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认同的力量_绥西抗战中马家军英勇抗日行为的动力分析_马世英

认同的力量_绥西抗战中马家军英勇抗日行为的动力分析_马世英

收稿日期:2010-06-15

作者简介:马世英(1977—),男(回族),甘肃兰州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研究;杨建超(1978—),男,河南长葛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关系研究。

2010年第3期回族研究

N o .3,2010(总第79期)

J o u r n a l o f H u i M u s l i mM i n o r i t y S t u d i e s

(G e n ,N o .79)

[“纪念绥西抗战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

认同的力量:绥西抗战中马家军

英勇抗日行为的动力分析

马世英 杨建超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00)

摘 要:绥西抗战是抗日战争期间宁夏马家军参加的一次著名战役。促成绥西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最根本原因就是马鸿宾及其部众对于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和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国家认同。本文拟对绥西抗战进行全面介绍,并主要对于这一根本原因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绥西抗战;马鸿宾;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中图分类号:K 26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86(2010)03-0035-05

1938年到1942年的绥西抗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宁夏81军参与过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战役。马鸿宾、马鸿逵的国民党主力部队在马鸿宾的统一指挥下,与国民党军傅作义部密切配合,在绥西多处地点,与日、伪军多次激战,最终将日、伪军赶出了西北,粉碎了日军侵占西北的战略企图,并有效地牵制了华北日军的力量。

一、绥西抗战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略中国的

战争。马鸿宾等回族军阀基于民族大义,也开始参加到这场反侵略的斗争中。马鸿逵的15路军和马

鸿宾的35师组成第17集团军,马鸿逵任总司令,马鸿宾为副司令兼81军军长、绥西防守司令,立即抽调精兵,开赴前线,由马鸿宾具体指挥。马鸿宾要求所部将士“时时刻刻记着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保土卫国,尽职守责”

[1]

1938年5月,马鸿宾赴绥西临河就职。他到绥西后,亲自察看了防区各友军的设防情况,指定了乌不浪口至五原一带为81军的防区范围,随后命令81

·

35·

军35师师长马腾蛟率领103、104两个旅4个步兵团,马鸿逵部骑兵1旅(旅长马光宗)、骑兵2旅(旅长马义忠)、警备第2旅(旅长马得贵)开赴绥远省西部的五原、临河等绥西前线。

1939年夏,日军板垣师团一部,配以汽车、装甲车、坦克向绥西作试探性进攻。日军向驻守乌拉敖包81军205、206团发起进攻,两团官兵奋起抵抗。他们避敌之长,与日军展开近距离战,使日军重型武器不能发挥作用。广大官兵浴血奋战,迫使敌人溃退。是役,缴获日军汽车2辆和许多武器弹药。81军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绥西军民的抗日斗志。

1940年1月16日,日军纠集晋、察、绥各地驻军,以26师团长黑田重德为总指挥官,指挥绥包原有部队、小岛骑兵集团、独立守备第3大队、第24大队、独立第4守备队、26师团,配备山炮40余门,汽车、装甲车、坦克数千辆,气势汹汹向绥西进犯。日伪军共约4万人,分两路,一路向驻守在乌布浪口、四意堂、乌拉敖包、乌镇一带的81军防区进犯;另一路沿包宁公路向布防在五原、临河一带的马鸿逵两个骑兵旅进攻。当时,马鸿宾在重庆参加蒋介石召开的高级军事会议,部队由35师师长马腾蛟指挥。敌人先与35师接火,日军以陆空联合进攻,用飞机轰炸81军阵地,接着以密集炮火轰击81军35师208团防守的乌布浪口阵地,81军官兵奋起抵抗,战斗十分激烈。日军向81军阵地施放毒气,许多士兵中毒,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81军战斗力大大削弱。2月1日,乌布浪口阵地被敌突破。第二天,日军又向四意堂阵地进攻,又遭81军206团的阻击。日军凭借坦克、装甲车掩护,突破四意堂阵地。35师阵地全面崩溃,全师官兵纷纷溃退。日军装甲车沿公路追击,81军避开公路向西南方向撤退。时傅作义35军主力在折桂乡地区与日军激战。2月2日,马光宗的骑兵1旅在梅令庙附近与日军遭遇,与日军激战达6小时,日军伤亡严重,调来援兵,以炮火向骑兵1旅左侧阵地猛攻,切断了骑兵1旅与总指挥部的联络,黄昏时骑兵1旅撤出阵地,五原失守。骑兵2旅在向磴口撤退时,与伪蒙兵相遇,激战3小时,将伪蒙兵击退。骑兵旅退居磴口附近,构筑战壕,准备阻击日军。5日,敌人汽车500余辆,直趋宁夏境内磴口之三盛公,被81军截击于补隆淖及乌拉河一带。2月13日,81军经短暂休整后,向黄羊木头、临河、陕坝敌人猛攻,将敌分截数段,敌军退居五原。

马鸿宾得知部队战败后,立即赶到磴口收整部队。对在作战中失职的指挥官分别给予撤职、降级处分。收集散兵,准备与敌人再战。日军占领五原后,没有再向西进攻,主要因为到1940年全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已没有多余兵力扩大战争了,留下少数日军和伪蒙4个师驻守绥西,主力部队向东收缩。1940年3月傅作义决定组织战役,打击日伪军,收复五原。3月18日,完成对五原之包围后开始总攻,先攻克五原外围据点,“两狼山下,反复厮杀,声震天地”。敌人退路已被切断,日军士气衰竭。20日,35军部队冲入城内,与敌巷战。21日,81军之一部及17集团军之骑兵旅,分左右翼迂回包抄, 22日,五原克服。4月初,乌镇、乌布浪口等地也相继收复。

3月下旬,正当傅作义35军与日军在五原激战时,包头日军渡过黄河,企图从南线包抄35军后路,受到马鸿宾81军的阻击。马鸿宾总结上次与日军作战失利教训,命令各团利用沙窝地,进行游击战,即敌进我退,敌退我进,选择时机,打击敌人。夜间到敌人阵地放枪骚扰,使敌人不得安宁。最后敌人被迫放弃南线增援计划。日军撤退后,81军即向黄河以南之伪蒙骑兵发起进攻,经过月余大小10多次战斗,大部分伪军据点被81军扫除。到1943年底,绥西防务全部由傅作义部负责,马鸿宾81军返回宁夏,进行休整。

马鸿宾作为一位爱国将领,在全国人民一致抗日的爱国热情鼓舞下,率领回汉健儿,在绥西抗战前线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展开了浴血奋战,写下了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

马鸿宾率领81军回汉官兵,为保卫绥西地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事迹,《宁夏通史》中评价说:“绥西战役中,八十一军艰苦奋斗,屡创敌军,与傅作义部密切合作,收复了大片国土,击毙日军水川中将,包头以西、黄河以南地区的日伪势力悉被肃清。这次战役对保障宁夏、甘肃和陕北后方安全,起了十分巨大的作用。战斗中,八十一军士兵表现出为捍卫民族利益不惜流血牺牲的精神,涌现出很多动人的事迹,受到群众的广泛赞扬。”[1]

二、八十一军英勇抗日行为的动力分析

──认同的力量

81军的英勇抗日,保证了绥西抗战的最终取胜。究其行为的根本动力,是存在于马鸿宾及其回汉部属心中的对于中华民族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与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国家认同。具体表现在以下

·

36·

几个方面。

(一)马氏家族对于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及国家认同感由来已久,爱国主义精神鲜明,且不断影响着马鸿宾在内的马氏后人。同时,家族的这种传统对81军也产生深远影响。

马氏家族在近代以来一直绵延昌盛、人才辈出。家族中,马福禄血战正阳门,抵抗八国联军,英勇献身;马福祥倡导民族和谐,维护祖国统一;马鸿宾、马鸿逵,在日本人企图在西北建立“回回国”的阴谋中大义凛然、严词拒绝,在抗日战争中宁夏军团表现英勇、死伤上千人,与这个家族的爱国精神是分不开的。

马氏家族的这种传统也对马家军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虽然马家军的领导人有所变动,但是深深植根于马家军军魂中的爱国主义的传统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及国家认同丝毫没有减弱。在这种传统的感召下,马家军在抵抗外敌入侵的斗争中,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一直都是不畏强敌,表现英勇,一致认为“为国捐躯是一种舍西德(烈士)”,用自己的鲜血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特地修建了乌布浪口抗日民族英雄陵园,来纪念在绥西抗战中牺牲的回族烈士。每年,五原清真北寺的穆民会在教长的带领下,前去瞻仰。现在的五原清真北寺是在马鸿宾对其扩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建而成的。1937年,马鸿宾将自己在五原的全部房地资产捐献给了1925年由马凤岐的父亲马三哈吉创立的五原第一座清真寺,同时,慷慨解囊,出资将小寺扩建。现在,五原清真北寺和乌布浪口抗日民族英雄陵园已经成为当地进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的重要基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民族儿女。五原清真北寺在经过85年的风雨洗礼,尤其是在绥西抗战中遭到严重的毁坏,它已经成为马氏家族和马家军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历史见证。

(二)生死与共,祸福同行,学习穆圣,实践伊斯兰文化中的和平理念。

真主差穆圣为使者,来实现对全世界的慈爱,即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真正的和平。纵观伊斯兰的发展史,我们明确地认识到,和平是伊斯兰教的最终目的,是穆斯林向往美好生活的最终保障。伊斯兰主张和平、反对侵略、反对扩张、反对国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伊斯兰教认为,一个真正的穆斯林,就应当信仰坚定,维护人类和平与社会稳定。

回族已经在中华大地上生存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回族历来是大分散小聚居分布在全国各地,又善于经商,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关心形势,与时俱进,在政治、经济、文化和语言文字以及居住地域等方面都与主体民族的大文化圈联系密切,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成员,且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也不断增强[2]。抗战的旗帜聚合了不同系统的军阀、教派、门宦,所有穆斯林在“抗日救亡”、“爱国爱教”的口号下,不约而同地站到了同一条战线,社会的上层与下层、宗教界与政界、文化界与政界之间的政治联系空前密切,出现了摒弃前嫌、团结一致的统一局面,从而将自发的民族主义思想升华为自觉的爱国主义情感[3]。

《古兰经》、“圣训”中强调,穆斯林要有爱国主义的精神和思想情怀,强调爱国主义不仅是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也是穆斯林应尽的义务[4]。《古兰经》中说:“你们应当维护真主的正道,向侵略你们的敌人抗战。”至圣穆罕默德也教导穆斯林们:“爱护生长你们的土地,属于信德之一半。”因此,在面临外来帝国主义分子的侵略时,回族同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一起,到了生死与共、祸福同行之时,这种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就更加强烈。

民族危亡之时,也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最需要得到体现、最需要光大之时。这种民族精神表现在每个中华民族成员的身上,就是对于中华民族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从根本上讲,对本民族(回族)的认同与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相一致的,因为回族同其他民族一样,在团结抗日的问题上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加强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反对分裂、积极抗战也就成为当时回族群众的共同要求。

同时,不断进行的抗日战争,也使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断得到升华、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不断增强。

(三)战前拒绝日本侵略军的诱惑,坚定抗战的信心。

西北日趋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和自然地理优势,已成为日军吞并中国、独占亚洲的巨大阻力。为消除隐患,日军早在占领东北后,就一直把控制东起察(哈尔)绥(远),西至宁(夏)甘(肃)新(疆),封锁中国西北边疆,隔绝中苏联系,保证其主力南下的后方安全作为主要战略目标。日军没有足够兵力对西北地区实行直接的军事占领,只好采取收买汉奸,培植傀儡伪政权,特别是想利用挑拨蒙回藏等民族间

·

37

·

的关系,鼓动各民族之间战争。绥宁地区是这条封锁线上的关键,夺取了这片土地,日军就可以进入新疆,并直接威胁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并由绥宁东出,侵入冀、晋、陕等省,这是一条日军侵入中国腹地的理想通道。为此,日军早在1935年就制定了向内蒙古、绥远、宁夏、甘肃扩张的《对内蒙施策要领》的秘密计划。同时宁夏位居西北的东北部,战略地位独特,堪称西北的咽喉。日军为了打开西北的咽喉,首先加紧对宁夏的特务渗透,公开对宁夏省主席马鸿逵进行策反。日本特务潜入绥远、宁夏及河西各地,建立据点,设立特务机关,安置电台,派遣汽车、骆驼队运送物资,并在宁夏西北部的额济纳旗东庙和阿拉善旗定远营开辟简易军用机场,企图在这一带建立侵略整个大西北的桥头堡。1936年2月,日本关东军参谋长坂垣征四郎飞抵定远营进行策反活动,宁夏省政府秘书长叶森和蒙藏委员会驻宁调解组织长刘柏石前去谈判,明确提出不许在定远营设立特务机关。

日本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前,就已经对伊斯兰教在中国西北的广泛影响有所了解,同时也制定了利用信教群众的宗教感情肢解中国西北的策略[3]。早在20世纪初叶,日本的帝国主义分子就在西北各地散布谣言,公然煽动回族群众的仇汉心理,挑动民族分裂,为其在我国的西北制造所谓“回回国”阴谋进行舆论准备。大量派遣日伪特务深入到宁夏和西北各地大肆搜集情报,有针对性地进行策反活动,因为宁夏地区是日本西侵的一道门槛,所以日伪特务活动的重点也就放在宁夏,尤其是马鸿宾、马鸿逵等主要的人物身上[2]。但是马鸿宾不为所动。1938年春,马鸿宾在宁夏望洪堡举办81军军官训练班,把全军营副、连长两级军官进行集中训练。他在讲话中强调:“抗日战争是民族战争,我们军人首先要有民族观念,国家观念,时时刻刻记着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保土卫国,尽职尽责。”由此可见,正是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影响,才使得马鸿宾等抵制住了诱惑,积极抗战。

(四)战时对日本的猛烈进攻实施有效反击,全力捍卫祖国的领土。

在整个绥西战役中,日军动用飞机、大炮、坦克、装甲车、汽车等机械化部队并配有化学武器配合作战,而81军所用武器仅是一些旧步枪,还有单打一的老毛瑟枪,如果离敌人稍远,不起一点作用。81军所用的旧式迫击炮,射程近、威力小,一冒烟即暴露目标。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参加绥西抗战的将士中以回汉族为主,在危难时刻,他们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在绥西战役中,马鸿宾部有少数受伤后被日军俘虏的士兵,据当事者说:“日人以我军使用之汉阳造步枪作战,极尽嘲笑之能事,谓以此种武器,可以打`皇军'吗?我受伤士兵说当然可以打,即使我们没有武器,也可以用拳头打倒你们。”

1940年2月1日清晨8时许,日军在四意堂、乌布浪口向35师阵地发动进攻。日军见不能取胜,于夜间施放毒气,使得81军不断咳嗽、流鼻涕、淌眼泪,日军乘机又发动进攻。81军中毒轻的战士继续坚持战斗,但命中率大减;中毒重的战士已不能坚持战斗,只得送下火线。

但是81军没有放弃,2月2日黎明,双方战斗又激烈起来,坚守四意堂阵地的205团一营王五典部,与敌人展开刺刀战。81军的刺刀弯了就抱住敌人用牙咬,或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205团一营伤亡很大,特别是机枪连损失更大,使得战斗力大大减弱。四意堂阵地被敌人突破后,就从右面堵住了81军的退路。四意堂阵地全是大沙漠,地面又被大雪覆盖,81军在撤退中很难找到掩护物,敌人又是陆空联合、步炮联合。敌人占领了壕沟的东头,用机枪扫射正在壕沟内撤退的81军。在另一个深沟里,敌人占领了壕沟北头,用机枪扫射,81军无路可退,许多战士牺牲在这里,比激战中损失的还多。这次战役,81军共损失1000余人,伤2000余人,其中冻伤者就有700余人,还丢失了不少轻重武器[1]。

马鸿宾得知部队战败的消息后,立即赶到磴口,收容部队,查询情况,追问责任。之后重整部队,在1940年3月,突入五原,取得了著名的五原大捷。

西北回民救国会通电全国,高度赞扬了他们忠勇杀敌的精神,并将各地回民的募捐,不断汇交绥远军民联合会,收转前方将士。《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第一、二卷发表《绥西前线的回回军》和《绥西穆斯林的爱国动态》,热情赞扬了回族将士英勇抗敌的英雄事迹。

不难看出,为了保卫祖国的领土,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在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的感召之下,81军对日、伪军,实施了顽强的反击,为抗战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结语

抗日战争时期是回族有史以来最活跃、最富于进取的阶段,不仅弘扬了回族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

·

38·

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反侵略传统。西北回族人民为了国家的兴盛、民族的生存,以最大的热情投入战斗,为打击日本法西斯,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怀念[5]。

绥西抗战是抗日战争期间的一次创举。虽然马鸿宾、马鸿逵在对日伪军作战时,只是尽可能地阻止日军由绥西进入宁夏,有保地盘和自身力量的因素在内,但在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强烈感召下,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下,在全国抗日高潮的推动下,他们能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积极抗日,捍卫住了西北的门户,保障了后方基地与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安全,功绩值得肯定。绥西抗战的胜利,一方面保卫了大西北,使西北回汉人民免遭侵略者的蹂躏,最重要的在于彻底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分裂中国、在西北建立“回回国”的政治阴谋[6]。参战的回汉族官兵为捍卫民族利益、浴血奋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宁夏人民的骄傲与自豪。随后,国民政府授予马鸿宾、马鸿逵忠勤勋章,嘉奖他们在抗击日寇侵略战争中的功劳。

参考文献:

[1]宁夏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宁夏三马[M].北京:中

国文史出版社,1988.

[2]吴忠礼,吴晓红.试论抗战中的宁夏形势与“宁马”集

团的表现[J].回族研究,2005,(3):68-72.

[3]许宪隆.论西北诸马军阀的抗日活动———民族危亡

时刻一个舍利取义的话题[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7,(2).[4]高占福.中国穆斯林的爱国主义传统[J].世界宗教

研究,2006,(3).

[5]王伏平,勉琳娜.西北回族对抗日战争的贡献[J].回

族研究,2003,(4):45-48.

[6]丁明俊.日本在西北建立“回回国”阴谋的失败———

兼论宁马绥西抗战[J].回族研究,1995,(3):66 -72.

P o w e r o f I d e n t i t y———D r i v i n g F o r c e s a n a l y s i s o f

Ma F a m i l y A r m y a g a i n s t J a p a ni n S u i x i B a t t l e

M AS h i-y i n g,Y A N GJ i a n-c h a o

(C e n t e r o f N o r t h w e s t e r n M i n o r i t y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L a n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L a n z h o u G a n s u730000)

A b s t r a c t:S u i x i

B a t t l e w a s a f a m o u s b a t t l e a g a i n s t J a p a n i n w h i c h M a f a m i l y w a r l o r d s c o m i n g f r o mN i n g x i a(i n t h e n o r t h w e s t o f

C h i n a)f o u g h t v a l i a n t l y.T h e r e w e r e m a n y r e a s o n s w h y t h e b a t t l e b e c a m e v e r y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a t l a s t. T h e a u t h o r t h i n k s t h a t t h e b a s i c r e a s o n i s t h a t M a H o n g b i n a n d h i s a r m y h a d a s t r o n g e t h n i c i d e n t i t y o f C h i n e s e n a-t i o n a n d n a t i o n a l i d e n t i t y w h i c h i s t o t h e s p i r i t o f p a t r i o t i s ma s t h e c o r e.T h e p a p e r w i l l i n t r o d u c e t h e b a t t l e i n d e t a i l a n d e l a b o r a t e t h i s b a s i c r e a s o n.

K e y w o r d s:S u i x i B a t t l e;M a H o n g b i n;E t h n i c I d e n t i t y;N a t i o n a l I d e n t i t y

责任编辑:李 华

·

39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