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近两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困扰我国经济

发展的矛盾,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了一系列以积极财政政策为核心

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扩大政府投资,努力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不仅有

效地保证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而且加快推进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

伐,改善了经济运行质量,企业经济收益开始得到恢复性增长。在这两

年的实践中,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地充实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手段,

注意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收入分配政策运用的相互配合。这些

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宏观调控的内容,也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抑制通货紧缩问题提供了有益

的经验借鉴。

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促进经济景气尽快回升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新的千年。尽管在新千年纪元的头一年里,世界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仍然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但全球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趋势好于上个千年里最后两年的曙光已经开始显现。全球经济增长形势趋好有利于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支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需求,也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一些新的机遇。近年来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作为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其国内需求的扩大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举足轻重作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深受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困扰。从去年我国经济运行的情况来看,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由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趋势在进一步发展,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幅度进一步加大。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突出矛盾例如城镇失业及低收入居民阶层收入下降问题、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社会投资需求特别是民间投资需求不振等问题更加显化,加深这些矛盾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在增加。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抑或不能有效地缓解这些矛盾,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还会继续下滑,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剧这些矛盾。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力度,促进经济景气回升仍然是我国今年经济发展的首要之举。

两年来的实践进一步说明,如同当年抑制总需求扩张、治理通货膨胀一样,扩大国内需求、抑制通货紧缩也需要较长时期的努力。在我国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登上一个新台阶之后,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结构(包括经济体制结构、产权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经济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性矛盾制约日益凸显出来。如果经

济结构调整不出现大的转换,我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可能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都面临着有效需求不足的困扰。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里,产业结构的转换与升级都是永无止境的。而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上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这个渐进过程其实就是技术变革创新和变革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重组的过程。目前,我国相对买方市场出现后的市场竞争在不断加剧,并且已经开始引导着企业按着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市场供求结构的变化进行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已经有所加快。但是,使其能够聚集成自发推动市场供给结构适应需求结构转换升级的动力可能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有鉴于此,不少经济学家和经济管理专家认为,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也应适应这一发展进程的需要,保持一定时间的政策连续性,直到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出现比较明显的好转势头。近来,有经济学家分析提出,即使在经济运动相对平衡的市场经济国家,扩张性政策持续2~3年也数正常范围,何况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的情况更复杂一些。再有2~3年以至更长的时间继续执行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必要的。特别要防止经济刚刚有启动的苗头就停下来,结果可能是前功尽弃。还要重新开始又一轮的启动过程。日本前几年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汲取。事实上,美国在治理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的过程中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结果使得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止而复使,造成政策施行的成本增大和经济复苏期拉长。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摆脱经济衰退、刺激需求扩张政策使用的不适当断续会使经济发展的磨损更大,政策使用的成本耗费更大。对此我们应该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尽量避免类似的情况在我国发生。

二、关于这两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分析

从这两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结果来看,因政策实施的客体不尽相同,1998年和1999年我国需求增长的变化和经济增长的构成因素也有一定的差异。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主要是通过发行政府长期建设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投资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并在当年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果。据统计,由于新增国债投资1000亿元,使国民经济增长提高了1.5个百分点。新增国债建设资金加上银行配套贷款抑制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急剧颓衰之势,使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13.9%的增长。由于国债投资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国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国家确定的重点领域投资大幅度增加。但由于从政策的酝酿、决策到项目选择、审批,再到资金落实到位需要一系列的时间和程序过程,以及政府各部门在宏观调控问题上缺乏抑制通货紧缩促进需求增长的经历,政策执行的衔接配合有一个从磨合到默契的过程。尽管宏观经济部门采取了提前进入、联合办公以及加快项目审批进度等措施,实际上政策实施是在下半年甚至更晚些时候才得到陆续启动的。再加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产业发展的链条比较短,不足以拉动加工工业和服务业投资增长和民间投资跟进等等,其刺激消费需求的效果比预期的要低。

吸取头一年的教训,在考虑1999年政策实施安排时,中央一方面强调要继续由财政向商业银行发行长期国债,主要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采取多种办法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集体、个体和社会其他方面增加投资;另一方面强调在扩大投资需求的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和扩大消费需求,形成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拉动。并对政策安排进行了提早部署,即在年初的计划中

即安排了500亿元国债建设资金预算,于1998年底即对1999年国债投资进行一部分项目准备。同时,及早动手组织力量从多个层次入手研究再增发600亿元国债问题、增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等低收入人员收入和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调整税收政策促进出口和酌情调整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对企业设备投资实行投资抵免所得税等政策问题。政策的设计、运作、实施不仅有了明显的多重政策组合性,而且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还体现出较强的层次性。从1999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效果来看,尽管有不少人仍然认为国内消费需求依然不足,但全社会消费品可零售总额从下半年开始呈现出增长逐季加快之势,全年实际增长达到10.1%。特别是在商品消费稳定增长的同时,住房、旅游、文化教育等发展性消费显著增加。可以说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刺激消费需求的政策效果是明显的的。另外,随着下半年国家刺激出口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外贸出口走出了负增长的低谷,下半年出口增长速度达到15.8%,全年平均增长6.1%。就是说以加大出口退税率为主的刺激外贸出口的财政政策也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成效。但是刺激投资需求的政策效应却出现了递减倾向,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比上年增长5.2%,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应该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这样一个较低的增长速度,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这也充分说明刺激需求、抑制通货紧缩问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进一步说明保持政策连续性和政策力度所应有的连续性是非常重要的。

199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其一,启动投资需求仍然表现为以政府公共投资为主的局面,国有企业及民间投资的倾向明显不足,据统计集体和个体投资增幅比上年回落8.9和3.2个百分点,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其二,在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格局中,又以中央政府投资和发行建设国债中央转借地方政府的投资为主,而地方政府的投资受到资金不足的制约,甚至用于国债投资配套资金的增长都非常缓慢。据统计分析,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除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43%外,其他资金来源呈低速增长或下降的态势,例如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仅增长4.8%和1.2%。其三,因为中央已经明确2000年实施暂停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政策,不排除一些地方和企业为了更好地享受到这项优惠政策的好处,而将投资计划拖到今年实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的增长速度。但是,两年来中央通过增加国债投入,刺激投资需求稳定经济增长取得明显成效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一是政府投资大幅度增加,使农林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农村电网改造、生态环保建设和科技教育投入加强,不仅拉动了当前的国内需求增长,而且有利于缩小基础设施供给缺口,为以后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二是投资的增长拉动了投资类产品乃至重工业生产的恢复性增长和产业重组,使其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增强,工业经济整体运行状况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据统计,1999年工业增加值增长比上一年高出0.1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达到97.2%,比上年提高了0.67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7.4%,比上年高出2.5个百分点。1999年重工业增长持续快于轻工业,同比增长9.3%。主要投资类产品如钢材、水泥、有色金属生产的增长均在10%以上,投资类机电产品也呈现出较明显的恢复性增长,金属切削机床、仪器仪表等生产的增长也在10%以上。工业品价格指数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下降幅度逐月缩小,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从10月份开始由负转正,12月份为上涨1%。三是由于国债投资增大辅之银行配套贷款扩张,加大了企业的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使

银行各层次货币供应量扭转了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增长缓慢的局面,市场货币供应充足率明显改善,货币流动性比率提高。

三、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应注意进一步研究财政政策的内部配合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而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注意讲求多种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组合效应,以减少经济恢复过程中的政策损耗。从这两年实施积极财政的情况看,中央在运用政策财政和税收政策工具上,已经注意了从初始阶段单一使用发行政府建设债券手段到运用增发国债、提高出口商品退税率、减低涉及商品房交易的契税和营业税、减半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组合手段的协调配合,发挥组合性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但从总体上看,财政、税收政策工具的组合运用力度还不够,或者说还没有很好地考虑财政和税收政策使用上的协调一致性问题,从而减少两种政策运用上的相悖效应。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今年应该考虑使用更多一些的复合性积极财政政策--即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一致性协调配合政策,来促进经济景气回升,抑制通货紧缩迹象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尽可能减少政策之间的对冲与抵损。

西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在经济运行体系中,政府除主动实施财政政策,通过主动调整财政收支结构以调节和稳定经济运行外,财政制度本身具有对经济发展的自动稳定器作用。财政制度自动稳定器的作用首先是体现在政府收入的自动变化上。即当国民收入水平上升较快时,政府税收会自动上升,在实行累进税制的情况下,政府税收的增长幅度会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这种情形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反之,当国民收入水平下降或经济增长放慢时,政府税收会自动下降,在实行税收累进制的情况下,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国民收入下降的幅度,这种情形有助于抑制经济衰退。其次,财政制度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是体现在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动上。即当国民收入水平上升较快时,社会就业机会增多,失业率会下降,政府用于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的支出就会减少,当国民收入水平下降或经济增长放慢时,社会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政府用于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的支出就会增多。即政府转移支付在通货膨胀时减少,在通货紧缩时增加,这种政府支出的自动伸缩性有助于减轻经济运行的波动。

主动运用财政政策则是政府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的需要,在财政制度对经济发展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基础之上,主动采取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或增加政府收入的决策,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实现国家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一般认为,当经济运行中的总支出亦即社会总需求不足,社会失业持续增加的时候,政府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收入,刺激总支出的增长,以解决衰退和失业问题。反之,当经济运行中的总支出过多亦即社会总需求过旺,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时,政府要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收入,以抑制总需求过度扩张,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主动运用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和调整税率。即在经济增长出现衰减、社会失业持续增加时,政府应当通过修建高速公路、水利工程、城市公共设施等公共工程扩大政府支出抑亦即政府购买水平,扩大社会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通过增加社会福利费用,提高转移支付水平,通过采取减税措施,给公众多留一些可支配的收入。

反观和总结这两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及国民经济运行的实际效果。可以看出,尽管1999年我国在政策运用上已经开始出现了发行国债、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和税收政策相互配合的组合措施,但必须承认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侧重点仍然是通过向商业银行发行建设国债,增加政府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投资以及企业技术改造、科研开发投入等支出水平。即政策的侧重点是放在扩大政府支出水平上的。而在政府收入问题上采取的是为了保证扩大政府支出水平而不惜代价地扩大政府收入的政策。实践证明增发国债,扩大政府建设性支出,对稳定经济发展,实现国民经济预期增长目标长,确实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但从1999年的实际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扭转,而且市场投资需求的欲望似乎在进一步下降,这与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和产品创新滞后,要求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潜在投资需求很大的现实是相矛盾的。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经营困难,下岗失业人员进一步增多,使得企业收益、居民收入的实现和增长受到很大制约,使得许多低收入居民有消费需求欲望和提升消费结构的要求而没有消费的实力。必须承认,作为一个拥有巨大的内在消费市场潜力的国家,在国民总支出预期不强、国家财政支付能力不足、企业赢利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单靠政府扩大债务支出来刺激投资需求,力挽狂澜是难能长久为继的。所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环节在于必须启动民间投资,扩大民间消费支出,尽快地促进企业投资和企业生产经营活跃起来,做大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活力。

启动民间投资,扩大民间消费支出,促进企业投资和企业生产经营活跃起来,做大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活力。需要在实施已有积极财政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更好地组合运用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问题(当然也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更好地组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问题,这个问题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故在此不予论述)。研究如何更好地组合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有几个问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其一,西方学者在研究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抑制经济衰退,解决通货紧缩问题时,都强调了应该缩减政府收入以扩大公众投资与居民消费可支配收入空间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即使在不动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情况下,由于财政制度所具有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在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情况下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也应放慢,而且其增长幅度应当低于经济增长的幅度。但我国却相反,这两年在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滑的情况下,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却出现了超常规的增长。根据统计,1998、1999年,我国GDP的实际增长速度分别为7.8%和7.1%,财政收入的名义增长率分别为14.2%和16.6%,剔出价格因素的影响,财政收入的实际增长率高达15.7%和21.1%,超出 GDP增长速度一倍还多,也高于前几年财政收入的实际增长水平。即便是扣除当年发行特别国债的收入,其增长速度也高出经济增长速度很多。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低是人所共知的,不断提高财政收入的比重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但是,在经济增长形势极为困难的局势下,一方面政府要通过扩大举债规模刺激国内需求,一方面又因提高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而可能紧缩了民间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长,这在政策效应上难免不出现"内耗"和政府收入与支出成本加大的成本损耗,甚至出现互逆调节的情况。其二,分析近两年来我国民间投资缺乏需求冲动的原因,应该说其中既有因大多数商品结构性供给过剩和技术创新能力约束使企业无从选择投资项目的因素,也有因企业缺乏自有资金和社会资金供给渠道的问题。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自有资金相当匮乏,其投资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解决。亚洲金融

危机爆发以来,金融机构普遍加强了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国有银行商业化运作之后其自身的风险约束意识亦显著增强。在这种背景下,一般的企业和中小企业企业通过取得银行贷款进行投资是很困难的,其他方面的资金融通渠道也不畅通。前面曾经提到过,目前,我国多数国有和集体企业的现有生产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都比较落后,无法适应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设备技术更新投资的潜在需求应该是很大的。但1998年工业投资增长缓慢,1999年为负增长。出现这种现象固然与企业找不到好的投资方向、得不到银行贷款有关,但也不排除这两年税收过快增长所可能引致的民间投资"挤出效应",使得企业更加缺乏自有建设资金。我国现行税收体制是在抑制通货膨胀时期于1994年出台的,税制本身(尤其是生产型增值税)不仅隐含了具有抑制投资需求的设计,而且还包括直接控制投资需求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等。事实上,这些税收政策的设计是不利于市场竞争条件下激活市场经营主体投资即民间投资的。中央决定从今年开始暂停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但还要考虑调整其他一些不利于启动民间投资的税收制度,以及研究提出有利于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税收政策。在刺激消费方面也有类似的问题,一方面政府在千方百计地研究出台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还在继续征收筵席税,以及对酒精、轮胎、汽车等征收过高的消费税等等,这种政策上的对冲必然会影响政府宏观政策实施的预期效果。其三、应该研究调整政府特别国债的发行对象。随着中央银行多次调低存贷款利率和对居民存款利息征收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实施,去年下半年各金融机构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度减少,累计减少1600亿元。从理论上讲这对促进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是有利的事情。但事实上,由于居民收入结构上的差异,分流出金融机构的居民储蓄不一定全部进入消费领域和投资领域。在储蓄利率下降并对利息所得进行征税因素的作用下,广大居民投资于国债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因此,可以考虑将向商业银行发行的建设国债,拿出一部分转由居民购买。这样做的好处是,即可以动员沉淀在居民手中的资金进入投资、生产的流通环节,发挥资金流动增值作用,又可以推动商业银行增强风险压力和效益意识,开拓有市场前景、有经济效益企业的贷款市场,减少其对政府扶助的风险依赖。

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问 题的措施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 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具有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危机感。在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还存在差距,在培养自己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认识事物上还有些停留在表面,未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 宗旨观念不够牢固。从思想上来看,自己对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总以为自己对公安工作比

较熟悉,有时对待来访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就嫌麻烦,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好,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以致自己为民服务的意识淡化,未切实做到为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对业务知识不够钻研。表现在: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上级机关和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未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对业务知识的掌握不够重视,认为自己已有 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了,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等到问题的出现再想办法解决。对自己所干工作的业务和知识的学习放松了要求,没有自我加压和扩展自身价值的前瞻性。 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

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最好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省得惹祸上身。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对政治学习“走过场”。停于形式,敷衍了事,在政治学习时存在应付心理,没有把参加学习和主动接受思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来认真对待。因此,在看问题、想办法上敏锐性不强,前瞻性不够,只是立足目前,不能放眼未来。在大是大非面前还尚能正确把握,但在小节方面就得过且过,不能从严要求自己。平时虽然经常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理论,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毛泽东思想,没有意识其思想的精髓,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

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一)

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一) 1998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因为当时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了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不平衡状态。刺激国内需求,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和阻止城镇失业人数的增加,并努力为下岗职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所在。时至今日,积极财政政策已实施了六年了,分析研究该政策的效果对于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积极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 作为一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主要应该体现在它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上。 1.积极财政政策与社会消费。从1998~2001年,与上年相比的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一直呈现负增长,分别为- 2.6%、- 3.0%、-1.5%和-0.8%.与上年相比的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在1998年和1999年分别为-0.8%和-1.4%,虽然从2000年开始由负转正,2000年和2001年分别为+0.4%和+0.7%.但是,以1985年价格计算的从1998~2001年全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年均增长率只有6.8%,比从1991~1996年9.0%的水平低了2.2个百分点。这说明,整个社会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仍处于低迷状态。 2.积极财政政策与社会投资。从1991~1996年,与上年相比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分别为2 3.9%、4 4.4%、61.8%、30.4%、17.5%和14.8%,年均增长32.6%.其中,国有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26.4%(1996年国有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2.4%);集体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39.2%(1996年集体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 5.9%);个体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22.1%(1996年个体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4.0%);其他经济从1993~1996年的年均增长率为44.1%(1996年其他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7.7%)。而从1997~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分别为8.8%、13.9%、5.1%、10.3%和13.1%,年均增长10.5%.其中,国有经济年均增长7.7%、集体经济年均增长8.2%、个体经济年均增长10.6%、其他经济年均增长18.1%.这说明从趋势上看,与1997年以前相比,1997年以后我国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不论从总体来看,还是从各种经济来看都呈现下降态势。 从1993~1996年,与上年相比的资本形成总额增长率分别为55.6%、28.4%、24.0%和12.5%,而从1997~2001年的这一比率则分别只有5.9%、3.8%、3.9%、5.9%和15.3%;从1993~1997年,按支出法计算的GDP中的资本形成率的分别为43.5%、41.3%、40.8%、39.3%,而从1998~2001年的这一比率则分别是37.4%、37.1%、36.4%和38.0%. 从1998~2001年,与上年相比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额中,分别有14.5%、62.9%、7.7%和9.0%的投资是国家预算内资金形成的,而从1996~1997年的这一比例分别只有0.2%和3.7%;从1998~2001年与上年相比的基本建设投资增加额中,分别有22.3%、84.9%、11.9%和32.9%的投资是国家预算内资金形成的,而从1996~1997年的这一比例分别只有2.5%和4.0%. 这说明:与亚洲金融危机以前相比,1998年以后从增长趋势上看,我国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总体上呈现下降态势;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资本形成率基本上呈下降状态,而且资本形成总额的增长速度降低的也比较快;全社会固定投资和基本建设投资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财政投资的结果。 3.积极财政政策与出口。从1991~1997年,我国以美元计算的出口贸易总额的年均增长率为16.7%,而从1998~2001年与上年相比的的增长速度分别是0.5%、6.1%、27.8%和6.8%.除2000年我国由于出口退税率提高等原因使出口增长较快外,其他年份的增长速度都比较慢。这说明,我国仍然没有走出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后不利影响的阴影。 4.积极财政破策与经济增长。从1998~2002年,我国保持了7.8%、7.1%、8.0%、7.3%和8.0%

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pdf

为确保实现今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适度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出口增长等政策。这些都是典型的市场经济下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组成部分的财政政策,也应当是积极的。 目前我国经济出现市场型过冷状态,直接表明我国的企业部门在市场机制的约束下,已拥有“过剩”的资源和要素,可以并且必须转用到政府部门上来了。因此,市场过冷的根本经济涵义就在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应从以往过多注重个人产品的生产,转到较大幅度地增加公共产品的供应上来,具体地看主要是应当较大幅度增加政府的预算支出。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起飞的阶段。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起飞,首先需要作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等方面的先期准备;而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今天,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等,又是关系到我国能否赶上世界发展潮流和实现经济腾飞的根本问题。由于我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以增大个人产品的产量,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为首要目标,这是完全正确的。但也在基础设施等方面产生了严重的“欠债”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路不畅,电不明,水不足,话不通”等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已愈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离满足经济腾飞的需要仍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样,我国目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意义,就不仅是刺激和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实现8%增长率的问题,更主要的还是通过财政政策的运作,调整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在GDP中的相对份额,从而为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打基础的问题。 目前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国债大规模增发的背景下,国债的发行收入应基本上用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而不应用于填补财政的经常性支出亏空,这应是我国财政避免陷入债务危机的基本前提。财政的经常性支出必须以经常性收入为来源,而国债作为财政的临时性和补充性的收入来源,显然不宜用于经常性开支,否则必将出现国债规模逐年递增的惯性膨胀状态,而使财政陷入债务危机之中。相反,基础设施等投资是财政的非经常性支出,其年度投资规模是可以依据当年经济的宏观景气状态而灵活地扩张和压缩,不仅可以产生有力的反经济周期的政策效应,而且当经济景气时还可以相应压缩债务发行规模,减少债务负担。此外,由于投资性支出将形成相应的国有资产,这就使得国家债务与国有资产形成对称状态,因而此时的国债具有“虚”国债的性质,这与被用于经常性支出而纯消耗的“实”国债,是有着根本差异的。 第二,积极的财政政策应伴之以财政管理上的严格“增收节支”。我国目前国债的发行收入有相当份额是用于填补经常性支出亏空的,其弊端人所共知,也一直在努力纠正,因而是有着很大的不得已性的。这就需要严格财政管理,通过增收节支,力求以税收等经常性收入去满足经常性支出的需要。此外,我国正在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各级财政是其主要的财力来源之一,但这是财政的经常性支出,因而是不能以国债和各级地方财政的准公债收入为来源的。但社会保险基金的建立又需要庞大的财力投入,这也需要严格加强财政管理,才能解决所需财力。 第三,目前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应以财政政策为主,其中又以扩大财政投资为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运作,主要是通过增大货币供应量来影响企业和个人需求以产生政策效应,如果企业和个人需求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相应回应,就不能出现预期的需求扩张。财政的公共投资政策运作则不同,它直接形成着社会需求,而无需企业和个人需求的相应回应,从而可以产生货币政策所不具有的政策效应。目前我国已连续运用各种货币政策手段刺激经济,但市场远未作出相应的反应,因而远未达到预期的政策效应。为此,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抉择,应当从货币政策为主转到财政政策为主,而其中又要以财政投资政策为主上来。这就是应主要依靠大规模增加政府的投资来刺激经济回升。否则目前的连续降低利率和扩大贷款规模,已产生了巨大规模的货币存量,一旦我国的市场在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刺激下复苏,则可能立即转入急剧的通货膨胀之中,“前门拒狼后门进虎”,其结果将是宏观经济的过分波动和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过度摇摆。如果联系到对我国金融状况有着巨大压力的亚洲金融危机一时难以结束,我国更应未雨绸缪,尽可能消弭通货膨胀危险于未然。因此,不仅从加大今年经济发展速度,而且从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着眼,都必须将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重心转到大规模增大财政的基础设施投资上来。 论文在线·张馨

2017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7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支部建设思考得少,把党建工作看成是可完成可不完成的事,致使机关党支部建设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这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2017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欢迎浏览。 2017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党支部是单位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其战斗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基层单位建设质量的高低。我们常说的抓基层、打基础、抓班子、带队伍,就是要抓住基层党支部这个核心,做好党支部建设这篇。也只有抓住了这个“牛鼻子”,才能使所党委的各项工作布置落到实处。 一、把握核心,着力解决党支部思想政治领导弱的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领导,首先要加强党的思想政治领导。”通过开展问卷调查,从我所民警思想状况来看,目前不少基层党支部在思想政治领导上弱。 对此,我们必须抓牢党支部思想政治领导这一核心。首先要强化思想政治领导意识。通过学习党支部工作方法,上级及所党委的有关文件精神,不断树立起党支部领导主要是思想政治领导的观念,认清加强思想政治领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政治领导放在首要位置,并作为长期性的核心任务来抓。其次要明确加强思想政治领导的任务。加强思想政治领导重点就是要认真抓好单位党员干部的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学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广大干警的思想政治觉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自学抵制和克服各种错误思潮和不良倾向,使单位充满奋发向上的朝气,使民警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再次要掌握加强思想政治领导的方法。坚持党支部抓大事、议大事,提高党支部实际工作能力。坚持定期组织生活、坚持定期学习制度、坚持定期党员思想动态分析制度,准确把握本单位人员思想状况,找准问题,对症下药,积极改进教育方法,拓展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实效性,真正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保证作用。 二、抓住关键,着力解决党支部书记队伍整体能力素质弱的问题。 支部强不强,先看书记行不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好不好,首先取决于书记和班子队伍成员。因此,打造强有力的基层党支部,关键要在抓好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一要搞好业务培训。可以采取专门培训、以会代训、专题研究、经验交流、示范观摩、领导传帮带等多种方法,适时对党支部书记进行集知识性、实用性、操作性于一体的业务培训,逐步提高党支部书记解决自身问题和带领广大干警完成任务的能力。二要加强实践锻炼,坚持边学习,边实

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摘要]: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已有几年的时间,对抑制通货滞胀,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此引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迫在眉睫。 [关键字]:积极财政政策经济增长影响 “积极财政政策”是通过财政上的增债,扩支来拉动需求,弥补需求不足,在某些情况下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国民收入,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是有利的,但其消极影响依然不容忽视。 一.对积极财政政策的分析 (一)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一方面,每年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投资大量的项目,直接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期间,中央政府每年发行1000亿―1500亿元的长期建设国债,仅从1998年至2004年7月间,累计发行9100亿元。但财政的这种资本性支出的带动作用更大。在中国,政府资金具有引导效应,比如政府上一个项目,银行就争着给贷款,这种“政府投资、银行跟进”所形成的投资规模是相当惊人的。 从经济学理论上来讲,财政政策虽然能直接刺激投资,但往往因为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而使其效果打折扣。这里要指出的是,由于特定的体制原因,中国这一时期的财政政策是几乎没有“挤出效应”的。 (二)“积极”的货币政策作用相当微弱 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启动,宏观政策伴以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相关部门看来,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既能防止通货膨胀又能防止通货紧缩的政策,即适中的货币政策。但从事后来看,我们的货币政策事实上是偏松的。主要原因倒不是我们名义上采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在实际操作时违其原意,即货币供应量仍加速增长(积极货币政策的最重要表现),相反,我们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期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加的并不是很快,相比之前20%以上(甚至30%左右)的年增幅,这些年M2的增幅一直稳定在15%以下,是名副其实的“稳健”;但近些年来我国的M2/GDP越来越大,尤其是1998年以后迅速增加,粗略估计当前为2左右,这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而且,中国人民银行从1996年以来八次调低利率,其中1998年之后就有五次。 二.理论界关于我国经济财政政策的走势分析: (一)尽快淡出的观点 即逐年增大的财政风险给经济健康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令人担忧,积极财政政策应尽快淡出。 (二)步步淡出的观点 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积极财政政策是在特定条件下采取的反周期财政措施,要求控制债务规模、压缩赤字的宗旨不能放弃。积极财政政策不能长期坚持,淡出是必然趋势,但需要一定的条件。 (三)型的观点 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要适时适当地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运用方式和重点,根据国家财政状况的许可程度,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对市场的补充作用,为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张型财政政策的异同

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张型财政政策的异同 关于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张型财政政策的争论很多,争议很大,主要有“同一说”、“趋同说”之分。前者认为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种提法,后者认为两者都是西方经济学中的观点,在刺激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层面上是一致的,但认为作为观点提出的是“扩张”而不是“积极”。事实上,通观西方经济、财政思想,扩张型财政政策是指鼓励、刺激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却是政府主动、积极参与经济调控的思想,落实到政策层面上即包括刺激发展的政策,也包括制约发展的,政策,或者在同一时期将两者一并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利用各种财政手段调控经济的政策趋向。所谓的“积极的”,是指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在经济萎缩时采用扩张型财政政策,在经济过热时采用紧缩型财政政策,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态度是“积极的”。扩张型财政政策和紧缩型财政政策均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这一点是必须首先加以说明的。 严格地说,从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渊源来看,积极的扩张型财政政策的历史应当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但现代财税经济理论中,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张型财政政策一般被认为是来自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参见《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正是凯恩斯主义者的极力主张,才使积极的财政政策成为财政理论宝库的宝物的。后凯恩斯主义者虽然对凯恩斯的理论有所发展,但其宗旨大致仍然不能摆脱凯恩斯理论的窠臼。 按照现代西方经济理论,财政政策通过调节总需求,发挥其调节经济、实现充分就业下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财政政策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财政学说为基础,按照既定的财政目标——赤字或盈余,通过税收、财政支出、公债等财政范畴和财政活动方面的相关手段表现出来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19世纪常见的中性财政政策已经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和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随着国家干预主义占据主要地位而退居次要地位,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成为政府刺激和抑制经济发展常用的财政经济手段。 从特征和产生的前提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产生,是因为国家采用干预主义政策,积极的利用财政政策调控经济,用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取代市场竞争那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所以,国家或政府干预经济和个人收入水平,既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前提,又是区别于“夜警”国家或政府的主要特征。 从积极财政政策的利用来看,虽然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现代西方国家产生并被广泛利用,但由其特征和产生前提决定,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的利用要早得多,也普遍的多。我国建国后,就一直运用财政政策对社会、经济生活即生产(流通)和消费进行调控,且在各个经济时期都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保证了国家不同时期政治、经济任务的完成。但是,由于我们坚持的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经济思想,喊出的财政思想口号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好象没有采用过积

党支部存在不足和整改

党支部存在不足和整改 范文大全> 党团> :党支部存在不足和整改以下是党支部存在不足和整改的正文: 党支部存在不足和整改(一) 1. 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形式比较单一,载体不够丰富。从理论形式来说,“课堂”式的统一集中学习是我支部采取的常用的主要形式,它在过去的理论学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存在较多不足。首先它抽象呆板,受教学环境、方法的制约,教学效果或好或坏,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很难调动。其次,它单向被动,受学生党员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的制约,教学效果难以保障,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相应整改措施: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提升理论学习效果。在原有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搭建网络平台,变单向灌输为互动教育。充分利用大学生对网络交流的热衷,有意识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导航”,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围绕教育主题在网上开展主题讨论;选派一些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定期以各种方式登陆大学生参与比较活跃的论坛通过发帖子、送信息、聊天等方式,开展正面宣传和引导。计划整改完成时间:2012.6 2. 存在的问题:入党前后的教育脱节,疏于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从对党员入党前后的教育来开,入党之后的教育和管理明显不足,这主要是由于缺少严格的制度管理;没有给每位党员分配到一定的工作任务;缺少应有的监督机制,不能让党员接受充分的锻炼和考验。这样不利于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相应整改措施:建立健全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民主机制。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保先教育相结合; (2).将组织的考验穿插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去; (3).加强民主评议,构建监督机制; (4).促进党团共建,使党员充分融入到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接受锻炼和教育,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计划整改完成时间:2012.5 3. 存在的问题:与群众的联系不够密切,党员与群众之间的互动不够多。我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在这一点上,我支部还存在提高的空间,目前来看,除了一些服务群众的活动中与群众的联系外,在支部的日常建设中与群众联系较少。这不利于充分深入到群众内部听取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支部的发展。相应整改措施:加强密切联系群众,邀请群众参与到党支部日常活动中。除了在实践活动中与群众的联系之外,我们也可以在日常的活动,比

泵站安全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泵站安全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泵站安全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危崖处理工作时有大量的尘土飞扬,并有大块石块滑落,对厂房及管道存在安全威胁,同时对泵站值班人员的进出也有一定的人身安全威胁。 处理措施:1.泵站以书面文字的形式向相关单位反映,希望施工方加强维护,防止石块滚落造成管道和泵站值班人员的伤害;2.泵站值班人员发现在施工过程中有大块的石块滚落,足以对厂房和管道造成破坏时,应及时制止,如果发现已经造成破坏,严重威胁泵站安全运行,应及时汇报并采取对应措施,避免事故的扩大。 二、泵站设备在无监控状况下运行,工作量加大,职工没有完全适应,个别运行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巡视检查不到位。 处理措施:1.泵站领导要加强学习,全面贯彻落实“两个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从自身做起,给职工做表率作用;2.加强职工队伍管理,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技能水平,夯实安全基础;3.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学习,加强对职工进行工作责任心、工作态度,爱岗敬业、职业道德的宣传培训,强化日常管理,促进泵站职工的整体提高。

三、更新改造的新设备3#、5#、6#、7#、8#周围的钢盖板没有恢复,职 工无法近距离对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存在设备运行和职工人身的安全隐患。 处理措施:1.泵站积极向相关部门汇报,争取尽早恢复机组周围的盖 板;2.结合项目改造,泵站积极配合装设警示标志。 四、厂房内外的土建改造工程如果在泵站设备运行期间开展,会对泵站 的安全生产和设备运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处理措施:1.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和工作许可制度,规范施工单位进场 手续管理;2.泵站值班人员和泵站安全员对在施工中存在的可能会对泵 站安全运行造成安全隐患的施工行为,及时制止并提出合理建议。 五、管理房更新改造进度缓慢,职工长时间没有正常的休息、生活场 所,得不到充分休息,加上危岩处理机器的噪音干扰,身心疲惫,给泵 站安全生产和设备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处理措施:1.加快管理房更新改造工作的进度,确保职工的正常休息;2.相关部门和施工方进行协调,督促危岩处理进度和合理的施工时间。

书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书记存在的主要问题 及原因分析 一、关于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条规定的情况 (一)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情况 我于1991年参加工作,工作开始分配在偏远乡镇,后到等县直机关又到乡镇,应该说自己有一定的正统观念和政治纪律,在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始终还是同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保持了一致,但对照标准和要求,还有很多做得不够。 一是有时立场不是十分坚定。主观上有时发牢骚,特别是工作不顺和工作繁忙时,尤为突出。 二是政治敏锐性不够。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虽然有一定的意识,但对一些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的言行没能第一时间站出来予以反驳,缺乏维护自己政党的政治责任和担当。 三是有时存在一言堂,民主集中制坚持不够。有些事该经过党政会议,该让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的没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比如说班子成员分工,就是征求了一些人的意见和少数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在党委会上就进行宣布,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工青妇等团体社会组织独立负责,协调一

致,开展工作方面做得不够,没有形成你追我赶、活力十足的局面。 (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条规定的情况 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条规定出台后,我也真心拥护,但对照规定,还有很多方面做得不实、不好、不到位。 一是组织学习传达不迅速。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条规定出台后一段时间,我本人有过观望,认为这也同原来的一些要求一样,走走过场。同时,也认为别人没搞自己不要先搞,以免影响与部门的关系,影响干部的积极性。因此,在传达学习上就慢了半拍。 二是下基层调研不够不实。原来当乡长每年一个村至少要去1-2次,但当书记后,有的村今年还没有去过,有的村去了也是到村支书、村主任家里坐坐了事。 三是厉行节约做的不好。在日常工作中,节约用水、用电、节约使用办公用品的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外出办事随手关灯、关风扇的习惯。 四是作风建设抓得不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没有敢闯敢干的拼劲,在推动作风建设上,缺乏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没有将作风建设当做经常性工作来抓,对一些作风建设特别是上下班纪律差的同志没有理直气壮进行批评教育。 二、“四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近两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困扰我国经济 发展的矛盾,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了一系列以积极财政政策为核心 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扩大政府投资,努力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不仅有 效地保证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而且加快推进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 伐,改善了经济运行质量,企业经济收益开始得到恢复性增长。在这两 年的实践中,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地充实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手段, 注意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收入分配政策运用的相互配合。这些 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宏观调控的内容,也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抑制通货紧缩问题提供了有益 的经验借鉴。 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促进经济景气尽快回升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新的千年。尽管在新千年纪元的头一年里,世界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仍然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但全球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趋势好于上个千年里最后两年的曙光已经开始显现。全球经济增长形势趋好有利于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支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需求,也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一些新的机遇。近年来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作为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其国内需求的扩大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举足轻重作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深受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困扰。从去年我国经济运行的情况来看,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由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趋势在进一步发展,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幅度进一步加大。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突出矛盾例如城镇失业及低收入居民阶层收入下降问题、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社会投资需求特别是民间投资需求不振等问题更加显化,加深这些矛盾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在增加。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抑或不能有效地缓解这些矛盾,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还会继续下滑,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剧这些矛盾。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力度,促进经济景气回升仍然是我国今年经济发展的首要之举。 两年来的实践进一步说明,如同当年抑制总需求扩张、治理通货膨胀一样,扩大国内需求、抑制通货紧缩也需要较长时期的努力。在我国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登上一个新台阶之后,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结构(包括经济体制结构、产权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经济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性矛盾制约日益凸显出来。如果经

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

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 1998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因为当时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了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不平衡状态。刺激国内需求,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和阻止城镇失业人数的增加,并努力为下岗职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所在。时至今日,积极财政政策已实施了六年了,分析研究该政策的效果对于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积极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 作为一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主要应该体现在它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上。 1.积极财政政策与社会消费。从1998~2001年,与上年相比的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一直呈现负增长,分别为- 2.6%、- 3.0%、-1.5%和-0.8%.与上年相比的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在1998年和1999年分别为-0.8%和-1.4%,虽然从2000年开始由负转正,2000年和2001年分别为+0.4%和+0.7%.但是,以1985年价格计算的从1998~2001年全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年均增长率只有6.8%,比从1991~1996年9.0%的水平低了2.2个百分点。这说明,整个社会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仍处于低迷状态。 2.积极财政政策与社会投资。从1991~1996年,与上年相比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分别为2 3.9%、4 4.4%、61.8%、30.4%、17.5%和14.8%,年均增长32.6%.其中,国有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26.4%(1996年国有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2.4%);集体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39.2%(1996年集体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 5.9%);个体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22.1%(1996年个体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4.0%);其他经济从1993~1996年的年均增长率为44.1%(1996年其他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 17.7%)。而从1997~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分别为8.8%、13.9%、5.1%、10.3%和13.1%,年均增长10.5%.其中,国有经济年均增长 7.7%、集体经济年均增长8.2%、个体经济年均增长10.6%、其他经济年均增长18.1%.这说明从趋势上看,与1997年以前相比,1997年以后我国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不论从总体来看,还是从各种经济来看都呈现下降态势。

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 其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意义而言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中 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出现了国家财政的宏 观调控能力趋于弱化,"吃饭财政"难以为继的窘境。面对中国经济 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出现的需求不足、投资和经济增长乏力的新 形势及新问题,特别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必须使我 国财政政策尽快从调控功能弱化的困境中走出来,对经济增长发挥 更加直接、更为积极的促进和拉动作用。这就是"更加积极"或积极 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涵义。 其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 经济生活中的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成了新形势下扩大内需、开 拓市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而作为结构调整 最重要手段的财政政策,显然应在我国的结构优化和结构调整中, 发挥比以往更加积极的作用。此外,由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国有企业改革中下岗、失业人数增加,城市贫困问题的日渐显现等 原因,作为社会再分配唯一手段的财政政策,也必须在促进社会公平、保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至为关键的调节功能。这是市场机制和 其它政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形势的变化,紧迫的客观需要,使中 国的财政政策不能不走上前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其三,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中外的经济理论表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大体 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如本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及其与之配套、至少实行了10年之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自60年代以来所奉行的扩张性财 政政策等,都具有这种政策特征和政策取向。而我国当前实施的积 极的财政政策,只是在适度从紧财政政策大方向下,根据变化了的

支部领导班子存在问题和整改方案措施

支部领导班子存在问题和整改方案措施—整改方案 xx党支部自7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后,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个别谈话、设置意见箱、设置征求意见电话等多种形式。现将针对xx支部领导班子的意见和建议情况反馈如下;一存在问题: 1、支部党员发展力度不够,希望支部在邦助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上增加力度。党员教育和活动要丰富多彩; 2、总库配送班和成品库随工厂生产能力加大而增加,现有设备和人员紧张,部分设备老化、故障多; 3、xx公司在厂里没有起到职能部门作用,尤其是管理职能,业务员要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4、对工会建议以往开展活动形式单一,不吸引职工参加,希望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 5、物资降库,很多问题是历史造成的,有计划员对进库物资不重视,不及时告诉车间领用,这样情况也要扣奖,积极开展降库,又不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建议不要扣奖; 6、班组长以上的手机日常大部份用在工作联系上,能否给予适当补助。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针对支部党员发展力度不够和工会活动形式单一,不吸引职工参加的问题,支部开展活动与工会活动一样,随职工生活水平和活动兴

趣要求的提高,不满足单一的文体活动。主要是支部没有很好地向群众宣传和沟通,支部历年来保持每年发展一到二名党员,存在有时候与同志之间、基层之间相互通气不够,相互不甚了解各自所做工作的具体情况,或者是了解不多,就使得群众产生了误解。 2、总库配送班和成品库随工厂生产能力加大而增加,现有设备和人员紧张,部分设备老化、故障多,这个问题已向厂有关部门多次反映,厂部有统一安排。 3、xx公司在厂里没有起到职能部门作用,此现象在少数个别岗位上存在,xx公司作为厂部一个物资管理部门,加强物资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减少物资损耗,是xx公司职责,不能由少数生产单位在使用物资中指定厂家和物资型号。 4、物资降库在供销已开展多年,特别是今年加大了考核力度,有少部份计划员未完成考核指标而扣奖,也有多种原因,既然考核就必须兑现。供销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做好物资降库,少部份物资还要做到零库存,使物资供应达到快速反映,最低成本,保障供应为目标。 5、班组长以上的手机大部份用在工作联系上,供销公司不是三产多经单位,与大多数管理单位一样,无法给予补助。 三、整改措施

全县经济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全县经济运行存在问题及 对策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全县经济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转型发展的压力。在新常态经济下,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由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县传统依靠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型经济优势不断减弱,而非金属新型材料、碳酸钙中下游、新能源产业、健康服务业等新的支撑力量尚在形成之中,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亟待根本破解。 二是结构优化的压力。工业上,我县一些传统制造业、初级加工业项目存在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经济效益差和名牌产品少的问题;农业上,农产品加工链条短、档次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市场优势;第三产业上,新兴服务业、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等新业态发展刚刚起步,基础较差,经验不足。 三是要素约束的压力。土地方面,国家加强土地管理,特别是将未利用地也纳入计划管理,政策红线压缩了县域建设用地空间;资金方面,目前金融机构对县域贷款的总量仍是杯水车薪;劳动力方面,劳动力价格正在逐步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不足。 二、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优势

一是基础支撑方面。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增长方式换档升级,我县经过多年的建设积累,发展基础得到夯实,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特色产业初步形成,特别是随着光伏发电等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后发赶超潜力巨大。 二是产业转型方面。随着沿海地区新一轮产业集群式转移,有利于我们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突出1-2个主导产业,强化产业招商,承接产业转型,拉长产业链条,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是资源优势方面。我县矿产、旅游、生态资源丰富,近年来,我们坚持做好生态、特色两篇文章,以碳酸钙为主的非金属材料和以辛夷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经济初具规模,以山水风光游、佛道文化游、休闲度假游和养老养生游为主的旅游服务业势头迅猛,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优势进一步增强。 四是国家政策方面。国家将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薄弱环节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农业和重要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使我县能够争取更多的国家支持。 三、加快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是强化主导产业培育。按照县有百亿产业集群的目标,着眼资源配置、产业基础和群众意愿,从差异化入手,围绕做足资源、做大产业、培育龙头,把南召的主导产业拢起来,培育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关联配套、集聚发展的主导产业

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案例分析

XX 学院 案例设计文本 系 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程 名 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11月 经济管理系 15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 西方经济学

案例名称: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 案例来源:网络 案例适用:宏观经济学财政政策 案例描述: 1998年亚洲许多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经济遭受到重创。由泰铢贬值开始,不少亚洲国家货币纷纷贬值,我国政府从维持亚洲地区经济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这就必然影响我国出口,因为周边国家货币贬值而我国货币不贬值,必然会影响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再从当时国内经济形势看,几年来为治理通货膨胀而实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适度从紧的效应已强烈地表现出来,那就是市场低迷,物价下跌,内需严重不足。 内需和外需都严重不足,怎么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敏锐地把握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只对国际经济环境严峻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困难局面,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重点,从适应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转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案例评析: 宏观经济政策可以表述为,政府为了增进整体经济福利、改善整体经济运行状况,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对宏观领域进行的有意识的干预。尤其是在面对各种经济大危机方面需调整经济政策才能稳定社会的正常发展时,由于政府收支中转移支付和税收通过乘数作用所产生的效果都比一般自发性支出所能产生的效果要小,因此虽然各种自动稳定器一直在起作用,但作用毕竟是有限的,特别是对于剧烈经济波动,自动稳定器更难以扭转,单靠市场本身的自我调节已经不足够了。因此,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这时国家的宏观调节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当时中国为什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呢? 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国际上更通用的说法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当认为总需求非常低,既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按当时财政部部长项怀诚的解释,国人可能不太适应扩张性说法,故换以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提法。 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内容是通过发行国债,支持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来增加政府支出,从此来拉动经济增长。我国始终坚持经常性预算不打赤字(预算赤字: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建设

党支部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前党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前党支部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 第一,党支部活动有“重形式、轻实效、重传统、轻创新”的倾向。以往党支部也开展过各种提高党员素质,丰富党组织生活的活动但大部分都流于表面形式,很少得到切实的落实。大部分活动也是针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临时组织,急于赶交材料等,以致活动存在急功近利的表现,实效较小。同时活动局限于开会、看电影、听讲座等传统形式,缺乏创新。活动的枯燥乏味,不仅不能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效果不大。 第二,支部组织生活缺乏规范,支部成员没有归属感。支部成员间分工不明确,没有明确的目标。支部活动较少,并且没有定期的组织活动,平时让大家感受不到他的存在。活动较少,相对的大家的沟通和交流就少,这样组织生活就容易导致恶性循环中,很难给大家一个组织大家庭的氛围。 第三,党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未能充分发挥积极带头作用。党员自身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等各个方面。党员应该是先进的代表,所以必须要求党员具有很高的素质,也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积极带头作用。在各项活动中,党员还不能完全做到带头作用,其主要原因是很少有人在活动中能够铭记自己党员的身份及其应该履行的职责。 第四,党员发展标准存在改进之处,缺乏可调节性。党员发展考核有明确的标准,如班级排名,四级通过等。但是也存在个别优秀同学由于客观原因不能通过考核。如,某同学各方面都很优秀,但由于四级考试失误未通过,进而不能继续发展党员。这种情况不是很多,但是却很可惜,这位同学也是优秀人才,但却因为客观原因不能被组织接收。 针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措施: 第一,组织生活的形式化,主要原因还是活动的单一化,不能调动大家的参与度。活动的创新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通过头脑风暴等挖掘大家的创新能力,增强活动的多样化、开放性。例如,上党课,可以采取全体党员轮流上党课的活动方式,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变书记讲党员听,为大家讲大家听。党支部和基层党支部之间可以组织联谊活动,开展一些融唱歌、跳舞、游戏、知识问答于一体的

体系运行存在问题

职业健康体系运行情况 思想认识不到位,全员参与程度不高,一些部门负责人对体系建设意义理解不深刻,对体系文件理解不透彻,对体系运行监管不严格,致使执行不力,体系运行情况不佳持续改进效果不理想,文件编写脱离实际,对工作指导作用不大但从体系运行效果来看,存有职责界定不具体、管理权限不清晰、规章制度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导致标准文件执行效果不够理想,体系运行存在偏差,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较低。内容更新不及时,缺乏动态管理意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自我监督、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动态科学管理体系。企业只有根据实际,及时更新,才能确保体系得到持续改进。企业若缺乏动态管理意识,机械地更换日期而不变更内容,就会影响体系的运行质量。 思想认识不到位,全员参与程度不高。主要表现为一些企业管理层及员工对体系建设意义认识不深刻,对体系文件理解不透彻,对体系运行监管不严格,致使政令不畅、执行不力,体系运行情况不佳,持续改进效果不太理想。 文件编写脱离实际,对工作指导作用不大。一些企业的体系文件框架虽然已构建起来,对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应急响应等环节进行了规范要求,但从体系运行效果来看,存有职责界定不具体、管理权限不清晰、规章制度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导致标准文件执行效果不够理想,体系运行存在偏差,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较低。 内容更新不及时,缺乏动态管理意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自我监督、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动态科学管理体系。企业只有根据实际,及时更新,才能确保体系得到持续改进。企业若缺乏动态管理意识,机械地更换日期而不变更内容,就会影响体系的运行质量。 对内审人员管理不到位,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的内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内审队伍不稳定,人员更换频繁,缺乏对内审工作的绩效考核,或考核内容不切实际,致使内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具体措施 强化培训,提高认识,深入做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传贯彻工作。一是加强全员体系文件培训。多年来,一些烟草企业已形成了固有的安全管理运行模式,员工也形成了惯性思维。在管理科学、理论严谨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面前,员工务必要转变观念,打破思维定式,消除疑虑,增强信心,全力推进体系的宣贯工作。同时,企业要通过体系内审、管理评审及外部监审的机会,加强体系实践培训,提高全员对体系的认识与理解。二是强化重点岗位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对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直接相关的岗位人员、特殊工种,如保管员、驾驶员、保安、电工等,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每次培训都要有详细的培训方案,严格按方案组织实施,并采取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检验,以达到提高重点岗位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的目的。 深入调研,精心策划,认真做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日常管理工作。文件是保证体系有效运行、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持续改进体系绩效必不可少的依据,是体系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企业的管理体系文件不准确、不完善,则有可能造成体系运行失效,或使体系运行工作成本增加,影响体系的实施效果。因此,企业务必要把体系文件管理放在重要位置,认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企业要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对企业规模、危害因素、技术工艺、职工素质等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建立易于执行、务实高效的文件体系构架。在体系框架建设中,企业决不能偏信咨询机构,好高骛远,务必要沉下心、躬下身,深入摸索,细化文件编订基础工作,强化文件修订评审工作,建立起一套简洁高效的管理体系文件。 狠抓落实,强化监管,全面做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控制。运行控制是组织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