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铜配管设计标准

铜配管设计标准

铜配管设计标准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6铜配管设计标准

1 制冷系统图

2铜配管设计的相关技术要求

2-1铜管种类

空调器用铜配管的材料为磷脱氧无缝拉制铜管,牌号为TP2(GB/T 5231),供应状态有M(软)、Y(硬),材料标记方法分别为TP2M、TP2Y。对应日本牌号分别为(C1220T-OL,C1220-H)。要求使用内表面无氧化的光亮管。其直径、壁厚分别根据4,5尺寸公差参照GB/T1804(高精度)。其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按GB/T5121进行,性能按GB/T228、GB/T242、GB/T246进行。

2-2铜配管直径的确定方法:(以表1、表2为大体标准,有争议时以压机吸排气口为准确定)

表1 mm

表2 131850以上机型

注:对以下情况,对表1,2不考虑

A,为了零部件的通用化,其管径有必要相一致时

B,为了隔音、防振、改善性能等目的而作的特别设计

C,室内机组的辅助配管

D,为了减小制冷剂的封入量等以降低成本时

2-3选材:见表3

表3

注:

1)管材加工中不允许酸洗,可用三氯乙烯清洗

2)TP2M、TP2Y均适用于翻边孔加工

3)采用TP2Y材料翻边孔加工时,如必须进行弯曲,应对弯曲部位进行退火。

为此,应保证在下图中的尺寸以上。

2-4壁厚确定方法

如图1,根据表4

图1

表4

2-5配管形状的确定方法

2-5-1管的间隙

1)依据表5

表5

注:

(1)*部位,在开机停机时管子不应相碰

(2)*部位,在经运输、跌落试验后也应满足(1)要求

(3)在工程组装时,对保持间隙无特别规定的,应另作说明

(4)专家的推荐值

配管与静止零件之间的距离

配管和配管:15㎜以上

配管和静止零件:15㎜以上

配管和动态零件的间隔

配管和风扇等:25㎜以上

2)对位置不固定,有可能与相邻部位触碰的管子,应采用加固材料使其固定,加固材料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3)用金属直接压住管子时,应避免金属件应力集中,此外应在金属件图纸上注明毛边、凸缝的方向

4)铜管下方有铝管时,应考虑到防止铜管表面的冷凝水滴到铝管上,否则必须采取仿腐措施

5)应考虑防止管表面的冷凝水滴到电器箱,电器部件等易引起危险的地方。

2-5-2配管许可应力

1.按照配管应力的试验[2]步骤书

铜管(OL,1/4H材质):

启动时:3.0kg/㎜2以下≒ 30MPa以下

运转时:2.5kg/㎜2以下≒ 25MPa以下

停机时:3.0kg/㎜2以下≒ 30MPa以下

重壁钢管:

启动时:12.0kg/㎜2以下≒ 120MPa以下

运转时:11.0kg/㎜2以下≒ 110MPa以下

停机时:12.0kg/㎜2以下≒ 120MPa以下

2.管子的强度

1)就其试制品而言,对受到压缩机震动影响的管子,应确认压缩机开机、停机时,不引起管子破坏

2)对振动管,尽可能使用表7种的优先使用弯曲半径;对受到外压的管子应充分考虑管子的直圆度、壁厚、直径。

表7 mm

注:

1.只有旋转式压缩机储液器部的配管(φ)可以用

2.毛细管防振环等的弯曲半径,可以不按表7

3.标有“偏×”,“正×”处,表明只是偏厚率或正圆度不合格

弯管设计的注意事项:

(1)注意只依表7中的优先使用半径加以弯曲,不得已使用两种

(2)以上弯曲半径时,应尽量减少如下图的不良情形

图2 不良例

(3)弯曲成轴状时,当弯曲部位接近时,应采用钝度弯曲,以致其形成直线状。

(4)曲成U形时,如弯曲部位接近,唯独生产量较大的情形可不按表7,只采用一个弯曲半径

2.弯曲部位至端部的最小距离,依据表8

(a) (b) (c)

表8

注:

1.图(a)可以用比表中最小尺寸还小的尺寸加工,不过弯曲后须加以修正,且费用增加

2.图(b)情形,须采用比表中最小尺寸还小的尺寸加工时,应与协作者商量。

3.用表中标准值以下的尺寸加工时,为了进行管子的钝化修正,会出现划伤,应避免采用。

2-5-3防振管的设计

转子型压缩机和蜗旋式压缩机的振动如下图所示像个圆周。

因此、离压缩机最近朝下的管的A部(排气侧吸气侧) 离压缩机的距离要为最小距离,与压缩机相联最近的U字管方向成圆周方向振动,U字管吸收了振动,从而减弱了压缩机的振动传达。如果有2个U字管(纵管4个)那样会更加理想。

以后配管、在接续口进行配管。

最小尺寸设计

U不合适的设计

振幅大

振幅小

不合适的设计

压缩机振动方向方向

最近的

朝下的竖直管

不合适的设计

不合适的设计

2-5-4 各功能管的连接

例:子机的时候

(

B

气液分离器

h

(固定端)

1)在A部连接功能管:气液分离器的回油管

A.是最接近压缩机、比气液分离器出口管高的位置,

B.并且运转时,可以确保水头h部分的差压。

C.压缩机停止时、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冷媒通过回油管、没有流入压

缩机高的位置

2)在B部连接功能管:液注入回路

A.卸载毛细管回路

B.油分离器回油回路

C.离气液分离器最近、不逆流的位置。

因为是在吸气管上振动比较小的位置。

3)在C部接续机能管:卸载毛细管回路

因为是在排气管上有比较小振动的位置。

2-5-5气液分离器的回油管

气液分离器的回油管可以回油,是因为在确保水头(差压)的同时,压缩机停止时气液分离器内的液态冷媒不流入压缩机内。

压力Pb

Hb

Ha

气液分离器

1.Ha

∵压缩机停止时、为防止气液分离器内的液冷媒流入压缩机内。

2.压力(Pb-Pa) >ρHa×

(注)冷媒循环量最低时的压力差。ρ:密度

∵因为经常、会做回油作用。

2-5-6 零件的固定方法

1.压力开关的安装

a.配管长在50㎜以内:

b.配管长超过50㎜:

*无固定*需要固定

压力

橡胶间隔器

φ㎜以下超过50㎜

固定器具

φ(Cu)

(注) 高压侧使用金属性固定器具

2.检查接合的安装

和“压力开关的安装”一样

3.压力传感器的安装

压力传感器〈扩大图〉

橡胶间隔器

金属器具

φ(Cu)

4.主管和毛细管的连接

φ(Cu)

固定器具

*紧紧的固定

5.主管和φ(Cu)的连接

压缩机吸气侧:

液inj回路

φ(Cu) 回油回路(受液器)

回油回路(油分) 等.

固定器具

压缩机排气侧:

橡胶间隔器卸载毛细管

油分出口管等.

6.φ(Cu)和φ(Cu)合并

固定器具

(注) 两管之间不能松缓、紧紧的固定合并起来

7.低速压缩机能力控制管的固定

金属带

为了两管同相位振动

所以固定起来

能力控制管

吐出管

压缩机

O/S

8.不可使用φ管弯成φ60的线圈

因为其振动吸收效果接近于零

φ60

直管化

*直管处,应力容易分散

9.φA>φ和φB>φ的固定

〈扩大图〉

φB

螺钉

金属带

橡胶间隔器

10.气液分离器的回油管部

气液分离器

(固定端)

通向压缩机吸入管

基础板橡胶间隔器

卡具

*用这个固定住隔断从吸入管侧传来的振动

〈扩大图〉

卡具

橡胶间隔器

螺钉

2-6制冷系统中影响配管形状的因素

1.针对压缩机的振动模式,采用形状合适的配管,请避开电源频率附近的共振点;可以通过增加重量(配重)来避免共振。

回油弯管:在有可能积油的部位,应设计成如下形式的回油管,以保证压缩机正常润滑及密封。

为了不使制冷剂和润滑油在压缩机中出现逆流,避免管道塌边引起的存堵,压缩机通向冷凝器的排气管应如下图所示成下行坡度:

2.为了保证上升管中供油的速度,应使用与压缩机匹配的排吸气管

3.如果冷凝器在上方,应如下图所示,在冷凝器入口处制成环形,防止停机时液体制冷剂大量回流到压缩机

4.对压缩机吸入管道,为不积存液体制冷剂及油应成如下图所示的形状:5.为避免停机时蒸发器中的制冷剂流入压缩机,在蒸发器出口处做成如下形状:

6.压缩机在蒸发器上方时,为顺利回油,做成如下形状:

7.在避免大量积存液体的回油管的同时,应把采用弯管的数量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8.为减小压力损失,请遵循管路越短越好的原则。

2-7扩管、缩管加工,喇叭口加工,翻边孔加工,定位凹加工见企标Q/HSK

J05102-2001

3 设计雷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