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物理第十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高一物理第十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高一物理第十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高一物理第十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学习过程

一、复习预习

知识回顾

1.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

2.力和运动的一致性.

3.力的物质性和相互性.

课前预习

1.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2.牛顿第三定律.

3.“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异同.

二、知识讲解

导入新课

【思考与讨论1】:一个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将处于什么状态?【猜想】:静止。

【思考与讨论2】: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将处于什么状态?停下来?or 继续运动?

【猜想1】:继续运动

【依据】:溜冰、骑自行车、投篮、火车进站等等

【猜想2】:停下来

【依据】:钉钉子、推箱子、走路等等

接下来我们看看科学家是怎么想的?

考点/易错点1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思考与讨论】:物体的运动是不是一定需要力来维持?

实验探究:

实验器材:桌子上的书、橡皮擦、胶带圈、笔

实验结论:⑴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⑵力撤物不停。

【思考与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现象呢?矛盾出在哪呢?

自主探究:阻力对运动的理解

选用器材:小车、毛巾、棉布、木板、玻璃板、斜面、刻度尺等。

实验思路:逐步增大水平轨道的光滑程度,使小车运动的尽可能远。

控制变量:使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滚下。

改变条件:水平轨道粗糙程度。

实验装置图:

实验记录: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笛卡尔的观点: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论点,提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仍存在的问题:伽利略和笛卡尔对物体的运动作了准确的描述,但是没有指明原因是什么,这个原因跟运动的关系是什么。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1)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2)指出了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特点:

(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3)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唯一的量度

请观看下列动画并解释现象?

考点/易错点2牛顿第三定律

观察两块磁铁的异名磁极之间的相对运动,并分析它们受力。

通过对它们受力分析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请亲自体验按桌子的感觉,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通过上述观察和体验可知: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当一个物体给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会受到另一个物体施加给这个物体的一个作用力。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它们总是成对出现,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思考与讨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实验器材:两把弹簧秤

实验方案:两弹簧秤对拉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表达式:F=-F′

考点/易错点3.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请对桌子上的书本和桌子进行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图:

根据分析结果总结出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

请在下图找出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

三、例题精析

考点1.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基础巩固】

【例题1】

【题干】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水平放置一密闭的装有水的瓶子,瓶内有一气泡,如图1所示,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时,气泡相对于瓶子将( )

A.向前运动B.向后运动

C.无相对运动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用惯性知识来分析.由于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而水的质量远大于气泡的质量,因此水的惯性远大于气泡的惯性,当小车突然停止时,水保持向前运动的趋势,远大于气泡向前运动的趋势,水相对瓶子向前运动,水将挤压气泡,使气泡相对瓶向后运动.B项正确.

【中等强化】

【例题2】

【题干】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ABC各面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AB成水平并放上一个光滑小球,把劈形物ABC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以前的运动轨迹是( ) A.沿斜面的直线B.竖直的直线

C.弧形曲线D.折线

【答案】B

【解析】因小球在劈形物ABC从静止释放的过程中, 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由于惯性,水平方向仍保持静止而没有运动,所以小球在碰到斜面前在支持力和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是竖直的直线,故选B.

【培优拔高】

【例题3】

【题干】两木块A、B 由同种材料制成,mA>mB,并随木板一起以相同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如图所示,设木板足够长,当木板突然停止运动后,则()

A.若木板光滑,由于A 的惯性大,故A、B 间距离将增大

B.若木板粗糙,由于A 受阻力大,故B 可能与A 相碰

C.无论木板是否光滑,A、B 间距离将保持不变

D.无论木板是否光滑,A、B 两物体一定能相碰

【答案】C

【解析】若木板光滑,A、B在水平面上不受力,由于物体具有惯性,则A、B将相对于地球静止;若木板粗糙, 尽管两木块的质量不同,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同,但其加速度为a=μmg/m=μg,与质量无关,故两物体将有相同的加速度,任意时刻有相同的速度。保持相对静止, 故C答案正确。

考点2.牛顿第三定律

【基础巩固】

【例题4】

【题干】人走路时,人和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几对?()

A.一对

B. 二对

C. 三对

D. 四对

【答案】C

【解析】第一对: 人所受重力和人对地球的吸引力;

第二对: 人受支持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

第三对: 人受地面的摩擦力和人对地面的摩擦力。

【中等强化】

【例题5】

【题干】一个榔头敲在一块玻璃上把玻璃打碎了.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榔头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对榔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

B.榔头受到的力的大小等于玻璃受到的力,只是由于玻璃能够承受的力比榔头能够承受的力小才碎裂

C.榔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等大的,只是由于榔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D.因为不清楚玻璃和榔头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答案】BC

【解析】这里要明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的问题,因为相同大小的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效果往往不同,所以不能从效果上去比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故选项C 正确.

【培优拔高】

【例题6】

【题干】甲、乙二人拔河,甲拉动乙向左运动,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匀速运动时,甲、乙二人对绳的拉力大小一定相等

B.不论做何种运动,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甲、乙二人对绳的拉力大小一定相等

C.绳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时,甲乙二人对绳的拉力大小一定相等

D.绳的质量不能忽略不计时,甲对绳的拉力一定大于乙对绳的拉力

【答案】AC

【解析】甲、乙两人对绳的拉力都作用在绳上,即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B项错误.做匀速运动时,绳子受力平衡,即甲、乙两人对绳的拉力大小一定相等,故A项正确.绳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时,绳子所受合力为零.故甲、乙二人对绳的拉力大小一定相等.故C 项正确.绳的质量不能忽略不计时,如果有加速度,当加速度向右时,乙对绳的拉力大于甲对绳的拉力.故D项不正确.

【基础巩固】

【例题7】

【题干】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的力

【答案】A

【解析】因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且FN与G作用于同一物体,因FN和G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B错.因压力是弹力,而弹力与重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故C错.由于支持力和压力是物体与桌面相互作用(挤压)而产生的,因此FN与FN′.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D错.

【中等强化】

【例题8】

【题干】如图,物体静止在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体所受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答案】BC

【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A项错误,B、C两项正确.物体的分力和合力应是针对同一物体,效果相同,故D项错.【培优拔高】

【例题9】

【题干】如图所示,用质量不计的轻细绳L1和L2将A、B两重物悬挂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1对A的拉力和L2对A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L2对A的拉力和L2对B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L1对A的拉力和A对L1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L2对B的拉力和B对L2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答案】D

【解析】重物A在L1的拉力、L2的拉力和自身重力三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故A 错;A、B之间是通过L2发生作用的,没有直接作用,B错;L1对A的拉力和A对L1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C错;L2对B的拉力和B对L2的拉力是B 和L2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因而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正确.

四、课堂运用

【基础巩固】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走路时,地对脚的力大于脚蹬地的力,所以人才往前走

B.只有你站在地上不动时,你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你的支持力才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C.物体A静止在物体B上,A的质量是B的质量的100倍,而A作用于B的力的大

小等于B作用于A的力的大小

D.以卵击石,石头没损坏而鸡蛋破了,这是因为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

2.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

带,这是因为( )

A.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B.是否系好安全带对人和车的惯性没有影响

C.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车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D.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中等强化】

3.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沿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位移的

讨论,正确的是( )

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B.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位移越长

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位移越长,所以惯性越大

4.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有人设计了一种交通工具,如图所示,在平板车上装了一个电风

扇,风扇运动时吹出的风全部打到竖直固定的小车中间的风帆上,靠风帆受力而向前运动.对这种设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行

B.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行

C.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行,因为它违反了牛顿第二定律

D.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行,因为它违反了牛顿第三定律

【培优拔高】

5.某仪器内部电路如图所示,其中M是一个质量较大的金属块,左右两端分别与金属丝

制作的弹簧相连,并套在光滑水平细杆上,a、b、c三块金属片的间隙很小(b固定在金属块上),当金属块处于平衡时两根弹簧均处于原长状态,若将该仪器固定在一辆汽车上,发现乙灯亮时,汽车所做的运动是( )

A.匀速前进B.加速前进

C.前进中刹车D.倒车中刹车

6.我国自行研制的磁悬浮列车在上海投入运营,磁悬浮列车在行进时会“浮”在轨道上方,

从而可高速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列车能浮起,是靠列车向下喷气

B.列车浮起后,减小了列车的惯性

C.列车浮起后,减小了列车与铁轨间的摩擦力

D.列车浮起后,减小了列车所受的空气阻力

课程小结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惯性现象的解释.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3.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4.一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

1. 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B.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C.若物体的位移与时间t2成正比,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来源:学,科,网]

D.物体的速率不变,则其所受合力必为零

2.物体静止在斜面上,以下的几种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到静摩擦力的反作用力是重力沿斜面的分力

B.物体所受重力沿垂直斜面的分力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C.物体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就是斜面对它的静摩擦力和支持力这两个力的合力

D.物体所受支持力作用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中等强化】

3.关于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假想的,没有科学依据

B.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科学推理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C.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有力地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D.在科学发展的今天,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是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的

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在宇宙飞船内物体不存在惯性

C.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D.歼击机在进入战斗状态时要丢掉副油箱,这样做是为了减小惯性,有利于运动状态的改变

【培优拔高】

5. 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

6.如图所示,正在行驶的火车车厢内,有一人相对车厢由静止释放一小球,则小球( )

A.可能落在A处B.可能落在B处

C.可能落在C处D.以上都不可能

(中考)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专项模拟练习(含答案) (560).doc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牛顿第一定律》练习题学校: 一、选择题 1.(2分)铅球被推出后,不计空气阻力,在空中飞行时 ................................................. ()A.只受到重力作用 B.受到重力和推力的共同作用 C.只受到推力作用 D.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2.(2分)按我国交通管理部门最近规定,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对人造成的伤害................................. ()A.车速太快B.车速太慢C.紧急刹车D.突然起动 3.(2分)下列现象与惯性无关 ..的是 ..................................................................................... ()A.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B.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 C.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D.踢出去的足球继续向前飞行 4.(2分)火车以2米/秒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一人在车厢地板上的P点竖直向上跳起0.5秒后落回到地板上。这个人的落地点是............................................................................. ()A.在P 点前方1米处B.在P点后方1米处 C.仍在P点处D.无法判断 5.(2分)下列现象中,物体是利用惯性而运动的是 ......................................................... ()A.汽车刹车的运动过程 B.跳远运动员起跳后,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过程 C.从飞机上投下的救灾物质,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过程 D.钟摆从最高处向最低处摆动的过程 6.(2分)某旅客坐在匀速直线运动的车厢里,竖直上抛一块橡皮球,下落时.............. ()

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实录)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高中物理 / 高一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实录)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高一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1节 [课前预习] 1.代表人物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 代表人物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 雅里斯多德 伽利略 笛卡儿 注意: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是想象中的实验,但它建立在____基础之上,经过____,抓住____,忽略____,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问题:

(1)“迫使”说明了____ (2)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____ 3.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所以牛顿第一又叫_____定律。 问题: (1)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区别和联系: a.惯性定律是物体____作用时所遵从的运动规律。 b.惯性是物体的_____,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 (3)汽车突然开动的时候,乘客会_____,为什么? 汽车突然停止的时候,乘客会____,为什么? [典型例题] 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物体能够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b.物体静止时有惯性,一旦运动起来不再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也就失去了惯性 c.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东山学校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2010年12月1日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新课导入] 图片展示,2010.11.18珠海航展中国歼十战机表演,我们前面学习了物体做 怎么的运动,知道歼十在起飞的时候做加速运动,但是并不知道为什么他会做加速运 动。要讨论这个问题就要讨论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我们把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的 研究叫做动力学。正是动力学使得我们可以将飞船和卫星送上太空,使得我们可以 实现“嫦娥奔月”。那运动与力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18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蒲柏 曾经说过:“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都被 照亮了!”牛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研究,系统地总结了力和运动的关 系,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我们今天将一起来探秘牛顿第一 定律的提出过程。今天呢我们把几位伟大的科学家请到了我们课堂上,首先邀请亚里 士多德先生。 一、理想实验的魅力 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这个问题,是有一个很显然的结论的,在 我们日常生活中,我用力推,就可能推动一个物体,我放手不推,他就停下来了。只 有我施加了力,物体才会运动,我不施加力,物体就会停下来。因此物体的运动必须 要靠力来维持,即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 静止下来。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维持了近两千年,原因有二:一是亚里士多德的结论符合我们 的日常生活所见,二是亚里士多德是当时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的成就不容忽视。 哈佛大学校训: 让柏拉图与你为友, 让亚里士多德与你为友, 更重要的,让真理与 你为友!正如哈佛校训所言,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否认。 伽利略:亚里士多德先生,我承认您在各个领域的成就,但是毕竟现在不同于你 以前的时代,您的观点来源于经验,但是要知道经验是会骗人的,您对于自由落体现 象的研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今天晚辈不才,又要指出您老的错误了! 亚里士多德:哦,我又错了?可是我的推断完全符合大家的日常体验啊? 伽利略:这点没错,但是您忽略这么一个现象,那就是在我们撤去力的作用时,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所以会停下来并不是因为不受力,而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 故。如果没有摩擦阻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的运动下去。 亚里士多德:哦?怎么这么肯定? 伽利略: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个小球从沿斜面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 小球将冲上另外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减小第二个斜 面的倾角,小球仍然可以到达同一个高度,但这时他要运动的远一些。继续减小第二 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就会运动的更远,如果我们把斜面放到水平,很显然小球永远运 动下去,到无限远处,但这个时候它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可见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 动的原因。

中考物理学考练重要规律 专题07 牛顿第一定律试题

专题07 牛顿第一定律 专题学啥 一、理解牛顿第一定律需要把握的问题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3.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4.知道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5.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6.能分析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危害 二、牛顿第一定律考查点 1.维持运动是否需要力 (1)亚里斯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2.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速度相同。 3.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性质,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专题考法 【例题1】(2019湖北宜昌)研学旅行途中,小明同学坐在匀速直线行驶的动车上,他正上方行李架的书包里有一包餐巾纸掉落,则这包餐巾纸掉落的位置在() A.小明前排乘客身上B.小明的身上 C.小明后排乘客身上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 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动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如果餐巾纸掉落,由于惯性餐巾纸仍然保持与 动车相同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向前运动,由于餐巾纸处于小明正上方行李架的书包里,所 以会刚好落在小明的身上。 【例题2】(2018四川攀枝花)如图所示,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分别滑到铺有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 (1)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车在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相等,说明了平面______。 (3)推理,若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_______(填“会”或 “不会”)改变,小车将做_____________运动而永远运动下去。 【答案】(1)保证每次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都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2)粗糙程度 (3)不会;匀速直线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基础夯实 1.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 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 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 答案:D 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可判定A、B、C错误,D正确。 2.(珠海市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在足球比赛中,前锋队员一记势大力沉的射门,足球应声入网。在射门瞬间,比较力的大小,正确的说法是() A.脚对球的力大于球对脚的力 B.脚对球的力等于球对脚的力

C.脚对球的力小于球对脚的力 D.脚对球的力等于足球受到的重力 答案:B 解析:脚对球的力与球对脚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临沂市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人站在地面上,先将两腿弯曲,再用力蹬地,就能跳离地面,人能跳起离开地面的原因是() A.人对地球的作用力大于地球对人的引力 B.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地面的作用力 C.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地球对人的引力 D.人除受地面的弹力外,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 答案:C 解析:对人受力分析:人受到地面给人的弹力和重力,因为弹力大于重力所以人跳起。 4.(深圳市三校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用牛顿第三定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反作用力,推动轮船前进 B.甲乙两人拔河时,甲对绳子的拉力与乙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马拉车前进,只有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时,车才能前进 D.一个作用力和它的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完整版)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

必修一 4.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A.预习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及惯性现象。 2、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惯性而产生的简单现象。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二、预习内容 1、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状态或________状态,除非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_________的原因,而是______________的原因. 2、物体的这种保持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____性质.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一)下面你就利用桌子上的器材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 l、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2、力撤物不停。 提问: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吗? 刚才的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在哪呢? 总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力撤物停的原因是因为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伽利略是

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练习题

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练习题 1、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C ) A.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假想的,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B. 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在可靠的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抽象思维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科学推 理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C.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有利地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D.现在,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已不再是理想实验,是可以做出的实验了 2、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 B ) A.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B.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是错误的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关于力与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静止的物体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任何外力作用 B.当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物体一定受到外力作用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 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BD )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 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据有惯性 C.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要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 D.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5、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绑到时有惯性 B.物体不受外力时有惯性,受到外力后惯性被克服掉了,运动状态才发生变化 C.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因为速度越大的物体越不容易停下来 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6、某人用力推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是小车开始运动,此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匀速指向运动,可见( CD )

中考物理试题—牛顿第一定律_惯性(最新整理)

200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20(08大连)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C) A.汽车急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 B.火车启动后,速度越来越大 C.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在空中飞行,并击中目标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4(08上海)如图3所示,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其重力势能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他与滑梯接触面间的摩擦是__________摩擦(选填“滚动”可“滑动”)。当他滑至水平面进,还会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他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减小;滑动;惯性 5(08广东)如图1(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观察到如图l(b)所示的现象.由此可判断B A.小车突然加速运动B.小车突然减速运动 C.小车保持匀速运动D.小车可能做加速、也可能做减速运动 11(08吉林)断开电风扇的开关后.电风扇的叶片不能立即停止转动是因为叶片具有_______,过一会儿叶片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叶片受到_______作用。 1I答案:惯性阻力(或摩擦力;或摩擦阻力;或空气阻力)19(08辽宁)下列事例中利用惯性的是:AD A.跳远时要助跑B.小型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C.苹果从树上落下D.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 4(08南宁)用力打击一摞棋子中最下面的一个时,上面的棋子不会随下面的棋子飞出。这是因为上面的棋子B A.不受到力的作用B.具有惯性 C.没有惯性D.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 5(08鸡西)在运动场上常见到这样一些场景,其中表现出的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D) A.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B.跳远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xx第一定律 教材分析 本节由“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两部分组成。内容设置上体现了三方面的课程基本理念。1.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通过亚里士多德观点与伽利略思想实验的观点质疑,引导学生纠正前概念。2.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教材从生活概念为基础,强化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最后又通过“惯性的应用和防止惯性的危害”将物理还原于生活。3.注重科学探究实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提供了学生经历实验与数据分析,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自我表述,培养科学方法、实践能力的条件。“惯性小实验”帮助学生学习实验验证方法,并有助于学生对“物理与生活”的认知。 教学目标 1.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了解物理学上理想实验的实质。 2.体会亚里士多德与xx的思想冲突。 3.经历实验过程,学会用分析与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会用自己的语言予以表述。 4.在生活中认识惯性,了解利用惯性及防止惯性危害的方法并初步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对学生进行STS教育。 教学重难点 探究并学会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方法 1.牛顿第一定律第一阶段:尽力展示生活,体验亚里士多德观点与伽利略理想实验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第二阶段:实验探究。这一阶段要肯花时间,教师仅起一个指导者的作用,尽量让学生自己分析、交流、推论并表述出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第三阶段:主要以教师讲述的形式,指明牛顿第一定律

的重要性、理想性,并通过对定律内容的理解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力的作用在运动中只是“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惯性除了课本上实验,还安排学生做一做运动物体由于惯性而表现出来的现象,以突出惯性“维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实质。“安全带的作用”由教师利用多媒体系统或制作仿真动态投影片予以展示。劳动中利用惯性,教师取羊角锄,小斧头演示分别用不同方法固紧锄(斧)头,以突出惯性的实际意义。最后,需要教师简洁、明快地阐释出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教学用具 1.教具: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CAI课件、有关网站下载图片资料、羊角锤、木工刨刀等。 2.学具:斜面、木板、透明胶布、棉布、毛巾、玻璃板、小车、刻度尺、长方体窄木块、盛有大半杯水的烧杯、惯性演示仪等。 教学过程 一、xx第一定律的实验探究 1.激发矛盾 投影出课本中四幅图,让学生观察。然后,要求学生讲述推桌上的木块、小车的感受:推木块,木块就运动;撤去推力,木块停止运动。推小车,小车运动;撤去外力,小车逐渐停下来。 师:生活中还见过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答,教师将学生的例举,xx投影) 启发学生比较上述事例的共同特征: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撤去物体受的力,物体就不会动或停止运动。 投影亚里士多德观点:要维持物体作匀速运动,就必须给物体施加一恒定的力。不受力而一直运动的现象是没有的。师:上述是古希腊最杰出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和同学们的生活体验何其相似!可是,几百年前,著名科学

初三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练习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牛顿第一定律 一、填空题 1.要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以的作用,力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从变为运动或从变为静止,物体速度的或 发生变化,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或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 4.当汽车突然起动的时候,由于乘客具有,他会向跟车行的方向倾倒;向北行驶的汽车突然向西拐弯时,车上的乘客会向倾倒. 5.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轰炸机,要击中地面目标,应在投弹.(填“目标正上方”或“到达目标上方前”) 6.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汽车的牵引力. 7.用钢丝绳系上一个重为500 N 的物体,当钢丝绳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静止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以2 m/s 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N. 8.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和两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和,这两个力的关系是. 9.重104N 的车厢,在103N 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厢受到的阻力是N;若将拉力增大,则车厢速度将;若拉力减小,则车厢速度将. 二、选择题 10.正在运动着的物体,如果它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立即停下来 B.先慢下来,然后再停下来 C.改变运动方向 D.沿原来的运动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1.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C.物体惯性的大小与运动状态有关

D.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12.一位旅客在匀速直线前进的轮船的甲板上竖直向上跳起,这位旅客的落地点(不计空气阻力) A.在起跳点之后 B.在起跳点之前 C.仍在起跳点 D.无法确定 13.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 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 14.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下列说法中哪个正确 A.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 D.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发生变化 1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 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几下 C.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 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车闸 16.我国公安部规定,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下列那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A.车速太快 B. 车速太慢 C.突然起动 D.紧急刹车 17.牛顿第一定律是 A.是通过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 B.只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的规律 C.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得到的结论 D.是日常生活得出的结论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 3人教版必修一

牛顿第三定律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能应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会区分平衡力跟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和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设问,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由学生动手实验。

2.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3.应用讨论、练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区别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 三、情感目标 1.进一步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思想。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 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学难点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 实验归纳法、分析推理法。 教学器材 投影仪、投影片、弹簧一个、弹簧测力计两个、物理小车两辆、光滑长木板、条形磁铁一个、铁块一块。 教学环境 传统授课班,多媒体教室。 教学实录 (首先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3、区分一对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什么是力?力学中常用的力有哪些? 学生: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力学中常用的力有: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等。 教师:一个物体可以发生力的作用吗? 学生:不能,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两个物体,前一个是施力物体,后一个是受力物体。 教师: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这句话对吗? 学生:对,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教师:那么,什么是“相互”作用呢? 学生:“相互”就是说:甲对乙有作用,同时乙对甲也有作用。 教师:那么物体间的这对相互作用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一问题。———牛顿第三定律 二、新课教学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生活动与体验] ①让学生坐在座位上用力推课桌。 教师:用力推桌子时,你有何感觉? 学生:桌子也在推我,我用的力越大,身体向后仰得越厉害。 ②让学生用笔用力写下“牛顿第三定律”这几个字。

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详解

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详解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的介绍 牛顿第一定律有两种表达方式,分别如下: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2)当一个质点距离其他质点足够远时,这个质点就作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 第一种表达方式较普遍,第二种表达方式在爱因斯坦和吴大猷的著作中曾经被提到,两种表达方式等价。 由于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 注: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对所有的参考系都适用。在高中物理研究范围内,大部分情况下牛顿定律都使用。能使牛顿第一定律,这样的参考系被称为惯性参考系,简称惯性系。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两个问题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两个问题: (1)它明确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并不是需要力来维持,只有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即产生加速度时,才需要力的作用。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得出力的定性英文名称:Newton 注意,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表述和我们常用的F合=ma不同。我们常用的公式,严格来说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变型式。 特别要注意牛顿第二定律的第三句表述。因为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它们的

关系除了数量大小的关系外,还有方向之间的关系。 明确力和加速度方向,也是正确列出方程的重要环节。 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在刚学习这里的时候,规定出研究的正方向。 牛顿第二定律确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明确了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的定量关系。加速度是联系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或纽带)。 力的单位的由来 我们现在来看这个公式,觉得很简单;但是物理学家们得到这个公式,太不容易了。 为什么?因为当时连力的清晰的定义都没有,更别说力的单位了。 牛顿第二定律的描述中,并没有提到正比、反比中的比例系数。 不知道在看牛顿第二定律内容时,有几个同学注意到了,我们上面写的表达式没有写比例系数k,写的是a=F/m;即取的比例系数为最基本的自然数:1;严格来说,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是:a=k*(F/m); 当时的“力的大小”,只能用一升水的力(指的是一千克的重力)、两升水的力来定性地做描述。 在得到a=k*(F/m)公式后,物理学家们就人为取k=1,这样便从(F=k*ma=ma)中得到了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千克*米/二次方秒。 一牛顿的力,刚好能够让一千克的物体获得一米每秒的加速度。 前面提到的“一牛顿的力”,正是为了纪念牛顿,才将其名字作为力的单位的。力的单位简称牛,符号是N;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验证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是高中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有难度的实验。下面高中物理网为同学们做一个详解。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情感目标: 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教学建议 本节课的重点是揭示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即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教法建议 1.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如推一个物体,它就动,不再推它时,它便静止。为使学生摆脱这种错误观念,首先要把运动和运动的变化区别开,树立从静到动和从动到静都是“运动状态改变”的概念,这是为了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做的重要铺垫。其次,通过实验确立“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概念。再通过推理建立“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变”的概念。 2.通过演示实验的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是本节课的核心,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推理方法的教育。在此演示实验中可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渗透研究方法。 3.本节课可按着人类对知识的认识顺序组织教学,让学生体会规律的认识过程,对学生进行学史教育。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的研究——笛卡尔的补充——牛顿的总结。 教学设计示例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重点: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 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教学用具:斜面,小车,毛巾,棉布,玻璃板,微机,实物投影,大倍投电视。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中考物理牛顿第一定律重点考点

2019中考物理牛顿第一定律重点考点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重点考点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以上这些是查字典物理网编辑整理的一些信息,还有很多栏目信息正在一步一步的跟进,希望大家多多关注相关栏目。

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过程与方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教学难点: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实验法、阅读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前面一到二章我们学习了怎么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但没有进一步讨论物体为什么会做这样或那样的运动。那么,要知道这个问题就必须知道运动和力的关系。 在物理学中, 只研究物体怎样运动而不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分科,叫做运动学。 只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分科,叫做动力学。 教师:动力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是很重要的,例如设计各种机器、控制交通工具的速度、研究天体的运动、计算人造卫星的轨道等等都离不开动力学知识。动力学的奠基人是英国的科学家牛顿,牛顿提出的牛顿运动定律是整个动力学的基础,第四章我们将要学的就是牛顿运动定律。 教师:同学们在骑车上学过程中,是怎样是自行车加速的?又是怎样使自行车减速的? 学生:用力踩脚踏板时可使自行车加速,刹车可使自行车减速。 教师:用力踩脚踏板时,实质是通过链条传动给车轮施加了动力的作用,那么刹车是车子减速的实质又是什么呢? 学生:刹车时的实质是通过橡皮对轮子施加了阻力的作用。 教师:通过这一生活常识可知:要使物体加速则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同样要使物体减速也要对其施加力的作用,那么力和物体的运动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二)新课教学 教师:首先我们来回顾下动力学的发展史 教师: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物体的受力及其运动关系的研究,但由于受生活中错误经验的影响,一直到伽利略时代才对其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下面请同学阅读课文的前7段内容,阅读过程中注意下列问题。 教师:投影问题:1、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上有哪些代表人物? 2、他们各自的观点如何?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 教师活动:检查阅读情况 教师:好,下面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 学生: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儿。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及说课稿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中的基础。如果我们把所有力学现象看作一座大厦,那么牛顿三大定律则是这个大厦的奠基石,牛顿第二定律又是在牛顿第一定律定义的惯性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是三大定律基础的基础,是否领会这一物理规律,不仅影响学生对这一章的学习,而且会影响整个物理课程中力学部分的学习。 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运动,又知道力学一些简单知识,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基于此基础上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是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直线运动和力学问题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册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本节、本章的重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讨论建立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感悟观察、实验、推理、尤其是“理想实验”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由部分实验结果,部分外推假设、部分定义所构成的一个复合体,就其定义本身的表述学生不难记住,但初二学生由于接触物理时间比较短,学生平均年龄比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及认知结构上尚不成熟,加上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让物体运动,如果没有力的作用,它就要停下来。”对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是不能接受的。知道“惯性”这个词,但并不理解她的物理含义。不少学生认为“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因此在接受牛顿第一定律上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形成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及这一概念的建立使其认识由直观的感觉上升到科学理性认识则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经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2.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并能用于分析简单的实际现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初步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之所以确立它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理由在于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通过本节课的科学探究及实验论证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揭示力和运动之间的内在规律。 难点是纠正学生已有的错误观点,正确认识没有力物体还能运动,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学生在从生活经验中获得了一种

中考物理 第02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课时训练

课时训练(二) 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 一、选择题 1.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图2-1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③②① 2.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 B.牛顿第一定律是没有事实依据,凭空想象出来的 C.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得出的 D.牛顿第一定律认为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3.如图2-2,小钟同学在做模拟引力实验时,用一根细线拴住一块橡皮,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假如橡皮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则它将( ) 图2-2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B.以外力消失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速度减小但仍做圆周运动D.突然停止运动 4.如图2-3所示,小球被压缩的弹簧弹出后,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滚动过程中受到的力为( ) 图2-3 A.重力、支持力B.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弹簧的弹力D.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使小球向前滚动的力5.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速行驶的汽车急刹车时滑行距离比低速行驶的汽车滑行距离大,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脱手后的实心球继续运动,是因为实心球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运动所需要的力大,说明静止的物体惯性较大D.歼击机投入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使飞机飞行更加灵活 6.关于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可能会改变 B.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拔河比赛中甲队获胜,但比赛中甲队对乙队的拉力等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 D.跳水运动员蹬跳板时,他对跳板的力和跳板对他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7.如图2-4所示,物块A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此时物块的重力产生两方面的作用效果:使物块压紧斜面以及使物块有沿斜面向下滑动的趋势。因而可将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的方向进行分解。实际解决问题时,就可以用这两个方向上的分力来等效替代物块的重力。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4 A.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是一对平衡力 8.下列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行车从斜坡上冲下来时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也能运动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也可能是平衡力 D.只受一对平衡力匀速运动的物体,若去掉其中一个力,则物体的运动速度一定增大 9.指尖陀螺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种玩具,该玩具中间是轴承,轴承内有滚珠,边上有三个用密度较大的金属制作的飞叶,拨动飞叶后,飞叶可以绕轴在指尖上长时间转动(如图2-5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图2-5

(完整版)《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铅山县第一中学陈志峰 ★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教学中应联系生活、贴近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l、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实验和生活的例子进一步体会,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这对以后研究问题,受力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 2、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是这节课的难点,通过举例反复体会。 ★学生分析 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人们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同样学生要正确认识它,也要克服日常经验带来的错误认识,所以一开始就用了两个实验,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来澄清错误的认识。 2、惯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虽然学生在初中接触过,但仍有一些学生误认为“物体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有惯性”。不理解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要解决这问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实例分析慢慢接受。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比如:小球、木块、毛巾、玻璃板等,来对比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现象明显,而且更容易推理。 2、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3、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4、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教学重点

物理中考总复习: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

物理中考总复习: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用绳子拉着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如果绳子突然断了,小车将做______运动,这时小车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力大小为___________。 2、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当把它吊在空中静止时,它受到的拉力是_________N,若使它以1m/s速度匀速下降时,它受到的拉力是___________N。(g=10N/kg) 3、(2015?海南)足球运动员起脚射门,足球离脚后由于还能继续飞向球门;守门员飞身将球扑住,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4、一汽车匀速向西行,车厢顶棚P处掉下一物,则该物体落在车厢内P处___________(填“正前方”、“正下方”或“正后方”)。 5、在水平路面上骑自行车的人停止蹬踏板后,自行车还要向前运动,这是由于自行车具有________的缘故;自行车运动得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是因为。 6、如图所示,两个物体甲和乙通过细绳与弹簧连接在一起。甲重10 N放在地面上;乙重5N被吊在空中,它们均保持静止。若不计弹簧及细绳的重量,弹簧受到的拉力为________N,甲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N。 二、选择题 7、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B.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后,仍然继续高速前进,是因为子弹受到惯性的作用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汽车的惯性大于它所受到的阻力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8、静止不动的墨水瓶,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A、墨水瓶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墨水瓶的支持力 B、墨水瓶受到的重力与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 C、桌子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墨水瓶的支持力 D、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墨水瓶的支持力 9、一个物体始终只受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一开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且F1=F0。在t1时间内保持F1不变,只改变F2的大小,此过程中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始终与F1方向相同。图中可以表示F2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