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科学大纲

儿科学大纲

儿科学大纲
儿科学大纲

《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儿科学

授课专业:五年制本科预防医学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40(理论课28学时,见习课12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及防病治病、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临床医学学科。儿科学的任务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探索儿科学医学理论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疾病防治水平,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中华民族的总体素质。自胎儿至青少年是一个体格、智力及生理机能不断生长及成熟的过程,其机体在解剖、生理、病理、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防治方面均与成人不同,在各个年龄阶段中又各有其特点。儿科学自始至终贯穿着这一动态发展的特点,也是儿科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

教学总体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及独立学习、观察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保证儿童健康服务以及医学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人文教育、医德教育,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掌握医学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同时树立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思想,养成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介绍国内外儿科领域的新进展及循证医学方法,提倡师生互动,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大纲的所列理论课内容均要求学生学习,通过多种方式教学,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等。

儿科教学过程由理论课讲授,见习(包括小讲课及床旁教学)和临床实习三个阶段组成。本大纲课堂讲授为48学时,见习36学时(不包括临床实习)。见习阶段主要帮助学生将课堂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见习过程中学会如何询问和书写完整病史,正确掌握各系统检查方法,掌握各系统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临床实习主要培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包括医疗文件书写、临床基本操作技能、临床思维、医患沟通等),使学生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使学生能初步处理儿科急危重症,掌握儿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为毕业后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医生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2.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3.了解儿科学的任务及范围。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起止时间及各期特点。

2.详细讲解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

3.一般讲解儿科学的任务及范围。

【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1学时

第二章生长发育

【目的要求】

1.掌握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及增长规律(包括测量方法、正常值及计算方法)。

2.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了解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3.了解各系统的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体重、身高、头围、胸围)及增长规律,各指标的测量方法、正常值、计算公式、评价方法及临床意义。

2.详细讲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一般介绍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3.一般讲解各系统的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

【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三章儿童保健原则

【目的要求】

1.熟悉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

2.了解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及计划免疫。

2、一般讲解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时数】0.5学时

第四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目的要求】

1.掌握小儿药物剂量的常用计算方法。

2.掌握儿科病历书写、体格检查的内容及方法。

3.熟悉小儿药物治疗的特点及药物选择。

4.熟悉儿科病史的采集方法。

5.了解小儿给药方法。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小儿药物剂量的常用计算方法(主要介绍按体重计算及按体表面积计算)。

2.重点讲解儿科病历书写的内容和体格检查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3.详细讲解小儿药物治疗的特点及药物选择的注意事项。

4.详细讲解儿科病史的采集方法。

5.一般讲解小儿给药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小讲课)

【教学时数】2学时

液体疗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小儿液体疗法的计算原则。

2.掌握小儿腹泻时液体疗法方案的制定(口服和静脉)。

3.熟悉小儿体液平衡特点。

4.熟悉小儿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的病理生理。

5.熟悉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应用,介绍新的ORS配方。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小儿液体疗法时液体计算原则。

2.重点讲解小儿腹泻液体疗法方案的制定(口服和静脉)。

3.详细讲解小儿体液平衡特点。

4.详细讲解儿科各种常用溶液的组成及其适应症。简要介绍新旧ORS液的组成、原理

和应用。

5.详细讲解小儿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的病理生理。

【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营养基础及婴儿喂养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母乳喂养的优点及牛奶喂养的缺点。

2.熟悉小儿的能量需求、营养需要量及婴儿的喂养方法。

3.熟悉添加辅食的重要性和辅食添加的原则。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牛奶喂养的缺点及奶方配制。介绍有关母乳喂养的新观

点。

2.详细讲解小儿能量代谢特点、营养需要量及婴儿的喂养方法。

3.详细讲解添加辅食的重要性和辅食添加的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1.5学时

维生素A缺乏病

【目的要求】

1.熟悉维生素A缺乏病的病因。

2.熟悉维生素A缺乏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3.熟悉维生素A缺乏病的预防和治疗。

4.了解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和维生素A缺乏的病理改变。

【教学方法】自学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和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目的要求】

1.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

2.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3.熟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4.熟悉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发病机理。

5.熟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手足搐搦症的鉴别诊断。

6.了解维生素D的来源、转化和生理功能。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X线和血生化检查特点以及诊断。

2.重点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和预防。

3.重点讲解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和急救措施。

4.详细讲解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手足搐搦症的发病机理。

5.一般讲解维生素D的来源、生理功能及其体内的转化过程。

6.一般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手足搐搦症的鉴别诊断。

【教学时数】讲授(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学时数】2学时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目的要求】

1.熟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2.熟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防治原则。

3.了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教学方法】自学

小儿肥胖症

【目的要求】

1.熟悉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表现。

2.熟悉单纯性肥胖症的诊断。

3.熟悉单纯性肥胖症的防治原则。

4.了解单纯性肥胖症的病因。

【教学方法】自学

微量元素障碍

【目的要求】

1.熟悉锌缺乏病和碘缺乏病的临床表现。

2.熟悉锌缺乏病和碘缺乏病的防治。

3.了解锌缺乏病和碘缺乏病的病因。

【教学方法】自学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概述及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新生儿分类及各种新生儿的定义。

2.熟悉正常新生儿生理特点(尤其是呼吸、消化、神经、免疫、体温特点)。

3.熟悉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4.了解新生儿护理要点。

5.了解小于及大于胎龄儿的病因,临床分型及并发症。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新生儿分类(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

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正常体重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适于胎龄

儿、早期新生儿、晚期新生儿、高危儿的定义),及围生期定义。

2.详细讲解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状态。

3.详细讲解新生儿(包括足月儿、早产儿)在外观、呼吸、消化、神经、免疫及体温调

节等方面的特点。

4.一般讲解新生儿学及围生医学的重要性。

5.一般讲解新生儿护理(包括保暖,喂养,呼吸管理,皮肤粘膜护理及预防接种等)

要点。

6.一般讲解小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

【教学方法】自学

新生儿窒息

【目的要求】

1.掌握新生儿窒息临床表现及Apgar评分标准。

2.掌握新生儿窒息的治疗原则(复苏ABCDE方案)。

3.了解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及病理生理。

4.了解新生儿窒息的并发症。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窒息临床表现(胎儿缺氧、新生儿Apgar评分)。

2.重点讲解新生儿窒息ABCDE复苏方案。

3.一般讲解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及病理生理特点。

4.一般讲解新生儿窒息的并发症。

【教学方法】自学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要求】

1.熟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临床分度。

2.熟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辅助检查。

3.熟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原则。

4.了解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原因、发病机制。

5.了解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与预防。

【教学方法】自学

新生儿颅内出血

【目的要求】

1.熟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

2.熟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

【教学方法】自学

胎粪吸入综合征

【目的要求】

1.熟悉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2.熟悉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防治。

【教学方法】自学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的要求】

1.掌握RDS临床表现及特征性X线表现。

2.掌握RDS治疗原则。

3.熟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病因、发病机理。

4.熟悉RDS与胎粪吸入综合症、湿肺的鉴别要点。

5.熟悉RDS的预防。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RDS临床表现。

2.重点讲解RDS重要治疗措施(氧疗及PS替代疗法)。

3.详细讲解RDS的病因、发病机制。

4.详细讲解RDS与湿肺、胎粪吸入综合征、感染性肺炎的鉴别要点。

5.详细讲解预防RDS的措施。

【教学方法】自学

新生儿黄疸

【目的要求】

1.掌握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2.掌握病理性黄疸的常见病因及其诊断要点。

3.熟悉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2.重点讲解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常见病因及其临床诊断要点(包括临床表现及各种辅助

检查)。

3.详细讲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教学方法】自学

新生儿溶血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

2.掌握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掌握光疗及换血指征。

3.熟悉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4.熟悉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

5.熟悉胆红素脑病的分期及表现。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诊断。

2.重点讲解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原则(光疗、换血、药物)。

3.详细讲解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4.详细讲解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

5.详细讲解胆红素脑病的分期及表现。

【教学方法】自学

新生儿败血症

【目的要求】

1.掌握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2.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要点(①考虑或拟似诊断;

②确诊)。

2.重点讲解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包括抗菌疗法(使用抗菌药物原则);治疗并发症;清除感染灶,对症支持治疗。

3.详细讲解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及感染途径。

4.详细讲解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机制,包括新生儿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教学方法】自学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目的要求】

1.熟悉宫内感染性肺炎、分娩过程中感染性肺炎、出生后感染性肺炎的病因。

2.熟悉宫内感染性肺炎、分娩过程中感染性肺炎、出生后感染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

疗。

【教学方法】自学

新生儿其他感染性疾病

【目的要求】

1.熟悉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2.熟悉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意义。

3.熟悉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诊断要点及治疗。

4.了解新生儿破伤风病因及发病机制。

5.了解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

6.了解先天性弓性虫感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

【教学方法】自学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目的要求】

1.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

2.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3.了解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

2.重点讲解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治疗原则,包括复温的方法,保证热量和水分的

供应,控制感染,纠正器官功能衰竭。

3.一般讲解引起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病因和病理生理(皮下脂肪的特点,新生儿易

出现低体温的原因等)。

【教学方法】自学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目的要求】

1.熟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特点。

2.熟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疗原则。

3.了解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教学方法】自学

新生儿出血症

【目的要求】

1.熟悉新生儿出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2.熟悉新生儿出血症的治疗及预防。

3.了解新生儿出血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教学方法】自学

新生儿低血糖及高血糖

【目的要求】;

1.熟悉新生儿低血糖及高血糖定义及临床表现。

2.熟悉新生儿低血糖及高血糖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自学

新生儿低钙血症

【目的要求】

1.熟悉新生儿低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2.了解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教学方法】自学

新生儿脐部疾病

【目的要求】

1.熟悉新生儿脐炎,脐疝,脐肉芽肿定义。

2.熟悉新生儿脐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教学方法】自学

第八章遗传代谢性疾病

概论

【目的要求】

1.了解DNA分子结构。

2.了解人类染色体的组成及表示法。

3.了解基因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4.了解遗传性疾病的分类。

【教学方法】自学

染色体病

【目的要求】

1.了解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指征。

2.了解染色体病的临床特征。

3.了解人类染色体畸变的种类。

4.了解人类染色体畸变的原因。

【教学方法】自学

21三体综合征

【目的要求】

1.掌握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诊断。

2.熟悉21三体综合征的染色体畸变类型。

3.了解染色体畸变的常见原因与预防。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特殊面容、智能低下、发育迟缓、皮纹特点、

多发畸形。

2.重点讲解21三体综合征的诊断,强调染色体检查的重要性。

3.简述遗传性疾病的分类。

4.一般讲解引起染色体畸变的常见病因及预防措施。

5.一般讲解21三体综合征的染色体畸变分型及各型的遗传特点。

【教学方法】自学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目的要求】

1.熟悉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的染色体核型。

2.熟悉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征。

3.熟悉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4.了解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的病因。

【教学方法】自学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

【目的要求】

1.熟悉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征。

2.了解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的治疗。

【教学方法】自学

遗传代谢病

【目的要求】

1.熟悉遗传代谢病的常见症状与体征。

2.熟悉遗传代谢病的种类。

3.了解遗传代谢病的诊断方法。

【教学方法】自学

苯丙酮尿症

【目的要求】

1.掌握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2.掌握苯丙酮尿症的治疗原则。

3.了解苯丙酮尿症的遗传方式及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强调新生儿筛查的临床意义。

2.重点讲解苯丙酮尿症的治疗原则,主要介绍饮食控制。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指出早期治疗与预后的关系。

3.一般讲解苯丙酮尿症的病因,发病机理、遗传方式。

【教学方法】自学

肝豆状核变性

【目的要求】

1.熟悉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

2.熟悉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方法。

3.熟悉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原则。

4.了解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机制。

【教学方法】自学

糖原累积病

【目的要求】

1.熟悉Ⅰ型糖原累积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2.了解糖原累积病的病因及分类。

【教学方法】自学

粘多糖病

【目的要求】

1.了解粘多糖病的病因及分类。

2.了解各型粘多糖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教学方法】自学

第九章免疫性疾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目的要求】

1.熟悉几种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临床表现。

2.熟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3.熟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方法。

4.了解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5.了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及病因。

【教学方法】自学

支气管哮喘

【目的要求】

1.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2.熟悉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3.熟悉支气管哮喘的辅助检查。

4.熟悉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

5.了解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情况。

【教学方法】自学

风湿热

【目的要求】

1.掌握风湿热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2.掌握风湿热的治疗及预防。

3.熟悉风湿热的鉴别诊断。

4.了解风湿热的病因及病理过程。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风湿热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Jones的诊断指标)。

2.重点讲解风湿热的治疗与预防。

3.详细讲解风湿热的鉴别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类风湿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4.一般讲解风湿热的病因和病理过程。

5.一般讲解如何确定风湿热活动。

【教学方法】自学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目的要求】

1.掌握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2.熟悉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辅助检查。

3.熟悉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原则。

4.了解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教学方法】自学

过敏性紫癜

【目的要求】

1.掌握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

2.熟悉过敏性紫癜的预后。

3.了解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4.了解过敏性紫癜的辅助检查。

5.了解过敏性紫癜的治疗。

【教学方法】自学

川崎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2.熟悉川崎病的辅助检查。

3.熟悉川崎病的的治疗。

4.熟悉川崎病的预后。

5.了解川崎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6.了解川崎病的病理。

【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章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病毒感染

麻疹

【目的要求】

1.掌握麻疹的典型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要点。

2.掌握麻疹与其它常见的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要点。

3.掌握麻疹的防治原则。

4.熟悉麻疹的病因、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5.熟悉其他类型麻疹的临床表现及麻疹的常见并发症。【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麻疹的典型临床经过。

2.重点讲解麻疹的诊断依据及其与小儿常见出疹疾性病鉴别要点。

3.重点讲解麻疹的的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4.详细讲解麻疹病毒的特征,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

5.详细讲解麻疹的常见并发症。

【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2学时

脊髓灰质炎

【目的要求】

1.掌握脊髓灰质炎的典型临床表现。

2.掌握脊髓灰质炎各期的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3.熟悉脊髓灰质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4.了解脊髓灰质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及病理。

【教学方法】2学时

水痘

【目的要求】

1.掌握水痘的临床表现、皮疹特点及诊断。

2.熟悉水痘的并发症及鉴别诊断。

3.了解水痘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及病理。

【教学方法】自学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目的要求】

1.掌握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要点。

2.熟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鉴别诊断。

3.了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及病理。

4.了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与预防。

【教学方法】自学

流行性腮腺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

2.熟悉流行性腮腺炎的实验室检查及鉴别诊断。

3.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及病理。

4.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与预防。

【教学方法】自学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目的要求】

1.熟悉艾滋病的流行病学。

2.熟悉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3.熟悉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预防。

4.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5.了解艾滋病的治疗与预防。

【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节细菌感染

败血症

【目的要求】

1.掌握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2.熟悉败血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了解败血症的病理、鉴别诊断及治疗。

【教学方法】自学

感染性休克

【目的要求】

1.熟悉感染性休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熟悉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3.熟悉感染性休克的实验室检查及治疗。

【教学方法】自学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目的要求】

1.熟悉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

2.了解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发病机制。

【教学方法】自学

小儿结核病

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小儿结核病诊断与治疗原则。

2.熟悉小儿结核病的预防措施。

3.了解结核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结核病的诊断,尤其是结核菌素试验及结核中毒症状。

2.重点讲解结核病治疗原则。

3.详细讲解小儿结核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卡介苗接种、预防性服药)。

4.一般讲解结核杆菌的特性和传染途径,小儿结核病的变态反应和免疫反应。【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0.5学时

原发性肺结核

【目的要求】

1.掌握原发性肺结核(原发综合征、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2.了解原发性肺结核的发病机理、病理及其转归。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原发型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2.一般讲解原发型肺结核的发病机理及病理、转归。

【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1.5学时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目的要求】

1.熟悉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2.了解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病理改变。

3.了解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治疗及预后。

【教学方法】自学

结核性脑膜炎

【目的要求】

1.掌握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2.掌握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原则。

3.熟悉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

4.了解结核性脑膜炎的并发症。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尤其是早期临床表现以及CSF表现。

2.重点讲解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隐球性脑膜炎等病鉴别。

3.重点讲解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原则,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4.详细讲解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

5.一般讲解结核性脑膜炎的并发症。

【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四节深部真菌病

【目的要求】

1.熟悉深部真菌病的发病机制。

2.熟悉常见深部真菌病(尤其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和治疗。

3.了解深部真菌病的病因。

【教学方法】自学

第五节寄生虫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2.熟悉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的病因和流行病学。

3.熟悉绦虫病、并殖吸虫病、贾弟虫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4.了解绦虫病、并殖吸虫病、贾弟虫病的病因和流行病学。

【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

口炎

【目的要求】

1.熟悉小儿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2.熟悉小儿不同病原口炎的诊断与治疗。

3.了解小儿口炎的病因。

【教学方法】自学

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

【目的要求】

1.熟悉小儿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2.了解小儿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鉴别诊断及治疗。

【教学方法】自学

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目的要求】

1.熟悉小儿胃炎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2.熟悉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发病机制、不同年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治疗原则。

3.了解小儿胃炎的病因、病理、鉴别诊断及治疗。

4.了解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病理及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自学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目的要求】

1.熟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2.了解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鉴别诊断及治疗。

【教学方法】自学

肠套叠

【目的要求】

1.熟悉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2.了解肠套叠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鉴别诊断及治疗。

【教学方法】自学

先天性巨结肠

【目的要求】

1.熟悉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2.了解先天性巨结肠的病因、病理生理、并发症及治疗。

【教学方法】自学

小儿腹泻

【目的要求】

1.掌握小儿腹泻的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关系。

2.掌握小儿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3.熟悉小儿腹泻的病因。

4.熟悉小儿腹泻的鉴别诊断。

5.了解小儿腹泻的预防。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腹泻的发病机理:病毒性肠炎、肠毒素性肠炎、侵袭性肠炎、饮食不当所致腹泻病的发病机理。

2、重点讲解腹泻的临床表现:轻型、重型腹泻的消化道症状、脱水、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并介绍几种不同病因所致肠炎的临床特点: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白色念珠菌肠炎。

3、重点讲解腹泻的诊断:判断病因,辨别类型,确定水、电解质紊乱的程度和性质。

4、重点讲解腹泻的治疗:原则、饮食疗法、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微生态疗法、对症治疗及具体的液体疗法。

5、详细讲解小儿腹泻的病因: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

6、详细讲解本病的鉴别诊断:与生理性腹泻、细菌性痢疾、坏死性肠炎鉴别。

7、介绍小儿腹泻病的概况: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病近年来国

内外的发病情况。

8、一般讲解小儿腹泻的预防。

【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

2.掌握几种不同病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

3.掌握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原则。

4.熟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感染性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5.熟悉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

6.熟悉支气管肺炎的病因、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及鉴别诊断。

7.了解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几种不同病原体肺炎的特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腺病毒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

2.重点讲解肺炎的治疗,包括抗生素使用原则和疗程,对症治疗(氧疗、保持呼吸道通畅、腹胀的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指征,并发症及并存症的治疗。

3.结合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重点讲解肺炎的主要症状、体征以及重症肺炎的表现。

4.详细讲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感染性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5.详细讲解肺炎的并发症(脓胸、脓气胸、肺大疱)。

6.详细讲解肺炎的实验室检查。

7.详细讲解肺炎的鉴别诊断(主要与支气管炎等鉴别)。

8.一般讲解急性呼吸道感染在儿科疾病中的地位。

9.一般讲解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4学时

第十三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目的要求】

1.熟悉正常胎儿血液循环特点和出生后的改变。

2.熟悉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和临床特点。

3.熟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步骤及有关辅助检查的应用价值。

4.熟悉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并发症及治疗原则。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分析

《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课程概述包括如下内容: 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就业岗位需要阐述); 中医儿科学为中医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前获得专科知识,培养出高素质中医专科人才。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小儿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本课程属必修课程,课程的类别属专业课程,本课程与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及中医骨伤学等,组成中医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须在前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 医诊断学》、《方剂学》、《伤寒论》、《温病条辨》等中医的基础理论后方可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够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团队 的协作精神,诚实守信的品格,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具有社会责任感等能力。 2.知识目标 通过本学科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儿科常见病、传染病及新生儿疾病等的诊断、辩证分析、治疗方药;熟悉疑难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了解现代儿科学的一些新进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技能目标 1)专业能力: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儿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发病机制、辩证分析、常用方药。 2)方法能力: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中医辨证论治及西医治 疗方法,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七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病理特点,继而理解儿科疾病的特点。通过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儿科临床常见的肺系、脾系等疾病的诊治, 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和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难点是小儿液体疗法。重点章节是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一章。难点章节是第五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医儿科学》教学以课堂讲授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活动。

《儿科学》教学大纲(新)

《儿科学》教学大纲 【前言】 本教学大纲依照教育部高教司和卫生部科教司规定的五年制教学计划,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的第七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为蓝本,经南京医科大学教务处组织研究制定。授课对象为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毕业后主要从事预防医疗工作的学生。 【教学时间分配】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二、熟悉儿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特点,前者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及营养代谢等方面; 后者包括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三、了解儿科学的任务及范围。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儿科学的任务及范围。 二、儿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特点。 基础特点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及营养代谢等方面; 临床特点包括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三、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自学内容】 围生期概念及特点与保健重点。 【见习内容】 儿童体检观察各年龄分期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第二章生长发育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包括测量方法、各年龄正常值、计算方法等, 二、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生长发育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神经系统的发育,包括神经反射的发育、年龄特点与临床意义。熟悉运动的发育规律和年龄特点。 三、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 四、了解脂肪组织、肌肉、生殖系统、心理发育规律,各种智能测验与心理行为异常。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二、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 三、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包括测量方法、各年龄正常值、计算方法等,包括: (1)体重:详细讲解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2岁前后体重增长规律、3条体重计算公式。 (2)身高:详细讲解出生身长、2岁前后身长增长规律、2~12岁身长计算公式、上部量与下部量的 意义及年龄特点。 (3)前囟、头围、胸围、上臂围:详细讲解测量方法与年龄特点、临床意义。 (4)骨骼:详细讲解颅骨、脊柱、骨化中心的发育规律与年龄特点,1~9岁腕部骨化中心估算。 (5)牙齿:详细讲解出牙时间及顺序、2岁以内乳牙数目估算。 四、脂肪组织、肌肉、生殖系统、心理发育规律,各种智能测验与心理行为异常。 五、神经系统的发育,包括神经反射的发育、年龄特点与临床意义。 六、运动的发育规律和年龄特点。 【自学内容】 根据不同年龄选择智能发育、体格发育检查方法。 【见习内容】 看录像、示教及实践,内容为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的测量方法。

第一章儿科学基本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 供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使用(选用21世纪课程教材,第一版,苏树蓉主编) 中西医临床医学系 中西医临床教研室

前言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中医临床学科,它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疗法为手段,以儿童为研究对象,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与中医学的各门基础和临床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中医学特色,区别于西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儿科学特色,区别于中医内科学和其它临床学科;具有鲜明的临床学科特色,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保健预防、疾病诊治的系统知识;使学生能运用中医学的认识论去认识儿童和儿科病的特点,以辨证论治原则处理儿科临床各类常见疾病。上篇的重点是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理常数、诊法概要、辩证概要、治疗概要。下篇的重点是各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辩证要点、治疗原则及主要证型的辩证治疗。 中医儿科学课程的学时暂安排为42学时。教学时除由教师讲授外,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目录 上篇中医儿科学基础 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5) 第二章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5) 第三章小儿生长发育与保健 (5) 第四章临证概要 (6) 第一节诊法概要 (6) 第二节辩证概要 (6) 第三节治疗概要 (6) 下篇中医儿科学临床 第一章肺系病证 (6) 第一节感冒 (6) 第三节咳嗽 (7) 第四节肺炎喘嗽 (7)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PEDIATRICS》Course Syllabus)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理论40学时/实践32学时) 周学时(理论4学时/实践4学时)学分:4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公办/仁济)临床医学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1)使学生掌握儿科生长发育、儿童营养及喂养的基本知识; (2)使学生掌握儿科各系统常见和多发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要求注意学科的系统性,在深度和广度上反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并符合我国儿科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3)通过教师授课、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观察识别、思维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创新的能力; (4)本大纲供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教学使用,预防、麻醉、眼视光、妇产、口腔、检验和放射专业等可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参考使用。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独立于其它课程,同时部分章节内容与《内科学》病名相同,但是侧重于阐述该疾病在儿科的特殊情况。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及配套教材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闭卷考试,百分制,成绩由实验成绩(20%)与卷面成绩(80)合成,60分及格。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儿科病史采集、体检 腹泻病、液体疗法 肺炎 先心 肾炎、肾病 贫血 颅内感染 出疹性疾病(门诊)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年龄的分期及各期特点 (二)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三)了解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二)一般介绍儿科学的特点、范围和任务。 第二章生长发育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 (二)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熟悉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熟悉小儿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异常。 三、了解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体重的增长:包括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增长规律等。 身材的增长:包括身高、坐高等。 体围的增长:包括头围、胸围、上臂围等。 骨骼:包括头颅骨、脊柱、长骨。 牙齿:萌牙时间、顺序 (二)一般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一般介绍体格生长评价。 第三章儿童保健(自学)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各年龄期保健原则,掌握儿童的预防接种。 (二)了解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儿童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包括围产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的保健重点,重点讲解有关小儿预防接种的各项内容与实施程序。 (二)一般介绍小儿保健的具体措施。 第四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第三节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不同性质脱水、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掌握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制定液体疗法的具体方案。 (二)熟悉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病理生理,熟悉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临床应用。 (三)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小儿不同性质不同程度脱水、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重点讲述液体疗法的具体实施,特别是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二)一般介绍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病理生理,一般介绍小儿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种类、成分与应用,一

中医儿科学

[分享]第七版教材<中医儿科学>定义治法病症分型方药总结...精品推荐 上次看到雪菖蒲版主共享的标题为 <中医儿科学>病症分型治法方药总结表...期末复习绝佳资料! 看过之后发现和咱们学校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 很多东西都与现在我们学校使用的教材内容有很大的差异 考虑到本校的学生所使用的教材版本 即第七版<中医儿科学> 封面 故本人特别赶制了此第七版<中医儿科学>定义治法病症分型方药总结 以便大家复习考试 其中的内容与中医药大学现行的教科书完全匹配 (我们现在上课用的就是这本汪受传主编的第七版教材) 总结的内容包括学校儿科教学大纲要求的所有病症的定义概念,病位,治法,分型,方药及其有关重点知识请大家放心使用 资料如下 此帖售价 6 学分,已有60 人购买 中医儿科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 (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 青春期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6*月龄 7~12个月:体重=6.6+0.5*(月龄-6)=3.6+0.5*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2岁后:75+5*年龄 头围:初生:33-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 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10.7+0.27*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 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 语言发育:单语单句阶段:1岁以后。 小儿生理特点:(1)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学说; (2)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主干课程 总学时数:6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二、课程性质、目的 儿科学属于临床医学的主要学科之一,其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儿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以及康复可能性以及具体办法。儿科学的宗旨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儿科学的教学口标是通过课堂讲授、临床见习及毕业实习,使学生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使学生能初步处理儿科急危重症,掌握儿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初步具备科学研究能力,为以后奠定较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为了更好地配合第八版《儿科学》教学,调整、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我们对《儿科学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对学时分配和具体安排均做了相应的调整。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理论内容与学时安排 实习内容与学时安排

五、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病例图片或动画模式使学生能形象地理解课堂内容,在课堂上适当介绍国内外儿科领域的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师生互动,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讲授结束后留相应的思考题。实习要求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反复强化训练。 六、成绩考核方式 理论成绩: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 课间见习成绩:见习报告及见习病历。 七、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 理论部分 第一章绪论 目标要求: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 2、熟悉: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 3、了解:我国儿科学的范圉、任务及发展。 教学内容: 1、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2、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包括解剖、机能、病理、免疫、心理、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3、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包括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及青春期。 第二章生长发育 目标要求: 1、掌握:体重、身高、头围、胸圉、上臂围、头颅骨、脊柱、长骨.牙齿等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计算方法、测量方法及异常情况的意义。 2、了解: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教学内容: 1、发育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2、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包括: 体重:出生体重,体重增长的规律,计算公式,测量方法。 身高(长):出生身长,身长增长的规律,计算公式,测量方法。 头围:岀生长度,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情况的意义。 胸圉:出生长度,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情况的意义。 上臂圉: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情况的意义。 3、系统的生长发育:

大学教学大纲_中医儿科学理论与实践

《中医儿科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S1803 开课时间:第二学期 总学时数:36 开课部门:市中医临床医学院 授课对象:硕士生 考核方式:撰写论文80%,平时成绩20% 预修课程: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 主讲教师:虞坚尔等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自编讲义 参考资料: 1、汪受传.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版 2、江育仁,张奇文.《实用中医儿科学》(第二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版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掌握中医儿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厌食、胃炎、腹泻、肾炎、性早熟、多动症、抽动症、川崎病、佝偻病等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

医诊治和研究进展,熟悉相关病种的西医诊断标准和治疗常规,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研究动态,开阔学生思路,促进中医儿科学的发展。 主要内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1、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研究进展:病因与发病机理,诊断标准,中西医治疗进展。(3学时) 2、小儿哮喘研究进展:发病机理,诊断标准,GINA方案,中西医治疗进展。(3学时) 3、小儿肺炎研究进展:临床表现,分类,西医诊治常规,中西医治疗进展。(3学时) 4、小儿厌食研究进展: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中西医治疗进展。(3学时) 5、小儿慢性胃炎研究进展:诊断标准,HP检测方法,三联疗法,中西医治疗进展。(3学时) 6、小儿腹泻研究进展:分类,发病机理,诊断标准,液体疗法,中西医治疗进展。(3学时) 7、小儿抽动症研究进展:临床表现,发病机理,诊断标准,中西医治疗进展。(3学时) 8、小儿多动症研究进展:临床表现,发病机理,诊断标准,中西医治疗进展。(3学时) 9、小儿肾病研究进展:临床表现,发病机理,诊断标准,中西医治疗进展。(3学时) 10、小儿性早熟研究进展:临床表现,发病机理,诊断标准,中西医治疗进展。(3学时) 11、小儿川崎病研究进展:临床表现,发病机理,诊断标准,中西医治疗进展。(3学时) 12、小儿营养性疾病研究进展: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及诊断,中西医治疗进展。(3学时)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任务 儿科学是综合性临床医学科学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小儿时期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等基础医学和疾病防治的临床医学。小儿是一个在解剖、生理等方面尚未成熟且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因此无论在疾病的发展,防治等方面,在各个不同年龄段都有其特点。儿科学自始至终贯穿这个特点。因此学生必须掌握此特点。通过儿科学逐渐培养掌握儿科的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医疗和科研打下基础。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婴儿腹泻、肺炎、营养不良、感染性休克等病症的小儿液体疗法。 2掌握下列儿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婴儿腹泻、维生素D缺乏病、营养不良、小儿肥胖症、营养性贫血、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窒息。 3.掌握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肾炎、肾病综合征、化脓性脑膜炎、风湿热、过敏性紫癜、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原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4、掌握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颅高压、脑水肿等危急重症的诊断与抢救措施。 5、熟悉下列疾病的诊断治疗要点、了解病因及发病机理: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低钙血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6了解小儿保健原则,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物质代谢特点 (二)技能目标 1掌握物理降温、氧气疗法、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及儿科病史的采集和体查。 2了解人工呼吸器、保温箱、光疗设备的使用。 (三)职业素质和态度目标 1、树立喜欢和爱护小儿的意识。 2、具有精益求精、珍惜生命的态度。 3、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和良好的行医准则。

《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儿科学》五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儿科学 英文名称:Pediatrics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96学时(理论学时:64学时),(实验、见习、讨论学时:32学时) 学分:6.0学分 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 预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诊断学,医学影像学。 建议教材:“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儿科学》第8版,王卫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课程简介:自胎儿至青少年是一个体格、心理、智力不断成熟的过程,机体在解剖、生理、病理、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防治方面与成人相比有明显不同,且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其特点。儿童身心健康关系到世界的未来,因此,熟悉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儿童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各项措施,对促进和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儿科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疾病诊治、疾病预防与疾病康复的临床医学学科,是临床医学教育骨干课程,是医学生的必修

课。 《儿科学》内容共分18章,其教学内容涵盖发育儿科学、预防儿科学、临床儿科学和康复儿科学;其中,第1、4章为总论,介绍儿科学特点及儿科疾病诊治的原则,第2、3章为发育儿科学及预防儿科学的内容,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保健原则;第5~18章研究各系统或年龄段疾病。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以突出重点、减少重复、精简课程、保持特色为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对“三基”知识的总体掌握,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适当介绍儿科学新进展,拓宽眼界,使医学生具有较好的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医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临床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生在认真学习教材和教师的启发下,应掌握儿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疾病发展规律和诊断防治方案,掌握疑难病症的诊断思维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组织和方法,并养成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以王卫平教授主编的《儿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为主要教材,以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主编的《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等为辅助教材。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儿科学 第七版 第十章 感染性疾病

第十章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病毒感染 一、麻疹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已知最具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如果接触了麻疹病毒,几乎所有未接受免疫的儿童都将感染麻疹。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又称柯氏斑koplik’s spots) 、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死亡主要是由于肺炎等导致的严重并发症。世界卫生组织 (WHO)发起的全球免疫活动已使最近5年间麻疹的死亡率减少了48%,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消灭了麻疹。 【病原学】麻疹病毒属副黏病毒科,球形颗粒,有6种结构蛋白。仅存在一种血清型,抗原性稳定。 人是唯一宿主。病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大多可达到终身免疫。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不耐热,对紫外线和消毒剂均敏感。随飞沫排出的病毒在室内可存活32小时,但在流通的空气中或阳光下半小时即失去活力。 【流行病学】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感染早期病毒在患者呼吸道大量繁殖,含有病毒的分泌物经过 患者的呼吸、咳嗽、喷嚏排出体外并悬浮于空气中,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麻疹患者出疹前后的5天均有传染性,有并发症的患者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以冬春季发病为多。 【发病机制】麻疹病毒通过鼻咽部进入人体,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组织中繁殖并侵入血液,通 过血液的单核细胞向其他器官传播,如脾、胸腺、肺、肝脏、肾脏、消化道黏膜、结膜和皮肤,引起广泛损伤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由于免疫反应受到抑制,常并发喉炎、支气管肺炎或导致结核病复燃,特别是营养不良或免疫功能缺陷的儿童,可发生重型麻疹或因严重肺炎、腹泻、脑炎等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病理】 病变部位广泛的单核细胞浸润、增生及形成多核巨细胞(华-佛细胞Warthin-Finkeldey giant cell)是麻疹的病理特征。基本病变主要见于皮肤、淋巴组织、呼吸道和肠道黏膜及结膜。毛细血管周围有严重的渗出,单核细胞增生,形成的多核巨细胞大小不一,内含多个核,核内外均有病毒集落(嗜酸性包涵体) 。真皮和黏膜下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充血、水肿、增生、单核细胞浸润并有浆液性渗出而形成麻疹皮疹和麻疹黏膜斑。由于皮疹处红细胞裂解,疹退后形成棕色色素沉着。麻疹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为Hecht巨细胞肺炎,继发细菌感染则引起支气管肺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 SSPE)患者有皮质和白质变性,细胞核及细胞浆内均见包涵体。 【临床表现】近年来,由于疫苗的应用,麻疹的临床表现变得不十分规律,临床上可以见到以下几种情 况。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供运动康复及康复治疗学专业使用) 锦州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一九年一月

《儿科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学专业 总学时:18学时理论学时:10学时实践学时: 8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儿科学是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小儿发育、保健及疾病防治的临床医学学科,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的发展规律和诊断防治方案,掌握疑难病症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和方法,了解儿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纵向衔接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和诊断学;横向与康复评定学、运动训练学、作业治疗学、神经康复学、传统康复治疗学、康复技能强化训练等课程相互为用。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学科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特点及母乳喂养优点,掌握儿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熟悉其病因及发病机理、病理生理,使学生能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成为符合卫生部要求的合格医学生。 四、学时分配(理论)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针对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学专业为考查课程,成绩考核采取开卷考试方式,总分100分。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各项任务的考核比例为:(一)课堂出勤占本课程考核成绩的10%。(二)随堂阶段性理论测验占本课程考核成绩的30%。(三)见习成绩考核随堂测验,占本课程考核成绩的30%。(四)终结性开卷

理论考核占本课程考核成绩的30%。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科书 王卫平,孙锟,常立文主编儿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二)参考书 诸福棠主编《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七、教学内容(理论)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儿科的范围和任务。 2、重点讲解儿科的特点,分基础与临床讲述。前者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及免疫方面,后者包括诊断、治疗、预后与预防等方面。 3、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青春期)。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儿科的特点。 2、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 难点:各年龄期的特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讲述法 第二章生长发育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2、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3、简要讲解体格生长评价。 4、一般介绍脂肪组织与肌肉的发育。 5、一般介绍小儿生殖系统发育。 6、简要讲解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 【教学基本要求】

高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中医学专业12年版

高等职业学校中医学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名称中医学 专业代码630103 招生对象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 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就业面向 毕业后的职业主要面向城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医疗卫生单位等,从事中医临床诊疗、预防、保健及卫生行政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工作任务 1.中医临床诊疗工作岗位群: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内、外、妇、儿等科的医务工作; 2.预防保健工作岗位群:基层和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预防保健科以及治未病科从事中医预防保健工作; 3.医务行政管理工作岗位群:基层和城镇社区医院行政管理工作;市、县卫生局卫生行政管理工作。 二、职业能力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2.珍爱生命,热爱中医学专业,传承中医理论精粹;具有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严谨、认真、求实、勤奋的作风;具有良好的医师道德和高度事业心与责任感,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3.具有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现代医学基本知识从事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医疗、预防、保健第一线岗位的工作能力和基本技能。 4.具有运用卫生法规和卫生管理知识从事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卫生行政管理工作的能力。 5.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为接受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所需要的计算机与外语应用能力。 6.具有适应基层工作所需要的创业、创新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艰苦耐劳的毅力;能履行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专业培养目标 为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行业培养具备中医基本理论体系和现代医学基本知识,具有运用理、法、方、药诊治疾病的应用能力以及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所培养的学生成为能够适应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中医专门人才。 (一)能力目标 1.具备运用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以及现代医学基本知识诊治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 2.具备运用中医伤科学、社区急症与急救、外科操作技能等知识处理一般危重急症的应急处理能力。 3.具备临床护理、药物配方、预防接种和卫生保健等一般知识和常用技能。 4.具备一定的英语听、写、读、说、译能力,并能借助医学辞典阅读专业书刊的能力;具备计算机基本知识和一般操作技能。 5.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相关知识,能适应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的能力。 6.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继续接受再教育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中诊、中药、方剂学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 2.掌握中医内、外、妇、儿、伤科等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疗技术和知识。 3.掌握内、外、妇、儿、伤科等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现代医学诊疗常规。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儿科学》理论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熟悉: 1. 儿科学的特点。 了解: 1. 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重点] 1.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2. 儿科学的特点。 [难点] 1. 儿科学的特点。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儿科学的特点知识点。 2.重点讲解: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知识点。3.一般讲解: 儿科学的范围及任务知识点。 第二章生长发育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 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 熟悉: 1.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2. 小儿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异常。 了解: 1.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2.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重点] 1. 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难点]

1.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体重的增长知识点,身材的增长知识点,体围的增长知识点骨骼:包括头颅骨、脊柱、长骨知识点,牙齿知识点。 2.重点讲解: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知识点,体格生长评价知识点,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知识点。 3.一般讲解: 介绍脂肪组织与肌肉的发育知识点,小儿生殖系统发育知识点,小儿心理行为异常知识点。 第三章儿童保健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 小儿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 2.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熟悉: 1. 预防接种可能引起的一些反应。 了解: 1.小儿保健组织结构; 2.托幼机构管理及保健的具体措施。 [重点] 1. 小儿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 2.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难点] 1. 小儿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 2.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 详细讲解: 小儿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知识点。 2.重点讲解: 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儿童计划免疫程序知识点,熟悉预防接种可能引起的一些反应知识点。 3. 一般讲解:

最新儿科学第七版教学大纲

儿科学第七版教学大 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第七版) 二〇〇八年七月

儿科学教学大纲 前言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及疾病防治的科学。儿童时期是一个不断生长、发育、成熟的动态过程,儿科学始终贯穿着这一动态发展的特点。 随着21世纪的来临,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疾病谱的变化,儿科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随着《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的出版,我们对原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本大纲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深入透彻的阐述,并注意学科的系统性,在深度和广度上反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并符合我国儿科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要导作用是做好儿科教学工作的前提,学生在认真学习教材和教师启发下,不但要掌握“三基”知识,而且能在运用和继续钻研上得到启发,养成独立学习、观察识别、思维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创新的能力。通过课堂讲授、见习和临床实习三个阶段,使学生毕业后能成为符合新世纪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合格医生。 本大纲供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教学使用,预防、麻醉、眼视光、妇产、口腔、检验和放射专业等可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参考使用。儿科学教学分二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理论大课和教学见习的方式,临床医学专业总学时90学时, 理论授课46学时,临床见习44学时;麻醉、影像、预防、法医、眼视光、妇产科等专业总学时73学时, 理论授课46学时,临床见习27学时;第二阶段为临床毕业实习,在第五学年进行。

儿科学教研室 2008.7.29 绪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小儿年龄的分期及各期特点 二、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三、了解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主要内容: 一、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儿科学

1、儿科的轮转目的? 2、小儿查体方法 3、婴儿配奶方法 4、小儿用药特点、药物剂量计算方法 5、小儿股静脉穿刺术操作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 6、头皮静脉穿刺术操作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7、肌肉注射操作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8、皮下皮内注射操作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 9、儿童心肺复苏操作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10、小儿发热的诊断、鉴别诊断 11、小儿发热的处理原则 12、咳嗽诊断、鉴别诊断 13、咳嗽的处理原则 14、气促诊断、鉴别诊断 15、气促的处理原则 16、喘息诊断、鉴别诊断 17、喘息的处理原则 18、呕吐诊断、鉴别诊断 19、呕吐的处理原则 20、肥胖诊断、鉴别诊断 21、肥胖的处理原则 22、婴儿哭闹诊断、鉴别诊断

23、婴儿哭闹的处理原则 24、青紫诊断、鉴别诊断 25、青紫的处理原则 26、头痛诊断、鉴别诊断 27、头痛的处理原则 28、小儿高血压诊断、鉴别诊断 29、小儿高血压的处理原则 30、腹痛诊断、鉴别诊断 31、腹痛的处理原则 32、肝脾肿大诊断、鉴别诊断 33、肝脾肿大的处理原则 34、腹部肿块诊断、鉴别诊断 35、腹部肿块的处理原则 36、便血诊断、鉴别诊断 37、便血的处理原则 38、血尿诊断、鉴别诊 39、血尿的处理原则 40、智力运动发育落后诊断、鉴别诊断 41、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的处理原则 42、小儿生长发育与主要疾病 43、体重的正常值测量以及计算方法. 44、身长的正常值测量以及计算方法.

45、头围的正常值测量以及计算方法. 46、前囟的正常值测量以及计算方法. 47、牙齿的正常值测量以及计算方法. 48、体格发育指标的正常值测量以及计算方法. 49、小儿神经、精神发育的规律. 50、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临床意义及影响生长发 育的因素. 51、新生儿常见疾病 52、Apgar评分法 53、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以及转诊指征. 54、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青紫窒息、苍白窒息) 55、新生儿窒息的诊断(青紫窒息、苍白窒息) 56、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并发症及后遗症. 57、新生儿肺炎的预防措施 58、新生儿肺炎的转诊原则. 59、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60、新生儿肺炎的病因及治疗原则. 61、新生儿黄疸的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 62、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发展过程. 63、新生儿时期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64、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危害性及防治方 法.

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门类表

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门类表 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由10门13本教材组成,即: 1.《中医基础理论》 2.《中医诊断学》 3.《中药学》 4.《方剂学》 5.《中医内科学》 6.《中医妇科学》 7.《中医儿科学》 8.《针灸学》 9.《推拿学》 10.《经典医籍选读·内经分册》 11.《经典医籍选读·伤寒论分册》 12.《经典医籍选读·金匮要略分册》 13.《经典医籍选读·温病学分册》

Appendix 2 Recommendation (Self-recommendation) for chief editor, associate editor, and editorial staff of Textbooks for World Core Courses of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拟参编教材名称:Name of the textbook you are intended to write: 拟申请:主编()副主编()编委() Apply for: chief editor()associate editor()editorial staff()1.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姓名Name性别Sex年龄Age 健康状况State of Health 毕业学校Graduate from所在国家Country you live in 工作单位Working unit职务Position 学历Degree 学位 Diploma 职称 Professional rank 邮编Postal Code地址Address 办公电话Tel(Office)手机Cell phone 传真Fax邮箱E-mail 2.简历Resume 教学/临床专业Specialty in teaching/clinic 教学/临床年限Years of teaching/clinic 教学/临床成绩 Achievements in teaching/clinic 在专业相关学术组织任职情况Working in relevant academic organizations 担任职务 Post 学术组织名称Academic organization 3.参编教材情况Experience in the compilation of textbooks 书名/教材Name of the book/textbook 职责 Responsible for 出版时间Time of publishing 出版单位/使用范围Publishing house/Appliaction 注:如申报主编,可根据《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某一章节,或提出编写思路。此表复印有效。如内容较多,可附另页。 Notes: If you apply for chief editor, please attach the thoughts and outline of the textbook in accordance with Teaching Syllabus for World Core Courses of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you are going to be engaged in. This form can be duplicated. Pages can be added when necessary. 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审核意见: Opinions from Instruction Committee of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Textbooks for World Core Courses of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1)推荐为:主编()副主编()编者()Recommended as: chief editor ( ) associate editor ( ) editorial staff ( ) 签名:(单位盖章) Signature Seal of the Working Unit 年月日 Date:

《儿科学》教学大纲(八年制)

《儿科学》教学大纲(八年制) 一、课程简介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它的服务对象是体格和智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中的小儿,其生理、病理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而且具有动态的特点。 儿科学的任务是不断探索儿科医学理论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疾病防治水平,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儿科学的范围:凡是涉及小儿时期健康和卫生的问题都属于儿科学的范围。按其工作性质,可分为预防儿科学、发育儿科学和临床儿科学即儿科诊疗学。 由于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一定的阶段性特点,因此儿科学又发展形成了以年龄划分为特征的新专业,如围产医学、新生儿学以及青春期医学等。 除了在专业上愈分愈细、愈来愈深入以外,实践证明儿童的许多健康问题还需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护理学、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等学科密切合作才能得以解决,因此,今后多学科的协作势在必行。此外要实现保障和促进儿童健康的目的,普及科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一环。 儿科学的研究和服务对象是小儿。整个小儿阶段一直是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年龄愈小与成人的差别愈大,绝非成人的缩影。因其在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营养代谢、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过程、治疗方法、预后判断及预防方面均有其特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掌握各个年龄期小儿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 Pediatrics is a study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a branch of medical science dealing with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s diseas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ts most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 lies in the fact that it deals with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 comprising all those changes in size and form and in complexity of function that makes up growing, which are all different from adults. Pediatricians’ task is to constantly explore the theory of pediatrics and summarize experience through practice so as to improve disease control and treatment, decrease children's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caused by diseases, strengthen children’s physical constitution, and protect children’s well-be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all-arou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eople. The scope of pediatrics covers anything related to children's health and hygiene ranging from birth to adolescence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prophylactic pediatrics, developmental pediatrics and clinical pediatrics in accordance with its working focus. It is also classified into perinatal medicine, neonatology and adolescence medicine through age, according to some phras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ediatrics is indepthly classified, apart from which practice also proves that many children's health problems can not be solved without the intensive cooperation with sociology, psychology, nursing, epidemiology and medical statistics;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is indispensable in this coming era. And efforts should also be made to publicize science to secure and improv e children’s health.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