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务管理理论发展史

财务管理理论发展史

财务管理理论发展史
财务管理理论发展史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早期是作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而诞生的,它是属于微观经济理论的一个应用学科。直到今天,不少的学者还是认为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市场均衡理论及生产要素价格理论为财务管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在它发展了百余年的过程中,至今仍未找到统一的概念。其中一个是:财务管理是研究企业货币资源的获得和管理,具体地说就是研究企业对资金的筹集、计划、使用和分配,以及与以上财务活动有关的企业财务关系。(《财务管理》,卢家仪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管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无疑有着与人类生产活动同样悠久的历史,但现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无论就时间还是就理论发展而言,都只是近百余年的事情。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育的不完全,以及新中国长达30年的计划经济制度,使得我国近、现代财务管理的实践与理论发展在总体上显著地落后于发达国家。为此,欲知近、现代财务管理的内容构架及其发展过程和趋势,我们就不得不首先从西方谈起。

早在15世纪,商业发达的地中海沿岸城市就出现了有社会公众入股的城市商业组织。商业股份经济的初步发展,要求企业做好资金筹集、股息分派和股本管理等财务管理工作。尽管当初尚未在企业中正式形成财务管理部门或机构,但上述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性确已在企业管理中得以凸现。到了20世纪初,由于股份公司的迅速发展,许多公司都面临着如何为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和加速企业发展筹措所需资金的问题。故在这个时期,财务管理的重点就是筹资财务问题。1897年,美国财务学者格林(Thomas L.Green)所著的《公司理财》,被学界认为是筹资财务理论的最早代表作。其后的如1910年米德(Meade)的《公司财务》、1920年斯通(Arthor Stone)出版《公司财务策略》。由于这一时期西方资本市场发育日趋完善,各种金融机构的出现和金融工具的使用,加上企业扩大规模的需要促使财务管理学研究企业如何利用普通股票、债券和其他证券来筹资;金融中介如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及信托投资公司在公司筹资中的作用。当时财务管理的侧重就是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描述和讨论。

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萧条,企业的破产、清偿和合并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是对公司偿债能力的管理,这一时期的财务管理的重心是企业与外部市场之间的财务关系处理。这为企业财务状况的系统分析及对资产流动性分析打下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是财务管理划时代的分界线。1952年,美国著名财务学家哈里?马可维兹在《财务杂志》上发表的《资产组合的选择》一文,

奠定了投资财务理论发展的基石。该文连同其后陆续产生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有效资本市场假设理论以及套利定价理论等,共同构成了当代投资财务理论的基本框架。基与此,这一时期的财务管理焦点开始从外部转向内部,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成为公司管理的重心。而我们所熟悉的现金流折现方法用于资本预算分析及金融资产的定价就是由这个时期开始的。此外,计算机技术首度易用于财务分析和规划,以及现金、应收帐款、存货、固定资产等的日常管理,各种计量模型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使用。故有人评价:50年代以前的资本结构理论被称为“早期资本结构理论”,而50年代以后形成的以MM理论和权衡理论为代表的资本结构理论则被称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到了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财务管理的重心又重新从内部向外部转移,资本结构和投资组合的优化,成为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统计学和运筹学优化理论等数学方法引入到财务理论研究中。这一时期形成的“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期权定价理论“为评价企业的价值,研究证券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奠定了基础,形成了近代财务管理学的主要理论枸架,并使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资本结构和股息策略决策均建立在可靠的实证理论之上。

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财务管理学进一步研究不确定条件下的企业价值评估,以及通货膨胀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已有的理论进行完善,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修正,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实践。但也正是由于通货膨胀和利率的多变,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企业的集团化与国际化等,都无不在推动财务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因而产生更为细分的财务管理如: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国际企业(跨国企业)财务管理、企业并购财务管理等都是在此时发展的。

以上是西方财务管理学科发展的历史,我们的回顾可以看到理论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西方丰富而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值得我们的借鉴和学习。在立足于发展本国财务管理学科发展的问题研究上,我国不少的专家学者们各有各自的看法,而他们各自的看法我们都可以从教科书上感受得到。有认为全盘西化、原封不动照搬西方财务理论的;也有坚持以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取得财务成果便以之为然的;更有还不能把财务管理正确定位,把它当成是金融的等同、会计的依附的。以上几种看法,都是以偏盖全的。对待任何一个学科的正确态度,都是既要继承,也要发展的。在新的体制环境下,我们是需要继承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以取得的财务管理成果,大胆借鉴外来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和融合,取其合理因素加以实践运用,这样才能达到“洋

为中用,古为今用”的良好效果。

在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取得巨大成就,经济腾飞、人民安居乐业的同时,我们又同时感到科学管理应用于日常工作的日益重要性。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浪潮、日益细密的国际分工的情况下,管理科学无疑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吸取我们改革中的经验教训,例如冷静地思考巨人集团为何倒下、太阳神为何覆水难收、以及不久前黯然落幕的健力宝我们可以发现,除了法人权责不明确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盲目投资,没有对项目的科学财务预测和对产品的有效成本控制等。归根到底就是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了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打造新一代的理财人,尤其是中国上市公司所追求的广义上的理财:既做好企业“内部”核算与控制工作,又要面向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做好包括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在内的“外部”理财工作。这就必然要求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与之相适应。正是这一趋势,1998年由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在大幅度削减专业数量的情况下,新设了财务管理专业,为打造属于21世纪新时期的未来首席财务官(CFO)而作出巨大的努力。

面对信息万变的年代,财务管理学显得青春而有活力。现代商业文明所提供的存在条件使到财务本身能有一角力之地,正如学者专家所说,我们期待……我们渴望……新一代的CFO将在中华大地上升起。

财务管理发展历史

财务管理的萌芽时期 企业财务管理大约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当时西方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商业城市出现了由公众入股的商业组织,入股的股东有商人、王公、大臣和市民等。商业股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合理预测资本需要量,有效筹集资本。但由于这时企业对资本的需要量并不是很大,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比较单一,企业的筹资活动仅仅附属于商业经营管理,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财务管理职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成功促进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进和工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股份公司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公司的发展不仅引起了资本需求量的扩大,而且也使筹资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筹资活动得到进一步强化,如何筹集资本扩大经营,成为大多数企业关注的焦点。于是,许多公司纷纷建立了一个新的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开始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职业。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预计资金需要量和筹措公司所需资金,融资是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因此,这一时期称为融资财务管理时期或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法规财务管理时期 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30年代西方经济整体的不景气,造成众多企业破产,投资者损失严重。为保护投资人利益,西方各国政府加强了证券市场的法制管理。如美国1933年和1934年出台了《联邦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对公司证券融资作出严格的法律规定。此时财务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金融市场制度与相关法律规定等问题。财务管理首先研究和解释各种法律法规,指导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组建和合并公司,发行证券以筹集资本。因此,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守法财务管理时期”或“法规描述时期(Descriptive Legalistic Period)”。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美国洛弗(W.H.Lough)的《企业财务》,首先提出了企业财务除筹措资本外,还要对资本周转进行有效的管理。英国罗斯(T.G.Rose)的《企业内部财务论》,特别强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资本的有效运用是财务研究的重心。30年代后,财务管理的重点开始从扩张性的外部融资,向防御性的内部资金控制转移,各种财务目标和预算的确定、债务重组、资产评估、保持偿债能力等问题,开始成为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管理学激励理论的发展史

管理学激励理论的发展史 案例1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 为生命画一片树叶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案例 2: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徒弟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徒弟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 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徒弟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 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组织或企业是由人组成的群体。企业最大的原动力来自员工。无论企业的潜力多么大,实力多么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员工积极性的发挥,而企业的领导者就是要做一个为员工画树叶的人。不论领导者多么优秀和能干,如果他不能成功地促进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就难以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从这个角度来说,管理中的领导职能是通过对人的激励实现的。 一、中国古代激励思想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关激励的论述极为丰富,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中即有 “欲以激励应审”之说,意即激发使其振作。西方学者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論、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和强化理论、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等激励理论都可以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找到影子。 (一)通过教育调动积极性的激励思想 儒家主张通过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相应措施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孔子提出,为政首先就是要考虑施恩惠于人民,使人民过着安逸的富裕生活,否则就是“不仁、不义”。 治理国家的目标,首先在于安民。民贫则怨,民富则安。儒家所阐述的以人为本的仁学思想,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就是要求企业领导人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他必须热爱企业,热爱全体员工,热爱所从事的事业。要办好企业,就必须“得民心” ,而要得民心,就必须“以仁心买人心” 。企业经营者要以爱心对待员工,进行“感情投资” ,它对于企业内部化解矛盾,增进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起着显著的作用。 (二)因人而异的激励方法 兵家提倡以心治心,因人而异,奖罚分明,赏罚及时的激励方法。兵家提出,管理者要注重下属的心向、态度,“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 。不同的部下,心态、个性各不相同,管理者要因人而异地进行管理、激励。企业中员工有个体差异,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或不同类型的企业员工需

计算机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发展史: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000年~50000年前。 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不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 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候纸”。 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印刷中心:成都、开封、临安、福建阳。 北宋平民毕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年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他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议会厅作了“用导线传递消息”的公开表演,接

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管理学的发展史 关键字:管理理论泰勒法约尔工人个人战略管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西方管理学的发展历史,从19世纪到现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一些科学的管理理论。 自古以来,管理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始终。有例为证,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闻名于世,同样闻名于世的还有《汉穆拉比法典》,当时的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在法典中,针对各种职业﹑各种层面上的人员,从责﹑权﹑利等方面出发,制定了282条法律,作为管理国家的制度。内容涉及人民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这使得巴比伦成为当时管理最完善的帝国。而公元前5世纪的《孙子兵法》则因为探索战略的一般规律被认为是最早、最系统的战略管理学著作。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古代中国都创建出了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总结出管理智慧。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劳动代替手工劳动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伴随着组织运作所要求的连续性﹑规范性﹑精确性导致的管理难度逐渐加大,管理成本上升,管理不善导致企业倒闭的例子的增多,一些人开始真正重视管理理论的研究,但主要局限于工厂内部的运作问题,并没有全面推广,直到美国铁路的大兴修建,这种情况才发生变化。 19世纪40年代末,美国铁路企业因为铁路的建设的热潮而成长起来,为了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股份制的出现使企业规模突破了个人资本量的限制,企业规模日益扩张,内部结构日益复杂,现代职业经理阶层应运而生。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美国人泰勒开始思考如何使用秒表研究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法国人法约尔也在思考组织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和独立的规律,这标志着传统管理学的诞生。在过去的这100年中,管理已经从一种虚幻的的非正式的活动,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目录,人们不仅认识到管理活动几乎存在于所有的人类组织和人类有组织的活动中,而且从各种可能的角度、采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对管理活动和问题进行规范分析和研究。由于管理科学知识被广泛地用于指导管理实践,从而管理效率被大幅度地提高,管理科学化进程不断被推进,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不断地扩张发展。所以很多人说,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管理的世纪。经过整整一百年的发展,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庞大知识体系和复杂分支的学科,在人类文明进程和智慧宝库中占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管理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管理理论经历了从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早期管理阶段)、到行为科学阶段(传统管理阶段),再到管理理论阶段,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派,例如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完善了庞大的管

财务管理理论发展史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早期是作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而诞生的,它是属于微观经济理论的一个应用学科。直到今天,不少的学者还是认为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市场均衡理论及生产要素价格理论为财务管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在它发展了百余年的过程中,至今仍未找到统一的概念。其中一个是:财务管理是研究企业货币资源的获得和管理,具体地说就是研究企业对资金的筹集、计划、使用和分配,以及与以上财务活动有关的企业财务关系。(《财务管理》,卢家仪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管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无疑有着与人类生产活动同样悠久的历史,但现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无论就时间还是就理论发展而言,都只是近百余年的事情。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育的不完全,以及新中国长达30年的计划经济制度,使得我国近、现代财务管理的实践与理论发展在总体上显著地落后于发达国家。为此,欲知近、现代财务管理的内容构架及其发展过程和趋势,我们就不得不首先从西方谈起。 早在15世纪,商业发达的地中海沿岸城市就出现了有社会公众入股的城市商业组织。商业股份经济的初步发展,要求企业做好资金筹集、股息分派和股本管理等财务管理工作。尽管当初尚未在企业中正式形成财务管理部门或机构,但上述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性确已在企业管理中得以凸现。到了20世纪初,由于股份公司的迅速发展,许多公司都面临着如何为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和加速企业发展筹措所需资金的问题。故在这个时期,财务管理的重点就是筹资财务问题。1897年,美国财务学者格林(Thomas L.Green)所著的《公司理财》,被学界认为是筹资财务理论的最早代表作。其后的如1910年米德(Meade)的《公司财务》、1920年斯通(Arthor Stone)出版《公司财务策略》。由于这一时期西方资本市场发育日趋完善,各种金融机构的出现和金融工具的使用,加上企业扩大规模的需要促使财务管理学研究企业如何利用普通股票、债券和其他证券来筹资;金融中介如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及信托投资公司在公司筹资中的作用。当时财务管理的侧重就是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描述和讨论。 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萧条,企业的破产、清偿和合并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是对公司偿债能力的管理,这一时期的财务管理的重心是企业与外部市场之间的财务关系处理。这为企业财务状况的系统分析及对资产流动性分析打下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是财务管理划时代的分界线。1952年,美国著名财务学家哈里?马可维兹在《财务杂志》上发表的《资产组合的选择》一文,

计算机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 商学院财管161 201623212 于淼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财务管理发展史概念问题意义挑战与机遇 摘要:本论文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史说起,结合财务管理专业的概念,分析了财务管理在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下出现的问题及在其领域的应用以及在应用方面出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信息技术发展史: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000年~50000年前。 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不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 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候纸”。 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印刷中心: 成都、开封、临安、福建阳。 北宋平民毕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年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 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 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他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议会厅作了“用导线传递消息”的公开表演,接通电报机,用一连串点、划构成的“莫尔斯”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该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 的巴尔的摩城。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 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 的涌现: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李雪妮10108086003 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有两点转变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基础,也就是说在管理理论所研究的管理对象是什么样的人,一是文化,包括企业文化、民族文化、潮流文化等,尤其是民族文化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鉴于此,本文将西方管理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分为两个大板块:人性假设的演变历史对我们的启示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启发的管理创新。 启示一:以人为本——西方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演变及其启示人性假设是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基石和演化线索,我们可以从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人性假设的演变里获得一些启示。 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先后出现了六种主要的人性假设,即“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和“道德人”。 1.“工具人”假设。前泰勒时代,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管理范围往往只限于家庭或手工业作坊。与之相适应,这一时期形成了一种基于“工具人”假设至上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以主要用暴力取得绝对集权、组织结构简单、经验管理、以维护自身的权威与地位的稳定为管理的首要目标。 2.“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劳动分工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为了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3.“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又称社交人,是人际关系学家埃尔顿·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结果于1933年在其发表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提出的。“社会人”假设理论认为人是有感情的社会性动物,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不仅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满足人的社会需要比满足人的经济物资需要更能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 4.“自我实现人”假设。这种人性假设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该假设认为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满足。 5.“复杂人”假设。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新的管理环境下,原有的管理理论

21世纪财务管理的环境变迁及其发展趋势

21世纪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与发展趋势 回顾20世纪,从国内外财务管理发展的历史上,可以总结出一条基本规律:财务管理发展和创新的动力来自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展望21世纪,从对企业当前和未来环境的分析中,对财务管理发展趋势的理解也密不可分。 1. 21世纪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及其对财务管理的挑战可以从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分析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从宏观环境的角度看,主要体现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不可阻挡;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商务等的蓬勃发展。从微观环境的分析来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司内部的机构重组;公司之间的并购与重组;虚拟公司的兴起。每个方面的特征及其对财务管理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浪潮。近二十年来,在各国技术进步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带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加速,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规模的扩大,以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广泛应用,在21世纪的可预见时期,经济全球化将呈现出新的特征。:网络经济将推动电信,银行,保险和运输等全球服务行业市场继续扩大。已经形成的国际金融交易网络在时间上是连续的,在价格上是相互联系的。随着交易方式的不断创新,交易量迅速增加。。其次,跨国公司突破了反垄断法,全球采购将涉及更多领域,规模将继续扩大。跨国公司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将使生产,销售和消费日益全球化。第三是世贸组织,国际政策协调小组,非政府组织的国际网络和区域经济组织等多边组织将通过全球或城市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安排在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金融全球化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金融已经成为改变我们生活的关键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不是信息时代,而是金融时代。金融全球化是企业的双刃剑。它为公司提供了更多的融资和投资选择,选择权是宝贵的。因此,金融全球化客观上提高了公司的价值。但是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可以看出,其背后的金融全球化是巨大的风险。如今,随着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如何寻找机会和规避风险已成为当前和未来财务管理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2.知识经济的兴起。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知识经济”报告中首次正式使用“知识经济”这一概念,并对“知识经济”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即“知识经济是基于知识和经验的生产,分发和使用”。这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向传统产业的高度渗透,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促进产业的不断升级。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对于高科技产业,美国也被称为“新经济”,认为美国过去十年的持续稳定发展主要归功于“新经济”和“新经济”。公司的发展带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从而建立了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对于公司财务管理而言,知识经济改变了公司资源分配的结构,使传统的工厂,机械和资本成为主要内容资源的分配结构已更改为基于知识资本的基于知识的资源分配结构。因此,如何确认,衡量和管理智力资本已成为重要课题。 3.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电子商务最早是由IBM在1990年代提出的,它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结果。与传统商业模式相比,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演变成网络金融的时代。在线财务的最重要功能是实时报告(真实—时间报告),企业可以进行在线管理。在线金融的前景诱人,但它引起的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 4.企业改制。自从1980年代美国崛起以来,公司的重组工作日趋激烈,如今已席卷全球。从外部形态和历史演变来看,它可以同时分为三种形式和三个阶段:(1)1980年代公司的内部结构调整,即管理水平的降低,使管理更加灵活,剥离非核心公司业务,提升公司实力’的核心能力,从而大大改善了公司’全球竞争力。(2)1990年代公司之间的并购与重组。这波公司并购浪潮具有与20世纪以前的并购浪潮不同的特征。首先,跨国并购正在上升。第二,并购集中在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3)虚拟企业在19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有人认为虚拟企业是网络公司。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网络公司只是一种虚拟企业。根据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说法,所谓的虚拟企业。J.布利格教授’解释:“虚拟企业是一种网络组织:由于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度发展,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已经突破了传统的长期固定合作关系,如合资企业,跨国公司,并且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散和互利的合作,一旦达到合作目的,这种合作关系就会终止,因此,这是一种暂时的合作形式corporate公司重组的外部因素是跨国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和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压力,而内部因素则是增强其竞争力的必

(完整版)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 了解+评价观点和核心思想 初次提出 战略管理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安索夫于1976年在其所著《从朕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的。 早期战略思想阶段——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 在此阶段,虽没有出现完整的战略理论体系,但已产生了很精彩的战略思想,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对此作了精辟的概括,。 主要观点/主要内容 波特的竞争战略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可以从五个方面理解:五力模型、三大战略、价值链、钻石体系、产业集群。 1、五力模型在其经典著作《竞争战略》中,他提出了行业结构分析模型,即所谓的“五力模型”,认为决定企业获利能力的首要因素是“产业吸引力”,企业在拟定竞争战略时,必须深入了解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法则。竞争法则可以用五种竞争力来具体分析: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这五大竞争驱动力,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指出公司战略的核心应在于选择正确的行业,以及行业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位置。 2、三大战略迈克尔·波特教授的竞争战略理论,企业的利润将取决于五力模型共同作用的结果。波特总结出了三种具有卓越成效的通用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业务聚焦战略,并指出了三大战略与五种竞争力量的关系,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了线路。 3、价值链价值链就是一套分析优势来源的基本工具。它可将企业的各种活动以价值传递的方式分解开来,借以了解企业的成本特性,以及现有与潜在的差异化来源。企业的各种活动既是独立的,也是互相联结的。企业应该根据竞争优势的来源,并透过了解组织结构与价值链、价值链内部的联结,以及它与供应商或营销渠道间的联结关系,制定一套适当的协调方式,而根据价值链需要设计的组织结构,有助于形成企业创造并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4、钻石体系在企业竞争的成功上,国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波特将他的研究更延伸到了国家竞争力上。针对这个主题,波特提出“钻石体系”(又称菱形理论)的分析架构。他认为可能会加强本国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速度。包括:1、生产要素2、需求状况/3、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4、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表现。 钻石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它内部的每个因素都会相互拉推影响到其它因素的表现,同时,政府政策、文化因素和领导魅力等都会对各项因素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将能形成国家的竞争优势。 5、产业集群区域的竞争力对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由于延伸而涉及到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政府和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等的机构,以及同业公会和其他相关的民间团体。因此,产

财务管理的发展史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 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西方财务学主要由三大领域构成,即公司财务(Corporation Finance)、投资学(Investments)和宏观财务(Macro finance)。其中,公司财务在我国常被译为“公司理财学”或“企业财务管理”,2000开始也被纳入RCA考试范围。 [编辑本段] 财务管理的演进 1、财务管理的萌芽时期 企业财务管理大约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当时西方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商业城市出现了由公众入股的商业组织,入股的股东有商人、王公、大臣和市民等。商业股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合理预测资本需要量,有效筹集资本。但由于这时企业对资本的需要量并不是很大,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比较单一,企业的筹资活动仅仅附属于商业经营管理,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财务管理职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2、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成功促进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进和工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股份公

司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公司的发展不仅引起了资本需求量的扩大,而且也使筹资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筹资活动得到进一步强化,如何筹集资本扩大经营,成为大多数企业关注的焦点。于是,许多公司纷纷建立了一个新的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开始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职业。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预计资金需要量和筹措公司所需资金,融资是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因此,这一时期称为融资财务管理时期或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筹资。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1897年,美国财务学者格林(Green)出版了《公司财务》,详细阐述了公司资本的筹集问题,该书被认为是最早的财务著作之一;1910年,米德(Meade)出版了《公司财务》,主要研究企业如何最有效地筹集资本,该书为现代财务理论奠定了基础。 3、法规财务管理时期 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30年代西方经济整体的不景气,造成众多企业破产,投资者损失严重。为保护投资人利益,西方各国政府加强了证券市场的法制管理。如美国1933年和1934年出台了《联邦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对公司证券融资作出严格的法律规定。此时财务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金融市场制度与相关法律规定等问题。财务管理首先研究和解释各种法律法规,指导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组建和合并公司,发行

管理学的发展历史及未来发展方向

浅析管理学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赵程伟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处处闪烁着管理思想的光辉,但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和工厂管理实践的发展,在西方逐渐形成并蓬勃发展起来。本文旨在对19世纪末至今的管理学发展历程和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及其特点、发展趋势作一总结、评析,在了解过去的基础上,对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管理理论服务。 关键词:管理学理论;发展历程;特点;趋势; 1 管理学理论的传统管理阶段 1.1中国早期管理学理论思想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的管理思想。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一书。该书共 13 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这句名言就是一例。这种辩证的策略思想在书中比比皆是。孙武的策略思想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管理上也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日本和美国的一些大公司甚至把《孙子兵法》作为培训的必备书籍。 战国时代的另一本书《周礼》对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进行了理想化的设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财政、教育、军事、司法和工程等方面。该书对封建国家经济管理的论述和设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许多著作中都有体现,如《孙子兵法》、《周礼》、《墨子》、《老子》、《管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 1.2外国早期管理学理论思想 外国的管理实践和思想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奴隶社会,管理实践和思想主要体现在指挥军队作战、治国施政和管理教会等活动上。古巴比伦人、古埃及人以及古罗马人在这些方面都有过重要贡献。 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不自觉地进行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但是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

财务管理发展历史

财务管理发展历史

企业财务管理大约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当时西方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商业城市出现了由公众入股的商业组织,入股的股东有商人、王公、大臣和市民等。商业股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合理预测资本需要量,有效筹集资本。但由于这时企业对资本的需要量并不是很大,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比较单一,企业的筹资活动仅仅附属于商业经营管理,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财务管理职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成功促进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进和工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股份公司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公司的发展不仅引起了资本需求量的扩大,而且也使筹资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筹资活动得到进一步强化,如何筹集资本扩大经营,成为大多数企业关注的焦点。于是,许多公司纷纷建立了一个新的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开始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职业。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预计资金需要量和筹措公司所需资金,融资是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因此,这一时期称为融资财务管理时期或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法规财务管理时期 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30年代西方经济整体的不景气,造成众多企业破产,投资者损失严重。为保护投资人利益,西方各国政府加强了证券市场的法制管理。如美国1933年和1934年出台了《联邦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对公司证券融资作出严格的法律规定。此时财务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金融市场制度与相关法律规定等问题。财务管理首先研究和解释各种法律法规,指导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组建和合并公司,发行证券以筹集资本。因此,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守法财务管理时期”或“法规描述时期(Descriptive Legalistic Period)”。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美国洛弗(W.H.Lough)的《企业财务》,首先提出了企业财务除筹措资本外,还要对资本周转进行有效的管理。英国罗斯(T.G.Rose)的《企业内部财务论》,特别强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资本的有效运用是财务研究的重心。30年代后,财务管理的重点开始从扩张性的外部融资,向防御性的内部资金控制转移,各种财务目标和预算的确定、债务重组、资产评估、保持偿债能力等问题,开始成为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可以简略分为三个阶段: 1)古典管理 2)现代管理 3)当代管理 1. 古典管理理论 1.1科学管理 弗莱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把管理看作科学并且强调管理者作用的第一人。 泰勒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为目的,分析了工作任务,并以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实验,从而开创了工业管理的新纪元。 科学管理理论不仅仅促进了传统工业的发展,并且为西方的组织结构设定了一个文化基础,同时也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1.1任务管理法 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分析工作任务,着重解决三个问题: 1)要做什么 2)怎样去做 3)何时以及用多长时间去做。 管理者的一切努力都是为解决这三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科学管理理论也被称为任务管理法。 1.1.2行为指导 泰勒把某一特定工作分成两个部分,被管理者要做的工作以及管理者要做的工作。为了找出管理某项工作的科学方法,泰勒需要事先调查以建立一个实施的样本,调查包含以下五个步骤: 1)找到适合完成这一特定工作的适量的工作者 2)仔细研究并分清每一个工作者的具体工作环节,以及他们完成相应环节所需使用的工具 3)用秒表记录下他们做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具体时间,选择其中最快的方法 4)去掉那些错误的、节奏慢的、无用的步骤 5)最终整理出一套最快最好的工作流程和最适用的工具 泰勒的目的是让管理者努力把工作任务分成相对明确环节的同时,用可以量化的标准对各个 环节进行控制。管理工作就是监控所有的环节。 此外,泰勒注意到要了解工作者的期望值,并且要提供培训使他们适应并满足他们所做的工 作。科学管理理论的奖励机制与工作者完成的工作有关,因而工人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 泰勒认为,在科学管理理论下,与培训教师合作融洽的员工有机会获得个人的发展,当所有的问题由他单独面对时,他会比在没有接受训练的情况下做得好”。科学管理理论在本质 上是重新协调员工能力的一种方式。 1.1.3工作定量系统

管理学发展史

管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存在和沉淀而产生并不断发展的一门科学,管理活动和人类社会发展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早在五千年前,中国已经有了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组织——部落和王国,有了部落的领袖和帝王,因而就有了管理。到了公元前约17世纪的商、周时代,中国已经形成了组织严密的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国家组织,出现了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集权、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形成的权利结构。 中国自古就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幅员最大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二百多年,秦朝就形成了与现代中国国土相近的统一国家。在以后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中国曾经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和多次外国入侵,经历了数百次改朝换代,虽然也曾有过短暂的分裂,但历代统治者都能对如此辽阔的疆土和众多的人口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古希腊、古罗马帝国都曾创造过辉煌业绩,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横跨欧亚的大国都分崩离析、烟飞云散了。唯有中国自古至今基本保持着完整的领土和主权,至今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并且在迅速的崛起。历代统治者的功过是非应当由历史学家去研究和评述,但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历史也给我们留下了有关管理国家、巩固政权、统帅军队、阻止战争、治理经济、发展生产、安定社会等方面极为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其中也包含着许多至今仍闪耀着光辉的管理思想。 中国有许多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工程。长城就是其中最令人赞叹不已的例子。早在春秋战国时(公元前七世纪),为了防御战争,在形式险要的地方开始修筑长城,后来经过秦朝、明朝历代修缮,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终于形成了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六千七百多公里,连为一体的万里长城。这一工程历时两千多年,投入的劳动力达到数百万人,动用的土石方如筑成一条一米高、一米宽的墙可以绕地球13.5圈。筑城墙所用的砖都按统一的规格由全国各地烧制后运送到工地。为了监督检查制砖的责任和质量,每块砖上都刻有制造州县府及制造者的名字。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当时,其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复杂程度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 中国在其漫长历史中,所经历的战争之多、规模之大、也是世界各国少有的。早在初秋战国时,就经常发生投入几十万军队的大规模战役。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死亡和灾难,摧毁了人类的文明和良知。但战争也推动了如何治理军队,如何带兵作战的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不朽的军事著作,著作中阐述的“为将之道”、“用兵之道”,以及在各种及其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为了取胜所采用的各种战略、策略,看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我们今天的各项管理工作,特别是对处于激烈竞争中的企业,都有着极其现实的参考价值。在竞争的时代,企业如何运用自己有限的资源,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怎样才能集聚人才,团结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长处?企业在不同的情况下应当怎样去对付着众多的竞争者,怎样才能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顺利时可能潜伏着何种危机,挫折时可能孕育着何种希望?这些不朽的名著将会告诉我们一个组织怎样才能从失败走向成功,从胜利走向胜利。 中国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的特点是着重于对人类精神文明的研究。中国历代的思想家,从孔子、孟子、庄子、墨子、管子等诸子百家起,他们在浩如烟海的著作中,反复论述的基本主题就是人的本性以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他们在浩如烟海的著作中,反复论证的基本主题就是人的本性以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他们提出“三纲”,即“君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作为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道德规范。提出“无常”,即“仁、义、礼、智、信”,作为处理个人和国家、社会、家庭及其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成长达数千年的超稳定组织的过程中起了极

管理理论的发展史

管理理论的发展史 在人类的组织活动的历史上,管理活动就与组织活动并存。在人类的很多活动中都离不开管理活动,因此管理活动的历史可被视为同人类历史一样悠久。西方管理理论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一次是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据此分类,管理理论的发展史可按如下阐述。 一、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欧,它主要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1、泰罗的贡献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提出的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工作定额。即利用把公认的操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再对可能多的工人测定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所需的时间的方法,制定出有科学根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有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证明了工作定额原理的正确性。(2)标准化。要求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做过有名的铁锹实验,这是工具标准化的典型事例。(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4)差别计件工资制。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来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工作定额;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公认而不是只为,即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泰罗主张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承担计划职能,由所有的工人和部分工长承担执行职能。 2、其他人的贡献 与泰罗同时代的人,如吉尔布雷斯夫妇和甘特等,也为科学管理做出了贡献。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把工人操作时手的动作分解为17种基本动作。与泰罗相比,他们的动作研究更加细致、广泛。甘特创造出“甘特图”,这是一种用

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

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去多著作中都有体现,如《孙子兵法》、《周礼》、《墨子》等。 二、外国早起思想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不少对管理理论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管理实践和思想应运而生。 (一)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他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贡献是他的分工观点。这一观点适应了当时社会对迅速扩大劳动分工以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成为资本主义管理的一条基本原理。 (二)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三)欧文的人事管理 欧文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 ·古典管理理论 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欧,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着重研究如何提高个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有: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等。其中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要点:1,利用时间和动作研究从而制定科学操作方法;2,科学的挑选工人;3,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4,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二、组着管理理论 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代表人物:亨利·法约尔、马克思·韦伯等。 要点:管理活动的五种职能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十四条管理的一般原则,即:(1)劳动分工。(2)权威与责任。(3)纪律。(4)统一命令。(5)统一指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的报酬。(8)集中。(9)等级链。(10)秩序(11)公平。(12)人员保持稳定。(13)首创性。(14)集体精神。 三、古典管理组织理论的特点及局限性 1、实践论。 2、技术论。 3、管理机构论。古典组织管理理论虽然对管理学理论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后来的学者普遍认为该理论也存在下列一些局限:1、组织原则过于抽象,对从事管理实务的管理人员帮助不大,同时,某些组织原则之间互相矛盾。2、经验成份居多。理论基础不坚实。3、着重于正式组织及作用的研究,而忽视了对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以及对“人性”的研究。 4、忽略了外界环境对管理的影响。各项组织原则仅局限于企业内部控制。 ·行为管理理论 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 代表人物:梅奥。 主要观点: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