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试题1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分) P155

A、相互性原则

B、平等性原则

C、强化原则

D、交换性原则

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分) P120

A、消极

B、破坏性

C、概括定型

D、社会适应

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分) P92

A、社会分层

B、本能和教育

C、遗传和环境

D、人性

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分) P119

A、印象形成

B、第一印象

C、信息加工

D、印象管

5、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分) P91

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

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分) P90

A、周围环境

B、社会因素

C、现实生活

D、即时情境

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分) P123

A、控制点

B、稳定性

C、可控性

D、内外因

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C)。(分) P170

A、迷恋爱

B、愚蠢爱

C、浪漫爱

D、空洞爱

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分) P108

A、终身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早期社会化

10、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分) P118

A、图式

B、自我意识

C、遗忘曲线

D、印象

1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这一现象说明了(B)。(分)P155

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

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

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

12、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C)。(分) P142

A、个体

B、环境

C、他人

D、另一对象

13、(B)是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分) P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光环效应

14、(B)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分) P96

A、.奥尔波特

B、勒温

C、麦独孤

D、特里普力特

15、态度的三成分说又称态度的(C)模型。(分) P137

A、P-O-X

B、TIRO

C、A-B-C

D、B=f(P,E)

16、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A)。(分) P144

A、诱因的强

B、趋向动机

C、达到平衡状态

D、回避动机

17、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A),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分) P135

A、主观体验

B、社会动机

C、社会态度

D、社会知觉

18、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D)是易变性因素。(分)

A、人格

B、智力

C、能力

D、情绪

19、印象管理是一种(B)。在人际交往中,互动的双方都知道对方在不断地观察、评价自己,所以个体往往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辞、表情和行为等,以期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分) P121

A、信息加工

B、社交技巧

C、情感过程

D、影响力

20、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B)。(分) P120

A、第一印象

B、刻板印象

C、印象形成

D、总体印象

21、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C)。(分) P158

A、指数关系

B、线性关系

C、倒U型曲线

D、U型曲线

22、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的成就动机之间是(C)的关系。(分) P129

A、负相关

B、很复杂

C、正相关

D、无关

23、美国学者舒茨认为,( C)决定了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如不能满足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他严重问题,如精神崩溃。(分) P156

A、社会赞同的需要

B、对自尊的需要

C、人际需要

D、成就的需要

24、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之间是(A)的关系。(分) P132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无关

D、很复杂

25、舒茨用三维理论解释群体的形成与群体的解体,提出了(D)。(分) P157

A、六种人际关系原则

B、群体分解的控制原则

C、包容原则和情感原则

D、群体整合原则

26、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A)。 P126

A、动机

B、需要

C、注意

D、兴趣

27、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去个性化状态会使个体的侵犯性(C)。(分) P133

A、不确定

B、不变

C、增加

D、减少

28、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是由(B)提出来的。(分) P155

A、奥斯古德

B、舒茨

C、摩根

D、费斯廷格

29、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A)的研究内容。(分) P91

A、社会层面

B、个体层面

C、人际层面

D、群体层面

30、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过去及现在的)资料,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方法,叫(C). P101

A、实验法

B、内容分析法

C、档案法

D、观察法

31、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D)。(分) P128

A、不变

B、越低

C、难预测

D、越高

32、个体对情境中的客体通过态度来赋予其意义,这是态度的(C)功能。(分) P139

A、自我防御

B、工具性

C、认知

D、价值表现

33、早在公元前328年,古希腊哲学家(B)就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 P108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马基雅维里

D、苏格拉底

34、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两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C)。

A、稳定归因

B、成败归因

C、综合归因

D、不可控归因

35、行动者(当事人)和观察者(局外人)对行动者行为原因的看法有差别,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D)影响归因过程及其结果。(分) P125

A、利益

B、控制点

C、态度

D、社会视角

36、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这种现象叫(A)。 P168

A、社会感染

B、暗

C、优势反应

D、模仿

37、身份的特点不包括(A)。(分) P115

A、系统性

B、稳定性

C、主观性

D、客观性

38、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如果(C),就更可能做出内部原因的归因。(分) P125

A、特异性高、共同性高和一致性低

B、特异性低、共同性高和一致性高

C、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

D、特异性高、共同性低和一致性低

39、实证分析阶段始于(C)。(分) P93

A、19世纪中叶

B、19世纪末

C、20世纪20年代

D、19世纪初

40、(B)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分) P123

A、外控者

B、内控者

C、行动者

D、观察者

41、关于再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分) P108

A、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

B、教导社会成员掌握、遵守社会规范

C、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

D、成年期的社会化

42、(A)不是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分) P101

A、系统性原则

B、目的性原则

C、全面性原则

D、非暗示性原则

43、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C)。(分) P158

A、智慧

B、热情

C、真诚

D、幽默

44、性别与从众之间的关系是(B)。(分) P163

A、男性不容易从众

B、没有确定性的关系

C、女性更不容易从众

D、女性更容易从众

45、“如果我怀疑我爱的人跟别人在一起,我的神经就紧张。”这是(A)的爱。(分) P171

A、占有式

B、好朋友式

C、浪漫式

D、迷恋式

46、“集体潜意识”理论是由(B)提出来的。(分) P107

A、霍尔

B、荣格

C、弗洛伊德

D、沙利文

47、人在(C)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分) P151

A、目光接触

B、面部表情

C、触摸

D、身体运动

48、(C)是指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分) P136

A、羞耻

B、焦虑

C、内疚

D、嫉妒

49、(D)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分) P123

A、评价者

B、行动者

C、外控者

D、内控者

50、“我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自己爱的人受苦。”这是一种(C)的爱情。(分)

A、游戏式

B、激情式

C、利他式

D、逻辑式

51、在形成总体印象时,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的高低来形成对他人的好或不好的总体印象,被称为印象形成中的(A)。(分) P120

A、平均模式

B、定型

C、加权平均模式

D、加法模式

5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 P99

A、研究者应严格按访谈问卷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

B、间接访谈是指研究者通过对某人亲戚朋友的访谈,得到他的资料

C、如果被访者拒绝访谈,访谈者应不再对其进行纠缠

D、访谈法研究气氛很轻松,研究者和被访者聊天就可以了

53、在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中,(A)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分) P158

A、互补

B、邻近

C、熟悉

D、竞争

54、霍尔(E. T Hall,1959)对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研究表明,公众距离为(C)。(分) P153

A、英尺~4英尺

B、0英寸~18英寸

C、12英尺~25英尺

D、4英尺~12英尺

55、(A)不是婚姻的主要动机。(分) P174

A、学习

B、繁衍

C、爱情

D、经济

56、经验描述阶段,是从(A)到20世纪初。(分) P92

A、19世纪中叶

B、18世纪末

C、19世纪初

D、19世纪末

7、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C)的预测。(分) P123

A、变化

B、不可控

C、较准确

D、可控

58、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B)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分) P92

A、归纳

B、观擦

C、思辨

D、实验

59、(C)是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分) P122

A、内归因

B、稳定性原因

C、行为内因

D、情境归因

60、(C)是指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分) P130

A、亲合动机

B、侵犯动机

C、权力动机

D、亲社会动机

61、海德(F. Heider,1958)是归因思想的创始人,他认为人们归因时,首先使用(C)原则. P123

A、协变性

B、特异性

C、不变性

D、易变性

62、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B)。 P104

A、蒂博特

B、霍曼斯

C、布劳

D、埃莫森

63、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A)的知觉。(分) P117

A、自己

B、自然

C、社会

D、环境

64、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称为(B)。(分) P160

A、妥协

B、竞争

C、合作

D、让步

65、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称为(D)。(分) P118

A、内隐认知

B、核心知识

C、框架

D、图式

66、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叫(C)。 P128

A、习得性动机

B、抱负动机

C、成就动机

D、社会动机

67、失眠者往往认为失眠是自己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紧张等等,因而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B)模式来使失眠程度得到缓解。(分) P125

A、生活

B、归因

C、睡眠

D、治疗

68、人际沟通与大众沟通的最重要区别是(C)。(分) P146

A、有无言语的出现

B、有无态度的交流

C、有无媒体的中介

D、有无情感的交流

69、处于(D)中的人春风沉醉,心无旁骛,不能忍受爱人的冷落和背叛,希望和对方融为一体。(分) P171

A、友谊爱

B、游戏爱

C、伙伴爱

D、激情爱

70、他人在场,会影响助人行为。一般情况下,在场人数越多,助人行为(A)。(分)

A、越少

B、迅速增加

C、越多

D、越难预测

71、一般说来,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C)关系。(分) P126

A、U型曲线

B、指数曲线

C、倒U型曲线

D、线性关系

72、双方高度关怀对方的情感状态,觉得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B)的特点。(分)169

A、依恋

B、爱

C、喜欢

D、单相思

73、已学习和掌握得相当熟练的动作,不假思索即可做出的反应,称为(A)。(分) P165

A、优势反应

B、社会惰化反应

C、弱势反应

D、社会促进反应

74、(D)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分) P154

A、亲密行为

B、好恶评价

C、情感卷入程度

D、自我暴露程度

75、在印象管理中,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个体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这种做法被称为(B)。 P122

A、自我暴露

B、自我抬高

C、隐藏自我

D、形象塑造

76、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D)的过程。(分) P108

A、心理健全的人

B、成年人

C、合格社会成员

D、社会人

77、在成败归因中,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失败时外归因,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是一种(A)策略。(分) P125

A、自我防卫

B、隐藏自我

C、自我暴露

D、自我抬高

78、根据研究,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动机水平,这种最佳动机水平随活动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C)的趋势。(分) P127

A、不变

B、迅速上升

C、逐渐下降

D、逐渐上升

79、(D)是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 P121

A、印象形成

B、印象输入

C、印象输入

D、印象管理

80、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D)。(分)

A、华生

B、勒温

C、奥尔波特

D、班杜拉

二、多选题:

8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分) P141

A、已成为既定事实的态度,即被说服者根据直接经验形成的态度不易转变

B、预警一定会促进态度转变

C、自尊水平高、自我评价较高的接受者不易转变态度

D、分心一定会削弱说服效果

82、自尊需要包括(CD)两方面。(分) P116

A、觉得自我有价值、有力量、有地位的自我满足感

B、是一种高级需要

C、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

D、对名誉、地位支配、赞赏的欲望

83、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应遵循的主要伦理守则有(ABCD)。(分) P98

A、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者的措施。

B、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

C、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

D、对被试者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如公开发表,须经被试者同意

8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心理学迅速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它们是(ABD)。P94

A、研究领域拓宽,涉及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

B、开展了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C、从注意经验描述到注意假设检验

D、理论向多元化发展,提出很多新的“小理论”来解释与预测行为

85、为了接近被访谈者,使访谈顺利进行,应该注意(ABCD)。(分) P99

A、发出邀请时应热情,语气应该肯定和正面

B、穿着干净整洁,称呼恰如其分

C、自我介绍简洁明了,不卑不亢

D、以适当方式消除被访者的紧张、戒备心理,有时应主动出示身份证等文

86、关于自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D)。(分) P116

A、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导致自信

B、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C、自尊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自尊心”

D、自尊水平是个体对其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

87、社会规范论用普遍规范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人类社会存在的普遍性的道德准则有(BC)。(分)

A、正当行为规范

B、社会责任规范

C、交互性规范

D、伦理规范

88、态度的特点包括(ABD)。(分) P137

A、对象性

B、内在性

C、系统性

D、稳定性

89、自我的结构包括(ABCD)。(分) P113

A、物质自我

B、理想自我

C、心理自我

D、社会自我

90、侵犯的本能论的代表人物有(CD)。(分) P131

A、多拉德

B、伯克威茨

C、罗伦茨

D、弗洛伊德

91、互补对于人际吸引是重要的,互补的形式主要有(ABD)。(分) P158

A、社会角色的互补

B、人格特征的互补

C、情感的互补

D、需要的互补

92、爱情与喜欢的区别主要在(ABD)等方面。(分)

A、利他

B、亲密

C、服从

D、依恋

93、通过对“小道消息”的研究发现,非正式沟通网络主要有(ABC)等典型形式。 P149

A、流言式

B、集束式

C、偶然式

D、单线式

94、从众的功能有(AB)。(分) P161

A、让个体适应社会生活

B、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

C、从众行为有时虽然不是按照个体本意做出的,但却是个体的自愿行为

D、群体压力可以在个体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使个体通过理性抉择,选择从众

95、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包括(ABCD)等。(分) P118—P119

A、兴趣

B、经验

C、情绪

D、动机

96、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的三维指的是(ABC)。(分) P156

A、包容需要

B、情感需要

C、支配需要

D、成就需要

97、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的含义包括(AB)。(分) P160

A、当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积极的、肯定性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现目标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合作关系

B、当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消极的或否定性的依赖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不能达到目标或实现手段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

C、个体行为的目标或手段与他人行为的目标或手段之间如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就会产生相互作用

D、当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积极的、肯定性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现目

标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

97题的答案就应该AB

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的含义包括哪些

首先,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的含义是个体行为的目标或手段与他人行为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如存在相关或依赖关系,就会产生相互作用。

该含义可以分为两方面来说明,也就是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当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积极的、肯定性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现目标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合作关系②当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消极的或否定性的依赖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不能达到目标或实现手段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

所以该题目应该选AB.

98、由于信息出现的顺序不同而影响印象形成的现象包括(BD)。(分) P119

A、刻板印象

B、近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首因效应

99、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的重要学术思潮包括(ABCD)。(分) P92

A、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B、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C、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

D、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100、问卷的构成成分包括(ABCD)。(分) P100

A、人口学记录

B、指导语

C、问题及其备选答案

D、结束语

【参考答案】

1C,2D,3D,4B,5B,6B,7A,8C,9C,10A11,12C,13B,14B,15C,16A,17A,18D,19B,20B,21C,22C,23C,24A,25D,26A,27C, 28B,29A,30C,31D,32C,33B,34C,35D,36A,37A,38C,38C,40B,41C,42A,43C,44B,45A,46B,47C,48C,49D,50C,51A52 A,53A,54C,55A,56A,57C,58B,59C,60C,61C,62B,63A,64B,65D,66C,67B,68C,69D,70A,71C,72B,73A,74D,75B,76D ,77A,78C,79D,80D

81AC,82CD,83ABCD,84ABD,85ABCD,86ABD,87BC,88ABD,89ABCD,90CD,91ABD,92ABD

93ABC,94AB,95ABCD,96ABC,97AB,98BD,99ABCD,100ABCD

社会心理学试题2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选项中属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人际过程的是( )

A.态度改变

B.侵犯行为

C.组织行为

D.种族偏见

2.认为自卑感是推动人格发展动力的心理学家是( )

A.阿德勒

B.冯特

C.弗洛伊德

D.荣格

3.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比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更倾向于( )

A.实验

B.调查和参与观察

C.文献研究

D.历史比较

4.“人们以行为后果的有利或不利为判断基础而决定采取何种行为”,这是________的观点。 ( )

A.角色理论

B.诱因理论

C.生物理论

D.认知理论

5.突出强调外部因素作用的社会心理学流派是( )

A.人本主义流派

B.行为主义流派

C.精神分析学派

D.结构主义流派

6.以下选项中不是学习理论的学习机制的是( )

A.强化

B.联结

C.模仿

D.聚焦

7.我们对他人形成印象时通常采取的最简单的模型是( )

A.平均模型

B.加权平均模型

C.刻板印象模型

D.图式化模型

8.以下选项中属于个人知觉中的情绪线索的是( )

A.距离

B.身体姿势

C.悲伤

D.目光接触

9.“个体寻找和解释情境以证实自我概念的过程”是指( )

A.自我确认

B.自我图式

C.自我表演

D.自我提升

10.社会认知过程中最重要的方式是图式和( )

A.综合

B.分类

C.累加

D.知觉

11.最早提出通过内因和外因进行归因的社会心理学家是( )

12.侵犯行为发生过程中的“武器效应”是指( )

A.去个体化行为

B.兴奋转移

C.侵犯性线索

D.环境背景

13.在态度的心理成分中,起基础作用的成分是( )

A.情感

B.认知

C.外显行为

D.行为倾向

提出的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是( )

A.标签理论

B.认知失调理论

C.平衡理论

D.越轨理论

15.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说服效果的说服者方面的因素的是( )

A.心情

B.吸引力

C.人格

D.卷入程度

16.认为偏见是偏见持有者的学习经验,这是________理论的观点。( )

A.团体冲突

B.社会学习

C.认知

D.心理动力

17.以下选项中属于态度的间接测量方法的是( )

A.行为观察法

B.自陈法

C.问卷法

D.反应时测量

18.社会心理学家Baumeister指出,人类最广泛、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动机是( )

A.包容的需要

B.归属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9.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寂寞感的影响因素的是( )

A.婚姻状况

B.经济状况

C.年龄因素

D.性别因素

20.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人际吸引的熟悉性因素的是( )

A.接近性

B.年龄相同

C.曝光效应

D.态度相似

21.许多候选人在竞选时经常在广告上宣传自己,这运用的是人际吸引中的( )

A.明星效应

B.蝴蝶效应

C.曝光效应

D.骨牌效应

22.以下选项中关于友谊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要想交深层朋友,感情投入是最根本的

B.与深层朋友的交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触越来越多

C.男孩子交友常常喜欢一对一对地玩

D.情感在男女友谊关系中的作用没有什么差别

23.在Lasswell和Robsenz看来,“一见钟情”属于( )

A.浪漫式爱情

B.好朋友式爱情

C.占有式爱情

D.游戏式爱情

24.“每个人得到同样的利益”体现的是社会交换中的( )

A.现实原则

B.报酬原则

C.平等原则

D.均等原则

25.在货运游戏中,双方各自及总收益最大的唯一情况是( )

A.双方均使用威胁

B.一方使用威胁

C.争夺单行线

D.合作

26.在压力之下发生的改变行为的倾向,指的是( )

A.从众

B.顺从

C.服从

D.遵从

27.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从众的个人因素的是( )

A.团体规模

B.团体的社会支持

C.控制愿望

D.团体凝聚力

28.在增加顺从的技巧中,先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在对方拒绝之后,紧跟着提出一个小的要求,这是( )

A.门前技巧

B.脚在门槛内技巧

C.折扣技巧

D.“滚雪球”技巧

29.团体沟通的特性主要表现为领导的主导作用和( )

A.成员发言的不平等性

B.冲突的必然性

C.规范的一致性

D.地位的决定性

30.在文化心理学看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最终层次是( )

A.外在物品

B.价值观

C.潜在假设

D.行为方式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指出,个体知觉到的自我概念包含理想自我、________和________。( )

A.应该自我

B.实际自我

C.主观自我

D.客观自我

E.镜中自我

32.个人知觉中的偏差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

A.整体效应

B.加权效应

C.骨牌效应

D.晕轮效应

E.慈悲效应

33.影响说服效果的情境因素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

A.人格

B.信息唤起的恐惧感

C.信息的呈现方式

D.预先警告

E.分散注意

34.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包括社会交换、________和________。( )

A.奉献原则

B.强化原则

C.联结原则

D.光环效应

E.蝴蝶效应

35.创建良好的顺从环境的促进因素包括积极的情绪、________和________。( )

A.增加人际吸引

B.强调专家资格

C.强调顺从行为的互惠性

D.提出合理原因

E.适当增加压力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并改正。

36.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

37.与非语言线索相比,语言线索常常会泄露一个人的真正企图。( )

38.侵犯行为必须伴有侵犯性情绪。( )

39.寂寞通常会与孤独联系在一起。(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40.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应注意哪些主要问题?

41.简述个体自我概念的构建过程。

42.简述态度的心理功能。

43.什么是人际冲突怎样利用协商解决人际冲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4.什么是归因试阐述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

45.中国人有哪些思维特性它对我们的认知活动有什么样的影响?

B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选项中属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团体过程的是( )

A.归因问题

B.侵犯行为

C.种族偏见

D.社会交换

2.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心理学被称为( )

A.实验心理学

B.民族心理学

C.个体心理学

D.分析心理学

3.社会心理学真正建立是在( )

年年年年

认为,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社会情境的知觉与加工过程。( )

A.学习理论

B.诱因理论

C.认知理

1.社会心理学

2.态度

3.社会认同

4.群体

1.社会心理学的4个重要流派是()、()、()和()。

2.自我概念获得的心理过程包括()、()、()和()。

3.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包括()、()和()。

4.社会认知的基本策略有两种,一是(),二是()。

5.态度包括三种成分:()、()和()。

6.中性态度具有3个特点:()、()和()。

7.非言语沟通具有5种主要功能:()、()、

()、()和()。

8.爱的主要心理成分是()、()和()。

9.亲密关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和()。

10.亲社会行为包括()、()、()

和()等。

11.影响服从的原因主要有3个:()、()和()。

12.社会惰化效应有时会增强,有时则会减弱,其影响因素有5个:()、()、

()、()和()。

13.态度的一般说服模型中影响说服效果的信源特征主要有()、()和

()。

14.群体结构的要素有5个:()、()、()、

()和()。

1.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有许多,属于实验法的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

B、问卷法

C、现场研

D、现场实验法

2、不属于中国人自我概念边界特征的是______。

A、自主性

B、伸缩性

C、独立性

D、道德性

3、认知模型不包括。

A、范畴模型

B、情境模型

C、最新印象模型

D、样例模型

4、不适合测量态度的方法是_____。

A、行为观察法

B、社会距离法

C、量表法

D、说服法

5、沟通类型有许多分类方法,属于按照传播通道类型划分的类型是_____。

A、正式沟通

B、言语沟通

C、表情

D、轮式沟通

6、正常的社交距离一般在______。

A、100厘米以下

B、125-350厘米

C、 35-55厘米

D、70厘米

7、人际吸引的个人因素是

A、互补性或相似性

B、熟悉性

C、厌恶感

D、接近性

8、影响攻击行为的生理因素是。

A、挫折

B、大脑唤醒水平

C、模仿

D、报复心

9、引导他人依从的策略是_____。

A、认知吝啬鬼

B、登门槛效应

C、首因效应

D、皮格马利翁效应

10、滥竽充数的现象是一种现象。

A、从众

B、社会干扰

C、冲突

D、社会惰化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下列各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填入题后的空格内,多选、少选、不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1、社会认同的效应有_____ 。

A、类别的加重

B、自尊的提高

C、内群体偏私

D、外群体同质性效应

2、群体决策中的偏差有_____

A、群体思维

B、群体极化

C、群体绩效

D、责任扩散

3、社会心理学关注的主要概念是______。

A、个体

B、群体

C、群际

D、我-他-我们-他们

4、属于对自我评价的是______。

A、自尊

B、自我呈现

C、自我效能感

D、自我表露

5、认知捷径的思考方式主要是“启发式判断”,包括

A、易取性启发法则

B、代表性启发法则

C、定锚与调整式启发法则

D、目标定向

6、态度形成理论包括

A、认知相符理论

B、学习理论

C、诱因理论

D、自我调适理论

7、影响倾听的障碍性因素有

A、环境干扰

B、信息质量低下

C、倾听者主观障碍

D、内疚感强

8、影响从众的因素主要有

A、群体规模

B、群体凝聚力

C、个人的责任感

D、群体划分方式

9、影响合作和竞争策略的因素有

A、信息沟通

B、信念和互惠性规范

C、个人的责任感

D、奖励结构

10、社会认同过程包括

A、判断

B、社会身份定位和认同

C、类别化

D、社会比较

1.社会规范形成的一般机制是什么(2分)

2.谈判应具有哪些策略(3分)

3.怎样防止群体迷思(4分

4.态度改变的模型有哪些(4分)

简要论述什么叫预期预期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5.社会心理学

6.态度

7.社会认同

8.群体

15.社会心理学的4个重要流派是()、()、()和()。

16.自我概念获得的心理过程包括()、()、()和()。

17.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包括()、()和()。

18.社会认知的基本策略有两种,一是(),二是()。

19.态度包括三种成分:()、()和()。

20.中性态度具有3个特点:()、()和()。

21.非言语沟通具有5种主要功能:()、()、

()、()和()。

22.爱的主要心理成分是()、()和()。

23.亲密关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和()。

24.亲社会行为包括()、()、()

和()等。

25.影响服从的原因主要有3个:()、()和()。

26.社会惰化效应有时会增强,有时则会减弱,其影响因素有5个:()、()、

()、()和()。

27.态度的一般说服模型中影响说服效果的信源特征主要有()、()和

()。

28.群体结构的要素有5个:()、()、()、

()和()。

1.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有许多,属于实验法的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

B、问卷法

C、现场研究

D、现场实验法

2、不属于中国人自我概念边界特征的是______。

A、自主性

B、伸缩性

C、独立性

D、道德性

3、认知模型不包括。

A、范畴模型

B、情境模型

C、最新印象模型

D、样例模型

4、不适合测量态度的方法是_____。

A、行为观察法

B、社会距离法

C、量表法

D、说服法

5、沟通类型有许多分类方法,属于按照传播通道类型划分的类型是_____。

A、正式沟通

B、言语沟通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13文秘301班 2013 ~2014 学年第 1 学期)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自我意识的结构可以分成与两个对立的部分。 2、在形状知觉中知觉的整体性遵守、和三个原则。 3、一般说来,态度由、和三种因素构成。 4、交往的心理功能主要表现在、、和等方面。 5、记忆障碍是人们在、、或过程中表现出的障碍。 6、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整体时,引发个体努力程度下降的现象,称为。 7、心理学家伯克威茨认为,挫折的存在不一定导致个体的侵犯,只是使个体处于状态。 8、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9、角色扮演者在角色扮演中出现的心理与行为上的不适应状态称为。 二、判断题:(每小题2 分,共 20 分) 1.人到老年,个体的社会化不再继续进行。() 2.团体的凝聚力越大,从众行为也越常发生。( ) 3.在面部表情中,微笑是很重要的,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就说明了这一点。( )

4.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史中,最早以社会心理现象作为讨论的中心课题的,是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M.拉扎鲁斯和语言学家H.施坦塔尔。() 5.反向社会化是指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文化的过程。() 6.大众传播媒介指的是人们用来进行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与交往手段,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等。它既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其消极作用。() 7.个人的面部表情是先天的,与后天环境无关。() 8.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9.事后诸葛亮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为证实偏差。()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是一个人的态度的形成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 人际交往中的曝光效应显示出,()会对人际吸引起作用。 A. 接近性 B. 互补性 C. 相似性 D. 熟悉性 2. 奥斯古德用语义分析的实验证明了我们在印象形成时,用以评价他人的基本维度是()。 A. 评价、力量、活动性 B. 知识、感召力、领导力 C. 能力、正直 D. 中心特征、边缘性特征 3. 在接受别人对待时,纵使施予者出自善意,但如接受者感到自由受到限制时,也会心生抗拒。这种心态称为()。 A. 出丑效应 B. 心理反感 C. 过度理由效应 D. 认知失调 4.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以()为基础的联系。 A. 情感 B. 认知 C. 利益 D. 兴趣 5. 危机现场中,在场人数愈多时,见义勇为的助人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反而愈少。这种现象称为()。 A. 冒险偏移 B. 谨慎偏移 C. 旁观者效应 D. 社会抑制 6. 研究显示,()因素对亲密关系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A. 社会经济地位 B. 相貌 C. 个人能力 D. 依恋类型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财大版)上课讲义

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特定社会文化情境中个体与他人、群体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与范围是指人际交往过程中,在社会的文化、 历史脉络下个体过程、人际过程和群体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2. 实验研究:实验法是研究者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情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 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实验研究能够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包括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和模拟实验。 优点:能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还比观察法经济。 3、现场实验 是指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的有控制的实验。实验在现实的环境中和现实的人打交道,避免在实验室很不真实的环境中通过被试获取研究结果。因此,现场实验要把猜测降到最低限度,这样被试的反应会更加自然,而更少受到猜测引起的各种倾向性的影响。 4、实验室实验 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实验室实验较好地控制了变量,但却脱离了真实的社会生活,人们对其结果一般持谨慎态度。 5、社会化 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文化行为 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6、角色期望 一个人占据了社会关系系统中的一个位置,他人、群体和社会就对占有这个位置的人抱有期望。角色期望首先是要他人提出符合自己身份的希望,同时本人对这种希望心领神会。如罗森塔尔实验 7、角色冲突 个人在生活中扮演同一角色由角色的不同要求而引起的角色内的冲突,或者同时扮演多个角色而引起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现象。是角色行为相互矛盾时的产物。 简答: 1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奥尔特曼和泰勒(D.A.Taylor,1973)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 入深的角度来看,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一)定向阶段 定向阶段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在熙熙攘攘的人的世界里,我们并不是同任何一个人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是对人际关系的对象有着高 度的选择性。在通常情况下,只有那些具有某种会激起我们兴趣的特征的人,才会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在一个团体中,我们在人际关系方面会将这些人放在注意的中心。

社会心理学试卷与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卷与答案 一、单选题 1. (1分) 第一份专业经济心理学的专业杂志是哪一年创办的?() ? A. 1902 ? B. 1908 ? C. 1975 ? D. 1981 2. (1分) 以精神分析法研究经济心理学的是()。 ? A. 考托瑙 ? B. 拉扎斯菲尔德 ? C. 阿尔布 ? D. 迪希特 3. (1分) 关于性别角色的论述,下列哪位学者的观点最接近中国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基本观念?() ? A. 本尼迪克特 ? B. 奥尔波特 ? C. 霍尼

? D. 帕森斯 4. (1分) 感知觉异常;逻辑思维紊乱;奇怪想法与信念;情感迟钝或倒错;明显怪异行为;明显退缩或社会隔离;兴趣、动机、意志力明显减退;学习工作能力明显下降;生活懒散、个人卫生或修饰明显受损等这些特征,是()的初期症状。 ? A. 躁狂抑郁症 ? B. 抑郁症 ? C. 精神分裂 ? D. 走火入魔 纠错 5. (1分) 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的横向结构属于()。 ? A. 差序格局 ? B. 团体格局 ? C. 交换格局 ? D. 情感格局 纠错 6.

(1分) 下列哪位社会心理学对性别差异做过出色的跨文化研究? ? A. 奥尔波特 ? B. 霍尼 ? C. 米德 ? D. 海德 纠错 7. (1分) 下列心理学家中被认为是经济心理学的创立者的是()。 ? A. 弗洛伊德 ? B. 冯特 ? C. 塔尔德 ? D. 阿尔布 纠错 8. (1分) 考托瑙对经济心理研究的集中体现是《经济行为的心理分析》,他认为经济心理研究的重点应该是()。 ? A. 经济行为

? B. 决策行为 ? C. 心理预期 ? D. 非理性行为 纠错 9. (1分) 谨小慎微、敏感多疑、拘谨呆板、优柔寡断、心胸狭窄、求全责备、顾虑重重、自我克制、苛求自己、责任心过重、好玄想等这些特征是()的表现。 ? A. 癔病性人格 ? B. 强迫人格 ? C. 反社会型人格 ? D. 分裂人格 纠错 10. (1分) 拉扎斯菲尔德则主张在经济心理学的研究中应该以()作为研究的重点。 ? A. 经济动机 ? B. 消费行为 ? C. 消费潜意识 ? D. 经济习惯

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2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A.对抗理论 B.去个体化理论 C.个性理论 D.群体压力理论 3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的影响。 A.社会关系 B.群体任务

C.群体规模 D.群体规范 4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菲德勒 B.坎贝尔 C.亚当斯 D.斯托纳 5()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 B.罗廷 C.谢罗德 D.格林伯格 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 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 B.群体本身特点 C.社会因素 D.信息因素 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侵犯诱因理论 D.挫折—侵犯理论 9.()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 B.自我障碍模型

C.习得无望模型 D.自我服务模型 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A.社会性 B.普遍性与特殊性 C.社会学观点 D.行为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A.开始运用实验 B.依靠生活经验 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自我意识的结构可以分成 与 两个对立的部分。 2、在形状知觉中知觉的整体性遵守 、 和 三个原则。 3、一般说来,态度由 、 和 三种因素构成。 4、交往的心理功能主要表现在 、 、 和 等方面。 5、记忆障碍是人们在 、 、 或 过程中表现出的障碍。 6、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整体时,引发个体努力程度下降的现象,称为 。 7、心理学家伯克威茨认为,挫折的存在不一定导致个体的侵犯,只是使个体处于 状态。 8、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 为 。 9、角色扮演者在角色扮演中出现的心理与行为上的不适应状态称为 。 二、判断题:(每小题2 分,共 20 分) 1.人到老年,个体的社会化不再继续进行。( ) ( ) 4.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史中,最早以社会心理现象作为讨论的中心课题的,是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M.拉扎鲁斯和语言学家H.施坦塔尔。( ) 5.反向社会化是指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文化的过程。( ) 6.大众传播媒介指的是人们用来进行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与交往手段,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等。它既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其消极作用。( ) 7.个人的面部表情是先天的,与后天环境无关。( ) 8.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 ) 9.事后诸葛亮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为证实偏差。( )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是一个人的态度的形成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 三、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 人际交往中的曝光效应显示出,( )会对人际吸引起作用。 A. 接近性 B. 互补性 C. 相似性 D. 熟悉性 2. 奥斯古德用语义分析的实验证明了我们在印象形成时,用以评价他人的基本 维度是( )。 A. 评价、力量、活动性 B . 知识、感召力、领导力 C. 能力、正直 D. 中心特征、边缘性特征

00266社会心理学(一)2018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社会心理学(一)》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2.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 A.对抗理论 B.去个体化理论 C.个性理论 D.群体压力理论 3.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 )的影响。 A.社会关系 B.群体任务 C.群体规模 D.群体规范 4.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菲德勒 B.坎贝尔 C.亚当斯 D.斯托纳 5.( )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 B.罗廷 C.谢罗德 D.格林伯格 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 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 )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 B.群体本身特点 C.社会因素 D.信息因素 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 )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侵犯诱因理论 D.挫折—侵犯理论 9.( )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 B.自我障碍模型 C.习得无望模型 D.自我服务模型 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 A.社会性 B.普遍性与特殊性 C.社会学观点 D.行为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 A.开始运用实验 B.依靠生活经验 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 E.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量分析 2.态度形成的条件是( )。 A.社会性 B.需要 C.外界环境 D.社会实践 E.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2012.6.10 一、考试情况介绍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上面可用于记录知识要点)入场。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卷结构与试题类型: 试题分为较难、适中、较易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40%、40%。 试题类型包括: 1.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2.单项选择题(5道题,每题2分) 3.名词解释题(5道题,每题5分) 4.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 5.应用分析题或论述题(1道题,20分) 二、复习范围 以教材《社会学心理学教程》(乐国安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10年版)为依据,以电大在线课程端发布的形考作业题、期末复习指导(视频)、期末辅导(文本)为范围进行复习。

三、各章要点及重点习题 第一章绪论 1.1908 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2.由于研究使用的场合的不同,实验法分为()实验法和()实验法两种形式。 3.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和()之间的关系。 4.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5.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 2.简述调查法的种类及其优缺点。(见教材)P9-10答: 第二章社会化 1.以内容为划分依据,社会化主要包括(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和(法律)社会化。P27-30 2.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 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 会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 包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 和()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 过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 纶,这是()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 是社会认知C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他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历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题库

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历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题库 说明:试卷号:1295 课程代码:02351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社会工作;本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纸考、比例50%)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3.归因:人们从可能导致自己及他人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14.社会认知::是指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15.自我实现的预言:我们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之后,就会对他人产生相应的期望,而此期望又引导我们采取相应的行为来实现此期望,这一现象就叫自我实现的预言。 16.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为了和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而采取的改变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的倾向。 17.去个性化: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2.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 13.社会态度: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14.利他行为: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15.群体极化:群体决策方向上与个人决策相一致,但比个人决策结果更极端,这就是群体极化。具体表现为:如果人们先前的倾向是冒险的,则群体决策更具有风险性;如果人们先前的倾向是保守的,则群体决策更为谨慎。 16.服从:由于受到外界的压力,个体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与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3.归因:人们从可能导致自己及他人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14.刻板印象:就是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固定而概括的印象。 1

尔雅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1 父母养我们,我们要回报,这属于()1.0 分
? ? ? ?
A、符号互动理论 B、平衡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社会交换理论 我的答案:D
2PAC 中 A 是指()1.0 分
? ? ? ?
A、我们的父母自我状态 B、我们的成人自我状态 C、children D、老人 我的答案:B
3 群体的极化现象有()种解释 1.0 分
? ? ? ?
A、一 B、二 C、三 D、四 我的答案:B
41950 年发端于美国的社会交换理论是从()的视角看待利他行为 0.0 分
? ?
A、哲学 B、经济学

? ?
C、心理学 D、社会学 我的答案:C
5 苏联的社会心理学强调在()指导下研究 1.0 分
? ? ? ?
A、马克思主义 B、纳粹主义 C、实验 D、计划 我的答案:A
6《民族心理学与语言学》这一杂志是由()和斯坦达尔一起创办的。1.0 分
? ? ? ?
A、斯金纳 B、文森特 C、莫尔 D、拉察鲁斯 我的答案:D
7 心理学实验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实验室实验,一种是()。1.0 分
? ? ? ?
A、情景实验 B、外部环境试验 C、现场实验 D、仪器实验 我的答案:C

8 符号互动是来自于()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1.0 分
? ? ? ?
A、物理学 B、生物学 C、社会学 D、心理学 我的答案:C
9 人的幽默感是在()阶段建立起来的 1.0 分
? ? ? ?
A、青春期 B、青年期 C、中年期 D、婴幼儿期 我的答案:A
10 在管理当中为了更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需要对他们进行人文的关怀让他们感觉
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这是由()实验得出的结论 1.0 分
? ? ? ?
A、霍布斯 B、霍兰德 C、霍桑 D、勒温 我的答案:C
11 自我的作用是()1.0 分
?
A、阻止本我发泄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过

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X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V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V 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X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 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纶,这是()D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他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B)-新

暨 南 大 学 考 试 试 卷 一、单项选择题(将你认为最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空格内。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他的不是。甚至会尽量朝他的演讲内容也许包含什么深刻含意方面想,这种认知心理是( )的反映。 A .折扣原则 B .刻板印象 C .仁慈效应 D .晕轮效应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同一认知心理的是( )。 A .情人眼里出西施 B. 爱屋及乌 C. 一叶障目 不见森林 D.先入为主 3.给尊敬的人送礼时,她总是喜欢送自己认为好的东西,这是( )的反映。 A . 投射心理 B.刻板印象 C.晕轮效应 D.心理免疫 4.人们对与某个人最近一次交往形成印象往往特别深刻,这是( )的表现。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印象整饰 D . 仁慈效应 5.人们在做出某种决策后,他(她)所放弃的事物的所有优点会被放大,而所选择的事物的优点则容易被忽略,这是典型的( )现象。 A .行为不协调 B.折扣效应 C. 认知不协调 D.认知协调 6.社会心理学中95%的理论贡献都与( )有关。

A.库尔特·勒温B.弗洛伊德C.费斯汀格D.斯金纳 7.一个平时文质彬彬的人做了一件大跌眼镜的事,人们对他的好印象就变得被破坏。这种现象说明()。 A.折扣原则 B.累加模式 C.负面特性对整体印象的影响大于正面特性 D.加权平均模式 8.下列不属于容易产生团队管理的定型思考的是()。 A.领导者为了维护某个观点,即使错误也会文过饰非 B.出现多数人对少数人施加压力的现象 C.领导者先听他人各抒己见,最后表态 D.领导者首先表态,明确自己的立场 9.一个人因为牙齿长得不好看,她笑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抿着嘴巴。这种现象属于()。 A.印象整饰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首因效应 10.北京记者对搭顺风车实地采访发现:如果司机是女性,则无论男女,都同意搭顺风车。如果司机是男士而邀女士塔车,则屡屡遭拒;如有人同行,则女同志愿意搭车。同行人中途下车,搭车女士马上拿出手机,用方言给家人打电话。告知现在何处,所乘陌生车的车牌号。这种现象说明了()的广泛存在。A.刻板印象B.折扣原则C.性别相符D.从众现象 11.下列影响态度形成的社会因素中不合适的是() A.社会大环境 B.家庭背景 C.同伴 D.遗传 12.下列行为中,属于消极的印象整饰行为的是()。 A.口蜜腹剑 B.面试前理个发 C.穿礼服去吃法式餐 D.某教授经常不修边幅 13.下列现象不属于团队内耗产生的原因的是()。 A.内部成员不团结 B.团队有吸引力 C.害怕自己比别人干得多 D.群龙无首 14.在森林中看见一只熊会感到恐惧,而在动物园看见一只关在笼子里的熊就不会产生恐惧感。这说明()对情绪的影响。 A.情境评估 B.事件归因 C.认知网络 D.图式 15.总喜欢将别人的成功归于外因,自己的成功归于内因。这一心理是()的表现。 A.印象偏差 B.态度偏差 C.行为偏差 D. 归因偏差 16.婚姻围城中的人对对方的态度常与婚前的期望有较大反差;女生在购买一件衣服回来后常后悔买回来却不喜欢它。这些现象的共性是()。 A.消除不协调 B.认知不协调 C.欣赏效应 D.阿伦森效应 17.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是()的表现。 A.自控行为 B.自我关注 C.认知失调 D.自我效能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一, 二, 十一,名词解释2分*5个=10分社会心理:由社会因素引起的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社会事物及社会关系并对社会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对社会发生影响的心理活动 2,社会心理学:是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收到他人现实、想象、隐含的影响 3,人际吸引:人与人之间积极的肯定的亲密状态或关系 4,犯错误效应:一个优秀的人如果偶尔犯非原则性的错误,会提高他的人际吸引的现象5,首因效应:人与人初次交往所获得的最初信息对双方以后交往活动的影响 6,晕轮效应:又叫光环效应,对交往对方某一方面特征所形成的印象会影响对此人其他方面特征的评价 7,刻板效应:又叫社会定势,在交往时,对某类人的共同特征所形成的印象会影响对群体中某一个人的评价 8,人际沟通:个体与个体之间以感情为基础的直接的交往过程 9,人际关系:个体与个体之间以感情为基础的直接的,关系 10,印象整饬:个体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在他人心目中形象的过程 11,归因:观察者利用各种线索和信息对行为者行为的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 12,侵犯行为:一个个体向另一个个体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对方造成社会标定的有害行为13,利他行为:个体所作为的对他人或者社会能带来积极的影响的自愿的行为 14,从众行为: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任职、情感和行为是哪个表现与大家一致的现象15,社会促进:由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会提高工作成绩和效率的现象 16,相似性:在客观上双方具有一致性,主观上能意识到的特点 17,补偿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通过一定的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进行补偿 18,强迫性:在空间位置上比较接近交往频率较高易产生人际吸引 十二,简答题5分*6个=30分 1.西方学者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看法 SSP取向(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取向) 1)社会化,把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的过程。代表会人物纽夸姆,墨菲。社会人的条件: 掌握生活技能,遵守社会规范,有社会生活目标,会扮演各种社会角色 2)社会角色:由社会地位决定的,符合大多数人的社会期望的一整套行为模式和心理 倾向 3)社会交换:霍班斯,社会互动是物质和非物质交换的过程 PSP取向(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取向) 1)社会行为:勒温B=F(P*E) 社会行为=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群体 3)社会影响:奥尔波特,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是怎样受到他人的 现实的、想象的、隐含的影响 4)人际互动:人与人相互交往建立的人际关系 CCSP取向(跨文化的社会心理学) 1)不同文化模式的人的心理特点 2)性别角色差异

《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1.个体的社会化有_________素质的基础 A性别B生物遗传C个性D能力 ()2.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______的过程 A截然相反B互不相关C辩证统一D互为矛盾 ()3.下面哪一项属于从横向的角度划分社会化 A性别角色社会化B发展社会化C反向社会化D再社会化 ()4.下面哪一项属于预期社会化 A.语言学习 B.罪犯改造 C.成人教育 D.岗前培训 ()5.个体对________的知觉和认知被称作自我意识 A自己存在状态B自己健康状态C他人对自己评价D自己社会化状态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其中第二个“吾”可以看作是 A自我B主我C超我D客我 ()7.社会化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 A.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辩证的统一过程 B.个体的社会化必须在学校进行 C.个体的社会化具有能动性 D.社会化是个终生的过程 ()8.自我意识包括______ A本我B主我C超我D客我 ()9.自我控制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 A.发动作用 B.创造作用 C.发展作用 D.制止作用 ()10.有关自我意识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婴儿一诞生就开始有自我意识 B.从小在狼群中成长的狼孩有样有自我意识 C.自我意识是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D.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自我修养有影响 ()11.一个有经验的警察,可以一看就发现混在人群中的小偷,这是因为__________ A.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起认知结果 B.认知者过去的经验不同,其认知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C.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其他认知结果 D.认知者的情绪会影响个体的认知结果 ()12.印象是认知者以()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 A自己过去经验B自己心理特征C自我感觉D自我标准 ()13.印象形成过程中,认知者要对认知对象三方面的信息进行选择,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所需要的 信息 A自然特性B心理特性C社会特性D行为特性 ()14.社会特征信息一般是指认知对象的____________和所属群体 A性别B人际关系C社会角色D智力特征 ()15.下面哪一项属于海德的朴素心理学所认为的行为发生原因 A情景归因B防御性归因C内在原因D外在原因 ()16.凯利的归因理论认为如果认知者与认知对象存在着亲密的利害相关关系,则认知者对他人行 为失败的原因往往倾向于做 A情境归因B内在归因C个人倾向原因D外在归因 ()17.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______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被

社会心理学考试试卷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试卷(A卷) 一、单现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1、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B) A、荣格 B、弗洛伊德 C、阿德勒 D、霍妮 2、个体出生到成年社会化初步完成阶段指( D) A基本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 D基本和预期社会化 3、根据角色存在形式的不同,可把角色分为(A) A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 B先赋角色、后致角色 C正式角色、非正式角色、 D支配角色、受支配角色 4、在人际关系的8种类型中,所占比例最小的是(D) A竞争型 B合作型 C竞争合作型 D无规则型 5、“望梅止渴”是体现暗示的绝好例子,这种暗示是(A) A直接暗示 B间接暗示 C自我暗示 D反暗示 6、时尚的极端形式是( C ) A时髦 B热 C时狂 D流行 7、从信息传递速度看,以下哪种沟通速度最快( A) A轴型 BY型 C链型 D圆型 8、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的第二阶段是( B ) A服从 B认同 C内化 D外化 9、在人际沟通中,沟通者只按照自己预先制定的计划,即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沟通,根本不顾及对方的反应,这种沟通称为( A ) A假相倚 B非对称相倚 C反应性相倚 D彼此相倚 1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漂亮女孩会不由自主地赋予它们以各种美好的品质,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为(C)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光环作用 D隐含人格 11、人们感到失败不可避免时积极地搜寻,乃至制造影响其成效的不利因素的过程称为( D) A缺陷补偿 B自我照顾归因 C选择性遗忘 D自我设障 12、米德认为,互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是(D) A角色学习 B角色分析 C角色意识 D角色扮演 13、迁居到异国他乡生活,学习当地的语言,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这种社会化称为( c ) A发展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主动再社会化 D强制再社会化 14、在非语言沟通中,最重要的一类是( D) A动态无声的 B静态无声的 C有声的 D类语言 15、阿德勒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属于(A) A 精神分析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社会认知理论 D新精神分析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1、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具体方法有( ABCDE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访谈法 D问卷法 E档案研究法 2、社会影响的宏观表现有( ACD ) A时尚 B时狂 C流言 D集群行为 E群众行为 3、社会心理学关于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解释有( ABC ) A挫折—侵犯理论 B随异交往理论 C标签理论 D符号互动理论 E社会认知理论 4、有声的非语言符号称为类语言,它包括( ABCDE ) A笑声 B哭声 C叹气声 D呻吟声 E其他声音变调 5、受挫后的行为反应包括( AC ) A退化 B投射 C攻击 D抑制 E隔离 三、判断(每题1分,共计5分) 1、“望梅止渴”式的暗示是间接暗示。(×) 2、单向沟通比双向沟通速度快,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准确。(√) 3、女孩更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男孩更多受到环境的影响。(×) 4、人们用来进行非语言沟通中最重要的一类是静态无声的非语言符号。(×) 5、实验室实验法比现实实验法的信度高,效度低。(×)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10分)

社会心理学》期末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名词解释: 1.冲突:冲突是一种对立状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斗争的关系。 2.旁观者效应:在有人需要紧急救助时,在场目睹此情境的人越多,出面相救的可能性越小的现象。 3.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痛苦的行为。 4.首因效应:是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作出判断。 5.近因效应:是指最新得到的信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起较强作用的现象。 6.晕轮效应: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 7.刻板效应: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比较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8.社会动机: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而获得的动机 9.过度辩护效应: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于很强的外在原因引起时,他们会低估内在原因对行为的影响程度的现象。 10.态度:是指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应倾向 11.内化:指个体响应他人影响完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之成为自己观点的一部分。 12.服从:受到他人或者规范的压力,个体发生符合他人的或规范要求的行为叫做服从。 13.认知失调: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积极的自我)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 14.群体心理:群体心理指社会中的某一群体或组织的心理或某一集群的心态过程或某一人类共同体在同质文化下的相似心理活动倾向。 15.内聚力:指多数群体成员合力于群体或组织目标活动的心理结合力。 16.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和群体意识影响下,人们似乎感到自己被淹没在群体之中,并丧失了他们的个人身份和责任感,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 17.集群行为是指人们在激烈互动中自发发生的无指导无明确目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从多人的狂热行为. 18.舆论:是指大家共同关心的有争议的问题上多数人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的公众对于某些社会事件的一致反应或判断,是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的意见。 19.谣言是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或未经证实、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闲话、传闻或舆论。 20.时尚:是人类追求独特、标新立异、冒险创新、自我表现、自我满足、社会认同,以及模仿、趋同、服从的心理反应。 21.宗教情感:是与宗教信仰相联系的、人们对超自然力量及其象征物所产生的一种体验,它是在宗教环境中培植、在宗教礼仪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 22.基本归因错误/归因偏差: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夸大行为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 23.经济心理:指经济行为的心理经济准备状态及对经济行为的主观理解,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经济行为的动力与阻力。 24.差序格局:是就中国横向社会结构而言的人际关系上的一种特有格局,在个人与他人关系上,是从自己出发,层层往外推,人际关系也随着外推而越来越不重要。 25.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消极反应。 二、判断对错并对错题加以改正 1.夫妻两人外出度假时对使用什么交通工具意见不一,这是一种性格与态度上的冲突。错。是特定行为上的冲突。 2.在人际交往中,正面的评价更易受别人欢迎。错。由负面转向正面更易受别人的欢迎。 3.在平行冲突中,存在客观的分歧,但双方都未能准确地知觉到分歧的存在。错。双方都准确地知觉到这种分歧。 4.在人类行为中,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都会起作用,激发了外在动机会增强内在动机。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您生理上就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 社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与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态 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瞧,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就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就是对人的心理与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 包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她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 与()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就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 过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就是个体成人之 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就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她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她满腹经纶, 这就是()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就是社 会认知C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与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她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与()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就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A、态度的构成成分 ?B、心理状态

社会心理学-A卷-(样卷)

韶关学院2010-2011第二学期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 ) 院系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注:1、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2、试卷适应专业:08,09心理学本科专业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要求将答案写进下面表格) 1、大一新生入学后需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适应大学生活,这期间伴随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属于( ) A. 初级社会化 B. 预期社会化 C. 再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2 、俗话说“刨树刨根,看人看心”,它指的是社会认知的哪个范围( ) A.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B.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C.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D.对交往情境的认知 3、日本核电站出现事故后,很多人担心海水受污染导致食用盐紧缺,于是全国各地居民疯狂抢购食盐,最终引发了“盐荒”,这体现了一种( )现象。 A. 顺从 B. 服从 C. 从众 D. 刻板印象 装 订 线

4、科尔曼于1961年提出的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 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经过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按其先后顺序依次为() A. 认同、服从、内化 B. 服从、内化、认同 C. 认同、内化、服从 D. 服从、认同、内化 5、你去参加一场重要的比赛,你的恋人来给你加油,他/她的在场使你 在赛场上表现得比平时还要出色,这种现象属于() A.社会影响B.社会懈怠C.社会促进D.社会抑制 6、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一个北美人和一个阿拉 伯人面对面的友好交往中,阿拉伯人步步紧逼,而北美人却连连后退,这种现象说明() A. 比起美国人,阿拉伯人更具有侵犯他人的倾向 B. 和阿拉伯人比起来,美国人比较冷漠,且不友好 C.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 D.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受到性别差异的影响 7、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支配型的男性和服从型的女性能相处得很好,爱唠叨的女子也许会嫁给一个少言寡语的男子而生活得很安宁,这体现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喜欢的影响() A. 报酬 B. 相似 C. 熟悉 D. 互补 8、人们看到年轻貌美的异性会不由自主地赋予他(她)们以各种美好的品质,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为()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光环效应 D. 刻板印象 9、现实生活中,应对挫折的方式有许多,下列成语中体现社会心理学中“补偿”行为方式的是() A. 亡羊补牢 B. 化悲痛为力量 C. 失之东榆,收之桑榆 D. 卧薪尝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