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密云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实践_韩富贵

密云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实践_韩富贵

密云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实践_韩富贵
密云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实践_韩富贵

及微生物,以及生物护坡、水质监测、流域保护等措施,加大了对湿地的保护和建设恢复力度,累计建设、恢复湿地140h m2。

4.3.3开发建设项目监督管理

2004年,昌平区共审批验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5个,建设单位投入水土流失防治费1300万元,涉及防治责任范围116.7h m2,减少土壤流失5200t。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各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治理度达96%以上,土地扰动恢复率达90%以上,拦渣率达95%以上,水土流失控制率达95%以上。由于实行保护性开发建设,不仅有效地保持了水土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也实现了建设项目主体工程的安全和美化。

5存在的问题

5.1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需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具有它的时代特点,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在区域划分、建设内容等方面已经有了总体的框架。但是,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需进行深层次的归纳、总结、分类,以期更好地指导实践。

一是应建立流域现状诊断系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对症下药0,它的建设对象是流域现状不利于流域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因素,因此需建立一套科学的流域评价系统,对流域的现状做出科学的评价。

二是应建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标准系统。建设标准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既要保证自然生态的稳定,又要保证流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按照这个要求,细化评价指标、优化评价体系,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应归纳细化。由于地域不同、社会经济情况不同,流域的功能特征也会有所不同,所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内容应有所侧重,以体现其不同的功能特征。

5.2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有关配套政策应出台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要充分考虑流域内农民的利益,应调动农民参与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积极性。由于劳动主体与受益对象不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造成了流域内外、上下游之间的不公平现象,要消除这种不公平现象,政府应制定相应的补偿政策和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既要维护建设成果,又要保障流域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建立持续发展的生态清洁小流域。

[作者简介]胡宗明(1972-),男,山东五莲县人,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和水环境建设工作。

[收稿日期]2007-08-14

(责任编辑张培虎)

密云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实践

韩富贵

(密云县水土保持工作站,北京密云101500)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模式;密云县

[摘要]密云县是北京市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基地和生态屏障,在长期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自然条件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水土保持已不能满足水源保护的要求,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是密云县今后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工作的主要方向。分析了水土保持及水源保护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思路、原则和模式,并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实践效果,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中的问题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建议。

[中图分类号]S157.2;X171.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0-0941(2007)09-0047-03

密云县位于北京市东北部,是北京市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基地和天然生态屏障,也是北京市民休闲度假的胜地。全县总面积2229.45k m2,其中山区面积1771.75k m2。长期以来,密云县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0的水土保持方针,以密云水库水源保护为中心,进行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近几年天气连续干旱,水库上游点源污染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工作面临着新的课题,尤其是密云县提出创建全国生态县的目标,给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密云县今后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工作的方向,对于保护首都的生命之水,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水土流失状况及治理成效

密云县地貌以土石山和浅山丘陵为主,植被覆盖差异较大,受地形、土壤、气候等影响,水土流失普遍存在,主要发生在山区的坡面、沟道等部位,以水力侵蚀为主,并伴有部分风蚀,

#

47

#

中国水土保持S W CC2007年第9期

主要形式有鳞片状面蚀、耕地面蚀、山剥皮、山洪、泥石流等。据1989年调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470.4k m2,占总面积的66%,多分布在山区。其中,轻度侵蚀面积374.1k m2,中度侵蚀面积764.8km2,强度侵蚀面积250.6k m2,极强度侵蚀面积69.5k m2,剧烈侵蚀面积11.4k m2。新中国建立以来,密云县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先后经历了点片治理、过渡阶段、小流域综合治理阶段、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化建设阶段、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阶段等几个历史阶段。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按照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思路实施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年北京市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显示,密云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957.87k m2,其中轻度侵蚀661119km2、中度侵蚀296.68km2,水土流失面积大大减少,侵蚀强度降低,原来的强度以上土壤侵蚀全部降至中度以下。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密云水库上游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39k m2,治理保存率为80%。已在水库周边地区营造生态防护林、生态经济林912万h m2,修建各类水土保持工程6000多座(处),全县60%以上的小流域得到初步治理,有林面积达13187万hm2,大大改善了水库周围的生态环境,使土壤蓄水量增加4.5万m3/k m2,每年减少入库泥沙100万t以上。

2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对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重视不足

传统的水土保持以水土流失治理为核心,强调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建设,忽略了生态管理和保护,注重人工措施的培育,而淡化了自然修复能力,致使人为因素对自然干扰太多,对原生生态系统破坏较大,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2.2忽略了流域内的点源污染治理

长期以来,在密云水库上游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对水源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工程建设未涉及点源污染治理。随着郊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规模养殖和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污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不断增加,造成水源污染,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2.3对产业培育重视不够,经济效益不高

密云县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地,长期消极的水源保护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不但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形成了水源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和障碍。由于单一突出了水源保护地位,忽略了产业的培育和农民的利益,使得水源保护工作在一种被动的环境下开展,农民积极性不高,群众参与性较低,水土保持设施效益没有得到最大发挥。

3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践

3.1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涵义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指以小流域为单元,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建设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法则,与当地景观相协调,基本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通过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后的小流域,要实现生态良好,环境清洁,人居舒适,经济发展[1]。

3.2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思路和原则

3.2.1总体思路

根据密云县自然地理特征和水土保持现状,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密云水库水源保护为中心,按照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的要求,以大河流域为骨架、小流域为单元,从水库一级保护区向二、三级保护区推进,逐步形成以水库为中心向外扩展的生态保护圈。在小流域建设中,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目标,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友好型产业的引导和培育,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0三道防线,综合配置各项措施并合理布局,使其形成具有良好结构和较强功能的整体防护体系,达到保持水土、保护水源、改善环境、促进生产的目的。

(1)生态修复防线。位于小流域中低山和人烟稀少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人为活动较少。实行全面封禁,禁止乱砍滥伐、盲目割灌和放牧等生产活动,减少人为活动和干扰,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进行生态修复,发挥植被保护水土的生态功能。

(2)生态治理防线。位于小流域中下部,地貌特征为浅山、山麓、坡脚、农地等,是主要生产生活区,人为活动较多。采取坡面、沟道、农地和村庄整治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发展有利于水源保护的生态农业、绿色观光、休闲采摘等产业,减少面源污染。同时,对于村镇和旅游景点的垃圾和污水进行集中治理,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环境清洁。

(3)生态保护防线。位于小流域河(沟)道、水库、塘坝周边,是流域水源汇聚地。通过有效保护和适当的生物和工程措施,封河封库育草,加强湿地的培育、保护和沟道水系建设,维系河道及湖库周边的生态系统,有效发挥湿地、水陆交错带和生态过渡带拦沙滤水、改善水质、美化环境的功能。

3.2.2建设原则

(1)分区防治,分类指导。根据自然地貌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水土流失特点及生态功能和水源保护地位的不同,将全县划分为不同的水土流失和水源保护类型区和亚区,根据不同类型区的特点,确定各区域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进行不同的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综合措施体系建设。

(2)科学规划,综合治理。以生态县建设为导向,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从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的深层次矛盾入手,统筹协调水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地实施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治污措施、农业耕作措施和管理措施。

(3)生态优先,生产发展。一方面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应遵循生态系统自然演替规律,以保护水源和水环境为目的,以控制土壤侵蚀、治理污染、改善水质为目标,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另一方面在流域建设中要注重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导和培育生态友好型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4)加强管理,注重效益。一是要加强水源保护区的预防监督管理,制定、完善和落实有关法规和政策,合理利用资源,减少人为破坏和扰动;二是要建立长效运行机制,落实小型水利水保设施的产权和管护责任,保证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

48

#中国水土保持S W CC2007年第9期

3.3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

3.3.1单一保水型

小流域内资源稀少,或开发资源对于水源保护工作极为不利,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应全面服从、服务于水源保护工作,以营建良好的生态体系为目标。水库库滨带建设宜采用这种模式,区内严格限制人为活动,禁止耕种和挖沙采石,通过有效保护现有的湿地,培育以灌木为主的植被体系,形成保护水源的隔离带和过滤带。

3.3.2庭院水保型

水库周边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现有村庄34个,人口2.3万人,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是水源保护的主要威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应侧重于村庄垃圾和污水治理、绿化美化、街道硬化、雨洪收集与利用等,适度开展生态休闲和旅游接待,达到环境清洁、人居舒适。

3.3.3休闲旅游型

小流域内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清洁小流域建设应结合旅游开展,以旅游景点的污水垃圾治理和旅游景观的营造为主,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加强保护,既达到改善生态的目的,又带动流域经济发展。

3.3.4观光农业型

流域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特别适合林果业发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应以观光农业培育为导向,实施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和节水工程,重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水土保持耕作方式,控制化肥农药使用,引导农业向生态友好型方向发展,开展农业观光、休闲采摘等。

3.3.5矿山恢复型

流域内因矿山开采造成了大面积植被和土壤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流域治理应以矿坑填埋、土地平整、植被恢复为重点,控制水土流失,预防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减少河道泥沙,改善生态环境和水质。

3.4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实践效果

从2004年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来,密云县根据自身实际,立足水源保护,结合生态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清洁小流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共建设梨树沟、蛇鱼川、北庄等7条生态清洁小流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7k m2,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24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100多处,库滨带示范工程2处,极大地推动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促进了水源保护工作的开展。如2005年利用风沙源项目进行建设的梨树沟小流域,位于水库一级保护区,治理工作围绕流域内的3个生态村,实施村庄污水垃圾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绿化美化等工程,并配合新农村建设,培育休闲观光采摘农业,改善生产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取得了显著效益。工程实施后,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污水全部达标排放,垃圾得到规范处置,生态环境趋于良好,人居环境清洁舒适,形成了以生态休闲、民俗接待为主导的产业格局,2006年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实现了水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4讨论及建议

4.1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做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指导工作

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应充分发挥水务、环保、农业、林业等部门的职能和技术优势,加强合作,将水土保持、污水和垃圾治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化肥农药的施用管理相结合,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推行清洁生产方式,促进流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2]。

4.2加强机制和制度建设,确保建设成效

建立村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水保工程运行维护长效机制,落实小型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产权,明确管护主体和责任,确保工程效益长期发挥。制定和落实有关水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的乡规民约和管理制度,逐步改善/重建设、轻管理0的局面。

4.3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要以生态县建设为总抓手,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重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引导和培育生态友好型产业,提高经济收入,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提高群众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水源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多层次、多方面地开展水源保护工作,实现/保水0与/富民0的统筹协调。

4.4加快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技术创新

利用各种建设项目,研究、探索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新的实用技术,推动水土保持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清洁、发展0的目标,提高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效。一方面要研究适合农村的小型、节能、管理维护方便、出水水质好的污水资源化技术和成本低、操作简单、二次污染小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着力解决当前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成本高、实施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河道和湿地生态系统建立技术的研究,为营造结构稳定、改善水质功能强大的生物净化系统提供技术支撑[3]。

4.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参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意识

以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的宣传为突破口,加强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的监督管理力度,严格控制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依法严肃查处非法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源污染的行为。同时向群众做好生态保护和环境知识的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以形成人人参与水源保护、共同维护生态环境的良好局面,促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参考文献]

[1]毕小刚,杨进怀,李永贵,等.北京市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

域的思路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05(1):1820. [2]李永贵,刘大根,刘振国,等.密云水库周边水土保持与水

源保护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4(2):1317. [3]刘大根,秦永胜.官厅水库上游二级保护区水源保护林建

设规划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3,10(4):7275.

[作者简介]韩富贵(1980-),男,宁夏彭阳县人,助理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监测

工作。

[收稿日期]2007-07-30

(责任编辑徐素霞)

#

49

#

韩富贵:密云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实践

生态清洁小流域提纲

综合说明 1 简述项目区地理位置、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过程。 2 简述项目区的定位(是否在水源保护区?在哪级水源保护区?应承担什么样的水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功能?),项目区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及存在问题。 3 简述项目区三道防线划分思路。 4 简述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工程规模和投资。 5 简述组织实施安排。 综合评价结论。

1 小流域基本概况 1.1 小流域的定位 1.1.1简述小流域所在位置(包括是否在水源区?在哪级水源区?)、面积。 1.1.2说明小流域承担的水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功能(应达到什么样的水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目标?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1.2小流域资源环境状况 1.2.1小流域的自然条件 简述地貌(包括地貌类型及特点)、地质(包括地质构造、地表岩性)、土壤、植被状况以及气象状况(包括风、气温等)。 1.2.2小流域的水资源状况 简述流域降雨(包括降水特征,年平均、最大、最小降水量)、水文特征、水资源现状(包括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量以及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质状况。应进行水资源需求平衡分析,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说明近年来小流域内耗水变化、地下水及地表水水质的变化趋势)。 1.2.3小流域的土地资源状况 简述小流域内土地资源现状,并进行土地资源需求平衡分析。 1.3 小流域人口经济社会状况 1.3.1简述小流域内行政区划、人口、户数、人均收入等。 1.3.2简述小流域内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所占比重,并进行合理性分析,找出影响水土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问题。 1.3.3简述小流域内的交通、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生态清洁小流域初步设计编制规范

ICS 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 XX/ XXXXX—XXXX 生态清洁小流域初步设计编制规范 (Compil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priliminary design for ecological and clean small-watersheds )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3.1 生态清洁小流域初步设计 (1) 3.2 生态清洁小流域实施方案 (1) 3.3 生态护坡 (2) 3.5 河流生态修复 (2) 4 综合说明 (2) 5 基本概况 (2) 5.6 附图: (3) 6 小流域评价及问题分析 (3) 7 建设任务、目标、功能分区与措施布局 (3) 7.1 建设任务 (3) 8 工程设计 (4) 9 小流域监测 (7) 10 施工组织设计 (7) 11 小流域管护 (7) 12 投资估算 (7) 13 效益分析与评价 (8) 14 结论与建议 (8) 附录A(规范性附录)生态清洁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文本编写提纲 (9) 表A.3 小流域工程特性表 (11) 附录B(规范性附录)生态清洁小流域初步设计投资概算编制提纲 (13) 附录C(资料性附录)生态清洁小流域初步设计附图内容要求 (14) 表2 单项措施设计图内容要求 (14)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浅析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浅析 [摘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是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水土保持发展的要求。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与传统小流域治理相比更具有理念新、思路新、目标新和措施新等特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能够保护水源,美化环境,增加群众环保意识,促进文明建设,扩大水土保持的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创新 1、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涵义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就是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为重点,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以小流域内污染总控为原则,综合减污,科学布设流域内污水、垃圾、化肥、农药等各类污染源防治措施;预防保护与综合治理并重,各项防治措施的布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在治理中以坡面、村庄和沟道为重点,按“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布设防治措施,达到流域内空气新鲜、水源洁净、环境优美的新型小流域治理。 2、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重大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的环境、饮用水的质量、甚至呼吸的空气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因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就势在必行。 2.1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类设施建设项目大量增加,导致生态恶化,水质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出现,已威胁到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和健康生活。面对这些新的挑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应与保护环境同步,把良好的环境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保护与改善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流失的水土作为载体在输送大量泥沙的同时,也向江河湖泊输送了大量有机物质、化肥、农药和生活垃圾等污染物。因些,小流域综合治理在防治水土流失促进生产发展的同时,也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保护水源、改善水质方面发挥作用。治理后小流域应当是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群众能够安居乐业,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因些,从源头上开始治理,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控制面源污染,就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对小流域治理新的要求。 2.2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是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 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主要以夯实农业基础、发展农村经济为主,如坡改梯工程、引导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人民群众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水平

生态型清洁小流域治理

生态型清洁小流域治理 摘要:为解决山区普遍存在的水土流失、河岸坍塌、河道淤积和山洪地质灾害频发等问题,必须开展了以“安全、生态、发展、和谐”为总目标的安全生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态型清洁小流域治理的意义,分析了生态型清洁小流域治理的思路、目标及原则,并对生态型清洁小流域治理的主要措施及经济效益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型;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 一、生态型清洁小流域治理的意义 水资源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如何保护好水资源,治理和改善水环境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世界性课题。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也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水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支柱。随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因此水资源紧缺程度不断加重,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随着水资源危机的加剧和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水资源短缺已演变成世界倍受关注的资源环境问题之一。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不足的农业大国,也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02年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的1/4,居世界第109位,许多地区同时面临着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双重压迫。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水资源问题,结合水土流失的特点,打破以往传统的观念,提出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系统论、景观生态学、水土保持学、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结合流域地形地貌特点,土地利用方式和水土流失特性等,将小流域划分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以“三道防线”为主线,紧紧围绕水少、水脏两大主题,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有机结合,治理与开发结合,拦蓄灌排节综合治理的新理念。达到控制侵蚀、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目的。 二、生态型清洁小流域治理的思路、目标及原则 被列入综合治理的小流域须是存在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灾害,具有水土流失危害中的一种或几种灾害威胁,且位于丘陵山区,是以分水岭和出口断面为界形成的闭合集水单元。流域面积原则上在200 km2 以下。总体来说,小流域综合治理要解决流域内存在的洪涝灾害、地质灾害、水土流失、人居环境恶化等问题。 2.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湖南省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进行统一规划;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防洪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维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为中心,依据小流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现状,通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探讨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探讨 陈子平,邹战强,曾维权,张练和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州,510610) 摘要: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小流域治理提出的必然要求。文章根据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通过对比分析和比较,建立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评价原则和方法,为分析评价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效益;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小流域治理的必然要求,通过逐步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人们生活提供清洁水源和良好的人居环境。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要求达到的效果来看,流域内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沟道基本保持自然生态状态,行洪安全,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扰动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之内,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传统小流域治理的提高和完善,是传统小流域治理外延的拓展、内涵的拓深。对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这一新生事物,它的内涵、治理理念、措施体系、建设标准及建设管理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等需要进行不断探索和完善。本文主要针对指标体系及其评价进行探讨。 1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指标体系 1.1 生态清洁小流域指标体系概念 小流域是由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是通过人为措施对这一系统的调整和改良。建设效益评价则是实现流域科学规划与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地评价其效益,并且简明直观而又科学地表示出来,对于系统的预测、决策、评价和分析,都是极为重要的。在长期的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人们将流域治理的效益归纳为经济、生态和社会等方面的效益[1,2],而这几方面的效益往往是由若干个指标来实现。因此,生态清洁小流域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指标组成的较为复杂的系统,是反映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过程中生态-社会-经济这一复合系统的动态关系,是对这一复合系统的刻画、描述、评价、解析和决策等功能的有机体系。 1.2 生态清洁小流域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理念是最近几年才提出,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普遍认同,全国各地也相继开展了试点建设。目前,关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指标体系没见报道、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是,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指标体系,国内外相关研究者曾用不同的方法,在各自的领域提出了一定数量的评价指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指标体系[3-8]。在此基础上,力求提出反映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生态-社会-经济这一动态关系的指标体系。 1.3 建立生态清洁小流域指标体系基本原则 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应能作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建设、调整生产布局、强化环境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的依据,使多种目标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达到高度统一。因此,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客观性。指标必须客观存在,符合流域实际情况,避免受人为严重影响。②科学性。选择的指标有一定的代表性,指标基本上能反映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内涵和目标的实现程度。③独立性。单个指标反映流域的某一侧面,指标之间应尽力不相互重叠,不存在运算或因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主要建设内容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主要建设内容 1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概念及内涵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是指以小流域为单元,突出统一规划, 综合治理,各项措施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法则,与当地景观相 协调,基本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人与自然的和谐 共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通过有 效保护使综合治理后的小流域实现山青、水秀、人富。 在规划上,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小流域为单元,将其作为 一个“社会- 经济- 环境”的复合生态系统“, 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 拦蓄灌排节”综合治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 条件。 在实施上,建立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的互动机制,按照“统 一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和构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水土保持防线的思路进行建设。 在效果上,流域内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对自然 的改造和扰动限制在能为生态系统所承受、吸收、降解和恢复 的范围内。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生态系统良性循 环。 2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目标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5 %以上,林草保存面积占宜 林宜草面积的70 %以上,25°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小流域内平均土壤侵蚀量控制在土壤容许流失量以下。 全面实行封禁,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建设项目有 完备的水土保持方案并得到实施。 小流域内旅游点、厂矿企业、机关学校、养殖场、集中村落 生产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治理率达到80 %以上,污水回用率 达到90 %以上。固体废弃物集中堆放,定期清理和处理。小流 域出口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以上。

流域内发展与水源保护相适应的种植业,农业生产90 %以 上采取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农田和果园平均化肥纯量施用强度 低于100 kg/ hm2 ,农药使用强度低于3 kg/ hm2 ,不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农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秸秆综合利用率90 %以 上;农用薄膜回收率90 %以上。 小流域总体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 3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建设重点 3. 1 库(河) 滨带建设 库(河) 滨带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富营养化物质 净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流域径流在进入水库之前所携带 的营养物质有一个不断地削减和增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库(河) 滨带不仅是入库营养物质必经之地,也是系统物质运动 十分强烈的地段,并在入库营养物质的增减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库(河) 滨带建设以营造水源保护林、种植灌草和水生植物 为主,构筑林草生物缓冲带。 3. 2 乡村生活污水处理 在小流域治理中,因地制宜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系统,解决 小型分散点源污染问题。目前采用的技术方式主要有:智能化 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Compact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2 tem ,简称CWT) 、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2Reactor , 简称MBR) 和高效节能型生物通道污水处理技术等。 3. 3 生活垃圾处理 小流域内生活垃圾主要包括游客垃圾、居民垃圾、饭店生 活垃圾等,具有分散、随意堆放并倾倒河道和沟道等特点。水 源保护区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采取建设简易垃圾储运站(非江 河、渠道和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 ,定期清运的办法。也可因地制宜建设小型垃圾填埋场,但垃圾填埋场应相对 远离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填埋场基础必须具有基底防渗系统,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初探_吴敬东

[2]齐实,莫建玲.流域景观的类型及其规划与设计[J].中国 水土保持,2001(12):1516. [3]毕小刚,段淑怀.北京市从小流域治理走向小流域管理的 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07(1):1011. [4]王伦辉,薛志飞.关于京郊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调查 与思考[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5,7(5):202203. [5]陈明曦,陈芳清,刘德富.景观生态学原理在河道生态岸堤 构建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1):8891. [作者简介]杨坤(1977-),男,陕西汉中市人,工程师,硕士,从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与农村污水治理等工 作。 [收稿日期]2007-08-09 (责任编辑赵文礼)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初探吴敬东1,叶芝菡1,梁延丽2,刘大根3,陆大明3,王雪1 (1.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44;2.《北京水务》编辑部,北京100044; 3.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北京100038) [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北京 [摘要]以生态清洁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3个层次,第一层共包括土壤侵蚀强度、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河流生物完整性指数等17项指标;第二层包括水土流失与 面源污染状况、点源污染状况、河流健康状况;第三层为顶层指标,通过对第一、二层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生态清洁小 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建立该指标体系以期能为广泛开展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能够 对小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S1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941(2007)09-0008-02 1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背景 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首都北京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不协调带来的严重困难与严峻挑战。一方面,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严重不足,加上1999年以来的连续8年干旱,使水资源紧缺形势有增无减。另一方面,工矿企业污水,城镇、村庄污水、垃圾,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等对水体的污染也较严重,全市年污水排放量13亿m3,有3.4亿m3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流入河道造成水污染,加剧了北京市水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 山区是北京市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水源保护地。《北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了山区为生态涵养发展区,这一功能定位,为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些新的形势和要求,北京水务工作者转变传统小流域治理观念,与时俱进,提出按照/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0的治理思路。生态清洁小流域是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调整人的活动为重点,/点(村庄)、线[河(沟)道]、面(水土流失、面源污染)0结合,因地制宜,统一规划,采取工程、生物、管理等综合措施,从山顶到河谷形成/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0三道防线,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清洁小流域建设。 按照这一思路和理念,在山区小流域内,采取封禁、拦护、梯田、树盘、水保林、节水灌溉、谷坊、挡土墙、护坡、排水工程、垃圾处置、污水处理、村庄美化、农路、防护坝、河(库)滨带、湿地保护与恢复等21项措施,对污水、垃圾、厕所、环境、河道等进行5同步治理,使小流域基本达到恢复生态、涵养水源,人水和谐、保护水源,河库健康、净化水质的目的。 2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研究的必要性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小流域综合治理监测主要侧重于对小流域地质、气象、土壤、植物、农业、林业、水利变化监测[1],监测内容主要包括:①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如降雨、水文、地形地貌、植被状况等;②水土流失状况,如土壤侵蚀强度、面蚀、沟蚀、滑坡、泥石流等;③水土流失灾害,如河库泥沙淤积、洪旱灾害、生境退化等;④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如保水保土效益、增产增收效益、缓洪拦沙效益等。这些监测指标,满足了当时生产实践的需要,也促进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水平的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也越来越大,传统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内容越来越不能满足生产实践的需要,特别是建设生态清 #8 #中国水土保持S W CC2007年第9期

GIS技术在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

GIS技术在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 伴随着我国新时代的不断创新和发展,GIS技术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尤其是在小流域治理的作用和意义逐渐凸显。其主要是通过有效的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提高可视性等为小流域治理实际需求做出全方位的分析和指导。文章通过分析GIS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实际应用,增加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提高。 标签:GIS技术;小流域治理;实际应用 引言: GIS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即为地理信息系统,以地理空间为基础,在资源与环境应用领域中,可以有效地对多时期的资源环境状况及生产活动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比较,也可将数据收集、空间分析和决策过程综合为一个共同的信息流,使得技术分析能够达到更高的可视性程度,在治理小流域过程中,做到合理、科学的决策辅助等,完成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的具体任务。 一、GIS技术概述 GIS技术即一种特定的空间信息系统,通过庞大的空间体系构建,对于地理信息的有效收集、储备、管理、显示和应用的一项重要技术。GIS技术是在资源以及环境应用领域中有着极强的指导意见的技术创新,通过系统的分析测试系统,可以实现准确、科学的决策,能够为环境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基于计算机数据,能够将庞大的地理环境信息在设备上呈现明确的数据库和显示图,通过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合理的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为人们治理环境、保护环境提供良好的服务[1]。 二、GIS技术在清洁小流域治理中应用的意义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得不断发展和改革,工业逐渐的迅猛发展,使得水资源水环境遭受到一定的破坏和影响。因此,为贯彻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的要求,以及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实现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的工作必须做到强有力的进展。 GIS地理信息系统在经过不断的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的一项技术领域,尤其是在生态环境的研究和保护方面,面对复杂的地图和空间地物分析,以及相关联的属性,在有效的避免传统人工规划设计方案的基础上,逐步实现高效率的治理工作,为预期的治理成效发挥重要的作用,实现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技术支撑。GIS技术的介入能够根据实际的应用数据帮助小流域的数据得到有效的监测管理和水质数据分析,对于生态环境的大容量、多层次、内容广、关系庞杂,以及动态变化能够做出及时的反映和

扎实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_刘震

扎实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刘震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北京100053) [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投入机制;试点建设;水土保持 [摘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今后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社会经济发展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内涵的必然延伸和深化。目前全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水保部门工作定位基本明确,技术路线初步形成,建设管理体系渐趋完善,工程效益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显现。总结各地成功经验,主要得益于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根本原则,防治理念、建设模式和投入机制的创新,以及部门协作和科技支撑的强化作用。各地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规划指导和政策、科技配套,继续抓好试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全面开展。[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0-0941(2010)01-0005-03 1全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1.1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逐步得到社会认同 经过近几年各地积极地探索实践,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建设思路越来越清晰,内涵也更加丰富。实践证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对于保护水源、改善水质、恢复生态、美化人居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涵盖了水库和湖泊水土流失面源污染防治、山区防灾减灾、农村/三清四改0(清污、清障、清垃圾,改水、改厕、改路、改环境)等系统工程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概念基本形成,逐步得到了社会各界包括各级政府的认同。 1.2水保部门主抓这项工作的职责定位基本明确 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今后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内涵必然延伸和深化。改善水质,保护水源,必须以水为主线,才能实现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必须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具有综合配置措施和统筹协调的行业优势,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必须采取更加综合的措施,更加有效的协调机制才能奏效,因此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这项工作水保部门应该抓,还要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目前,各地对此职责定位的认识已基本一致,在各级政府的推动支持下,各地水保部门积极开展了生态清洁小流域试点建设工作。 1.3技术路线初步形成,建设管理体系渐趋完善 各地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各有侧重,探索和总结出了不少各有特色的做法,逐步形成了多种适应不同区域和需求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涌现出北京、浙江、广东、江西等一批建设典型。以北京、浙江为代表,形成了以水源污染防治为重点的/溯源治污、分区防治、村庄配套、产业跟进0的清洁小流域技术路线;以广东为代表,形成了以流域防灾减灾为重点的/河沟整治、坡面防护、灾害预警、面源控制0的安全小流域技术路线。同时,在各级水保部门的努力和政府的重视下,各地/水保搭台,政府主导,部门协作,整合资金,各记其功0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共建机制逐步确立,地方财政投入从无到有不断增加,长效运行管理保障机制也逐步成型。 1.4工程实施效果十分明显 以浙江永康市为例,2008年开始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短短两年时间,取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杨溪水库水质由三类提升到二类;大力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结合新农村建设,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河道水体/黑、脏、臭0的状况彻底改变,村庄河道清水长流,村民在河边嬉水、洗衣、散步、垂钓,人水和谐。工作开展较早的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效更加明显。2000)2008年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累计减少土壤流失621万t,减少流失总磷204t、总氮621t、COD M n 2989t,每年减少农村入河入库污水400万t,有效地保护了水源,服务了首都建设。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传统水土保持防治建设基本农田、增产增收、减少水土流失的效益目标基础上,增加了水质保护、提高区域防灾减灾能力、改善人居环境等效益目标。和传统水土保持工作相比,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进一步提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效果更加突出。 1.5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通过治山、治水、治污、治穷、治乱、治差,凡是工程实施之处,山青、水秀、景美、民富,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称赞,工程良好的效益也促使各级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度不断提升。浙江永康市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班子齐抓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京郊考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市财政在资金政策 #5 # 中国水土保持S W CC2010年第1期

生态清洁小流域实施方案

附件2: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以农村“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为切入点,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和水环境保护、农业集约化生产、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使小流域达到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坚持地方和农民投入为主,国家适当补助;坚持水土保持与环境治理和新农村建设、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水利水土保持措施与其它措施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坚持示范引导、政策扶持的方法,用好“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的机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二、建设内容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工程建设应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基础,全面做好流域治理、生态修复、水系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建立面源污染控制、人为水土流失防治等管理制度,加强相关监测评价等。

(一)工程建设 1、小流域治理工程。结合当地实际,实施坡耕地改造,修建水窖、水塘和坡面灌排水系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营造水土保持林草,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入库(河)生物缓冲带。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发挥梯地、林草植被等水土保持设施控制和降解面源污染的作用。 2、生态修复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封山禁牧、封育保护,加强林草植被保护,防止人为破坏。要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 3、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编制河道整治规划,采取清淤、护岸、筑堰和绿化等措施,对小流域内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封河育草,维系河流良好生态系统。禁止河道采沙,加强河道管理及其维护。防止污水和垃圾进入河道,确保河道清洁和优美环境。 4、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搞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制定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实现生活垃圾集中管理、生态污水初步处理后排放。人畜禽粪便应因地制宜推广沼气池等实用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居民比较集中和有条件的地区,生活污水应处理达标后排放。 5、生态农业建设工程。推广绿色、无公害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料,采用生物方法以及易降解、低残留的农药防治病虫害,控制和减少农业污染。

某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期、质量、安全承诺书 一、工期承诺 本工程开工日期为2012年4月10日,竣工日期为2012年10月30日,总工期204天;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我单位的综合实力和内部协调能力,合理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及调度我方资源,精心施工,确保本工程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日期内完工,并争取提前完工。 二、质量承诺 科学管理、质量第一、顾客至上、创优争先。以我公司质量手册为指针,消灭质量通病,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三、安全承诺 在施工中,把安全生产工作与生产任务紧密结合,保证施工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通过组织落实、责任到人、定期检查、及时纠正、认真整改,杜绝任何死亡事故,消除火灾事故、交通事故等,确保无重大工伤,严格控制轻伤率在0.2%以下,争创“安全样板工程”。

第二章施工平面布臵 一、总体平面布臵 由于本工程战线广,计划将全工程段分为四大部分分别同时进行施工。 二、项目部、临建区位臵选定 总项目部设在河道沿线,共四个。采用租赁房屋,包括办公区、生活区等。生活区内办公室配备办公桌10个、座椅24个、文件柜10个、会议桌2个、复印机2台、电脑4台、饮水机4台、安全帽20只、雨衣10件、雨鞋10双、交通车2辆。食堂内设煤气灶和消毒柜,设施符合有关卫生标准。 各施工分队根据施工区段实际情况在施工现场沿线单独设临建区,临建区布臵因地制宜,本工程生产系统主要有混凝土、砂浆拌和及钢筋加工等组成,根据建筑物位臵不同,应布臵在施工现场附近;可以采用搭设简易房或租赁民房,具体位臵施工时再选定。在临建区内设机械停放场、料场、搅拌场、加工场、生活办公区等,生活、施工区分开。施工平面布臵图附后。 施工现场按北京市有关现场文明施工规定进行管理,项目部及临建区周围用彩色压型钢板围档,内部铺撒石硝,主要道路进行硬化,尽可能避开树木。 生活及办公用房按平方数配备足够的空调及风扇,按人头配备办公桌椅及床铺,按需要配备足够的办公用电脑及电话。 三、现场临时用水 生活用水从附近村中就近引入或采用水车运水,施工用水就地打井取用或从村中引入。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开源节流教育,阐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使员工对节约能源创造效益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四、现场临时用电 本工程施工用电主要从附近村中变压器引入。为防止因临时停电而影响施工,本工程配臵6台(75kw)柴油发电机,做为在停电时,供办公室、照明及临时排水和混凝土浇筑时的应急用电。 五、临时道路 该工程地势复杂,大部分区域有道路可通行,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但考虑到施工方便,可以适当修建临时简易土路,路宽5.0m,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通行。

大河小流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批准:蒋勇 核定:王香智 审核:曾垂华陈永 报告编写:陈超 参加设计人员:曾垂华、陈永、陈超、陈黎亚、周波、 唐波、宋朝忠、孔维飞、周航、

前言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是指以小流域为单元,突出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各项措施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法则,与当地景观相协调,基本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通过有效保护使综合治理后的小流域实现山青、水秀、人富。水土流失作为面源污染物传输的载体,是造成水库及河流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为保护水资源,保障饮水安全,探索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防治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按照水利部办公厅《关于申报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的通知》(办水保〔2006〕145号)文件精神,拟在重庆市永川大河小流域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 大河小流域位于重庆市永川朱沱镇,流域幅员面积29.79km2,水土流失面积14.97km2,占幅员面积的50.3%,距永川市区47km。项目区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以制度建设和监测为重点,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切入点,在项目区开展六项工程建设:小流域治理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和面源污染治理工程。通过六项工程建设把大河小流域建设成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在重庆市水利局的领导下,永川市水务局组织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永川分站工程技术人员,对大河小流域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及水土流失现状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参阅永川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年报统计资料、土壤普查、国土详查、综合农业区划、永川市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等大量科技成果,通过典型调查,确定在项目区开展小流域治理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和面源污染治理工程。设计出各项治理措施,并建立数据库,

生态清洁小流域规划设计

XXXX生态清洁小流域规划设计 0 综合说明 1 项目背景 1.1说明项目的来源,简要说明工程基本情况等。 1.2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及水土保持单项工程初步设计考虑主要因素等。 2 流域基本情况及分析 2.1 自然概况 2.1.1流域概况: 概述流域区的地理位置及经纬度、流域面积、流域形状,所属地貌类型区,海拔高程,相对高差等。 2.1.2地质地貌: (1)说明流域地质构造、地表的地层岩性及其分布情况,重要单项工程的基础地质情况等。 (2)说明流域主要地貌单元及分布。小流域的特征与形态,主要包括小流域的面积、流域平均长度、流域平均宽度、流域形状系数、沟道比降、沟谷裂度、沟壑密度、地面坡度组成等。 2.1.3气象、水文: (1)说明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大年降水量,最小年降水量,降水年内分布,多年平均蒸发量,年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的年活动积温,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年均日照时数,无霜期,冻土深度,年平均风速,主害风风向,大风日数; (2)简述流域所属流域、水系,地表径流量,年径流系数,年内分配情况,含沙量,地下水位等水文状况。 2.1.4土壤、植被: (1)说明流域地面组成物质,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土壤厚度,土壤养分含量;根据工程需要,调查说明土壤质地,容重,孔隙率,有机质含量等要素。 (2)说明流域主要植被类型,郁闭度(森林),覆盖度(草、灌木),主

要树种、灌木、草种。 2.1.5其他:根据工程需要,可补充说明水资源、矿产资源等情况 2.2 社会经济情况 2.2.1行政区划、人口与劳力。说明流域行政区划,说明人口总数、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农业人口、劳力总数。 2.2.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说明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流域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2.3农村经济状况: (1)简述流域农村经济状况,说明流域农村经济总收入及农村产业结构情况,人均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 (2)简述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工副业等生产现状,主要分析农业、林业、牧业的结构情况。 2.2.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简述流域交通路网等基本情况,重点说明田间道路(含机耕道)等情况。 2简述流域水利设施现状,说明其数量、容量或长度、运行情况等。 2.2.5其它情况。 2.3 水土流失状况 2.3.1水土流失现状。 2.3.1.1 不同土地单元的土壤侵蚀分析 利用USLE方程或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计算和评价不同土地单元的土壤侵蚀。 2.3.1.2 明确流域水土流失类型、土壤侵蚀模数、年土壤侵蚀量、水土流失面积及强度分布,以及有关山地灾害情况。 2.3.2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分析说明造成流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重点说明人为因素。 2.3.3水土流失危害。说明流域水土流失对当地及下游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2.4 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2.4.1水土保持现状。简述流域已进行的水土保持措施的类型、分布、面积、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三道防线划分及治理措施 陈靖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三道防线划分及治理措施陈靖 摘要:目前,海南广大农村地区水土流失、水源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直接制 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随着农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要求的不断增长,传统 小流域治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此,采取以水源保护为 中心,在小流域内,由坡顶到沟道(水系)设置“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根据不同防线内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及人为社会活动特点,分区 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各项措施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法则,与当地景观相协调,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彻底改观。通过构筑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改善农村地 区生态环境,助力海南绿色崛起。 关键词:小流域;三道防线;水土保持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科学发展的核心资源;呵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 实现海南绿色崛起最基本的依托。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要始终坚持生态立省,强化全民生态自觉,实施可持续的生态保护工程,努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 范区。 长期以来,海南农村地区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伴随着农村地区工业化、城 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规模化养殖、休闲旅游的发展,水土保持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在农村地区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的情况下,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水质有 不断恶化的趋势,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另外农村地区农业功能发生转变,原有 的水土保持治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目前的形势。为此,借鉴国内其他地区水土流 失治理的新理念,在海南农村地区,采取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按照“保护水源、改善环境、防治灾害、促进发展”的总要求,通过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 保护”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治理模式,使农村地区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三道防线的治理理念 传统的小流域治理模式,在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农田、提高农业产量、保障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成果显著,也与当时农村地区的功能定位和经济发展水 平基本相适应。 但是在新形势下,开发建设项目导致了新的水土流失发生,水少、水脏导致 水资源严重短缺,农业功能转变对小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 水土保持治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要求,需要对其进一步完善、丰富和发展。 为此,采取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新理念,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流域内水资源、土 地资源、生物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调整人为活动为重点,从山顶到河谷依次建 设“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 以“三道防线”为主线,紧紧围绕水少、水脏两大主题,把水源地上游及周边 流域水土流失及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防治作为工作重点。防止水源污染的同时,注重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把流域内水资源、水环境、产业开发、人 居环境改善等统筹考虑,水系、农路、农田、村庄、绿化美化、景观建设进行综 合规划和整治,充分发挥农村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促进宜居环境的建设。 1.1 生态修复防线 在流域山顶或坡面上部,坡度一般大于25°,人类活动较少,没有开发建设及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等人为干扰,将这一地带划为第一道防线,称其为“生态修

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工作报告

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工作报告 一、工程概况 (1) 1.1工程位置 (1) 1.2立项、初设文件批复 (1) 1.3工程建设任务及设计标准 (1) 1.3.1工程建设任务 (1) 1.3.2设计标准: (2) 1.4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2) 1.4.1本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 1.4.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2) 1.5工程布置 (3) 1.6工程投资 (3) 1.7主要工程量和总工期 (3) 1.7.1本项目主要工程量 (3) 1.7.2本项目总工期 (4) 二、工程建设简况 (4) 2.1施工准备 (4) 2.2工程施工分标情况及参建单位 (4) 2.3工程开工报告及批复 (4) 2.4主要工程开完工日期 (4) 2.5主要设计变更 (5) 2.5丄设计变更 (6) 2.5.2工程洽商 (6) 三、专项工程和工作 (7) 3.1环境保护工程 (7)

3.3工程建设档案 (7) 四、项目管理 (8) 4.1机构设置及工作情况 (8) 4.2主要项目招标投标过程 (8) 4.3工程概算与投资计划完成情况 (8) 4.3.1批准概算与实际执行情况 (8) 4.4合同管理 (9) 4.5材料及设备供应 (10) 4.6资金管理与合同价款结算 (10) 五、工程质量 (10) 5.1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督 (10) 5.2工程项目划分 (10) 5.3质量控制和检测 (10) 5.3.1原材料施工单位检测 (11) 5.4质量事故处理情况 (11) 5.5质量等级评定 (11) 六、安全生产与文明工地 (12) 6.1安全生产 (12) 6.2文明工地 (13) 七、工程验收 (14) 7.1分部工程验收 (14) 7.2单位部工程验收 (14) 八、工程运行管理情况 (14) 九、工程初期运行及效益 (14) 9.1工程初期运行情况 (14)

湖北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水资源研究, 2019, 8(2), 164-169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9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f17547152.html,/journal/jwrr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2f17547152.html,/10.12677/jwrr.2019.82019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Eco-Clean Small Watershed Construction in Hubei Province Wei Yang1,2, Bing Yu1,2, Hui Zhao1,2, Lu Li1,2 1Hubei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e, Wuhan Hubei 2Hubei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Wuhan Hubei Received: Feb. 25th, 2019; accepted: Mar. 25th, 2019; published: Apr. 15th, 2019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clean small watershed will be an important work of soil erosion control in the fu-ture. Hubei Province began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clean small watersheds in 2006, and more than 100 eco-clean small watersheds have been buil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process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co-clean small watersheds in Hubei Province. Through the data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of typical eco-clean small watershed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clean small watersheds were studi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clean small watershed in Hubei Province,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were proposed based on effective experience in other provinces. Keywords Hubei, Eco-Clean Small Watershe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esent Situation, Suggestions 湖北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杨伟1,2,余冰1,2,赵辉1,2,李璐1,2 1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 2湖北省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收稿日期:2019年2月25日;录用日期:2019年3月25日;发布日期:2019年4月15日 摘要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未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点工作。湖北省从2006年开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探索,目作者简介:杨伟(1983-),男,河南灵宝人,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土壤侵蚀机理与水土保持研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