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巢湖水环境生态修复探讨

巢湖水环境生态修复探讨

巢湖水环境生态修复探讨
巢湖水环境生态修复探讨

第16卷第5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16N o.5 2002年10月JOU RNAL O F H EFE I UN I V ER S IT Y O F T ECHNOLO GY(Social Sciences)O ct.2002

巢湖水环境生态修复探讨

李如忠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

摘 要:巢湖是我国“九五”“十五”期间重点治理的“三湖”之一。日益严重的湖泊富营养化,不仅降低了水体使用功能,也使湖泊生态系统日趋退化,从而制约了流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浅析巢湖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对巢湖水环境生态治理的基本认识,提出了实现生态修复的几点具体措施。

关键词:巢湖;水环境;生态修复;富营养化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634(2002)0520130204

A pp roach to resto rati on of w ater environm en tal eco system in chaohu lake

L I R u2zhong

(Schoo l of N atural R esources and Environm ent,H efei U niversity of T echno logy,H efei230009,Ch ina)

Abstract:Chaohu L ake is one of the th ree m ajo r lakes harnessed du ring the n in th“five2year p lan”and the ten th“five2year p lan”in Ch ina.Increasingly seri ou s eu trop h icati on no t on ly reduces the w ater functi on s of Chaohu L ake in u tilizati on bu t also m akes the eco system deteri o rati on.T herefo re,it re2 stricts the su stainab le developm en t of the local econom y and society.T h is paper b riefly analyzes the p resen t situati on of w ater environm en t of Chaohu L ake,and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it also elabo2 rates the basic know ledge of harnessing the w ater environm en tal eco system of the lake,and pu ts fo r2 w ard several effective m easu res to realize the resto rati on.

Key words:Chaohu lake;w ater environm en t;resto rati on of eco system;eu troph icati on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为中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水域面积789km2,汇水区面积9135km2。作为流域主要水体,巢湖具有调节洪水,向城镇和工农业供水,发展渔业和旅游等多种功能,是流域水资源生态系统的主要基础。近年来,随着汇水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快速增加,巢湖水体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日趋加重,制约了汇水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巢湖水质,实现巢湖水环境生态修复,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目前,巢湖已被列为国家“九五”“十五”期间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

一、巢湖水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

1.水质日趋恶化

20世纪50年代前,巢湖曾是水质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大型天然湖泊。60年代初巢湖建闸,湖泊与长江水体交换能力大大减弱,吞吐功能丧失,最终演变成人工调节的半封闭水体。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原湖泊生态环境,加上汇水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致使湖泊水质日趋恶化。到80年代,巢湖的收稿日期:2002201211

作者简介:李如忠(1970-),男,安徽怀远人,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河海大学博士生.

水质已超出国家地面水环境 类标准(GB 3838—88,下同),TN 、T P 及COD M n 已分别达到1.68m g l 、0.127m g l 和4.16m g l 。时至90年代,湖泊富营养化进一步加剧,甚至出现全湖水质超 类的严重状况,TN 、T P 浓度分别达2.94m g l 、0.264m g l 。据

《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在巢湖湖体的12个监测点位中,54%的点位为 类水质,46%的点位为劣 类水质,总氮、总磷超标严重,属中富营养状态。

2.水生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

巢湖建闸使洄游鱼类的洄游通道完全阻塞,纳苗期失去长江水倒灌机会而不能“灌江纳苗”,使巢湖

鱼类种群缺少补充群体,造成鱼群结构简单化、鱼类个体小型化与食性单一化[1]。湖泊水质的日趋恶化,

使得鱼类资源(尤其是优质鱼类)面临枯竭之危。如享誉全国的巢湖特产“三珍”之一——天然螃蟹已基本绝迹,银鱼的产量也在逐年下降。20世纪70年代,巢湖还有水鸟44种及2亚种,水生管束植物42属50种,浮游植物71属196种。如今种类、数量均呈下降趋势。

3.蓝藻异常增长

巢湖流域充足的光热资源为藻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植物生长季节,随着温度的升高,喜温性的蓝藻和绿藻等种类的数量激增,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演替;夏、秋季节蓝藻数量分别较冬季增加

12.7倍和1081.2倍[1]。蓝藻因其具有较高的最适温度和生态忍耐力,在和其它藻类的生存竞争中容易

获胜。每年9—10月份蓝藻增长进入最旺盛时期,其数量几乎占藻类总量的99%以上,整个巢湖水域形成蓝藻一统天下的局面。其结果导致湖泊“水华”现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现明显增强趋势。

4.底泥污染严重

1987年,中国科学院南京湖泊与地理研究所对巢湖底泥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测得巢湖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1.11%、TOC 4.76%,Pb 、Zn 、Cd 、C r 、H g 和A s 等有毒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

1999年,中国环境科学院水所对巢湖清淤合肥项目区域污染底泥情况进行调查[2],结果表明:底泥表层

有机质均值为2.134%、TN 0.10%、T P 0.06%,远高于湖泊富营养化发生的浓度。

二、对巢湖生态修复治理的几点基本认识

1.巢湖水环境治理任重道远

经验显示,水环境问题特别是进入工业化之前流域水污染问题,即使是在资金保证的条件下,也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时期才能得到根治。到目前为止,关于湖泊富营养化治理问题,国内外尚没有很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即便是发达国家,湖泊富营养化也是极为棘手的问题。日本国琵琶湖治理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1972—1997年,日本政府实施了琵琶湖综合开发计划和水质保护规划,投资1.52万亿日元(约合1000多亿人民币)用于水质保护、洪水控制和水利用工程等措施。他们采取了加强城市污水厂建设,处理有机污染物、脱氮和除磷;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厂建设,要求1000人以上的农村都要建污水厂,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消减入湖污染负荷等措施。这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未能实现水质的根本

改变[3]。在国内,作为国家“九五”“十五”期间环境治理重中之重的云南滇池,几年来累计投资已超过40

多亿元人民币,但湖泊富营养化状况依旧没有明显改善[4]。目前,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刚刚起步,面

临资金不足、生产技术落后的现实状况,而这些不利因素在较长时期内还难以克服。因此,巢湖水环境治理及其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将会“任重而道远”。

2.巢湖水体污染的根源在陆域

湖泊本身不产生污染物,仅为贮积蓄水空间,缘由祸起地面污染[5]

。在陆域污染源中,有机污染物及氮、磷营养物主要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径流、水产和畜禽养殖等。因此,巢湖水污染治理还应做好如下工作:进一步强化工业点污染源治理,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社区、集镇中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抓紧集中式畜禽养殖场污水治理,有效压缩湖体内围网养殖,建立健全已建处理设施的运行监督、管理。由于流域土壤中氮的流失是富营养化湖泊水体总氮的重要来源,限制化肥使用量,防止水土流失也是湖泊水资源污染控制的重要内容。

131第5期 李如忠:巢湖水环境生态修复探讨

231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10月

3.从整体生态学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加以治理

流域水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在治理规划和管理决策上,应从整体生态学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实行“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内(湖区)外(流域)结合,治管同步”的方针。在治理技术上,以生物手段为主,坚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手段相结合;治理污染与恢复生态平衡相结合。近期以治理氮、磷污染为主,并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方面进行整体调控,立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4.实施流域公众环境教育战略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环境教育迅速发展,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1世纪议程》中指出:“环境教育是一股强大力量,可以根据公众所接受的环境教育,采取简单的措施来管理和控制自己的环境。”巢湖水环境问题的解决同样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湖泊水资源、湖泊生态系统价值的认识,尤其是提高决策层的水资源意识以及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是实现巢湖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的基础。只有当公众自觉地参与到了环境保护中去,巢湖水环境生态修复治理目标才可能得以实现。

三、巢湖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1.巢湖底泥生态疏浚

湖泊底泥是巢湖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泊营养物质循环的中心环节,也是水土界面物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积极交换带[6]。巢湖底泥中富积的营养物是湖泊主要营养内源,是造成巢湖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疯长的营养盐重要来源之一。据分析,巢湖沉积物中磷的年释放量达220.56t,占全年入湖磷负荷量的20.90%,氮的年释放量也达1705.6t。因此,即便将外部入湖污染物全部控制,湖内底泥释放和动力作用下的营养盐再悬浮溶出,同样可能引起“水华”现象的发生。

(1)底泥分布特征及其营养盐含量 巢湖污染底泥的分布特征符合湖泊沉积学规律[2]。从垂直剖面看,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层现象,从上向下依次为:严重污染层、污染过渡层和正常湖泥层。严重污染层多为黑色、深黑色淤泥,上部呈稀浆状,下部呈流塑状,富含有机质,是湖泊污染物内源的主要层;污染过渡层多为灰色或黑色,呈软塑状,较上层紧密,是湖泊污染物内源的次要层;正常湖泥层多为黄色粉砂黏土,胶结致密,为母质层。湖盆中严重污染层较厚的区域主要有两大片:一是接纳合肥市污水的主要区域,以合肥市第四自来水厂取水口附近最厚,平均在60c m以上,最大厚度为80.5c m[2];二是巢湖市沿湖一带。由于巢湖底泥主要源于周围河系水土流失形成的冲积湖积物,因此底泥分布又受河口影响很大。

(2)底泥生态疏浚区域的选择 巢湖生态疏浚的目的在于清除高营养盐含量的表层沉积物质,包括沉积在底泥表面的悬浮、半悬浮状的由营养盐形成的絮状胶体或休眠状态的活体藻类或藻类残骸、动植物残体等。根据湖泊生态规律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湖泊清淤一般由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向全湖展开[2]。就巢湖底泥分布情况看,生态疏浚主要在两大区域进行:一是巢湖接纳合肥市污水的主要区域,即合肥市第四自来水厂南侧区域,四水厂湖内3km取水口区域,十五里河入湖区域及十五里河河道区域;二是巢湖市沿湖一带,即位于该市取水口及城市污水排放口附近所在区域。

(3)底泥生态疏浚是治标之计 底泥生态疏浚虽然可以去除沉积物中大量营养盐,但实践证明,在未消减外源负荷以前,采用单一的底泥清除措施是无济于事的,或只是短期有效的,如南京玄武湖、广州东山湖等有过类似的教训。目前,巢湖流域农业非点源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城镇污水处理率、处理程度都还不高,重点工业污染源仅仅实现浓度达标。此种情形下进行底泥疏浚不可能带来多大成效,云南滇池的治理就是很好的例证。

2.恢复和重建湖泊滨岸带生态系统

由于巢湖建闸使水位抬高以及沿湖为防汛不断加固、加高湖堤,巢湖沿岸滩涂、湿地已由建闸前的1.5万公顷左右锐减到0.2万公顷以下。原有水生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范围也大幅度下降。巢湖沿岸

湿地生态系统的丧失和滨岸高等植物的匮乏,使得沿岸浅滩截留、利用入湖营养盐的植物缓冲作用大大减弱。湖水生态系统中的藻类,因缺乏与之争夺营养物质的水生植物得以异常增长,加重了巢湖富营养化程度。因此,建立环湖湿地保护系统,恢复和重建湖滨带水生植被,是实现巢湖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

(1)建立环湖湿地保护带 环湖湿地系统能有效阻滞、截留地表径流携带的悬浮物降解氮、磷营养物和其它有机物,这是从迁移、转化途径上控制陆域地表径流或潜流营养物入湖的最后一道防线。为此,考虑将沿湖地势低洼、易涝、经济效益不高的农田、鱼塘等恢复为湿地,通过种植芦苇、香蒲、莲藕、茭草等植物,改造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适应环境能力强,对氮、磷营养物去除效果好,又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是较理想的物种。

(2)恢复和重建湖泊滨岸水生植物 水生高等植被,如芦苇、茭草等具有很好的物理阻滞作用,通

过消浪,促使沉积,降低沉积物的再悬浮,并大量吸收水体和沉积物中的营养盐[6]。巢湖生态修复工程

中,可在水深小于0.8m 的水域种植芦苇、茭草等挺水植物;深度大于0.8m 的水域种植苦草、黑藻、马来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并结合合肥市、巢湖市对巢湖景区的开发建设考虑在城镇沿湖或旅游区域种植莲藕等观赏性漂浮植物。

(3)改造入湖河口生态环境 入湖河流是巢湖营养盐的主要输入途径。通过河道汇入巢湖的总磷占输入总磷量的95.23%,总氮占输入总氮量的90.18%。因此,改造入湖河口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入湖河口的自然净化作用,是从水域径流控制氮、磷入湖的主要措施。根据各入湖河流对巢湖营养盐贡献率的不同,考虑在丰乐河、南淝河—店埠河、白石山河等河流入湖河口一段距离内(约1—2km ),建造由不同生态类型水生植被构成的相互交错结构的植被群落,达到去除上游水中氮、磷,净化入湖水质的目的。

3.投放食藻鱼类,减轻水体氮、磷负荷

生物操纵(渔业技术项目)主要是通过放养鲢、鳙鱼类,吞食各类水藻,并增加氮、磷生物输出,缓和水体富营养化。从食性看,鲢鱼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鳙鱼则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生性活跃,耗氧量、抢食量均胜过同等大小的鳙鱼。在进行鲢、鳙鱼混养时,要注意鱼种比例搭配和放养总量的控制。目前,巢湖已处于中富营养水平,浮游植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鱼种投放应以鲢鱼为主,辅之以放养鳙鱼。2000年和2001年春季,巢湖市曾分别向湖区投放2.5×104kg 和5.0×104kg 食藻鱼。夏季,投放区域蓝藻对湖水的污染程度明显减轻,湖水水质得到了较好改善,达近5年来的最好水平。因此,在巢湖生态修复中,放养食藻鱼类可能是一项重要措施。

四、结束语

巢湖是全流域630万人口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保护和改善巢湖水环境,治理富营养化是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巢湖富营养化发生、发展的过程不难看出:要控制或减轻富营养化乃至从根本上治理湖泊污染,恢复其经济利用和美学价值,就必须走综合治理的道路。当前,尤其要加强农业非点源营养盐控制和水土流失问题的研究,并以流域为主体,建立适合流域治理的管理体制。在巢湖生态修复问题上,要认清治理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树立解决水环境问题的长远观点。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制定水环境治理规划目标,力争用30—40年实现巢湖水质的根本改善。

[参 考 文 献]

[1] 金相灿,刘树坤,章宗涉,等.中国湖泊环境(第2版)[M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150—197.

[2] 刘 伟,徐南妮,刘振宇.巢湖清淤合肥项目区域污染底泥调查研究[J ].环境导报,2000,(2):30—31.

[3] 郭焕庭.国外流域水污染治理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J ].环境保护,2001,(8):39—40.

[4] 张振克,王苏民,吴瑞金,等.中国湖泊水资源问题与优化调控战略[J ].自然资源学报,2001,16(1):6—21.

[5] 陈荷生.浅谈梅梁湖治理[J ].江苏水利,2001,(1):30—31.

[6] 陈荷生.太湖生态修复治理工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10(2):173—178.

(责任编辑 陈秀平)

331第5期 李如忠:巢湖水环境生态修复探讨

关于治理巢湖水污染的现状采取生态修复的物理方法

Water Pollution and Treatment 水污染及处理, 2016, 4(4), 129-135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6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e558004.html,/journal/wp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e558004.html,/10.12677/wpt.2016.44020 文章引用: 路嘉, 任超, 任中成. 关于治理巢湖水污染的现状采取生态修复的物理方法[J]. 水污染及处理, 2016, 4(4): The Physical Method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ater Pollution in Chaohu Jia Lu, Chao Ren, Zhongcheng Ren Hehai University, Wentian College, Maanshan Anhui Received: Oct. 8th , 2016; accepted: Oct. 28th , 2016; published: Oct. 31st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e558004.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in Chaohu city of Anhui Province, starting from water environment treatment, the local water pollution status has been researched. Physical method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ere adopted to deeply explore the city water environment situation. Then we summed up and put forward our own thinking,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A project of CDB dredging has been launched recently in Chaohu city, with dredging sludge as the main direction. Chaohu has a long history, with outstanding people, which owns the advantaged water environment conditions and long water culture history. By analyzing the water pollution status and its causes in Chaohu basin,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lake pollu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 series of ecological management measures have been proposed, such as constructed wetlands, ecological ditch, dredging by humans, etc., which can improve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Chaohu in exogenous and endogenous sources synthetically. Keywords Water Environment, Water Ecology, Water Pollution, River Regulation 关于治理巢湖水污染的现状采取生态修复的物理方法 路 嘉,任 超,任中成 Open Access

清华大学:城市水环境整治水体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实践培训资料

清华大学:城市水环境整治水体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实践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翔 我国城市河流有90%左右受到污染,出现水体滞流、多处于厌氧状态、复氧能力差、淤积严重、透明度低、甚至发生黑臭等现象。由于城市水体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城市有限受纳水 —N等污染物严重超标,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体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导致河水中COD、NH 3 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城市水体的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日益衰退,水体修复和水生态功能恢复的难度明显加大,城市河流水环境生态系统处于失衡状态。同时,城市污水中氮磷污染物未经有效去除,又成为城市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重要诱因,造成水体生态功能的衰退甚至丧失,水生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障碍。“有水皆污”、“河道黑臭”已经成为许多城市面临亟待解决的环境顽疾。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体修复技术是破解上述难题的有效方法,国家重大水专项城市主题在“十一五”期间重点针对城市水体修复技术开展了研究集成和示范应用,突破了44项关键技术,建立了25项示范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国水体修复积累了技术集成方案和工程实践经验。 1城市水体修复的科学原理与技术思路 城市水体修复技术是指根据生态学和环境学的原理,综合运用水生生物和微生物的方法,使污染水体得到改善或恢复所采用的技术。其特点是充分发挥现有水环境工程的作用,综合利用流域内的湿地、滩涂、水塘、堤坡及水生生物等自然资源及人工合成材料,对城市水域自恢复能力和自净能力进行强化恢复或提升。 生态修复是相对于生态破坏而言的,生态破坏就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因而生态修复就是恢复生态系统合理的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就是重建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其本质是恢复系统的必要功能并使系统达到自我维持的状态。修复的目的就是要再现一个自然的、能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使它与它所在的生态景观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要将一个受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恢复到受损前的水平是一项艰巨、困难和漫长的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修复又可定义为使受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受损前的水平。就是针对具体受损的生态系统,找出目前环境条件的限制性因素,根据生态工程学原理,对该系统实施种群组建或重建,恢复其原有的生物多样性,使其达到具备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的能力。因此,要从生态、社会需求出发,实现

水库水生态保护及修复的新思路

水库水生态保护及修复的新思路 发表时间:2018-10-18T10:41:30.76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作者:郭永研[导读] 由于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尽管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必要措施,但是对于社会和经济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破坏也不容忽视。郭永研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水利电力设计院广西梧州 543000摘要: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尽管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必要措施,但是对于社会和经济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破坏也不容忽视。关键词:水库水生态;保护;修复 引言 我国的水资源比较短缺,兴建水库巨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在水库发挥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功能的同时,加强水库的水生态保护及修复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水库的生态环境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游及库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水平,水库水生态的保护及修复工作不应仅限于库区管理范围,应当从水库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1水库修建的生态破坏问题 1.1水库生态环境改变 水库的修建改变了库区的生态环境,由原来的河流—陆地生态变为水域—消落带—陆地的生态结构。拦河筑坝使单一的河流生境分化为河流区域、过渡区域和坝前的敞水区域。泥沙在坝前沉积,导致下游河床下切严重,水生栖息地面积减小。整个水库流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也会因河川径流特征、泥沙输送形式的改变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2生物群落结构改变 修筑闸坝切断了河流的连续性,洄游性鱼类难以通过,降低了物种的生存能力。水库的出现导致河流的水流条件、混浊度、温度分布规律和矿物质营养来源改变,使原生物群落中部分物种消失,破坏了食物链的完整性,种群结构中优胜劣汰,新的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同时,在农业、林业、渔业等发展的过程中,不恰当的引进新物种,造成物种入侵,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 1.3建设及运行期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库在建设期间破坏植被,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建筑垃圾的不合理堆放、土石方工程产生的粉尘、混凝土系统产生的碱性废水、生活污水等都不可避免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水库运行期间,水库蓄水调节,出于兴利目的的水力发电造成河流水量季节性交替消失,枯水期下游生态需水量难以保障。 2水库的环境污染问题 2.1水库外源污染 降雨是河流径流的重要来源。降雨在补充河流水源的同时也将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如:SOX、NOX、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等带入水体。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等是点源污染的重要来源。工业废水中有害成分复杂,包含可自然降解和不能降解的物质,未经处理的乱排乱放将严重影响水体的质量。城市地表径流以及农业面源污染,促使水体中氮、磷、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增多。根据区域产流、汇流的特征,超出水体自净能力的污染物质最终都将到达库区。 2.2水库内源污染 外源污染是水库产生内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外来污染物质在水库不断累积、叠加,有可能使水库成为新的污染源。水库底部的淤泥在缺氧条件下,将使氮磷类营养物、铁锰类重金属向水体溶解,即使在无外源污染的水库中,这种叠加作用也可能造成水质恶化、富营养问题。水库内的浮游生物、动物以及各种微生物的尸体也是内源污染的一种来源。不规范的库区渔业发展,进一步导致了水库污染加剧。 3水库水生态保护及修复的新思路 3.1沿河生态修复技术 我国现阶段水库建设选址除坝址占用河道外,施工营地、管理房及料场等往往是在河流沿岸或者是河流周边。建设过程中对河流沿河周边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后期需进行水土保持治理。沿河生态修复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生态修复减轻水库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实现河流沿岸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季节性河道方式进行河道生态修复,在河道两岸种植各类植物,以此形成一个生物隔离带,这样一来,既可以治理河道污染,还可以保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对于水库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3.2调整上游及库区的产业结构 上游及库区应当发展即节约资源消耗又生态环保的产业。依法取消高污染、低产出的企业,合理淘汰过剩产能,减少“三废”排放。集中农村散乱的养殖业,设置无害化处理设施,改变粗放式管理,发展生态种植模式。作为重要水源地的水库还要进行禁渔管理。努力做到区域范围内绿色、可持续发展。 3.3加强污染控制 3.3.1控制点源污染 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和重点排污口治理工作,封闭违规建设的排污设施,大力发展污水处理行业,对高污染企业的污染处理设备运行情况进行严查;控制城镇人口规模,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禁止向河内倒垃圾,从而控制排入水库的污染物质总量。解决垃圾问题首先就是选择合理的垃圾处理技术,其主要有四种:卫生填埋、堆肥(好氧发酵)、沼气(厌氧发酵)与焚烧。适用于地区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见表1。表1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特征及适用范围

第二节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规划

第十章专项规划 第二节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规划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些有关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方面论文的阅读,理解,整理出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等。以及如何合理的制定完整的水生态环境修复规划。并简单列出修复水生态环境的规划措施及水源净化方法。 关键词:水生态环境河流环境保护修复规划治理 一、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规划概述: 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问题,而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系统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子,可以说,水资源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系统的质量。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水生态环境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一些地方出现河道断流、湿地消失、江河湖泊水污染和富营养化、大面积的水体被覆盖, 河道被硬化、渠化, 人工与自然的比例不协调, 河流原有生态系统被破坏, 河流自净能力丧失等问题,导致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维护江河湖泊的健康生命,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已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世界上许多国家对破坏河流自然环境状态的河流整治工程进行了反思, 并逐步对已改造的河流进行了回归自然状态的再改造。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基本内容有两项, 即保护水生态环境和修复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同步进行, 保护推动修复, 修复促进保护。其一, 保护水生态环境就是对水体及涉水部分进行保护, 包括保护水量水质, 防治水污染, 使其质量不再下降。同时保护水系和河流的自然形态, 保护水中生物及其多样性, 保护水生物群落结构, 保护本地历史物种、特有物种、珍稀濒危物种, 保护生物栖息地。此外, 还要注意保护水文化。其二, 对已经退化或受到损害的水生态环境采取工程技术措施进行修复, 遏制退化趋势, 使其转向良性循环。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工程技术措施应是综合性的, 可利用现有的或建设湿地保护区、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控制点源和非点源等) 、清除内污染源(受污染的淤泥二次释放, 还有藻类和其他水生物残体等) 、相机以水工程科学调度调水释污、河道整治、水系调整、建设江河湖泊生态护坡护岸工程、滨水生态隔离带工程(包括滨水景观绿化带) 、河道曝气、前置库等各项工程技术措施, 进行合理选配。目的是要起到削减污染物产生量和进入水体量、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 增加水环境容量,改善水质, 使水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同时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配套, 确保工程技术措施的全面实施, 发挥其最大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效果。【1】 1、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原则。 水利部《关于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基本原则包括: 遵循自然规律原则、经济社会现实可行原则、保护与修复长期性原则、保持水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原则【2】。 (1) 遵循自然规律是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关键。健康江河湖泊应该是生态功能与开发利用功能和谐统一的, 既有良好的生态, 又能够合理利用, 造福人民。维护江河湖泊的健康, 既要维持其良好的生态环境, 又要可持续开发利用其使用功能,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可靠支撑。生态环境的各种要素相互依存、互相作用、相互制约、互为因果。要树立与江河湖泊和谐共处观念, 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 特别是人与水的关系。国内一些湖泊的治理经验表明, 要慎重采取换水和清淤的措施来改善水生态环境, 否则, 都极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要深化对江河湖泊的自然生态规律的研究,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工作计划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工作计划 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015年是实施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关键之年,也是水利改革发展不断深入、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上级部署,科学谋划,积极推进,确保取得阶段性效果。 一、工作思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水资源的科学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遏止局部水生态系统失衡趋势,通过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创建水生态系统规范管理体系,打造“碧水蓝天、魅力”,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有效控制地下水开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按照“优先使用再生水,充分利用地表水,有效保护地下水”的原则,按区域、分步骤,科学关闭自备井,在2012年已关闭10眼的基础上,今年再关闭8眼自备井,实现全部关闭。并对全县地热井规范管理,切实控制地下水开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合理利用地上水,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益 突出抓好四项工程建设: 1、地表水厂及管网体系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的有利时机,投资9644万元建设一座日供水能力为2万立方日的地表水厂及配套管

网,该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正在进行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预计今年5月份可以开工建设,2014年底投入使用,实现水资源的最优配置,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切实增强公共供水能力。 2、环城水系引黄供水工程。投资1500余万元,新建扬水站2座,节制闸10座,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2015年可投入使用。年引黄河水800余万立方米,可有效补充地下水,减少地下水的农田灌溉。 3、渠道治理工程。自2015年开始,利用2-3年时间,投资1800万元对西清临干渠等主干渠进行治理,提高渠道利用系数。 4、尖冢灌区改造工程。尖冢灌区是卫运河流域最大的灌区,灌区面积45万亩,由于建设时间早,设备老化,计划投资1600万元,进行设备维修改造和闸涵建设,工程实施后灌区内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进一步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节约地下淡水资源。 (三)发展节水型农业,创造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 从水生态承载力出发,积极调整产业机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谋求更持续的经济发展。2015-2015年每年投资2000万元实施现代农业粮食产业项目,2015年实施老官寨镇21个村的节水改造,铺设地下管道347.9千米,利用现有的机井发展管灌面积3.78万亩,有效地减少地下水开采。 (四)建设生态环境工程,创建美丽和谐 2015年,我县利用引黄工程在县城新区建设的北湖、玉河两处大型的水生态公园将开始蓄水开放,切实改善县城生态环境;同时建设的“环城水系”工程,可使县城东西南北四条渠道24公里常年蓄水100万方,环城水

谈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谈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26T15:00:00.2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肖孟富 [导读] 摘要:人均水资源的逐渐减少,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了水生态的平衡,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10600 摘要:人均水资源的逐渐减少,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了水生态的平衡,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本文从水生态修复概念入手,介绍了水生物基础修复技术,然后分析了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要点,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治理;应用;研究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但是对河道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景观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导致水体出现恶臭及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水华泛滥等现象。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好地处理这些问题,而且不需要耗费能源,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低,因此该项技术已经成为河道整治的新措施。 1.水生态修复概念 完整的水生态系统需要具备水生植物群落以及水生动物,同时,还要有数目巨大的微生物以及原生动物等。而水生态修复技术这是运用栽培植物和培养微生物的方法来进行转化水中的污染物,或者进行转移降解等方法,来改善水生物的生存环境,以此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这种技术在目前也是国际上常用的用于治理水体污染的其中一个方法,水生态修复技术不仅具有治污效果好造价低,而且运行成本也低的优点。根据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对河道水体的治理,就一定要从污染源开始进行控制,与此同时,将水生态修复技术与之相结合,从而达到根本上进行治理,恢复水体生态。 2.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内容 水生态修复系统是在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的当今,生态治水新理念的提倡而应运而生。水生态修复技术注重对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是目前治理河道水生态的关键技术。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称为生态系统,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包括水生植物群落和鱼、虾、螺、贝类、大型浮游动物等水生动物,以及种类和数量众多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等。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具体内容是指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和降解,净化水质,改善、修复水生物生存环境。作为目前来讲国际上常用的水体污染治理办法之一,水生态修复技术具有治污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实践生活表明,对河流水环境的治理,必须采取污染源控制和水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截污治污、恢复生态”。 3.水生态修复主要技术类型 3.1生物处理技术 水生态修复技术中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有厌氧处理、好氧处理以及厌氧-好痒组合处理三种。其运用人工培养的适用于分解污染物的一些微生物。运用控制这些微生物的品种、数量以及生长环境等,并结合人工曝气等措施,来加快并稳定诸如COD、氨氮以及有机氮等污染物的处理。生物处理技术依照河道水体的流域面积、水流以及污染程度等因素予以具体制定,现在主要为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运用于污染较为严重河道的水质净化。 3.2修建生态岸坡 水生态修复技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对受到污染的水体生物环境进行合理的修复,重新建立完整的水生态系统生物平衡体系,使其可以按照自然发展规律完成生态食物链的重建。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自身的环保理念也随之改变。人们的环境保护理念已经逐步的由传统的防洪、排涝向安全、生态的水环境观念转变。生态型岸坡的修建,不仅改变了传统河坡直立的结构形式,同时随着岸边植物种植数量的不断增加,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实现土壤固结的目的,不仅有助于岸坡稳定性的全面提升,降低了岸坡被雨水冲刷现象发生的几率,而且岸边种植的大量的植物,也发挥出其在水生物保护方面的作用,为水生物营造了良好的栖息城所,加快了水体生态系统恢复的速率。 3.3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指运用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转化、分解、吸收水中污染物,从而达到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优化的效果。生态修复技术不仅能是单一动植物与微生物的修复,还可为不同动植物与微生物一同构成的水生态系统来开展水生态修复。在河道生态修复中动植物与微生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其都在水体净化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4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重要作用,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三重作用实现水体净化工作。人工湿地的修建可以维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调节地表径流,通过重建较为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人工湿地不仅能够美化当地环境、构造景观,更能调节气温及空气湿度,对局部气候有效进行调节。 4.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要点 4.1合理配置植物种类 将植物的种类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选择适合该河道的植物种类对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植物对土质的适应性和选择性不同,这就要求在选择植物护岸时,就必须按照河道不同的水位来进行,并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开展。 4.2建设多样性河流 通过恢复河流横、纵向连通来实现建设河流的多样性,河流形态多样可以有效减少岸坡和河床材料硬质化。进行河流横向的连通,是为了恢复和维持河流蜿蜒、曲折、多变的形态;进行纵向的连续性,即将河流建设成有护坡地基主河槽的复合断面状态。如果是在用护岸的地段,就需要采用透水岸坡防护结构,与此同时,科学的运用植物护坡和天然材料,像木桩、水葱、芦荟、柳树和乱石等,以此避免河流护岸硬质化。 4.3布置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比较常见的人造景观,有些湿地是在现有河道形态基础上进行开凿和布置人工湿地;也有部分人工湿地经由人工开凿,完全由人工来重现湿地景观。人工湿地作为水生态净化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恢复河道的水生动植物系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通

巢湖水环境生态修复探讨

第16卷第5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16N o.5 2002年10月JOU RNAL O F H EFE I UN I V ER S IT Y O F T ECHNOLO GY(Social Sciences)O ct.2002 巢湖水环境生态修复探讨 李如忠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 摘 要:巢湖是我国“九五”“十五”期间重点治理的“三湖”之一。日益严重的湖泊富营养化,不仅降低了水体使用功能,也使湖泊生态系统日趋退化,从而制约了流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浅析巢湖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对巢湖水环境生态治理的基本认识,提出了实现生态修复的几点具体措施。 关键词:巢湖;水环境;生态修复;富营养化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634(2002)0520130204 A pp roach to resto rati on of w ater environm en tal eco system in chaohu lake L I R u2zhong (Schoo l of N atural R esources and Environm ent,H efei U niversity of T echno logy,H efei230009,Ch ina) Abstract:Chaohu L ake is one of the th ree m ajo r lakes harnessed du ring the n in th“five2year p lan”and the ten th“five2year p lan”in Ch ina.Increasingly seri ou s eu trop h icati on no t on ly reduces the w ater functi on s of Chaohu L ake in u tilizati on bu t also m akes the eco system deteri o rati on.T herefo re,it re2 stricts the su stainab le developm en t of the local econom y and society.T h is paper b riefly analyzes the p resen t situati on of w ater environm en t of Chaohu L ake,and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it also elabo2 rates the basic know ledge of harnessing the w ater environm en tal eco system of the lake,and pu ts fo r2 w ard several effective m easu res to realize the resto rati on. Key words:Chaohu lake;w ater environm en t;resto rati on of eco system;eu troph icati on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为中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水域面积789km2,汇水区面积9135km2。作为流域主要水体,巢湖具有调节洪水,向城镇和工农业供水,发展渔业和旅游等多种功能,是流域水资源生态系统的主要基础。近年来,随着汇水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快速增加,巢湖水体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日趋加重,制约了汇水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巢湖水质,实现巢湖水环境生态修复,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目前,巢湖已被列为国家“九五”“十五”期间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 一、巢湖水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 1.水质日趋恶化 20世纪50年代前,巢湖曾是水质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大型天然湖泊。60年代初巢湖建闸,湖泊与长江水体交换能力大大减弱,吞吐功能丧失,最终演变成人工调节的半封闭水体。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原湖泊生态环境,加上汇水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致使湖泊水质日趋恶化。到80年代,巢湖的收稿日期:2002201211 作者简介:李如忠(1970-),男,安徽怀远人,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河海大学博士生.

东江源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自然地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地理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地形地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水文气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土壤...........................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5植被...........................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6矿产资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社会经济..........................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发展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水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开发利用状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水功能区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水生态系统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生态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2水生态系统调查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水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河道生态需水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水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1.滨水景观带构建 1.1滨水景观带构建 滨水景观带主要借用驳岸结合水质、气候条件布置挺水、浮叶植物。挺水、浮叶植物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上层水体中的氨氮、TN、TP等含量,同时由于水生植物的生长对藻类克制作用,会使水体中的藻类的数量降低,从而可以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改善水质,另外,滨水植物可以美化岸线,吸附空中粉尘和拦截岸边暴雨冲刷,减少入湖污染物质。 大部分水生植物夏季生长,冬季观赏效果普遍较差,故在挺水植物配置时选用一定比例的常绿和半常绿品种。保证岸边景观疏密相间的效果,切忌挺水植物满岸种植。 (1)挺水植物搭配 结合整体景观效果,可在景观要求较高的区域布置景观效果较好的挺水植物。挺水植物具有很好的造景功能,而且沿岸带的挺水植物对暴雨冲刷还具有拦截作用,阻截外源污染。本项目主要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海寿、水生美人蕉、黄菖蒲、常绿水生鸢尾、旱伞草等挺水植物,力求形成具有层次感,色彩丰富的景观效果。 表3-5 挺水植物特性表

表3-6 挺水植物工程量

图3-11 挺水植物运用实景图 (2)浮叶植物搭配 从水的通透性和流动性考虑,在景观效果要求较高的水域,或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构建适量的睡莲观赏区,配植不同花色的睡莲,这样即可挡住被风吹进来的垃圾,又具观赏性,还可点缀沉水植物,净化水质的同时营造出水生草皮的景观效果。 本方案在一些平台处或景观焦点处布置睡莲(多色)。采用自然布置方式,既能净化水质又能提高景观效果。浮叶植物种植面积为279m2。

图3-12 浮叶植物应用实景图 2浮叶植物净化系统构建 2.1浮叶植物净化系统构建 浮叶植物体根、茎生于泥水中,有浮叶(水上叶)和沉水叶(水下叶)之分。水上叶具长柄浮于水面,贴着水面的部分叫背面,正对着太阳的部分叫腹面,背面常长有气囊,叶的腹面具有气孔。水下叶细裂丝状或薄膜状。茎常弯曲于水中,长可达1-2m。主要分布在水深1-3m的区域内。 本项目滨水景观较单调,结合整体驳岸放坡形式及视觉效果,滨水带设计以观赏价值较高的浮叶植物睡莲为主(观花期较长),以盆栽形式种植,呈点缀状分布,提升整体景观效果。

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论

据,分析内蒙古段水资源现状:磴口(二)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63.2亿m3,1962~1981年平均径流量为304.5亿m3,1990~1999年,平均径流量为221.1亿m3,2000~2014年,平均径流量为216.5亿m3;磴口(二)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3.34m3/kg,1990~1999年,平均含沙量为4.34m3/kg,2000~2014年,平均含沙量为2.36m3/kg,入库水量、沙量呈减少趋势,尤其是2014年上游海渤湾枢纽工程的投入运行,含沙量锐减,2014年磴口(二)站年平均含沙量为 0.337m3/kg。 2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环境现状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位于黄河上游冲积平原段,地处西北干旱寒冷地区,该河段所经区域大部分为荒漠和半荒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其间基本无支流汇入,对黄河水资源依赖性较强,入境水资源量的变化直接影响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进步。黄河主流摆动不定,形成大面积河滩区,属于平原弯曲型河道,在汛期和凌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洪水和冰凌灾害。该河段内有以“万里黄河第一闸”著称的三盛公水利枢纽工

程,历年来为河套灌区、鄂尔多斯灌区及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资源条件,在灌溉、防洪、发电及工业供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上游河段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有刘家峡、青铜峡及海渤湾水利枢纽,而该区域几乎没有地表径流,也无支流汇入,因此,入境黄河水成为该地区经济、生态、文化的重要保障。随着黄河流域工农业用水的逐年增加,近年来,各水文监测断面的年径流量普遍呈现出衰减的趋势,因此,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关系到沿黄两岸人民的人健康生活和安居乐业,是该地区生存与发展的命脉。 3水生态环境的修复 3.1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改善沿河生态环境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就是:通过发挥工程功能、协调人与水之间关系,洪水时消减水量、缺水时补充水量,大沙时排沙、小沙时蓄水;通过生物措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及水生物涵养能力,达到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水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即在水量控制的基础上进行水质优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二者相辅相成,以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力,以点带面,改善全流域水生态环境。 3.2加大力度治理水环境污染,为水生态修复提供条件 该区域内,存在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灌溉退水中的残留物及工业废水。因此,应对灌溉退水、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防治水污染。除此之外,该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应大力开展种草植树,采取坡面种草、沙漠区植树等绿化措施,进行封沙固土,增加植被覆盖率,阻止风沙对地面的侵

水专项支撑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荐技术手册(第一册)——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分册

理科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水体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水体 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水专项支撑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荐技术手册(第一册) (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分册)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公室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 2019年3月 控制 与治

水体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 水体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控制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水体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 水体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控制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理科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水体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水体 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目录 目录 1 农村污水.................................................................................................................................. - 1 - 1.1 FMBR兼氧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 1 - 1.2 农村生活污水营养供体利用型处理技术.................................................................. - 2 - 1.3 农村生活污水自充氧层叠生态滤床处理技术.......................................................... - 6 - 1.4 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 8 - 1.5 人工快渗一体化净化技术........................................................................................ - 11 - 1.6 村落面源污染收集与处理技术................................................................................ - 12 - 2 畜禽养殖................................................................................................................................ - 14 - 2.1 畜禽养殖废水氨氮削减及粪污资源化技术............................................................ - 14 - 2.2 基于无害化微生物发酵床的养殖废弃物全循环技术............................................ - 16 - 2.3 多原料预处理高效厌氧发酵技术............................................................................ - 21 - 2.4 高浓度有机污水制备生物基醇................................................................................ - 24 - 3 农田径流................................................................................................................................ - 26 - 3.1 以营养盐平衡为核心的农田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 - 26 - 3.2 基于水稻专用缓控释肥与插秧施肥一体化的稻田氮磷投入减量关键技术 ........ - 27 - 3.3 基于硝化抑制剂-水肥一体化耦合的蔬菜氮磷投入减量关键技术....................... - 28 - 3.4 基于行间生草耦合树盘覆盖的果园氮磷投入减量关键技术................................ - 30 - 3.5 基于污染物输移的“陆域-陆水界面-沟渠塘”的全过程拦截技术.............................. - 31 - 3.6 环湖生态农业圈构建与优化技术............................................................................ - 33 - 3.7 水稻施肥插秧一体化技术........................................................................................ - 35 - 3.8 农业废弃物(秸秆)养分资源管理与再利用技术................................................ - 37 - 3.9 农田氮磷入支流(河浜)前拦截技术.................................................................... - 40 - 4 低污染水................................................................................................................................ - 4 5 - 4.1 添加水生植物生物质炭-发酵液的人工湿地强化净化技术................................... - 45 - 4.2 光伏电解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技术............................................................................ - 47 - 4.3 低污染水生态净化的模块化组装技术.................................................................... - 49 - 4.4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季节性交替维稳技术................................................................ - 51 - 4.5 湿地植物生产有机酸和改性生物质炭技术............................................................ - 53 - 4.6 农田型低污染水调蓄经济湿地技术........................................................................ - 56 - 4.7 规模水产养殖低污染尾水组合生态净化技术........................................................ - 58 - 4.8 尾水多阶湿地深度净化技术.................................................................................... - 61 - 4.9 以本土物种为主的生物群落构建与配置技术........................................................ - 63 - 4.10 湿地配水及水力途径改善技术.............................................................................. - 64 - 4.11 村落型低污染水高水力负荷生态砾石床技术...................................................... - 65 - 5 农村垃圾................................................................................................................................ - 68 - 5.1 农村面源固体污染物制取活性炭闭路循环技术.................................................... - 68 - 控制 与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