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生生物作业(20091208)

水生生物作业(20091208)

水生生物作业(20091208)
水生生物作业(20091208)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

2009年秋季学期

第一阶段作业:

一、名词解释:水生生物学的定义: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生生物的形态、结构、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及其与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简述水生生物的生态类型及定义(注意英文名称)

1、浮游生物(Plankton):为悬浮在水中的水生生物,它们无运动能力或游动能力很弱,不能做长距离运动,而只能被动地“随波逐流”。

2、自游生物(Nekton):具有游动能力,有发达的运动器官(鱼等)。

3、漂浮生物(Neuston):依靠水的表面张力,漂浮在水面上,一般生活在水面静止或流动不大的水体中。

4、底栖生物(Benthos):栖息在水体底部,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一类生物。

5、周丛生物(Periphyton):生长在浸没于水中的各种基质表面上的有机体集合群。

三、简述水体的分层及定义

1、水底区:由水边开始,沿水底直至湖泊最深处的整个湖盆的底部。

(1)沿岸带:由水边向下延伸到沉水植物生长的下限。

(2)亚沿岸带:为沿岸带和深水带的过渡带。

(3)深水带:亚沿岸带以下的全部深水部分的底部。

2、水层区:指整个水层而言。

(1)沿岸区:沿岸带以上的浅水部分,光线可以透射到水底。

(2)湖心区:沿岸区以外的开阔部分。

四、图示藻类鞭毛着生的方式和位置,并准确标注名称。

五、简述藻类的经济意义。

1、为鱼类的直接或间接饵料

2、原初生产者,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为大气中氧的主要来源

3、固氮作用:1.7亿吨/年

4、人类食品:螺旋藻、紫菜、海带、浒苔

5、地质指标

6、污染的指示生物,判断水体的水质

7、净化水体

8、利用藻类发电

9、工业原料;医学

10、作为转基因载体

六、简述藻类进行无性繁殖的孢子类型及具体定义。

藻类通过产生不同类型的孢子进行繁殖,孢子是无性的,不需结合,一个孢子就长成一个新个体。

一般在环境不良条件下产生孢子(产生孢子的母细胞称孢子囊)。具体类型及定义:

1、不动孢子:具有明显的细胞壁,无鞭毛,不能运动。

2、动孢子:细胞裸露,有鞭毛,能运动。

3、厚壁孢子:具厚壁的不动孢子。

4、休眠孢子:营养细胞增大,细胞贮存物质增加,与母细胞壁融合成极厚的附加细胞壁,抵抗不良环境。

5、似亲孢子:似不动孢子,当它形成后还在母细胞壁内,有与母细胞相同的形态,而大小不同。

6、外生孢子:在生殖细胞的顶端自上而下发生缢缩,由此产生一个至多个成串的球形小细胞,即外生孢子,孢子成熟后,从母体逸出,在环境适宜时发育成新个体。

7、内生孢子:在母细胞壁内形成,原生质体多次分裂,无细胞壁,数目多。

第二阶段作业:

蓝藻门的作业:

1、简述蓝藻的生态分布。

答:(1) 蓝藻一般喜高温、好强光;

(2) 喜高pH和静水;

(3) 喜低氮高磷。

2、解释下列名词:

异型胞:为一种光亮而透明的特殊细胞,其体比营养细胞大,球形或椭圆形,胞内无原生质、无色素、无颗粒,镜下看为无色透明,略带黄色,与营养细胞相连处有孔和向外突出的小瘤节即极节球(鱼腥藻等)。

藻殖段:蓝藻的丝体断裂成若干段,每段发育成新个体,为蓝藻门特有的生殖方法。形成的方法是:丝体中出现死细胞,两侧的活细胞产生膨压,向死细胞突出,死细胞就产生了双凹形并断裂,两死细胞之间的一段藻体就成为段殖体。

3、蓝藻门重要属的主要特征。

鱼腥藻属(Anabaena):单一丝状体,直或螺旋形弯曲,丝体大多等宽;细胞球形或桶形,异形胞间生,厚壁孢子较大,呈长圆形,一或几个串连在一起,紧靠异形胞或远离异形胞,大量繁殖形成“水华”。本属很多种类有固氮能力,因为异形胞有固氮作用。

平列藻属(片藻、裂面藻):植物体为一层细胞厚的平板状群体,群体方形或长方形,细胞球形或椭圆形,并有规则地排列,常二个成对,二对成一组,四组成为一小群体,许多小群体集合成平板状群体。群体胶被无色,透明而柔软。

微囊藻属(Microcystis)(微胞藻属):多细胞群体,呈球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群体外胶被均匀无色。细胞球形或椭圆形,排列紧密,有时互相挤压而出现棱角。细胞呈蓝绿色,常有颗粒和假空泡,营浮游生活,在有机质丰富、水温28-32℃的水体中大量繁殖(pH8-9.5),形成“水华”俗称“湖靛”。

色球藻属(Chroococcus)(蓝球藻属):植物体少数为单细胞,细胞呈球形、半球形,多数为2、4、8个以至更多细胞组成群体,群体外胶被厚,均匀或分层,淡蓝绿色、蓝绿色。细胞内容物均匀或具小颗粒,群体两个细胞相连处平直,或出现棱角而成非球形,这是本属与其它属的主要区别。

项圈藻属(Anabaeopsis ):丝体短,轮状卷曲或螺旋形弯曲。异形胞端生,厚壁孢子间生,远离异形胞,营浮游生活。

念珠藻属(Nostoc):呈胶状或革状的团块,丝体间充满浓厚的胶质,异形胞间生或端生。丝体螺旋形弯曲或缠绕。藻丝念珠状,宽度相等,由相同的桶形、扁球形、圆柱形等细胞组成。生长在水及潮湿土壤表面,许多种类有固氮能力,有的可供食用。如普通念珠藻(地木耳)、发状念珠藻(发菜)。

束丝藻属(Aphanizomenon)(蓝针藻属):藻丝单一或侧面相连成束状群体,丝体直或弯曲。藻丝中部细胞短柱形,具假空泡,末端细胞尖细,延长成无色细胞,胶鞘不清楚,异形胞间生。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颤藻属(Oscillatoria):丝状体不分枝,单列或许多藻丝结成团块,漂浮于水面,呈深蓝绿色。细胞圆短柱形、桶形。丝体顶端直或弯曲,能颤动,顶端细胞呈帽状或增厚。丝状体大多等宽,无衣鞘。

螺旋藻属(Spirulina):单细胞圆柱状或多细胞组成丝体,无衣鞘;呈疏松或紧密的有规则的螺旋体,细胞间的横隔壁常不明显。顶端细胞圆形,外壁不增厚,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硅藻门的作业:

1、简述硅藻门的主要生殖方式?

1)细胞分裂:一般在夜间进行,核与原生质同时分裂,两核同时分别靠近上下两壳,每一半壳各自长出一个新的下壳,形成新个体,刚形成壳薄,以后逐渐增厚,直至与母壳相等为止。

2)复大孢子生殖:当细胞分裂到一定大小后,细胞变小,在某种情况下,产生一种孢子,可以恢复到原来大小,这种孢子称复大孢子,可增强生命力。

3)小孢子:细胞核和原生质多次分裂形成8、16、32、64、128个小孢子,每个孢子具1-4条鞭毛,长成后,成群逸出,相互结合为合子,然后每个合子发育成为新个体。

4)休眠孢子:细胞内原生质收缩,聚集于中央,然后分泌两半壳包围,壳上常有刺状突出物(中心硅藻纲的一种生殖方法)。

2、硅藻的经济意义有哪些?

1)鱼类饵料:展开论述。

2)地质考察的资料:在白垩纪出现的硅藻,在上白垩纪或第三纪达到盛期,现有海相沉积硅藻体,这些硅藻化石可以作为地质资料。

3)硅藻土可以做牙膏;银器磨料;绝缘材料,它可抵1000℃以上的高温是比石棉还好的保温材料。

4)可作建筑、造纸材料、橡胶、化妆品、涂料的填充剂。

3、列表比较中心硅藻纲Centricae和纹硅藻纲Pennecae的特点。

答:

甲藻门作业:

1. 甲藻门和隐藻门的主要区别有哪些(建议用表格说明)?

答:

2. 论述甲藻门的主要特征。

答:要点如下

1.细胞壁

(1)具壁种类:以纤维质为主,形成甲片。(2)裸露种类:具有坚硬不变形的周质(表质)。

2.原生质体: (1)色素:叶绿素a、c和β—胡萝卜素,特殊的甲藻素(环甲藻素、新甲藻素、硅甲藻素)和多甲藻素。

(2)颜色:呈黄褐色或黄绿色。(3)色素体:多个,盘状或棒状等。(4)蛋白核:数个。(5)细胞核:间核,一个大而明显,圆形或椭圆形,但在纵分裂过程中核膜不消失,不形成纺锤体,并且具碱性蛋白,所以甲藻核也称间核,介于原核与真核之间,故甲藻为间核生物。

3.纵沟与横沟

(1)横沟:位于细胞中部或偏于上方或下方,可绕藻体一周或半周;把藻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各称上甲和下甲。

(2)纵沟:位于下甲的腹面与横沟相交,也可延伸至上甲(无纵沟的一面为背面)。

4.鞭毛:具两条不等长的鞭毛(不等鞭毛类),从纵横沟的相交处发出,一条环绕横沟中。

5.贮存物质:淀粉、脂肪(油滴)。

3. 论述甲片式的定义和组成及作用

答:1)定义:甲藻纤维质小板嵌合而成的细胞壁上、下甲板片的数目、形状和排列方式的式子称甲片式。

2)组成:

上甲板片:

(P)顶孔板——位于顶端,中间常有一个明显的小孔。1p

(′; Ap)顶板——围绕顶孔板的板片(即上甲顶部板片)。4′

(″;P)沟前板——上锥部与横沟相邻的板片。7″

(a)前间插板——顶板与沟前板之间的板片。2—3a

下甲板片:

(″″)底板——下锥部末端的板片。2″″

(′″)沟后板——下锥部与横沟相邻的板片。5′″

(p)后间插板——沟后板与底板之间的板片。3P

(G)横沟有3块板片。G1、G2、G3

(V)纵沟有6块板片。V6

3)作用:甲片有一定的排列方式, 也称板式。一般自左向背向右排列,其甲片的数目和排列方式是分类上的依据。

绿藻门作业:

1.论证绿藻门的主要特征。

答:1)体制和体型

单细胞类型:具鞭毛或无;球形、三角形、椭圆形、新月形、星形等。

群体类型,为胶群体类型:多细胞群体,数目不定,具有公共胶被,能运动或不能运动。

丝状体类型:植物体分枝或不分枝。

膜状体类型:植物体膜状(石莼、浒苔)

异丝体类型:植物体由直立部和匍匐部组成(毛枝藻)。

管丝体类型:植物体增大,具有多数细胞核的管状体(松藻)。

2).细胞壁

(1)成分:外层——果胶质,内层——纤维质。(细胞壁由原生质产生并与原生质紧密相连)。大多数种类的壁具有坚韧的弹性,少数不具真的细胞壁。

(2)胶膜:有的种类外面具有一层胶囊,透明无色,可以防止原生质干燥,或减轻藻体的比重,起保护作用,增加浮力,适于浮游。

(3)外饰物:有的种类表面光滑,有的具颗粒、孔纹、瘤、刺毛等。

3).原生质体

(1)色素:叶绿素a、b和α、β—胡萝卜素、叶黄素(有玉米黄素、堇黄素、新叶黄素),它与高等植物不一样,叶绿素占优势。

(2)藻体颜色:鲜绿色。

(3)色素体:形状多种多样,周生或轴生,1——多个,有的老年时色素体分散;形状和数目、排列位置是分类上的依据。

(4)蛋白核:位于色素体中,1——多个,形状和数目、排列位置是分类上的依据。

(5)细胞核:大多数1个,少数2个(多核在细胞增大的过程中增加)。

(6)鞭毛:运动种类具2、4条等长、顶生的鞭毛或假鞭毛。

(7)眼点:运动种类有一个橘红色的卵形或球形的眼点,位于细胞前端的侧面。

(8)贮存物质:淀粉。

2.论述绿藻门的生态分布及其经济意义。

答:

1)生态分布:绿藻门是藻类中最大的一门。90%的绿藻生活在淡水中,10%生活在海水中(管藻目),江河、湖沼、塘堰、水沟、潮湿土壤、动植物体上、墙上、树皮上都有生长。大多为普生种类,有些种类喜欢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也有与动物或植物共生;一般春秋两季生长最多,在温带地区生长最适宜。2)经济意义:作为鱼饵或浮游动物的食物。做绿肥。原初生产者,水体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人类的食品:浒苔、石莼、小球藻等。

温泉中绿藻有固氮作用。对渔业的危害:丝状藻类的大量繁殖,在池塘中影响鱼池操作。某些藻类产生抗生素,对细菌和其它藻类有拮抗作用。在植物研究方面有重要地位,是陆生高等植物的祖先。

3.辨析非定形群体、原始定形群体和真性定形群体的概念。

答:

非定形群体——单细胞或不定形群体,细胞仅相互靠贴,无一定的排列方式。

原始定形群体——群体细胞彼此分离,由残留的母细胞壁或分泌胶质丝连接成一定形态结构。

真性定形群体——群体细胞直接由它们的细胞壁相连形成一定的形态和结构的群体。

原生动物作业:

1、综合论述原生动物的主要特点。

答: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或由单细胞集合而成的群体,个体十分微小。最小只有2-3μm,最大1.5-3mm,一般多在30-300μm之间。是独立的有机体,淡水中常见的约200余种,总数约20000余种。具体结构特征如下:

1).细胞膜:

表膜(pellicle):多数种类(除变形虫等)细胞质表面凝集成结实而具有弹性的膜,使身体保持一定的形状,这种膜称为~。

外壳:其功能是保护细胞,有吸收、分泌、内外物质交换的作用并起细胞间的粘着作用,使身体保持一定的形状。

2).细胞质:

外层薄而致密,较为透明、均匀、无内含物,称外质(ectoplasma);内层较不透明,含各种各样的内含物,多颗粒,能流动,称内质(endoplasma)。凝胶质:处于内质外层,相对固态状。溶胶质:处于内质内层,相对液态状。

3).细胞核:位于内质中。肉足虫纲、鞭毛虫纲:只一个;孢子虫纲:1个,少数2个;纤毛虫纲、吸管虫纲:大核1个与营养机能有关,少数多核(喇叭虫);小核1个与生殖有关。

4).运动胞器:

(1)伪足:细胞质向体表伸出的突起,为非永久性,运动取食,指状、丝状、轴状、网状。

(2)鞭毛:轴丝:由在内层较为致密而有弹性的数根纤维组成。质套:由在外层比较液化的细胞质套组

成。功能:运动、摄食或掌握方向的作用。

(3)纤毛:纤毛可粘结成下列形式:触毛:由2-3行纤毛融合成尖而硬、有感觉作用并向后弯曲的触毛(如游仆虫)波动膜:由1-2行纤毛合成,一边游离作波状运动,并能上下颤动,将食物赶入胞口,有的位于胞咽中(如草履虫、帆口虫)小膜:由2-多行纤毛融合而成,为薄而平的三角形板片排在口的周围。5).支持保护器——外壳,体外坚硬的似骨骼的构造,起支持、保护作用。

6).感觉器:眼点、纤毛、鞭毛、伪足。

7).排泄器:通过伸缩泡的运动,从细胞质中收集废物,通过体表开孔,排出体外,细胞膜的体表也起渗透作用。

8).呼吸胞器: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作用,从水中吸收氧气,排出CO2。

9).营养:以摄食细菌、藻类、碎屑、其他小动物为营养。

肉足虫纲:体表任何部分都可以起到口的作用

纤毛虫纲:具有胞口,吞食或滤食。

2、原生动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哪些?

答:

1)有益方面:

是水生经济动物直接或间接天然饵料。

某些种类可作指示生物或净化水体。

对寻找沉积矿产,发现石油,确定油层和拟定油井位置都有指导作用。

是研究生物科学基础理论的好材料。

2)有害方面:

寄生性种类有的直接危害人体、禽畜和鱼类,造成病害(车轮虫、血丝虫、疟原虫、鳃隐鞭虫)。也有少数种类大量繁殖形成赤潮,危害渔业。

轮虫作业:

1、简述轮虫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

1).身体的前端扩大呈盘状,上面生有一定排列的纤毛,称头冠(Corona)。

2). 消化道的咽喉特别膨大,变为肌肉发达的囊,称为咀嚼囊(mastax),囊内具有咀嚼器(trophi)。3). 体腔的两旁有叫焰茎球的一对原肾管。

2、辨析轮虫的两种生理类型。

答:

1)非混交雌体:环境良好时出现,产生卵为非需精卵,即“夏卵”,其壳薄而光滑,双倍的染色体,不受精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即非混交雌体,进行孤雌生殖。

2)混交雌体:是进行有性生殖的雌体。环境恶劣时,非混交雌体以减数分裂方式产生单倍染色体的需精雌体,一部分需精雌体不受精,产生雄卵,孵出雄轮虫。雄轮虫和其它混交雌体交配、受精后在混交雌体内形成厚壳的休眠卵。休眠卵可抵抗不良环境能长期保持其活力。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发育成新的非混交雌体。

3、轮虫分类一般都依据哪些特征?

答:

a头冠形状

b是否有背触手、腹触手、侧触手

c体形

d足的有无、足的节数、趾的长短和数目

e是否有假体节

f咀嚼器的类型

g卵巢是否成对

h有无棘刺,棘刺的长短和数目

i被甲的有无、附属肢的有无、形状和数目

j眼点的有无、数目及位置

枝角类作业:

1、枝角类有哪些经济意义?其生态分布和习性如何?

答:

能作鱼饵: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和维生素,且各种氨基酸含量很高。

水体自净和环境监测:大量摄取细菌、腐屑,使水变清洁;对环境比较敏感,可用于环境监测。

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实验生物。

造成池塘缺氧: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氧气,对0.5cm以下的小鱼种不利。

绝大多数的枝角类生活在淡水中。

主要栖息于湖泊;水库下游;池塘。

枝角类在热带、温带、寒带都有分布,对环境的抵抗力强,有的可以附着在鸟体等物体上被带走而广布于世界各地。枝角类数量上有昼夜垂直移动的变化。

2、简述枝角类的主要特征。

答:

1)体短、左右侧扁,分节不明显;

2)头部有显著的黑色复眼;

3)两瓣透明的壳包于体外;

4)第二触角发达为主要的运动器官,胸肢4-6对为滤食器官。

5)体末端有一对尾爪。

6)在发育过程中极少有变态

3、简述枝角类附肢及口器的组成特征及作用。

答:

A. 第一触角:即小触角,单肢型,棒状,通常1~2节,中部有一根触毛,末端有一簇嗅毛;雄性较大,有长刺毛,并变成钩状,可以活动,其作用是抓住雌体进行交配;雌性的短小,不能活动。

B. 第二触角:即大触角,一对,位于头部两侧,强大有力,一般为双肢型,各肢均分节,内外肢的节和羽状游泳刚毛的数目为分类依据。如溞属游泳刚毛式:0-0-1-3/1-1-3(外/内)。作用:主要运动器官。

C. 胸肢:4~6对,无运动能力,其形状与食性有一定的联系。多数滤食性,胸肢呈扁平叶状,边缘生许多刚毛;少数种为捕食性,呈圆柱状,外肢退化或完全消失。

胸肢的其它功能如下:

作用:呼吸与滤食。

雄性:体第一胸肢的内肢上有壮钩,外肢有长鞭,交配时雄体用这对胸肢与第一触角抓住雌体进行交配。

*胸肢的数目、形状为分类上的依据(溞属5对,薄皮溞6对,大眼溞4对)。

D. 口器:由1片上唇,1对大颚,2对小颚及1片下唇组成。位于第二触角基部的内侧。

大颚:几丁质,把食物团送入口中,起磨碎作用。小颚:送食作用。唇片:用于关闭口器。

桡足类作业:

1、简述桡足类的主要特征及其种、属鉴定依据。

答:

1)体圆筒形,分节明显,分头、胸、腹和尾叉四个部分,头胸部有11对附肢,腹部无附肢。

2)第一触角为主要的运动器官,是鉴别种类和雌雄个体的依据。

3)第五胸足:有的退化,有的左右不对称。

4)具有1-2个卵囊,挂在生殖节的两侧或腹面。

5)主要进行有性生殖,在发育的过程中经过变态,既无节幼体期和桡足幼体期。

6)有心脏或无。

鉴定依据如下:

1)选择成体。

2)从外形区分三大类(触角、体形、卵囊)

3)分种依据:雌雄第一触角,第四五胸足(剑水蚤有第六胸足),第1-4胸肢的刚毛数、刺和节数等

4)生殖器和可动关节的位置

5)尾叉的形状及其上的刚毛和刺的数目。

2、举例说明浮游动物的浮游机制。

答:

1)扩大身体表面积来增加浮力。如扩大个体表面积:盘状体型的小环藻,角甲藻夏季三个角,大多数体型微小本身就是对浮游的适应:4ЛR2/4/3ЛR3=R/3。结成群体扩大表面积:脆杆藻,盘星藻;遍生细长刺毛:鱼鳞藻。

2)通过减轻身体比重。如通过产生比水还轻的物质:a)产生气体:异形胞、僧帽水母、群体顶部大气囊:调整气体的容量,悬浮于一定水层b)油滴:硅藻,枝角类、桡足类、浮游性的鱼卵分泌胶质:微囊藻、空球藻增加体内水分:水分增加,更接近水的比重,浮游生物含水量比底栖动物多外壳和骨骼退化和消失。又如可降低离子浓度:Gross 和Zeuthen 1948年作了研究认为,硅藻适应浮游生活的一个重要机制就是减少体内重二价离子浓度。

3)主动性适应:原生动物的鞭毛,轮虫的纤毛,枝角类和桡足类的附肢;不仅使生物向前运动,可是生物保持悬浮状态。溞第二触角运动,不运动是下沉;哲水蚤第一触角发达,借助之进行跳跃式运动,不动时,下降滑翔。

3、举例说明水生生物的各种生态类群。

答:

浮游生物:生活于水层中,具非常不发达的运动器官的一类生物。悬浮状态,随水流和波浪被动移动。如:浮游植物、细菌、浮游动物。

游泳(自游)生物:具强大发达的运动器官的大型生物,以很快的速度游动,甚至可逆流而进。如鱼、哺乳类。

漂浮生物:居住在水表膜上的生物。可在静水的水面浮游生长,如浮萍。

水底生物:可分六类,具体分类如下:

固着生物:固着于水底不移动。其运动器官、感觉器官都已退化。固着植物主要有海带、紫菜等;固着动物中主要有牡蛎、贻贝等。

周丛生物:固着生物,于水底或水体物体上面,形成丛生现象,如蠕虫、轮虫等,是许多动物的食物。同时是航行的障碍,含有毒的重金属。

底埋生物:居住在软的沙土,淤泥中;如瓣鳃类、蠕虫、棘皮动物、双翅目昆虫幼虫。

底栖生物:居住于水体底部,能稍微活动的种类,如螺蛳、蚌、海星、海胆。

钻蚀生物:海洋生物有些可钻蚀石、木,生活于自己钻蚀的通道内,如船蛆。

水底游泳生物:可暂时到水层中游泳一段时间,如虾蟹。

4、从八个方面,列表比较淡水桡足类三个目(晢水蚤Calanoida; 剑水蚤Cyclopoid; 猛水蚤Harpacticoida)主要特征。

答:

淡水寡毛类作业:

1、叙述水蚯蚓的主要特征

答:

1).个体大小:较小,1~30mm

2).体形:圆柱形,柔软透明,分头及躯干两部分

3).虫体构造

(1)头部:体前端,包括口前叶和围口节。

口前叶:头前端突出的吻,半个体节组成,向前突出盖在口的上面;形状很多,为分类的依据。

围口节:构造简单,无刚毛,口位于围口节腹面。

(2)躯干部:

A.体节:头后面为第一节,以Ⅰ、Ⅱ、Ⅲ……表示

B.刚毛:几丁质,着生于顶壁,通常成束,每束几根~20根,每一体节皆具有4束刚毛,背刚毛2束+腹刚毛2束。*刚毛在头后的第二节或更后的体节开始,可作为分类的依据。

C.鳃:部分种类具鳃,在躯干部之前或尾部的两侧,杆状、叶状,为分类依据。

D.鳃盘和尾杆:

鳃盘:体后端的凹窝,内有2-5对指状鳃。

尾杆:鳃盘后缘延长的一对杆状物。

*有无鳃盘和尾杆是分类上的依据。

E.眼:一对色素点,有或无,在口前叶两侧,*分类依据。

4).有性生殖: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5).出芽生殖:体后若干小节形成新个体的头,其它位于新个体之前的小节组成旧个体的尾,首尾相接。6).再生:身体断裂后各部分能重新形成完整的个体。

7). 食性及分布:

食性:吞食泥土有机物、动植物腐屑、细菌、藻类,尤其底栖硅藻,能改善环境。

分布:生活于湖、池、沟的底部,为淡水底栖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有的生活在有机污染的水体中,在O2为10-60%水中生长很好;

严重污染的水沟、水洼、河边和水池等地,特别在污水中颤蚓大量繁殖。

2、哪些可以作为水蚯蚓的分类依据

答:

1)口前叶:头前端突出的吻,半个体节组成,向前突出盖在口的上面;形状很多,为分类的依据。

2)刚毛在头后的第二节或更后的体节开始,可作为分类的依据。

3)鳃:部分种类具鳃,在躯干部之前或尾部的两侧,杆状、叶状,为分类依据。有无鳃盘和尾杆都是分类上的依据。

4)眼为一对色素点,有或无,在口前叶两侧,也是分类依据。

软体动物作业:

1、绘出螺类贝壳的外形模式图,并准确标注各个结构和外形的名称。

2、根据下面雄性圆田螺内部构造图背面观图,准确标注其各个结构名称。

第1题:

第2题:

3. 简述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

答:

1)食用、药用(珍珠入药),鱼饵

2)工艺美术品:贝雕、镶嵌

3)做农田肥料,也危害农作物,

4)饲料、肥料:

5)传播疾病:

6)堵塞管道,影响水流;

7)对养殖鱼类的危害,

甲壳动物作业:

1. 虾的附肢有哪些?区分虾的雌雄与种的鉴定依据是什么?

答:

附肢有:

头部:5对,包括第一、二触角、大颚及1对小颚,组成口器,咀嚼作用。

胸部:8对附肢(由基肢、内肢、外肢组成)3对颚足,辅助摄食和游泳;

5对步足,前2对为螯足,起防御和辅助摄食作用;后3对爪状,用于爬行和捕食。腹部:

腹肢(游泳足):5对,双肢形,内外肢均发达,为游泳器官

尾扇:腹部最后一节尾节和尾肢合称尾扇,司身体的升降、后退,起舵的作用。

腹肢的作用:

雌性第一、二对腹肢为交配器,兼有抱卵的作用。

第一游泳足的形态是种类鉴定的依据。

第二游泳足可区别雌雄。雄性内侧有一细长棒状带刺的结构,称雄性附肢,为交配的辅助器。

蟹部分作业:

1. 蟹产生泡沫和煮熟变红的因素是什么?

答:

蟹用鳃呼吸,泡沫是离开水后,继续呼吸而产生,因为仍靠鳃腔中留下的水进行呼吸时,空气进入鳃腔和余水混合在一起喷出时形成泡沫。由于蟹具胡萝卜素,与蛋白质结合,遇到高温和酒精时便分解一种红色物质——虾红素与蛋白质结合沉淀,虾红素不溶于水,所以变成红色。但能溶于酒精和油脂中,因此浸泡的标本先变红,后即失去颜色。

2. 简答蟹的生活习性及食性。

答:

喜穴居生活,湖荡岸边、石砾草丛中,洞穴分布在粘土芦苇丛中的滩地地带;其感觉灵敏、行动快、横行,能攀越障碍,有趋光性。

杂食性:植物腐叶、种子、海藻、小型甲壳动物、蠕虫、昆虫

肉食性:贝类、鱼类、虾类

植食性:藻类、维管束植物

3. 蟹的生殖和发育方式是什么?

答:

雌雄交配均在硬壳进行,交配后精子储存在雌体的纳精囊内,产出的受精卵附于腹肢的刚毛上,直至孵化。孵出的幼体经过多次蜕皮变为幼蟹,整个幼体发育过程:溞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成蟹。

4. 简述蟹的附肢组成及作用。

答:

蟹的附肢有:

头部:5对,第1、2触角、大颚、第1、2小颚。

胸部:8对。前3对为颚足,与头部后3对组成口器;后5对为胸足,第一对呈钳状称螯足,发达,有御敌及取食功能;后4对结构相同,称步足,爬行器官。

腹部:雄性仅留第1、2对,组成交接器,单肢形,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雌性4对,在第2~5腹节上,双肢,上生刚毛,抱卵作用。

水生昆虫部分作业:

1.水生昆虫都有哪些种类?哪些全部、部分或幼虫生活在水中?哪些是鱼饵料,哪些是昆虫天敌?

答:

水生昆虫的种类有:襀翅目、毛翅目、鳞翅目、蜉蝣目、蜻蜓目、脉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双翅目、广翅目等。

全部种类的幼虫生活在水中:襀翅目、毛翅目、蜉蝣目、蜻蜓目,

部分种类的幼虫和成虫生活在水中:鞘翅目、半翅目,

少数种类的幼虫生活在水中:鳞翅目、脉翅目、双翅目、广翅目,

作鱼饵有:蜉蝣目、襀翅目、毛翅目、双翅目、广翅目, 天敌敌害:鞘翅目、半翅目、蜻蜓目。

2. 昆虫的触角都有哪些种类,用什么作用?请填图或举例说明。

答:

触角:位于两眼之间或前端,可以吸入空气或保持身体的平衡(仰泳蝽),具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的功能。形状有:丝状、刚毛状、念珠状、锤状、锯齿状等,是分类依据。

1. 丝状(蝗虫)

2. 锯齿状(锯天牛)

3. 球杆状(粉蝶)

4. 锤状(露尾虫)

5. 羽状(蚕蛾)

6. 刚毛状(蜻蜓)

7.念珠状 (白蚁)

8. 环毛状(库蚊)

9. 栉齿状(绿豆象)

3. 请简单定义和分析水生昆虫的变态类型,并举例说明。 答: 1).无变态类;卵孵出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完全一样,但大小不同;幼虫称仔虫。

2).变态类:自卵孵出后,经生长、蜕皮,不仅体躯逐渐增大,而且还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结构的变化,才能发育为成虫。 A 完全变态类:

卵egg ——幼虫larvae ——蛹pupa ——成虫adult

完全变态:幼虫与成虫不仅形态上不同,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也多不一致,而且中间必须要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蛹期,然后再羽化为成虫。如: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脉翅目、毛翅目、广翅目。

B 不完全变态类:虫体自孵出后,经幼虫期,便可发育为成虫。

a.渐变态:幼虫与成虫不但在形态上比较相似,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也都一样,只是大小上不同,性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及翅还停留在翅芽阶段。此期幼体称若虫。随着蜕皮,逐渐长大,发育完善。

卵egg——若虫nymph——成虫adult(半翅目)

b.半变态:幼虫和成虫不但在形态上有不同,而且生活习性也不一样(幼虫水生,成虫陆生)。这种幼虫叫稚虫。这种变态叫半变态。

卵——稚虫——成虫(如蜉蝣目、蜻蜓目、襀翅目)

昆虫在成长过程中,要经过若干次蜕皮,刚孵出的幼虫为第一龄,第一次蜕皮后为第二龄…以此类推,长成成虫后不再蜕皮。

4. 水生昆虫的胸足有哪些形状?各起什么作用。请图示说明。

答:

胸足:有三对,位于每节的腹侧,分为前胸足、中胸足和后胸足。足的基本构造: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和跗节几部分组成。跗节末端具1-2个爪。足有几种形式:

步行足:最普遍,各节均瘦长,腿节和胫节肌肉较发达,适于步行。

捕捉足:基节延长,腿节腹面有槽,胫节可折嵌在槽内,形似一把刀,有的在腿节和胫节上有刺,用以捕捉食物防止逃跑。

游泳足:为鞘翅目和半翅目昆虫所具有。后足特化为浆状,各节延长,变扁,边缘具有长毛,有助于向前运动。

抱握足:前足膨大变成吸盘状,交配时抱握雌体,如雄龙虱。

开掘足:前足特化,胫节宽扁,外缘具有坚硬的刺,形状似钉耙,适宜于挖土。

水生生物研究方法部分作业:

1. 请简述采样点选择的原则。

答:

采样点在平面分布上必须要有代表性,除湖心、库心、河心以外,湖湾、库湾、上中下游、进出水口

等必须设点。并进行垂直分层设点。

2. 用路线图的方式,分析说明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高等植物的采集方法。答:

1)浮游植物的采集方法如下:

2)浮游动物的采集方法如下:

3)底栖动物的采集方法如下:

4)水生高等植物的采集、固定、保存、称重

3. 叙述浮游植物的采集、保存、计数方法及工具准备。

答:

1). 定性标本采集

(1) 采集工具

A . 浮游生物网网布:丝质或尼龙筛绢

25号——网孔0.064mm

B . 制网:网口直径20cm,网衣长60cm,圆锥形的网头,其内孔的体积为25-30cm3。

(2) 其它用品:固定液、显微镜,各种瓶,水温计,萨氏盘等

(3) 采集:作“∞”的捞取,着生藻类可以用镊子夹取或用小刀刮,漂浮于水中的藻块可以取其不同颜色的藻块。

(4) 固定:标本液放入指形管中固定。

A-甲醛:100ml水样加4ml甲醛,标本液浓度约为4%

B-鲁哥液:1000ml水样加15ml鲁哥液,并加几滴甲醛。

配制:KI——6g;I——4g;H2O——100ml,(20mlH2O+KI先溶解,再加I并加水至100ml)

C-波恩氏液(苦味酸溶液)

苦味酸饱和溶液75ml ,甲醛液25ml ,冰醋酸3ml ,

带水标本加入等量的波恩液,此溶液对标本组织保存比较好

(5)标签:写标本号,日期,采集地,采集人等(临时性、永久性)。 (6)镜检:识别种类(活体、固定标本观察,临时性可以用甘油封片)

定性标本分析:以一个视野中出现的数量的多少来表示。

+稀少1%以下;++很少1-5%,+++较多5-30%,++++很多30-60%,+++++大量60-100% 2). 定量标本的采集、处理和计数

(1)采样工具:采水器、浓缩沉淀器、固定液,1000ml 广口瓶,30ml 广口瓶,盖玻片22*22mm ,0.1ml 计数框,计数器等。

(2)采样固定:用采水器在一定深度(或表底层混合)采水样1000ml ,倒入广口瓶中,加15ml 鲁哥液固定。 (3)把水样带回实验室,在沉淀浓缩器中沉淀48小时,浓缩为30ml ,过多时则取出清液。 (4)计数:

A .将浓缩液摇动200-300次,摇匀后用0.1ml 吸管取0.1ml 样品放入0.ml 计数框内,盖上盖玻片进行计数;如果盖上后水溢出或有气泡就必须重做。

B .计数100视野或行格法,数两片,取其平均值,误差不超过15%。

C .计算公式

1)视野法:N=

N ——每升原水样中浮游植物数量。

A ——记数框的面积20×20=400mm2,400/0.093=4301个视野。 Ac ——计数面积(mm2)

Vs ——1L 水样浓缩后的体积——30ml 。

V a ——计数框的体积——0.1ml 。

K 值=(400÷0.093÷100视野)×30÷0.1=12900 其中视野面积为0.093mm2

计数框视野数为400÷0.093=4301(A ) n ——计数所得的浮游植物的数目

2)行格法:

①计数:用上述方法摇匀30ml 的浓缩水样,用0.1ml 定量吸管吸取0.1ml 标本液置于0.1ml 计数框中,盖上盖玻片(22×22mm ),在高倍镜下对计数框上第二、五、八行共30小格(全片为10行,共100格)进行分门别类计数。

②1升水中浮游植物个数的计算公式

3)水滴法:制作1ml 的定量吸管,全片计数。如1ml=20滴水。

N=30÷(1÷20)×计算所得个数 D .个数与生物量的换算

浮游植物比重为1,用几何公式算出体积。

圆柱体:V=πr2h ;球体:V=4/3πr3;三角形:V=1/2bh 所以细胞体积就相当于细胞重量以μm3计算 109μm3=1mg 鲜重=1 mm3

* 用个体表示:个体大小不一致,就不易表现出饵料的丰欠。 * 体积计算是用20个以上个体的平均值来确定

n

Va

Vs

Ac

A ??)(计数的浮游植物个数毫升计数的标本水量毫升由一升水浓缩标本水样升水样中浮游植物个数??=)

1.0()

30(1103

4. 叙述浮游动物的采集、保存、计数方法及工具准备。

答:

1).定性标本的采集、保存:同浮游植物。

用16号或13号网,Nx45=13号,16号网孔为0.86mm。

定性标本的处理:当时不观察可放在阴处,观察活体可加麻醉剂如:水和氯醛、可卡因、氯仿、乌拉坦;处理同藻类

2).定量标本采集处理、计数、生物量换算

(1)采集

A .原生动物、轮虫:采水样、浓缩同浮游植物,可共用一个标本

B .枝角类、桡足类:采不同水层水样15-50L用25号浮游生物网过滤

(2)计数

A .原生动物用0.1ml计数框,全部计数

B .轮虫用1ml计数框,全部计数

C .枝角类和桡足类的过滤样品全部计数

D .计算公式:单位ind. L

原生动物:N=V/v×n/c=30/1×0.5/0.1=150个

轮虫:N=V/v×n/c=30/1×30/1=900个

V——沉淀体积(ml);v——采水体积(L);c——计算体积(ml);n——计算个数

枝角类、桡足类:N=n/v=100÷10=2个

(3)生物量计算

A.体积计算

轮虫体重:最小0.06μg,最大为0.702-16.74μg

1μg=10-6mm3

例如:萼花臂尾轮虫:一般椭圆形,V=0.25abc或V=0.13a3

当b=0.65a;c=0.37a,体长a=233.19μm时,体重2.5μg

B.生物量估算

一般取0.003mg作为无节幼体的湿重

粗略估算时可以取前人已经计算的一些浮游生物重量,但是生物在不同环境的变异较大,应重新计算

5. 叙述底栖的采集、保存、计数方法及工具准备。

答:

1)、选点

选江河流入库湾弯部分

水库近坝区、洪水区、库中心、淹没的水草区

2).采集工具:

带网夹泥器:面积为1/16m2,采集软体动物

改良彼得生采泥器:(开口面积为1/16或1/20 m2),昆虫、寡毛类、软体动物

埃克曼采泥器:面积1/40m2,昆虫、寡毛类

分样铜筛(40目/寸)、塑料水桶、白色解剖盘、小镊子、解剖针、脸盆、毛笔。

广口瓶(30-50ml,250ml),塑料袋。

药品:甲醛液、乙醇75-80%

3).标本采集、整理、称重、固定

放在白磁盘中,捡出各类标本,固定后,吸干水,称重,计算;每点采集两次,取其平均值。

固定液:水蚯蚓——甲醛;昆虫、软体动物——75-80%酒精。

4).生物量换算:

如用1/40面积采泥器,则个数(重量)×40

用全湖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个/亩,克/亩

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择1或多个正确答案,显著地写在答题纸上

1.下列轮虫中没有被甲的是 ( );有被甲的轮虫中有4个前棘刺的是 ( )。

A. 褶皱臂尾轮虫

B. 萼花臂尾轮虫

C. 长三肢轮虫

D. 螺型龟甲轮虫

2.下面藻类中没有色素体的是( ),色素体呈杯状的藻类是()。

A. Spirulina platensis

B. Dunaliella salina

C. Cryptomonas erosa

D. Cyclotella striata

3.枝角类的第二触角是();而端足类的第二触角是()。

A. 双肢型,但内肢退化;

B. 双肢型,有基肢和内、外肢;

C. 双肢型,但外肢退化;

D. 单肢型。

4.小三毛金藻区别于球等鞭金藻的最显著特征是()。

A. 具有3根近等长的鞭毛;

B. 具有3根鞭毛,中间一个较长,外边2个稍短;

C. 具有2根鞭毛,但其鞭毛较长;

D. 具有3根鞭毛,中间一个较短,外边2个近等长。

5.下面不是赤潮藻类是()。

A. 红海束毛藻

B. 盐生杜氏藻

C. 夜光藻

D.中肋骨条藻

6.剑水蚤的特征是()。

A. 可动关节在胸腹之间,尾叉刚毛5根。第一触角22-26节,一般大于体长一半,雄性第一右触角为执握肢;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 1 名词解释 1. 似亲孢子:藻类在形态结构上与母细胞相似的不动孢子 2. 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多少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限度,细胞不再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的孢子。 3. 段殖体:丝状蓝藻藻丝分出的短的分段,又称藻殖段 4. 咀嚼器:是轮虫消化系统中特有的构造,它与头冠结合,与取食有关,用以磨碎食物,下部常具2~7 个唾液腺。 5. 假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显微镜下呈黑色、红色或紫色的不规则形。 6. 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壳面中部或偏于一侧具有一条纵向的无纹平滑区称为中轴区,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又称纵沟。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 7. 壳弧:枝角类头部两侧各具一条由头甲增厚形成的隆线,称为壳弧。 8.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除鱼、微生物以外的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及经济意义各个方面。 9 昼夜垂直移动:各种动物对光照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因此,当水环境中光照条件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因之发生改变,白天,当光照较强时,浮游动物则躲进较深的水层,而夜晚则上升到水的表层,随着光线的昼夜交替,浮游动物每昼夜往返运动一次,这种现象称为昼夜垂直移动。 10. 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11.漂浮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称漂浮生物,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12.底栖生物:指水中营异养生活的浮游动物,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称为底栖动物。 13. 固着生物:固着生活的生物,都属于固着生物。指固着于底泥,石块或其它固着物上的生物。在动物中除脊椎动物以外各门都有固着的种类。 14 浮游植物:淡水浮游植物主要是指各种藻、细菌和菌藻植物中的一些植物,浮游植物一般是小型的,它们有的是单细胞体,有的是群体或丝状体,丝状体多为不分枝的,还有多细胞分枝的丝状体。 齿式:软体动物齿舌带上角质齿的数目及排列方式用数字等符号表示称为齿式。 15. 湖靛:微囊藻大量滋生时,形成砂絮状消化,使水色呈灰绿色,当形成强烈水华时,常被风浪吹涌堆集在一起,好像在水面盖上一层厚厚的油漆,称之为湖靛。 16. 混交雌体: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产出非需精卵又叫夏卵,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夏卵直接发育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当环境恶化时,雌体产出的卵,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为单倍体,这种卵称为需精卵,产生需精卵的雌体称为混交雌体。 17. 不混交雌体: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能不停地产出非需精卵又叫夏卵,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又叫不混交雌体。 18. 夏卵:又称为需精卵,卵壳很薄,不需要经过受精,也不需要经过减数分裂,即可直接发育为可混交雌体。 19. 休眠卵:卵壳厚,壳上具花纹和刺,能抵御如高温或低温、干涸以及水质恶化等各种不

水生生物学课后习题完整版

水生生物学课后习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题型:名词解释、写出各名词的英文或汉语名称、单项选择、是非题、简答题、问答题、绘图题 第一、二次绪论 解释: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 湖沼学 Limnology 水生生物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水生生物学的形态、结构及其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和它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浮游生物(plankton):为悬浮水中的水生生物,它们无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 不能长距离的游动,只能被动地“随波逐流”,其个体微小。包括细菌、真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自游生物(Nekton):具有发达的游泳器官,具有快的游泳能力。如各种鱼、虾。 漂浮生物(Neuston):生活在水表面。依靠水的表面张力,漂浮于水面上,一般生活在水面静止或流动性不大的水体中,如槐叶萍、船卵溞等。 底栖生物(benthos):包括底栖动物和水生锥管束植物(Large aquatic plants) 栖息在水体底部,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一类生物,如着生生物、沉水植物、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 2.简述我国在水生生物学研究上的一些成就。 3.如何划分湖泊的生物区? 1.水底区:沿岸带, 亚沿岸带, 深沿岸带 沿岸带(littoral zone):从水面开始,延伸到沉水植物的部分。 亚沿岸带(sublittoral zone) :沿岸带与深底带的过渡带. 深底带(profoundal zone):深底带部分,无植物生长,只有少数底栖动物。 2.水层区: 沿岸区(littoral zone):沿岸带以上的浅水部分。 湖心区(limnetic zone):沿岸区以外的开阔部分。 生物圈(biosphere): 4.简述水生生物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次藻类摡述 浮游植物 (phytoplankton) 1)水华(water bloom) 有些种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 2)赤潮(red tide):有些种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 3)囊壳(lorica)某些藻类还有特殊性的构造囊壳;壳中无纤维质,有由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红色的囊壳。 4)蛋白核(造粉核和淀粉核) 是绿藻、隐藻等藻类中常有的细胞器,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starch sheath)组成,有的则无鞘.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所以称淀粉核,其构造、形状、数目以及存在于色素体或细胞质中的位置等,因种类而异,故也常作为分类依据之一。 2、何谓藻类,藻类包括哪些类群?

水生生物学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 《水生生物学》考试大纲 Ⅰ.考察目标 1、了解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及特征。认识水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水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平衡发展。掌握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种类的主要特征及研究方法。 2、应用水生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形态和分类部分占50%,淡水生态学部分占50%。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8小题,每小题2.5分,共20分。 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填空题30空,每空0.5分,共15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五、参考书目 1.赵文。《水生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 2.何志辉。《淡水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Ⅲ.考查范围 第一部分:形态和分类 一、绪论 1.掌握水生生物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任务 2.水生生物在渔业和水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

3.水生生物学的产生及发展 4.水生生物学的分支及应用领域 二、藻类 1.藻类、浮游植物和着生藻类的定义 2.藻类细胞构造特点 3.藻类的经济意义及繁殖方法 4.淡水九个藻门的主要特征及各门的常见种类特征。 三、水生维管束植物 1.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植物的生态特征及常见属的特征2.植物体的构造对水环境的适应 3.不同层次和相同层次群丛的表示方法。 四、浮游动物 1.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主要特点、繁殖方式及常见属的特征2.浮游生物的共同特点 3.浮游生物对浮游生活的适应机制 五、底栖动物 1.底栖动物的主要特点 2.底栖动物的生态分布 3.底栖动物的繁殖方式 4.常见底栖动物属的特征。 六、自游动物 1.河蟹、虾的基本构造 2.河蟹、虾常见属的特征。 七、水生生物资源调查 1.生生物资源调查的主要方法 2.水生生物资源调查步骤及室内整理 第二部分:淡水生态学 一、绪论 1.淡水生态学和淡水生态系统的定义、研究的对象 2.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完整word版华中农业大学水生生物学试卷

. 水生生物学A 一、名词解释(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每小题2分,共20分。) 1、水生生物学:水生生物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水生生物学的形态、结构及其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和它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隔片:硅藻门具间生带的种类,有向细胞腔内伸展成片状的结构,称隔片。 3、围口节:环节动物位于口前叶后面的一个环节,是由担轮幼虫的前纤毛轮演化而来的。 4、伪足:肉足纲的运动胞器,为细胞质向体表伸出的突起,没有固定形状,可随时形成或消失。 5、帽状环纹:鞘藻目种类的营养繁殖是由营养细胞顶端发生环状裂纹,自此逐渐延伸出新生的子细胞,并留下一个帽状环纹。 6、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 7、拟亲孢子:似不动孢子,当它形成后还在母细胞壁内,有与母细胞相同的形态,而大小不同。 8、卵鞍:受精卵外包有一层壳瓣似“马鞍”状,卵鞍的作用是抵抗寒冷与干旱的不良环境。 9、植被:在一定范围内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的泛称。 10、包囊:某些原生动物为抵御不良环境以求生存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二、写出下列各名词的拉丁学名或汉语名称(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每空1分,共10分。) 1、Neuston(漂浮生物) 2、原生动物(Protozoa) 3、轮虫(Rotifera) 4、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5、甲藻门(Pyrrophyta) 6、Euglenophyta(裸藻门) 7、Copepoda(桡足类)8、Chlorophyta(绿藻门) 9、Cyanophyta(隐藻门) 10、Higher plants(高等植物) 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具有伪空泡。 A A、微囊藻属 B、平裂藻属 C、空星藻属 D、转板藻属 2、蓝藻喜欢生长在环境中。 A A、有机质丰富的碱性水体 B、有机质不丰富的酸性水体 C、有机质不丰富的碱性水体 D、有机质丰富的酸性水体 3、复大孢子生殖是的特殊生殖方法。 D A、蓝藻门 B、金藻门 C、绿藻门 D、硅藻门 5、黄丝藻的细胞壁由。 A A、“H”形的2个节片合成 B、“U”形的2个节片合成

湖南农业大学水生生物学2015—2018年考研真题试题

2015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水生生物学 814 适用专业:水产、水生生物学 考生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①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②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名词解释(共计30分,每小题3分) 1.原核生物 2.桡足幼体 3.混交雌体 4.半变态 5. 咀嚼器 6.卵鞍 7.接合生殖 8.色素体 9.物种多样性 10.次级生产者 二、简答题(共计80分,每小题10分) 1、列举几种藻类中运动种类的运动及其运动辅助器官。 2、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主要通过哪些途径? 3、简述浮游植物群落季节演替的一般规律。 4、比较枝角类与轮虫生活史的异同点。 5、淡水水体中浮游动物主要由那几类构成?其经济意义如何? 6、水生植物对水环境的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7、简述对虾类和真虾类的繁殖方式的不同。 8、什么是光补偿强度?简述其主要的生态意义。 三、论述题(共计40分,每小题20分) 1、目前,各地政府开始控制发展内陆水库、湖泊养鱼,请结合渔业环境、水生生物及渔业发展的关系分析其合理性。 2、论述水域环境生物修复的主要途径和原理。

2016年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水生生物学 814 适用专业:水产、水生生物学 考生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①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②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解释下列名词(共计30分,每小题3分) 1.Plankto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f14250719.html,munity 3.蛋白核 4.固着生物 5.水华 6.不混交雌体 7.休眠卵 8.伪足 9.壳缝 10.季节变异 二、简答题(共计80分,每小题10分) 1.蓝藻和细菌在细胞结构、功能上有哪些异同点? 2.简述轮虫分类依据及世代交替特征。 3.浮游植物主要通过哪几种方式适应浮游生活?其适应机制是什么? 4.简述裸藻的特征、分布特点及经济意义。 5.高等水生植物可分为哪几种生态类群?每个类群有哪些常见种类?(各举1例) 6.简述双壳类特征及其经济意义。 7.水生生物的昼夜垂直移动具有什么意义? 8.什么叫变态?水生昆虫的变态有何特点? 三、论述题(共计40分,每小题20分) 1.论述淡水藻类各门类的特征及其在渔业上的经济意义。 2.试述水生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水生生物学实习报告

云南农业大学 实习报告 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水产养殖 年级: *****级 学生学号: ********** 学生姓名: ****** 指导老师: ****** 实习地点:海埂公园(滇池)田溪公园 日期: 2014年6月30日——7月9日 实习报告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姓名:****** 学号:**********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

一.分组情 况 (2) 二.实验目 的 (2) 三.实验准 备 (2) 1.了解实 验 (2) 2.简易采水器制 作 (2) 四.实验流 程 (2) 五.实验器材及药 品 (2) 六.实习步骤安 排 (3) 七.注意事 项 (3) 八.实验成 果 (3) 九.实习总 结 (6)

十.附 录………………………………………………………………………………………… 7 十一.参考文献 (7) 摘要 水生生物学是我校水产养殖学专业的重要课程。所以学院的老师为了使我们 学得更多的专业性知识和巩固课堂的理论知识,达到此专业的一定知识水平,让 我们初步掌握一般的普遍的水生生物的调查研究方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 通过对各类简单水生维管束的和简单结构的微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以及水域环 境的实习观察,达到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目的。此实习我们主要是对滇 池动植物采样和田溪公园水体采样。通过实习,让我学会了如何采取水样,制作 标本和鉴定步骤等专业知识。 前言 滇池位于昆明市中心偏西南方地区总面积770平方公里。昆明历史悠久,远 在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滇池周围地区就有人居住。滇池亦称为昆明湖、昆明 池。中国云南省的大湖,在昆明市西南,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着名游览、疗养胜 地。由地势构造陷落而成。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 最深8米。有“高原明珠”之美称的滇池,是昆明风景名胜的中心。 滇池地区湿地观赏植物种类丰富,通过本次实地勘察发现在滇池地区湿地观 赏植物种类数目庞大,具有较高观赏、生态及其他实用价值。根据2001~2002年 对滇池浮游植物群落得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07种及变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 1名词解释 1.似亲孢子:藻类在形态结构上与母细胞相似的不动孢子 2.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多少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限度,细胞不再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的孢子。 3.段殖体:丝状蓝藻藻丝分出的短的分段,又称藻殖段 4.咀嚼器:是轮虫消化系统中特有的构造,它与头冠结合,与取食有关,用以磨碎食物,下部常具2~7个唾液腺。 5.假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显微镜下呈黑色、红色或紫色的不规则形。 6.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壳面中部或偏于一侧具有一条纵向的无纹平滑区称为中轴区,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又称纵沟。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 7.壳弧:枝角类头部两侧各具一条由头甲增厚形成的隆线,称为壳弧。 8.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除鱼、微生物以外的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及经济意义各个方面。 9昼夜垂直移动:各种动物对光照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因此,当水环境中光照条件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因之发生改变,白天,当光照较强时,浮游动物则躲进较深的水层,而夜晚则上升到水的表层,随着光线的昼夜交替,浮游动物每昼夜往返运动一次,这种现象称为昼夜垂直移动。 10.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

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11.漂浮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称漂浮生物,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12.底栖生物:指水中营异养生活的浮游动物,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称为底栖动物。 13.固着生物:固着生活的生物,都属于固着生物。指固着于底泥,石块或其它固着物上的生物。在动物中除脊椎动物以外各门都有固着的种类。 14浮游植物:淡水浮游植物主要是指各种藻、细菌和菌藻植物中的一些植物,浮游植物一般是小型的,它们有的是单细胞体,有的是群体或丝状体,丝状体多为不分枝的,还有多细胞分枝的丝状体。 齿式:软体动物齿舌带上角质齿的数目及排列方式用数字等符号表示称为齿式。15.湖靛:微囊藻大量滋生时,形成砂絮状消化,使水色呈灰绿色,当形成强烈水华时,常被风浪吹涌堆集在一起,好像在水面盖上一层厚厚的油漆,称之为湖靛。 16.混交雌体: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产出非需精卵又叫夏卵,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夏卵直接发育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当环境恶化时,雌体产出的卵,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为单倍体,这种卵称为需精卵,产生需精卵的雌体称为混交雌体。 17.不混交雌体: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能不停地产出非需精卵又叫夏卵,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又叫不混交雌体。 18.夏卵:又称为需精卵,卵壳很薄,不需要经过受精,也不需要经过减数分裂,即可直接发育为可混交雌体。 19.休眠卵:卵壳厚,壳上具花纹和刺,能抵御如高温或低温、干涸以及水质恶化

水生生物学

绪论 一、水生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Hydrobiology ---Freshwater Biology ---Ocean Biology (一)定义: 水生生物是指生活于水中的植物和动物,通常可分为海洋生物和淡水生物两大生态类群。水生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内容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是阐明有关生活在水中生物生命活动的各种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 淡水生物学是研究淡水中的生物科学。具体讲:它是研究淡水生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及其经济意义等的一门学科,对淡水渔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水生生物的形态和分类,并以此来研究各种生物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掌握鉴别的方法和步骤,用来探讨生物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理生态和经济意义等。淡水生物学主要研究淡水水域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生高等植物、底栖动物等的形态、分类和生态(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掌握其群落组成、种群结构及其数量变动规律,使有益种群得到增殖,有害种群得以控制,最终达到提高水体生产力目的。 (三)任务: 1、认识一般水体主要是淡水水域中常见的动植物(尤其是浮游植物)种类;了解其生活习性及经 济意义。 2、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如数量种群影响因素和变动规律)以综合分析资料指导生 产(鱼产力与水质关系)。 3、掌握一般水生生物(淡水生物)的调查分析方法。 (四)与其它学科关系: 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与动物学、植物学、鱼类学、鱼类生态学、水化学、湖沼学、水文学关系密切,是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增养殖学等专业课的基础学科。 二、水生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 水生生物学从19世纪末叶(1870年)以后才兴起的一门学科 (一)发展原因 1、渔业发展: 捕捞过度,资源变薄(根据饵料分析资源); 与养鱼业发展有关(鱼类的饵料环境)。 2、工业污染: 促使人们去进行净化水体,只有生物净化才不至于重复污染。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与答案 名词解释: ecosystem:在任何生物区中,不同的生物种群组成一个特定的群落,群落只能在与周围非生物环境紧密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存在,生物群落与其生境这种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间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统一体,叫做生态系统。neuston:指生活在水面区的生物类群,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Community:自然界任何一个生物种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通常一个地区总是生活着多个种群,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一个有规律的集合体,称为生物群落。 compensation point:水中光照强度是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因此,水面下的光合作用的速度也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当至某一深度处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仅相当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时候,植物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有机物质,光合作用所生成的氧量,恰好等于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量,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补偿点,或称补偿光线强度。 nekton:是一类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游泳能力强,可逆流游泳的生物。淡水中主要指鱼类。 Biomass:指水域中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的数量和重量。 Population:在某种生物的分布区内,任何分布地段中近种生物个体的总合体,或者说是一种生物的自然集合。如生活在同一水域内任何一种鱼的个体,就是这种鱼的种群,其他如浮游植物种群,底栖生物种群等等。 Plankton:指生活在水层区,以浮游方式生活为主,缺乏游动能力或游动能力很弱的一个生态类群。包括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浮游生物是水环境中鱼、贝、虾等淡水动物的主要饵料,是水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 niche:是指一种生物在群落中(或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或作用。生态位是某一物种的个体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特定关系的总和。 littoral zone(沿岸带):由水边向下延伸到大型植物生长的下限。这一带的深度按水的透明度而不同,一般为6-8m。 亚沿岸带:沿岸带和深底带的过渡区,一般没有大型植物生长。 6.深底带:深底带包括亚沿岸带以下的全部湖盆,通常堆积着富有机质的软泥,这一带没有植物,动物的种类较少。 10.囊壳:是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其形状与原生质体的形状不一致,原生质体可在其中自由移动。 11..蛋白核:是隐藻.绿藻等藻类中常有的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则无鞘。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因而又称为淀粉核。副淀粉:副淀粉是植物经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物质的同化产物。是一光亮带白色而不透明的物体,但是它多半是比较大形而且是环状中空或棒状或椭圆形或或球形。 呼吸系数:指动物排出的二氧化碳量与所消耗的氧量之比。 浮游生物:是一类不能主动地作远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大多体形微小,通常肉眼看不见。它们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很弱,一般不能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 3.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4.漂浮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称漂浮生物,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5.底栖生物:指水中营异养生活的浮游动物,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称为底栖动物。 固着生物:固着生活的生物,都属于固着生物。指固着于底泥,石块或其它固着物上的生物。在动物中除脊椎动物以外各门都有固着的种类。 浮游植物:淡水浮游植物主要是指各种藻、细菌和菌藻植物中的一些植物,浮游植物一般是小型的,它们有的是单细胞体,有的是群体或丝状体,丝状体多为不分枝的,还有多细胞分枝的丝状体。 补偿光线强度:水中光照强度是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因此,水面下的光合作用的速度也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当至某一深度处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仅相当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时候,植物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有机物质,光合作用所生成的氧量,恰好等于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量,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补偿点,或称补偿光线强度。 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除鱼、微生物以外的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及经济意义各个方面。 昼夜垂直移动:各种动物对光照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因此,当水环境中光照条件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因之发生改变,白天,当光照较强时,浮游动物则躲进较深的水层,而夜晚则上升到水的表层,随着光线的昼夜交替,浮游动物每昼夜往返运动一次,这种现象称为昼夜垂直移动。 8.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9.赤潮: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赤潮:肥水池塘往往由于某一浮游植物种群繁殖过盛,水色较浓甚至出现藻团及浮膜的现象,称为“水华”或“水花”。其中由于微囊藻大量繁殖使水面飘浮着蓝绿色的浮膜或团块引起的水华称“赤潮”,也叫“湖淀”。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

高级水生生物学 第一章绪论 一、水生生物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 二、水生生物学发展简史 三、水体及其生物分区 四、水生生物的生态类群 五、参考书目 一、水生生物学的定义、内容及任务 1、定义: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生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游泳动物、水生大型植物等)生命现象及其生命活动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科学。 2、水具有许多适合维持生命的特性 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生物体代谢活动必须以水作为介质 水的热稳定性 水的浮力和黏性 3、水生生物学研究内容:本课程以水生生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经济意义等为主要内容,系统介绍常见和典型的水生生物类群。 4、水生生物学目的:在学习水生动植物生物学特征和种类鉴定的基础上,着重了解水生生物的生理生态,并初步掌握其采集、鉴定、培养、利用的理论与方法,探讨生物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 二、水生生物学发展简史 1、国外研究状况 Aristotle(384-322 B. C.)最早建立生物学分类系统; Leeuwenhoek(1632-1723)研制显微镜; C. Linnaeus在《自然系统》中确定双命名法; Forbes1815年用底拖网采集观察了海岸底栖生物的分带现象; Muller1845年在德国沿海用浮游生物网采集浮游生物; 19世纪中期,西欧探险船对世界海洋考察 德国学者Hensen在1887年率远征队去大西洋采集和调查浮游生物的种类和分布,首先创用了Plankton一词。 20世纪50年代,进行水域生产力研究。 2、国内研究状况 1920年进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 1952年中科院海洋所对黄、渤海进行调查 1980年对全国海岸及海涂资源进行调查 20世纪50年代初,中苏合作对黑龙江进行调查 中科院水生所调查长江中、下游湖泊、青海湖 1980年始,国务院部署全国渔业资源调查 1985年和1988年,建立南极长城站、中山站 《华东水生维管束植物》裴鉴等,1952; 《中国淡水轮虫志》王家楫,1961; 《中国海洋浮游硅藻类》金德详等,1965; 《中国海洋浮游桡足类》郑重等,1965; 《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蒋燮治、堵南山,1979;

水生生物学试题附

《水生生物学》试卷(考试) 1、生物分类的基本阶元包括 __、__、__、__、__、__、__、 2、藻类是一群具有__,营__生活,没有真正的_、_、_分化,以 ______或___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 3、藻类的体制有 __、__、 __和___ 4、硅藻的繁殖方式有___、___、___和____ 5、原生动物的运动胞器有三种,即___、___和___ 6、腔肠动物门可分为___纲和___纲 7、头足类的身体可分为____ __和______三部分。 8、藻类植物中最大的门是 ___ 门。 9、Blue-green algae 与green algae 是同义词,均指绿藻..................................................( 一、填空(本题共48分,每空1.5分) 三、判断 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本题共15分,每小题1.5分)

) 10、Brachionus plicatilis 是壶状臂尾轮虫的拉丁学名...................................................( ) 11、Calanus 的活动关节在胸腹之间,而Cyclops 的活动关节在第 四、五胸节之间...................................( ) 12、隐藻、衣藻、盐藻、雨生红球藻均为绿藻门团藻目的种类..( ) 13、具有异形胞的蓝藻通常均具有固氮作用...............( ) 14、目前蛋白质含量最高的藻类是螺旋藻,不饱和脂肪酸较高的是球等鞭金藻,虾青素含量较高的是雨生红球藻。耐盐性最强的绿藻是盐藻....................................................( ) 15、Moina mongolica 与Daphnia pulex 的第二触角刚毛式均为0-0-1-3/1-1-3......................................( ) 16、Artemia salina 属于鳃足亚纲无甲目..............( ) 17、小球藻是行似亲孢子繁殖的......................( ) 18.、轮虫的休眠卵的染色体倍性是2n ,而夏卵为n .....( ) 19、拟软体动物包括形态差别极大的苔藓动物、腕足动物、帚虫动物,四、单项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本题共30分,每小题1.5分)

上海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学试题库完整版(含整理答案)

水生生物试题库 ·枝角类的游泳器官是第二触角桡足类是第一触角。 ·桡足幼体:亦称剑水蚤型幼虫期。系继后无节幼体之后的挠足类幼虫的一个发育阶段。身体较无节幼体长,前体部和 后体部之区分明显。口器之构造接近于成体,尾叉已形 成。可进一步分为第一至第六桡足幼体期,第二桡足幼 体期后,每期增加1个体节,最后完成10个活动体节。 尾鳃蚓属(鲺属Argulus)孵化时亦为桡足幼体,但可发 生变态,而具有与桡足亚纲完全不同的外观。 ·无节幼体:低等甲壳类孵化后最初的幼体,但高等甲壳类在更高的发育阶段才开始出现(十足目、糠虾目)甲壳纲之幼体中,身体尚不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呈扁平椭圆形,在正中线前方有无节幼体眼1个,其后方有口和消化管(肛门尚未开启),左右具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和大颚等3对附肢,这一阶段称为无节幼体。·一种枝角类的刚毛式为0-0-1-3/1-1-3,请解释其含义,图示之并标注各部分名称。(6分) 答:此刚毛式的含义为:此种枝角类第二触角外肢4节, 第1、2节无刚毛,第3节具1根刚毛,第4节具3根刚毛; 内肢3节,第1、2节分别具有1根刚毛,第3节具3根刚毛。 (解释含义3分;图示3分) ·垂直移动:为了捕食或繁殖活动,鱼类等水生动物从水面到水底或从水底到水面的往还迁移。昼夜和季节 ·桡足类雌雄区别:雄的多一节腹节。雌性,腹面膨大,叫生殖突起。雄性第一触角有较多的感觉毛或感觉棒,特化成执握器,。 ·中华哲水蚤的特征:身体呈长筒形,体长仅2~3毫米。该种最显着的特征是:雌雄的第5第1的内缘都具齿列(雌性齿数一般为18~22,雄性一般为11~21)。齿的基部彼此连接,齿列的近中央部分有明显凹陷,齿边较小。雄性第5胸足左足外枝较右足的长得多。左足外枝第1、2节较狭长,第3节短小,呈锥状;但右足的外枝较短,第3节末端没有达到左足外枝第2节的中央。左足内枝第3节的末端一般不超过外枝第1节的末端。 ·虾的鳃在甲壳动物中是种类最多的,构造也最复杂,在分类上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鳃腔中通常有侧鳃,关节鳃,足鳃,肢鳃( 4)种。·所有藻类都具有的色素为叶绿素a,胡萝卜素。

上海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学试题库完整版含整理答案

水生生物试题库·枝角类的游泳器官是第二触角桡足类是第一触角。 ·桡足幼体:亦称剑水蚤型幼虫期。系继后无节幼体之后的挠足类幼虫的一个发育阶段。身体较无节幼体长,前体部和后体部之区分明显。口器之 构造接近于成体,尾叉已形成。可进一步分为第一至第六桡足幼体期, 第二桡足幼体期后,每期增加1个体节,最后完成10个活动体节。尾 鳃蚓属(鲺属Argulus)孵化时亦为桡足幼体,但可发生变态,而具有 与桡足亚纲完全不同的外观。 ·无节幼体:低等甲壳类孵化后最初的幼体,但高等甲壳类在更高的发育阶段才开始出现(十足目、糠虾目)甲壳纲之幼体中,身体尚不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呈扁平椭圆形,在正中线前方有无节幼体眼1个,其后方有口和消化管(肛门尚未开启),左右具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和大颚等3对附肢,这一阶段称为无节幼体。 ·一种枝角类的刚毛式为0-0-1-3/1-1-3,请解释其含义,图示之并标注各部分名称。(6分) 答:此刚毛式的含义为:此种枝角类第二触角外肢4节, 第1、2节无刚毛,第3节具1根刚毛,第4节具3根刚毛; 内肢3节,第1、2节分别具有1根刚毛,第3节具3根刚毛。

(解释含义3分;图示3分) ·垂直移动:为了捕食或繁殖活动,鱼类等水生动物从水面到水底或从水底到水面的往还迁移。昼夜和季节 ·桡足类雌雄区别:雄的多一节腹节。雌性,腹面膨大,叫生殖突起。雄性第一触角有较多的感觉毛或感觉棒,特化成执握器,。 ·中华哲水蚤的特征:身体呈长筒形,体长仅2~3毫米。该种最显着的特征是:雌雄的第5胸足第1基节的内缘都具齿列(雌性齿数一般为18~22,雄性一般为11~21)。齿的基部彼此连接,齿列的近中央部分有明显凹陷,齿边较小。雄性第5胸足左足外枝较右足的长得多。左足外枝第1、2节较狭长,第3节短小,呈锥状;但右足的外枝较短,第3节末端没有达到左足外枝第2节的中央。左足内枝第3节的末端一般不超过外枝第1节的末端。 ·虾的鳃在甲壳动物中是种类最多的,构造也最复杂,在分类上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鳃腔中通常有侧鳃,关节鳃,足鳃,肢鳃( 4)种。 ·所有藻类都具有的色素为叶绿素a,胡萝卜素。 ·藻类大多数都具有细胞壁,但裸藻门、隠藻门少数甲藻和金藻不具有细胞壁。

水生生物学名词解释

水生生物学名词解释 ecosystem:在任何生物区中,不同的生物种群组成一个特定的群落,群落只能在与周围非生物环境紧密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存在,生物群落与其生境这种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间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统一体,叫做生态系统。 neuston:指生活在水面区的生物类群,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Community:自然界任何一个生物种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通常一个地区总是生活着多个种群,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一个有规律的集合体,称为生物群落。 compensation point:水中光照强度是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因此,水面下的光合作用的速度也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当至某一深度处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仅相当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时候,植物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有机物质,光合作用所生成的氧量,恰好等于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量,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补偿点,或称补偿光线强度。 nekton:是一类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游泳能力强,可逆流游泳的生物。淡水中主要指鱼类。Biomass:指水域中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的数量和重量。 Population:在某种生物的分布区内,任何分布地段中近种生物个体的总合体,或者说是一种生物的自然集合。如生活在同一水域内任何一种鱼的个体,就是这种鱼的种群,其他如浮游植物种群,底栖生物种群等等。 Plankton:指生活在水层区,以浮游方式生活为主,缺乏游动能力或游动能力很弱的一个生态类群。包括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浮游生物是水环境中鱼、贝、虾等淡水动物的主要饵料,是水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 niche:是指一种生物在群落中(或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或作用。生态位是某一物种的个体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特定关系的总和。 littoral zone(沿岸带):由水边向下延伸到大型植物生长的下限。这一带的深度按水的透明度而不同,一般为6-8m。 亚沿岸带:沿岸带和深底带的过渡区,一般没有大型植物生长。 深底带:深底带包括亚沿岸带以下的全部湖盆,通常堆积着富有机质的软泥,这一带没有植物,动物的种类较少。 囊壳:是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其形状与原生质体的形状不一致,原生质体可在其中自由移动。蛋白核:是隐藻.绿藻等藻类中常有的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则无鞘。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因而又称为淀粉核。 副淀粉:副淀粉是植物经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物质的同化产物。是一光亮带白色而不透明的物体,但是它多半是比较大形而且是环状中空或棒状或椭圆形或或球形。 呼吸系数:指动物排出的二氧化碳量与所消耗的氧量之比。 浮游生物:是一类不能主动地作远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大多体形微小,通常肉眼看不见。它们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很弱,一般不能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 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漂浮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称漂浮生物,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底栖生物:指水中营异养生活的浮游动物,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称为底栖动物。 固着生物:固着生活的生物,都属于固着生物。指固着于底泥,石块或其它固着物上的生物。

水生生物学试卷07-08A.B及答案

水生生物学A 一、名词解释(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每小题2分,共20分。) 1、水生生物学:水生生物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是研究水生生物学的形态、结构及其在分类系统中的 地位和它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隔片:硅藻门具间生带的种类,有向细胞腔内伸展 成片状的结构,称隔片。 3、围口节:环节动物位于口前叶后面的一个环节,是 由担轮幼虫的前纤毛轮演化而来的。 4、伪足:肉足纲的运动胞器,为细胞质向体表伸出的 突起,没有固定形状,可随时形成或消失。 5、帽状环纹:鞘藻目种类的营养繁殖是由营养细胞顶 端发生环状裂纹,自此逐渐延伸出新生的子细胞,并 留下一个帽状环纹。 6、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 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 7、拟亲孢子:似不动孢子,当它形成后还在母细胞壁 内,有与母细胞相同的形态,而大小不同。 8、卵鞍:受精卵外包有一层壳瓣似“马鞍”状,卵鞍 的作用是抵抗寒冷与干旱的不良环境。 9、植被:在一定范围内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的泛 称。 10、包囊:某些原生动物为抵御不良环境以求生存而 形成的一种结构。 二、写出下列各名词的拉丁学名或汉语名称(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每空1分,共10分。) 1、Neuston(漂浮生物) 2、原生动物(Protozoa) 3、轮虫(Rotifera) 4、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5、甲藻门(Pyrrophyta) 6、Euglenophyta(裸藻门) 7、Copepoda(桡足类)8、Chlorophyta(绿藻门) 9、Cyanophyta(隐藻门) 10、Higher plants(高等植物) 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具有伪空泡。 A A、微囊藻属 B、平裂藻属 C、空星藻属 D、转板藻属 2、蓝藻喜欢生长在环境中。 A A、有机质丰富的碱性水体 B、有机质不丰富的酸性水体 C、有机质不丰富的碱性水体 D、有机质丰富的酸性水体 3、复大孢子生殖是的特殊生殖方法。 D A、蓝藻门 B、金藻门 C、绿藻门 D、硅藻门 5、黄丝藻的细胞壁由。 A A、“H”形的2个节片合成 B、“U”形的2个节片合成 C、上下两个半壳套合而成 D、“W”形的2个节片合成 6、苦草隶属于水生维管束植物的。 C A、浮叶植物 B、挺水植物 C、沉水植物 D、漂浮植物 7、壳面上具有壳缝可以运动。 D A、针杆藻属 B、直链藻属 C、小环藻属 D、舟形藻属 8、砂壳虫属的运动器官是。

水生生物学试题附答案

《水生生物学》试卷(考试)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分数 得分 评卷人 1、生物分类的基本阶元包括 __、__、__、__、__、__、__、 2、藻类是一群具有__,营__生活,没有真正的_、_、_分化,以 ______或___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 3、藻类的体制有 __、__、 __和___ 4、硅藻的繁殖方式有___、___、___和____ 5、原生动物的运动胞器有三种,即___、___和___ 6、腔肠动物门可分为___纲和___纲 7、头足类的身体可分为____ __和______三部分。 8、藻类植物中最大的门是 ___ 门。 得分 评卷人 9、Blue-green algae 与green algae 是同义词,均指绿 藻..................................................( 一、填空(本题共48分,每空1.5分) 三、判断 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本题共15分,每小题1.5分)

) 10、Brachionus plicatilis 是壶状臂尾轮虫的拉丁学名...................................................( ) 11、Calanus 的活动关节在胸腹之间,而Cyclops 的活动关节在第 四、五胸节之间...................................( ) 12、隐藻、衣藻、盐藻、雨生红球藻均为绿藻门团藻目的种类..( ) 13、具有异形胞的蓝藻通常均具有固氮作用...............( ) 14、目前蛋白质含量最高的藻类是螺旋藻,不饱和脂肪酸较高的是球等鞭金藻,虾青素含量较高的是雨生红球藻。耐盐性最强的绿藻是盐藻....................................................( ) 15、Moina mongolica 与Daphnia pulex 的第二触角刚毛式均为0-0-1-3/1-1-3......................................( ) 16、Artemia salina 属于鳃足亚纲无甲目..............( ) 17、小球藻是行似亲孢子繁殖的......................( ) 18.、轮虫的休眠卵的染色体倍性是2n ,而夏卵为n .....( ) 得分 评卷人 19、拟软体动物包括形态差别极大的苔藓动物、腕足动物、帚虫动物,但这三者均有的且区别于其他门类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 )。 A 、体腔庞大,体不分节 B 、 营固着生活 C 、具有触手冠 D 、发育过程有类似担轮幼体期 四、单项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本题共30分,每小题1.5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