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一、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二、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距离小课题开题已经两个多月了,这段时间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所以使得小课题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多少有些被动,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克服种种困难,使得各项工作按照计划如期进行。现将前一阶段的工作总结汇报。

(一)理论学习

在我县召开的小课题开题报告会上,我作为名小课题负责人,在会上做了该课题的开题报告演讲。最后由评议专家做了点评,点评使我认识到自己设计的方案的不足,会后及时作了修改和调整。

这段时间我组成员对《新课程标准》、《中小学数学研究》、《中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书籍认真阅读,同时要求每位老师做好学习笔记。转变教师的思想,转变教师的旧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促使本项研究顺利实施。

期间,我有幸参加了由我县五中举办的中学数学解题研讨会,会议期间除了学习相关理论外,还向其他老师请教有关小课题研究方面的问题,并得到了他们的建议和指导,我感觉受益匪浅。

此外,我在网上也查阅了前人的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从中吸取了一些好的经验。并关注同课题的其他同行的研究动态。时时做到心中有数。

(二)具体实施

日我组制定了《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现状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共有20道题,在我校三个年级的学生中进行调查。参加调查的A、B、C三个不同层次的班各一个,每班随机抽取20名学生,共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我对这些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日对研究的两个班进行了第一次考试,对研究的两个班进行了第二次考试,并对两次成绩进行了比较。研究的效果更加显著,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大力开展读书活动,包括读教材,读教辅,读报纸杂志。并指导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样做使学生养成了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开展每章的知识体系总结和评比,并将评比成绩作为学分认定的平时成绩,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而个性的知识体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我经常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反思,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小课题研究,对我们来说是第一次面对,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好在当我们感到困难时,总能得到善意的提醒和友好的建议。在此我要感谢给我们提供帮助的老师和同行。另外我还要庆幸我生活在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目前我遇到的因惑主要有以下几点。

教师方面:

1.时间和精力不足;

作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几乎占用了我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每天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驱,坐到书桌前面对科研时总是有些力不从心。我们不可能像专家那样有专门的时间来搞科研。关于这方面我会自己想办法克服的,毕竟我还算年轻。

2.经验不足;

研究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还是缺乏经验,比如,如何从一大堆调查问卷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这不仅仅是数据统计的问题。又比如,到底小课题研究过程中都要做哪些具体的事情,最后的成果到底以怎样的形式呈现才算最好,还是心里没底。这毕竟与“经院式”的课题研究是有区别的,所以来自专家的声音还是太少。

学生方面:

1.有一部分同学不积极主动,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拖拖拉拉,说明这些学生对数学阅读存在畏难心理,缺乏自信心,没有克服困难的决心。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分析其原因是:

(1)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通过多次和学生交流、沟通,才知道学生们真不知道自己因什么而学。更谈不到对未来的发展方向的设计。

(2)学生不知为何而学,导致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强,意志薄弱,在课堂上或是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不能积极对待,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自己,敷衍老师;觉得大千世界,到时总会有自己的位置,不必

现在就想未来如何。

(3)学生数学基础非常薄弱,接受能力弱,所以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习数学的兴致就可想而知;

(4)所带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动力,缺少热情,没有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更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2.学生不会阅读数学课本,对数学知识只是被动接受,不能通过阅读认真钻研、反复思考掌握所学知识。

要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的工作。需要我们认真、细致的逐步培养。经过商讨,我们制定了后期研究计划:

1、进一步明确课题任务

2、进一步注重教师相关理论的学习,加强课堂实践能力,撰写研究笔记、案例、论文等,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能力,力争向专家请教。

3.继续鼓励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组内交流,组间质疑。

4.继续引导学生阅读课堂练习,表达思维过程与结果;

5.启发学生阅读课后习题,充分利用自习时间。

6.利用班会、听先进事迹报告、开展向优秀人物学习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上进之心,从而逐步达到提高学习主动性的目的。

三、主要阶段性成果及影响: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或发表时间、成果影响等,限3000字左右,(可加页)。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是否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适宜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颖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提出问题,这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诱惑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课外读物

一部好的课外读物往往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

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历史上许多数学家都曾在青少年时代受到一些优秀数学书籍的重要影响,不仅从中得到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的熏陶,而且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向学生提供好的课外读物,并帮助和鼓励他们积极地阅读,可以使他们开阔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独

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教材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也有意地给学生提供了阅读材料,每一个知识块都有“数学与文化”的材料,这也是学生需要重视并阅读的内容,从中可学到很多。比如:?全等三角形这一章节,让学生了解从“勾股定理到费马大定理”,从而知道勾股定理的来历和发展。

三、组织学生有目的的阅读,把握阅读要领

为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把握阅读要领,并获取相应的知识。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布置阅读材料,以促使学生迅速把握书中的要义,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科学的治学精神。数学教材毕竟不同于文科类的教材,它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和简洁性等特点,学生开始阅读教材时可能会按照他们阅读语文或看小说的习惯较少分析思考。结果收获甚微,甚至失去阅读兴趣。因此老师不妨先做出阅读示范,分清主干和枝叶,把握知识要点,传授数学阅读技能,使他们逐渐掌握数学阅读的一些技巧,从阅读中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乐趣,慢慢地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就会加强。好的阅读习惯也就慢慢形成了。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自定阅读计划(包括进度),独立完成阅读,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掌握阅读常用方法

随着阅读经验的积累,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教师要把握“愤悱启发,相机诱导”这一原则.培养学生阅读数学的能力,要从“扶读”阶段到“解读”阶段,最终到达“放读”阶段.

(1)“扶读”阶段,提纲挈领

对于一些难度不大,适宜学生阅读的内容,都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让他们阅读.进行时,可选择其中的一段或一节内容,照顾到各教学环节对时间的要求,合理安排出学生阅读的时间.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师可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内容编拟出阅读思考题与提纲,让学生在提纲的指导下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明白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通过阅读达到初步认识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目的。有了提纲,学生在阅读教材中才会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思考,才会伴随着大脑的思考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并努力去探索,才能为第二阶段“解读阶段”作好铺垫.如“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内容较少,教学时间很宽裕,因此,在课内安排十分钟的阅读是完全可行的.当然,针对不同的内容,有时也可以先让学生阅读,然后教师提问,从而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理解.

(2)“解读”阶段,咬文嚼字

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老师要恰当地分析教材,恰到好处地在重、难点及思想方法上巧妙点拨,使学生真正地吃透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有更准确的理解掌握,明确本质、理清

逻辑关系.①数学阅读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反复阅读.阅读一本小说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跃,但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本身的逻辑严密性,要求学生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也不能一扫而过,而要反复、仔细阅读,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对相近概念的定义要仔细比较,辨别异同.对于公式、法则要理顺思路,分清步骤.如几何证明的教学,学生一开始就接触很多定理、公理、推论,这些定理、公理、推论是几何证明的依据与过程.因此,阅读、理解、辨清这些定理、公理、推论就成了学生首先要做的事。②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读与写相结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③进一步强化教师的示范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④重点的内容教师应注意边读边讲边练.一般的,在阅读数学概念定义后,要求学生能准确地叙述.阅读公式、法则后,除了能用文字语言叙述外,还要能用符号语言表示.值得一提的是,练后的说是必要的,因为,说是阅读后的反思与提升.

(3)“放读”阶段,融会贯通

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选择阅读内容时,除了选择学生通过阅读能理解、掌握的内容之外,重点放在设计问题或学生提出问题加以探究、应用上,以达到教学的整个目标,从而使学生真正能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参与阅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实现真正的数学阅读.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了阅读

方法后,教师可从阅读——节、一段扩大到一章、一本书;从阅读教材的知识延伸到阅读课外的知识;从教师的指导到放手让学生阅读自学.这样就能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过渡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逐渐转变为自学能力了.因此,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其实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到每一节课,我认真反思往日的课堂,以往的阅读方法只是“走过场”,是一种“无效阅读”。学生对所读内容却是“不求甚解”、“似懂非懂”,而导致“囫囵吞枣”。实践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数学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有效的数学阅读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分析和推理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由于学生没有阅读经验及理解能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数学阅读,并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由于数学阅读的特殊性,在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时,打破了语文式的阅读习惯,利用数学知识的逻辑特点,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提供的“原材料”有意识地进行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归纳、猜测。在阅读过程中,还强调学生在适当地方暂停

下来:动动笔墨、边读边思、反复斟酌、语义转换等等。这样坚持下来,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不再直接问老师或同学,而是通过钻研课本来寻求思路和解决的方法。

法。

五、下面我就以实际教学为例,谈谈怎样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一)、在课前预习时阅读:

预习是学生听课前独立对教材进行准备性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恰当的课前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学生带着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听课,必定会增强听课的效果。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不知道如何去预习。为提高预习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始,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为他们在家如何预习给予示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和意识。

例如:在教授新课时,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基本步骤,提出如下预习要求:

①书上向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实际问题,你是怎么考虑的?

②书上是采用什么办法解决的?你的方法和它的方法有何异同?哪个方法更好,更实用?

③流利的读出书上文本框里的内容,你读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

④试着说一说课本上的解决方案是否合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可以讨论)

这样,指导学生阅读预习坚持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学生已能掌握预习的方法和步骤,并形成了预习意识。

(二)、在探究新知时阅读:

经过课前预习,在进行预习汇报时学生对基本知识都很快掌握了。

而课本蓝框里的知识点,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当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和教师的适当点拨,对这些知识也理解时,我没有就此小结,而是马上让学生自己小结,并用笔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并且要说明为什么这样画。这样既回顾了所授课程,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接着让学生齐读两遍,把自己认为重点的字词用重音读出来。学生都异口同声的用重音读出本节应掌握的内容。因此,学生在今后运用这一内容时,自然就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知识得以内化。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手脑并用的过

程。所以读书就需勤于动笔,以此加深印象。这样,在阅读的同时用笔划出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并用重音读出,能以此来引起自己的注意,刺激记忆系统,加深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在练习时阅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理解能力比较低,对于数学中抽象的内容,学生的思维常常受阻。因此,在自主练习时也要求学生多“读”,让学生“读”出数学的内涵,从而悟出数学的真谛。

读题是审题的基础,是分析题目要求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不认真读题,往往会出现看错数、漏题、不按要求做题等各种错误。甚至有的学生在做题时,根本不读题,只凭印象做题。所以,在做题时,要求学生至少把题目完整的读两遍再思考,读题时要求学生读出声音来,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眼、耳、口、心并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对于读了一遍还不能明白意思的题目要多读几遍,最后将

答案填写好之后还要再将题目完整地读一读。

在练习阅读时我让学生注意到以下几点:

1、读题时注意题目的整体性。

数学题目的特点就是运用简短的词语表达复杂而抽象的数量关系,在阅读题目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注重题目数量之间的整体性,也就是把题目读完整。

2、读题时注意题中的关键词。

在解题过程中,关键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注意不到某个关键词的存在,把本不应该错的题目做错了,所以在读题时要求学生标出题中的关键词。养成认真、细心的阅读习惯。

3、读题时注意图画、文字、符号的转化。

数学题目比较直观,很多题目都是由图画、文字、符号的结合题,因为图画多、文字少,学生往往只会做而不会读,这就需要把符号语言和图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因为三者的转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必经之路,因而,数学中三种语言的正确互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这给数学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首先让学生明白各种符号的含义,这样学生在做题前就能先完整的把图意读明白后再做题了。通过把图画、文字、符号转化成数学语言的过程,学生理解了所学知识,并能将原有知识融会贯通,提炼实质,使学生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其次让学生把题目的条件和结论用不同的线区别开来,这样更有

利于理解题目,搞清楚题目的要求。

再次,对于比较复杂的或繁多的数量关系,建议学生采用数学表格的方式来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良好的读题效果,快速的理出题目的头绪。

六、及时反馈学生思想,促进学生交流体会: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这是为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载体,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最终要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并获得理解、掌握、交流和应用.特别地,数学语言又是进行有效数学交流的必要条件.数学语言是以符号来表示各种数量的关系,数量的变化,以及在数量与数量之间进行的推导和演算的一种语言,它具有精确性、简约性、通用性和抽象性等特点.正因为这些特点,要进行数学交流必须加强数学语言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数学词汇,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数学语言表述的数学内容,并逐渐学会怎样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数学概念.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阅读和数学语言,无论从学习数学的角度还是使用数学的角度看,数学交流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阅读学习后,应该指导学生带着阅读中的体会与疑问,主动与老师或同学交换看法,探讨是非真伪.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情境,调动全体学生相互探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引导思维向纵深发展.当学生闪现精辟见解时,要及时捕捉,并予以肯定;当出现错误或片面认识时,要及时纠正或补充;当思维停滞时,要及时引发新的认知冲突……总之,老师要善于把握契

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实现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交锋.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让和谐的氛围、成功的体验、竞争的机制激励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发展,使其主动将数学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并及时反馈阅读信息,加强信息交流,检查阅读效果,随时发现问题,使指导更具针对性.

七、优化过程,提高技巧,提炼思想方法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优化阅读过程,提高阅读技巧,提炼思想方法.首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时间太长,影响教学进度,也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阅读也就会流于形式.其次,要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第三,数学阅读不能只是用眼浏览,而应是眼、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同参与.第四,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与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师应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质疑使学生观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深刻.第五,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和提炼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新旧联系,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

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比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同中求异法和异中求同法.通过同中求异可以让学生明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提炼思想

方法,许多旧知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通过异中求同可以让学生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数学问题虽然是千变万化的,但是有很多问题有着共同的规律,有很多知识具有内在的联系.数学思想是数学活动的基本观点;数学方法是在数学思想指导下,为数学活动提供思路和逻辑手段以及具体操作原则的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是对数学规律更一般的认识。它蕴藏在数学知识之中,需要学习者去挖掘。数学家华罗庚认为:学习要经过“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过程。“由薄到厚”是理解和弄懂所学的知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由厚到薄”是要把学过的知识贯连起来,加以融会贯通,进而提炼出它的精神实质、抓住重点线索和基本思想方法,组织成精练的内容。可以说,“由厚到薄”是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数学阅读能力的核心。

通过上学期的进一步实践,学生已经具有了阅读意识,会阅读的孩子学习成绩比较优异,我们从学生身上已经能发现阅读习惯带来的差异,可以看出阅读对于数学来说十分重要。长期以来,学生和家长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数学成绩的提高只有靠做大量的练习巩固,才能达到熟能生巧、提升成绩的目的。但事实上,从近几年高考评卷的反馈来看,做过大量练习的考生因为一句话、一个公式、一个词甚至一个符号的偏误,导致整体不得分的现象大量存在,其根源就是数学阅读能力低下的缘故。可见数学阅读能力的缺失,不仅影响高考,而且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和成长。我想,如果长期实行数学阅读教学,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将会大大的提高。

总之,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充分认识到阅读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们将认真贯彻于每一节课。真正实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只有重视数学阅读教学,才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可能,才能为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提供基础,数学教学才能因阅读而闪光!

四、专家评估要点:侧重于过程性评估,检查前期课题研究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可持续性评估,调整研究计划建议等,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

专家评估要点:

1、怎样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阅读方法?

解决思路初步设想:①对于中等偏上的学生,可以请她们帮助那些阅读有困难的学生;②每天请一位阅读水平有待提高的学生选将要学的数学课本上的一篇文章,利用早上学生到校自习的时间先让他谈谈自己的理解,帮助他提高;③在课堂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在讨论分组时尽量高,中,低程度搭配,使每位学生都动起来。

2、怎样协调课外阅读与繁重的作业之间的关系?

解决思路:进入初中以后,学生的课业很重,一些课外阅读的计划不得不被迫终止,初步准备与语文老师联合,解决一些阅读问题,开展学科联合,达到事半公倍的效果。因为刚开学,具体措施正在商讨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