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下工程监测论文

地下工程监测论文

地下工程监测论文
地下工程监测论文

《地下工程监测与评价》

课程论文

浅析中国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地下空间建设进入了飞速发展的节奏,地铁、轻轨、隧道等地下工程建设迎来了空前的大繁荣时期,虽然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具有诸多优势,但是地下空间工程的建设也存在的着很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因素。一方面,作为土工工程,地下空间建设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程度高等特点;另一方面,施工的复杂性、建设的隐蔽性、地层条件和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的突出等特点更是地下空间工程独具的特点,因此,建立健全我国的风险管理制度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将对我国地下空间工程所存在的众多问题以及相关原因进行简要分析,随后介绍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对未来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下工程;风险;风险管理;发展趋势

1. 中国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的意义分析

1.1 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大规模的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的时代已经到来,目前,我国有40余城市在建或筹建地铁和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大规模、高速度的开发建设,必然涉及到高风险,这正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已有大量的文献和工程事实表明,隧道及地下工程涉及到众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确知性,其在建设阶段存在着很大和众多的技术风险。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对拟建和在建的城市地下工程项目进行定性、定量的风险识别、风险检测、风险评估、风险决策和风险跟踪控制,进行地下工程动态监控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突出重要,对国民经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众多的地下空间工程建设中,人为或非人为因素导致的工程事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了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近十多年来,此类事故在国内

外不胜枚举。例如:2003年7月1日,上海地铁4号线浦西联络通道发生特大涌

水事故。大量流砂涌入

隧道,引起隧道部分结

构损坏,周边地区地面

沉降严重,导致黄浦江

大堤沉降并断裂(见图

一),周边建筑物倾斜、

倒塌对周围环境造成

严重破坏。

2004年9月25日,广州地铁2号线延长段琶洲塔至琶洲区间工地基坑旁的地下自来水管被运泥重型工程车压破爆裂(见图二),大量自来水注入基坑并引发大面积塌方,塌方面积超过400 m2,此事故导致琶洲村和教师新村数千居民的用水近8 h处于停水状态。

2006年1月3日,北京东三环

路京广桥东南角辅路污水管线发

生漏水断裂事故,污水大量灌入地

铁10号线正在施工的隧道区间内,

导致京广桥附近三环路南向北方

向部分主辅路坍塌,车辆被迫绕行,

虽未有人员伤亡,但造成了重大经

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

2007年2月5日,江苏南京牌楼巷与汉中路交叉路口北侧,南京地铁2号线施

工造成天然气管道断裂爆炸,

导致附近5 000多户居民停水、

停电、停气,金鹏大厦被爆燃的

火苗“袭击”,8楼以下很多窗

户和室外空调机被炸坏。

2007年11月29日,北京西

大望路地下通道施工发生塌方

(见图三),导致西大望路由南向北方向主路4条车道全部塌陷,主辅路隔离带和部分辅路也发生塌陷,坍塌面积约100 m2,此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导致该路段断路,交通严重拥堵。

以上几起事故仅仅是中国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事故的缩影,实际发生事故的数量是惊人的,其中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引起严重社会影响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2 风险事故原因分析

(一)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异常复杂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是隧道设计和施工最重要的基础资料。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1)地层方面体现在地层层次分布情况、不同岩土介质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参数、岩土介质在切削搅拌后的流动性、粘性和变形以及各种不良地质情况(如潜在有害气体的侵入)等。2)水文资料方面,主要包括:岩土的渗透性、含水量、流向与流速;水位、水压和水的冲刷力;水的腐蚀性;水的补给来源等。3)地层中的其它障碍物,主要包括:建筑或其它构筑物基础、各种管线设施、废弃构筑物、其它孤立物,如孤石或江底沉船等。

工程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其介质特性表现出很大的随机变异性。同时,地层中还存在大量水的活动与作用,如地表径流、地下潜水和承压水等。大量的试验统计结果表明,岩土体的水文地质参数是十分离散、不确定的,具有很高的空间变异性,这些复杂因素的存在给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本质上的风险。

(二)地下工程结构自身复杂

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地下工程建设面临着开挖断面不断增大、结构形式日益复杂、结构埋深越来越浅的技术难题。地铁车站、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和地下仓库等地下工程,其跨度尺寸均达到10 m甚至20 m以上,而且结构复杂,施工中力学转换频繁。随着地下工程埋深的减小,施工对地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超浅埋条件下,开挖影响的控制与开挖方式、施工工艺、支护方法等众多因素有关,是地下工程施工中极为复杂的问题。

(三)地下工程结构设计理论不完善

由于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地下结构形式多样,地下结构体与其赋存的地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至今仍不明确,使得目前的城市地下工程的设计规范、设计准则和标准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导致工程设计中所采用的力学计算模型及分析判断方法与实际施工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计阶段就可能孕育导致工程事故的风险因素。

(四)地下工程建设周边环境复杂

城市地下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建设过程中几乎不可能与周围环境完全隔离,往往是在管线密布、建筑物密集、大车流和大人流的环境下进行施工,在这种客观环境条件下,决定了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的高风险性,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非常严重。

(五)地下工程建设决策及管理难度大

城市地下工程与其他工程项目相比,会遇到很多决策、管理和组织问题。从工程立项规划开始,就会涉及到如何选择合理的工程建设地址和技术方案,如何减少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何评估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一系列问题,而每个问题的决策与执行都需要综合各种风险和效益后才能确定。(六)施工设备及操作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城市地下工程建设队伍众多,施工设备及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与工艺流程复杂,不同的施工方法又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因此,同一个工程项目,不同单位进行施工可能会达到完全不同的施工效果。施工设备差、操作技术水平低的队伍在施工中更容易发生意外安全事故。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城市地下工程赋存于高风险的地质环境和城市环境中,其致险因子多而复杂,一旦工程建设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就有可能引发各类事故。

由此可见,我国地下空间工程建设亟需科学、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2. 风险管理理论

2.1 概述

风险管理,亦称“危险管理”,是投资者对风险性质(类型)的识别,对风险大小、持续时间长短的预测、衡量以及选择多种工具和尽量减少或避免这些风险的科学管理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在风险发生前能作出科学的预测,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减少风险的措施;在风险发生后,使受损失的投资项目能尽快地得以恢复,

使再生产得以持续进行。为了使减少和避免风险的成本最小,对小的风险可以在日常开支中早作准备,自行承担;对于巨额风险,则应采取转移风险的方式,例如,向保险公司投保,把风险转嫁出去,以取得风险发生后的经济补偿。本文讨论的为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究竟应该如何定义风险呢?这个问题应该是所有风险分析以及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明确风险的定义其实也就是要明确研究的目的。风险的定义至今仍然在学术界存在很大的争议,无论是文字描述还是数学表达上的差异性都非常大。

2.2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分类

风险管理是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风险管理含义的具体内容包括:

(一)风险管理的对象是风险。

(二)风险管理的主体可以是任何组织和个人,包括个人、家庭、组织(包括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

(三)风险管理的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评估风险管理效果等。

(四)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

(五)风险管理成为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并成为了一门新兴学科。

由于影响风险的因素众多,目前对建设中风险的定义,并未达成一个统一的表述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对风险的定义就不尽相同。目前,普遍接受的关于地下工程风险有以下两种定义:

1)风险就是与出现损失有关的不确定性。

2)风险就是在给定情况下和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差异(或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

当然,也可以把这两种定义结合起来。虽然各个风险定义模式不同,但其中均包含了风险的两个基本要素,在地下工程建筑中的风险可以简单地定义为:

R=f(P,C)

式中:R——隧道和地下工程的项目风险;

P——可能出现的差异程度;

C——风险损失,分别对应直接经济损失CC、人员伤亡CL、环境影

响损失CH等。

目前来讲,对于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的分类有多种不同的依据,就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根据建筑工程不同阶段来进行的划分,即从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到最后的运营使用阶段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来进行划分。目前主要的工程风险的分类见下表一:

表一工程风险种类

工程进度风险种类

决策阶段

规划阶段

专业顾问的选择不当;工程顾问的指示不当;

工址选择不良;地质调查不足;测量与勘察不

足;财务计划不当;其他(政治、经济、战

争等);风险辨识不足等;

招投标阶段招标书准备工作不足;承包商选择不当;保险

合同条款不健全;风险辨识不足等;

设计阶段

疏忽或殆于注意;设计错误;施工规范遗漏或

疏失;施工方式不当,如:施工机具、工法选

择、不成熟及未经试验的技术;承包商、材料

供应商的选择等;

施工阶段环境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降雨量、洪水、风速、台风、火山

爆发、地震、地下水、地形、地质条件

人为环境:政治环境、风俗习惯、公共设施;工程技术

工期延误;新工法的使用;倒塌;材料瑕疵;

动力设备或施工机具设备故障;地层下陷;地

震等;

认为因素

疏忽;欺骗或不忠实行为;施工图画错;工地

管理不当;碰撞;火;盗窃;罢工、暴动、民

众骚扰等;

运营使用阶段安全性;耐久性;火灾及各项灾害防制等;

2.3 风险管理程序

风险贯穿于地下工程的规划、投标合同、设计、施工及运营的各个阶段,因此风险管理也应该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的寿命之中。在风险估计对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及其后果做出量测之后,下一步就要讨论该风险因素的意义和影响以及如何对待,这也就是风险的评价与决策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风险管理的程序包含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四个过程,各个过程紧密连接,环环相扣。

(1)风险识别

风险辨识是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只有全盘了解各种风险,才能够预测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而选择处理风险的有效方法。风险的辨识一般要回答以下问题:有哪些风险应当考虑?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些风险引起后果的严重程度如何?风险的辨识往往是一项很难的工作,因为人们一般只能基于过去的经验来预测将来可能的风险,然而,新的情况往往会出现新的风险因素,因此,在风险辨识阶段我们要尽可能全面地思考问题。

(2)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就是对风险进行量测。如果说风险辨识解决要遇到的风险是什么,则风险估计解决这风险有多大,就是要给出某一危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程度。在进行风险分析时,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对足够量数据的分析来找出风险因素的分布规律,从而预测出其发生概率,这叫做客观估计;另一条是在缺少足够数据的情况下,由决策者或专家对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做出一个主观估计。通过大量的主观估计来合成客观估计。

(3)风险评价

在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以衡量风险的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的过程。这也就是风险的评价与决策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范围广,与决策者的认识水平,决策机制以及决策者所关心的指标有很大关系。

(4)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指在确定了决策的主体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并分析出风险概率及其风险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根据风险性质和决策主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而制定的回避、承受、降低或者分担风险等相应防范计划。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主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可规避性、可转移性、可缓解性、可接受性。

从上述分析过程可看出,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应分阶段按目标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应考虑周全,各种风险因素都要涉及到。当然,也要根据风险因素的影响大小在分析中有所侧重。以下对隧道施工中风险的识别作展开论述。

2.4两种风险评估方法

(1)定性的风险评估方法:风险指数

Clark在对美国西雅图地下交通线工程规划和初步设计阶段进行地质风险、合同风险、设计和施工风险分析时,提出了如表二所示的风险指数。与风险矩阵相同,风险指数也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分别分为1~5个级别,但不同的是他将每个风险事件所对应的这两个级别相乘得到了一个介于1~25的一个数字,从而给出该工程风险大小的排序。

表二风险指数(Risk Index)

风险估值说明

低1~4

风险可以容忍的 ,不需要任何减

轻措施;

中等5~9

风险可以容忍 ,但需要一定减轻

措施;

高10~15 风险在一定容忍的边界 ,应该识别减轻措;

施 ,并实施以便降低风险

非常高16~25

风险难以容忍 ,必须实施风险减

缓措施。

(2)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Multirisk

Multirisk是 Lichtenbergt提出的一种简单适用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建立

包含不确定性的成本和时间估计的一种方法,即是一种对含有随机变量的函数的模拟方法,对于成本的计算,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识别大量独立的主要的成本条目;

2)估计每个成本条目的最小、最可能和最大值;

3)计算每个成本条目的期望值和不确定性范围;

4)计算成本的总和和方差;

5)如果总的方差太大 ,那么将对不确定性有最大影响的成本条目分解为独立的几个条目;

6)重复步骤 2~5,直到获得可接受的总的方差;

7)结果采用平均成本、标准差来表示。

Multirisk用于时间计算时的步骤与上述类似.需要指出的是该方法是针对统计上独立的条目,如果各条目并非独立,则将成本和时间项目作为整个工程的一般条目。如工资、官方问题、天气和质量水平都可以作为一般成本条目,即可以作为独立的条目来处理。

Multirisk方法的原理及应用过程都比较简单,对于不确定性程度高的随机事件尤为有用,可用于计算发生频率相当高的灾害事件对时间和成本的影

响,并以最大值估计其影响程度。但它不能用于计算地下工程中发生频率较小但可能对工程有严重影响的灾害事件,因此可以联合其他的风险评估方法一起使用。

3.中国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现状

3.1地下工程风险管理面临极大挑战

我国在地下工程方面的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发端于20世纪末。因此,导致了我国近年来工程事故不断出现,其中不乏一些重特大事故。表3为2008年至2011年我国重特大事故的统计情况。

地下工程建设安全的严峻形势首先是由中国地下工程建设规模大、发展快的客观形势所决定的。由表三可见,近年来,安全形势虽然说有所好转,但事故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历年来,在各行业中我国土木工程领域事故伤亡人数仅低于道路交通事故和煤矿事故,居第三位,在全国重特大事故中,土木工程领域约占10%。地下工程安全事故数及伤亡人数约占土木工程领域事故数及伤亡人数的

10%。图 1 表明,近 4 年来地下工程事故数及伤亡数没有明显的下降,总体上安全形势没有明显改善。

表三 2008~2011年我国重特大事故统计

年份事故性质发生次数死亡人数

重大事故86 1304

2008

特大事故11 667 2009 重特大事故67 1128

2010 重特大事故74 1438

2011 重特大事故59 897

因此,我们说,就目前来讲,我国的地下工程风险管理亟需提高以与我国地下空间工程建设大繁荣的国情相适应。

3.2 地下工程建设安全事故分析

在地下工程事故案例分析中,共收集50 多起矿山法工程事故案例,20 多起浅埋暗挖法工程事故案例,40 多起盾构与TBM 施工事故案例和100 多起明挖法基坑及地铁工事故案例。

(1)事故类型分析

在上述地下工程事故案例中,按各类施工方法区分,其事故类型所占比例如图四所示。

(2)事故原因分析

在地下工程事故直接原因分析中,约1/4为客观原因(22%)1/3多(37%)是主观原因,另外1/3多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40%)。所有主观原因

均可归为责任事故和人为因素,而且所有责任事故都高度近似:政府监管部门监管责任缺失,以罚代管、以包代管;施工方安全管理人员未能履行好安全管理职责,施工指挥人员违规指挥,施工人员违规操作,施工方案不完善;监理不严,责任心不强;业主方招标时违规发包、转包、抢工期;设计方案存在缺陷,勘察资料不全等。通过工程事故的直接主观原因,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问题为:1)赶工期。这个问题在地下工程建设中相当突出,政府、业主为了献礼或追求政绩,不尊重科学施工规律和相关法规,任意规定工期,造成施工单位忽视安全;任意删减施工中的安全步骤和措施,造成设计方勘察资料不全;边设计边

施工,设计方案不完善,酿成重大责任事故。

(a ) 明挖法 突水(45%)

塌方/大变

形(35%)

瓦斯(9%)岩爆(7%)

其他(4%)

(b ) 矿山法

(c ) 浅埋暗挖法

地下管线破坏(11%)周围建筑

物破坏(4%

)

基坑坍塌(32%)

地面塌陷(

14%)涌水涌砂(

21%)物体打击(

18%)塌方(30%)涌水渗水(24%)

隧道变形(20%)

周围建筑物(10%周边路面(5%)周边地下管线(4%)其他(7%)

地面沉陷(19%)

其他(6%)

机械事故(30%)操作不当

(28%)

进出工作

井事故(1

7%)

(d ) 盾构法

软岩大变形/

坍塌

(37%)岩爆(14%)

突水(35%)

瓦斯(4%)

其他(10%)

(e ) TBM 法 图四 不同方法下地下工程安全事故类型及所占比例

2)工程造价低,致使合同价格低,造成安全措施投入的缺少,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缺乏严格审查。

3)用工制度造成的人员技术水平低,安全意识差,无证上岗人员多。这是由于我国基础建设的用工制度中,除管理人员外,现场施工人员很多为农民工为主的流动工人,缺乏培训导致安全意识低,甚至野蛮施工。

4)业主方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存在违规现象,违规发包,层层转包,以包代管,以罚代管。招标条件把关不严,将工程发包给不符合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

这其中不难发现腐败情节。

上述责任事故及主观原因构成对地下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巨大挑战。造成绝大多数事故(坍塌、涌水涌砂、岩爆等)的客观原因是环境和气象,而工程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环境复杂是其第一主因,因而查明复杂地质环境并及时防治是地下工程建设面临的又一巨大挑战。特别是突水突泥及岩爆的防治难度最大,挑战最强。

3.3我国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众多的地下工程建设实践告诉我们,工程事故的预防是可行的,事故发生发展是有过程的,发生前有预兆,预兆可以反映到监测数据中来。图5给出了工程事故发展示意图。事故萌芽至险情发生在地下工程中一般历时2~3d。程序化和规范化具有促进作用。

图5 工程事故发展示意图

我国在地下工程方面的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发端于20世纪末。近几年地下工程的风险分析已经引起国内学者的极大关注,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随着2003年建设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铁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和最近编发的《地铁与地下工程建设技术风险控制导则》、《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对指导我国地铁及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具有促进作用。

我国在地下工程的风险管理研究方面,由于工程的研究和实践时间相对比较短,风险管理的应用研究还比较少,而且也是一些仅从管理方面进行的初步研究。

同济大学的丁士昭教授(1992)对我国广州地铁首期工程、上海地铁一号线工程等地铁建设中的风险和保险模式进行了研究。上海隧道设计研究院的范益群博士(2000)以可靠度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地下结构的抗风险设计概念,计算出基坑、隧道等地下结构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定性评价风险造成的损失,并提出改进的层次分析方法。

黄宏伟等(2003)开展了在地铁建设和运营阶段的风险管理研究,给出了地铁不同阶段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和控制的整体思路。杨林德等(2004)用可靠度理论对隧道管片构件耐久性失效风险进行了研究。陶履彬等(2004)从技术的可行性和工程的可造性方面进行风险分析,对长江口越江工程桥隧方案进行比选风险评估。苏燕(2004)研究地层作用下隧道及其周围土层的动力可靠性,针对上海某越江隧道风险评估提出了隧道抗震风险评估的基本思路,并提出相应的防震控制措施。陈龙博士(2004)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了风险值与风险指标两个评价指标,并给出了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等。他通过专家调查法得到软土地区盾构隧道施工期主要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及损失,给出了耐久性损失、工期损失、直接费用损失、环境影响损失等四大损失风险的概率分布曲线。

可以看出,目前风险管理在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已得以实质性的应用,取得的部分成果已经服务于工程项目的决策。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也于2004年11月得以成立,标志着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风险管理在逐渐步入稳步发展的道路。

4. 未来地下工程风险管理发展趋势

针对地下工程项目的特点,结合目前国内外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着眼于我国地下工程风险管理实施目标,分析未来一段时期内围绕风险管理的研究工作重心和主要发展方向,根据工程建设安全科学及重特大工程事故原因的分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革新:

(1)加强针对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法规建设

针对地下工程高风险工程的特性以及地下工程事故高发态势,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城市建设部、交通部、铁道部和水利部等)以及行业协会制订强有力的法规作指导和规范,通过法规明确政府监管部门、业主、监理、设计和施工等各有关单位的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建立全面科学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虽然目前我国城市地铁及地下工程风险管理标准存在较大缺口,亟待制订很多风险管理方面的标准,但是风险管理标准的制订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该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通过法规规定在工程预算及定额中安全风险管理的相关费用,及其在整个地下工程建设费用中所占的合理比例,且为“专项提取”,不列入商务造价标,并加强其审计和监督,确保这些费用切实落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上。

(2)提高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的重点在于防患于未然

提高地下工程风险意识,全面推广在一切地下工程领域实行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将其作为地下工程项目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安全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因素辨识和分析、风险工程评估、风险监测和控制,内容涉及探明风险源、分析确定风险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事故后果影响的大小、评估风险工程的等级以及建立监测系统,采取预防措施及预警应急方案以规避、转移和减缓风险等。现阶段虽已开展了地下工程风险分析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距离真正的风险定量分析还有差距。目前,对于工程风险因素识别,还只能根据专家经验作一些定性评价,并据此进行量化分析。如何结合工程背景、土体参数、结构设计、施工方案等建立一套系统的风险量化识别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3)完善基于现代化、信息化技术的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系统

完备的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系统能克服目前工程管理中参建各方职责不清、信息不畅的弊端,利用信息技术将工程安全管理的有关信息及时地传递到有关各方,使有关各方在工程中的“操作”相对“透明”,有利于提高效率和落实责任。这种系统包含地理、地质信息系统,为风险管理提供地理、地质、工程和环境等信息支持;包含风险基础信息数据库,为风险管理提供风险工程信息,风险阈值,风险监测数据库(空域和时域),风险处置方案等;包含风险预警管理模块,为风险管理提供风险分析,预警发布,风险处置消警及历史预警查询等。(4)加强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理论以及重大事故预测预报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工程事故的预防主要从创新技术方法和改善管理方法两方面来进行。在管理上,要加强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管理,推广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在技术方法上,要综合利用现代数值模拟手段和地球物探方法,不断研究新的技术方法,对重大事故进行预测预报。其中,我国地下工程重大事故无外乎突水、突泥以及岩爆等地质灾害。在我国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修建地下工程,尤其是长大隧道的建设将会遇到很多的岩溶和不良地质问题。随着我国地下工程建设的大、长、深发展趋势,突水突泥地质灾害逐渐成为制约我国隧道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能否建立完备的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并且在

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我们去识别、处理和监测地下工程重大事故将成为我国地下空间风险管理的新方向和新增长点。

5. 对于我国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的个人观点

基于以上对于我国地下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研究与讨论,我认为,阻碍当前我国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的因素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地下工程施工前的预报问题:这些问题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或者特殊的地下工程施工中最容易出事故,比如穿越西北地区湿陷性底层、南方地区多溶洞的公路和铁路隧道以及部分海底隧道等。由于前方预报技术的欠缺导致的预报错误是造成地下工程风险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地下工程超前地址预报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第二,地下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由于国内这方面的人才的欠缺,很多地下工程的技术人员均是从事公用、民用建筑和道路、桥梁工程的工程技术人员,缺少地下空间工程的相关专业知识,如工程地质学等,当遇到紧急或特殊情况时无法及时应对解决。因此,相关人才的培养也是势在必行。

第三,地下工程施工后的监测问题:对于非开挖性工程施工事故,其重要的原因是工程的监控量测技术水平达不到或方式方法错误。对于此类问题,不断改进传统的监控量测技术和积极研发新的监测技术将会是地下工程风险管理水平新的增长点。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地下工程风险管理技术和水平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钱七虎,中国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相关建议[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4)

[2]黄宏伟,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全寿命风险管理[M].科学出版社,2010

[3]黄宏伟,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

[4]陈军,地下工程动态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东南大学,2009

[5] 郑瑶,周灵娜,地铁及地下工程领域风险管理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J].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

[6] 路美丽,隧道与地下工程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工程地质学报,2006

[7]王晶,王鹏飞,谭跃虎,地铁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 4)

[8]刘刚,黄林冲,风险管理在隧道工程施工工期上的应用[J].中外公路,2009

[9] 吕青,丰权章,浅析地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桥隧公路,2008

[10]张生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2)

[11]陈桂香,地铁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硕士] [D]. 同济大学,2004

[12]卢春华,深基坑工程风险管理[J]. 山西建筑,2010

[13] 白云,试论地下工程风险管理中参建各方的地位与作用[J]. 土木工程学报,2009

[14]王睿,城市地下工程中盾构隧道施工的风险管理[硕士][D]. 长安大学,2010

[15]陈龙,黄宏伟,岩石隧道工程风险浅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

建筑变形监测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建筑越来越呈现向多层、高层和超高层发展的趋势。而多层及高层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必然产生一定的水平或者垂直位移,严重者甚至会危及建筑的安全,造成国家和人民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筑物的变形监测与预报是建筑施工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测绘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变形监测是一种监测变形体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实时获取变形体的动态位移信息来预警变形体的安危状况。在测量工作的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变形监测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针对多层及高层建筑物,研究探讨建筑工程变形监测常用技术方法以及如何在保证建筑工程自身稳定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的变形以保证工程及周围环境安全的技术和方法。总之,建筑变形监测己经成为建筑设计、监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分析比较几种不同变形观测的方法,特别是建筑基坑变形、建筑沉降位移、水平位移、倾斜位移、沉降位移、挠度的变形监测。 关键词:建筑物、变形监测、建筑基坑变形、水平位移、倾斜位移、沉降位移、挠度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ity development, building more and more presents to multi-layer, high-rise and super high-ris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multi-storey and high-rise building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will have certa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and even endanger the safety of buildings, caused significant economic losses to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Therefor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of build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is also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the field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monitoring the deformation body safety, it gets the deformation body through real-time dynamic displacement information security warning of deformable body. In the practice of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n measurement of work activities, deformation monitor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aper, multi-storey and high-rise building, research building engineer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technology me thods and how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itself at the same time, the deformation of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to ensure that the technology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n short, the build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has become a building design,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several different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method, especial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pit deformation, building settlement displacement,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tilt displacement, displacement, deflection deformation monitoring. Keywords: building, build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eformation of foundation pit,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tilt displacement, dis placement, deflection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论文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探讨 摘要:本文从使用先进技术、人员培训和体制建设等方面为了提高岩土工程的勘察水平并保证工程的质量,则仅就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和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method and cont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from the us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etc.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探讨;建设 key 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exploration technology;discussion;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078-02 0 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查明 并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和环境特征、分析岩土工程条件。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内容是编制满足不同阶段所需的成果报告文件,并最终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现场检验和检测、勘探及采取土试样等几种或全部手段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国家分别对港口码头、水利水电工程、公路工

建筑变形监测毕业设计论文

建筑变形监测毕业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建筑越来越呈现向多层、高层和超高层发展的趋势。而多层及高层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必然产生一定的水平或者垂直位移,严重者甚至会危及建筑的安全,造成国家和人民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筑物的变形监测与预报是建筑施工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测绘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变形监测是一种监测变形体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实时获取变形体的动态位移信息来预警变形体的安危状况。在测量工作的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变形监测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针对多层及高层建筑物,研究探讨建筑工程变形监测常用技术方法以及如何在保证建筑工程自身稳定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的变形以保证工程及周围环境安全的技术和方法。总之,建筑变形监测己经成为建筑设计、监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分析比较几种不同变形观测的方法,特别是建筑基坑变形、建筑沉降位移、水平位移、倾斜位移、沉降位移、挠度的变形监测。 关键词:建筑物、变形监测、建筑基坑变形、水平位移、倾斜位移、沉降位移、挠度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ity development, building more and more presents to multi-layer, high-rise and super high-ris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multi-storey and high-rise building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will have certa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and even endanger the safety of buildings, caused significant economic losses to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Therefor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of build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is also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the field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monitoring the deformation body safety, it gets the deformation body through real-time dynamic displacement information security warning of deformable body. In the practice of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n measurement of work activities, deformation monitor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aper, multi-storey and high-rise building, research building engineer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technology methods and how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itself at the same time, the deformation of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to ensure that the technology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n short, the build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has become a building design,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several different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method, especial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pit defo rmation, building settlement displacement,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tilt displacement, displacement, deflection deformation monitoring.

建筑物变形监测论文

建筑物变形监测 1.工程背景 2. 坐标系统 依据收集到的现有资料及技术设计的要求,平面控制网的起算数据为SBY02,SBY05,SBY09,垂直位移监测的起算数据为SBY01,SBY05.因此变形监测利用的基准和系统为: (1).1954年北京平面坐标系 (2).高斯-克吕格投影3°带 (3).中央子午线111° (4).1956年吴淞高程系 3 建筑物变形观测与动态位移监测 3.1 变形概述 建筑物在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基础的地质结构不均匀,土壤的物理性质不同,土基的塑性变形,地下水位的变化,大气温度的变化,建筑物本身的荷重(如风力,震动等)的作用,会导致工程建筑物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沉降,位移,扰曲,倾斜及裂缝等现象。这些现象统称为变形。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按其类型可以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静态变形通常是指变形观测的结果只表示在某一时期内的变形值,也就是说,它只是时间的函数;动态变形是指在外力影响下而产生的变形,故它是以外力为函数来表示的动态系统对于时间的变化,其观测结果是表示建筑物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变形.变形按时间长短可分为:长周期变形(建筑物自重引起的沉降和变形),短周期变形(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按研究的范围可以分为:全局性变形,区域性变形,局域性变形。按成因可以分为:人工干预变形,自然原因变形,综合原因变形。 3.2 变形观测概述 3.2.1.变形观测 所谓变形观测,是用测量仪器或者专用仪器测定建筑物及地基建筑物在荷载和外力作用下随时间变形的工作.通过变形观测,可以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及时发现问题,确保质量和使用安全;更好的了解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建立正确的预报变形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对某种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性能做出科学的客观的评价。 变形观测属于安全监测。变形观测有内部观测和外部观测两方面。内部观测内容由建(构)筑物的内部应力,温度变化的测量,动力特征及其速度的测定等,一般不由测量工作者完成。内部观测与外部观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同时进行,以便互相验证和补充。 外部观测的内容主要有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和扰度观测等. 沉降观测 它是指建筑物及其基础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形(也称垂直位移).沉降观测就是测定建筑物上所设观测点(沉降点)与基准点(水准点)之间随时间的变化的高差变化量.通常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或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 水平位移观测 它是指建筑物在水平面内的变形,其表现形式为在不同时期平面坐标或距离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基坑工程施工监测

内容摘要 文章以第三方监测单位角度,通过对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设、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基坑工作控制与管理,具体基坑监测方案的介绍,一方面总结了基坑监测的主要内容,反映出进行监测的总体思路。另一方面,通过实测上海基坑监测和制定具体方案,保证基坑监测方案和实际施测达到要求,为信息化施工和优化设计提供依据,确保建筑基坑安全和保护基坑周边环境。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基坑监测点的布置............................................. 第一节基坑工程监测点布置的一般规定............................ 第二节围护体系监测点布置 ...................................... 第六章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第一章绪论 基坑监测的发展: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大中城市市区的地价日趋昂贵。向空中求发展、向地下深层要土地便成了建筑商追求经济效益的常用手段。在建筑工程市场上,三层的地下室已是司空见惯,随之而来的基坑施工的开挖深度也从最初的5—7m发展到目前最深已达35m(成都).由于地下

岩土工程论文选题1

土木工程(岩土工程)论文选题 1、岩土工程勘察岩石风化程度的判定 2、岩土工程勘察基础资料的评价 3、岩土工程勘察原位测试的重要性 4、岩土工程勘察孔的合理布置 5、岩土工程勘察根据静力触探划分土层的方法 6、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评价要求 7、岩土工程勘察黄土湿陷性判断 8、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条件勘探的方法和重要性 9、岩土工程勘察施工勘察的方法及重要性 10、击实试验及其对工程的指导意义 11、岩土工程施工湿陷性黄土勘察和地基处理方法 12、结合具体工程论述某一种地基处理方法的质量控制要点和质量评价方法(可以是换填法、堆载预压、真空预压、降排水、水泥土搅拌桩、注浆、碎石桩、石灰桩、CFG桩、预应力管桩、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旋挖桩等等) 13、结合具体工程论述某一种边坡支护方式的质量控制要点和质量评价方法(可以是重力式挡墙、挂网喷浆、土钉墙、锚杆、地下连续墙等等) 14、结合具体工程论述基坑监测的方法及重要性 15、×××公司(队)工程地质勘查施工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策的探讨 16、××机台安装管理的现状调查报告 17、项目施工经验与体会 18、岩土工程技术问题的探讨——以×××项目为例 19、工程地质勘查技术总结——以×××项目为例 20、钻孔灌注桩灌注过程中质量控制 21、不稳定地层钻井液的控制方法 22、承压水地区灌注桩施工注意事项探讨 22、挤土桩施工顺序探讨(可以是某个工艺的) 23、硬脆碎地层切削具性能的探讨

24、××工程土层指标的测试与分析 25、××试验在工程中的应用 26、土工试验发展前景浅析 27、土工试验参数相关性分析 28、浅析××试验 29、标准量入试验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30、如何选取土工试验参数 31、基桩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32、工程勘查报告编写中应注意的问题 33、工程勘查中有关水文地质问题的浅谈 34、地基勘查中应注意的问题 35、举例分析岩土工程勘查方法的优缺点 36、岩土工程勘查相关问题 37、岩土工程勘查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姓名:田万强 摘要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本文从设计、材料、配合比、施工现场养护等方面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针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以及施工现场的养护等方面提出了控制裂缝发展的措施。 依据相关文献,并总结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表面处理法、填充法、灌浆法、结构补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仿生自愈合法等。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控制;

目录

第1章概述 课题的提出: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裂缝,是一个带着有普通性被工程界很为关注的问题。有些裂缝的继续扩展可能危及结构安全,因为结构的最终破坏往往是从裂缝开始的,成为结构的破坏的先兆,这主要是指荷载产生的裂缝;有些裂缝的出现造成工程渗漏,影响正常使用,是钢筋锈蚀,保护层剥落,降低混凝土强度,严重损害工程耐久性,缩短工程使用寿命,这主要是指变形产生的裂缝;还有耦合作用下的裂缝和碱骨料反应膨胀应力引起的裂缝及冻融引起的裂缝。同时较大的结构裂缝,也为人的观瞻难以接受,造成恐惧心理压力,影响建筑美观,为装修造成困难。由于产生裂缝的微观与宏观机理的复杂性、动态变化性,它也是困扰工程技术人员一个技术难题。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本论文研究混凝土裂缝成因分别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研究: 1.设计原因. 2.材料原因.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 4.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 5.使用原因. 针对混凝土裂缝成因的分析以下几方面采取控制措施:

滑坡体变形监测优化设计的论文-

滑坡体变形监测优化设计的论文: 论文摘要:以一个复杂大型滑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影响滑坡的敏感因素、破坏方式及其稳定性验算的分析研究和对设计过程的叙述,说明了滑坡治理过程中动态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论文关键词:滑坡治理方案优化动态设计 1工程概况 该滑坡位于一大型古滑坡群,滑坡体沿线路宽约300m,南北长约400m。该段线路原设计为缓和曲线,总体走向为SW60。,路基从滑坡的中前部以路堑形式通过,其路基中心最大挖方深度大于10m。在边坡的开挖过程中,先是滑坡体西部局部坍塌变形,经20xx年4月29日大雨,在滑坡体左侧距线路中心线130m处的二级平台以下,发生地面开裂,裂缝宽40CITI,在K28+120~ K28+250段原卸载平台上出现了多条垂直线路的纵向裂缝,线路施工被迫停工。经过8月份的雨季后,滑坡体位移迅速加大,原裂缝进一步加深、加宽,最宽处达45m左右,深达8m,滑坡体整体下滑。中前部K28+222~K28+258段左右坍塌变形严重,挤压变形厉害,浅层滑坡剪出口局部已经形成,滑动擦痕明显。 2工程地质特征 该滑坡的后缘陡峭,滑坡中间部位有一级滑坡阶地和基岩姥坎,可分为前、后两级滑坡体。从滑坡侧界和滑坡前缘地形地貌

等特征综合确定主滑动方向为NW26。左右。滑坡区影响线路里程为K28+018~K28+300段,滑坡体纵向长度约350m,平行路线最大宽度达282m。 根据滑坡勘察资料分析,该古滑坡分为浅层、中层、深层(潜在滑坡)三层滑动。通过野外调查和地质钻探查明,滑体物质主要为滑坡堆积层(块碎石土、角砾和粘土),滑体前部物质比较杂乱,块碎石、孤石含量较高,块石直径多为1m~3m。滑体中、后部块碎石、角砾含量较低,块石直径多为20cm-30cm,粘土含量增多,滑床主要由微风化凝灰质粉砂岩构成。该滑坡浅、中层滑带主要依附于粘土层与表层块碎石层接触带形成,粘土层中不同深度处有滑动擦痕及光滑镜面存在,均为滑坡曾发生过滑动的佐证。 3滑坡形成的原因及机理分析 根据滑坡工程勘察资料和现场调查情况分析,该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K28+018K28+300段线路以路堑形式从滑坡的前缘部位通过,最大挖方深度大于10m,在古滑坡体的前缘部位形成了危险临空面,并揭露了老滑坡的滑动面,直接在边坡上暴露形成新的剪出口,导致老滑坡的复活;2)滑坡区后缘弧型延展的基岩陡壁和滑坡体构成庞大的汇水区域,地表水沿裂缝和基岩裂隙下渗至粘土层滑动带,大大降低了滑坡体的抗剪能力;3)古滑坡体物质杂乱,物质结构松散、空隙较大,同时由于取土破坏了地表结恂,

岩土工程课程论文

岩土工程勘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岩土工程是是一门即古老友新进的专业技术,他上世纪60、70年代以来首先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人类改造世界,发展生存空间,营造现代物质文明方面的一项重要系统工程。近代工业化过程中,建厂房、修铁路、兴修水利等工程实践中,涉及到许多与岩土有关的问题,如地基承载力、边坡的稳定、地下水的控制、岩土材料的利用等等,然而他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不到半个世纪,传入我国则仅二十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的岩土工程必将在现有先进水平的基础上获得突破性的发展。 关键词:岩土、方法、勘察、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为了了解工程场地的地基土构成情况,以及工程场地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必须对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析。在对地基岩土进行分析之后,择优选择基础方案。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需要科学方法的指导,也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目前,我国常规的勘察方法包括工程地质调查、测量放点、钻探、原位测试、抽水试验、室内试验、钻孔声波测试、场地微振动检测、场地剪切波速测试、简易水文观测等。勘察之后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资料,绘制相应的图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是离不开工程测绘的。其优点非常明显:分析数据全面,操作简单方便,成果图一目了然,全面地呈现工程场地地形地貌特点。在工程建筑的过程中还有一样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就是对土样进行室内试验,与原位测试、现场观察分析、实内试验及数据计算分析等方法相结合,进行综合勘察,可以将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量化。工程建设的场地不同,工程场地的勘察的重点也要区别对待。 岩土工程勘察的对象主要是地面以下的地质体,难以直接观察和检查。大多数岩土体是非均质、各向异性的,且受力状态复杂,岩土工程类型及其勘察、设计和施工方法繁多,尤其是在复杂条件下场地自然条件的多变性,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多种多样,其勘探工作的实施要正确反映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我国岩土发展起步较晚,其在工程勘察中经常会出现种种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一些:

高层建筑变形监测开题报告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 专业:测绘工程班级:测绘071 姓名:陶俊辉 论文题目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的方法研究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物,从几十层到上百层的楼房。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楼房质量对所在地表的压力会使地面发生变形,直接影响楼房的受力情况。如果地表受力不均匀,就会发生楼房倾斜甚至倒塌等灾害,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了确保这些楼房的安全使用,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的精密变形观测,以确定其变形状态。 高层建筑变形监测高层建筑变形监测的直接目的之一就是对高层建筑的运营 状态进行安全监控、评价和预报。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层建筑变形监测手段的硬件和软件迅速发展,监测范围不断扩大,监测自动化系统、数据处理和资料分析系统、安全预报及分析评价系统也在不断的完善。工程设计采用新的可靠度设计理论与方法以来,变形监测成为提供设计依据、优化设计和可靠度评价不可缺少的手段,成为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由于工程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一般情况下,直接采用变形监测原始数据对高层建筑安全稳定状态进行评估和反馈是困难的。因此,为了实现高层建筑安全运营的设计目的,一般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和变形监测不同时段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分别 选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认真做好监测数据和资料的整理分析工作,对高层建筑的安全稳定状态进行评估、预测和预报,并为改进建筑工程设计、施工方法和运营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高层建筑变形观测简便、精度高,能直观地、及时地掌握高层建筑性态的变化,许多高层建筑在出现危险之前都常常发生较大的变形。因而,分析高层建筑变形规律、对高层建筑的变化趋势进行有效预测对高层建筑安全监控、确保高层建筑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工程论文

地下工程——掘进机法施工 摘要:隧道TBM是一种专业的开挖设备,它利用机械破碎岩石的原理,完成开挖、出渣及混凝土(钢)管片安装的联合作业,连续不断的进行掘进。隧道掘进机是一种高智能化,集机、电、液、光、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隧道施工重大技术装备。 本论文首先对掘进机的概念及分类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介绍了掘进机的基本构成和性能,继而介绍了TBM的优缺点以及典型的工程案例,文章的最后介绍了隧道掘进机的发展和意义。 关键词:掘进机、TBM、简介、分类、构成和性能、优缺点、发展、意义 简介 岩石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简称TBM。是利用岩石隧道掘进机在岩石地层中暗挖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通常是利用回转刀盘又借助推进装置的作用力从而使刀盘上的滚刀切割(或破碎)岩面,以达到破岩开挖隧道(洞)的目的。 掘进机构造:是由切削破碎装置、行走推进装置、出碴运输装置、驱动装置、机器方位调整机构、机架和机尾,以及液压、电气、润滑、除尘系统等组成。 中国产品多为滚压式全断面掘进机,适于中硬岩至硬岩。铣切式掘进机适用于煤层及软岩中。在推进油缸的轴向压力作用下,电动机驱动滚刀盘旋转,将岩石切压破碎,其周围有勺斗,随转动而卸到运输带上。 分类 按岩石的破碎方式分类:分为挤压破碎与切削破碎两种,前者是将较大的推力给予刀具,通过刀具的楔子作用将岩石挤压破碎;后者是利用旋转扭矩在刀具的切线方向及垂直方向上进行切削。 按刀具旋转方式分类:分为单轴旋转式与多轴旋转式两种。 按切削方式分类:分为全断面切削方式和部分断面切削方式两类。部分断面切削方式是挖掘煤炭用的机械在隧道挖掘施工上的应用,全断面切削方式开挖的断面一般是圆形的。 按开挖地层分类:土质隧道掘进机(盾构)和岩石隧道掘进机(TBM) 掘进机(TBM)的基本构成和性能 一、TBM工法的基本构成 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开挖部、反力支撑部、推进部和排土部几个部分 1、开挖部 开挖岩层所使用的刀具,不是用于开挖软弱土层的锯齿形刀具,而是所谓的滚刀(回转式刀具)。滚刀以一定的间距安设在刀盘上,掘进时,滚刀向岩层挤压,把岩层压碎,进行开挖 2、反力支承靴部 TBM推进时所需的反力(推进力、刀盘转矩)。为提供充分的反力和不损伤隧道壁面,应该加大其接触面积,以减小接地压力。通常,接地压力取为3.0~5.0 MPa。 3、推进部 主要使用推进千斤顶,推进按下述动作反复进行。 (1)扩张支撑靴,固定机体在隧道壁上; (2)回转刀盘,开动千斤顶前进; (3)推进一个行程后,缩回支撑靴,把支撑靴移置到前方,返回(1)的状态。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探※※※※※※※※ 探※2008届学生 探※《变形监测》探※课程论文探※※※※※※※※ 变形监测方案 论文名称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0802601班班级 杨波,20号,姓名学号 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院系 测绘工程专业 黄长军指导老师 2012年4月25日 目录 、工程概 3 3

、监测内 3 3

三、监测实施流 四、报警方 五、监测点布置及监测方 六、监测技术要 七、人员及仪器 、工程概况: 本项目穿行于重丘地区的群山峻岭之中,填深挖较多,深挖路堑和填路堤边坡普遍存 在,深挖路堑边坡共29处(大于30米),填路堤边坡6处。大部分路段坡度较陡,岩体 破碎松软,节理裂隙发育,断裂构造对本标段路堑边坡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较发 育,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监测内容: 本标段边坡监测主要是指路堑边坡和路堤边坡监测,监测内容为人工巡视、裂缝观测、

坡面观测、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 1、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 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标将安排专人坚持每天进行巡 视。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监测组及时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2、坡面观测: 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精度为2〃的 全站仪进行观测,采用直角坐标法量测。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3、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 沉降观测主要通过埋设沉降板观测路基的沉降情况,通 过数据分析指导施工; 水平位移观测主要为地面水平位移,采用位移边桩观测。 三、监测实施流程 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需要反复交叉开展,为了使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作业协调一致,特制定如下作业流程: 边坡开挖施工准备 不需要 需要埋设监测仪器 测点仪器埋设 不正常 初测、调试开挖边坡停挖或其他措施动态跟踪监测不满足满足稳定标准本级开挖完毕本级加固防护开挖完毕继续监测加固措施不满足满足稳定标准竣工 监测资料1、资料报送程序; 业主、监理审核确定坡面观测点与裂缝观测点监理确认测点仪器坡面及裂缝观测点埋设确定重点监测断面业主、监理等 审核测斜管、测力计埋设与安装监理确认测点仪器监理确认埋设记录监测断面 测点埋设记录埋设记录提交业主、监理、监测单位监测断面仪器埋设记录监理确认埋设记

岩土工程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

岩土工程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 考题目 以下是岩土工程职称论文发表题目,均采用论文选题题目软件,经过大数据搜索比对精心整理而成,各职称论文发表题目均为近年来所发表论文题目,可供岩土工程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也可以作为岩土工程毕业论文撰写选题参考。 1......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探讨 2......岩土工程师(刊期) 3......探讨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4......岩土工程验槽应注意的问题 5......特殊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特性分析 6......浅议岩土工程勘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7......岩土工程50讲——岩坛漫话(第二版) 8......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 9......广西安科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10.....结合工程实例浅谈岩土工程可靠度 11.....唐山市新地城市建设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12.....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3.....岩土工程勘察应注意的问题及质保措施 14.....从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谈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学 15.....浅谈岩土工程原位测试 16.....南京南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7.....山西体育中心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实例 18.....岩土工程纵横谈 19.....云南林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20.....山东天工岩土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21.....《岩土工程技术与实例》一书介绍 22.....综合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23.....如何做好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工作 24.....FLAC在岩土工程参数反演中的应用 25.....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的改变对某建筑物基础设计的影响 26.....武汉中科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7.....岩土工程勘察中若干问题

高层建筑变形监测

高层建筑变形监测 高层建筑从施工准备起,到全部工程竣工后的一段时间内,应按施工与设计的要求,进行沉降、位移和倾斜等变形观测。一般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观测高层建筑施工造成周围邻近建(构)筑物和护坡桩的变形以及日照等对建筑物施工影响的变形,以保证安全和正确指导施工,这是直接为施工服务的变形观测;另一部分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和竣工后,观测高层建筑各部位的变形,以检查施工质量和工程设计的正确性,并为有关地基基础与结构设计反馈信息。 沉降观测 1施工对邻近建(构)筑物影响的观测 打桩和采用井点降低水位等,均会使邻近建(构)筑物产生不均匀的沉降、裂缝和位移等变形。为此,应在打桩、井点降水影响范围以外设基准点,对距基坑一定范围的建(构)筑物上设置沉降观测点,并进行沉降观测。并针对其变形情况,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2施工塔吊基座的沉降观测 高层建筑施工使用的塔吊,吨位和臂长均较大。随着施工的进展,塔吊可能会因塔基下沉、倾斜而发生事故。因此,要根据情况及时对塔基四角进行沉降观测,检查塔基下沉和倾斜状况,以确保塔吊运转安全。3地基回弹观测 一般基坑越深,挖土后基坑底面的原土向上回弹的越多,建筑物施工后其下沉也越大。为了测定地基的回弹值,基坑开挖前,在拟建高层建筑的纵、横主轴线上,用钻机打直径100mm的钻孔至基础底面以下300~500mm处,在钻孔套管内压设特制的测量标志,测定其标高。当套管提出后,测量标志即留在原处。待基坑挖至底面时,测出其标高,然后,在浇筑混凝土基础前,再测一次标高,从而得到各点的地基回弹值。地基回弹值是研究地基土体结构和高层建筑物地基下沉的重要资料。 4地基分层和邻近地面的沉降观测 这项观测是了解地基下不同深度、不同土层受力的变形情况与受压层的深度,以及了解建筑物沉降对邻近地面由近及远的不同影响。这项观测的目的和方法基本与地基回弹观测相同。 5建筑物自身的沉降观测 这是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当浇筑基础垫层时,就在垫层上

地下工程结构论文.

地下工程结构论文 基础2班陈立灏3号 摘要: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它可以满足某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特殊需要,而且可以为进一步建设现代化城市开辟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地下工程;结构类型;地下结构类型;沉管法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具有的特点。地下工程存在的不确定性,从工程受力特点看同地面上是不同的,地面上工程先有结构,后有荷载,而地下工程先有荷载,后有结构。工程材料的不确定性,地面工程用材料多为人工材料,如钢材. 砌块材料. 砼材料。这些材料虽然在力学与变形性质方面存在变异性,但是与岩土材料相比,不仅变异性要小得多,而且可以通过方法加以控制和改变。地下工程材料所涉及的材料,除了支护材料性质可以控制外,其工程围岩均属于难以预测和控制的地质体。地下工程也是属于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按其工程的几何形状分为硐室工程和隧道工程。硐室工程一般是指长跨比较接近(一般<10 的地下建筑物,如地下商场. 地铁车站. 地下影剧院. 地下试验室. 地下停车场. 地下厂房储备库等。隧道工程是指结构尺寸远大于断面尺寸(最大跨度或高度的建筑结构,通常是公路隧洞,铁路隧洞,煤炭运输巷道,矿山采场进道,人防地下通道及引水涵洞等。 地下结构类型有很多种,如:浅埋式,附建式,逆作法,基坑围 护及支撑,深井。它们都有其适用范围,如沉管法施工的主要条件是:水道河床稳定和水流并不过急。前者不仅便于顺利开挖沟槽,并能减少土方量;后者便于管段浮运、定位和沉放。沉管隧道队地基要求较低,特别适用于软土地基、河床或海岸较浅,易于水上疏浚设施进行基槽开挖的工程特点。由于其埋深小,包括连接段在内的隧道线路总长较采用暗挖法和盾构法修建的隧道明显缩短。沉管断面形状可圆可方,选择灵活。基槽开挖、管段预制、浮运沉放和内部铺装等各工序可平行作业,彼此干扰相对较小,并且管段预制质量容易控制。基于上述优点,在大江、大河等宽阔水域下构筑隧道,沉管法称为最经济的水下穿越方案。如沉井法:在地面下沉预制井筒

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方案资料

目录 摘要.............................................................................................................................................. I Abtract.............................................................................................................................................. I I 1 工程概况 (1) 2 监测目的 (2) 3 编制依据 (3) 4 控制点和监测点的布设 (4) 4.1 变形监测基准网的建立 (4) 4.2 监测点的建立 (4) 4.3 监测级别及频率 (5) 5 监测方法及精度论证 (6) 5.1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6) 5.2沉降观测方法 (8) 5.3基坑周围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9) 6 成果提交 (10) 7 人员安排及施工现场注意事项 (11) 8 报警制度 (13) 9 参考文献 (14) 附录1 基准点布设示意图 (15) 附录2 水准观测线路设示意图 (16) 附录3 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监测报表 (17) 附录4 巡视监测报表样表 (18) 附录5 二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手薄 (19) 附录6 水平位移记录表 (20)

1 工程概况 黄金广场6#楼基坑支护工程位于合肥市金寨路和黄山路交口西南角,基坑开挖深度为12.4m~13.3m,为临时性工程,为一级基坑,重要性系数1.1,基坑使用期为六个月。 由于多栋建筑物与基坑侧壁距离较近,均在基坑影响范围内。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强制性条文,“开挖深度大于或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为了及时和准确地掌握基坑在使用期间的变形情况以及基坑相邻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沉降变化,需对基坑进行水平位移(或沉降)变形监测,并对相邻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为此,编制以下检测方案。

建筑物变形监测内容

建筑物变形监测内容 监测项目 1施工对邻近建(构)筑物影响的观测 打桩和采用井点降低水位等,均会使邻近建(构)筑物产生不均匀的沉降、裂缝和位移等变形。为此,应在打桩、井点降水影响范围以外设基准点,对距基坑一定范围的建(构)筑物上设置沉降观测点,并进行沉降观测。并针对其变形情况,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2施工塔吊基座的沉降观测 高层建筑施工使用的塔吊,吨位和臂长均较大。随着施工的进展,塔吊可能会因塔基下沉、倾斜而发生事故。因此,要根据情况及时对塔基四角进行沉降观测,检查塔基下沉和倾斜状况,以确保塔吊运转安全。 3地基回弹观测 一般基坑越深,挖土后基坑底面的原土向上回弹的越多,建筑物施工后其下沉也越大。为了测定地基的回弹值,基坑开挖前,在拟建高层建筑的纵、横主轴线上,用钻机打直径100mm的钻孔至基础底面以下300~ 500mm处,在钻孔套管内压设特制的测量标志,测定其标高。当套管提出后,测量标志即留在原处。待基坑挖至底面时,测出其标高,然后,在浇筑混凝土基础前,再测一次标高,从而得到各点的地基回弹值。地基回弹值是研究地基土体结构和高层建筑物地基下沉的重要资

4地基分层和邻近地面的沉降观测 这项观测是了解地基下不同深度、不同土层受力的变形情况与受压层的深度,以及了解建筑物沉降对邻近地面由近及远的不同影响。这项观测的目的和方法基本与地基回弹观测相同。 5建筑物自身的沉降观测 这是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当浇筑基础垫层时,就在垫层上设 计指定的位置埋设好临时观测点。一般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直至竣工。工程竣工后的第一年内要测四次,第二年测二次,第三年后每年一次,直至下沉稳定为止。一般砂土地基测二年,粘性土地基测五年,软土地基测十年。 监测内容 位移观测 1护坡桩的位移观测 无论是钢板护坡桩还是混凝土护坡桩,在基坑开挖后,由于受侧压力的 影响,桩身均会向基坑方向产生位移。为监测其位移情况,一般要在护坡桩基坑一侧500mm左右设置平行控制线,用经纬仪视准线法,定期进行观测,以确保护坡桩的安全。 2日照对高层建筑物上部位移变形的观测 这项观测对施工中如何正确控制高层建(构)筑物的竖向偏差具有重

精密水准测量在工程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毕业设计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浅析精密水准测量在工程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 系(部)xxxxxxxxxxx 专业工程测量 指导教师 2012年5月21日

摘要 工程变形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各工程变形体进行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的监测。对变形体进行偏移、倾斜、绕度、弯曲、扭转、裂缝等的测量,主要是指对所描述的变形体自身形变和位移的几何测量的监测。采用工程变形的几何分在对精密水准测量的基础上,阐述了该项技术在变形监测中应用前景和地位。在普通水准测量原理基础上,做出了更高精度的要求和严密施测程序。如:往测奇数站采用观测后尺基本分划前尺基本分划前尺辅助分划后尺辅助分划,往测偶数站采用观测前尺基本分划后尺基本分划后尺辅助分划前尺辅助分划。返测奇偶数测站的观测程序与往测偶奇数测站的程序相同。视线长度一般在50m以内,前后视距差小于1m,测段累计差小于3m ,视距读至1mm,基辅差读至0.1mm,基辅高差之差小于0.6mm。实践证明,此项程序和精度要求完全符合变形监测应用。析和变形的物理解释的方法有效确定了变形要素的变形过程,以预测其变形的趋势和将会带来的影响,从而使得能够高效安全施工运营。 关键词: 水准测量变形监测数据分析精密测量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精密水准测量 (2) 第一节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的主要特点 (2) 第二节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及影响分析 (8) 第三节水准测量的原理 (12) 第四节精密水准测量的实施 (13) 第二章精密水准测量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16) 第一节变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16) 第二节变形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17) 第三节监测内容和原则 (18) 第四节监测频率的确定 (22) 第五节监测结果的分析方法 (23) 第三章结语 (30) 参考文献 (31) 致谢 (3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