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翻译研究[1]

中医翻译研究[1]

中医翻译研究[1]
中医翻译研究[1]

中医翻译研究:回顾、现状与思考

(上海中医药大学外语教学中心周恩)

摘要:本文对过去几个世纪关于中医翻译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分三个阶段回顾了其发展历程,并从学科与研究队伍建设、学术成就以及研究内容等几方面概述了中医翻译研究的现状,同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中医;回顾;成就;不足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Survey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general survey of the research on TCM translation in the past several centuries. It reviews the three-staged developments of the research, presents the status quo by highlighting the researcher cultivation and subject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contents as well as weaknesses in the research of TCM translation.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view; achievements; weaknesses

1.引言

中医翻译早已有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的医药学就已传入东南亚诸国。然而,在我国同那些国家那时所进行的医药交流中,却鲜有翻译活动的记载。直到17 世纪中叶,我国开始与欧洲诸国进行医药交流,才为我们今天研究中医翻译历史提供了比较详尽资料(李照国1997)。从那时起到现在,我国中医翻译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一系列的发展过程。在此,我们将对中医翻译的历史做一个大致的回顾,对其研究现状进行大致的介绍,并提出中医翻译研究的一些思考。

2.中医翻译研究的历史回顾

中医翻译从17世纪至今,其发展大致可以分文三个阶段:早期萌芽阶段、逐步深入阶段和逐步成熟阶段。下面我们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简要的回顾。

2.1 早期萌芽阶段

17 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为中医向欧洲传播的始发阶段,进展比较缓慢。在欧洲仅出版了19 部有关中医的译著。而在18 世纪末到19 世纪末的这一百年间,中医学在欧洲的传播有了一定的发展,研究范围有了一定得拓展,先后出版了137 部有关中医的书籍。

这一时期对中医的研究多属综述性的,尚未发现将整部中医典籍译成西文的记载;研究的重点和中心主要集中在针灸方面;译者均为欧洲人,大部分是来华的传教士;当时翻译的一些中医术语在嗣后的翻译活动中得到了普遍的接受,如我们今天使用的acupuncture (针刺) 和moxibustion (艾灸) 两个译语即是荷兰人Dane Jacob Booudt,Buschof H. 及Rhijine W. 在17 世纪初首译成西文的(李照国1997)。

2.2 逐步深入阶段

从20世纪初到改革开放这一时期是中医翻译逐步深入的阶段。中国和西方在医学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医药译著的出版逐渐由国外转向国内,国家有关方面曾组织专家翻译出版了一些中医教科书。在这一时期,中国学者开始直接参与中医的对外翻译工作,翻译的中心由针灸学逐步转向医学史和药学,同时英语在中医翻译中已占主导地位,基本中止了拉丁语的使用。而且中医经典著作的翻译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如50 年代,美国人Veith 将《素问》1—34 章译为英语并详加注解,中国学者黄雯也将《内经》的一些重要章节译成了英文。在这一时期,大部分的中医术语被译成了英语,为以后的翻译工作奠定了基础。

2.3 逐步成熟阶段

从改革开放起,中医翻译进入了逐步成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翻译工作的中心已完全转移到了中国大陆,中国翻译工作者成了中医翻译的主力军;翻译工作表现出了明显的广泛性和系统性;翻译由实践转入理论总结,几部颇有影响的汉英中医词典先后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中医名词术语翻译的标准化模式标准化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医翻译的理论研究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出现了如《中医翻译导论》和《中医英语翻译技巧》等专门研究中医翻译理论问题的专著;建立了中医翻译有关的学术组织,如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1991 年成立了“中医外语专业委员会”,陕西省卫生厅和陕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1993 年成立了“陕西省中医翻译委员会”,中国中医药学会1996 年成立了“中医翻译学会”(李照国1997)。

3.中医翻译的现状

3.1 研究队伍与学科建设

中医翻译的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中医药院校和中医药研究院等机构。高校中医类教师和外语教师是中医翻译研究人员的主体。中医翻译吸引了大批坚定的拥护者从事中医翻译研究,从CNKI中国期刊网的检索,共有105条有关中医翻译的记录,其中包括大批的期刊文章以及一部分硕士论文。目前,比较活跃并有一定成就的中医翻译研究专家有:陈可冀、欧明、谢竹藩、李照国、朱忠宝、张恩勤、徐象才、罗磊等。

随着中医翻译研究的发展,中医翻译已纳入高校中医类以及语言类专业的课程设置。目前,国内有不少中医院校设置了英语专业或研究方向,如:北京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和湖南中医学院等(倪传斌2006)。而且以中医翻译为研究方向的硕士点也已建立,比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成为培养和输送高层次、高质量的中医翻译领域研究和教学人材的重要基地。

3.2 学术成就

3.2.1 学术期刊文献

目前,国内期刊中涉及中医翻译的研究主要有中医类期刊和外语类期刊。有的期刊还专门开辟了“中医翻译研究”的专栏,比如《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自1992开辟“中医英译”专栏以来已刊登文章100余篇,分别见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文版和《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英文版(罗磊2004),有力地促进了中医翻译的发展。其他的一些中医类杂志如《中西医结合学报》、《陕西中医学院学报》、《上海中医药杂志》、《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教育》等也发表过有关中医翻译方面的研究论文。另外,外语类期刊发表中医翻译论文的主要集中在《中国翻译》、《上海翻译》以及《中国科技翻译》等。3.2.2 专著、教材、词典、译著

有关中医翻译研究的专著主要有:《中医翻译导论》(李照国1993 西北大学出版社),《中医英语翻译技巧》(李照国1997 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古文英语翻译技巧》(李照国1999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现代中医药学汉英翻译技巧》(罗磊2004 中医古籍出版社),《译海心语——中医药文化翻译别论》(李照国2006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等。

有关中医翻译的教材主要有:《中医英语教程》(李照国1995 西北大学出版社),《中医英语基础》(朱忠宝2000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英语》(黄嘉陵2000 四川大学出版社),《中医英语阅读教程》(陈保蓉2001 河南大学出版社),《中医英语》(徐象才2002 南海出版公司),《中医英语翻译技巧训练》(李照国2002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中医英语》(李照国2002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医英语》(李磊2003 科学出版社),《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上册)》(李磊2006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下册)》(施蕴中2006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等。

有关中医翻译的词典主要有:《汉英中医辞典》(欧明1986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汉英中医药分类辞典》(谢竹藩1994 新世界出版社),《英汉汉英中医词典》(魏迺杰1995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最新汉英中医词典》(黄嘉陵1997 四川辞书出版社),《汉英中医药

大词典》(李照国1997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实用汉英中医词典》(张奇文2001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简明汉英中医词典》(李照国2002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汉英中医学词典》(刘伟,崔珂2004 河南大学出版社),《汉英英汉医学英语构词法词典》(李照国2005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等。

在中医翻译译著方面,主要指一大批的中医经典文库和中医经典教材的翻译,比如《黄帝内经》等一批中医经典著作的翻译以及《中医药文库》等多部中医临床各科学术著作和教材的翻译等。

3.3 研究内容

3.3.1 中医翻译理论的构建

中医翻译的学者对中医英语翻译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构建了具有中医特色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出版了部分研究著作,系统地构建了中医英语翻译的理论体系。在中医翻译理论构建方面,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李照国教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集英语本科,中医英语硕士和中医学博士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他在1991年和1992年先后在《中国翻译》上发表“论中医翻译的原则”和“中医翻译标准化的概念、原则与方法”;1992 年7 月,他的以中医翻译为研究方向的硕士毕业论文《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标准化》(On Standardizing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CM Terminology) 通过答辩;同时,其专著《中医翻译导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中医英语翻译技巧》(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医古文英语翻译技巧》(上海中医药大学,1999) 和《译海心语——中医药文化翻译别论》(李照国2006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等相继出版。在其论文和专著中,李照国教授多次提出应建立中医翻译理论的构想。这标志中医翻译的理论研究初具学科雏形,从此也揭开了中医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张登峰等2006)。

3.3.2中医名词术语翻译研究

目前,中医翻译界学者黄嘉陵(2000),成建军(2003),朱函亭(2004),郑建普等(2005),王雪松、周美启(2005),李照国(2006)等都对中医名词术语翻译的标准化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们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中医英语翻译的长期实践,结合中医英语翻译的实际,对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语翻译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地比较分析,系统地探讨了中医名词术语英语翻译的基本原则、标准和方法,完成了大量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英语翻译标准化的研究。

在中医翻译名词术语标准化研究上作出杰出贡献的为北京大学谢竹藩教授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李照国教授。谢竹藩教授编著了《汉英常用中医药词汇》、《汉英中医药分类辞典》、

《新编汉英中医药分类词典》等。从1987年起,谢竹藩教授在英文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TCM Terminology(中医术语)”栏目上连续发表“Selected Ter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ir Interpretation(词义选择及翻译)”,共16期;从2002年起,他又在该杂志“On Standard Nomenclature(术语的翻译标准)”栏目上连续发表“On Standard Nomenclature of Basic Chinese Medical Terms(中医基本名词术语的翻译标准)”。他还在《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英译”栏目上发表“中医基本理论名词术语英译”(1992)和“关于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讨论”(2000)等文章等。另外,他还主持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罗磊2004)。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李照国教授也在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除了上面提到的中医药词典编著以外,李照国教授还完成了3000中医药基本术语标准化研究,

《中医英语高级词汇1000》

《中医英语中级词汇1000》,

具体体现在《中医英语初级词汇1000》,

等三部中医药词汇著作上。

3.3.3 中医经典著作的翻译及研究

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发展史上最宝贵的遗产,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精华。中医经典翻译将从深度和广度上直接影响国外中医学习者对中医理论的学习和理解,为推动中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长远支持。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翻译了这些著作,如《伤寒论》、《黄帝内经》等,各种不同译本也相继出现。国内许多学者不仅致力于这方面的翻译而且还对这些中医经典著作的译本甚至译者本身进行了研究,对中医翻译研究具有极大的帮助和指导意义。李照国(1998)对Nigel Wiseman 的中医翻译思想进行了系统的评介;肖平(2002),兰凤利(2004)等就《黄帝内经》等译本进行了评析。

4.中医翻译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4.1 缺乏自成一体的理论体系

中医翻译虽然走过了几个世纪的历程,许多专家和学者在中医翻译理论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理论研究还不够系统;涉及具体方面的微观研究较多,缺乏宏观理论建构的研究;理论的独创性不强,很多理论原则的应用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在结合中医语言的实际、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翻译理论方面,还没有形成自成一体的理论体系。

4.2 缺乏系统的研究方法

目前,在中医翻译研究上还没有一个系统的研究方法,在其研究中所采取的方法一般是借鉴语言学、翻译的研究方法,虽然近来来也有学者尝试用中国古典哲学或者自然学科的方法来研究中医翻译,但都还缺乏系统性。

4.3 学科定位不明确

在中医翻译的发展历程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就是中医翻译的学科定位问题。首先,是中医翻译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的问题。刘润清(1999)指出,看一门学科是否成熟,一般是要看着几个方面。一是大学里已经有了这门课程;二是已经有了足够的文献;三是对它可以做博士论文;四是这门学科有了自己的杂志。李照国(1997)指出一门学科的创立应有一定地指数,最起码应有一批高层次的研究人员——专家,一批高水平的理论研究著作——专著,和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专论。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中医翻译界在这三方面都还比较欠缺。虽然在国内不少大学都开设了中医英语或者中医翻译的课程,甚至还设置了中医翻译专业本科和硕士点,但学界对其学科定位也并未达成共识,这势必会影响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4.4 缺乏有力的学科共同体

虽然在全国成立几个有关中医翻译的学会,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很多论文,也有专著、教材和词典等问世,但却很少召开过中医翻译的专题学术会议,这不利于研究成果的有效交流。另外,由于中医翻译的特殊性与专业性,目前我国外语类专业很少开设有关中医翻译方面的课程,很难吸引大批优秀人才来从事这项研究,这对中医翻译长远发展不利。

5.结语

中医翻译在过去几百年的发展时期,经历了早期萌芽阶段、逐步深入阶段和逐步成熟阶段,吸引大批坚定的拥护者从事中医翻译研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学术成就,形成了其固定的研究内容,但同时也有其发展的不足。在中医翻译研究中应该加强其基础理论的研究、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明确其学科定位、组建有力的学科共同体,来促进中医翻译的长远发展,为中医走出国门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成建军.谈谈中医基本术语英译规范化[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4):391-392.

2.黄嘉陵.英语名词定语与中医术语英译[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2):58,

61.

3.兰凤利.《黄帝内经素问》翻译实例分析[J],中国翻译,2004,25(4):3-6

4.李照国.中医翻译导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3

5.李照国.重视中医药翻译理论研究加快中医翻译学发展步伐[J].中医药管理杂志,

1997,7(4):64-65

6.李照国.中医对外翻译三百年析[J].上海科技翻译,1997,(4):39-40

7.李照国.Nigel Wiseman 的中医翻译思想评介[J].中国科技翻译,1998,11(2):41-43,

51

8.李照国.中医英语:一门正在形成中的新学科[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3

(3):5-7.

9.李照国.译海心语——中医药文化翻译别论[J].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3

10.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11.罗磊.10年中医英译的研究回顾[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5):410-414

12.倪传斌.谈谈中医英语学科界定问题[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1):106-108.

13.张登峰等.中医药翻译历史回顾与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9(3):68-70

14.郑建普,卞卡,可燕.关于标准化“中医药基本名词”的思考[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

3 (2):166-168

15.朱函亭.中医术语英译之我见[J].浙江中医杂志,2005,5:224-225

16.王雪松、周美启.试析中医术语英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

22 (3):243-245

17.肖平.《黄帝内经》英译评析[J].浙江中医杂志,2002,9:399-401

学术英语医学Unit1-3-7-9课文翻译

学术英语unit1,unit3,unit4,unit9课文翻译 Unit 1 Text A 神经过载与千头万绪的医生 患者经常抱怨自己的医生不会聆听他们的诉说。虽然可能会有那么几个医生确实充耳不闻,但是大多数医生通情达理,还是能够感同身受的人。我就纳闷为什么即使这些医生似乎成为批评的牺牲品。我常常想这个问题的成因是不是就是医生所受的神经过载。有时我感觉像变戏法,大脑千头万绪,事无巨细,不能挂一漏万。如果病人冷不丁提个要求,即使所提要求十分中肯,也会让我那内心脆弱的平衡乱作一团,就像井然有序同时演出三台节目的大马戏场 突然间崩塌了一样。有一天,我算过一次常规就诊过程中我脑子里有多少想法在翻腾,试图据此弄清楚为了完满完成一项工作,一个医生的脑海机灵转动,需 要处理多少个细节。 奥索里奥夫人 56 岁,是我的病人。她有点超重。她的糖尿病和高血压一直控制良好,恰到好处。她的胆固醇偏高,但并没有服用任何药物。她锻炼不够多,最后一次 DEXA 骨密度检测显示她的骨质变得有点疏松。尽管她一直没有爽约,按时看病,并能按时做血液化验,但是她形容自己的生活还有压力。总的说来,她健康良好,在医疗实践中很可能被描述为一个普通患者,并非过于复杂。 以下是整个 20 分钟看病的过程中我脑海中闪过的念头。 她做了血液化验,这是好事。

血糖好点了。胆固醇不是很好。可能需要考虑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 她的肝酶正常吗? 她的体重有点增加。我需要和她谈谈每天吃五种蔬果、每天步行 30 分钟的事。 糖尿病:她早上的血糖水平和晚上的比对结果如何?她最近是否和营养师谈过?她是否看过眼科医生?足科医生呢? 她的血压还好,但不是很好。我是不是应该再加一种降血压的药?药片多了是否让她困惑?更好地控制血压的益处和她可能什么药都不吃带来的风险孰重孰轻? 骨密度 DEXA 扫描显示她的骨质有点疏松。我是否应该让她服用二磷酸盐,因为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而我现在又要给她加一种药丸,而这种药需要详细说明。也许留到下一次再说吧? 她家里的情况怎么样呢?她现在是否有常见的生活压力?亦或她有可能有抑郁症或焦虑症?有没有时间让她做个抑郁问卷调查呢? 健康保养:她最后一次乳房 X 光检查是什么时候做的?子宫颈抹片呢? 50 岁之后是否做过结肠镜检查?过去 10 年间她是否注射过破伤风加强疫苗?她是否符合接种肺炎疫苗的条件? 奥索里奥夫人打断了我的思路,告诉我过去的几个月里她一直背痛。从她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她此次就诊最要紧的事。但事实是,她让我如火如荼的思绪戛然而止(当时我正在考虑她的血糖问题,继而又有了一个念头,准备和她讨论饮食和锻炼的事,这时又跳出了另一个想法,要和她探讨是否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我的本能反应是举手,阻止她打断我的思路。这并不是说我不想听她一定要说的话,而是我千头万绪,在到点前需要解决所这些问题,这种感

中医药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Th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of TCM TCM is a subject to study human physiology, pathology and the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disease. It carries the experience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from the ancient Chinese people’s fighting against the disease. The origin of TCM theory comes from the summary of medicinal experience and the idea of yinyang and the five elements. The Basic Theory of TCM 1.Yinyang: Yinyang theory is the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category. yinyang is the summary of the interrelated things and phenomena. People use the waxing and waning of yinyang to explain the movement of things. TCM holds that the world is material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of yin and yang. 2.The Five Elements: It refers to wood ,fire ,earth ,gold and water, the five kinds of substances and their movement. The five elements complies with the five zang –organs, namely: liver and wood, heart and fire, spleen and earth ,gold and lung water and kidney. 3. Qi-blood and fluid :Qi is the essential element constituting human life and maintaining the activities of human body and it has the functions of warming ,preventing and aeration气化. Blood is the basic material to constitute human life and maintain human activities and it has a high nutrition and owns the function of moistening. Fluid refers to the inner fluid and normal secretions of zang-organs and fu-organs. 4.zang-organs and fu-organs:It mainly studies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five zang-organs, six fu-organs and the extraordinary fu-organs. 5.Channels and collaterals 经络:It is defined as the channel of body running qi and blood, it has the function to link up internality and externality. 6. Five movements and six climates 五运六气:It is the theory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change of nature, astronomy, meteorology and climate which make a difference to human health. 7.The holism concept :Human body is an organic whole consisting of a number of organs and tissues with different functions . The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nature ha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human survival.The chang of nature will affect human body both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8.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bianzheng” is to make clear the reason ,property, posi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heng and xie of the disease by analyzing and integrating the material ,symptom and data collected through the four diagnostic methods which include looking, listening, asking and feeling. “Lunzhi” also named “shizhi”,is to make appropriate treat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analyzing result fr om “bianzheng. Th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ng Chinese medicine The ambiguity of expression:The Chinese medicine theory’s developing is

最全中医术语英文大全

[学科] 中医①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②traditional Chinese physician ①中医学的简称。 ②本学科专业职业队伍。 中药Chinese materia medica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 中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中药学Chinese materia medica 中药学科的统称。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药材饮片、中成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 中医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本草:Materia medica 中药:Chinese materia medica,Chinese medicinals(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 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Chinese medicinal herbs 中药学:Chinese pharmaceutics 药材:Medicinal substance(material) 中西医结合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中医基础理论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诊断学diagno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方剂学 prescription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Formulae/ prescriptions 中医内科学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阴阳]The Theory of Yin and Yang 阴阳对立:Opposition of yin and yang 阴阳制约:Restriction of /between yin and yang 阴阳互根:Interdependence of yin and yang 阴阳消长:Waxing and waning of yin and yang 阴阳转化:Inter-transformation of yin and yang [五行学说]The Theory of Five Elements 五行:water,fire,wood,metal,soil 生:promote, generate, engender 克:act, restrict, restrain 乘:overact, over-restrict, over-restrain, subjugate, overwhelm 侮:counteract, counter-restrict, counter-restrain, rebel [整体观念] concept of organic wholeness 辩证法dialectics 生长化收藏sprouting, growth,transformation,ripening,storage 内外环境统一性the unity betwee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s 机体自身整体性the integrity of the body itself 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classic Chinese materialism and dialectics 矛盾统一the contradictory unity 互相联系、相互影响related to each other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医学英语_课文翻译

Unit One Text A:Hippocratic Oath, The Medical Ideal 或许在医学史上最持久的,被引用最多次的誓言就是”希波克拉底誓言”.这个以古希腊著名医师希波克拉底命名的誓言,被作为医师道德伦理的指导纲领.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准确的文字已不可考,但誓言的主旨却始终如一——尊敬那些将毕生知识奉献于医学科学的人,尊重病人,尊重医师尽己所能治愈病人的承诺。 作为被大家公认的”医学之父”,我们对希波克拉底知之甚少.他生活于约公元前460-380年,作为一名职业医师,与苏格拉底是同代人.在他的时代,他被推举为当时最著名的医师和医学教育者.收录了超过60篇论文的专著——希波克拉底文集,被归于他的名下;但是其中有些论文的内容主旨相冲突,并成文于公元前510-300年,所以不可能都是出自他之手. 这个宣言是以希波克拉底命名的,虽然它的作者依然存在疑问。根据医学历史权威的看法,这个宣言的内容是在公元前四世纪起草的,这使希波克拉底自己起草这个宣言成为可能。无论如何,不管是否是希波克拉底自己起草的(希波克拉底宣言),这个宣言的内容都反映了他在医学伦理上的看法。 作为代表当时希腊观点的唯一一小部分,希波克拉底誓言首次被写时并没有受到很好的欢迎。然而,在那远古时代结束时,医生们开始遵循誓言的条款。当科学医学在罗马帝国衰亡后遭受一显而易见的衰退时,这个誓言,连同希波克拉底医学的指示命令,在西方都几乎被遗忘是有可能的。正是通过东方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使得希波克拉底医学信念和希波克拉底宣言得以在这一恶化的时期幸存下来,尤其是通过阿拉伯当局在医学上的著作。希腊医学知识而后在西方基督教复活是通过了阿拉伯文论著和原始希腊文的拉丁文翻译。 到17世纪后期,专业行为标准已经在西方世界建立。被专业组织通过的第一部医学伦理学的法典是由英国内科医生托马斯·珀西瓦尔(1740 - 1804)1794年编写的, 并在1846年被改编和通过了美国医学协会(AMA)。Thomas Percival提出的道德规范为职业医师提供了金标准,主宰着医生们服务他人时的道德权威和独立性以及医生对病人的责任,还有医生的个人荣誉。 6.The seeds had been sown by Hippocrates - or one of his ghost writers. 种子已经被希波克拉底或者他的代笔者们所播种。 7.二战之后,由于在罪犯身上进行骇人听闻的医学实验而违反了医学伦理准则,23位来自行德国纳粹集中营的医生被判有罪。这一事件导致了纽伦堡宣言的诞生(1947),这意味着关于人类受试者的道德治疗的讨论的开启,概述了在医学研究中关于这些受试者权益的道德问题。这反过来导致1948年世界医学协会通过了维也纳宣言的宣誓。 Contemporary dilemmas in the Modern World

中医常用词汇英文翻译02

中医英语常用词汇英文翻译02 来源:医学全在线更新:2008-10-6 医学英语论坛 气化不利dysfunction of qi in transformation 畏寒喜热aversion to cold and preference for heat 气分热盛excessive heat at qi phase 气郁化热stagnation of qi transforming into heat 温养脏腑warming and nourishing the viscera 瘀血阻络blood stasis obstructing the collaterals 清肺润燥clearing the lung and moistening dryness 破瘀通经breaking blood stasis to promote menstruation 内伤头疼headache due to internal injury 祛瘀eliminating stasis, expelling stasis 逆传心包reverse transmission into the pericardium 气不摄血failure of qi to check the blood

宁心安神calming the heart and tranquilizing the mind 血液循行circulation of the blood 惊悸不安palpitation due to fright 气的运动形式the moving styles of qi 血液生成不足insufficient production of the blood 平肝止血soothing the liver to stop bleeding 血液亏虚deficiency of the blood 离经之血abnormal flow of the blood 津液的形状、功能与分布form, fun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body fluid 气血生化之源source for the prod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qi and blood 脉细无力thin and weak pulse 肌肤干燥dry skin 肌肤甲错squamous and dry skin 血脉调和流畅smooth and normal flow of the blood

中医翻译

课程名称:英汉翻译教程班级:英语11302班学籍号:201301829 学生姓名:王晶 标题:传统文化翻译之中医药效药名翻译

传统文化翻译之中医药效药名翻译 王晶 摘要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而中药学则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中药饮片的种类数以千计,若加上纷繁的异名,别称,药名则有数万之众。在如此众多的药名中,蕴涵着大量古代传统文化的信息,使得中药药名及其药效的翻译成为传统文化翻译中的一大难点。近年来,中医药国际交流取得了长足进步,国际市场上对中医药认可和需求日益扩大。然而,长期以来,中药名及其功效语的汉英翻译存在着不规范、不够准确的问题,甚至还存在着严重的漏译、错译现象。如何将中医翻译得准确,使外国人明白和正确理解中医内容,这便是当今中医翻译界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旨在从译词对等及中医的哲学文化角度分析总结中医药效药名的翻译模式及方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翻译中医药翻译译词对等翻译策略及方法 中医中药概况简介 中医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

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药也叫汉族医药,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开创了我国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不但对我国药物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不久即流传国外,对世界医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古以来,传统中医药以其药性温和、具有对症下药的特点为国人所认可和接受。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药早已走出了国门。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逐渐为世界所接受,传统医药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目前我国大多中药说明书中对药名及其医治功能都采用了中文汉字和汉语拼音相结合的方式,即使有些说明书进行了汉英翻译,其译文也极不规范、准确,漏译、错译较多。这对国外消费者来说,购买及服用中药会存在一些顾虑。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推销中药,为了让世界各地的消费者了解和接受中药,对中药进行规范、

中医术语翻译的国际标准与文化传承

中医术语翻译的国际标准与文化传承 近期,千华翻译公司翻译了一批中医文献,现将我们搜集的部分有用的资料共享如下: 2007年1O月,世界卫生组织(WH0)西太区颁布了《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Terminologies 011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Region)。这一标准的颁布,使得中医术语翻译的规范化进程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这一标准也将有助于包括中医学在内的传统医学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因此被业内人士称为“传统医学发展的里程碑”。然而,从学科自身发展角度而言,这一新的国际术语标准并非一成不变,WHO有关官员表示在今后实践中将对此标准不断修改与完善,使术语的翻译能更准确地将中医文化体现出来。现从经络部分就中医术语的翻译和文化传承进行粗浅探索。 1 WH0西太区颁布的《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经络部分的翻译和文化传承 1.1 十二经脉的翻译与文化传承:十二经脉是结合脏腑、手足、阴阳三方面内容而命名的。WH0西太区颁布的《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中,将十二经脉的翻译如下:手太阴肺经:lung meridian(LU);手阳明大肠经:large intestinemeridian(LI);足阳明胃经:stomachmeridian(ST);足太阴脾经:spleenmeridian(SP);手少阴心经:heartmeridian(HT);手太阳小肠经:small intestine meridian(SI);足太阳膀胱经:bladdermeridian(BL);足少阴。肾经:kidlleymeridian(KI);手厥阴心包经:pericardium meridian(PC);手少阳三焦经:triple energizer meridian(TE);足少阳胆经:gallbladder meridian(GB);足厥阴肝经:liver meridian(LR)。从上述翻译中可以看到,WH0西太区在翻译这些术语时,主要是由“脏腑名称”+“经脉名”构成。这种方法简便、方便交流,但这样翻译明显有遗漏。如“lung meridian(LU)”的翻译中,看不到“手太阴”的翻译。《灵枢·经脉》中对十二经脉的命名采用“脏/腑+手/足+阴/阳+脉”的形式命名。该命名形式,主要是在继承和保留“手/足+阴/阳+脉”格式的基础上,将脏腑名置于手足阴阳之前,增加了脏腑的元素,体现了经脉理论和脏腑理论的融合。所以,我们看到每一经脉的名称均依据分布于手足内外、所属脏器的名称和阴阳属性命名。为了准确、毫无遗漏的传递这些术语信息,笔者建议应以“脏或腑+经脉名称+of+手或者足+阴阳”的格式翻译,具体如下:手太阴肺经:lung meridian ofhand.taiyin(LU);手阳明大肠经: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hand.yangming(LI):足阳明胃经:stomach meridian offoot.yangming(ST);足太阴脾经: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SP);手少阴心经:heartmeridian ofhand.shaoyin(HT):手太阳小肠经:small intestinemeridian ofhand.taiyang(SI);足太阳膀胱经:bladder meridianof foot.taiyang(BL):足少阴肾经:kidney meridian offoot.shaoyin(KI);手厥阴心包经:pericardium meridian ofhand-jueyin(PC);手少阳三焦经:sanjiao meridian ofhand.shaoyang(SJ);足少阳胆经:gallbladder meridian offood—shaoyang(GB):足厥阴肝经:livermeridian offood-jueyin(LR)。采用这样的格式英译十二经脉名,能够完整体现中医对十二经脉命名的全部信息。 另外,三焦的英译也与中医理论和传统文化不合。WHO西太区在《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将“手少阳三焦经”译为“triple energizer meridian(TE)’这里涉及一个很具有中医文化特色的术语“三焦”的翻译。三焦是一个特殊的“腑”,既是对人体胸腹部位及其所藏脏腑器官目的划分,又是对人体某些功能系统的概括。三焦分上、中、下三焦,主要

医学英语课文翻译

Unit One Text A: Hippocratic Oath, The Medical Ideal 或许在医学史上最持久的,被引用最多次的誓言就是”希波克拉底誓言”.这个以古希腊著名医师希波克拉底命名的誓言,被作为医师道德伦理的指导纲领.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准确的文字已不可考,但誓言的主旨却始终如一——尊敬那些将毕生知识奉献于医学科学的人,尊重病人,尊重医师尽己所能治愈病人的承诺。 作为被大家公认的”医学之父”,我们对希波克拉底知之甚少.他生活于约公元前460-380年,作为一名职业医师,与苏格拉底是同代人.在他的时代,他被推举为当时最著名的医师和医学教育者.收录了超过60篇论文的专著——希波克拉底文集,被归于他的名下;但是其中有些论文的内容主旨相冲突,并成文于公元前510-300年,所以不可能都是出自他之手. 这个宣言是以希波克拉底命名的,虽然它的作者依然存在疑问。根据医学历史权威的看法,这个宣言的内容是在公元前四世纪起草的,这使希波克拉底自己起草这个宣言成为可能。无论如何,不管是否是希波克拉底自己起草的(希波克拉底宣言),这个宣言的内容都反映了他在医学伦理上的看法。 作为代表当时希腊观点的唯一一小部分,希波克拉底誓言首次被写时并没有受到很好的欢迎。然而,在那远古时代结束时,医生们开始遵循誓言的条款。当科学医学在罗马帝国衰亡后遭受一显而易见的衰退时,这个誓言,连同希波克拉底医学的指示命令,在西方都几乎被遗忘是有可能的。正是通过东方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使得希波克拉底医学信念和希波克拉底宣言得以在这一恶化的时期幸存下来,尤其是通过阿拉伯当局在医学上的著作。希腊医学知识而后在西方基督教复活是通过了阿拉伯文论著和原始希腊文的拉丁文翻译。 到17世纪后期,专业行为标准已经在西方世界建立。被专业组织通过的第一部医学伦理学的法典是由英国内科医生托马斯·珀西瓦尔(1740 - 1804)1794年编写的, 并在1846年被改编和通过了美国医学协会(AMA)。Thomas Percival提出的道德规范为职业医师提供了金标准,主宰着医生们服务他人时的道德权威和独立性以及医生对病人的责任,还有医生的个人荣誉。 种子已经被希波克拉底或者他的代笔者们所播种。 二战之后,由于在罪犯身上进行骇人听闻的医学实验而违反了医学伦理准则,23位来自行德国纳粹集中营的医生被判有罪。这一事件导致了纽伦堡宣言的诞生(1947),这意味着关于人类受试者的道德治疗的讨论的开启,概述了在医学研究中关于这些受试者权益的道德问题。这反过来导致1948年世界医学协会通过了维也纳宣言的宣誓。 誓言的重申一直是个问题。医学伦理相当复杂。他们必须平衡病人的期望、社会需求和禁忌、经济和政治现实以及并不断发展的医学和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例如,当初的誓言要求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患者都应得到治愈。然而,在双盲试验中使用安慰剂是在药物开发必不可少的,但却意味着医生没有试图进行治疗。而当初的誓言,也将禁止病人分流治疗。病人分流治疗用于战争或灾害时根据病人的生存机会优先进行治疗。对有或没有医疗保险的病人进行不同的医疗保健是不可能的。使用高剂量毒性药物进行化疗的某些危险形式将被禁止。最后,能够减轻身处无法治愈境地的病人痛苦的安乐死被当初的誓言所禁止。 因此,人们争辩自希波克拉底的时代以后,原始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在一个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社会经济、政治和道德变革的社会是无效的。这指引我们对誓言进行修改,使其更适合我们的时代。四个当今使用最广泛的版本是:日内瓦宣言(前文已提及);迈蒙尼德的祷告;Lasagna宣言;修复后的希波克拉底宣言.虽然他们的措辞和内容不同,主要原则是一样的

中医术语英文翻译对照表

中医术语英文翻译对照表 治则在对临床的具体立法、处方、用药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因而在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治病求本针对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的原则。 急则治标与缓则治本相对而言,在大出血、暴泻、剧痛等标症甚急的情况,及时救治标病 缓则治本与急则治标相对而言,针对病势缓和、病情缓慢的情况,从本病的病机出发,采取调理、补益为主的治疗原则。标本兼治针对病证出现的标本并重的情况,采用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治疗原则。 治未病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产生和发展的治疗原则,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同病异治表现相同的病证,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机的变化、病型的各异、正邪消长等差异,采取不同治法的治疗原则。 异病同治表现不同的病证,由于发病机理相同,采取相同治法的治疗原则。 因时制宜考虑到时令气候寒热燥湿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治法、方药的治疗原则。 因地制宜考虑到地域环境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治法、方药的治疗原则。 因人制宜 's 考虑到病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生活习惯

以及过去病史等个体差异性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治法、方药的治疗原则。 扶正祛邪对于正虚为主、因虚致实的病证,应采取扶助正气为主,使正气加强,从而达到驱除病邪目的的治疗原则。 祛邪扶正对于邪气实而正气偏虚的病证,应采用以消除病邪为主,扶助正气为辅,使邪去正安或正复的治疗原则。 扶正固本对于正气亏虚的病证,采用培补正气以愈病的治疗原则。 攻补兼施对于虚实夹杂,或虚实病情相当,可采用既祛邪又培补,即攻邪与扶正并重的治疗原则。 正治法又称“逆治法”。 针对疾病的本质,从正面进行治疗,即逆病性而治的常规方法。寒者热之针对寒性的病证应使用温热方药进行治疗的 原则。 热者寒之针对热性的病证应使用寒凉方药进行治疗的 原则。 虚者补之又称“虚则补之”。 针对虚弱性的病证应采用补益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 实者泻之又称“实则泻之”。 针对性质属实的病证应采用攻泻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 反治法又称“从治法”。 针对疾病出现假象,或大寒证、大热证用正治法发生格拒的情况,

医学英语课文翻译

Unit5 Reading B 肺炎的翻译和定义 1.当肺炎这个词被用在医学实践中,它最长指的是一种急性的反应,常见地细菌造成的综合征,它的特点是一半或一侧肺或两侧肺的临床的和/或放射照相的征象的实变。常用的这个词意然而已经很大程度上延伸到被各种各样的微生物造成的包括非细菌性的肺部的感染。Pneumonitis肺炎也偶尔被用作是肺炎pneumonia的一个同义词,特别的当炎症的肺由非感染因素造成比如化学或射线伤害。 2.从实际目的出发,肺炎的分类应当既依解剖学部位,又指明病因:前者使用描绘性词语表达肺(一侧肺或左右两侧)病程的发展程度和分布,后者指明涉及的微生物。考虑到,作为最初的原因,肺炎感染的原因被认为是否是社区或者是医院的感染是不被知道的。它也被有帮助的认为是否肺炎也许能由咽部吸入造成和是否或不是发生在免疫力下降的宿主身上。 3.从解剖学上肺炎习惯表明是否包括一个或更多进入肺叶或是否被限制在一节段或多节段的过程。在涉及面及小时,肺炎也许是节段的。对解剖部位的描述在实际中完全依赖胸透,(它透过X光检查)所显示的肺炎过程比体检所得到的的估计更准确。早期的诊断医生通过病理学组织在支气管肺炎和小叶性肺炎中分辨。支气管肺炎被认为是支气管在炎症性的过程被一小部分或中端的气管和肺叶对向它限制的并发症,因此是肺叶的交替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在另一方面,频繁地从头发生和特征是一种炎症性的外流或液体渗出物填充经过一叶或多叶肺。 4.作为补充的是小叶肺炎被认为是在临床和放射上表现的融合性实变出现在一部分或一肺叶或两个肺。组织离段型肺炎被认为是合并不扩张的大多肺叶但是和解剖学上的支气管肺段在一侧或两侧更紧密。当X光阴影的区域出现更多的小的阴影,压迫性肺炎是一个适当的可描述的组织,虽然这仍是暗指一个融合的和局限的过程。如果显示亚段病变的阴影呈零星状(非融合的),散布于一肺或左右肺的一部分或全部,很难定位,则仍可以使用支气管肺炎。

中医常用词汇英文翻译

中医常用词汇英文翻译01

中医英语常用词汇英文翻译02 气化不利dysfunction of qi in transformation 畏寒喜热aversion to cold and preference for heat 气分热盛excessive heat at qi phase

气郁化热stagnation of qi transforming into heat 温养脏腑warming and nourishing the viscera 瘀血阻络blood stasis obstructing the collaterals 清肺润燥clearing the lung and moistening dryness 破瘀通经breaking blood stasis to promote menstruation 内伤头疼headache due to internal injury 祛瘀eliminating stasis, expelling stasis 逆传心包reverse transmission into the pericardium 气不摄血failure of qi to check the blood 宁心安神calming the heart and tranquilizing the mind 血液循行circulation of the blood 惊悸不安palpitation due to fright 气的运动形式the moving styles of qi 血液生成不足insufficient production of the blood 平肝止血soothing the liver to stop bleeding

医学英语综合教程课文翻译

Unit1肺与肾得功能 肺得血管系统 肺从两个血管系统---—支气管循环系统与肺循环系统获得血液供应。它得营养血液来自于支气管循环系统,流向肺部除肺泡外得所有组织,因为支气管循环系统始于主动脉及上肋间动脉,接受大约1%得心输出量。大约三分之一得支气管循环得静脉输出流入全身静脉,然后回到右心房。剩余得输出流入肺静脉,并在心脏最小静脉得作用下,在正常情况下,以1%-2%得量自右向左分流. 肺动脉系统沿着气道从肺门向外周延伸,向下连接下段气道(直径大约2毫米)得动脉,它们壁薄且富有弹性。从这儿开始,动脉成肌肉化发展,直至其达到30微米,此时肌层消失。因为这些小肌肉动脉起着积极控制肺部血流分布得作用,所以大部分动脉压降产生在这些小肌肉动脉中.肺小动脉将血液排空,送入广泛分布得毛细血管网,进入肺静脉。肺静脉得壁很薄,它们最终在肺门处与动脉与支气管汇合,出肺进入左心房. 肾结构成分 人类肾脏在解剖学上位于腹膜后隙,与下胸椎与上腰椎平行。每个成年人得肾脏大约重150克,长、宽、厚分别为12厘米、6厘米以及3厘米.肾脏得冠状部分分为/由两个明确得区域(组成)。外周部得皮质大约1厘米厚,深部得髓质由几个肾锥体构成。这些锥体状结构得底部位于皮髓质结合处。锥体得顶部伸入肾门,称为肾**。每个肾**被一个肾小盏包裹.肾小盏与肾大盏相聚组成肾盂。经肾**流出得尿液汇集在肾盂,通过输尿管排入膀胱。由主动脉分支出来得肾总动脉为两肾输送血液。肾总动脉通常分为两个主侧支,这两个侧支又进一步分为叶动脉,为肾脏上、中、下区域供应血液。当这些血管进入肾实质,变成叶间动脉通向肾皮质时,(这些血管)又进一步细分。细分后得更小血管在皮髓质结合处成为竖支--弓状动脉.从弓状动脉伸出得叶间动脉进入皮质。由于传入小动脉始于这些末端叶间动脉,所以为肾小球毛细血管输送血液。 组织学上,肾脏就是由一个叫做“肾单位"得基本单位组成.每个肾脏约含有一百万个肾单位,“肾单位”有两个主要成分:过滤成分―紧包着毛细血管网(肾小球)与一个附着在上面得小管组成.这个小管包含几个明显得解剖与功能成分。 Unit 2细胞与衰老 衰老就是一种正常得生理过程,伴有肌体内平衡适应性反应得进行性改变。研究老年人健康问题与保健得特殊分支称作老年医学。 衰老得明显特征众所周知:头发花白与脱落,牙齿脱落,皮肤起皱,肌肉减少,脂肪积存增加。衰老得生理征兆就是肌体对环境压力反应得功能与能力逐渐减退、。如同保持不断地体内平衡应对温度、饮食与氧供反应变慢一样,机体代谢也减慢了。衰老得这些迹象与机体中细胞数得净减少及存余细胞得功能缺失有关。 衰老得另一个表现就是组织得细胞外成分也随年龄得变化而变化。负责肌腱力量得胶原纤维得数量增加,而质量却随着衰老降低。动脉壁胶原质中得变化造成动脉壁伸展性缺失,如同动脉壁上得积聚物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即动脉壁脂肪物质堆积)一样。弹性蛋白就是另一种细胞外成分,主要负责血管与皮肤得弹性。随着年龄得变化,它得变粗,变碎并需要获得更大得钙亲与力,这些可能也就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得原因。 葡萄糖在机体中就是最丰富得糖类,它在衰老得过程中也可能起作用.根据一个假设,任意给细胞内外得蛋白质增加葡萄糖,结果会在相邻蛋白质分子间形成不可逆交联。当人衰老时,会形成更多得交联,这可能导致正在衰老得组织变得僵化,丧失弹性. 虽然正常情况下,每分钟会有好几百万得新细胞产生,但人体有几种细胞:心脏细胞,骨骼肌纤维细胞,神经细胞就是无法替代得。实验显示,许多种类得细胞分裂能力有限。在机体外生长得细胞仅仅分裂几次就停止了。细胞分裂数与捐献者得年龄有关,与这些细胞获取得不

中医术语翻译的诀窍

中医术语翻译的诀窍 由于中医术语高度概括,抽象深奥,且多采用古汉语表达,故给中医翻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翻译不是简单的语际语码的转换,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跨语言,跨文化交际… 中医英语翻译乃是一种双重的跨语言,跨文化交际。因为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实现古汉语,古代文化与现代汉语,现代文化之间的转换,然后再实现从现代汉语向英语,东方文化向西方文化的跨越。这要求译者在具备翻译功底的同时,还须熟知中医学理论和扎实的古汉语知识。本文就中医术语的翻译方法及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一、科技英语常用构词法科技英语构词中,普遍运用复合法,缀合法,缩合法,首字母缩略等。在中医术语翻译时可借鉴之。 1、复合法这类术语在中医术语翻译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其含义大多是各个词含义的叠加。采用这种译法的优点是容易找到对应词,结构明了,易于理解缺点是译文往往不够简洁,例如活血化瘀。 2、缀合法此类术语的含义为词缀与词干意义的相加,特点是简洁,专业性强,与西医术语的可比性强,便于学术交流。但在目前中医术语翻译中,这类词的使用比例并不高,如针灸。 3、缩合法其含义通常是构成该词的两个部分的词语意义相加,其特点类似缀合法。例如针压。 4、首字母缩略这种方法在科技英语(包括医学英语)中使用得非常广泛,但在中医英语中却很少使用。目前被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工作企鹅2:766085044普遍接受的只有”中医”一词。当然,也有学者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将温病缩略为。 首字母缩略是一种非常便捷的构词方式,可提高单位词汇的信息量。但是,如何运用这一方法使中医术语趋于简洁,规范,还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其他翻译方法 1、词性的转换由于中文和英文的语言结构,表达方式不同,在翻译时要将中医术语的结构进行转换。较常用的方法是将中文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转换成英文中的名词性词组或非限定动词词组。例如: 止痛等。对症状的描述也多采用类似的方法。由于症状表示的是一种状态,而非具体动作,其中文可采用主谓或动宾等词组来描述,而在英语中则常采用名词(词组)或动名词(词组)的形式。如盗汗等。 2、结构调整中医术语大多形成于中国古代,故语言形式上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讲究工整对仗。但在译成英语时,往往需要对这类结构进行调整,采用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的结构,实现意义上的忠实。如神疲肢倦,心悸怔忡等2.3音译法由于东西方文化和中西医理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有不少中医术语很难在西医(英语)中找到对应的词用意译的方法则译文过于冗长,不符合术语简洁精练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音译不失为一种可取的选择,必要时可加以注释,以弥补音译的不足。例气一,气功一,阴阳一。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既可以指人体的生命物质,也可以指人体的生理功能。用音译法来翻译,则最直接,最简洁地反映出了”气”的真实内涵。 三、翻译中须注意的问题 1、求同存异对于在英语中有完全或部分对应词汇的术语,应尽量采用对应语,以与国际通用术语接轨,符合术语标准化的要求,又便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如腰,胃痛,头晕耳鸣等。尽管象”腰”,”胃”等术语在中医中的含义与西医并不完全一致,但如果采用其他

医学英语课文翻译

Unit1肺和肾的功能 肺的血管系统 肺从两个血管系统----支气管循环系统和肺循环系统获得血液供应。它的营养血液来自于支气管循环系统,流向肺部除肺泡外的所有组织,因为支气管循环系统始于主动脉及上肋间动脉,接受大约1%的心输出量。大约三分之一的支气管循环的静脉输出流入全身静脉,然后回到右心房。剩余的输出流入肺静脉,并在心脏最小静脉的作用下,在正常情况下,以1%-2%的量自右向左分流。 肺动脉系统沿着气道从肺门向外周延伸,向下连接下段气道(直径大约2毫米)的动脉,它们壁薄且富有弹性。从这儿开始,动脉成肌肉化发展,直至其达到30微米,此时肌层消失。因为这些小肌肉动脉起着积极控制肺部血流分布的作用,所以大部分动脉压降产生在这些小肌肉动脉中。肺小动脉将血液排空,送入广泛分布的毛细血管网,进入肺静脉。肺静脉的壁很薄,它们最终在肺门处与动脉和支气管汇合,出肺进入左心房。 肾结构成分 人类肾脏在解剖学上位于腹膜后隙,与下胸椎和上腰椎平行。每个成年人的肾脏大约重150克,长、宽、厚分别为12厘米、6厘米以及3厘米。肾脏的冠状部分分为/由两个明确的区域(组成)。外周部的皮质大约1厘米厚,深部的髓质由几个肾锥体构成。这些锥体状结构的底部位于皮髓质结合处。锥体的顶部伸入肾门,称为肾**。每个肾**被一个肾小盏包裹。肾小盏与肾大盏相聚组成肾盂。经肾**流出的尿液汇集在肾盂,通过输尿管排入膀胱。 由主动脉分支出来的肾总动脉为两肾输送血液。肾总动脉通常分为两个主侧支,这两个侧支又进一步分为叶动脉,为肾脏上、中、下区域供应血液。当这些血管进入肾实质,变成叶间动脉通向肾皮质时,(这些血管)又进一步细分。细分后的更小血管在皮髓质结合处成为竖支--弓状动脉。从弓状动脉伸出的叶间动脉进入皮质。由于传入小动脉始于这些末端叶间动脉,所以为肾小球毛细血管输送血液。 组织学上,肾脏是由一个叫做“肾单位”的基本单位组成。每个肾脏约含有一百万个肾单位,“肾单位”有两个主要成分:过滤成分―紧包着毛细血管网(肾小球)和一个附着在上面的小管组成。这个小管包含几个明显的解剖和功能成分。 Unit?2细胞与衰老 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伴有肌体内平衡适应性反应的进行性改变。研究老年人健康问题和保健的特殊分支称作老年医学。 衰老的明显特征众所周知:头发花白和脱落,牙齿脱落,皮肤起皱,肌肉减少,脂肪积存增加。衰老的生理征兆是肌体对环境压力反应的功能和能力逐渐减退.。如同保持不断地体内平衡应对温度、饮食和氧供反应变慢一样,机体代谢也减慢了。衰老的这些迹象与机体中细胞数的净减少及存余细胞的功能缺失有关。 衰老的另一个表现是组织的细胞外成分也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负责肌腱力量的胶原纤维的数量增加,而质量却随着衰老降低。动脉壁胶原质中的变化造成动脉壁伸展性缺失,如同动脉壁上的积聚物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即动脉壁脂肪物质堆积)一样。弹性蛋白是另一种细胞外成分,主要负责血管和皮肤的弹性。随着年龄的变化,它的变粗,变碎并需要获得更大的钙亲和力,这些可能也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 葡萄糖在机体中是最丰富的糖类,它在衰老的过程中也可能起作用。根据一个假设,任意给细胞内外的蛋白质增加葡萄糖,结果会在相邻蛋白质分子间形成不可逆交联。当人衰老时,会形成更多的交联,这可能导致正在衰老的组织变得僵化,丧失弹性。 虽然正常情况下,每分钟会有好几百万的新细胞产生,但人体有几种细胞:心脏细胞,骨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