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强度的规律性研究

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强度的规律性研究

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强度的规律性研究
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强度的规律性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c17058716.html,

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强度的规律性研究

作者:林家富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6年第16期

摘要:该研究采取平衡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用弱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密度控制

图及对照等6种不同强度间伐处理对杉木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根据2010年和2015年两次全面复查的结果表明,适当的抚育间伐强度可提高林分的早期收获量,能使林分整齐度提高,大径材数量增加,对各调查因子的生长量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关健词:杉木人工林;间伐强度;影响;规律性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6-0084-03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用材树种,也是深受群众喜爱的造林树种之一,在福建省特别是闽北地区为杉木人工林的中心产区。杉木人工林具有速生、丰产、材质好、用途广、价值高、繁殖容易等优点,但杉木人工林对土壤要求较高,一般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疏松、排水良好、微酸性土壤才能生长良好。生产上通过建立各项合理的抚育间伐管理措施,可以实现对杉木林的永续利用。

1 研究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延平区西芹镇,2000年营造的杉木实生同龄林,初植密度为4 500株/hm2。该试验地地处低山、丘陵,海拔530~700m,坡度约20~25°,坡向东南,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层中厚,腐殖质多,更新前森林植被为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地被以蕨类为主。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7℃,年降雨量1 770.4mm,全年平均相对湿度82%。本试验共设置了30个标准地,每个标准地面积为0.06hm2,共1.8hm2。

1.2 试验设计以2007年和2010年两次全面调查过程中得到的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杉木生长的影响程度的结论为基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间伐强度的规律性。在这次试验中采取弱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密度控制图及对照等6种不同强度的间伐处理(表1),采用“平衡不

完全随机区组”(BIB)设计,重复5次。在2010年和2015年对试验地各进行一次全面复查,根据两次全面复查的结果,用BIB设计方法,分别获取林分平均直径生长量、平均高生长量、材积生长量、材积生长率和收获量结果,计算各区组同一处理的调整平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间伐强度对直径生长的影响从表2可见,不同的间伐强度对林分直径生长产生了不同的作用效果。由方差分析结果可得,直径平均生长量的F值=2.29,小于F0.05=2.9和

F0.01=4.5,所以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见表3)。

东林营林学课件3第三章 抚育间伐技术要素

第三章抚育间伐的技术要素 第一节抚育间伐的开始期 开始期早晚影响间伐收益、保留木生长和干形材质。 开始早:不利于保留木干形和木材品质,且间伐材规格小,间伐收益较低。 开始晚:影响保留木的生长,轮伐期延长,伐后林分稳定性较低。 综合考虑如下因素: 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生长速度、自然整枝和耐荫性); 立地条件; 林分初始密度; 林木分化状况; 经济及经营条件。 透光伐在幼林郁闭后要及早实施,卫生伐则在需要时实施。 疏伐(生长伐)抚育则根据如下林分特征确定: 一、林分生长量 林分平均直径和胸高断面积连年生长量(CAI)的变化,受到林分密度的直接影响。 直径和断面积连年生长量的变化,可以作为抚育间伐开始期的决定性指标。 黑龙江省带岭林业研究所研究落叶松胸高断面积动态: 3300~4400株/公顷,13年后明显下降; 6600株/公顷,12年后明显下降; 8800~10000株/公顷,10年后明显下降。 由此确定不同初植密度落叶松人工林的抚育间伐开始期。 二、林木分化程度 林木分化的程度指示林木竞争强度,可作为确定间伐开始期的指标。根据下面3方面确定:1、根据林木分级 在林木分化过程中,IV、V级木的数量比例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 一般认为,当IV、V级木在林分中的数量比例达30%左右时,则应进行首次间伐。2、根据林分直径的离散度 林分的直径离散度,是指林分平均直径与最大和最小直径的倍数之间的距离。 一般在林分直径离散度达到0.8以上时,应开始首次间伐。 3、根据林分的株数按径级分配的比例 密度越大,分化越强,小径木比例越高。当小径木达到一定比例时,开始首次间伐。 ?平均直径作为1.0,0.8以下小径木占总株数的1/3时; ?小于林分平均直径的林木株数大于总株数的40%时。 三、林分/林木的外貌特征 1、树冠大小变化动态 林木树冠大小直接受到林分密度的制约; 树冠大小与林木直径和材积生长正相关; 根据冠幅(Crown Width)和冠长(Crown Length)的动态确定抚育间伐的开始期。2、自然整枝的高度 自然整枝过程与密度密切相关,同时受树种特性影响;

杉木人工林抚育技术

杉树人工幼林抚育管理 1、幼林抚育管理的目的 人工林抚育管理总的原则是既要有利于林木生长,又要能维护与提高地力,还要有良好的经济效果。土壤管理的目的: (1)消除杂草和萌蘖,创造良好的杉木生长空间。(2)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3)维护地力,尽可能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林地植被覆盖,促进枯枝落叶的分解,以利于养分循环。(4)促进工艺成熟,缩短轮伐期,提高经济效益。 2、幼林抚育方法 幼林抚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消除杂草灌木的竞争。抚育与幼林生长和造林成败关系十分密切。幼林抚育中最重要的是彻底清除五节芒、黄茅草及竹丛等杂草灌木,其次是松土、扩坎、除蘖、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幼林一般抚育3年,每年抚育2次,第一次抚育在4-5月进行,第二次抚育在8月中旬前后进行。如杂草特别繁茂,每年抚育3次,第一次在4月中旬,第二次在6月中旬前后,第三次在8月中旬前后。 3、施肥技术 (1)杉木施肥特点。经研究表明,18立地指数以上的立地比较肥沃,通常不缺肥;12立地指数以下的立地,土壤肥力差,水分不足,施肥效果差;施肥重点应放在中等立地条件,如14-16指数级的立地上,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杉木连栽林地土壤肥力下降严重,可能出现养分缺乏也应作为施肥重点。杉木幼树阶段施肥反应特点是:以磷素为主,施N、作队 P2O5、K2O单一元素的肥效反应顺序为P2O5>N>K2O,以N、P2O5、K2O平衡施肥的效果最佳。杉木速生阶段的施肥反应特点是:以N、K2O为主,对N、P2O5、K2O的反应顺序为N>K2O>P2O5,N、K2O效应极其显著。杉木干材阶段后一般不再施。 (2)施肥时间、方法、配方和用量 ①、基肥的使用:基肥一般在造林前的冬季、在表土回穴时施入,肥料与所回表土要混匀,使肥料均匀分布在15-20cm土层内。基肥以磷为主,考虑到造林成本,有条件的地方可将磷肥和有机肥混合使用,每穴用量为磷肥500克、有机肥5公斤。考虑到交通条件和人工成本,最好选用专用肥料,建议基肥的配方为:N-P2O5-K2O=4-10-3≥17%、有机质20%,添加适量的硼,磷素尽量使用钙镁磷肥,以增加钙离子的含量,每穴用量300-400克。②、幼树阶段追肥:造林后第二、三年每年4-5月各抚育追肥一次。追肥采用穴施法,在每株树

森林抚育作业设计

××县(林场)××年度 森林抚育作业设计 建设单位:××县林业局(或××林场)(公章)设计单位:××××××(公章) ××××年××月

作业设计单位与设计人员 设计单位名称(盖章): 法人代表: 设计单位资质: 设计负责人(签名): 设计人员: 设计时间:

设计单位资质证书(附设计单位有效的资质证书复印件)

前言 简要介绍项目背景、来源,建设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情况(如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委托关系等),本次作业设计的简要过程。 本作业设计包括:1、作业设计说明书店 2、作业设计附表;3、作业设计附图;4、附件 前言要求简明扼要,避免“戴高帽”,避免泛泛而谈。

目录 第一章设计区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二、社会经济概况 三、森林经营状况 第二章设计目的、指导思想、主要依据和基本原则 一、设计目的 二、指导思想 三、主要依据 四、基本原则 第三章设计布局 一、抚育地选择 二、抚育地分布 第四章抚育技术设计 一、各类型林分主要特点 二、各类型林分抚育方式 三、各类型林分抚育措施 第五章工程量和物资需要量 一、工程量 二、用工量和物资需要量 第六章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 一、概算依据

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三、概算模型 四、概算结果 五、资金来源 第七章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 二、社会效益 三、经济效益 第八章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一、组织管理 二、保障措施 附表:1、森林抚育作业设计汇总表 2、森林抚育作业设计一览表 3、森林抚育小班外业调查表 4、森林抚育小班标准地每木调查表 5、森林抚育小班标准地每木调查汇总表附图:1、作业区位置示意图 2、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图 其它必要附件(如资金下达文件等)

种群、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

种群、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训练指要 1 ?重点:种群特征,群落的组成与结构,非生物因素中水、温度、阳光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特例的判别,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特点,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功能,能量流动的特点与物质循环的主要路径。 2?难点:从种群的特征入手,分析影响种群特征的因素,对生物影响的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判断与识别,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能量流动的特点的理解。 3 ?考点与热点:以数学曲线为主要形式考查种群相关知识,以识图简答题形式考查生态系统及其与代谢的有关知识。 4?创新题第53题是用数学方法考查食物网及能量流动的知识。 一、选择题 1. (2002年广东、河南、广西高考题)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 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A.群落 B.种群 C .生态系统 D .生态因子 2. (2002年广东、河南、广西高考题)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下图所示:() F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Q | --------------- 0 -------------------------------------- f 时间 时间 C D 3?关于种群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 B ?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有机组合 C .种群一经形成,其特征不变 D ?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 4.一个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关系复杂,其中主要的是( ) A ?共生关系 B ?共栖关系 C .竞争关系 D .食物关系 5 ?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 ) A .群落在垂直方向的分层现象 B ?群落在不同地段的不同种类 C ?群落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优势种类 D ?群落在不同光照范围的数量 6 ?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 A ?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物层 B .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C ?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 D .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7.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A. 细菌和真菌 C .所有动物 &下面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 ?一个湖里的全部鱼 B .草原上的全部生物 ) B ?所有植物 D .落叶和土壤 )

2019年10月自考《农业生态基础》预测试题(2)

2019年10月自考《农业生态基础》预测试题(2)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农业生产作为一个整体,即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其结构、机能、生产力及其调控和管理的学科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影响作用的环境因子。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类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系统机能,实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照人类理想要求实行物质生产的有机综合体。 食物连:在生态系统中,源于绿色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取食与被取食的转化关系,使各个生物有机体紧密联系起来的营养序列称为食物链。 农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就是有效地使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种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种群共生原理,多种成份相互协调和促动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的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而建立的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 逆行演替:逆行演替就是指原来的群落在外界因素,如采伐、火烧、开垦、放牧、病虫害及其它自然灾害等的作用下,群落由比较复杂、相对稳定的阶段向着简单和稳定性差的阶段退化。逆行演替是群落次生演替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发展的水准取决于外界作用力的强弱及持续时间,当作用力强或持续时间长时,原有群落可能一直要退化到次生裸地。

生活型:生活型是指不同种的生物,因为长期生活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合,并经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形成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指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栽培的植物、饲养的动物、微生物等)以及这些要素在时间上、空间上配置和能量、物质在各要素间的转移、循环途径。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简答题(每小题5,共50分) 1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答:1. 农业生态系统除了主要依靠太阳辐射能以外,还需要人类提供辅助能源(如机械、化肥、农药、排灌、收获、运输、贮藏、加工等)。 2. 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农产品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3.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因素较简单,稳定性较差。 4. 农业生态系统属于开放性系统,人类要从农业生态系统中获取食物、纤维、畜产品、果蔬产品,而且往往有一部分远销他地,从而将这些农畜产品中所含能量和物质脱离该系统。 5. 农业生态系统的净生产力较高。这是因为农业生态系统的优生种主要是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牧草、果木、家畜、家禽等,它们是经过人类长期有目的选择,具有优良丰产性状的物种类群,人类总是采取各种农业技术措施,保持其优良种性及高的生产力。 6. 农业生态系统常采用人工调控和自然调控相结合的“双向调控”措施,多属外部调控。 2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途径有哪些?

不同人工林生态系统林地土壤质量评价_黄宇

不同人工林生态系统林地土壤质量评价 * 黄 宇1,2 汪思龙 1** 冯宗炜2 高 洪1 王清奎1 胡亚林1 颜绍馗 1 (1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试验站,会同418307;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 =摘要> 利用定位研究方法,综合比较了第2代连栽杉木纯林、杉木与阔叶树混交林以及阔叶纯林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连栽杉木纯林相比,在杉阔混交和阔叶树轮栽两种经营模式下,土壤养分含量增加,物理性状改善,土壤生物活性提高.利用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在对土壤功能评价的基础上,直观评价了3种经营模式的土壤质量状况.在研究区内,杉木与阔叶树混交以及阔叶树轮栽的水分有效性、养分有效性和根系适宜性以及最终的土壤质量指数均处于中等水平,而连栽杉木林的水分有效性、养分有效性和根系适宜性较差,土壤质量指数处于较低水平.总有机C 、阳离子交换量和微生物生物量C 与其它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之间明显相关,可将其作为研究区土壤质量的指示指标;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 、N 、P 与土壤总有机C 、土壤全N 、土壤全P 含量之间也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关键词 杉木 混交林 土壤质量评价 土壤功能 文章编号 1001-9332(2004)12-2199-07 中图分类号 S71815 文献标识码 A Soil quality assessment of forest stand in different plantation esosystems.HU A NG Yu 1,2,WAN G Silong 1,FEN G Zong wei 2,GAO I ong 1,WA NG Qingkui 1,HU Yalin 1,YA N Shaokui 1(1H uitong Exp er imental Station of Forest Ecology ,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s ,H uitong 418307,China;2Dep ar tment of Sys tems Ecology ,Re -sear ch Center f or Eco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s,Beij ing 100085,China ).-Chin.J.A pp l.Ecol .,2004,15(12):2199~2205.After a clear -cutting of the first g eneration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in 1982,thr ee plantation ecosys -tems,pure Michelia macclur ei stand (PM S),pure Chinese -fir stand (P CS)and their mix ed st and,were estab -lished in spr ing 1983,and their effects on soil characterist ics w er e evaluated by measur ing some soil physical,chemical,microbiological and bio chemical parameters.A fter 20years .plantation,all test indices show ed differ -ences among different forest management models.Bot h PM S and M CM had a favorable effect on soil fertility maintenance.So il quality assessment show ed that some soil functions,e.g.,water availability,nutrient availabil-i ty,root suitability and soil quality index were all in a moderate level under the mix ed and pure PM S stands,whereas in a relatively lower lev el under successive PCS stand.T he results also sho wed t hat t here ex i sted close co rrelations between soil to tal org anic C (T OC),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microbial biomass -C (C mic )and other soil physical,chemical and bio logical indices.T herefore,T O C,CEC and C mic could be used as the indica -tors in assessing so il quality in thi s study area.In addition,there were also positive cor relat ions between soil m-i crobial biomass -C and T OC,soil microbial biomass -N and total N,and so il micr obial biomass -P and total P in the pr esent study. Key words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M ix ed forest,Soil quality assessment,Soil function.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 -418)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KZCX2-406).**通讯联系人. 2004-03-09收稿,2004-07-11接受. 1 引 言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特有的重要速生用材树种,分布在我国南方的16个省(区),面积超过7@106hm 2,约占整个人工林面积的24%,在我国森林蓄积量和木材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7,9].出于经济效益原因,杉木连栽现象非常严重.研究表明,杉木连栽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下降、地力衰退、病虫 害增加等[4,9,17,23,24] .针对人工林地力衰退现状及其机理,林业生态学家和经营工作者提出了营造针阔混交林的解决途径,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 作[10,11,13,22].我国关于杉阔混交模式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20多年来的研究积累,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为杉木人工林持续经营奠定了理论基础.本研究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经营模式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采用Hussain 等[15]的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将土壤功能划分为水分有效性(w ater availability,WA)、养分有效性(nutr-i ent availability,NA)和根系适宜性(root suitability, 应用生态学报 2004年12月 第15卷 第12期 CHI NESE JO U RNAL OF A PPL IED ECOL OGY ,Dec.2004,15(12)B 2199~2205

2021-2022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种群 群落与生态系统 12 种群和群落突破训练

2021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12 种群 和群落突破训练 1.(xx北京西城统考)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B.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C.种群是物种的繁殖单位和生物进化的单位 D.种群密度是种群特有的特征 解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2.(xx乌鲁木齐二模)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水生演替都是初生演替,陆生演替都是次生演替 B.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昆虫首先出现在灌木阶段 C.一般情况下,农田弃耕后,土壤表层有机物质会逐渐增多 D.群落中种群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解析: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是根据演替的起点划分,不是根据水分的多少划分,A错误;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昆虫首先出现在草本植物阶段,B错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D错误。 3.(xx河南郑州一模)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A ) A.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 C.标志物脱落 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解析: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则导致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偏大,会使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4.(xx苏北四市二模)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中动物类群的分布 B.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C.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D.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解析: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C错误。 5.(xx河南洛阳二模)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C ) A.这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该学校中,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 D.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

影响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因素探讨-模板

影响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因素探讨 提要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和林分生产力逐代下降,直接影响杉木地可持续经营。影响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和杉木人工林所处亚热带红壤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杉木人工林群落的单一性及杉木生物学特性等有关,而传统杉木林培育过程中采取一系列传统的营林措施则加剧了林地地力衰退。根据目前杉木人工林经营现状,建议在杉木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尽量降低营林措施干扰强度,特别是炼山措施的采取;同时开展有关林地可持续模式试验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寻找适合不同地区的杉木检工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在此基础上,搞好杉木人工林规划和发展,这对南方杉木产区林地可持续经营实践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可持续经营因素 分类中图法 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杉木人工林面积达 911万hm2,占全国人工用材林面积的 %,杉木人工林在我国森林资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不断积累的研究资料显示,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和林分生产力逐代下降,直接影响林地的可持续经营[2-6],本文对此进行全面探讨,以便为相应措施的采取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1 杉木人工林土壤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杉木人工林大多分布于我国热带亚热带的红壤区,该区岩石矿物风化强烈,盐基高度淋失,形成以高岭石为主(30%-60%)的次生粘土矿物,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低(3-12cmol/kg),盐基离子含量(约 3cmol/kg)和盐基饱和度(<30%)均较低,土壤缓冲性能差,pH 值低,土壤保肥和供肥能力亦低[6,7]。其次,红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腐殖质品质较差,HA/FA<,活性 HA 含量高(90%),土壤腐殖质分子量小,结构简单,对土壤矿物分解作用强,腐殖质易遭分解和流失(淋失)。第三,红壤分布区地势不平,山地丘陵面积占 70-80%,坡度大,土壤抗蚀性较低,降雨侵蚀力大,一旦失去植被覆盖,极易发生水土肥流失,生态系统具有潜在的脆弱性。Lumdgrem 认为,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红壤和其它肥力差的土壤上,如果没有特殊管理措施,把天然林改变成速生的短周期的人工林,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土壤退化。 2 杉木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性质和特点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31T12:04:12.40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5期作者:蒙美平 [导读] 介绍了国内、国外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现状,以及历史背景。 金秀瑶族自治县国有金秀林场 中文摘要: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国内、国外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现状,以及历史背景。从生产力、微生物、育林措施、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分析了导致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主要缘由,提出了生态系统管理、科学营林措施、调整林分结构等措施来改善地力衰退,保护杉木人工林。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土壤 一、引言 土壤退化其中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我国林木中常见的地力衰退,地力衰退又主要表现为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下降、理化性质变差,林下的植被变得相当稀少,使得杉木人工林地内都普遍存在着水土流失的这种情况。早在19世纪初就有人发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并且被人称为“第二代效应”。当时在国外就有人为了提高林木的产量,将种植的天然阔叶林改为种植针叶人工林。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人工林都有地力衰退的情况,其中我国针对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情况研究得最多。我国对杉木人工林最早的研究应该在60年代初,在之前更是出版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专辑,从侧面表现出我国人工林的衰退很严重,急需改善。 二、地力衰退的表现 (一)人工林生产力下降 地力衰退的一个直接表现是人工林生产力的下降。很多有关于人工林地力衰退的报道大多数都与人工林生产力有关系。陈乃全、尹建道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研究,在同一块地下,二代林的生产力都下降得很明显;方奇根据杉木林分资料分析出,林分的生长量随着连载的代数增加而越来越少;湖南、江西等地还出现了杉木连载成活率下降甚至幼林的生长都出现了不正常的现象。 (二)土壤微生物种群下降 随着杉木林地力衰退越来越严重,我国开始对杉木林的微生物也进行了研究,发现杉木幼林根部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比非根部的土壤含的微生物数量多,但随着林木的生长,微生物的含量也在慢慢发生变化,其中杉木从幼龄林到中林龄这一段时期土壤的微生物含量大量下降,但快到成熟期时,微生物的含量又有所回升,但这时期微生物的含量仍然远远低于幼龄时期,使得土壤的一系列生物反应收到了一定的阻碍,引起了土壤的退化。 三、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 (一)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热带地区的杉木林比温带地区的杉木林更加容易地力衰退。对于土壤不够肥沃,含微生物量比较少的热带森林,它们的营养物质主要都在植被中了,如果这些树木遭受到大量砍伐致使含营养物质的植被收到了破坏,那么这个热带森林的恢复需要极其长的时间,因为缺乏必须的营养物质。热带地区土壤里的富里酸含量比胡敏酸的含量大。富里酸容易溶在水中,而热带地区的雨量也很多,土壤的养分就很容易流失了,这是热带地区土壤的养分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这些热带地区,如果国家不采取一下保护措施,将一些天然林改造成人工林,那么土壤退化是必然的趋势。 (二)不合理的育林措施 我国在杉木林的育林措施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性,例如在选取树种、苗木时会存在着盲目性。受到利益以及经营方便的推动,一些企业会把一些树种在不适合的土壤中,缺乏对造林科学的指导。据研究,一些地方的杉木林生长不良,主要的原因就是造林是选取的苗木质量太差以及立地条件差。落叶松和杉木的造林密度一般都比较大,因此竞争激烈影响了林分的成长,而且林下的营养不够,环境也不好,不利于一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也不利于落叶的分解和土壤养分的转化,这样的情况会对土壤的理化性质造成不好的影响。 (三)人工林植被的种类单一导致土壤功能下降 以栽培的目标树种为绝对优势种群组成的植物群落构成了人工林的林分 ,目标树种的生物特性和生态特性决定了整个人工林内部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我国最常见的树木是杉木和落叶松,还有一些树种如火炬松、湿地松等是前人从国外引进的。根据国内外研究显示 ,针叶树种的落物很难分解 ,因此造成土壤的营养物质的生物循环不顺畅。 在相对比较成熟的林木群落,虽然针叶类的植物会比较占优势,不过一般都有一定数目的其他类植物如阔叶树和灌木相伴而生。相反一些层次单一的杉木人工林的生态系统,不仅习性单一,也会造成林木的应激能力不够强大,反馈调节能力也不好,使得生态系统很容易失衡,生态环境改变的单向叠加 ,造成生态系统失去相对平衡的状态。灌木和草本植物提高了植物群落的多元化。因此虽然说灌木、阔叶林和草本植物占群落生物量的比例不大,但是也提高了群落的多样性,提高了群落的抵抗能力,同时加强了群落中营养元素的循环,对土壤的熟化产生了有利的影响,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四)人工林树种的自身抑制 国内外科研显示,某些树种的器官,器官遗骸和根际微生物在整个生命活动时间段均分泌一些物质,而这种物质可能会抑制树种种子的萌芽、生长,而且这些物质在长期内一直累积,导致其幼苗不能健康发芽成长。 四、防止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对策 (一)实行生态系统管理 有些人觉得杉木人工林的地力衰退主要是由于土壤、植物、动物等三个元素造成的,如果没有通过人工的调节,就基本不可能让森林的生态系统与外界的环境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平衡中,因此通过大量的研究得出,可以通过对杉木人工林的遗传控制、环境控制、密度控制、群落结构控制及维护和提高土壤肥力等比较先进的技术途径 ,使杉木人工林的各个系统之间、杉木人工林自身内外生态系统以及和环境之间的平衡,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的光能还有地力,使得人工林能够永远稳定的高产。 (二)采取科学营林措施 杉木人工林在经过采伐之后经常会产生一些木材的废弃物,这时候人们不应该把这些废弃的剩余物烧掉,这些剩余物覆盖在土壤上能

项目教学_森林抚育采伐(落叶松下层抚育)单元设计

项目一***工区森林抚育采伐 项目描述 该项目下的工作任务 ①落叶松下层抚育②红松上层抚育③天然林综合抚育④杨树机械抚育 该项目下的拓展任务 ①红松透光抚育②落叶松生长抚育③落叶松大径材培育④柞树实验林生态疏伐 培养目标 专业能力①会根据林分生长状况确定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 ②会运用克拉夫特分级法对林木进行分级 ③会运用三级木分级法对林木进行分级 ④会计算抚育采伐的株数强度和蓄积强度 ⑤能正确确定抚育采伐的采伐强度 ⑥会正确确定采伐木并合理造材 ⑦会整理抚育间伐作业设计外业调查数据并填写标准地内业记载表 ⑧会进行抚育采伐施工 ⑨会进行落叶松大径材培育的设计与施工 ⑩会进行公益林抚育间伐设计与施工 方法能力①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信息并进行整理 ②能熟练的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 ③能够根据现有专业知识分析生产中发生的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 ④与他人沟通技巧 素质能力①能进行人员的优化组合,成立模拟生产科,实施工作计划 ②能根据每个人的个人能力进行工作分工并有效合作 ③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④具有创新精神 知识目标①掌握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 ②掌握各种分级法及各级木的标准 ③掌握抚育采伐强度的计算方法 ④掌握伐木技术 ⑤掌握造材标准及技术 ⑥掌握标准地内业记载表的填写方法 ⑦掌握落叶松大径材培育抚育采伐的方法 ⑧掌握生态公益林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 学生完成的工作: ①自愿组合,成立生产部门 ②接受工作任务 ③自主学习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理论 知识 ④在林场场长指导下完成工作任务 教 师 完成的工作: ①布置工作任务 ②指导工人完成工作任务 ③对工人的工作成果给予评价 ④安全监管 需要的基础能力: ①能进行植物识别 ②会使用测量仪器 ③数据整理分析能力 ④会熟练运用生态学知识 ⑤生产工具、仪器的使用与维护能力 ⑥会运用经营数表 需要的能力: ①较丰富的林场工作经验 ②熟练使用和维护测量仪器 ③熟练识别和使用地形图 ④能进行抚育采伐设计与施工 ⑤能进行植物识别 ⑥能熟练制定生产计划和方案

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知识清单

Ⅲ—3种群和群落 一、必背术语——这是高考命题的源泉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2.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植物及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3.“J”型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其特点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倍)增长(数学模型:N t=N0·λt)。 4.“S”型增长曲线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到平衡。 5.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6.在自然界中,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故大多数种群数量总处于波动中。 7.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8.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则与栖息条件和食物有关。 9.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10.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11.初生演替的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1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1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二、必明易误——这是考场失分的迷点 1.判断有关种群叙述的正误 (1)一个森林中所有的动物与植物构成了这个森林的生物群落() (2)调查蚜虫、跳蝻、蚯蚓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如果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后更难被捕捉,则所调查的种群密度较实际值偏大() (4)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一定增加() (5)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以及微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都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6)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 (7)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达到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8)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将稳定不变() (9)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有害动物的防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 2.判断有关群落叙述的正误 (1)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2)一座高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等,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3)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甚至可发生优势取代() (4)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5)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树林() 三、必知特例——这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首选 记住以下八个“不一定”

森林抚育间伐课程设计

《森林培育学》课程设计 ——赤松森林抚育间伐设计书 班级:2012级林学3班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王华田 成绩: 设计时间: 2015.12.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一、引言 (1) 1. 森林抚育间伐设计的目的意义 (1) 2. 森林抚育间伐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2) 二、森林抚育间伐设计方案编制的依据 (2) 三、森林抚育间伐的依据 (2) 1. 林分概况 (2) 2. 林木自然整枝、林木分化及自然稀疏情况 (3) 四、森林抚育间伐方案设计 (5) 1. 抚育间伐种类选择 (5) 2. 抚育间伐强度:株数强度、蓄积强度 (6) 3. 投资预算 (7) 五、抚育间伐的施工作业设计 (8) 1. 间伐木的选择与标记 (8) 2. 抚育间伐的季节、用工数量和施工进度安排 (8) 3. 间伐木的清理和运输 (8) 六、抚育间伐审批报告和投资申请报告 (8) 1.抚育间伐审批报告 (8) 2.抚育间伐投资申请报告 (9) 七、抚育间伐效果评价与效益分析 (9) 1. 抚育间伐效果评价 (9) 2. 抚育间伐效益评价 (11) 七、结语 (13) 参考资料 (15) 致谢 (16) 附表1 (17) 附表2 (18) 附表3 (20) 附表4 (21) 附表5 (22)

一、引言 1. 森林抚育间伐设计的目的意义 1.1 森林抚育间伐调查设计的目的 森林抚育间伐是森林经营中的主体任务。 森林抚育间伐是在森林培育过程中定期砍伐一定数量(比例)的林木,使保留木的生长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光照条件和水分条件,以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森林健康水平和稳定性、更好的发挥森林各种生态功能。 科学的森林抚育间伐调查设计必须建立在对森林培育目标、森林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形成规律、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规律、森林立地条件、造林和营林历史、经济效益核算等多方面的认识和了解之上,并满足森林健康和安全稳定、森林主体功能最优、森林多功能并重、投入产出合理等条件。因此森林抚育间伐调查设计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需要在严格按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森林抚育间伐调查设计,要根据森林生长发育进程、林木分化程度、立木生长发育需要、森林主体功能及其它附属功能要求、森林更新及可持续经营需要,定期对森林进行抚育间伐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和森林培育要求,对现实林分抚育间伐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便指导抚育间伐作业。 1.2 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 通过森林抚育间伐调查设计的专门训练,使林学专业学生掌握森林抚育间伐调查设计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明确森林抚育间伐设计的内容和要求,有助于学生在毕业以后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森林抚育间伐理论和方法独立开展调查设计工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 本次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是: (1)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掌握森林抚育间伐设计的有关理论和原则,掌握森林抚育间伐设计的基本内容和程序; (2)借鉴以往生产中典型的森林抚育间伐设计方案,掌握森林抚育间伐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3)开展森林抚育间伐调查,掌握计划抚育间伐林分的基本特征和背景资料,或运用现有抚育间伐调查资料(文字、图表、视频),对学生进行实际森林抚育间伐调查设计训练,学习和掌握森林抚育间伐调查设计的方法,提高学生森

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养分利用效率调查报告模板(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9181-13 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养分利用效率调查报告模板(完 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养分利用效率调 查报告模板(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在耕地不断减少、粮食需求日益增加、环境问题逐渐突出的今天,中国该怎样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因养分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的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双重压力?为解决困惑中国农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试图为中国开出良方。 近日,由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主办的“养分管理国际研讨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来自欧美、亚太等12个国家的42位国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如何解决中国养分资源过度消耗、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进行专门研讨

并提出诸多建议。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养分利用效率调查报告范文 欧美发达国家在养分管理方面有着先进的经验,他们在如何节约养分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养分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展了众多先进的技术。然而,这些研究都是以保护环境为目标的,缺乏在增加产量的前提下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同时能保护环境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实践,而这正是中国所迫切需要解决的。欧盟农业环境政策科学顾问、荷兰瓦格宁根大学教授、国际著名养分管理专家oeneoenema博士指出,这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并需要多个学科之间的相互配合。他说,中国在生产实践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同时作为占世界人口10%的发展中国家,解决了中国的问题,就是对世界农业发展的重大贡献。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养分利用效率调查报告范文 在五天的研讨中,来自土壤、植物营养、农业生态、环境工程、化肥工业、动物营养、动植物育种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交流农业生态系统养分管理理论

浅谈天然林抚育间伐技术

浅谈天然林抚育间伐技术 发表时间:2016-05-29T17:01:55.2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2期作者:任琳文静 [导读] 黑龙江省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苇河林场对于天然森林进行相关的人工抚育管理,就需要采用不合理的森林间伐技术,用来提高天然森林的环境、社会、经济这三方面重要效益。 任琳文静 黑龙江省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苇河林场 摘要:森林抚育间伐又称抚育采伐,简称间伐。抚育采伐是在未成熟的森林中,定期的重复伐去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其生长发育。在我国林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抚育间伐技术对于林业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天然森林的抚育间伐技术,来详细的介绍抚育间伐的有关概念与技术方法。 关键词:森林抚育间伐;天然森林;技术方法 对于我国现在的森林组成,天然森林在我国森林组成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所谓的天然森林从字面上可以看出是一种天然而非人工栽植而形成的林区。尽管天然森林的形成不需要人工参与,但是对于天然森林的抚育就少不了人工进行相关的管理。因此,对于天然森林进行相关的人工抚育管理,就需要采用不合理的森林间伐技术,用来提高天然森林的环境、社会、经济这三方面重要效益。 一、抚育间伐技术的意义 生命的成长是要付出很多心血的,对于植物来说也同样是这个道理。但是对于在森林的形成过程中会经常砍伐一些幼小的树木,这让人们对于这种做法不是很了解。这主要因为人们对于森林间伐这一专业名词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因此,在这里笔者对森林间伐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森林抚育间伐又称抚育采伐,简称间伐。通过抚育间伐还能获得部分木材。由于这个原因,也称中间利用采伐。森林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多种作用,因此,林种不同,抚育间伐的目的也不同。总的来说是:1.促进保留木生长。通过抚育间伐,增强保留木的生长空间和营养面积,改变林下的光照、温度和湿度条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微生物的活动,从而促进保留木的快速生长,缩短培育期限。借以实现林业管理的根本目的。 二、抚育间伐技术的目的和任务 从以上对于森林间伐技术的详细说明可以看出,森林间伐技术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天热森林树木的充分生长,用以培育出更多的优质树木,从而使得天然森林中存在的各项利益有一定的提高。对于森林间伐技术的目的和总结方面还需要做出一系列的描述,因此笔者以这个作为中心,整理出有关于森林间伐技术的以下几点: 1、解决林分的树种组成 在混交林或天然更新的幼林内,往往会有一些非目的树种存在。所谓非日的树种是指材质低劣或价值较差的一些树种。因此除人工纯林外,抚育间伐一开始就要首先着手调整林分的树种组成。 2、提高林分质量 当树种组成确定后,抚育间伐就应着眼于林分的质量问题,由于种子的品质以及幼树所处的地位和所至的影响不同,即使同一目的树种在质量上也往往产生一定的分化和差异。为了提高整个林分质量,我们又必须把目的树种中较差的清除掉。 3、改善林地条件,加速林木生长 为了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就必须通过抚育间伐及时调整各个时期林分的合理密度和良好的层次结构。同时,间伐后林地的光照条件也得到改善,加速了地被物的分解,从而也有利于林木的生长。 4、加强森林的防护性能和抗力 通过间伐还更清除掉林分内的病腐木、杂灌木、枯立木、风倒木等,使林内卫生状况也得到改善,从而增加了林木对各种自然灾窑的抵抗能力和保持更高的防护性能。 三、抚育间伐强度的确定 对于森林间伐技术的实施,第一步要确定森林间伐的相关强度问题。也就是说既能保证树木在一种健康的条件下生长,又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保留树木的数量。而且对于森林间伐技术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包括森林的树木种类、森林区域的密度以及天然森林的年龄。对于生长能力较强的树木就需要对森林间伐的强度进行相应的提高,使得夺取其他树木的阳光及养分的可能降到最低。而且,对于一些林龄较大的天然森林也要加大森林间伐技术的强度,这样对于森林的更新快慢起到了很大的影响,进而能够保持天然森林以一种较快的速度发展。 四、抚育间伐时间的确定 确定天然林抚育间伐作业的时间应考虑如下因素:首先是间伐的目的,如果是为了调整树种增强树势,一般间伐时间应确定在生长季节;如果要是为了促进更新就应选择在树木休眠的季节。其次是考虑被间伐林分的林龄。间伐作业时间主要考虑作业成本,实践中一般也选择在林木的休眠季节进行。 五、间伐木的选择 在实行抚育间伐技术的天然林中,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标准指标来确定间伐木,以达到林区的有效管理。在选择间伐木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淘汰部分低价值的树种。在混交林中,保留经济价值高和实生起源的目的树种是应遵循的首要原则。但非目的树种有符合下列条件的应酌情保留:若生长不好的主要树种和生长好的非目的树种彼此影响,若因非目的树种的伐去对森林造成不良影响的应适当保留;能够改良土壤非目的树应适当保留,力求维持混交林状态。 2、砍去品质低劣和生长落后的林木。为提高森林的生产率和木材质量,应保留生长快、高大、圆满通直、无节或少节、树冠发育良好的林木砍去弱的林木。 3、伐除对森林环境卫生有碍的林木应适当砍掉。 4、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为了给在森林中生活的益鸟和益兽提供生息繁殖场所,应保留一些有洞穴但没有感器式传染性病害的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