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机器人广泛应用或催生新型工业革命_张杰

机器人广泛应用或催生新型工业革命_张杰

机器人广泛应用或催生新型工业革命_张杰
机器人广泛应用或催生新型工业革命_张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8月/16日/第A01版

机器人广泛应用或催生新型工业革命

为研发机器人设立道德、法律规范迫在眉睫

本报记者张杰

手端可口饭菜,身穿红色唐装,与顾客对话,回应客人的点餐需求……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主持研发的餐饮服务机器人在酒店进行了试运行。事实上,不仅是餐饮领域,医疗、公共服务、教育、娱乐也是服务机器人的重要应用方向。

此外,机器人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有学者认为,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体现出社会生活中由人力向自动化的过渡。应如何看待机器人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机器人产业能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提供哪些助益?为避免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机器人的研究与使用应该如何规范?围绕以上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机器人应用遍布人类生活各个角落

自20世纪50年代第一台机器人问世以来,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化趋势已经迅速渗透到许多领域,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从事在恶劣环境或特定环境中工作的特种机器人研究,有些研究已经实现了产品化设计。中心主任李贻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心研发的履带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执行煤矿井下危险区域的探测任务和消防侦察任务。履带机器人携带的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周围各种气体的浓度,还可传回热像仪的图像,将来还会拥有更强的复杂地形适应能力,可以在崎岖的山地运输物品,在军用、民用领域皆有广阔的前景。

“除了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外,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副教授董二宝告诉记者,家用机器人开始进入百姓家庭,主要从事家庭服务,如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洗、监护等工作;此外,聊天机器人,康复、护理机器人也相继问世,在医疗、养老、幼儿看护等服务领域大显身手;娱乐机器人的研发则将成为高档玩具发展的新方向。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吴彤表示,机器人的发展,对于人类生产具有重大意义,带来了人类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体力和脑力,智能生产方式已经成为新的生产方式。

工业机器人成为经济转型新引擎

有学者提出,机器人的快速发展,不仅重构制造业生产模式,引领时代变革,改变生活和生产方式,更带来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成为未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

面对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日益减少的出口订单,传统行业中不少企业遭遇寒冬,与之相反,新兴的机器人产业却迎来井喷式增长,正迎来发展的春天。

李贻斌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国机器人需求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5%—30%,2012年国内有7.5万台工业机器人在服役。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逐渐成熟,工业机器人的价格逐渐降低,寿命逐渐延长,机器人越来越智能,相对于人工劳动力,工业机器人成本低、效率高、持续时间长、重复精度高的优势越发明显。

人类历史的发展证明,每一次技术发展和机器革新都会带动生产效率的飞速提升。董二宝告诉记者,工业机器人的发明和大规模应用,是人类在机器利用上的延续和飞跃,甚至有可能催生新的工业革命。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在发达国家利用机器人代替劳动力之时,我国的机器人替代效用并不明显,工业机器人发展相对滞后。在当前主要工业化国家重塑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无疑会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同时,有助于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无疑会对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人类要为研发机器人制定规范

纵观人类科技史,任何一项科学技术成果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消极作用。比如近年来,一些国家开始将机器人应用于军事领域,甚至有可能将其发展为“杀人机器”。如何为研发机器人设立道德及法律规范,以保障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成为学界和社会各界深刻反思的话题。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教授殷杰告诉记者,与其他新兴的智能行业一样,智能机器人技术也承载价值、伦理、社会和文化因素,若不对机器人技术进行规范,同样会给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钢对记者表示,机器人的发展要控制在人类的道德准则内,必须保护人类的整体利益不受伤害,这是健康发展机器人的前提条件。早在1940年,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一是机器人不应伤害人类,二是机器人应遵守人类的命令,三是机器人应能保护自己。刘钢认为,给机器人提出的这三条伦理性纲领,今天越来越适用于机器人的研发。

“对机器人或人工智能的研究一定要有制约,尤其是在机器人逐渐进入家庭的今天,如何保证安全是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刘钢认为,必须对机器人的研发进行法律层面的限制。2012年11月,国际人权组织“人权观察”联合美国哈佛大学发表了一份报告,呼吁国际社会禁止研发全自动武器系统,即所谓“杀人机器人”。报告指出,应设立国际性法规禁止研发、生产及使用全自动武器,并通过国家立法与政策制定来约束研发、生产及使用全自动武器。刘钢强调,当机器人拥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人类必须对其有所制约,不能将权力全部交给机器人,否则人类可能会面临极大风险。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机械化,即机器生产普遍取代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气化,即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自动化(数字化),即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兴起;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智能化(信息化),即信息技术的升级创新与应用。从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力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面临的这一新科技革命,将使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

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这是一场全新的绿色工业革命,它的实质和特征,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经济增长与不可再生资源要素全面脱钩,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脱钩。以历史视角观察,用工业化的角度观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革命已经来临。绿色工业革命的目标首先是实现碳排放的“脱钩”,这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促使已有的“黑色”或“褐色”能源“绿化”,即采用能耗更低、更清洁的方式使用化石能源,使单位能耗的污染强度下降;二是促使化石能源的使用与经济产出之间“脱钩”,尽量减少化石能源在经济生产和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三是促进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的大幅上升,并促进这类能源的利用最终占据主导地位。在碳排放“脱钩”的基础之上,绿色工业革命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使生态资本相关要素的“全面脱钩”,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资源等等。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还是需要在技术、制度、组织和物质资本投入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二步则是尽早达到各类资源使用的“峰值”,接着就能促进其出现下降,从而实现生态资本要素的“盈余”。2015年——第四次工业革命元年 2014年的热门词汇“工业4.0”,是一个引起全世界关注的概念,掀起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浪潮。2015年,随着新一

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较早阶段的工业革命中,人们被迫适应新的生活情况,人们从农庄搬到城市,全家大半生都在工厂工作。工业化及其随同的变化增高了世界多数人们的生活标准。较之过去,有更多的货物可以供用,成本也较低廉。 工业化也改变了政府。许多国家行使帝国主义以支配各种原料和市场,俾能支持工业的发展。工业工人(无产阶级)学会了组织与谈判的技术。因此,民主的过程加速,因为工人要求对于社会的管理,有更多的发言权。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在这一时期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由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相继发明,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出现,电气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内燃机的出现及90年代以后的广泛应用,为汽车和飞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也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化学工业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工业部门,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炭中提炼氨、苯、人造燃料等化学产品,塑料、绝缘物质、人造纤维、无烟火药也相继发明并投入了生产和使用。原有的工业部门如冶金、造船、机器制造以及交通运输、电讯等部门的技术革新加速进行。 第三次工业革命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它产生了一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其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开辟了信息时代。它也带来了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成败的关键所在。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80年代以来,国内史学工作者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史的研究日益深入,相关研究成果不断问世。 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科技革命(20世纪后期)依据曾邦哲的观点,以系统科学的兴起到系统生物科学的形成为标志,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纳米科学与生命科学的理

第四次工业革命概述挑战机遇及对策建议

第四次工业革命 (详细提纲) 一、概念 (一)四次工业革命概述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通过水力和蒸汽机实现的工厂机械化可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经济社会从以农业、手工业为基础转型到了以工业以及机械制造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采用电力驱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可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通过零部件生产与产品装配的成功分离,开创了产品批量生产的新模式。 3.第三次工业革命 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一直延续到现在,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制造过程不断实现自动化,可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自此,机器能够逐步替代人类作业,不仅接管了相当比例的“体力劳动”,还接管了一些“脑力劳动”。 4.第四次工业革命 未来10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的智能化,将使人类步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

革命。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数字化以及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模块集成,将形成一个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涵 1.核心 ?CPS(Cyber-Physical System) CPS(信息物理系统)包容了与工业相关的智能电网、智能产品、智能(生产)建筑、智能调配和智能物流等内容,它将工厂的所有智能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集成在一起建立网络。CPS 可将所有相关的物理设备(在世界范围内)连接到互联网上,使得物理设备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治等功能。由于CPS 有互联网支持,它创造出智能产品、智能生产程序与过程,构建起新的智能工厂。 国内已有的“物联网”但远远不是这个“物联网”。但是国内已有的互联网成果有可能被引用到中国的CPS 中来,腾讯的微信、马云的淘宝、百度的中文搜索都可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发挥作用。 ?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能够管理复杂的事物,不容易受到干扰,能够更有效地制造产品。在智能工厂里,人、机器和资源如同在一个社交网络里自然地相互沟通协作。智能产品理解它们被制造的细节以及将被如何使用。它们积极协助生产过程,回答诸如“我是什么

一张图看懂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一张图看懂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 工业革命早期,人们被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人们从农庄搬到城市,全家大半生都在工厂工作。工业化及其随同的变化提高了世界多数人们的生活标准。较之过去,有更多的货物可以供用,成本也较低廉。 工业化也改变了政府。许多国家推行帝国主义以支配各种原料和市场,进而支持工业的发展。工业工人(无产阶级)学会了组织与谈判的技术。因此,民主的进程加速,因为工人要求对于社会的管理,有更多的发言权。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中期,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这场革命是以发明、改进和使用机器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在这一时期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由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相继发明,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出现,电气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内燃机的出现及90年代以后的广泛应用,为汽车和飞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也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 化学工业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工业部门,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炭中提炼氨、苯、人造燃料等化学产品,塑料、绝缘物质、人造纤维、无烟火药也相继发明并投入了生产和使用。原有的工业部门如冶金、造船、机器制造以及交通运输、电讯等部门的技术革新加速进行。

德国第四次工业革命

德国第四次工业革命 (2014-03-23 10:41:32) 转载▼ 本文介绍笔者在2013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所了解到的一些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探讨。 受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委托,笔者观摩参与了德国汉诺威2013工业博览会。这次汉诺威博览会的热议话题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Industrie4.0)最早是在2011年汉诺威博览会上,由三位大学教授提出来的。 制造业在德国的国民经济中(创造的价值)占26%。作为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战略发展方向,112页的实施建议由项目研究组在2012年10月2日提交给德国联邦政府此项目牵头的教育科研部(BMBF)、经济部(BMWi)和内政部(BMI)。已拨款2亿欧元(约16亿人民币)作为第一步的研发经费。 这是一场有组织的革命。德国的机械设备制造协会(VDMA)、电子工业中央联盟(ZVEI)和信息通讯新媒体协会(BITKOM)有史以来第一次搭建了一个联合工作平台,2013年4月开始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协调已有的和要开始的研究项目。 在德国,工业革命是如此认定划分的:

第一次,机械化。从18世纪末开始,蒸汽机逐步取代人力。 当时,机器采用集中动力驱动,动力从上空的动力轴通过皮带传给机器。 机械制造,之前已开始有分工,但直到采用新动力方式,才开始如今天的形态。 机床制造,作为一个行业,最早从英国开始。“Made in Germany”就是当年英国人在德国人造的机床上贴的(作为劣质品的)警告标志。 第二次,流水线生产。始于1913年美国人福特采用流水线制造汽车,规格化生产,成本大大下降,价格从850US$降到370US$。但同时也大大地放弃了个性化。 机器和流水线开始逐步由电驱动,更易控制。 第三次,自动化。始于1974年。当时在德国一个小地方的一个小企业研发出了由集成电路制成的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逻辑,相对继电器组成的控制器,可以更方便更灵活地更换修改,迈出了微处理器控制工业应用的第一步。但当时正值冷战,没有人想到这个小东西会对工业生产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以致值得称之为革命。以后,硬件水平、集成度不断提高,采用了C语言和更高级的编

《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干货版

《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金句 标题备选:技术创新却使生产效率止步不前,第四次工业革命如何破局 第一章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了 1. 当今时代,我们面临着纷繁复杂的挑战,其中最严谨、最重大的挑战莫过于如何理解并塑造本次新技术革命,这不亚于人类的一次变革。 2.各行各业都在发生重大转变,主要表现为:新的商业模式出现,现有商业模式被颠覆,生产、消费、运输与交付体系被重塑。 3.决策者们往往囿于传统的(非颠覆性)线性思维,或者过于关注眼前的危机,而难以影响未来的各种颠覆和创新力量进行战略性思考。 4.技术并非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一个外在因素。我们不必囿于“要么接受,要么拒绝”这样的非此即彼的二元选择。相反,我们要把握这次剧烈的技术变革机会,反思我们的本质与世

界观。 5.以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为核心的数字技术早已不是什么新新鲜事物,但与第三次工业革命不同的是,数字技术正变得更为精深,一体化程度更高,由此正在引起各国社会和全球经济发生变革。 6.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大收益者是智力和实物资本提供者——创新者、投资人、股东,这正是工薪阶层与资本拥有者贫富差距日益悬殊的原因。 第二章驱动革命的三驾马车 1.所有的新进展和新技术都有一个重要特点:它们很善于利用数字化和信息技术无所不在的力量。 2.第四次工业革命背后的技术驱动力,可以归为三类:物理类、数字类和生物类。这三个门类相辅相成,各项技术均可从彼此的发明和进步中受益。 3. 新材料有望在缓解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未击中发挥重要作用。

4.数字革命正在彻底改变个人与机构之间的互动与协作方式。 5.共享经济有一个共同点:用十分便捷(低成本)的方式对供需进行匹配,向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允许双方互动并给出回馈,这些平台通过这些方式建立信任。 6. 共享经济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根本性问题:究竟什么是值得拥有的,是平台还是平台背后的资产? 第三章颠覆性影响 1. 第四次工业革命最重大的影响之一可能来源于赋权,即政府如何与公民互动。被赋权者必须认识到,他们属于一个分散的权利系统,需要在相互交往中加强协作,方能取得成功。 2.对于目前全球增长放缓的情况,有许多解释,诸如资本分配不当、过度负债、人口结构变化等。本书着重分析其中两个与技术进步关系尤为密切的因素,即老龄化和生产效率。 3.过去十年里,尽管技术进步和创新投资都实现了指数级增

第四次工业革命

经信111 韦常业 第四次工业革命报告书 (能源革命) 背景: 1998年6月7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发表题为《即将来临的石油危机——真正的危机》的文章认为,今后10年左右,世界石油供应似乎是充足的。在今后20年左右的时间,全球石油产量可能开始持续下降。虽然市场力量和石油生产技术的改进可能使石油供应继续保持到21世纪,但是石油危机的到来可能比一般人的设想早得多。 星期三在本世纪内,世界主要靠丰富的低价石油推动了经济车轮的前进,如果石油枯竭那么世界经济将面临严峻挑战。 《中东报》认为,到1997年底,开采石油已达8070亿桶,其中一半是在石油动荡的70年代开采的。还有一些报告指出,世界石油总储量约达9950亿桶。目前,世界每年消费石油240亿桶,而新勘探出的石油越来越少,每年只有50亿桶。。 而据美国石油业协会估计,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两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不超过95年的时间。在2050年到来之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煤炭。其后在2250到2500年之间,煤炭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枯竭。 而正由于世界对于能源需求的迫切性,第四次工业革命即能源革命,将会在22世纪前期发生。 理论基础: 1781年,普利斯特、卡文迪许发现了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但是两位科学家受当时错误观念的束缚,没能认识到这一点,1783年拉瓦锡确认了水的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而氢气和氧气,都在能源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氢气作为一种高

效绿色能源,极大的促进了世界工业的发展 2H2O--O2+2H2这个化学方程式是水的分解方程式。目前电解水理论上是比较快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外部提供的电能造成的分解。还有一些反应,比如催化反应,也可以使水分解,比如一些制氧催化剂IrO2的存在,也可以使水中析出氧;还有TiO2光触催化剂也可以使水分解。此外还有将电解-催化的复合方法使水分解的。但是水变油是绝对不可能,违反了最基本的能量守恒定律,把水分解成氧和氢多需要的能量就是氧和氢燃烧多能释放出的能量。 标志性: 尽管如此,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对能源日益迫切的需求,人类并没有放弃分解水资源这一方式,更多高效的催化剂不断被发现,2112年,世界航空联合会从火星上带回来的矿物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作为分解水的催化剂,这种催化剂随着水压的升高分解速度也随之加快,在万米深的海底,分解速度甚至能达到以往催化剂的数百倍,这一物质的发现,标志着能源革命的到来。 能源时代: 从2112年新的催化剂的发现,到22世纪30年代氢气作为一种普遍能源取代了过去石油、煤炭甚至成本高昂的太阳能、风能……世界工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种族矛盾、贫富差距、地域纠纷……由于能源革命的到来,人类整体利益的一致性也在这20年里得到了充分的调和,人类逐渐接受了地球一体化这一观念,地球的环境也达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最和谐的程度,同时还建成了地球自动交通网以及第一条月球专线等规模空前的交通工程。 此外,由于能源革命,人类向地球外扩张的脚步也不断的加快,更多新的材料的发现与应用不断的促进着人类信息技术、航天航空技术以及军事技术……的发展,而极为丰富而高效的能源同时也给人类创造了以往无法创造的实验环境使得许多技术得以发展以及应用,人类的生活将是我们现在另类的科幻片。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机械化,即机器生产普遍取代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气化,即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自动化(数字化),即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兴起;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智能化(信息化),即信息技术的升级创新与应用。从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力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面临的这一新科技革命,将使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这是一场全新的绿色工业革命,它的实质和特征,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经济增长与不可再生资源要素全面脱钩,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脱钩。以历史视角观察,用工业化的角度观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革命已经来临。绿色工业革命的目标首先是实现碳排放的“脱钩”,这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促使已有的“黑色”或“褐色”能源“绿化”,即采用能

第四次工业革命

100Leisure 后窗·开卷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美)安妮特·西蒙斯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6-5-1 团队运行依靠数字、事实、预测还有流程。这些可能听起来有些无聊和枯燥,那是因为这些因素难以激发我们的热情和欲望,无法激励我们出类拔萃、敢为人先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最终,只有多样化而富有激情的团队才能创造出革命性成果,而这些结果也有赖于人这种因素。《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不仅说明了如何学习和增强这项能力的方法,还将故事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启迪大家来解决问题。 第四次工业革命(德)克劳斯·施瓦布中信出版集团 2016-5-1在社会和技术指数级进步的推动下,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又开始了!这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智能化与信息化,进而形成一个高度灵活、人性化、数字化的产品生产与服务模式。在这本《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施瓦布认为,这场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我们席卷而来,它发展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丝毫不逊于前三次工业革命。它将数字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经济和社会。 网红经济袁宝国,谢利明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16-5-1移动互联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颠覆着我们的生活,随着自媒体、网红、短视频等新生代的崛起,衍生于互联网的新事物不断涌现,并开始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强调个性化的网红经济正在成为互联网产业又一发展方向。网红经济的爆发是传统企业的巨大机会,网红的品牌和流量将助力传统企业快速高效地转型升级,能否抓住网红经济的千亿红利市场,将是考量传统企业能否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上实现互联网转型的关键要素。本书从网红经济的产生、发展和影响入手,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对这一新经济形态的运作模式进行了 详细系统地阐述, 是一本超前的具有深刻参考价值的商业著作。栏目编辑:周玉涛 52268759@https://www.wendangku.net/doc/2b17014918.html, 责任美编:于淑丽

第四次工业革命读后感

蒸汽机的发明驱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流水线作业和电力的使用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半导体、计算机、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催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在社会和技术指数级进步的推动下,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又开始了!这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智能化与信息化,进而形成一个高度灵活、人性化、数字化的产品生产与服务模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有如下几点! 第一章“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了!”主要通过将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前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进行对比得出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一场深刻的系统变革具有无穷的潜力。作者在这一章也指出了本书的创作前提是坚信‘技术和数字化将会改变一切’,从这一观点出发作者分析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与受益方。 第二章“驱动革命的三驾马车”里面作者就将第四次工业革命背后的技术驱动力进行归类,分位物理类、数字类和生物类三类来进行了介绍,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技术来进一步感受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这些不一样的新技术具有的新活力,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章正好就是以“颠覆性的影响”为章节名来为我们介绍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我们的经济、企业、国家乃至全世界可能带来的影响都进行了颇有逻辑性的分析,当然到底是不是镇的影响这么巨大,还有待时间的证实。 不过作者在后面的“未来之路”一部分给出了我们如何来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个时代的建议 我最感兴趣的部分就是本书最后的“展望2025:深度变革”,这部分内容里作者列举了25个变革,囊括的范围相当广泛,有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有3D打印技术的应用,更有‘定制人类’这样目前只能在科幻小说中出现的鞭哥,这部分可以说是让我们脑洞大开的部分。 本书介绍了此次工业革命的本质、后果和影响,以及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利用本次工业革命为共同利益服务。本书适用于所有对未来新事物有兴趣,并致力于利用本次颠覆性变革的机会,塑造一个更美好世界的人。 《第四次工业革命》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目标: ——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技术革命的全面性、速度及其全方位影响; ——构建技术革命的思维框架,列出核心问题与可能的应对措施; ——提供一个平台,激励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就技术革命问题开展相关合作。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都迫使我们反思国家的发展方式、组织创造价值的方式以及人类自身的意义。我认为人人都有责任塑造这样一个美好的未来,使创新和技术以人为本,并服务于全球公共利益。 这次新技术革命的速度和广度。仅以移动设备为例,如今,移动设备将地球上几十亿人口连接到了一起,具有史无前例的处理和存储能力,并为人们提供获取知识的途径,由此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各种新兴突破性技术出人意料地集中出现,尽管其中很多创新成果还处于初期阶段,但是在物理、数字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推动下,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并不断融合,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转折点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具有自身特性的第四次革命,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速度:和前几次工业革命不同,本次革命呈现出指数级而非线性的发展速度,这是因为我们目前生活在一个高度互联、包罗万象的世界,而且新技术也在不断催生更新、更强大的技术。广度与深度:第四次工业革命建立在数字革命的基础之上,结合了各种各样的技术,这些技术正给我们的经济、商业、社会和个人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它不仅改变着我们所做的事情和做事的方式,甚至在改变人类自身。系统性影响:它包含国家、公司、行业之间(和内部)以及整个社会所有体系的 变革。

工业4.0 (第四次工业革命)知识普及

工业4.0 (第四次工业革命)知识普及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德国所谓的工业四代(Industry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工业4.0已经进入中德合作新时代,中德双方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有关工业4.0合作的内容共有4条,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就是“工业4.0”对于未来中德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双方认为,两国政府应为企业参与该进程提供政策支持。 背景 “工业4.0”研究项目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资助,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形成,并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德国联邦政府投入达2亿欧元。 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战略,并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该战略已经得到德国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广泛认同,弗劳恩霍夫协会将在其下属6-7个生产领域的研究所引入工业4.0概念,西门子公司已经开始将这一概念引入其工业软件开发和生产控制系统。 自2013年4月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以来,工业4.0迅速成为德国的另一个标签,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新一轮的工业转型竞赛。 内涵 “工业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 “工业4.0为德国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其进一步巩固其作为生产制造基地、生产设备供应商和IT业务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地位。”德国工程院院长孔翰宁(Henning Kagermann)教授如此评价工业4.0。 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三大主题:

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 张海平 摘 要:本文介绍笔者在2013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所了解到的一些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探讨。 受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委托,笔者观摩参与了德国汉诺威2013工业博览会。这次汉诺威博览会的热议话题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Industrie 4.0)最早是在2011年汉诺威博览会上,由三位大学教授提出来的。 制造业在德国的国民经济中(创造的价值)占26%。作为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战略发展方向,112页的实施建议由项目研究组在2012年10月2日提交给德国联邦政府此项目牵头的教育科研部(BMBF)、经济部(BMWi)和内政部(BMI)。已拨款2亿欧元(约16亿人民币)作为第一步的研发经费。 这是一场有组织的革命。德国的机械设备制造协会(VDMA)、电子工业中央联盟(ZVEI)和信息通讯新媒体协会(BITKOM)有史以来第一次搭建了一个联合工作平台,2013年4月开始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协调已有的和要开始的研究项目。 在德国,工业革命是如此认定划分的: 第一次,机械化。从18世纪末开始,蒸汽机逐步取代人力。 当时,机器采用集中动力驱动,动力从上空的动力轴通过皮带传给机器。 机械制造,之前已开始有分工,但直到采用新动力方式,才开始如今天的形态。 机床制造,作为一个行业,最早从英国开始。“Made in Germany”就是当年英国人在德国人造的机床上贴的(作为劣质品的)警告标志。 第二次,流水线生产。始于1913年美国人福特采用流水线制造汽车,规格化生产,成本大大下降,价格从850US$降到370US$。但同时也大大地放弃了个性化。 机器和流水线开始逐步由电驱动,更易控制。 第三次,自动化。始于1974年。当时在德国一个小地方(Neuhausen im Enzkreis)的一个小企业(Klaschka GmbH)研发出了由集成电路制成的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逻辑,相对继电器组成的控制器,可以更方便更灵活地更换修改,迈出了微处理器控制工业应用的第一步。但当时正值冷战,没有人想到这个小东西会对工业生产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以致值得称之为革命。以后,硬件水平、集成度不断提高,采用了C语言和更高级的编程语言,不仅可以描述简单的与或逻辑关系,还可以描述各种复杂的控制策略(PID、自适应、自学习等等),现在已被广泛使用,几乎无处不在。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机械化,即机器生产普遍取代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气化,即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自动化(数字化),即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兴起;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智能化(信息化),即信息技术的升级创新与应用。 从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力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面临的这一新科技革命,将使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这是一场全新的绿色工业革命,它的实质和特征,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经济增长与不可再生资源要素全面脱钩,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脱钩。以历史视角观察,用工业化的角度观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革命已经来临。绿色工业革命的目标首先是实现碳排放的“脱钩”,这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促使已有的“黑色”或“褐色”能源“绿化”,即采用能耗更低、更清洁的方式使用化石能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