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化学学案导学的利与弊

高中化学学案导学的利与弊

高中化学学案导学的利与弊
高中化学学案导学的利与弊

高中化学学案导学的利与弊

作者:梁广舒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年第01期

新课标要求下的全新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在这个背景下,学案导学也日益被广大教师与学生所认可和推崇。可以说,学案教学不仅能够划分出教与学的职责,而且是新课标精髓的重要体现,学案导学用学案作为有效的载体和媒介,运用导学的方法深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效益更加可观,继而真正地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中化学学案导学的弊端现象

1. 教学手法不灵活,流程单一。学案导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生成,但学案导学只是我们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有些教师在运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非常机械,教学的整体过程演变为设计学案→自主学习→学生质疑→课堂点拨→反馈达标的这种流水线运用模式,将很好的一节新课变成了习题处理课,学生对于老师的提问应接不暇,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这种单一的学案导学流程非常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让学生形成习惯性的化学思维,学案导学相较于传统教学的优越性也无法体现出来。

2. 对学案设计重视过度,课前准备工作被严重弱化。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成就一堂成功的化学课,但是有的教师将努力的方向都集中在学案的设计和编排上,将课前的教学准备工作抛之脑后,比如课件的制作、教案的编写以及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等等。这样长期的用学案代替教学准备,不仅让学生听之乏味,也降低了化学课堂的含金量。

3. 学案中设计问题过多,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观察发现,我们的教师在学案中设计的内容过多,课堂的知识容量很大,这样就不可避免地给学生加重了课业负担。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了应接不暇、手忙脚乱的情况,知识的巩固和及时消化得不到保障,老师单纯地答疑使得学案导学模式流于形式,降低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4. 学案问题的设计不科学。学案的运用能够促使教师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分析和消化知识点。在学案的设计中,许多教师不能更好地把握难易程度,往往不是难,就是简单,没有合理的搭配,忽视循序渐进的设计规则,内容设计严重缺少层次感,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还有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盲目求新、求异,问题的科学严谨性降低,有的问题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脱离,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高中化学学案导学的有利因素

首先,学案导学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案导学模式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与学二者的关系,化学教师可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空间,突出学生作为学习

主人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学案导学为高中化学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教学气氛更好,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其次,教与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学案导学法能够促进教师对于学情的研究,通过教师的检查和及时反馈学生提出的问题,使教师对于教学进度的掌握更加科学,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学生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学生的学习则会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第三,学案导学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将学生从以往的题海中拯救出来,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性,特别是学案设计中的实验探究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更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使每位同学都能够踊跃参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成果更加稳固;第四,学案导学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学案导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学案作为重要依据,学生不必再大量地重复去做习题,不仅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且可以更快地了解学生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有效减轻了学生负担,教学质量得到显著地提高。

综上所述,学案导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着突出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帮助了教师更好地教学,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是对素质教育最好的落实。我们只有把握好新时期的新形势,果断地采取学案导学并科学合理地将其充分运用,才能紧随时代教育发展的潮流,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并最终培养出更多具有一定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关于学案编制和使用的几点思考

关于学案编制和使用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4-05-04T12:52:25.17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10期(下)供稿作者:唐军祥[导读] 百度百科这样解释学案: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唐军祥 (绵竹实验学校绵竹 618200) 【摘要】:本文试图从灵活使用学案,把学案的使用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彰显结合起来,把问题探究与问题生成有机结合起来两个方面谈论集体备课模式下教师编制和使用学案的问题,试图剖析教师应从学案的编制和使用中体现教师风格和建设高效课堂。 【关键词】:学案编制和使用教师特征有效课堂我校“四步一体”课堂改革引进了一个新的词条:学案。这个概念大概有别于平日里大家精心编制的,带有明显个人认知特征和教学风格的教案。百度百科这样解释学案: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仔细分辨,大概可以理解为:教师编制,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因而学案本身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或许正因为学案“导学”的功能,毋庸置疑,所有进行新课改的教师都发现了学案编制的重要性。没有学案,无以成学;没有好的学案,就没有有效的课堂学习。这里的“好”,也许不单纯是依据了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制而成的学案,大抵这个问题应该已经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得以发现和解决。或者,学案编制中应该体现的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我们随手拈起一份学案,都能够从里面找到它们的蛛丝马迹。比如我校“四步一体”课改学案就分成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和反馈补救四个模块,语文学案前面还特意增加了一个“资料助读”的小版块,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 但是否大家以这个凝聚了备课组集体智慧的学案为蓝本,就都可以在不同的班级中、不同的学生群体里复制出相同的学习效果?或者有时我们是否还会发现学案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手脚,教学过程僵化凝固,甚至达不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在学案使用中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差异?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依然停留在教学案的思维层面上(以前是教文本),是否能让学案真正“生动”起来。 首先,教师应该灵活使用学案,要把学案的使用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彰显结合起来。学案是备课组共同劳动成果的结晶,大家在集体研讨的过程中注意了细节的完善,注意了共性的东西,就不自觉地把个人的发现、个人的感知剔除掉了。就教师个体而言,这个时候的学案,其实与先前的教参,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差别就在于教参重在“参考”,还不能直接转化为教学流程,而学案本身已经是一种成型的教学流程了。如果不能打上教师个人关于学案、关于文本认知的烙印,如果不能打上个性——教师对文本的独特感知(体验)以及传递这种感知的方式(风格),学案也会成为一剂“毒药”,慢慢添加的就是教师习惯和思维上的惰性,这一点,对新教师成长弊大于利。 新课改强调学生依据学案自主学习,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但有的时候对于文本的独特感受,凭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自己去体会、去讲解却没法实现的东西,教师多讲一点,也许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渲染气氛,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如我校梁靖老师在讲解《春酒》这篇课文(获绵竹市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时,通过迁移,用余光中的《乡愁》去设置意境,让学生理解《春酒》中作者琦君的思乡情怀,学生情感认知豁然开朗,课堂高潮就此出现。这一点,单纯让学生去做,是实现不了的。因此,依据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制的学案,放在不同的班级里面,是否也应该根据不同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加以变化,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也决定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持续性、坚固性。 教师语言或精练,或丰富;教师言语或朴实,或风趣;教师情绪或端庄,或热烈;教师态度或严肃,或亲切。这些都可以形成教师的教学风格,也大可不必因为新课改而排斥在外,它们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师应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锤炼,在课堂中坚定不移地磨砺。 其次,教师应该灵活使用学案,要把问题探究与问题生成有机结合起来。问题设置是学案编制的核心,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大多是围绕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结束。我这里用了一个词语,叫“围绕问题”,而不是“发现问题”。因为问题在老师编制学案时,已经“发现”了。学生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么自己动手,要么小组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并且把它们以成果的形式展示出来。 我一直以为这样一来,学生慢慢会很疲倦的,因为问题就在那里放着,这堂课就这样了,了无新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奇是兴趣之源,是获知之因。 学案是可以改变的,这不单指学习的顺序,也包括问题的设置。我以为一份好的学案,应该是意犹未尽,应该是给了学生发现更多问题的线索。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已知学案,利用课堂反馈,善用追问和启示,“生成”新问题,从而让课堂走出并且高于学案预设,这也属于一种建构。 一份好学案,有学生利用已知认知解决的表层问题,它可以培养学生习惯。有学生需要合作讨论解决的深层问题,它可以培养学生兴趣。一堂课,有已知的领域(预设)需要我们去耕耘,有未知的领域(生成)需要我们去发现,这堂课也才有意思。“犹抱琵琶半遮面”,说的是学案,也是教学。 自学校开展“四步一体”课堂改革以来,我也听了很多老师的课,他们给了我许多启示。在彼此的交流中,也有了更多的体会。就学案编制和使用而言,我以为,还是应该从集体中来,到个体中去;从教师中来,到学生中去。也许,这样的学案,也才真正具有了实践的意义。这样的改革,也才会既培养学生,也发展教师。

对使用学案教学法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些思考

对使用学案教学法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些思考 炎陵一中李明华 412500 摘要:使用学案教学法,在编写历史学案时要做到“两个立足”和“两个精简”,在课堂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进行师生角色的转换,才更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学案高效学情主人帮助者 历史学案是历史老师在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以利于学生实现课标内容的辅助课程教学资源。其实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课堂的主宰者,达到让学生动起来、思维活起来、课堂效益高起来的目的。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我校历史课已经开始使用历史学案进行辅助教学。笔者在使用学案教学法时,对学案的编写与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作用进行了一些思考,认为编写学案时要做到“两个立足”和“两个精简”,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霸占课堂,而应该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才更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初中历史学案编写要做到“两个立足”:一是要立足于课标,二是要立足于学情。历史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历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明确了历史课程的基本目标的价值取向,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历史课标是历史教与学的基础,整个教学活动都要以课标为中心,学案的设置也不例外,所以学案的设计就要立足于课标。每个学校、每个班级的学生情况是不一样的,学情的不同决定着各学校、甚至是各班级的学案也不能完全一致。这就象人们穿鞋子,并不是所有人的脚都能穿上相同尺码的鞋子。只要适合自己的才是合脚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立足于学情,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要把握好难易程度,把握好内容的多少,要把握好基础性、归纳性与开放性、拓展性之间的关系。通过笔者的实践,笔者认为学案要以易为主,内容最好设计为一张16开纸能打印完,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完成为妥。要把注重基础知识的归纳,做到适度拓展与开放,更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初中历史学案编写还要做到“两个精简”:一是学案框架要精简;二是内容要精简。历史学案编写框架虽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也存在着一个基本的框架:学习目标部分(本课课标、学习三维目标等内容)、自主学习部分(自主学习基础知识)、合作学习部分(或合作探究)、课堂练习部分等四大部分。当然也可能根据课文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添加重点难点、学习方法、知识构建、知识链接、学习后记等相关部分的内容。如果框架内容太多,方方面面都有,势必导致学案变成了辅导用书,那么此时的学案也就与课外辅导书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学案的框架要精简。根据历史学科在国家初中课程设置中的地位以及减轻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历史学案要精简,要做到把握基础,突出重点,做到简而精,一张16开纸的内容就足够了,要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就能完成,不要留到课后去做,那样才真正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在学案教学法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练习三

学案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案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校这学期在教学上采用了学案教学模式,填补了以往我们在备课中存在的弊端,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整体素质。我在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的带领下,真正学到了不少东西。下面就自己所用的几篇学案,谈自己对其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学案的实施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在学案的编写上。 学案不同于原先的以我们为中心为我们上好课而准备的教案,它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为意图。所以学案的编写是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来解决的小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变懒了、讲得少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 其次,课堂中我们的`教学观念需要改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的心理;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要再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第二,学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 教师在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等多种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有所提高。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放开而去积极获取新知。 二、学案使用中的几点反思 1、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到知识的奥妙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关键之所在。 2、在练习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梯度性,题目由简到难,层层推进,不但便于理解运用,还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针对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限度来提升巩固知识点,想方设法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 4、小组讨论合作后,我们要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 在最近的学案使用中,个人也存在不少的困惑,如:学习目标不能按时完成造成拖拉现象;探究问题时,收放有时会失控等。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体会,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指正、帮助。希望我校的学案教学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绩效。 【学案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案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案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案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校这学期在教学上采用了学案教学模式,填补了以往我们在备课中存在的弊端,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整体素质。我在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的带领下,真正学到了不少东西。下面就自己所用的几篇学案,谈自己对其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学案的实施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在学案的编写上。 学案不同于原先的以我们为中心为我们上好课而准备的教案,它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为意图。所以学案的编写是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来解决的小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变懒了、讲得少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 其次,课堂中我们的`教学观念需要改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

心的心理;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要再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第二,学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 教师在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等多种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有所提高。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放开而去积极获取新知。 二、学案使用中的几点反思 1、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到知识的奥妙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关键之所在。 2、在练习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梯度性,题目由简到难,层层推进,不但便于理解运用,还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针对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限度来提升巩固知识点,想方设法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 4、小组讨论合作后,我们要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

学案教学存在的误区和有效实施

学案教学存在的误区和有效实施 目前,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流行一种改革时尚,通俗地称为“学案教学”或“学案导学”。也许是因为受国内几所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学校的影响,在短短几年内,大家纷纷都西颦东效,于是“学案教学”或“学案导学”便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追求目标,也成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种成功标志。用学案教学, 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学案教学也容易走进一些误区, 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就影响学案教学的效果, 甚至影响“以学论教” 原则的实践。 一、学案教学综述 学案就是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教学” 就是在教学中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学案是建立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遵循着学生知识建构的循序渐进过程而设计的。学案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是:明确学习任务,说明学习背景,进行学习定向;揭示学习策略和参考思路,鼓励学生作出选择并制订学习方案;提供学习“支架”,解决学习困难;组织自我检测,提高元认知水平;整合学习成果,优化认知结构。学案教学的价值在于,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有利于课堂教学重心的转移,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总之,学案教学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把教学的立足点从教师的“教” 转向学生的“学”,把备“教案” 改成了备“学案”,实现了教与学的协调同步,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体系。 二、学案教学目前存在的误区 1、把学案编制成了习题集 学案应该是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途径,而习题则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因此,习题可以是学案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应该成为全部。可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部分教师认为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大量做题, 所以在设计学案时, 机械的照搬课本内容, 把教材内容编成一道道的习题, 认为这就是“学

导学案教学的利弊

导学案教学的利弊 在生物教学中采用导学案教学,学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以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优点: 1. 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知识内容,克服盲目和片面,减少教材阅读和作业中的困难,有利于准确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2. 突出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学案就是学生的笔记本,课堂上有需要补充记录的内容就记录在学案的空白处。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而老师也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进一步的拓展练习,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利用率。 3、学案式教学促使绝大部分学生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使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4、学案式教学把学生的物理学习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 对于一些内容繁琐、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作业,利用学案可以帮助教师更方便、快捷、准确的布置给每位学生,在学习浮力时,布置他们用盐水和鸡蛋模拟潜水艇浮沉的实验。其它如进行社会调查、查找资料、观察生活现象、各种小制作等,我们都分组或分层次布置任务,从而使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这一段时间,我们也在不断进行反思,来逐步完善这种教学方式,

下面是我的几点思考: 2、学案式教学需要经常印发大量资料,学生要购买大量的资料,对于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来讲,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国家为减轻学生负担,早就对义务教育免学费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增加学生负担啊? 1、实施导学案教学后,学生反映作业太多,常常出现作业收交不上的情况,即使交上的都是抄答案。 3、要想在学案式教学中取得高效,学生活动时教师的指导就会不及时、不到位,从而影响教学进度。我们不可能等到“过年了”才去参加中考、高考!还是因地制宜、应人而异、应课而“学案”。 4、探究问题时,收放有时会失控。放开啊!整个课堂就像一锅沸腾的热汤,到处都在“冒泡”。根本不学的学生趁讨论的过程中摆龙门阵,搞小动作,甚至打闹。这时候教师该是招呼纪律哪?还是听学生继续讨论问题啊?其实他们也是在讨论,只是问题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可能结论更加勾人心悬。这样就完不成教学任务。收紧啊!又没有管住老师的嘴。平时的课堂和展示的课堂的不一样的! 总之,导学案的教学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努力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寻求改进和完善。

关于学案教学的一点思考

关于学案教学的一点思考 霍籽圳4月8日去唐中参加“同课异构”我使用了学案教学,效果不错,现在谈一点我对于学案的认识和思考。 说到学案,我其实已经并不陌生了。前年还在原单位时,校长把“杜郎口”的新风带进了学校,指明要在我的班、由我来做这个“试点工程”。那段时间,基本上每天、每节课都有领导来听,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展示自己,也为了让课堂更加精彩,我就在想,能不能提前让学生知道课堂上要干什么,怎样可以比单纯的布置预习更具体一些,于是想到了学案。对于学案,我的理解是把我们教学用的教案改变一下形式展现给学生,让他们明白老师设计这节课的意图和构思,告诉他们本节课我们要学什么、怎么学。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基础知识以及整个课堂每个环节的内容和需要重点突破的几个问题。 于是,我在做每一个教案的同时都做了一个于教案配套的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一个阶段下来我进行了反思,我发现,让学生知道课堂流程其实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至少他们会和我配合的很默契,免去了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 第一次设计学案,是一堂联片教研的观摩课,所讲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的《核舟记》。 核舟记 一、预习展示 1.作家作品简介(小黑板展示,讲解) 2.重点词语解释(小黑板展示讲解) 二、合作学习、探究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脉络梳理(板书设计) 3.自主质疑,解决问题 三、展示学习成果 以小组形式、按小组顺序展示学习成果 四、才艺展示 课本剧表演 五、收获小结 六、作业:背诵课文2、3、4自然段 虽然是一个现在看起来非常不成熟的学案,但它对我的帮助确实很大。学生明确了任务,提前就选择了自己喜欢、而且能够驾驭的一块内容做重点预习,课堂上尽情展示。因为当时我们的要求是老师每节课讲课内容不能超过十分钟,剩下的时间都要有学生来讨论、交流、展示,所以孩子们的时间特别充分,他们发挥得相当出色,一堂课下来掌声不断。 紧接着我又参加了县优质课竞赛,由于要到外校面对陌生的学生,我更担心他们不能适应我的教学方法,所以又一次用到了学案。只是这次,因为要发给外校的学生,我作了较为精心、详细的设计。那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圈点人物性格特征的关键词句,批注描写时所用的方法。 2.学会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 3.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关于导学案使用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导学案使用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张瑞玲 不知不觉我们使用导学案已有一年了,在学校就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进行调研时,学生反映的情况让我们有些意外,有些感动,也隐隐不安。具体内容如下: 1、加重负担,浪费严重。五科教师每天发导学案,大部分学生不做,或应付一下,甚至照抄,发的导学案量大,纸张浪费严重。 2、质量不高,建议取消。很多老师因为实在想不出应该在导学案上写些什么,就把课本和“练习册”上的习题照搬充数,在学生眼里,完全不是导学案,而是变向出题,有比导学案更完整和更全面的“练习册”,那么老师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呢?建议质量不高的导学案取消。 3、建议改进,分科实施。一是如果改良后的导学案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学习,我们也非常乐意并接受导学案的;二是在数理化三门学科开展“以讲为主,以导学为辅”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建议引发我们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教案而要使用导学案?导学案如何编写和使用?不符合学生实际的导学案能大量使用吗?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而且要花大力气研究并尽快加以解决。 我们认为:随着各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取消了教案,取而代之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的“导学案”。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

方向盘、指南针。也就是说“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关系到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之成败。为此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谈以下几点建议,供学校和教师参考。 一、导学案的价值如何定位? 导学案应该成为什么?这是我们编写和使用导学案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导学案”应起到“导学”作用,而不能是“操练”作用。本来,导学案就是针对学生被动式接受学习的弊端应运而生的,而不是因学生训练(操练)不足而起。如果平时的作业、单元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等对学生已达到正常而适度的训练量,已经足以起到复习、巩固、反馈的作用,就没有必要再增加其它形式的训练。如果导学案主要作用是“训练”的话,无疑是以一个正当的名义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导学案只有凸显“导学”功能,才能最大化实现其应有的效应。导学案应该是个“桥梁”,连接“三维目标”的学习,连接课内外学习内容,连接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通过导学案,教师应力求引导学生“学会”整合相关资源,形成整体,融会贯通,同时也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掌握也应当成为导学案中的重点。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一种稳定、自动化的良好学习品质,它往往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应当着力培养,包括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课前预习与课后及时复习等诸多方面。 据此,导学案重要基础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过程方法的展示、反思质疑、个别化指导等。另外,导学案的编写应以“学案”为主,

导学案教学的心得体会(多篇)

导学案教学的心得体会(多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导学案教学的心得体会 148班李鑫 在还没得到这套教学方案前。总都是老师在黑板上写画,而无所事事的我们则在下面各做个的,谁都没听,但有了这套教学案后就不同了。导学案里有丰富的内容,如:1,学习什么?2,怎样学习?3,体验学会。4,学习检测。而“学习什么?”里教我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体验学习和学习检测则让我们亲自动手实践,并且导学案里的题目让我们学会思考,不依赖老师,考验我们的思维能力。导学案的题目有“梯形的判定方法,”让我们掌握“同一底上两底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这一判定方法。“学习重点”告诉了“掌握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还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等等。老师让我们分组学习、讨论,不懂得就请教老师或同学。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上数学无聊而睡觉了。 总之,有了这导学案,我们学会了自主学习、自

己思考,不仅仅考验了我们的耐性,而且还提高了我们的思维能力。不像以前光听不想,总依赖老师解说。不会因为依赖而使大脑短路了。 学习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148班向琴 我认为学习导学案教学可以得到以下几点体会:(一)我们可以及时地预习。可以对要学习的内容自己加以了解。(二) 可以得到自己新的复习方法。这是一个让自己独立思考的方法,和老师所讲的内容相结合的另一份收获。(三)这也是转化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会用分析寻求证明题思路,进一步培养我们的分析能力和讲解能力。(四)我们可以确立学习目标。例如:如何学习“同一底上两底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这个判定方法,我们能够运用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五)让自己独立去完成一个题目,看自己能不能掌握,在做题目的过程中,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再翻书核对,看是否掌握了。不懂的可以在导学案上注明,让老师给我们做深一步的讲解,也可以与同学们讨论。(六) 面与面相结合,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对难点重点多下功夫。切忌不要主次不分,平均用力,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新的体验。

有关学案教学的几点思考

相关学案教学的几点思考 走入现在的课堂,你常常会发现,学生人人手持一份学案,忙得不亦乐乎。学案的主要内容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课前预习”“课堂研讨”“练习检测”“课堂小结”“延伸拓展(作业)”等。 近两年来,学案的撰写和使用成为很多学校的教学热点之一。这个段时间,我听了一些课,确实看到了使用学案的很多优点,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很多学校的学案设计通常采用一人主备、集体讨论,但因为工作量较大,集体讨论常常流于形式:有的学校为了确保学案的质量,剥夺了一些青年教师备课的机会;有的教师往往只拿着一份学案就进教室了,教案已经完全被学案替代;因为学生存有差异,有些学生根本没有时间预习,而有些学生不但完成了第二天的“课堂研讨”,甚至连作业也做好了;教师每天不但批改作业,还要抓紧时间在课前检查“课前预习”的完成情况,每份学案要收发两次;很多教师,尤其是理科教师,他们常常感到为难——复习课的学案比较容易设计,而概念课的学案实在很不好搞…… 自己也尝试写着了一些学案,也用了一些别人撰写的学案,结合所听的一些使用学案的教学研讨课,便有了关于学案的几点思考。 学案应该在教案的基础上实行设计。 我个人以为,教师设计教案应该从学生学的角度实行思考,而设计学案自然要从教师教的角度实行思考。学案的产生是为了更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类似于以前的“讲义”。现在,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学案不但加入了“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与难点”,还配备了“课前预习”。但是,很遗憾的是,有些教师没有充分理解到这个点,简单地用学案代替教案。学案和教案毕竟不一样,教师的重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究新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学科的思想方法,遇到难点时实行点拨、引导。教师不但要思考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更要研究如何来传授知识。所以,光有学案是远远不够的。 不同类型课的学案,形式、设计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我以为,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都应该单独设计学案。新授课的学案应该着重注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准备知识的落实和具有启发、探究味的问题情境的设计。习题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协助学生总结解答典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复习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协助学生梳理一下知识体系,对某些重要知识、技能实行专题

语文教与学中导学案使用的利弊

语文教与学中导学案使用的利弊 史连梅 一、本学科中导学案的构成及平时操作。 1.教学案。教师使用的导学案主要由三块构成:一是本科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以及课时内容的设定;二是课堂助学部分——主要是本课的教学流程以及后期教师的个人二次备课;三是教学后记,这一块留出一定的区域让教师在授课后写上一点自己的思考与小结。 2.导学案。学生使用的导学案也是三个部分构成:一是预习导学部分——主要是通过教师设计的一些题目,让学生对本课的作者、写作背景、字词以及文章脉络有初步的了解;二是课堂学习部分——在课文中选取一些重点的内容,以习题的方式罗列出来,课堂的教学中一个最基本的底线问题就是,这些问题是一定要讲清楚、讲到位的。当然,这并不能够说就是整个完整的教学流程。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在交流预习导学之后,导学案基本被放在一边,课堂的学习还是以课本为主,所有的课堂笔记也都是以圈点勾画的形式记在书本上,到放学回家以后,学生再对照课堂笔记,将导学案这一部分的内容整理完整;三是课堂巩固和课外延伸部分——主要是本课对应的一些习题或者是一篇篇幅不长的阅读训练。有的时候是随堂练完就讲,有的时候时间不够就留到学生回家完成。 另外,在平时操作时,这一课学完的第二天,我会把导学案批改并找时间评讲。课外延伸的部分精练精讲,课堂助学部分的题目因为学生课堂笔记中都有答案,就会快速地把重点提一下,或者就让学生来讲。这个时间主要是利用早读课的时间,一般需要十分钟左右。 二、导学案使用的优势。

1.提升学生课前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主管与客观的两方面因素,导致现在大多数学生都不会自己学习。可是,拿到一篇文章,如果学生没有充分预习的话,单靠课堂45分钟,一来老师讲得十分吃力,二来学生的学习也未必有多大成效。导学案上,预习导学部分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精心设计的一系列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预习。通过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把握文章的主要脉络,为课堂学习做必要的准备,在发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识,以便到了课堂上能够把握重点,减轻课堂学习的压力。预习导学这一板块,与以往老师让学生自主预习并将预习成果记录在作业本上的做法相比,兼顾了全班学生,尤其是基础薄弱、不会自学的学生,最起码在形式上,让“学”走在了“教”的前面。 2.信息容量大,能够提供大量的有用信息。比如说作者、作品的简介,相关的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一些解题方法或技巧等等……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平时信息来源少、时间紧的问题,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课后习题精选精炼,教师主观能动性强。现在我们讲“一课一辅”,比如说我们统一配备的《同步训练》,可是教辅资料上的题目普遍比较陈旧,特别是语文这门学科,有些题目的年龄比学生还要大。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补充一些题型比较新的、更符合时代精神、中考理念的题目,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答题能力。 三、导学案使用中的弊端。 1.预习的真实性与实效性难以保障。首先,导学案很难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可以说,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太骨感。导学案的设置与设计的出发点都是非常好的,但在具体事实上,学生读书只是向课本和教辅查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