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在习作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在习作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在习作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内容摘要: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人的个性是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给学生“时空”、“自由”、“舞台”,是引导学生走向个性化习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习作教学体验生活优化教学模式张扬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会”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让学生妙笔生花,是每个语文教师的心愿。但是,我们在过去的习作教学中,往往只注重习作的结构和技巧,而忽视学生习作自主性和个性的发展;只注重习作要写有意义的内容,而忽视学生平时的生活体验。这是束缚学生张扬习作个性的桎梏,学生在老师诸多条件制约下习作,作文内容、格调具其形而失其神,既不能体现学生习作的个性特点,更不能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因此,习作教学必须充分创造条件和机遇,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那么,如何千方百计地张扬学生个性呢?

一、体验生活真实,是张扬习作个性源泉。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流,源泉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

(一)立足校园,感悟童真童趣

校园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沉积学生的爱国情愫;丰富多彩的体育和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课余生活的快乐;精彩纷呈的才艺PK,展示孩子们艺海冲浪的神韵;趣味浓郁的班队活动,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汲取做人的真谛。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张扬习作个性提供最原始的积累。

(二)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家是人的情感归宿,家庭亲情是永不褪色的话题,家庭生活是学生习作的素材库。学生融入家庭生活,主动与父母交流,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中

体验家庭中爱的给予,诱发孩子们强烈的爱的回报心理,从而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体验,并主动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学生就能把“包饺子”、“吃月饼”、“炒蛋炒饭”、“爱”等写得细腻而富有童趣,习作就会充满生活的气息,流露孩子率真的心灵。(三)关注社会生活的热点

社会是个大学校,它具有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关注社会现象,体验社会发展,激发写作欲望。例如,我动员学生给灾区人民献爱心,唤起他们对灾区人民的关爱之情;我组织学生观看《公仆》等影片,让学生感动廉政楷模,培养学生的凛然正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我让学生调查校园周边的环保现状,指导他们由心动到行动,写出改善环保现状的倡议,并且精心组织“小手牵大手”的活动,让学生去带动家庭成员积极投入到环保行动之中,增强了学生及其家庭成员的环保意识;我让孩子们观察家乡的变化,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优化习作教学模式,是张扬习作个性成败的关键。

所谓个性,就是基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感受,从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感受出发,习作才会有个性。那么习作教学中,如何从体验和感受入手,张扬学生的习作个性呢?

(一)注重生活实践,增强个性体验。

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求同思维的模式,引导学生沿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去思考。习作要体现个性化,首先要让学生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比如母亲节这天,为了让同学们感受母亲的辛苦,我要求每个学生回家后为妈妈做一件事,并写下来。因为是亲身的经历,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感受。在事后的习作中,有的写道:“在我的记忆中,妈妈的头发乌黑发亮,可当我给她梳头时,却意外地发现竟然添了白发。想起自己平时总是不听妈妈的话,惹她生气,心中充满深深的歉意”。有的写道:“我把妈妈的脚放在一盆温水里,仔细地洗了起来。可是脚掌上全是小口子,不忍目睹。每当口子裂开的时候,妈妈就会感到钻心的疼。这时,许多往事便涌上心头。这些小口子,都是妈妈为我操劳的见证啊!我心一酸,泪就落了下来”。还有的写道:“我帮妈妈拖地,拖了一遍又一遍,好不容易才拖干净,直累得腰酸腿疼。不由得想起妈妈平日的辛劳”。那一次的习作是前所未有的真情流露、生动感人。

(二)抒写真情实感,表达独特感受。

生活是儿童作文的源泉,每个儿童都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思想。而他们在作文中表达出来的又是那么的天真,这是儿童生命季节中最宝贵的。我曾经要学生在习作中谈谈“我的理想”。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的理想是当大款,住豪华别墅,神气活现。有的说:我要当一个武功高强的大侠,行侠仗义。还有的写当大官、当警察、教师、农民,等等。我对孩子们的这些说真话、写所感的行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但同时又对他们这些稚拙的认识给予正确的引导。

(三)深入观察,细致描写。

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教会学生虚构,而是教会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写自我介绍的习作中,许多学生笔下的自己都是一个模子“大大的眼睛,塌塌的鼻子,个子不高也不矮,身子不胖也不瘦,爱学习,爱劳动。”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想都是因为三年级的学生不善于观察。为此,我特地让同学们展开一次观察比赛,让他们根据老师的提示去细致观察,展开调查,如:自己的长相与别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平时自己言谈举止有什么特点,别人眼中的自己又有哪些性格特点,优缺点,自己的喜好,理想又是什么等等。在老师的提示下,每个学生利用时间充分观察,准备相应的材料,并一一整理出来,他们写出来的语段效果明显提高了,有的写道:“……我有一个小习惯——爱舔嘴唇,平时一紧张或一高兴就老是不由自主地舔嘴唇。同学们都让我改掉这个坏习惯,我想我得时刻提醒自己别再这样了……”还有的同学这样描述:“……我平时爱看课外书,有时我被书中精彩的故事吸引,连上课了都不知道,结果被老师发现了,老师都站到我面前了,我还不知道,同学们都哄堂大笑。从此,我再也不敢在课堂上看书了。……”

(四)以阅读教学为本,习得课文个性化语言

1、教材不仅是教的蓝本,读的花本,还是学习写作的最好范本。一般说来,课本采用的作品,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到体裁的运用;从对生活的思考方式到情感的表达习惯,无不显示出作者各自不同的创作个性,并得到有所感悟——领略各家各篇表现个性的方法,才能从中获取表达自己个性的“钥匙”,从“读”的此岸到达“写”的彼岸。

2、教师要遵循小学生记忆优势和模仿的认识规律,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认真地细读课文、揣摩课文、读活课文,并能按要求或自己的兴趣与需要积极背诵具有特色的词、句、段、篇,甚至是全文,而且量不厌多,扎扎实实地占有语言材料的本身,从中接触多种语言风格,了解和积累个性化的语言,再经过理解吸收,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学生的语言个性在循序的积累中渐渐地丰富起来,学生写起作文也就能够左右逢源,信手拈来。

总之,通过充分体验生活真实,优化习作教学模式,张扬学生的习作个性,使学生不但在习作中展示了自己的情感世界,而且乐于用习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诞生的习作才精彩,才具有生活的灵性,才是形神兼备的、师生最满意的妙笔生花。

辩题解析团队中应该张扬个性

正方:团队中应该张扬个性。 反方:团队中应该收敛个性 一、关键词解释: 1,团队,在英文叫做Team,团队不同于群体。群体可能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并不具备高度的战斗能力,而团队则必须要满足下面3个条件: (1).自主性 如果一个领导不在公司,也没带手机,员工能自主做事,正常运作,用不着逢事都向领导打手机请示,这就是一个团队。可以这样说,员工找领导的次数越多,就是公司里的自主性越不强。公司的管理者应该想想,公司的员工提出过什么方法,讲过什么想法,员工参与决策越多,公司的自主性就越强。 (2).思考性 国内经常是领导在下达意见,领导在给主张,领导在动脑筋,属下员工都是听领导的指挥做事,这样没有思考性。领导长期决策,容易抹煞员工的思考性。 (3).合作性 员工不但要愿意动脑筋,愿意自主地做事,而且要善于与周围的人合作,所以合作性非常重要。日本人和美国人的合作性非常强,所以经济要比中国发达。单个人都像一条龙,而合在一起却像一条虫,这就是缺乏合作性的结果。 2,个性,指一个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之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和发展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它有综合性、稳定性、差异性的特征。 由于在团队中,人们要不断地认识新的事物,所以按认知风格来把人的个性分为四类:(1)感觉-感情型:凭感觉办事,讲求实际,重视感情因素 (2)直觉-感情型:思考带有理性,富有想象力,别出心裁,重视感情因素 (3)感觉-思考型:讲求实际,重视细节,习惯逻辑推理,循规蹈矩 (4)直觉-思考型:重视抽象,习惯不带有感情色彩的理性思维 3,收敛:减弱或者使其消失。 张扬:不加以约束,任其自由发展。 二、辩题分析: 这个辩题如果辩所有的个性的话,对你们一方肯定不利,人有各种个性,有的可能是负面的,有的是正面的。对于负面的个性,必然要对它加以收敛;对于正面的个性,自然不必对其进行收敛。 问题就在于你们的观点是要证明所有的个性都不能收敛,所以这些个性必然都是正面的。但如果你们提出讨论对象是正面的个性,对方肯定不会同意,所以在“个性”的定义方面,我使用了教我们《行为科学》的老师给“个性”下的一个定义。 你们一定要注意,个性的这个定义及其分类,是站在一个团队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某一个人的立场上。在一辩陈词的时候,就应该明确地提出来,今天辩的是团队中应该收敛还是张扬个性,所以讨论个性时必须从团队的立场上出发。只有与团队相关的个性,才在双方的讲座范围之内。

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远航

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远航 自信,犹如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在智力、体力、工作和处世水平等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一位美国诗人以前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小学阶段正是“播种”自信“种子”的佳期。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积极的、主动的、活泼可爱、充满自信的小学生,他们生机勃勃,“我能行”常挂在嘴边,课堂上总是迫不及待地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但是,也可见到一些胆怯、退缩、缺乏自信的小学生,一轮到要他(她)回答问题时,就把头压得低低的或当被老师叫起来的时候总是低声地说“我不会”。为什么同样年龄的孩子自信表现有如此大的差异?那么,如何让自信扎根孩子的心灵,永远伴随学生走向成功呢?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实行尝试的,具体做法是: 一、激励期待中唤起自信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渗透“胸宽如海,竞进似河,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激励学生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抬起头走路,堂堂正正做人,如果学生遇到困难而畏缩时,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人格,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协助孩子查找原因,树立自信心,对其取得的点滴的进步,都要投以赞许和期待的目光,给予即时地肯定,激起学生内心深处兴奋的波澜,从而奠定自信的根基。 去年我班有一位学生,语文基础较差,理解的字没有几个,语文测试只会考30多分,整天好吃懒做,不学无术,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对同学们的冷嘲热讽早已置若罔闻,麻木不仁了。经过一个周的观察,我发现他并不是朽木不可雕也,劳动很积极,接受知识的水平也并不慢,可因基础太差,生性顽劣,经常逃学,家长又管不了,日久天长,便成了现在的情形。一天放学后,我单独留下他,先表扬他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如果能在学习上发扬这个优点就更好了!他听了,腼腆地一笑,随即又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我能行吗?”我俯下身子,抚摸着他的大脑袋说:“你肯定行,老师来帮你……”从此以后,我经常协助他,关心他,鼓励他,并且让全班同学都来当他的“小先生”,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终于及格了。可见,对于学生,要多给予鼓励、打气,要把“你真棒”、“你能行”经常挂在嘴边,帮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在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前进的动力,就会取得进步。 二、信任赏识中培养自信 小学这个年龄段是其社会性自我高度发展的时期他们的知识、技能尤其是自信主要是通过对他人的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的。小学生因为还未形成完整的自我概念,不能对自己做错的事实行客观、合理的归因,往往认为是自己不行,因而产生一种自卑感,对该活动失去信心,老师如果在这个时候通过言语或表情(如真诚的笑)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和赏识,往往会产生奇妙的效果,如果老师没有注意到或没

张扬学生个性

张扬学生个性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乐学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二、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一个苹果》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课堂充

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

让个性在语文课堂张扬-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个性在语文课堂张扬人教版新课标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是17世纪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它一语道出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时代呼唤素质教育,社会需要创新人才。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谓人文性,即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性差异,尊重独特个体。因此,在语文这门大课程中的教学中倡导个性是一种方向,那么怎么在语文课堂中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实施个性化教育呢?在实践中我潜心研究,有了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改变角色,课堂变“冷色调”为“暖色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孩子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搞得老师象没有感情、不苟言笑的零碎知识传播器。学生呢如一个模子印出来的,说话一个口吻,思维一个模式,更不敢说不敢问。事实上,只要是人,都希望时时生活在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拥有自由,感觉平等、尊重,小孩子就更需要自由表现自己的机会,还他们活泼、纯洁、可爱的真面目。这就要求课堂教师应象一个调色师,用真挚的心灵,宽阔的胸襟,信任的目光,赏识的态度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的课堂气氛,让课堂充满暖色调。学生自然就消除了顾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创造潜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个人认为个性化的课堂需要教师扮演的角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天才的组织者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是佛都是不大说话的,只有小鬼小仙才会喳喳叫!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少用语言,把说话的机会表达见解想法的时间让给学生。多用眼神、表情、动作去暗示、组织学生,老师应该象能串起散落的珍珠的巧匠,把课堂变成闪烁着学生璀璨光芒的项链。 2、示范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教师,课堂上要能露一手。敢于并乐于对学生说:“我读给你听,我写给你看,我演给你看。”小学生正处在模仿力极强的时候,有时你分析半天,搞得心力憔悴,还不如示范那么一下,很直观很形象,学生很容易就领悟了! 3、点拨者

让 学 困 生 扬 起 自 信 的 风 帆

让学困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阜阳市西湖镇中心校时宝剑 【内容摘要】: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因此,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手段引导学困生做到:一、征服自卑感,培养成功的信念,二、征服恐惧感,培养积极的心态,三、消除畏难情绪,培养坚强意志,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学困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关键词】:学困生自信积极 在每个班级里,由于学生的家庭条件、先天资质等因素,自然而然的会出现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经常受同伴的歧视,挨老师的批评,甚至受家长的打骂,他们总是躲避着别人的目光,压抑着内心的情感,不敢主动与伙伴、老师、家长交往,不敢说出内心的渴求与希望。这一切充分说明了该部分学生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并且出现了轻微的自闭现象。因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把自己心中的阳光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想要他们能有所提高和发展,首先就应先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因为良好的自信心理,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在智力、体力、工作、学习和处世能力等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关键。因此我在平时的工作中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 一、征服自卑感,培养成功的信念。 (1)“我能行”心理暗示练习。 心理学上有一种“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就是你把他看成什么样的人,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对学生寄以美好的希望,可以让学生知道他该做什么,怎样做,逐渐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在做事和做作业前,不断跟他们说:“你能行的,你能出色地完成这些作业”,

让他们强迫暗示自己“我能行”,“我能出色地完成这项工作”“我能很好地完成这些作业”。这就产生了我要努力把这件事做好的信念,自然就会想出“如何去完成这项工作”的方法,就会排除各种困难,直至成功。 (2)多加表扬。 在批改作业的时候,给予他们最大程度的鼓励。如他们的作业与其他同学相比,降低打分标准。有进步就给予一定的肯定。如果这次作业做的比较工整或完整就加以表扬,批语写“有进步,继续努力”等,让他们更有动力去完成作业。如果做的较好了,就应该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们,让他们得到别人的肯定。 二、征服恐惧感,培养积极的心态。 (1)当众发言练习 不敢当众发言,是怯场,缺乏自信。当众发言练习,既壮大胆量,又练就口才,是信心的“维他命”。尽量鼓励他们当众发言,畅谈他们自己的见解,这样恐惧感就会逐渐消除,就会不断增加信心,下次更想发言。相反,每放弃一次发言机会,就会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恐惧感会越来越强,自信心会愈来愈弱。 由于该部分学生平时在课上不管会还是不会,老师提出问题后,总会鼓励他们积极举手,所以这个练习就变的比较简单。我在课上尽量多的让他们回答问题,但是因为他们是经常回答不出,这时不能立刻叫他们坐下,而是要找其他同学加以帮助。 (2)当众技能表现练习 当众技能表现如同“特长展示”,让该生展示自己鲜为人知的本领,如画画,打篮球等。使他们能发现自我,欣赏自我,肯定自我,尽可能创造条件给他们以表现的机会。如上课的游戏需要学生来跟老师一起示范时,尽量让他们上来帮忙。

促进动态生成 张扬学生个性

促进动态生成张扬学生个性 摘要: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一方面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减少课堂“预设性”,增加“生成性”,进而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观点处理课堂教学,张扬学生个性。 关键词:动态;张扬;个性;智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201-01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动。确实,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任何人无法代替。作为教师,职责就是在创造的自然环境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张扬个性的“场”。让学生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文化氛围中得到释放,在自由自在而又奋发进取中展现生命的活力。而动态生成性则是对教育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过去强调教育过程的预先设定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动态生成性是课堂具有生命力的重要标志,我们应当努力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从中

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一、转变角色,多向互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学过程也要随之由单向的灌输转变为多向的互动。师生在对话和互动中,思想与情感交流,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成的、发展的、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如有经验的老师经常采用与学生聊天、和学生游戏、给学生讲故事、让学生猜谜语等活动来创设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此放松学生绷紧的神经,激发学习兴趣,使动态生成成为可能。 二、贴近生活,创设情境 创设贴近生活、贴近自然的情境,可以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为课堂动态生成提供广阔的空间。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一群群鸟儿在天空自由地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全飞走了。这一变

让个性得以张扬

让个性得以张扬 ——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个性培养 作者范娜 内容摘要:时代呼唤素质教育,社会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有个性、有主见的新型人才是教育的迫切需要。在教学中要关注人的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性 差异,尊重独特个体,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张扬。教师在教学中要放下师道 尊言,营造一个宽松的育人环境,要善于引导、巧妙点拨,要不吝啬自己的赞美语 言。要抓能激发学生灵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尽情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大胆质疑, 给学生舒展心灵的批判情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 进行阅读、探讨,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关键词:尊重个性张扬 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找不出两个个性完全的一样的人,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时代呼唤素质教育,社会需要创新人才。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谓人文性,即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性差异,尊重独特个体。语文课堂从学生本位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回归发展的原点,已成为必然。因学定教,顺学而导,是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习需求的有效教学原则;发挥生命个性,突出学习自主,是课堂的显著特征;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就在于此,教为了不教。也从而体现无痕之教学,实现生态课堂的终极目标。因此,在语文这门大课程中的教学中倡导个性是一种方向,那么怎么在语文课堂中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实施个性化教育呢?在实践中我潜心研究,有了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放下尊严,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孩子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搞得老师象没有感情、不苟言笑的零碎知识传播器。学生呢如一个模子印出来的,说话一个口吻,思维一个模式,更不敢说不敢问。事实上,只要是人,都希望时时生活在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拥有自由,感觉平等、尊重,小孩子就更需要自由表现自己的机会,还他们活泼、纯洁、可爱的真面目。教师要用真挚的心灵,宽阔的胸襟,信任的目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张扬学生个性[1]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张扬学生个性 青岛平度市云山小学王京东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关键词】:阅读教学张扬学生个性自主探究创造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呢?近年来我致力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广阔时空,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过去几十年的教学,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阅读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型为主,学生被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不仅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创造,而且违背了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教师习惯于“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喜欢以滔滔不绝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个体感悟;学生也乐意于机械地听、记、背,习惯于被动接受。由此带来的是教师上课费时费力却低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确立,阅读兴趣得不到培养,阅读个性得不到张扬,阅读习惯得不到养成,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阅读教学中还严重地存在着“教教材”的现象,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用教材教”,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被不断地销蚀,何谈学生个性的发展呢?很多学生想象和创造的翅膀均被应试教育的枷索折断了。面对意境优美,气势恢弘的诗歌、散文,学生已丧失了审美的眼睛,有的只是对这些精美文章支离破碎的理解,生搬硬套的翻译。“一朵花上能看见春天”已成了古人离奇的想象。课堂上我们对学生限制过多,指导过细,学生就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只有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自由,给予学生必要的解放,学生才有可能自由表达。我们应该大力倡导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平等对话、主动读书、自主发现、自由合作,把学生阅读的过程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以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个性的策略 1、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阅读教学要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理解思路,不同的理解结果。对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要加以补充,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要给以呵护。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教师提出不同的想法。 首先,在阅读中要放开手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想怎样读就怎样读。 阅读是学生的阅读,阅读内容要让学生喜欢,为学生服务。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创设条件,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方式。在教学中,学生自由选择先读什么,再读什么,最后读什么,教师对此要鼓励学生从课文感兴趣的地方读,读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在阅读中,往往先是找自己喜欢的地方读,这就是学生个性表现。 其次,不要束缚学生阅读后的感受,给学生言论自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言论自由氛围。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教师和学生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展开讨论,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

小度写范文[让学生扬起兴趣的风帆]扬起什么的风帆作文模板

[让学生扬起兴趣的风帆]扬起什么的风帆作文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一个现象,一二年级数学成绩比较好,三四年级还可以,五六年级数学成绩就非常不理想。一直以来我就在思考,到低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一年级的知识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已经掌握,成绩当然很好,就因为这样我们教师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而忽略了学生数学学习思想方法的培养,忽视了学习是学生的一种生命体验过程,把学生当成被动盛放知识的容器,毫无情趣可言。到了高年级他们就不能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有的学生就会觉得数学难学;还有在教学中如果我们不重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觉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用不上,从而数学学习不积极,兴趣不浓厚,久而久之,觉得数学枯燥乏味,导致成绩下降。教育家皮亚杰曾经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重于教师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使许多学生从小就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令人心痛。通过调查了身边的学生也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有的甚至厌恶学习数学。看来激发兴趣是多么重要。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一、用教学艺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1.通过动口、动手,丰富表象。我在教“找规律”一课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找出有规律的排列,然后让学生用语言进行表述是什么样的规律,再自己动手摆出规律, 用声音和动作创编规律,最后找日常生活当中的有规律的排列。通过这样,使学生对有规律的排列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2.感怀愉悦,各抒己见,提高效率。数学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外,千万不要忽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有些教师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语文课的专利,其实,多一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高见,除了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外,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同时消除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如《找规律》这节课,在每个环节我都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给学生机会汇报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举一反三,培养创造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想,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以动脑思想的机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除了以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外,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即举一反三能力,从而扩展学生思维,增长学生知识。如教《找规律》这节课,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图形创编规律,在涂一涂中,引导学生重点交流有新意的排列规律。同时还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表演,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如我教“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专门请一些同学扮演数字和小数点,然后让扮小数点的学生根据我出示的小数在数字中进行移动。整个表演过程,学生情绪高涨,笑声叠起,而学生的素质也得到提高。二、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兴趣,化难为易《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体现学习过程参与化、活动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舍得投入时间,多提供一些让学生活动的机会。如:教学《找规律》这节课,让学生自己摆出规律,用学过的有关规律的知识装饰生日帽等体会有规律的排列,这样,老师只是作了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充分参与到了学习中,作了学习的探索者和研究者,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效果好。又如,教学行程问题时,我针对小学生对“地点”“时间”“方向”等关键要素、及“相遇”含义难以理解这一学情,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首先,请两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其他学生按照题意给他们做“导演”,然后,请学生借助于自己两只手进行活动演示。事实证明,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表象,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三、把生活实际和数学课堂联系起来引导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还数学以本来面目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

如何看待学生的个性张扬

“刺头”抑或“个性张扬” 刘洪松 我发现我们老师在办公室聊天的时候,经常要谈自己的学生;有的学生学习不错,为人老实,就是上课时蔫不拉叽的,不点到他的名字就是没有表情,跟这部分学生上课、说话都很省心,就是没劲;有的学生又太活跃,老实还没问完、说完他就张口就答,爱抢话-------只可惜他们在同学们中间没有什么威信,成绩也老是原地踏步走,上他们的课老师很累,跟他们说话要打起十分的精神,容易大脑兴奋。老师们还说,上公开课时,班里多一点活跃、喜欢跟着老师互动、甚至敢问老师问题的学生就好了,否则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叫人太尴尬。 传统教育教学中,老师总是以先知先觉的形象站在学生面前,老师的话就是真理,教材就是金科玉律;而“优等生”就是学习成绩好,上课守纪律,听老师的话,顺从老师的意思的乖学生;“后进生”当然是相反的了,既不顺又不乖,就算成绩不错,也被一身的“毛病”掩盖了。其实,所谓的“好学生”、“坏学生”,“好学生”高人一等,“坏学生”的名字入另册,全是老师精心培养出来的。听话的学生可能真的崇拜老师,也可能只是表面崇拜;同样,不听话的可能真的不接受老师,也可能只是表面不崇拜而已。 什么叫个性太张扬?什么又叫成熟稳重?这让我想起了孙悟空的故事。孙猴子在被招安前,恃才傲物,夺金箍棒、销生死簿、大闹天宫,直打的人仰马翻,结果众神纷纷到玉帝那儿告状,玉帝多次严

惩都未能见效,只好把不通人性的孙猴子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又让他西天取经;五百年的反思,让他成熟了不少;为了补救五百年前对众神的得罪,他对没有后台的妖怪一律打杀,而对有后台的妖怪则棒下留情,以至于众神都说:孙猴子果然懂事多了,五百年的心血没有白费!然而我们是不是觉得一个棱角平了,锋芒折了,个性没了,换言之,成熟了孙悟空真的是我们所想要的孙猴子吗? 记得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我也担心会把学生宠得不知天高地厚;既喜欢孙悟空,又害怕孙悟空------生怕自己的师道尊严被他们冲得七零八落;但是,真的发现学生们都很听话后,我又怀疑自己会不会把他们教得呆头呆脑起来------这也不是我的本意。总之十来岁的学生热情奔放、异想天开、无拘无束的鲜明个性还是深深吸引、感染了我:姚某寡言,但思路清晰,常常提出一些别人意想不到的问题;李某很活泼,爱出谋划策,班上一些管理办法都说他捣鼓出来的;汪某学习成绩非常突出,但性格有点孤僻,甚至不愿意问老师;陈某则很爱跟老师对着干,老师说什么他都能找到相反的话头,是个让所有老师头疼的学生。面对这群性格各异的孩子,我们能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去衡量他们、能用一把无形的刀子把他们切平吗?这是否有背于教育发展的规律呢? 在反反复复经历了爱学生、恨学生、被学生爱、被学生恨之后,我开始不停地想,没有个性哪来自尊、自信和自立?我们是否应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传授意识、裁判意识?我们是否真的做到和学生平等的交流?我相信老师不是保姆,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我们没有

让学生在学海中扬起自信的风帆

让学生在学海中扬起自信的风帆 让学生在学海中扬起自信的风帆 【摘要】自信心作为一种人格品质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学生自信心的强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分析学生自信心强弱的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实施成功教育和树立适当榜样等培养策略。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让所有学生在学海中扬起自信的风帆。 【关键词】自信自信心强弱的特征成功教育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然而,事实上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缺乏自信心,缺乏上进的勇气。 具体表现: 通过调查学生自信心的现状,发现自信心强弱不同的学生在集体的中行为表现有所不同。 在游戏、体育、美术、数学等学习活动中,自信心较强学生的表现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情绪愉快,行动积极,比较活泼。 2.喜欢合作游戏。深信自己会玩,别的学生也喜欢和自己一起玩,能专心致志地去达到目的。 3.在各项活动中,积极提出建议,并坚持自己的主张,有分歧时能据理力争。活动一般都善始善终,结束时,能说出自己做过哪些事,能评价活动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4.上课积极发言,有自己的见解,不人云亦云。 5.注意力比较集中,思维活跃,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和自发的探索精神。 6.自选活动总是要求难的任务,理由是“这样练,本领大”。 自信心较弱学生的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1.情绪不太稳定,有时沉闷、冷淡,有时活泼愉快。

张扬学生个性,提高阅读水平

张扬学生个性,提高阅读水平 浙江省上虞市丰惠镇小312361 胡燕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将阅读界定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由、自主、探究性的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如何发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提高阅读能力呢? 一、课前预习是展现学生个性的重要条件 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特长,指导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预习。如学习《赤壁之战》和《草船借箭》等课文之前,组织学生阅读有关的书籍,观看有关的影片,搜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小故事等。如在学习《看不见的大力士——压缩空气》一文之前,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压缩空气的数据及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观看录像片段等。如在学习《坐井观天》这一阅读材料中,可以让学生找找本课的难点:“青蛙和小鸟都笑了”,它们的笑分别有什么含义?也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将初步阅读材料时产生的第一感受、即时体会及时记录下来,或是对阅读材料中自己有见解和心得的语句进行标记。 所有的预习成果务必交流,为儿童创造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舞台,让学生从中获得一种“高峰体验”。成果交流的形式一定要适合学生个性特征。比如用板块形式展示有关搜集到的文字资料、图片、相片;比如举办小型读书报告会;又如开展“我的见解,我的心得搬上桌”交流会等。 二、给学生机会,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是张扬学生个性的有力保障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把自己定位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支持和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切忌对学生横加指责。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激励、唤醒、鼓舞。”(教育家第斯多惠语)。如在《落叶》一课的教学中,学生找到了表示甲虫看见落叶后怎么做的词,老师请大家把书本当作落叶,把自己当作一只小甲虫,演一演“甲虫”爬过来,躲在底下,把它当作伞的过程,此时学生颇感兴趣,当学生刚演完,还沉醉其中时,教师可以这样问:“小甲虫们,你们一定感到很有趣吧?说一说你们为什么把落叶当作伞?”“你们也一定很喜欢读这段课文吧,就请每个人自己试着读一读,想一想,怎样读才更有趣。”这样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读读、说说、想想、议议等过程中,自己实践,自己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其次,教师要多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吸引学生个体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还学生以读书、思考、语言实践的自由。如一位教师教学《荔枝》这篇课文时,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假如我是母亲,我会什么想?”、“假如我是文中的‘我’”、“假如我是荔枝”等。不同的个性对角色的诠释各不相同,这过程不仅使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成为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也使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成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励学生张扬个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励学生张扬个性 发表时间:2018-01-08T11:29:02.873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11月作者:何丽娴[导读]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碰撞,是课堂互动的泉源,是个性张扬的翅膀。 江门市恩平第一小学广东恩平 529400 【摘要】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碰撞,是课堂互动的泉源,是个性张扬的翅膀。它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善于创设有效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便可在很少的时间内学到较多的知识。【关键词】自选内容自主解决自由说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了作品的再创造。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会见仁见智,因此课堂才有了思想的碰撞,才有了生机。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用赞赏的目光看待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实际教学中我在以下方面作了尝试。 一、让学生自选内容和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在实践中发现:学生一旦找到了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便可在很少的时间内学到较多的知识。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石榴》一文时,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我对学生说:“请同学们自由地选择喜欢的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然后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则动笔圈画,有的同桌之间还互相讨论。在学生充分学习之后,全班交流时出现如下精彩的片断: 生甲:我选择了第二自然段,通过朗读我知道了石榴是在春天抽枝长叶,夏天开花,而且花有点像小喇叭。 生乙:我也学习了第二自然段,通过比较我知道了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在吹呢。”中的“活泼”、“吹”这两个词把石榴花写活了…… 生丙:我选择学习了课文第三自然段,通过和同桌讨论我明白了文中“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一句并不是石榴真地“扒”,而是由于石榴刚结果的时候很小,但随着它的张大,把身边的叶子撑开了,就像小娃娃用手扒开一样。 通过以上的教学片段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文本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二、让学生自主设疑和解疑。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点,有问题,才能有思考,有创新。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文章的重点处设疑,或在文章的题眼处生疑,或在文章的“空白”处找疑……进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解疑,或反复阅读,或查找资料,或联系上下文等等。 如在教《卧薪尝胆》一文时,出示课题后,老师问:“同学们看了课题后有什么想法?”学生纷纷举手,提出了许多问题:1、“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2、是谁“卧薪尝胆”?3、他为什么“卧薪尝胆?”问题出来后我又引导学生:“这些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学生有的说:“查字典。”有的说:“读书。”……老师顺势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攻克一道道难题。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阅读的能力不断提高。 三、让学生自由地“说辩”。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针对学生在议论时的非常规的见解,我们要让学生展开不同意见的说辩,让学生在议论中产生思想的碰撞。对于那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只要是学生在思考中得出的就应该及时给予正面评定和表扬,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如我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詹天佑》第三课时,她提议让学生给“京张铁路”起一个名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立即展活跃起来。“中国第一路”、“爱国路”、“扬威路”、“詹天佑路”等等路名,这充分地说明了学生已把文章的中心内化到了自己的心中了。又如我在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后引导学生围绕“天游峰扫路老人的生活究竟累不累,苦不苦?”这一话题展开辩论。学生辩论时呈现如下片段:正方:天游峰扫路老人的生活并不累,也不苦。虽然老人每天要上下扫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这在别人看来可能很辛苦,但对于他来说却充满乐趣,因为他总是扫一程,歇一程,而且还把好山好水欣赏一翻,况且他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绿色”大米和青菜,呼吸着清爽的空气,还有花鸟作伴,这样的生活充满诗意。 反方:天游峰扫路老人的生活很累,也很辛苦。因为天游峰这么高又是这么险,一般年轻的游客来游玩登山都会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半途而废。而他却已是一个本该退休的七十岁的老人了,况且他爬上爬下还要扫台阶,该是多么的辛苦呀!对方辩友的家长有没有让你们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干这样重的活呀!难道说这位老人不累吗? …… 通过这一次辩论的开展,我深深地感受到课堂中只要教师给学生说辩的空间,学生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思维便能在交往中产生摩擦、碰撞,这样学生的个性不仅得到了张扬,而且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也较为深入。 总之,阅读是个性化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才能提高课堂阅读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朱红英:《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001(04) 2、张玉海:《我在阅读教学中的一点探讨》2001(22) 3、吴秀廷:《让阅读教学绽放个性之花》2013(47)

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发表时间:2014-06-20T10:11:31.04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4年4期作者:杨明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地的心理健康诊所、心理咨询服务等一些为成人设置的心理咨询机构层出不穷。 杨明贺威湖北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4441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地的心理健康诊所、心理咨询服务等一些为成人设置的心理咨询机构层出不穷。许多学校也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和心理咨询室等,更令人欣慰的是,心理教育已成为班主任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心理疏导情感交流 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新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而“改革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学科教学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理论发展”(《走进新课程》第四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更应在教育教学中具体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培养其健康心理的问题也就摆到了重要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学校、老师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的心理如果不能得到健康发展,那将对他以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作为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所谓心理疏导,就是指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一般心理问题或者障碍给予直接或间接的心理辅导,并针对这些心理障碍或轻微心理疾症进行诊断或矫治的过程。 班主任是学生思想工作的先导,是直接与学生的心理问题交锋的对象,在学生的思想及心理形成过程中能更加及时地发现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直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也便于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指点迷津,从而指正学生前进的航向。作为班主任必须强化自己在心理疏导工作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心理疏导,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将促进学生自我醒悟和学会自我心理护理作为自己的职责。 班上有一名女同学C,中考成绩585分,进入高中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适应新的学习,作业无法按时完成,情绪异常激动,经调查,该同学晚上回家后还自己主动做一到两小时的作业后方才休息,而休息时又无法迅速进入睡眠状态,白天精神不振,效率低下,而且情绪焦躁、易怒,即使是星期天同父母一起上街,也总是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老是催促父母快点,说回家还要做作业等。她父母反映以前她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怎么进入高中后心理变化这么大,实在是接受不了。针对她的情况,我采取如下处理措施: 了解情况,有的放矢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目标是: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社会适应能力。 得知C同学的情况后不久就要召开家长会,正好通过开家长会这条途径,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具体表现,做到工作有的放矢,同时向家长介绍C同学在校表现,向家长提供心理教育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应对策略,积极创造适于学生成长的家庭和社会心理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家长会上,我重点谈了关于学生进入高中后家长要做哪些工作,到底应该怎样指导孩子学习,什么样的状态是高中生的最佳学习状态等问题,并在家长会后,将其家长单独留下来,进一步取得了家长的配合。这些工作,不仅了解了C同学在家里的表现,也使我在教育过程中找到了切入点,增强了做好C同学心理疏导工作的信心。了解情况后,就是对其心理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她树立信心,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我针对C同学的实际问题,在班上有针对性地组织主题辩论“怎样对待家长、老师对我们的批评、指责”,帮助C同学及其他同学培养承受挫折、能屈能伸的心理品格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并且把握好时机,趁热打铁,告诉她在今后应该怎样去学习和生活。但是,没有过多久,她的情况有出现了变化,又回到了以前的状态,她母亲在电话时焦急地谈到了她在家里表现后,我决定对其进行家访。 寻找亮点,言语激励 我们知道,不论是哪类人,总是会有闪光点,关键是找准闪光点,使其觉得的确值得骄傲。学生作为一个极具可塑性的个体,也必然也是如此。其中考试结束后,因为考试成绩欠佳,她的情绪更加急燥,接到她母亲的电话后,我决定对其进行家访。星期六的课间操结束后,我单独留下C同学,对她说:“C同学啊,我想到你家里去看看,欢迎我吗?”她马上说:“欢迎老师去我家里,我马上去跟我爸打电话!”下午,我在学校把准备说的几个问题再一次回话后,驱车来到她家,跟她的父母一道分析了她在学习上存在的误区及心理状态对她的学习状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后段时间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修正了作息时间,要求家长督促落实;她本人也迅速地作出了积极配合的反应,临行,我不经意地见墙上一幅题款为她本人的画,我问:“这幅画是你画的吗?”她说是的,并说以前曾经跟随老师练画画和写字。我说:“画得不错啊!还练过字?”她说:“是的,我是当阳市首届“沮漳之星”书法比赛的一等奖。”我说:“那你送老师一幅字吧!老师很喜欢你的字。”于是她便写了一个条幅送给我了。走的时候她父亲说:“今天是她上了高中以来最高兴的一天,她都好长时间没有笑过了。真是太谢谢您了。”其实这个时候,第二个计划已经在我心中形成。 搭建舞台,增强信心 考试后不久,学校就要举行堆蓝体育艺术科技节,要挑选文艺节目,文艺委员找我商量出什么节目,我说:“你知道我们班有几个会唱会跳的?”她说不知道,我说:“那就来个琴韵书法吧!”她问演员都有谁,我说:“你不是会弹琴吗?演员就是你、C同学,我们来个古典的。”就这样一台基本未经排练的文艺节目就定下了,然后我找来C,告诉她关于节目的事情,我告诉她:“自信点儿,要好好表现,你别担心,肯定成功!”那场表演十分精彩。表演结束后她告诉我说:“今天感觉真好!”我说:“自信点儿,其实你在很多方面都是挺好的,只是一时还没有找到感觉罢了。”从那以后,她比往常自信多了,笑容又经常浮现在她的脸上了。 及时交流,巩固效果 情感交流在这个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的确信,如果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人们的认识过程,总是伴随着情感过程,认识的程度也与情感有关。从而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要注意运用好“情感交流”这一杠杆,首先班主任要加强自己的情感修养,重视和增强自己活动的感染力,以丰富、高尚的情感去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其实班主任要善于把自己内心的感情充分地表现出来,从而有效地发挥情感感染力的作用。再次,利用好情感迁移功能,设法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