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腰椎椎体真假性滑脱

腰椎椎体真假性滑脱

腰椎椎体真假性滑脱
腰椎椎体真假性滑脱

最常见于30~40岁的成年人,男女发病大致相等。多发生于第五腰椎,第四腰椎次之,个别亦有多发者。如无腰椎椎弓峡部骨不连,仅由脊椎或椎间盘退行性变(退行性改变:由于椎间盘脱水、变性,使其体积缩小,相应的椎间隙变窄,以致于前、后纵韧带松弛。在前屈、后伸时,无法制约椎体的正常运动,导致上节椎体过度的前移或后移,造成椎体假性滑脱。)或其他原因使腰椎后关节突关节关系发生改变所引起腰椎滑脱叫假性腰椎滑脱。假性腰椎滑脱多见于60岁左右的女性(内分泌紊乱:女性月经期或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引起骨质疏松的同时,使韧带和关节囊松弛与弹性减弱而发生腰椎滑脱,故更年期以后60岁左右的妇女多见。),且多发生在第4至第5腰椎间。总:假性滑脱并没有椎弓峡部断裂的征象,且其多发于椎间盘退行性变及60绝经期骨质疏松妇女

腰椎滑脱是指因为腰椎椎弓峡部不连或由于脊椎或椎间盘退行性变或其他原因,使后关节突关节关系发生改变所引起腰椎椎体向前的移位。在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的基础上,患椎连同以上腰椎向前滑移,发生的腰椎滑脱叫真性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的诊断主要靠X线检查。可拍正侧位片及双斜位片。正位片一般不易显示病变区。侧位片上显示大部分病例为椎体向前滑动1~2mm,甚至可达20mm。

斜位片为鉴别真、假性腰椎滑脱的最好位置,也是显示椎弓峡部的最好位置。正常椎弓投影在斜位片上形似猎狗的前半身,“狗嘴”代表同侧横突;“狗耳”代表上关节突;“狗前足”代表下关节突;“狗颈”代表椎弓峡部。如峡部不连则于狗颈部可见一带状裂隙。如有滑脱,则上关节突及横突随椎体前移,状如砍下之狗头颈,此为真性腰椎滑脱之影像,而假性腰椎滑脱则无此影像。

综上所述,区分真、假性腰椎滑脱主要靠X线片来鉴别。

腰椎结核:

腰痛是腰椎结核最常见的症状,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或酸痛,伴有压痛及叩击痛,在劳累、咳嗽、睡前疼痛加重。上腰椎结核可有大腿痛,下腰椎结核可有坐骨神经痛,这是由于结核脓肿、肉芽组织及坏死的椎间盘或死骨向后突入椎管内,使脊髓或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刺激时,可出现放射痛。

腰椎结核俗称“龟背炎”,发病率较高,为全身骨关节结核的第一位,其中绝大多数为椎体结核,椎板、棘突、关节突和横突结核极少见。本病发病率高的原因:①脊柱为躯干的支柱,而腰椎负荷大,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劳损的机会多;②结核多侵犯松质骨,腰椎结核多发于成年人。

腰椎活动受限:腰部生理弯曲消失,椎旁肌肉保护性痉挛,使腰部处于高度保护状态,限制脊椎活动而减轻疼痛,这是腰椎结核早期出现的明显体征之一。

脊柱畸形: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椎体破坏塌陷与变形,导致腰椎明显后突畸形,侧突畸形极少见。隆起处多伴有明显之压痛及叩击痛。

寒性脓肿:寒性脓肿对于腰椎结核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因脓肿形成缓慢,且无急性炎症特征,故称为“寒性脓肿”。脓汁一般稀薄呈米汤样,内含大量结核性肉芽组织、干酪样物质、坏死椎间盘组织和死骨等。腰椎结核的寒性脓肿多位于一侧或两侧的腰大肌,可引起腰大肌刺激症状,导致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托马斯征阳性;亦可沿腰大肌流注到两侧髂窝、腰三角、股三角处,脓肿破溃后,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如继发感染,则伴有急性化脓性炎症特征。

全身症状:早期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亦可有全身不适,疲乏无力,午后低烧,食欲不振,身体消瘦等慢性消耗性表现。

实验室检查:结核病人的血色素偏低,白细胞总数不高,但淋巴细胞偏高,血沉快。

X线情况:早期病变椎体有骨质疏松,椎间隙变窄,椎体上、下缘模糊;晚期椎间隙消失,椎体破坏,有死骨及空洞形成,腰大肌阴影增宽。

老年人的腰腿痛为什么很少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所致的腰腿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病理学角度看:腰椎退行性改变首先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髓核的水分和营养成分减少,椎间盘体积迅速缩小,椎间隙逐渐变窄,引起椎体侧、后缘或小关节处出现增生的骨赘,造成腰椎结构方面的改变;同时,由于内分泌功能紊乱及体型改变也可导致腰椎的稳定性减弱。由于腰椎以上的病理变化,导致不规则的关节摩擦,小关节急性滑囊炎或神经根被骨刺压迫或刺激而出现腰腿痛症状。

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内的水分和营养成分减少,弹性下降,椎间隙变窄,周围的韧带松弛,纤维环在发生退变的基础上受到过大的由内向外的力量冲击而发生断裂,髓核被从破裂的纤维环处挤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而出现腰腿痛症状。

(2)从临床表现方面看: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所引起的症状有如下特点:腰部活动僵硬,腰部的酸痛晨起明显,适当活动可缓解或减轻,活动过多,症状逐渐加重,并伴活动受限。每当叩击后腰部有明显的舒适感。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如下临床表现:腰部疼痛伴下肢放射痛,休息后症状减轻,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均可使疼痛加重,腰椎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

(3)从影像学方面看: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在X线片可出现椎体不稳、椎间隙变窄、骨赘增生等腰椎退变的征象,CT、核磁共振也有如上的典型退变表现,但无椎间盘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有时也可在腰椎退变的基础上,受到突然的外力特别是弯腰转身提取重物时,使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从破裂的纤维环处被挤出,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为什么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容易导致下腰痛?

临床上因其他原因拍照X线片被发现这种先天性脊柱畸形,而患者本身无腰痛症状的,无需治疗,但应进行腰背肌锻炼,以增强其自身保护和预防能力。

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都是先天性脊柱畸形。腰椎骶化是指第5腰椎全部或部分转化为骶椎形态,一侧或两侧的横突及其椎体下端与第一骶椎形成部分的或完全的融合,造成腰椎数目为4个,骶椎数目为6个的状态,有时一侧或两侧第5腰椎横突肥大呈翼状,与骶骨融合成一块,并与髂骨嵴形成假关节。骶椎腰化是指第1骶椎向腰椎移行,与第2骶椎分开,形成腰椎样形态,造成腰椎数目为6个,骶椎数目为4个的现象。骶椎腰化远较腰椎骶化为少见。

一般情况下,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可不引起任何症状。但由于腰椎骶化时,虽然可增加下腰部的稳定性,但腰椎数目减少,每节腰椎的负担加重;骶椎腰化时腰椎数目增加,腰椎

活动范围及杠杆作用加大,使腰椎稳定性减弱,加重腰部肌肉韧带的负担,使得腰部肌肉韧带容易发生劳损,加大发生外伤的机会;腰椎骶化两侧不对称使腰椎两侧负重不对称,导致肌肉、韧带、小关节的损伤、劳损、退变,逐渐产生症状。

这种先天性脊柱畸形虽自然存在,但在青少年时期,腰部肌肉逐渐发育坚强有力,可补偿先天的不足,故几乎没症状。但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力量减弱,加之不断劳损,因此多在成年后才逐渐出现症状。

另一常见症状为坐骨神经痛,主要原因为该处软组织的慢性劳损,出现充血、水肿、渗出、增生等炎症反应,使神经根及其分支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反射性出现坐骨神经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 (2015年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是腰椎间盘髓核突出或退变同时纤维环变性破裂髓核脱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多数本病患者经正规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约有10%~20%的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 一、流行病学特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约占患者人数的80%,男性多于女性,这与劳动强度大及外伤有关。90%以上腰椎 间盘突出症发生在L4~L5和L5~S1椎间隙。青少年也可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因明显外伤使软骨板破裂所致。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合并骨质疏松或退变性不稳导致椎间盘脱出、多节段腰椎管狭窄及腰椎畸形,病情较为复杂。 二、临床表现 因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程度、病理变化、椎管管径以及个体敏感性等不同,其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 (一)症状:

1.腰痛伴一侧或两侧下肢放射性疼痛; 2.下肢麻木无力; 3.大小便功能障碍(巨大突出或中央型突出); 4.腰椎活动受限,姿势异常。 (二)体征: 1.立位检查:腰椎畸形,生理前凸变小、消失,甚至变为后凸,不同程度侧凸;腰部压痛点,可引发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感;腰椎活动受限。 2.仰卧位检查: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下肢受累神经根支配区皮肤感觉、肌力及反射异常。 3.俯卧位检查:腰部压痛点;股神经牵拉试验。 (三)辅助检查: 1.腰椎正侧位X线片:可提供一些间接征象,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大致定位及初步诊断。同时为鉴别诊断腰椎其他疾病提供依据。 2.CT、MRI检查: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移位情况,是明确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最重要的方法。 三、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较高,但真正需要住院治疗者甚少,一般早期仅卧床休息加服药物均可缓解或治愈。对需进行特殊治疗的一定要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有突出者并非称之为腰椎间盘

腰椎滑脱术后功能锻炼

腰椎滑脱术后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答:功能锻炼是防治腰椎滑脱特别是退行性滑脱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腰椎滑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 (1)下肢肌力锻炼 ①直腿抬高锻炼:参见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臵换)。 ②踢腿锻炼(图6~12):取仰卧位,主动屈髓屈膝后再伸腿放下,左右腿交替伸屈,次数不限,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 ③伸腿锻炼:取俯卧位,交替后伸双下肢,保持膝关节不屈曲。 ④展腿锻炼:取侧卧位,下肢伸直位外展、复原,完成2次后转对侧卧位并进行相反肢体锻炼;双下肢交替进行,保持膝关节伸直位。 ⑤局部关节锻炼:屈伸患侧膝关节、踝关节和各趾关节,并在家属的帮助下行抗阻力锻炼。 (2)腰背肌功能锻炼术后第10天开始进行腰背部肌群功能锻炼,以提高腰背部肌肉的力量,增强脊柱稳定性、灵活性、耐久性。具体方法参见腰椎骨折与脊髓损伤。 (3)腹肌锻炼 ①抱膝法:仰卧位,主动屈膝屈髋至最大程度。 ②呼吸缩腹法: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吸气时尽量缩腹,呼气时放松。

(4)床边腰肌锻炼手术4周后进行锻炼。 ①坐起动作:侧卧位,屈膝屈髓,使小腿臵于床边,他人协助坐起,两小腿垂于床边。 ②蹲-站动作:闭上眼坐起数分钟无其他不适后,慢慢睁开眼,由他人协助渐渐由床边下滑,双足着地并分开与肩同宽站立位,然后慢慢下蹲,保持腰部伸直位,再慢慢恢复站立位,重复20次。 ③双腋杖行走:起床活动后第2天在腰围保护下,在他人协助下、在双腋扙保护下缓步行走,每天3~4次,每次20~3Omin。 ④腋杖行走适应后可在室内由他人陪护独立缓步行走,患者挺胸直腰,双手叉腰扶住两侧骼部,以增加腰部的稳定性。 ⑤室内行走两天后可到室外缓步行走,行走方式逐渐改为自然行走、倒步行走与快步行走,行走距离逐渐加长,坚持每天锻炼。 对该患者如何进行出院指导? 答:(1)视病情卧床休息3个月,下床活动时,应注意保持腰部挺直,避免弯腰动作。 (2)下床活动应佩戴腰围,卧床时避免使用,以防形成腰背肌无力。 (3)3个月可去除腰围活动,活动幅度应循序渐进。 (4)半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禁搬重物。

腰椎间盘突出症怎么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怎么锻炼

倒步走:每天退步走40~60分钟。走的时候尽可能往后倒,以走完后微感疲劳,但不加重症状为度。 游泳:注意运用正确的游泳姿势及游泳池水温不宜过低,并在游泳前要进行充分 的准备活动,游泳的时间不宜过长,运动中要有一定的时间间歇,以避免腰部过 度疲劳。 仰卧蹬车:仰卧床上,双腿向上似蹬自行车状。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15分钟。 仰卧起坐: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做10~20个。虽是一种简单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但是也要以适度为宜。 引体向上:身体素质好的人可以在单扛上做引体向上,身体素质差点的人也可以 双手握着单扛两脚悬空吊一会儿,手累了休息一会儿再做,一天反复多次。

一般治疗:急性发作时期,提倡适当卧床休息,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卧床以硬板为宜。严重者可在腰部两旁置沙袋制动。 中药治疗:中医中药[腰椎骨坊世医贴]治疗是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淤为目的。可以达到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从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淘宝有售。 西药治疗:口服止痛药等可以有效解决,也可用好得快局部喷涂痛点封闭。 理疗和功能锻炼:常用的理疗方法主要是热疗、腊疗、红外线、超声波、激光局部照射等。按摩腰部能够健腰强肾,疏通经络,防治腰肌劳损。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受凉,防止过度劳累。 站或坐姿势要正确。脊柱不正,会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是造成椎间盘突出的隐伏根源。正确的姿势应该“站如松,坐如钟”,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 锻炼时压腿弯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造成椎间盘突出。 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2019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9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中医病名参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657-1995)。西医病名ICD-10编码为M51.202。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特色与优势指南》(罗云坚、孙塑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腿痛重于腰痛,腿痛是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麻木。 (3)直腿提高较正常减少50%,兼或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指压神经引起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出现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肌无力,感觉减退和反射减弱)。 (5)与临床检查一致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椎管造影,CT或MRI.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弦或沉涩。 2.寒湿痹阻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静卧痛不减,日轻夜重,受寒及阴雨疼痛加重,肢体发凉。舌质胖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弦紧或弦缓。

腰椎滑脱症护理常规

腰椎滑脱症护理常规 腰椎滑脱是指因椎体间连接异常发生的上位椎体于下位椎体表面部分或全部的滑移.腰椎滑脱一般为前滑脱。后滑脱好发于腰5和腰4椎体. 一、临床表现 腰椎滑脱的辨证分型分为:肝肾亏虚证、血瘀气滞证两型。其临床表现为:(一)肝肾亏虚证 慢性损伤或劳损有腰部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二)血瘀气滞证 急性损伤,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转侧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二、临证(症)施护 (一)肝肾亏虚证 1、注意腰背部保暖,可予以热敷。 2、予以对病变中心点直接艾绒灸;痛甚者直接针刺华佗夹脊穴,泻法运针,其余选用肾俞、大肠俞、环跳、承山等穴;可选择环跳、承山、阴陵泉等穴,采用VB6100mg和甲钴胺0.5mg进行穴位注射。 (二)血瘀气滞证 1、病室环境宜舒适、整齐、安静、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阳光充足,禁止吸烟,每天定时开窗通气。 2、急性期应绝对卧床3星期,观察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和程度。抬高床头20°,膝关节屈曲,放松背部肌肉,增加舒适感。不习惯长期侧卧者亦可在膝部垫高后屈髋屈膝仰卧,每日除了必要起床的事外,应尽量卧床,直至症状甚本缓解。指导病人及家属帮助病人进行床上翻身,同时作张口呼吸,以使肌肉放松。 3、予以对病变中心点直接艾绒灸;痛甚者直接针刺华佗夹脊穴,泻法运针,其余选用肾俞、大肠俞、环跳、承山等穴;可选择环跳、承山、阴陵泉等穴,采用VB6100mg和甲钴胺0.5mg进行穴位注射。 三、饮食护理

痹症(腰椎滑脱)

痹症(腰椎滑脱) 科室:住院康复科姓名:赵某某床号:35 住院号:201401497 入院记录姓名:赵某某职业:无性别:男工作单位:淮阴区三树镇三坝村河南组年龄:40岁住址:淮阴区三树镇三坝村河南组婚姻:已婚供史者:患者本人(可靠)出生地:江苏省淮安市入院日期:2014年12月13日08时30分民族:汉族记录日期:2014年12月13日09时00分发病节气: 小雪主诉: 腰部伴右下肢疼痛痛五年,加重二月。现病史: 患者五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同时伴右胯部疼痛,有时候行走时,髋关节发生弹响。曾经在涟水高沟针灸、泗阳做针刀治疗、在泗阳某老中医处吃中药汤方治疗,效果欠佳。有走路时可使疼痛加重,早晨起床直部起腰,骑车走路时候颠簸都能使疼痛加重,患者自行服用止痛药物。2014年10月13日,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查CT(片号:C201417471)示:1、腰4椎体向前滑脱I度,2、L4/5,L5/S1腰椎间盘膨出。二月前,在工地上做事劳累后腰部疼痛加重,一般做事情到下午的时候,就会发生腰部同时伴有右下肢酸痛麻木,有一种拘挛感,严重不能站立,行走500米的时候,就发生酸疼难忍,麻木明显加重,需要就地休息后方能缓解,夜间疼痛明显,在床上不能翻身转侧,患者痛苦异常。严重影响正常起居生活。现欲系统正规保守治疗,行相关检查,参照一院的CT片后,拟“腰椎滑脱”收住入院。患者发病以来,无大小便失禁,无头晕,无恶心、呕吐。刻下,患者神志清,精神可,腰部、右臀部酸痛明显,伴右下肢麻木疼痛,走路时,伴有髋关节弹响,饮食可、睡眠欠佳,二便如常。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有“手术、输血”史。预防接种随社会。无药物过敏史。个人史:出生于淮安本地,生活条件可,无日本血吸虫病史,未去过疫区无疫水接触史,无烟酒嗜好。婚育史:适龄婚配,配偶体健。家族史:否认有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望闻切诊:神志清楚,面色暗红,痛苦面容,体型适中,营养中等,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体格检查 T: 36.3℃ P:70次/分 R:18次/分 BP:120/85mmHg 神志清楚,面色暗红,痛苦面容,体型适中,营养中等,扶入病房,查体基本合作,偶有被动体位。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头颅大小形态正常无畸形,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为3.0mm,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分泌物,口唇无紫绀;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未触及肿大,颈静脉未见怒张;胸廓对称,无压痛,双肺语颤正常,叩诊呈清音,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

脊柱内镜诊疗规范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髓核摘除术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 1.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严重,腿痛重于腰痛,经严格的保守治疗6~8周无效或已造成急性神经功能障碍者,包括旁中央型、外侧型的突出、破裂、游离的椎间盘,最佳适应证为单节段的外侧型突出。 2.尽管保守治疗有效,但症状很快复发,且反复发作两次以上,发作时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病史超过半年以上者;或者虽然症状体征都不十分严重,但病史较长,诊断明确,患者有手术治疗要求者。 3.无论病史长短,一旦出现神经根麻痹损害者,如拇趾伸肌肌力Ⅳ级以下。 4.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合并马尾神经损害,如大小便功能障碍,CT显示椎间盘或后纵韧带无明显钙化者。 5.合并侧隐窝狭窄的椎间盘突出。 6.突出物有钙化的椎间盘突出。 7.有神经根受压的阳性体征,如直腿抬高试验(+)、拇指伸屈试验(+)、膝或跟腱反射减弱等。 8.影像学检查与临床症状、体征相一致。 9.愿意接受椎间孔镜手术并承担穿刺失败需转行开放手术风险者。 二、【禁忌症】:

1.有脊柱畸形、肿瘤或曾行化学溶盘术以及腰椎滑脱等节段性不稳定表现者。 2.合并有严重内脏功能异常或其他身体状况异常不能承受手术者。 3.有严重肌力下降、足下垂或马尾综合征者。 4.出凝血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或正使用抗凝药物者。 5.妊娠妇女以及女性月经期间者。 6.术前感染者 (1)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切口及附近(15cm内)有感染; (2)非手术部位的感染:如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等,常通过血运发生椎间盘炎及硬膜外感染; (3)潜在感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 (4)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7.有严重心理障碍、手术恐惧等心身性疾病者。 8.症状、体征表现与影像学检查不一致者。 9.期望值过高术前经过充分的交流沟通,患者及家属期望值仍过高者。 三、【操作方法】: 第一步:病人体位 如果采取侧卧位,则患侧朝上,背部朝向术者,在腰部放一个枕头或支架,髋关节和膝关节保持屈曲。如果采取腑卧位,

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作者:黄运绥退变性腰椎滑脱是指腰椎间盘退变和相邻的关节突骨关节炎,而致腰椎位移,但椎弓完整无缺陷。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最初命名为假性滑脱以区别于因椎弓崩裂所致的滑脱,认识到关节突关节退变为本症之特征,特称为退变性滑脱。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腰椎滑脱症一般都是由于外部创伤或者遗传,劳损等因素所造成的。而且这种疾病一般发作与青壮年和中老年人,比较常见。这种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虽然比较常见,但是严重的时候也是会威胁人们的生活健康。甚至都不能久坐久站。所以,大家要注意哦。 退变性腰椎滑脱会使上一椎体后缘和下一椎体椎板的压迫和椎 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的肥厚等因素,致椎管容积减少,出现腰椎管狭窄的症状。 若患有退变性腰椎滑脱,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及时有效的根治,切勿盲目的服药,以免延误病情。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腰椎滑脱保守治疗方法如下: 1、腰部制动:包括卧床休息,避免参加腰部负重、扭转、弯腰用力等活动,腰部支具、围腰保护等。

2、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病灶注射、神经阻滞治疗、中医药等。 3、手法治疗:常用的屈髋屈膝法、屈脊位手法、拉压疗法、旋转整复法等手法,治疗时手法的力、点、度要准确掌握,切忌过重,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复位后症状虽然消失,但不等于治愈,必须采取可靠的腰椎稳定措施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4、牵引治疗:目前最常见的是骨盆牵引。采用仰卧臀部垫枕牵引治疗腰椎滑脱,符合生物力学的作用原理,能够增加腰椎后凸的力量,减少骨盆前倾。另一方面可使腰椎间隙特别是L5~S1的后侧间隙明显增大,腰骶角变小,可减少L5滑脱的剪力。同时由于腰椎持续后凸,对骶棘肌可产生牵引作用,缓解骶棘肌的反射性痉挛和减轻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有利于减轻腰椎滑脱的剪力,并且还可减轻黄韧带的折叠、粘连及其对椎管和神经根的影响,故能取得良好疗效。

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作者:黄运绥腰椎滑脱症有哪些治疗方法?腰椎滑脱症一般都是由于外部创伤 或者遗传,劳损等因素所造成的。而且这种疾病一般发作与青壮年和中老年人,比较常见。这种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虽然比较常见,但是严重的时候也是会威胁人们的生活健康。甚至都不能久坐久站。所以,大家要注意哦。下面我们就看看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吧。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腰椎滑脱保守治疗方法如下: 1、腰部制动:包括卧床休息,避免参加腰部负重、扭转、弯腰用力等活动,腰部支具、围腰保护等。 2、药物治疗: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有哪些?非甾体类抗炎药、病灶注射、神经阻滞治疗、中医药等。 3、手法治疗:常用的屈髋屈膝法、屈脊位手法、拉压疗法、旋转整复法等手法,治疗时手法的力、点、度要准确掌握,切忌过重,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复位后症状虽然消失,但不等于治愈,必须采取可靠的腰椎稳定措施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4、牵引治疗: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目前最常见的是骨盆牵引。采用仰卧臀部垫枕牵引治疗腰椎滑脱,符合生物力学的作用原

理,能够增加腰椎后凸的力量,减少骨盆前倾。另一方面可使腰椎间隙特别是L5~S1的后侧间隙明显增大,腰骶角变小,可减少L5滑脱的剪力。同时由于腰椎持续后凸,对骶棘肌可产生牵引作用,缓解骶棘肌的反射性痉挛和减轻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有利于减轻腰椎滑脱的剪力,并且还可减轻黄韧带的折叠、粘连及其对椎管和神经根的影响,故能取得良好疗效。 手术治疗 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如果腰椎滑脱的患者出现了神经症状,而且通过正规的保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仍然有长期的腰痛和其它滑脱的伴随症状,即保守治疗无效,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就应该考虑手术治疗了。腰椎滑脱的手术方法有很多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如后路滑脱复位、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等。其原理是先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滑脱的椎体复位,然后再将相邻的腰椎进行融合,防止再次滑脱并恢复了腰椎的稳定性。如果有神经根的压迫症状,还需要进行神经根管及椎管的减压,从而消除因腰椎滑脱引起的下肢疼痛麻木等。手术治疗的风险高,不到最后时刻我们不推荐您使用手术疗法。

骨伤科-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腰部有扭伤史; (2)腰部疼痛,活动受限; (3)腰肌或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结,腰骶部可有明显压痛点。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82年Willis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诊断标准》。 (1)腰痛伴臀部疼痛、下肢疼痛和麻木。 (2)X线示腰椎退行性改变(牵拉性骨刺、椎间隙狭窄、小关节增生)。 (3)腰椎前后平行滑移大于2mm。 (二)分期诊断 1.急性期:表现为腰腿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转侧,不能入睡,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2.缓解期:表现为腰腿疼痛、活动受限好转,但仍有疼痛,不耐劳,不能久坐、久站、久行,生活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3.康复期:表现为腰腿疼痛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久站久坐久行受限得到进一步改善,可从事基本日常生活工作,生活质量得以控制。 (三)证候诊断 1.风寒湿阻证:腰腿酸胀重着,时轻时重,拘急不舒,遇冷加重,得热痛缓。舌淡苔白滑,脉沉紧。 2.血瘀气滞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3.湿热痹阻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证: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骨科规培结业

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 临床实践能力考核规程(骨科) 为规范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能力考核考试站的标准化建设,提高考核质量,维护公平公正,逐步实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水平的同质化,特制订本规程。 一、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骨科专业临床实践能力考核评估。 二、制定依据 根据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骨科住院医师培训细则》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等要求,结合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际,特制订本规程。 三、考核对象 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要求招录的住院医师学员、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在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规定时间内,在培训基地完成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内容,培训过程考核合格,并取得《医师资格证书》。 四、考核内容 根据《骨科住院医师培训细则》的要求,重点考核住院医师对骨科多发病、常见病的独立诊治能力。临床实践能力考核范围涉及日常临床工作的各方面,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应用和结果判断、诊断及鉴别诊断、医疗文书书写、病例分析、临床思维及决策、专科基本技能操作、医患沟通和人文关怀等。综合评估住院医师综合应用医学知识和诠释判断疾病特征的能力、接受咨询并解释患者疑问的能力、临床基本技能和操作掌握情况、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等。 五、考核形式及考站设置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能力结业考核采取客观结构式临床考核(OSCE)的方式,使用标准化病人、真实病人或在医学模拟人(模具)上实际操作,共设置临床结果判读(Medical Data Interpreting);病人接诊(Patient Interviewing);医疗文书书写

腰椎滑脱诊断症状及治疗方案

腰椎滑脱诊断症状及治疗方案 简介: 腰椎滑脱症是指由于腰椎椎弓峡部裂,是椎体发生滑脱、压迫神经根,产生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男性多见,主要发生在L5和L4。 病因: 根据其病因可分为: 1.先天性腰椎弓中央及两侧各有化骨中心,在发育中未能连接而成峡部裂,胎儿出生时即有椎弓峡部的缺损。行走之后逐渐发生滑脱。 2.家族型或遗传性腰椎滑脱症,其原因也是先天性腰椎峡部化骨中心未能愈合,但有明显的家族型,可能系儿童时期细弱的峡部折断而成峡部缺陷。 3.后天性、疲劳骨折,峡部较细小,可能为发生峡部裂的内在因素。相对细小的峡部,在劳动、运动或轻微外伤时,易发生劳损骨折。由于症状轻或无症状而易被忽视,致骨折不连接,形成峡部裂。 4.创伤性腰椎滑脱症,腰椎峡部因外伤特别是后伸损伤,可发生骨折。 临床表现: 发生腰椎滑脱后,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仅仅在是拍片时发现。也可能会出现各种相关症状,如腰痛、下肢疼痛、麻木、无力,严重

时可出现大小便异常。滑脱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腰部凹陷、腹部前凸,甚至躯干缩短、走路时出现摇摆。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1.下腰痛,在正中或偏一侧,深在,劳动后加重,休息则好转。疼痛可向臂部或大腿后面放射。如压迫神经根或伴椎间盘突出,则下肢放射痛沿坐骨神经根的分布走行。 2.站立时腰生理前凸增加。 3.直腿抬高多不受限,下肢的感觉、肌力及反射正常。 4.X线片显示腰椎峡部缺陷。峡部裂隙之改变由裂隙增宽、硬化、颈部细长,向前延伸。 5.CT检查可显示腰椎峡部列。在先天性腰椎滑脱严重者,腰前凸明显,L4及L5棘突积气上下韧带常有压痛,腰部活动受限。有神经根受压征者,可根据感觉及肌力的改变来定位。 符合上述第1~3项可拟诊。第5项确诊。 (二)鉴别诊断 1.腰肌劳损和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好发于长期弯腰工作者。主要症状未腰部酸痛。劳累后加重,卧床休息后好转。但卧床过久后,又感腰部不适,稍事活动后好转。X线片可明确鉴别诊断。 2.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主要症状为腰痛。少数可向下肢放射,第三腰椎横突处压痛,无坐骨神经症状。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3.腰椎管狭窄症:许多因素可引起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狭

腰椎间盘突出的锻炼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锻炼方法有哪些 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很多患者朋友不敢再运动了,害怕会影响到患处的恢复和痊愈。如果不是急性发作期,还是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的锻炼方法有: 腰椎间盘突出的锻炼方法 一、飞燕式锻炼:首先患者俯卧在硬床上,然后双臂靠在身体的两侧并且伸直,头部和肩部和双臂向后上方抬起,与此同时,双腿伸直向上抬高,使整个身体像一只飞翔的燕子,抬起后再放松落下,一次锻炼反复做10次。 二、拱桥式锻炼:仰卧硬板床上,双侧同时屈肘屈髋屈膝,再以头、双足双肘五点作支撑,双掌托起腰用力把腰拱起,经过一个阶段的锻炼后,腰部肌力较前提向时,可将双上肢屈曲放于胸前,以头及双足三点作支撑进行拱腰锻炼。逐渐改用双掌双足四点支撑,进行拱桥状锻炼。一次锻炼反复做10次,可以很好舒缓腰部疲劳酸痛症状。 三、抱膝进行腹肌的锻炼:仰卧于硬板床上,双膝屈曲,收腹使躯干抬起,双手触膝。进行反复锻炼40~60次,用于舒缓整个腰部肌肉及韧带,达到治疗效果。 四、深膝蹲锻炼: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下蹲的时候脚跟不要离地,臂部靠近小腿。同时双手握拳前伸,开始动作要慢,站起来时伸腰收回双拳,动作由慢到快,反复做100次。 五、避免腰椎屈曲训练:中老年人的腰椎多出现退行性变,患者应避免坐位和其他姿势引起腰椎屈曲,以防腰椎后凸,加重腰椎的负担。 六、坐位腰背伸展训练:中老年患者适合动作缓慢的锻炼方法。取坐位,挺直腰部,双臂于体侧屈肘90°,握拳,双肩后展。 七、深呼吸训练:该训练方法需结合胸肌牵伸和腰背伸展。患者坐位,挺腰,双

手十指交叉放于枕后部,双肩后展,深吸气,还原后呼气,重复数次。 八、俯卧位腰背伸展训练:患者俯卧位,胸腹部上软垫,头向后伸,同时双手后上举。 九、改善腰伸肌和臀大肌的训练:患者跪位,双手撑于床面,一侧下肢保持膝跪位,另一下肢于屈膝状态下抬髋,左右交替进行锻炼。 十、等长牵伸腹肌训练:患者仰卧位,双下肢并拢,足背绷直,双下肢离开床面;患者仰卧位,双髋、双膝屈曲(双膝屈曲角度约90°),双手交叉放于腹部,头向上抬起。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 1、物理疗法:按摩推拿、针灸、电疗、拔罐、激光、超声波、石蜡疗法等均属于物理治疗,此类疗法主要以消炎止痛、活血化淤为主,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2、牵引治疗:对腰椎施加牵引力,拉宽椎间隙从而达到减轻椎间盘压力,解除对神经根等组织的刺激和压迫,解除肌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腰椎骨方医贴-治疗腰间盘突出,针对病因对症下药,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桃宝有。 4、药物治疗:西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有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在病发早期或者急性期,有明显的效果。一般只能缓解症状,不宜长期服用,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5、手术治疗:患者如果在保守治疗无效,而且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患者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腰椎滑脱症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

腰椎滑脱症临床路径 一、腰椎滑脱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滑脱症(ICD-10:M43.191、M51.805)行椎管减压或加用内固定、植骨融合(ICD-9-CM-3:81.04-81.08)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主要症状包括腰腿痛、间隙性跛行,可能伴马尾神经症状。 2.体征:可出现下肢感觉、运动、反射改变;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阴性;无下肢缺血的阳性体征。 3.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有相应节段滑脱、神经压迫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腰椎滑脱症诊断明确。 2.手术治疗指征:腰椎滑脱症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 3.无手术禁忌证。 4.手术治疗:手术方案主要为椎管减压,根据情况可加用内固定、植骨融合。 (1)椎管减压包括有限减压及全椎板切除减压; (2)内固定、植骨融合包括后外侧固定植骨融合或椎体间融合。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3.191、M51.805腰椎滑脱症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血生化; (3)血凝常规; (4)血型;

(5)输血常规; (6)血沉; (7)胸片、心电图; (8)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腰椎CT和/或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 (2)对于部分患者,术前可能需要PT-CT、髋关节正侧位片、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脊髓造影、造影后腰椎CT、腰椎斜位X线片、肌电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等检查;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如呼吸科、心内科、介入科和麻醉科等)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

脊柱滑脱症

脊柱滑脱症介绍 脊柱滑脱通常指某节椎体向前或向后移位,常见于腰椎,在我国腰椎滑脱症是骨科的常见病之一。目前将腰椎滑脱分成发育不良性(包括高度发育不良性及低度发育不良性)、峡部裂性、退变性、创伤性和病理性等6种。其中又以峡部裂性及退变性多见。 一、腰椎滑脱的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一)腰椎滑脱的相关流行病学资料 腰椎滑脱的发病率因种族、地区而异,在欧洲为4~6%,在我国约占人口总数的4.7~5%;峡部崩裂引起的滑脱约占15%,退行性腰椎滑脱约占35%。在我国腰椎滑脱的发病年龄以20~50岁较多,占85%;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9:1。腰椎滑脱常见的部位是L4~L5及L5~S1,其中腰5椎体发生率为82~90%。 (二)腰椎滑脱的病因学 腰椎滑脱的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明确,大量研究表明先天性发育缺陷和慢性劳损或应力性损伤是两个可能的重要原因,一般认为以后者为主。 1.创伤性 腰椎峡部可因急性外伤,尤其是后伸性外伤产生急性骨折,多见于竞技运动现场或强劳动搬运工。 2.先天性遗传因素 腰椎胎生时有椎体及椎弓骨化中心,每侧椎弓有两个骨化中心,其中一个发育为上关节突和椎弓根,另一个发育为下关节突、椎板和棘突的一半。若两者之间发生不愈合,则形成先天性峡部崩裂(spondylolysis),又称为峡部不连,局部形成假关节样改变。行走以后由于站立可使上方的脊椎向前滑动,称为脊椎滑脱(spondylolisthesis);也可因骶骨上部或L5椎弓发育异常,而产生脊椎滑脱,其峡部并无崩裂。 3.疲劳骨折或慢性劳损 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人体处于站立时,下腰椎负重较大。导致前移的分力作用于骨质相对薄弱的峡部,长期反复作用可导致疲劳性骨折及慢性劳损损伤。 4.退变性因素 由于长时间持续的下腰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的小关节发生磨损,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变得水平,加之椎间盘退变、椎间不稳、前纵韧带松弛,从而逐渐发生滑脱,但峡部仍保持完整,故又称假性滑脱。多见于50岁以后发病,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多见于L4,其次是L5椎体,滑脱程度一般在30%以内。 5.病理性骨折 系全身或局部病变,累及椎弓、峡部、上、下关节突,使椎体后结构稳定性丧失,发生病理性滑脱。局部骨病变可以是肿瘤或炎症。 二、腰椎滑脱的生物力学分析 临床上绝大多数腰椎滑脱发生于L4~L5或L5~S1,本文以上述两个节段为例阐明其力学机制。 脊柱任一运动节段均存在剪切力,在腰骶部因椎间隙倾斜,剪切力尤为明显。因此,上一椎体对下一椎体有向前滑移、旋转的趋势。在生理载荷下,腰椎保持相互间的正常位臵关系有赖于关节突关节、完整椎间盘的纤维环、周围韧带、背伸肌收缩力量和正常的脊柱力线。任何一种或数种抗剪切力机制的减弱或丧失均将导致腰骶部不稳,久之产生滑脱的病理过程。 正常人体重心位于腰骶关节前方,一旦发生滑脱,前臵载荷重力力臂增加,将明显增加L5~S1间剪力,可加速椎间盘退变,导致小关节退变或关节囊韧带撕裂等。L5重度滑脱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大全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生活能力的常见病、多发病。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可能出现腰腿疼痛不适的症状,建议及时的挂个骨科,做个腰椎的X 线或是CT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及时确定是否是手术治疗或是保守治疗。可以应用-腰椎骨坊世医贴-调理,另外可以做倒走,以及吊单杠,这些都有助于减轻椎间盘膨出,改善症状,并且预防进一步加重,如果是症状进一步加重,影响到正常行走,那可以考虑通过手术处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自我锻炼方法 1、勾脚 即仰卧位,脚背脚尖向上翘,过程中注意不能单纯勾脚尖,应整个脚上勾。 锻炼方法:患侧锻炼为主,兼顾健侧。慢慢勾脚至最大限度,停留3-5秒后放松为1次,建议1组10次开始,1组后休息,一天5-8组,以不加重症状为度。作用:可牵拉被压迫或刺激的坐骨神经(腰突易发节段为腰4-5,腰5-骶1,因此坐骨神经受压较多),调节神经兴奋性,有止痛并促进康复的功能。 2、屈伸膝关节 即仰卧位,膝关节屈曲伸直交替,在屈伸的过程中,尤其是伸直时候注意保持勾脚。 锻炼方法:双侧锻炼(健侧患侧均需锻炼)。勾脚的前提下,行膝关节屈曲伸直动作,动作和缓,伸直时停留3-5秒,同样建议1组10次开始,一天5-8组,以不加重症状为度。 作用:同1,并可通过髋关节屈伸对腰臀部肌肉软组织起到轻微的锻炼。 3、直腿抬高 即仰卧位,保持下肢伸直状态尽可能上抬离开床面,同样在上抬的过程中保持“勾脚”。 锻炼方法:患侧锻炼为主,兼顾健侧。下肢上抬至最大限度时停留3-5秒左右,同样建议1组10次开始,一天3-5组即可,以不加重症状为度。 作用:同1,但效力更强。 4、摆髋 即仰卧位,左右轻轻摆动双侧髋部。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考1982年Willis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诊断标准制定。 1.腰痛伴臀部疼痛、或和下肢疼痛、麻木。 2.X线示腰椎退行性改变(牵拉性骨刺、椎间隙狭窄、小关节增生),无峡部不连表现。 3.腰椎前后平行滑移大于2mm。 具备1、2和3即可诊断。 (二)证候诊断 1.风寒湿阻证:腰腿酸胀重着,时轻时重,拘急不舒,遇冷加重,得热痛缓。舌淡苔白滑,脉沉紧。 2.血瘀气滞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3.湿热痹阻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证: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5.气血亏虚证:面色少华,神疲无力,腰痛不耐久坐,疼痛缠绵,下肢麻木。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 1.松解类手法 (1)基本手法:腰腿部一指禅推法、点按法、滚法、拿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手法一种或几种放松腰骶部部的肌肉,时间可持续3~5分钟。 (2)腰部牵引法:患者俯卧位,两手紧抓床头,术者位于床尾,两手分别握住其两下肢的踝部,沿纵轴方向进行对抗牵引。 (3)腰部屈曲滚拉法:患者仰卧位,两髋膝屈曲,使膝尽量靠近腹部。术者一手

扶两膝部,,一手扶两踝部,使腰部过度屈曲,再将双下肢用力牵拉伸直。 2.整复类手法 (1)坐姿定位旋转复位法:(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项目.课题号:2002-Ⅲ-09)第1步:晃腰推拿。患者俯卧,全身放松,医生双手置脊柱两旁,骶棘肌表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节奏地推揉骶棘肌,同时使腰段脊柱左右晃动。第二步:定位旋转扳法:患者坐于特制的治疗椅(见图1)上,腰部放松,固定患者的双下肢,术者一手顶住滑脱腰椎的棘突,另一手从患者健侧的腋下穿过,按住对侧的颈肩部,先令患者慢慢作脊柱前屈,当前屈至拇指下感到棘突间隙张开时,在此幅度稳住;嘱患者向健侧作最大幅度的旋转;同时按住颈肩部的手屈曲旋转患者腰部,此时常能听到“咔嗒”声,术者按住棘突的拇指下也感有棘突跳动。患侧侧重复同样的手法操作。第三步:嘱患者俯卧于诊床上,应用推、揉、滚、拿等放松手法放松患侧腰部及患肢。施术完毕。 图1 腰椎坐姿旋转治疗椅 (2)腰椎斜扳法:第一步,晃腰推拿。患者俯卧,全身放松,医生双手置脊柱两旁,骶棘肌表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节奏地推揉骶棘肌,同时使腰段脊柱左右晃动。第二步,让患者侧卧位,健肢在上,患肢伸直,健肢屈髋屈膝,术者一肘部按于肩前,一肘部按于健侧臀部,两肘向相反方向用力,当腰部有绞锁感时两肘突然用力,可听到“咔嚓”响声,然后让患者健肢在下,患肢在上,侧卧位,再次重复上述手法,术毕。 (3)抱膝滚腰法:让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屈膝屈髋,双手抱膝。术者一手抱膝一手抱臀部,将患者下肢抱起,膝盖紧贴胸部,做腰部前屈翻滚运动。每次10~20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预防和康复 (一)病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以后,加上某些外伤,慢性劳损,以及湿寒等综合因素,使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易发于4至5节),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引起的腰痛,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二)多发于人群 1、从年龄上,本病一般发生在20--40岁之间,即青壮年易发生此病比例大约占整个发病率的80%。 2、从性别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男性,因为男性体力活动较多。较频、腰部活动范围大。 3、从体型上,一般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间盘突出。 4、从职业上,劳动强度较大的产业工人多见。 5、从姿势上,每天常常伏案工作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及经常站立售货员、纺织工人等较多见。 6、从生活和工作环境,若环境经常潮湿或寒冷,也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7、从女性的不同时期,产前、产后及更年期为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期。 (三)症状 主要症状为腰痛和坐骨神经痛。腰痛多局限于下腰部、腰骶部。坐骨神经痛常为单侧,并沿患侧大腿后侧向下放射至小腿外、足跟或足背外侧;若椎间盘突出较大或位于椎管中央时,可为双侧疼痛。咳嗽、喷嚏、用力排便时,均

可加重疼痛,行走、弯腰、伸膝起坐时牵拉神经根也使疼痛加剧。屈髓、屈膝卧床休息时疼痛减轻。疼痛多为间歇性,病程长,其下肢放射部位感觉麻木。腰痛 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此症状。患者自觉腰部持续性钝痛,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一般情况下尚可忍受,腰部可适度活动或慢步行走,另一种为突发的腰部痉挛样剧痛,难以忍受,需卧床位息。 下肢放射痛 80%患者出现此症,常在腰痛减轻或消失后出现。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侧的放射性刺激或麻木感,直达足底部。重者可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轻者可行走,呈跛行状态;重者需卧床休息,喜欢屈腰、屈髋、屈膝位。 下肢麻木冷感及间歇性跛行 下肢麻木多与疼痛伴发,少数患者可表现为单纯麻木,有少数患者自觉下肢发冷、发凉。主要是因为椎管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所至。间歇性跛行的产生机理及临床表现与腰椎管狭窄相似,主要是由于髓核突出的情况下可出现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学症状。 马尾神经症状 主要见于中央型髓核脱出症,临床上较少见。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障碍。女性可出现尿失禁,男性可出现阳痿。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全性瘫痪。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锻炼

腰椎滑脱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腰椎滑脱症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腰椎滑脱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滑脱症(ICD-10:M43.191、M51.805)行椎管减压或加用内固定、植骨融合(ICD-9-CM-3:81.04-81.08)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主要症状包括腰腿痛、间隙性跛行,可能伴马尾神经症状。 2.体征:可出现下肢感觉、运动、反射改变;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阴性;无下肢缺血的阳性体征。 3.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有相应节段滑脱、神经压迫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腰椎滑脱症诊断明确。 2.手术治疗指征:腰椎滑脱症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 3.无手术禁忌证。 4.手术治疗:手术方案主要为椎管减压,根据情况可加用内固定、植骨融合。 (1)椎管减压包括有限减压及全椎板切除减压; (2)内固定、植骨融合包括后外侧固定植骨融合或椎体间融合。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3.191、M51.805腰椎滑脱症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血生化; (3)血凝常规;

(4)血型; (5)输血常规; (6)血沉; (7)胸片、心电图; (8)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腰椎CT和/或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 (2)对于部分患者,术前可能需要PT-CT、髋关节正侧位片、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脊髓造影、造影后腰椎CT、腰椎斜位X线片、肌电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等检查;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如呼吸科、心内科、介入科和麻醉科等)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