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理化学分章练习题(下册)选择题2005

物理化学分章练习题(下册)选择题2005

物理化学分章练习题(下册)选择题2005
物理化学分章练习题(下册)选择题2005

第七章 化学动力学(1)练习题

二、单选题:

1.反应3O 2 2O 3,其速率方程 -d[O 2]/d t = k [O 3]2[O 2] 或 d[O 3]/d t = k '[O 3]2[O 2],那 么k 与k '的关系是:

(A) 2k = 3k ' ; (B) k = k ' ; (C) 3k = 2k ' ; (D) ?k = ?k ' 。

2.有如下简单反应 a A + b B dD ,已知a < b < d ,则速率常数k A 、k B 、k D 的关系为: (A) d

k b k a k D B A << ; (B) k A < k B < k D ; (C) k A > k B > k D ; (D) d

k b k a k D B A >> 。 3.关于反应速率r ,表达不正确的是:

(A) 与体系的大小无关而与浓度大小有关 ; (B) 与各物质浓度标度选择有关 ;

(C) 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 ; (D) 与反应方程式写法无关 。

4.进行反应A + 2D 3G 在298K 及2dm 3容器中进行,若某时刻反应进度随时间变

化率为0.3 mol·s -1,则此时G 的生成速率为(单位:mol·dm -3·s -1) :

(A) 0.15 ; (B) 0.9 ; (C) 0.45 ; (D) 0.2 。

5.基元反应体系a A + d D g G 的速率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A) -d[A]/d t = k A [A]a [D]d ; (B) -d[D]/d t = k D [A]a [D]d ;

(C) d[G]/d t = k G [G]g ; (D) d[G]/d t = k G [A]a [D]d 。

6.某一反应在有限时间内可反应完全,所需时间为c 0/k ,该反应级数为:

(A) 零级 ; (B) 一级 ; (C) 二级 ; (D) 三级 。

7.某一基元反应,2A(g) + B(g) E(g),将2mol 的A 与1mol 的B 放入1升容器中混 合并反应,那么反应物消耗一半时的反应速率与反应起始速率间的比值是:

(A) 1∶2 ; (B) 1∶4 ; (C) 1∶6 ; (D) 1∶8 。

8.关于反应级数,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基元反应的级数是正整数 ; (B) 反应级数不会小于零 ;

(C) 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级数 ; (D) 反应级数都可以通过实验确定 。

9.某反应,其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成反比,则反应完成87.5%的时间t 1与反应完成50% 的时间t 2之间的关系是:

(A) t 1 = 2t 2 ; (B) t 1 = 4t 2 ; (C) t 1 = 7t 2 ; (D) t 1 = 5t 2 。

10.某反应只有一种反应物,其转化率达到75%的时间是转化率达到50%的时间的两 倍,反应转化率达到64%的时间是转化率达到x %的时间的两倍,则x 为:

(A) 32 ; (B) 36 ; (C) 40 ; (D) 60 。

11.有相同初始浓度的反应物在相同的温度下,经一级反应时,半衰期为t 1/2 ;若经二 级反应,其半衰期为t 1/2',那么:

(A) t 1/2 = t 1/2' ; (B) t 1/2 > t 1/2' ;

(C) t 1/2 < t 1/2' ; (D) 两者大小无法确定 。

12.某一气相反应在500℃下进行,起始压强为p 时,半衰期为2秒;起始压强为 0.1p 时半衰期为20秒,其速率常数为:

(A) 0.5 s -1 ; (B) 0.5 dm 3·mol -1·s -1 ;

(C) 31.69 dm 3·mol -1·s -1 ; (D) 31.69 s -1 。

13.起始浓度都相同的三级反应的直线图应是 (c 为反应物浓度,n 为级数) :

14.某化合物与水相作用时,其起始浓度为1 mol·dm -3,1小时后为0.5 mol·dm -3,2小时

后为0.25 mol·dm -3。则此反应级数为:

(A) 0 ; (B) 1 ; (C) 2 ; (D) 3 。

15.某反应速率常数k = 2.31 × 10-2mol -1·dm 3·s -1,反应起始浓度为1.0 mol·dm -3,则其反

应半衰期为:

(A) 43.29 s ; (B) 15 s ; (C) 30 s ; (D) 21.65 s 。

16.某反应完成50%的时间是完成75%到完成87.5%所需时间的1/16,该反应是:

(A) 二级反应 ; (B) 三级反应 ; (C) 0.5 级反应 ; (D) 0 级反应 。

17.某反应速率常数k 为1.74 × 10-2mol -1·dm 3·min -1,反应物起始浓度为1mol·dm -3时的半

衰期t 1/2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为2 mol·dm -3时的半衰期t 1/2' 的关系为:

(A) 2t 1/2 = t 1/2' ; (B) t 1/2 = 2t 1/2' ; (C) t 1/2 = t 1/2' ; (D) t 1/2 = 4t 1/2' 。

18.某反应进行时,反应物浓度与时间成线性关系,则此反应之半衰期与反应物最初浓 度有何关系?

(A) 无关 ; (B) 成正比 ; (C) 成反比 ; (D) 平方成反比 。

19.恒容下某复杂反应(取单位体积)的反应机理为:C B A 221

1?→?-k k k ,分别以A

和B 反应物的浓度变化来计算反应速率,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r A = k 1c A 2 , r B = k 2c B ;

(B) r A = k 1c A - k -1c B , r B = k -1c B + k 2c C ;

(C) r A = k 1c A 2 + k -1c B , r B = k -1c B - k 2c C ;

(D) r A = - k 1c A 2 + k -1c B , r B = k 1c A 2 - k -1c B - k 2c B 。

20.反应A + B → C + D 的速率方程为r = k [A][B] ,则反应:

(A) 是二分子反应 ; (B) 是二级反应但不一定是二分子反应 ;

(C) 不是二分子反应 ; (D) 是对A 、B 各为一级的二分子反应 。

21.基元反应A + B 2D ,A 与B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a 和2a ,D 为0,则体系各物 质浓度(c )随时间变化示意曲线为:

22.已知某复杂反应的反应历程为:J D B B A 21

1?→?-k k k +,,则B 的浓度随时间的

变化率 -d[B]/d t 是:

(A) k 1[A] - k 2[D][B] ;

(B) k 1[A] - k -1[B] - k 2[D][B] ;

(C) k 1[A] - k -1[B] + k 2[D][B] ;

(D) -k 1[A] + k -1[B] + k 2[D][B] 。

23.下述等温等容下的基元反应符合下图的是:

(A) 2A →B + D ;

(B) A →B + D ;

(C) 2A + B →2D ;

(D) A + B →2D 。

24.对于可逆一级反应B A

11k k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平衡时c A = c B ; (B)

平衡时k 1 = k -1 ; (C)

总反应速率为正、逆反应速率的代数和 ; (D) 加入正催化剂可使k 1 > k -1 。

25.某温度时,平行反应 C B A 21?→??→?k

k ┤ 的k 1和k 2分别为0.008和0.002 min -1,那么100min 后A 的转化率为:

(A) 100% ; (B) 81.9% ; (C) 44.9% ;

(D) 63.2% 。 26.右图绘出物质[G]、[F]、[E]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

律,所对应的连串反应是:

(A) G F E ;

(B) E F G ;

(C) G E F ;

(D) F G E 。

27.1-1级对峙反应B A

11k k -,由纯A 开始,进行到 [A] = [B] 的时间t 为: (A) ???? ??=-11ln k k t ; (B) ???

? ??-=--1111ln 1k k k k t ; (C) ???

? ??-+=--111112ln 1k k k k k t ; (D) ???? ??-+=--11111ln 1k k k k k t 。 28.对复杂反应 C B A 21

1?→?-k k k 可用平衡近似处理时,K = k 1/k -1 = [B]/[A]。为了不

致扰乱快速平衡,① B C 必为慢步骤;② B

C 必为快步骤;③ k -1 = k 1;

④ k -1 >> k 2;⑤ k -1 << k 2,其中正确的是:

(A) ① ; (B) ②③ ; (C) ①⑤ ; (D) ①④ 。

29.乙酸高温分解时,实验测得CH 3COOH(A)、CO(B)、CH=CO(C) 的浓度随时间的变 化曲线如下图,由此可以断定该反应是:

(A) 基元反应 ;

(B) 对峙反应 ;

(C) 平行反应 ;

(D) 连串反应

30.在恒容的封闭体系中进行对峙反应:M N ,M 与N

的初始浓度分别为c M,0 = a ,c N,0 = 0,反应终了时,认为

(1) c M 能降低到零;(2) c M 不可能降低到零;(3) c N 可等于c M0;(4) c N 只能小于c M0。 正确的是:

(A) (1)(3) ; (B) (2)(4) ; (C) (1)(4) ; (D) (3)(4) 。

31.对自由基反应A ·+ B -C A -B + C ·,已知摩尔等压反应热为 -90kJ·mol -1,

B -

C 的键能是210 kJ·mol -1,那么逆向反应的活化能为:

(A) 10.5 kJ·mol -1 ; (B) 100.5 kJ·mol -1 ;

(C) 153kJ·mol -1 ; (D) 300 kJ·mol -1 。

32.一级平行反应 C B A 2

1?→??→?k k ┤,速率常数k 与温度T 的关系如图所 示,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E 1 < E 2,A 1 < A 2 ;

(B) E 1 < E 2,A 1 > A 2 ;

(C) E 1 > E 2,A 1 < A 2 ;

(D) E 1 > E 2,A 1 > A 2 。

33.如果某一基元反应的ΔH m 为 -100 kJ·mol -1,则该反应的活化能E a 是:

(A) E a ≥ -100 kJ·mol -1 ; (B) E a ≤ -100 kJ·mol -1 ;

(C) E a = - 100 kJ·mol -1 ; (D) 无法确定 。

34.某反应的活化能是33 kJ·mol -1,当T = 300 K 时,温度增加1K ,反应速率常数增加

的百分数约为:

(A) 4.5% ; (B) 9.4% ; (C) 11% ; (D) 50% 。

35.一个基元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是逆反应活化能的2倍,反应时吸热 120 kJ·mol -1,

则正反应的活化能是(kJ·mol -1):

(A) 120 ; (B) 240 ; (C) 360 ; (D) 60 。

36.对于连串反应 D B A 21?→??→?

k k ,巳知E 1 > E 2,若想提高产品B 的百分数,应: (A) 增加原料A ; (B) 及时移去D ;

(C) 降低温度 ; (D) 升高温度 。

37.平行反应D B A 2

1?→??→?k k ┤ ,巳知E 1 > E 2,设两反应的指前因子相等。当温度不断升高

时,最后则有:

(A) c B > c D ; (B) c B < c D ; (C) c B = c D ; (D) |c B - c D | 最大 。

38.反应:D C B A 2

31?→??→??→?E E E ┤,巳知E 1 > E 2,E 1 < E 3,要提高产物B 的产率,应: (A) 提高温度 ; (B) 降低温度 ;

(C) 反应器入口处提高温度,出口处降低温度 ;

(D) 反应器入口处降低温度,出口处提高温度 。

39.平行反应 Q P B 2

1?→??→?┤,已知活化能E 1 > E 2,指前因子A 1 > A 2。那么(1)降低反应温 度;(2)提高反应温度;(3)加入适当催化剂;(4)延长反应时间;其中能增加产物P 比例的 方法有:

(A) (1)(3) ; (B) (2)(4) ; (C) (3)(4) ; (D) (2)(3) 。

40.复杂反应表观速率常数k 与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间的关系为k = k 2(k 1/2k 4)1/2,则表观 活化能与各基元活化能E i 间的关系为:

(A) E a = E 2 + ?(E 1 - 2E 4) ; (B) E a = E 2 + ?(E 1 - E 4) ;

(C) E a = E 2 + (E 1 - E 4)1/2 ; (D) E a = E 2 × ?(E 1/2E 4) 。

第八章 化学动力学(2)练习题

二、单选题:

1.微观可逆性原则不适用的反应是:

(A) H 2 + I 2 = 2HI ; (B) Cl· + Cl· = Cl 2 ;

(C) 蔗糖 + H 2O = C 6H 12O 6(果糖) + C 6H 12O 6(葡萄糖) ;

(D) CH 3COOC 2H 5 + OH -=CH 3COO - + C 2H 5OH 。

2.双分子气相反应A + B = D ,其阈能为40 kJ·mol -1,有效碰撞分数是6 × 10-4,该反

应进行的温度是:

(A) 649K ; (B) 921K ; (C) 268K ; (D) 1202K 。

3.双分子气相反应A + B = D ,其阈能为50.0 kJ·mol -1,反应在400K 时进行,该反应的

活化焓≠?m r H 为:

(A) 46.674 kJ·mol -1 ; (B) 48.337 kJ·mol -

1 ;

(C) 45.012 kJ·mol -1 ; (D) 43.349 kJ·mol -1 。

4.关于阈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阈能的概念只适用于基元反应;(B) 阈能值与温度有关 ;

(C) 阈能是宏观量,实验值; (D) 阈能是活化分子相对平动能的平均值 。

5.在碰撞理论中,碰撞直径d ,碰撞参数b 与反射角θ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0 < b < d ,分子发生碰撞 ; (B) 0 < θ < π,分子发生碰撞 ;

(C) 若b = 0,则θ = 0 ; (D) 若b = 0,则θ = π 。

6.由气体碰撞理论可知,分子碰撞次数:

(A) 与温度无关 ; (B) 与温度成正比 ;

(C) 与绝对温度成正比 ; (D) 与绝对温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

7.有关碰撞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能说明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B) 证明活化能与温度有关;

(C) 可从理论上计算速率常数与活化能; (D) 解决分子碰撞频率的计算问题。

8.有关过渡状态反应速率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分子组实际经历途径中每个状态的能量都是最低 ;

(B) 势能垒是活化络合物分子在马鞍点的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

(C) 活化络合物在马鞍点的能量最高 ;

(D) 反应分子组越过马鞍点后可能返回始态 。

9.对于气相基元反应,下列条件:(1)温度降低;(2)活化熵≠?m r S 越负;(3)活化焓≠?m r H

越负;(4)分子有效碰撞直径越大。能使反应速率变大的条件是:

(A) (2)(4) ; (B) (3)(4) ; (C) (2)(4) ; (D) (1)(2)(4) 。

10.若两个同类的气相反应的活化焓≠?m r H 值相等,在400K 时,两个反应的活化熵

≠?m r S (1) - ≠?m r S (2) = 10 J·mol -

1,则这两个反应的速率之比: (A) k 1/k 2 = 0.300 ; (B) k 1/k 2 = 0.997 ;

(C) k 1/k 2 = 1.00 ; (D) k 1/k 2 = 3.33 。

11.根据过渡状态理论,液相分子重排反应中:

(A) E a = m r H ≠? ; (B) E a = m r H ≠? - RT ;

(C) E a = m r H ≠? + RT ;

(D) E a = m r H ≠?/RT 。

12.下列各式中,活化能E a 、临界能E c 和标准活化焓m r H ≠?的关系正确的是:

(A) E a > E c > m r H ≠?;

(B) m r H ≠? > E a > E c ; (C) E c > m r H ≠? > E a ; (D) E c > E a > m r H ≠?。

13.林德曼单分子反应机理如下:A + A 1

1

k k - A + A *,A *?→?2k B + C 。压力增加时: (A) k 1[A]2增加占优势 ; (B) k -1[A *][A]增加占优势 ;

(C) k 2[A *]增加占优势 ; (D) k 1[A]2和k 2[A *]的增加同时占优势 。

14.下列哪个光化学反应中,光的量子产率Φ最大的是:

(A) 2HI H 2 + I 2 ; (B) 3O 22O 3 ;

(C) H 2 + Cl 22HCl ; (D) H 2S H 2 + S(g) 。

15.一定温度下,某液相反应 A n + + B m - 1

1k k -C n + + D ,当在体系中加入某电解质以

增加离子强度时,则k 1,k -1的变化为:

(A) k 1不变,k -1增加 ; (B) k 1不变,k -1减少 ;

(C) k1减少,k-1增加;(D) k1减少,k-1不变。

16.溶剂对溶液中反应速率的影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介电常数较大的溶剂有利于离子间的化合反应;

(B) 生成物的极性比反应物大,在极性溶剂中反应速率较大;

(C) 溶剂与反应物生成稳定的溶剂化物会增加反应速率;

(D) 非极性溶剂对所有溶液反应速率都有影响。

17.光化反应的初级阶段A + hνP,其反应速率:

(A) 与反应物A的浓度无关;(B) 与反应物A的浓度有关;

(C) 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D) 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18.根据光化当量定律:

(A) 在整个光化过程中,一个光子只能活化一个原子或分子;

(B) 在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中,一个光子活化1mol原子或分子;

(C) 在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中,一个光子活化一个原子或分子;

(D) 在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中,一爱因斯坦能量的光子活化一个原子或分子。19.一个化学体系吸收了光子之后,将引起下列哪种过程:

(A) 引起化学反应;(B) 产生荧光;

(C) 发生无辐射跃迁;(D) 过程不能确定。

20.用一束波长为300~500 nm的光照射反应体系,有40%的光被吸收,其量子效率:(A) Φ = 0.4 ;(B) Φ > 0.4 ;(C) Φ < 0.4 ;(D) 不能确定。

21.光合作用反应6CO2 + 6H2O=C6H12O6 + 6O2,每生成一个C6H12O6,需要吸收多少个光子:

(A) 6 ;(B) 12 ;(C) 24 ;(D) 48 。

22.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中,最精确的是:

(A) k = A·exp(-E a/RT) ;(B) ln k = -E a/RT + B ;

(C) ln k = ln A + m ln T - E a/RT;(D) (k t + 10n)/k t = r n。

23.光化反应与黑暗反应(热反应)的相同之处在于:

(A) 都需要活化能;(B) 温度系数都很小;

(C) 反应均向着Δr G m(T,p,W’ = 0 ) 减少的方向进行;

(D) 化学平衡常数与光强度无关。

24.有关催化剂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催化剂参与反应过程,改变反应途径;

(B) 催化反应频率因子比非催化反应大得多;

(C) 催化剂提高单位时间内原料转化率;

(D) 催化剂对少量杂质敏感。

25.破坏臭氧的反应机理为:NO + O3NO2 + O2,NO2 + O NO + O2,其中NO是:

(A) 总反应的反应物;(B) 中间产物;

(C) 催化剂;(D) 自由能。

26.酶催化的主要缺点是:

(A) 选择性不高 ; (B) 极易受酶杂质影响 ;

(C) 催化活性低 ; (D) 对温度反应迟钝 。

27.在低于室温的温度下,在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吸附一般是什么形式:

(A) 形成表面化合物 ; (B) 化学吸附 ;

(C) 液化 ; (D) 物理吸附 。

28.双原子分子在催化剂上吸附发生离解,其Langmuir 等温方程式为: (A) Kp Kp +=1θ ;

(B) 2/12/12/12/11p K p K +=θ ; (C) 222

21p K p K +=θ ; (D) p K Kp Kp '

'++=1θ 。 29.为了测定一个吸附剂的比表面,要求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最好的情况是什么?

(A) 只有物理吸附 ; (B) 只有化学吸附 ;

(C) 既有物理吸附,又有化学吸附 ; (D) 没有吸附 。

30.铜催化剂上乙烯加氢反应,表面反应为决速步骤,若铜催化剂对H 2及C 2H 6均为 弱吸附,对C 2H 4为强吸附,则反应速率r 等于: (A) 4

22H C H p p K ; (B) 422H C H p p K ; (C) 4224

22H C H H C H 1p K p K p p K ''+'+; (D) 242H H C p p K 。

第九章 电解质溶液练习题

二、单选题:

1.下列溶液中哪个溶液的摩尔电导最大:

(A) 0.1M KCl 水溶液 ; (B) 0.001M HCl 水溶液 ;

(C) 0.001M KOH 水溶液 ; (D) 0.001M KCl 水溶液 。

2.对于混合电解质溶液,下列表征导电性的量中哪个不具有加和性:

(A) 电导 ; (B) 电导率 ; (C) 摩尔电导率 ; (D) 极限摩尔电导 。

3.在一定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溶液的电导率κ与 摩尔电导Λm 变化为:

(A) κ增大,Λm 增大 ; (B) κ增大,Λm 减少 ;

(C) κ减少,Λm 增大 ; (D) κ减少,Λm 减少 。

4.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电解质溶液被冲稀时,其摩尔电导变化为:

(A)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增大 ;

(B)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减少 ;

(C) 强电解质溶液增大,弱电解质溶液减少 ;

(D) 强弱电解质溶液都不变。

5.分别将CuSO4、H2SO4、HCl、NaCl从0.1mol·dm-3 降低到0.01mol·dm-3,则Λm变化最大的是:

(A) CuSO4 ;(B) H2SO4 ;(C) NaCl ;(D) HCl 。

的是:①浓度、②溶剂、③温度、④电极间距、⑤离子6.影响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λ∞

m

电荷。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③⑤。

7.科尔劳施的电解质当量电导经验公式Λ = Λ∞ - Ac1/2,这规律适用于:

(A) 弱电解质溶液;(B) 强电解质稀溶液;

(C) 无限稀溶液;(D) 浓度为1mol·dm-3的溶液。

8.已知298K,?CuSO4、CuCl2、NaCl的极限摩尔电导率Λ∞分别为a、b、c(单位为S·m2·mol-1),那么Λ∞(Na2SO4)是:

(A) c + a - b;(B) 2a - b + 2c;(C) 2c - 2a + b;(D) 2a - b + c。9.已知298K时,(NH4)2SO4、NaOH、Na2SO4的Λ∝分别为3.064 × 10-2、2.451 × 10-2、

2.598 × 10-2 S·m2· mol-1,则NH4OH的Λ∝为:(单位S·m2·mol-1)

(A) 1.474 × 10-2; (B) 2.684 × 10-2;(C) 2.949 × 10-2; (D) 5.428 × 10-2。10.相同温度下,无限稀时HCl、KCl、CdCl2三种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Cl-离子的淌度相同;(B) Cl-离子的迁移数都相同;

(C) Cl-离子的摩尔电导率都相同;(D) Cl-离子的迁移速率不一定相同。

11.某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κ = 3.8 × 10-6S·m-1,已知该温度下,H+、OH-的摩尔电导率分别为3.5 × 10-2与2.0 × 10-2S·m2·mol-1,那么该水的K w是多少(单位是mol2·dm-6):(A) 6.9 × 10-8;(B) 3.0 × 10-14; (C) 4.77 × 10-15;(D) 1.4 × 10-15。12.不能用测定电解质溶液所得的电导来计算出的物理量是:

(A) 离子迁移数;(B) 难溶盐溶解度;

(C) 弱电解质电离度;(D) 电解质溶液浓度。

13.用同一电导池测定浓度为0.01和0.10mol·dm-3的同一电解质溶液的电阻,前者是后者的10倍,则两种浓度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

(A) 1∶1 ;(B) 2∶1 ;(C) 5∶1 ;(D) 10∶1 。

14.有一个HCl浓度为10-3M和含KCl浓度为1.0M的混合溶液,巳知K+与H+的淌度分别为6.0 × 10-8、30 × 10-8 m2·s-1·V-1,那么H+与K+的迁移数关系为:

(A) t(H+) > t(K+);(B) t(H+) < t(K+);(C) t(H+) = t(K+);(D) 无法比较。

(CH3COO-) = 4.09 × 10-3S·m2·mol-1,若在极稀的醋酸盐溶液中,在15.已知298K时,λ∞

m

相距0.112m的两电极上施加5.60V电压,那么CH3COO-离子的迁移速率(m·s-1):(A) 4.23 × 10-8; (B) 2.12 × 10-6; (C) 8.47 × 10-5; (D) 2.04 × 10-3。

16.离子运动速度直接影响离子的迁移数,它们的关系是:

(A) 离子运动速度越大,迁移电量越多,迁移数越大;

(B) 同种离子运动速度是一定的,故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其迁移数相同;

(C) 在某种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运动速度越大,迁移数越大;

(D) 离子迁移数与离子本性无关,只决定于外电场强度。

17.LiCl的极限摩尔电导率为115.03 × 10-4S·m2·mol-1,在其溶液里,25℃时阴离子的迁移数外推到无限稀释时值为0.6636,则Li+离子的摩尔电导率λm(Li+)为(S·m2·mol-1):(A) 76.33 × 10-4; (B) 38.70 × 10-4; (C) 38.70 × 10-2; (D) 76.33 × 10-2。

18.25℃时,浓度为0.1M KCl溶液中,K+离子迁移数为t(K+),Cl-离子迁移数为t(Cl-),这时t(K+) + t(Cl-) = 1,若在此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1M NaCl,则t(K+) + t(Cl-)应为:(A) 小于1 ;(B) 大于1 ;(C) 等于1 ;(D) 等于1/2 。

19.用界面移动法测量离子迁移数,应选用下列哪一对电解质溶液:

(A) HCl与CuSO4;(B) HCl与CdCl2;

(C) CuCl2与CuSO4;(D) H2SO4与CdCl2。

2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都可以由Λm与c1/2作图外推到c1/2 = 0得到;(A) 电解质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Λ

m

(B) 德拜—休克尔公式适用于强电解质;

(C) 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

(D) 若a(CaF2) = 0.5,则a(Ca2+) = 0.5,a(F-) = 1

21.在25℃,0.002mol·kg-1的CaCl2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γ±)1,0.02mol·kg-1CaSO4 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γ±)2,那么:

(A) (γ±)1 < (γ±)2;(B) (γ±)1 > (γ±)2;

(C) (γ±)1 = (γ±)2;(D) 无法比较大小。

22.质量摩尔浓度为m的H3PO4溶液,离子平均活度系数为γ±,则溶液中H3PO4的活度a B为:

(A) 4m4γ±4;(B) 4mγ±4;(C) 27mγ±4;(D) 27m4γ±4。23.将AgCl溶于下列电解质溶液中,在哪个电解质溶液中溶解度最大:

(A) 0.1M NaNO3;(B) 0.1M NaCl;

(C) 0.01M K2SO4;(D) 0.1MCa(NO3)2。

24.一种2-2型电解质,其浓度为2 × 10-3mol·kg-1,在298K时,正离子的活度系数为

0.6575,该电解质的活度为:

(A) 1.73 × 10-6;(B) 2.99 × 10-9 ;(C) 1.32 × 10-3;(D) 0.190 。25.电解质B的水溶液,设B电离后产生ν+个正离子和ν-个负离子,且ν = ν+ + ν-,下列各式中,不能成立的是:

(A) a±= a B;(B) a±= a B1/ν;

(C) a±= γ±(m±/m) ;(D) a±= (a+ν+·a-ν-)1/ν。

26.下列电解质溶液中,何者离子平均活度系数最大:

(A) 0.01M NaCl ;(B) 0.01M CaCl2;

(C) 0.01M LaCl3;(D) 0.02M LaCl3。

27.浓度为1mol·kg-1的CuSO4浓度的离子强度I1,浓度为1mol·kg-1的NaCl浓度的离子

强度I2,那么I1与I2的关系为:

(A) I1 = ?I2;(B) I1 = I2 ;(C) I1 = 4I2;(D) I1 = 2I2。

28.德拜-休克尔理论导出时,未考虑的影响因素是:

(A) 强电解质在稀溶液中完全电离;(B) 每一个离子都是溶剂化的;

(C) 每一个离子都被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包围;

(D) 离子间的静电引力导致溶液与理想行为的偏差。

29.能证明科尔劳乌施经验式(Λm = Λ∞ - Ac1/2) 的理论是:

(A) 阿仑尼乌斯(Arrhenius)的电离理论;

(B) 德拜-休克尔(Debye-H?ckel)的离子互吸理论;

(C) 布耶伦(Bjerrum)的缔合理论;(D) 昂萨格(Onsager)的电导理论。

3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

(B) 电解池通过l F电量时,可以使1mol物质电解;

(C) 因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定向移动,所以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时要用直流电桥;

(D) 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摩尔电导率之和,

这一规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第十章可逆电池练习题

二、单选题:

1.丹聂尔电池(铜 - 锌电池)在放电和充电时锌电极分别称为:

(A) 负极和阴极;(B) 正极和阳极;

(C) 阳极和负极;(D) 阴极和正极。

2.韦斯登标准电池放电时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A) Cd2+ + 2e Cd ;(B) PbSO4(s) + 2e Pb + SO42-;

(C) Hg2SO4(s) + 2e2Hg(l) + SO42-;(D) Hg2Cl2(s) + 2e2Hg(l) + 2Cl-。3.下列说法不属于可逆电池特性的是:

(A) 电池放电与充电过程电流无限小;

(B) 电池的工作过程肯定为热力学可逆过程;

(C) 电池内的化学反应在正逆方向彼此相反;

(D) 电池所对应的化学反应Δr G m = 0 。

4.电池在下列三种情况:(1)I→0;(2)有一定电流;(3)短路。忽略电池内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

(A) 电池电动势改变;(B) 电池输出电压不变;

(C) 对外输出电能相同;(D) 对外输出电功率相等。

5.下列电池中,哪个电池反应不可逆:

(A) Zn|Zn2+||Cu2+| Cu ;(B) Zn|H2SO4| Cu ;

(C) Pt,H2(g)| HCl(aq)| AgCl,Ag ;(D) Pb,PbSO4| H2SO4| PbSO4,PbO2。

6.对韦斯登(Weston)标准电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温度系数小;(B) 为可逆电池;

(C) 正极为含12.5% 镉的汞齐;(D) 电池电动势保持长期稳定不变。

7.电极①Pt,Cl2(g)|KCl(a1)与②Ag(s),AgCl(s)|KCl(a2),这两个电极的电极反应相界面有:(A) ① 2 个,② 2 个;(B) ① 1 个,② 2 个;

(C) ① 2 个,② 1 个;(D) ① 1 个,② 1 个。

8.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A) 2H+ + 2e H2;(B) Pb Pb2+ + 2e;

(C) PbSO4 + 2e Pb + SO42-;(D) PbO2 + 4H+ + SO42- + 2e PbSO4 + 2H2O。9.对于甘汞电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极反应为Hg22+ + 2e Hg ;(B) 属于第一类电极;

(C) 对阴离子可逆,电极电势较稳定;

(D) 电极电势为φ(Hg2Cl2) = φ(Hg2Cl2) + (RT/2F)ln a(Cl - ) 。

10.关于玻璃电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为特殊玻璃吹制的薄泡,内置0.1mol·kg-1的HCl溶液和Ag-AgCl参比电极(或甘

汞电极) ;

(B) 不受溶液中氧化剂或还原剂的影响;(C) 对H+可逆,为离子选择电极;(D) 为第一类电极,定温下φ(玻)为常数。

11.电极Pb2+(a)|Pb-Hg(a’) 和Pb2+(a)|Pb(s) 的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间的关系为:(A) φ相同φ不同;(B) φ相同φ不同;

(C) φ和φ均相同;(D) φ和φ均不同。

12.常用三种甘汞电极,即(1)饱和甘汞电极;(2)摩尔甘汞电极;(3)0.1mol·dm-3甘汞电极。反应式为:Hg2Cl2(s)+2e = 2Hg(1)+2Cl-(aq)。25℃时三者的标准电极电位φ相比:(A) φ1> φ2> φ3;(B) φ2> φ1> φ3;

(C) φ3> φ2> φ1;(D) φ1= φ2= φ3。

13.下列电池的电动势与氯离子活度无关的是:

(A) Zn| ZnCl2(aq)| Cl2(p),Pt ;(B) Zn| ZnCl2(aq)| KCl (aq)| AgCl,Ag ;

(C) Ag,AgCl| KCl(aq)| Cl2(p),Pt ;(D) Pt,H2( p)| HCl (aq)| Cl2(p),Pt 。

14.25℃时电池反应H2(g) + ?O2(g) = H2O(l) 对应的电池标准电动势为E1,则反应

2H2O(l) = 2H2(g) + O2(g) 所对应的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2是:

(A) E2 = - 2E1;(B) E2 = 2E1;

(C) E2 = - E1;(D) E2 = E1。

15.下列反应AgCl(s) + I - AgI(s) + Cl - 其可逆电池表达式为:

(A) AgI(s)|I - | Cl - | AgCl(s) ;(B) AgI(s)|I - ||Cl - | AgCl(s) ;

(C) Ag(s),AgCl(s)|Cl - || I - | AgI(s),Ag(s) ;

(D) Ag(s),AgI(s)|I - ||Cl - | AgCl(s),Ag(s) 。

16.可以直接用来求Ag2SO4的溶度积的电池是:

(A) Pt|H2(p)|H2SO4(a)| Ag2SO4(s)|Ag ;

(B) Ag|AgNO3(a)||K2SO4(a)|PbSO4(s),Pb(s) ;

(C) Ag(s),Ag 2SO 4(s)|K 2SO 4(a )||HCl(a )|AgCl(s),Ag(s) ;

(D) Ag|AgNO 3(a )||H 2SO 4(a )|Ag 2SO 4(s),Ag(s) 。

17.下列电池中能测定AgCl 的m f G ?的是:

(A) Ag|AgCl(s)|KCl(aq)|Cl 2(p )|Pt ;

(B) Ag|Ag +||Cl -

|Cl 2|Pt ;

(C) Ag|Ag +||Cl - |AgCl(s)|Ag ; (D) Ag|AgCl|AgCl(s)|Ag 。

18.下列电池中能测定AgI 的溶度积K sp 的是:

(A) Ag|AgI(s)|KI(aq)|I 2 ; (B) Ag|Ag +||I - |AgI(s)|Ag ;

(C) Ag|Ag +||I - |I 2|Pt ; (D) Ag|AgI|Pt 。

19.若某电池反应的热效应是负值,那么此电池进行可逆工作时,与环境交换的热:

(A) 放热 ; (B) 吸热 ; (C) 无热 ; (D) 无法确定 。

20.某电池反应的自由能变化Δr G m 和焓变Δr H m 的关系为:

(A) Δr H m = Δr G m ; (B) Δr H m > Δr G m ;

(C) Δr H m < Δr G m ; (D) 三种均可能。

21.某电池在标准状况下,放电过程中,当Q r = -200 J 时,其焓变ΔH 为:

(A) ΔH = -200 J ; (B) ΔH < -200 J ;

(C) ΔH = 0 ; (D) ΔH > -200 J 。

22.原电池Pt,H 2(p )|H 2SO 4(0.01m )|O 2(p ),Pt 在298K 时,E = 1.228V ,并已知H 2O(l)

的生成热m f H ? = - 286.06 kJ·mol -1,n = 2,那么该电池的温度系数是:

(A) -8.53 × 10-4 V·K -1 ; (B) -4.97 × 10-3 V·K -

1 ;

(C) 4.12 × 10-3 V·K -1 ; (D) 8.53 × 10-4 V·K -1 。

23.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以实际工作电压E ’放电过程中,电池的反应热Q 等于:

(A) ΔH - zFE ’ ; (B) ΔH + zFE ’ ; (C) T ΔS ; (D) T ΔS - zFE ’ 。

24.恒温恒压下,电池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放电:①电流趋近于零,②一定大小的工作电 流,③短路。下列各式不正确的是:

(A) 在①下,Q R = T Δr S m = nFT (?E /?T )p ;

(B) 在①下,Q R = Q P = Δr H m ;

(C) 在②下,Q P = Δr H m - W ’ = Δr H m + nFE ’(E ’为实际工作电压) ;

(D) 在③下,Q P = Δr H m 。

25.25℃时,反应2H 2S + SO 2 = 3S↓ + 2H 2O 达到平衡时,其平衡常数为多少?

(已知25℃时,φ(S/H 2S) = 0.14 V ,φ(SO 2/S) = 0.45 V):

(A) 3.1 × 1010 ; (B) 9.4 × 1020 ; (C) 2.36 × 1020 ; (D) 0.13 ×10-27 。

26.已知电极电位:φ(Cl 2/Cl -) = 1.36 V ,φ(Br 2/Br -) = 1.07 V ,φ(I 2/I -) = 0.54 V , φ(Fe 3+/Fe 2+) = 0.77 V , 标准状态下,Fe 与卤素组成电池,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 Fe 3+可氧化Cl - ; (B) Fe 3+可氧化Br - ;

(C) Fe 3+可氧化I - ; (D) Fe 3+不能氧化卤离子 。

27.巳知下列两个电极反应的标准还原电势为:Cu 2+ + 2e Cu ,φ = 0.337 V ; Cu + + e Cu ,φ = 0.521 V ,由此求算得Cu 2+ + e Cu + 的φ等于:

(A) 0.184 V ;(B) -0.184 V ;(C) 0.352 V ;(D) 0.153 V 。

28.已知φ(Ti+/Ti) = - 0.34V ,φ(Ti3+/Ti) = 0.72 V ,则φ(Ti3+/Ti+)为(V):

(A) (0.72 × 3) + 0.34 ;(B) 0.72 × 1.5 + 0.17 ;

(C) 0.72 + 0.34 ;(D) 0.72 - 0.34 。

29.在温度T时φ(Hg22+/Hg) = a,Hg2SO4的溶度积为K sp,则φ(Hg2SO4/Hg)为:(A) a + (RT/2F)ln K sp;(B) a - (RT/2F)ln K sp;

(C) a + (RT/F)ln K sp;(D) a - (RT/F)ln K sp。

30.已知298K时Hg2Cl2 + 2e2Hg + 2Cl - ,φ1= 0.2676 V ;

AgCl + e Ag + Cl - ,φ2= 0.2224 V。则当电池反应为:

Hg2Cl2 + 2Ag2AgCl + 2Hg 时,其电池的E为:

(A) - 0.0886 V ;(B) - 0.1772V ;(C) 0.0276 V ;(D) 0.0452V 。31.298K时,若要使电池Pb(Hg)(a1)|Pb(NO3)2(aq)|Pb(Hg)(a2) 的电池电动势E为正值,则Pb在汞齐中的活度必定是:

(A) a1 > a2;(B) a1 = a2;(C) a1 < a2;(D) a1和a2可取任意值。32.电池Ag(s)|AgNO3(γ±,1,m1) || AgNO3(γ±,2,m2)|Ag(s) 的电动势E应为:

(A) - (2RT/F)ln(γ±,1m1/γ±,2m2) ;(B) - (2RT/F)ln(γ±,2m2/γ±,1m1) ;

(C) - (RT/F)ln(γ±,1m1/γ±,2m2) ;(D) - (RT/F)ln(γ±,2m2/γ±,1m1) 。

33.已知电池反应Zn + 2AgCl = ZnCl2 + 2Ag 在25℃时的平衡常数K= 1032,ZnCl2 浓度为0.01mol·kg-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原电池符号为Zn(s)|ZnCl2(0.01 mol·kg-1)|AgCl(s),Ag ;

(B) 原电池符号为Ag(s),AgCl(s)|ZnCl2(0.01 mol·kg-1)|Zn(s) ;

(C) 标准电池电动势E= 0.9459 V ;

(D) 电池电动势E = 1.2965 V 。

34.25℃时电极反应Cu2+ + I -+ e CuI 和Cu2+ + e Cu+的标准电极电势分别为0.086V和0.153V,则CuI的溶度积K sp为:

(A) 1.1 × 10-12 ;(B) 6.2 × 10-6 ;(C) 4.8 × 10-7 ;(D) 2.9 × 10-15。

35.已知电池Zn(s)|ZnCl2(m=0.555 mol·kg-1)|AgCl(s),Ag(s) 在25℃时的电动势为1.015 V,标准电动势为0.985 V,电池可逆放电2F,以下各式正确的是:

①a(ZnCl2) = 0.09675;②a±= 0.4591;③γ±= 0.5211;④K= 2.11 × 1033;

⑤W’ = -202.62 kJ。

(A) ①②⑤;(B) ②③⑤;(C) ①②③④;(D) ④⑤。

36.下列电池中E最大的是:

(A) Pt|H2(p)|H+(a = 1)||H+(a‘= 0.5)|H2(p)|Pt ;

(B) Pt|H2(2p)|H+(a = 1)||H+(a’ = 1)|H2(p)|Pt ;

(C) Pt|H2(p)|H+(a = 1)||H+(a‘= 1)|H2(p)|Pt ;

(D) Pt|H2(p)|H+(a = 0.5)||H+(a‘= 1)|H2(2p)|Pt 。

37.下列电池中,液体接界电位不能被忽略的是:

(A) Pt,H2(P1)|HCl(m1)|H2(p2),Pt ;

(B) Pt,H 2(p 1)|HCl(m 1)|HCl(m 2)|H 2(p 2), Pt ;

(C) Pt,H 2(p 1)|HCl(m 1)||HCl(m 2)|H 2(p 2),Pt ;

(D) Pt,H 2(p 1)|HCl(m 1)|AgCl,Ag -Ag,AgCl|HCl(m 2)|H 2(p 2),Pt 。

38.下列四个原电池中,其电池反应不为 H 2(2p )H 2(p ) 的电池是:

(A) Pt,H 2(2p )|H +(a = 0.1)||H +(a = 0.2)|H 2(p ),Pt

(B) Pt,H 2(2p )|H +(a = 10-8)|H 2(p ),Pt

(C) Pt,H 2(2p )|H +(a = 0.1)|H 2(p ),Pt

(D) Pt,H 2(2p )|H +(a = 0.1)||KCl(m = 1)|Hg 2Cl 2(s),Hg

-Hg,Hg 2Cl 2(s)|KCl(m = 1)|H +(a = 0.1)|H 2(p ),Pt

39.下列四组组成不同的混合溶液,当把金属铅分别插入各组溶液中组成电池,已知 φ(Pb 2+/Pb) = -0.126V ,φ(Sn 2+/Sn) = -0.136V ,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锡的是:

(A) a (Sn 2+) = 1.0,a (Pb 2+) = 0.10 ; (B) a (Sn 2+) = 1.0,a (Pb 2+) = 1.0 ;

(C) a (Sn 2+) = 0.1,a (Pb 2+) = 1.0 ; (D) a (Sn 2+) = 0.5,a (Pb 2+) = 0.5 。

40.在pH < 6.6水溶液中,反应为Fe 2+(aq) + 2e Fe ;当pH > 6.6时,反应为

Fe + 2OH -Fe(OH)2 + 2e 的反应,则此体系在φ~pH 图中为:

(A) 与pH 轴平行的直线 ;

(B) 与pH 轴垂直的直线 ;

(C) 与pH 轴相交的斜线 ;

(D) 当pH < 6.6时为与 pH 轴平行的直线,当pH > 6.6时,是斜线 。

第十一章 电极极化练习

二、单选题:

1.298K ,p HCl 溶液(a = 1)制备H 2和Cl 2,若以Pt 作电极,当电极上 有气泡产生时,外加电压与电极电位关系:

(A) V (外) = φ(Cl -/Cl 2) -φ(H +/H 2) ; (B) V (外) > φ(Cl -/Cl 2) -φ(H +/H 2) ;

(C) V (外)≥φ(Cl 2,析) -φ(H 2,析) ; (D) V (外)≥φ(Cl -/Cl 2) -φ(H +/H 2) 。

2.25℃时,用Pt 作电极电解a (H +) = 1的H 2SO 4溶液,当i = 52 × 10-4A·cm -2时,2H η= 0,

2O η= 0.487V. 已知 φ(O 2/H 2O) = 1.229V ,那么分解电压是:

(A) 0.742 V ; (B) 1.315 V ;

(C) 1.216 V ; (D) 1.716 V 。

3.下列两图的四条极化曲线中分别代表原电池的阴

极极化曲线和电解池的阳极极化曲线的是:

(A) 1、4;

(B) 1、3;

(C) 2、3;

(D) 2、4。

4.已知反应H 2(g) + ?O 2(g)H 2O(l) 的m r G ?= -237.19 kJ·mol -1,则在25℃时极稀

硫酸的分解电压(V)为:

(A) 2.458 ;(B) 1.229 ;(C) > 2.458 ;(D) > 1.229 。

5.电池在下列三种情况下放电,电压分别为:(a)电流i→0,(V0);(b)一定大小电流,(V i);

(c)短路i→∞,(V∞)。这三种电压的关系:

(A) V0 < V i < V∞;(B) V0 > V i > V∞;

(C) V0 = V i < V∞;(D) V0 = V i > V∞。

6.电极极化时,随着电流密度由小到大增加,说法(1):正极电位越来越大,负极的

电位越来越小;说法(2):阳极电位越来越正,阴极电位越来越负。分析以上两种

说法时,以下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 无论对原电池或电解池,说法(2)都正确;(B) 对电解池,说法(1)与(2)都正确;(C) 对原电池,说法(1)与(2)都正确;(D) 对原电池,说法(2)正确。

7.随着电流密度由小到大增加,电解池的实际分解电压V(分) 与原电池的端电压V(端) 将:

(A) V(分) 递增,V(端) 递减;(B) V(分) 递减,V(端) 递增;

(C) V(分)、V(端) 递增;(D) V(分)、V(端) 递减。

8.在极化曲线的测定中,参比电极的作用是:

(A) 与待测电极构成闭合回路,使电流通过电解池;

(B) 作为理想的极化电极;

(C) 具有较小的交换电流密度和良好的电势稳定性;

(D) 近似为理想不极化电极,与被测电极构成可逆原电池.

9.Tafel公式η = a + b lg i中,i的物理意义是:

(A) 交换电流密度;(B) 极限电流密度;

(C) 电极表面在还原方向的电流密度;(D) 电极与溶液界面上的净电流密度。10.分别用(1)铂黑电极,(2)光亮铂电极,(3)铁电极,(4)汞电极,电解硫酸溶液,若电

极极片的大小和外加电压相同,则反应速度次序是:

(A) (4) > (3) > (2) > (1) ;(B) (2) > (1) > (3) > (4) ;

(C) (1) > (2) > (3) > (4) ;(D) (4) > (2) > (3) > (1) 。

11.在电解硝酸银溶液的电解池中,随着通过的电流加大,那么:

(A) 阴极的电势向负方向变化;(B) 阴极附近银离子浓度增加;

(C) 电解池电阻减小;(D) 两极之间的电势差减少。

12.当原电池放电,在外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时,其电极电势的变化规律是:

(A) 负极电势高于正极电势;(B) 阳极电势高于阴极电势;

(C) 正极可逆电势比不可逆电势更正;(D) 阴极不可逆电势比可逆电势更正。13.电极电势φ的改变可以改变电极反应的速度,其直接的原因是改变了:

(A) 反应的活化能;(B) 电极过程的超电势;

(C) 电极与溶液界面双电层的厚度;(D) 溶液的电阻。

14.氢超电势(η)与电流密度(j)之间的塔菲尔经验式η = a + b ln j只适用于:

(A) 氢气析出的电极极化过程;(B) 有气体析出的电极过程;

(C) 电化学步骤是电极反应的控制步骤的过程;

(D) 浓差步骤是电极反应的控制步骤的过程。

15.阴极电流密度与浓差超电势η的关系是:

16.对于活化过电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活化过电势的产生是当有电流通过时,由电化学反应进行的迟缓性所引起的;

(B) 活化过电势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活化过电势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D) 电解时阴极析出金属时(Fe、CO、Ni除外)活化过电势很小,若电极上有气体析出

时则活化过电势很大。

17.对于塔菲尔公式η = a + b lg i,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适用于氢、氧等气体在金属电极(阴极和阳极)上的析出;

(B) a为单位电流密度的过电势,与电极材料有很大关系;

(C) 对大多数金属来说,b = 0.10~0.14 V ;

(D) 气体析出的过电势与温度无关。

18.氢在金属Pb上析出反应的机理是:

(A) 复合脱附机理;(B) 电化脱附机理;

(C) 迟缓放电机理;(D) 以上三种机理都可能。

19.已知:氢在某金属M上的交换电流密度i0 = 10-2A·cm-2,其过电位为0.004V,那么该过电位主要是:

(A) 电阻过电位;(B) 浓差过电位;

(C) 电化学过电位;(D) 活化过电位。

20.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在滴汞电极上:

(A) 电阻小,电流密度大;(B) 形成浓差极化;

(C) 氢超电势大;(D) 易生成汞齐。

21.用Pt电极电解CdSO4溶液时,决定在阴极上是否发生浓差极化的是:

(A) 在电极上的反应速率(如果不存在浓差极化现象) ;

(B) Cd2+ 从溶液本体迁移到电极附近的速率;

(C) 氧气从SO42- 溶液本体到电极附近的速率;

(D) OH- 从电极附近扩散到本体溶液中的速率.

22.分别测量两节用过一些时候的干电池的电压,其起始电压都在1.1伏以上。将此两节电池放入一支完好的手电筒内,灯泡却不发亮,究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 电池电压降低;(B) 电筒电阻太大;

(C) 电池内阻太大 ; (D) 电池内发生了严重的电化学反应 。

23.对于浓差过电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浓差过电势的产生在于电极反应速率大于离子迁移速率 ;

(B) 可用升温或搅拌的方法减小或消除浓差过电势 ;

(C) 浓差过电势的大小与电流密度无关 ;

(D) 浓差过电势的大小是电极极化程度的量度 。

24.为了防止金属的腐蚀,在溶液中加入阳极缓蚀剂,其作用是:

(A) 降低阳极极化程度 ; (B) 增加阳极极化程度 ;

(C) 降低阴极极化程度 ; (D) 增加阴极极化程度 。

25.碳钢(为阳极)在碳铵溶液中的腐蚀属于:

[已知:φ(OH -,H 2) = -0.828 V ,φ(OH,O 2) = 0.401 V]

(A) 析氢腐蚀 ; (B) 化学腐蚀 ; (C) 吸氧腐蚀 ; (D) 浓差腐蚀 。

26.室温下,用铂作两极,电解1M NaOH 溶液,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A) Na + + e Na ; (B) H 2O + ?O 2 + 2e ─→2OH - ;

(C) 2H 2O + 2e H 2+2OH - ; (D) 2OH -H 2O + ?O 2 + 2e 。

27.已知:φ(O 2/OH -) = 0.401 V ,φ(Cl 2/Cl -) = 1.358 V ,φ(Pb 2+/Pb) = -0.126 V , φ(PbCl 2/Pb,Cl -) = -0.262 V 。当用两个Pb 电极电解0.1 mol·dm -3 NaCl 水溶液时,若

不考虑超电势的影响,则阳极反应为:

(A) Pb Pb 2+ + 2e ; (B) Pb + 2Cl -PbCl 2 + 2e ;

(C) 2Cl -Cl 2(g) + 2e ; (D) 4OH -O 2 + 2H 2O(l) + 4e 。

28.Na + 、H + 的还原电势分别为 -2.71V 和 -0.83V ,但用Hg 作阴极电解NaCl 溶液时, 阴极产物是Na -Hg 齐,这个现象的解释是:

(A) Na 和Hg 形成液体合金 ; (B) 还原电势预示Na 更易析出 ;

(C) 氢在汞电极上的超电势可能超过1.5V ; (D) 上述原因都不是 。

29.已知氢在铜上的析出超电势为0.23V ,φ(Cu 2+,Cu) = 0.34V ,电解0.1mol·dm -3的

CuSO 4溶液,电极电势只有控制在大于下列哪个电势下,氢就不会析出:

(A) +0.13V ; (B) -0.23V ; (C) +0.23V ; (D) -0.27V 。

30.已知φ(Ag + ,Ag) = 0.799V ,φ(Pb 2+,Pb) = -0.126V ,在298K 、p

Ag + 、Pb 2+ 活度各为1的溶液,当Pb 2+ 离子开始析出时,Ag + 的浓度是:

(A) 10-7 mol·dm -3 ; (B) 1mol·dm -3 ;

(C) 10-16 mol·dm -3 ; (D) 无法计算 。

31.已知25℃ 时φ(Zn 2+/Zn) = -0.763V ,H 2在Zn 和光亮Pt 上的超电压分别约为0.7V

和0.3V ,若分别以Zn 和光亮Pt 为阴极电解1mol·kg -1 ZnSO 4溶液(设为中性),在阴极

上首先析出的物质将分别为:

(A) 均为H 2 ; (B) 均为Zn ; (C) Zn 和H 2 ; (D) H 2和Zn 。

32.燃烧电池的效率m

r m r m r m r -1==H S T H G ????η,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η小于1 ;(B) η可以大于1 ;(C) η等于1 ;(D) η不可能大于1 。

第十二章表面现象练习题

二、单选题: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

(A) 比表面自由能的物理意义是,在定温定压下,可逆地增加单位表面积引起系统吉

布斯自由能的增量;

(B) 表面张力的物理意义是,在相表面的功面上,垂直作用于表面上任意单位长度功

线的表面紧缩力;

(C) 比表面自由能与表面张力量纲相同,单位不同;

(D) 比表面自由能单位为J·m2,表面张力单位为N·m-1时,两者数值不同。

2.在液面上,某一小面积S周围表面对S有表面张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 表面张力与液面垂直;(B) 表面张力与S的周边垂直;

(C) 表面张力沿周边与表面相切;

(D) 表面张力的合力在凸液面指向液体内部(曲面球心),在凹液面指向液体外部。3.同一体系,比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都用σ表示,它们:D

(A) 物理意义相同,数值相同;(B) 量纲和单位完全相同;

(C) 物理意义相同,单位不同;(D) 前者是标量,后者是矢量。

4.一个玻璃毛细管分别插入25℃和75℃的水中,则毛细管中的水在两不同温度水中上升的高度:C

(A) 相同;(B) 无法确定;

(C) 25℃水中高于75℃水中;(D) 75℃水中高于25℃水中。

5.纯水的表面张力是指恒温恒压组成时水与哪类相接触时的界面张力:B

(A) 饱和水蒸气;(B) 饱和了水蒸气的空气;

(C) 空气;(D) 含有水蒸气的空气。

6.水的相图中s、l、g分别表示固、液、气三态,a、b、c、

d是四种不同的状态,则在这四种状态中没有界面张力、

只有一种界面张力、有两种以上界面张力的状态依次是:A

(A) d、a、b;(B) d、a、c;

(C) a、c、b;(D) b、d、c。

7.某温度压力下,有大小相同的水滴、水泡和气泡,其气相

部分组成相同,见图。它

们三者表面自由能大小为:A

(A) G a = G c < G b;

(B) G a = G b > G c ;

(C) G a < G b < G c ;

(D) G a = G b = G c 。

8.已知20℃时水~空气的界面张力为7.27 × 10-2N·m-1,当在20℃和p

加水的表面积4cm2,则系统的ΔG为:A

(A) 2.91 × 10-5 J ;(B) 2.91 × 10-1 J ;

(C) -2.91 × 10-5 J ;(D) -2.91 × 10-1 J 。

9.对处于平衡状态的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B

(A) 凸液面内部分子所受压力大于外部压力;

(B) 凹液面内部分子所受压力小于外部压力;

(C) 水平液面内部分子所受压力大于外部压力;

(D) 水平液面内部分子所受压力等于外部压力。

10.当液体的表面积增大时,那么不正确的是:D

(A)ΔG S > 0 ;(B) ΔH S > 0 ;(C) ΔS S > 0 ;(D) Q r < 0。11.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与表面张力的联系与区别在于:C

(A) 产生的原因与方向相同,而大小不同;

(B) 作用点相同,而方向和大小不同;

(C) 产生的原因相同,而方向不同;

(D) 作用点相同,而产生的原因不同。

12.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有大小不同的两个水珠,长期放置后,会发生:A

(A) 大水珠变大,小水珠变小;

(B) 大水珠变大,小水珠变大;

(C) 大水珠变小,小水珠变大;

(D) 大水珠,小水珠均变小。

13.开尔文方程RT ln(p/p0) = 2γ·M/(ρ·r) 不能运用的体系是:D

(A) 空气中分散有r = 10-5cm 的水珠体系;

(B) 水中分散有r = 10-6cm 的油滴体系;

(C) 水中分散有r = 10-5cm 的微晶体系;

(D) 水中分散有r = 10-8cm 的气泡体系。

14.微小固体颗粒在水中的溶解度应:C

(A) 与颗粒大小成正比;(B) 与颗粒大小无关;

(C) 随表面张力增大而增大;(D) 与固体密度成正比。

15.下列摩尔浓度相同的各物质的稀水溶液中,哪一种溶液的表面发生负吸附:A (A) 硫酸;(B) 己酸;

(C) 硬脂酸;(D) 苯甲酸。

16.一根毛细管插入水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当在水中加入少量的NaCl,这时毛细管中液面的高度为:B

(A) 等于h;(B) 大于h;(C) 小于h;(D) 无法确定。

17.某溶液表面张力σ与溶质浓度c的关系式:σ0 - σ = A + B ln c,式中σ0 为纯溶剂的表面张力,A、B为常数. 则表面超量为:B

(A) Γ = c/RT(?σ/?c)T;(B) Γ = B/RT;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解答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 1.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 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 提示: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 校正来减小其影响。 2. 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 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3. 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4. 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交换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5. 使用氧气钢瓶和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提示:阅读《物理化学实验》教材P217-220 实验三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1. 在停止抽气时,若先拔掉电源插头会有什么情况出现? 答:会出现真空泵油倒灌。 2. 能否在加热情况下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漏气对结果有何影响? 答:不能。加热过程中温度不能恒定,气-液两相不能达到平衡,压力也不恒定。 漏气会导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体系内部压力的不稳定,气-液两相无法达到平衡,从而造成所测结果不准确。 3. 压力计读数为何在不漏气时也会时常跳动? 答:因为体系未达到气-液平衡。 4. 克-克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才适用? 答:克-克方程的适用条件:一是液体的摩尔体积V与气体的摩尔体积Vg相比可略而不计;二是忽略温度对摩尔蒸发热△vapHm的影响,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可视其为常数。三是气体视为理想气体。 5. 本实验所测得的摩尔气化热数据是否与温度有关? 答:有关。 本实验主要误差来源是什么? 答:装置的密闭性是否良好,水本身是否含有杂质等。 实验五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 1. 对于不同成分混合物的步冷曲线,其水平段有什么不同? 答: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在其熔点处出现水平段,混合物在共熔温度时出现水平段。而平台长短也不同。 2. 作相图还有哪些方法? 答:作相图的方法还有溶解度法、沸点法等。 3. 通常认为,体系发生相变时的热效应很小,则用热分析法很难测得准确相图,为什么?在含Bi30%和80%的二个样品的步冷曲线中第一个转折点哪个明显?为什么? 答:因为热分析法是通过步冷曲线来绘制相图的,主要是通过步冷曲线上的拐点和水平段(斜率的改变)来判断新相的出现。如果体系发生相变的热效应很小,则用热分析法很难产生拐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理化学期末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 (B) 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 (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 2. 下列三种胶体分散系统中,热力不稳定的系统是:() A.大分子溶胶 B.胶体电解质 C.溶胶 3.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A) 单纯状态变化 (B) 相变化 (C) 化学变化 (D) 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 4. 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造成功的原因是() (A) 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B) 实际过程中功的损失无法避免 (C) 能量传递的形式只有热和功 (D) 热不能全部转换成功 5. 如图,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入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有升高,今以电阻丝为体系有() (A) W =0,Q <0,U <0 (B). W>0,Q <0,U >0 (C) W <0,Q <0,U >0

(D). W <0,Q =0,U >0 6. 对于化学平衡,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平衡态就是化学反应的限度 (B) 化学平衡时系统的热力学性质不随时间变化 (C) 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化学势相等 (D)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化学平衡态 7. 封闭系统内的状态变化:() A 如果系统的?S >0,则该变化过程自发 sys B 变化过程只要对环境放热,则该变化过程自发 ,变化过程是否自发无法判断 C 仅从系统的?S sys 8. 固态的NH HS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 4 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 A. 1,1,1,2 B. 1,1,3,0 C. 3,1,2,1 D. 3,2,2,2 9. 在定压下,NaCl晶体,蔗糖晶体,与它们的饱和混合水溶液平衡共存时,独立组分数C和条件自由度f':() A C=3,f'=1 B C=3,f'=2 C C=4,f'=2 D C=4,f'=3 10. 正常沸点时,液体蒸发为气体的过程中() (A) ΔS=0 (B) ΔG=0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每章典型例题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 例题1 1mol 理想气体于27℃ 、101325Pa 状态下受某恒定外压恒温压缩到平衡,再由该状态恒容升温到97 ℃ ,则压力升到。求整个过程的W 、Q 、△U 及△H 。已知该气体的C V ,m 恒定为? K -1 。 解题思路:需先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有关状态: (T 1=27℃, p 1=101325Pa ,V 1)→(T 2=27℃, p 2=p 外=,V 2=) →(T 3=97℃, p 3=,V 3= V 2) 例题2水在 -5℃ 的结冰过程为不可逆过程,计算时要利用0℃ 结冰的可逆相变过程,即 H 2O (l ,1 mol ,-5℃ ,θ p ) s ,1 mol ,-5℃,θ p ) ↓△H 2 ↑△H 4 H 2O (l ,1 mol , 0℃,θp )(s ,1 mol ,0℃,θ p ) ∴ △H 1=△H 2+△H 3+△H 4 例题3 在 时,使 5.27 克的甲醇(摩尔质量为32克) 在弹式量热计中恒容燃烧,放出 的热量。忽略压力对焓的影响。 (1) 计算甲醇的标准燃烧焓 θ m c H ?。 (2) 已知时 H 2O(l) 和CO 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 kJ·mol -1 、- kJ·mol -1 , 计算CH 3OH(l)的θ m f H ?。 (3) 如果甲醇的标准蒸发焓为 ·mol -1 ,计算CH 3OH(g) 的θ m f H ?。 解:(1) 甲醇燃烧反应:CH 3OH(l) + 2 3 O 2(g) → CO 2(g) + 2H 2O(l) Q V =θ m c U ?=- kJ/32)mol =- kJ·mol -1 Q p =θm c H ?=θ m c U ?+ = (--×××10-3 )kJ·.mol -1 =- kJ·mol -1 (2) θm c H ?=θm f H ?(CO 2) + 2θm f H ?(H 2O )-θ m f H ? [CH 3OH(l)] θ m f H ?[CH 3OH (l)] =θ m f H ? (CO 2) + 2θ m f H ? (H 2O )-θ m c H ?

物理化学实验下思考题答案

磁化率的测定 1.本实验在测定XM做了哪些近似处理 答:(1)忽略了X反(2)X0=0(样品周围介质的体积磁化率)(3)H0=0(样品顶端磁场强度为0。近似认为样品顶端就是试管顶端) 2.为什么可以用莫尔盐来标定磁场强度 答:莫尔盐的XM仅与T有关,物质,物质稳定,组成固定,对磁场反应良好。 3.样品的填充高度和密度以及在磁场中的位置有何要求若样品的填充高度不够,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 答:样品管与磁极中心线平齐,不与磁极接触,样品要紧密均匀填实。若样品的填充高度不够,则样品最上端处磁场强度不为零。(样品的填充高度距样品管口处,样品要紧密均匀填实。将样品悬挂在天平上,样品底部处于磁场强度最大区域【H】管顶则位于场强最弱甚至为0的区域,若样品的填充高度不够,对样品处于磁场中的受力产生影响) 三组分体系等温相图 1. 实验为什么根据体系由清变浑的现象即可测定相界 答:各组分彼此互溶时,体系为均相,一旦体系恰好不相容,则分相达到相界。 2.如连接线不通过物系点,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1)苯水分层不彻底(2)苯、醋酸乙酸挥发(3)酚酞变色范围为碱性,通过NaOH 滴定醋酸量偏高。 3. 实验根据什么原理求出苯-乙酸-水体系连接线 答:在苯和水含量确定的前提下,互溶曲线上的点与醋酸量一一对应。 电极的制备与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1. 电位差计、标准电池、检流计及工作电池各有什么作用如何保护及正确使用 答:(1)电位差计是按照对消法测量原理设计的一种平衡式电学测量装置,能直接给出

待测电池的电动势值,测定时电位差计按钮按下的时间应尽量短,以防止电流通过而改变电极表面的平衡状态。(2)标准电池是用来校准工作电流以标定补偿电阻上的电位降。(3)检流计用来检验电动势是否对消,在测量过程中,若发现检流计受到冲击,应迅速按下短路按钮,以保护检流计。检流计在搬动过程中,将分流器旋钮置于“短路”。(4)工作电池(稳压电源)电压调至与电位差计对电源的要求始终相一致。 2. 参比电极应具备什么条件它有什么功用 答(1)装置简单、可逆性高、制作方便、电势稳定。 (2)以标准氢电极(其电极电势规定为零)作为标准,与待测电极组成一电池,所测电池电动势就是待测电极的电极电势。由于氢电极使用不便,常用另外一些易制备、电极电势稳定的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如:甘汞电极。 3. 盐桥有什么作用选用作盐桥的物质应有什么原则 答:(1)盐桥用来减小液体接界电势。(2)作盐桥的物质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应接近;在使用温度范围内浓度要大;不能与两端电池溶液发生反应。 4. UJ34A型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过程中,有时检流计向一个方向偏转,分析原因。 答:随着反应的进行,导电能力很强的OH-离子逐渐被导电能力弱的CH3COO-离子所取代,致使溶液的电导逐渐减小。电极管中有气泡;电极的正负极接反;线路接触不良;工作电源电压与电位差计对电源的要求数据不一致等。在测量金属电极的电极电势时,金属电极要加以处理,以除去氧化膜。 6. 如何使E测定准确 答:(1)电极管不能漏液。(2)准电池和待测电池极化,“标准/未知选择”旋钮在“标准”或“未知”位置的时间应尽可能的短。对“待测溶液”应将读数盘预置到理论值后再将“标准/未知选择”旋钮旋到,“未知”。(3)甘汞电极不用时浸泡在饱和氯化钾溶液中。(4对新制锌汞齐电极和新镀铜电极应及时测量,避免再度被氧化。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试题之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将唯一的答案填进括号内) 1. 下列公式中只适用于理想气体的是1. B A. ΔU=Q V B. W=nRTln(p 2/p 1)(用到了pv=nRT) C. ΔU=dT C m ,V T T 2 1? D. ΔH=ΔU+p ΔV 2. ΔH 是体系的什么 2. C A. 反应热 B. 吸收的热量 C. 焓的变化 D. 生成热 3. 2000K 时反应CO(g)+1/2O 2(g)=CO 2(g)的K p 为 6.443,则在同温度下反应为2CO 2(g)=2CO(g)+O 2(g)的K p 应为3. C A. 1/6.443 B. (6.443)1/2 C. (1/6.443)2 D. 1/(6.443)1/2 4. 固态的NH 4HS 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 A. 1,1,1,2 B. 1,1,3,0 C. 3,1,2,1 D. 3,2,2,2 5. 下列各量称做化学势的是 A. i j n ,V ,S i )n ( ≠?μ? B. i j n ,V ,T i )n p (≠?? C. i j n ,p ,T i )n (≠?μ? D. i j n ,V ,S i )n U (≠?? 6. A 和B 能形成理想溶液。已知在100℃时纯液体A 的饱和蒸汽压为133.3kPa, 纯液体B 的饱和蒸汽压为66.7 kPa, 当A 和B 的二元溶液中A 的摩尔分数为0.5时,与溶液平衡的蒸气中A 的摩尔分数是 A. 1 B. 0.75 C. 0.667 D. 0.5 7. 理想气体的真空自由膨胀,哪个函数不变? A. ΔS=0 B. V=0 C. ΔG=0 D. ΔH=0 7. D ( ) 8. A 、B 两组分的气液平衡T-x 图上,有一最低恒沸点,恒沸物组成为x A =0.7。现有一组成为x A =0.5的AB 液体混合物,将其精馏可得到 A. 纯A 和恒沸混合物 B. 纯B 和恒沸混合物 C. 只得恒沸混合物 D. 得纯A 和纯B 8. B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每章典型例题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 例题1 1mol 理想气体于27℃ 、101325Pa 状态下受某恒定外压恒温压缩到平衡,再由该状态恒容升温到97 ℃ ,则压力升到。求整个过程的W 、Q 、△U 及△H 。已知该气体的C V ,m 恒定为? ?K -1 。 解题思路:需先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有关状态: (T 1=27℃, p 1=101325Pa ,V 1)→(T 2=27℃, p 2=p 外=,V 2=) →(T 3=97℃, p 3=,V 3= V 2) 例题2水在 -5℃ 的结冰过程为不可逆过程,计算时要利用0℃ 结冰的可逆相变过程,即 H 2O (l ,1 mol ,-5℃ ,θ p ) s ,1 mol ,-5℃,θ p ) ↓△H 2 ↑△H 4 H 2O (l ,1 mol , 0℃,θp )(s ,1 mol ,0℃,θ p ) ∴ △H 1=△H 2+△H 3+△H 4 例题3 在 时,使 5.27 克的甲醇(摩尔质量为32克) 在弹式量热计中恒容燃烧,放出 的热量。忽略压力对焓的影响。 (1) 计算甲醇的标准燃烧焓 θ m c H ?。 (2) 已知时 H 2O(l) 和CO 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 kJ·mol -1 、- kJ·mol -1 , 计算CH 3OH(l)的θ m f H ?。 (3) 如果甲醇的标准蒸发焓为 ·mol -1 ,计算CH 3OH(g) 的θ m f H ?。 解:(1) 甲醇燃烧反应:CH 3OH(l) + 2 3 O 2(g) → CO 2(g) + 2H 2O(l) Q V =θ m c U ?=- kJ/32)mol =- kJ·mol -1 Q p =θ m c H ?=θ m c U ?+ ∑RT v )g (B = (--×××10-3 )kJ·.mol -1

傅献彩五版物理化学思考题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1. 什么是自发过程?实际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答:体系不需要外界对其作非体积功就可能发生的过程叫自发性过程,或者体系在理论 上或实际上能向外界做非体积功的过程叫自发过程。实际过程不一定是自发性过程, 如电解水就是不具有自发性的过程。 2. 为什么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可表达为:“一切实际过程都是热力学不可逆的”? 答: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法,实际上涉及的是热与功转化的实际过程的不可逆性。 导使过程的不可逆性都相互关联,如果功与热的转化过程是可逆的,那么所有的实 际过程发生后都不会留下痕迹,那也成为可逆的了,这样便推翻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也否定了热功转化的不可逆性,则“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也不成立。因而可用“ 一切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来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 3. 可逆过程的热温商与熵变是否相等,为什么? 不可过程的热温商与熵变是否相等? 答:可逆过程的热温商即等于熵变。即ΔS =Q R /T (或ΔS =∫δQ R /T )。不可逆过程热温 商与熵变不等,其原因在于可逆过程的 Q R 大于 Q Ir ,问题实质是不可逆过程熵变 由两部分来源,一个是热温商,另一个是内摩擦等不可逆因素造成的。因此,不可逆 过程熵变大于热温商。由于熵是状态函数,熵变不论过程可逆与否,一旦始终态确定, 则ΔS 值是一定的。 4. 为什么说(2-11)式是过程方向的共同判据? 为什么说它也是过程不可逆程度的判据? 答:(2-11)式为:ΔS A →B -∑A δQ /T ≥0,由于实际过程是不可逆的,该式指出了实 际过程只能沿 ΔS A →B -∑A δQ /T 大于零的方向进行;而 ΔS A →B -∑A B δQ /T 小于零 的过程是不可能发生的。因而(2-11)式可作为过程方向的共同判据。但不是自发过程方 向的判据.(ΔS-∑δQ /T ) 的差值越大则实际过程的不可逆程度越大,因此又是不可逆 程度的判据。 5. 以下这些说法的错误在哪里?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误?写出正确的说法。 B (1)因为ΔS =| δQ R /T ,所以只有可逆过程才有熵变;而ΔS >∑δQ Ir /T ,所以不可 A 逆过程只有热温商,但是没有熵变。 (2) 因为ΔS >∑δQ Ir /T ,所以体系由初态 A 经不同的不可逆过程到达终态 B ,其熵 的变值各不相同。 B (3) 因为ΔS =|δQ R /T ,所以只要初、终态一定,过程的热温商的值就是一定的, A 因而 ΔS 是一定的。 答:(1) 熵是状态函数,ΔS =S B -S A 即体系由 A 态到 B 态其变化值 ΔS 是一定的,与 过程的可逆与否无关;而热温商是过程量,由A 态到B 态过程的不可逆程度不同,则 其热温商值也不相同。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在于对熵的状态函数性质不理解,把熵变与 B 热温商这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ΔS =| δQ R /T ,只说明两个物理量值上相 A 等,并不是概念上等同。 (2) 因为熵是状态函数不论过程可逆与否,其ΔS =S B -S A ,只要始终态一定,其值一定, 其改变值与过程无关。错误原因在于没掌握好状态函数的概念。 (3) 错误在于将过程量热温商与状态函数改变量混为一谈,始终态一定,热温商可以是 许多数值。正确的说法是:只要始、终态一定,其ΔS 改变值就一定,热温商的却随 过程的不可逆程度不同而不同,而其中可逆过程的热温商数量等于熵变ΔS 。 6.“对于绝热过程有ΔS ≥0,那末由A 态出发经过可逆与不可逆过程都到达B 态,这样同 一状态B 就有两个不同的熵值,熵就不是状态函数了”。显然,这一结论是错误的, 错在何处?请用理想气体绝热膨胀过程阐述之。 答:绝热可逆过程中ΔS值一定等于零,因此该过程中Q R =0,体系与环境无热交换; 而绝热不可逆过程中,Q Ir =0,而ΔS一定大于零.另外,从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 可逆过程与绝热不可逆过程达到的终态是不同。现以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 经过绝热可逆膨胀和绝热不可逆膨胀达到相同的压力,绝热可逆膨胀过程向外做的功 的绝对值比绝热不可逆过程膨胀向外做的功的绝对值要大些,内能降低得也多些,故 绝热可逆过程终态温度低于绝热不可逆过程终态温度,相同的终态压力时,终态体积

物理化学第十二章模拟试卷A及答案

物理化学第十二章模拟试卷A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共10题20分) 1. 2 分 除了被吸附气体的气压须适当之外,下列因素中哪个对气体在固体表面发生多层 吸附起主要影响?( ) (A) 气体须是理想气体 (B) 固体表面要完全均匀 (C) 气体温度须接近正常沸点 (D) 固体应是多孔的 2. 2 分 气相中的大小相邻液泡相碰, 两泡将发生的变化是:( ) (A) 大泡变大, 小泡变小(B) 大泡变小, 小泡变大 (C) 大泡、小泡均不变(D) 两泡将分离开 3. 2 分 若气体A 在催化剂上的吸附活化能E a不随覆盖度q变化, 则其吸附速率服从下列 那种方程式? ( ) (A) Langmuir速率方程式(B) Elovich 速率方程式 (C) Kwan 速率方程式(D) 以上A、B、C 皆可 4. 2 分 单组分气-液平衡体系,在孤立条件下,界面A 发生了d A > 0 的微小变化, 体系 相应的熵变d S变化为:( ) (A) d S > 0 (B) d S = 0 (C) d S < 0 (D) 不能确定 5. 2 分 二元溶液及其溶剂的比表面自由能分别为g 和g0,已知溶液的表面超量 G2< 0,则g与g0之间的关系符合以下哪种?( ) (A) g > g0 (B) g = g0 (C) g < g0 (D) 不能确定 6. 2 分 已知某溶液溶于水后,溶液表面张力g与活度a的关系为: g = g0- Aln(1 + b a),其中g0为纯水表面张力,A、b 为常数,则此溶液中溶质的表面过剩G与活度a的关系为:( ) (A) G = - A a / RT(1+b a) (B) G = - Ab a / RT(1+b a)

物理化学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练习题 一、判断题(说法正确否): 1.自然界发生的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 2.不可逆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3.熵增加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4.绝热可逆过程的?S = 0,绝热不可逆膨胀过程的?S > 0,绝热不可逆压缩过程的?S < 0。 5.为了计算绝热不可逆过程的熵变,可以在始末态之间设计一条绝热可逆途径来计算。 6.由于系统经循环过程后回到始态,?S = 0,所以一定是一个可逆循环过程。 7.平衡态熵最大。 8.在任意一可逆过程中?S = 0,不可逆过程中?S > 0。 9.理想气体经等温膨胀后,由于?U = 0,所以吸的热全部转化为功,这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矛盾吗? 10.自发过程的熵变?S > 0。 11.相变过程的熵变可由 T H S ?= ?计算。 12.当系统向环境传热时(Q < 0),系统的熵一定减少。 13.一切物质蒸发时,摩尔熵都增大。 14.冰在0℃,p 下转变为液态水,其熵变 T H S ?= ?>0,所以该过程为自发过程。 15.自发过程的方向就是系统混乱度增加的方向。 16.吉布斯函数减小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17.在等温、等压下,吉布斯函数变化大于零的化学变化都不能进行。 18.系统由V 1膨胀到V 2,其中经过可逆途径时做的功最多。 19.过冷水结冰的过程是在恒温、恒压、不做其他功的条件下进行的,由基本方程可得?G = 0。 20.理想气体等温自由膨胀时,对环境没有做功,所以 -p d V = 0,此过程温度不变,?U = 0,代入热力学基本方程d U = T d S - p d V ,因而可得d S = 0,为恒熵过程。 21.是非题: ⑴“某体系处于不同的状态,可以具有相同的熵值”,此话对否? ⑵“体系状态变化了,所有的状态函数都要变化”,此话对否? ⑶ 绝热可逆线与绝热不可逆线能否有两个交点? ⑷ 自然界可否存在温度降低,熵值增加的过程?举一例。 ⑸ 1mol 理想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体积由V 1变到V 2,能否用公式: ???? ??=?12 ln V V R S 计算该过程的熵变? 22.在100℃、p 时,1mol 水与100℃的大热源接触,使其向真空容器中蒸发成 100℃、p 的水蒸气,试计算此过程的?S 、?S (环)。 23. ? ??? ??=?12ln V V R S 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24.指出下列各过程中,物系的?U 、?H 、?S 、?A 、?G 中何者为零? ⑴ 理想气体自由膨胀过程; ⑵ 实际气体节流膨胀过程; ⑶ 理想气体由(p 1,T 1)状态绝热可逆变化到(p 2,T 2)状态; ⑷ H 2和Cl 2在刚性绝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HCl ; ⑸ 0℃、p 时,水结成冰的相变过程; ⑹ 理想气体卡诺循环。 25.a mol A 与b mol B 的理想气体,分别处于(T ,V ,p A )与(T ,V ,p B )的状态,等温等容混合为 (T ,V ,p )状态,那么?U 、?H 、?S 、?A 、?G 何者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 26.一个刚性密闭绝热箱中,装有H 2与Cl 2混合气体,温度为298K ,今用光引发,使其

物理化学各章复习题 附答案

第一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1.4 练习题 1.4.1 判断题 1.可逆的化学反应就是可逆过程。 2.Q和W不是体系的性质,与过程有关,所以Q + W也由过程决定。 3.焓的定义式H = U + pV是在定压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所以只有定压过程才有焓变。 4.焓的增加量DH等于该过程中体系从环境吸收的热量。 5.一个绝热过程Q = 0,但体系的DT不一定为零。 6.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一定,热力学能和焓也随之确定。 7.某理想气体从始态经定温和定容两过程达终态,这两过程的Q、W、DU及DH是相等的。 8.任何物质的熵值是不可能为负值和零的。 9.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10.不可逆过程的熵变是不可求的。 11.某一过程的热效应与温度相除,可以得到该过程的熵变。 12.在孤立体系中,一自发过程由A→B,但体系永远回不到原来状态。 13.绝热过程Q = 0,即,所以d S = 0。 14.可以用一过程的熵变与热温熵的大小关系判断其自发性。 15.绝热过程Q = 0,而由于DH = Q,因而DH等于零。 16.按Clausius不等式,热是不可能从低温热源传给高温热源的。 17.在一绝热体系中,水向真空蒸发为水蒸气 (以水和水蒸气为体系),该过程W>0,DU>0。 18.体系经过一不可逆循环过程,其DS体>0。 19.对于气态物质,C p-C V = n R。 20.在一绝热体系中有一隔板,两边分别是空气和真空,抽去隔板,空气向真空膨胀,此时Q= 0,所以DS=0。 1.4.2 选择题 1.273K, p q时,冰融化为水的过程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有 . A.W<0 B. DH = Q P C. DH<0 D. DU<0 2.体系接受环境作功为160J,热力学能增加了200J,则体系 . A.吸收热量40J B.吸收热量360J C.放出热量40J D.放出热量360J 3.在一绝热箱内,一电阻丝浸入水中,通以电流。若以水和电阻丝为体系,其余为环 境,则 . A.Q> 0,W = 0,DU > 0 B.Q =0,W = 0,DU > 0 C.Q = 0,W> 0,DU > 0 D.Q< 0,W = 0,DU < 0 4.任一体系经一循环过程回到始态,则不一定为零的是 . A.DG B.DS C.DU D.Q 5.对一理想气体,下列哪个关系式不正确 . A. B. C. D. 6.当热力学第一定律写成d U = δQ–p d V时,它适用于 . A.理想气体的可逆过程 B.封闭体系的任一过程 C.封闭体系只做体积功过程 D.封闭体系的定压过程 7.在一绝热钢壁体系内,发生一化学反应,温度从T1→T2,压力由p1→p2,则 . A.Q>0,W>0,DU > 0 B.Q = 0,W<0,DU <0 C.Q = 0,W>0,DU >0 D.Q = 0,W = 0,DU = 0 8.理想气体混合过程中,下列体系的性质,不正确的是 . A.DS>0 B.DH =0 C.DG = 0 D. DU = 0 9.任意的可逆循环过程,体系的熵变 . A.一定为零 B.一定大于零 C.一定为负 D.是温度的函数 10.一封闭体系,从A→B变化时,经历可逆(R)和不可逆(IR)途径,则 . A.Q R = Q IR B. C.W R = W IR D. 11.理想气体自由膨胀过程中 . A.W = 0,Q>0,DU>0,DH=0 B.W>0,Q=0,DU>0,DH>0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解答

实验一燃烧热得测定 1、在本实验中,哪些就是系统?哪些就是环境?系统与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提示:(氧弹中得样品、燃烧丝、棉线与蒸馏水为体系,其它为环境.)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得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实验过程中有热损耗:内桶水温与环境温差过大,内桶盖有缝隙会散热,搅拌时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使热容易向外辐射。)系统与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得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得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或(降低热损耗得方法:调节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低0、5—1℃,内桶盖盖严,避免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实验完毕,将内筒洗净擦干,这样保证内筒表面光亮,从而降低热损耗.)。 2、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与苯甲酸得用量就是如何确定得?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与苯甲酸得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得体积与内部氧得压力确定来样品得最大用量。3、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得原因有哪些? 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4、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得主要因素有哪些?本实验成功得关键因素就是什么? 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与环境间得热交换就是影响本实验结果得主要因素。本实验成功得关键:药品得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5、使用氧气钢瓶与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1、在氧弹里加10mL蒸馏水起什么作用?答:在燃烧过程中,当氧弹内存在微量空气时,N2得氧化会产生热效应。在一般得实验中,可以忽略不计;在精确得实验中,这部分热效应应予校正,方法如下:用0、1mol·dm—3 NaOH 溶液滴定洗涤氧弹内壁得蒸馏水,每毫升0、1 mol·dm—3 NaOH溶液相当于5、983J(放热).2、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为什么内筒水温要比外筒得低?低多少合适?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点火后,系统燃烧放热,内筒水温度升高1、5-2℃,如果点火前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低1℃,样品燃烧放热最终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高1℃,整个燃烧过程得平均温度与外筒温度基本相同,所以内筒水温要比外筒水温低0、5—1℃较合适. 实验二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1、什么原因可能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还就是偏高?由此所得萘得相对分子质量偏低还就是偏高?说明原因.答:寒剂温度过低会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则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根据公式与可知由于溶液凝固点偏低,?Tf偏大,由此所得萘得相对分子质量偏低。 2、寒剂温度过高或过低有什么不好?答:寒剂温度过高一方面不会出现过冷现象,也就不能产生大量细小晶体析出得这个实验现象,会导致实验失败,另一方面会使实验得整个时间延长,不利于实验得顺利完成;而寒剂温度过低则会造成过冷太甚,影响萘得相对分子质量得测定,具体见思考题1答案。 3、加入溶剂中得溶质量应如何确定?加入量过多或过少将会有何影响?答:溶质得加入量应该根据它在溶剂中得溶解度来确定,因为凝固点降低就是稀溶液得依数性,所以应当保证溶质得量既能使溶液得凝固点降低值不就是太小,容易测定,又要保证就是稀溶液这个前提。如果加入量过多,一方面会导致凝固点下降过多,不利于溶液凝固点得测定,另一方面有可能超出了稀溶液得范围而不具有依数性。过少则会使凝固点下降不明显,也不易测定并且实验误差增大. 4、估算实验测定结果得误差,说明影响测定结果得主要因素?答:影响测定结果得主要因素有控制过冷得程度与搅拌速度、寒剂得温度等。本实验测定凝固点需要过冷出现,过冷太甚会造成凝固点测定结果偏低,因此需要控制过冷程度,只有固液两相得接触面相当大时,固液才能达到平衡。实验过程中就就是采取突然搅拌得方式与改变搅拌速度

物理化学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胶体化学 1、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就构成分散体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dispersed phase),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介质(dispersing medium)。 2、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分子分散体系;胶体分散体系,粗分散体系。 3、分子分散体系: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彼此混溶,没有界面,是均匀的单相,分子半径大小在1nm以下。通常把这种体系称为真溶液,如CuSO4溶液。 4、胶体分散体系:分散相粒子的半径在1 nm~100 0nm之间的高分散体系。目测是均匀的,但实际是多相不均匀体系。 5、粗分散体系:当分散相粒子大于1000 nm,目测是混浊不均匀体系,放置后会沉淀或分层,如黄河水。 6、按分散相和介质的聚集状态分类:液溶胶;固溶胶;气溶胶。 7、液溶胶:a液-固溶胶(金溶胶,油墨,泥浆);b液-液溶胶(牛奶,含水原油);c液-气溶胶(肥皂泡沫) 8、固溶胶:a固-固溶胶(有色玻璃,部分合金);b固-液溶胶(珍珠,蛋白石);c固-气溶胶(泡沫塑料) 9、气溶胶:a气-固溶胶(烟,粉尘);b气-液溶胶(雾,云) 10、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憎液溶胶;亲液溶胶。 11、憎液溶胶 (1)特有的分散程度:粒子的大小在10-9~10-7 m之间,因而扩散较慢,不能透过半透膜,渗透压低但有较强的动力稳定性和乳光现象。 (2)多相不均匀性: (3)热力学不稳定性 12、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可把胶体分为溶胶、高分子溶液和缔合胶体。 13、溶胶:半径在1 nm~100 nm之间的难溶物固体粒子分散在液体介质中,有很大的相界面,易聚沉,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不同相,是热力学上的不稳定体系。一旦将介质蒸发掉,再加入介质就无法再形成溶胶是一个不可逆体系。 14、高分子溶液:在胶体粒子范围内的高分子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亲液溶胶是热力学上稳定、可逆的体系。 15、缔合胶体(有时也称为胶体电解质):分散相是由表面活性剂缔合而成的胶束。是一类均相的热力学稳定系统。 16、★证明关系:附加压力与表面积张力与表面自由能的关系。颗粒大小与溶解度的关系的关系。表面自由能越高,胶体越不稳定。 §12.1 胶体系统的制备 1、制备方法:(1)分散法:用机械、化学等方法使固体的粒子变小。(2)凝聚法:使分子或离子聚结成胶粒 2、分散法:研磨法;胶溶法;超声分散法;电弧法 3、胶溶法又称解胶法,仅仅是将新鲜的凝聚胶粒重新分散在介质中形成溶胶,并加入适当的稳定剂。 4、凝聚法:化学凝聚法;物理凝聚法 5、化学凝聚法:通过各种化学反应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使初生成的难溶物微粒结合成胶粒,在少量稳定剂存在下形成溶胶,这种稳定剂一般是某一过量的反应物。 6、物理凝聚法:a过饱和法,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显著差别来制备溶胶,而且两种溶剂要能完全互溶。b蒸气骤冷法。 7、溶胶的净化:在制备溶胶的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多余的电解质。过多的电解质存在会使

物理化学习题与答案

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 一、判断题:1.当系统的状态一定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有一定的数值。当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所有的状态函数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4.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热力学能与温度确定之后,则所有的状态函数也完全确定。5.系统温度升高则一定从环境吸热,系统温度不变就不与环境换热。7.因Q P= ΔH,Q V= ΔU,所以Q P与Q V都是状态函数。8.封闭系统在压力恒定的过程中吸收的热等于该系统的焓。10.在101.325kPa下,1mol l00℃的水恒温蒸发为100℃的水蒸气。若水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那么由于过程等温,所以该过程ΔU = 0。12.1mol水在l01.325kPa下由25℃升温至120℃,其ΔH= ∑C P,m d T。13.因焓是温度、压力的函数,即H= f(T,p),所以在恒温、恒压下发生相变时,由于d T = 0,d p = 0,故可得ΔH = 0。16.一个系统经历了一个无限小的过程,则此过程是可逆过程。18.若一个过程是可逆过程,则该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可逆的。20.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因Q = 0,W = 0,所以ΔU = 0,气体温度不变。28.对于同一始态出发的理想气体的绝热变化过程,W R= ΔU= n C V,mΔT,W Ir= ΔU= n C V,mΔT,所以W R= W Ir。 1.第一句话对,第二句话错,如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ΔU = 0,ΔH= 0。4.错,理想气体的U = f(T),U与T不是独立变量。5.错,绝热压缩温度升高;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膨胀,吸热。7.错,Q V、Q p是状态变化的量、不是由状态决定的量。8.错,(1)未说明该过程的W'是否为零;(2)若W' = 0,该过程的热也只等于系统的焓变。10.错,这不是理想气体的单纯pVT 变化。12.错,在升温过程中有相变化。13.错,H = f(T,p)只对组成不变的均相封闭系统成立。16.错,无限小过程不是可逆过程的充分条件。18.对。 20.错,一般的非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不仅只是温度的函数。28.错,两个过程的ΔT不同。 二、单选题:2.体系的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状态函数的是:(A) T,p,V,Q ; (B) m,V m,C p,?V;(C) T,p,V,n; (D) T,p,U,W。 8.下述说法中,哪一种不正确: (A)焓是体系能与环境进行交换的能量;(B) 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C) 焓是体系状态函数;(D) 焓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与体系吸热相等。 12.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正确:(A)热容C不是状态函数; (B)热容C与途径无关; (C)恒压热容C p不是状态函数; (D) 恒容热容C V不是状态函数。 18.1 mol H2(为理气)由始态298K、p被绝热可逆地压缩5dm3,那么终态温度T2 与内能变化?U分别是:(A)562K,0 kJ ; (B)275K,-5.49 kJ ;(C)275K,5.49kJ ;(D) 562K,5.49 kJ 。 21.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p1,V1,T1)出发分别经恒温可逆压缩(T)、绝热可逆压缩(i)到终态体积为V2时,环境对体系所做功的绝对值比较:(A) W T > W i;(B)W T < W i;(C) W T = W i; (D) 无确定关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练习题 一、判断题:1.自然界发生的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4.绝热可逆过程的?S = 0,绝热不可逆膨胀过程的?S > 0。5.为计算绝热不可逆过程的熵变,可在始末态之间设计一条绝热可逆途径来计算。6.由于系统经循环过程后回到始态,?S = 0,所以一定是一个可逆循环过程。8.在任意一可逆过程中?S = 0,不可逆过程中?S > 0。15.自发过程的方向就是系统混乱度增加的方向。16.吉布斯函数减小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24.指出下列各过程中,物系的?U、?H、?S、?A、?G中何者为零?⑴理想气体自由膨胀过程;⑵实际气体节流膨胀过程;⑶理想气体由(p1,T1)状态绝热可逆变化到(p2,T2)状态;⑷ H2和Cl2在刚性绝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HCl;⑸ 0℃、p 时,水结成冰的相变过程;⑹理想气体卡诺循环。1.对。 4 正确。5.错,系统由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可逆和绝热不可逆过程不可能到达相同的终态。6 错,环境的熵变应加在一起考虑。 8.错。14.错。未计算环境的熵变;15.错,条件 16.错,必须在等温等压,W’= 0的条件下才有此结论。24.(1) ΔU = ΔH = 0;(2) ΔH = 0; (3) ΔS = 0; (4) ΔU = 0;(5) ΔG = 0;6) ΔU、ΔH、ΔS、ΔA、ΔG都为 0。 二、单选题: 2.可逆热机的效率最高,因此由可逆热机带动的火车: (A) 跑的最快;(B)跑的最慢; (C) 夏天跑的快; (D) 冬天跑的快。 12.2mol理想气体B,在300K时等温膨胀,W = 0时体积增加一倍,则其?S(J·K-1)为: (A) -5.76 ; (B) 331 ; (C) 5.76 ; (D) 11.52 。 13.如图,可表示理想气体卡诺循环的示意图是: (A) 图⑴; (B) 图⑵;(C)图⑶; (D) 图⑷。

物理化学3-4章练习题

物理化学3-4章练习 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三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一.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各题后的括号内: 1.下面各个偏导式中,哪个是偏摩尔量( ) A.j n T p B n ,,???? ????μ B.j n V S B n U ,,???? ???? C. j n T p B m n S ,,???? ???? D. j n T p B n V ,,???? ???? 2.下面各个偏导式中,哪个不是化学势( ) A. j n V S B n U ,,???? ???? B. j n p T B n H ,,???? ???? C. j n p T B n G ,,???? ???? D. j n V T B n F ,,???? ???? 3.理想液态混合物中任一组分B,其偏摩尔量和摩尔量的关系为( ) A. B H =* B m H , B. B V V B m * ≠, C. B G =*B m G , D. B S =* B m S , 4.一定温度下,纯液体A 的饱和蒸汽压为p A * ,化学势为* A μ,凝固点为*f T ,当A 中加 入少量不挥发性溶质后,上述三个量p A ,μA , T f ,它们的关系为( ) A, p A *

p A *A μ <μA *f T < T f C. p A *

T f D. p A * >p A *A μ>μA *f T > T f 5.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的乙醇水溶液中,若使乙醇的偏摩尔体积的变化dV>0.此时水的偏摩尔体积的变化dV 水 ( ) A. >0 B.=0 C. <0 D.不能确定 6.对多组分体系中B 物质的偏摩尔量X B =B j n p T B n X ≠? ???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X B 是无限大量体系中B 物质每变化1 mol 时该体系容量性质X 的变化量 B.X 为容量性质, X B 也为容量性质 C. X B 不仅取决于T,p,而且取决于浓度

物理化学思考题

1.电动势法测定AgCl的溶度积Ksp 1.本实验可否使用KCl盐桥?为什么实验中不能使用自来水淋洗盐桥? 答:本实验不能使用KCl 盐桥,选用盐桥的首要条件是盐桥不与溶液反应,溶液中含有Ag+,会于Cl-反应沉淀。实验中不能用自来水淋洗盐桥,制备盐桥的首要条件是盐桥中正,负离子迁移速率相近,自来水中含有Ca2+,Mg2+等离子,用其冲洗盐桥,会使盐桥正,负离子迁移相近的条件受到破坏,从而给本实验的测定带来误差。 2. 为什么不能用伏特计直接测定电池电动势? 答: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必须在电流接近于零的条件下进行,倘若用伏特表直接测定,虽然伏特计的内阻非常大,远远大于电池电阻,但用伏特计测定时其电流远大于零,消耗在电池内阻上的电流是不可忽视的。即使说实验误差偏大,所得实验值与真实值偏大。 3.使用UJ-25型直流电位差计时,长时间按下按钮接通测量线路,对标准电池电动势的标准性以及待测电池电动势的测量有无影响? 答:标准电池是高度可逆电池,其工作条件是通过的电流无限大,长时间按下按钮接通测量线路,在电流非无限的条件,会破坏标准电池的可逆性。标准电池作为标准,受到破坏后,其电动势就变了,再以EX/EN=Ac′/Ac公式计算时,其EN还用原值,从而待测电动势的测量就不准确。 4.使用UJ-25型直流电位差计时,在测定过程中,若检流计光标总往一个方向偏转,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答:(1)电池(包括工作电池、标准电池和待测电池)的正负极接反了; (2)电路中的某处有断路; (3)标准电池或待测电池的电动势大于工作电池的电动势,超出了测量范围 2.碳钢在碳酸氢铵溶液中极化曲线的测定 1.阳极极化曲线对实施阳极保护有什么指导意义? 答:分析研究极化曲线,是解释金属腐蚀的基本规律、揭示金属腐蚀机理和探讨控制腐蚀途径的基本方法之一。 2.恒电流法和恒电位法俩种方法所测绘出的极化曲线有何异同? 答:恒电流法是恒定电流测定相应的电极电位,恒电位法是恒电位测定相应的电流。对于阴极极化,两种方法测得的曲线相同;对于阳极极化,对具有活化-钝化转变行为的金属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