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内经讲座

内经讲座

内经讲座

内经讲座

2014王洪图 黄帝内经 教学讲座(1—80全集)

《黄帝内经讲义--养生大道》(王洪图)80集全集黄帝内经王洪图教学讲座(1—80全集) 张廷模《中药学》教学讲座(1—79全集) 王洪图黄帝内经 目录xCL一品下载 01《黄帝内经》简介xCL一品下载 02《黄帝内经》的成书、流传xCL一品下载 03《黄帝内经》学术体系得结构、形成xCL一品下载04《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特点、价值xCL一品下载 05 阴阳五行概述xCL一品下载 0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二)xCL一品下载 0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三)xCL一品下载 0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四)xCL一品下载 09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xCL一品下载 10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六)xCL一品下载 1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七)xCL一品下载 1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八)xCL一品下载 13 素问﹒藏气法时论(二)xCL一品下载 14 素问﹒藏气法时论(三)xCL一品下载

15 藏象概述xCL一品下载 16 素问﹒灵兰秘典论(二)xCL一品下载 17 素问﹒灵兰秘典论(三)xCL一品下载 18 素问﹒六节藏象论(二)xCL一品下载 19 素问﹒六节藏象论(三)xCL一品下载 20 素问﹒五藏别论(二)xCL一品下载 21 素问﹒五藏别论(三)xCL一品下载 22 素问﹒经脉别论(二)xCL一品下载 23 素问﹒太阴阳明论(一)xCL一品下载 24 素问﹒太阴阳明论(二)xCL一品下载 25 灵枢﹒本神(一)xCL一品下载 26 灵枢﹒本神(二)xCL一品下载 27 灵枢﹒本神(三)xCL一品下载 28 灵枢﹒营卫生会(二)xCL一品下载 29 灵枢﹒营卫生会(三)xCL一品下载 30 灵枢﹒营卫生会(四)xCL一品下载 31 经络概述xCL一品下载 32 素问﹒骨空论(二)xCL一品下载 33 病因病机概述xCL一品下载 34 素问﹒生气通天论(二)xCL一品下载 35 素问﹒生气通天论(三)xCL一品下载 36 素问﹒生气通天论(四)xCL一品下载

《黄帝内经》读书笔记

《黄帝内经》读书笔记 《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非常独特,它是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这就意味着生命之学在我国古代文化当中,被认为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和大慈悲。 说到生命活力,我们经常会用这样的一些词汇:魄力,精神,胆识,意志,聪明等,这些都是代表我们生命活力的词,代表我们领导力的词。 什么叫魄力?在中医里,魄是肺的神,肺的神明。所谓"神"又是什么意思呢?神是精足了以后的外现。所以"魄"是肺气足的体现。而魄力的"力"就关系到我们的另一个脏器——肾。在中医看来,我们的力量都来源于腰,都来源于肾。所以,"有魄力"指的是肺和肾两个脏器的精气非常充足,所以做事才能气壮山河,才能够出大手笔。而肺和肾这两个脏器在中医里又居于先天的范畴,关涉到我们的本能,所以我们说的魄力是学不来的,它是我们身体当中的本能的一种外现。如果你魄力不够,只能说明你先天肺气不足,肾精不足。 在中国,许多人对中医常识都有一种耳熟能详的感觉。比如说老百姓并不懂医学,但是他们每天都在运用一些医学方面的知识。用古话说,这叫做"日用而不知",就是天天在用,却不知其中道理,介绍两个例子。 我们中国人练功的时候,我们打大自然太极时,第一个动作通常是"两腿分开,与肩同宽".那么先伸左脚和先伸右

脚有没有不同?中医认为,左肝右肺,左边为肝气,右边为肺气。左边为肝,主血。所以一定是先伸左脚,先开血脉。因为血的运行比气的运行要慢,这样气血才能平衡。为什么还要"两脚与肩同宽"?就是要打开大腿内侧的三条阴经,然后脚尖再微微内扣,大腿外侧的三条阳经也就随之开启。如果两边阴阳经没有感觉,这个站立姿势对练功就没有任何意义。 为什么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夏天,我们的阳气全部浮越在体外,身体内部形成了一个寒湿的格局,人体的脾胃是最虚的,消化能力也是最弱的,所以我们在夏天要吃一些姜,古人还有一句话是"上床罗卜,下床姜".下床姜,就是当人起床以后,可以吃一些姜类的,温热的,宣发的东西,在中医里,生姜经常来入药的,它是助阳的,助生发的。所以可以吃一些姜来使你的阳气更加振奋。 冬天的时候,我们的阳气全部收敛了,身体的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内热的格局,"上床萝卜"就是指在晚饭时应该多吃萝卜,因为萝卜是顺气的,它能够增强人的消化能力,让人在夜里有一个很好的睡眠。 这些道理,我们是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领悟到的。所以,日常生活中,只要把这些细节问题都掌握了,身体的很多问题都能解决。这也是《黄帝内经》中所倡导的一种养生之道。简单的说就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锻炼身体。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养生三层次 ●形体保养是《内经》养生方法最初级的层次,以保证形体、体格的健康为主要目的,包括避虚邪毒气、节饮食、慎起居、不妄作劳等,内养正气以强身,外避虚邪以防病。 ●形神共养是指思想安闲清静,心无杂念,可保正气调和,精气和神气守持于内,从而达到形体与精神的协调共存。 ●天人合一是主动将自己日常行为和精神情志活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融为一体,这是《内经》养生方法中的最高境界。 养生理论是《黄帝内经》最重要的学说之一,其“形神共养”、“天人合一”等养生观点对后世养生学说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有关养生方面的理论分布在《内经》各篇章中,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形体保养、形神共养、天人合一,兹做简要分析。 形体保养 形体保养是《内经》养生方法最初级的层次,以保证形体、体格的健康为主要目的,包括避虚邪毒气、节饮食、慎起居、不妄作劳等等,不外内养正气以强身,外避虚邪以防病两方面。 内养正气以强身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这段经文以对比的方式,阐述了不同养生方式带来的后果,即善养生者可度百岁,不善养生者半百而衰。其中被后人作为养生基本原则的内容,涉及日常饮食、生活起居、形体锻炼等方面。 慎起居“起居有常”,一般指起居有规律,此处常指“正常”、“常态”,并不单纯指生活起居有规律,更要与自然界阴阳之气相一致,即“法于阴阳”,只有符合阴阳变化规律的起居方式才能算作“有常”。 节饮食食饮有节在中医养生中一直被历代医家所重视。食物是脏腑气血化生之源,但饮食不当也会妨碍养生,“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内经》要求食饮有节应包含三层含义:节食量,“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说明饱食是不利健康的因素。节五味,“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五味对脏腑有补益作用,如果五味偏嗜,会损害机体。还提出“五禁”的观点,即“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从治疗角度说明五味对五脏的影响,进食五味一定要适度有节。饮食要有规律,食饮有节还应包括时间的规律。 不妄作劳即不要违背常规过度劳作。妄者乱也,此处有违背常规之意。作劳即劳作,包括劳力、劳心、房劳等方面。《素问·宣明五色》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视、卧、坐、立、行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行为,但过度会出现伤血、伤气、伤肉、伤骨、伤筋等。华佗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其意与《内经》相同,强调劳逸结合。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也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①中医学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②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双重性 ③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知识体系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时期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建立。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其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难经》:继《黄帝内经》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创造性的提出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 《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成书于两汉之间,全书收载365味中药,提出寒凉温热、酸苦甘辛咸之四气五味的理论,确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后经宋代林亿等整理而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时期 1)魏晋隋唐时期: 《针灸甲乙经》:晋代皇甫谧所著,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 《脉经》:晋代王叔和所著,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方所著,中医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代孙思邈所著,使脏腑辨证更加完善。 2)宋、金、元时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无择所著,确立了三因之病因分类法。 “金元四大家”:金、元时期我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医学流派。 刘完素(河间)主寒凉,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之火热论; 张从正主攻邪,认为病皆由邪生,故“邪去则正安”; 李杲(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治以补益脾胃; 朱震亨(丹溪)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立论而主养阴。 3)明、清时期 出现了大批集成性著作。如明代张介宾之《景岳全书》,李中梓之《医宗必读》,清代王清任之《医林改错》等。 叶桂(天士),吴塘(鞠通)等为代表,创立了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温病的辨证论治的体系,形成了“温病学派”。 4)近代和现代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讲稿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一)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此外,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一、病例分析 1、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也是引起其他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因素。我国的患病率低于国外,约为3%~10%,近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迄今为止,现代西医学关于其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意见尚未趋于一致.鉴于传统降压药对血液、生化、脂类代谢及心理行为尚存在程度不等的副作用,探索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治疗验方】 (1)降压方 组成:生石决30克,罗布麻叶30克,豨莶草30克,白芍10克,益母草10克,汉防己10克,桑寄生15克,丹参15克。 加减:头痛项强加葛根、藁本;面红目赤、便秘加黄芩、大黄;腰痛楚、夜尿多加川断、益智仁、黄精;心悸、脉结代加炙甘草、桂枝、大枣、阿胶;胸闷、心前区前痛加全瓜蒌、郁金、失笑散、延胡;血脂高加山楂、泽泻、茵陈、制首乌、决明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2)活血潜降汤 组成:川牛膝20克,钩藤30克,丹参20克,益母草10克,桑寄生15克,地龙10克,川贝母6克,生地10克,山药10克,泽泻20克,甘杞子10克,制附子3克,茶叶适量。 加减:失眠加夜交藤、炒枣仁;心悸气短加五味子、明党参;神疲乏力加焦自术、黄芪;腰酸肢冷者川牛膝改怀牛膝,附子增至10克,加杜仲;舌麻肢麻加全蝎、白僵蚕;半身不遂加川芎、黄芪;动脉硬化加首乌、草决明;血脂及胆固醇高加山楂;纳差加山楂或莱菔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2、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此外可伴见皮肤瘙痒,易生痈疖等。实验室检查以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降低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为特征.长期发展可影响脏器的功能而引起多种并发症。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新增糖尿病患者达100万~200万人,其发病率已超过人群的2%~4%,其中以老年人发病率较高。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的范畴。中医认为引起本病的原因主要有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以致肺燥胃热,肾阴亏损发为消渴。临床根据症状辨证分为燥火伤肺、胃燥津伤、肝肾阴虚、阴阳两虚等证型。 【治疗验方】 1)阴虚燥热: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消渴方加味。方中重用花粉以生津止渴;配以黄连清心降火;生地,藕汁,人乳

陈钢教授为硕士生讲《黄帝内经》笔记整理汇总

陈钢教授为硕士生讲《黄帝内经》笔记整理 “大学的学问,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理与不合理。” ——陈钢教授

1、华佗原名华元化。 2、人类通过“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方法,大量、长时间的观察了自然与人,归纳、 提炼和总结出了阴阳。 3、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 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道:普遍规律 神:变幻莫测谓之神。 拓展:人的生理是阴阳平和,病理是阴阳的偏盛偏衰,诊断是“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治疗是恢复阴阳的平和。 “《内经》谈天谈地,是为了谈人。” 2“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天地由气构成,轻清向上为天,浊阴向下成地。 3“阴静阳燥” 这说明了阴阳的一种特性。天主动,地主静,天圆地方亦是此意。(不要随意去否定那些你自己都没有搞明白的东西。)老师引“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来说明阴静阳燥。 4“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这说明了阴阳的三种关系,即相互关系、主从关系(阳主阴从)、辩证关系。 5“阳化气,阴成形” 阳的功能是作用于有形之物,使之转化为无形之气。如“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阴是作用于无形之气,使之转化为有形之物。那么在这里是否可以提示治疗肿瘤的方法呢?也许黄芪建中汤是不错的选择。 6“清气在下,则升飧泄” 阳气下陷(位的异常),不能化气,水谷并走大肠。所以治疗时应健脾升阳,才会“离照当空”,用风药升阳,如羌活、防风、白芷等。 7“浊气在上,则生瞋胀” 浊气在上,则气机不通,如半夏泻心汤。 拓展:墨子讲“法,意、规、圆,三也俱。”所以学方要注意四点:方的机理,方的法则,方证,方药,如此才能真正领悟一个方。 8“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9“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上升的本于下降的,下降的本于上升的。所以有升才有降,有降才有升。因此“升降相应”。 案例:一女,左眼珠上出现一芝麻粒大小的凹陷。西医诊断为角膜溃疡。一师遂开补中益气汤,12剂痊愈。理论“陷者举之”。陈师认为补中益气汤加枳壳,其效更佳。 案例:女,50岁,便秘7、8年,心烦,脉细,舌苔薄黄。魏农祥老师遂开:白术90g (三两)生地60g(二两)升麻3g(一钱) 10“清阳出上窍”“清阳发腠理”“清阳实四肢” 阳气虚,则四肢冷,倦怠乏力。阳气过亢,则狂躁,又如多动症。小孩子蓝眼睛,晚上趴着睡,动则汗出,即疳积,是由于脾胃积热所致。临床运用消食,活血加胡黄连。如果

上海市名中医沈丕安教授的中医讲课笔记

上海市名中医沈丕安教授的中医讲课笔记 沈丕安,1937年12月生,上海中医学院1962年毕业。1962年起在上海市中医医院工作至今。曾担任肿瘤科主任、内科主任、风湿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名中医研究工作室导师。 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免疫病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市红斑狼疮医疗中心主任,上海市免疫病中医会诊中心主任。 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风湿病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药膳协会会长。 给他录的第一个系列是药膳与食补,他当时还是上海市药膳协会会长;后来,又录了“灵验小药方”,反响特别好,节目一播出,电话响个不停;现在录制的是他讲的“说本草”系列,一味药一味药的讲,它们的性味功效,关键是它在现代的应用。 沈丕安教授的观点是,中医也有特效药,像地骨皮能消除脂肪肝,蒲公英能治疗乳痈,射干治疗咽喉肿痛等等,每次录完节目,我还要进行后期制作,对于他的讲课内容,真是非常熟悉,以致于同事们都把我当做了沈教授的发言人,特别是他的一些药方子,非常的好用。 沈丕安教授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不墨守陈规,他非常重视中药的实验研究,曾经出版了 《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中药不良反应与临床》,对于每味中药的成份非常了解,对于中药的毒性,也是非常的重视,科学而严谨。 沈丕安教授经常说,他们这一代中医都老了,现在没有人像他们一样,去看《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的原著,因为古人底子不行。他看现在的中医教科书,也是错误连篇,如此以往,中医的传承是个问题。我在一边默然。且不说现在真正爱中医的人越来越少,关于中医不科学的批评也是不绝于耳,而我们能做什么呢? 至此,我决定把他的讲课笔记分享出来,第一部分,就是“沈丕安说本草”系列。他的讲稿很长,我挑选一部分,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不管有没有人关注,至少,我心安。 小儿退热的好药——金银花 金银花开的花有黄有白,先白后黄,黄白相映,如金似银。金银花用的是五月份的花蕾入药。其叶凌冬不凋,故其藤叶药名忍冬藤,也入药。 金银花甘寒,有清热解毒功效,《本草纲目》主治寒热,热毒,疮疡等,并能“久服,长年益寿”,为清初温病学派治疗感染性发热银翘散之主药。 金银花能退热吗?在尚没有抗菌素的年代里,中医已发现了许多退热药,金银花就是重要的一味。现代药理已证实金银花主要含绿原酸、咖啡酸、黄酮类和挥发油等成分。金银花具有显著的退热效果,其机制为直接的抑制下丘脑的热神经元,降低产热水平。这与西药退热机制是完全不同的。 金银花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于细菌感染的效果虽然远不及抗菌素,但抗病毒作用是抗菌素所没有的。金银花还具有解毒作用和抗炎作用,就是能够解除细菌和病毒所产生的毒素,和消除炎症。这种毒素能使病人中毒而发生畏冷发热,乏力,厌食,白细胞升高或降低,细胞核左移等。使用金银花以后就能改善这些临床表现。 儿童发热家长很急,抗菌素越用越好,越用越贵,可是对于病毒感染抗菌素是无能为力的,没有效果的,而且还有可能产生菌株紊乱,而继发真菌感染。因此,在发热的最初1~3天里,在白细胞没有升高的情况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曲黎敏讲座 学习笔记 2

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文章。 春天怎么养生,夏天怎么养长 秋天怎么养收,冬天怎么养藏 顺应四时为养生第一条。因天之序才是它的要领。 是四气而不是四季。调的是神。重的都是神的层面。 气,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什么是气?五日谓之侯,三候谓之气。候,是物候,是树木等事物的表现。事物五天会出现一个变化。三候十五天,天地自然之气就会出现一个转换。 人体养生要能跟上气的变化,不然就会得病。这也是天人合一概念的一个表现。 古代时讲气,更多指节气,即24节气。 一年四季,一季有6个节气。 在春夏秋冬四季里,气是不断地在发生变化,人的情志要跟上这个变化,就能养生。 生长收藏都是四季里气的表现。 化,这四季全有,是指四季全包括,乾卦的上九,见群龙无首吉。 中国人的居住方式——四合院,东南西北生长收藏全有,门朝南开,门主散,出入之所。东边的房子主生发,孩子们住;老人住西边,壮年住正房。

春天怎么养生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春天的生发之机,是一点点起来的,是分步骤的。 “此为发陈”,陈就是陈旧,是从冬这起来的。春天的毛病是冬天做下的。发的是积聚在冬天的东西。 非典(瘟疫与时节有关,陈旧的发作)中很少有老人和孩子,基本是青壮年,他们生活无规律。目前来讲,老人和孩子比较注重养生,按时睡觉。 “天地俱生”,天为阳,地为阴,阴阳都可以生发,也就是子时,一阳,二阳,三阳这样生起来。 “万物以荣”,万物都开始来发育生长。如何养生,列举三个例子。 一个是“夜卧早起”,晚睡早起,晚不过子时。“广步于庭”,步,在古代是慢慢走的意思。慢慢走,走很远。 一个是“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披发,不要约束生机,生发,应该放松心情;缓形,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也意味着放松心情。调神,神最重要。志是肾经,肾的神。使肾精能够一点点生起来。 还有一个是“生而勿杀”,此时只怀一个欣欣向荣的心思,不要起一点杀心。春天不能起杀心,“春天攀折一枝花,秋天少收一个果”。 此时如压抑自己,你就会得病,要愉悦。这叫“生而勿杀,予而勿夺”。不要压抑万物和自己。

曲黎敏教授讲座《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

中医体质养生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存在、活动于父母、环境、自我耕耘所形成的土壤或温床——体质上。多样化的土壤生长出异彩纷呈的树木花草;不同的温床养育着强弱不同的幼苗;不同的体质带给我们不同的生命体验。呵护生命、关注健康、保健养生,就要先了解、关注自己的体质。 第一章体质是先天禀赋加后天养成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存在、活动于父母、环境、自我耕耘所形成的土壤或温床——体质上。多样化的土壤生长出异彩纷呈的树木花草;不同的温床养育着强弱不同的幼苗;不同的体质带给我们不同的生命体验。呵护生命、关注健康、保健养生,就要先了解、关注自己的体质。 一、体质偏颇是常见现象什么是体质?让我们先看看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比如从形态上来看,有的人高大威猛,有的人短小精悍,有的人五大三粗,有的人娇小玲珑,女性更是环肥燕瘦,体态各有不同。 从皮肤上来看,有的人皮肤非常好,肤如凝脂,不用花很多的钱去买化妆品,一年四季皮肤都非常有光泽;有的人皮肤干燥,尤其到了秋冬季,天天离不开油腻的、滋润的护肤品;而有一些人是油性皮肤,终年毛孔粗大,油光满面,时不时地脸上还长痤疮,令人烦恼。 从头发上来看,有的人的头发浓黑茂密;有的人的头发则稀疏黄软。 从性格心理方面来看,有的人心胸宽,有的人心眼小;有的人比较敏感,有的人比较迟钝;有的人外向开朗,有的人内秀沉静。 从疾病方面来看,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癌症,或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通常都有比较明显的家族史,在一个家族里面,可以有多个患者。这些病本身不遗传,但是因为

这个家族的先天禀赋有共性,体质遗传,使得他们对这些疾病具有非常高的易感性。 从治疗效果来看,同样药物治疗同样疾病时会得出迥异的效果:多数病人体现了很好的药物疗效;有些人就会过敏或不适;而个别病人只反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毫无疗效可言。所以医生会感叹“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方少”。这也是体质使然。 冬天来了,大家都非常喜欢吃火锅。有的人一吃火锅就浑身发热,面色红扑扑的,非常舒服;而有的人一吃火锅,第二天早上就会牙痛或者扁桃体发炎,或者脸上生很多痤疮,或者小便很黄,或者大便干结。我认识一个人,他晚上吃了狗肉火锅,第二天早上,嘴里起了七个溃疡面,舌头上有,颊黏膜上也有,非常疼,疼得连着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觉。 夏天很热,人们在外工作一天回到家里,通常都喜欢吃冰镇的西瓜或者喝冰镇的饮料,有的人吃喝以后会觉得非常舒服,有的人却马上会拉肚子,非常敏感。为什么会有这些反应?因为这两种人是不同的体质。 还有的人喝凉水都增膘,而有的人“浸油缸都不肥”。 不同的体质对于季节的感受也不一样,热性体质的人通常怕热不怕冷,寒性体质的人通常怕冷不怕热,这些现象在《黄帝内经》中叫做“能冬不能夏”、“能夏不能冬”。 …… 以上这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实际上都是体质现象。可以看出,体质和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的健康出现问题,通常就是体质出现了问题,是体质出现了明显的偏颇。二、中医自古就重视辨体识病 体质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体验、生存质量,中医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自古以来

黄帝内经讲座的笔记

黄帝内经讲座的笔记 主讲人:杨志勋 主办方:中美大都会人寿凤凰营业处 时间:2009-2-21 笔记:韩重斌 一、中医与西医 中医分为三个层面,从高到低分别是:道上中医、里上中医、术上中医。 所谓养生,是生命的自我超越。道上中医的核心讲究人生的修养。人生要重视目标而非结果。人生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样的范畴是结果?生是一种结果而非目标,目标是健康的生。很多事情的发展会出现一些结果,但是有多少人一直把结果当成目标啊。错位了。减肥是一种结果而非目标,如果只关注减肥,体重可能减下来了,但是身体不健康了,生命没有活力了。在体型与生命活力之间,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这就是目标和结果的选择。结果不是使命,不是目标。健康的生是我们的目标,体型好看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结果而已,一个阶段性结果而已。 西医是细胞层面的系统论。按其发展阶段分为传统西医和现代医院。传统西医的着眼点是细胞,细胞的新陈代谢,机能的正常与否,所谓内环境稳定理论。现代医学的核心是细胞生存的内环境——细胞液。西医最大的问题是医与药的分开。医生只负责看病,不负责发明药。医生看完病以后,开处方时只能有什么选什么。传统西医进入临床后分科太细,无法给病人整体和系统性的解决,有时候病人为了看好一个病要转好多科,好多科的开的药又可能是相互打架的。西医的全科大夫很少,中医的全科大夫相应就多。传统西医另一问题是依赖抗生素,对于无菌性疾病就没有办法了。所以在药物路线上,西医主要处理“敌我矛盾”,所以中医一是用抗生素,二是动手术。实在不行就切,这就是西医。某一天这个病人最终见上帝了,上帝看到可能都会很惊讶,我是造物主,给你们的是全乎人,怎么等你们回来的时候,这里少一块,那里少一块呢?所以手术成功不等于病好了。 现代医学分为三个流派。第一个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营养派,主要观点是,身体不好是营养不够造成的。世界营养学的发源地是美国,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抗氧化剂也只有美国有,叫OPC-3。第二个是以欧洲为代表的植物药派,比如芦荟、银杏的运用,银杏提炼技术最好的是德国。但是这种植物药,合成的原料最多不能超过6味。第三个是以日、韩为代表的仪器派,比如针灸、经络、按摩、食疗、保健手链或项链等。 中医是宏观层面的系统论,讲求整体性、实践性和个体差异性。比如在饮食上,中医认为不要过于讲究吃什么,顺其自然最好,因为污染太多了,你躲不过去,也改变不了。 从这个角度说,西医是标量,代数量,中医是矢量,是几何量。所以中医、西医是不会相互替代的,各有其存在的空间和发展的方向。而且西医越发展,也越能促进中医的发展,因为西医在从细胞层面给中医各种证明。西医越发展,给中医的证明也就越多,对中医的发展也

曲黎敏——《黄帝内经》视频讲座 文字版

曲黎敏——《黄帝内经》视频讲座文字版1 一、默认分类2008-11-22 15:14阅读404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第一期,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讲的题目是《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第一我们要先说一下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实际上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是非常独特的,它几乎是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这就意味着生命之学在古代文化当中认为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和大慈悲,圣人为什么重医药,这个圣字又怎么讲呢?这是一个口,这是一个耳,然后底下是一个人,这个口和耳放在一起,也就是繁体字里边的听的意思,那么所谓圣人就是能够听从自己本性的人。也就是能掌控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人。如果既能够掌握自己的身体和欲望,又能够使别人听从自己,那么就可以由人而王,所以这个是圣人重医药的第一条,第二条是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古代文化认为,天下即人身,那么古代的天字是这样写的;人的头顶上面是天,所以在古文里又叫做天、颠、顶,天下即人身,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就是说人体在所有的组织系统里边是最精密的自组织结构,它自己本身有一个和谐的机制,那么这也是中国古代认为就是说为什么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的一个原因。这句是什么意思呢?就说的千百年来什么都变了,但是人没有变。人的本性是没有变的,所以古人认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从身体当中来的。那么比如说国学里边《大学》讲至善,《中庸》讲太过与不及,而所有的太过与不及,实际上都源于人身体结构内部的太过与不及。打一个比方说,假如我们的肝火太盛的话,(肝)木生(心)火,那么我们的心就会烦乱,做事就会很急躁,如果肾精不足的话,我们思维就不够,就是思维力就不够,假如说打一个比方,如果是你端着这个酒杯的手都在抖的话,那么你这个控制手的能力都没有,控制水杯的能力都没有,你怎么能控制全局!你的身体本身出问题了,你做事的行为,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所以这也是后来有一句话,拿破仑的一句话叫做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那么在中医里来说,就是人的身体结构及功能即是命运。从这个角度往下接着讲呢,就是说生命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所以说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国学一向都强调从医入道(和)道以医显,就是说的你能够把医学领悟了,你有可能就领悟到天下之道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么从第二点上讲,学习《黄帝内经》可以让我们认知自我,这里大家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去想一想,我们的生命活力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经常会用到这样一些词汇,比如说魄力,精神,还有胆识,意志,聪明,像这些词都是表达代表我们生命活力的一些词汇,和代表我们领导力的一些词汇。那么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呢?大家想一想,所谓魄,你这个人有没有魄力,做事有没有决断性,那么这个魄力到底是什么呢?它具体指的是哪些方面呢?实际上这个魄在中医里它涉及到一个词,它是肺的神,所谓神在这儿要解释一下,什么叫神呢?就是肺气足了以后,它的外现就叫做神。它的表现,我们说你这个人有没有神,精气神的那个神,神足不足,实际上都是说你的精和气足了以后的外现,就像火焰的光芒一样。那个叫神。那么这个魄指的是肺神,而力关系到我们另外一个脏器,就是肾。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的力量从哪里来,都是从腰这儿来,从腰这儿来,所以力量是从肾来的。那么这两个概念,像肺和肾都涉及到一个本能

中医文献学笔记

中医文献学笔记 第一章概论 一、文献的概念 1.最早指文章典籍及博学的人。 2.元朝,文章典籍。马端临《文献通考》“凡叙事,谓之文;凡论事,谓之献。” 3.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权威定义)。三大要义:知识、载体、记录手段。 二、中医文献 1.概念:知识范畴属于中医学领域的文献。 2.大致类别:1)抄刻文献: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写本、抄本等。 2)印刷文献:唐以后雕版,活字印刷的线装书籍等。 三、中医文献学 1.概念:研究中医文献的学术渊源,整理和利用中医文献的方法及理论的一门学科。 2.研究对象与内容:以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训诂学为主要手段。是以中医古典文献为主要对象兼及现代中医文献。 中医古典文献:殷商——1840/1911 3.中医古典文献的数量 12124种(《中医图书联合目录》) 4.研究方式:1)善本影印善本: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及学术价值较高,雕刻或活字印刷、刻印抄写质量较好的版本。 2)标点、校勘、注释 3)类书:编辑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便于应用的工具书。 4)丛书:编集各种单独著作而冠以总名。 第二章历代中医文献研究概况 一、先秦—两汉战国公元前475年三家分晋(赵)公元前403年分晋完毕 1.先秦时期的医学典籍具有相当的繁荣程度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十五种古医籍,如五十二病方、导引图、养生方等。 2.首次由政府组织进行了大规模的医籍整理公元前25年,汉成帝命令李柱国校方剂刘歆《七略方技略》《汉书艺文志》 3.四大经典(黄、神、伤、难)的问世标志着医学理论体系的完善。 二、晋唐西晋 266年 1.医学分科逐渐向基础理论和各科临床拓展: 1)基础理论:华佗《中藏经》、《内照图》,王叔和《脉经》,巢元方《诸病源候论》2)针灸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外科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儿科《颅囟经》;妇科咎殷《经效产宝》;伤科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2.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搜集整理经验方书的高潮,成为这个时代中医文献的标志: 1)官方隋文帝《四海类聚方》隋炀帝《四海类聚单药方》300卷 2)民间晋葛洪《肘后急救方》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3)皇帝敕令编修了多种堪称标准典范的医书《诸病源候论》《黄帝内经太素》《新修本草》 4)本草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雷公炮炙论》 三、两宋金元时期

1.1曲黎敏黄帝内经讲座(最全面的整理笔记)

曲黎敏讲座1 曲黎敏 曲黎敏:女,山东人,1964年生,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医史人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哲学与文化。著有《易道气功养生》、《中医与传统文化》,论文有《中医学形成的文化背景》、《五运六气与流行病相关问题研究》、《中医抗击瘟疫史》、《天人合一的医学内涵》、《中医学?人的学说》等30余篇。 一、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和意义

1.《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唯一一本以帝王命名的书。 (1)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2)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3)圣人为什么重医药 圣人为什么重医药 《黄帝内经》实际上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是非常独特的,它几乎是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这就意味着生命之学在古代文化当中认为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和大慈悲,那么圣人为什么重医药,这个圣字又怎么讲呢? 圣人就是能够听从自己本性的人,也就是能够掌握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人。 如果既能够掌握自己的身体和欲望,又能够使别人听从自己,那么就可以由人而王,所以这个是圣人重医药的第一条。 第二条是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古代文化认为天下即人身,那么古代的天字是这样写的,人的头顶上面是天,所以在古文里又叫做天、颠、顶,天下即人身,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人体是在所有的组织系统里边,是最精密的自组织结构。它自己本身有一个和谐的机制,这也是中国古代为什么说: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的一个原因。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说的千百年来什么都变了,但是人没有变,人的本性是没有变的。所以古人认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从身体当中来的,那么比如说国学里边《大学》讲至善,《中庸》讲太过与不及,而所有的太过与不及,实际上都源于人身体结构内部的太过与不及。 打一个比方说,假如我们的肝火太盛的话,(肝)木生(心)火,那

黄帝内经读书笔记

读《黄帝内经》有感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其医学理论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81篇和《灵枢》81篇,各9卷。它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概括和认识。迄今在诊治学上仍具有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把人的形体和精神看作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认为人的形体病变可以影响精神,精神的状况又可以影响形体的病变,同时人体又是与外界环境(自然、社会)紧密相连的;人体必须与外界环境取得平衡,按照自然界的变化来调节饮食起居和精神活动,前者为“形神合一”观,后者则为“天人相应”观,二者充分反映了《黄帝内经》中的“整体恒动观”,是其所主张的两个基本观点。 “形神合一”观,形神问题即身心关系问题。《黄帝内经》一方面认为形为神之本。“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即神必须依附于形体才能存在,且其功能也只有在身体健康时才能正常发挥,这是符合唯物主义思想的。另一方面认为神为形之主。神本于形,同时也反作用于形。“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说明“神”可以直接影响“形”,决定“形”的存亡。正因为神为形之主,所以神在病因、治疗、防病、养生方面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怵惕思虑,则伤神,伤神则恐惧自失,破胴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心困恐惧和思虑太过而伤及所藏之神,神伤则会时时恐惧,不能自主,久而大肉削瘦,毛皮憔悴,气色枯天,死亡在冬季。《黄帝内经》中提到的“神”,一般指精神活动,是“心”的功能,主宰着整个人体

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知识大全讲稿健康的生活习惯定稿版

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知识大全讲稿健康的生活习 惯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健康教育讲座授课提纲 《健康的生活习惯》 授课人: 授课时间: 基本内容 人们生活中不良饮食的饮食习惯,如何有一个好的睡眠,平时没注意的坏的姿势以及一些有益的下意识动作,生活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做法,做到保持乐观心态。 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们一直所追求的,生活中的健康养生,是一门高深的学科。但方式因人而异,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方式。 一、不良的饮食习惯 人一旦步人中年,基础代谢率就会以每年平均0.5%的速度下降,而血液中胆固醉的含量则会逐年提高.正因如此,许多人在中年后,出现了血脂偏高、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发生率增加的趋势.这其中,某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往往是罪魁揭首。生活中,下面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对人体极为有害。 1、多吃少餐。 曾有人对1400位60-64岁的老人的饮食习惯做过调查,发现每天吃两倾饭的人息心血管疾病者占1/3,每天吃5顿饭者〔总热t相等).息病的人则占1/5.还有一份报告中提出,每天吃饭次致在3次或3次以下的人群,其中肥胖的人占57.2%.胆固醉伯离者占51.2%;而每日就,次数在5次或5次以上的人群中,肥胖病息者仅占28.8%,胆固醉偏高者仅占17.9%。专家指出,如果空膜的时间很长,体内必肪积聚的可能性就会提高。 2、挑食的习惯。

挑食一般都会导致营养素吸收不完全。如果蔬菜吃得少,就会使维生素C不足,而维生素C则会降低胆固醉,减轻或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若是豆材品吃得少,就不能增加胆固醉在粪便中的排泄。此外,有很多人不喜欢吃大蒜、洋慈,不喜欢闻它们的气味。事实上,大蒜、洋葱对降血脂有很好的效果。 3、嗜好烟酒。 研究证明,许多心血管疾病都与吸烟有关。再者,如果经常过度饮酒,就可能会引起心肌中的脂肪组织增加,心脏功能减弱,心脏变得肥大。尤其是经常喝过量啤酒的人,最容易出现这种心脏变化的症状,“啤酒心”也正是因此命名的。佰精会影响人的脂类代谢,降低机体从血中清除脂类的能力,从而提高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病几串。 4、不按时吃晚餐。 晚饭时间推迟.并且吃一些难以消化的食物,这样会增加胭固醉在动脉璧上的沉积,引发动脉硬化的发生。位有人做过一次实脸:在很晚的时候让大鼠进食高脂肪饮食,吃完就睡,结果导致这些大眼的血液中脂肪含量急剧增加。反之,若是在早上或中午进食这些高脂肪饮食.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则不会有太大影响。 5、过多食用含胆固醇的食物。 过多食用动物油、肥肉和一些含胆固醉较高的食物,比如猪肉、猪肝、皮蛋、蟹黄、奶油等,都会导致血脂增商。 6、常吃精粮。 许多人不吃糙米粗粮,仅吃精米白面。事实上,在粗粮的稻麦拱皮中,含许多种人体需要的徽量元素和植物纤维家,如铬、锰在全谷类中含量颇丰,而在加工精制的过程中.这两种元素就会大大流失.有人曾将缺乏这两种元索的食物去喂养白鼠和兔子,结果动物就容易发生动脉硬化。植物纤维素有增加胆固醉排泄的作用.会降低血液胆固醉的含橄。如果食物太精细,纤维素太少,不仅不容易立刻就饱,还会导致进食过量而引发肥胖。所以,长期进食精粮的人,患血管硬化、高血压的几率就会提高。

曲黎敏黄帝内经视频讲座文字版

曲黎敏黄帝内经视频讲 座文字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字号: 第四期,十二时辰的养生(辰~申) 好,我们上次讲到了卯时,那么下面接着的是什么呢,是辰时,辰时也就是上午7点到9点, 这个时间是胃经当令,那么胃经,大家看一下胃经,胃经是起于迎香,然后往上这么一直走走到山根,然后沿着头角至额颅,到头角至额颅,那么它先是走颜面这一块儿,然后沿着身体的,胃经是人体前面的一条,很重要的一条经脉,阳明胃经,那么它一直走到我们的,脚趾的中趾,就是第二个脚趾那个底下,如果你第二个脚趾,出现疼痛的话,那是你的胃经出问题了,那么先说脸,在脸部的时候,我们现在经常会看到,一些年轻人长痤疮,长痤疮一般都会长到,哪个地方呢,就是脸颊上还有哪儿,额头上,实际上这都是胃经的病,治痤疮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从胃经治,那么为什么会长痤疮呢,实际上这也是由于胃寒造成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往往这种长痤疮的人,通常都是喜欢,特别喜欢喝冷饮的人,而人体内部是一个恒温的机制,假如你喝了大量的冷饮的话,慢慢慢慢就造成了胃寒,造成胃寒,人体是有自保功能的,人体的这种自保功能,就会攻出热来攻这个寒,就会攻胃里的这个寒,那么攻这个寒的时候,当它一攻就形成胃的燥火,形成燥火的时候,就显得你就会更渴,就更愿意喝冷饮,这样人体就会攻出更多的热,来攻这个胃寒,所以反反复复下去恶性循环,慢慢慢慢这个燥火表现在脸上,就为痤疮,实际上我们在喝水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到,夏天恰恰我们应该喝温水,而越喝温水的话越解渴,越喝凉水的话越不解渴,所以痤疮就从,脸上(胃经)治就可以,这个是胃经,首先我们先说一下,7点到9点,为什么一定要吃早饭,吃早饭是说什么呢,经脉气血从子时一阳升,到这会儿阳气已经全部的,升起来到大肠经的时候,到卯时的时候阳气全升起来,那这个时候阳气,太阳也已经升起来了,天地出现一片阳的象,那么这时候吃早饭呢,实际上有点像什么呢,用打一个比方来说像什么呢,就像春雨贵如油,就是你要补充一些阴,食物就是属于阴的,前面都是阳气在运化,那么这个时候你吃食物,就像你人体的补充一样,就像春雨一样重要,而且吃早饭是不容易发胖的,为什么这么讲,我先头也讲过了,上午是阳气最足的时候,人体也是,阳气气机最旺盛的时候,那么这时候吃早饭不会发胖,也跟下一个经脉有关,下一个经脉是脾脉,脾就主运化,能够通过运化把这些变成精血,然后输送到你的五脏去,所以早饭多吃不会发胖,那么刚才讲到胃经的时候,我们讲到了脸上的痤疮的问题,大家看胃经接着沿着,我们的颈部一直往下走,然后它过的是,在上半身过的正好是乳中,乳中就是乳房的正中线,那么实际上像女子经痛痛经前,有乳房涨痛的什么这些现象,其实都是跟胃经相关的,而且还有一个问题,这就是乳汁的问题,大家就一定要清楚,乳汁实际上是血的变现,因为胃,我们吃下东西,它变现出来的东西,精华就是血,而乳汁又是血的变现,因为乳汁更容易让小孩子吸收,所以这是乳汁的问题,然后接着下落大肠,然后一直这么下来沿着前腿走,这个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要注意,当我们前腿的毛病,我们前面这个腿,出现问题的时候,通常都是胃经出问题,是你的胃病,还有膝盖它也路过膝盖,是走膝盖的,所以古人是非常强调,是护住这个膝盖的,膝盖是很重要的,那么为什么要护住膝盖,你看古人坐的坐姿,要是像我们现在这么做的话,他的两手也会扶在膝盖上,我刚才讲过,我们的手中,有一个劳宫穴是心包,那么这个穴位是属于火穴,然后它捂住膝盖,是可以防止膝盖受凉,而且就是保护胃气,一定要记住这是在保护胃气,那么古人跪坐,也是要把手放在膝盖上,其实这都是养生,还有在胃经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足三里,足三里这个穴位,也是在膝下三寸处,足三里是一个长寿穴,所以说经常按摩足三里,实际上也是养护我们胃气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好,下一个时辰,是脾经当令,是巳时,上午9点到11点,那么脾经当令,第一条是脾主运化,脾和肺在中医里同属于太阴,同属于太阴,但是这是什么意思呢,所谓的太阴就是说,它们都具有分配的这种功能,但是肺分配的是全身的气血,而脾在这时候主要是,主管的是把胃腐熟了的,食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