,学生要善于运用发散思维,对于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前后联系。从近几年的考试来看,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显得日益重要,但是不少学生面对一些变式训练时,不会打开广阔的思维,思考问题较为狭窄,面对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体型时,依旧很难下手。

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成效可想而知。

[1] [2] [3] [4] 下一

二、数学课堂融入微课的几点探索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我想到,小学数学课堂可以通过融入微课来展示更直观、更高效的教学方式,因为微课的直观、有趣,更容易激发低段学生的数学兴趣,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少教师也尝试着开始在课堂中运用微课,甚至有的教师运用微课没有起到预期的成效,笔者认为,微课融入低段数学课堂,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而不是让微课取代教师的传统授课,也不是让微课成为课堂的主导。如果说课堂是教师烹饪的一道小鲜,微课就是这道小鲜的调味品,而不是主要食材。以下是笔者关于微课的几点认知:

(一)认识要清:是“解惑”而非“授业”

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主要是授业、解惑也,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乐于成为学生授业、解惑的主导。在微课来临之后,有的教师索性将微课搬进了课堂,将授业、解惑的责任全部交给了微课。笔者认为,微课是帮助教师完成解惑的过程,而不是进行直接授业,微课是教师的助手,但是无法取代教师的教学地位。

以培养学生数感为例,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刚刚开始接触数学知识,所以针对低年级的小学书来说,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数感来提升学生的理性精神。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10个核心概念。课标实验稿首次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数感,但未对数感内涵做解释,而是采用外延描述的方式,提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

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数感作为核心概念之一,要有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目标中,教师首先要对数感有个清晰、深刻的认知。以下是我以“百以内数的大小”为例,运用微课的融入开展对学生数感培养的探索:【教学片段】

运用微课视频呈现教学内容。

场景图:小朋友们在操场上跳绳,男孩:我跳了82个,女孩:我跳了76个。

师:谁跳得多?男孩赢了还是女孩赢的?

生(众):男孩赢。

师:怎么判断的?(引导学生说出:就是要来比较82和76的大小。揭题:比较数的大小。)师:你是怎么比的?

生1:小男孩跳得比女孩多一些,因为82比76大。

生2:82里面有8个十,72里面有7个十,少一个十。

师:哦,8个十比7个十大,所以82>72。

谁再来说一说?

生3:比十位,8比7大,所以82>72。

对于没有执教过一年级的数学教师来说,往往想当然地认为这个内容非常简单。的确,或许不用老师教,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这两个数的比较。那我们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会”比较吗?对于“哪个小动物拾的贝壳多”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能够凭借生活经验正确做出判断。在教学一上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后,学生已经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认识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或语言表示1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在教学一上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后,学生已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在一上学习比较数的大小的时候,基本方法是一一对应、借助计数器、或者按照数数的顺序。也就是说,学生对于比较的方法已经有了充足的经验储备,因此例5

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也就是引导学生说清楚自己是怎样比的、怎样想的,以及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的抽象过程,发展数感。

通过微课视频教学的呈现,学生对于数感有了清晰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并不是播放微课后可以中场休息,而是要始终贯穿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得教学始终沿着教学目标“步步为营”。(二)内容要精:要“精挑”还要“细选”

所谓的微课,一般时间都比较短,仅仅利用五到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协助教师完成对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的讲解,或者是对作业、模拟题的一种微视频。尽管微课在课堂上所占的时间比较少,但是对于四十分钟的课堂来说,教师教学的时间比较有限,所以教师在微课内容的安排中,要尽量做到精挑细选微课内容,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给一个人鱼,不如教会一个人打渔,别人给的鱼总有吃完的一天,而学会了打渔,则每天都可以有鱼吃。教学也是如此,知识就是“鱼”,作为教师不能单纯的为了传授知识而教学,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背离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当代教师,必须要去教学生“打渔”,笔者理解的“打渔”就是一种数学文化的渗透,比如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教学之根本。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目标,在微课的运用,教师要学会精挑细选。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习中往往兴趣至上,缺少理性的思考和取舍。因此作为教师,要努力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微课的融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性思考。以培养低段学生的思维为例,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则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喜欢上数学,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而无数的教学实践也已经证明,适当地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性是非常有用的。在教学中,笔者也曾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作为小学低年级教师,更应该认识到学生的这种思维特点。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将数学问题形象化,从而简化问题,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消化。笔者在教学中,经常灵活运用微课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形象化,比如,在教学“数的加减混合知识点”时,笔者出题“花园里原来有10朵花,开了6 朵,又凋谢了7朵,花园里还剩几朵花?”,刚开始接触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学生如果单纯抽象理解该题,可能要思考一段时间,笔者专门制作了微课课件,通过动画,对题目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同学们可以形象地看到:花园里一开始有10朵花,接着又慢慢地开了6朵,后来又凋谢了7朵,最后花园里剩下了9朵花。在演示动画的过程中,笔者一边讲解,一边列出算式:10+6-7=?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用“数的加减混合知识”解决问题,在面对该类题目的时候,学生解题的速度大大提高!

(三)时间要活:要“灵活”而非“随意”

微课在课堂中的运用,时间上是灵活的,而非随意或者死板。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中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安排微课的时间,才能让数学课堂教学游刃有余微。

数学是一座丰富的宝库,也是一个有趣的乐园,每个人只要沉浸在数学的园地里,都可以发现别样的乐趣。新课改提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扮演一个启发、点拨的角色,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体味数学的乐趣和魅力。只有如此才能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数学中,很多数学问题,本身就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得出相同的结论,作为教师,要积极启发点拨,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而且要及时给予认可表扬。在教学中,笔者通过运用微课,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去探究解题的办法,并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加以启发和点拨,有时候我将微课放入校园学习的网站上,学生家长可以下载供学生课外练习、学习。比如笔者曾出题:“小李有5个苹果,小张有8个苹果,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让小张的苹果是小李苹果的2倍呢?”学生们课外看了微课很快有了思路:5*2=10,10-8=2,从而得出,只要给小张增加2个苹果,就可以实现小张的苹果是小李的苹果的两倍。在微课的互动交流中,我及时肯定了同学们的算法,同时提出:“同学们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开始思考,很快有同学指出,可以不增加小张苹果的数量,减少小李苹果的数量,并列出算式:8÷2=4,5-4=1,得出结论只要拿掉小李1个苹果,就可以实现小张苹果是小李苹果的两倍,通过在类似题目涉及,通过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充分锻炼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所以针对微课,教师可以进行时间上的灵活设计,比如可以留给课外拓展,这也是课堂延伸的一个新思路。

(四)评价要勤:要“全面”而且“合理”

评价改革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改革内容,微课融入数学课堂以后,更应该注重学生对于微课学习结果的评价,通过能反应学习效果的学案评判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于学生及时调整课堂学习活动。

针对微课融入之后的数学课堂,我采用人性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评价应该倡导多主体评价,比如学生自己可以自评,小组可以组评,老师最后进行师评,三者的分数有机结合,形成最后的评价分数。比如,在教学中,笔者曾设计了一个“小学数学学习评价表”(如下表),该评价表结合新课标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价,包括学生的态度情感、过程方法和知识能力,与此同时,该评价表还兼顾了多视角、多主体评价,将评价主体分为学生、小组、老师,展开自评、组评和师评。通过该表的填写,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有一个全方位,多主体评价,避免了主观臆断,取得了非常好的评价效果。

评价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状态水平描述

自评组评师评

态度情感参与养成 1.课堂表现踊跃,积极参加学习。

2.数学学习中有一定的自信心。

3.学习认真,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方法体验 4.愿意表达自己的学习、生活体验。

自主 5.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习。

探究 6.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初步养成探究性学习的意识。

合作7.能尝试与他人共同学习、交流,并善于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知识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8.能运用数学知识和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

表达9.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能有提问的意识。

综合等第

在微课教学中融入综合的全方位的个性化评价方式,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微课堂中形成合作、交流、互动的学习模式。

总之,微课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但是依旧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如果说数学课堂如同烹饪小鲜,色香味是教师的烹饪目标,那么我想微课就是一种极好的调味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随意练习、机械重复、搞题海战术的现象,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实效,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本组研究成员的教学业务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有了很大改变,但其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在数学练习活动设计上依然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操作。成绩主导,多练多算使学生成为做题机器。练习模式单一化,毫无新鲜感可言,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急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练习活动”的改革之路,所以提出“课堂有效练习的探究与实践”的研究。旨在通过研究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设计练习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设计练习 [摘要]:练习是反馈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所以,对于这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练习设计,如何巧妙设计练习,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真正体现“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练习,不同的人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课程练习设计巩固练习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充分体现在每堂课的练习设计中。我认为一个好的练习设计,直接关系到我们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练习作为学生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手段,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作业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数学练习是教学流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其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在“新课标、新理念、新实践”活动中,我们倡导:“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练习,不同的人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在实施新课标中,我们的教师怎样精心设计自己的练习呢?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目的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又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中,也就是说,练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这样就可以做到练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有针对性,不平均使用力量,容易的少练,较难理解的重点练、反复练,加强估算,巧算,心算练习,使计算逐步达到熟练形成技能,做到听到或看到题目,就能迅速地说出得数。目的明确,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内练习变为学生自觉的活动,从而提高练习的效果。那种盲目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往往是无益的。同时,我们在练习设计中,目的性和针对性往往是相结合的,既要有目的性,更要有针对性,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首先应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其次,还应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练习。根据作业中普遍存在的薄弱进行专项习题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薄弱的知识点.例如,在“平均数应用题”中,关键之处在“寻找总数量和总份数”,可以针对这个重难点设计寻找总数量和总份数的练习,让学生在比较、练习中明晰概念。又如,学生学习了“质因数”、“分解质因数”、“互质数”后,容易把它和前面的“质数”混淆起来,也可以设计专项练习,使学生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对比,准确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老师刚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技巧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技巧 课堂练习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要使课堂练习做到适度、高效,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就必须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练习。 一、围绕教学重点设计课堂练习 数学教学是分单元进行的,每一单元可划分为几个“知识块”,同一“知识块”的几个教学课时又有不同的侧重点或叫“知识点”。课堂练习就是要围绕每堂课的教学重点进行设计。 例如,教学“两位数的除法笔算”前两课时,重点、难点是试商。新课前的练习应为学习试商方法作知识铺垫,可这样设计: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30×()〈206;2.在○里填上〉或〈:32×5○150;3.估算:7 8×8=□、206×3=□。讲授中的练习要为理解试商方法服务,可这样设计:1.说出试商过程: 附图{图} 2.如果把 附图{图} 中的27看作20来试商,要试几次?如果看作30来试商,要试几次?比较一下,怎样试商简便些。新课后的练习要起到强化试商方法的作用,可这样设计:1.说一说附图{图} 等题该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出来;2.不用竖式计算,很快说出下面各题商几:附图{图} 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0=8……15,300÷□=7……20; 4.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附图{图} 二、遵循认知规律设计课堂练习 每堂课的练习设计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做到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 例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可设计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1)口算:1/3+1/3、5/7-2/7、5/11+4 /11、3/4-1/4、5/9+2/9、3/8+7/8、b+a/+c/a、a/b -c/b(a、b〉0,a〉c)。(2)笔算:7/18+13/18、13/20-7 /20. 2.综合练习:(1)填空:5+7/()/()=1、()/()-2/5=2/5、3/11+()/()=7/1 1、()/()-1/6=5/6.(2)解方程:1/5+x=4/5、x-7/13=5/1 3. 3.发展练习:仿照7/11=()+()、7/11=()-(),分别编出5道加法和减法计算题。 通过上述几个层次的练习,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同时也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都有收益。 三、根据智能目标设计课堂练习 多途径、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学生个体素质的需要,是课堂练习设计的重要依据。 1.设计联想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师可从引导学生进行横向、纵向和逆向联想等方面设计练习题.如看到“a是b的5/6”,要求学生联想到:(1)a与b的比是5∶6(横向);(2)b与a的比是6∶5(逆向);(3)b是a的1 1/5倍(横向、逆向);(4)a比b 少它的1/6(纵向);(5)b比a多它的1/5(纵向、逆向);(6)a增加它的1/5与b相等(纵向);(7)b减少它的1/6与a相等(纵向)。

(完整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总结 蟠龙小学陈健成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 (1)教与学中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数学很有用,另一方面学了数学不会用; (2)教师无视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用拉平取齐的方法要求两头学生向中等生看齐,致使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原地踏步,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吃不了”而苦恼厌学; (3)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和负责态度欠缺,以致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富有创造力的数学优秀学生难以脱颖而出。 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我们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新课的设计,对课堂练习重视的不够,而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一般对新课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能否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就不能预测了,针对这个问题对练习的研究尤为重要。 二、过程设计 我校为了推进我校科研科研工作,参加了白云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指导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题组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在学校课题启动后,我们根据低中高年级成立了课题小组,认真学习了区学校的总课题方案,对照新的课程理念,经过全面的课堂教学分析,反复了思考,最后确立了《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研究》子课题。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研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并进行了具体分工。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积极搜集资料,查找理论依据。由董国洪校长拟稿,制定了课题方案,经过课题组成员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老港小学:陈萍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设计的练习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够对他们进行品质培养和情感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新授课堂练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练习设计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新授课的练习呢?经过本人几年的研究探索,练习设计应考虑以下原则。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严肃的,重复的作业尤其令人乏味。根据这些特点,练习应转变作业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让学生通过操作来理解题意,解答习题,学生学得比较主动,不会出现干坐着一筹莫展的情形。简单的“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放一放”等操作活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练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等形式上,还要重视学生练习的操作性。 二、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短短的35分钟内,既要完成新授知识,又要及时的进行练习巩固,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课堂练习更有效呢?首先要做到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就能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的练在关键处。 三、练习设计具有丰富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到:教材编写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像、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对教材编写提出这样的要求,那么对教师在平常的练习设计中,也应努力做到这一点,使自己所设计的练习不管在内容还是在呈现形式上都要丰富多彩,从而改变过去在练习中的严肃有余,生动不够,活泼不足的形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以达到练习的有效性。例如,许多学习资料上将以往呆板枯燥的练习题目改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如:给学生练习的题目前写上一句激励语言:“下列问题只要你仔细分析,一定能解答,我们相信你”。“你真棒,能用多种方法解答吗?”还有将“练习混合算式”取名为“开心过山车”;文字题改为“畅游文字岛”,应用题可改为“问题乐园”等,表述的亲切,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让学生在这些导语中充满自信,更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四、练习设计应有多层次性 1、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课堂练习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而逐步加深练习的难度。让学生拾反而上。练习层次一般可分基础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懂、会、熟。基本练习也可是模仿题,练习着眼于“双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 (1)教与学中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数学很有用,另一方面学了数学不会用; (2)教师无视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用拉平取齐的方法要求两头学生向中等生看齐,致使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原地踏步,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吃不了”而苦恼厌学; (3)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和负责态度欠缺,以致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富有创造力的数学优秀学生难以脱颖而出。 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我们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新课的设计,对课堂练习重视的不够,而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一般对新课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能否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就不能预测了,针对这个问题对练习的研究尤为重要。二、过程设计 我校为了推进我校科研科研工作,参加了白云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指导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题组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在学校课题启动后,我们根据低中高年级成立了课题小组,认真学习了区学校的总课题方案,对照新的课程理念,经过全面的课堂教学分析,反复了思考,最后确立了《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研究》子课题。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研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并进行了具体分工。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积极搜集资料,查找理论依据。由董国洪校长拟稿,制定了课题方案,经过课题组成员讨论,完成了开题报告。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组教师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学习。学习了课改《纲要》、《数学新课程标准》、及有关书籍和文章;与当前课改紧密联系的优秀课例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观看了特级教师吴正宪《统计中的平均数》等课例的录象,学习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做到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让课题组成员深刻理解了《小学数学课堂练习题组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中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建立科研信心。组内定期开展科研活动,为了保证开展课题研讨课的质量,我们规定每次的教研活动都要做到“四个要”:一要集体备课,二要全员听课,三要说课反思,四要重视评课。每节研讨课都采用个人构思——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的备课方式。充分挖掘资源,深入研究文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注意学习内容的组合,使课堂教学更有效。通过课后反思,总结一节课的得与失,为改进今后的课堂教学设计。努力上好展示课,力求做到提高课堂实效性为目标,探索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促进不同层次学生都有发展的课堂练习教学模式。 三、研究成果 一年来,经过组内成员的理论学习与实践,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进一步提高了认识。 (一)理论成果:

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策略 练习课是数学学科特点决定的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课型。其主要特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数学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心理学认为,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总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反映在教学规律上,学生要获得知识和能力,也要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智能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功能。 一、练习课的不同形式。练习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并且初步掌握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以学生的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课型。小学数学练习课,根据练习内容可以分为单项练习课和综合练习课两种。这两种练习课的形式的不同点就在于单项练习课较注重巩固性基础练习和专项练习,而综合性练习课则较注重深化练习和发展练习。它们的相同点就在于两者都必须交待清楚本节课练习的内容及其要求、对每个环节所在达到的目的要进行及时小结、最后还应该总结评讲。 1.单项练习课:练习的要求比较单一,可以在新授课之后,针对教材的某一个重点或难点安排练习;也可以是针对某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安排练习,以提高学生辨别的能力;还可以在平时作业或试卷解答中,发现问题和错误为了及时纠正和补漏,一般采用针对性练习。例如,新教材《分时电表》教学,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课,它是在学习了小数的乘除法后得练习课,由于这节课的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普遍,这节课还充分体现了其广泛的应用性,俱有浓烈的生活味的。 2.综合练习课:综合练习课的目的是使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练习课安排的习题必须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学生的努力又能做的出的练习题。练习题的深度难度比单项练习课的要求要高。综合练习课中的习题设计,要利于知识归纳梳理和解题思路的拓宽。练习题的安排层次要清楚,由浅如深、逐步提高。内容间要衔接,达到知识的沟通。例如,新教材四年级下第二单元小数的认识练习课,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点,教师在设计时,通过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活动,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适当的探索,跳一跳就能够到果子,教学活动充满了一个又一个智慧的挑战。 二、练习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要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练习,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练习。 (2)层次性,练习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单一到综合,要有一定的坡度。多层训练有利于暴露差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多样性,练习的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发展,要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开放性,培养灵活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馈调节性,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适当调整练习。 (5)要有弹性,分量要适中,做到质、量兼顾;能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许多数学知识必须通过课堂练习才能真正消化、理解和掌握。课堂练习不仅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极为有效的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练习是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必要手段,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效教学的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设计之中。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改革,教师在设计习题、组织练习或引导学生复习时,都要注意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如何让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们应共同思考的问题。 1练习课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1.1练习课练习的组织形式十分单一,致使学生的兴趣不高 在目前的练习课上,大部分老师还是在采用题海战术满堂灌填鸭教学的方式方法,对书上的练习题只是做完了事,有得还要找来很多的课外练习题,使得数学练习课上的练习成为一个过场,基本上就是老师指挥学生做题,练习模式单一呆板,一题一题地做完、批阅、更改、解答。老师们依然错误

地认为学生做得越多,掌握得也就越多,不去注意练习课的多样化练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去参加,去思考。这种机械的、重复的教学练习方式,教师教得麻木,学生也没有学习的兴趣。 1.2练习的结果反馈得不到重视 在目前的练习课上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出反馈功能的作用,一方面练习的反馈方式就是对答案。有些老师在学生练习课上练习题做完后的反馈方式就是对下答案,让全对的举下手,在错5题以内的举手,甚至对错多少题以上的同学进行处罚,而对做错的学生为什么做错根本就不了解原因,是因为刚学的知识掌握不好,还是粗心大意了,还是不知道重点等等,因此不能对学生进行纠正和调节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是不注意方法的总结与提升。目前的练习课,更多地关注知识的掌握度和技能的形成,没有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课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练习题,熟练地掌握知识重点的同时,进行这一类题目解题的方法的回顾,总结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策略,做到举一反三,开阔学生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3没有发挥学生的能力和进行语言激励 由于教师对练习结果反馈和评价功能认识不完全,对练习结果反馈的方式了解甚少,教师对学生练习课练习的结果通常只给与和的评判,评价的方式过分的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学

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设计与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

“改善小学数学练习与作业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近年来,关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减轻学生负担呼声的高涨, 有些人甚至主张取消家庭作业。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一线教师也承受着来自于社会、家长和上层的压力,他们其实也是希望能提升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很长一段时间来,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几乎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翻版、克隆,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 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当前一些教师的课堂练习及学生家庭作业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上课讲得多,练的少,没能及时通过针对训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 习题形式单调、重复,习题中缺乏应用, 练习欠缺层次性和灵活性;学生没有形成严谨的作业习惯和态度;个别教师的批改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评价方式跟不上课改的要求…… 因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研究改善数学练习与作业,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赋于它新的价值:作业应该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这也是我们研究此课题的主要目的和动力。 二、省内外研究现状 虽然这个课题并不是新鲜的课题,早在三千多年前孔子就有“学而时习之”的精辟论说, 近年许多同行都在这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如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金巍老师的《数学家庭作业的新思考》中,提出每日作业划分为三个层次:一层是基础知识训练; 二层是扩展知识应用; 三层是问题解决。广东省阳东省教育局教研室李世熙也作过《小学数学作业的情感化初探》的研究。也有一些地区以主动作业为主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形成了若干较为典型和生动的新作业模式。如⑴超市型作业;⑵跨学科作业;⑶自编测验性作业;⑷实践性闲暇作业等等。然而教师和学生假如不是亲身去感受、实践,即使前人有再好的经验也枉然,

完整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西吉第一小学马晓娟 [内容摘要]新课程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对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的有效性应从以下角度考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具有丰富性突出、练习设计富有思考性、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练习题的应用性。 有数学练习设计关键词:新课程效性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 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设计的 练习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够对他 们进行品质培养和情感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 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新授课堂练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练习设计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新授课的练习呢?经过本人几年的研究探索,练习设计应考虑以下原则。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严肃.

的,重复的作业尤其令人乏味。根据这些特点,练习应转变作业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让学生通过操作来理解题意,解答习题,学生学得比较主动,不会出现干坐着一筹莫展的情形。简单的“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放一放”等操作活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练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等形式上,还要重视学生练习的操作性。 二、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短短的40分钟内,既要完成新授知识,又要及时的进行练习巩固,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课堂练习更有效呢?首先要做到课堂练 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就能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的练在关键处。例如,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后,针对学生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与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容易相混,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看一看:让学生任选一处观察它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3、画一画:将你所观察到的画在作业本上; 又巩固了图上的东南既复习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这样的练习,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设计

附件1: 番禺区小学数学学科“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作品及成果申报表(09下学期) 作品类型①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设计□√②小学数学优秀练习课教学案例□③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专题论文□(请在□在打“√”) 作品标 题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练习课 申报人冼瑞莲联系电 话 单位番禺区大岗镇中心小学 主要内容、实践情况简介及学术价值 主要内容: 1、(讲故事)小猫钓鱼。 二、想一想,填一填。 1、卡片里最大能填几? 2、有12个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有()个,还剩()个。 3、62÷9= …… 42÷8= …… 4、47除以9,商是,余数是。 5、按要求把算式写在□内 三、森林医生 四、小测试。 笔算下面各题。 46÷9= 40÷7= 33÷6= 32÷5= 五、我会解决问题。 由浅入深三小题的练习。 实践情况简介: 练习课是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在练习的时候我设计了小猫钓鱼的游戏,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还有设计了让学生扮演啄木鸟医生帮助森林里的树木治病,让枯燥的数字变得生动有趣,而且从游戏中培养学生学会乐于助人的良好品格。最后设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的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可能碰到的实践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价值。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很活跃,学习效果较好。 学术价值: (1)体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练习课是用已学过数学知识来解决练习中的问题,一般的教学学生会觉得较枯燥,但如果在练习中设计一些游戏,学生会觉得新鲜、有趣。

附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课 大岗镇中心小学冼瑞莲 练习的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五册有余数的除法相对应练习 练习的目标: 1、熟练地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 索地精神和与同学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练习准备: (1)卡片(2)课件(3)苹果树 练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计算,你有什么收获?(小组交 流),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这部分的知识。 1、(讲故事)小猫钓鱼。 45÷5= 8 7 ……2 61÷9= 58÷8= 6……772÷9= 32÷6=5……2 9 讲小猫钓鱼的故事,课件显示引出不同的小猫图,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小 猫,计算出算式的结果,集体订正。 二、想一想。 1、卡片里最大能填几?(让学生拿着卡片,当老师逐一出示题目的时候,学 生就在卡片上写上答案。)

(完整版)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设计和组织策略

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设计和组织策略 今天,我们召开一个练习课教学研讨会,主要内容有研讨课、互动评课、练习课教学经验交流、教材及教学答疑,目的是搭建这样一种平台:一是学习平台,通过这次会议使大家对数学练习课从概念的内涵到外延有一个比较透彻的认识,达到比较到位地去把握;二是交流展示平台,通过这次会议能够把大家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三是研讨平台,把大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疑惑进行深入地研究探讨,力争达成共识;四是促进成长的平台,通过这次会议,能对广大一线教师、骨干教师、数学教研组长、负责数学教学的教学负责人以及教研员起到一种促进作用,我们共同研究,共同成长。 一、练习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练习课到底应该怎样上?这个问题研究不但是给大家布置的,也是给我这个教研员布置的,一个多学期以来我在深入课堂听课中,就注意搜集这方面的信息。根据平时听课情况的反馈,发现我们部分老师对数学练习课的教学处理存在这样几种问题: (1)欠火候:注重了情景,忽视了知识的整理、建构和内化——缺乏知识的梳理指导、方法的提升,也就是缺乏思维价值内涵。 如:一位教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略) (2)少佐料:重视了知识线索,但忽视了生活应用——缺乏生活问题的支撑,也就是缺少数学的应用价值。 如:一位教师执教的《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略) (3)菜品单调重复,提不起胃口:就题论题,机械处理习题,在组织形式上单一,缺乏趣味性和活动的支撑。 现象列举:(如看第1题,谁都做对,举手!好,第2题,答案与他一样的,举手!……)基本上是教师统治课堂,一题一题地练习交流,不注意让儿童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思考。练习形式也是单一呆板。 上述这些现象,归根结底两个原因,那就是:一,我们对练习课的功能特点认识不够,导致我们对练习课的教学目标的把握还不到位;二,对练习课缺乏重视,许多教师的练习课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而对练习课教学缺少设计或根本就没有教学设计,出现练习课变成习题课、作业课,对书上的练习题仅是做完了事,使练习走过场,没有充分发挥每一道练习题应有的价值。 二、对练习课教学的定位认识 究竟怎样的练习课才能让学生听起来“有听头”,教师上起来“有上头”?也就是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巩固深化概念和形成技能技巧及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品格、身心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检验学生学习教学的能力,评价教与学的水平,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所以,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课堂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练习的目的性就是要求教师在设计、编排练习题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练习。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即通过该题的练习将促进学生深化理解哪些知识、形成掌握哪些技能、侧重发展哪些能力等等,努力做到练习少而精,确保练习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盲目多练,摒弃臃肿的“题库”,走出“题海战术”多劳少得的误区,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 (二)课堂练习要有鲜明的针对性 练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是紧密相联的,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的练习,其实就是目标更明确的目的性练习,它通常是为解决某一问题而专门设计编排的,往往是完成一题便解决一个问题,对学生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某项技能的形成起到铺垫、促进、强化作用,是教学中突破重点、强化技能等常用的手段。

(三)课堂练习要有阶梯性 练习的阶梯性是指一堂课或某一环节的练习,在设计编排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学生认识的有序性,将练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依次安排,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拾阶而上,一步一步迈向掌握知识的最高点。通常这样的练习分五个层次,即:基础练习、变式练习、对比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教师在编排练习时要做到各类练习深浅适宜,分量适当,搭配合理,使学生在自己临近的思维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还要认真分析课后练习的结构特点,弄清哪些是模仿性的、哪些是对比性的、哪些是综合性的题目,然后遵照由易到难、从模仿到灵活运用、从基本到综合的原则,有序地进行练习,做到步步深入、层层巩固,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益。 (四)课堂练习形式要有多样性 教师要针对某一知识采取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和侧面组织多样性的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练习效率,达到灵活运用知识、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练习形式有口算、口答、板演、书面作业、游戏活动、实践运用等。书面作业练习又有模仿型、同类变式、对比式、一题多变等。 (五)课堂练习要有趣味性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自控性较差,多数时候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因为练习课没有新授课有吸引力,学生容易无所谓,容易心不在焉、纪律松散。因此,教师应有意设置易吸引学生的素材,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 韩静华| 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和价值,全面科学地改革数学作业,已成为一个现实而迫切的课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作业的布置,不仅服务于基础知识的巩固,更旨在发展学生。那么,如何改变数学作业的现状,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形成能力,学会合作,学会自主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认识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业是课程与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继续和必要补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最经常的活动形式,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通常所说的运算技能就是数学里重要的技能之一,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它起着巩固课堂知识,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据此总结本课得失、制订对策、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

得到不同的发展。”目前,数学作业的布置也体现这一基本理念,改变过去作业布置是教师的“专利”模式,使其成为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共同参与数学活动的一个试验区,从而突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因而,新理念下的作业布置兼顾着巩固基础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双重目标,赋予作业新的生命活力,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却关注得并不多。长期以来,由于认识的偏狭及应试的导向,使得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传统教学中所布置的作业都是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学生沉溺于题海战术中,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完全割裂。老师布置多少学生完成多少,学生较少有自主选择余地,而且面对不同水平、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的是无差异的作业练习,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发生,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评价作业的方法千篇一律是打“√”、打“×”,过分强调甄别,缺乏人文性的激励,学生被动应付,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剖析作业布置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例题仿做的题目多,综合创新的题目少,致使学生应付式完成,不求甚解;二是单纯计算的题目多,应用表达的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及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及分析 有效地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练习是检测教学、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练习设计的是否有效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通过有效的练习,教师可以获得宝贵的学情反馈信息,调整修正教学,达到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有效地进行练习设计: 1、启发思维,注意练习设计的多元性。通过辨别异同,对比练习;改变形式,灵活练习;扩展思维,发展练习等途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知识,做到一举多得。 (1)辨别异同,对比练习。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易受旧知识的干扰,所以在设计练习时,对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应设计一些对比性习题让他们辨别判断,防止负迁移。如在教学“方程”概念时,设计这样的练习:a、方程一定是等式;b、等式一定是方程等等,将概念置于不同情况下,加强正思反思,既加深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改变形式,灵活练习。练习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恰当运用知识进行练习,采用板演练习、书面练习、操作训练等形式,充分发挥每种练习的独特作用,摆脱学生一味机械地模仿,克服

思维定势。例如,运用口述性训练通过学生用语言表达来说清算理,培养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学习一般应用题时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讲解过后,可让学生说说,每步所表达的意思,试着让学生独立分析,如何从问题推算到条件,对数量间关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又比如运用操作性练习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通过学生用正方形对折成三角形的方法,或把三角形纸内角和对折,再或者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成一个平角等操作手段来认识三角形内角和。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新鲜感,巧妙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练习上来。 (3)扩展思维,发展练习。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如在教学“正反比例应用题”时,除了掌握所教的用比例解外,还应启发学生寻找多种解法,如整数方法、分数方法等,把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这样,练中有变,变中有比,比中求深,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拓宽思维。 2、寓练于乐,注意练习设计的趣味性。 (1)练习形式求新——引起兴趣。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小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对新异信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推动他们观察、思考。教学中可采用个人练习,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亦可采用小组练习,以培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_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_数学论文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许多数学知识必须通过课堂练习才能真正消化、理解和掌握。课堂练习不仅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极为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练习是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必要手段,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效教学的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设计之中。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改革,教师在设计习题、组织练习或引导学生复习时,都要注意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如何让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们应共同思考的问题。 1练习课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1.1练习课练习的组织形式十分单一,致使学生的兴趣不高 在目前的练习课上,大部分老师还是在采用题海战术满堂灌填鸭教学的方式方法,对书上的练习题只是做完了事,有得还要找来很多的课外练习题,使得数学练习课上的练习成为一个过场,基本上就是老师指挥学生做题,练习模式单一呆板,一题一题地做完、批阅、更改、解答。老师们依然错误地认为学生做得越多,掌握得也就越多,不去注意练习课的多样化练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去参加,去思考。这种机械的、重复的教学练习方式,教师教得麻木,学生也没有学习的兴趣。 1.2练习的结果反馈得不到重视 在目前的练习课上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出反馈功能的作用,一方面练习的反馈方式就是对答案。有些老师在学生练习课上练习题做完后的反馈方式就是对下答案,让全对的举下手,在错5题以内的举手,甚至对错多少题以上的同学进行处罚,而对做错的学生为什么做错根本就不了解原因,是因为刚学的知识掌握不好,还是粗心大意了,还是不知道重点等等,因此不能对学生进行纠正和调节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是不注意方法的总结与提升。目前的练习课,更多地关注知识的掌握度和技能的形成,没有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课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练习题,熟练地掌握知识重点的同时,进行这一类题目解题的方法的回顾,总结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策略,做到举一反三,开阔学生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3没有发挥学生的能力和进行语言激励 由于教师对练习结果反馈和评价功能认识不完全,对练习结果反馈的方式了解甚少,教师对学生练习课练习的结果通常只给与和的评判,评价的方式过分的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有些练习在做完后,完全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价或者进行同桌互换的互评方式来进行。单一的反馈方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语言的激励功能,是造成练习课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2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2.1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 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从为学生考虑出发的。那么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需以学生作为教学设计的主体。从以往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教师角色需从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学习的监督者、引导者;学生要从以往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课堂氛围。 2.2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重实践性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作业的有效设计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作业的有效设计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习内容巩固和反馈的重要手段。然而纵观现实的课堂,学生的作业几乎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翻版、克隆,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他们认为作业是无可奈何的负担,写作业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现在的数学课堂作业绝大部分都是书面作业,而教师也就照本宣科的布置了。这种传统的作业方法是:学生每天写在本子上,然后统一交给老师批改,再发回学生的手中。这种传统的书面作业虽然能培养学生一定的演算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每堂课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但却反映不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可以说,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使学生只会用数学知识解题,而不会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现如今,新课程改革正在火热地进行,在大力倡导“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方式的时候,再用以往的作业观来对待学生,显然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若要与课改精神相符,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巩固,还应加强学生思维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作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变厌学为乐学。因此,合理利用和精心设计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作业是我一直努力探索的方向,我认为教材当中好的习题我们应该继续沿用,当然我们还可以额外地补充一些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习题。

一、发挥数学教材中综合习题的最大效用 现代的教育观是不应该把数学只看作一门单纯地学知识的课程,而应该把它作为一种应用工具,应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课堂上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是学生作业的一种体现。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加强学生课堂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课后有一些配套的做手工的练习题,这和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是单纯的用铅笔计算出结果之类的作业,而是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想动手试一试的手工作业,可是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我认为教师不能简单地将这些习题当做家庭作业来布置,而应该让学生带到课堂上大家一起来操作,一有什么问题就可以当场解决。这样做也就避免了中差生容易忽视家庭作业这一坏毛病。所以这时,老师就有必要引导孩子如何做好这些有趣的习题,并从中获取一些关于平移和旋转方面的知识,能在头脑中产生共鸣。 数学实践活动立足于面向全体和发展上,在导与学的活动中给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实际操作活动课堂这种课堂作业的形式正好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时间和更大的操作空间。例如,“有多重”这一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可以施展才华的机会。我按照左边的情境图,让学生自己称一称、理一理,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学生成为整个活动的主角。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通过猜一猜、称一称、背一背、记一记,不但进一步体验了物体的质量,而且学习巩固了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