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

企业经营较为困难,中小微企业员工忠诚度相对较低,为保留生产能力,只能加薪聘用。

2.2.2融资问题。由于银行融资要求变化,加之目前经营环境尚未好转,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尤为紧张。部分企业无法从金融机构贷款,只能转向非正式民间贷款。为此付出高额利息,也只好忍痛承受。

2.2.3拖欠问题。企业在经营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只要资金链、产业链还通畅,即使企业经营遭到困难,市场秩序也不至于大乱,企业经济运行依旧可以维系。然而由于中小微企业议价能力相对较低,同时由于融资难,有些企业会陷入相互拖欠货款、拖欠工程款、拖欠工资等各类问题,从而导致企业倒闭、资金链、产业链破坏。

3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中小微企业采用股票和债券融资的方式受到的限制较多,其主要融资形式仍为信贷融资,当面临资金困难时,我国中小微企业主要通过向银行借款及民间借贷的方式进行融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

第二,我国的中小微企业不具备大企业较强的商业信用,贷款成本相对较高。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因素,中小微企业经营者可以直接掌握企业的全部信息,但银行对借款人提供的信息却很难进行分析、判断与评估,这就造成了信贷市场的“柠檬现象”。即使银行掌握的信息充足,由于中小微企业由于抗风险能力弱,素质参差不齐,从而比大企业存在更多的道德风险。综合这些因素造成中小微企业融资市场的萎缩。

第三,我国中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由于我国中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状况不透明,导致银行在进行贷款决策时很难判断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同时由于除土地和房产外,银行很少接受其它形式的抵押品,而我国很多中小微企业固定资产少、设备陈旧,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同时,由于经营风险较大难以找到担保人。

4我国中小微企业信贷发展建议

4.1根据行业政策,区域性调整具体要求

当前,我国各行所执行的信贷政策大都为总行统一制定,主要依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监管要求,银行发展规划等多种因素,并不能完全符合各地区实际经营情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行业的发展,易发生行业区域性信贷风险。如建立灵活性调整机制,赋予各省市分行调整空间,可更好地根据区域性发展状况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给予资金支持。

4.2简化信贷流程,提升审批发放效率

目前,大多数银行为方便审批管理和整体风险把控,均将信贷审批权限集中至省分行或市分行。由于流程化审批,增加了审批环节,虽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但延缓了审批时效。甚至出现了在企业获得流动资金贷款发放时,原材料不得不通过民间融资形式支付,资金实际用途已改变,无法满足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相关要求。建议各行根据实际经营情况,适当下放审批权限,不断完善系统性贷前、贷后管理,提高业务营销人员及审查审批人员沟通层次,让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在传递过程中更好地保持真实性,防止因信息“失真”造成风险无法识别或信息表达不到认可。

4.3丰富中小微企业金融产品服务

目前,我国中小微企业在业务发展过程中,缺少的不仅仅是资金。而银行业作为传统资金媒介的同时,掌握了多个行业、多个客户的发展方向、发展规律。中小微企业对经营管理、财务分析、行业发展、市场定位等多个方面需求度较高。各银行应在努力提供资金支持、结算服务的同时,更好地通过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为中小微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帮助企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1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

工业化、城市化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的向城市转移,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对推进城市化进程产生重要作用,依靠大量廉价劳动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

2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及现状

从劳动力转移数量上看,我国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总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为13455万人,2009年达到17167万人,到2012年这一数量已经增至26261万人;从2009年中国农业部出版的《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看,1990年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人口数量为8673万,到2000年达到1.5万人,2000年以后劳动力转移数量迅速上升,到2011年总转移流量超过2.5亿人。

从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向看,主要为流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和国家统计局《2011年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统计数据看,1990—2000年流向第二产业数量呈逐年减少趋势,而第三产业呈增加趋势,第二产业的流入量从1990年的

54.8%到2000年下降到44.8%,其余流向第三产业;到2000年后流向第二产业的数量又开始增加,从2001年的45%增加到2008年的51%,超过流入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数量,到2010年流入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数量增长到53%,基本又达到1990年水平。这与我国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导向有关。

3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数量逐年增多,但是还存在较大的盲目性,缺乏稳定性和匹配性,这些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化进程,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

3.1农村劳动者素质偏低,劳动力供给质量不高,不能形成有效的供给

据《中国2009年农户家庭人口及劳动力情况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例只有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

李莉

武汉东湖学院湖北武汉430212

摘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而产生的社会现象,劳动力的转移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但是也引起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城市管理、市民化问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还体现在农村劳动者在就业、教育、权益保障、公共服务以及城市融入等诸多问题,同时也对农村带来了土地闲置、土地流转、农业资源再分配和农业产业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城乡经济以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直接影响,并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如何引导农民工转移,并解决引起的社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城市化;农村劳动力转移

·14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