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矩形菱形练习-(2)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矩形菱形练习-(2)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矩形菱形练习-(2)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矩形菱形练习-(2)

矩形与菱形练习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5春?泗洪县校级期中)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BC=4,将矩形沿AC折叠,点D落在点D′处,则重叠部分△AFC的面积为()

A.6B.8C.10 D.12

2.(2015?临沂)如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EB,EC,DB,添加一个条件,不能使四边形DBCE成为矩形的是()

A.A B=BE B.D E⊥DC C.∠ADB=90°D.C E⊥DE

3.(2015春?泗洪县校级期中)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对角相等B.四边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分D.四角相等

4.(2014?重庆)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B=30°,则∠AOB的大小为()

A.30°B.60°C.90°D.120°

A.A B=CD B.A D=BC C.A B=BC D.A C=BD

6.(2013秋?江阴市期末)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B.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C.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D.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7.(2009?漳州)如图,要使平行四边形ABCD成为矩形,需添加的条件是()

A.A B=BC B.A C⊥BD C.∠ABC=90°D.∠1=∠2 8.(2015?兰州二模)菱形,矩形,正方形都具有的性质是()

A.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B.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

C.对角线互相平分D.四条边相等,四个角相等

9.(2015?咸宁模拟)如图,在正方形ABCD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AC,BE相交于点F,则∠BFC为()

A.75°B.60°C.55°D.45°10.(2015?武侯区模拟)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OE∥AB交BC于点E,若AD=8cm,则OE的长为()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1.(2015春?邵阳县期末)如图所示,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AOB=60°,AB=2,则矩形的对角线AC的长是.

12.(2015春?香坊区期末)矩形的一边长是2,一条对角线的长是4,则这个矩形的面积是.

13.(2014秋?宣汉县期末)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BC=6,P是AB上的动点,PM⊥AC于M,PN⊥BD 于N,则PM+PN的值是.

14.(2015?南丹县一模)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的长分别为6cm、8cm,AE⊥BC于点E,则AE 的长是.

15.(2015春?江阴市期中)菱形的对角线长分别为6和8,则此菱形的周长为,面积为.16.(2014春?台山市校级期末)如图,在菱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E为AB的中点,若OE=3,则菱形ABCD的周长是.

17.(2011?龙岩)如图,菱形ABCD周长为8cm.∠BAD=60°,则AC= cm.

三.解答题(共13小题)

18.(2015?得荣县三模)如图,△ABC中,点O是边AC上一个动点,过O作直线MN∥BC.设MN交∠ACB的平分线于点E,交∠ACB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

(1)求证:OE=OF;

(2)若CE=8,CF=6,求OC的长;

(3)当点O在边AC上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说明理由.

19.(2014?安顺)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BC,垂足为点D,AN是△ABC外角∠CAM的平分线,CE⊥AN,垂足为点E,

(1)求证:四边形ADCE为矩形;

(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CE是一个正方形?并给出证明.

20.(2012?青岛)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BE⊥AC于E,DF⊥AC于F,点O既是AC的中点,又是EF的中点.

(1)求证:△BOE≌△DOF;

(2)若OA=BD,则四边形ABC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说明理由.

21.(2012?西宁)如图,已知菱形ABCD,AB=AC,E、F分别是BC、AD的中点,连接AE、CF.

(1)证明:四边形AECF是矩形;

(2)若AB=8,求菱形的面积.

22.(2012?常州模拟)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点D为BC中点,AN是△ABC外角∠CAM的平分线,CE⊥AN,垂足为点E.求证:四边形ADCE为矩形.

23.(2011?青岛)在?ABCD中,E、F分别是AB、CD的中点,连接AF、CE.

(1)求证:△BEC≌△DFA;

(2)连接AC,当CA=CB时,判断四边形AECF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24.(2010?常州)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中点,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求证:四边形ADCE 是矩形.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_菱形与正方形练习题(难度大)[1]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一、选择题 1.如图,在菱形ABCD 中,∠BAD =8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 于点F ,垂足为E ,连接DF ,则∠CDF 等于( ).A .50° B .60° C .70° D .80° 2.如图,点E 是矩形ABCD 的边CD 上一点,把ADE ?沿AE 对折,点D 的对称点F 恰好落在 BC 上,已知折痕AE =cm ,且3 tan 4 EFC ∠=,那么该矩形的周长为( ) A .72cm B .36cm C .20cm D .16cm 3.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AEF 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C 交EF 于G ,下列结论:①BE =DF ,②∠DAF =15°,③AC 垂直平分EF ,④BE +DF =EF ,⑤S △CEF =2S △ABE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 A .2 B .3 C .4 D .5 4.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D.四个角相等的边形是矩形 5.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的纸片按图示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部分,为了得到一个钝角为120°的菱形,剪口与第二次折痕所成角的度数应为( ) A .15°或30° B .30°或45° C .45°或60° D .30°或60° 6.如图,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 1、S 2,则S 1+S 2的值为( ) A .16 B .17 C .18 D .19 7.如图,菱形ABCD 中,60B ∠=,4AB =,则以AC 为边长的 正方形ACEF 的周长为( ) A .14 B .15 C .16 D .17 8.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BC ,AC ,BD 相交于点O ,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A .8 B .6 C .4 D .2 9.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B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C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D .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10.顺次连接等腰梯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 ) A .矩形 B .正方形 C .菱形 D .直角梯形 11.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 .三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C .顺次连接矩形四边 (第2题 ) B 60 (第7题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1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一、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把形如)0(≥a a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 ” 表 示二次根号。 2.最简二次根式:若二次根式满足: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3.化简: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4.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5.代数式:运用基本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起来的式子,叫代数式。 6.二次根式的性质 (1))0()(2≥=a a a )0(≥a a (2)==a a 2 )0(<-a a

(3))0,0(≥≥?=b a b a ab (乘法) (4))0,0(≥≥=b a b a b a (除法) 二、二次根式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其中2ax 叫做二 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二、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1.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不管用什么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都是要一元二次方程降次) 2、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 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 2 =b 或b a x =+2)(的一元

2017-2018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2017-2018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一、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把形如)0(≥a a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 ” 表 示二次根号。 2.最简二次根式:若二次根式满足: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3.化简: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4.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5.代数式:运用基本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起来的式子,叫代数式。 6.二次根式的性质 (1))0()(2≥=a a a )0(≥a a (2)==a a 2 )0(<-a a

(3))0,0(≥≥?=b a b a ab (乘法) (4))0,0(≥≥=b a b a b a (除法) 二、二次根式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其中2ax 叫做二 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二、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1.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不管用什么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都是要一元二次方程降次) 2、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 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 2 =b 或b a x =+2)(的一元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本节课既是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延伸,又为矩形,正方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熟练运用菱形的定义,并能利用菱形的定义推导出它具有的其他性质;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新颖独特,让学生在自己动手,自己发现,自己归纳,教师总结的过程中一步步取得进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课要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菱形的奥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动手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教学难点: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综合运用。 四、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同学们,在过年时我们经常会看到中国结,生活中常见的有网状的围栏,格子衣服的图案等图形,这些是什么形状呢?有什么共同点?让我们共同探讨,看看这些与我们今天的新课有什么联系?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 经过观察发现,这些图形是菱形,并且是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进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用菱形纸片折一折,探索菱形的奥秘; 首先把菱形对折,试着多对折几次(整个过程除了学生对折,教师也应跟着折叠,并且用对媒体呈现出来),我们能发现什么呢?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并且对称轴互相垂直。 经过折叠我们还能发现菱形的四个边都相等。 (三)应用例题,探索证明 课本第三页最上面题,利用多媒体显示,让学生分为四组证明,当证明出来后,让每组同学自愿写在黑板上,比较看看哪组同学写的更详细,更具体,老师再详细讲一讲。 进而得出性质定理:菱形的四条边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四)应用新知,熟练掌握 让学生做课本上第三页例题,和第四页课后习题,做完后同桌互换互相点评,再由老师做详细讲解。 (五)课堂小测,进步升华 准备具有代表性的十道习题,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写完,后收过来,下节课点评稳固这节课的知识内容。 (六)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总结本节课菱形定义与性质,并回顾本节重难点。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 篇一:九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答案 篇二: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写在题后括号内) 1.如果□+2=0,那么“□”内应填的实数是() A.-2 B.- 12 C. 12 D. 2 2.在Rt⊿ABC中,若各边的长度同时都扩大2倍,则锐角A的正弦值与余弦值的情况() A.都扩大2倍B.都缩小2倍 C.都不变D.正弦值扩大2倍, 余弦值缩小2倍 3.路程s与时间t的大致图象如下左图所示,则速度v与时间t的大致图象为() A. B.C. D. 4.小明与两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用“手心、手背”游戏确定出场

顺序. 设每 人每次出手心、手背的可能性相同. 若有一人与另外两人不同,则此人最后出场.三人同时出手一次, 小明最后出场比赛的概率为() A. 12 B. 5.如图, 在 ?ABCD中, AB=10, AD=6, E是AD的中点, 在AB?上取一点F,? 使 F 11 C.34 D. 1 5 AED △CBF∽△CDE, 则BF的长是() A.5 B.8.2 C.6.4 D.1.8 6. 从1到9这九个自然数中任取一个,是2的倍数或是3的倍数的概率为() 12A.B. 992 C.

3 D. 5 9 7.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l,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相似的是() A B C D 8.如图,己知△ABC,任取一点O,连AO,BO,CO,并取它们的中点 D,E,F,得△DE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ABC与△DEF是位似图形;②△ABC与△DEF是相似图形;③△ABC 与△DEF的周长比为1:2;④△ABC与△DEF的面积比为4:1. A.1B.2C.3D.4 9.已知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过点A(1,2),B(3,2),C(5,7).若点M(-2,y1),N((-1,y2),K(8,y3)也在二次函数y?ax?bx?c 的图象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y1<y2<y3 B.y2<y1<y3 C.y3<y1<y2 D.y1<y3<y2 2 2 10.在一次1500米比赛中,有如下的判断: 甲说: 丙第一 , 我第三; 乙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菱形测试卷.pdf

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菱形》(满分120分) 姓名:评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菱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对边相等B.对角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分D.对角线互相垂直 2.∣-2∣=() A.2 B、-2 C、±2 D、0 3.如图,四边形ABCD的四边相等,且面积为120cm2,对角线AC=24cm, 则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 A.52cm B.40cm C.39cm D.26cm 4.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若增加一个条件,使?ABCD成为菱形,下列给出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A.AB=AD B.AC⊥BD C.AC=BD D.∠BAC=∠DAC 5.下列多项式中,能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是() A.x2-y B.x2+2x C.x2+y2D.x2-xy+y2 6.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若AB=2,∠ABC=60°, 则BD的长为() A.2 B.3 C.D.2 7.如图,在菱形ABCD中,AC=8,BD=6,则△ABD的周长等于() A.18 B.16 C.15 D.14 8.把代数式xy2-9x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A.x(y2-9)B.x(y+3)2C.x(y+3)(y-3)D.x(y+9)(y-9) 9.如图,将△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DCE,连接AD,下列条件能够判定四边形ACED为菱形的是()

A.AB=BC B.AC=BC C.∠B=60°D.∠ACB=60° 10.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A.x2+y2=(x+y)(x-y)B.x2-y2=(x+y)(x-y) C.x2+y2=(x+y)2 D.x2-y2=(x-y)2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 11.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6,BD=10,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 12.分解因式:a3-a=______. 1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其成为菱形(只填一个即可). 14.已知x2-y2=69,x+y=3,则x-y=______. 15.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8,BD=6,OE⊥BC,垂足为点E,则OE= . 16.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分别是AD,CD边上的中点,连接EF.若EF=,BD=2,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 三、解答题(共66分) 17.请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每题4分,共8分) (1)x(x-y)-y(y-x) (2)-12x3+12x2y-3xy2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讲义(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讲义(全册)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a≥0). (3)掌握·=(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 (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二次根式(a≥0)的内涵.(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对(a≥0)是一个非负数的理解;对等式()2=a(a≥0)及=a(a≥0)的理解及应用.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的条件限制. 3.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关键 1.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的推理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培养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规定和重要结论进行准确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单元课时划分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需1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21.1 二次根式3课时 21.2 二次根式的乘法3课时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3课时 教学活动、习题课、小结2课时

1.菱形(基础)知识讲解+练习(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菱形(基础) 【学习目标】 1. 理解菱形的概念. 2. 掌握菱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知识要点】 要点一、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要点诠释:菱形的定义的两个要素:①是平行四边形.②有一组邻边相等.即菱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增加一对邻边相等这个特殊条件. 要点二、菱形的性质 菱形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外,还有一些特殊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称轴的交点就是对称 中心. 要点诠释:(1)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过中心的任意直线可将菱形分成完全全等的两部分. (2)菱形的面积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 另一种是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四个小直角三角形面积之和). 实际上,任何一个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都是两条对角线乘 积的一半. (3)菱形可以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直线平行,垂直及有关计算问题. 要点三、菱形的判定 菱形的判定方法有三种: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要点诠释:前两种方法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外加一个条件来判定菱形,后一种方法是在四边形的基础上加上四条边相等. 【典型例题】 类型一、菱形的性质 1、(2015?石景山区一模)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为AD,AB上的点,且AE=AF,连接EF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BD. (1)求证:四边形EGBD是平行四边形; (2)连接AG,若∠FGB=30°,GB=AE=1,求AG的长.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专题训练《菱形练习题》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专题训练 菱形练习题 1.如图,在菱形ABCD 中,∠A=60°,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DE 、BF 相交于点G ,连接BD ,CG .有下列结论:①∠BGD=120°;②BG+DG=CG ;③△BDF ≌△CGB ;④S △ABD= 4 3AB 2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OE ⊥AB ,垂足为E ,若∠ADC=130°,则∠AOE 的大小为( )A .75° B .65° C .55° D .50° 3.(2012?山西)如图,已知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的长分别为6cm 、8cm ,AE ⊥BC 于点E ,则AE 的长是( )A .35 cm B .52 cm C .548 cm D .5 24 cm 4.已知一个菱形的周长是20cm ,两条对角线的比是4:3,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 ) A .12cm 2 B .24cm 2 C .48cm 2 D .96cm 2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OABC 的顶点C 的坐标是(3,4),则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是( ) A .(4,0)(7,4) B .(4,0)(8,4) C .(5,0)(7,4) D .(5,0)(8,4) 6. 如图,菱形ABCD 中,∠B=60°,AB=2cm ,E 、F 分别是BC 、CD 的中点,连接AE 、EF 、AF ,则△AEF 的周长为( )A .32 cm B .33 cm C .34 cm D .3cm 7.如图,菱形ABCD 的周长为20cm ,DE ⊥AB ,垂足为E ,且AE/AD=4/5,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DE=3cm ;②EB=1cm ;③S 菱形ABCD=15cm 2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 8.如图,在菱形ABCD 中,∠BAD=8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 于点F ,点E 为垂足,连接DF ,则∠CDF 为( ) A .80° B .70° C .65° D .60° 9.如图,菱形花坛ABCD 的边长为6m ,∠A=120°,其中由两个正六边形组成的图形部分种花,则种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 )A .12m B .20m C .22m D .24m 10.如图,把菱形ABCD 沿对角线AC 的方向移动到菱形A ′B ′C ′D ′的位置,它们的重叠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菱形ABCD 面积的1/2 ,若AC=2 ,则菱形移动的距离AA ′是( ) A .1 B .12 C . 22 D 2 1 11.若菱形的周长为16,两邻角度数之比为1:2,则该菱形的面积为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菱形 的判断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1.1菱形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熟练掌握菱形的两条特有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根据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 3、情感态度:在探究菱形的性质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运用菱形的性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菱形性质的探求. 教学难点:菱形性质的探求和应用.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矩形纸片直尺(或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菱形 板书:菱形的性质 (二)探索新知 1、定义 运用多媒体动态地展示将平行四边形的一边进行平移,即由平行四边形变菱形的过程。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在老师指导下、归纳菱形的定义 板书:一、菱形的定义: 强调:菱形(1)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 2、探索性质 (1).做一做 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菱形 将一个矩形的纸对折两次,沿图中虚线剪下,再打开(同桌互相帮助)

(2).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从边、角、线及对称性方面进行探讨。 问题: 1、从边来看(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 2、从角来看(对角,邻角间有什么关系)? 3、从对角线来看(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 4、对角线分得的每组对角有什么关系? 5、菱形是中心图形吗?如果是,对称中心在哪里? 6、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那么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在哪里?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学生可能先大胆猜想或根据问题的提示,进而通过折叠、旋转各自手中菱形来推理验证自己的猜想,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合情的方法,老师应给予鼓励与肯定。) (3)小组交流成果,概括菱形的性质 1、菱形边的性质。 2、菱形角的性质。 3、菱形的对角线的性质。 4、菱形对称性。 教师强调,并板书:二、菱形的性质: (让学生动手操作后,有意识地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合理的研究,并合情地做出猜想.最后学由生口头表述性质,如所用的语言表述不恰当时及时给予纠正。) (三)、例题精讲 教师活动:屏幕呈现例题,指导学生观看问题,并点评解题思路及过程,最后屏幕呈现详细解题过程,供学生参考。 例1:如图,在菱形ABCD 中,∠BAD=2∠B ,试求出∠B 的度数,并说明△ABC 是等边三 角形 解:(1)在菱形ABCD 中,∠B+∠BAD=180°(两条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又∵∠BAD=2∠B ∴∠B=60° (2)在菱形ABCD 中,AB=BC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又∵∠B=60° 7 D 5 O 4 2 8 3 C A 1 6 B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书教案》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a≥02=a(a≥0(a≥0). (3(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a≥0a≥0)2=a(a≥0); (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a≥0)2=a(a≥0(a≥0)

北师大九年级菱形教案知识点及习题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基础知识精讲】 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重点难点解析】 1.菱形的性质 (1)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2)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2.菱形的面积=底×高=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3.菱形的判别方法: 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1.1菱形的性质 一、菱形的定义 例1、如图,在?ABCD中,AB=BC,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四边形ABCD是菱形 B.AB=AD C.AO=OC,BO=OD D.∠BAD=∠ABC 例2、如图,在?ABCD中,若∠1=∠2,则?ABCD是________. 例3、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若增加一个条件,使?ABCD 成为菱形,下列给出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A.AB=AD B.AC⊥BD C.AC=BD D.∠BAC=∠DAC 二、菱形的性质1: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例1、菱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对边相等 B.对角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分 D.对角线互相垂直 例2、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BE⊥AD、BF⊥CD,垂足分别为E、F.求证:BE=BF 例3、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CE⊥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E,CF⊥AD交AD 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DF=BE. 三、菱形的性质2: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例1、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120°,已知△ABC的周长是15,则菱形ABCD的周长是( )

2018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 专项练习:菱形的性质

菱形的性质 一、选择题 1. 若菱形的一条对角线长是另一条对角线长的2倍,且此菱形的面积为S ,则它的边长是( ) A . B . C .12 D 2. 如图,在菱形ABCD 中,E 为AB 的中点,作EF BC ∥,交AC 于点F ,如果4EF =,那么CD 长为( ) A .10 B .4 C .6 D .8 3. 如图,在菱形ABCD 中,80BAD ∠=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 于点F ,E 为垂足,连结DF ,则CDF ∠等于( ) A .80 B .70 C .65 D .60 4. 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 中,120A ∠= ,周长为a ,则较长的对角线长为( ) A . B . C D . 5. 菱形ABCD 中,若:2:1A B ∠∠=,CAD ∠的平分线AE 与边CD 间的关系是 ( ) A C A

A .相等 B .互相平分但不垂直 C .互相垂直但不平分 D .垂直平分 6. 菱形周长为4p ,两条对角线的差为2(0)m m p <<,则该菱形面积为( ) A .221()4p m - B .221()2p m - C .22p m - D .22p m + 7. 若菱形周长52cm ,一条对角线长24cm ,则它的面积是( )2cm . A .60 B .80 C .120 D .40 8. 如图,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则下列性质: ①AO BO CO DO ===; ②AO CO =,BO DO =且AC BD ⊥; ③4AB AB BC CD DA =+++; ④BAC DAC ∠=∠,ABD CBD ∠=∠. 其中菱形一定具有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 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O BO ⊥ B .ABD CBD ∠=∠ C .AO BO = D .AO BD = 10. 菱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有的性质是( ) A .对边平行 B .对边相等 C .对角线互相平分 D .对角线互相垂直 11. 菱形的周长等于它的高的8倍,则它各个角是( ) A .30 和150 B .45 和135 C .60 和120 D .20 和160 12. 若菱形的一条对角线是另一条对角线长的2倍,且此菱形的面积为16,则它的边长为( ) A .4 B .2 C . D .13. 菱形和矩形一定.. 都具有的性质是( ) A .对角线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平分.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菱形》综合练习

九上数学《菱形》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H为AD边的中点,若菱形ABCD 的周长为20,则OH的长为() A.2 B. C.3 D. 2.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是2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BD=6,则菱形ABCD的面积是() A.6 B.12 C.24 D.48 3.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4,∠ABC=60°,点E、F分别为AO、AB的中点,则EF的长度为() A.4 B.3 C.2D. 4.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8,BD=6,过点O作OH⊥AB,垂足为H,则点O到边AB的距离OH等于() A.2 B. C. D. 5.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为BC的中点,则下列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A.AB=BE B.AC=2AB C.AB=2OE D.AC=2OE 6.已知一个菱形的周长是20cm,两条对角线的比是4:3,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 A.12cm2 B.96cm2 C.48cm2 D.24cm2 7.如图,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点E、F分别在线段AD及其延长线上,且DE=DF.下列条件使四边形BECF为菱形的是()

A.BE⊥CE B.BF∥CE C.BE=CF D.AB=AC 8.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要使它成为菱形,那么需要添加的条件可以是() A.AC⊥BD B.AB=AC C.∠ABC=90° D.AC=BD 9.能判断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的条件是() A.一个角是直角 B.对角线相等 C.一组邻角相等D.对角线互相垂直10.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增加下列条件后,ABCD 不一定是菱形的是() A.DC=BC B.AC⊥BD C.AB=BD D.∠ADB=∠CDB 11.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下列条件可使的ABCD 为菱形的是() A.AC=BD B.∠DAB=∠DCB C.AD=BC D.∠AOD=90° 12.顺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则原四边形一定是() A.平行四边形B.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C.矩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 二.填空题. 13.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长分别为8cm、6cm,则菱形的面积 为. 14.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H为AD边中点,OH=8,则菱形ABCD的周长等于.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有答案)

北师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有答案)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已知一个菱形的边长为5,其中一条对角线长为8,则这个菱形的面积为( ) A .12 B .24 C .36 D .48 2.如图,菱形ABCD 的一边中点M 到对角线交点O 的距离为5cm ,则菱形ABCD 的周长为( ) A .40cm B .30cm C .20cm D .10cm 2题图 5题图 6题图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8,则它的周长是( ) A .5 B .10 C .20 D .24 4.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AO CO =,如果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就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是( ) A .BO DO = B .AB B C = C .AB C D = D .//AB CD 5.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点E ,F 分别是OA ,OC 的中点,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四边形BEDF 是菱形的是( ) A .AC BD ⊥ B .2A C B D = C .AC 平分BAD ∠ D .AB BC = 6.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3AO =,60ABC ∠=?,则菱形ABCD 的面积是( )

A .18 B .183 C .36 D .363 7.如图,在菱形ABCD 中,E ,F 分别是边AB 和BC 的中点,EP CD ⊥于点P ,若50FPC ∠=?,则(A ∠= A ) A .100? B .105? C .110? D .120? 7题图 8题图 9题图 8.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8AC =,5AD =,DH AB ⊥于点H ,则DH 的长为( C ) A .24 B .10 C .4.8 D .6 二.填空题(共5小题) 9.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 的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是(0,0),(2,0),60α∠=?,则顶点C 的坐标是 (3,3) . 10.如图,在菱形ABCD 中,60BAD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 于点F ,垂足为E ,若1AF =,则菱形ABCD 的面积等于 332 .

201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201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一、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把形如)0(≥a a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 表示二次根号。 2.最简二次根式:若二次根式满足: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3.化简: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4.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5.代数式:运用基本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起来的式子,叫代数式。 6.二次根式的性质 (1))0()(2≥=a a a )0(≥a a (2)==a a 2 )0(<-a a (3))0,0(≥≥?=b a b a ab (乘法) (4))0,0(≥≥=b a b a b a (除法) 二、二次根式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最

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0(02≠=++a c bx ax ,其中2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二、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1.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不管用什么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都是要一元二次方程降次) 2、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直 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 2 =b 或b a x =+2)(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a x +是b 的平方根,当0≥b 时,b a x ±=+,b a x ±-=,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3、配方法: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 b ab a +=+±,把公式中的a 看做未知数x ,并用x 代替,则有222)(2b x b bx x ±=+±。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配方(写成平方形式)、③用直接开方法降次、④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⑤判断2个根是不是实数根。 4、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

(名师整理)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菱形的判定 》精品教案

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重点) 2.灵活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难点) 一、情景导入 木工在做菱形的窗格时,总是保证四条边框一样长,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借助以下图形探索: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CD=DA,试说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如图所示,ABCD的对角线BD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B,CD分别交于点E,F.求证:四边形DEBF是菱形. 解析:本题首先应用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其次应用到菱形的判定方法.要证四边形DEBF是菱形,可以先证明其为平行四边形,再利用“对角线互相垂直”证明其为菱形. 1/ 5

2 / 5 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 ∥DC . ∴∠FDO =∠EBO . 又∵EF 垂直平分BD , ∴OB =OD . 在△DOF 和△BOE 中, ???∠FDO =∠EBO , OD =OB , ∠FOD =∠EOB , ∴△DOF ≌△BOE (ASA). ∴OF =OE . ∴四边形D EBF 是平行四边形. 又∵EF ⊥BD , ∴四边形DEBF 是菱形. 方法总结:用此方法也可以说是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必须强调对角线是互相垂直且平分的. 探究点二: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如图所示,在△ABC 中,∠B =90°,AB =6cm ,BC =8cm.将△ABC 沿射线BC 方向平移10cm ,得到△DEF ,A ,B ,C 的对应点分别是D ,E ,F ,连接AD .求证:四边形ACFD 是菱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学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4、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二、重点 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0(02≠=++a c bx ax ,其中2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二、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1.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不管用什么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都是要一元二次方程降次) 2、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 用于解形如x 2 =b 或b a x =+2 )(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a x +是b 的平方根,当0 ≥b 时,b a x ±=+,b a x ±-=,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3、配方法: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2 22)(2b a b ab a +=+±,把公式中的a 看做未知数x ,并用x 代替,则有2 22)(2b x b bx x ±=+±。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配方(写成平方形式)、③用直接开方法降次、④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⑤判断2个根是不是实数根。 4、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 )0(02 ≠=++a c bx ax 的求根公式: ) 04(2422≥--± -= ac b a ac b b x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菱形性质与判定综合应用练习题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学习要求 理解菱形的概念,掌握菱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菱形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______:还有:菱形的四条边______;菱形的对角线______,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______;菱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________,它的对称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菱形的判定:一组邻边相等的______是菱形;四条边______的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_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4.已知菱形的周长为40cm,两个相邻角度数之比为1∶2,则较长对角线的长为______cm. 5.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6cm,8cm,则它的周长为______cm,面积为______cm2. 二、选择题 6.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 ). (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任意四边形7.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 ). (A)矩形(B)平行四边形(C)菱形(D)任意四边形8.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两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B)一条对角线平分一个内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C)对角线垂直且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D)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9.如图,在菱形ABCD中,E、F分别是AB、AC的中点,如果EF=2,那么菱形ABCD的周长是( ).

(A)4 (B)8 (C)12 (D)16 10.菱形ABCD 中,∠A ∶∠B =1∶5,若周长为8,则此菱形的高等于( ). (A)21 (B)4 (C)1 (D)2 综合、运用、诊断 一、解答题 11.如图,在菱形ABCD 中,E 是AB 的中点,且DE ⊥AB ,AB =4. 求:(1)∠ABC 的度数;(2)菱形ABCD 的面积. 12.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C =120°,E 是AB 边的中点,P 是AC 边上一动点,PB +PE 的最小值是3,求AB 的值. 13.如图,在□ABCD 中,E ,F 分别为边AB ,CD 的中点,连结DE ,BF ,BD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