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及成因分析

(一)学生的全面发展彰显了研究需要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因为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教学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新课程改革凸现了研究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还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观重新定位,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 而是重视了数的概念教学,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把它和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材的变更,课时的减少,让我们教师难以把握教学目标。新课程的增设,每周仅安排5课时的数学教学时间。教材新内容增多,知识面增广,带给学生和教师的任务无形中有增无减,如何让课堂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是我们每个老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备好课,上好课,四十分钟也无法当作六十分钟,八十分钟用呀。面对这样紧凑的时间,我们教师有意识的把计算教学进行了压缩,因为学生已基本掌握。熟练的计算和技巧的感悟是需要有时间练习的,我们把练习放在了课外,这也是学生学习效果得不到保证的一个原因。

(三)学生的计算现状提出了研究要求

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引下,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实际

上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在众多的课堂教学中,铺天盖地的进行多样化的计算。有的教师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没有让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计算,就是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理念,甚至有的教师认为算法必须多样化。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算法多一些,强迫学生去思考其它的方法,把很多的方法找到了,就认为很成功了。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说在计算教学这一块花的力气小了,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算法多样化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计算教学中,教师不用要求每一节课的学习中,都要求学生必须算法是多种的。

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没有了扎实的计算能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更严重的将会阻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现状及预计的突破

(一)研究现状分析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即使一个老课题又是一个新课题,为什么说是个老课题,因为过去一些老师研究过。又为什么说是个新课题,近几年来由于素质教育的开展,教师对这个问题又有所忽略,教学过程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而学生则认为计算好学,一听就会,不用动脑筋,只要做练习就可以了。因此,有些学生不懂算理,计算法则的运用比较僵化。习题错误将经常不断。当出现错误时,师生都没有分析错误原因而只是将其归罪于粗心。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教师埋怨学生计算能力差,学生见到计算就发愁的现象。学生计算能力下降,导致数学成绩下降。去年中考下来,学生说题难了,其实,去年的考题是将计算量加大了,学生数学成绩考得没有前年好。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必须加强计算教学,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计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

(二)预计研究突破

通过对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多种措施把本课题与数学课堂教学和有关数学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目前涉及到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有:

1.《新课程下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结论和环境研究》,但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

2.《提高低年级学生口算速度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还有都是一些一线教师的一些感想,一些尝试性的做法,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实施方案,也没有将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进行系统的总结,形成一套操作性强的模式进行推广。

3、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一项涉及多方面教学内容的系统工程,对此我们想通过此课题的实践研究,克服计算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喜欢上计算课,做计算题。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遵循的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哲学理论依据。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主要包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2.心理学理论依据。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组成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方法”由于重视了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实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3.现代教育学理论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主导的作用很重要。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否积极参加,对于教学效果

有极大的影响。在计算教学中,教师绝不能满足于把计算法则,公式讲清楚,而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能力。

(二)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探索一种比较有效的计算教学方法,研究者应以集体目标为导向,不断端正思想,提高研究者的信心和水平,同时要发挥导向的多种功能。

2.参与性原则: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充分调动研究者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始终参与研究活动,使其成为改革研究的主角。

3.平等性原则:研究者应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在学习上取得成功,都有潜力开发,都是值得尊重和关怀的,能负起责任的,这些都应该平等地对待。

五、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的选题来自于现实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体现了当前的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大有益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需要;具有现实针对性,理论依据充分、科学。

2.本课题的研究理论合理,目标内容清晰,实施的可操作性较强,阶段实施过程与目标都很明确,完成课题的时间有保障。

3.课题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合理,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有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4.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操作的培训。组织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及时修正研究计划,落实任务,及时交流并撰写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教改论文等。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一、课题名称的界定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的能力。计算能力既不能离

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孤立存在,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它是运算能力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渗透的,它也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相互支持。因而提高计算能力的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计算能力,不断引导,逐渐积累、提高。

二、研究范围及对象

县第学数学学科3—4年级学生。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组老师的各项行动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的能力。

2.以课题的研究开展促进校本教研的建设,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一批数学教学业务骨干。

3.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从实践上升为理论,构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整套操作模式,形成科研成果,进行推广。

4.学生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的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摸索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途径和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我们将研究内容分为4大块:

1.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

2.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提高计算能力的研究。

3.实现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研究。

4.加强口算和估算教学的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总的思路:

1、了解学生的现状

2.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的能力。

3.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措施。

4.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研究行动中得到发展。

5.如何将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2.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计算能力通过问卷进行前期调查,采用谈话,问卷摸清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在实验过程中实施过程调查。后期进行效果调查,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及教师反馈的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

施提供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典型错例和课例的分析,找到问题的实质,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4.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影响学生计算正确率的一些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运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探讨出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真正、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5.经验总结法:通过实际进行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计划

(一)准备阶段

1.课题启动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课题,完成申报工作。明确课题研究目的和任务,制定研究方案和方法。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分析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计算的速度慢和计算正确率下降的原因。对学校一线的数学教师进行你认为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访谈。借此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和目前教师计算教学中共性问题,准备开题报告。。

2、调查阶段

设计调查问卷,分别对学校各年级学生计算能力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学生计算水平。

(二)实施阶段课题的全面实施阶段。

1.开展调查活动,找出存在的问题。

2.本课题正式立项后,将根据专家的建议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理清研究的内容、调整研究方案,设计行动研究方案。

3.进行相关检测,了解学生目前的计算能力的情况。

4.采用个案研究和经验总结法,总结每一点行动研究的经验;积极探索出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5.不断学习和研究,设计一系列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活动方案。

6.在实践过程中,注意收集数据和资料,不断完善研究方案。。

(三)总结阶段。

1.完成学生的后测工作,并与前测进行分析比较。

2.对阶段成果进行整合,撰写研究报告。

3.进行成果展示,申请结题,进行成果推广和应用。

六、预期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课堂教学案例

3.学生典型个案

4.论文

5.学生作品

6.成果分析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制定以下措施,确保课题研究正常、科学、有序、有效进行。

1、课题组及成员

本课题的研究负责人,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30年,任数学教研组长,大专学历,曾多次撰写教学论文,多篇论文在市、县论文交流中获奖,其中,《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在榆林教育刊物上发表。课题组成员,数学教研组组长;,县级教坛新秀;县级教学能手;数学组教师;均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有科研能力,有论文发表。他们年富力强,精力旺盛,有足够的时间保证。

2、课题组成员分工

:负责档案资料,听评课等教研活动,撰写研究报告。

:收集资料、撰写论文。

、、参与课堂实践,撰写论文(含教后反思),收集资料。

: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并带领课题组成员按照计划制定各年级的研究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定期安排带题授课、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带题授课研讨、总结,及时掌握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4.课题组的管理和要求

(1)课题组的活动形式:个人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以研讨课为平台,以评课、交流为基本形式,辅以外出学习、观摩名师教学资料等深入开展课题研究。(2)活动时间安排:每两周活动一次,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交流总结,每次活动均应有书面记录。

(3)对课题组成员的几点要求

①团结协作,积极参加学校及课题组组织的各项活动。

②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③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能力。每人每学年至少上一节计算教学公开课。

④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完整的计算教学设计(包括设计意图、反思)或案例分析,一篇计算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

主要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