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让课堂回归本真论文

让课堂回归本真论文

让课堂回归本真论文
让课堂回归本真论文

让课堂回归本真

气氛活跃,活动丰富,流畅的教学设计与展现是课改后我们评价一堂课是否是好课的标准。当课堂上出现了背离这些标准的问题时,我们肯定非常着急,并急于解决。面对学生答不上来或回答不流利的问题或活动,修改再修改,最后甚至不出现。为了学生精彩的口语展示,大家早就有了共识:让学生集体回答,请优秀学生来展示。其实,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孩子有一个内部消化的过程。

一、课堂需要倾听

如:一年级口语课numbers(1-10)

t: sing a song.(数字歌)

t: what’s this?(出现一些动物的图片)

how many?

s: one, two,…(因为幼儿园接触过,还没等老师指定哪个学生回答,孩子们便像炸开了锅一样,兴奋地喊着。)t:(游戏一)让二十个孩子拉成一圈,随着音乐起,开始转圈。其它孩子可以在1-10中任选一个数字,如:数字5,那么二十个孩子要以五个为单位,抱成一团,错的几个为出局。

ss: two, three, four…(孩子们的手举起来像小森林一样。)t:(游戏二)给小红帽打电话。小红帽在森林里很危险,请你打个电话叫她叔叔来救她。电话号码是:8865491

s:8-8-6…(每个数字都要默默从1开始数,还要借助于手指来帮忙,而且还有几个数字发音不准。)

语文教学的本真是什么.doc

语文教学的本真是什么? 语文的本真是什么呢?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积累字词、品味语言、感悟内容、学习写法”都是语文的本真,都是语文课堂应该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语文教学就应追寻一种本真的教学境界,期待与儿童的精神相遇。如何才能还语文教学的本真呢? 一、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对。 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课堂的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课堂观察和评价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效果。老师要学会拒绝个人的精彩,淡化自己,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才能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要学会删繁就简。 现在正在进行的语文主题学习更要求删繁就简,通过课文的整合,目标集中,任务单一,要求明确,力争做到一课一得,达到以简胜繁的教学效果。别指望你的一堂课中什么都能顾及到,什么都能训练到,要学会突出重点、难点,虽然这样会让人感觉课并不完美,但荀子曾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其实,正是这种“不全,不粹,不足”才使得语文教学更精彩,所谓“简洁为美”意在于此。 三、要让课堂真“动”起来。 我们看到现在很多的课堂都动起来,可这种动是假动,看似热闹,实则学生如牵线的木偶一般处在“被运动”状态。而且多数是优生“代动”,大多数学生是旁观者。思维和情感都没有被学习内容

所触动。课堂动起来要“动”的真实、有效,既有“意义”,又有“意思”。这种“动”应当是学生“动”起来,学生的“动”主要是思维的“动”和情感的“动”。课标中也提“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不应以教师的……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种“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基于“学习需求”和“进取精神”而自觉积极的行为,我们应追求那种静态呈现的“内动”。只有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有良性的互动,知识方法才不会是“授受”的,而是“习得”的。我们要经常用“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有不同意见吗?”等这样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去引导孩子,学生的听说能力就是这样通过一次次智慧的交锋实现的。 四、课堂教学力求平淡、真实。 平淡即淡雅,不刻意雕琢,不故作姿态,不故弄玄虚,是原汁原味的本色语文,本真语文。很多教师总是追求新式花样,总是安排各种表演活动,孰不知自己在忙着“创新”时已离语文很远了。记得曾听过一位老师上《三个儿子》,为了表现自己的“创意”,竟让学生把那个会唱歌孩子母亲说的话给唱出来了,还配上了拉丁舞。好好的语言不引导孩子去读,去感悟,搞些花架子,真觉得不伦不类。我们要学会以学定教,让课“常态”化,让问题暴露,再去解决它,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只有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教语文,才露语文本真,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所以我们要常常审视自己的课堂是否真实、朴实、扎实。我们应

回归之路回归教育本真之路

回归之路回归教育本真之路 韩国自1945年建国至今,历经7次教育改革,在基础教育方面,主要围绕实现公平教育、加强人性与道德教育、探索自主自律的教育、加强创新教育等内容展开。韩国教育改革伴随其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展开。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分物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念往往会导致教育本质失真、人才培养观扭曲乃至各种社会负效应迭出,韩国教育改革在坚守教育本真与追逐教育功利之间,演绎出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解读其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得失,对当今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遵循规律,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大有裨益。 “平准化教育”推行的曲折之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学生升学考试竞争日趋激烈,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各类社会补习班遍地开花等基础教育领域的弊病迅速滋长蔓延。针对此,韩国政府在1968年、1974年相继取消初、高中入学考试录取制度,并从1974年开始推行“平准化教育”改革,以消除学校间、区域间教育的差异,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完善中等教育制度。该项改革的宗旨是使“公共教育正常化,减少民众教育费支出”,使“教育让大多数人满意”。改革的主要措施是:教育统一化,强调“整齐划一性”,每个阶段的所有学生使用统一的教科书:取消公、私立学校之分;取消初、高中入学

考试,废除重点学校、中小学生就近入学,高中通过推荐、书面材料、区域配置等方式招收学生。 “教育平准化”政策推行几十年来,韩国各界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拥护方认为,该政策对防止基于教育不平等导致的社会两极分化有积极的作用,符合“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儒教伦理。批评方则认为,“教育平准化”政策剥夺了学生“选择教育”的权利,人为拉平了学生天赋的优劣差距,是用“标准化教育扼杀学生个性化”,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下降、教育竞争力下滑。 事实上,在具体教育改革实践中,韩国政府也曾摇摆在“平均教育”与“精英教育”之间。如xx——xx年卢武铉执政期间。就坚决反对所谓精英教育,他甚至主张大学也要“平均化”。而在xx年李明博执政以来,则主张大胆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建议从平均化的教育体系转变为“自主、竞争、效率优先”的教育体系,以达成“培养符合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型人才”的目标要求。政府摇摆在“平准化教育”与“精英教育”之间,民间对此也一直议论不断,不管怎样。人们总是对“精英教育”“一往情深”,韩国的私塾教育和社会补习热经久不衰就是一个典型的反映。在“平准化教育”体系下,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为孩子选择个性化、多元化、自主性的英才教育,包括增加课外辅导的“私教育”。由此,“平准化教育”无意问成为助长学生、家长自主选择、竞争各类精英教育的隐形推手。有关调查显示,

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朴实本真

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朴实本真 发表时间:2018-05-17T11:52:31.363Z 来源:《教育学》2018年3月总第138期作者:徐鹏 [导读] 教师是一种需要“沉与静”的职业。 陕西省蓝田县玉山中学710505 教师是一种需要“沉与静”的职业。当今世界,名利追求的浮躁、物欲横流的刺激、职业审美的疲劳致使许多老师的“心”无法“下沉”;名目繁多的检查、流于形式的活动、形象工程的作秀致使老师的“神”无法“凝聚”。 高中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师也深受到其侵蚀。在“新课改”的幌子下,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也出现了一股浮华浮躁的风气,不知不觉走入了一个误区:非学生质疑不是突出学生主体,非自读自悟不是阅读教学,非名师模式不是“优秀最佳”。无视语文教学内容的千姿百态,无视教学主体的千差万别,一味简单机械的套用,唯恐赶不上“时代的潮流”。 为了追求高分数高指标,一些教师放弃对学生的“双基”教学和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使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重结果而轻过程;重张扬个性而轻习惯培养、重探究创新而轻“双基”训练、重尝试而轻反思等。如此种种,皆因教师受社会浮躁风气的侵蚀以及并未真正领悟“新课程”的实质,未能切实从学校、学生及文本实际出发,还是滞留在“走近”新课程阶段,没有真正“走进”去。不少的学校在“新课改”大旗下,都搞起了“自主”、“高效”课堂。不少语文老师谈“讲”色变,听课基本成了看课,看学生上课围坐一起,你说我说大家说。于是,语文课上大量声、图信息的多媒体课件多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少了;脱离文本的议论纷纷多了,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少了;课堂上吹拉弹唱尽显其能的多了,学生思考、质疑的少了…… 我们不得不冷静下来重新审视一下当前的语文教学是否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是否丢失了语文教学的真本色。究竟怎样的语文才是“原生态”的语文?怎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实效的课堂?笔者认为当前的语文教学要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实效乃至高效,就必须摒弃虚华,让语文课堂回归“朴实本真”,回归“原生态”。 一、摒弃浮华的教学方式,还语文课堂“实”的本色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学改革千改万改不能抛弃“双基”,千变万变,变不了听、说、读、写训练。真正的有效高效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不摆花架子,不追求所谓的潮流模式,而踏踏实实搞教学,扎扎实实培养能力。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果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踏实,真正做到返璞归真,把一些比较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在合适的时机有选择性地、有节制性地派上用场,未尝不是对时下盛行的各种语文教学新方法的有益补充。 二、摒弃无度的课件演示,还语文教学“读”的本色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引进了课堂,并深受教师们的青睐。我们并不反对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运用不当很容易把语文课引入一个新的误区。 古人称学习为“读书”、“念书”,实在精当。只有“熟读”才能“精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正是这个道理。语文课堂上,假如没有琅琅书声,那就是死水一潭。 三、摒弃虚伪的激励,还课堂评价“真”的本色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倡导激励性评价。但不知从何时起,原本富有真情和激励性的评价变得虚伪了许多。 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们,可能变得越来越浮躁,是非辨别的标准也会有所混淆。师生平等是人格上的平等,知识上是不平等的,如果知识技能上和学生平等还能称其为老师吗?课堂评价不仅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评价,更多的应该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给学生激励和赞许,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本色”课堂评价不应只是一片赞扬声,也应有否定和纠正。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优缺点,应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这种评价应该是真实的、真诚的;学生在教师客观、适宜的评价下,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就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让语文课堂回归“原生态”并非让语文教学“打道回府”,回归到“灌输式”、“满堂问”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去。构建高效、本色的语文课堂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从学生角度设计出能让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语文课堂应引导学生对文本作出精湛解读,并藉此让学生产生自己的生命感悟。语文教师应是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言语感悟和表达中的人,是健康美好言语生命的呈现者。 语文教学,师生直面文本,用自己的言语生命体验、领悟生命创造的真谛,去观照、陶冶、唤醒、点化新的言语生命,不期而然引发言语生命的自悟和顿悟的美好经历。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把语文课堂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第二境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第三境界“人即是课,课即是人”。三重境界就是对课堂潜质不断挖掘、发现和提炼的过程。学生有“学习潜力”,教师有“教学潜能”,语文课堂有“期待效应”,这都使语文教育潜质的开发成为可能,为开拓语言教育的新视野奠定基础。 作为一个有良知、有爱心、有梦想的语文教师,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己任。语文学科独特的特点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拥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书底的厚度决定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度”,勤奋读书让我们腹有诗书气自华,乐于反思令我们拾遗补缺速成长——勤练“内功”,让我们专业提升;勤练“内功”,让我们聚沙成塔;勤练“内功”,令我们走进文本内核,实现艺术的取舍;勤练“内功”,令我们能够坦然地面对学生课堂的动态生成,展现教师应有的智慧和魅力。为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有效高效,为使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得以提升,我们就得静下心来,摒弃浮躁心理,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教学,使语文课堂回归到朴素的原生态。

回归本真 让语文教学更有语文味

回归本真让语文教学更有语文味 2012年对于别人来说或许没有什么不同,每一天鸡鸣即起,日落方息,在教室、校园和家庭之间匆匆忙忙;每一天巨细靡遗,在学生和家长之间左右周旋。但是对于我来说,2012年的我正式加入到了教师这个神圣而又光荣的团队。 在即将踏上新岗位的今天,有幸聆听了进修学校郭老师对《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对于要开始人生新征程的我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的甘霖。郭老师用生动形象而又不失幽默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新旧课程标准之间的异同。虽然只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却已经让我体会到了语文究竟该怎样教。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郭老师的“回归本真,扶正语文教学”。正如郭老师所言语文即是语言文字。可是在很多时候我们只注意课文的思想性而忽略了单元的语文目标。我们经常会去把一篇课文给学生讲懂,可是这些讲的过程中有多少是语文特有的呢。这样就容易把一篇课文上成了一节思想品德课,或者是一节科学课。语文课要上得有语文味,而语文味包括“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因此在教学中为了使语文教学回归本真,我们需要为它固本扶正。那么什么才是语文的“本”呢?课标给了我们一个很明确的答案,不管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如果我们的教学脱离了这个轨道,那么语文课也就失去了语文所应有的味道。扶正语文教学,就是要还原原汁原味的语文课堂,恢复语文所应有的本性,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沃土。 讲座虽已告一段落,但是我的思考仍在继续。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充满语文味,又如何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正是我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读《让语文安静—严华银讲语文》有感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读《让语文安静—严华银讲语文》有感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读《让语文安静—严华银讲语文》有感针对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喧嚣与流弊,严华银在这本书中提出让语文安静的观点。他建议从本源问题出发,整合力量,研究这门课程存在的“合法性”。我对于书中的一些篇章感触颇深,现略加阐述。课堂该解决什么问题问题导入、问题引领和问题解决类的课堂已经为广大教师所公认并追求。在课堂中解决问题原本无可厚非,可解决的是些什么问题和解决谁的问题却值得思考。现在语文课上解决的问题大多是教师预设的,这类问题若符合学情尚好,可大多并不如此。要学生来回答这些不符合他们需求的问题,又怎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课堂上学生自然会觉得索然无味。满堂灌或满堂问的课堂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课堂。既然以学生为主体已成为我们的共识,那么课堂上自然就要解决学生的问题。可学生的问题不会凭空而来。只有事先学习了,才能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也只有事先收集和整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找出需要在班级授课制这种模式下集中解决的问题,从而确定教学的目标和方法,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从这一点上说,确定“教什么”比选择“怎么教”更重要。这样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判断能力,还要储备相关知识。这样一来课堂就会存在变数,这也许是很多教师不愿试水的原因。但这样做的确能真的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也能更好地扮演自己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而要能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就需要教师独立备课,深入研究教材。这既是尊重学生,也是坚守“自我”。部分教师现在已经习惯了参考教参或人云亦云,唯独缺少自主思考。试想,假如教师自己都无法对教材形成完整并独到的见解,又怎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学懂教材呢?让学生成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学生才有学习的激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解疑和生疑的主场,学习才有一定的效果。应该进行深度语文学习他在书中详细地讲述了自己教授《一碗阳春面》时的具体做法。他费时两个星期,共计十余节课,带领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反复点评交流,从文章的思想、主题、典型意义和价值,更从文学的技巧、艺术,特别是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的传神等方面,深入挖掘。学完这课后很多同学在日记里都记录了自己阅读小说的体会,而且这种体会很深刻。他因此认为学生的收获比学习20篇其他文章要大得多。这在我们看来是不可能实现的,一是教学课时不允许,二是自己功力不够。但量的取胜逊于质的收获。与其总是在所有的文章表象上游走,弗如走进一篇好文章的内里,进行深度学习。要教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方法要实现深度学习,就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一旦学习的内容和方向确定以后,教师就要教给学生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方法。而方法的传授更甚于内容的确定。他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点评和阐释。”他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值得我们效仿。他曾为朱自清的《绿》做了如下点评: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瀑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承接上文之“潭”,引出瀑布,而及梅雨潭,层次分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镶”若换成“嵌”就死板,失却了轻捷精巧的美感。)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先有耳闻,后有目睹。这是远闻近观之景。)他的点评既有精美语言的赏析,也有写作方式的点评,简约而不失深刻。试想一下,这样的例子又怎么不能告诉学生怎样写点评。学生看了老师的点评之后势必会模仿,也会学以致用。当然达到熟能生巧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若学生真正掌握这种方法,会让学生学会阅读并受惠终生。正是源于此,人教版的教材的编写者在必修1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课的练习中已对师生进行提示。学生自主深度的学习可以确保学习的质量,而恰当的方法又是学生能自主学习的前提。公允地说,这本书中虽有批判之音,但却以建设为主旨,他的很多观点或做法或许会给人以启迪,也会让人获益匪浅。《让语文安静—严华银讲语文》,严华银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本文发表于《湖南教育》2013年第11期)

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朴实本真

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朴实本真

————————————————————————————————作者:————————————————————————————————日期:

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朴实本真-中学语文论文 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朴实本真 吴广乐 教师是一种需要“沉与静”的职业。当今世界,名利追求的浮躁、物欲横流的刺激、职业审美的疲劳致使许多老师的“心”无法“下沉”;名目繁多的检查、流于形式的活动、形象工程的作秀致使老师的“神”无法“凝聚”。 高中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师也深受到其侵蚀。在“新课改”的幌子下,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也出现了一股浮华浮躁的风气,不知不觉走入了一个误区:非学生质疑不是突出学生主体,非自读自悟不是阅读教学,非名师模式不是“优秀最佳”。无视语文教学内容的千姿百态,无视教学主体的千差万别,一味简单机械的套用,唯恐赶不上“时代的潮流”。 为了追求高分数高指标,一些教师放弃对学生的“双基”教学和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使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重结果而轻过程;重张扬个性而轻习惯培养、重探究创新而轻“双基”训练、重尝试而轻反思等。如此种种,皆因教师受社会浮躁风气的侵蚀以及并未真正领悟“新课程”的实质,未能切实从学校、学生及文本实际出发,还是滞留在“走近”新课程阶段,没有真正“走进”去。不少的学校在“新课改”大旗下,都搞起了“自主”“高效”课堂。不少语文老师谈“讲”色变,听课基本成了看课,看学生上课围坐一起,你说我说大家说。于是,语文课上大量声、图信息的多媒体课件多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少了;脱离文本的议论纷纷多了,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少了;课堂上吹拉弹唱尽显其能的多了,学生思考、质疑的少了……

本真语文回归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本真语文回归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摘要]本真语文要求教学返璞归真,追求的是真实、朴实的语文。因此,教师要摒弃繁琐的形式、虚假的热闹和纷乱的状态等,明确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抓住“读和写”这条教学主线不放松,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本真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3-0014-03 三年前,教育部启动了“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课题研究工作,随即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笔者依托“核心素养”研究这一东风,立足一线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本真语文:回归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何为本真语文?本真语文要求教与学返璞归真,追求的是真实的、朴实的语文。让语文教学回归本来面目,离不开扎实高效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 一、明晰核心,摒弃虚浮之象 与语文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发展起来的教师,经受了一

次教育思想的洗礼,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了课程意识,激发了课改热情。他们用生动的课例诠释了新课程理念,演绎了新课程文化,营造了课改的氛围,但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研究与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抓住“读与写”这条教学主线不放松。只要做到位了,相信谁都能把语文教好,谁都会学好语文。本真语文要求明确教学核心,努力摒弃虚浮的东西,这样才能让语文真正扎下根来有效发展。 (一)摒弃繁琐形式 语言实践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课堂教学就会花里胡哨多,没有实际效果。内容多而杂,课件随意呈现是教学繁杂的体现。一位青年教师在执教《海底世界》时,用了大量的词卡、图片、模型等教具,整节课形式多种多样,令人应接不暇,但收效甚微。在课堂上,这位教师不范读、不板书,淡化了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不抓词、不扣句,甚至不纠正学生错误的语言,淡化了学生语感的培养。在课堂上,学生该认的不认、该读的不读、该写的不写、该练的不练、该积累的不积累,导致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二)摒弃虚假热闹 有些课表面看热热闹闹,其实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也没有质疑的机会。还是《海底世界》的教学案例。在课堂上,教师一会儿让学生学小狗、小猫、小猪等小动物叫,一会儿

回归语文本真,促进儿童发展

回归语文本真,促进儿童发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课,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借课本里的一篇篇课文为例子,教会我们的孩子说话和写话。”斯霞语文教学的灵魂是“童心母爱”;于永正老师“蹲下来看孩子”,他们的立根之本都是对人的本性的关注和呵护,即自觉地对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负责任,很好地诠释了“教真正的语文”的真谛,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相一致。基于“童真”语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儿童的“真思”为视角,解读教材文本 真实的课堂,以教材的准确解读为起点。教材解读,要坚持“从儿童出发”,而不是一厢情愿的“读深读透”,某些课堂上所表现出的对教材人文意义和科学价值无限度深入挖掘,已经远远超越了儿童的“已有”,只不过是执教者的一种标榜。教学前教师应以个人的学识能力首先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深刻领会其中内涵,然后蹲下身子从学生“真力”的角度反观教材。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说勤奋》时,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说理文,所以教学的目标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明白“只有勤奋努力,才能獲得成功。”这一层面上,应该从说理文的特质入手,明白这种文体的特点。但作为四年级的学生,教者单纯的讲解文体特点,内容就会艰涩难懂,学生会学得毫无兴趣,教学效果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基于这种思考,在教学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教学流程: 1、解析“说”字,明辨文体,明白说理文有道理,有事例。 2、梳理脉络,明白道理,知道作者在写道理时通常是放在不同的位置,首尾呼应,就是为了增加说服力,而这也是说明文常用的摆道理的方法。 3、领悟表达,学会说理:聚焦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两个事例,体会到“只有勤奋努力,才能获得成功。”这个道理。 4、明白所举事例的特点:有代表性、语言简洁。 5、学生自己尝试写一个事例。 这样的一种教学设计,既让学生清楚的明确了说理文这种文体的特点,教学难度的设计也在学生能理解范围之内,使得说道理有理有据,感受深刻。因此,我们在准确解读教材后所选出来的教学内容才能为儿童所理解接受,他们和教材的对话才能顺畅淋漓,他们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才能对接。课堂上,他们的思维和思想就不会游离,因为他们在文本中找到了和自己言语、思维、思想对话的知音、嬉乐的同伴。

关于高中语文写作主体性回归的思考-6页精选文档

关于高中语文写作主体性回归的思考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中学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针对高中作文教学长期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研究高中生的写作心理,其次要保障学生的写作主体地位,并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写作的兴趣等,进而实现写作主体性的回归,以期学生写作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一、研究高中生的写作心理 高中作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内心需要,研究高中生的写作心理,特别是不能忽视学生就是作文的创作主体。作为作文的主体,学生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无论是从审题立意还是到构思选材,他们的心理活动贯穿始终。 为了深入了解高中生的写作心理,笔者作了一次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无论学生处于何种层次的班级,随着年级的提升他们对于作文课的兴趣就越淡,特别是高三学生,认为作文课就是为了高考,毫无兴趣可言。学生更愿意在平时的随笔或者周记中吐露心声,而不愿意在应试作文中这样做。部分学生表示,即使在作文中吐露了心声,也常常得不到教师的关注,长此以往学生即使有书写自己真情实感的冲动也不会在作文中轻易展现了。学生没有养成在写作结束后自我修改作文的习惯,他们认为这是教师的任务。 学生要端正写作态度,这并不是单单靠学生自身的强化就能做到的,还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养成。教师应鼓励学生,让他们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利用周记吐露心声、大胆表

现自我,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成为写作的主体。 二、由教师本位过渡到学生本位 绝大多数教师承认,作文的指导课往往是“一言堂”,教师只是将一些写作的技巧加以简单的阐释说明,缺少师生互动。 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1],这一论述体现了“学生是写作的主体”、“当代教育要以学生足够的发展为本”,这同样符合高中的作文教学理念,所以,教师要发挥学生写作的主体性,作文教学要由教师本位过渡到学生本位,把写作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从哲学上看学习者是内因,外界影响是外因,内因是使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高中作文教学体系重建策略要以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从内因入手,充分发挥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亲力亲为、用心去体验、用情去感受,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作文,学会写作。陶行知认为,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当然也是学习的主人。由此观之,注重主体性应贯穿作文教学的始终。只有尊重主体,引导主体独特思考,才会有个性化的作文。教师要对学生的特征进行分析,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能力与认知水平的问题,提供适当的指导,尤其注意兼顾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三、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写作的兴趣 学生普遍认为,作文只是教师布置的作业,作文课就是为了提高考试

小度写范文回归本真,语文教学才有生命模板

回归本真,语文教学才有生命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对语文教学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源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交流,关注学生的成长,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关键词】生活教材交流基本功高中语文新课程对语文教学者而言,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因其特别强调人文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颠覆了传统的教学理念。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身,调整教学方法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回归本真才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一、回归生活捕捉美丽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生活,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美国教育家华特·科乐涅提出并被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所认可的一条理论,语文教材新大纲也强调:“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要求教学不能再局限于教材,满足于单一的课文、课堂教学,要切实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关注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最佳途径。如教学《故都的秋》一课时,我在导入新课时就十分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先让学生先想想家乡的秋什么样的,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引起哪些独特的感受,同学们畅所欲言,家乡的秋就在同学们的描述中形象起来。紧接着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边读边思再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文本。这样,学生在联系生活、互动交流中不但理解了文章主旨,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景与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小狗包弟》这一课的时候,并没有先急于进入文本,先让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养过的宠物,学生们声情并茂的讲述也感染了我,讲述中有照顾宠物的艰辛,有小动物给生活带来的欢乐,失去宠物的伤感与失落,还有人谈到了对生命的认识。带着这

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

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渐渐变得鲜活、灵动起来。但同时,许多矫枉过正的东西也在迷惑着我们:过多过杂的教学内容、花里胡哨的教学形式、一味迁就的评价方式……笔者听过各级各类的研讨课、展示课以及竞赛课,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三多”。 一、课堂容量过多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讲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加课堂容量。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多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但有的教师为了掩盖自己对教材挖掘方面的不足,将几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压缩到一节课来上,这样做显然是不合适的,这种课不是我们所要提倡的课。 二、课前准备过多 上一堂公开课,一般课前都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老师这一方面,从查阅大量的教学资料,精心地准备教案,到向优秀的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甚至借助其他班进行试讲,验证教学设计的科学合理及可操作性,就是要尽量使教学过程完美没有差错;一是学生这一方面,也得到特别重视,包括充分的课前预习,收集丰富的资料,准备精心制作的教具,就是准备好和老师的密切配合。所有这些,应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积极的努力和尝试,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而一节精彩的展示课,也渗透了老师和学生的很多心血。然而,如果不是从教学实际出发,片面追求某种不切实际的课堂效果,甚至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就完全失去了教学实践的意义。 三、课上花架子过多 目前有一部分老师对素质教育理解不深,认为多玩几个花样儿,课堂气氛活跃,就是一堂好课,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不深,对学生的了解不够,而一味注重翻什么时髦的花样儿,怎样演好四十分钟的戏。结果,课堂看上去热热闹闹,少数几位“高材生”的发言听上去也很有水平,可是,多数学生并没有什么收获。这真让人遗憾:老师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想出的花样儿,精心设计、严密组织的课堂,竟这样没效果。细想一下,就不会有什么大惊小怪了——大多数学生只是老师的看客,少数“高材生”充当陪客,这样的教学,学生依然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自然也就收效甚微。 作为课程改革中的广大一线教师,工作的主阵地就在课堂,工作的重点是实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工作的核心是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当我们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应尽早

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回归语文教学本真

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回归语文教学本真 发表时间:2010-10-27T16:27:34.543Z 来源:《学园》2010年9月上期供稿作者:倪逊[导读] 读一篇课文的目的就是要“识斯真”,看来语文教学不花大量的时间去读是行不通的。倪逊江苏省兴化中学 【摘要】几十年来语文教学效率问题和学以致用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语文教师往往致力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却忽视了语文听说读写的内核,甚至不自觉地放弃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所以虽然语文教师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学生也做了很多努力,语文能力却总是达不到预期的要求。本文试图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论述回归语文教学本真的重要性。【关键词】教学效率听说读写语文教学本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9-0090-02 语文教育大师张志公先生曾尖锐地指出:“多年来,我们语文学科,自觉或不自觉的可以说变化不大,或者说没有实质性的变动……学生大学毕业了,工作所需要的语文能力还是没有。需要写,写不好;说呢,结结巴巴,说不好。就是大家经常说的要写写不来,要说说不来……今天的语文教学要考虑到七八年、十几年以后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能力。现在社会发展很快……要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这是一。第二,做到学用兼顾,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是句自古名言,可是我们在语文课上没有做到。学语文,需要写,就能写;需要说,就能说。简而言之,我们要在这两个方面有突破性的办法,一是在效率上有所突破,二是在致用上有所突破。”张志公先生的一番话,可谓切中了我们当前语文教学的时弊,我们的语文课堂在不自觉的背离语文教学的本真,往往抓住了表象,却忽视了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内核。听读说写是当代中学语文教学所要求的四个基本方面,也是当代中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最易忽视的四个方面。就其作用和特点来说,四个方面既有严格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互相替代,同时又有严密的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处理好听读说写的关系,对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十分必要。 在听读说写四个方面中,读是大前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读来传授知识,学生通过读来获得感悟,接受思想教育和感情熏陶。不同形式的诵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和创造能力。范围广泛、不拘一格的诵读可以给写提供丰富的素材,一个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对读这一环节应该是狠抓不放、持之以恒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裨善于读,则其功至伟。”古人也曾留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等格言。从古至今,“读”一直就是用得最多而且是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法。为什么被我们不屑一顾的旧式私塾教育,《四书》《五经》一气贯通的背诵,即死记硬背,反而培养出了许多学识扎实、才华横溢的人?而今我们却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学了几百篇课文,听了几千节语文课,仍然是胸无点墨,腹中空空。这其间可能有许多个人的特殊原因,然而关键点恐怕还是语文功底浅。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少讲些,让学生多读多背,多体会多积累,胸中存下几百篇课文的底子,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 从教师的角度讲,不读熟课文,就无法制订教学计划,也就无法上课;即使上课,也只能是无的放矢,乱说一通,学生会听得莫名其妙,教者应传授的知识传授不出来,学生应提高的能力无法提高,更谈不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至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更无从谈起了。教育家段力佩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法中,主张“读读议议,讲讲练练”,首先提到的就是“读”。叶圣陶先生也曾说:“作者思有路,寻路识斯真。”就是说,作者写一篇文章,他都有一定的思路,读者只要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就能读懂文章的内容,明白文章的要旨。不读,怎么找到“路”?找不到“路”,怎么“识斯真?”读一篇课文的目的就是要“识斯真”,看来语文教学不花大量的时间去读是行不通的。听,其实也是读,是读的另一种形式。读接触的是无声的语言,听接触的是有声的语言。读的对象是直观的书面语,听的对象是抽象的口头语。读是通过视觉接收文字符号,送入大脑储存;听是借助听觉接收声音,送入大脑储存。两者殊途同归,最后的目的是相同的。听和读结合得好,可以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而对中学生来说,在老师指导下的有意识的听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里的听、学校里的听、听报告、听老师讲课、听别人发言、听集体讨论等,都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视野、提升能力,可以减轻目读的负担,可以和目读互相调节、互相补充,有利于增加知识的广度,为写作实践提供更多的范例。读得多了,听得多了,知识的积累自然就多了,能力也就相应发展了,即所谓“见多识广”。 通过写作可以发展需要,使听读更有针对性和选择性。从语文课的任务来说,小学注重的是读书识字。根据其特点,在三四年级才有简单的作文练习,到五六年级才有初步成篇的作文。到了初中一年级,已经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读的范围扩大了,对读物的内容的领会也比以前深刻了。从知识的积累和模仿、想象、表达能力的提高来看,是开始练习写比较复杂的作文的时候了。但是,依然需要认真的引导,使学生从以读为主逐步过渡到读写结合的方面来,逐步养成在老师指导下独立作文的能力。中学的写作训练主要以记叙、说明、议论为主;按其难度大小是先记叙文,再说明文,后议论文。中学的写作训练就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的,中学的语文教材读的内容也基本是按照这个顺序安排的。不难看出,读和写是相互结合、同步进行的。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并掌握这些内容,学习其写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写作训练。 写是书面形式,说是口头形式;写是无声的说,说是有声的写。要把获得的知识利用起来,把读获得的信息输送出去,只能通过说和写两种形式。运用哪种形式,可根据需要来选择。说和听结合,是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说和写结合,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听读说写是密切结合、相互并存的。听读是说写的基础,说写是听读的再发展。就“双基”教学来看,听读是基础知识的传授,说写是基本技能的训练。两个方面的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学生丰富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每个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然要将这四个方面合理安排,有机结合,既要把每个方面都抓好,又要使四个方面配合好,切不可轻视或偏废某一方面。只要把握好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扎扎实实、一丝不苟、环环紧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让学生学以致用,那么我们就可以期待学生语文能力全面提高的那一天。参考文献 [1]张志公.在全国中语会第五次年会上的讲话,1991.7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当前,教学目标游离、放羊式的课堂实践屡见不鲜,令人眼花缭乱貌似精彩的各种赛课层出不穷。不少语文教育专家感叹:我们的语文课怎么了,它如何才能回归本真呢?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文本 1、语文教学要回归文本,就是要“潜心会本文”(叶圣陶语),就是要重视读书的功夫,读得认真,既动脑又动手,真正读懂教材内容,使学生阅读文本时做到“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文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读”的根本地位不能变。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使无生命的文字变成鲜活的可感形象。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引导学生不断地超越原有的知识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达到语感的最高层次。体味文本的文学韵味。为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和文化美,积淀浓厚的民族文化基础。 2.走进文本,还原语文原生态。关注教材本身,关注作者本意,真正走进文本,而不是关注拓展延伸,过度发挥。披文入情,读懂“文本是怎样的”;缘情得文,读懂文本“为什么会这样”。体味到文本的思想感情,体味到文本如此表达的妙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阅读教学以文本为基础,不同的人,可以对同一文本有不同的解

读,但无论如何解读,都不能脱离文本,因为“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因此,只有首先立足文本,用好文本,读好文本,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3.展现语文教学的朴素本色。精心设计板书,充分利用朴素的黑板,利于学生理清思路,掌握重点。回归留白艺术,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迎来“柳暗花明”。陈日亮认为“中小学实施的是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着眼点是基础性,不能拿终生的语文教育来代替为终生打基础的语文教育,不能用语文素养的‘将来时’来要求和评价正在‘进行时’的语文教学”,因此他一再强调语文教学要“回归基础,回归文本,回归训练”。 二、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这样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生活既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又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 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陶冶情操。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可能实现真正的高效。 三、语文教学应回归到培养学生素养

回归小学语文教学的本真

回归小学语文教学的本真 崔峦 以下内容为崔峦老师2012年7月在全国第八次阅读教学研讨会暨2012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上的发言节选。 学习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来讨论今年秋天的阅读教学比赛从哪些方面来改进?提出意见: 一、要进一步增强课程标准的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颁布的指导语文教学的纲领性的文件,有人甚至说:语文教育领域的宪法。它是进行教育教学教研的重要依据,我们每一位小语人都要增强课程标准意识,不要向有些名师学习,他们的脑子里没有课标。要自觉地用2011年的课标指导我们的教学。自觉地依据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来改进我们的教学,减少随意性,克服在教学目标上有些地方不达标有些地方超标的问题。 如:低年级,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识字写字学词的教学目标不够落实,而我们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是模仿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把分析课文内容当做了主要内容。课程标准这次讲得很清楚,识字写字是第一阶段的学习重点,低段阅读教学基本的事:识字写字、读好课文、理解少量的重点词句,积累语言。 中年级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和高年级几乎没有区别,在抓篇章的理解,分析整片课文的内容。根据课标的要求中年级应注重理解词句,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应该着重培养对文本作出解释的能力,和初步把握内容的能力。中年级前期应该加强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归纳段意,揣摩写一段话的能力。这样才能很顺利地过渡到高年级的学习。

高年级存在的问题是不分题材、体裁,不分主次的单元教学模式,重得意而轻得言。高段不仅要理解主要内容,还要体会文章表达方式、也要理解表达的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学会阅读诗歌,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以及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指导高年级的孩子掌握不同文体作品的基本方法,总之在把握年段目标上要深入地研读课程标准,吃准年段目标,这是提高我们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二、进一步加强识字写字学词的教学。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初中阶段都把识字写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我们小学应该怎么做?大家一定很清楚了。 低年级这次我们准备做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的老师们,在我们的课上要体现识字写字为重点,在整个教学中识字写字、学词不管从实践上、练习上和时间上要保证,低年级一定要打牢识字写字、学词的基础。中学大学出现的问题根子在小学,小学又主要我们低年级的老师。我们要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给学生识字写字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体现认写分开的原则,要求认的字和写的字,要求不同,教法不同。指导要具体,教师要做示范,我们的各位参赛教师,尤其是低年级的参赛教师一定要写一手规范字,用好字征服评委,否则这方面你会失分的。就如我们课标上说的要顺应孩子的天性。注意调动他们识字写字的积极性,要让他们快快乐乐地学。我想这次低年级的教学要想有比较大的改变,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在这方面有突破不可。教低年级的儿童就不能和中高年级的儿童那样。我们不仅要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上下功夫,要想一想如何让儿童更喜欢识字写字更喜欢语文。 中年级的识字写字要从扶到放的过程发展,中年级要加强词语教学,重视词语的理解、辨析和积累运用。因为词是最小的意义单位,口头和书面表达用的是词不是字。老师们要经常做好辨析、积累和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