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川省仁寿县铧强中学2014-2015学年期中考试卷

四川省仁寿县铧强中学2014-2015学年期中考试卷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

(考查范围:第一~三单元)

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化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考试时,会不会作弊?公交车上遇到老人,会不会让座?一张废纸,会不会随便丢弃……都体现出文化人格。文化是每个人的心灵名片,人的行动都是内心文化的反映。这表明()

A.人们总是在有形的文化氛围中生活

B.文化是人类全部意识形态活动的反映

C.文化素养只能在生活小事中培养出来

D.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

2.漫画《手机信访》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②手机信访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

③政治是文化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④文化与政治日益交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4.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精湛绝伦.底蕴丰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6.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②③

9.“女汉子”原为外文用语,经过网络.报纸等媒体的传播,现在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流行语,被广泛使用。这一现象表明()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动力

②网络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A.相互尊重推陈出新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C.平等交流相互借鉴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11.中国人喜欢喝茶,但各地喝茶方式又有不同,例如潮汕人喝功夫茶,茶具是很小的茶壶和精致的小瓷杯,而四川人则喝大壶茶,茶具是细长嘴的茶壶和盖碗。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华文化辉煌灿烂

③各地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④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2.我国关于钓鱼岛最早的记录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山海经》。对钓鱼岛正式的管辖文献,可见于北宋年间编写的《修城记》一书。从明代开始,钓鱼岛名称开始确定下来,并成为明代古籍重点记录对象。这些典籍记载的内容所体现出的是中国人民对钓鱼岛的认识愈加丰富和准确。由此可见,史书典籍

A.记载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轨迹B.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C.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D.呈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成果

13.在针对日本宣布“购买”钓鱼岛的反日游行示威中,李昭手持写有“前方砸车,日系调头”的纸板站在西安的马路上的照片在微博上转发,这张照片也描绘出李昭内心的“拐点”——从兴奋地参加爱国游行,转为关切同胞的财产和人身安全;“爱国,先爱同胞”,此言不虚。李昭的行为表明,

①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②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④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4.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此举

A.有利于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B.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C.彰显了中国人民反文化渗透的决心D.表明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繁荣

15.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④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6.红色旅游是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

①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②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④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广东今后将继续推进城镇化步伐,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70%。然而,没有文化谈不上城镇化。近年来,广东省致力于建设“文化强省”.“幸福广东”,以提高社会文明和人民素质。目前,在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同时,正在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等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

材料二:广东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居民储蓄存款.税收.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货运量等均居全国第一。进出口贸易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不差钱财,优势明显。

(1)运用“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谈谈广东省“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的依据。(14分)

(2)针对材料二的内容,有人认为,经济发展了,必然要发展文化。请对此作简要评析。(1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5月20日,第4次亚信峰会将在中国上海举行,届时中国将正式成为2014年至2016年国亚信轮值主席国。习近平主席在亚信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上,我们亚信国家要成为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合作伙伴。要发扬亚信会议求同存异的优良传统,倡导开放包容精神,尊重文明.宗教.价值观的多样性,尊重各国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自主权,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

材料二:习近平指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材料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4分)请结合材料一分析,你是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这种特点的?(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为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提出建议。(12分)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7.答:(1) 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加强文化强省建设有利于建设幸福广东,构建和谐社会。(3分)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精神文明,为我省城镇化发展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分)

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文化惠民工程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3分)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5分)

(2)①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经济发展了,文化也要相应地发展。(3分)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4分)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即使经济不够发达,也要发展文化。(4分)因此,题中观点是不科学的。(1分)

18.答:(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4分)。“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我国倡导尊重文明.宗教.价值观的多样性,尊重各国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自主权,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这体现了上述特点(3分)。“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因此,我们倡导亚非国家要成为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合作伙伴。(3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4分)

(2)①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2分)

②要立足社会实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人民发展中华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分)

③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4分)

④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创新。(2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