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竞赛专题辅导8:物质的鉴别与推断

竞赛专题辅导8:物质的鉴别与推断

竞赛专题辅导8:物质的鉴别与推断
竞赛专题辅导8:物质的鉴别与推断

竞赛专题辅导八:物质的鉴别与推断

【内容综述】解题依据:基础知识,常见物质、离子特征(色、态、溶解性互相与反应规律)培养审题能力,尤其是实际生活、生产相关的题,读懂,依题给条件层层分析,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析。

【要点讲解】小结记忆:带色离子:棕黄、蓝。带色物质:黑、

红、红

溶解性、白色沉淀:碳酸盐中

、也不溶于酸

这些为解题依据、(1)对已给实验加以分析,推断物质

(2)创设实验途径鉴别不同物质

例1.有八种固体物质:右灰粉、氯化银、硫酸铜、消石灰、食盐、硝酸钠、纯碱、硫酸钠

解析:将八种物质从溶解性看不起,有两不溶,一微溶,三者对溶现象各不一样。溶的五种,有色,剩下四种盐,各有、、特征离子。

各取少量样品编号:

结论:A B C D

E F G H

例2.有A、B、C、D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它们是盐酸、氯化钡、碳酸纳、硝酸银、将两两混合现象记录如下,(↓表示产生沉淀↑表示有气体生成──一表示无明显现象)

结论

依此推断A、B、C、D各为什么的质。

解析:分析四物质相互之间转化特征:

出↑是盐酸与(A与D),会出现两次↓白。(、)

则为D;会出现三次↓白(、)肯定为B

例3.朱砂(又名丹大砂)是一种红色颜料,它是一种金属化合物。通过下列实验确定其化学式。

请回答:1、朱砂化学式______;C液的溶质_____

2、写出①③⑤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解析:推出代回题目验证

答案:1、2、①②

强化练习:

★★1、请在、、、、、、中选择组成符合下列性质

的各物质

(1)A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2)B溶液使酚酞变红,遇C可生成A (3)B溶液与D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其中一部分可溶于,(4)E溶液与B溶液也出白沉淀。此沉

淀溶于酸且冒气泡,依此分析,写化学式A_____ B______ C______ D______ ★★2、下表表示A、B、C、D、E、F各溶液两两混合部分实现现象。“↑”表示有气体生成“↓”表示有沉淀生成,“──一”表示无明显现象或有微溶物。请将表内实验现象

填全。已知六种物质为、、、、、将推断

结果标出。

A_____ B______C______ D_______E_______ F______

★3、甲、乙两同学设计实验方案,确证原溶液中含有

甲:溶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消失

乙:溶液无明显变化出白色沉淀

评述两个方案的正确性并说明理由。

★★★4、某混合物,可能含碳酸钙、炭粉、氧化铜、氧化铁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样品灼烧,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混的气体

(2)向冷却后固体中加足量盐酸,固体全溶产生可燃性气体,试推断

混合物肯定含________ 肯定不含_______ (1)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可能含有_______ 为证明它存在,可采取方法为________ 依据原理为(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案与提示]

1、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只有确定A,继之由(2)推出B为,突破。

答案A B C D E

2、

3、甲方案不严密,若原溶液含,同样有同样现象。

乙方案可行先加盐酸,证明不含,再证明加出白色沉淀定有

产生。

4、灼烧出,可以都有,如酸全溶,说明不含,含,有没有不影响实验现象

答案,肯定无,肯定有和C 2

+

不肯定取少量样品滴加稀盐酸,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混的气体

+

2016年大学物理竞赛辅导安排 .doc

2016年大学物理竞赛辅导安排 该辅导以选修课《大学物理竞赛习题课》的形式进行,共16学时,只允许参加第三十三届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2016年12月11日在清华/北大举行)的同学选修,课程主要对大学物理的所有知识点进行串讲,同时讲解近几年的大学物理竞赛题。 课程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大学物理竞赛习题课》的考试内容为课堂讲授内容,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只有参加考试(12月2日)的学生才有该课程的成绩。 大学物理课程组 2016年10月24日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考试大纲 一、命题指导思想 根据高职院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语文科目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对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考生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所必需的语文能力,以便更好地与职业教育对接。 二、考核目标与要求 本科目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三、考试内容、要求及分值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A

中考化学物质推断题常见题型(含答案)

中考化学物质推断题常见题型 一、叙述式推断题 1.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铁、氯化钠、硫酸钠、盐酸、氢氧化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对废液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是恰好完全反应): (1)取废液观察,为无色溶液; (2)取废液,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 (3)另取废液,向其中加入锌粒,产生大量气泡。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推断:废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肯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答案:硫酸钠、盐酸 氯化铁、氢氧化钠、硝酸钡 氯化钠 2.白色粉末A 由Na2SO4、Na2CO3、BaCl2、NaCl 中的三种混合而成。把A 加入到适量水中后,可得到白色沉淀B 和溶液C ,则:(1)若B 能全部溶于稀硝酸,A 的成分为___________; (2)若B 只能部分溶于稀硝酸,A 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3)若B 不能溶于稀硝酸,A 的成分为____________;(4)溶液C 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2CO3、BaCl2、NaCl (2)Na2SO4、Na2CO3、BaCl2 (3)Na2SO4、BaCl2、NaCl (4)NaCl 3. 有A 、B 、C 、D 四种化合物,A 是硝酸盐,B 是酸,C 是碱,D 是氯化物,它们能够发生以下反应: (1)A 、B 的溶液混合后,出现难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2)C 、D 的溶液混合后,得到蓝色沉淀和食盐溶液; (3)A 和D 混合后无明显现象。 则A 、B 、C 、D 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Ba(NO3)2 H2SO4 NaOH CuCl2 4.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镁、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现做如下实验: (1)将少量粉末放在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静置、过滤,得无色溶液及白色沉淀; (2)向过滤所得沉淀中,加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无气体产生。 (3)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立即有较多的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推断,白色粉末中一定存在 ;一定不存在 ;可能存在 。 答案:氢氧化镁、氯化钡 碳酸钠、硫酸钠 硝酸钠 5. 现有甲、乙两种溶液,共含有8种离子,分别是H+、 Ag+、 K+、 Ba2+、 OH —、CI — 、NO3— 和CO32—,且两种溶液里所含的离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溶液里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蓝色,说明甲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那么乙溶液里含有的四种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 答案: 碱性 H+、 Ag+、 Ba2+、 NO3— 6.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下是某同学进行实验并观察到的现象:取少量粉末放入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后,试管中有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入足量的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有部分溶解。由此推断,该包粉末的可能组成是:(1)________;(2)_______;(3)________。 答案:(1)Na SO BaCl CaCO 2423、、;(2)Na SO BaCl Na CO 24223、、;(3) 332242CaCO CO Na BaCl SO Na 、、、

竞赛专题辅导7: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辅导七: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内容综述] 本期内容主要讲解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知识要点主要包括: (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2)掌握纯或不纯原料(或产品)的有关计算及混合物参加反应的计算 (3)有关多步反应的计算 (4)有关过量问题的计算。而在最近几年的化学竞赛试题可以看出最后一道或两道计算题都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因此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另外,竞赛题中所出现的试题绝大多数需要运用一些技巧进行计算。为此,本期主要从化学竞赛中常用的巧解方法进行剖析,供大家参考。 [要点讲解] 一、运用质量守恒法巧解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计算。 【例1】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分析测得其中含水2.8%,K2CO337.3%.取1克样品投入质量分数为18.25%的盐酸10克后,中和多余酸又用去18.5%的KOH溶液10克。问蒸发以后的溶液得到多少克固体? 【解析】本题若用常规的解法难度极大,通常按照如下解题过程进行:(1)求出1克样品中K2CO3的质量;(2)求出1克样品中KOH的质量;(3)算出K2CO3生成KCl质量;(4)算出由KOH生成KCl的质量(5)算出过量盐酸和KOH反应生成KCl的质量(6)求出KCl 的总质量。如果抛开那些繁杂的数据,经过仔细分析不难看出,无论是KOH还是K2CO3,与盐酸反应最终均生成KCl。因此抓住氯元素反应前后守恒,即:盐酸中氯元素的质量与KCl 中氯元素的质量守恒。则有:(设蒸发后得到KCl固体的质量为X) HCl------------ KCl 74.5 10克×18.25% x 解得: x==10克×18.25%×74.5/36.5==3.725克 二、运用平均值法巧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例2】取10克混合物与足量盐酸盐酸充分反应,有可能产生4.4克二氧化碳的是() A.K2CO3和 MgCO3B.Na2CO3和 CaCO3 C.MgCO3和 BaCO3D.Na2CO3和K2CO3 【解析】本题涉及到许多碳酸盐与稀盐酸的化学反应,可以利用平均式量的方法求解。设碳酸盐的化学式为MCO3,式量为A,则其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CO3+2HCl==MCl2+H2O+CO2 A 44 10克 4.4克 A/10克==44/4.4克 A==100 由计算可知碳酸盐的平均式量为100,即两种碳酸盐的式量的平均值能为100的选项均符合题意。要求一种碳酸盐的式量大于100,另一种碳酸盐的式量小于100即可。对照选项,A和C选项均符合题意。 三、运用关联式法巧解多步化学反应的计算。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练习框图式,附答案.doc

2018 年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练习 姓名班级 1.A、B、C、D、E 四种物质分别依次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已知 B 为红棕色固体, C 为一种挥发性酸, 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F 与B 属于同类物质,其相互反应情况如下图所示( 短线 “一”相连的物质间能反应,箭头“→”表示物质间存 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 (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 。请回答: (1)A 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 (2) 写出下列反应或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B 与 C 反应:; D 转化为 E:; (3) 写出 F 的一种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 2.A-D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其中D 中只含两种元素, A 常用作生产肥皂等工业原料之一,“→”表示转化关系,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试推断: (1)C 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B →A的化学方程式为。 3.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已知 A 是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 B 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 C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F 是最轻的气体 . (1)G 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 (2)反应③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 6 种物质,分别由 C、H、O、Cl 、Ca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已知 A、B、C、D 是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 C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E 是一种可燃性气体。这些物质之间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能相互反应,图中“→”表示转 化关系。 (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 去) (1)E 的化学式是 _______。 (2)B→ 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任意写一个) (3)列举 A 在农业生产中的一个用途 _______。 5.已知 A、B、C、D、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 B 均为黑色固体, C 是造成大气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它们相互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反应 条件略去): 经分析推断, A、E 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A_________;E_________. A+C 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______ 6.已知 A、D、F 均为单质,其中 D、F 为金属单质, D 的合金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B 为黑色氧化物, C是一种常见的酸, E 是相对分子质量为 160 的蓝色溶液. (1) 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______, D. (2)上述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_______(填序号 ) . (3) 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4) 请写出 C的一种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图所示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 能反应。已知 A 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D 是最轻的气体, B 和 C含有相同的组成元素。 ⑴写出 F 的化学式 ________, E 物质的一种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B 物质的一条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物质推断题类型讲解及专项练习

中考化学物质推断题类型讲解及专项练习 推断题是初中化学试题中常见,但却十分重要的一类题型。该类题目考查知识面广、变化多端、思维量大、综合性强,是考查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类好题。但学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解题时没有把握,倍感头痛。 其实推断题就好比是公安人员侦破案情,要紧抓蛛丝马迹,并以此为突破口,顺腾摸瓜,最终推出答案。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导出结论,最后别忘了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若“路”走得通则已经成功。 在平时,必须具备一些“有用”有知识,如(仅列一部分): 1、碳酸盐能溶于盐酸或硝酸,并放出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2+3+ 2、含Cu的溶液呈蓝色,含Fe的溶液呈黄色。 3、CuSO粉未为白色,但它的晶体――CuSO?5HO(胆矾)却显蓝色,但胆矾受热后又244会变成白色(CuSO)。4 4、蓝色絮状沉淀为Cu(OH),红褐色絮状沉淀为Fe(OH)。32 5、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有两样:AgCl和BaSO。4下面把初中化学中常见的题型及解法分述如下:一、文字叙述型推断题: 例1、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钾、硝酸钠、氯化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到以下结论: (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 (2)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放出。 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一定不含有____。 分析:该类题中往往会有明显的现象特征,解题时就以此为突破口中。 (1)中“上层溶液为无色”可推得无“氯化铁”;“白色沉淀”有两种可能:碳酸钙或硫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 (2)中“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中的“部分溶于”可知既有“碳酸钙”,又有“硫酸钡”;而有硫酸钡时,则一定含有硫酸钾与氯化钡。但整个推断过程中,始终无法确定硝酸钠的存在与否。 所以,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硫酸钾和氯化钡,一定不含有氯化铁,可能含有 硝酸钠。 [练习] 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氯化钙、碳酸钠、硫酸铜、硫酸钾和硝酸钡。现进行以下实验:(1)将该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产生白色沉淀,得无色透明溶液;(2)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逸出无色气体,所得溶液澄清透明;(3) 最后加入稀硫酸,又立刻出现白色沉淀。据上可推断原混合物中肯定有,肯定没有,可能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实验中肯定发生的反应。 二、方程式叙述型推断题: 例2、已知A、B、C、D、E、F6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1) A+B→C+HO (2)C+KOH→D↓(蓝色)+E →C+HO (4)E+BaCl→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KCl 22根据上述变化关系,推2 (3) B+D

12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专题训练——遗传规律整理

(3)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专题训练——遗传规律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典型题解 【例1】水稻某品种茎秆的高矮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对一个纯合显性亲本与一个纯合隐性亲本杂交 产生的F ,进行测交,其后代中杂合体的几率是( ) A . 0 B . 25% C . 50% D . 75% 【解答】C 【例2】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 .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岀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 1/4 C.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 ?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 1 【解答】D 【例3】豌豆灰种皮(G )对白种皮(g )为显性,黄子叶(Y )对绿子叶(y )为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体 (FJ 自交后代(F 2)均表现3: 1的性状分离比。以上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 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 ) A . F 1植株和F 1植株 B . F 2植株和F 2植株 C . F 1植株和F ?植株 D . F ?植株和F 1植株 【解答】D 【例4】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他们的第一个女儿是白化病患者,第二个孩子是一个正常的儿子,这 个正常的儿子体内携带一个白化病基因的可能性( ),他长大后与一个其母是白化病患者的女人结婚,婚 后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 ) A . 1/2、1/16 B . 2/3、/3 C . 1/4、1/3 D . 2/3、1/6 【解答】D 【例5】请填空回答: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农业生产要求作物的产量、品质、抗 性等性状在个体间、年度间表现一致。为达到上述要求,小麦可以从生产田(麦田)留种繁殖,因为组成 小麦某一品种的所有植株都是基因组成相同的 __________ (纯合体,杂合体),他们所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 有 ____________ 种,通过自交产生的后代, 其性状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 。种植玉米却必需年年购买杂交种 子,因为一般利用玉米 F1代的杂种优势,杂交种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纯合体,杂合体),其后代性状表 现 ________________ 。苹果是杂合体,在生产上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式繁殖,所以后代能保持其特性< 营养生殖(或答嫁接) A 、a 表示,已知n 5的基因型是纯合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 该遗传病的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 n 8个体的基因型是 _____ 若山12与山13号个体婚配,则子女的患病几率是多少? 【解答】(1)隐性遗传病 (2) AA 或Aa 2/3 ( 3) 1/27 【解答】纯合体 1 一致杂合体分离 6】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基因用 [例 题: (1) (2) ,是致病基因携带者的几率是 5 13 12

高中生物 竞赛辅导资料 专题五 光合作用 新人教版

专题五:光合作用 [竞赛要求]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大意义 2.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光合色素 3.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光系统I和光系统II) 4.C3和C4植物的比较(光呼吸) 5.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饱和点、补偿点) 6.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知识梳理] 一、光合作用概述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蓄积太阳能量和环境保护为三方面。 2.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应注意吸收光谱只说明光合色素吸收的光段,不能进一步说明这些被吸收的光段在光合作用中的效率,要了解各被吸收光段的效率还需研究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即不同波长光作用下的光合效率称为作用光谱。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磷光现象:叶绿素在去掉光源后,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用精密仪器测知)的现象。 3.光合作用的发现

● 17世纪,van Helmont ,将2.3kg 的小柳树种在90.8kg 干土中,雨水浇5年后,小柳树重76.7kg ,而土仅减少57g 。因此,他认为植物是从水中取得所需的物质。 ● 1771年,Joseph Priestley ,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污染了空气,使放于其中的小鼠窒 息;若在密闭容器中放入一支薄荷,小鼠生命就可得到挽救。他的结论是,植物能净 化空气。 ● 1779年,Jan Ingenhousz ,确定植物净化空气是依赖于光的。 ● 1782年,J.Senebier ,证明植物在照光时吸收CO 2并释放O 2。 ● 1804年,N.T.De Saussure 发现,植物光合作用后增加的重量大于吸收CO 2和释放O 2所 引起的重量变化,他认为是由于水参与了光合作用。 ● 1864年,J.Sachs 观察到照光的叶绿体中有淀粉的积累,显然这是由光合作用产生的 葡萄糖合成的。 ● 20世纪30年代,von Niel 提出光合作用的通式: ● 1937年,R. Hill 用离体叶绿体 培养证明,光合作用放出的O 2, 来自H 2O 。将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光诱导的电子传递以及水的光解和O 2的释放(又称希尔反应);这一阶段之后才是CO 2的还原和有机物的合成。 ● 1940年代,Ruben 等用18O 同位素示踪,更进一步证明光合作用放出的O 2,来自H 2O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反应和暗反应 根据需光与否,可笼统的将光合作用分为两个反应――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O 2的释放和ATP 及NADPH (还原辅酶II )的生成。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中,需要光。暗反应利用光反应形成的ATP 和NADPH ,将CO 2还原为糖。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不需光。从能量转变角度来看,光合作用可分为下列3大步骤: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过程(通过原初反应完成);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过程(通过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完成);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过程(通过碳同化完成)。前两个步骤属于光反应,第三个步骤属于暗反应。 (1)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 ①原初反应:为光合作用最初的反应,它包括光合色素对光能的吸收、传递以及将光 能转换为电能的具体过程(图5-1)。 H 2O+A AH 2+1/2O 2 6CO 2+2H 2O (C 6H 12O 6)+ 6H 2O +6O 2 6CO 2+6H 2O C 6H 12O 6+6O 2 光 绿色细胞 CO 2+2H 2A (CH 2O)+2A+H 2O

竞赛专题辅导9:综合实验

竞赛专题辅导九:综合实验 【内容综述】 1、熟练掌握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制气分勺型,讣I型,集气有排水法,排空气法, 干燥,净化…) 2、培养审准实验目的,审定全系统步骤先后顺序合理,以达目的的能力【要点讲解】 1、读审题中信息,联系学过的知识,紧扣实验目的,创设途径选择最佳。 2、分解每一步骤,明确这一步目的,严格准确操作(如气体的投制,净化,干燥各步) 3、审定系统顺序使整个流程谐调(如先查气密后制气,先去杂后干燥;用洗气瓶,长管进短管出…) 例1、例用下图给出装置,设计实验以粗略测定铜的相对原子量(已知氢、氧原子的相 对质量)回答提出问题。 (1)按气流从左至右流向,仪器组装连接顺序为(用大写字母标) (2)各组仪器接口顺序为(用小写字母标)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读、审题目,实验目的:粗测铜的原子相对质量,由给出的图示,可进行氢气 还原氧化铜实验,能测生成水的量,则可达目的。因是计量实验,要尽量使实验值准确,V 要净化干燥、产物水量要防止其它湿气的干扰。 2 ?分解审定;参照图示,t:!l 除HCI用F,干燥用A;测定水量D紧接C,防止大 气中湿气干扰后接B接口位置注意,洗气瓶导管,长进短出,干燥管粗进细出。 答案:(1) i i A T S D^ B (2)f' , f T a , a C , c d' , d b' 3)A干燥詁'L B吸收大气口水气F吸收F11中混有的HCI 例2、已知某食盐中掺有纯碱。为测定纯碱含量,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1. _________________ 组装仪器 2. 准称D 装置为M1克 3. 准称样品混合物的质量 n 克放也入B 内 4. ________ ,使稀H 品缓缓滴在样品上,直至不再产生气泡 5. 向A 中鼓入空气,要缓缓进气几分钟后,再称 _______________ (仪品名称)的总质 量为二克) 请你(1 )将步骤中缺处补充完整,回答( 2 )鼓入空气目的是 ___________ A ,应盛 _______________ 溶液(俗称),用作 ___________ ( 3)步骤4、5操作要慢,缓其目的是 _ ,过快,导致实验值 (偏大或小)(4)E 作用 ______ ( 5) 由记录数据处理,含有纯碱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____ ( 6)夹子K 在 _______________ 操作后打开 解析:(1 )读审题目,明确用测定 U6含量导出纯碱质量。一定要保证产物 C6 纯且产生,吸收都充分 (1)检查气密性 ;打开分液漏斗 a ; 干燥管D 。 ( 2)使产生的全部通过D 被吸收A 中 盛大碱溶液吸收空气中(3)在B 中%反应充分,匚必气流通过碱 石灰被吸收彻底,过快使测定结果偏低 ( 4)防止空气中^6进入Do (5) 强化练习: ★ 1为确定气体X (可能为i ;lL CO 、讣:1的一种),将 X 点燃,将其产生通过 A B 两个洗气瓶,无明显现象, B 中溶夜可使酚酞变红 试回答:(1) A 中盛有 _______ 溶液,B 中液体应为 _________ (2)填下表 "表示增加 X 表示不变 A 质量 V X V B 质量 X V V X 100% (6)操作4_后打开K 夹鼓入空气 【碱石灰由N 曲痢匚混合齟咸)

高中物理竞赛专题辅导 物体平衡的种类

05 物体平衡的种类 概念规律: 1、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 物体所受的几个力的作用线彼此平行,且不作用于一点,即为平行力(系)。 在平行力的合成或分解的过程中,必须同时考虑到力的平动效果和转动效果,后者要求合力和分力相对任何一个转轴的力矩都相同。 两个同向平行力的合力其方向与两个分力方向相同,其大小等于分力大小之和。其作用线在两个分力作用点的连线上。合力作用点到分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分力的大小成反比。例如:两个同向平行力F A和F B,其合力的大小F=F A+F B,合力作用点O满足AO·F A=BO·F B 的关系。 两个反向平行力的合力其方向与较大的分力方向相同,其大小等于分力大小之差。其作用线在两个分力作用点的连线的延长线上,且在较大的分力的外侧。合力作用点到分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分力的大小成反比。例如:两个反向平行力F A和F B的合成其合力的大小F=F B-F A(假如F B>F A,则F和F B同向)其合力的作用点满足AO·F A=BO·F B的关系。 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平行力,是平行力合成的逆过程。 2、重心和质心 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质心是物体(或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质量分布的中心。物体的重心和质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物体远离地球而不受重力作用时,重心这个概念就失去意义,但质心却依然存在。对于地球上体积不太大的物体,由于重力与质量成正比,重心与质心的位置是重合的。但当物体的高度和地球半径比较不能忽略时,两者就不重合了,如高山的重心比质心要低一些。 质心位置的定义表达式是一个矢量表达式,可以写成三个分量表达式: 其意义可以这样理解:假定由多质点组成的物体被分成许多小块,每块都有相同的质量m,物体总质量等于块数(设为N块)乘以每块质量m,第一式可以改写成: 即等于各小块的位置X i之和除以块数N。因此,在假定每块质量相等时X C,就是所有X i的平均值。如果其中有一块(设第i块)的质量是其它小块质量的两倍,则在求和时,相应的X i应出现两次。这可以设想把此两倍的质量的小块分成相等的两块即可看出。因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辅导因式分解(一)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辅导因式分解(一)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基本形式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初等数学之中,是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因式分解方法灵活,技巧性强,学习这些方法与技巧,不仅是掌握因式分解内容所必需的,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初中数学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提取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本讲及下一讲在中学数学教材基础上,对因式分解的方法、技巧和应用作进一步的介绍. 1.运用公式法 在整式的乘、除中,我们学过若干个乘法公式,现将其反向使用,即为因式分解中常用的公式,例如: (1)a2-b2=(a+b)(a-b); (2)a2±2ab+b2=(a±b)2; (3)a3+b3=(a+b)(a2-ab+b2); (4)a3-b3=(a-b)(a2+ab+b2). 下面再补充几个常用的公式: (5)a2+b2+c2+2ab+2bc+2ca=(a+b+c)2; (6)a3+b3+c3-3abc=(a+b+c)(a2+b2+c2-ab-bc-ca); (7)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正整数; (8)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偶数; (9)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奇数. 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时,要根据多项式的特点,根据字母、系数、指数、符号等正确恰当地选择公式.

大学物理竞赛题标准版(含答案)

2011年浙江省大学生物理竞赛 理论竞赛卷 考试形式:闭卷,允许带 无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入场 考试时间: 2011 年 12 月 10 日 上午8:30~11:30 气体摩尔常量 K mol J 31.8??=R 玻尔兹曼常量 K J 10 38.1??=k 真空介电常数 ε0=8.85?10-12C 2/(N ?m 2) 真空中光速 c =3?108m/s 普朗克常数h =6.63?10-34J ?s 基本电荷e =1.6?10-19C 真空介电常数ε 0=8.85?10-12C 2/(N ?m 2) 电子质量m e =9.1? 10-31kg 真空磁导率μ0=4π?10-7H/m 真空中光速c =3?108m/s 里德伯常数-1 7 m 10097.1?=R 电子伏特 1eV=1.6? 10-19J 氢原子质量 m =1.67? 10-27kg 维恩位移定律常数b =2.898×10-3m K 斯忒恩-波尔兹曼常数σ=5.67×10-8W/m 2K 4 这三项是公式编的,字号偏大。字号改小后:-1 1 -K mol J 31.8??=R ,-1 23 K J 1038.1??=-k , -1 7 m 10097.1?=R 一、选择题:(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质量为m 的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其运动方程为 j t B i t A r ρρρ ωωsin cos +=,式中A 、B 、 ω 都是正的常量.由此可知外力在t =0到t =π/(2ω)这段时间内所作的功为( ) A . )(21 222B A m +ω B .)(222B A m +ω C .)(21222B A m -ω D .)(2 12 22A B m -ω 2.一座塔高24m ,一质量为75kg 的人从塔底走到塔顶. 已知地球的质量为6?1024kg ,从日心参考系观察,地球移动的距离为?( )(不考虑地球的转动) A .12m B .24m C .4.0?-24m D .3.0?-22m 3.边长为l 的正方形薄板,其质量为m .通过薄板中心并与板面垂直的轴的转动惯量为( ) A . 231ml B .261ml C .2121 ml D .224 1 ml 4.μ子的平均寿命为2.2?10-6s .由于宇宙射线与大气的作用,在105m 的高空产生了相对地面速度为0.998c (c 为光速)的μ子,则这些μ子的( ) A .寿命将大于平均寿命十倍以上,能够到达地面 B .寿命将大于平均寿命十倍以上,但仍不能到达地面 C .寿命虽不大于平均寿命十倍以上,但能够到达地面 D .寿命将不大于平均寿命十倍以上,不能到达地面 5.乐器二胡上能振动部分的弦长为0.3m ,质量线密度为=ρ4?10-4kg/m ,调音时调节弦的张力F ,使弦所发出的声音为C 大调,其基频为262Hz. 已知波速ρ F u =,则弦中的张力 为( ) A .1.0N B .4.2N C .7.0N D .9.9N

高中生物 竞赛辅导资料 专题十六 植物的生殖与发育 新人教版

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 [竞赛要求] 1.生殖(包括蕨类和苔藓) 无性生殖(无性繁殖系的形成) 有性生殖 2.花的结构 3.传粉 4.双受精 5.种子植物、蕨类和苔藓的世代交替 6.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 [知识梳理] 生殖的类型:有两大类 一、无性生殖 一切不涉及性别,没有配子参与、没有受精过程的生殖。这在生物界很普遍。 1.裂殖:细胞一分为二。单细胞生物中常见, 如细菌、草履虫、眼虫等。 2.芽殖:水螅和酵母中常见。母体一定部位出芽,分裂后的子核移入芽中。旺盛生长时, 可成一串。 3.孢子生殖:真菌,藻类营养体产生孢子→度过不良环境。 4.再生作用:生物修复损伤的一种生理过程。再生作用可以产生新的个体。如插条发育为新植物。 例子: (1)鞭毛藻:群体鞭毛藻:脱离群体的单个细胞可发育成新群体(脱离后发育程序重新启动),而失去细胞的群体不能恢复(发育程序已固定)。 (2)伞藻:海生绿藻,单细胞,有假根、茎、叶(伞)三部分组成。核位于假根中。伞藻是细胞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研究中的一种很好的实验材料。很多基础的遗传学、生物化学研究工作是在其上做的。伞藻的再生能力很强。独立的根可再生出茎、伞,继续生活,独立的茎可再生出伞和根,但由于缺少细胞核,最终死去。 (3)高等植物的营养生殖:营养体的一部分根、茎或叶来繁殖新个体。有些植物主要靠营养繁殖,如竹子、水仙、马铃薯等。人工繁殖扦插、压条、嫁接等,还有组织培养也属于

营养生殖。 二、有性生殖 两个性细胞,即配子(大小相似)或精子(小)和卵(大)融合为一,成为合子或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一代。 1.减数分裂:配子(或精子和卵)由配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特点是DNA复制一次,而母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产生的细胞是单倍体的。 (1)过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I: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每对染色体之间形成一个特殊结构,称为联会丝复合体。染色体缩短变粗后,可看到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形成交叉,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互换,结果每一条染色单体就不再是原来的染色单体了,而已含有对方的基因成分。随染色体向两端分开,交叉也向两端移动,即端化。同染色体分开时,交叉也消失,

【三年中考】北京市2012-2014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北京市2012-2014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30.(6分)(2014?北京)下列字母A~H 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由氢、碳、氧、氯、钠、钙、铁中的2﹣3种元素组成. (1)A 有强烈的腐蚀性,易潮解,无色酚酞溶液遇A的稀溶液变红,A 的俗称是火碱(烧碱,苛性钠). (2)红色粉末B与气体C反应得到黑色粉末,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3)D和E均含两种元素.如图所示,将D的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变黄,有气泡产生;烧杯中聚集的肥皂泡能被点燃.E中含有的元素是Fe,O,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Fe+2HCl=FeCl2+H2↑. (4)F、G、H 分别与D的溶液反应,均有水生成.将F的溶液与G的溶液混合,生成白色沉淀H.F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1)根据A的性质易潮解,稀液呈碱性,可推断出A是NaOH; (2)红色粉末是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反应反应生成单质的铁和二氧化碳,注意C不能是氢气,因为题目要求是2﹣3种元素组成; (3)由溶液变黄可知反应物中含有铁元素且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有气泡产生且可燃,判断生成了氢气且发生的是置换反应,说明反应物中含有氢元素,故可推断是生锈的铁与D 稀盐酸反应; (4)根据三者与D盐酸溶液反应均有水生成可知,反应物应该是碱和碳酸盐,F、G、H中都含有O元素;又由将F的溶液与G的溶液混合生成白色沉淀H可知,H是碳酸钙,进而得出F和G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 故答案为: (1)火碱(烧碱,苛性钠) (2)Fe2O3+3CO2Fe+3CO2 (3)Fe,O;Fe+2HCl=FeCl2+H2↑,Fe2O3+6HCl=2FeCl3+3H2O (4)Ca(OH)2+Na2CO3=CaCO3↓+2NaOH 22.(2012?北京)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

化学竞赛专题辅导铁及几种常见的金属

化学竞赛专题辅导铁及几种常见的金属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竞赛专题辅导:铁及几种常见的金属【内容综述】 1.对"铁三角中铁的不同化合价的转化关系的初步认识 2.对铁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的转化关系的知识 3.铜及铜锈.铜盐等常识. 【要点讲解】 1.由生活中铁.铜及其化合物的种种表现入手,联系体现的性质解题 2.由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带色,转化等特性为解题突破口. 例1.下列有关铁的知识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纯净的铁是银白色的,铁粉是黑色的;一般见到的铁器表面发红,铁的特性是有磁性. B.铁桶不能盛稀硫酸,硫酸铜溶液;但可以盛冷的浓硫酸. C.钢铁都是含碳的铁合金,练钢练钢练铁都是氧化一还原反应的原理 D.铁的的去锈剂是稀酸,铁的氧化物中,凡含+2价的称为氧化亚铁. 解析:铁在生活中各种表现都体现其性质,它具有金属通性,有磁性,它的细小颗粒发黑是光学方面的结果,在潮湿空所职易生成红色铁锈,可用稀盐酸.稀硫酸除去.Fe与稀反应,溶解并生成,Fe与溶液反应,本身溶解置换出Cu;Fe和冷浓生成致密氧化膜把自己包围,保护起来;所以都对,生铁是用CO把Fe从铁矿石中还原的冶练出来,再用氧化剂降低含碳量使性能更优越成为钢.C也对.HNO3不是去锈剂,四氧化三铁()中有二,价铁,则答案为 D . 例2(1)生锈的铁片a克,在足量b克盐酸中浸泡,看到的现象有_________;若完全反应完溶液量a+b-c克,则铁体上的铁锈有______克;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____ (2)将铁粉与氧化铜混合物溶于稀硫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向溶液中插入一铁片,铁片无变化,此时固体一定有_________(物质名称),溶液中的阳离子是________(符号,除H)

物质推断题的题型及解题技巧

物质推断题的题型及解题技巧 1、文字叙述型推断题: 给出物质范围和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出混合物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和可能存在的是什么物质。解答时以文字信息为序,寻找并抓住”题眼”,逐步分析"筛选"。 例1、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钾、硝酸钠、氯化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到以下结论: (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 (2)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放出。 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硫酸钾和氯化钡,一定不含有氯化铁,可能含有硝酸钠。 2、框图型推断题: 这类题型一般不限定物质范围,给出各物质转化关系,要求考生推断出各未知物。此题型要以物质的转化关系为依据,用逆推法由果求因,再用顺推法加以验证。 例2:现有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易溶于水的三种钠盐组成的混合物,将其溶于水后得无色溶液A,进行如下实验并得到相应结果: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无色气体D的化学式为,白色沉淀E的化学式为 ,钡盐B的化学式 为。 (2)原混合物中含有的三种易溶于水的钠盐的化学式分别为、、。 3、表格型推断题: 给出了物质范围和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了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断出各未知物,这类题型可采用:列表对照法解答。 例3:40.A、B、C、D四个试剂瓶中分别盛碳酸钠、硝酸银、烧碱、稀硫酸四种稀溶液中的一种,取四种溶液各少量,依次滴入物质X的溶液和稀硝酸,发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A B C D X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无现象 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沉淀消失 有气体产生 沉淀不消失无现象 回答: (1)物质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物质B是_______________,加入X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加稀硝酸后,沉淀消失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区别A和C,可根据置换反应的原理进行实验,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程式叙述型推断题: 例4:已知A、B、C、D、E、F6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1)A+B→C+H2O (2)C+KOH→D↓(蓝色)+E (3)B+D→C+H2O (4)E+BaCl2→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KCl 根据上述变化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 B ; C ; D ; E ; F .

第一章植物形态解剖【生物奥赛(竞赛)辅导材料专题】

旗开得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 第一章植物形态解剖第一章植物形态解剖 三、竞赛训练题 (一)选择题 1.鉴定植物细胞中的后含物,通常 A 用碘液鉴定蛋白质和脂肪 B 用苏丹Ⅲ鉴定蛋白质和脂肪 C 用碘液鉴定蛋白质和淀粉 D 用苏丹Ⅲ鉴定脂肪和淀粉 2.水生被子植物茎的结构特征是 A 表皮形成根毛 B 机械组织发达 C 通气组织发达 D 木质部发达3.筛管分子最明显的特征是 A 侧壁具筛域 B 为具核的生活细胞 C 端壁具筛板 D 为有筛域、筛板而无核的生活细胞

旗开得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 4.漆树中的漆是从茎韧皮部的哪种结构中产生的? A 溶生型分泌道 B 裂生型分泌道 C 溶生型分泌腔 D 裂生型分泌腔 5.下列在植物学上能称为种子的是 A 玉米籽粒 B 高粱籽粒 C 向日葵籽粒 D 花生仁6.下列哪种植物的种子属于有胚乳种子 A 大豆 B 蚕豆 C 花生 D 蓖麻 7.我们吃的绿豆芽,主要吃的是 A 根 B 芽 C 下胚轴 D 上胚轴 8.小麦种子萌发时,对胚乳内贮藏的物质加以分解和转运的结构是A 糊粉层 B 盾片 C 上皮细胞 D 外胚叶 9.不活动中心位于根尖的 A 根冠 B 分生区 C 伸长区 D 根毛区 10.中柱鞘细胞可产生

旗开得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3 A 部分维管形成层和木柱形成层 B 不定芽和不定根 C 侧根 D A、B和C 11.根初生维管组织中,木质部与韧皮部的排列是 A 内外排列 B 散生 C 相间排列 D 相对排列 12.禾本科植物根的内层细胞在发育后期常五面增厚只有哪项是薄的 A 横壁 B 径向壁 C 内切向壁 D 外切向壁 13.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新壁与该细胞所在部位的半径相平行,此细胞分裂也称 A 平周分裂 B 切向分裂 C 径向分裂 D 横向分裂 14.形成展通过径向分裂产生 A 次生木质部 B 次生韧皮部 C 次生维管组织 D 使周径扩大形成 15.根部形成层产生过程中,首先开始于 A 初生韧皮部内方的薄壁细胞 B 初生木质部脊处的中柱鞘细胞

(化学)竞赛专题辅导5:溶液的基本知识

竞赛专题辅导五:溶液的基本知识 【内容综述】 本期主要讲解有关溶液的基本知识.溶液知识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知识,其主要重、难点知识要点包括:(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2)溶解度的概念及其计算(3)过滤和结晶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在一些大型考试和竞赛试题中,关于溶液知识的试题往往使众多考生感到困惑和较为棘手.为此,本期主要从关于溶液知识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要点讲解】 一、灵活应用溶解度概念知识解题 【例1】在t1℃时,2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5克X,t2℃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0克Y物质.则X和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A.X>Y B.X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