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卡素实验

美卡素实验

美卡素实验
美卡素实验

考察美卡素避免潮解实验

1.实验背景: 美卡素药物说明书明确推荐高血压患者一天一片80

mg服用安全和可靠。然而至夏天患者血压普遍会下降,这时为了实现指南中建议的个体化治疗有时需要掰开半量(40 mg)服用,那么掰开的半片美卡素暴漏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潮解的现象,这样会对下次服用时造成不便。因此,使用一些材料进行包裹然后储存防止潮解是十分必要的。

2.实验目的: 考察美卡素分别用不同材料进行包裹和密封(如锡纸、

保鲜袋、密封袋、密封瓶等),然后放置至9℃以及相对湿度22%的冰箱进行24 h的储存,看美卡素是否出现潮解现象。以及裸露放置于室内温度(9℃以及相对湿度29%)、室外温度(33℃以及相对湿度52%)和冰箱(9℃以及相对湿度22%)中,看美卡素是否出现潮解现象。

3.实验原理: 药物潮解大部分是因为药物吸收了空气中的水或二氧

化碳(特别是水),进而物理构型发生了变化,一般不会改变化学构成,就像NaOH潮解原理差不多。因此,美卡素包裹和储存的目的主要就是防水。

4.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 美卡素(勃林格殷格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温度计和湿度计、锡纸、保鲜袋、密封袋、密封瓶、冰箱(9℃以及相对湿度22%)。

5.实验步骤:

A.半片美卡素--->放置密封袋中--->放置冰箱进行24 h的储存

B.半片美卡素--->保鲜袋包裹密封--->放置冰箱进行24 h的储存

C.半片美卡素--->放置密封袋中+放置密封瓶中--->放置冰箱进行

24 h的储存

D.半片美卡素--->放置保鲜袋中+放置密封瓶中--->放置冰箱进行

24 h的储存

E.半片美卡素--->锡纸包裹密封--->放置冰箱进行24 h的储存

F.半片美卡素--->放置于室内温度中24 h(目的是考察美卡素暴露

于室内温度多久会潮解,室内温度条件是29℃以及相对湿度29%)

G.半片美卡素--->放置于室外度中24 h(目的是考察美卡素暴露于

室内温度多久会潮解,室外温度条件是33℃以及相对湿度52%)H.半片美卡素--->裸露放置冰箱进行24 h的储存

图1(实验前,从左往右依次为A、B、C、D、E、F)

图2(实验前F,放置于室内温度)

6.实验结果:

1.半片美卡素(40 mg)分别放置于密封袋、保鲜袋、密封袋+密封

瓶、保鲜袋+密封瓶、锡纸中,然后放置于9℃以及相对湿度22%的冰箱中储存24 h后,结果显示:半片美卡素(40 mg)没有发生潮解现象。(详细可见图4A、B、C、D、E)

2.半片美卡素(40 mg)暴露在室内温度(29℃,相对湿度29%)的

环境中24 h后,结果显示:半片美卡素(40 mg)没有发生潮解现象。(详细可见图4F)

3.半片美卡素(40 mg)暴露在室外温度(33℃,相对湿度52%)的

环境中24 h后,结果显示:半片美卡素(40 mg)没有发生潮解现象。(详细可见图4G)

4.半片美卡素(40 mg)暴露放置在冰箱中(9℃,相对湿度22%)

的环境中24 h后,结果显示:半片美卡素(40 mg)没有发生潮解现象,只是表面稍微黏黏的感觉。(详细可见图4H)

(以下为图4A、B、C、D、E、F、G、H)

A B

C D

E F

G H

7.实验讨论:

1.半量服用美卡素时,掰开的剩下半片美卡素建议用以下任一途径

进行包裹密封,然后放置于冰霜储存:

A.密封袋

B.保鲜袋

C.密封袋+密封瓶

D.保鲜袋+密封瓶

E.锡纸

2.半片美卡素(40 mg)暴露在室内温度、室外温度以及冰箱中的环境

中24 h后,结果显示:半片美卡素(40 mg)均没有发生明显的潮解现象。

3.化学常识中NaOH固体才是十分容易发生潮解的,然而美卡素发

生潮解的容易程度相比NaOH固体是小巫见大巫。另外,关于美卡素潮解的传说,在广州目前耳闻一例,但是其发生潮解的原因不是掰半服用后剩下半片储存时发生的潮解,而真正的原因是药盒子运输途中或存放时发生破损而导致的潮解。因此,可以初步证明美卡素容易潮解是一个伪命题。

激发试验操作及评价

一、H CG刺激试验 1、目的:1)可以提示功能性睾丸组织是否存在 2)评价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功能状况 3)相关疾病:小阴茎、隐睾症、两性畸形、青春期延迟 2、操作:第一天,测血性激素(尤其是睾酮、FSH、LH、DHEAS、双氢睾酮), 必要需查染色体HCG 1500U, im, Qd×3d (<1岁,500U;1-10岁,1000U) 第四天,在注射最后一次HCG的24小时后,再次抽血查睾酮、DHEAS、 双氢睾酮等。 3、评价:正常人和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男孩:睾酮上升2-3倍,隐睾:睾 酮对HCG有良好反应者,提示睾丸存在,手术可获得成功,睾丸功能性组 织缺乏:睾酮不增加。若同时伴有LH、FSH增加,提示原发性睾丸发育不 良,对3天HCG试验仅为轻度反应者,需继续进行HCG延长试验。试验 前测量并记录阴茎大小(长度和周径)和睾丸的位置和大小,测血睾酮,每周 二、五各肌注HCG一次,共3周,剂量同前,在注射最后一次HCG的24 小时后,再次抽血查睾酮,再次测量并记录阴茎大小和睾丸的位置和大小。 二、O GTT试验 1.目的:正常人口服葡萄糖或进餐30分钟后血糖开始升高,60分钟达高峰, 120分钟恢复至空腹水平,同时胰岛素、C肽的释放随血糖变化而变化, 有助于鉴别1型和2型糖尿病,用于评价胰岛素抵抗情况。 2.操作:0’抽血5ml查血糖、生化、甲状腺功能、胰岛素、C肽、HbA1C、 胰岛自身抗体等,口服葡萄糖粉1.75g/kg,最大量75g,服糖水后30’、 60’、90’、120’抽血2ml查静脉血糖、胰岛素、C肽。 3.评价:正常人血糖峰值≤8.9mmol/L,BG120’<6.1mmol/L。INS峰值 可为空腹5倍以上,在120-180分钟基本恢复至空腹水平,T1DM患者 INS、C-P释放曲线明显低于正常人。确诊T1DM,不再行OGTT试验, 可行胰岛素释放试验(混合餐试验或馒头餐试验) 4.附录:100g面粉制作的馒头相当于75g葡萄糖 >10岁100g 5-10岁75g <5岁50g 5. 三、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1.目的:检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否能被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所抑制,主 要用于诊断皮质醇增多症,同时对鉴别其病因是增生还是肿瘤有一定价 值。 2.操作:1)隔夜抑制:第一天上午抽血查ACTH、F、DHEAS,当晚23:00 口服地塞米松0.75mg(1片),第二天上午抽血查F 2)小抑制:第一天上午抽血查ACTH、F 、DHEAS ,同时口服地

植物生长素的探究实验

植物生长素的探究实验 一、研究的问题 胚芽鞘是什么?胚芽鞘顶端与顶端以下部分怎样划分?切除顶端的部分果真不能生长吗?如何用生长素的基本理论要点,解释背光一侧插入云母片的胚芽鞘能够直立生长的现象?…… 以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师生共同确定以植物生长素为课题,由任课老师和实验辅导老师做好必要的实验准备工作,由学生分别设计和执行实验计划,开展系列的探究性实验研究活动,通过实验探究对有关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二、探究实验程序 ㈠实验准备 ⒈前期准备: 实验前一天,将玉米种子浸泡在温水中24h,使其充分吸水胀大。除去浮于水面的干瘪子粒,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实验用的培养皿、纱布清洗干净,有条件最好用紫外灯消毒15min 左右。 ⒉消毒: 取出吸水胀大玉米种子,置于0.1%氯化汞溶液中消毒6min,以防止种子萌发时霉菌生长。然后,用无菌蒸馏水将消毒后的种子反复漂洗4-5遍,洗去种子表面残存的氯化汞。 ⒊种子萌发: 根据本组的实验设计,选取一个大小适宜、消过毒的培养皿,底部平铺一层透气性强的纱布。将玉米种子均匀地摆放在纱布上,再倒入清水,水量不要没过种子,以保证种子的有氧呼吸。然后,将培养皿放入密闭的暗盒中,每天换水一次,在20~25℃温度条件下,2~3天玉米种子即可萌发。 玉米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随后,胚芽鞘包着胚芽突破种皮,待幼苗的胚芽鞘长到1cm 左右时,即可作为有关实验材料。 设置一组对照,用来观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状况,其观察结果大致如下: ㈡分组实验及结果 ⒈胚芽鞘向光生长的观察实验

该组的实验处理及观察结果如下: ⒉生长素产生部位的探究试验 ⑴制作琼脂块:称取琼脂粉6g,倒入盛有1000mL蒸馏水烧杯里,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直至琼脂完全溶解。然后,将琼脂液倒入小培养皿中,厚度大约为1~2mm,待其凝固后使用。 ⑵进行实验:将琼脂块一分为二,分别用于制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装置。实验组的做法是:切取若干个胚芽鞘顶端,放置在一部分琼脂块上。大约45min后,移去胚芽鞘顶端,将该琼脂块切成小正方体,放在切去顶端的胚芽鞘上。放置前,要测量胚芽鞘的初始高度。对照组的做法是:将另一部分琼脂块也切成小正方体,放在切去顶端的胚芽鞘上,放置前同样测量胚芽鞘的初始长度。 ⑶实验结果: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2天后开始观察和测量。实验组有明显的生长,第3天,叶子已经长出;而对照组没有明显的生长。实验数据如下: ⑷分析结论:胚芽鞘顶端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顶端以下部位生长。 ⒊胚芽鞘生长部位的探究实验 ⑴实验处理Ⅰ及结果:选取若干长度为1—1.5cm胚芽鞘,用碳素笔从胚芽鞘顶端到最下端画一条直线,线条颜色、粗细要均匀,然后,将实验材料置于黑暗条件下处理。 1天后,胚芽鞘即可长到2.5~3cm, 其上面的线条自上而下未出现中断,但顶端处颜色深,中段颜色逐渐变浅,最下端颜色也较深。这个实验结果表明,胚芽鞘的生长部位位于其顶端以下的部位,而且是自上而下逐渐生长的。 ⑵实验处理Ⅱ及结果:取胚芽鞘长度约为2.6cm的幼苗若干,自上而下每间隔0.2cm划一条细线,并依次编号为1~13,然后,将实验材料置于黑暗条件下处理。每隔24h测量一次胚芽鞘长度,先后测量2次,其测量结果如下:

禁水加压素试验

禁水加压素试验 水加压素试验:这种检查可鉴别垂体性尿崩症与肾性尿崩症。尿量、尿比重及尿渗透 压稳定后给患者注射5单位垂体加压素(儿童0.1单位/千克体重)可发现虽禁水试验中 均为阳性,但垂体性尿崩症用后效果明显,尿量下降,尿比重、渗透压上升,而肾性 尿崩症对之反应不明显。 【原理】正常人禁水后血浆渗透压升高,循环血容量减少,二者均刺激ADH释放, 使尿比重升高,尿渗透压升高而血渗透压变化不大. 【方法】试验前测基础体重,血压,血渗透压,尿渗透压和尿比重,以后每小时留尿 测尿量,尿比重和尿渗透压,待连续两次尿量变化不大,尿渗透压<30mosm/kg时,显示 内源性ADH分泌已达最大量,或病人体重减轻3%-5%,或病人出现血压下降, 精神症状 时此时测血渗透压及尿渗透压,并皮下注射水剂加压素5U,再留尿测1-2次尿量,尿渗 透压. 【临床意义】1) 正常人及精神性多饮者禁水后体重,血压,血渗透压变化不大, 尿量逐渐减少,尿比重升高,多超过1.020,尿渗透压升高,大于血渗透压2倍以上,多超 过750mosm/kg,注射水加压素后,尿渗透压不能进一步明显上升(不超过9%),有时甚而 下降. 2) 尿崩症患者禁水后尿比重下降>3%,严重者血压下降,有烦躁等精神症状. ①部分性尿崩症禁水后尿比重轻度上升,可达1.015,尿渗透压可稍超过血渗透压,但常 <600mosm/kg,仍低于正常人.注射水剂加压素后尿渗透压可继续上升(较前上升>10%, 或增加值>800mosm/kg). ②完全性尿崩症禁水后血渗透压平均值>300mosm/kg,尿 量无明显减少,尿比重多不超过 1.010,尿渗透压无明显升高,低于血渗透压,注射水剂 加压素后尿量减少,尿渗透压明显上升,较前>50%,甚至成倍升高. ③肾性尿崩症 禁水后尿液不能浓缩,注射水剂加压素后仍无反应. 1、禁水试验:指在一定时间(通常l~2周)内主动限水后,试验前夜开始完全禁水,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编写人:李攀 审核人:袁蓓、周瑞 编写时间:2010-09-28 班级: 组别: 姓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解释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说出植物激素的概念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技能目标 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2、学会欣赏别人,借鉴别人的方法来完善自己的实验思路 情感目标 1、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树立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2、探讨对实验的改进,对实验进行反思,达到对思维品质的升华 【 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 【教法选择】 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的基本学习方式、分解式课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自主学习 预习要达到的目标: ①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实验中感光部位、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作用部位分别是? ② 生长素的产生是否需要光?如何证明。 ③解释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①~④):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条件:单侧光下 去掉顶尖 锡箔罩上尖端 锡箔罩上尖端下面 现象: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___产生某种___________,并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________面比_______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0年鲍森.詹森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___________产生的 影响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1914年拜尔的实验 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的关系。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影响在 其下部__________造成的。 初步证明:顶尖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它分 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1928年温特的实验 思考分析:A、B两个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确实是一 种化学物质。 命名本质: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____________, 1942年,人们确认它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 5.植物激素:由植物_______产生,能从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_部位,对植物的______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有机物。植物激素有五种。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主要合成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原料:_________。 3.分布 生长素的分布集中在___________的部分,如等处。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材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内容,在《必修3》模块中是相对独立的一个板块。教材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实验设计与评价”等内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材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情分析】 植物向光性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过接触,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逐渐增强,面对新奇而富于思考的问题,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必修2中学习孟德尔分离定律时,接触过“假说──演绎法”,学生对求解向光性成因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思想方法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解释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说出植物激素的概念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技能目标 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2、学会欣赏别人,借鉴别人的方法来完善自己的实验思路 情感目标 1、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树立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2、探讨对实验的改进,对实验进行反思,达到对思维品质的升华【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 【教法选择】 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的基本学习方式、分解式课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黑板绘图向光性生长的植物。由图片想到叶绍翁的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那么红杏为什么要伸出墙外生长,这盆植物为什么要“弯腰”生长呢? 这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2、新课 一、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的实验 手绘达尔文的实验示意图 【师】早在1880年的时候,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就对这一现象引起重视并以胚芽鞘为实验材料精心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①实验② 条件:黑暗中单侧光照下 【生】现象:①直立生长②弯向光源生长 【生】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光照有关。 【师】实验③条件:均匀光照下 【生】现象:直立生长 【师】综合实验①②③,可以得出结论: 【生】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单侧光有关。

图解剖析“植物生长素发现”的探索历程

图解剖析“植物生长素发现”的探索历程 植物生长素是科学家通过植物向光现象的探究发现的第一种植物激素,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材第3章第1节以生长素发现的历史为线索,选取关键史实进行组织,以引

导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在严密推理的基础上作出判断的,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在备课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各位科学家的实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分析各位科学家的实验时,我们采取的方法是找出各组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通过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产生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该图解还捋顺了各位科学家所做的实验间的关系。下面对该图解解析如下: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源于植物的向光现象,科学家为了弄清引起植物向性运动的原因,先后进行了数十年科学研究。 达尔文的实验 19世纪末,达尔文注意到了植物的向光性,并设计实验来探讨其中的原因。他做了两组对照实验: 第一组:用单侧光照射植物胚芽鞘,胚芽鞘会发生向光弯曲生长(①);切去顶端后再照射,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②)。 分析:该组对照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有无尖端,因变量是胚芽鞘的生长弯曲情况,两者之间建立的联系是:有尖端的胚芽鞘在单侧光下能够向光弯曲生长(①),无尖端的胚芽鞘在单侧光下既不生长也不弯曲(②),通过比较即可得出胚芽鞘的生长弯曲与尖端有关的结论。 第二组:在胚芽鞘尖端罩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胚芽鞘就会直立生长(③);在远离尖端的胚芽鞘下面围上不透光的锡箔,胚芽鞘就会向光弯曲生长(④)。 分析:该组对照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尖端能否感光,因变量是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情况,两者之间建立的联系是:如果胚芽鞘尖端不能感光的话,胚芽鞘会直立生长(③),否则向光弯曲生长(④),通过比较即可得出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的结论。 达尔文同时还观察到,植物生长的部位不是尖端,而是尖端下部伸长区一段,通过这一现象再结合上面得出的两个结论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尖端会影响到下部生长弯曲呢?为了解释该问题,达尔文做出如下推测:⑴尖端不长而下部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某种影响传递到下部;⑵胚芽鞘在单侧光下弯曲生长是因为背光一侧生长得快。 为了证实达尔文所做出的推测是否正确,1910年和1914年詹森和拜尔分别做了实验。 詹森的实验 将胚芽鞘顶端切开,其中接上一块不能让化学物质通过的云母片,胚芽鞘便失去了向光性(①);用一块可以让化学物质通过的明胶块插入切开部位,胚芽鞘仍然可以向光弯曲生长(②)。 分析:该组对照实验的自变量是尖端与下部联系是否被阻断,因变量是胚芽鞘的生长弯曲情况,两者之间建立的联系是:如果胚芽鞘尖端与下部联系被阻断的话,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①),如果胚芽鞘尖端与下部联系没有阻断的话,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②),通过比较即可得出下部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某种影响传递到下部结论,从而证明了达尔文的推测⑴是正确的。 拜尔的实验 拜尔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胚芽鞘切面的一侧,不照单侧光,胚芽鞘会向放置胚芽鞘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

禁水加压素联合试验

禁水-加压素联合试验 目的 禁水后测定尿比重、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及血钠水平的变化来判断尿崩症的病因。 原理: 尿崩症患者缺乏垂体后叶激素,虽然限制饮水,但远端肾小管因为没有ADH作用,不能很好吸收肾小球滤过的水分,因此尿量并不减少。若持续大量的排尿,而未饮水可发生脱水现象。 操作方法 1.试验前一般主动限水8~12h,如病情严重者可限水4h。 2.试验日晨八时排空膀胱开始禁水,同时留尿比重、尿渗透压及抽血测血浆渗透压并记录体重、血压、脉率。 3自八时后起,每小时收集尿液1次,分别测尿量、尿比重及尿渗透压。至2次尿渗透压差<30mmol/kg.H2O后,再抽取一次血浆渗透压。 4.当试验结果符合尿崩症时,即刻皮下注射垂体后叶素5u,试验再继续2h,每小时收集尿液1次,分别测尿量、尿比重及尿渗透压。 结果判断 正常尿渗透压>700mmol/kg.H2O,注射垂体后叶素无明显上升,约5%。 完全性尿崩症:尿渗透压70~280mmol(kg.H2O),注射垂体后叶素比原来升高50%。部分性尿崩症:尿渗透压:250~700mmol(kg.H2O),注射垂体后叶素比原来升高9%。精神性多饮:尿渗透压450-900mmol(kg.H20)(主动限水数周后),注射垂体后叶素无明显上升<5%。 肾性尿崩症:渗透压与尿崩症相同,但对垂体后叶素无反应。

注意点 1.试验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血压和体重,以免过度脱水发生危险,尤其在儿童,禁水3~5h内体重下降>3~5%时应终止试验。 2.试验过程中一定要准确留取血、尿标本。 3.垂体后叶素有一定的副作用,冠心病、高血压等老年病人应慎用或垂体后叶素酌情减量。 禁水加压试验 试验前两周要主动限水:口渴时每次饮水量应减少,尽量减少到想喝水的1/3。不要急于作试验,预约时可预约两周后的时间,限水情况良好,即日饮水量减少到限水前的1/3,再作此试验,限水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试验是否成功。 病人试验前1天晚开始禁水,(一口水也不能喝,不能洗手也不能漱口,但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禁水时间),从次日早晨6点开始留尿,每小时的尿留在一个瓶子里,即6点、7点分别留在一个瓶子里,并量出大约尿量(早晨5点排尿不要)。试验中抽血留尿时间如下: 实验步骤:

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究实验心得

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究实验心得 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及形态结构有重要作用。光对植物的生长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指光对植物形态生成的作用,就植物生长过程本身而言,它并不需要光。只要有足够的营养物质,植物在暗处也能生长。但是,在暗处生长的植物,形态是不正常的。如在无光下生长出来的植物是黄化苗。间接影响主要指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这是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植物叶片每固定1 mol(摩尔)的CO2,大约需要468.6 kJ(千焦耳)的光能,因此光是通过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来影响植物的生长。正因为光照强度对植物的生长作用如此巨大,因此如果能够控制光照强度与时间,就能控制作物的生长,使作物得到我们所期望的收成。这将是农业的一大成就,这里我们推荐使用光照箱,光照箱能够人工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度等参数,是一款不可多得的仪器。 光照强度对植物会产生很大影响。一切绿色植物必须在阳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体重量的增加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植物体内的各种器官和组织能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也与一定的光照强度直接相联系。光照对植物的发育也有很大影响。要植物开花多,结实多,首先要花芽多,而花芽的多少又与光照强度直接相关。根据植物对光需求程度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阳性植物、阴植物和耐阴植物。在明

亮的阳光下发育得很好,而在遮阴条件下却引起死亡,这类植物如马尾松以及绝大多数草原植物和荒漠植物,叫阳性植物。有的植物,例如生于林下的草本植物酢浆草等,生长于非常阴暗的条件下。森林采伐后,当它们的叶子暴露于明亮的阳光下时,由于叶绿素被破坏而呈现淡黄色,最后以致死亡,它们是阴性植物。在自然界中绝对的阴性植物并不多见,大多数植物在明亮的阳光下发育得很好,但也能忍受一定程度的荫蔽,它们叫耐阴植物。 光能促进植物的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着各器官的生长速度和发育比例。强光对植物茎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能促进组织分化,有利于树木木质部的发育。如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树木,一般树干粗壮、树冠庞大、枝下高较低,具有较高的观赏与生态价值。在高强光中生长的树木较矮,但是干重增加,并且根茎比提高。此外,叶子较厚,栅栏组织层数较多。但强光还会使叶绿素发生光氧化,使蛋白质合成减少,而碳水化合物合成增加。强光往往导致高温,易造成水分亏缺,气孔关闭和CO2 供应不足,也会引起光合下降,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而光照不足,枝长且直立生长势强,表现为徒长和黄化。另外,光能促进细胞的增大和分化、控制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因此要使树木正常生长,则必须有适合的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对树木根系的生长能产生间接的影响,充足的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探究式教学案例(1)

《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 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 4.概述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能力目标 进行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和实验结论的评价。 德育渗透点 1、领略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科学家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科学方法; 2、领略生长素的发现是多位科学家不断探索的过程,呈现科学发现的艰辛和科学家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多媒体平台(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本第 46页“问题探讨”。 二、生长素的发现 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图①~④) 实验材料: 胚芽鞘。(课本47页“相关信息”) 外界环境刺激:单侧光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图1 图2 图3 图4 条件:单侧光下 条件:去掉顶尖 条件:锡箔罩上尖端 条件:锡箔罩上尖端下面 现象:胚芽鞘_______现象;胚芽鞘______现象;胚芽鞘______现象;胚芽鞘______现象。 思考:请把达尔文四个实验的条件和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你的结论。 达尔文的推想: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 产生 ,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 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 面比 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归纳: ①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 ②某种刺激是产生于胚芽鞘的。 ③胚芽鞘的弯曲部位(某种刺激的作用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 2.1910年詹森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某种刺激可以透过传递给下面一段。 思考:(1)“鲍森·詹森所做的实验存在一定的缺陷,你们认为在哪里?” (2)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 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 3.1914年拜尔的实验 注意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某种刺激在其下面一段分布_____________造成的。 初步证明: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造成了胚芽鞘的向侧弯曲生长。 4.1928年温特的实验证明 (1)先根据课本分析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物质。 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____________。 (2)思考:课本叙述的温特实验还需要进行什么实验步骤?

探究生长素两重性的实验

探究生长素两重性的实验 北京师范大学株洲附属中学谢佳 通过对生长素发现史的学习,学生已理解植物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产生、极性运输和分布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本节阐述了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应用。本节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农业和园艺等生产实际中能发现许多相关事例。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也有关于生长素应用的报道,可为学生自行设计“探索生长素对根生长的两重性”的实验提供参考。通过实验,以探究的形式让学生推导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不同器官的最适浓度不同等结论。 【学情分析】 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探究性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也存在一定难度,把握探究活动,是本节课的核心,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老师逐步引导达成教学目标。 一、知识结构 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生长的影响 尝试探索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两重性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通过观察了解顶端优势的现象、原因及应用 3、了解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 1、体验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两重性的过程中,所蕴涵的科学精神 2、关注植物激素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能力目标: 1、学生查阅资料,自己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生长的影响。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看图,能够推导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导致死亡);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等 2、学会设计实验,亲自动手做实验,收集和处理数据,评价实验设计,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植物生长素的研究性学习

植物生长素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现行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内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深化我校生物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师生共同确定以植物生长素为课题,开展探究性实验研究活动,研究性学习使师生受益非浅。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生物》“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基本理论要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等。其中,生长素的发现主要是介绍科学家研究和发现生长素的简史,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习得有关生长素基本理论的要点,而且接受科学思维和方法的训练。在科学家的经典实验中,通常以单子叶植物萌发种子的胚芽鞘为实验材料,实验设计中对材料进行各种处理,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产生许多疑惑:胚芽鞘是什么?胚芽鞘顶端与顶端以下部分怎样划分?切除顶端的部分果真不能生长吗?如何用生长素的基本理论要点,解释背光一侧插入云母片的胚芽鞘能够直立生长的现象?…… 学生的疑惑也正是教师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为此我们师生共同确定以植物生长素为课题,由任课教师和实验辅导教师做好必要的实验准备工作,由学生分别设计和执行实验计划,开展系列的探究性实验研究活动,预期通过实验探究对有关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从而达到师生教学相长和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探究实验程序 1.实验准备 (1)前期准备实验前一天,将玉米种子浸泡在温水中24h,使其充分吸水胀大。除去浮于水面的干瘪子粒,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实验用的培养皿、纱布清洗干净,有条件最好用紫外灯消毒15min左右。 (2)消毒取出吸水胀大玉米种子,置于质量分数为0.1%氯化汞溶液中消毒6min,以防止种子萌发时霉菌生长。然后,用无菌蒸馏水将消毒后的种子反复漂洗4~5遍,洗去种子表面残存的氯化汞。 (3)种子萌发根据本组的实验设计,选取一个大小适宜、消过毒的培养皿,底部平铺一层透气性强的纱布。将玉米种子均匀地摆放在纱布上,再倒入清水,水量不要没过种子,以保证种子的有氧呼吸。然后,将培养皿放入密闭的暗盒中,每天换水1次,在20~25℃温度条件下,2~3d玉米种子即可前发。 玉米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随后,胚芽鞘包着胚芽突破种皮,待幼苗的胚芽鞘长到1cm左右时,即可作为有关实验材料。为了做到心中有数,可设置1组对照,用来观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状况,其观察结果大致如下: 表1 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状况 2.分组实验及结果 (1)胚芽鞘向光生长的观察实验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长素发现过程 (2)掌握植物向光生长的知识 (3)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掌握科学研究的流程 (2)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情感与价值观: (1)理解科学家的认识过程和实验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2)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树立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对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分析实验 教学方法教师的“过程式”教学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生物体随时都在进行着复杂的生命活动,这些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又能对外界刺激变化做出非常精确的反应:向日葵的幼茎随着太阳转动,植物的幼苗破土而出,秋天的树叶随风飘落。这些都依靠生物体自身的调节作用。那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奥秘是什么? (关于植物激素的发现和研究,最早的是生长素) 二、简介:(多媒体)在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1880 达尔文(英国) 1910 詹森(丹麦) 1914 拜尔

1928 温特(荷兰) 1934 郭葛(荷兰) 讲述科学家的生平简介和研究成果。 从1880年至1954年,前后经过五十四年的研究,最终发现了生长素。一项科学发明、科学发现需要几年、几十年乃至几代人的艰辛努力,这就需要我们不仅理解科学家的科学方法、实验过程,理解科学家的逻辑思维特点。更要有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有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毅力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三、实验教学流程: 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从其中经典的实验设计,可以看出科学思维的巧妙性。 (多媒体)生长素的发现 实验关键步骤 向光性现象——向光性研究——感光部位研究——研究性实验设计实验一观察在黑暗、单侧光下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1、(多媒体)呈现Flash动画: a、大小和形态相同的两个暗室 b、暗室内有大小和形态相同的完整胚芽鞘 c、暗室壁上有大小、形态和位置相同的两个孔 2、教师对实验关键点讲解并设问: 将两孔一个打开,另一个关闭,给以单侧光照射,请大家预测可能发 生的现象。 学生小组讨论发表见解 3、观察现象:小孔打开的暗室中,胚芽鞘发生了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 小孔关闭的暗室中,胚芽鞘直立生长。 验证推测,引起植物朝向光源生长的外界刺激是单侧光 4、结果分析:胚芽鞘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 (讲解)上述实验中用了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对照实验,对照实验通常只能有一个变量,如果实验结果不同,就说明是由这一变量引起(学生分析)实验装置中的单一变量:单侧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太和中学:王荣四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章第1节,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植物激素调节一章是必修3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的原理和应用知识,与第1、2章内容并列共同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作为本章开篇一节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索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节内容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③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能力目标: ①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②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 3.情感目标: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4.重点及分析:生长素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根据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根据分析提出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同时也是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以及严谨的思维逻辑过程。 5.难点及分析: ①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及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在探索胚芽鞘向光生长的过程中,以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层层设疑、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来解决。这个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也有挑战性,运用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解决这个教学难。初步学会遵守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学会分析实验设计,得出相应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②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学生对芽、顶端分生组织、形成层、形态学上端等缺乏感性认识,通过图片展示加深印象,感悟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 三、教法分析 1、设计理念 通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引导生生交流、师生评价,获取知识。“创设情境现象→ 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合作发现→释疑→归纳→反馈→应用”为施教方法,完成目标。 2、主要教法:

禁水加压素联合试验

禁水加压素联合试验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禁水-加压素联合试验 目的 禁水后测定尿比重、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及血钠水平的变化来判断尿崩症的病因。原理: 尿崩症患者缺乏垂体后叶激素,虽然限制饮水,但远端肾小管因为没有ADH作用,不能很好吸收肾小球滤过的水分,因此尿量并不减少。若持续大量的排尿,而未饮水可发生脱水现象。 操作方法 1.试验前一般主动限水8~12h,如病情严重者可限水4h。 2.试验日晨八时排空膀胱开始禁水,同时留尿比重、尿渗透压及抽血测血浆渗透压并记录体重、血压、脉率。 3自八时后起,每小时收集尿液1次,分别测尿量、尿比重及尿渗透压。至2次尿渗透 O后,再抽取一次血浆渗透压。 压差<30mmol/kg.H 2 4.当试验结果符合尿崩症时,即刻皮下注射垂体后叶素5u,试验再继续2h,每小时收集尿液1次,分别测尿量、尿比重及尿渗透压。 结果判断 O,注射垂体后叶素无明显上升,约5%。 正常尿渗透压>700mmol/kg.H 2 完全性尿崩症:尿渗透压70~280mmol(kg.H2O),注射垂体后叶素比原来升高50%。 部分性尿崩症:尿渗透压:250~700mmol(kg.H2O),注射垂体后叶素比原来升高9%。 精神性多饮:尿渗透压450-900mmol(kg.H20)(主动限水数周后),注射垂体后叶素无明显上升<5%。 肾性尿崩症:渗透压与尿崩症相同,但对垂体后叶素无反应。

注意点 1.试验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血压和体重,以免过度脱水发生危险,尤其 在儿童,禁水3~5h内体重下降>3~5%时应终止试验。 2.试验过程中一定要准确留取血、尿标本。 3.垂体后叶素有一定的副作用,冠心病、高血压等老年病人应慎用或垂体后叶素酌情减量。 禁水加压试验 试验前两周要主动限水:口渴时每次饮水量应减少,尽量减少到想喝水的1/3。不要急于作试验,预约时可预约两周后的时间,限水情况良好,即日饮水量减少到限水前的 1/3,再作此试验,限水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试验是否成功。 病人试验前1天晚开始禁水,(一口水也不能喝,不能洗手也不能漱口,但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禁水时间),从次日早晨6点开始留尿,每小时的尿留在一个瓶子里,即6点、7点分别留在一个瓶子里,并量出大约尿量(早晨5点排尿不要)。试验中抽血留尿时间如下: 实验步骤:

探究_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探究: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目的要求: 1.进一步学会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学会用探究的实验方法来研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3.理解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生根,体会科学理论在应用到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也有许多要探索的问题。 4.通过小组之间分工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方案设计: 一.提出问题: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呢? 二.作出假设: 浓度的可以使插条基部的薄壁组织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 三.设计实验: 选择生长素类似物——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制作插条——分组处理插条——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5mg/ml(用蒸馏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 插条处理方法:浸泡法或沾蘸法

实验过程: 一.材料用具: 当地主要绿化树种或花卉(如:月季、杨、加拿大杨等)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或小组想要研究的其他植物的枝条。 蒸馏水、天平、量筒、容量瓶、滴管、试剂瓶、烧杯、玻璃棒、矿泉水瓶。 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α—萘乙酸(NAA)、2,4-D、IPA、IBA和生根粉等,可选其中的一种;所用药品包装说明上所列举的其他材料。 二.方法步骤: 1.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生长素类似物母液分别配成浓度为的溶液,分别放入矿泉水瓶中,深约。再取一矿泉水瓶,加入等量的清水,作为,及时贴上相应标签。 2.制作插条:将准备好的枝条剪成长约的插条,插条的形态学上端为面,下端要削成面,这样在扦插后可; 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条件应。 3.分组处理:将制作好的插条,分成组(每组不少于3个枝条),分别将其基部浸泡在盛有清水和浓度为溶液的矿泉水瓶中,处理几小时至一天。 4.进行实验:设置个相同的水培装置,加入等量的完全营养液,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分别培养经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及清水处理过的插条,注意保持温度为。 三.观察现象: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最适宜浓度

课题: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生长的最适浓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2.进一步培养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不同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有的影响。同种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不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也。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的。 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不同处理其影响程度亦。其影响存在一个,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生长最快。 三.方法步骤: 1.选择生长素类似物:或α-萘乙酸(NAA)等。 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以萘乙酸为例。萘乙酸难溶于冷水而易溶于等,应先用少量乙醇溶解后再加水稀释到需要的浓度;也可直接用沸水溶解。 3.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配制萘乙酸浓度为100 mg/L、、500 mg/L、700 mg/的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NAA有毒,配制时最好戴手套和口罩。 4.选择插条:选取生长良好的半木质化枝条作插条。(过嫩或过老的枝条的细胞生活力不够旺盛,扦插后较差,而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 实验表明,插条部位以种条中部剪取的插穗为最好,基部较差,梢部插穗仍可利用。实验室用插穗长 cm,直径1~1.5 cm为宜。 5.处理插条: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每一枝条至少应有一芽一叶,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 处理方法: (1)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2)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6.探究活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备注: (1)可先设计一组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进行摸索,再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2)实验材料:可以用当地常见植物(如杨、加拿大杨、月季、山茶花等)的枝条。(3)实验用具:烧杯、花盆(或木箱、塑料筐(下方带流水孔))、细沙、一次性手套、天平、量筒、容量瓶、滴管、试剂瓶、玻璃棒等。 四.实例: 1.提出问题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或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是多少呢?2.作出假设 适宜浓度的2,4-D或NAA可以使杨或月季插条基部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大量不定根。促进插条生根的萘乙酸最适浓度是。

禁水加压素试验

禁水加压素试验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禁水加压素试验 水加压素试验:这种检查可鉴别垂体性尿崩症与肾性尿崩症。尿量、尿比重及尿渗透压稳定后给患者注射5单位垂体加压素(儿童0.1单位/千克体重)可发现虽禁水试验 中均为阳性,但垂体性尿崩症用后效果明显,尿量下降,尿比重、渗透压上升,而肾性尿崩症对之反应不明显。 【原理】正常人禁水后血浆渗透压升高,循环血容量减少,二者均刺激ADH释放,使尿比重升高,尿渗透压升高而血渗透压变化不大. 【方法】试验前测基础体重,血压,血渗透压,尿渗透压和尿比重,以后每小时留 尿测尿量,尿比重和尿渗透压,待连续两次尿量变化不大,尿渗透压<30mosm/kg时,显示内源性ADH分泌已达最大量,或病人体重减轻3%-5%,或病人出现血压下降, 精神症状时此时测血渗透压及尿渗透压,并皮下注射水剂加压素5U,再留尿测1-2次尿量,尿渗透压. 【临床意义】1) 正常人及精神性多饮者禁水后体重,血压,血渗透压变化不大,尿量逐渐减少,尿比重升高,多超过1.020,尿渗透压升高,大于血渗透压2倍以上,多 超过750mosm/kg,注射水加压素后,尿渗透压不能进一步明显上升(不超过9%),有时甚而下降. 2) 尿崩症患者禁水后尿比重下降>3%,严重者血压下降,有烦躁等精神症状. ①部分性尿崩症禁水后尿比重轻度上升,可达1.015,尿渗透压可稍超过血渗透压,但常<600mosm/kg,仍低于正常人.注射水剂加压素后尿渗透压可继续上升(较前 上升>10%,或增加值>800mosm/kg). ②完全性尿崩症禁水后血渗透压平均 值>300mosm/kg,尿量无明显减少,尿比重多不超过1.010,尿渗透压无明显升高,低于 血渗透压,注射水剂加压素后尿量减少,尿渗透压明显上升,较前>50%,甚至成倍升高. ③肾性尿崩症禁水后尿液不能浓缩,注射水剂加压素后仍无反应.

禁水加压素联合试验

禁水加压素联合试验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禁水-加压素联合试验 目的 禁水后测定尿比重、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及血钠水平的变化来判断尿崩症的病因。 原理: 尿崩症患者缺乏垂体后叶激素,虽然限制饮水,但远端肾小管因为没有ADH作用,不能很好吸收肾小球滤过的水分, 因此尿量并不减少。若持续大量的排尿,而未饮水可发生脱水现象。 操作方法 1.试验前一般主动限水8~12h,如病情严重者可限水4h。 2.试验日晨八时排空膀胱开始禁水,同时留尿比重、尿渗透压及抽血测血浆渗透压并记录体重、血压、脉率。 3自八时后起,每小时收集尿液1次,分别测尿量、尿比重及尿渗透压。至2次尿渗透压差<30mmol/后,再抽取一次血浆渗透 压。 4. 当试验结果符合尿崩症时,即刻皮下注射垂体后叶素5u,试验再继续2h,每小时收集尿液1次,分别测尿量、尿比重及尿渗透压。 结果判断 正常尿渗透压>700mmol/, 注射垂体后叶素无明显上升,约5%。 完全性尿崩症:尿渗透压70~280mmol, 注射垂体后叶素比原来升 高50%。

部分性尿崩症:尿渗透压:250~700mmol, 注射垂体后叶素比原来 升高9%。 精神性多饮:尿渗透压450-900mmol(主动限水数周后),注射垂体后叶素无明显上升<5%。 肾性尿崩症:渗透压与尿崩症相同,但对垂体后叶素无反应。 注意点 1.试验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血压和体重,以免过度 脱水发生危险,尤其在儿童,禁水3~5h内体重下降>3~5%时应终止试验。 2.试验过程中一定要准确留取血、尿标本。 3. 垂体后叶素有一定的副作用,冠心病、高血压等老年病人应慎用或垂体后叶素酌情减量。 禁水加压试验 试验前两周要主动限水:口渴时每次饮水量应减少,尽量减少到想喝水的1/3。不要急于作试验,预约时可预约两周后的时间,限水情况良好,即日饮水量减少到限水前的1/3,再作此试验,限水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试验是否成功。 病人试验前1天晚开始禁水,(一口水也不能喝,不能洗手也不能漱口,但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禁水时间),从次日早晨6点开始留尿,每小时的尿留在一个瓶子里,即6点、7点分别留在一个瓶子里,并量出大约尿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