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何仁富:生命教育的本质、兴起、发展与实践

何仁富:生命教育的本质、兴起、发展与实践

何仁富:生命教育的本质、兴起、发展与实践
何仁富:生命教育的本质、兴起、发展与实践

生命教育的本质、兴起、发展与实践

何仁富

生命教育从20世纪60年代从西方国家起步,到80年代逐渐推广,至90年代台湾地区大规模、有系统地开展,进入21世纪,则已成为遍及全球的教学门类,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关于生命教育的本质

关于生命教育的准确定义,没有一个标准的版本。

张云飞:“所谓生命教育,是指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

程红艳:“所谓生命教育,旨在唤起人们对生命的价值的认识,全面恢复人类生命的本性,采用理想的教育推动人的发展,提升人类生命的本性,使教育成为生命本质觉醒和显现的过程,成为个人向‘类’世界和自我不断开放的过程,从而改变教育的工具化和教育目标片面化的现象。”

王学风:“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发展,生命教育的内容也越来越广。台湾生命教育的内涵包括从肯定、珍惜个人自我生命价值,到他人、社会乃至自然、宇宙生命的互动与伦理关系等大生命的省思,并涉及生死尊严、信仰的探讨,范围颇广。”

蔡明吕:生命教育是“从观察与分享对生、老、病、死之感受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意义及存在的价值,进而培养尊重和珍惜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情怀”。

郑晓江: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即是关于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让人们处理好人生中“生命与生活的紧张”,使人们深刻地意识到自我生命内涵的多面性、丰富性,从而能够正确地体认生命的可贵,确立生活的正确态度与目的,去追求人生的更大价值与意义,终则获得超越生命。

概括地说,可以从几点来理解生命教育:

第一,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理想。这种教育理念和理想在于:1、激发生命的潜能;2、提升生命的品质;3、捍卫生命的尊严;4、感受生命的美好;5、唤起生命的热情;6、体认生命的意义;7、实现生命的价值。

第二,生命教育是一种追求个性的教育过程。在学校教育中,生命教育不应该只追

求最后的那个可量化的结果,而应该追求过程中的变化,过程中的体验,过程中的有创造性的东西。所以,生命教育是一种追求个性的教育。

第三,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是多元的、开放的。生命教育需要有内容拓展,特别是联系学生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的体验,以及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等学科。在相当意义上,各门课程都可以成为贯彻生命教育的“显性”或者“隐性”课程,只要在落实教学内容时贯彻生命教育的理念,并以生命化的教育方式进行。

第四,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策略。是一种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的“全人教育”策略。这种教育策略强调的是教育根本目标是教人成“人”,而不只是教人成“材”。

第五,生命教育是生命态度的教育。生命教育是提升人的生命意识的教育,是提高人的生命感悟能力的教育。这种教育要使学生认识到,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一员,自己应该如何恰当处理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价值。

二、西方生命教育的起源

生命教育的提出最初是缘于对生命的戕害等社会问题,比如吸毒、性犯罪、暴力等。生命教育的起点是保全生命并拥有一个健康的生命。

“生命教育”的概念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针对青少年吸毒、自杀、他杀、性危害等现象高发而提出的。其内涵是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在加州创建“阿南达村”学校,开始倡导生命教育的思想。几十年来,他所创立的生命教育理念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发展。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中小学中推行生命教育,用各种实例来向孩子们介绍生命的由来,生命的可贵。比如,在瑞典,老师会让孩子们摸着孕妇的肚子给他们讲人的出生,教育孩子什么是生命,为什么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新民晚报》2005年1月14日)

1979年,澳大利亚悉尼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这是西方国家最早使用“生命教育”概念(1ife education)的机构,现在该中心已成为一个正式的国际性机构(Lif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是联合国的“非政府组织”(NGO)中的一员。其基本的宗旨是:防制“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可见,这是适应西方社会毒品,泛滥、暴力频繁、性关系紊乱等情况催发的一种社会性的教育。

三、日本的生死学研究与生命教育

【2007年11月4日,我参加国际儒联“第三届儒家伦理与东亚地区公民道德教育论坛”后赴江西南昌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访问,与著名生死哲学研究专家

和生命教育专家郑晓江教授和著名日本哲学研究专家卞崇道教授进行了座谈交流。卞崇道教授介绍了日本的生死学研究及生命教育现状。】

20世纪70年代,日本兴起生死学(他们叫死生学)研究,是在西方关于死亡问题的研究的影响下兴起的,同时,日本国内的一些现象如医院中对病人的临终关怀等,也是推动因素。1977年,大阪成立了“死亡临床研究会”,1982年,该会召开第六次研究大会,参加者达到500多人。

1982年,东京的上智大学首开《思考生与死》的讲座,主讲者为一天主教神父。第二年设立“生死研究会”。到1996年,仅东京的会员就超过1500人。与此同时,日本相类似的组织还有几十个。

在研究中,他们提出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死亡的准备教育。强调要从小就进行这种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这门课程。到90年代,关于“死亡准备教育”的知识体系的支撑就是“生死学”(日本称为“死生学”),出版了一些关于生死观、生死学、生死学入门的著作。

1993年,东京另外一所大学设立了“人间科学研究所”,即关于人的学问的研究机构,开设了《生死学》课程。

1995年,日本成立了统一的“临床生死学学会”。

日本于1989年修订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

2001年,东京大学申请日本文部省的重点据点(相当于我们的教育部重点基地)“死生学研究”。该基地建立后,死生学已经作为一个学科成立。该基地的目标是,构筑有关生死的广阔的、有深度的知识体系,将生死学作为重构生命伦理学的基础,回答和升华应用伦理学的课题。认为生死学旨在继承和发展关于文明与宗教的系统的知识,让我们懂得如何接受死者的馈赠而承担起对未来的责任,以构建文明对话的一种理想状态。

基地分三个研究科:(1)医学系研究科;(2)人文社会系研究科;(3)教育系研究科。设立四个子课题:(1)生死学的实践哲学再探讨;(2)生与死的形象与生死观;(3)关于生死观的文明与价值观;(4)作为生命活动的发现的人学观的探讨。

基地活动形式包括,横向课题研究,召开学术会议,2002年开始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创办刊物发表研究成果,《死生学研究》每年出版两本,已经出版7期,培养专门人才等。

基地的目标指向,是要面对人文学科的凋敝二整合、重组、振兴人文学,构建关于生命的文化与价值的生死学。

由该基地推动,2008年3月,将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中日生死观论坛。

四、台湾地区生命教育兴起与实践

(一)、台湾生命教育的兴起

受台湾教育部委托主持生命教育课程规划的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孙效智认为:“台湾生命教育的提倡背景与暴力有某些关系。这是因为台湾社会的药物滥用与艾滋病问题还不像西方社会那样猖獗的缘故。当然,与艾滋病息息相关的课题如性关系方面的混乱,在台湾也早就到了日趋严重而不容忽视的地步。更令人忧心的是暴力问题,以台湾现况言,所谓暴力包含两方面:一是不尊重与伤害他人生命的暴力;一是青少年的自我伤害或自杀。这两类戕害生命的暴力事件:在近几年来层出不穷,而且年龄层也逐渐下降,这是国内倡议生命教育的主要社会背景。”孙教授在区分了西方国家与华人世界在生命教育上的不同之后,又接着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共通性:“国内外生命教育在具体议题上固然有不同的侧重,但面对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则是互通的。要让孩子远离毒品,就要给他们一个正向而积极的生命起点;台湾社会从暴力或自杀防御的观点出发也一样肯定,反生命行为的真正制止并不在于防堵、监测、打击犯罪或通报系统的建立,而在于根本的防患未然。防患未然之道在于正面人生观的建立以及家庭社会的互爱互助。依此,真正的生命教育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帮助青少年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与天地人之间建立美好的共融共在关系。”(参见《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哲学基础》,辅仁大学生命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2000年3月24日)

华人世界兴起的生命教育,主要是从社会上尤其是青少年一些反生命的行为,如吸毒、自残、自杀、毫无同情心、生命的无意义感、生活无目的性、无法与他人沟通、与社会格格不入等现象为催发基础的一种新的教育门类。

1997年,台湾省前教育厅厅长陈英豪首先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同年,台湾“教育部”委托实施伦理教育多年有成的台中市晓明女中设计生命教育课程,并推动办理研习、训练师资等,并于1998年度在全台湾地区各国中(相当于大陆的初中)实施,高中则于第二学期实施。这一年还制定了《台湾省国民中学推展生命教育实施计划》。

2000年,台湾教育部成立“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曾志朗部长宣布该年为“生命教育年”。2000年7月又公布了《教育部推动生命教育中程计划》,并组织“生命教育委员会”,由台湾各级学校推动生命教育。这项生命教育计划将实施四年,以高中及国中学生为优先对象,逐年推广到小学和大学。此外,台湾“教育部”也计划在40所国中及10所高中设置生命教育中心。

为什么要在学校中进行生命教育?其目的何在?台湾省前教育厅厅长陈英豪指出:“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弥补现行教育制度中偏重知识教育与理性教育,却忽略知识技能以外更重要的德性、艺术、人文之教育。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不仅学习到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了生命教育的涵养后,知识技能可以成为社会的用处,而不是拿来杀害社会的工具。”(参见《安顿人心的工作》,生命教育网站与《新讲台杂志》2000年3月1日)这是以素质教育和教育对全人类培养的角度来说明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二)、台湾高中职生命教育课程教育目标

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从1996年推行,均采融入式教学,即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于

国文、英文、数学、体育、音乐等各学科教学中,而自2005年起,生命教育已列入为高中正式课程的选修课。从2003年起,教育部聘请学者专家进行规划,在高中生命教育类课程中共推出八门选修课程,包括:《生命教育概论》、《哲学与人生》、《宗教与人生》、《生死关怀》、《道德思考与抉择》、《性爱与婚姻伦理》、《生命与科技伦理》、《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等,各高中学校可在上列课中选开一至两门课程,以建立学生对生命之正确认知与理念。以下是有关生命教育类之总教育目标及八学科之教学目标:

1、生命教育类总教育目标:生命教育即探究生命中最核心议题并引领学生迈向知行合一的教育。包含以下三项目标:(1)引领学生进行终极课程与终极实践的省思,以建构深刻的人生观、宗教观与生死观。(2)培养学生道德思考能力,并学习“态度必须公正,立场不必中立”的精神,来反省生命中的重大伦理议题。(3)内化学生的人生观与伦理价值观,以统整其知情意行,提升其生命境界。

2、生命教育类——《生命教育概论》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教育的意义、目的与内涵。(2)认识哲学与人生的根本议题。(3)探究宗教的本质并反省宗教与个人生命的议题。(4)思考生死课题,并学习临终关怀与悲伤辅导的基本理念。(5)掌握道德的本质,并初步发展道德判断的能力。(6)了解与反省有关性与婚姻的基本伦理议题。(7)学习与探讨生命伦理与科技伦理的基本议题。(8)体认知行合一的重要与困难,进而摸索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的途径。

3、生命教育类——《哲学与人生》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对哲学范畴的认知与觉察。(2)引导学生认识宇宙的宏观与个体生命的微观。(3)引导学生体会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4)引导学也实践道理观与人生的关系。(5)引导学生赏析艺术与人生的关系。(6)引导学生省思宗教与人生的关系。(7)引导学生体悟社会与人牛的关系。(8)引导学生建立自我追寻与人生意义的探索。

4、生命教育类——《宗教与人生》教学目标:(1)认识与理解宗教的意义、内质与内涵。(2)认识与理解世界各大宗教文化及其特质。(3)观察与理解台湾社会与民间本土的宗教传统发展现况。(4)认识与理解宗教在人类历史、文化及社会中所蕴含的深度与广度。(5)认识到宗教信仰与个人生命的内在关联性。(6)深刻地思维并体会出人的“宗教向度”。

5、生命教育类——《生死关怀》教学目标:(1)思考死亡和生命的关系与含义。(2)认识死亡概念的内涵与发展。(3)健康看待死亡。(4)省思宗教文化的生死观。(5)了解失落与悲伤的本质与因应。(6)了解自杀与学习防治自杀。(7)探讨丧葬文化之意涵。(8)认识临终关怀的理念与实施。(9)厘清死亡相关议题。(10)从死亡的必然性省思生的意义与价值。

6、生命教育类——《道德思考与抉择》教学目标:(1)了解道德思考的重要性。(2)探索道德的本质。(3)掌握善恶是非等道德的特性。(4)认识主要的道德理论。(5)发展道德判断的能力与方法。(6)体认道德实践与人生观、世界观的关系。

7、生命教育类——《性爱与婚姻伦理》教学目标:(1)探索与了解性的人学与基本

的性伦理观。(2)探索两性关系、友谊与恋爱的伦理议题。(3)探索与了解合乎伦理的性行为与性关系。(4)探讨与婚姻有关的伦理议题。

8、生命教育类——《生命与科技伦理》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伦理与科技伦理的意涵及重要性。(2)掌握生命与科技伦理领域进行伦理判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认识生命与科技伦理领域之主要议题、正反主张,并能进行初步伦理反省。

9、生命教育类——《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教学目标:(1)探讨不同的人性观点与假说,并进行批判与统合。(2)了解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规划人生未来的目标。(3)了解人格的特质及其知行合一的重要性。(4)增进健康情绪的知识、态度与能力。(5)了解品格的内涵,并养成良好的品格。(6)了解灵性发展的内涵及途径,促进心灵的成长。

(三)台湾国中小生命教育课程教育目标

生命教育在国中小九年一贯课程中分别融入于语文、数学、自然与生活科技、社会、健康与体育、艺术与人文及综合活动等七大领域,并分别从环境、两性、人权、信息、家政与生涯发展等六大议题教学。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习带得走的能力,其教育目标为使每位学生:

(1)有一颗柔软的心,不做伤害生命的事。

(2)有积极的人生观,终身学习,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

(3)有一颗爱人的心,珍惜自己、尊重别人并关怀弱势团体。

(4)珍惜家人、重视友谊并热爱所属的团体。

(5)尊重大自然并养成惜福简朴的生活态度。

(6)会思考生死问题,并探讨人生终极关怀的课题。

(7)能立志做个文化人、道德人,择善固执,追求生命的理想。

(8)具备成为世界公民的修养。

(资料来源:《台湾地区中小学生命教育教学资源手册》,纪洁芳、刘可德等编,国立彰化师大商业教育学系,2005年3月。)

(资料来源:林治平主编:《中原大学宗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台湾)宇宙光出版社2000年版,第171页)

可以说,台湾目前在中小学所进行的生命教育,已有相当的系统性,在教材的编写、教师的培训、课程的设计、影视教学片的制作、教学活动的规定等方面,都有十分成熟的经验。

五、中国大陆生命教育的推动

在中国大陆,辽宁省与上海市得风气之先,开始推动生命教育的开展。

2004年12月,辽宁省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辽宁省教育厅为此制定了《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以此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使中小学生身心能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新智慧的一代新人。

辽宁省教育厅制定的《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中确定的工作目标是:遵循未成年人身心成长规律,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生命教育关怀与指导的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生命的可贵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感受生命的喜悦,体验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正确认识生死悲欢,珍爱生命,乐观向上,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获得;教师能够将生命教育融入各科课程,并通过教育教学研究,主动探讨省教育的方式、方法与策略,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学校要构建以生命关怀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使生命教育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关怀生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

辽宁省还通过整合课程资源,将与生命教育有关的各科目如中小学心理健康、法制、公共卫生、预防艾滋病、环境保护、性教育等专项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整合师资力量,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和灌注生命教育。省教育厅要求中小学校长、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状况,全身心地关爱、尊重每一位学生,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认真分析,及时解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指导者、教育者和鼓舞者。辽宁省将用三年时间,分期分批在全省100个区、县(市)成立未成年人生命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对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青春期困惑、危机状况进行有效的咨询、指导和帮助。

2004年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送审稿),其中指出: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需要;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开展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该《纲要》还具体规定了生命教育的目标是:“生命教育着眼于面向全体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础。

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热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005年3月17日,《解放日报》记者徐敏报道:上海整体规划中小学生命教育序列,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共享的生命教育体系,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和感悟生命价值,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尊重、关怀、欣赏他人生命,梳理积极的人生观。生命教育要循序渐进。“我是谁?生命有何意义?”同一个问题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演绎:小学低年级,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有性别意识,喜欢自己;

小学高年级,学生要了解身体生长情形,懂得同情关心,初步认识和体验生命的可贵;

初中,学生要了解人体构造与各器官的功能,认识性差异,培养自尊自信;

高中,学生要了解生育过程和避孕方法,了解每个人在婚姻、家庭与社会中的权利与义务,理解生与死的意义。

生命教育并不是要另起炉灶,而是将散落在一些课程中的内容进行提炼。自然、体育与健康、生命科学、思想品德、历史等学科,都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例如,初中科学课中关于“健康生活”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现代健康人的特征,关注心理健康。高中历史课中关于“服饰起源”、“饮食文化差异与发展”的教学,要仍学生体味人类对生命质量的追求。语文、地理、音乐等学科,也蕴含生命教育的丰富内容,属于“隐性”课程。生命教育还包括一系列专题教育,入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环境教育、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等。

在大学生命教育方面,也是才刚刚启动。目前,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开始积极推动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展。

另外,中国宋庆林基金会成立了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会,举办相关论坛。

中国大陆所开展的生命教育比之于台湾地区,应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课程的设立、教材的编制、师资的培训、教学设置的添置等各个方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各省开展很不平衡。

生命教育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 长期以来,生命教育的缺失使孩子们对生命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一桩桩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引导未成年人走出误区,教育他们珍爱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生命的价值,学会悦纳自己生命,了解自己的生命多么的美丽,从而学会珍惜生命。 2、通过签订生命盟约,达成珍惜生命的承诺,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入课题 有个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又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的爸爸在草原上迷路了,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动了。爸爸就从兜里掏出五枚硬币,把一枚埋在草地里,把其余四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说:“人生有五枚金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你现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五枚都扔在草原上,你要一点点的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来,这样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让你的金币没有用就扔掉。”在父亲的鼓励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长大后。阿巴格离开家乡,成了一名优秀的船长。

1、这个故事,说了什么? (学生会有各种回答,预计会涉及:生命,生命的过程,生命的意义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的词语,逐词出示课题:生命,美丽的旅程 2、引入:世上的每个人,甚至每个生命体,都有自己的生命旅程,只有经历所有的历程,我们的生命才算完整。今天我们来讨论这个话题,一起走进这个旅程,一起畅想,一起去经历美丽的生命旅程。 设计意图:用故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初步认识生命的意义,唤起学生探索本次主题的需要和愿望。 二、展示美丽画面,欣赏生命 1、首先让我们走进丰富美好的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美好欣赏大千世界的视频 分享:欣赏了这样的片段,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用优美的画面音乐,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唤起他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从而感受生命的美好可爱。 三、生命体验游戏,激发对生命的珍爱 1、音乐冥想

生命教育课程

生命教育课程营丘镇河头中学

前言 (1) 课程目标 (2) 基本原则 (3) 课程内容 (4) 实施途径 (8) 实施措施 (9) 适用年级 (10) 课时安排 (10) 珍爱生命 (11) 生命教育故事 (14) 吸烟的危害 (18) 珍爱生命,安全出行 (22) 热爱生命的故事 (29)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32)

近年来,因生命教育的缺失,社会压力的加大,导致青少年自杀、自残现象不断发生。根据《中国青年报》等有关权威机构披露:在17-34岁的青少年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一死因。另据报道,在北京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会议上,有关部门透露,2005年,北京高校有15名大学生自杀身亡。与此同时,青少年伤害甚至杀害其他生命的事件也屡屡发生。如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同学事件;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还有近期发生的复旦大学研究生虐杀小猫事件等等。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自杀和心理疾病这一世纪之痛,在少年中也逐渐蔓延开来,呈现一种低龄化趋势。 最近,黑龙江省讷河市第一良种场小学的两名小学生,在因为迟到受到老师批评后,喝下农药自杀身亡。据报道,台湾嘉义县小学5年级10岁的黄姓女童因为功课压力太大,居然在自家的猪舍上吊身亡。 近年来,国内的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19%。他们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情绪反常、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学校恐怖、吸烟酗酒,乃至自杀、残害他人性命等事件。这些数据和案例让人触目惊心。它的背后透露的是:让广大青少年接受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 -1-

关于中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

关于中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 辉县市胡桥乡中心校郭新童正确的生命意识与生命信念的缺乏是当前中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普遍而严峻的现实。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关涉中学生的自杀行为,重在预防,破除中学生自杀的诱因是必要的直接的措施,但要从根本上对中学生自杀进行防控,生命教育能从观念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死、正确对待生命中的苦难和挫折、养成一种对生命的敬畏感。 一、生命教育的内容:生命教育就是培养、发展、提升生命认识、生命情感、生命意志和生 命行为亦即生命意识水平和价值的教育。 ( 一) 了解生命: 就是要了解生命的来源、组成、特点、规律、价值和真谛。而要做到这 一点, 就必须在生物课堂上及其它活动中传授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 ( 二) 敬畏生命: “敬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情感。生命是大自然中的神妙、美好、伟 大之物, 所以就对他产生敬畏的情感。这种敬畏感不是迷信, 而是一种值得培养的高尚的社会 情感。 ( 三) 尊重生命: 尊重生命也是一个种情感。在这个世界上, 最可贵、最有价值的就是生命。一个人不仅要尊重自己的生命, 而且也要尊重他人的, 乃至一切动物和植物的生命。 ( 四) 热爱生命: 在敬畏生命与尊重生命的基础上, 还要进一步热爱生命。热爱是一种稳 定、深厚的情感, 它只会加深、加固, 而不会淡薄、消失。每一个人既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也要珍爱他人的生命。而且, 只有热爱自己生命的人, 才懂得对他人生命的热爱; 也只有热爱他人生命的人, 才能真正地热爱自己的生命。生命的真正价值体现在相互热爱之中: 充分理解和把握自我生命的人, 就一定会对他人的生命负责. ( 五) 保护生命: 在敬畏、尊重、热爱生命的基础上, 还要进一步对生命加以保护。只有真正爱生命的人, 才会自觉地保护生命; 同样, 也只有注意保护生命的人, 才会有对生命的真正 的爱。 ( 六) 提升生命: 就是要提升生命的地位、作用、价值和质量。 二、中学生对生命漠视原因的分析 为何有些中学生未能走完自己的全部生命历程,却在如梦般的青春岁月里,选择了轻 生?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1. 中学生身心特点以及对生命的漠视。 在他们眼里,生命不值得敬畏,与自已所面临的困境(学习、心理负担)相比,生命显 得太渺小。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期,是个体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他们具有半儿童、半成人、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充满着独立和依赖、冲动和冷静、成熟和幼稚等错综复杂 的矛盾。随着生理上的迅速成长,心理发展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明显变化,观察力增强了, 注意力较前有了进步,思维力有了全面提高,自我意识也得到了迅速加强,而思维的批判性尚待成熟,容易造成主观和片面。情绪情感日渐发展,但两极性严重,因而也最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2. 中学生挫折承受力过于脆弱。 现在的中学生,挫折承受力脆弱,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往往就会采取极端的行为。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生命化教育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生命化教育-中学数学论文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生命化教育 高燕 (宜春上高县上高中学江西宜春336400)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树立“生命化课堂”的观念。生命课堂是基于教育的生命意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创设出新的生活经验,使生命融入新质,从而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因此,我们要提高生命化教学意识,创设良好的和谐氛围,改进教学方法及评价机制,使生命化教育寓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1.创设和谐学习氛围 在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要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发展,就必须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关系。生命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才能成长。在和谐的课堂里,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承担的是“人格引领”和“学业指导”。教师用自身的生命体验去接受、同化教材,获得属于自己的灵魂认识,即有自己的教学思想,自己的生命真切体会,用自己的生命表达方式,去与学生交流、碰撞,使双方都得到感悟,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教师还要用“师之爱”激发“生之情”,用真挚的感情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阻碍,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2.教学评价生命化 2.1对学习态度的评价评价学生是否遵守上下课的时间,是否尊重教师的劳动,做到认真听讲,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认真做学习笔记,勤于思考,积极举手发言;学生是否具有探索数学问题的灵活性,愿

意尝试各种解决问题方法;对从事数学活动具有好奇心、探索欲,并富有一定创造性,有强烈成功欲望等等。 2.2对任务完成的评价 分为课前预习和完成课业两个方面。课前预习评价学生能否认真完成预习笔记,带全学习用具,包括书、本等;课前要把当堂教学用具齐放在桌面上;完成课业评价学生是否按时、准确完成课后大练习考试及是否认真完成作业,按时上交作业,等等。 2.3对数学思考的评价 对数学思考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时,能否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否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要关注学生在数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面对现实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用数学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统计的观念。 3.课堂教学生命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生命化学习方式,学生才能在教学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样每个学生才能得到发展。 3.1让学生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通过动手实践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探索新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课堂中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体验融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知识。学生只有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成数学表达,才能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和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例如:探究”摸到白球的概率”一节的片

学校生命教育的工作计划

学校生命教育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宗旨,以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为落脚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育目标 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小学生进行健康、安全、成长、价值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生命教育实施体系。 三、教育主题 本年度生命教育包括生命意义,居家安全,预防流行性疾病,网络信息安全。 ㈠生命如歌。包括生命之歌、智慧之歌、诚信之歌、礼仪之歌等专题。㈡真情感动。包括感恩父母、师恩难忘、友谊天长地久、祖国在我心中等专题。 ㈢阳光心灵。包括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学互助、关爱学生等。

四、教育内容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学会欣赏人类文化。 五、实施途径 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充分运用学科教学,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重视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人际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一)学科教学 科学(自然)、体育、品德与社会等学科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要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也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同时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二)课外活动

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的意义[日期:2010-04- 10] 来源:作者: [字体: 大中小] 生命教育的意义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惟一载体。生命教育不是一门专门的课程,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生命教育是一项涉及到学校、家庭、社区和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要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 在学校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是学校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个性,保证他们有相对的人格自尊与自由。他们的任务不只是“学习”,而应该是“成长”。特别是不要把他们作为我们自己的“替身”,作为我们达到或实现某种理想与目的的“工具”。应该让他们去追求自己的个性与自由,不要让他们成为学习的机器,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自由、快乐和幸福的生活。 实施生命教育,需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整体规划生命教育的内容序列,使“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内容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以“认识生命”为重点教育内容,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生命现象。生命教育的目的,

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康成长。可以说,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生命教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注重发挥自然、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思想品德、体育与健身等学科的优势,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注重发挥音乐、美术等隐性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育。在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关键是教师要具有强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能力。 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得意义[日期:2010041 0] 来源: 作者: [字体: 大中小] 生命教育得意义 人最宝贵得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智慧、力量与一切美好情感得惟一载体。生命教育不就是一门专门得课程,就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得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得作用。生命教育就是一项涉及到学校、家庭、社区与全社会方方面面得系统工程,要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形成生命教育得合力。 在学校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就是学校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得责任。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真正得人来对待,尊重她们得人格与个性,保证她们有相对得人格自尊与自由。她们得任务不只就是“学习”,而应该就是“成长”。特别就是不要把她们作为我们自己得“替身”,作为我们达到或实现某种理想与目得得“工具”。应该让她们去追求自己得个性与自由,不要让她们成为学习得机器,给她们充足得时间与空间,让她们自由、快乐与幸福得生活。 实施生命教育,需要按照学生得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规律,整体规划生命教育得内容序列,使“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得教育内容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以“认识生命”为重点教育内容,着重帮助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与认识生命现象。生命教育得目得,就是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得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得态度,增强对生活得信心与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得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康成长。可以说,生命教育既就是人得全面发展得内在要求,也就是促进人得全面发展得重要手段。 生命教育不就是一门课程,而就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得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得作用。注重发挥自然、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思想品德、体育与健身等学科得优势,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得生命教育。注重发挥音乐、美术等隐性学科所蕴涵得丰富得生命教育内容。生命教育得关键,就是教师教育。在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关键就是教师要具有强烈得生命教育意识与有效实施生命教育得能力。 生命教育既就是人得全面发展得需要,也就是学生健康成长得迫切要求。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与生命与关怀得教育,帮助与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与自然之间得关系,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得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得意义与价值,才能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得态度,学会欣赏与热爱自己得生命,进而学会对她人生命得尊重、关怀与欣赏,树立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 生命化教育与生命教育 一、生命化教育 1、代表人物 张文质,教育学者,诗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生命化教育”得倡者与实践者,生命化教育课题总负责人。

生命教育案例 10个

【生命教育案例1】 对于没有什么升学压力的孩子们已经习惯了松散闲适的生活,在学习方面没有很大的上进心。 班上又有许多同学没交作业,孩子们上课懒洋洋的神情、做早操时无精打采的样子、潦草凌乱的作业、教室里满地的纸屑、互挑毛病如好斗的公鸡似的同学关系……课上苦口婆心的劝说、和屡教不改的同学个别谈心……都收效甚微,上学期曾激励过全班同学的评比栏、小红花再也不能激起兴奋了。 指导教师提出新的激发孩子学习性的评价方式,寻找一种能替代小红花、小星星给孩子们新鲜感的小标志。孩子们对这个方案是感兴趣的。但是单靠老师们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优秀的班干部集体在管理班级上往往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于是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人作为学习委员,帮助老师督促学生积极学习。得力的班干部走马上任了,果然不负众望,把班级管理得有声有色。因为是自己推举的班干,所以同学们非常配合,很少出现抵触冲撞的情况。有序向上的学习风气、和谐融洽的同学关系开始在班上形成。 【生命教育案例2】 给孩子们讲述孟祥斌的故事。 开展了“生命教育”课题的探讨,将教会学生珍爱生命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一课。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从小开始进行生命理念教育,使学生从小就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才能使我们的青少年远离非自然因素死亡危险的侵害,进而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倡导“学习英雄,珍爱生命”风尚,孩子既是父母的,也是祖国的。而要让孩子不负家庭、社会、祖国的期望,就要让孩子从小懂得真、善、美。通过孩子对英雄事迹的辩论,“祥斌的死值不值得?”看到了孩子们对生命的态度和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学校的教育,就是要对孩子进行价值引导。从孟祥斌舍己救人和孕妇被撞的两件事情中,引导学生去思考生命的价值。 【生命教育案例3】 学校每天早中晚放学时,会有各个村子里面租借的小公共接送孩子们上下学,但是经过孩子们反应,司机为了挣钱,每一辆车都是严重超载,有的孩子只能站着回家,并且,郊区车不是很多,所以司机一般速度都是很快,对于孩子们的安全十分不负责任。 为学生讲交通安全辅导课,红灯停绿灯行,不横跨栏杆走捷径……很多交通安全知识,学生们都了然于胸,可以脱口而出,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讲座,还是让学生们有不少新的收获。一直以来,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都十分重视,但更多是侧重安全意识的强调上,每次放学时候老师会把学生安全的送到学校门口,至于具体如何走路,怎样才算文明安全的出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不一样。【生命教育案例4】 在《小海马》一文中,通过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和感悟,懂得提升生命价值,懂得懂得在危急情况下,想办法用科学知识、现有条件保护自己的生命培养求生和生存意识,了解小海马生活和成长特点。 ;感受给予的快乐,引导学生关爱残障生命,感受保护人的自尊是关爱、尊重生命的表现。通过语文课外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课外读物和有关生命知识的科普作品,或影视作品。教师可以给学生开出书目,并让学生写出读书报告或读后感。学生还出了《珍爱生命》的小报,班级出《珍爱生命》的黑板报、墙报。组织学生辩论、演讲。经常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主

生命教育的含义和内容——对生命的敬畏

生命教育的含义和内容 生命科学认为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进行生命教育首要问题就是要教会青少年如何科学合理地理解生命。化学进化产生原始生命后,接着就开始了生物进化,人类的生命正是这一进化的结果。 生长和发育是生命的基本过程,而新陈代谢则是生命的最基本的过程,是其他一切生命现象的基础。生命的一般形态具有某种“合目的性”的行为,作为生命高级形态的人类则具有自觉的目的性行为。 生命的自然属性也即自然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长度,即寿命的长短;生命的社会属性也即社会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宽度,它是以文化为内核和根基,从零开始不断拓展的;生命的精神属性也即精神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高度,它并非纯粹指人在成功的顺境中所能达到的高度,人在失败的逆境中所处的低谷,因为生命的深刻体验和灵性的深层次激发,也构成了富有意义的生命高度的一部分。 生命长度、生命宽度和生命高度统一在一起,共同凝成了人的生命亮度,也即个体生命“我之为我”的生命亮点。 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呢?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

生命教育的意义

让生命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 生命,是一个人拥有其他一切的绝对前提。生命是教育的逻辑起点和最高目的,教育必须遵循人的生命规律。关注生命,是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新动向。如何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开发生命,是我们进行“生命教育”课题的出发点。进入21世纪,随着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日益严重,生命教育将对提升人生境界、开发人的生命潜能、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占世界人口22%的中国来说,生命教育对切实有效地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更具有现实意义。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要按其顺序分为五类,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事实上,人类的生理需要、生存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也是最重要的需要。只有生理需要、生存需要满足后,才会有高一层次的需要。 因此,从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层面提出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预防爱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以及国际理解教育,更贴近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一、在课堂中追寻生命的意义 目前国内很多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倾向于从“预防自杀”而不是从“发展”的视角看生命教育。其实,我觉得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要引认识和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意义,其次,通过课堂、活动等多渠道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现象,比如说,让学生了解生命诞生的过程,回忆成长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既崇高伟大又脆弱渺小,因此应善待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能再来,也不能重生,因此必须珍惜,永不得放弃生命。再次,通过录像观摩、加强对“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创建“无毒校园”的专题教育,通过专题教育,并制定行动计划的形式,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毒品预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做“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人。在课后的体会中,学生门纷纷写了自己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以及珍视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态度。 二、在死亡教育中诠释生命的价值 中国人是忌讳谈论死亡的,家长们在对孩子谈起死亡话题时,要么闪烁其辞有意敷衍,要么就是诸如化蝶高飞、破茧重生之类的美好童话。在这种教育下,孩子对于死亡并没有一个正确、科学的认识,在他们眼中,死亡可能是一次轻易且美妙的体验,也可能是一个无法参透的沉重恐惧,这样的极端观点让他们在成长中很难洞悉死亡的真容。因此,开展死亡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正如培根所说,随死亡而来的东西,比死亡本身更可怕。正视死亡决不是正视尸体那么简单,如果学校组织学生参观火葬场可能会加剧他们对死亡的恐惧。事实上,死亡教育包括生命的探索、自我与人际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因此,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生命意义的讲解上,而不是熟悉死亡后的程序。在课堂上,我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学生培养坚强的品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比如让学生设想一下如果自己只剩下10天,自己会做哪十件最重要的事。使他们认识到死亡是一个无法避免的必然,但在人们心中有许多情感足以压倒对死亡的恐惧:亲情可以淡化死亡,友情可以舒缓死亡,追求可以淡忘死亡,崇高可以藐视死亡,信念可以超越死亡。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应当更积极地探索生命,更积极地体验与别人共存的幸福,进而用坚强的品质延伸生命的长度,用积极的生活拓宽生命的宽度。惟有这样的死亡教育,才能使学生们意识到生命是一个完美的奇迹。 三、在社团活动中丰富生命的内涵 只有当一个人在生命成长过程中充分发掘出内在的潜能,实现自由而充分的,持续而富有主体性、创造性的发展,并把学习当作自我需要、自我实现教育才能成功。为此,学校开展了多项活动,努力使学生的个性、天性在校园大放异彩,一是不用一个模式去培养学生,不单纯以分数去评价学生,二是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并给学生学习选择权和时间支配权。学校成立了十多个学生社团,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使整个校园洋溢着活泼向上的学习气氛。其中,心理社团除了在每周一次的活动中,教他们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之外,经常组织有趣的心理游戏或活动,还让学生轮流对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较普遍的问题,如: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和预防、青春期异性交往、考试焦虑等问题进行专题的调查和访问,然后把自己的调查结果或所感所悟通过学校广播介绍给其他同学。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心智的发展,能力的提高;而且,促进了他们个性的完善。有的学生,本来性格非常孤僻,渐渐的,变得合群了,也会主动去关心同学了;还有的学生,原来很自卑,逐渐恢复了自信,也乐于展现自己的能力了。

生命教育的起源、内涵、价值、目标

生命教育的起源、内涵、价值、目标 (一)生命教育的起源 1968 年, 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倡生命教育说。“引导人们去充分体悟人生的意义;让身、心、灵兼备的生命态度,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元素”。 1976 年,1500 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基本普及。 1979 年,澳大利亚成立了全球首个“生命教育中心”,正式的国际性机构,是联合国的“非政府组织”中的一员。 至此,生命教育成为了席卷全球的文化风暴,影响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和时代文明。 (二)生命教育的内涵 使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及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和实际人生价值的教育。这和生命教育的核心内涵。 促进个人生理、心理、社会、灵性全面均衡健康发展。是关于全人的教育。 认识生命,爱惜、尊重并欣赏生命,增进生活智慧,展现生命意义与永恒价值。 是关于人与他人、自然、宇宙和谐互动的教育。 总而言之,未成年人的生命与安全教育,就是要解决学生如何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珍爱生命、呵护健康、安全成长、体会责任、创造幸福的教育。 (三)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总体目标”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中小学的安全教育,是寓于其相对完整的生命教育体系之中的,包括了学校、社会、家庭诸多层面。我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学校尚未全面系统实施的情形下,目前主要依靠具有生命教育性质的安全专题课程和实践活动,以及在学科教学中相关教育理念的渗透与融合予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中,也首次明确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并列同提,在教育政策高度给予了前所未有的特殊重视。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及对策 程燕 湘潭大学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411105 摘要生命意识是个体对生命存在及其价值的一种自觉感悟和态度,是 生命教育的高级层面。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尚在蹒跚行进期,需要加大政策扶 持力度,强化教师生命教育意识,构建系统化生命意识教育体系,在体验 中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生命,学会生存技能,利用多途径打造全方位生命意 识教育空间,以切实推动高校生命意识教育地开展。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641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674-5884201312-0023-03 我国高等教育在学生知识增长方面抓得很有成效,但在关注学生生命 成长方面却存在缺陷郑晓江,2011。 资料显示,自杀成为 15 岁至 34 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占自杀死亡人数 的 19 肖水源,2007;每年至少有 100 名大学生轻生,自杀未遂者为自杀 死亡人数的 10-20 倍,潜藏着自杀意念的人更是数不胜数费立鹏,2007; 大学生自杀事件已成为我国高校突出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

生命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更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大力加强高校生命 教育力量,切实提升大学生生命意识水平,迫在眉睫。 一概念界定 目前,国内对生命教育、生命意识教育的概念及内涵并无统一界定, 呈多样与模糊状态。 一生命教育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生命教育是旨在帮 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 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郑晓江则认为, 生命教育即是关于生存、 生活、 生命以及生死的教育, 包括有关生命的九大议题认知生命、体验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悦 纳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发展生命、不朽生命。 刘济良提出,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 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 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 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 煌。 无论从何种角度出发,生命教育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一个多纬度、 多层次的内容体系。 生命教育涵盖了一切为了生命的教育,关涉一切有生之命,为了生命 的一切,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内在形式,其宗旨就在 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潜质,提升生命品质,实现生命价值。

5生命教育理念

“生命教育”理念 什么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生命教育基本理念 (一)以生命为核心,倡导生命关怀,提升生命价值 以生命为本的理念强调在课程建构中要回到生命之中,遵循生命之道,以关爱生命、感恩自然、追求生命的意义为核心,不仅要关怀自己的生命,还要关怀他人的生命,不仅要关怀人类的生命,还要关怀其他物种的生命,使万物和谐共生,以实现生命快乐、幸福、自由地发展。基于这一思想,本课程强调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愉悦、民主、宽松的生命成长空间,无条件地接纳所有的孩子,

引导学生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从而使他们更加珍爱生命,珍惜人生,体悟生命的价值。 (二)以平等为前提,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生命的个体形式是具体的、独特的、丰富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别于其他生命个体的天赋、兴趣和爱好。生命在总体上具有多样性,本课程强调要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不将人类个人意志强加给其他生命,创造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对个体生命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生而平等的,都有存在、生活、发展的权利。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和权力轻视、无视、蔑视任何一个个体生命。 尊重生命体现在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差异性,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及其共在的生命世界。因此,本课程提出不分地域、国家、种族、物种,无论贫富、有无残疾都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生命个体,使他们获得生命的尊严,这是生命公平、公正的体现。 (三)以回归生活为基点,坚持生命教育无痕 生命教育是基于生活实践的教育。生命以生活为载体,生活是人的生命是存在形式,人在生活中舒展着自己的生命,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享受着生命的快乐和生活乐趣。因此,生命教育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他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事件等为内容,遵循理论与生活统一的原则,采取活动、体验、启发、陶冶、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体验生命的意义及价值,使学生在体验中认同、内省和自悟,而不是强硬的教化和驯化。学生只有在这种无痕的活动和体验中接受教育,才能产生震撼生命的共鸣。 (四)以和谐为目标,营造绿色健康的生命环境

专题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 道客巴巴

专题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专题教育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专题教育具何周期短、活动性强、时代特征鲜明等特点,能相对集中、灵活地实施生命教育的内容,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专题教育的活动形式,丰富专题教育的内容。 一.健康教育

实施建议: 1、全市中小学校的每个年级都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要求保证每两周一课时。 2、要联系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通过活动体验的形式,使学生懂得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以及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增强自我预防的能力。

实施建议: 1、课时安排(小学1课时,初中6课时,高中4课时),建议理论教学与讨论活动 的课时比例为1: 1。 2、全面把握专题教育的课程目标,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及预防艾滋病的基本技能,最终达到抵御艾滋病、珍惜生命的教育目的。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防治艾滋病的行动。 4、鼓励拓展教学空间,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密切联系。 5、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及当地实际情况,在保证教学目标完成的前提下,鼓励 拓展与艾滋病预防相关的青春期教育等教学内容。 6、做好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评价工作,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教育和发展功能。 三、毒品预防教育

实施建议: 1、小学阶段的毒品预防教育从五年级开始进行。从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每学 年安排2课时,可利用校本课程或班会、团队活动时间进行安排。 2、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状况,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探究性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毒品预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做“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人。 四、环境教育

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意识研究综述-文档资料

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意识研究综述 一、生命教育意识的必要性长春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曾经在一部分小学生中做过这样一项活动,给孩子们每人发一张白纸,让他们在纸的左侧写上活着的理由,右侧写上死去的理由。结果令人心惊不已:多数孩子在纸的右侧列举了长长一列“死的理由”,而在纸的左侧只给“活着”留下星星点点两三条理由。 某报载,南方一个山区,几个小学女孩子外出打猪草。期间,一个女孩想用猪草算命,看看谁的命好谁的命不好。算的结果是几个人的命都不好。回家的路上,为首的孩子说:“命这么不好还回家干嘛?上学干嘛?不如死了算了。”有的孩子反对,屈于从众心理的压力,只好就范。几个妙龄女孩子手拉手一步步走向深深的河水。 东北某地,一批小学、初中的孩子结成了团伙,一个孩子自称为王,定了人人要有“忠心”的戒律。一天,“大王”要考验他的属下,他集合了这群孩子,命令两个孩子当场自杀以献忠心。 可怜两颗幼小的心脏就这样停止了跳动。 泰戈尔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很想知道对于这些“激动”赴死的孩子来说,“死”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死亡之于个体的绝对意义的丧失他们了解多少?什么使他们对生命如此轻视,对死亡如此无畏?为什么他们除了死亡之外竟无从选择?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分析,自杀已成为我国15至34岁人群的主要死因。生命的丧失,生命意识的淡漠,生命意义的迷失,一再以暴虐的方式警示我们,尊崇生命、善待生命已经是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最为需要的教育。生命教育就是在尊崇个体物质性生命的基础上,遵循生命规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统统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填塞生命活力,具有康健人格、鲜明个性和创造智慧的教育。 意识,是指生物由其物理感知系统能够感知的特征总和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广义的意识概念认定意识是赋予现实的心理现象的总体,是作为直接经验的个人的主观现象,表现为知、情、意三者的统一。生命意识是指人对生命的存在、价值及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强调生命的本体价值,引导人爱护生命、尊崇生命、强调生命的终极意义,探索生命的皈依,强调在生活中体现生命的意义。

生命意义主题教育活动总结

生命意义主题教育活动总结 活动时间:2011.11.17晚上8:40-10:10 活动地点:机电楼D127 活动主题:生命意义主题教育 活动对象:热能093班 活动负责人:陈速老师 总结正文: 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是教育的灵魂,是贯穿教育始终的课题,也是教育以人为本的首要要求。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的迫切需要。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只重视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导致近几年高校大学生荒废生命、淡漠生命、伤害生命的事件频繁出现,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警示。关注生命,教育学生尊重生命,这是生命教育的基础,为此我们组织了这次生命意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使全班同学集体观看视频的方式,提高同学们的安全意识,珍爱生命,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 一、生命为本 生命是人的根本,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没有生命的存在也就没有人的存在。生命存在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前提条件,离开生命一切将无从谈起。教育又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的一种活动。既然教育要以人生命为基础,教育要直面人的生命。我们应该唤醒同学

的生命意识。生命既包括对人的物质生命的满足,又包括对人的精神生命的提升;它既包括对人的生命的价值、信仰的理解和追求,又包括对人生命实践能力、操作系统的养成。生命意识的养成,不但能够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也能够养成他们丰富的生命情感和坚强的生命意识。 因此,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唤醒同学的生命意识,启迪同学的精神世界,开发同学的生命潜能,激发同学的生命活力,提升同学的生命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利用课堂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课堂是生命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意识。让学生通过学习感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可贵,生命的美好,生命的意义。教师还要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践生命教育。教师要以自己认真的教学态度,积极的工作热情,良好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教师还要在教学工作中以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来渗透生命教育。比如,在课堂中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听课和学习中要专注和投入,要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去掉懒散的习惯,这本身就是对他人和自己生命的尊重。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悟到平等待人就是对人生命的尊重。教师还要以自己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不懈的追求来影响学生追求积极的生命价值。 2.培养学生积极的生命情感 生命情感即个体对自我生命的体认、肯定、接纳、珍爱,对生命

生命教育心得体会

生命教育心得体会 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生命教育呢?随着部分青少年物质追求的迷失、社会道德的衰落、身心发展的龃龉、有限岁月的虚度,加之自杀行为得不偿失频繁发生,我国推行生命教育变得刻不容缓: 1、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在大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大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

高广大大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2、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大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3、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由于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指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因此,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 4、开展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家庭教育还存在和大学生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的方面,相当一部分家长不了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忽视大学生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的需求。加剧了部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如厌学、离家出走、自杀等,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迫切需要引导家庭开展科学、正确的生命教育 5、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加快学校教育的改革,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