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1 线性空间

1.1 线性空间

1.1 线性空间
1.1 线性空间

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教学目标: 1、通过特殊到一般的情况推导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感受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与平面两点间距离公式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利用公式解决空间几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空间点的坐标的特点 2、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P 1(x 1,y 1),P 2(x 2,y 2) ________________ 线段P 1P 2中点坐标公式______________ 二、新课 1、设P 的坐标是(x,y,z),求|OP| |O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间两点P 1(x 1,y 1,z 1),P 2(x 2,y 2,z 2),求 |P 1P 2| |P 1P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段P 1P 2中点坐标公式_________________ 例:()()间的距离求空间两点1,0,6523 21--,P ,,P 练习:()()()513432251,,,C ,,,B ,,A ABC 的三个顶点已知? (1)求。ABC 中最短边的边长 ? (2)求边上中线的长度AC

例:试解释()()()365312222=-+++-z y x 的几何意义。 练习:1、已知()1,,222=++z y x z y x M 满足则M 点的轨迹为_________________ 2、求P ??? ? ??66,33,22到原点的距离。 3、()()。a AB a ,B ,,A 的值求设,4,,3,0210= 4、在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AD=2,AB=3,AA 1=2,E 为AC 中点,求D 1E 的长。 三、小结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1.平面线形设计要点:①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②保持平面线 形均衡与连贯③注意与纵断面设计想协调④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⑤避免连续急转线形 视觉分析概念:从视觉心理出发,对道路的空间线形及其与周围自然景观和沿线建筑的协调等进行研究分析,以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使行车具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的综合设计成为视觉分析 2平、纵线形组合的基本要求:①直线与直坡线.直线与凸形竖曲线.平曲线与直坡线是常用的组合形式/②平曲线与竖曲线宜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③要保持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均衡④要选择适合的合成坡度 3.平、纵线形设计中应避免的组合:①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②避免将小半径的平曲线起初点设在或接近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③避免使竖曲线顶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④避免小半径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合⑤避免在长直线设置陡坡或长度短,半径小的竖曲线⑥避免出现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员视线中断的线形 4.越岭区路线,沿河区路线和平原区路线的布线要点沿溪线定义:沿溪线是沿着河,溪岸布置的路线 越岭线的定义:沿分水岭一侧山坡上山脊,在适当地点穿过垭口,再沿另一侧山坡下降的路线,称为越岭线. 5.平原区路线:①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②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③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④注意土壤水文条件⑤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⑥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 6.沿河区路线:①河岸选择②高度选择③桥位选择路线跨越主河的桥位选择:①在“s”形河段腰部跨河,以争取桥轴线与河流成较大交角②河湾附近选择有利位置跨越注意河湾水流过桥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③在与路线接近平行的顺直河段上跨河.桥头引道难以舒顺,应尽量避免④不可避免时应设置斜桥,修改桥头线形或布置一段弯桥.桥头曲线要争取较大半径.以利行车/ 7.路线跨支流的桥位选择:①从支河沟口直跨②绕进支沟上游跨越.. 越岭区路线:①垭口选择选择:1垭口高低2垭口位置3垭口两侧地形和地质条件②过岭标高的选择:1垭口及两侧的地形2垭口的地质条件3结合施工及国防考虑③展现布局的步骤:1全面观察,拟定路线走向2试坡布线3分析落实控制点,决定路线布局4详细放坡试定路线. 8.展线系数:路线长度与直线距离之比①自然展线:是以适合的纵坡,顺着自然地形,绕山嘴,侧沟来延展距离,克服高差的布线形式②回头展线:是路线沿着山坡一侧延展,选择合适地点,用回头曲线作为方向相反的回头后在回头后在山坡的布线方式③螺旋展现:是当路线收到限制,需要在某处集中提高或降低某一高度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或位置,而采用的螺旋状展线方式.一般多在山脊利用山包盘旋,以隧道跨线.

空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空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y0, z0),平面:A*x+B*y+C*z+D=0,距离d。 d=|A*x0+B*y0+C*z0+D|/√(A*A+B*B+C*C)空间点到直线距离点(x0, y0, z0),直线L(点向式参数方程):(x-xl)/m=(y-yl)/n=(z- zl)/p=t。 (1)式(1)的注释:点(xl, yl, zl)是直线上已知的一点,向 量(m, n, p)为直线的方向向量,t为参数方程的参数。空间直线 的一般式方程(两个平面方程联立)转换为点向式方程的方法, 请参考《高等数学》空间几何部分。设点(x0, y0, z0)到直线L 的垂点坐标为(xc, yc, zc)。因为垂点在直线上,所以有:(xc-xl)/m=(yc-yl)/n=(zc-zl)/p=t (2)式(2)可变形为:xc=m*t+xl, yc=n*t+yl, zc=p*t+zl、 (3)且有垂线方向向量(x0-xc, y0-yc, z0-zc)和直线方向向量(m, n, p)的数量积等于0,即:m*(x0- xc)+n*(y0-yc)+p*(z0-zc)=0 (4)把式(3)代入式(4),可消去未知 数“xc, yc, zc”,得到t的表达式:t=[m*(x0-xl)+n*(y0- yl)+p*(z0-zl)]/(m*m+n*n+p*p) (5)点(x0, y0, z0)到直线的距离d就是该点和垂点(xc, yc, zc)的距离:d=√[(x0-xc)^2+(y0-yc)^2+(z0-zc)^2] (6)其中xc, yc, zc可以用式(3)和式(5)代入消去。 第 1 页共 1 页

线性空间-知识点及其注释

第五章 线性空间-知识点及其注释 知识点:n 维数组向量,向量空间,线性空间,线性组合,线性表示,向量组等价,线性相关,线性无关,极大无关组,秩,生成子空间,子空间,基,维数,坐标,基变换,坐标变换,同构,交子空间,和子空间,直和,线性方程组的解空间,基础解系,特解,通解。 #n 维数组向量#简称为n 维向量,是指由数域F 中n 个数n a a a ,,,21 组成的n 元有序数组,常记为12(,,,)T n a a a 或),,,(21n a a a ,又称为n 元(数组)向量。由数域F 上所有n 维数组向量所构成的线性空间称为n 维(元)(数组)向量空间,记为n F 。 #线性组合#表达式1122s s k k k ααα+++称为向量组s ααα,,,21 的系数分别为12,,,()s k k k F ∈的线性组合,s k k k ,,,21 称为线性组合系数。 #线性表示#向量α可由向量组s ααα,,,21 线性表示(出)是指存在数域F 中的数s k k k ,,,21 ,使1122s s k k k αααα=+++。 向量组s ααα,,,21 可由向量组12,,,t βββ线性表示是指每个i α(1,2,...,i s =)都可由向量组12,,,t βββ线性表示。显然,向量组的线性表示具有传递性。 在n F 中,向量α可由向量组s ααα,,,21 线性表示?线性方程组 1122 s s x x x αααα+++=有解? 1212(,, ,,)(,, ,)s s rank rank ααααααα=。 #向量组等价#向量组s ααα,,,21 与向量组12,,,t βββ等价是指向量组 s ααα,,,21 与向量组12,,,t βββ可以相互线性表示。显然,向量组等价是 等价关系,即具有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平面线形设计大致过程

《公路勘测规范》纸上定线规定: 1.应将有特殊要求或控制的地点,必须避绕的建筑或地质不良地带,地下建筑或管线等标注于地形图上。 2.山岭地区的越岭路线,需进行纵坡控制的地段应在地形图上进行放坡,将放坡点标示于图上。 3.在地形图上选定路线曲线与直线位置,定出交点,计算坐标和偏角,拟定平曲线要素,计算路线连续里程。 4.沿路线中线按一定桩距从图上判读其高程,点绘纵断面图。河堤、铁路、立体交叉等需要重点控制的地段或地点,应实测高程点绘纵断面图,并据以进行纵坡设计。 5.应根据路线中线线位,在地形图上测绘控制性横断面,并按纵坡设计的填挖高度进行横断面设计,作为中线横向检验和计算路基土石方数量的依据。 6.依据纸上定线的线位及实地调查资料,初步确定人工构造物的位置、交角、类型与尺寸。 7.综合检查路线线形设计及有关构造物的配合情况与合理性。线形设计可采用透视图法检验平、纵、横组合情况。 8.纸上定线后,对高填深挖地段、大型桥梁、隧道、立体交叉以及需要特殊控制的地段,应进行实地放线检验、核对,并作为各专业工程勘测调查的依据。 9.所确定的线位应总体配合恰当、工程经济合理、线形连续顺适。对需进行比较的方案,应按上述步骤方法定出线位、计算工程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本次实习中三级公路设计车速30km/h,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30m,一般最小半径65m,不设超高最小半径350m,最大纵坡8%,路基宽度7.5m,行车道宽度6.0m,路肩宽度0.75m,路拱横坡度2%,路肩横坡度3% 1.项目——新建项目 2.在新建项目后可直接应用主线平面设计功能进行路线平面设计。 应用cad打开画好的带状地形图设计——主线平面设计。通过拾取可以在图上插入交点。 注意:这时系统只为新建项目建立了一个交点,除了交点名称和交点坐标可输入之外,其他控件都处于不可用状态。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空间距离问题

立体几何空间距离问题 空间中距离的求法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其中以点与点、点到线、点到面的距离为基础,求其他几种距离一般化归为这三种距离. ●难点磁场 (★★★★)如图,已知ABCD是矩形,AB=a,AD=b,P A⊥平面ABCD,P A=2c,Q 是P A的中点. 求:(1)Q到BD的距离; (2)P到平面BQD的距离. P为RT△ABC所在平面α外一点,∠ACB=90°(如图) (1)若PC=a,∠PCA=∠PCB=60°,求P到面α的距离及PC和α所成的角 (2)若PC=24,P到AC,BC的距离都是6√10,求P到α的距离及PC和α所成角(3)若PC=PB=PA,AC=18,P到α的距离为40,求P到BC的距离

●案例探究 [例1]把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成直二面角,点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点O 是原正方形的中心,求: (1)EF 的长; (2)折起后∠EOF 的大小. 命题意图:考查利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来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及数量积公式. 错解分析:建立正确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其中必须保证x 轴、y 轴、z 轴两两互相垂直. 技巧与方法:建系方式有多种,其中以O 点为 原点,以OB 、OC 、OD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最为简单. 解:如图,以O 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设正方形ABCD 边长为a ,则A (0,-22a ,0),B (22a ,0,0),C (0, 22a ,0),D (0,0, 22a ),E (0,-4 2 a , a ),F ( 42a , 4 2 a ,0) 21| |||,cos ,2||,2||8042)42)(42(420) 0,4 2 ,42(),42,42,0()2(23 ,43)420()4242()042(||)1(2 2222-=?>=<== - =?+-+?=?=-==∴=-+++-=OF OE OF OE OF OE a OF a OE a a a a a OF OE a a OF a a OE a EF a a a a a EF ∴∠EOF =120° [例2]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求异面直线A 1C 1与AB 1间的距离.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间距离的求法,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求异面直线的距离,可求两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或转化为求线面距离,或面面距离,亦可由最值法求得.

空间直线异面直线间距离的一个简明公式

异面直线间距离的一个简明公式 本文先给出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公式,然后指出其在解题中的应用. 定理 如图1,异面直线AB ,CD 分别在二面角α—AC —β的面α和β内,二面角α—AC —β的大小为θ,AC =l ,∠ACD =x ,∠BAC =y .那么异面直线AB 与CD 间的距离 d =.cos ctg ctg 2ctg ctg sin sin 222θθθ y x y x l +++ 证:如图1,过点D 作平面α的垂线DF ,F 为垂足.在平面α内,过点F 作FG ⊥AB 于G ,FE ⊥AC 于E ,连结DE ,DG . 则∠DEF =θ,且(DG )min =d . 设DF =t ,在Rt △DFE 中,EF =t ctg θ. 在Rt △DEC 中,EC =DE ctg x =t csc θ·ctg x . ∴AE =AC -EC =l -t csc θctg x . 图1 图2 在四边形AEFG 中(图2),过点F 作AE 的平行线交AG 于M ,过点M 作MN ⊥AE 于N .则 MF =NE =AE -AN =.ctg ctg ctg csc ctg )ctg csc (y t x t l y EF x t l θ-θ-=-θ- 在Rt △MGF 中,FG =.sin )ctg ctg ctg csc (sin y y t x t l y MF θ-θ-= 所以在22222]sin )ctg ctg ctg csc [(,Rt y y t x t l t DF GF GD DGF θ-θ-+=+=?中 .sin )cos ctg sin sin ctg (sin 2])cos ctg sin sin ctg (1[2222y l t y y x y l t y y x +θ+θ ?-θ+θ+= 根据二次函数的极值公式可得 )4/()4()(2min 2a b ac GD -=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Ch3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3-1 平面线形概述 §3-2 直线 §3-3 圆曲线 §3-4 缓和曲线(3h) §3-5 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 §3-6 行车视距 §3-7 道路平面设计成果 【本章学习要求】 掌握平面线型的基本组成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设计标准、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要素计算;行车视距的种类及保证;平面设计的设计成果;了解平面线型的组合设计。 本章重点:缓和曲线设计与计算、平面设计注意事项,难点:缓和曲线。

§3-1 道路平面线形概述 基本要求:掌握平面线形的概念,平面线形三要素, 了解汽车行驶轨迹对道路线形的要求。 重点:平面线形的概念。 难点:平面线形三要素。 1 平面线形的概念 平面线形—道路中线在平面上的水平投影,反映道路的走向。 2 平面线形三要素 2.1 汽车行驶轨迹 大量的观测和研究表明,行驶中的汽车,其导向抡旋转面与车身纵轴之间的关系对应的行驶轨迹为: 1) 角度为0时,汽车的行驶轨迹为直线; 2) 角度不变时,汽车的行驶轨迹为圆曲线; 3) 角度匀速变化时,汽车的行驶轨迹为缓和曲线。 行驶中的汽车,其轨迹在几何性质上有以下特征: 1)轨迹是连续和圆滑的; 2)曲率是连续的; 3)曲率的变化是连续的。 直线一圆曲线一直线符合第(1)条规律 直一缓一圆一缓一直符合第(1)、(2)条规律 整条高次抛物线可能符合全部规律,但计算困难,测设麻烦。 2.2平面线形要素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称为平面线形的三要素。

§3-2 直线 基本要求:了解直线的使用特点和适用条件;掌握直线的设计标准及计算。重点:直线的设计标准。 难点:路线方位角、转角的计算。 1 直线的特点 1.1 以最短的矩离连接两目的地; 1.2 线形简单,容易测绘; 1.3 长直线,行车安全性差; 1.4 山区、丘陵区难与地形与周围环境协调。 2 设计标准 2.1直线最大长度 1)限制理由 2)直线最大长度:20V。 2.2直线最小长度L min 1)同向曲线间的L min:6V。 其中直线很短时,形成所谓的“断背曲线”。 2)反向曲线间的L min:2V。 考虑其超高和加宽缓和的需要,以及驾驶人员的操作方便。 3 直线的运用 3.1适用条件 1)路线完全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原区或山间的开阔谷地; 2)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耕区等; 3)长大桥梁、高架桥、隧道等路段; 4)平面交叉口附近,为争取较好的行车和通视条件; 5)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3.2注意问题 1)不宜过长; 2)长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 3)长直线尽头不得设置小半径平曲线; 4)不宜过短。 4 直线的表达式(★补充) 已知直线上两点的坐标(X1,Y1)(X2,Y2)则直线的数学表达式为:Y-Y1 X-X1 Y2-Y1 X2-X1 两点间的直线长度:L=[(X1-X2)2+(Y1-Y2)2 ]1/2

空间中的距离(经典)

空间中的距离 一、知识梳理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指夹在两异面直线之间的 公垂线段的长度。如图PQ 是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是唯一的,指与两异面直线垂直且相交的直线) ?点到平面的距离:指该点与它在平面上的 射影的连线段的长度。 如图:O 为P 在平面α上的射影, 线段OP 的长度为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 求法通常有:定义法和等体积法 等体积法:就是将点到平面的距离看成是 三棱锥的一个高。如图在三棱锥V ABC - 中有:S ABC A SBC B SA C C SAB V V V V ----=== 二、典例精析 【例1】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BC =CD =DA =AC =BD =a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 (1)求证:EF 是AB 和CD 的公垂线;(2)求AB 和CD 间的距离. 【练习】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B ⊥侧面11BB C C ,E 为棱1CC 上异于C 、 1C 的一点,1EA EB ⊥,已知2AB =, 12 BB =,1BC =, 13 BCC π ∠=,求:异面直线AB 与1EB 的距离. A B C 1 A 1 B 1 C E

C A D B O E P B E D C A 【例2】菱形ABC D 中,∠BAD =60°,AB =10 cm,P A ⊥平面ABCD ,且P A =5 cm. 求(1)P 到AD 的距离;(2)P 到BD 的距离;(3)P 到CD 的距离. 【例3】如图,在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2PA AB ==,4BC =.E 是PD 的中点. (1)求证:平面PDC ⊥平面PAD ; (2)求B 点到平面EAC 的距离. 【例4】如图,四面体ABCD 中,O 、E 分别是BD 、BC 的中点CA=CB=CD=BD=2,AB=AD=2 (1)求证:⊥AO 平面BCD ; (2)求点E 到平面ACD 的距离.

2.4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

2.4. 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 课程学习目标 [课程目标] 目标重点:空间直角坐标系和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及空间两点距离公式.目标难点:确定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以及空间距离公式的推导. [学法关键]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一点作一条轴的平行线交另一条轴于一点,交点在这个轴上的坐标,就是已知点相应的一个坐标,类似地,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过一点作两条轴确定的平面的平行平面交另一条轴于一点,交点在这条轴上的坐标就是已知点的一个相应的坐标. 2.通过类比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来理解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 研习点1.空间直角坐标系 为了确定空间点的位置,我们在空间中取一点O作为原点,过O点作三条两两垂直的数轴,通常用x、y、z表示. 轴的方向通常这样选择:从z轴的正方向看,x轴的半轴沿逆时针方向转90°能与y轴的半轴重合. 这时,我们在空间建立了一个直角坐标系O-xyz,O叫做坐标原点. 如何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 1.三条坐标轴两两垂直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基础; 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三条轴两两垂直,轴的方向通常这样选择:从z轴的正方向看,x轴的半轴沿逆时针方向转90°能与y轴的半轴重合; 3.如果让右手拇指指向x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轴的正方向,如果中指指向z轴的正方向,那么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直角坐标系,一般情况下,建立的坐标系都是右手直角坐标系; 4.在平面上画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时,一般情况下使∠xOy=135°,∠yOz=90°. 研习点2.空间点的坐标 1.点P的x坐标:过点P作一个平面平行于平面yOz,这样构造的平面同样垂直于x轴,这个平面与x轴的交点记为P x,它在x轴上的坐标为x,这个数x就叫做点P的x坐标;2.点P的y坐标:过点P作一个平面平行于平面xOz,这样构造的平面同样垂直于y轴,这个平面与y轴的交点记为P y,它在y轴上的坐标为y,这个数y就叫做点P的y坐标;3.点P的z坐标:过点P作一个平面平行于平面xOy,这样构造的平面同样垂直于z轴,这个平面与z轴的交点记为P z,它在z轴上的坐标为z,这个数z就叫做点P的z坐标; 这样,我们对空间的一个点,定义了一组三个有序数作为它的坐标,记做P(x,y,z),其中x,y,z也可称为点P的坐标分量.

超全道路工程平面线型设计说明

一、道路平面线型概述 一、路线 道路: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沿线设施构成的三维实体。路线:是指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平面图: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纵断面图:沿道路中线的竖向剖面图,再行展开。 横断面图:道路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 路线设计: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几何尺寸。 分解成三步: 路线平面设计:研究道路的基本走向及线形的过程。 路线纵断面设计:研究道路纵坡及坡长的过程。

(二)平面线形要素 行驶中汽车的导向轮与车身纵轴的关系: 现代道路平面线形正是由上述三种基本线形构成的,称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二、直线 一、直线的特点 1.优点: ①距离短,直捷,通视条件好。 ②汽车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 ③便于测设。 2.缺点 ①线形难于与地形相协调 ②过长的直线易使驾驶人感到单调、疲倦,难以目测车间距离。 ③易超速 二. 最大直线长度问题: 《标准》规定:直线的最大与最小长度应有所限制。 德国:20V(m)。 美国:3mile(4.38km)

我国:暂无强制规定 景观有变化≧20V;<3KM 景观单调≦20V 公路线形设计不是在平面线形上尽量多采用直线,或者是必须由连续的曲线所构成,而是必须采用与自然地形相协调的线形。 采用长的直线应注意的问题: 公路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与景观相协调,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的缺陷,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1)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易导致高速度。 (2)长直线尽头的平曲线,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性能 (3)直线应与大半径凹竖曲线组合,视觉缓和。 (4)植树或设置一定建筑物、雕塑等改善景观。 三、直线的最小长度 直线的长度:前一个曲线终点到下一个曲线起点之间的距离。 YZ(ZH)-ZH(ZY) 之间的距离点击?工程资料免费下载 1.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同向曲线:指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之间连以直线而形成的平面曲线 《规范》:当V≥60km时,Lmin≧6V; 当V≤40km时,参考执行

:空间距离的各种计算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 空间距离 1.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和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垂直相交的直线,叫做这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2.点到平面的距离 从平面外一点引一个平面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3.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直线上各点到这平面的距离相等,且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4.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和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垂直的直线,叫做这两平行平面的公垂线,它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题型一: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例1】 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BC =CD =DA =AC =BD =a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 (1)求证:EF 是AB 和CD 的公垂线; (2)求AB 和CD 间的距离; 【规范解答】 (1)证明:连结AF ,BF ,由已知可得AF =BF . 又因为AE =BE ,所以FE ⊥AB 交AB 于E . 同理EF ⊥DC 交DC 于点F . 所以EF 是AB 和CD 的公垂线. (2)在Rt △BEF 中,BF = a 23 ,BE =a 21, 所以EF 2=BF 2-BE 2=a 2 12,即EF =a 22 . 由(1)知EF 是AB 、CD 的公垂线段,所以AB 和CD 间的距离为 a 2 2 . 【例2】 如图,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1,求异面直线AB 、CD 之间的距离. 设AB 中点为E ,连CE 、ED . ∵AC =BC ,AE =EB .∴CD ⊥AB .同理DE ⊥AB . ∴AB ⊥平面CED .设CD 的中点为F ,连EF ,则AB ⊥EF . 同理可证CD ⊥EF .∴EF 是异面直线AB 、CD 的距离. ∵CE =23 ,∴CF =FD =2 1,∠EFC =90°,EF = 2221232 2 =??? ??-??? ? ??. ∴AB 、CD 的距离是 2 2 . 【解后归纳】 求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的基本方法: (1)利用图形性质找出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求出公垂线段的长度. (2)如果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与过另一条直线的平面平行,可以转化为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例1题图 例2题图

空间角及空间距离的计算知识点

空间角及空间距离的计算 1.异面直线所成角:使异面直线平移后相交形成的夹角,通常在在两异面直线中的一条上取一点, 过该点作另一条直线平行线, 2. 斜线与平面成成的角:斜线与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成的角。如图:PA 是平面α的一条斜线,A 为斜足,O 为垂足,OA 叫斜线PA 在平面α上射影,PAO ∠为线面角。 3.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形成的图形,如图为二面角l αβ--,二面角的大小 指的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二面角的平面角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且角的两边与二面角的棱垂直 用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求二面角的大小的关键点是: ①明确构成二面角两个半平面和棱; ②明确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哪个? 而要想明确二面角的平面角,关键是看该角的两边是否都和棱垂直。(求空间角的三个步骤是“一 找”、“二证”、“三计算”) 4.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指夹在两异面直线之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如图PQ 是两异面直线间的 距离 (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是唯一的,指与两异面直线垂直且相交的直线) 5. 点到平面的距离:指该点与它在平面上的射影的连线段的长度。 如图:O 为P 在平面α上的射影, 线段OP 的长度为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 长方体的“一角” 模型 在三棱锥P ABC -中,,,PA PB PB PC PC PA ⊥⊥⊥,且,,PA a PB b PC c ===. ①以P 为公共点的三个面两两垂直; ③P 在底面ABC 的射影是△ABC 的垂心 ----,,l OA OB l OA l OB l AOB αβαβαβ??⊥⊥∠如图:在二面角中,O 棱上一点,,, 的平面角。 且则为二面角 a b ''??如图:直线a 与b 异面,b//b ,直线a 与直线b 的夹角为两异 面直线与所成的角,异面直线所成角取值范围是(0,90] 求法通常有:定义法和等体积法 等体积法:就是将点到平面的距离看成是 三棱锥的一个高。 如图在三棱锥V ABC -中有: S ABC A SBC B SAC C SAB V V V V ----=== C A

空间两异面直线距离的 若干求法

存档编号 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空间两异面直线距离的 若干求法 系别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届别 2014届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号 1020151224 姓名刘禹伟 指导老师陈海莲 完成日期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字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1、引言 (2) 2、空间两异面直线的相关概念 (2) 2.1、空间两异面直线的概念 (2) 2.2、空间两异面直线间距离的概念 (2) 3、求异面直线距离的常用方法 (3) 3.1、直接法 (3) 3.2、线面距离法 (4) 3.3、面面距离法 (4) 3.4、等体积法 (5) 4、求解异面直线间距离的其他方法 (6) 4.1、运用极值法 (6) 4.2、公式法 (7) 4.3、射影面积法 (9) 5、分析比较求解方法 (10) 6、结语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内容摘要:立体几何中的异面直线间距离( 即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的长度) 问题是教材中的一个难点, 学生普遍反映困难, 主要由于学生思维不全面和认识上的不足, 又由于学生由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思维上的转化存在着问题, 从而导致解题和学习上困难。本文我们来着重讲解空间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的求法,即直接或利用转换和利用体积来求解。在其基础上再深入研究,利用解析几何的思想来探讨求解异面直线间距离。比较各种求法,让学生在求异面直线间距离方面简单。 关键字:异面直线间距离直接法转化法体积法解析几何 Abstract: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dimensional geometry of the surface linear distance (ie two different male faces straight vertical line in these two segments of different lengths between straight face) problem is a difficult textbook. Students generally reflect difficulties, Mainly due to the students' thinking is not comprehensive and lack of understanding, Also du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tudents from the plane geometry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geometry of thinking there is a problem, resulting in the problem-solving and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this paper, we explain the space to focus o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different method for finding straight face, that directly or using the conversion and use of volume to solve. The basis of its further in-depth study to explore solving linear distance between the different faces of the use of analytic geometry ideas. Comparative method for finding a variety of students in terms of a simple distance between divergent straight face. Key words:The distance between lines in different planes The direct method Volume method Transformation method Analytic geometry

空间点到直线距离的多种解法

空间点到直线距离的多种解法 摘 要 在空间解析几何中,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是学习的重点,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包括两种: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外.当点在直线外时,点到直线距离的计算随之出现.关于解决点到直线距离的问题,涵盖了空间解析几何中两点间距离、向量运算、直线方程、平面方程等诸多知识点.本文将对一具体例题,介绍点到直线距离的多种解法. 关键词 点、直线、距离、向量、平面、解法 例:求点A (2,4,1)到直线L :3 2 221--= =+z y x 的距离 1运用向量积的计算及向量积的几何意义 已知直线方程111 x x y y z z X Y Z ---== ,直线外一点A ()000,,x y z ,直线上 一点M ()111, ,x y z ,以v 和A M 构成平行四边形,这里v 为直线的方向向量.显 然直线外一点A 到直线的距离d 就是这平行四边形的对应于以v 为底的高.即 d= v v A ?M = 2 2 2 1 01 0101 0101 0Z Y X Y X y y x x X Z x x z z Z Y z z y y ++--+--+-- 解:如图(1),过点A 作直线L 的垂线,垂足为B. 设M (-1,0,2)为L 上任一点, v ={2,2,-3} 为L 的方向向量. 以v 和A M 为两边构成平行四边形 S=v A ?M , 显然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AB 就是 这平行四边形的对应于以v 为底的高 即AB = v = v v A ?M = () 2 2 2 2 2 2 3222 2432 3313 21 4 -+++ --+ --=3

线性空间与子空间

第一讲线性空间 一、线性空间的定义及性质 [知识预备] ★集合:笼统的说是指一些事物(或者对象)组成的整体 集合的表示:枚举、表达式 集合的运算:并(),交() 另外,集合的“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集合的运算,因为它限定了集合中元素须有可加性。 ★数域:一种数集,对四则运算封闭(除数不为零)。比如有理数域、实数域(R)和复数域(C)。实数域和复数域是工程上较常用的两个数域。 线性空间是线性代数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学习现代矩阵论的重要基础。线性空间的概念是某类事物从量的方面的一个抽象。 1.线性空间的定义: 设V是一个非空集合,其元素用x,y,z等表示;K是一个数域,其元素用k,l,m等表示。如果V满足[如下8条性质,分两类] ∈时,有唯一的和(I)在V中定义一个“加法”运算,即当x,y V +∈(封闭性),且加法运算满足下列性质 x y V (1)结合律()() ++=++; x y z x y z (2)交换律x y y x +=+; (3)零元律存在零元素o,使x+o x =;

(4)负元律 对于任一元素x V ∈,存在一元素y V ∈,使x y +=o ,且称y 为x 的负元素,记为(x -) 。则有()x x +-= o 。 (II )在V 中定义一个“数乘”运算,即当x V ∈,k K ∈时,有唯一的kx V ∈(封闭性),且数乘运算满足下列性质 (5)数因子分配律 ()k x y kx ky +=+; (6)分配律 ()k l x kx lx +=+; (7)结合律 ()()k lx kl x =; (8)恒等律 1x x =; [数域中一定有1] 则称V 为数域K 上的线性空间。 注意:1)线性空间不能离开某一数域来定义,因为同一个集合, 如果数域不同,该集合构成的线性空间也不同。 (2)两种运算、八条性质 数域K 中的运算是具体的四则运算,而V 中所定义的加法运算和数乘运算则可以十分抽象。 (3)除了两种运算和八条性质外,还应注意唯一性、封闭 性。唯一性一般较显然,封闭性还需要证明,出现不封闭的情况:集合小、运算本身就不满足。 当数域K 为实数域时,V 就称为实线性空间;K 为复数域,V 就称为复线性空间。 例1. 设R +={全体正实数},其“加法”及“数乘”运算定义为 x y=xy , k k x x =o

空间直线—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空间直线(四)—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一、 教学目的:(1)理解两条异面直线垂直的概念;(2)了解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 (3)会求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及主要方法。 二、 教学重点、难点: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三、 教学过程:1、复习: (1)异面直线的定义: ; (2)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 ?当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时 ;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 ; 2、观察正方体ABCD —1111D C B A 中,正方体的棱1AA 和11C B 所在的 直线,直线11B A 和它们都 , 直线1AA 和11D C 直线,直线11D A 和它们都 。 3、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的定义: 4、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的定义: 练习(1);设上图中,已知正方体ABCD —1111D C B A 的棱为a . (1)则异面直线AB 和11C B 的公垂线为 ;它们的距离是 ; (2)则异面直线1AA 和C B 1的公垂线为 ;它们的距离是 ; (3)则异面直线AC 和11D B 的公垂线为 ;它们的距离是 ; [思考题]:则异面直线AC 和1BD 的公垂线为 ;它们的距离是 ; [例1]:如图,PA ⊥矩形ABCD ,已知PA=AB=8,BC=15. (1) 求直线PA 、BC 间的距离; (2) 求直线PA 、BD 间的距离; (3) 求直线AD 与PC 所成角的余切值。 A B C D A 1 B 1 C 1 D 1 P A B C D

[例2]:已知正四面体ABCD 中(各边均相等的四面体),若AB=1。 求:AB 和CD 间的距离。 练习(2)1、判断题; (1)d c b a ,,,是4条直线,;////,//,//d a d c c b b a ?-------------( ) (2)若b a ,是直线,βα,是平面,且,,βα??b a 则b a ,一定是异面直线( ) (3)b c a c b a ⊥?⊥,//---------------------------------------------------------------( ) (4)b a c b c a //,?⊥⊥--------------------------------------------------------------( ) 2、填空题: (1)已知b a ,是两条直线,且b a //,φ=?b a ,那么a 与b ; (2)已知c b a ,,是三条直线,且a b a ,//和c 所成的角为0 30,那么b 和c 所成的角的 大小为 ; (3)1AA 是长方体的一条棱,这个长方体中与1AA 垂直的棱共有 ; (4)如果b a ,是异面直线,直线c 与b a ,都相交,那么由这三条直线中的两条所确定 的平面共有 个。 3、如图,已知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cm 32,高是cm 2. (1) BC 和11C A 所成的角是多少度? (2) 1AA 和1BC 所成的角是多少度? 11B A 和1DD ,以及11C B 和CD 的距离各是多少? 作业: P 15 7、8 A B C D A B C D A 1 B 1 C 1 D 1

线性空间的性质

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年级2011级 姓名魏云 论文题目线性空间的性质 指导教师韩英波职称副教授成绩 2013年3月16日

学年论文成绩评定表

目录 摘要 (1) 关键字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前言 (1) 1 线性空间的概念 (2) 2 线性空间的相关理论 (3) 2.1 线性空间的一些简单性质 (3) 2.2 向量的线性关系 (3) 2.3 基、维数、坐标 (6) 3 两个特殊的子空间 (7) 3.1 欧几里得空间的定义与性质 (7) 3.2 酉空间的介绍 (8) 4 线性空间的同构 (8) 4.1 同构映射与线性空间同构的定义 (8) 4.2 同构映射的性质 (9) 参考文献 (10)

线性空间的性质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与线性空间相关的一系列基本概念,然后归纳总结了线性空间的一些相关性质,包括线性空间的维数、基及坐标;同构映射以及性质等,还包括了向量的线性关系,同时介绍了一些特殊的线性空间,以及它们的简单性质. 关键词:线性空间;基;维数;同构 The properties of linear vector space Abstract: In thesis, we introduce a series of basic concepts of the linear vector space firstly, and then summarized some properties of the linear space, including linear vector space definition, linear vector space, the nature of the linear vector space dimension, base and coordinates, isomorphism mapping and judgments. The thesis also includes linear vector space relationship, some special linear spaces and their simple properties. Key words: Linear space; Base ; Dimension; Isomorphism 前言:线性空间是线性代数最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是线性代数的主要研究对象,它用公理化的方法引入了一个代数系统.同时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也是学习现代矩阵论时经常用到的两个极其重要的概念,线性空间的理论和方法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主要研究线性空间及、向量的线性关系、基、维数、坐标、特殊的线性空间以及线性空间的同构问题. 1.线性空间的概念

线性空间与子空间

第一讲 线性空间 一、 线性空间的定义及性质 [知识预备] ★集合:笼统的说是指一些事物(或者对象)组成 的整体 集合的表示:枚举、表达式 集合的运算:并(),交() 另外,集合的“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集合的运算,因为它限定了集合中元素须有可加性。 ★数域:一种数集,对四则运算封闭(除数不为零)。比如有理数域、实数域(R )和复数域(C )。实数域和复数域是工程上较常用的两个数域。 线性空间是线性代数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学习现代矩阵论的重要基础。线性空间的概念是某类事物从量的方面的一个抽象。 1. 线性空间的定义: 设V 是一个非空集合,其元素用x,y,z 等表示;K 是一个数域,其元素用k,l,m 等表示。如果V 满足[如下8条性质,分两类] (I )在V 中定义一个“加法”运算,即当x,y V ∈时,有唯一的和 x y V +∈(封闭性),且加法运算满足下列性质 (1)结合律 ()()x y z x y z ++=++; (2)交换律 x y y x +=+;

(3)零元律 存在零元素o ,使x +o x =; (4)负元律 对于任一元素x V ∈,存在一元素y V ∈,使x y +=o ,且称y 为x 的负元素,记为(x -) 。则有()x x +-= o 。 (II )在V 中定义一个“数乘”运算,即当x V ∈,k K ∈时,有唯一的kx V ∈(封闭性),且数乘运算满足下列性质 (5)数因子分配律 ()k x y kx ky +=+; (6)分配律 ()k l x kx lx +=+; (7)结合律 ()()k lx kl x =; (8)恒等律 1x x =; [数域中一定有1] 则称V 为数域K 上的线性空间。 注意:1)线性空间不能离开某一数域来定义,因为同一个集合, 如果数域不同,该集合构成的线性空间也不同。 (2)两种运算、八条性质 数域K 中的运算是具体的四则运算,而V 中所定义的加法运算和数乘运算则可以十分抽象。 (3)除了两种运算和八条性质外,还应注意唯一性、封闭 性。唯一性一般较显然,封闭性还需要证明,出现不封闭的情况:集合小、运算本身就不满足。 当数域K 为实数域时,V 就称为实线性空间;K 为复数域,V 就称为复线性空间。 例1. 设R +={全体正实数},其“加法”及“数乘”运算定义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