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南京市鼓楼区一模语文(附答案)剖析

2015南京市鼓楼区一模语文(附答案)剖析

2015南京市鼓楼区一模语文(附答案)剖析
2015南京市鼓楼区一模语文(附答案)剖析

鼓楼区2014-2015学年一模语文试卷

(分值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9分)

(1)烈士暮年,。(曹操《龟虽寿》)(2)莫愁前路无知己,。(高适《别董大》)(3)报君黄金台上意,。(李贺《雁门太守行》)(4),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5),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7)江山代有才人出,。(赵翼《论诗》)(8),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类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句还很多,请再举一例:

,。

2.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相同

....的一项是(2分)()

A. 晦.暗欺侮.诲.人不倦

B. 伺.候侍.候伺.机而动

C. 便笺.缄.默芊.芊细草

D. 炽.痛叱.咤敕.勒川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 荒谬——杀戳挟持——汗流浃背

B. 伧俗——苍海灰尽——死灰复燃

C. 攫取——洗濯荣膺——义愤填赝

D. 沉湎——腼腆闲暇——闻名遐迩

4.书法欣赏。(4分)

(1)“柳体”以瘦劲著称,点画爽利挺秀,骨力矫健,结构严谨。以下书作中,柳公权的作品是()(2分)

[A] [B] [C]

(2)关于初学者选笔应该用硬毫还是软毫,说法不一。有同学向他的书法老师询问,下面是老师的回答:打个比方吧:在雕刻艺术上,刀法不高,花纹不明快骏爽,叫太“肉”,软毫写出来的笔画是偏“肉”的。除非你喜欢那种没有锋梭芒角,肥软圆熟的书风。俗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庖丁解牛,绝不会去选一把钝刀,用软毫练字,就犹如钝刀子割肉。如果等刀力练出了再换快刀,那不成了“工欲善其事,必先钝其器”嘛!

由此看来,这位老师建议选用。(A.硬毫 B.软毫 C.都可以)(2分)

5.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周南·桃夭》

[注]桃花怒放,艳红似火。姑娘出嫁,给夫家带来和美。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王风·黍离》

[注]那黍子行行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

[注]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材料二】

(1),早在《诗经》中就见到了它们的身影。比如:《风》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来赞颂竹子一般的修养和德行;《小雅》用松树的生命力长久来比喻子孙绵延不断;《大雅》有“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其意是说柞树都已砍完,苍松翠柏还直立山间。竹柏由此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延续了下来。至于很早就见诸《诗经》的(2)更是饱含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历代诗文中传承着。

A.(1)文学意象最常见的就是植物(2)“蓬”、“蒌蒿”、“茅”、“浮萍”

B.(1)文学作品中经常见到植物意象(2)“硕鼠”、“羔羊”、“螽斯”

C.(1)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植物意象(2)“硕鼠”“羔羊”“螽斯”

D.(1)常作为文学意象出现的植物(2)“蓬”“蒌蒿”“茅”“浮萍”

【材料三】

植物名

花木之语《诗经》来源

棠棣手足《小雅》中称颂道:“棠棣花开,光艳明丽,天下之人,莫如兄弟。”

艾蒿相思《王风·采葛》中感叹道:那个采摘艾蒿的人哪,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①②③

(1)选择【材料一】中任一诗句,摘抄在下面方格中。要求:准确,工整,美观。正楷和行楷皆可。(3分)

(2)我们所学的《诗经》篇目中也有含花草的诗句,如“,。”(1分)(3)阅读【材料二】,根据上下文判断空格处应选的正确项是。(1分)

(4)在【材料一】【材料二】中任选一种植物,完成【材料三】的表格。(2分)

①②③

(5)有同学说:“《诗经》里的植物意象传承的都是乐观美好的情感。”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阐释。(2分)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15分)

【古诗阅读】

三衢道中①

曾几(宋)

梅子黄时②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③。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①三衢(qú)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②梅子黄时:黄梅季节,通常是阴雨绵绵。③却山行:改走山路。

6.(1)诗人此次行程看似平淡却路遇惊喜,“却”字,“”和“”这几个词突出表现了诗人的这种喜出望外之情。(2分)

(2)联系全诗,赏析第一句的妙处。(2分)

【古文阅读】

庄子家贫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①监河侯②。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③,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④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⑤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⑥,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注释】①贷粟:借粮食。②监河侯:管理河道的官员。③邑金:得到封地的租金。④子何为者耶:你是什么人?⑤波臣:水官。此为鲋鱼自称。⑥常与:常在一起的东西,这里指水。

7.选文开头一句印刷不甚清楚,方框里填写最适合的字应是()(2分)

A.之 B.于 C.以 D.而

8.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将贷子.三百金()(2)庄周忿然作色.()

(3)周顾.视车辙()(4)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9.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10. 上文与《惠子相梁》都表现了庄子高明的说话艺术。高明在何处?具体说说上文是如何体现说话艺术的。(3分)

(二)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问题。(12分)

为什么取字

在周代,贵族男子年满20岁要举行加冠仪式。《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穀梁传·文公十二年》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意思是将垂发束起来挽在头顶,戴上冠,用簪把冠和发髻固定在一起,然后由加冠嘉宾根据他名儿的含义起一个字,从此,就列入“丈夫”行列了。

为什么男子成年要加冠取字呢?因为名儿是父亲起的,是幼年用的;长大成人了,别人不宜呼叫他的名儿,所以得另取字。《礼记·冠义》说:“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意思是男子到了二十岁,行过冠礼并为自己取个“字”,自此即表示他已是个成年人了。

另外还有一层原因。周人有避讳的习俗,人死之后,为了对他表示尊敬,就不再称他的名儿,为长远计,所以成年之后,就“敬名称字”了。

然而《礼记·冠义》还说,加冠取字,“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意思是说加冠取字后一个人才能被称为真正的人。能被称为真正的人,然后才可以治理别人。原来这“冠而字”并不仅仅为“敬名称字”,还另有深意。它是贵族阶层中,对一个成年男性承认并接纳为正式成员的一种表示,自此之后,便可以让他“治人”。所以儒家把冠礼看作是“礼之始”,冠礼也成为华夏礼仪的起点。

时移世易,发展到后代,取字的深层次含义被过滤去了。人们取字,只是为了参与社会交际,所以也用不着隆重地举行冠礼了。汉以来,皇太子还有举行冠礼的,还可依稀看到点“治人”的影子,而士大夫阶层很少有这样循古的了。我们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可以看到,起码

..由唐代起,连知书达礼的人家,对举行冠礼取字一事,都颇感不合时宜了。

取字原属贵族阶层的特权,后来扩展为知识阶层的事,而一般下层劳动人民还不得“染指

.....”。宋代还不准下层社会的人取字。到了明清时代,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几乎无人无字。尽管也遭到文人士大夫们的抨击和嘲讽,但取字的习俗,还是被普遍推广开来。

先秦时代,字是冠礼时选定的嘉宾给起,而后世不举行冠礼了,字则改由父祖、老师,或请其他通文墨的人给起,而且也不一定都到了成年才起,很可能是小名、大名和字一同起下的。

上古的贵族女子,原本也起字。《礼记·曲礼上》说:“女子许嫁,笄(jī)而字。”就是说,当女子成年许配人家时,把垂发挽在头顶,用笄别住,并给她取字。这一礼制,秦汉以后没承袭下来,但在汉语中却留下了许多成语。如说女子已有婆家,叫作“已字”,“已字人”;没找婆家,则称“待字闺中”。

11. 从全文看,古人取字的原因有:;;;为了参与社会交际;贵族女子婚配要取字。(3分)

12. 结合语境回答问题。(4分)

(1)取字原属贵族阶层的特权,后来扩展为知识阶层的事,而一般下层劳动人民还不得

..”。(“不得‘染

..“染指

指’”在文中是什么意思?)(2分)

(2)起码

..由唐代起,连知书达礼的人家,对举行冠礼取字一事,都颇感不合时宜了。(“起码”二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3.文章大量运用《礼记》中的话语来说明“取字”,有什么好处?(3分)

1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从《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一句可以看出东晋诗人陶渊明字五柳。

B. 从《醉翁亭记》“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一句可以看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字修。

C. 从《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一句可以看出明代巧匠王毅字叔远。

D. 从《水浒传》“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一句可以看出梁山好汉宋江字及时雨。

(三)阅读下面小说,回答问题。(13分)

飞舞在生命里的蝴蝶标本

阿黛儿的父亲在她12岁那年因为一次意外去世了,阿黛儿因此变得孤僻和敏感。

初一时阿黛儿的学校里新来了一位生物老师格雷特。一次课上,格雷特为了给同学们讲清楚雄鸟和雌鸟的不同,特意举了一个例子,并要求大家进行讨论。阿黛儿一言不发,格雷特觉得很奇怪,有同学告诉他,阿黛儿的父亲刚刚去世了,她最抗拒这种话题了。

后来,格雷特常在课余时间和阿黛儿谈心,阿黛儿却是想尽各种方法逃避,阿黛儿不想看到他人眼神中的同情,她要用行动向人证明,虽然没有了父亲,自己却依然是最优秀的。

学期结束前,格雷特宣布结业考试内容为制作一只蝴蝶标本。对阿黛儿而言,这无疑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最佳时机。

为了这次考试,阿黛儿花费了很多时间,一次又一次地捕捉蝴蝶。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阿黛儿在郊外的草地上捉到了一只蓝绿相间的彩色蝴蝶。拿着这只漂亮的蝴蝶,阿黛儿按照格雷特上课时所说的方法小心地做着,花了几个夜晚的工夫,终于把标本做好了。完工的那天,阿黛儿第一次睡了个好觉。

交标本的日子一天天接近了,阿黛儿的心里充满了期待。然而,就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母亲收拾家务的时候,竟不小心把那只蝴蝶标本碰到了地上。看着支离破碎的蝴蝶标本,阿黛儿伤心欲绝。母亲内疚地说:“别哭了,都是妈不好,要不然我到学校去跟你们老师解释一下。”“不!”阿黛儿大声地吼叫着,一把推开了母亲,狂奔而去。不知道为什么,阿黛儿居然一个人跑到了学校的教室里,傍晚的学校冷冷清清的,在课桌的抽屉里,阿黛儿突然发现了一只漂亮的蝴蝶躺在那里,这是真的吗?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用力地揉着,是的,是一只漂亮的蝴蝶标本。阿黛儿想,这大概是上帝送给我的吧。阿黛儿欣喜若狂,一路小跑着回到了家里。

夜里,阿黛儿把这只蝴蝶放在台灯下仔细地看着,它可真漂亮呀,比自己以前做的那只毫不逊色,淡蓝色的翅膀上若隐若现地缀着些黑色的斑纹。美中不足的是,那只蝴蝶的触角好像断过,是后来人工接起来的。

第二天,阿黛儿忐忑不安地带着这只蝴蝶标本向学校走去。上课铃一响,格雷特就来了,他满脸笑容地对大家说:“今天,老师就来好好看看你们的蝴蝶标本。”阿黛儿的心里“突突”直跳。接着老师又说:“今

天我们的考试内容不仅看谁做的蝴蝶标本漂亮,更要大家讲出自己制作的过程,看谁对这个技能掌握得好。”此言一出,阿黛儿深深地舒了一口气。

“阿黛儿,请你先来说说。”格雷特第一个请她。阿黛儿只好红着脸走上了讲台,把手里的蝴蝶标本递给老师,然后结结巴巴地把自己制作标本的过程讲出来。在讲述的时候,格雷特一直微笑地看着阿黛儿。说到最后,阿黛儿鼓足勇气对同学们说:“其实,这只蝴蝶标本并不是……”正在这时,格雷特突然打断了阿黛儿的话,抢着说道:“并不是很完美吗?哦,是的,阿黛儿和我当初做的标本一样,把蝴蝶的触角给弄断了,看来这个步骤对大家来说都是个重点要掌握的地方哟!好了,从阿黛儿的标本制作过程中我们已经完全可以知道,阿黛儿已经全部掌握了制作蝴蝶标本的方法,我给她的测试成绩是100分”。说完,老师把标本递给了阿黛儿。台下一下子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阿黛儿的嘴角尝到了咸咸的泪水滋味。

下课后,阿黛儿找到老师办公室,想把这只珍贵的蝴蝶标本还给格雷特,因为她明白了那只蝴蝶标本的真相。没想到,阿黛儿的话还没说出口,格雷特就笑着对阿黛儿说:“阿黛儿,你母亲已经打电话把你做蝴蝶标本的事情都对我说了,你什么也不用说了,这只蝴蝶标本就是老师送给你的礼物,希望你能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看不起你,除了你自己。”

格雷特也许不会想到,他的这句话改变了阿黛儿一生。因为就是从那天起,阿黛儿的自卑感已经一扫而尽,并且她真的开始相信,没有人会因为自己父亲的去世而轻视她,除了她自己。

一转眼,10年过去了。如今的阿黛儿已经成为一名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生。然而不论岁月如何变迁,13岁那年,那只珍贵的蝴蝶,将永远地在阿黛儿的生命中飞舞。

15.概括格雷特老师改变阿黛儿自卑心理所做的事情。(4分)

16.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第八段中阿黛儿为什么深深舒了口气?(2分)

(2)第九段中格雷特为什么要打断阿黛儿的话抢着说?(2分)

17.伏笔与照应是小说惯用的写作手法,请在文中找出一处伏笔与照应。(2分)

18.怎么理解“飞舞在生命里的蝴蝶标本”这个标题含义?(3分)

三、作文(54分)

(一)阅读下面学生习作,按要求进行修改。(4分)

感谢阅读

我的家是一个特别的书香家庭。一到我家,你就一定会惊讶于我们家的这三只书虫和满书架的书。

我爸爸是一只嗜睡书虫。举个例子,我表弟今年2岁了,爸爸妈妈想教他一些有用的东西,他们就叫我背三字经,好让我来教他,当姐姐真不容易呀,还要教人背书!可惜我不敢对我妈这只母老虎发威,

只能老实地在老爸边上当一只病猫。我嘴中边念叨着“三字经、三字经”,边在书架上找时,倒在床上睡大觉的书虫老爸听见了,只见他忽然从床上起来,嘴里还说:“人之初,性本善……”直到背完,他便忽然又倒头就睡起来,他在说梦话。

再说说我妈这一只吃货书虫,她可不像普通书呆子那样,苦读而忘记吃饭,她是边读书边不停地吃。一天,都快吃午饭时间了,我妈还是在边读书边不停地吃蛋糕,我冲老妈说:“这样不停地吃,小心变胖,不好看!”老妈却理直气壮,晃晃手中的书说:“杨贵妃也胖呀!却最得宠呢!看看,书读少了吧!”这三句话把我准备好的一堆给老妈压力的话都硬顶回肚里去了。

那我呢,是一只幽默书虫。有一回,爸爸妈妈在饭桌上告诉我关于我小时候的事,妈妈说我小时候很凶,还弄伤过爸爸,我笑着接过妈妈的话说:“都说人之初,性本善,谁知道我是不是个人呀!”这一番话,弄得大家哈哈大笑。

您看,我的书香家庭是不是与众不同?

19.文章标题为“感谢阅读”,但是从全文看,作者并没有写出“感谢”来。请你结合文章的内容,为本文重

新拟写一个标题。(2分)

20.为了刻画父亲“嗜睡书虫”形象,文章第二段对事情原因的交代啰嗦、累赘,偏离中心,请你用简洁

语言修改画线句的内容。(2分)

(二)写作(50分)

21.以“这个世界有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透露学校、个人信息。

鼓楼区2014-2015学年一模语文试卷答案

一、(26分)

1.(10分)(1)壮心不已(2)天下谁人不识君(3)提携玉龙为君死(4)烟笼寒水月笼沙(5)会挽雕弓如满月(6)弓如霹雳弦惊(7)各领风骚数百年(8)苔痕上阶绿(9)示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2. (2分)D

3. (2分)D

4.(3分)(1)(1分)C (2)(2分)A

5. (10分)

(1)(3分)书写规范端正得2分,且美观漂亮得3分)。

(2)(1分)示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3)(1分)D

(4)(3分)示例:①杨柳②不舍、留念。③《采薇》中写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示例:①竹柏②坚韧③《大雅》中写到:柞棫斯拔,松柏斯兑。示例:①桃花②美

满③《周南》中写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用原文或者译文都可)(5)(2分)不同意。(1分)有很多植物所包含的是悲凉、哀伤甚至是消极的意思。(1分)比如:“桃之夭夭”已经变成“逃之夭夭”,成为了一个贬义词。(1分)(再比如:“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残破,今

不如昔的哀叹。再比如:“蓬”“茅”等都是飘零、漂泊无依的象征)

二、(40分)

(一)(15分)

6. (4分)(1)(2分)不减添得(2)(2分)交代了作诗人行路的时间,而这一年的黄梅季节很特

殊,不是阴雨绵绵,而是天气晴好,这为下文诗人充满惊喜的行程做铺垫,也烘托了诗人愉悦、轻松的心情。

7. (2分)B

8. (4分)(1)你(2)脸色(3)回头看(4)使……活

9.(2分)你竟然这样说,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

10. (3分)善于借寓言(借故事)说理(1分)(答巧用比喻也算对)。庄子向监河侯借粮食,监河侯不借,却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庄子很生气,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来反击监河侯,讽刺监河侯不肯借粮食的真实嘴脸。(2分)

译文:庄周家境贫寒,所以就找监河的官去借粮。监河官说:“好,我将要得到封地的租金,那时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生气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听到有人在道路中间呼喊。我回头看,发现车辙里有条鲋鱼在那儿。我问它:‘鲋鱼!你是什么人?’鲋鱼回答说:‘我是海神的臣子,您有一点水来救活我吗?’我说:‘好,我将往南去拜访吴王和越王,引来西江的水救你,怎么样?’鲋鱼生气变了脸色,说:‘我失去了我常处在的水,没有地方安身,我只要一点水就能活了,你竟然这样说,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

(二)(12分)

11. (3分)敬其名(成人后,别人不宜直呼其名);避讳表示尊敬;可以“治人”。(一点1分)12.(4分)(1)意思是一般下层劳动人民没有“取字”的权利。

(2)“起码”二字表明至少从唐代开始,后世士大夫对举行冠礼取字一事已不热衷。

13. (3分)引用《礼记》,详实地说明“取字”是怎么回事(2分),体现了“取字”是我国古来已久的传统文化(2分),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1分)。(答对前两点其中的一点得2分,答出第三点得1分)

14. (2分)C

(三)(13分)

15.(4分)悄悄地送阿黛儿蝴蝶标本;有意安排阿黛儿第一个上讲台发言;在全班同学面前给阿黛儿留余地;给阿黛儿实验成绩满分;激励阿黛儿“世界上没有人看不起她,除了她自己”。(答对一点得1分)16.(4分)(1)老师第二点考试的要求给了阿黛儿证明自己的机会,所以阿黛儿松了一口气。阿黛儿自己很熟悉制作蝴蝶标本的过程,她对此有信心。

(2)生物老师是通过隐藏真相保护阿黛儿,让她在全班同学面前找回自信;同时是老师对阿黛儿的充分肯定。

17.(2分)前文(第六段)中妈妈说替阿黛儿跟生物老师解释一下,与后文(第九段)中生物老师跟阿黛儿说你妈妈打来电话了相照应。

前文(第六段)中阿黛儿抽屉里放着一个蝴蝶标本,与后文(第九段)中阿黛儿从老师的话语里知道了是老师做的送给她的标本相照应。

18.(3分)生物老师送给阿黛儿的蝴蝶标本改变了阿黛儿的自卑心理,老师的鼓励改变了阿黛儿一生的道路,那只珍贵的蝴蝶永远陪伴者阿黛儿成长。

三、(54分)

(一)(4分)

19.(2分)示例:我的书香家庭我家的三个书虫。

20.(2分)一次,为了教弟弟背书,我在书架旁找《三字经》(我不停地念叨“三字经”)(二)(50分)

2015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试卷(含详细答案)

历史试卷 第1页(共16页) 历史试卷 第2页(共6页)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南京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 史 本试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 ( ) A .北京人 B .河姆渡原始居民 C .半坡原始居民 D .黄帝 2.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 A .《道德经》 B .《齐民要术》 C .《资治通鉴》 D .《天工开物》 3.“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材料中的“我”应是 ( ) A .张骞 B .孝文帝 C .松赞干布 D .元昊 4.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嚣不已。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 A .南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宋朝 5.清朝前期的统治措施中,妨碍了正常的海外贸易与交往的是 ( ) A .七下西洋 B .设置台湾府 C .设置伊犁将军 D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6.“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下列集中体现了这一“巨祸”的史实是 (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7.下面宣言指导的是 (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8.大革命失败后,在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秋收起义 ②创建中国工农红军 ③遵义会议 ④长征的开始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①③④ 9.我国将南京大屠杀惨案开始的日子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日”是 ( ) A .9月18日 B .12月13日 C .9月3日 D .9月9日 10.下面示意图,反映了某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掠夺 ②海外华侨的竞相投资 ③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④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1.新中国成立前,南京人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 .购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课本、字典 B .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C .通过报纸了解国内外重大的事件 D .乘坐地铁出行 12.1979年,小岗村农民兴奋地说:“大呼隆干了20年,越干越穷……就是治不好我们的穷病,包干到户一年就治好了。”带来上述变化的农村改革措施是 ( ) A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 .给农民生产自主权 D .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13.某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次大会是 (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年合肥三模语文试卷文言文翻译

2015年合肥三模语文试卷文言文翻译贞观元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审慎。要根据一个人 能力的大小授予官职,务必精减官员人数。如果任用了好官,尽管人数不多也可以让天下得到治理;用了不好的官,人数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孔子说:‘一千只羊的皮,不如一只狐狸的毛。’这些至理名言都载入史册,数不胜数。现在应当审查官吏,让他们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那么国家就可以无为而治了。”房玄龄等人于是拟定出文武官员共六百四十人,唐太宗接受了这个数额,并对房玄龄说:“从今以后,如果谁有音乐、杂艺等一技之长,超过一般人的,只可以赏赐给他们钱财丝帛,一定不可奖赏过度,授予他们官职。” 贞观三年,唐太宗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最近我发现吏部选择官员,只看他文才是否出众,而不看他的道德品行。几年之后,这些人的劣迹渐渐败露,虽然对他们进行了处罚,但是对老百姓已经造成了伤害。那么,如何才能够选拔到优秀的官员呢?”杜如晦说:“西汉和东汉选择的官员,他们的美德闻名乡里,成为众人的楷模,然后他们被州郡推荐,最后才被任用,所以两汉以选拔人才出众而著称。现在每年所选的人才,多达数千人,这些人外表谨慎忠厚、言语巧加掩饰,不可能很全面地了解他们。吏部只能做到授予他们品级和职位而已。选补官员的规章制度,实在不够完善,所以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太宗于是打算依照两汉时的法令,改由各州郡推荐人才,但因为功臣等人将实行世袭封官授爵制,这件事就停止了。 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上书请求把唐太宗的文章编成文集。唐太宗说:“我的诏书和命令,如果有益于百姓的,史书都已经记载了,足以流传千古了。如果我的命令不遵循古训,扰乱了政务,即使辞藻华丽,也终将贻笑后人,这不是我所需要的。像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他们都有文集传世,可是他们的行为大都不可取,最后,社稷江山统统断送在他们手中。君主圣明与否,关键在于他的品性和行为,何必一定要有文章流传后世呢?”太宗最终不许编文集。 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对房玄龄说:“我每看前朝的史书,惩恶扬善,足以规劝警戒后人。但我不知道,自古以来当朝的国史,为什么不让帝王亲自看到呢?”房玄龄回答说:“国史既然善恶必书,可以警戒帝王不做非法的事情。只是担心有与君主意见相抵触的地方,所以不让君主本人看到。”太宗说:“我的想法不同于古人。现在要亲自看国史,如果记有好事,自不必说;如记有不好的事,我可以引为鉴戒,并加以改正。你们把撰写抄录好的国史送过来吧。”于是,房玄龄等人就把国史加以删减整理,成为按照年月顺序记事的编年体,撰写成高祖和太宗的《实录》各二十卷,上表呈献。太宗看到六月四日所记玄武门之变说得很含蓄,就对房玄龄说:“从前,周公东征诛杀管叔、蔡叔,从而使周室得以安定。季友用毒药杀死叔牙,而使鲁国得以安宁。我的所作所为,和古人的道理相同,都是为了安定社稷,以利万民。史官执笔,何须隐晦?你们应当立即改删虚饰之词,把这件事的原委写清楚。”事后,侍中魏徵上奏说:“我听说,君主身居至尊之位,无所顾忌惧怕,只有国史,足以惩

江苏省镇江市2015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案)

2015年中考江苏省镇江市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案) (本试卷共2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 (2015·江苏镇江)1.下图出土文物“商鞅方升”,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A.奖励军功B.统一度量衡 C.奖励生产D.推行县制 【答案】B (2015·江苏镇江)2.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A.郡县制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 【答案】C (2015·江苏镇江)3.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A.澶渊之盟B.金灭北宋 C.岳飞抗金D.签订《尼布楚条约》 【答案】A (2015·江苏镇江)4.清朝政府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①设立西域都护②设立伊犁将军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平定准噶尔、回部贵族的叛 乱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015·江苏镇江)5.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副武装昂首从东交民巷旧使馆区穿过以宣誓主权。自此,中国武装人员不得进入东交民巷的耻辱历史宣告结束。 规定东交民巷不准中国人居住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D (2015·江苏镇江)6.观察下面战争态势图,你认为这一时期人民解放军开始() A.战略防御B.战略相持 C.战略进攻D.战略决战 【答案】C (2015·江苏镇江)7.“君子和而不同”,这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大智慧,意思是“和谐但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1955年,周恩来总理巧妙运用这一智慧,为万隆会议成功召开作出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 A.“求同存异”的方针B.和平共处五基原则 C.“和平与发展”的战略D.各国之间互不干涉内政

2016年高三 合肥三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肥市2016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具有学习的能力。人的行为方式并不固执地受着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所支配。所谓?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学的方法是?习?。?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因之,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昔之隔。这是靠了我们人类的一种特别发达的能力。时间中的桥梁——记忆。在动物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说它们有记忆,但是它们的?记忆?是在简单的生理水准上。一个小白老鼠在迷宫里学得了捷径,它所学得的是一套新的生理反应。和人的学习不相同的是,它们并不靠一套象征体系的。人固然有很多习惯,在本质上是和小白老鼠走迷宫一般的,但是他却时常多一个象征

体系帮他的忙。所谓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是?词?。我们不断地在学习时说着话,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应用的概念,概念必然是用词来表现的,于是我们靠着词,使我们从特殊走上普遍,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又使我们从当前走到今后,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桥梁。从这方面看去,一个动物和时间的接触,可以说是一条直线的,而人和时间的接触,却比一条直线来得复杂。他有能力闭了眼睛臵身于?昔日?的情境中,人的?当前?中包含着从?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即时间的选择累积。 一个依本能而活动的动物不会发生时间上阻隔的问题,它的寿命是一联串的?当前?。但是人却不然,人的?当前?是整个靠记忆所保留下来的?过去?的累积。如果记忆消失了,我们的?时间?就可以说是阻隔了。 人有此能力是事实,人利用此能力,发展此能力,还是因为他?当前?的生活必须有着?过去?所传下来的办法。人的学习是向一套已有方式的学习,唯有学会了这套方式才能在人群中生活下去。这套方式并不是每个人个别的创制,而是社会的遗业。小白老鼠并不向别的老鼠学习,每只老鼠都得自己在具体情境里,从?试验错误?的过程中,得到个别的经验,它们并不能互相传递经验,互相学习。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不但累积了自己的经验,而且可以累积别人的经验。上边所谓那套传下来的办法,就是社会共同经验的累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学习文化。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记忆力上不能不力求发展。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构筑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构筑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的学习是依靠记忆能力,经过反复磨练,改造自身那些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适应新方法的过程,就是要打破个人的今昔之隔。 B.人类的学习过程和小白鼠走迷宫本质上是一样的,凭借记忆打破今昔之隔,从而学得一套新的生理反应,找到新捷径,养成新习惯。 C.人类的学习有别于动物,依靠“词”的帮助,通过时间的选择累积,可以在个别的、片刻的情境中获得普遍的、对于未来的认知。 D.人类的学习就是累积自己的、别人的乃至社会共同的“过去”,沟通个人和社会的今昔,是“当前”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

广东省2015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含答案)

2015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 B ) A.盘古开天B.炎黄传说 C.禅让传说 D.大禹治水 2.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右图)记载:周成王封克 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 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A ) 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D.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3.“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是( A )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蔡伦改进造纸术 C.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 D.华伦发明麻沸散 4.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B )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据史书记载,从1407年到1422年短短十多年间,有南洋多国使者多次搭乘船只访华。 与南洋使者访华有关联的事件是( C ) A.马可·波罗来华 B.荷兰人抵达台湾C.郑和下西洋 D.葡萄牙人到达澳门 6.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D )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7.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 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这份“礼物”指的是( D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8.下列表格归纳了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四次重大探索。请接提示在题8表的①、②、③处填写最佳答案( A )

2020合肥市三模语文试卷

2020合肥市三模语文 试卷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2020年合肥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费孝通早年在《乡土中国》一书中针对中国乡村结构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即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在其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差序格局具有大传统和小传统的双重属性:前者以克己主义为内核,表达儒家道德理想;后者以自我主义为内核,践行在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克己主义的道德理想和自我主义的道德实践,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大小传统。 费孝通提出差序格局的旨趣,与其说是刻画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解释中国人的行动逻辑;毋宁在于以现代西方为他者,映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呈现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性之间的深刻紧张。费孝通理性意识到,西力东侵、西学东渐的世界大势决定了中国再也不可能独立于现代化洪流之外,然而中国的社会转型既不是西方社会制度的直接转渡,也不仅是传统的平衡受到了干扰而已。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决定了社会变迁决非一个彻底告别传统、辞旧迎新的过程,而是一个建立在社会自身演化的内在逻辑之上的过程,一个传统与现代相互角力和冲突的过程。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在相容相克中蕴育出深刻的张力,这种张力决定了中国社会转型既不可能通过移植西方社会制度来完成,也不可能内生出独立的动力机制。 费孝通终其一生都在探究和追问一个根本问题,即在中国现代转型过程中怎样找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接榫之处和契洽之点,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保持富有张力的平衡。正是由于这一问题意识,费孝通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既没有沦为激进主义,也没有滑向保守主义,而是在探究中国文化的二重性中表达他对充满曲折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切忧思。 近代以来,无论是戊戌年间的维新主义者,抑或五四时代的自由主义者,均将中国的文化传统视为“现代化”的最大敌人,在思想上选择了“往而不返”的激进倾向,且一波比一波更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即只有破除一分“传统”,才能获得一分“现代

2016年合肥三模解析

2016年合肥三模解析

合肥市2016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具有学习的能力。人的行为方式并不固执地受着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所支配。所谓“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学的方法是“习”。“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因之,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昔之隔。这是靠了我们人类的一种特别发达的能力。时间中的桥梁——记忆。在动物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说它们有记忆,但是它们的“记忆”是在简单的生理水准上。一个小白老鼠在迷宫里学得了捷径,它所学得的是一套新的生理反应。和人的学习不相同的是,它们并不靠一套象征体系的。人固然有很多习惯,在本质上是和小白老鼠走迷

来的“过去”的累积。如果记忆消失了,我们的“时间”就可以说是阻隔了。 人有此能力是事实,人利用此能力,发展此能力,还是因为他“当前”的生活必须有着“过去”所传下来的办法。人的学习是向一套已有方式的学习,唯有学会了这套方式才能在人群中生活下去。这套方式并不是每个人个别的创制,而是社会的遗业。小白老鼠并不向别的老鼠学习,每只老鼠都得自己在具体情境里,从“试验错误”的过程中,得到个别的经验,它们并不能互相传递经验,互相学习。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不但累积了自己的经验,而且可以累积别人的经验。上边所谓那套传下来的办法,就是社会共同经验的累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文化

2015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5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开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70分,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卷”相应的表格内) 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 是 A.黄帝 B.禹 C.启 D.汤 2. 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3. 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浙江龙泉冰裂纹瓷器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南宋纸币铜版拓片(会子) 图1 图2 图3 A.发达的农业生产 B.繁荣的南方经济 C.精巧的手工技艺 D.独特的活字印刷 4. 安徽古代“文房四宝”中有“三宝”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文人 多有美誉。有人曾赋诗:“老松烧尽结轻化,妙法从来北李家。”诗中描绘的是: A.宣纸 B.歙砚 C.宣笔 D.徽墨 5. 阅读图4,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 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英国机器棉纺织也发达 6. 人民音乐家聂耳谱写了许多振奋人心的优秀歌曲, 他的代表作是炼出一个最恰当的学习主题是 图4

2015合肥高三三模语文试卷作文选材及可比较参考题目的整理(整理精校版)

2015高考模拟合肥高三三模语文试卷作文选材及可比较参考题目的整理 作文辅导 0519 11:40 :: 2015高考模拟合肥三模的作文命题,较二模相比,多了浓浓的思辨味,对学生的审题能力、材料架构、分析处理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关于材料的出处,与(潘光旦先生)本人的论述的语境 “近来常听人说潮流两个字,也常听人说顺应潮流四个字。尤其是在思想界里,好像真有一派浩浩汤汤的一种东西在那里走动似的。究竟有没有,我们不去断定他。我们要考虑的是:假如我们真在一种潮流之内,我们在学问界讨生活的人——应当如何对付。 假如你观察山涧里一派激流的水,除了你感叹“逝者如斯夫”之外,你也可以见到涧内种种东西应付水流的方法,是很不一致的。树叶,草根,落花,是完全跟水走的,可以算第一种。大一些的东西,例如石块,大树的老根,无论水流得如何湍激,是丝毫不动的,可以算第二种。涧床深处,有许多鱼,头部一律向着上流顶着,鱼身的方向恰恰和水流的方向相反;好像争着往上流游去,却是并不见有什么进步。他们是潮流中的挣扎者。 人世间,社会上,思想界里,若是真有像潮流一般的现象,那末潮流中的分子——人——应付潮流的方法,也就有不同的几派。不管潮流的方向目的,总是跟着走的,便好比涧水中的残花落叶。不管潮流的方向目的,总是困

守着不动的,例如一部分食古不化的前辈,便好比山涧中的顽石。看出潮流的方向目的,遇到方面不大正直,目的不大光明的潮流,便知竭力挣扎,不肯轻放一着的,毕竟是少数有见识的人。在学问界讨生活的人应该就是这第三种人。他们好比山涧里的鱼,和潮流有相当的关系,却不会卷入旋涡,演灭顶的惨剧。这都是常识,尽人而知的。 但是近来似乎有一派哲学家在那里告诉人说,凡是已成为潮流的东西,我们都应当加入,应当顺应。为什么呢?一种事物而能成为潮流,能获得相当的声势,一定是经过了经验的盘驳的,一定是经过了生活的颠扑而不破的,质言之,一定有他的价值。这似乎是极端实验主义的论调,他的是非我们可以不必管他,不过我们有一点怀疑。近代所称的“潮流”和前代所称的“风”似乎是没有多大分别;要是潮流没有不是的,那末,以前的风,如风气,风俗,风尚,推而至于一切社会公认的习惯和观念,当然都有他们的是处,我们又何必加以批评攻击呢?依我们看来,潮流就是风尚,他们是不一定有价值的。尤其在这个只普及识字而未尝普及教育的时代,一种思想,一件货物,可以因普遍的广告方法,而立刻得捧场的人物,得到一种浩大的声势,这种声势甚或可以历久不变。在学问界讨生活的人,在此种所在,应当知所趋避取舍,做一个时代潮流主动的引导者,选择者,却不做只是被动的顺应者。至少也应当做一个挣扎者,庶几对山涧里的鱼可以无愧。”(潘光旦) 二)可作比较参考的试题——福建厦门同安一中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周考作文题(0428) 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流入渤海。渤海的一条鱼逆流而上。 它一会儿越过浅滩,一会儿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它不停地游,最后越过山涧,挤

2015南京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南京市2015年初中 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 部 分 12 A (开卷 满分60分、与思想品德学科共用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黄帝 2.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A.《道德经》 B.《齐民要术》 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 3.“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材料中的“我”应是( ) A.张骞 B.孝文帝 C.松赞干布 D.元昊 4.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嚣不已。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5.清朝前期的统治措施中,妨碍了正常的海外贸易与交往的是( ) A.七下西洋 B.设置台湾府 C.设置伊犁将军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6.“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下列集中体现了这一“巨祸”的史实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7.右侧宣言指导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大革命失败后,在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下列史实,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秋收起义②创建中国工农红军 ③遵义会议④长征的开始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9.我国将南京大屠杀惨案开始的日子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日”是( ) A.9月18日 B.12月13日 C.9月3日 D.9月9日 10.右侧示意图,反映了某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掠夺 ②海外华侨的竞相投资 ③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④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新中国成立前,南京人生活中不可能 ...出现的现象是( ) A.购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课本、字典 B.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C.通过报纸了解国内外重大的事件 D.乘坐地铁出行 12.1979年,小岗村农民兴奋地说:“大呼隆干了20年,越干越穷,……就是治不好我们的穷病,包干到户一年就治好了。”带来上述变化的农村改革措施是( )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给农民生产自主权 D.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13.某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14.下列古代文明成果中,较为全面地保存了两河流域社会发展状况的是(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奴隶主民主政治 15.7世纪中期,通过改革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亚洲国家是( ) A.罗马共和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日本 16.穆罕默德说:“他是真主,是独一的主。”这句话应该出自( ) A.《荷马史诗》 B.《圣经》 C.《古兰经》 D.《神曲》 17.一位史学家认为,美国独立战争原本不是一场民主运动,但它在结果上却是一场民主运

安徽省合肥市2020届高三6月三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

合肥市2020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本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费孝通早年在《乡土中国》一书中针对中国乡村结构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即每一家以 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在其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 差序格局具有大传统和小传统的双重属性:前者以克己主义为内核,表达儒家道德理想;后者 以自我主义为内核,践行在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克己主义的道德理想和自我主义的 道德实践,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大小传统。 费孝通提出差序格局的旨趣,与其说是刻画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解释中国人的行动 逻辑;毋宁在于以现代西方为他者,映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呈现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性 之间的深刻紧张。费孝通理性意识到,西力东侵、西学东渐的世界大势决定了中国再也不可能 独立于现代化洪流之外,然而中国的社会转型既不是西方社会制度的直接转渡,也不仅是传统 的平衡受到了干扰而已。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决定了社会变迁决非一个彻底告别传统、辞 旧迎新的过程,而是一个建立在社会自身演化的内在逻辑之上的过程,一个传统与现代相互角 力和冲突的过程。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在相容相克中蕴育出深刻的张力,这种张力决定 了中国社会转型既不可能通过移植西方社会制度来完成,也不可能内生出独立的动力机制。 费孝通终其一生都在探究和追问一个根本问题,即在中国现代转型过程中怎样找到传统与 现代之间的接榫之处和契洽之点,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保持富有张力的平衡。正是由于这一 问题意识,费孝通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既没有沦为激进主义,也没有滑向保守主义,而是在探究 中国文化的二重性中表达他对充满曲折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切忧思。 近代以来,无论是戊戌年间的维新主义者,抑或五四时代的自由主又者,均将中国的文化传统视为“现代化”的最大敌人。在思想上选择了“往而不返”的激进倾向,且一波比一波更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即只有破除一分“传统”,才能获得一分“现代化”。在百余年的反传 统和现代化过程中,大传统意义上的差序格局遭到工具理性的解构,而小传统意义上的差序格局 在权力与资本的共谋机制中被不断地再生产。小传统意义上的差序格局深深地嵌入到中国现代 性之中。并成为中国现代性的萌发、生成和扩展的资源、规则和逻辑。大传统与小传统间张力的消弭,在为现代性的生成和扩展开拓空间的同时,也很大程度地刺激了社会成员的工具理性和自我主义的扩张。个体道德性处于快速衰退的态势,社会秩序也遭遇极大的危机。 目睹这一情势。“志在富民"的费孝通到了晚年,谈的最多的不再是“富民”问题,而是“富了之后怎么办”的问题。在他看来,前者是“生态”问题,而后者则是“心态”问题。说到底,"心态”问题是人与人之间道义关系的问题,是利害关系失去道德约束而衍生出来的问题。费孝 通认为,道义秩序的重建和“心态”问题的解决只能从儒家文化中寻找精神资源。这一认识,既来自费孝通对西方文明弊病的深刻洞察,也源于他近一个世纪的现代性体验。费孝通晚年力倡文

合肥三模语文答案合肥市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2017合肥市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现代的货币政策,但其政策目标比较狭隘,主要集中在稳定物价和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两个方面,手段主要是调整货币供应量。 从中国货币法制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货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法定货币,一种是非法定货币。法定货币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信用货币,一类是非信用货币。信用货币依靠发行者的信用行使货币职能,在交易使用时不需要称量,按照其面文的价值使用,中国古代的纸币和铜钱都是非称量货币,或者说都是信用货币。非信用货币依靠本身的金属价值行使货币职能,在交易使用时需要称量,按照其金属价值使用,中国古代的黄金和白银都是称量货币,或者说都是非信用货币。中国古代各王朝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所适用的货币,并不在于它是纸币还是金属货币,而在于它是否为信用货币。只有在信用货币流通的情况下,古代王朝才能够通过扩大信用发行、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 中国古代货币立法赋予铜钱信用货币性质,使得各王朝能够通过减重铸造铜钱的方式,扩大信用发行,增加货币流通量,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各王朝调整铜钱供应量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的主要措施有放民铸钱、钱币回笼、打击盗铸、打击毁钱、限制外流、铜钱减重、虚币大钱等。 放民铸钱即朝廷允许百姓自由铸造铜钱并自由销毁铜钱,以满足市场对货币的客观需求,实现货币流通量的市场自动调节机制。然而,放民铸钱使朝廷丧失了铸币税收益,因此很少为中国古代王朝所采纳。钱币回笼是朝廷通过抛售白银、绢布等实物,减少货币流通量来稳定物价的政策措施。打击盗铸、打击毁钱、限制铜钱外流等,皆是保护货币流通总量稳定的政策措施。朝廷实行铜钱减重和铸行虚币大钱政策,既可以扩大铜钱货币供应量,又可以实现掠夺百姓财富、扩大朝廷铸币税收入的目的。铜钱减重的措施,即朝廷铸行新钱的重量低于流通中旧钱的重量,但法定价值却与旧钱相等,这就可以用同等数量的铜材,铸造更多数量的铜钱,从而扩大铜钱的货币供应量。铜钱减重达到无可再减的程度时,就需要铸行 虚币大钱,以一换多地收兑流通中的小钱,铜钱减重的进程就在虚币大钱的载体上继续下去。铸行减重铜钱与铸行虚币大钱两种措施交替使用,就可以使铜钱的减重,以及铜钱名义供应量的增长,成为持续不断的演化过程。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国古代王朝货币政策稳定,则国运昌盛;货币政策动荡,则民生凋 零。当前我国经济增量持续增加,货币流通量达到空前的水平,商品经济的发展也达到了更为高级的阶段。关于货币宏观管理,我们还缺乏超长周期的实证运行经验。所以,我们应该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对祖先的经验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考证,将其作为宝贵的文化科学遗产,予以继承并发扬光大。 (摘编自石俊志《中国古代货币政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尽管也有货币政策,但手段相对单一,目标不够多元,主要体现在稳定物价、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两方面。 B.中国占代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所适用的货币,只能是法定货币中的非称量货币即信用货币。 C.中国占代通常通过发行金属货币或纸币来扩大信用发行、增加货币流通量,以此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

2015年重庆市中考历史试卷(含详细答案)

历史试卷 第1页(共16页) 历史试卷 第2页(共8页) 绝密★启用前 重庆市2015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 历 史 本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2.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母。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商朝时人们把汉字刻在甲骨或铸在青铜器上 B .我国有可靠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秦朝开始的 C .汉字书法有篆、隶、楷、行、草等多种字体 D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汉字的传播 3.列表整理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图所示为小张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的“_________”处应填写的人物是 ( ) A .孔子 B .孟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4.工程和建筑都是文明的载体。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部分工程和建筑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李冰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B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促进了交流 C .明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里,雄伟壮丽 D .故宫是清朝开始修建的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5.重庆是古代巴族的主要活动地区,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其中右图所示战国时期巴国编钟在1972年出土于 ( ) A .涪陵 B .云阳 C .巫山 D .忠县 6.巴蜀大地曾出现了许多被人们称颂的历史人物。其中,人们作歌“晨风习习吹动,春雨滋润禾苗;太守注重农业,百姓丰足富饶”赞扬的是 ( ) A .蔓子 B .张仪 C .文翁 D .吴资 7.鸦片流入中国,从1842年的33 000箱上升到1848年的46 000箱……仅1848年就有一千多万两白银外流。当时市场用铜钱、而农民交租要用白银。1两银子在18世纪时 兑换1 000文铜钱,而在1845年,则超过了2 000文。这表明 ( ) ①鸦片战争后鸦片流入量急剧上升 ②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破产 ③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 ④鸦片战争后农民的负担大大加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是列强套在中华民族脖子上的沉重枷锁。下列条约中,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的是 (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肥三模语文试卷作文材料分析及导写:冷热两重天,无缘却有因

2018合肥三模作文材料分析及导写 太和一中李岩提供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中国电影缺席2017年戛纳电影节,电影节艺术总监蒂埃里表示:“中国商业化的电影越来越多,但它们不属于我们想要展映的艺术电影类型。” 材料二:看《战狼2》,在中国海军舰长下令“开火”的一瞬间,一个小男孩大喊了一声“好”,放映厅里顿时掌声四起,观众们都欢笑起来。很多观众说,这么多年了,这一幕他们还是第一次遇见。 材料三:2018年春节假期累计实现综合票房57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初一单日取得综合票房近13亿元,创造了我国电影史上新的单日票房纪录。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您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 本次作文属于多则材料之间的逻辑构建型作文,用神合貌离的三则材料作为供材,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题型沿袭了2017年全国高考试卷对于字词的组合立意的形式。所给的三则材料,每一则材料所说明的内容,是我们写作第一步应该解决的问题。 材料一: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表示中国商业化的电影越来越多,

这似乎是比较负面的。 材料二:《战狼2》在播映的时候,观众的一个反应。这个反应可以体现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是正面的。 材料三:提供很多数据,显现2018年春节中国电影票房的优秀成绩。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优秀文化的追求。 三者材料似乎都在讲电影,写作时,要由电影这一文艺形式拓展到文化问题,谈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创新,要有辩证思维。新时期的电影,要商业价值和人文艺术价值兼顾,民族性和世界性兼顾,才能走得更远。 附: 冷热两重天,无缘却有因 太和一中李岩提供 国内票房“火”,戛纳赛场“冷”;春节假期总票房产出超57亿,中国电影却无缘戛纳电影节。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如此冷热不均,不能不让人深思个中原因。 享誉世界的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上,中国却没有任何一部电影入围,这固然有着“中国商业化的电影越来越多,但它们不属于我们想要展映的艺术电影类型”的原因,这也似乎表明,中国导演和制作人都只在乎电影在本土的票房,太多粗制滥造的商业电影充斥市场所造

2014年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南京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开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武王)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日齐。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 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 C.科举制D.行省制 2.右图佛座侧面刻有“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迦佛像供 养”。“三藏法师玄奘”的历史功绩有 A.出使西域B.西行取经C.七下西洋D.抗击沙俄 3.《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沙塘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材料反映了宋代 A.统一国家建立B.江南地区开发C.商品经济繁荣D.民族政权并立 4.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的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秦朝②隋朝③西晋④元朝 A.①③②④B.①④②③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 5.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A.安西都护府B.宣政府C.伊犁将军D.驻藏大臣 6.“第四款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该条款出自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经历了光辉的历程。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③中共一大召开④长征结束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 8.学者任继愈曾经感慨地写道:“经过百年的奋斗,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他感慨的历史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B.土地改革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9.1982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次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10.右图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的纪念邮票。香港得益于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一国两制”的实施 D.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建立 1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国防力量。下列人物中,对该成就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A.魏源B.焦裕禄 C.袁隆平D.邓稼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