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20世纪初德国经济地理学家A·韦伯在分析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时,提出了“区位因素”、“区位优势”和“最优区位”的概念。

2、克劳森把区域划分成四种类型,即繁荣区、潜在萧条区、发展中区域、和萧条区。P218

3、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在我国存在的主要形式有三种类型:家庭经营型、合作经营型、集体经营型。P110

4、我国区域联合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东西联合,二是西西联合。

5、我国城市化的道路应当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以大城市的为依托,积极发展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6、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研究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建设内地为主的平衡发展阶段;二是改革开放后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以梯度推移理论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发展阶段。P7

7、区域经济系统有三个重要功能,即吸纳功能、增生功能和优化功能。P384

8、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式只能是:多种转移形式并存,以向小城市(主要是地级市、县级市)转移为主。

9、单一功能经济区的划分原则有两个:一是在地理上连成一片,形成一个相对匀质区;二是生产发展条件基本一致,有相同的经济、自然资源特征。p186

10、经济区有三大构成要素,即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和经济网络。

11、根据市场集中度的高低,可以将市场划分为竞争型、寡头垄断型、垄断型。p236

12、经济群落有两个特征:一是积极的企业驱动力,二是灵敏的经济基础。p60

13、根据市场集中度的高低,可以将市场划分为竞争型,寡头垄断型,垄断型;寡头垄断还可以分为竞争性寡头垄断和协调性寡头垄断。

14、城市产业结构具有开放性、集约性、服务性特征。P76

15、梯度推移理论的思想实质有两点:一是区域经济发展按梯度有高向低推进,符合利润最大化原则;二是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应以区域所能提供的条件为基础。

16、著名发展经济数学家罗森斯坦—罗丹倡导的“大推动理论”,其藉以立论的三个“不可分性”包括:社会分摊资本(即基础设施)的供给不可分性、储蓄供给的不可分性和需求的不可分性。P149

17、典型的区域划分有三种类型,即均质区域、极化区域和计划区域。P179

18、沿江国土轴是指沿长江,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其纵向可延伸100~200公里范围的经济地带。P315

19、经济区有三大构成要素,即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和经济网络。p179

20、英美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建设新城镇的经验主要有两条,第一,建设新城镇时,考虑分散大城市的压力;第二,建设新城时,考虑落后地区的开发。p286

2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以用“那里有什么?”,“为什么?”,“该怎么办?”、这三个问题来概括。“那里”指的是各类经济活动的区位。p11

22、乡村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二重性,即传统型乡村经济、和现代性乡村经济并存。P98

23、补贴和优惠政策的具体内容包括税收减免、信贷优惠和土地开发中的优惠等。P83

24、增长极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溢出效应作用于区域经济,推动区域发展。P165

25、在我国区域发展的总方针是:加快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发展,推进沿海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现代化。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我国城市化道路选择问题,理论界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下面B 不是代表性的观点。P288

A、大城市重点发展论

B、小城镇重点发展论

C、小城市重点发展论

D、并举论

2、临界最小努力命题理论是主张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应努力使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冲破低

水平均衡状态,以取得长期持续增长。它是由D提出的。P145

A、内尔森

B、R·纳克斯

C、西蒙

D、哈维·赖宾斯垣

3、B通过对已往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经验进行总结,以主导产业部门综合体系、制度结构、人类的目标追求等为标准,把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增长划分为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起飞等六个阶段。P169

A、胡佛——费雪

B、罗斯托

C、李斯特

D、蒋青海

4、任何区域的发展都存在着次序,区域发展由自给自足经济阶段→乡村工业崛起阶段→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工业化阶段→服务业输出阶段。这是 B 的理论。P168

A、罗斯托

B、胡佛—费雪

C、李斯特

D、蒋青

5、经济结构臃肿、斋乱是 C 区域的通病。

A、经济落后区域

B、萧条区域

C、过度繁荣区域

D、潜在萧条区域

7、萧条区是指曾经是发达区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陷入经济危机之中的区域,其通病是: C

A、经济结构落后

B、经济结构臃肿、紊乱

C、经济结构陈旧

D、经济结构单一

8、在我国,解放后的乡村改革主要经历了①农业合作化;②家庭联产承包制;③人民公社制度;④土地改革。按先后发生的顺序排列,下边 D 选项是正确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④

D、④→①→③→②

9、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为人们所忽视的经济空间秩序,研究稀有资源的地理分布的科学”。这是 B 的观点。

A、杜贝

B、诺斯

C、程必定

D、陈栋生

10、目前,尚无划分工业化阶段的统一标准,工业化进展程度的百分比为C 为工业化的第一阶段。P343

A、10%~17%

B、17%~23%

C、10%以下

D、23%以上

11、地域生产综合体可分为大经济区综合体,中等范围地域综合体,小范围地域综合体。这是按C标志分类。P57

A、生产的侧重面

B、专业化方向

C、地域范围

D、主要形成因素

12、区域经济发展病的主要症状有:长期经济发展缓慢,长期高失业率,生活水平低,大量人口外迁。经济结构落后是C区域的通病。

A、萧条区

B、繁荣区

C、落后区

D、潜在萧条区

13、目前, B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核心地区。P314

A、西部地区

B、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环渤海区

C、中部地区

D、

东北区

14、把整个产业划分为消费资料产业、资本资料产业、其他产业是( D )的产业分类法。

A、马克思

B、克拉克

C、库兹涅茨

D、霍夫曼

15、工业化进程可按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划分,一般来说,其比值在23%以上时,为 D .P343

A、工业化第一阶段

B、工业化第二阶段

C、工业化第三阶段

D、工业化第四阶段

16、“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说明在人口迁移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D )P263

A、政治因素

B、文化因素

C、地理因素

D、经济因素

17、将整个产业划分为广义的农业、工业、服务业,这是的产业分类法。(D)

A、马克思

B、霍夫曼

C、库兹涅茨

D、克拉克

18、下面 B 项不属于人口移动的规律性。P262

A、改善生活是迁移的重要动力

B、迁移人口中女性多、青年多

C、迁移量与距

离成反比D、乡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

19、关于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问题,理论界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下面 B 不是代表性的观点。

A、大城市重点发展论

B、小城镇重点发展论

C、小城市重点发展论

D、并举论

20、沿江国土轴是指沿长江,东起 D ,西至四川攀枝花,其纵向延伸100~200km范围的经济地带。

A、杭州

B、青岛

C、南京

D、上海

2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地域组织规律”,这是的观点。B

A、诺斯

B、程必定

C、杜贝

D、陈栋生

22、不同层次的城市功能不同,但所有的城市都有一些共有的功能,下面( B )不是城市的共有功能。

A、集聚功能

B、分配

C、创新功能

D、协调功能

23、地域生产综合体按C标志,可分为汽车工业制造型,石油化工型、钢铁冶炼型等。

A、主要形成因素

B、地域范围

C、专业化方向

D、生产的侧重面和经济结构

24、B以制度因素来标志和命名区域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即传统经济阶段,工业化初期段,全面工业化阶段,后工业化阶段。

A、胡佛——费雪

B、蒋青海

C、罗斯托

D、李斯特

25、产业分类就是将单个产业部门依据一定的同质标准划分为若干集合。按生产产品的最终用途将整个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这是 D 的产业分类法。P225

A、克拉克

B、霍夫曼

C、库兹涅茨

D、马克思

26、“区域经济学是以经济的观点研究在资源不均匀分配是否能完全自由流动的世界中,各地区的差异及其关系的科学。”这是 B 的观点。P12

A、诺斯

B、杜贝

C、程必定

D、陈栋生

27、目前,尚无划分工业化阶段的统一标准。可参考工业化进展程度的百分比为为工业化的第二阶段。

A、10%以下

B、10%~19%

C、10%~17%

D、17%~23%

28、地域生产综合体可分为原料型、完整型(采掘业和加工业同步发展),加工型(以加工业为主)地域生产综合体,其依据 C 标志分类。P57

A、地域范围

B、主要形成因素

C、生产的侧重面和经济结构

D、专业化方向

29、关于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问题,理论界有代表性的观点有3种,下面 B 不是代表性的观点。

A、大城市重点发展论

B、乡镇重点发展论

C、小城市重点发展论

D、并举论

30、下面哪一项表述不是区域发展战略的特点? ( D )P309

A、全局性

B、战略性

C、政策性

D、市场性

31、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是以马尔萨斯理论为基础,说明发展中国家存在一个低水平收入反复轮回现象的经济发展理论。它是由 D 提出的。P147

A、哈维·赖宾斯坦

B、R·纳克斯

C、罗森斯斯坦·罗丹

D、内尔森

三、多项选择题

1、确定区域发展战略时,必须考虑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有:(ABE )P210

A、政局的稳定性

B、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与效率

C、劳动力的供应条件

D、区域的市场条件

E、区域法规的完善程度

2、区域劳动力的质量取决于:(A B C)P260

A、劳动者的身体素质

B、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技术素质

C、劳动者的工作态度

D、劳动者家庭规模的大小

E、劳动者的组织程度

3、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科技因素等。下面哪些因素属于社会经济因素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ABDE)P22

A、人口和劳动力

B、资金

C、技术

D、市场

E、运输

4、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管理模式主要有:(A B C D)

A、行政管理型

B、行政服务型

C、向法人实体过渡型

D、企业管理型

E、自由型

5、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城市产业结构的特征?(A B D)

A、开放性

B、集约性

C、战略性

D、服务性

E、市场性

6、根据产业对区位因素要求的指向性不同,可将产业分为:(A B C D E)

A、运输指向产业

B、劳动力指向产生

C、资本指向产业

D、技术指向产业

E、电力指向产业

7、经济区域划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一般要考虑A B D E几个方面的因素。

A、自然条件

B、经济条件

C、技术条件

D、社会条件

E、行政区划

8、产业的集聚规模在一定范围内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影响地区产业集聚规模的因素主要有:(A B C D)

A、自然资源

B、地区的经济基础

C、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

D、地区的知名度

E、地区的市场规模

9、国土资源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有:(A B D E )P336

A、分析的客观性,注重国土资源的优劣两个方面

B、善于比较

C、对资源的优势要从静态考虑 D 、对资源的优势要从动态中考虑E、重视区域内外

资源的相互作用

10、尽管不同层次的城市功能不同,但所有的城市都有的功能有:(ABCE )

A、集聚功能

B、创新功能

C、辐射功能P274

D、增长中心的功能

E、协调功能

11、确定区域发展战略时,必须考虑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有:(ADE)

A、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与效率

B、区域的市场条件

C、区域劳动力的供应条件

D、区域法规的完善程度

E、政局稳定性

12、地域生产综合体按专业化方向为标志分类,可分为:(ABE)P57

A、汽车制造型

B、石油化工型

C、劳动资源型

D、销售环境型

E、钢铁冶炼型

13、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导向有:(ACE)P252

A、技术导向

B、市场导向

C、结构导向

D、政策导向

E、资源导向

14、影响集聚规模的因素,主要有:(ABCD)P44

A、资源条件

B、地区的经济基础

C、居民的文化素质

D、地区的知名度

E、政策环境

15、中科院“高技术开发区研究”课题组对世界各国的高技术开发区作了归纳分类,认为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主要形式有:(ABDE)P64

A、孵化器

B、科学园

C、生产力促进中心

D、高技术地带

E、科学域

16、经济腹地,即经济中心影响和辐射所及的地域范围,具有三个重要的经济特征,即:(A B E)

A、经济运动的多元性

B、经济运动的相关性

C、经济运动的单一性

D、经济运动的无关性

E、经济运动的层次性

17、国土资源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有:(ABDE)

A、分析的客观性

B、善于比较

C、对资源的优势要从静态考虑

D、对资源的优势要从动态中考虑

E、重视区域内外资源的相互作用

18、区域劳动力的质量取决于:(ABC)

A、劳动者的身体素质

B、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技术素质

C、劳动者的工作态度

D、劳动者的组织程度

E、劳动者的生活态度

19、确定区域发展战略时,必须考虑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有:(ACD )

A、政局的稳定性

B、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条件

C、政策管理经济的能力与效率

D、区域法规的完善程度

E、区域资源的供应条件

20、区域经济中心具有的特征是:(ABD)P180

A、多层次、多等级,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城市的集聚能力不同

B、区域的经济中心是城市

C、所有的城市都是经济中心

D、区域的经济中心是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

E、区域的经济中心是区域的地理中心

21、造成区域企业竞争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有:(ABCE)P218

A、企业规模不经济

B、生产布局不合理

C、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管理落后

D、区域政策稳定

E、第三产业的发展落后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发展的需要

22、重点产业必须具备的条件有:(ABCD)p351

A、该种产业的产品市场需求大

B、建立在特别有利的区域条件基础上

C、综合连锁效应

强D、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率高

E、必须是区域产业结构中产值比重大的产业

23、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发展,增强民族团结,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哪些表述是正确的(ABCDE)P321

A、加快西部开发,有利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

B、加快西部开发,有利于实现东西部共同发展

C、加快西部开发,有利于扩大内需

D、有利于提高西部地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E、有利于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24、下面哪些表述说明了人口移动的规律:(ADE)P263

A、改善生活是迁移的动力

B、城市中的富有人口移住乡村

C、迁移人口中女性多、青年多

D、迁移量与距离成反比

E、人口迁移的圈层递补现象

25、产业组织论者认为,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ABCDE)P235

A、卖者的集中

B、买者的集中

C、产品差别化

D、进入壁垒

E、市场需求的增长率

26、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的评价标准有:(ABCD )P244

A、符合区域分工的原则

B、能充分发挥区域优势

C、区域产业结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完整性

D、区域产业结构先进

E、区域产业结构臃肿

27、地域生产综合体按专业化方向为标志分类,可分为:(ABE)P57

A、汽车工业制造型

B、石油化工型

C、劳动资源型

D、销售环境型

E、钢铁冶炼型

28、重点产业必须具备的条件有:(ACDE)

A、市场条件

B、是区域内的瓶颈产业

C、是区域内产业结构中产值比重大的产业

D、建立在特别有利的区域条件基础上

E、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率高

29、下面哪些表述说明了人口移动的规律:(ABDE)P263

A、迁移的动力是改善生活

B、乡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

C、迁移人口中女性多、青年多

D、正向迁移反向迁移并存

E、移民居住集聚性与文化差异成正比

四、问答题

1.影响企业规模经济的地利因素主要有哪些?P39

答:①地区的劳动力与资本供给状况。②地区的市场规模。③原材料与燃料供应分布状况。

④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分布状况。⑤地区对现代化大生产的接受能力。

2.区位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哪些方面?p212

答:①区位因素对特定产业部门生产发展的影响能力;②区位因素在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大小

③区位因素在空间上的可移动性。

3.试述城乡边缘区的特点。P87

答:城乡边缘区经济社会处在从乡村到市区转型的剧烈变动状态。其特点是:①地域空间结构上的动态、过渡性特征。②多元化的人口社会学特征。③经济发展的复合性特征。④竞争激烈的多样化土地利用特征。

4. 在刘再兴的二重结构理论中,二重结构主要表现有哪些?P241

答:二重结构,就是在一国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现代化领域与未实现现代化领域同时并存,在这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相当大断层。该结构的主要表现是①从劳动力状况看,体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雇佣劳动者所占比重不到一半,而体现前资本主义关系的占一半以上甚至更多;②从劳动力市场看,存在着两个平行的劳动力市场:一个是为现代化大企业提供劳动力的市场,劳动力主要是有文化、有技术的青年;一个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劳动力的市场,主要是文化低、技术地中老年;③从企业规模构成看,两极化很明显:一极是雇佣几百人、几千人的大型企业;一极是劳动人数很少的小企业,前者占企业总数的比重极小,后者占的比重极大,这两基在工资待遇、劳动时间、技术装备、劳动生产率方面都有很大差距。

5. 工业结构向技术知识集约型转化的特征是什么?P232

答:①出现了一系列的“材料革命”;②使用了“系统技术”,即综合各个学科、各个科技领域及各个工业技术部门的科技成就;③“知识集约化商品”大量涌现,如计算机。④知识集约型产业群的出现,如电子通讯业。

6. 产业地区布局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20

答:①充分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经济技术条件,促进整个区域以及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②合理的产销设计,保证产品从生产,经运输一直到消费者手中的总支出大到最小,在这里区位论学者的运费最低原则,仍然起主导作用;③在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推进专业化生产。

7. 我国开发西部的对策有哪些?P329

答:①国家支持;②大力发展交通运输、通讯网络、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

③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提高劳动力和人才素质;④有资源换资金,筹措发展经费;⑤加大金融对西部发展的支持力度;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劳动力和人才流动;⑦加快小城镇建设;⑧发挥“西部区域经济联席会议”的作用;⑨加强地区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8. 简述区际间相互依赖的原因.P125

答:①生产力具有一种内在的扩张力②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冲破分散、狭隘、封闭的经济格局,在广阔的空间内代之以相互往来和相互依赖;③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决定了各自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形成各自的经济社会特色④在加速力的作用下,技术的空间推移规模大大扩大,推移的速度大大加快,技术的更新期大大缩短,这种技术的空间推移和协作,更加深了经济的相互依赖⑤资本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流动速度加快,规模加大,造成了越来越相互依赖的经济环境。

9. 综合经济区的区划原则有哪些?P189

答:①要服从大区域分工的需要,同时也要使各综合经济区能依靠自身的各种条件发展生产,在相当程度上满足本地区生产和生活的需要;②一个综合经济区应有一个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一定辐射力的区域经济中新或经济核心区,作为组织与协调全区经济发展的核心;

③各经济区的界线应尽可能与行政区域的界线一致。

10. 简述现代型乡村经济的特征。P100

答:①农业投入以机械、化学投入品等资本密集品为主;②专业化程度高,规模经营占主导;③建立起了相当完善的乡村农业社会服务体系;④农业管理实现了宏观上的法制化和信息化,微观上的现代化;⑤农业的生产经营以市场为导向,商品化程度高。

11. 经济发展梯度的成因是什么?P156

答:①自然资源禀赋差异的影响;②经济基础差异的影响;③社会基础差异的影响;④政治因素差异的影响;⑤城镇化差异的影响。

12. 我国城镇化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是什么?P291

答:①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②科学规划,调整和优化城镇体系;③突出重点,积极引导小城镇健康发展;④发挥潜力,走集约式的城镇化道路;⑤创新体制,依靠市场机制推进城镇化;⑥着眼未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3. 发展中国家经济群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P62|

答:①市场经济不发达,过去的计划经济过渡强调企业内部的纵向联系和企业强制式的供需关系的阴影还存在;②存在不健康的企业驱动力,经济基础不发达或二者之间联系不紧密;③工业投资主要用来平衡地区间的经济结构,已达到社会的、政治的或军事的目标,而不是用来建立区域的比较优势;④对非经济的投资,如对科学和技术机构的投资主要用于达到非经济目标或者是在科学技术物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存在着重要障碍,而没有真正服务于工业或图谋建立特有的区域优势。

14.我国发达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针是优化提高,主要包括什么?P253

答:①利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④抓紧搞好农村产业结构的总体改造。

15.请你叙述需求的地域差别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P257

答:①地区间工资水平的差别;②地区间职工福利待遇的差别;③地区间失业率的差别;④地区间纳税标准的差别;⑤地区间实际收入的差别;⑥地区间居民消费习惯的差别。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一、简答题 (一)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内容 1.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主要介绍区域经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状况。 2.区域经济的整张与发展(主要研究介绍区域经济学发展所依托的资源环境的主要内 容和评价方法,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路和方法, 介绍区域经济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实现路径)。 3.区际关系(主要研究区域贸易利益的形成及实现路径,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 论和主要内容)。 4.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主要研究城乡结构与区域城市体系的建设问题,研究宏 观空间结构)。 5.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宏观政策与管理的角度介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 以及如何规范地方政府的职能,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来指导,监督区域经济战略目标的 实现以及如何改善投资环境,塑造地区形象并提升所在地区的区域竞争)。 6.区域经济学的展望(探讨21世纪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态势)。 (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 1.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 2.中间产品的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 3.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 4.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 (三)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均衡增长理论 1.低水平均衡的描述理论 2.打破低水平循环的增长理论 3.非均衡增长理论 非均衡增长的概念 1.首先发展某一类或几类有带动作用的部门,通过这几类部门的发展,带动其他部门 的发展

2.连锁效应:(前向关联效,后向关联效应,旁侧关联效应) 新增长理论 1.外部性与经济增长理论 2.收益递增与经济增长理论 3.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 (四)区位选择基本要素 1.自然因素(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与劳动力,资金,市场、运输) 3.科技因素(投资软环境,智力资源) 技术进步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技术进步改善了产业本身的分布状况;技术进步改变了产业内部结构。(科技对产业区位选择影响是通过技术进步体现的) (五)产业布局的指向类型 ①能源指向, ②原料地指向, ③劳动力指向, ④交通运输枢纽指向, ⑤无固定指向, ⑥高科技指向 (六)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 1.在较高的区位商或专业化水平。 2.在地区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地区经济发展。 3.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二者之间的联系越广泛,越深刻,越能通过乘数效应 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 4.能够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富有生命力的产业。 (1)根据本区域所处经济发展阶段选择主导产业。 (2)根据产业发展阶段来选择主导产业。 (3)根据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来衡量。 (七)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与类型 a)初级产品出口战略。 b)进口替代战略(下游产业进口替代,上游产业进口替代)。 c)出口替代战略。

2014.07《区域经济学》试题A

《区域经济学》试题A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A 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B 提高人力资本的能力 C 提高经济效益 D 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潜力 2.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 A 资本 B人力资本 C 技术进步 D 社会制度 3. 纳克斯认为打破低水平循环的增长的根本是。 A 增加供给 B 创造需求 C 扩大投资 D 保证经济均衡增长 4. 后工业化社会阶段,的迅速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A知识密集型产业 B 智能密集型产业 C技术密集型产业 D 资本密集型产业 5. 在知识经济时代,是企业最基本的要素,是企业竞争的基础。 A 投资软环境 B 智力资源 C 科技进步 D 雄厚财务资源 6. 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是。

A目标驱动机制 B 利益驱动机制 C 市场调控机制 D 宏观调控机制 7. 对任何一个大国而言,减少贸易利益冲突的根本途径是。 A 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 B 加强行政控制 C 实现经济发展的均衡增长 D 加强税收调节 8. 熊彼特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应该作为一种崭新的生产要素被引入生产函数。 A 企业家才能 B 技术 C 创新 D 资本 9. 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表现为。 A S形 B V形 C U形 D M形 10. 在城镇体系建设中,城市的基础是。 A 最大的城市 B 大城市 C 中等城市 D 城镇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古典区位理论的创立者是。 A 杜能 B 韦伯 C 胡佛 D 谢菲尔 2. 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中心是。 A 产权安排 B 交易成本

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测试试题()开卷

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开卷

————————————————————————————————作者:————————————————————————————————日期:

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1)开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创立的区位理论,并借出了经济地理学的一些概念。 2.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者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3._欧洲联盟___、_____北美自由贸易区___和APEC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的代表。 4.总部经济实际上指的是作为经济区域中心的城市,是企业在空间上实现分离的经济产物。 5.在结构变化导向的选择和结构调整上,应特别注意综合平衡_和__内外兼顾___ 。 6.各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根据各地域的______实际状况_____,并要以___从地球系统___的观点去制定具体方案。 7.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必须采取“___超特区__”模式,给予比当年的__经济特区___更具优惠的政策。 8.制度创新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包括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制度创新是通过复杂规则、标准和实施的边际调整来实现的。 9.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首创者为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等,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创新、发展、成熟、衰老。 10.各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根据各地域的______实际状况_____,并要以___从地球系统___的观点去制定具体方案。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区域结构:区域结构由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广大乡村以及各种网络所组成,正因为这种核心、节点、网络的有机组成,区域内经济活动能够把其影响波及区域的任何部分,并产生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济活动的进一步高涨。 2.类型经济区:为了认识各区域的经济分布现状和经济结构特征,研究经济现象分布区域分异规律,根据区内的同一性和区际差异性的基本原则,确定不同的区域划分指标3.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一个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的漫长过程,这种变化表现出有序的阶段性。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就是向增长速度、效益更高一级的产业结构推进。在改造二重结构,促进产为结构的高级化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理论。(新书159页)4.成本决定论:区位论中的古典区位论也叫成本决定论。它研究的是各种区位因素对产业配置的吸引作用。区位因素指的是在特定区域或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一种经济活动比在其他区域进行同类活动获得更大利益的因素。 5.总部经济:总部经济是指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集群布局,生产加工基地则安排在营运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核心内容:企业总部的集群分布和合理的价值链分工。 三、判断正误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区域经济的研究范围不再是一个国家内的区域经济,其重点是城市区域经济。(×)2.诺斯的区域经济观点强调经济活动的内容以及空间组织。(√)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 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 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 二、简答题 1.区域的特征 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

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 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

区域经济学考试重点

区域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1. 什么是区域? 特定的地理空间围,可大可小。视研究的问题与规划的目的决定一个区域的围与所要探讨的区域问题。 2、经济区域 从研究经济活动出发,对地理空间的围划定。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围。经常指经济活动相对独立、部经济联系紧密、体系较为完整、具有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三大类:全国国土,一国围特定的区域,以及跨国界的特定区域。 3、经济区域形成的原因 (1)自然禀赋差异即要素分布的非均衡性。 (2)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3)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 (4)创新能力的集中性。 (5)产品和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4、区域经济学

研究对资源、要素和市场在空间上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进社会福利的经济科学。 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熟悉其它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5、区域开发 区域开发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区域开发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的主观行为。 6、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 (1)如何组织区域经济发展。 (2)研究区际关系,经济分工与协作。 (3)区域经济政策。 7 、区位理论的初期研究 区域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母体是区位理论。古典区位理论主要发源在20世纪初的德国。区位理论是微观经济理论。主要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运输区位论。 8、农业区位论 杜能认为,影响农业布局,起决定作用的是级差地租,即特定农场(或地块)距离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远近。在证明这些论点的过程

【免费下载】孙久文区域经济学课后习题总结

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 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承担什么样的功能 应该与其他地区建立什么样的技术经济联系如何建立这样的联系。这是区域经济学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任何区域经济发展起码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 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区域经济学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而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 区域经济学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交互作用下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发展规律。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需要熟悉其他相关的经济学知识研究它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特征。同时区域经济学是以一定的地理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必须要熟悉地理学。实际上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2.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答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深入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中国跨世纪的发展中中国区域经济学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第一 是中国在新世纪发展中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伴随着进入2l 世纪的钟声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发达国家及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都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信息高速公路缩短了空间距离把世界密切地联为一体。 这无疑使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新的经济发展空间、扩张其经济统治变得更为容易借助于知识经济的东风发达国家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中国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中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过程又要追赶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步伐。中国已经多次错过参与世界发展的机会并因此受到太重的历史惩罚。中国没有理由再次错过历史的发展机遇也没有时间再次走经济发展的弯路。为此必须深入研究中国作为一个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人们利用规律驾御经济活 动、提高发展效率的基本途径。这正是中国区域经济学所要研 究的核心问题。 第二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与环境千差万别。全国资源有效利用必须落实到各个地区需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利用各地区的资源条件使处于传统工业化不同阶段的地区根据各自的区情加速工业化进程缩小与世界发展的差距在工业化已经达到较高程度的发达地区及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某些城市则需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发展信息产业和知识经济、追赶世界发展步伐的历史重任。因此中国区域经济学者有义务回答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要求及人们有效作用于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第三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各级政府将在很长时期内承担区域经济发展第一主体的重任它们将负责制定各自区域的开发与发展规划并采取各项政策措施参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政府官员需要一种系统阐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的理论该理论应能够回答区域发展各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基本使命。 3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本书是从广义的角度去构筑区域经济学框架并且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每一章的分析都包括理论和实证分析两大部分。理论分析部分阐述相关的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实证研究部分以大量的具体资料揭示半个世纪以来区域经济的运行轨迹产生的主要问题及其历史根源针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包括第一章主要介绍区域经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状况。第二部分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包括第二章至第五章。主 要研究介绍区域经济发展所依托的资源环境的主要内容和评价方法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路径和方法介绍区域、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判定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区域经济学》试题 一、判定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区域经济开发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 2.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3.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4.任何地区都应放弃自身优势去发展那些在全国分工体系中具有优势地位的产业。() 5.后向联系产业是为专门化产业提供产后服务或进一步加工的产业。()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2.√ 3.× 4.× 5.×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包括(AB)。 A.经济地理学 B.区位理论 C.均衡增长理论 D.非均衡增长理论 2.埃德加?胡佛构筑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是指(ABC)。 A.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B.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 C.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D. 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可分性 3.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包括(ABCD)。 A.纯自然资源型 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 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 D.资源缺乏型 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BCD)。 A. 区域自然环境 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5.非均衡增长理论提出的“连锁效应”包括(ABD)。 A.前向关联效应 B.后向关联效应 C. 集聚效应 D.旁侧关联效应 6.区域开发的特点包括(ABCD)。 A.开发对象位置的明确性 B.开发范围的明确性 C.开发的时效性 D.开发行动的综合性 7.区域经济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要害性阶段是(B)。 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 C.工业化后期阶段 D.后工业化社会 8.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是(C)。 A.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B.海内生产总值增加 C.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 D.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 9.影响产业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 AB)。 A.人口和劳动力 B.市场 C.自然环境 D.自然资源 10.根据区域经济合作主体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分为(BCD)。 A.国际经济合作 B.民间合作 C.官方合作 D.官民合作 11.区域间的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BD)。 A.股份合资 B.信贷 C.契约合资 D.证券投资 12.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经济条件包括(ABCD)。 A.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B.产业结构的递次演进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答案打印版广东某学院考试资料

《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指南 一、题型 二、复习重点 1、区域经济学的根本特征、理论体系、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区域经济学的根本特征:区域性、非均衡性、阶段性、连续性、开放性(5个)(这道题 百度的,答案不是很肯定)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关系理论、区域经济政策理论 ◆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三大学派:新经济地理学派、新制度学派、区域管理学派 2、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历史使命和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 ◆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历史使命: (1)是中国在新世纪发展中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深入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基本规律,以及人们利用规律驾驭经济活动、提高发展效率的基本途径。 (1)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与环境千差万别。全国资源有效利用必须落实到各个地区,加速工业化进程缩小与世界发展的差距 工业化已经达到较高程度的发达地区及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某些城市,则要担负起发展信息产业和知识经济、追赶世界发展步伐的历史重任。 (2)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各级政府将在很长时期内承担区域经济发展第一主体的重任,它们将负责制定各地区的开发与发展规划,并采取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学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 (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2)区域经济学发展的影响机制和制度创新 (3)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关系(4)区域经济政策(5)区域开发

3、区域经济的制度环境(P35) ◆一、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构成 (1)产权理论是制度环境的核心内容 (2)组织,即市场组织理论和治理结构理论构成制度安排的主要内容,其中心内容是交易成本问题。 ◆二、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特点 因为区域经济制度的环境的中心是产权安排和交易成本,其特点是: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和交易成本的区域最小化 4、区域开发、区域经济开发模式(P50) ◆区域经济开发的概念:是指人类运用发展经济的各种手段作用于特定区域的经济的过程。 区域开发是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的前提下,求得对区域内资源利用的最大效益、经济的最大限度的增长和社会进步。 ◆区域开发的特点:明确开发对象的位置、范围,开发具有时效性,开发行动的综合性 ◆区域开发的内容:开发模式构建、产业部门更替和产业部门间转移 ◆区域经济开发模式(四种):区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增长极模式、发展轴模式、网络 型模式 5、地区主导产业及其选择、支柱产业(地区重点产业)、地区生产专业化、集聚效应(110)、地域合理规模(p81)(107) ◆地区主导产业概念:是指以地区资源优势为基础,能够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并且在一 定程度上能够支撑、主宰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是以地区生产专业化为基本前提的) ◆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要具备4个条件: (1)有较高的区位商或专业化水平,一般q值在2以上或专业化系数在0.5以上,该产业的生产主要为区外服务 (2)在地区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地区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 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 A.政府B。企业C.个人 D.政府与企业 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 B.地区形象最佳 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 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 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 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 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 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 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 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区域: 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 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 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理由: 2.网络型城镇体系又被称为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 理由: 3.前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产生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

区域经济学基础知识考试

2011春《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国家全局的发展过程中,低梯度地区可能从中获得的发展机会的大小归根结底要取决于(扩展效应)与(回程效应)在该地区的作用力的对比。 2、经济一体化包括在不同层次上的经济联合的过程(国家内部的一体化)、(国际经济一体化)、(全球一体化)。 3、APEC的制度创新包括有(APEC原则框架创新)(APEC协商机制创新)(APEC推进方式创新)(APEC运作机制创新)(APEC活动内容创新)(APEC自由体系创新) 4、落后国家与地区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向上攀登的基本条件有三是(政治上稳定)、(重视科学文化发展)和有一个远见卓识和决策果断并工作效率高的政府。 5、我们可以将辐射分为(点辐射)、(线辐射)、(面辐射)。 6、科技园区必须建立起(人才激励 )、(要素流动)、(市场选择)、(政、产、学、研互动)四种机制,形成( 市场化)、( 网络化)、( 国际化)、(信息化)、( 制度化)五个特征,才能够实现其政策目标,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7、亚洲地区的(新加坡 )和(香港 )是两个致力于发展总部经济,并已经达到了相当高度的中心城市。 8、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有三种基本导向(技术导向)、(结构导向)、(资源导向)。 9、设立经济特区的条件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惠的经济政策)、(完善的法律制度)、(完善的基础设施) 10、在近半个世纪过程中,欧洲的联合逐步深化,该一体化组织由最初的(关税同盟)发展到现在的(经济和货币联盟 ),并正着手进行(政治联盟 )的工作。 11、总部经济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以下效应(税收贡献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就业乘数效应)、(社会资本效应)。 12、区域经济政策两个基本目标是:(经济增长目标)和(均衡目标)。 13、进入21世纪,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研究成为新的经济学热点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国际经济领域显现出两个最大的特点(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不可阻挡)。 14、地域分工理论包括(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15、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增长极理论,都强调区域经济增长是(非均衡的)。 16、我国理论界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时对计量指标的选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总量指标)。,另一个是(复合指标)。 17、比较优势的概念是从(比较成本)而来。 18、不管是什么样的区域在结构变化导向的选择和结构调整上,应特别注意(综合平衡 )、(内外兼顾)这两点。 19、区域产业结构动态比较应包括(产业结构的变化发展)、(产业结构的转换情况)。 二、选择题 1、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一个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的长过程,这种变化表现出(B) A、无序的阶段性B、有序的阶段性C、无序的连续性C、有序的连续性 2、构成二重结构的社会经济基础是(C) A、发展战略不当,资源配置不合理B、经济的增长以工业的较快发展为基础C、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没有彻底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D、工业化过程的特殊性 3、回程效应是在极化效应作用的同时,作为(B)的对立物而起作用。 A、梯度 B、扩展效应 C、循环效应 D、回程反映 4、经济一体化包括在不同层次上的经济联合的过程,有(ACD) A、国家内部一体化 B、地区一体化 C、全球一体化 D、国际经济一体化 5、总部经济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以下效应(ABCD)。 A、税收贡献效应B、产业乘数效应C、消费带动效应D、就业乘数效应和社会资本效应 6、比较优势的概念是从(B)演化而来。 A、比较利润 B、比较成本C、边际效益D、绝对优势 7、法国著名经济家布德维尔在吸收佩鲁空间方法的框架及吸收地理学的区域思想后,将区域方法分为(ACD) A、均质区域B、特质区域C、极化区域D、计划区域 8、地域分工理论的主体是(A) A、比较优势原理B、经济决策原理C、顶端优势原理D、发展优势原理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科技进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B、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不能鼓励大力发展经济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 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 二、简答题 1.区域的特征 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 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 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1)开卷汇编

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1)开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创立的区位理论,并借出了经济地理学的一些概念。 2.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者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3._欧洲联盟___、_____北美自由贸易区___和APEC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的代表。 4.总部经济实际上指的是作为经济区域中心的城市,是企业在空间上实现分离的经济产物。 5.在结构变化导向的选择和结构调整上,应特别注意综合平衡_和__内外兼顾___ 。 6.各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根据各地域的______实际状况_____,并要以___从地球系统___的观点去制定具体方案。 7.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必须采取“___超特区__”模式,给予比当年的__经济特区___更具优惠的政策。 8.制度创新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包括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制度创新是通过复杂规则、标准和实施的边际调整来实现的。 9.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首创者为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等,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创新、发展、成熟、衰老。 10.各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根据各地域的______实际状况_____,并要以___从地球系统___的观点去制定具体方案。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区域结构:区域结构由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广大乡村以及各种网络所组成,正因为这种核心、节点、网络的有机组成,区域内经济活动能够把其影响波及区域的任何部分,并产生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济活动的进一步高涨。 2.类型经济区:为了认识各区域的经济分布现状和经济结构特征,研究经济现象分布区域分异规律,根据区内的同一性和区际差异性的基本原则,确定不同的区域划分指标3.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一个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的漫长过程,这种变化表现出有序的阶段性。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就是向增长速度、效益更高一级的产业结构推进。在改造二重结构,促进产为结构的高级化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理论。(新书159页)4.成本决定论:区位论中的古典区位论也叫成本决定论。它研究的是各种区位因素对产业配置的吸引作用。区位因素指的是在特定区域或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一种经济活动比在其他区域进行同类活动获得更大利益的因素。 5.总部经济:总部经济是指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集群布局,生产加工基地则安排在营运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核心内容:企业总部的集群分布和合理的价值链分工。 三、判断正误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区域经济的研究范围不再是一个国家内的区域经济,其重点是城市区域经济。(×)2.诺斯的区域经济观点强调经济活动的内容以及空间组织。(√)

区域经济学考试题

区域经济学课堂练习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杨小凯在其《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书中指出,经济组织概念包括:[ ABCD ] A,每个人的专业化水平 B,整个社会的分工水平 C,生产迂回程度 D,企业内部组织 E,俱乐部 2,罗默认为知识的作用是:[ACD] A,知识产生外部经济效应 B,专业知识产生水平效应 C,专业知识产生垂直效应 D,知识积累是经济主要来源 E,知识具有排他性与竞争性 3,区域经济学研究经济系统的假设有:[ ABC ] A,同质性假设 B,偏好相同 C,短期内生产技术(投入产出)不变 D,生产要素使用相同 E,自然条件相同和相似 3,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包括:[BC] A,市场拥挤效应B,本地市场放大效应C,价格指数效D,涓滴效应E,回波效应 6,关于聚集力与分散力的关系是:[ BC ] A,在临界值之前聚集力大于分散力 B,在临界值之前聚集力小于分散力 C,在临界值之后聚集力大于分散力 D,在临界值之后聚集力小于分散力 E,聚集力与分散力随着市场开放度的提高而增加 7,区位主体受到影响的作用力有:[ ACD ] A,市场引力B,市场推力C,竞争斥力 D,降价引力E,合力 8,哈罗德—多马模型的联系是:[ ABDE ] A,假设资本产出比固定不变B,经济增长有内在不稳定性 C,试图找到需求增长率与生产能力增长率相同的各种条件 D,从需求方面解释经济增长率 E,强调资本积累的作用 9,新增长理论的主要代表有:[ABCD] A,保罗·罗默B,格罗斯曼C,卢卡斯D,曼昆E,舒尔茨 10,新增长理论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主要区别是:[ABCD] A,后者将技术进步外生化 B,前者将技术内生化 C,后者认为资本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 D,前者认为知识与人力资本报酬递增 E,资本包括物质资本,还包括人力与知识资本 11,实施出口替代战略的各个国家或地区有三种类型:[ A BC] A,日、韩为代表的政府干预型 B,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为代表的自由贸易型 C,以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与泰国为代表的混合型 D,二战后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为代表的政府干预 E,19世纪中叶德国制造业保护型 12,斯密说过:“不是市场上有了许多酒店,我们社会才有饮酒的风尚,而是社会上由其他原因产生了饮酒的风尚,才使市场上有许多酒店。”可以理解为:[ ABCE] A,需求对生产有导向作用 B,需求层次随人均收入提高而提高 C,资本总是在某种程度上按一定顺序投入 D,产业结构演进的深层动因是供给导向 E,产业结构演进的深层次因素是需求导向 4,工业结构高度化规律表现在:[ BCDE ]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4 分) 1. 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 C.结构角度 D.环境角度 2. 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政府与企业 3. 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 B.地区形象最佳 C.市场份额最大 D.聚集效应 4. 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 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5. 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 B.国际经济合作 C.垂直合作 D.—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 6. 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 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 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 7. 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 信贷 B.独资 C.证券 D.合资 8. 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 B.液体能源 C.气体能源 D.电力 9.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 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 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 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 10. 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 B.发挥优势原则 C.兼顾全局原则 D.效益原则 11. 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 B.公用事业系统 C.文化教育系统 D.医疗卫生系统 12. 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 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 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 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 避免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 分) 1. 区域: 2.配第-克拉克定律: 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 4.投资: 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 5 分,共15分) 1. 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 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理由: 2. 网络型城镇体系又被称为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 理由: 3. 前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产生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word版本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区域经济增长 2、地区生产产业专业化 3、核心区 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5、投资环境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第三产业3、商品交换4、创新5、S形6、关联性7、能源生产弹性系数8、区域性原则、效益原则9、资本流量和流向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2、市场因素是对--------影响最大的因素。 3、区域贸易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的--------活动的总称。 4、熊彼特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应该作为一种崭新的生产要素被引入生产函数。 5、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表现为----------。 6、城镇体系域城镇群的最大差别体现在---------。 7、一般来说,----------是用来反映能源生产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互适应状况的指标。 8、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一方面要体现-----------的原则,另一方面要体现 ----------的原则。 9、投资三要素是指投资主体、资本流向和流量、获利程度,其中,-----------是核心要素。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ABCD 2、BC 3、A 4、A 5、D 6、ABCD 1、中国区域经济跨世纪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 规范政府职能 B 培育大型企业集团 C 加强宏观调控力度 D 实现经济协调增长 2、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是------ A目标驱动机制B 利益驱动机制C 市场调控机制D 宏观调控机制 3、在下列经济合作中属于水平性经济合作的是----- A棉花生产企业与纺织厂的合作B 为汽车总装厂生产零部件的加工企业 C 南南合作 D 东西合作 4、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是--------- A科技进步B 人力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C 第三产业的高速增长 D 政策的改善与优化 5、在城镇体系建设中,城市的基础是-------- A最大的城市B 大城市C 中等城市D 小城市 6、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条件是--------------

区域经济学 期末复习资料(详)

一、名词解释 区域开发指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增长极:把主导部门集中而优先增长先发地区称为增长极 中心地理论市场网络合理结构安排的理论任何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或服务,都有一个最大的销售范围,占有一定范围的市场区,只有在这个范围内才可能达到最大的销售额,也就是每一个产品或服务有自己的限界值。 农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指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因其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不同而引起生产基础和利润收入的地区差异。 工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是研究工业布局和厂址位置的理论。可分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两个内容。前者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工业布局;后者指厂址的选择理论。 配第-克拉克定律克拉克主要研究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转换规律,总结了劳动力在产业间分布变化的规律,及其变化的主要动因是不同产业收入的差异。 产业集群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特定领域内联系密切的企业和相关支撑机构在一定地域内的集中所构成的产业群。这些产业群通过地理集中和产业组织优化,通过群体效应获得经济要素的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区域经济合作是经济主体为了谋求经济社会利益,而促使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流动和重新组合的过程。 二、简答 1简述区域经济学的三大基石 (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①指生产要素不是都能够流动的,其中有些能够流动,有些则是固定不动的 ②指能够流动的生产要素其流动性是有限的或不完全自由的。 1)管理体制。如户籍管理制度 2)主体利益。资本追逐利润率 3)历史文化。人口流动频率与文明程度成正比 (2)生产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 ①企业规模经济 ②外部经济或集聚经济 (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空间是有距离的.不仅要耗费时间,而且要付出费用,克服空间分离的耗费即距离成本。距离成本限制了自然天赋优势的发挥和空间集聚经济得以实现的程度,使经济活动局限于一定的空间范围。所以它构成区域经济存在的又一重要蔓础。 2简述区域经济学中的点轴面架构 一、节点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经济活动内聚力的作用而产生的极化作用,使经济活动向区域的经济中心集中,这样的中心就被为节点。 2.节点一般表现:由人口集中分布而形成居民点和集镇。 3.节点差异的原因:集聚规模、主要功能、空间形态分布 4.节点的空间分布体系:是其职能类型结构和规模等级结构在区域空间组合中的结果和表现形式 5.节点的特征(1)有明确的位置(2)有大小和形状(3)具有不断集聚的作用(4)内部存在明确的功能分区(5)有数量和质量的概念 二、轴线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连接节点之间的线状经济景观就是轴线,轴线是一个区域内经济活动的基础设施,也是经济活动空间的基本条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