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画门神》教学设计课题

《画门神》教学设计课题

《画门神》教学设计课题
《画门神》教学设计课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门神的相关知识,学习用对比色表现门神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比色的恰当运用。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门神的资料,提前勾画门神形象,可以临摹,可以创新设计,用油画棒勾线。

一、兴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天气越来越冷,冬天已经到了。冬季里有我们中国最重要传统的节日——春节。人们在辞旧迎新的时刻,怎样表达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学生思考回答:放鞭炮,贴春联,挂灯笼,贴门神等等。

2.(播放课件)教师:说到了门神,同学们都知道,它是人们在过春节时张贴在门上的年画,有关门神的传说有很多,谁能为大家讲一讲门神的故事或传说?

请学生讲一两个小故事,其他同学倾听。

教师小结:门神是我国民间最受信仰的民神之一。在我国绘画艺术领域里,出现最早,流传最广、种类最多且延续至今不衰的作品,首推门神。门神真的有这么大的魅力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门神的知识。

出示课题:画门神

【意图:自然谈话及精彩的故事引出本课新知,激发学生兴趣,为下一步教学环节打下基础。】

武将门神:武将门神通常贴在临街的大门上,为了镇住恶魔或灾星从大门外进入,故所供的门神多手持兵器。东边为上,西边为下。北京居民院门口的武将门神多为唐代名将秦琼与尉迟恭、神荼与郁垒、钟馗、秦琼、尉迟恭、赵云和马超、薛仁贵和盖苏哼哈二将。

文官门神:主要贴于院内堂屋门上,以区别大门的武门神。文官们以天官为多,最受人们欢迎的是福神的象征。这类门神穿朝服、戴冠帽,或抱笏板,或持吉祥器物,一派雍容华贵模样。有的门画中天官慈祥的携带五个童子,各持仙桃、石榴、佛手、春梅和吉庆鱼灯,俗称为“五子登科”。

教师:今天我们主要了解的是武将门神。

(4)(播放课件)门神形象主要有哪些特点?这些门神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威武、威风、魁梧肩宽浓眉大眼生动夸张的造型。

学一学门神威武的样子。

(5)门神色彩主要有哪些特点?主要运用了哪些颜色?

学生观察回答:鲜艳,对比强,红,黄,绿,紫,蓝,橙等。

【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对色彩的感悟能力,了解门神的相关知识,感受其浓厚的艺术魅力】

3.出示不同颜色的叶子与花的图片:花朵:红黄橙,叶子:绿、紫、蓝。

提出问题:你认为怎么组合才能让花朵看起来更鲜艳,更突出?花和叶子的反差最大,对比更强?

学生动手实践:上前来摆一摆,共同找出最佳的组合。

教师小结:红花和绿叶,黄花与紫叶,橙花和蓝叶,为什么这三组颜色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呢?也就是下面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比色。

【意图: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实验中得出新知。】

4.认识对比色:

(播放课件)对比色:在色相环上任意直径两端相对之色互

为补色,称对比色。红——绿、黄——紫、蓝——橙。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说明对比色的知识。

【意图:通过直观的色相环,让学生清晰了解对比色,掌握相关的色彩知识。】

5.(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门神图片,思考问题:画面中的门神运用了哪些颜色?有没有运用到对比色?在运用对比色的画面上面积大小是否一样?是怎样运用的?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及时小结和补充。告诉学生今天的练习就是运用对比色完成门神的色彩表现。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色彩的感悟能力。】

6.(实物投影)教师示范:边示范边讲解,选择一组对比色,调色要均匀,先染浅色,再染深色,注意左右对称,染完门神画当中所有的一种颜色后,再染下一种颜色,然后加以其他对比色的装饰。学生观察,了解。

【意图:直观演示,学生了解如何恰当运用对比色表现门神的方法,解决重难点。】

7.(播放课件)学生作品分析:这幅门神和刚看到的门神有什么不同?运用了哪组对比色?怎样运用的?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

【意图:了解门神的色彩表现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8.学生看书,构思:你想画一幅什么样的门神?

学生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创新设计和色彩的运用。

【意图: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9.(播放课件)作业要求:恰当运用对比色把门神色彩特点表现出来,可以使用水粉、油画棒、

彩笔等工具。

【意图:明确练习的具体要求,培养色彩的感悟能力。】

三、尝试体验,艺术实践

学生在课前勾画好的门神稿上运用水粉进行色彩表现,也可以使用油画棒、彩笔辅助;能力强的同学可创新设计,也可以结组完成。

【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小组合作意识。】

四、展示评价,借鉴提高

教师组织学生自我评价,作品介绍;互相评价;教师评价。

评价要点:1.你的作品中运用了哪组对比色?

2.是否合理运用补色?

3.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课后延伸,渗透德育

1.(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欣赏门神的其他表现手法:浮雕剪纸国画等等其它手法。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门神和对比色的一些知识,其实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它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只要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欣赏与感受。

【意图:拓展学生欣赏领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激发他们再创造的欲望。】

板书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彩,怎样运用色彩进行搭配等知识,使重难点迎刃而解。

4.创作表现形式多样,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前用油画棒勾画门神形象,可临摹,亦可创新,艺术实践中可以独立完成,可以合作,表现形式方法多样,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附:学生作业

用色恰当欠均匀形象生动选色合理可更细腻色彩设计可再合理一些

颜色丰富红色与橙色不清用色大胆欠均匀运用了对比色色彩可再丰富

设计新颖对比色运用合理色彩鲜艳整体效果好有创意用色合理

恰当运用对比色较细腻构思新颖用色大胆运用了对比色红色不鲜艳

课题2 空气教学学案

课题2空气教学学案 【自主学习3】阅读课本第30—33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空气中相对稳定的三种气体是?它们都有哪些主要用途? 3.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的原料; (2)在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社区安全和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注: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6. 稀有气体过去曾被人们称做“惰性气体”是因为(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e18803070.html, A.稀有气体在空气中含量少 B.稀有气体用途广泛 C.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 D.稀有气体非常宝贵 7. 节日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内填充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8. 下列活动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 B.工厂烟囱排放的烟尘 C.汽车行驶排放的尾气 D.焚烧麦秆产生的烟 9.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气体组中的各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 C.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D.氮气氧气一氧化碳 10. 氮气的下列用途中,主要不是利用其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是( ) A.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 B.灯泡中充氮以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C.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 D.医疗上用液氮作冷冻麻醉剂

1.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充气包装的小面包产生了兴趣,在这种小面包的塑料袋 内气体充的鼓鼓的,像一个个“小枕头”。他们认为这样包装主要是为了食品能长时间保鲜。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明猜是二氧化碳,小红猜是氮气。 ①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写出操 作步骤。 ②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该是什么?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 氧气 宿州市灵璧县黄湾中学柯春红 教学目标: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硫粉、木炭、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反应物相同而反应现象不同的原因。 实验材料: 器材: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坩埚钳、火柴、木条等。 药品:木炭、硫磺、细铁丝、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在课题1中我们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和它们的用途,也初步了解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今天,我们将重点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课题2 氧气 讲述:我们研究物质的顺序,一般先介绍它的物理性质再介绍它的化学性质,而对于气体的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主要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与空气大小比较、溶解性等方面来学习。 【板书】一、物理性质 演示:出示一瓶氧气,问:这是一瓶氧气,谁来描述一下它的物理性质呢? 提问:鱼儿能在水中存活说明水中溶有氧气吗? 提问:氧气像水一样有三态变化吗? 总结: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过渡:接下来我们介绍化学性质 【板书】二、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

【板书】检验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演示实验2-3】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 提问: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呢? 总结: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 S O2 SO2 讲解:二氧化硫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这就是为什么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原因。 提问:污染空气的三大污染物是哪几种?二氧化碳是不是? 【演示实验】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实验 提问: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 【板书】木炭在空气中只能发红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 C O2CO2 提醒:碳与炭的书写不同及适用范围 讨论:(1)木炭、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做硫在氧气里燃烧时,为何要将燃烧匙自上而下缓慢的插入? (3)做硫在氧气里燃烧时,集气瓶内为什么预先放一些水? 【演示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展示铁丝并提问】你见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铁丝在氧气中也能燃烧吗? 总结: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发红,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 O2Fe3O4 提问:(1):为什么实验前要用砂纸打磨铁丝? (2):做这个实验时,为了实验成功,铁丝上系一根火柴棒,为什么? 还需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为什么?

初中化学_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打开多媒体,学生拿出学案,目的让学生做好准备: 一、导入(师口述)(2分钟) 上课!(教师鞠躬还礼,同学们坐下。) 同学们,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播放一段视频 (师口述)视频中的大气就是我们周围的空气,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题一《空气》,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空气的组成-----引出课题《空气》。 二、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朗读)(1分钟) 三、学生学习过程(40分钟) 阅读课本P26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⑴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 ⑵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师:通过以上问题讨论得出初步结论。-----展示第三、四张PPT。 学生先自主填写学案。得到本节课第一个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师生互动】--------展示第六张PPT 探究空气成分实验装置图 【师生互动】--------展示第七张PPT 讨论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小组讨论实验结论【师生互动】--------展示第八张PPT 总结实验成功的关键 师:实验成功的关键有哪些 【学生】学生自己思考,讨论总结。 【教师】----------------------配合展示第九张PPT 师:拓展延伸,一些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及其原理 【教师】----------------------配合展示第十张PPT 大试管中的氧气与白磷反应,反应后容器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注射器内的活塞向前移动,最后会停在某一刻度处,由此读出注射器内减少的气体体积,就是大试管中氧气的体积。 【教师】 空气的组成 【学生自主学习】-----------1分钟 记忆空气组成。 【教师】像空气这种物质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我们称之为混合物。 --------------引出混合物纯净物概念 【小结】-------------------------------展示第十一、十二张PPT

《组织学与胚胎学-呼吸系统》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1 / 17 《组织学与胚胎学-呼吸系统》教案 教 案 首 页 课程名称 中文 组织学与胚胎学 英 文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授课对象 2019 级 临床 专业 本科 层 次 课 时 2 学时 授课周节 第 7 教学周 周一 第 5-6 大节 上课教室 科技楼 301授课章节 第十五章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 教学目标 与要求 教学目标: 1. 掌握肺的组织结构: 肺内导气部各段管壁结构变化规律、呼吸部的组成及各段的结构 特点。 2. 掌握肺泡上皮的组织结构与功能、肺泡隔的组织成分和功能、 气-血屏障的组成与功能。 3. 熟悉气管的结构、肺血液循环的特点 教学要求: 具有细胞生物学相关基础知识,呼吸系统解剖学知识 教学重点 1. 气管的结构; 2. 肺呼吸部的组成及各段的结构, 3. I 、II 型 肺泡上皮细胞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4. 气-血屏障的组成与功能。 教学难点 1. 呼吸部管壁结构变化规律; 2. 肺泡管和肺泡 囊的结构。 教学方法与手段 应用板书加多媒体辅助教学,重点内容详细 介绍,反复强调,难点深入浅出。 适当运用演示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 利用多媒体设备和 PPT 课件展示较多图片,利用模型直观讲授;

适当联系相关基础学科和临床实践;非重点内容以自学为主。 教材参考资料与网站 1.教材: 《组织学与胚胎学》唐军民,张雷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八版邹仲之,李继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2) 现代组织学第二版成令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 Anthony L. Mescher. Junqueira’s Basic Histology: Text and Atlas. 13th Edition, McGraw-Hill Medical, 2019 4) Barbara Young, Geraldine O’Dowd, Phillip Woodford . Wheater’s Functinal Histology: A Text and Colour Atlas. 6th edition. Churchill Livingstone, 2019 3.参考网站: 专业词汇 trachea(气管), bronchiole(细支气管)respiratory bronchiole(呼吸性细支气管), alveolar duct (肺泡管), alveolar sac(肺泡囊), pulmonary alveoli(肺泡), type I alveolar cell(I 型肺泡上皮细胞), type II alveolar cell(II型肺泡上皮细胞), blood-air barrier(气血屏障), pulmonary macrophage(肺巨噬细胞) alveolar septum (肺泡隔), alveolar pore(肺泡孔)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引言部分: 5分钟复习上节课-消化腺的重点内容,介绍本节课内容概要、重点和难点基本部分:

课题1-空气的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1.5课时) 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上来说:空气是学生化学课上接触的第一种物质,学生身处空气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空气的神奇,因此以空气作为步入化学这门物质科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近年来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污染是三个环境问题之一,空气的保护和防治首当其冲。用法律武器保护空气以成为当前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化学学习之前,学生对空气氧气并不陌生,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零散的、简单的化学知识,因此以空气为主题能较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身处空气中,周围环境的恶化,初中生有着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及环境忧患意识,从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够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污染空气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4)在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初步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2、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 熟练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第三章胚胎工程第1节从受精卵谈起教案浙科版选修3

第一节从受精卵谈起 课标解 读重点 难点 1.说出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三胚层等概念。 2.简述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1.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重点) 2.胚胎干细胞。(重难点) 受精作用 1.概念:成熟的精卵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场所:输卵管。 3.过程:精卵识别→精子附着于卵膜→精卵质膜融合。 4.结果:形成受精卵。 1.马的精子与牛的卵细胞可以正常结合吗? 【提示】不可以。因二者不能相互识别。 胚胎发育的过程 1.动物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 2.受精卵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 3.过程:(如图示) (1)受精卵 (2)卵裂球:①组成:2~8个全能细胞 变小 特点:随着卵裂球数目的增加,细胞逐渐 ② (3)囊胚:①组成

2.哺乳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所需营养都来自受精卵吗? 【提示】进入子宫前来自受精卵,进入子宫后,由母体通过胎盘来提供。 1.卵裂球分裂的子细胞时期的每一个细胞均具有全能性。(√) 2.内细胞团的细胞是一种已分化的细胞。(×) 【提示】内细胞团的细胞未分化。 3.内胚层的细胞将分化为食道的上皮组织。(√) 4.原肠胚的中胚层逐渐分化为神经管。(×) 【提示】应为部分外胚层。 5.胚泡外表的一层扁平细胞将来发育成完整的胚胎。(×) 【提示】应为胚泡内部的细胞团。 受精作用及早期胚胎发育

【问题导思】 ①同种生物的精子与卵细胞靠什么识别? ②受精作用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 ③胚胎发育的过程主要有哪几个时期?各时期有何特点? 1.受精作用 (1)概念 成熟的精卵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场所 输卵管。 (3)过程 精卵识别物质基础精卵细胞表面有特异性相 互识别的蛋白 ↓ 精子附着于卵膜结构基础 精子有尾,能移动等 ↓ 精卵质膜融合 实质 卵核和精核相互融合,染 色体数目恢复到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 (4)受精的标志和受精完成的标志 ①受精的标志:第二极体的形成。 ②受精完成的标志: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受精卵。 1.受精时间:精子获能后,卵子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时。 2.受精实质:精卵细胞核的融合。 2.早期胚胎发育

开题报告.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课题

一、研究背景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2006年12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达了由中央教科所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之后,中央教科所在全国遴选课题实验区。2007年4月,合肥市教育局组成课题组积极向中央教科所申报“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2007年4月13日,该课题经中央教科所“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总课题组批准立项。为了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快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结合我校教师教育实际,2007年11月,我校整合研究力量,组成有研究能力的课题组,积极向合肥市教育局、瑶海区教育局申报子课题《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很快得到了合肥市教育局、瑶海区教育局课题组批准立项,这是上级领导对我校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市、区课题组对我校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也使我们教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能否在思想上、行动上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切实搞好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本次课程改革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面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入研究、探索并最终构建适合我校实际、有效促进教师专业

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式,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增强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目标 (一)全面提高我校教师专业素质。通过课题研究,在我校催生一批具有高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拔尖人才队伍不断加强。 (二)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明确学校的科学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再提升。通过课题研究,努力成为学习型学校。 四、研究内容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指标是什么?有效教 学如何设计与实施?有效教学如何评价?有效教学的反思如何进 行?如何重建有效教学的管理制度等等,这些被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是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问题,在课题研究中要深入研讨。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借鉴法。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案例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了解空气的组成。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教学理念】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流程】 引入课题→探究1: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2:探讨空气成分(包括:空气中有哪些物质;科学家探索空气成分的历史与评价等)→探究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药品选 择及量化测定。 【教法探讨】 首先通过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指导学生阅读拉瓦锡探究空气的实验,以期达到以下目的: 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②通过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③初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④初步了解拉瓦锡的实验原理,启发学生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 对于教材上的实验(如图),教师要进行实验演示: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做出假设或得出结论。如: ①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有哪些现象? ②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广口瓶中? ③进入到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中哪种气体的体积? ④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⑤完成该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 ⑥实验过程的误差分析等等。 在上述问题中,大多数学生对问题③的理解可能有困难,本人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学生实验(如右图), 就很好地将这一难点突破了。 对于问题⑥的误差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得出产生误差可能有以下原因: ①装置气密性不好;②红磷不足,没有把氧气耗尽;③没有等到集气瓶冷却就打开止水夹;④导气管的体积被忽略不计了,同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还有一个主要误差是来自于燃烧方式本身。因空气里的氧气在耗尽前燃烧就会停止。关于燃烧停止后剩余气体里有无残余氧气(这一点有的学生也想得到);剩余混合气体里氧气比例小到什么程度时燃烧就会停止,这一点可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留待课后安排学生 作进一步探究。 教材里已有的实验设计,由于不能准确度量集气瓶内空气的实有体积等原因而存在不足之处。根据学 生对上述实验原理的理解,适时地提出新的问题:

小课题研究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杨英庄小学六年级王志娟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第55–58页,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 2、让学生自己尝试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及观察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使学生充分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特征及关系。 【教学准备】圆的认识的课件、圆形的物体、圆形纸片、圆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平静的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面丢进一颗小石子(播放水纹),你们发现了什么? 2、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圆形的瓷盘及剪纸等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这些现象中,你们找到圆了吗?

3、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谁来说说? 4、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提出学习问题 师:谁愿意和老师合作在黑板上面一个圆?(同学们争先恐后举手) 师:看着黑板上这么大的一个圆,你有什么问题想说吗? 生: ①我想知道什么是圆? ②圆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③圆的周长怎么求? ④圆的面积怎么求? ⑤圆的性质、特点都是什么? ⑥我真羡慕老师,也想在本上画一个大圆,我想了解它的画法。 师:你们的思维太开阔了,想了解这么多的内容,我们归纳起来,就是什么是圆,各部分名称……那么现在就运用我们的聪明才智一个 一个攻破它。 三、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1、导: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把你的圆对折,再对折,多折几次,把折痕画出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最后看看谁的收获多。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程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程 供临床基础预防检验护理口腔等专业使用 主编衍萍丽华海庆 主审王学春

高等教育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程 供临床基础预防检验护理口腔等专业使用 主编衍萍丽华海庆 副主编立伟杜长青亚鲁晓蓉丽杜辉石运芝

主审王学春 编委(按照姓氏笔画为序) 王兆兰王勤王慧石运芝晓蓉吴馨培 艳亚鲁立伟杜辉杜长青 丽高佩安郭岩慧袁丽丽 衍萍海庆丽华 容提要 本书为高等医学院校《组织学与胚胎学》的配套教材,编写宗旨为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强的创新型人才。容分基本实验、融合和创新实验及彩色图谱3部分。基本实验介绍组织学与胚胎学各章实验目的、容及观察方法,并配有思考题。融合创新实验是在完成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图谱配合实验指导,更形象、生动。适用于医学院校各专业实验课教学和学生复习、自学。

前言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功能关系的一门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形态学科,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组织学与胚胎学逐渐向亚细胞和分子水平扩展,实验教学仍然主要是一些验证性实验,观察标本和组织切片,因此实验教学越来越跟不上理论课程的步伐。十一五期间,建立了数码互动实验室,实现了显微镜下微观图像的实时外延、数字化与互动;同时开放了实验室,拓宽可学习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也是仅仅局限于形态、动画的观察,没改变实验验证性的性质。为了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成立了科研兴趣小组,但是也是仅仅局限于少数学生。为适应新世纪教学改革的需要,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强的创新型人才我们编写了这部《组织学和胚胎学实验教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公开课教案_1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空气的成分,并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②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③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 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空气入手,从空气的学习进而进入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学习氧气的制取。这是本单元的设计思路。空气是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以空气作为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

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并逐步深入。本课题让学生进行“关心空气质量”的调查与研究,既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为认识下一单元的另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水”打下基础。这节内容承前启后,把“空气中的主要成分,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比例,空气中其他的非气体的物质”等理论知识,与检验、测定等的实验活动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精神的好材料。[学情分析]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这些是他们以前积累的知识,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课前应了解学生有关的具体知识情况,以便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处理教材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①空气中的各种成分。 ②测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方法。 ③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难点:①测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方法。 ②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课时:二课时 三、教学设计思路 1.在课堂上,首先通过联想、观看视频、实验,初步了解空气的组成。 2.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设置相应的问题组让学生思考讨论。 3.在实验基础上,归纳小结空气的成分,介绍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介绍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4.指导学生阅读图画资料,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空气的意识,并使学生知道污染指数与分级标准的关系。 5.组织学生进行“关心空气质量”的调查与研究,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课堂,采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模式,采用多媒体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教学设计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课前预习 概念: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或者通过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相同的其他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其中提供胚胎的个体叫供体,接受胚 胎的个体叫。 应用:胚胎移植是、、或体外受精等技术的最后一道“工序” 现状:在的胚胎移植中,技术方法更为简便、实用。 意义:可充分发挥个体繁殖潜力。供体主要职能只产生优良特性的胚胎,缩短繁殖 胚胎移植周期 胚胎移植成功与否关系到:供体和受体的 1供、受体的生理变化相同,为胚胎提供相同的生理环境 生理学基础 2早期胚胎没有与母体子宫建立组织联系,为提供可能 3受体对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为胚胎的存活提供可能 4胚胎能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其不受影响 1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使用激素进行处理、处理) 2 或人工受精 基本程序 3胚胎收集(冲卵)、检查(胚胎发育到或囊胚)、培养或保存(-196℃的液氮) 4胚胎移植:手术法(引出子宫和卵巢将其注入);非手术法(用移植管将其送入子宫) 5移植后的检查(是否妊娠)等 概念:指采用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4或8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双胎或多胎的技术。 仪器设备:和显微操作仪 1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移入盛有的培养皿 操作程序 胚胎分割 2用分割针或分割刀切开胚胎,吸出半个,注入空或直接将移植给受体。分割囊胚时要将均等分割。此时还可用分割针分割,做胚胎DNA分 析。 局限:刚出生的动物体重偏低,毛色和斑纹上存在差异,的可能性有限。 概念:由或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 特点形态上:体积小、大、核仁明显 功能上:具有,即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在体外 胚胎干细胞可增殖而不发生;可冷冻保存;可进行遗传改造 1移植ES细胞修复坏死或退化部位,治愈糖尿病、肝(心)衰竭、等病症 意义 2ES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可培育 3ES细胞在牛黄酸、丁酰环腺苷酸等分化诱导因子作用下可向不同类型组织细胞 答案:A、自主学习: 早期胚胎体外受精生理状态雌性受体转基因核移植牛雌性优良生理状况生殖器官胚胎收集免疫排斥反应遗传物质同期发情超数排卵配种桑椹胚机械同卵实体显微镜操作液透明带裸半胚内细胞团滋养层性别鉴定同卵多胎早期胚胎原始性腺细胞核发育的全能性分化成骨不良人造组织器官分化 目标检测

课题1 空气导学案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 自主预习: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致是占21%、占78%、0.94%, 0.03%以及0.03%。空气的成分以和为主,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1/5,约占空气体积的4/5。 2、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中,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生成,同时钟罩内的水面,并约占钟罩体积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3、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和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等。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的燃烧和。在我国,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易形成。 二、实验探究 探究步骤: (1)将图2-1所示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实验讨论】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 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 实验结论 由该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拓展思考】 1.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并对空气的成分有进一步的了解。 ②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③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④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现象 ②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③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究,必须具有严肃认真的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 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讲解]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瑞典科学家舍勒(KarlWilhelm Scheele,1742~1786)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1733~1804)分别制得了氧气。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燃烧与金属生锈是物质与氧气作用的结果。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1743~1794)用金属燃烧实验证明燃烧是金属与空气中的“上等纯空气”作用的结果,并发现了金属燃烧后余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和呼吸。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设问]那么,拉瓦锡是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呢? [请学生阅读课本P2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并引导学生观看图(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

微型课题研究课教学设计

微型课题研究课教学设计 1.课题名称“活动单导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策略的研究 2.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调查分析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教学方法。 (2)、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教学模式,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 3.研究方法 资料文献法 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教学实验法 4.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 1 课勾股定理 5.教学目标 6. 教学准备 7.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4规律猜想→直达快车集中规律,概括描述,关注焦点。 活动5数字验证→拼图效果 通过剪拼赵爽弦图证明勾股定理,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激发 探索精神。 活动6实践应用→拓展提高巩固应用培养实践技能。 活动7 回顾小结→整体感知回顾、反思、交流。 8.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活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 国际数学家大会,这就是本届大会 会徽的图案. 它象一个转动的风 车,挥舞着手臂,欢迎来自世界各 国的数学家们. (1)你见过这个图案吗? (2)听说过“勾股定理”吗? (1)教师说明: 这个图案是我国汉代的赵爽在用来证明勾 股定理的“赵爽弦图”加工而来的。 教师应重点关注: a.学生对“赵爽弦图”及勾股定理的历史是 否感兴趣。 b.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了解程度。 通过欣赏图片, 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自然引出 本节课的课题。 活动2故事场景→发现新知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 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 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 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三 边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 地面图18.1-1 同学们,请你也来观察下图中的地 面,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2)教师讲述故事、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情景、提出问题: 你是怎样观察这个砖铺的现场的? (从基本砖铺材料、图形单元、位置形态 进行观察:铺设材料是正方形砖块,其中 丰富的图案都是由等腰Rt△色块作为基本 单元构成。) A B 由于对角线的作用,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或 者手工拼图可以发现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拼 正方形的基本方法(充分展示出了等腰直 角三角形与正方形的结构关系)。 (3)在课堂上开展分组活动,让学生亲手操 作:对正方形进行剪切、拼贴然后再将它 们关联(由正方形的边长关系到等腰直角 三角形)起来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现 ----合围(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 长建立正方形,而且它们之间有面积关 通过讲传说故 事来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引导 学生进入学习 状态。 分别以等腰直 角三角形的三 边为边长建立 正方形,不仅能 体现出数形结 合的思想还能 启发我们进一 步地讨论直角 三角形的有关 性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空气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4.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5. 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 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 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是怎样的?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原理? 3.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生? 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 4.生活中你见过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存在? 【课堂探究】 【自主学习1】我们同学现在对空气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对空气却知之甚少。最初,人们对于物质为什么能够燃烧着迷,激发了好多人的研究兴趣,于是一些科学家对于“燃烧的本质”展开探究,经过若干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一奥秘逐渐被揭开,空气的成分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下面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步入空气成分的探究中吧。阅读课本第26页的内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 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实验探究】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完成下面表格

【交流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总结实验结论 3.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讨论若操作不当可能引起怎样的后果? 4.在拉瓦锡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 空气的体积减少小于1/5 ?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自主学习2】阅读课文第27页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空气中的各成分及其所占的体积分数。 2.找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判断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并说明依据。 空气海水氧气石灰水冰水混合物冰 【自主学习3】阅读课本第28—30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3.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的原料; (2)在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社区安全和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注: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组织学与胚胎学考试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 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 课程简介: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阐述正常人体组织和器官正常微观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组织胚胎学的教学任务在于使医学生理解和把握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微观形态特征、功能意义及其生长发育规律,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只有在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发展过程,正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从而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本课程分为两门课程《组织学》和《胚胎学》,又各有总论和各论。《组织学》总论主要学习人体基本组织的特征及主要组织的形态结构及机能意义;各论则要掌握各系统的特点及主要器官的细微结构和机能意义;《胚胎学》主要学习早期人胚发育、胚外结构的形成、结构与机能意义,并对消化、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原始基础及演变梗概,以及常见畸形的原因等。 考评方式: 闭卷,百分制 使用教材: 1.《组织学与胚胎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邹仲之,李继

承主编,2013年.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 【考试要点】 1. 组织学常用研究技术 2.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3. 组织学、胚胎学的研究内容 4. 组织的概念和类型、细胞外基质的概念、细胞的立体形态与其不同切面间的形态关系。 第二章上皮组织 【考试要点】 1. 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 2. 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 微绒毛和纤毛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4. 细胞连接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5. 基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6. 腺细胞、腺上皮和腺的概念 7. 腺的分类 8. 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的结构 9. 上皮细胞各面特化结构的超微结构图像

胚胎工程 电子教案

专题3 胚胎工程教材 学情分析;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胚胎工程”是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模块的第3个专题。该专题涉及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胚胎工程的基本技术及原理。胚胎工程的应用与前景,以及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对生命基础科学研究的重大作用等内容。 本专题的主线是从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到技术基础,再到应用及发展,因此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哺乳动物体外受精技术的主要操作步骤、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及基本程序和应用、胚胎分割的实践意义、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意义是教学的重点;哺乳动物受精过程中精子的获能与顶体反应及两道屏障的概念及特点、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各阶段的主要特点、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与基本程序、胚胎干细胞的培养方法与分离途径是教学的难点。尽管在必修部分学习了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减数分裂等内容,但是要对精卵发生中精子的变形、卵泡的形成及排卵、卵子成熟的两次减数分裂场所及时间等有关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介绍及拓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有些内容与必修部分不一致,如卵细胞形成中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受精过程中完成的,并且有些哺乳动物减数分裂中极体的数量是两个而不是三个,因为有些哺乳动物的第一极体不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两个第二极体,这些内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二的学习中已经学到了相关减数分裂合生殖细胞的形成以及受精作用等内容,所以学生对于这个专题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能从胚胎工程的整个格局来分析问题,也就是学习这一节的目的是为后面学习其它技术打基础,体外受精做好准备的,如自然受精——体外受精,受精卵发育及进入子宫——胚胎移植。就是有一个总体观,不象以往就是为了上课而上课,将其分开来。另外也能带着学生一同来分享整个过程。 第一节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的发生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阅读、自学、质疑、讨论、训练和总结等环节,逐步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习精卵形成和受精过程,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2)通过向学生介绍动物精卵细胞的形成,使学生明确对生命奥秘的揭示愈加广泛 和深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的发生。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板)电子教案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板) 一、题目名称 在确定题目名称时,要着重考虑题目名称与课题内容,尤其是与课题的研究论点之间的关系。一个好的题目名称既可以揭示课题,又可以揭示课题的论点。题目名称一般不宜过长。 二、选题依据 选题依据即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课题研究方案中要明确扼要地阐明选择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出发点以及本选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范围 课题研究范围主要指课题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以及所需采用的资料、设备等方面的范围。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进程 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进程都是确保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的具体保证。因此,在确定课题研究步骤时要注意符合该课题的性质,在选择研究方法时更要兼顾课题要求和研究者的特长以及可能提供的研究条件。在规划时间进程时,要注意留出—定备用时间,以应付那些原先预料不及的特殊情况产生,做到有备无患。 五、课题研究的材料来源 材料(资料和事实素材)是课题研究必不可少的“原料”。只有明确课题研究的材料来源,并充分地拥有相关材料,才能使课题研究成为有源之水,从而保证课题的研究能建筑在坚实的事实基础上,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要求 开展任何课题研究都需要—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及设备等研究条件来保障和支撑。在课题研究方案中,对开展课题研究需要哪些设备、设施,需要多少物质材料,需要多少研究经费等等都必须事先分类分项作出估算。 七、课题研究前成果预期及其表现形式 一切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在明确了成果具体目标后,尽心努力,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沿着成果目标的既定方向前进。成果形式可以为调研报告、论文、专著等形式。 八、研究成员的分工、指导力量配备 要明确成员任务,确定联络人、问卷人、资料收集人、撰稿人、指导人员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