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经济学1-8章

西方经济学1-8章

西方经济学1-8章
西方经济学1-8章

A B

C D 、一个企业的增加值等于

A B

C产值减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品价

D 值

A B

C D 、按收入法,国民收入包括

A B

C D 、以下较为正确的说法是

A B

C D

B、总销售额减生产成本

C、产值减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品价值

D、该企业生产的GDP

3、下列各项中引起国民收入核算中总投资增加的是

A、企业购买新机器

B、私人购买新房子

C、企业购买股票

D、企业没有全部销售掉的当年产品增加

4、政府购买支出包括

A、警察的薪水

B、政府对农民的补贴

C、建造政府办公大楼

D、研究市区交通的花费

5、按收入法,国民收入不包括

A、租金收入

B、失业救济

C、国债利息

D、净利息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野营者购买的汽车是消费。

正确错误 2、按照收入法,国债支付的利息计入GDP。

正确错误 3、按照支出法和收入法计算的GDP是相同的。

正确错误

正确错误、如果一国每年的储蓄保持不变且政府保持其预算平衡,那么,贸易盈余增加

正确错误

2

A B

C D

、消费函数的向上移动

A B

C D

MPC=0.8

A B

C D

、预算盈余

A B

C D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购买支出乘数的原因是

B

A

支出

C D

C、存在失业

D、没有对外贸易

2、边际消费倾向

A、等于可支配收入增加1单位所导致的消费增加

B、等于1减去边际储蓄倾向

C、一般来说小于1

D、短期内可以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3、如果在某一收入水平上储蓄为0,那么,

A、MPC=1

B、平均消费倾向为1

C、投资乘数为0

D、消费等于收入

4、预算盈余或赤字

A、并不完全受政府控制

B、依赖于经济运行情况

C、受气候影响

D、与贸易盈余直接相关

5、下列说法中错误者是

A、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小于投资乘数

B、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投资乘数

C、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转移支付乘数

D、平衡预算乘数大于1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均衡收入(产出)的条件是,企业的非自愿存货等于零。

正确错误

、边际消费倾向变大,均衡收入增加。

正确错误

、在消费函数与°线的交点处,消费等于储蓄。

正确错误

、简单经济,如果边际储蓄倾向等于,那么,投资乘数等于正确错误

、在简单收入决定模型中,平衡预算乘数等于

正确错误

A B

C D

、以下有可能导致

A B

C D

、当政府支出增加时,

A B

C D

、以下属于货币的职能的是

A B

C D

、以下有可能导致

A B

C D

1、货币的功能包括

A、交易媒介

B、价值贮藏手段

C、记账单位

D、记账单位

2、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

A、日常支付

B、应对意外情况

C、投资

D、躲避通货膨胀

3、M1包括

A、现钞

B、信用卡

C、黄金

D、活期存款

4、以下有可能导致LM曲线移动的因素有

A、货币供给增加

B、边际消费倾向变大

C、法定准备金比率降低

D、贴现率降低

5、在IS曲线的右上方和LM曲线的左上方,

A、产品市场供过于求

B、产品市场供不应求

C、货币市场供过于求

正确错误、边际消费倾向越大,

正确错误

曲线是保持货币市场均衡,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正确错误

LM曲线必定意味着货币市场不均衡。

正确错误、当政府购买支出增加时,曲线向右平移,均衡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正确错误

4

A B

C D

IS-LM模型中,增加已经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的后果是

A B

C D

、挤出效应是

A B

C政府购买支出增加使私人投资减少D

、在古典情况下,

A B

C D

、在流动陷阱情况下,

A、财政政策更为有效

B、货币政策更为有效

C、两种政策都有效

D、两种政策都无效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财政政策包括

A、政府购买支出增加

B、减税

C、增加个人购买住房补贴

D、降低利率

2、挤出效应是

A、出口增加导致失业减少

B、收入增加导致利率上升

C、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导致私人投资减少

D、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导致私人支出减少

3、以下属于宏观经济自动稳定器的是

A、个人所得税

B、遗产税

C、公司所得税

D、军费开支

4、一般来说,扩张的货币政策导致

A、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

C、收入减少

D、利率下降

5、在古典情况下,

正确错误、货币需求对收入越敏感,挤出效应越大。

正确错误、在流动陷阱情况下,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正确错误、在古典情况下,货币政策充分有效。

正确错误、央行买入政府债券属于紧缩的货币政策。

正确错误5

A

B

义务

C D

、实际汇率等于

A B

C名义汇率乘以外国价格水平并除以本国价格水平

D

外国价格水平

A B

C、欧元贬值

D、日元贬值

4、在BP曲线的上方

A、对外收支盈余

B、对外收支赤字

C、资本净流入

D、资本净流出

5、如我国政府购买支出增加,那么,

A、我国收入增加

B、我国出口增加

C、我国进口增加

D、上述说法都对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固定汇率意味着

A、汇率由政府规定

B、中央银行有买卖外汇来稳定汇率的义务

C、汇率不取决于市场供求

D、汇率取决于进出口情况

2、实际汇率R上升的原因有

A、名义汇率上升

B、外国价格水平上升

C、本国价格水平下降

D、本国收入增加

3、下列变化中使我国出口增加的是

A、人民币贬值

B、美元贬值

C、欧元升值

D、日元贬值

4、一国开放后

A、IS曲线将变得更为陡峭

B、IS曲线将变得更为平坦

C、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变小

D、LM曲线将变得更为平坦

5、我国政府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将导致

A、我国产出和收入增加

B、我国进口增加

C、我国出口增加

D、外国产出和收入增加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人民币钉住美元属于浮动汇率。

正确错误

2、如果实际汇率大于1,那么,本国货币被高估了。

正确错误

3、如果我国物价水平上升,那么,实际汇率下降。

正确错误

4、美国经济繁荣有利于我国的出口。

正确错误

5、人民币贬值不利于我国的出口。

正确错误

6

B

A

各单位愿意购买的量

C收入与

D

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A、实际汇率上升

B、投资对利率更为敏感

C、税率提高

D、关税下降

3、下列变化有可能使我国的AD曲线向左平移的是

A、美元贬值

B、美国对我国的纺织品规定了配额

C、人民银行卖出外汇

D、上述说法都对

4、理性预期的意思是,

A、人们的预期总是正确的

B、人们的预期平均来说是正确的

C、人们的预期总是不充分的

D、上述说法都对

5、以下属于供给管理政策的是

A、增加货币供给

B、出口退税

C、增加政府购买支出

D、冻结工资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下列变化中使AD曲线向右平移的是

A、政府购买支出增加

B、央行实施了扩张性货币政策

C、人民币贬值

D、美国经济迅速增长

2、劳动需求曲线反映的是

A、生产者雇佣劳动力的条件

B、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要素决策

C、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线

D、劳动者的货币工资要求

3、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其他条件不变,

A、劳动供给减少

B、劳动需求增加

C、劳动供给增加

D、就业减少

4、理性预期的意思是,

A、人们的预期总是正确的

B、人们的预期平均来说是正确的

C、人们尽可能更作出准确的预期

D、人们的预期不会一直偏向一个方向

5、以下属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是

A、增加货币供给

B、出口退税

C、增加政府购买支出

D、冻结工资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当美元贬值时,其他条件不变,我国的总需求曲线将会向右平移。

正确错误

2、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其他条件不变,对劳动的需求将会减少。

正确错误

3、依照凯恩斯的观点,货币工资保持不变。

正确错误

4、政府对出口进行补贴属于供给管理政策。

正确错误

5、政府提高关税属于需求管理政策。

正确错误

7

A、萨伊定律

B、凯恩斯定律

C、奥肯定律

D、恩格尔定律

2、通货膨胀是

A、物价上涨

B、物价持续上涨

C、物价全面上涨

D、物价全面和持续上涨

3、一般来说,通货膨胀

A、有利于债权人

B、有利于有稳定货币工资收入的人

C、有利于债务人

D、有利于银行

4、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

A、货币工资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B、货币工资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D、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

C、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5、下述说法中正确者是

A、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下降

B、通货膨胀使失业率下降

C、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上升

D、通货膨胀使失业率上升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失业的原因可能是

A、企业倒闭

B、刚刚大学毕业没有找到工作

C、刚被解雇

D、突然有了工作的愿望

2、当经济学家说到充分就业时,

A、不存在失业

B、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C、失业率等于正常失业率

D、失业率等于零

3、一般来说,通货膨胀

A、有利于债务人

B、不有利于有稳定货币收入的人

C、有利于债权人

D、有利于银行

4、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

A、货币工资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B、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C、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D、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5、下述说法中错误者是

A、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下降

B、通货膨胀使失业率下降

C、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上升

D、通货膨胀使失业率上升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失业就是没有工作。

正确错误 2、自然失业率是自然灾害造成的失业率。

正确错误 3、充分就业指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正确错误 4、通货膨胀率是价格指数变化率。

正确错误 5、结构型通货膨胀是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

正确错误

8

A B

C D

、增长模型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不同是,增长模型

A B

C D

、哈罗德模型中假设了

A B

C D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

A B

C D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劳动和资本可以同时充分就业的原因在于

A B

C D

A、考虑人口增长

B、允许技术变化

C、是长期分析

D、假设产品市场均衡

3、哈罗德模型假设了

A、劳动与资本之间不能够相互替代

B、资本-产出比率为常数

C、劳动-产出比率为常数

D、常数储蓄率

4、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

A、劳动与资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

B、常数规模报酬

C、规模报酬递增

D、规模报酬递减

5、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

A、人均产出是常数

B、人均产出取决于人均资本量

C、人均产出递增

D、人均产出递减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在要素市场是竞争的情况下,要素价格高于边际产品价值。

正确错误 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假设了技术水平不变。

正确错误 3、在哈罗德模型中自然增长率与有保证增长率是一致的。

正确错误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产出唯一地取决于人均资本量。

正确错误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资本

正确错误

A B

C D

、增长模型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不同是,增长模型

A B

C D

、哈罗德模型中假设了

A B

C D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

A B

C D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劳动和资本可以同时充分就业的原因在于

A B

C D

C、技术进步

D、环境改善

2、增长模型与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不同是,增长模型

A、考虑人口增长

B、允许技术变化

C、是长期分析

D、假设产品市场均衡

3、哈罗德模型假设了

A、劳动与资本之间不能够相互替代

B、资本-产出比率为常数

C、劳动-产出比率为常数

D、常数储蓄率

4、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

A、劳动与资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

B、常数规模报酬

C、规模报酬递增

D、规模报酬递减

5、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

A、人均产出是常数

B、人均产出取决于人均资本量

C、人均产出递增

D、人均产出递减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在要素市场是竞争的情况下,要素价格高于边际产品价值。

正确错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假设了技术水平不变。

正确错误、在哈罗德模型中自然增长率与有保证增长率是一致的。

正确错误、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产出唯一地取决于人均资本量。

正确错误、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资本

正确错误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答: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性问题引起的,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存在的理由和必要。 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稀缺性是指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所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欲望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而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的资源与人们的欲望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稀缺性。 由稀缺而产生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如何将稀缺性的、竞争性的和生产性的资源在现在和将来、在生产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做出选择,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这是关于稀缺资源配置问题。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这就是说,在可供选择的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务中,生产哪些种和生产的数量是多少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用于某一种产品生产的资源太多,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必然会减少。社会是以怎样的次序和什么样的机制来分配稀缺资源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第二,如何生产即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物品是用蒸汽还是用水力或原子能发电多用劳动少用资本和土地,还是恰恰相反生产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怎样区别一种生产方法是高效率的还是低效率的第三,为谁生产即社会总产品以何种尺度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和家庭谁得什么得多少为什么穷人仅有一点点,而富人拥有的太多这种分配是公平的吗 由稀缺性而引起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能否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在资源、需要和技术的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和劳务这是关于经济效率问题。“经济”这一词的最初含义就是效率、节约和避免浪费。作为一门研究经济的学问,经济学研究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得同样的满足,或以同样的代价获得更大的满足。如果社会能以更便宜的方法生产,这意味着这个社会将生产更多的产品和劳务,从而得到更大的满足。 西方经济学认为,稀缺性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一直困扰人类的一个难题,是人类面临的永恒的问题。每个经济社会都面临很多经济问题,但西方经济学认为,任何社会——不论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如何,也不论它处在什么历史年代——的经济问题都导源于一个基本的经济事实或矛盾,即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需要的资源的稀缺性。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个基本矛盾,因此便产生了社会的基本经济问题,产生了研究经济问题的经济学。从根本上说,经济学是与稀缺性进行斗争的一门学问。 ;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并没有摆脱稀缺性,这是事实。但是,稀缺性是人类面临的永恒的问题吗第一,事实上,自然科学已经证明,潜在的自然资源是无限的。自然资源的稀缺实际上反映了人还没有充分利用无限的自然资源,就是说到目前为止人还不具备利用无限资源的充分知识。第二,不能把人类历史的特定时期(商品经济)的特定阶级(资产阶级)的欲壑难填的贪婪之心当作既定存在的事实,或者当作自然的合理的现象,而以各种手段刺激或助长其无限膨胀。人的需要不仅仅是个生理的范畴,还具有社会的内容。道德、理想追求、教育、文化素质等因素都会影响和制约人的需要。因此,解决资源稀缺性与人的欲望无限性矛盾的关键在人本身,在于人的智慧、能力的解放。 2.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答: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研究构成整个经济制度的各个经济决策单位的经济行为,研究这些单个单元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影响这些决策的因素。由于这些决策是市场上或通过市场进行的,各种商品和劳务

经济学基础试卷试题下载-样卷doc

经济学基础试卷试题下载-样卷.doc 试题第3套 20 ~20 学年第学期 《西方经济学》期终试卷(三) 班级_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填空题:(20分) 1、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____ _和_____ _________;根据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 ____和__ ___ _________。 2、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与之间的关系。 3、一般地说,收入弹性为正值的商品是商品,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是商品。 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法。 5、在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前,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在相交后,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在相交时, 达到最大。 6、在完全垄断下,单一的卖主可以通过和限产来获取超额利润。 7、人类发展指数用于综合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和三个方面的平均成就。 8、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胀是由于所引起的。 9、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国的全部经济交往所引起的对比。 10、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它不受利息率的影响,因而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 线。 二、选择题:(36分) 1、稀缺性问题() A.只存在于依靠市场机制的经济中B.只存在于依靠中央计划机制的经济中 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 D.只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中 2、经济学上的需求是指人们的() A 购买欲望 B 购买能力 C 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 D 根据其购买欲望所决定的购买量 3、如果(),我们就说—种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 A.需求量变化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化百分比 B.需求量变化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化百分比 C.需求变化大于价格变化 D.价格变化大于需求变化 4、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中,()使得“甲之砒霜,乙之佳肴”成为可能。 A、欲望 B、偏好 C、预算约束 D、价格 5、在短期,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可变成本()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6、以下属于纯公共物品的有() A.私人汽车 B.无线广播 C.河流里的鱼 D.草坪 7、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马克思 D、凯恩斯 8、经济增长的最佳定义是() A、投资和资本量的增加 B、因要素供给增加或生产率提高使潜在的国民收入有所提高 C、实际国民收入在现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D、人均货币收入的增加 9、在资料充足的情况下,最有意义的而又适用的衡量经济增长的工具是()。 A、GDP的货币量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练习题

第一章需求、供给、均衡价格 一、单项选择题 1、均衡价格随着( D ) 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下降 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D、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2、当咖啡的价格急剧上升时,对茶叶的需求量将(C ) A、减少 B、保持不变 C、增加 D、以上都有可能 3、消费者预期某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 C ) A、减少 B、保持不变 C、增加 D、无法确定 4、供给曲线是表示(A ) A、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B、供给量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C、供给量与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 D、供给量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 5、生产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则对该物品当前的供给会( B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6、供给的变动引起(D ) A、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B、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C、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D、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7、限制价格的运用会导致(D ) A、产品大量积压 B、消费者随时可以购买到自己希望得到的产品 C、黑市交易 D、以上都不对 8、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是(B ) A、支持价格 B、限制价格 C、领先价格 D、歧视价格 9、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可以是:(A ) A、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上升 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 D、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 10、在得出某棉花种植农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除哪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均保持为常数?(D ) A、土壤的肥沃程度 B、技术水平 C、棉花的种植面积 D、棉花的价格 11、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 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月X商品需求数量:( B ) A、增加30单位 B、减少30单位 C、增加130单位 D、减少130单位 12、如果消费者对某商品的偏好突然增加,同时这种产品的生产技术有很大改进,我们可以预料(D ) A、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并使均衡价格和产量提高 B、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并使均衡价格和产量下降

智慧树知到《信息经济学》章节测试答案

— 智慧树知到《信息经济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传统经济学假设信息是完全的。 A.对 B.· C.错 答案: 对 2、信息经济学假设人是非理性的。 A.对 B.、 C.错 答案: 错 3、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恩创立了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理论。 A.对 B.、 C.错 答案: 错 4、1959年,马尔萨克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标志者信息经济学的诞生。 A.对 B.》 C.错 答案: 对 5、阿克洛夫提出了“柠檬理论”。 A.对 B.( C.错 答案: 对 6、博弈论是信息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

A.对 B.、 C.错 答案: 对 7、马尔萨克认为,一项观察信号的后验条件分布,一般都与先验分布有所差别,这种概率的差别正是获取信息的结果。 A.对 B.] C.错 答案: 对 8、()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提出信息可以作为商品。 A.凡勃伦 B.) C.奈特 D.米塞斯 E.哈耶克 答案: 奈特 — 9、《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开创了宏观信息经济学的先河,其作者是 A.阿罗 B.范里安 C.马克卢普 D.) E.斯蒂格利茨 答案: 马克卢普 10、微观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不包括: A.逆向选择 B.~ C.道德风险

D.委托代理关系 E.信息技术和网络外部性 答案: 信息技术和网络外部性 | 第二章 1、期望效用法则中包含了对待风险的态度。 A.对 B.错 , 答案: 对 2、一个人的效用函数是凸函数(凸向原点),他是风险厌恶的。 A.对 B.错 / 答案: 错 3、如果一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可以用统计方法计算并预测,则称为可保风险。 A.对 B.错 , 答案: 对 4、风险不能完全转移。 A.对 B.错 ' 答案: 错 5、信息可以看作是传递中的知识差。 A.对 B.错 :

西方经济学第4章在线测试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04章在线测试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04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3:51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以下商品中最富有弹性的是 A、大米 B、食盐 C、香烟 D、珠宝 2、当一种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时, A、供给线较为陡峭 B、需求线较为陡峭 C、供给线弯曲程度较大 D、需求线弯曲程度较大 3、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 A、消费者剩余增加 B、生产者剩余增加 C、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增加 D、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不变 4、交易税有利于 A、卖者 B、买者 C、外国人 D、政府 5、对一种商品规定最高限价可能导致 A、需求量减少 B、供给量增加 C、黑市交易 D、改善资源配置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需求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有 A、消费者偏好 B、生产成本

C、是否生活必需品 D、寻找替代品的难易程度 E、时期长短 2、竞争市场有效是因为 A、供求平衡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最大 B、自由市场中的自愿交换不会留下互惠交换的机会 C、生产者有高尚的利他精神 D、消费者有高尚的利他精神 E、劳动者不计报酬 3、政府最高限价后没有出现短缺的可能原因是 A、最高限价低于市场均衡价格 B、需求减少了 C、供给增加了 D、政府实行了配额制度 E、人们自觉排队购买 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交易税使卖者收到的价格高于买者支付的价格 B、对买者征税,卖者有可能遭受更大损失 C、对卖者征税,买者有可能遭受更大损失 D、双方承担的税赋比例相同 E、交易税增进社会福利 5、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有 A、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有充分的知识,所以政府应干涉经济 B、价格的形成机制是复杂的,政府干涉会导致一系列预料不到的后果

经济学基础试卷试题样卷

经济学基础试卷试题样卷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经济学基础试卷试题下载-样卷.doc 试题第3套 20 ~20 学年第学期 《西方经济学》期终试卷(三) 班级_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填空题:(20分) 1、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____ _和_____ _________;根据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 ____和__ ___ _________。 2、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 与 之间的关系。 3、一般地说,收入弹性为正值的商品是商品,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是 商品。 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法。 5、在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前,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在相交后,边际产量 平均产量;在相交时, 达到最大。 6、在完全垄断下,单一的卖主可以通过和限产来获取超额利润。 7、人类发展指数用于综合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和 三个方面的平均成就。 8、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胀是由于 所引起的。 9、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国的全部经济交往所引起的对比。 10、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它不受利息率的影响,因而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线。 二、选择题:(36分) 1、稀缺性问题() A.只存在于依靠市场机制的经济中B.只存在于依靠中央计划机制的经济中 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 D.只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中 2、经济学上的需求是指人们的() A 购买欲望 B 购买能力 C 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 D 根据其购买欲望所决定的购买量 3、如果(),我们就说—种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 A.需求量变化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化百分比 B.需求量变化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化百分比 C.需求变化大于价格变化 D.价格变化大于需求变化 4、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中,()使得“甲之砒霜,乙之佳肴”成为可能。 A、欲望 B、偏好 C、预算约束 D、价格 5、在短期,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可变成本()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6、以下属于纯公共物品的有() A.私人汽车 B.无线广播 C.河流里的鱼 D.草坪 7、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西方经济学 第四章

第四章 生产理论 1. 简释下列概念: 生产函数:指产品产出量与为生产这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要素量之间的关系。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一种典型的齐次生产函数,由柯布和道格拉斯在1928年研究美国1899年到1922年间资本与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对产量的影响时提出的生产函数,其形 式是Q A KL αβ=,这里A 代表技术水平,K 、L 分别代表资本与劳动,α、β是系数。 边际产量 :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 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一种普遍经济现象,指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之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这就是生产要素报酬递减。 等产量曲线:指其他条件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所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各种可能组合轨迹。 等成本线:是生产要素价格一定时,花费一定的总成本所能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的轨迹。 规模报酬:是指当各种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从而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化情况。 2. 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三种情况的区别何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区别如下:规模报酬问题论及的是,厂商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这假定为该厂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原材料等可变要素发生了同比例变化)相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减,或者说是厂商根据他的经营规模大小(产销量大小)设计不同的工厂规模;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所讨论的则是在该厂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报酬)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 “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错误的。规模报酬和可变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问题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相应的产量变化,而可变要素报酬问题论及的则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的产量变化。事实上,当厂商经营规模较大,在给定技术状况下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即规模报酬递增的同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利用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的增加同样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所以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也会同时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现象。 3. 说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假定生产某产品要用两种要素,如果这两种要素价格相等,则该生产者最好就是要用同等数量的这两种要素投入。 ⑵两种要素A 和B 的价格如果相等,则产出量一定时,最低成本支出的要素投入组合将决定于等产量曲线斜率为-1之点。 ⑶假定生产X 产品使用A 、B 两要素,则A 的价格下降必导致B 的使用量增加。 ⑷在要素A 和B 的当前使用水平上,A 的边际产量是3,B 的边际产量是2,每单位要素A 的价格是5,B 的价格是4,由于B 是较便宜的要素,厂商如减少A 的使用量而增加B 的使用量,社会会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同样多产量。 (5)扩大企业规模,可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规模越大越好。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需求供给习题

第一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本章重难点包括: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需求(供给)的基本概念;比较静态分析;需求的价格弹性定义、种类及与销售收入的关系;其他弹性概念(供给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蛛网模型。 一、经济学基本概念 经济学是探讨人类社会如何经济地利用自然、社会资源以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欲望的科学。经济学是建立在经济决策者是理性的和经济资源是稀缺的这两个假设基础上的。 既有限又有多种用途的资源称为相对稀缺资源,或简称为稀缺资源. 二、需求(供给)基本概念 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一种商品的需求量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商品的需求量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 需求的变动是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2、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种商品的数量。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的变动是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3、均衡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被称为市场出清状态。 三、比较静态分析 经济模型的变量分为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内生变量指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是经济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参数指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往往被看成是外生变量。 静态分析指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数值求解内生变量数值的分析方法。比较静态分析指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的分析方法。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习题三 2. 答:这不违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效用的数量。这里的“单位”是指一完整的商品单位,这种完整的商品单位,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效性的前提。比如,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双的鞋子,但不适用于单只鞋子。对于四轮子而言,必须是有四个轮子的车才成为一单位。三个轮子不能构成一辆四轮车,因而每个轮子都不是一个有效用的物品,增加一个轮子才能使车子有用。因此,这里不能说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用。 3. 假定某消费者只买X、Y两种商品,试用文字和图形说明当他购买时情况为超过,而总支出水平和PX、PY又既定不变,则他应当多买些X而少买些Y才能使总效用增加。 答:因为总支出水平和价格既定不变,为分析方便计可假定,预算线AB也就随之确定,并且AB与Y轴、X轴都成是45°角。如下图所示。

AB总与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设为Ⅲ。另外,无差异曲线Ⅱ的效用小于Ⅲ的效用,Ⅰ的效用小于Ⅱ的效用。AB与Ⅰ交于C点,与Ⅱ交于D点。C点的X商品量为,D点的X商品量为,E点的X商品量为。Y商品的量在C、D、E各点依次为、 在E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亦即 在C、D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大于预算线的斜率,即 在的情况下,C点处在较低的无差异曲线Ⅰ上。如果多购单位X商品,少购单位Y商品,消费者就处在较高的无差异曲线Ⅱ上D点。如果再购买单位X商品,少购买单位Y商品,消费者将达到最大满足,并处于既定预算支出和价格水平下效用最高的无差异曲线Ⅲ上的E 点。 从经济意义上,也可以简答如下:由于假定,因此,,这时消费者若将一部分用于购买Y的货币转向购买X,则由于多买X而增加的效用会大于由于少买Y而损失的效用,从而使总效用增加。 4. 答:由题设知,原来该消费者的消费已处于均衡状态。可设预算方程为。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消费者支出)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对需求缺乏弹性即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消费者支出)与价格成正方向变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课后答案

习题四 1. 简释下列概念: 生产函数 答:指产品产出量与为生产这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要素量之间的关系。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答:一种典型的齐次生产函数,由柯布和道格拉斯在1928年研究美国1899年到1922年间资本与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对产量的影响时提出的生产函数,其形式是Q AK L αβ=,这 里A 代表技术水平,K 、L 分别代表资本与劳动,α、β是系数。 边际产量 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 平均产量 答: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答:一种普遍经济现象,指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之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这就是生产要素报酬递减。 等产量曲线 答:指其他条件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所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 答:是指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当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时,与另一生产要素所减少的数量的比率。 等成本线 答:是生产要素价格一定时,花费一定的总成本所能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的轨迹。 扩展线(扩展轨道) 答:是代表不同产量水平的最优投入组合点的轨迹。 规模报酬答:是指当各种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从而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化情况。 2. 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三种 情况的区别何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区别如下:规模报酬问题论及的是,一厂商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这假定为该厂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原材料等可变要素发生了同比例变化)相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减,或者说是厂商根据他的经营规模大小(产销量大小)设计不同的工厂规模;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所讨论的则是在该厂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报酬)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 “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错误的。规模报酬和可变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练习题word精品

第一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习题 、名词解释 1、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2、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 3、恩格尔定律 4、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 选择题 1、 需求定律说明 ( ) A 、药品价格上涨会使药品的质量提高 增加 C 、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人数增加 减少 2、如果人们对茶叶的偏好增强,则可预期 A 、茶叶的需求增加 C 、茶叶的供给与需求均增加 3、 如果商品 A 和商品 B 是替代的,则商品 A 的 价格下降将造成 A ?商品A 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 ?商品B 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4、 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是 A 、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上升 C 、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预期价格下降 D 、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5、 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 ( ) A 、 需求下降 B 、 需求增加 C 、 需求量下降 D 、 需求量增加 6、 供给定律说明 ( ) A 、 生产技术提高会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大 B 、 政策鼓励某商品的生产,因而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大 C 、 消费者更喜欢消费某商品,使该商品的价格上升 D 、 某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大 7、 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在保持其它要素不变的条件下,该 商品价格的上升,导致 ( ) A 、 供给增加 B 、 供给量增加 C 、 供给减少 D 、 供给量减少 5、 均衡 6、 均衡价格 7、 替代品与互补品 B 、计算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 D 、汽油价格提高,汽车销售量 ( ) 。 B 、茶叶的供给增加 D 、茶叶的供给量和需求量都增加 ( ) 。 B ?商品A 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D ?商品B 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 ) B 、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预期价格

南财西方经济学试卷

南京财经大学 《西方经济学》课程试卷(试卷六) 1.本卷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时间为两小时。 2.考生不得将装订成册的试卷拆散,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 3.字迹端正清晰,不可以使用计算器。 一、单选题(共 20 小题,每题 1 分,共计 20 分) 二、名词解释(共 6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 18 分) 三、计算题(共 2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 20 分) 四、简答题(共 5 小题,每题 6 分,共计 30 分) 五、论述题(共 1 小题,共计 12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 分,共计20分) 1.经济学研究的是 A.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B.企业如何赚钱的问题; C.用数学方法建立理论模型; D.政府如何管制的问题。 2.经济学家讨论“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这一问题属于()所要研究的问题。 A.规范经济学; B.实证经济学; C.宏观经济学; D.微观经济学。 3.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作 A.经济物品; B.机会成本; C.资源的稀缺性; D.人类欲望的无限性。 4.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的有效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生产才可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劳动力数量。 5.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失业; 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

6.根据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列哪个行业最接近完全竞争行业: A.玉米行业; B.自行车行业; C.糖果行业; D.服装行业; 7.如果在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上,AR小于SAC,但大于AVC,则厂商: A.亏损,立即停产; B.亏损,但继续生产; C.亏损,生产或不生产都可以; D.获得正常利润,继续生产; 8.当一个完全竞争行业实现长期均衡时,每个企业: A.都实现了正常利润; B.利润都为零; C.行业中没有任何厂商再进出; D.以上说法都对; 9.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是指该活动的()。 A.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B.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D.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10.市场不能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因为()。 A.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B.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C.消费者都想“免费乘车”; D.以上三种情况都是。 11.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货款利息。 C.购买普通股票; D.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12.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 建造一座住宅;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1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两部门经济是指()。 选择一项: A. 厂商与外贸 B. 家庭与厂商 C. 家庭与政府 D. 厂商与政府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家庭与厂商 题目2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的分析方法是()。 选择一项: A. 最优分析 B. 规范分析 C. 边际分析 D. 实证分析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规范分析 题目3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的方法是()。选择一项: A. 结构分析 B. 存量分析 C. 流量分析 D. 总量分析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总量分析 题目4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以下属于存量的是()。 选择一项: A. 2001年我国第五次普查人口时我国大陆人口是12.6亿 B. 每年的出口量 C. 某一时期的钢产量 D. 某人2001年共存款5万元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2001年我国第五次普查人口时我国大陆人口是12.6亿

题目5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以下属于流量的是()。 选择一项: A. 某人2001年共得工资5万元 B. 2001年我国第五次普查人口时我国大陆人口是12.6亿 C. 某人在2001年底存款5万元 D. 6月31日的钢材库存量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某人2001年共得工资5万元 题目6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决定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均衡是商品或要素的()。 选择一项: A. 以上三项 B. 供给量 C. 价格 D. 需求量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价格 题目7

西方经济学习题第1章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不作为考试内容,仅用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两部门经济是指() A.厂商与政府B.厂商与外贸 C.家庭与政府D.家庭与厂商 2.西方经济学可以定义为() A.研究任何配置资源B.政府如何干预市场 C.消费者如何获得收益D.企业如何进行管理 3.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A.与稀缺性和选择有关的问题B.如何在证券市场上获利 C.何时无法作出选择D.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 4.资源稀缺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处于贫困之中B.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资源是不足的C.资源要保留给我们的未来D.资源最终会被耗光 5.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 C.市场上出售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6.西方经济学者认为美国的经济是一种() A.完全的市场经济制度B.严格的计划经济制度 C.混合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D.自给自足的经济制度 7.西方经济学萌芽时期的代表流派是() A.重农主义B.重商主义 C.古典经济学D.庸俗经济学

8.西方经济学萌芽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是() A.托马斯B.威廉·配第 C.亚当·斯密D.布阿吉尔贝尔 9.西方经济学萌芽时期的代表着作是() A.《赋税论》B.《国富论》 C.《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D.《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10.西方经济学产生与形成时期的代表流派是() A.重农主义B.重商主义 C.古典经济学D.庸俗经济学 11.西方经济学产生与形成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是() A.托马斯B.李嘉图 C.亚当·斯密D.马尔萨斯 12.西方经济学产生与形成时期的代表着作是() A.《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B.《国富论》 C.《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D.《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13.被经济学界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着作是()A.《国富论》B.《赋税论》 C.《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D.《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14.西方经济学完善与发展时期的代表着作是() A.《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B.《国富论》 C.《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D.《赋税论》 15.19世纪初期,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人物是() A.西斯蒙第B.李嘉图 C.萨伊D.马尔萨斯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 一、思考题 1.试比较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 2.谈谈你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看法。 3.请解释经济学家关于成本、利润的概念为什么与会计学上的有关概念不同? 4.机会成本对决策分析有什么意义?为什么? 5.为什么长期和短期的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形? 6.什么是规模经济?如何确定企业的适度规模? 7.利润最大化假说对企业行为分析还有现实意义吗?谈谈你的看法。 8.为什么MR=MC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厂商确定产量的基本原则? 二、计算题 1.对某一小麦农场的研究得到了如下的生产函数:Q=KA0.1L0.1E0.1S0.7R0.1,式中,Q为每一时期的产量;K为常数;A为土地的投入量;L为劳动的投入量;E为设备的投入量;S为肥料和化学药品的投入量;R为其他资源的投入量。 (a)该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递减还是不变?为什么? (b)当所有的投入量增加100%时,产量增加为多少? 2.某公司的短期总成本函数为:C=190+53Q,式中,C为总成本,Q为总产量;二者均以万计。 (a)该公司的固定成本是多少? (b)如果该公司生产了100,000单位产品,它的平均可变成本是多少? (c)其所生产的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多少? (d)其平均固定成本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答:(1)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都假设行为人是理性的,即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解释消费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需求曲线中,为供求论的使用奠定基础。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目的则是解释生产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供给曲线中,也作为供求论研究价格决定的基础。 (3)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二者的切点即为消费者均衡点。生产者行为理论使用的分析工具有些也类似,如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二者的切点即为生产者均衡点。 2.答:所谓收益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是指在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收益递减,既可以指边际产量递减,也可以指平均产量递减,有时还指总产量递减,后者又称为绝对的收益递减。 收益递减只发生在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超过一定限度以后,而在此之前,产量收益是递增的。这是因为,一定的技术规定了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生产要素之间有一个数量上的最佳配合比例。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最佳组合比例所

大学西方经济学第1章习题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 1.某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其互补品的( B )。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价格上升 2.下列不会引起牛排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C )。 A.医生说多吃牛肉有损健康B.牛的饲养者宣传牛排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牛排价格从每千克3美元上升到每千克3.5美元 D.汉堡包价格从每千克2美元跌到每千克1.5美元 3.如果甲产品的价格下降引起乙产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那么( A )。 A.甲和乙产品是互替商品B.甲和乙产品是互补商品 C.甲为低档商品,乙为高档商品D.甲为高档商品,乙为低档商品 4.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引起玉米的需求曲线移动( B )。 A.消费者收入增加B.玉米价格上升 C.大豆供给量锐减D.大豆价格上升 5.市场需求曲线是根据( A )。 A.在不同价格上个人需求不同数量相加而得B.个人需求曲线迭加而得 C.个人需求曲线上的不同价格相加而得D.厂商供应情况测算而得 6.良好的生长环境或许会( D )。 A.降低小麦替代品的价格B.使小麦的供给曲线移到一个较高点 C.需求增加,从而提高小麦的价格D.使小麦的供给曲线朝右下方移动 7.下列哪种情况使总收益下降( B )。 A.价格上升,需求缺乏弹性B.价格上升,需求富有弹性 C.价格下降,需求富有弹性D.价格上升,供给富有弹性 8.某消费者的收入下降,而他对某商品的需求却增加了,该商品为( A )。 A.低档商品B.互替商品 C.互补商品D.一般商品 9.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12000-25p,在需求数量Q为2 000件时的价格弹性是( C ) A.25 B.10 C.5 D.1 10.生产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则对该物品当前的供给会(B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11.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是正值,说明( A )。 A.该种商品不是低档品B.该种商品必定是必需品 C.该种商品必定是高档品D.该种商品必定是低档品 12.某地区的居民收入从去年的l亿元,上升到今年的1.2亿元,对x商品的需求数量上升了30%,该种商品是( B )。 A.必需品B.奢侈品 C.低等品D.吉芬商品 13.水平需求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是( B )。 A.零B.无穷大 C.1 D.不能确定 14.若X和Y两种产品的交叉弹性是-2.3,则( D )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习题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习题 一、选择题 1.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倾斜的曲线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左上方 2.需求定律说明() A.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的质量提高 B.计算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 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 D.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 3.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该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 A.需求增加 B.需求量增加 C.需求减少 D.需求量减少 4.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是() A.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上升 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 D.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5.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 A.需求下降 B.需求增加 C.需求量下降 D.需求量增加 6.()将导致商品需求变量的化而不是需求的变化 A.消费者收入的变化 B.生产者技术水平的变化 C.消费者预期该商品的价格将上升 D.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7.如果预期汽车的价格会继续大幅度上升,假设其他条件不变,那么今年汽车的() A.需求会增加 B.需求量会增加 C.需求会减少 D.需求量会减少 8.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对其他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9.在推导某农民的某商品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外均保持为常量。 A.技术水平 B.投入价格 C.自然特点(如气候状况) 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10.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倾斜的曲线。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左上方 11.供给定律说明() A.生产技术提高会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大 B.政策鼓励某商品的生产,因而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大 C.消费者更喜欢消费某商品,使该商品的价格上涨 D.某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大 12.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该商品的价格上升,导致() A.供给增加 B.供给量增加 C.供给减少 D.供给量减少 13.对大白菜供给的减少,不可能是由于()

中级西方经济学第一章作业答案

中级西方经济学第一章作业答案 一.概念题 1.均衡与非均衡(Equilibrium, Non-equilibrium):(1)均衡一般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的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此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销,也由于在此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正因为如此,西方经济学家进而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往往在于寻找在一定条件下经济事物变化最终趋于静止之点的均衡状态。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市场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假设各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2)非均衡即非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状态。均衡可以分为狭义的均衡和广义的均衡,狭义的均衡一般是指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即各个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都相等的状态。非均衡则意味着市场上的供求不相等,也就是说在市场不出清的经济状况下,也存在着广义的均衡状态,也就是非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状态。非均衡经济理论主要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有阿罗、帕廷金、巴罗、克洛沃、贝纳西、格罗斯曼等等。他们的理论观点主要有:①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包括经济主体能够掌握充分的关于市场状况的信息,但现实中,获得信息需要花费成本,获得充分的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完全竞争的情况普遍存在,如垄断竞争等等,应该重点研究这类竞争。②非均衡理论区分了计划数量和现实数量,该理论认为,市场出清的状态仅仅表示市场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相等,而有效数量和计划数量不一定相等。③均衡论认为价格是市场的惟一调节工具,在均衡达到之前,市场中没有交易。而非均衡理论则认为,未达到均衡之前也有非均衡交易的发生。价格和数量信号都可以调节市场,并且在短期内数量要快于价格的调整。④存量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数量调整信号。⑤提出经济运行的时滞结构,认为时滞的存在加剧了非均衡状态。⑥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避免。⑦解释经济周期、自愿资源失业、闲置等现象。 2.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 static analysis, 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人行2002研;北师大2006研):(1)动态分析是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状态变动过程的分析。动态分析又被称为过程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经济变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等。蛛网模型是一个典型的动态分析方法应用的例子。按照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的观点,动态分析方法又可以分成稳态分析和非稳态分析两种。稳态分析承认经济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但同时假设变动的比率或幅度为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动的常数。稳态分析与静态分析之间只存在量的差异。非稳态分析则强调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之间的质的差异,这种分析方法认为,由于时间的不可逆性,过去和未来是不相同的。过去的事情是确定的,而未来则具有不确定性。过去做的事情现在无法更改,要改也只能通过今后的步骤加以改变;而现在做的事情,对将来的影响无法确知。依靠过去的经验推断未来,结果常常是靠不住的。所以,为了对不确定的未来进行研究,就需要在动态分析中采用一批专门用来分析不确定性的概念。例如,企业之所以保持一定数量的存货,就是为了预防市场上可能出现的无法预料的变化对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2)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完全不考虑时间因素,是一种状态分析。以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为例。该模型包括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的方程,以及均衡的条件: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当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即参数被赋予确定的数值以后,便可通过求解方程组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数值。这相当于由既定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数值。这种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就是静态分析。 (3)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显然,比较静态分析只是对个别经济现象一次变动的前后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均衡位置进行比较分析,而舍弃掉对变动过程本身的分析。简言之,“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对经济现象一次变动后,均衡位置及经济变量变动的前后状态进行比较。 3.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杭州大学1998研;四川大学2006研):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主要以家庭、厂商(企业)和市场等单个经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的。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从根本上讲,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都同市场机制、价格决定有关。当然,它也研究具有整体意义的社会经济问题,如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分析等。但这同样是以单个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为出发点的。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较久,它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剑桥学派和洛桑学派的理论观点演变而来的,像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庞巴维克的边际效用价值论等,都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些英美经济学家对以完全竞争为条件的剑桥学派和洛桑学派的理论观点进行了修正、补充,从而形成了现代微观经济学。其中,影响较大的著作有: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1933),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经济学》(1933),希克斯的《价值与资本》(1939),萨缪尔森的《经济分析基础》(1947)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市场机制的某些具体作用形式方面,提出了一些能够反映商品数量关系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不理解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就无法正确理解社会的整体经济活动。 4.稀缺(scarcity)(中央财大2000研):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从稀缺性出发,西方经济学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同时,对稀缺资源的认识应从动态的观点来认识。历史上,许多曾经被视为自由取用的资源,如空气、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口的增加,人类需要的不断提高,也变得越来越稀缺。 5.经济模型(economics model)(杭州大学1998研):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它是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一种主要分析方法,也称为经济数学模型,指用数学形式所表述的经济过程或经济理论结构。其特点是:以所要研究的问题为中心,从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概括出一些变量,设立某些假设前提,并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把这些变量列成一定的方程式或方程式体系,以表示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反映经济过程的运行情况,模拟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的行为;同时据以分析过去和现在,并预测未来。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因而非常复杂,只有把次要因素排除在外,才能对经济运行进行严格的分析。运用经济模型,事先做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掉许多次要因素,从而建立起一定的模型,然后通过运用这一模型,可以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做出极其简单的描述。 18世纪魁奈的“经济表”是经济模型最早的形式;19世纪3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古诺首次将需求理论写成函数形式;到70年代,洛桑学派的瓦尔拉斯又用联立方程组来表述市场中的商品需求、供给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经济模型的盛行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计量经济学诞生,特别是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后,经济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分析之中。到了现代,经济模型已成为西方各国进行经济预测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如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预测、制订和分析不同的经济发展方案,并做出正确的决策,确定企业最适合的发展方向,实现管理最优化等,都可以借助经济模型来解决。经济模型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宏观经济模型和微观经济模型,前者用来表述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后者用来表述单个经济主体(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经济行为。 6.经济人(中央财大2005研):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样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就是私人利益,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极大化,而不会做出于己无利的事。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1)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2)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3)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4)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利”,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 二、简答题 1.西方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武大2001研) 答:西方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如下阶段: (1)早期萌芽阶段(1662—1835年)。微观经济学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价值论的研究时期。当时不少的经济学家,在研究整个经济活动的同时,把个别商品价值的形成和决定、个别市场价格的决定和变动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也就是说,在对社会经济活动作宏观考察的同时,也作了微观的探讨。在西方经济学的初创时期,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是经常混合在一起的,没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著作,虽大多从国富、国民收入,货币流通总量等宏观考察入手,但在考察过程中,又每每涉及一种商品的价值和价格如何决定,各类收入如何分配和决定等微观分析。总之,这一时期是宏观、微观不分或宏观、微观并用。 (2)产生阶段(1836—1947年)。这一时期,在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影响下,西方经济学开始向微观和宏观两端发展。特别是以边际分析的价值论、市场(价格)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