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英汉对比论文

英汉对比论文

英汉对比论文
英汉对比论文

浅析英译公示语中的常见错误及翻译策略

——以长沙橘子洲为例

摘要:公示语不仅是外国朋友了解中国的信息窗口,更是中国向外宣传的一个文化之窗。这些年,虽然我国在公示语翻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效果却仍然不尽人意。本文试分析长沙橘子洲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和失误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定的翻译策略,旨在提升公示语的翻译效果,营造良好的双语环境和提升长沙的国际化程度。

关键词:公示语;失误;国际化

1.引言

公示语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公共场所的公示语。随着长沙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长沙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不断加强。在世界走进长沙同时长沙也在走向世界,公示语的翻译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各个场所的双语公示语为外国友人提供了便利,这对于展示和推广长沙的形象和知名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稍作留心我们便可发现各个场所的英语公示语的错误和不规范性现象随处可见。显然错误和不规范性的翻译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而且还容易造成误解,这会极大地影响长沙对外交流的国际形象。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其中的原因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

2.公示语的定义

2006 年 5 月初,国际标准化组织第 145 技术委员会(图形符号)

主席Barry Gary给“Sign”(公示语)准确的诠释:“Signs are anything from the simplest way finding or information“marker”to the technically sophisticated communication of a message. Signing affects everybody---travelers, shoppers, visitors, drivers etc, whether in the course of business or pleasure.(王颖等,2009:14)公示语是国际化都市及国际旅游目的地语言环境、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刘法公等,2008: 47)公示语是在公共场所向公众公开宣示的语言文体,它具有提示、警告、要求和限制等意图的特定功能,在维护公共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城市的标识、指示牌、路牌、标语、单位名称、通告等统称为“公示语”。

3.长沙橘子洲公示语翻译现状调查

长沙橘子洲是湖南的一个重要的公共旅游场所。为了了解该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笔者对一些主要的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考察并对问题公示语进行了拍摄,共收集了问题公示语60多例,问题类型大致可以归为一下几类:

2.1机械性的一一对应翻译。机械性的翻译在标识语翻译中占有不少的比例。例如:橘子洲头的某指示牌上“您的位置”被望文生义地翻译为“You Are Here”。

站牌上站、本站和下站分别译为“Previous Station”“Present Stop”和“Next Stop”是典型的逐字翻译,是典型的没有理解透彻原文的实际意义。很多的标识语翻译一般都有一些被认可的翻译。译者需要抱着严谨的学术态度认真地查找资料找出最精确的译文。如果作者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翻译,那么翻译出来的东西未免成为中式英语。

2.2翻译混乱。翻译混乱主要表现在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地名路名标识的翻译方法混乱而导致译名很不统一。岳麓山的写法有“Yuelu Mountain”“Yuelushan”,橘子洲“Orange Area”“Tangerine Island”“JUZIZHOU”,上一站和下一站的站分别译为“Station”和“Stop”。这种一地多名,一名多译,名不从主等都会令外国宾客游人无所适从。江神庙的拱极楼中的古代六朝和清庸正八年分别译为“Six Dynasties”和“in the 8th year of Yongzheng of Qing Dynasty”。这种翻译混乱导致翻译没有规定性。

3.语法错误

语法错误主要表现为单复数,词性,人称,时态和冠词等方面的错误,在收集的问题公示语中有语法错误的占很大比重,下面的例子暂不论译文是否恰当,均存在语法错误。男厕的翻译为MAN,但是女厕翻译为WOMEN。投诉电话号码译为“Complaint Hotline”“Complaints Hotline”。

此三种误译是公示语中常见的,应该要引起社会及学者的注意。

4.英译公示语中的误译现象及分析

只有找到引起误译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示语翻译失误问题。找到症结之后才能对症下药。公示语翻译标牌通常要经过多个环节,涉及的人员主要是翻译者和翻译标牌制作者。因此任何一个环节中任何人出现差错都可能导致误译。从翻译者和翻译标牌制作者的角度,笔者认为造成公示语翻译失误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译者的英语水平欠缺,责任心不够。翻译能力包括百科知识和翻译技巧等。由所收集的公示语翻译失误大多可分为语法错误,中式英语译文以及一些拼写错误等,基本上是由于译者英语水平低劣、翻译能力欠缺造成的。翻译课往往侧重于文学翻译,鲜有涉及公示语翻译,因而不了解公示语的特点以及翻译原则,在公示语翻译中照搬文学翻译的方法,导致一些公示语译文虽然意义相符,但译文功能缺失,语气不当等,失去了公示语翻译的交际目的。

其次,标牌制作者缺乏责任心。在制作过程中没有进行认真校核,或为了美观而盲目增删空格、更改大小写等,造成译文出错或不规范。

5.中文公示语英译策略

首先是我们在英译策略中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准确性原则。英文标识语翻译的首要原则应是准确性。如果不能准确传达英译标识语的含义,那么翻译就失去了意义,但是也要注意避免逐字逐句的翻译。

2)简洁性原则。英文标识语的翻译应崇尚简洁,让人一目了然。冗长的翻译会让人觉得啰嗦,人们不会有耐心看下去,而且也意味

着制作成本的增加和资源的浪费,这与我们节约资源的理念是相违背的。

3)礼貌性原则。礼貌原则体现了我们对外国友人的尊重,传达了我们友好和体贴的态度,以命令或威胁的方式警告人们,只会产生背道而驰的效果,使人产生抵触心理。

其次是翻译理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德国功能派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汉斯·费米尔(Hans J. Vermeer’s)、凯瑟琳娜·瑞斯(Katharina Reiss)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创立的。目的论准则可用这样的方式解读:原文的翻译、阐述、表达应当在其译文使用的语境下和使用其语言的人群里发挥功能(Vermeer,1989:20)。目的论不把重心放在译文与原文是否等值上,而是以译文是否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为中心。我们需要的不是逐字逐句的机械翻译而是有效的灵活翻译。公示语英译目的是为了让外国人理解明白公示语所表达的信息,所以公示语的英译应该以目标语为重心而不是源语言为重心。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在译者的作用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任何一项翻译行动开始之前,必须首先弄清楚它的目的是什么,否则无法进行翻译。”(谭载喜,2004) 可以说,翻译是一种为实现跨文化和跨语言交际的目的而进行的复杂活动。如何处理好两种语言间的文化差异,同时达到作者、译者、读者的创作意图、转换意图、接受意图的交际目的,是公示语翻译中的关键问题。

最后是翻译建议:1)提高对公示语翻译重要性的认识。如果认识

到位,很多公示语翻译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单词拼写错误、大小写错误、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等,这些错误明显属于硬性问题是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或标牌制作者粗心大意造成的。然而公示语的翻译是一个城市对外的名片,关乎一个城市的国际形象。因此要把公示语翻译当成一门严肃认真的学问既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也需要强烈的责任心。2)建立语料库。国家语委“外国语言专家”国内标识语翻译专家教授等共同参与语料库建设!公共场所公示语标识应由政府部门统一制作,使同一公示语在不同的地方出现时保持一致性。正如前文提到的对橘子洲的翻译五花八门,十分混乱正是由于缺少统一的规范标准所致。

6.结论

城市的公示语建设彰显其发展水平与国际化水平,是加强与国际友人交流沟通的重要媒介,我们应从翻译文化观和翻译目的出发,长沙政府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其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英文公示语的监管,储备英文翻译人才,建立健全相关部门,完善语料库,长沙现处于经济转型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时期,为使长沙以更加崭新的面貌登上国际化大舞台,展示中国城市的魅力,城市英文公示语的规范问题必须早日解决。

参考文献:

[1]David Guralinik. 1980.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of the

American Language (2Student Edition)[Z].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2]Gentzler. 1993. E.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 ]. London: Routledge.

[3] Newmark. 2001.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Nida & E.A. 1964. Towards Science of Translation[M]. Leiden:E. J.Brill.

[5]Nida & E.A & Taber. 1969.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 ]. Leiden:E. J. Brill.

[6]陈蕾.2012.英汉公示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M].黑河学刊.

[7]崔学新.2010.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8]丁衡祁.2006(6).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逐步确定参照性译文[J].中国翻译.

[9]冯亚娜.2012.浅析标识语英译失误及翻译策略[M].海外英语出版社.

[10]贺学耘.2006(3).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及其翻译交际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

[11]刘法公、徐蓓佳.2008.公示语汉英翻译原则的探索[M].浙江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与外语教学出版社.

[12]罗选民、黎土旺.2006(4).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

[13]倪传斌、刘治.1998(2).标记语的英译原则及实例分析[J].上海科技翻译.

[14]唐琳.2011.浅谈英译公示语中的常见错误及翻译建议[M].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15]王颖、吕和发.2009.公示语汉英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6]许鹏.2013.公示语翻译现状研究——以安徽芜湖市为例[M].淮海工学院学报.

[17]杨全红. 2005(6).也谈汉英公示语的翻译[J].中国翻译.

[18]张健.2001.报刊新词英译纵横[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郑亚琴、张健.2012.目的论视角下公共标志语的英译研究——以黄石城市标识语为例.[M].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Abstract:Signs are not only an information window but also a culture window to promote for foreign tourists.In recent years,we made a very great progress but the results are not satisfied.In this essay,the author analysis the existed problems,mistakes in Changsha Orange Island and come up with some practical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results of signs translation, build a favorable environm ent and rise Changsha’s international degree.

Key Words: Sings;Mistakes; International

英汉对比论文

英汉定语比较和翻译 一.引言 有人认为,翻译可以“无师自通”,“自学成才”;“外文词不认识可以查字典,只要有点外语基础,就能搞翻译”。一言以蔽之,翻译容易,但是对于真正从事翻译的工作者来说,翻译无不很难。因为中英文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以及中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等。这些原因导致了各种现象,如很难在中文中找到一个完全与英语对等的单词,英语重型合,汉语重意合,句子成分之间存在很大等差异。为了翻译工作者更好的理解中英定语的差异,本文讨论中英语种 在英语中,定语是附加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用来修饰或限制主语宾语的词或词组。主要有形容词,此外还有名词、代词、数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短语)、分词、定语从句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句子都可以作定语。而在汉语中,定语常由形容词、数量词、名词、代词充当,也可有其他词或短语充当。由此可以知道,在英汉语中,充当定语的成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是由英汉语的本质性差异决定的,汉语是重意合,而英语是重型合,在汉语中,语言组织以意御型,无词性变化,所有的动词都是动词原形,没有动词不定式,分词和过去式之分,汉语的动词,至少相当于英语的谓语动词、现在在分词、不定式、动名词五种可能。如“去”,既可能是watch(watches), watching(现在分词), watched , to watch, watching(动名词)中的任何一种,因为汉语中缺乏词形变化标记,也不像英语一样,要求成分(主谓宾)和词性(名动形)之间的严格一致。 例(1)正在看的,将要去看的,已经看过的电影 the movie ( which is) being watching, the movie to be watched, the movie that will be watched, the movie that has been watched. 从上面的句子中可以看出,英语的动词发生了各种变化(现在分词,过去式,不定式等)而汉语的动词并没有变化,都是“看”。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本质性差异决定了其句子定语也会产生差异。 二、英汉定语的位置的差异 定语是修饰主语和定语的语法成分,说明事物的属性,类型或特征。在英语里,单个词做定语时一般放在被修饰词前面,但是介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从句做定语时一般放在被修饰成分的后面。汉语则不然,只要是定语,它一般只能放在被修饰词之前,放在后面的情况绝少。因此,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而英语中 1)前置定语 前置定语指置于定语中心语之前对之起修饰作用的成分。英汉语种都有前置定语,但两种语言中充当定语的语言单位不同,英语的前置定语一般以词为主(包括复合词和带前置修饰语的词),这和汉语定语顺序相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汉译时一般可以直接按照原来的顺序翻译成汉语而不会影响其意思如: (1)a famous university.(形容词)一所著名的学校(2)our class(代词)我们班

从英汉语言文化差异谈翻译论文

2.称呼方式 近年来,很多说英语的人倾向于用名来称呼别人,这个现象在美国人当中尤其普遍,甚至是初次见面的时候。这个不仅适用于同龄人,也适用于年龄不同的人。听到一个小孩称呼一个年龄很大的人为joe, ben, may, helen是很平常的事。很多大学生直呼他们教授的名字,教授不把这个看作是一种不尊敬或不熟悉,而是把他看作是一种谦恭有礼和平等。 中国人称呼自己的家人、亲戚或近邻为二哥,三姐,四婶,周大伯,而这些不应当被转译成英语。中国人的称呼方式通常是使用一个人的头衔、办公室、职业等,比如,黄局长、林经理、马校长,但是很少听到说英语的人说“bureau director”, “manager jackson”, “principle morris”。 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与互译 中文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的不同,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本文试图从人们较为熟悉的英汉亲属称谓习惯和语义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蕴。它们属于不同的称谓制度,具有不同的称谓习惯和泛化现象。家庭类型、血缘关系、宗法观念、文化取向、礼貌原则等是造成两者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对亲属称谓的属性和用法的分析和对比,可以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窥见一斑。汉英称谓在形式、语用意图、文化内涵上存在诸多差异,通过两种语言称谓系统的归纳对比,挖掘各自的文化内涵,对中英称谓语的翻译提出三种方法。关键词: 亲属称谓;文化差异;比较;翻译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Kinship Terms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kinship term is not only a part of language but also a kind of cultu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kinship terms reflec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to some extend. From the comparative analys is of usages and meanings of kinship addressing system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which people familiar with,the paper is to reveal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 in it. They belong to different kinship addressing systems also have different usages of kinship terms and developments. The main reasons for cultural differences lie in the family structure, consanguinity, patriarchy concept, culture adoption and courtesy principle.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ts features and usages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Based on th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title and kinship addressing system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their complicated pragmatic intentions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s in use,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pares the two systems, and reveals their respective culture specific implications. Finally, three methods are presented on how to translate addressing form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Key words: kinship term; cultural difference; comparison; translation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的不同,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因此通过对亲属称谓的属性和用法的分析和对比,可以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窥见一斑。 一、英汉亲属称谓的差异 (一)、英汉亲属称谓的复杂程度差异 汉语亲属称谓复杂,英语简单。“亲属称谓(Kinship term)是一定的亲属制度(Kinship system)所产生的文化符号,它以简单的术语形式反映复杂的亲属制度。”[1](P139)汉语称谓语要比英语称谓语繁杂细致得多,汉语要区分血亲姻亲,如伯父、叔父、姨母和伯母、婶母、姨父;区分宗族非宗族,如爷爷、侄儿、孙子和外公、外甥、外孙等;区分父系母系,如叔叔、姑妈、堂兄和舅舅、姨妈、表兄等;区分长幼辈份,如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等。而英语的亲属称谓就显得简单得多,仅用几个词就能全部涵盖,如grandparent(爷爷,外公,奶奶,外婆),brother(哥哥,弟弟),sister(姐姐,妹妹),uncle(伯父,叔父,姨父,舅舅,姑父),另外,英语中的一些亲属称谓非常笼统,没有指明具体关系。所以像Linda?s bother married Michelle?s sister这句话就很难准确地译成汉语,因为不知道brother是Linda的哥哥还是弟弟,sister是Michelle的姐姐还是妹妹。还有cousin这个称谓,有时连男女都不分了。在西方国家,亲属关系的涵盖和延伸范围远没有中国那么广阔。 (二)、英汉亲属称谓关系表达清楚性差异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任务书和开题报告样本

毕业论文(设计) 任务书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课题类型:理论研究课题来源: 自选 系别:外语学院专业:英语班级:姓名:学号: , 1)学生提出选题的初步设想,教师制定计划任务书2009.6.28——2009.7.4 2)学生搜集、阅读、整理与论文有关的资料,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毕业论文任务书要求构思论文框架,编写论文提纲,向指导教师提出开题报告2009.7.5——2009.9.30 3)撰写论文一稿并上交老师2009.10.1——2009.11. 30 4)指导教师将初稿修改意见反馈给学生,要求学生完成并上交二稿2009.12.1——2010.3.1 5)反馈二稿,完成三稿,进行毕业论文中期检查2010.3.1——2010.3.30 6)论文修改,按规定格式定稿上交,并做好论文答辩的准备工作2010.4.1——2010.4.10

7)指导老师评语、成绩,评阅教师评语,工作小组审定2010.4.10——2010.4.27 8)论文答辩,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总结并上报2010.4.28——2010.4.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经老师指导并审核,由学生抄写,要求书写工整) ,讨论和 3.2.1.3 The numbers in the street signs 3.2.2 The other public signs 3.2.2.1 The effect of translation 3.2.2.2 The analysis of classical examples 4 The styles and principles 4.1 The styles 4.1.1 The use of abbreviated words 4.1.2 Characters and drawing signs are frequently used

中英文化对比论文

英汉习俗文化对比(选修课) 题 目 __中西文化差异_______ 姓 名 周超 ________ 学 号 3090311120 _________ 专业班级 英语094 ________ 分 院 外国语分院 _____ 宁波理工学院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障碍会导致的信息误解,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 例如在言谈方面,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礼貌的表现,但是西方人就不是这么认为了。当我们向西方人表示关切地问候时,他们可能反而觉得很不高兴。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不需要任何人来指教。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另外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认不文明的行为。因为西方人认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客人自己决定,用不着主人为他添酒加菜,而且他们认为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交际带来不少困惑。 同样的一件事物,不同的文化背景,看法也大相径庭。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强,血缘关系,亲情伦理,在脑中根深蒂固,父母、子女始终是一家人。哪怕成家立业,另立门户,和父母仍不分彼此,中国人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作是自己应尽的责任。然而西方人却不同,子女一到成年,就会离巢而飞,父母不再抚养他们,而子女一旦独立,对父母家的事也不再理会,更别说赡养父母或几代同堂了。美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简单:父母及未成年孩子,称之为核心家庭。子女一旦结婚,就得搬出去住,经济上也必须独立。父母不再有义务资助子女。这种做法给年青人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并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但同时也疏远了亲属之间的关系。中国人如果一大家子来购物,父母为小孩买东西天经地义,已成年子女为父母代付钱也是理所当然。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在这样的家庭中,老人帮助照看小孩,儿孙们长大后帮助扶养老人,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密切了亲情关系。然而,这种生活方式不利于培养年青人的独立能力。老外却不同,父母、子女各自理财,互不搭界。现实中的美国,儿子可以是百万富翁,父母却照旧穷困潦倒,和中国人的“母以子贵”,“一人得道,合家升天”的中国传统实在天差地别。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很多方面。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在西方人看来,谦虚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在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方面,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他们认为自己应该为自己负责。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每个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们也不习惯过问他人的事情,比较注重隐私。因此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常常是令人难堪的事。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的私事。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在中国,主动关心别人,给人以无微不至的体贴是一种美德,因此,中国人不论别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愿主动关心,而这在西方会被视为“多管闲事”。 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无论贫富,人人都会尊重自己,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同时,人人都能充分地尊重他人。很少人以自己显赫的家庭背景为荣,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 形合与意合英汉两种语言

内容 一、引言 二、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2.综合语与分析语 3.刚性与柔性 4.形合与意合 三、课堂篇 四、疑惑篇 五、结语

英汉对比研究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 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 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

中英足球文化的差别比较 论文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football between China and the UK 1.INTRODUCTION Football is a kind of popular sports that needs the team work of the players nowadays. As we know, the ancient football was originated in China and the modern football was originated in the UK. According to the wikipedia, modern football is known a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widely carried out and influential sports. And modern football even be considered as the world's best sports. In times of peace, it was also known as the "no smoke of war between countries” and even be considered as an art because of its richness in content and appeal. Because of these I mentioned above, I would like to study on football between China and UK. (1) 2.SIMILARITIES <1>Both two countries have incompetent administrations. Either the FA or Chinese Football Association is incompetent. As a decision-making body of the country?s football affairs, both of them are not able to maintain the honor and interests of their own countries. (2) <2>Both two countries have the coaches who are short of

英汉对比论文

英汉对比与翻译 学 期 论

文 英汉倒装句对比研究 谈耀文 (外国语学院 10级英语翻译二班 0409100234) 摘要:本文论述、对比了英汉倒装结构和信息状态差异,并从多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进一步支持了徐盛桓等人有关英语倒装句的信息分布理论—前置成分不应新于后置成分。同时也提出:汉语口语倒装,是出于实际语用的目的,其信息分布一般从未知到已知或从信息分布量轻到信息分布量重,与汉语正序句和书面倒装句相反。 关键词:倒装句对比研究 当代中外语言研究者对英语倒装句做过细致的研究和阐述。Jesprson,Poutsma,Quirk,Green等及我国的张道真、章振邦、薄冰、徐立吾等学者都研究过英语倒装句,详述了倒装句的形式与结构等。近一二十年以来,中外学者还注意到了倒装句的语用功能,认为此句型可表强调、惊叹、感叹等。同时,汉语语言研究者也对汉语的倒装句作了认真的研究,朱德熙、胡裕树等在他们的论著里都谈到了汉语的倒装问题,特别是陆俭明先生在《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里系统的论述了汉语口语中的倒装结构、现象和特点。这些研究和概括十分有助于我们对英汉倒装句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近年来,新的信息理论的提出,也大大促进了我们对句法信息分布状态的分析。徐盛桓、朱永生等皆进行过信息理论分析,认为英语或汉语句子的主位信息分布大多从已知到未知。Birner(1994)和徐盛桓(1995)指出,英语倒装句中的信息分布状态为:主位或前置部分信息不应新于述位或后置部分信息。胡壮麟等认为汉语正序句的信息分布也相似。本文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分析英汉倒装结构的形式、信息分布,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对比,一窥英汉倒装句的共性与个性之一斑。 一、结构比较 1、定义差异 英语倒装句—逻辑主语出现在动词(包括谓语动词/助动词/能愿动词)后,

中英文论文对照格式

英文论文APA格式 英文论文一些格式要求与国内期刊有所不同。从学术的角度讲,它更加严谨和科学,并且方便电子系统检索和存档。 版面格式

表格 表格的题目格式与正文相同,靠左边,位于表格的上部。题目前加Table后跟数字,表示此文的第几个表格。 表格主体居中,边框粗细采用0.5磅;表格内文字采用Times New Roman,10磅。 举例: Table 1. The capitals, assets and revenue in listed banks

图表和图片 图表和图片的题目格式与正文相同,位于图表和图片的下部。题目前加Figure 后跟数字,表示此文的第几个图表。图表及题目都居中。只允许使用黑白图片和表格。 举例: Figure 1. The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注:Figure与Table都不要缩写。 引用格式与参考文献 1. 在论文中的引用采取插入作者、年份和页数方式,如"Doe (2001, p.10) reported that …" or "This在论文中的引用采取作者和年份插入方式,如"Doe (2001, p.10) reported that …" or "This problem has been studied previously (Smith, 1958, pp.20-25)。文中插入的引用应该与文末参考文献相对应。 举例:Frankly speaking, it is just a simulating one made by the government, or a fake competition, directly speaking. (Gao, 2003, p.220). 2. 在文末参考文献中,姓前名后,姓与名之间以逗号分隔;如有两个作者,以and连接;如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作者,前面的作者以逗号分隔,最后一个作者以and连接。 3. 参考文献中各项目以“点”分隔,最后以“点”结束。 4. 文末参考文献请按照以下格式:

语用学论文(英汉指示语对比分析)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Pragmatic Analysis on expressions Chinese and English ------- From thePerspective of Deixis 完成时间 课程名称《语用与交际》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年级

Pragmatic Analysis on expressions Chinese and English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ixis 摘要:指示语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要素,也是日常生活里使用频率较多的语言慨念。本文拟从对比语言学的观点出发,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指示语进行对比和分析,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一致性和分歧性,其目的是提高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英汉;指示语;对比;分析 Abstract:Deixis is the most basic elements of the language, but also the frequency of use in everyday life are more generous concept of language. This paper from the viewpoint of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on the instruction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for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consistency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nd its purpose is to improve the cognitive abilities of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English and Chinese; deixis; comparison; analysis I Introduction Deixis appears to be a universal component of human communication, linking utterances to the context in which they are used. It is highly context-dependent. The strong context-dependency nature of deixis constantly reminds us of the fact that natural languages are primarily invented for use in face-to-face exchange.And deixis belongs to pragmatic study since it reveals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ontext and non-linguistic context). The understanding of indexical expressions relies on the utterance context. In linguistics, deixis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wherein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of certain words and phrases in an utterance requires contextual information. Words are deictic if their semantic meaning is fixed but their denotational meaning varies depending on time and place. Words or phrases that require contextual information to convey any meaning,for example, English pronouns are deictic. Deixis is closely related to both indexicality and anaphora, as will be further explained below. Although this article deals primarily with deixis in spoken language, the concepts can apply to written language, gestures, and communication media as well. While this

中西方文化差异英语论文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A Comparative study on school education As we all know, there are lots of differences in school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Now I want to 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from primary education to higher education. The reasons why I want to compare these two kinds of education style are very simple. Firstly, if we want to learn about a country, we should learn its educational style to so that we can learn how they cultivate the next generation. Secondly, we can study others’advantages and improve ours’, especially for we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r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lways relies on science, and science come from education, if we want to be strong, education is the very key. You may ask why the differences exist, yeah, why? In my opinion, differences come so obviously because we have quite different thinking methods, we Chinese prefer to summarize experience after every practice, and we are good at applying our summary into practice. While Americans are used to doing some practice first, they can achieve a lot in these practice. In other words our thinking method is limited in the elder generation's experience seriously, what we do is to apply these summary into application, it will do great harm to our innovation. Now let us compare our different kind of education style from primary education to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1,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英汉对比与翻译期末论文 (2)

英汉对比与翻译——词汇三境 [摘要]:本文将英汉语言中词语分布做了对比,并就词汇翻译提出了“意译”、“义译”、“化境”三个要求,从而得知,词汇翻译的地道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境的还原程度。 关键词: 译意、译义、臻化、词汇、语境 正文:英国语言学家George W.W ilk ins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一书中指出:“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由此可见词汇在英语中所居的重要地位。在翻译时,即使一个译者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与句法,还是会遇到总不能够突破的瓶颈,这个障碍往往是由词汇,甚至是简单词汇所引起的。例如:“He is a perfect stranger in the city.”这里对于什么是一个“perfect stranger”的理解与处理会造成译文层次的不同,同时也是考量一个译者的水平。如果仅翻译字面意思,翻译成“完美的陌生人”,译文显得晦涩难懂;当我们进一步理解“perfect”这个词的含义,并进入意义层面, “perfect”就是“完完全全”的意思,那么“perfect stranger”该译为“完完全全的陌生人”,“他是这城市中完完全全的陌生人”意思准确但是和全句契合不够完美,同“in the city”在搭配上略有滞涩;所以,我们将其转化,将“完完全全的陌生人”这一名词词组转化为动词词组,意为“对……完全陌生”,这句话就可译为“他对这城市完全陌生”,这样的搭配显得协调,不但译出了源语言想表达的意思,“疏离”这一

语境也得以完整地保留了。 以上例子就体现了英汉互译中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即词性转换。世界上的语言,不管其各有多少词类,名词和动词都占最大的比例;不管有多少句型,都能归纳为静态与动态两类。总的来说,汉语呈动态特征,英文呈静态特征。在词汇的使用上,汉语的动态表现为:汉语的动词丰富,使用频率高;而英语中,名词、介词等非动词性此类的使用频率很高。据周志培(2003:390)统计显示截选如下:(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及英译 语言总 数名 词 介 词 动 词 助 动 非限 定动 词 代 词 形容 词 副 词 数 词 连 词 量 词 冠 词 汉语词数636 167 11 186 27 41 70 70 39 17 8 % 26% 2% 29% 4% 7% 11% 11% 6% 3% 1% 英语词数907 238 99 105 19 30 98 104 43 28 5 84 % 26% 11% 12% 2% 3% 11% 11% 5% 3% 7% 9% (2)“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中国欢迎宴会上的讲话”及汉译文 语言总 数名词介词动词助动非限定 动词 代词形容 词 副词数 词 连词量词冠 词 汉语词数324 99 9 72 5 36 22 42 15 13 2 % 31% 3% 22% 2% 11% 7% 13% 4% 4% 0.6% 英语词数366 91 49 41 1 9 39 50 22 13 23 28 % 25% 14% 11% 0.2% 2% 10% 14% 6% 4% 6% 8% 上述结果表明,若要在英汉互译中,若要翻译出地道的T arget Text,就应当尽量符合Target Language的表达习惯。这必然包含必 要的词性转换。在进行英译汉时,根据需要将英文中的名词,介词等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的不同,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因此通过对亲属称谓的属性和用法的分析和对比,可以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窥见一斑。不同文化由于历史传统、民族心理等差异导致了称谓语体系的不同。英语言文化的差异导致两种亲属称谓系统的不同。如果直接把汉语亲属称谓移植到英语中,往往会引起意想不到的文化困惑甚至震惊。因此,了解汉英亲属称谓的差异以及差异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有助于我们从语用对等的层面正确地翻译称谓语。 “称谓”与“称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有密切联系,应当加以区分。祝畹谨在《汉语称呼研究》一文中指出,这两个词的含义和侧重点是有区别的,“称谓”是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称呼”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称呼语更多用于当面称呼,称谓语更多用于背面指称。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型。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如父亲、母亲爷爷、伯父、姨父、姑父等等。本文将依照梁真惠(2002)的观点,把亲属称谓再分为亲属称谓和仿亲属称谓(也称类亲属称谓)。 一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 各种语言都相应地具有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属称谓系统,它包括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姻系称谓和类亲属称谓四种(黎昌抱,2001)。英语亲属称谓语属类分型,而汉语亲属称谓语属叙述型(曲彦斌,1996)。在英语中,亲属称谓语概括、笼统;而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语清楚、细致,每一种亲属关系都给予叙述。英汉亲属称谓的具体差异概括为以下7点: (一)直系旁系区别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爷爷、奶奶、孙子、孙女是直系亲属,是属于同宗的;但其英语表达却分别与旁系亲属外公、外婆、外孙、外孙女一样 (二)父系母系区别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是对英汉对比研究进行综述。文章首先阐述了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异同,继而回顾了我国英汉对比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讨论了英汉对比研究的实用价值以及宗旨和目标,最后论述了对比研究是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对比研究、异同、历史与现状、实用价值、宗旨目标、理论方法 正文: 近年来,我国与外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国内出现了外语热,而外国也出现了汉语热。这种局面大大促进了我国的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以及翻译事业,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对比 语言学的研究。人们在外语教学中逐渐认识到,要学好外语,必须了解其特点,最有效的方 法就是与母语的特点作比较。熟悉外语和母语的特点,并加以科学对比,分析其差异的因素,这无疑将有助于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 “对比”和“比较”在语言研究和语言实践中是经常出现的字眼,常被混为一谈。其实作为学科,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 比较语言学,又称历史比较语言学,是一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放在一起加以共时比较或把同一种语言进行历时比较的学科。它旨在重构原始语,理清语言之间的亲属源流关系, 阐述它们的体系和特质,最终建立其谱系关系,比较语言学的目的主要是求同。 对比语言学属于共时语言学,它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作共时的、常为静态的考察 和分析,指出它们中各个层次,即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篇章等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点,并努力运用哲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与理论去阐释这些不同之点所产生的根源的学科。对比语言学的主要目的是觅异。 作为研究方法,“对比”和“比较”是密不可分的,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离不开比较,对各种语言现象的阐释是建立在比较分析之上的。“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 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要对比必须进行比较,因为“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所以,“对比”与“比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赖的关系。 二、英汉对比分析的历史及现状 英汉对比研究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兼具有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其任务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和历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并解释英汉语之间的异同,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研究和其他领域。英汉对比研究应分为三个层次:语言的表层结构;语言表达方法;语言哲学。从学科上看,英汉语言对比可分为英汉对比语言学、英汉翻译学和英汉对比文化学三个学科。从实践上看对比语言学也是两个方向:一个是理论研究方向; 一个是应用研究方向。 在国外真正进行英汉语言对比的首推赵元任,他1933年撰文对汉语和英语语调进行了对比。国内的英汉或汉英语言对比研究可追溯到1898年出版的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严复 的《英文汉估》。 根据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的老会长刘重德先生的观点我国的的对比研究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898—1949年可称为英汉对比研究的第一时期,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严复的《英文汉估》算起,到四十年代末。这期间,英汉对比研究从草创到发展,成绩显著。 “虽有移植的问题,但其中包含着认真的鉴别和自己的独特创造,对汉语语言学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创了择善化用的传统。”这种评价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1949 —1976年是

浅谈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

浅谈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 中国与英语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体现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也体现在地域文化的差异,习俗文化的差异,姓名与称呼用语的差异,交际用语的差异,数字内涵,委婉语和对应词及其内涵方面。我从中选取几个方面来,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讨论来探讨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性。 首先要讨论两国语言在文化上的差异就应该了解什么叫文化,以及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所谓文化就是一个群体的人们在其发展过程中引导其生活、保障其生存的全部内容的总和。我们每一个人,无论生长何地,都是各自特定文化与表达文化的语言的产物。鲁斯·本尼迪克特在《文化类型》中说道:“一个人从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周围的环境与风俗习惯就影响着他的经历和行为。等到他咿呀学语的时候,他已成为此文化熏陶的一个小生灵了。待到他长大成人,能够参与社会活动时,这一特定的文化习惯便成了他的习惯,其特有的观念也变成了他的观念,其禁忌也就变成了他的禁忌。”这高度概括了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 同时,语言与文化相依为命,不可能脱离另一方面而独立存在,语言反映文化特征并预示文化发展的方向,两者的关系可简单地比作内容与形式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域文化的差异 地域文化主要指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方面的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民族在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上存在差异。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中为美,而在另一种语言中为丑;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内涵,而在另一种语言中毫无意义。地域文化上的差异又体现在: 1.中英文动物词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龙被视为神物,集力量、智慧、运气、喜庆、威严、威武、权力于一身。封建时代的皇帝常把自己比做“龙”,中华民族也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而在英语中,dragon被看作“邪恶”、“恐怖”,甚至“战争”的代名词。《圣经》里多次提到的魔鬼撒旦就是一个与上帝作对的诱惑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它被称作the old Dragon。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也以“Dragon”这个词来描述斯巴塞太太:……镇上的人们走来走去看见她坐在那儿,却把她看作这个银行的“毒龙”(Bank dragon)。 2.中英文植物词文化的差异 竹子这种植物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历代文人墨客赏竹、画竹、咏竹。郑板桥的竹画享誉世界,邵谒的名句“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深入人心,竹子逐渐成了中国人坚强不屈、高风亮节的性格的象征。但bamboo一词在英语里只不过是一种很普通的植物,没有任何外延意义。 二.习俗文化的差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