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6年级奥数班第2讲2015年秋

6年级奥数班第2讲2015年秋

6年级奥数班第2讲2015年秋
6年级奥数班第2讲2015年秋

姓名

6年级奥数班第2讲2015年秋

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培优专题讲练:第4讲:枚举法(教师版)

第四讲枚举法 1.计数问题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计次序”的问题,一类是“不计次序”的问题。 2.枚举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一定的规律来进行分类,这样可以做到不重复和不遗漏。 3.枚举法的根本思想在于分类,通过分类可以将原本复杂的问题拆分成若干个比较简单的问题,然后再逐一进行分析。分类的思想可以化繁为简,化复杂为简单。 4.可以利用“树形图”来方便的记录枚举的过程,有几类问题就分出几个分枝,逐层按照顺序不断分叉再一一筛选,留下符合条件的,去掉不符合条件的。注意在枚举“不计次序”的问题时,只需考虑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的分枝,而不用理会其他情况。 5.计次序:不但要挑选出来,而且还需要排列顺序,不同的排列顺序认为是不同的情况或方法。这类问题通常是“排列”的题目。 6.不计次序:只要挑选出来即可,不需要排列顺序,不同的排列顺序认为是相同的情况或方法。这类问题通常是“选取”的题目。 1.理解“枚举法”的含义。 2.能在题目中熟练运用枚举法解题。

例1:小明和小红玩掷骰子的游戏,共有两枚骰子,一起掷出。若两枚骰子的点数和为7,则小明胜;若点数和为8,则小红胜。试判断他们两人谁获胜的可能性大。 分析与解:将两枚骰子的点数和分别为7与8的各种情况都列举出来,就可得到问题的结论。用a+b表示第一枚骰子的点数为a,第二枚骰子的点数是b的情况。 出现7的情况共有6种,它们是: 1+6,2+5,3+4,4+3,5+2,6+1。 出现8的情况共有5种,它们是: 2+6,3+5,4+4,5+3,6+2。 所以,小明获胜的可能性大。 注意,本题中若认为出现7的情况有1+6,2+5,3+4三种,出现8的情况有2+6,3+5,4+4也是三种,从而得“两人获胜的可能性一样大”,那就错了。 例2:数一数,右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与解:图中的三角形形状、大小都不相同,位置也很凌乱,不好数清楚。为了避免数数过程中的遗漏或重复,我们将图形的各部分编上号(见右图),然后按照图形的组成规律,把三角形分成单个的、由两部分组成的、由3部分组成的……再一类一类地列举出来。

六年级数学-奥数精品讲义16讲

六年级数学-奥数精品讲义16讲 目 录 第1讲 定义新运算 第2讲 简单的二元一次不定方程 第3讲 分数乘除法计算 第4讲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5讲 估算 第6讲 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技巧 第7讲 简单的分数应用题(1) 第8讲 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2) 第9讲 阶段复习与测试(略) 第10讲 简单的工程问题 第11讲 圆和扇形 第12讲 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 第13讲 分数应用题复习 第14讲 综合复习(略) 第15讲 测试(略) 第16讲 复杂的利润问题(2) 第一讲 定义新运算 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之外,还有其它许多种法则的运算。在这一讲里,我们学习的新运算就是用“ #”“*”“Δ”等多种符号按照一定的关系“临时”规定的一种运算法则进行的运算。 例1;如果A*B=3A+2B ,那么7*5的值是多少? 例2;如果A#B 表示 3 B A + 照这样的规定,6#(8#5)的结果是多少? 例3;规定Y X XY Y X +=? 求2Δ10Δ10的值。

例4;设M*N 表示M 的3倍减去N 的2倍,即M*N=3M-2N (1)计算(14 *10)*6 (2)计算 ( 58*43) *(1 *2 1) 例5;如果任何数A 和B 有A ¤B=A ×B-(A+B ) 求(1)10¤7 (2)(5¤3)¤4 (3)假设2¤X=1求X 例6;设P ∞Q=5P+4Q ,当X ∞9=91时,1/5∞(X ∞ 1/4)的值是多少? 例7;规定X*Y=XY Y AX +,且5*6=6*5则(3*2)*(1*10)的值是多少? 例8;▽表示一种运算符号,它的意义是) )((A Y A X XY Y X +++ = ?1 1 已知3 211212112=+++= ?))((A 那么20088▽2009=? 巩固练习 1、已知2▽3=2+22+222=246; 3▽4=3+33+333+3333=3702;按此规则类推

六年级浓度问题(奥数拓展)-应用题第4讲

慎审题多思考多总结Just for you !

【浓缩问题】特点是减少溶剂,解题关键是找到始终不变的量(溶质) 例1. 要从含盐12.5%的盐水40 千克中蒸去多少水分才能制出含盐20%的盐水? 【习题1.1 】在含盐0.5%的盐水中蒸去了部分水,就变成了含盐10%的盐水,已知原来的盐水是10 千克, 求问蒸发了多少千克的水? 习题1.2 】要把含盐24%的30 千克盐水制成含盐40%的盐水,如果蒸去水分,要蒸去多少千克的水分? 习题1.3 】现在有浓度为20%的糖水240 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25%的糖水,需要蒸发水多少克?视频描述

【加浓问题】特点是增加溶质,解题关键是找到始终不变的量(溶剂) 例2. 有含糖量为7%的糖水600 克,要使其含糖量加大到10%,需要再加入多少克糖? 【习题2.1 】现在有浓度为20%的糖水300 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40%的糖水,需要加糖多少克? 习题2.2 】有含盐15%的盐水20 千克,要使盐水的浓度为20 %,需加盐多少千克? 习题2.3 】由糖和水混合而成的浓度为10%的糖水140 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30%的糖水,需要加糖多 少克?

【稀释问题】特点是加“溶剂” ,解题关键是找到始终不变的量(溶质) 例3. 要把30 克含盐16%的盐水稀释成含盐0.15%的盐水,须加水多少克? 【习题3.1 】现有烧碱35 克,配制成浓度为28%的烧碱溶液,须加多少水? 【习题3.2 】要把20 克含盐10%的盐水稀释成含盐0.2%的盐水,须加水多少克? 30%的“ 1059”溶液多少习题3.3 】治棉铃虫须配制0.05%的“ 1059”溶液,问在599 千克水中,应 加入千克?

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小学奥数精讲精练:第一讲 速算与巧算(无答案)全国通用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 我们已经学过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等基础知识。这一讲主要介绍基本定律和性质在加减法中的灵活运用,以便提高计算的技能技巧。 一、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巧算加法 1.直接利用补数巧算加法 如果两个数的和正好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两个数互为补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另一个加数的补数。 如:28+52=80,49+51=100,936+64=1000。 其中,28 和52 互为补数;49 和51 互为补数;936 和64 互为补数。 在加法计算中,如果能观察出两个加数互为补数,那么根据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可以把这两个数先相加,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再与其它加数相加,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例 1 巧算下面各题: (1)42+39+58; (2)274+135+326+ 265。解:(1)原式=(42+ 58)+39

=100+39=139

(2)原式=(274+326)+(135+265) =600+400 =1000 2.间接利用补数巧算加法 如果两个加数没有互补关系,可以间接利用补数进行加法巧算。例 2 计算 986+238。 解法 1:原式=1000-14+238 =1000+238-14 =1238-14 =1224 解法 2:原式=986+300-62 =1286-62 =1224 以上两种方法是把其中一个加数看作整十、整百、整千……,再去掉多加的部分(即补数),所以可称为“凑整去补法”。 解法 3:原式=(62+924)+238

=924+(238+62) =924+300 =1224 解法 4:原式=986+(14+224) =(986+14)+224 =1224 以上方法是把其中一个加数拆分为两个数,使其中一个数正好是另一个加数的补数。所以可称为“拆分凑补法”。 3.相接近的若干数求和 下面的加法算式是若干个大小相接近的数连加,这样的加法算式也可以用巧妙的办法进行计算。 例 3 计算 71+73+69+74+68+70+69。 解:经过观察,算式中 7 个加数都接近70,我们把 70 称为“基准数”。我们把这7 个数都看作70,则变为7 个70。如果多加了,就减去,少加了再加上,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原式=70×7+(1+3-1+4-2+0-1)

六年级上奥数第一讲找规律

第一讲 找规律 给出几个具体的、特殊的数、式或图形,要求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从而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解题的思路是实施特殊向一般的简化;具体方法和步骤是(1)通过对几个特例的分析,寻找规律并且归纳;(2)猜想符合规律的一般性结论;(3)验证或证明结论是否正确,下面通过举例来说明这些问题. 开篇小练习: 1、有一列数,观察规律,并填写后面的数,-5,-2,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组数为: 1111111,,,,,,234567 ---- …找规律得到第11个数是_________,第n个数是__________ 3、小凡在计算时发现,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他从中发现了一个规律。你能根据他所发现的规律很快地写出 111111111×111111111=______吗? 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个同学研究一列数:1,-3,5,-7,9,-11,13,……照此规律,他们得出第n 个数分别如下,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2n-1 B.1-2n C.(1)(21)n n -- D.1 (1)(21)n n +-- 5、如图,是用积木摆放一组图案,观察图形并探索:第五个图案中共有 块积木,第 n 个图形中共有 块积木. 6、观察数列1,1,2,3,5,8,x,21,y,……,则2x-y=____________ 7、观察下列各式: 12 34567822,24,28,216,232,264,2128,2256,======== …,请你根据上述规律,猜想108的末位数字是_________. 8、观察下列各式:32 11= 3323332 333321231236123410+=++=+++=

六年级奥数第四讲繁分数的计算

(一)繁分数的计算 --------巧取倒数法 【知识要点】 一个分数的分子或分母还含有分数或四则混合运算的分数叫做繁分数.通常无法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因此繁分数的运算过程就是化简的过程,要分别对分子和分母逐步进行计算,其间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概念清楚,运算迅速正确,而且还需要探索和掌握一些灵活的解题方法,化“繁”为“简”. 繁分数由分子部分、分母部分和分隔分子及分母的主分数线三部分构成.繁分数化简的目的是使分子部分及分母部分都不再含有分数. 连分数是一类特殊的繁分数,它的化简也用到繁分数化简的方法. 【典型例题】 例1计算 1 1 4 1 3 1 2 3 - - - (1995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计算试题) 解析从下往上,依层化简 1251312 21;33; 3335/355 -==-=-= 1543112 44;. 43 12/5121243 12 -=-== 练习一 1.试计算 1 1 4 1 3 1 2 1 1 2 - + - + (1997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计算试题) 解析原式= 2.计算 1 1 1 1 2 1 3 1 4 5 + + + + (1998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计算试题) 解析原式=. 例2已知= = + + + x x 则 , 11 8 4 1 1 2 1 1 1 .(1999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 解析 181313 ,11,; 111 1188 122 111 2 144 4 x x x =∴+=+= +++ +++ + 进而我们有: 12 22, 13 4 x +=+ + 12135 ,,. 13424 4 x x x =+== + 练习二 1.已知:= = + + + x x 则 , 25 18 4 1 1 2 1 1 1 .(2000年北大少年数学邀请赛第二试试题) 解析因为 2.已知167, 196 1 1 2 1 3 1 4 x x = + + + + 求的值. 解析 【课后精练及思考题】 计算 5 3 79 511 3649 + + - (1996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计算试题) 解析.

六年级奥数培训第16讲--比的应用(一)

第16讲比的应用(一) 一、知识要点 我们已经学过比的知识,都知道比和分数、除法其实是一回事,所有比与分数能互相转化。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二、精讲精练 【例题1】甲数是乙数的2 3 ,乙数是丙数的 4 5 ,甲、乙、丙三数的比是 ():():()。 【思路导航】 甲、乙两数的比 2 :3 乙、丙两数的比 4 :5 甲、乙、丙三数的比 8:12 :15 答:甲、乙、丙三数的比是 8:12:15。练习1: 1.甲数是乙数的4 5 ,乙数是丙数的 5 8 ,甲、乙、丙三数的比是 ():():()。 2.甲数是乙数的4 5 ,甲数是丙数的 4 9 ,甲、乙、丙三数的比是 ():():()。 【例题2】光明小学将五年级的140名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进行植树活动,已知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人数的比是2:3,第二小组和第三小组人数的比是4:5。这三个小组各有多少人? 【思路导航】先求出三个小组人数的连比,再按求出的连比进行分配。 ①一、二两组人数的比 2 :3 二、三两组人数的比 4 : 5 一、二、三组人数的比 8:12 :15 ②总份数:8+12+15=35 ③第一组:140×8 35 =32(人) ④第二组:140×12 35 =48(人) ⑤第三组:140×15 35 =60(人)

答:第一小组有32人,第二小组有48人,第三小组有60人。 练习2: 1.某农场把61600公亩耕地划归为粮田与棉田,它们之间的比是7:2,棉田与其他作物面积的比6:1。每种作物各是多少公亩? 2.小学六年级的同学分三组参加植树。第一组与第二组的人数的比是5:4,第二组与第三组人数的比是3:2。已知第一组的人数比二、三组人数的总和少15人。六年级参加植树的共有多少人? 【例题3】甲、乙两校原有图书本数的比是7:5,如果甲校给乙校650本,甲、乙两校图书本数的比就是3:4。原来甲校有图书多少本? 【思路导航】由甲、乙两校原有图书本数的比是7:5可知,原来甲校图 书的本数是两校图书总数的 7 75 + ,由于甲校给了乙校650本,这时甲校的图书 占两校图书总数的 3 43 + ,甲校给乙校的650本图书,相当于两校图书总数的 7 75 +- 3 43 + = 13 84 。 650÷( 7 75 + - 3 43 + )× 7 75 + =2450(本)答:原来甲校有图书2450本。 练习3: 1.小明读一本书,已读的和未读的页数比是1:5。如果再读30页,则已 读和未读的页数之比为3:5。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六年级奥数第一讲分数的速算与巧算教师版

第一讲分数的速算与巧算 教学目标 本讲知识点属于计算大板块内容,分为三个方面系统复习和学习小升初常考计算题型. 1、 裂项:是计算中需要发现规律、利用公式的过程,裂项与通项归纳是密不可分的,本讲要求学生掌握裂项技巧及寻找 通项进行解题的能力 2、 换元:让学生能够掌握等量代换的概念,通过等量代换讲复杂算式变成简单算式。 3、 循环小数与分数拆分:掌握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循环小数之间简单的加、减运算,涉及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主要利 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问题. 4、通项归纳法 通项归纳法也要借助于代数,将算式化简,但换元法只是将“形同”的算式用字母代替并参与计算,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而通项归纳法能将“形似”的复杂算式,用字母表示后化简为常见的一般形式. 知识点拨 一、裂项综合 (一)、“裂差”型运算 (1)对于分母可以写作两个因数乘积的分数,即 1 a b ?形式的,这里我们把较小的数写在前面,即a b <,那么有1111()a b b a a b =-?- (2)对于分母上为3个或4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形式的分数,即: 1(1)(2)n n n ?+?+,1 (1)(2)(3) n n n n ?+?+?+形式的,我们有: 1111 [](1)(2)2(1)(1)(2) n n n n n n n =-?+?+?+++ 1111 [](1)(2)(3)3(1)(2)(1)(2)(3) n n n n n n n n n n =-?+?+?+?+?++?+?+ 裂差型裂项的三大关键特征: (1)分子全部相同,最简单形式为都是1的,复杂形式可为都是x(x 为任意自然数)的,但是只要将x 提取出来即可转化为分子都是1的运算。 (2)分母上均为几个自然数的乘积形式,并且满足相邻2个分母上的因数“首尾相接” (3)分母上几个因数间的差是一个定值。 (二)、“裂和”型运算: 常见的裂和型运算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11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 (2) 2222a b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 裂和型运算与裂差型运算的对比: 裂差型运算的核心环节是“两两抵消达到简化的目的”,裂和型运算的题目不仅有“两两抵消”型的,同时还有转化为“分数凑整”型的,以达到简化目的。 三、整数裂项 (1) 122334...(1)n n ?+?+?++-?1 (1)(1)3 n n n = -??+ (2) 1 123234345...(2)(1)(2)(1)(1)4 n n n n n n n ??+??+??++-?-?=--+ 二、换元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另一个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将复杂的式子化繁为简. 三、循环小数化分数

六年级奥数辅导第13讲 排列组合

六年级奥数辅导第十三讲排列、组合问题 一、排列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就是要把一些事物排在一起,构成一列,计算有多少中排法,这就是排列问题。在排列过程中,不仅与参加排列的失误有关,而且与各失误所在的先后顺序有关。 排列公式:P m =(n-1) (n-2)……(n-m+1) n 【例题分析】 例1、有9面颜色不同的信号旗,任意取出3面旗从上到下挂在旗杆上表示信号,共可以表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 例2、用0,1,2,3,4,5,6,7,8这九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例3、7个人并排站成一排,其中甲必须站在中间位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 【巩固提高】 1、某班有一个小图书馆,有不同的文艺书80本,不同的自然科学书120本。如果最多从这两类书中各借1本,共有多少种借法? 2、要排一张有6个歌唱节目和4个舞蹈节目的演出节目单,如果任何两个舞蹈节目不得相邻,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3、从1,3,5中任取两个数字,从0,2,4中任取两个数字,共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其中偶数有多少个? 二、组合问题。

知识导航: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分组”问题,如把同学分两组进行篮球对抗赛,从全班同学中选几人参加数学竞赛等。这种“分组”问题,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组合问题。 组合问题与所取的元素有关,而与元素之间的先后顺序无关。 组合公式C m n =p m n ÷p m m 【例题分析】 例1、六(1)班要在25名同学中选出4名同学去参加夏令营活动,共有多少种选法? 例2、从6幅水墨画、3幅油画和4幅素描中选取两幅不同类型的画,布置画室。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例3、圆上有12个点,以每3个点为顶点画一个三角形,一共可以画多少个三角形?若以每4个点为顶点画一个四边形,可以画多少个四边形? 【巩固提高】 1、要从9名男生和5名女生中选出6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共有多少种选法? 2、某种产品100件,其中2件次品,其余为合格品,从中抽3件产品来检验, 至少有1件次品的情形有多少种? 3、从16个小朋友中任选4个人合影留念,共需拍多少张照片? 综合练习

二年级奥数找规律题讲解习题

数学家看问题,总想找规律.我们学数学,也要向他们学习.找规律,要从简单的情况着手,仔细观察,得到启示,大胆猜想,找出一般规律,还要进行验证,最后还需要证明(在小学阶段不要求同学们进行证明). 例1 沿直尺的边缘把纸上的两个点连起来,这个图形就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就叫线段的端点,如图8—1—1所示.不难看出,线段也可以看成是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如果一条直线上标出11个点,如图8—1—2所示,任何两点间的部分都是一条线段,问共有多少条线段. 解:先从简单的情况着手. (1)画一画,数一数:(见图8—1—3) (2)试着分析: 2个点,线段条数:1=1 3个点,线段条数:3=2+1 4个点,线段条数:6=3+2+1 5个点,线段条数:10=4+3+2+1

(3)大胆猜想:一条直线上有若干点时线段的条数总是从1开始的一串自然数相加之和,其中最大的自然数比点数小1. (4)进行验证:对于更多点的情况,对猜想进行验证,看猜想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就增加了对猜想的信心.如: 6个点时:对不对? ——对.见图 8—1—4. 线段条数:5+4+3+2+1=15(条). (5)应用规律:应用猜想到的规律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当直线上有11个点时,线段的条数应是: 10+9+8+7+6+5+4+3+2+1=55(条). 例2 如图8—2中(1)~(5)所示两条直线相交只有1个交点,3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4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那么,11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多少交点? 解:从简单情况着手研究: (1)画一画、数一数

图8-2 (2)试着分析: 直线条数最多交点数 1 0 2 1=1 3 3=2+1 4 6=3+2+1 5 10=4+3+2+1 (3)大胆猜想:若干条直线相交时,最多的交点数是从1开始的一串自然数相加之和,其中最大的自然数比直线条数小1. (4)进行验证:见图8—3.取6条直线相交,画一画,数一数,看一看最多交点个数与猜想的是否一致,若相符,则更增强了对猜想的信心.

六年级奥数简便运算

第四讲 简便运算(二) 一、专题简析 前面我们介绍了运用定律和性质以及数的特点进行巧算和简算的一些方法,下面再向同学们介绍怎样用拆分法(也叫裂项法、拆项法)进行分数的简便运算。 运用拆分法解题主要是使拆开后的一些分数互相抵消,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一 般地,形如1a ×(a+1) 的分数可以拆成1a -1a+1 ;形如1a ×(a+n ) 的分数可以拆成1n ×(1a -1a+n ),形如a+b a ×b 的分数可以拆成1a +1b 等等。同学们可以结合例题思考其中的规律。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计算:11×2 +12×3 +13×4 +…..+ 199×100 原式=(1-12 )+(12 -13 )+(13 -14 )+…..+ (199 -1100 ) =1-12 +12 -13 +13 -14 +…..+ 199 -1100 =1-1100 =99100 练习1 计算下面各题: 1. 14×5 +15×6 +16×7 +…..+ 139×40

2. 1 10×11 +1 11×12 +1 12×13 + 1 13×14 +1 14×15 3. 12 +16 +112 +120 + 130 +142 4. 1-16 +142 +156 +172 【例题2】 计算:12×4 +1 4×6 +1 6×8 +…..+ 1 48×50 原式=(2 2×4 +24×6 +26×8 +…..+ 248×50 )×12 =【(12 -14 )+(14 -16 )+(16 -18 )…..+ ( 148 -150 )】×12 =【12 -150 】×12 =625 练习2 计算下面各题: 1. 13×5 +15×7 +1 7×9 +…..+ 1 97×99

六年级奥数第16讲-比较数的大小(学)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年级:六年级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奥数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第16讲——比较数的大小 授课类型T同步课堂P实战演练S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①小数的大小比较常用方法; ②分数的大小比较常用方法; ③数的估算时常用方法。 授课日期及时段 T(Textbook-Based)——同步课堂 一、小数的大小比较常用方法 为方便比较,往往把这些小数排成一个竖列,并在它们的末尾添上适当的“0”,使它们都变成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如果是循环小数,就把它改写成一般写法的形式) 二、分数的大小比较常用方法 ⑴通分母:分子小的分数小. ⑵通分子:分母小的分数大. ⑶比倒数:倒数大的分数小. ⑷与1相减比较法:分别与1相减,差大的分数小.(适用于真分数) ⑸重要结论: ①对于两个真分数,如果分子和分母相差相同的数,则分子和分母都大的分数比较大; ②对于两个假分数,如果分子和分母相差相同的数,则分子和分母都小的分数比较大. ⑹放缩法 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我们还会用到其它一些思路!同学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展开思维! 三、数的估算时常用方法 知识梳理

(1)放缩法:为求出某数的整数部分,设法放大或缩小.使结果介于某两个接近数之间,从而估算结果. (2)变换结构:将原来算式或问题变形为便于估算的形式. 考点一: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例1、如果a = 20052006,b = 2006 2007 ,那么a ,b 中较大的数是 例2、如果A =111111110222222221,B =444444443 888888887 ,A 与B 中哪个数较大? 例3、在 a=20032003×2002和 b=20022003×2003中,较大的数是______ ,比较小的数大______ 。 例4、试比较: 2962 2222????L 1442443个与1853 3333????L 14424 43个哪一个大? 例5、已知:258998 369999A =????L ,那么A 与0.1中 比较大,说明原因; 考点二:多个数的比较 例1、(1)把下列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37 ,513,916,15 28 (2)(幼苗杯数学邀请赛)把下列分数用“<”号连接起来: 1017 ,1219,1523,2033,60 91 典例分析

(完整版)二年级奥数找规律填数

精心整理 找规律填数 一、专题简析 找规律在奥数题目中属于常见题型,主要分为找规律填图和找规律填数。在之前的课程里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这一类型的题,这一讲我们继续加深对这一类型题目的认识和理解。小朋友们,要认真观察、勇敢地去探索规律,相信你们都能找出空缺的数。 (2)1,5,9,13,(),()。 (3)2,20,200,2000,(),()。 (4)1,2,2,4,3,6,4,8,(),()。 (5)49,42,35,(),(),()。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6)4,6,9,13,(),24,()。 (7)100,81,64,(),36,25,(),9,4,1 【例2】仔细观察下列组图,在每一组的“?”处填上合适的数。 (1) (2) (3) (4) (5) 练习二 1、仔细观察每组图的规律,在空白处填合适的数。 (1) (2) 【例3】根据下表中的排列规律,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 练习三 根据下表中的排列规律,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 (1)(2) 课后练习: 1. 仔细观察每组数的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22、26 (2)3、6、9、12、()、18、21 (3)33、28、23、()、13、()、3 (4)55、49、43、()、31、()、19 ? 5313431033732?8871965815438945129 1215847 1586 18129178162122714 4877256815186

精心整理 2、根据图形中各个数的关系,在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 (1) (2) 3、找规律,填一填。 412 18919 1881620102024354643234125413123(2)24354643 23 4125413123(2)

六年级奥数-第一讲[1].分数的速算与巧算.学生版(最新整理)

第一讲:分数的速算与巧算 教学目标 本讲知识点属于计算大板块内容,分为三个方面系统复习和学习小升初常考计算题型. 1、裂项:是计算中需要发现规律、利用公式的过程,裂项与通项归纳是密不可分的,本讲要求学生掌握裂项技巧及寻找通项进行解题的能力 2、换元:让学生能够掌握等量代换的概念,通过等量代换讲复杂算式变成简单算式。 3、循环小数与分数拆分:掌握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循环小数之间简单的加、减运算,涉及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主要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问题. 4、通项归纳法 通项归纳法也要借助于代数,将算式化简,但换元法只是将“形同”的算式用字母代替并参与计算,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而通项归纳法能将“形似”的复杂算式,用字母表示后化简为常见的一般形式. 知识点拨一、裂项综合 (一)、“裂差”型运算 (1)对于分母可以写作两个因数乘积的分数,即形式的,这里我们把较小的数写在前面,即,那么有1a b ?a b <1111(a b b a a b =-?-(2)对于分母上为3个或4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形式的分数,即:,形式的,我们有:1(1)(2)n n n ?+?+1(1)(2)(3) n n n n ?+?+?+1111[(1)(2)2(1)(1)(2) n n n n n n n =-?+?+?+++1111[](1)(2)(3)3(1)(2)(1)(2)(3) n n n n n n n n n n =-?+?+?+?+?++?+?+裂差型裂项的三大关键特征: (1)分子全部相同,最简单形式为都是1的,复杂形式可为都是x(x 为任意自然数)的,但是只要将x 提取出来即可转化为分子都是1的运算。 (2)分母上均为几个自然数的乘积形式,并且满足相邻2个分母上的因数“首尾相接”(3)分母上几个因数间的差是一个定值。(二)、“裂和”型运算: 常见的裂和型运算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 (2)11a b a b a b a b a b b a +=+=+???2222a b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裂和型运算与裂差型运算的对比: 裂差型运算的核心环节是“两两抵消达到简化的目的”,裂和型运算的题目不仅有“两两抵消”型的,同时还有转化为“分数凑整”型的,以达到简化目的。 三、整数裂项 (1) 122334...(1)n n ?+?+?++-?1(1)(1)3 n n n = -??+(2) 1123234345...(2)(1)(2)(1)(1)4n n n n n n n ??+??+??++-?-?=--+二、换元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另一个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将复杂的式子化繁为简.

六年级奥数第1—6讲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1) 一、快速填空。 1 . a是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百分位约是70.70, a最大可以是(),最小是()。 2. b是一个大于0的自然数,且a=b+ 1,那么a和b的最大公约是(),最小公倍数是()。 3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用了5时,返回时速度提高了20%这样将比去时少用()时。 4 .一套西服的价格是250元,其中上衣价钱的1/6正好与裤子价钱的1/4相等。每件上衣()元, 每条裤子()元。 5?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2: 5: 8,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90,甲数是()。 6 ?在一个密封的不透明的袋子里装了两只红球,两只黄球,明明伸手任意抓一只球,抓到红球的机会是()。 7. 8 (x —3)—5x = 27 , x=()。 8 .把一杯20升的纯牛奶喝掉2升,再用水填满,则牛奶的浓度为()。 二、准确计算。 1 . 1 —3 + 5 —7+ 9- 11 +…—1999 + 2001 三、解决冋题。 1?小红看一本书,已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比是1: 5,如果再看10页这时已看页数占全书总页数的 25%这本书共多少页? 2 .甲、乙两桶油共68千克,若从甲桶中取出它的1/4,从乙桶中取出它的1/3后,两桶油剩下的一 样重。那么,原来甲、乙两桶油各多少千克?

3?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行完全程需要 20时,慢车行完全程需要 5时后两车相遇。已知快车在相遇前途中停留了 4小时,慢车在相遇前途中停留了几时? 4 ?一项工程单独完成甲队需要 10天,乙队需要15天,丙队需要20天,三队一起干, 结果一共用了 6天,甲队实际干了几天? 5、幼儿园大班和中班共有 32名男生,18名女生,已知大班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 5: 3,中班中男生 和女生的比是2 : 1。那么大班有女生多少名? 30时。开出1 甲队中途撤走,

二年级奥数:找规律

二年级奥数:找规律 1、⑴1、3、5、7、()、() ⑵90、88、86、()、()、() ⑶4、16、28、()、()、() ⑷1、2、3、5、8、13、()、()、() ⑸15、30、45、()、()、() 2、 3 6 17 22 29 4 7 23 30 3、⑴●●○●●○ ⑵ 1、在横线上填数。 ⑴115、119、123、、、 ⑵4、6、10、16、、 ⑶19、5、17、5、、 ⑷24、3、22、5、20、、 ⑸18、9、10、5、6、、 ⑹90、1、75、17、60、33、、、 2、画一画。 ⑴ 、、 ⑵

3、下面盒子里有几粒白珠子,有几粒黑珠子? 4、⑴ ⑵ ⑶16 18 ? 2 4 3 8 ?? 6 8 ? 5、填数字。 1 2 3 4 5 2 2 3 4 5 3 3 3 4 5 通过本次学习,我的收获有 。

第一部分必做题1、(☆)在横线上填数。 ⑴18、18-2、14、14-2、、 ⑵30、28、25、21、、 ⑶1、3、4、7、11、18、、 2、(☆) ⑴3、15、3、17、、 ⑵21、8、18、8、、 ⑶13、7、11、6、9、、 3、(☆☆) ⑴1、5、6、10、11、15、16、、 ⑵32、31、26、25、20、19、、 ⑶2、4、5、10、11、22、23、、 4、画一画。 ⑴(☆)□△○□△○、、 ⑵(☆)① ② ③

⑶(☆) ①② 一土王 王一土 王一 ⑷(☆)① ② ⑸(☆☆) ⑹(☆☆) △◇○△□ ○□□◇△

第二部分选做题5、⑴(☆☆) ① 2 8 5 9 6 10 40 45 35 ② 6 3 24 12 9 5 20 ⑵(☆☆)在方框里填数。 1 24 369 ⑶(☆☆)① 4 2 8 4 10 4 5 2 3 2 9 3 4 8 ② ⑷(☆☆☆) 54 45 63 36 81 18 1×9 3×9 ( )×9 5×9

六年级奥数专题第一讲直线型面积知识

知识提要 模型一:任意四边形中的比例关系 (“蝴蝶定理”) ①S1:S2=S4:S3或者S1×S3=S2×S4 ② A0:OC=(S1+S2):(S4+S3) 蝴蝶定理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问题的一个途径.构造模型,一方面我们可以使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关系与四边形内的三角形相联系;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得到与面积对应的对角线的比例关系. 模型二:梯形中比例关系(“梯形蝴蝶定理”) ①Sl:S3=a2:b2 ②S1:S3:S2:S4=a2:b2:ab:ab; ③S的对应份数为(a+b)2. 梯形蝴蝶定理,给我们提供了解决梯形面积与上下底之间关系互相转换的渠道,构造模型,直接应用结论,往往在题目中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模型三:燕尾定理: S△ABG:S△AGC=S△BGE:S△EGC =BE:EC S△BGA:S△BGC=S△AGF:S△FGC =AF:FC S△AGC:S△BCG=S△ADG:S△DGB =AD:DB 燕尾定理因为图形类似燕尾而得名,它的特殊性在于,它可以存在于任何一个三角形之

中,为三角形中的三角形面积对应底边之间提供互相联系的途径.通过一道例题证明一下燕尾定理: 模型四:相似三角形性质 ①AD AB = AE AC = DE BC = AF AG ② S△ADE:S△ABC =AF2:AG2 所谓的相似三角形,就是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只要其形状不改变,不论大小怎样改变他们都相似),与相似三角形相关,常用的性质及定理如下: (1) 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的长度成比例,并且这个比例等于它们的相似比; (2)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它们相似比的平方; (3)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我们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长等于他所对应的底边长的一半。 这四个模型,再加上我们在秋季学习的三角形面积与底、高成比例的模型共同构成几何的五大模型,这五大模型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学习. 模型一:“蝴蝶定理”主要抓住两种状态

六年级奥数-第4讲.几何-平面部分.学生版

第四讲 平面几何部分 知识点拨 一、等积模型 ①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②两个三角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 两个三角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 如右图12::S S a b = ③夹在一组平行线之间的等积变形,如右图 ACD BCD S S =△△; 反之,如果ACD BCD S S =△△,则可知直线AB 平行于CD . ④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作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⑤三角形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⑥两个平行四边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两个平行四边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 二、鸟头定理 两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相等或互补,这两个三角形叫做共角三角形. 共角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角(相等角或互补角)两夹边的乘积之比. 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如图 ⑴(或D 在BA 的延长线上,E 在AC 上), 则:():()ABC ADE S S AB AC AD AE =??△△ E D C B A E D C B A 图⑴ 图⑵ 三、蝴蝶定理 任意四边形中的比例关系(“蝴蝶定理”): ①1243::S S S S =或者1324S S S S ?=?②()()1243::AO OC S S S S =++ 蝴蝶定理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问题的一个途径.通过构造模型,一方面可以使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关系与四边形内的三角形相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与面积对应的对角线的比例关系. 梯形中比例关系(“梯形蝴蝶定理”): ①2 2 13::S S a b = ②221324::::::S S S S a b ab ab =; ③S 的对应份数为()2 a b +. 四、相似模型 (一)金字塔模型 (二) 沙漏模型 b a S 2S 1 D C B A S 4 S 3 S 2 S 1O D C B A A B C D O b a S 3 S 2 S 1S 4

同步奥数培优六年级上第一讲长方体和正方体(巧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第一讲长方体和正方体 (巧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知识概述】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 和生活中,有时不需要计算6个面的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解题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再进行计算。解答这类问题,不仅需要我们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观察能力、作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掌握一些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例题精学 例1有一种无盖的玻璃鱼缸,长25厘米,宽20厘米,高15厘米,做这样一个鱼缸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玻璃? 【思路点拨】这道题“做这样一个鱼缸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玻璃”和求面积有关,解题时要看清楚这是一 个“无盖的玻璃鱼缸”,没有上面,只要求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5个面的面积。 同步精练 1.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木箱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做这个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 方分米铁皮? 2.一个正方体食品盒,棱长4分米,在它的四周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分米? 3.学校新建一个儿童游冰池,这个泳池长50米,宽25米,深1.6米,现在要用水泥抹四壁和底面,抹水泥部分是多少平方米? 例2 两个棱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排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思路点拨】先根据题意画图: 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两个正方体原先各有6个正方形的面,当把它们拼起来时就少了2个正方形的面。这时,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相当于求10个正方形的面积;还可以这样想;当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时, 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可以先分别求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再求出它的表面积。 同步精练 1.把两个棱长是3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2.把底面积是36平方厘米的两个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3.把两个棱长都是3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多少平方厘米? 第 1 页共 6 页

24小学六年级奥数第二十四讲:数学游戏题

第二十四讲:数学游戏题 例1 . 两人轮流从1开始报数。每人每次只能报1个数或者2个数,谁先报到30获胜,怎样才能取胜(俗称抢30) 例2. 有1994粒棋子,甲、乙两人分别轮流取棋子,每次至少取1粒,最多取4粒,不能不取,取到最后一粒的为胜者,试问先取的获胜,还是后取的获胜,怎样取法 例3. 在黑板上写下2、3、4、……1994,甲先擦去一个数,然后乙再擦去一个数,如此轮流下去。规则规定最后剩下两个互质的数时,甲胜;最后剩下两个不互质的数时,乙胜。问最后谁获胜 例4. 在黑板上写下2、3、4、……1995,甲先擦去一个数,然后乙再擦去一个数,如此轮流下去。规则规定最后剩下两个互质的数时,甲胜;最后剩下两个不互质的数时,乙胜。问最后谁获胜 例5.在9 9象棋盘的右上角放一枚棋子,每一步只能向左,向下右向左下对角线走一格,二人交替走,谁先到达左下角,谁为胜者,问必胜的策略是什么 例5. 有两堆火柴,甲、乙两人轮流在其中任意一堆取,多取不限,但不能不取,谁最后把火柴取完, 谁就获胜。问如何能确保获胜 例6. 有9张扑克牌,分别为A (当作1)2、3、4、5、6、7、8、9。甲、乙两人轮流取一张牌,谁手上有三张牌的数加起来15,谁就取胜,问先取者怎样取牌可以保证不败

第二十四讲:数学游戏题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绕口令:“:车上放着一个盒,盒里放着一个瓶,砰砰砰、砰砰砰、瓶碰盆,盆碰瓶,是瓶碰了盆,还是盆碰了瓶” 。共有37 个字。两人做游戏,规定轮流有一个字落在自己身上,最后一个字落到谁,谁就获胜,问先得到字的能获胜吗 2.桌面上放着一堆火柴,共56 根。由甲、乙两人轮番从这堆火柴里取走者胜。 1 根至3 根,取了最后一根火柴 问应该怎样取,才能保证获胜 3.桌面上放着一堆火柴,共56 根。由甲、乙两人轮番从这堆火柴里取走 1 根至3 根,取了最后一根火柴者胜。问应该怎样取,才能保证获胜 4.把2002 个空格排成一排,第一格中放有一枚棋子,甲、乙两人轮流移动棋子,每人每次可以移动1 格、 2 格或 3 格。谁先移动最后一枚谁胜。问先移动者确保获胜的方法是什么 5.有100 根火柴,甲、乙两人玩轮流取火柴游戏,规定每人每次可取不多于是0 根的任何根数,以谁取完火柴使对方再无火柴可取者为胜。如果开始由甲先取,问谁一定能取胜他怎样才能取胜 6.把2002 粒纽扣,两人轮流从中取几粒,但每人至少取 1 粒,最多取4 粒,谁取到最后一粒,就算谁输。 问保证一定获胜的对策是什么 7.甲、乙两人在黑板上轮流写下不超过10 的自然数,规定禁止在黑板上写自己写过的数的约数,最后不能写的人为失败者。如果甲第一个写数,试问谁一定获胜,给出一种获胜的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