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目录

第一章绪言 (1)

第一节任务由来 (1)

第二节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 (1)

第三节勘查目的与任务 (1)

第四节勘查工作评述 (2)

第二章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7)

第一节自然条件 (7)

一、勘查区地理位置与交通及区域经济状况 (7)

二、气象与水文概况 (9)

第二节地质环境条件 (9)

一、地形地貌 (9)

二、地层及岩性 (9)

三、地质构造与地震 (11)

四、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13)

五、不良地质现象 (14)

六、人类工程活动 (14)

第三章滑坡基本特征及类别 (14)

第一节滑坡地形地貌 (14)

第二节滑坡空间形态及其类型与规模 (15)

一、Ⅰ号滑坡上段 (15)

二、Ⅰ号滑坡下段 (16)

三、Ⅱ号滑坡 (17)

第三节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17)

一、Ⅰ号滑坡上段 (17)

二、Ⅰ号滑坡下段 (18)

三、Ⅱ号滑坡 (19)

第四节滑坡水文地质 (19)

一、滑坡区含水层的含、富水性及隔水层的性质 (19)

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动态变化特征 (24)

三、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与性质 (26)

第五节滑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6)

一、滑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6)

二、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 (27)

三、滑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32)

四、滑坡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32)

第一节滑坡变形宏观分析 (34)

一、Ⅰ号滑坡上段 (34)

二、Ⅰ号滑坡下段和Ⅱ号滑坡 (34)

第二节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法分析 (35)

一、计算的工况条件 (35)

二、计算参数 (35)

三、计算方法及公式的选择 (36)

第三节滑坡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 (56)

第四节滑坡稳定性综合分析 (57)

第五章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58)

第一节发展变形趋势 (58)

第二节危害性预测 (58)

第六章综合分析与建议 (59)

第一节综合分析 (59)

第二节建议 (59)

一、防治工程设计参数(表17) (59)

二、防治工程措施 (61)

三、下步勘查工作建议 (61)

结语 (62)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任务由来

兴山县金乐滑坡勘查是兴山县境内一个特大型滑坡勘查工程项目,也是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应急抢险实施项目之一。

为贯彻国务院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05年10月三期蓄水(坝前水位156m)和2009年汛后四期蓄水(坝前水位175m)必须防治的中期规划的指示,2005年3月8日,受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关于委托承担三峡库区湖北省兴山县金乐滑坡勘查工作的函”(鄂地灾防函[2005]4号)的委托,湖北省鄂西地质工程勘察院承担“兴山县金乐滑坡勘查”任务。

根据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应急抢险实施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鄂三地防办发[2005]5号),兴山县金乐滑坡纳入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应急工程治理项目之一,总序号为45号。

第二节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

金乐滑坡区位处兴山县高阳镇~大峡口的香溪河左岸滑坡、崩塌多发区和老滑坡易复活变形区内。由于区内地形地貌复杂,地形起伏变化大,岩土组分与结构和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又兼每年雨季暴雨频繁,因而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屡有发生。进入本世纪以来,于2003年夏季,即在原金乐小学北面和东南面,先后发生过两次滑动变形,致使数座农宅倒塌、金乐小学被迫停课,滑动方量4~5×104m3。对目前金乐滑坡区525名常住居民的生产、生活,均造成严重威胁。

第三节勘查目的与任务

在武汉长意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于2004年5月提交的“规划勘查报告”中,金乐滑坡包括滑坡Ⅰ和滑坡Ⅱ两个滑坡体。通过此次进一步勘查,原滑坡Ⅰ实际上为由标高约300m以上和以下两个主滑方向不同的两个滑坡一构成。为使本次勘查成果与“规划勘查报告”和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立项命名相协调,该两滑坡体仍分别以Ⅰ号滑坡下段予以命名。Ⅱ号滑坡仍与“规划勘查报告”命名一致。

针对兴山县金乐滑坡区的地质环境和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及灾害体危害程度严重

一定差异:对Ⅰ号滑坡上段,主要是初步查明滑坡的分布范围、规模、边界条件、形态特征、滑体物质组成与结构、滑带及滑床特征,并初步评价其稳定性等,从而为可研性防治工程设计及下步勘查工作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对Ⅰ号滑坡下段和Ⅱ号滑坡主要勘查目的与任务则是:

1、查明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和水文地质条件。

2、查明各滑坡分布范围、规模、形态特征、边界条件、滑体结构与物质组成、滑带特征及其埋深与标高、近期变形特征;研究滑坡的成生条件、形成机制和诱发因素、测试滑带和滑体与滑床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渗透性能;分析滑坡的变化特点与规律。

3、评价各滑坡体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为防治工程初步设计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4、详细调查滑体上建(构)筑物类型、分布、数量和变形破坏情况,分析、评价和预测各滑坡变形的相关性与危害程度等。

第四节勘查工作评述

2003年10月~11月,武汉长意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意公司”)曾对金乐滑坡进行了“规前”勘查工作,并于2004年5月提交了《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规划防治兴山县金乐滑坡规划勘查报告》。“长意公司”在该次勘查中,将金乐滑坡划分为两个滑坡体,分别命名为金乐滑坡Ⅰ和金乐滑坡Ⅱ。前者包括标高300m 以上、滑动方向225°和标高300m以下、滑动方向转折为284°两滑体在内,并按上述主滑方向布设和施工了JLZK1~JLZK5五个勘查孔,孔距136.66~266.81m,除JLZK1 、JLZK3和JLZK5三孔达到揭穿滑带目的外,其余两孔孔深仅钻至20~34.90m,均为在滑体内终孔,未能达到揭露滑带的目的;另外在JLZK3东面约32m地段布设探井一个,井深仅施工至15m,亦未达到施工目的。金乐滑坡Ⅱ在主滑方向上布设勘查孔3个(JLZK6、JLZK7和JLZK8),孔深22.10~27.50m,均达到施工目的。在所提交的“规前”勘查报告中,均未附各勘查钻孔地质柱状图,故各勘查孔的情况(包括滑体和滑带的物质组份、结构及简易水文观测等)不详。

“规前”勘查报告中,金乐滑坡Ⅰ的滑体厚度在中部为35~45m,前后缘较薄为10~15m,平均厚度30m,体积1183×104m3。金乐滑坡Ⅱ,滑体平均厚度约18m,体积106.2×104m3。两者均定为碎、块石土滑坡类型。

我院自2005年3月8日接受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兴山县金乐滑坡勘查任务后,于3月中旬即派工程地质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踏勘,并收集“长意公司”的“规前”勘查资料,随后即着手编写勘查设计。2005年4月上旬设计初稿完成,经省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初审后,认为金乐滑坡成因机制和滑体、滑带结构复杂,有必要首先开展物探和1/500地形图测量工作。“设计书”则于2005年4月中旬修改补充完成,并报送“湖北省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查设计书评审专家组”审查(详见附件1)。我院根据专家组的审查意见对勘查设计进行补充修改后,于2005

年4月24日,即组成“兴山县金乐滑坡勘察(查)项目部”,包括地质、测量、钻探、山地工程等专业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和10台钻机工人,以及后勤保障人员,相继进入勘查现场,实施各项勘查工作。勘查范围包括Ⅰ号滑坡与Ⅱ号滑坡后缘和南北边界以外100~200m,前缘以香溪河河床为界。至2005年6月10日,经专家组审定的34个钻孔,均已全部完成;3个探井(浅井和竖井)亦于2005年6月18日完成;设计的PD1平硐,于6月29日达到设计长度60m,随后即按设计要求进行现场大面积剪切试验工作。完成各项勘查工作量及勘查质量情况分别见表1和表2。

兴山县金乐滑坡勘查完成勘查实物工作量表

表1

主要勘查项目质量情况简表

表2-1

主要勘查项目质量情况简表

表2-2

主要勘查项目质量情况简表

表2-3

第二章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第一节自然条件

一、勘查区地理位置与交通及区域经济状况

(一)地理位置与交通

金乐滑坡位处湖北省兴山县高阳镇南面约5km、香溪河左岸金乐村的杨家院~金乐湾的斜坡中及下部,地理座标为东径110°46?05?,北纬31°10?49?。由兴山县大峡口~高阳镇复建县级公路横切滑坡区中部。经此复建公路,往北经高阳镇至兴山新县城约21km,往南与宜(昌)~兴(山)公路和复建的秭(归)~兴(山)公路相接。由滑坡区至宜昌市区约170km,并有公路和水路可通迁建的秭归新县城和归州镇,继而上可通巴东、巫山、奉节、万州和重庆,往下经宜昌市可达武汉、上海。交通尚称便利(见图1)。

图1 交通位置图

(二)区域经济状况

兴山县为宜昌市辖的山区县。县境内磷矿资源和小水电资源丰富,当地工业主要是磷矿开发和配套的磷化工产品,为宜昌地区内主要磷矿产地和兴山县支柱产业之一;此外,兴山县又是唐代王昭君的故乡,因而,开发昭君品牌的旅游业,对促进当地的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亦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金乐滑坡区一带,目前无工矿企业分布。全村现有居民525人,当地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果园和农作物及外地务工。农田计710亩,其中果园和经济作物旱地560亩,水田150亩,岭坡地带种植少量经济林木(松树、杉树)。据2004年资料统计,当地人均年收入3050元,经济欠发达。

二、气象与水文概况

勘查区一带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区。春季冷暧多变,夏季闷热,暴雨频繁;秋多阴雨和伏旱;冬季多雨雪。四季分明。受长江“峡谷暖流”和山区地形制约,小气候特征明显。

据兴山、秭归气象站近40余年来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7.6℃,极端最高气温43.1℃(1959年5月),极端最低气温~9.3℃(1977年1月)。相对温度平均73%。多年平均降雨量1245mm,平均降雨日数134天;雨季(5~9月)平均降雨日数68天,占全年降雨总日数的50.75%,降雨量则占年总降雨量69~77%;日最大降雨量162.9mm(1982年7月20日),小时最大降雨量54.8mm(1987年8月6日),并以降雨强度大、雨势猛为特点。雨季常暴发山洪、滑坡等灾害。

香溪河是勘查区内最大的地表水系,其流域面积约3000km2。多年平均流量65.5m3/s,历史最大洪峰流量3920m3/s(1935年7月3日),枯季最小流量7.73 m3/s,平均坡降14.2?,具暴涨、暴落的山区河流特点。据长江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区划研究成果,在香溪河两岸宽度10~20km范围内,属较强水土流失区,年侵蚀模数在6000t/km2左右,年平均流失厚度约2.5mm。

在勘查区内,发育两条冲沟,即龚家沟和望柱湾沟,总体流向均为自东而西,并注入香溪河。平水期流量0.50~1.50 /s,枯季流量在0.00~0.05 /s之间,暴雨时最大可至0.50~1.50 m3/s,但雨停后流量迅速衰减,亦表现为山区溪沟流量暴涨、暴落的特点。

第二节地质环境条件

一、地形地貌

勘查区处香溪河左岸第一斜坡中上部和下部,属正地形。地形总体倾向西~南西,坡角一般在25~45度之间;地貌类型属构造侵蚀中低山区。山顶高程500~1400m,在第一斜坡顶部标高350~600m,形成单斜山地形。

香溪河于勘查区西缘自北向南流,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在勘查区内,河床标高138~140m。滑坡区内发育两条主要冲沟,深5~20m,沟底宽度多在2~5m间,成为滑坡区内大气降水集聚和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主要排泄廊道。

二、地层及岩性

勘查区一带分布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中统巴东组(T2b)、上统沙镇溪组(T3s)、侏罗系下统桐竹园组(J1t)、中统聂家山组(J2x)和下沙溪庙组(J2x),以及第四系崩坡积(Q4col+dl)、滑坡堆积层(Q4del)与坡残积层(Q4 dl +el)。

而滑坡区内分布地层主要为J2x、Q4col+dl、Q4del、Q4 dl +el地层,三叠系和聂家山组与桐竹园组则分布于滑坡区以北东的分水岭和香溪河左岸第二斜坡以上。各地层岩性特征见图2。

三、地质构造与地震

勘查区一带在区域地质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坪鄂中褶断区、黄陵断穹西翼与秭归向斜北东翼的过渡区内。地层倾向200°~240°,倾角40°~55°,总体为单斜构造产出。滑坡区内目前未发现显而易见的断裂构造存在。岩体连续性较好。

区域性断裂构造分布于勘查区以外,诸如NNE向的新华断裂、北北西向的通城河断裂、远安断裂及仙女山断裂等,与勘查区平距均在5~70km。勘查区适位处这些区域性断裂构造夹持的相对稳定、较完整的地段内(见图3)。

勘查区周缘的工程地质测绘结果,显示岩体中构造裂隙颇为发育,主要发育以下三组:一是走向NNE,倾向NWW,倾角70~80°;二是走向NEE~近EW,倾向SSE~S,倾角70°左右;三是走向NW~NWW,倾向NNE~NE,倾角65~75°。其中尤以前两者为最,发育密度一般1~4条/m,甚者可达3~4条/m。由于上述构造裂隙的穿切,使岩体完整性降低,这点不仅有利于岩体的风化作用进行和坡积与坡残积碎块石土的成生,而且对崩积块石土的形成,都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勘查区内下沙溪庙组长石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中构造裂隙的发育情况见图4及图5。

W

E

N

280

290

300

310

320

3

30

340

35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每1cm半径长度=6条裂隙

图4 J 2x 地层裂隙走向玫瑰花图

W 360

W270

S

90E

图5 J 2x地层裂隙赤平投影图

1、NNE走向裂隙组;

2、NEE-近EW走向裂隙组;

3、NW-NWW走向裂隙组;

4、J 2x地层总体产状。

勘查区处长江中下游地震活动较弱的地震区内。历史上无破坏性地震记录。自1959年在宜昌和三峡区内建立地震台网监测以来,仪器记录到的地震震级最大为5.1级,即1979年5月22日的秭归龙会观地震;次为1959年1月保康马良坪的4.8级地震。总体而言,本区地震水平不高,并以弱震和微震频繁、震源深度浅(一般8~16km )为特征。

四、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区内地下水类型有三:一是分布于三叠系云质灰岩、白云岩的岩溶水;二是分布于侏罗系砂岩中的裂隙水;三是滑坡堆积层和崩坡积层中的孔隙水。东面分布于分水岭地带的嘉陵江组白云岩和云质灰岩,其分布面积较广,厚度亦较大,具有赋存较丰富岩溶地下水的条件。但由于其上覆有巴东组、沙镇溪组及侏罗系下统的隔水和相对隔水层阻隔,因而对勘查区的地下水并无水力联系。

勘查区一带由于地形坡陡,冲沟发育,有利于地下水和地表水排泄。根据1/1000

工程地质测绘和勘查钻孔资料,含水层主要为下沙溪庙组中的灰黄、灰绿、青灰色长石砂岩,中含裂隙承压水;次为崩坡积层中的孔隙水,富水性弱~较弱,出露泉流量大都<0.1 /s。下沙溪庙组中的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则属极弱含水~相对隔水层。

区内地下水的运移受地层产状、断裂构造和地形地貌条件制约。就滑坡区一带而言,地下水主要为自东向西流,并以香溪河河谷为其最低排水基准面(标高140m 左右)。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由于区内地形坡陡,冲沟发育,有利于降雨后地表水的集聚和排泄,因而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与排泄条件相较,以后者较前者有利是特征。滑坡区一带出露泉水稀少、流量小,与上述的补、排特征乃是密不可分的。

五、不良地质现象

勘查区一带目前发现的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人工边坡(公路开挖切坡)的坍塌和边坡土体滑移变形,并在雨期尤其是降大暴雨期易形成小型泥石流,以致危及公路的安全和使坡下农田被毁;另外,由于下沙溪庙组的岩性总体表现为较硬的长石砂岩与较软的粉砂质泥岩互层产出的特点,因而差异风化现象明显。在泥质粉砂岩分布广的地段,由于强风化层厚度较大,饱水后极易软化,从而容易引起坡残积土顺坡滑动变形。

六、人类工程活动

人类工程活动对金乐滑坡区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为:一是目前在滑坡中部切坡修建的移民复建公路,将使坡体的平衡状态受到一定破坏,目前在标高280~285m 路基东侧,多处形成高度10~20m人工切坡,在暴雨冲刷作用下,不可避免会出现局部坍滑变形;二是三峡水库蓄水至156m和175m高程后,由于滑坡前缘抵香溪河河床,因而,亦将不可避免地会软化滑坡前缘滑带和滑体,尤其是当库水位由175m 降至156m和145m时,将可能会引发滑坡体的局部乃至整体滑动变形,以致危及坡上500余居民的安全和移民复建公路的正常运行。

第三章滑坡基本特征及类别

第一节滑坡地形地貌

金乐滑坡区在地形地貌上,总体为东、南、北三面高,西面低的负地形,地形总体自东向西倾,与基岩地层倾向一致或近于一致,属正向地形(见照片1)。其中

385~370m形成三级宽度80~120m的宽缓平台。在第一平台以上至滑坡后缘,地形坡角19~45度;第二平台后缘~第一平台前缘,坡角一般在17~42度间;第三平台后缘~第二平台前缘,地形坡角为22~43度。三级平台以下至移民复建公路,地形坡角一般由25~44度(参见附图1及3-1)。上述三级平台的出现,乃是该滑坡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因滑体物质组分或滑床形态与性质不同而导致滑坡运动差异的产物;也有可能是滑坡在一次较大规模滑动变形后,又经历多次再滑动变形而引起。该滑坡的南侧和北侧,大体以两近东西~北东、南西向冲沟为界。滑坡后缘标高约475~490m,南东面分布北东~南西向岭脊,标高485~370m;北西面的近东西向山梁,标高为500~340m,在平面上构成自北东向南西倾斜的“箕”状地形。

Ⅰ号滑坡下段,在平面形态上为自东向西倾的狭长状形态。地形标高自东侧的标高300m左右向西倾斜,至香溪河左岸坡脚140m,相对高差约160m。该滑坡在纵向上,于标高240~260m分布一狭条状凹地,其宽度20~30m。凹地以东,地形倾向北西西~西,倾角35~50度;以西,地形向东倾,倾角16~38度。该凹地的形成,无疑也是该滑坡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滑块产生差异运动所致,只不过是由于后期南北两侧侵蚀作用和后期经人工改造而已。该滑坡中部,地形坡角30~46度,前缘临香溪河左岸地段,地形较陡,坡角一般多在35~57度之间。滑坡南侧以龚家沟为界,沟底标高280~140m,平均坡角约13度,与滑体中部岭顶高差20~40m;北侧以望柱沟为缘,沟底标高自东而西亦由280~140m,平均坡角14度,沟底与滑坡中部岭顶高差25~45m(参见附图3-3)。

Ⅱ号滑坡位于Ⅰ号滑坡下段北面,两者隔沟相望,其北面为近东西向山梁。地形上构成东、南、北三面高,西面低落的负地形。地形总体倾向西。地形坡角:东部(移民复建公路两侧)31~49度;中部32~39度;下部27~51度,并以前缘临香溪河岸坡为最陡。该滑坡在纵向上于标高210~220m和230~235m亦存在两较平缓台地,这点除与后期人工改造(修建梯田)有关外,与原始地貌就为滑坡洼地亦密不可分(参见附图3-2)。

第二节滑坡空间形态及其类型与规模

一、Ⅰ号滑坡上段

通过1/1000工程地质测绘结合主勘探线9个钻孔和拟防治工程线的4个钻孔(ZK8、ZK23、ZK24、ZK31)的资料综合分析研究,有理由认为:Ⅰ号滑坡上段,实际上就是金乐村内较早期形成一个独立的崩坡堆积体,后因自然地质作用而形成滑坡,并属一较老滑坡体。该滑坡在平面上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的“鞋底”状,长约767m,宽223~383m,平均宽342m,主滑方向约220度。后缘呈“圈椅状”,高程460~475m,滑壁由J2x紫红色、紫褐色泥质粉砂岩构成,其倾角40~43度;前缘位处ZK7~ZK23和ZK7~ZK8孔之间,高程约285~290m,宽度225m;北西和南东侧基本上受两侧北东→南西向冲沟和基岩露头控制。滑床总体受下沙溪庙组泥质粉

该滑坡在纵向上,自上而下发育三级宽缓平台,高程分别为468~458m、448~440m和385~370m,平台宽度80~120m不等,其中以一、二级平台为最明显,为金乐村一带主要居民集聚和农宅较集中的场所。

根据1/1000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该滑坡的上段即由ZK3孔以北东,长约300m,宽233~433m,平均393m,主滑带位于J2x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中,属于岩质滑坡类型(编号为Ⅰ上-1)。滑体厚度14.50(后缘)~62.50m,平均厚38.70m,平面分布面积9.99×104m2,滑动体积386.61×104m3。该滑坡的下段即由ZK4~ZK7孔,长约400m,宽度217~373m,平均295m,主滑带主要受基岩面控制,中下部于ZK6孔一带,切穿泥质粉砂岩强风化带,但总体属碎石土滑坡类型(编号Ⅰ上-2)。滑体后缘位于ZK3与ZK4孔之间。标高385~370m的三级平台,乃是该滑坡的成生过程中的产物。滑坡前缘位于ZK7孔西侧。由于受后期成生的Ⅰ号滑坡下段滑体的改造与破坏,地表剪出带不明显。根据ZK8孔(无滑带)和ZK23孔的钻探资料判断,其前缘已为Ⅰ号滑坡下段的后缘滑坡堆积碎、块石土所覆(参见金乐滑坡Ⅰ号滑坡上段1-1’工程地质剖面图)。该滑体厚39.30~46.00m,平均43.00 m,平面分布面积11.8×104m2,滑动体积507.4×104m3。合计Ⅰ号滑坡上段两滑坡体的滑动方量约894.0×104m3。

二、Ⅰ号滑坡下段

工程地质测绘(1/1000)和竣工的3~3’主勘探线9个钻孔与4~4’、5~5’副勘探线5个钻孔资料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该滑坡段属一挽近期成生的、独立的碎块石土滑坡。该滑坡平面上呈近东西方向展布的狭长状,主滑方向约282度。后缘切割Ⅰ号滑坡上段的剪出带,其分布高程约300~320m;前缘直抵香溪河河谷,高程140m。滑坡南北两侧以近东西向的深切冲沟为界,并受J2x的泥质粉砂岩和长石砂岩制约。

该滑坡与Ⅰ号滑坡上段滑坡体的关系,表现为既具独立性,彼此又具密切的关联性,其滑体上部尤其是ZK24~ZK28孔一带,包括了上段滑坡前缘以南西的堆积碎块石土,后经多年的自重压实和地表水的淋滤入渗与风化等作用产物的充填,使上、下段滑体在结构上存在紧密相连性。而在ZK28孔以西,钻探揭露结果,在主滑带以上,又显示存在1~2个次级滑带,反映由于挽近期受香溪河河床深切和河水的浸润作用,其临香溪河一侧,曾出现过2~3次的滑动变形。

根据钻探揭露结果,Ⅰ号滑坡下段,滑体厚11.90~56.05m,以滑坡中部ZK28、ZK29所见为最厚,近前缘剪出带的TJ3探井为24.60m,后缘的ZK23~ZK25孔一带,厚度为11.90~27.40m;滑坡南、北两侧厚度较薄,为3.20~19.80m。横剖面方向上,以滑体中部为最厚,南、北两侧向中部倾斜,呈“锅底”状。该滑体平均厚度27.00m。滑坡东西向长度768.00m,南北向宽度130~240m,平均183.00m,平面分布面积14.054×104m2,滑动体积约380×104m3。

三、Ⅱ号滑坡

该滑坡平面形态似“鞋底”状,呈265度方向展布,东、南、北三面高,西和中部低,构成一负地形。滑坡体东西向长约583m,南北向宽95~217m,平均宽约140m。后缘呈“圈椅状”,标高330m左右。其北侧以近东西向山梁南侧的冲沟为界,南以J2x紫褐、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和长石砂岩及冲沟为缘,其南西侧与Ⅰ号滑坡下段的北西侧为冲沟分离,但两者初期堆积物仍为重叠分布,只不过是因后期地表水冲蚀作用而呈目前现状而已。前缘直抵香溪河河床,标高约140m。滑床主要受J2x 泥质粉砂岩制约。

根据钻探揭露结果,该滑坡体厚度6.80~23.50m,平均厚16.20m,以近前缘的TJ2探井揭露为最厚,次为滑体中部ZK14~ZK17孔一带,厚度一般在20~22m间。滑体南北两侧及后缘ZK11~ZK13孔一带,厚度较薄,为6.80~17.70m,平均为11.67m。

该滑坡在纵向上,于标高210~225m可见一平台,但宽度仅40m左右。滑体平面分布面积8.162×104m2,滑动体积132.22×104m3,总体仍属碎石土滑坡类型。

总计金乐Ⅰ号滑坡上、下段和Ⅱ号滑坡的滑动体积为1406.22×104m3。

第三节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一、Ⅰ号滑坡上段

(一)滑体

金乐Ⅰ号滑坡上段东北部的岩质滑坡,组成滑体的物质为:上部(厚13~33m)主要由灰黄色碎、块石夹粉质粘土构成;碎、块石成份绝大多数为灰黄、灰白、灰绿色长石砂岩,块径一般5~20cm,最大可达54cm;碎、块石含量55~90%不等,一般在60~80%之间,其间为可塑状粉质粘土、局部为含粘质粉砂充填,结构稍密~中密。下部为强风化和碎裂状的紫红、紫褐色泥质粉砂岩及灰黄、灰绿色长石砂岩块石组成。由于滑坡在滑动变形过程中压、剪应力的共同作用,使本来裂隙和层间结构面就较发育的岩体,多呈碎裂、碎块状产出,但层理仍可辨认。

(二)滑带土

该滑坡的滑带土均以紫红、紫褐色可塑状粉质粘土为主夹碎砾石组成,碎、砾石直径1~3cm为主,次园状,其厚度0.20~1.00m。滑带中砾石含量5~10%,其中可见滑坡擦痕和磨光面。滑面在纵向上坡角7~18度,平均13度,自北东向南西倾。(三)滑床

由J2x的强~中等风化的泥质粉砂岩为主,局部(ZK2)由中风化的长石细砂岩构成。其中泥质粉砂岩呈薄~中厚层状构造,抗风化能力弱,岩体多为碎裂块状产出;长石细砂岩为中~厚层状构造,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强,但其强风化带岩石,亦呈碎裂块状,甚者用手可捏碎呈细砂状,因而滑坡在成生过程中,主滑动面亦主要

二、Ⅰ号滑坡下段

(一)滑体

Ⅰ号滑坡下段滑体的东部,主要为灰黄、灰绿、灰红色碎、块石夹粉质粘土组成,碎、块石成份绝大部分为长石砂岩,呈棱角状,直径一般多为3~25cm,最大者可达1.50m(ZK28孔),其含量50~90%,以60~80%之间为多数;在垂向上,滑体中部多夹2~3层厚度0.40~2.00m可塑状粉质粘土。滑体西部,在垂向上,上部主要由灰黄、灰白、灰绿和紫红色碎、块石夹粉质粘土组成,中部常夹5~6层可塑状粉质粘土,单层厚一般0.5~2.0 m;下部含3~4层角砾,厚度在1~3m间,最厚者达4.50m。结构以中密为主,局部稍密。

(二)滑带土

根据钻探揭露资料,Ⅰ号滑坡下段中部和东部,常可见两层滑带,即上部的次级滑带和下部的主滑带。前者分布深度13.70~27.20m,标高234.205~256.254m,滑带厚0.50~1.80m,其成份为紫红色可塑状含砾粉质粘土构成,含10~30%的长石砂岩或泥质粉砂岩碎、砾石,砾径0.50~5cm,次园状~次棱角状,在碎石中可见明显的磨光面和擦痕;其中ZK28孔于孔深14m左右,滑带土中含较丰富腐植质和炭化物,局部还可见已近炭化的植物根茎,表明该地段为昔日的地面,后为滑坡堆积物掩覆所致。后者分布深度多在11.90~56.05m,标高191.855~298.633m,滑带土主要亦为由可塑状紫红色含砾粉质粘土组成,厚0.40~3.50m,砾石含量20~30%,径0.2~0.5cm为主,少数1cm左右,次园、次棱角状,砾石中可见滑坡擦痕和磨光面。主滑面在纵向上,自东向西倾,坡角10~30度,平均23.3度。

Ⅰ号滑坡下段滑体西部主勘探线揭露结果,在垂向上亦普遍可见2个滑带:上部次级滑带埋深为16.00~23.70m(标高176.034~203.179m)和埋深29.42~39.50m(标高162.614~186.679m),滑带厚分别为0.30~0.40m和1.00~1.50m,滑带土由紫红、褐红及灰绿色可塑状含碎、砾石粉质粘土构成,碎、砾石直径0.2~5cm,以0.2~0.5cm 为主,呈次园~次棱角状,含量10~30%,其中可见磨光面和滑坡擦痕。下部的主滑带埋深24.50~52.50m,标高142.02~173.679m;滑带土由紫红、灰绿色含砾粉质粘土组成,砾石直径0.2~1.00cm为主,含量30%左右,次园~次棱角状,其中可见擦痕和磨光面。于ZK29孔孔深52.50~53.00m的滑带土底部,含较多腐植质,但未发现植物根茎,应为老滑坡在滑移过程中移地堆积的产物。滑面自东向西倾,倾角10~24.71度,平均19.44度。

据PD1平硐施工结果,于硐深31~32m和49.3~50.5m以及深60m的次级滑带中,在碎石土中,均可见具磨光面的砾石和擦痕(参见附图5-4),但均无明显的连续滑动面,反映Ⅰ号滑坡下段目前滑动距离不大的特点。

(三)滑床

该滑坡的滑床,于ZK30孔以东,由灰黄、灰绿色碎石土组成;ZK30孔以西,主要由灰黄、青灰色长石砂岩及紫红色泥质粉砂岩构成。自后缘至前缘,滑床面总长度约为560m。

尽职调查报告范文4篇(最新篇)

尽职调查报告范文4篇 尽职调查报告范文4篇 和附件三个部分。报告的导言部分主要介绍尽职调查的宗旨、简称与定义、调查的方法等;在报告的主体部分,我们将就尽职调查的具体问题逐项进行评论与分析,并给出相关的法律意见;报告的附件包括本报告所依据的由________公司提供的资料及文本。 一、主体资格 ____________有限公司成立于______年____月____日,目前公司的注册资本为____万元,法定代表人为____,住所为______,经营范围为______。公司持有______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注册号为____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______质量和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注册号为______的组织机构代码证,______国家税务局颁发的国税______字号税务登记证和______地方税务局颁发的地税字号税务登记证。 经本所律师核查,______公司依法有效存续。 经过本所核查。 二、历史沿革 首次设立 1、________公司成立于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设立时的名称为______公司,股东为______、______,注册资本为______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______,住所为______,经营范围为______。 2、股权结构为: 3、验资或评估: 第一次变更

第二次变更 经过本所核查。 三、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公司目前的股东和持股比例如下: 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 如果是自然人,则说明其简历;如果是法人,则说明其营业执照记载事项、主营业务、主要公司管理人员、最近一年的财务会计报告。 经过本所核查。 四、独立性 公司的资产完整 公司的人员独立 公司的财务独立 公司的机构独立 公司的业务独立 经过本所核查。 五、业务 主营业务情况; 生产经营许可证和证书。 经过本所核查 六、关联交易及同业竞争 关联方 关联交易 同业竞争 经过本所核查。

应急资源调查报告样本

***********有限公司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资源调查报告2017年6月20日

目录 1 编制原则 1.1 调查对象及范围...................................................................... 1.2 调查目的................................................................................. 1.3 调查依据................................................................................. 1.4 调查工作程序.......................................................................... 2 公司的概况2 2.1 公司基本信息.......................................................................... 2.2 公司基主要风险状况............................................................... 3 公司应急资源 3.1应急救援组织及人员配备......................................................... 3.2应急救援预案编制 ................................................................... 3.3应急救援器材配备 ................................................................... 3.4人员培训及应急救援演练......................................................... 4 周边社会应急资源调查 5 应急资源不足或差距分析 6 应急资源调查结论 7 应急资源完善措施 8 附件

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02省道(211国道)旬阳至小河公路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项目部 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 应急抢险救援预案 文件编号 SRBG-XXLJ-03-2016安 拟制安保科 审核人 批准人 受控状态 发放编号 生效日期 2016年6月25日 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 应急抢险救援预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一、编制依据 (2) 二、编制目的 (3) 第二章适用范围 (3) 第三章应急救援体系 (3) 一、组织体系 (3) 二、运行机制 (5) 三、应急响应 (7) 四、应急部门职责 (7) 第四章应急救援保障措施 (10) 第五章应急结束 (10) 第六章后置处理 (11) 第七章培训 (12) 一、培训 (12) 二、演习 (12) 三、奖惩 (12)

第八章预案管理 (13) 一、审查复审 (13) 二、预案管理 (13) 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 专项、现场应急预案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避免或尽可能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结合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旬阳至小河公路XXLJ-03项目部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项预案。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应急[2007]88号文件》、《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法律法规。 二、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二章适用范围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DOC)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提交单位: 提交时间:2015年12月 目录 0前言 (3)

1基本灾情 (3) 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3) 2.1自然地理条件 (3) 2.2水文气象条件 (3) 2.3地形地貌 (4) 2.4地层岩性 (4) 2.5地质构造 (5) 2.6工程地质条件 (5) 2.7水文地质条件 (5) 2.8区域地壳稳定性 (6) 3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成因分析 (6) 3.1灾害规模、特征 (6) 3.2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6) 4地质灾害现状危害及发展趋势 (8) 5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 (8) 5.1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 (8) 5.2防治效果及存在问题 (8) 6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 (8) 7应急调查准备和安全问题 (8)

0前言 1基本灾情 2014年9月2日13时19分,位于长江一级支流青干河支流锣鼓洞河左岸的杉树槽发生重大岩体滑坡。初步估算,滑坡体总面积3万m2,估计总方量约80万m3。滑坡地点位于秭归县沙镇溪镇三星店村2组、3组交界处,距离青干河河口约5.15 km。滑坡导致G348国道约200m损毁中断,大岭电站3栋房屋被掩埋,损毁柑橘园约60亩,损毁镇村公路2条450m,16个村(居委会)133个供电台区全部停止供电,紧急转移撤离沙镇溪初级中学师生、当地村民、电站职工家属共计953人,估算直接经济损失3220万元。 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2.1自然地理条件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三峡工程坝上库首。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8'~111°0',北纬30°38'~31°11'。东与宜昌市夷陵区(原宜昌县)的三斗坪、太平溪、邓村交界,南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榔坪、贺家坪接壤,西临巴东县的信陵、平阳坝、茶店子,北接兴山县的峡口、高桥。县境东起茅坪新集镇凤凰山(新县城所在地),西止磨坪乡凉风台,南起杨林桥镇向王山,北止水田坝乡懒板凳垭。县境东西最大横距离66.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离60.6公里。秭归县版图面积2427平方公里。据2010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秭归县国土实际总面积22.74万公顷。本次调查的杉树槽滑坡位于秭归中部的沙镇西镇流锣鼓洞河左岸。 2.2水文气象条件 滑坡区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7~19℃,多年平均降雨量1 493.2 mm.降雨具时段和频度相对集中的特点,雨季多暴雨,一日最大降雨量达358 mm.年降雨量由南向北、从低到

尽职调查报告范文4篇(篇)

尽职调查报告文4篇 尽职调查报告文4篇 和附件三个部分。报告的导言部分主要介绍尽职调查的宗旨、简称与定义、调查的方法等;在报告的主体部分,我们将就尽职调查的具体问题逐项进行评论与分析,并给出相关的法律意见;报告的附件包括本报告所依据的由________公司提供的资料及文本。 一、主体资格 ____________有限公司成立于______年____月____日,目前公司的注册资本为____万元,法定代表人为____,住所为______,经营围为 ______。公司持有______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注册号为____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______质量和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注册号为______的组织机构代码证,______税务局颁发的国税______字号税务登记证和______地方税务局颁发的地税字号税务登记证。 经本所律师核查,______公司依法有效存续。 经过本所核查。 二、历史沿革 首次设立 1、________公司成立于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设立时的名称为______公司,股东为______、______,注册资本为______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______,住所为______,经营围为______。 2、股权结构为: 3、验资或评估:

第一次变更 第二次变更 经过本所核查。 三、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公司目前的股东和持股比例如下: 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 如果是自然人,则说明其简历;如果是法人,则说明其营业执照记载事项、主营业务、主要公司管理人员、最近一年的财务会计报告。 经过本所核查。 四、独立性 公司的资产完整 公司的人员独立 公司的财务独立 公司的机构独立 公司的业务独立 经过本所核查。 五、业务 主营业务情况; 生产经营许可证和证书。 经过本所核查 六、关联交易及同业竞争 关联方 关联交易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方法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方法 (2011-03-23 17:54:39) 转载▼ 王宇 1确定位置 对照地形地质图或其它带地理底板的图件,询问、对照确定所处位置。应用简便的GPS测定灾点的地理坐标和高程、方向。 应用地质罗盘确定坡面产状。 2了解灾情及发灾过程 认真听取当地干部的汇报,收集汇报材料,记录灾害损失情况、近期天气情况、灾害发生时间及过程、目前地质体的活动情况、灾害救援情况。 向当地灾民询问灾害损失、灾害发生时间及过程、灾害表现形式、有关成灾地质作用的表象、河流动态和降雨情况等。 现场调查核实灾害损失情况。通过灾害现场的观察,统计记录现场人员及财产损失的数量、毁坏程度,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第四条的标准确定灾害程度分级(表1)。 表1地质灾害灾度分级标准

调查分析确定地质作用类型。通过现场地质作用途径和痕迹、堆积体土石成分、结构的观测、堆积体规模的测量,确定地质作用的类型、规模等级,掌握具体形态数据,譬如:滑坡体的长、宽、厚度、体积,确定成灾地质作用的类型。 3调查地质灾害成因 地质环境条件 调查内容:①地形地貌,崩塌陡崖地形地质特征,滑坡山体的地形地质特征,泥石流的流域地形地质特征;②岩体工程地质特征;③土体工程地质特征;④地质构造;⑤水文地质条件等;⑥地震活动情况。选择及规划调查路线。符合地质规律,安全,有利于全面观测。 勤于观测记录、拍照和素描。

主要针对地质环境中导致灾害发生的脆弱性问题进行观测,确定地质灾害形成的不良地质环境因素。譬如高陡的斜坡、松散的岩土、暴雨活动情况、强烈的地表水流侵蚀等。 注意量力而行,确保人员安全。 人类活动的影响 调查内容:通过观测和访问,调查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改造,以及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譬如土地开垦、耕种,建筑、道路、水利工程建设的切坡和填土、对地表径流的改变、增加坡体荷重,采矿活动,弃渣不合理堆放,地下水开采或疏排等。 认真调查分析这些活动与成灾地质作用的关系,包括空间位置、时间上的关联,确定这些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地质灾害活动痕迹调查 调查内容:①崩积体的分布范围、高程、形态、规模、物质组成、分选情况、块度、架空情况和密实度,崩塌方式、崩塌块体的运动路线和运动距离;②滑体形态及规模,后缘滑坡壁的位置、产状、高度及其壁面上擦痕特征;滑坡两侧界线的位置与性状;滑动的方向、滑距等;③泥石流残留在沟道中的各种痕迹和堆积物特征,推断其活动过程、泥石流性质和规模等。 分析整个地质作用过程。 引发因素确认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分析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9-04-28T15:30:56.1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作者:邓戴斌[导读]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今天,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得房屋建筑等项目层出不穷,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自然山体被破坏,乱砍乱伐等现象极为严重,水土流失状况十分的严峻。 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总公司云南昆明 650000摘要: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今天,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得房屋建筑等项目层出不穷,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自然山体被破坏,乱砍乱伐等现象极为严重,水土流失状况十分的严峻。本文将重点概述滑坡地质灾害治理的相关问题,结合着滑坡地质灾害的影响,阐述应该采取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滑坡属于负面影响较大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危害面较广,会对交通、河道等产生影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因此国家对其给予了高度的关注【1】。近二十年的时间,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空前活跃,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针对于多种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案,中国及其他国家仍然推动着各项研究的进一步落实。 1、滑坡产生的原因及负面影响 滑坡通常是在特殊的地形及地质条件下受到了岩土的自重作用,结合着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坡体失去了稳定性,沿着内部的软弱面产生了滑动变形的问题。发生滑坡往往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谓的内因,就是指的地质构造和岩土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质,破碎断层和节理发育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属于滑坡发生频率较高的地质构造。滑坡发生的外因就是积水渗水、地下水发生了变化等,这就使得原有地层内应力的平衡构造受到了负面的影响。在山区和丘陵地带,极易产生滑坡这类危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山区若是修建水库和电站等,需要对山坡大面积的开挖,这种情况便会导致老滑坡复活。 2、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原则 2.1 辨明影响因素 想要真正的将滑坡地质灾害加以治理,需要坚持着基本的原则,应该将查清地质条件并分析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视为重要的基础。通过准确的分析斜坡变形破坏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将基础性的工作落实到实处,重点是清楚地认识到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存在,有针对性的选择科学的防治举措【2】。 2.2 探索条件及规律 在对滑坡加以整治前,应该及时的将斜坡变形的具体规律和对应的边界条件等准确的分析,因为考虑到变形破坏的规律存在差异,所以采取的处理对策也有差别,应该严格的依照斜坡变形规律确定科学的方案。需要准确的分析出变形破坏面的具体位置和基本的形状,由此才能确定相应的规模和基本的活动方式,在实际布置防治工序的时候更加合理。 2.3 彰显出针对性 为了让治理效果更加的明显,主张积极的分析出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依照重要性确定科学的防治对策。如果斜坡失稳,将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这属于较大的工程项目,应该注重安全稳定性系数的提升,关注相应的投资比重。若是临时的工程项目,应该确定采用较为简易的防治对策。除了上述提及到的相关问题,在具体落实相关的行动时,还应该准确的判断实地情况,采取最优的治理方案。 3、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 滑坡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将会引发无法预料的后果,特别是在地形、地质等条件之下,斜坡部分岩、土受到自重作用的影响,同时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出现了并不稳定的情况,内部的软弱面会产生极为明显的滑动变形情况。我国是滑坡地质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国家,现阶段国家对相应的治理情况给予了高度关注。 3.1 及时的将滑坡体清除 针对于坡高低于15米,并且坡面长小于50米的小型土质边坡,应该考虑其并不存在着继续向上和两侧扩展的可能性。因为挖方的工作量有限,在挖除之后能够保证将危害彻底的消除,所以可以考虑运用挖除的方式彻底的根治【3】。 3.2 排水工程的实践 排水工程中涵盖着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因此在整治滑坡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在滑坡体外及时的修建环形截水沟,保证在对其合理利用的时候,及时的将地表水引到天然沟谷中。滑体中需要及时的修建起树枝状的排水系统,这主要是迎合了具体项目的实践要求,在布置阶段的主沟需要和滑坡方向保持着一致。为了避免地表出现渗透的问题,应该及时的将地表填平并且夯实,针对于风化以及存在着裂隙的区域,必须要采取锚喷防护举措或者是灌浆手段,同时也需要格外的重视绿化工作的落实情况,保证土壤能够适当的固定起来。地下排水可以适当的划分出浅层、深层排水以及截水等不同的类型。所谓的浅层排水方案,重点是深度保持在数米和数十米的区域,如果说地下水埋藏的深度达到了15米以上,需要落实经济技术的对比。 3.3 积极的落实支挡工程 3.3.1 抗滑挡土墙 若是中小型的滑坡,应该考虑其本身的下滑力,在其下滑力并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设置出挡土墙,然后把基础置于硬层或者是基层土上,挡墙较为常用的形式便是重力式挡土墙,历经了数十年的发展,验证出这种挡土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开裂和变形的问题,分析主要的原因是其结构受力机制并不科学。为及时的将这种局面加以改善,锚定板挡墙和预应力锚索等新型的挡墙应运而生【4】。很多新型挡墙的出现使得挡土墙的受力机制发生了变化,相关联的造价也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对比于重力式的挡墙来说,预应力锚杆能够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3.3.2 抗滑桩 这种抗滑桩重点是通过运用桩和周边岩土的共同作用,及时的将滑坡推力加以传递,然后达到了稳定地层的抗滑结构。因为这样的抗滑桩存在着较强的抗滑能力,同时污工量较少、桩位较灵活,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阶段存在着诸多的钢筋混凝土桩和钢管桩,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慎重的选择。 3.3.3 锚固法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目录 第一章绪言 (1) 第一节任务由来 (1) 第二节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 (1) 第三节勘查目的与任务 (1) 第四节勘查工作评述 (2) 第二章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7) 第一节自然条件 (7) 一、勘查区地理位置与交通及区域经济状况 (7) 二、气象与水文概况 (9) 第二节地质环境条件 (9) 一、地形地貌 (9) 二、地层及岩性 (9) 三、地质构造与地震 (11) 四、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13) 五、不良地质现象 (14) 六、人类工程活动 (14) 第三章滑坡基本特征及类别 (14) 第一节滑坡地形地貌 (14) 第二节滑坡空间形态及其类型与规模 (15) 一、Ⅰ号滑坡上段 (15) 二、Ⅰ号滑坡下段 (16) 三、Ⅱ号滑坡 (17) 第三节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17) 一、Ⅰ号滑坡上段 (17) 二、Ⅰ号滑坡下段 (18) 三、Ⅱ号滑坡 (19) 第四节滑坡水文地质 (19) 一、滑坡区含水层的含、富水性及隔水层的性质 (19) 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动态变化特征 (24) 三、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与性质 (26) 第五节滑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6) 一、滑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6) 二、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 (27) 三、滑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32) 四、滑坡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32)

第一节滑坡变形宏观分析 (34) 一、Ⅰ号滑坡上段 (34) 二、Ⅰ号滑坡下段和Ⅱ号滑坡 (34) 第二节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法分析 (35) 一、计算的工况条件 (35) 二、计算参数 (35) 三、计算方法及公式的选择 (36) 第三节滑坡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 (56) 第四节滑坡稳定性综合分析 (57) 第五章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58) 第一节发展变形趋势 (58) 第二节危害性预测 (58) 第六章综合分析与建议 (59) 第一节综合分析 (59) 第二节建议 (59) 一、防治工程设计参数(表17) (59) 二、防治工程措施 (61) 三、下步勘查工作建议 (61) 结语 (62)

尽职调查报告范文4篇

尽职调查报告范文4篇 [尽职调查报告范文篇一:风险投资尽职调查内容] 一、团队情况尽职调查 在vc投资中团队是最重要的,vc需要了解了团队成员的方方面面,包括团队成员的经历、学历、背景以及各位创始人的股份比例。 1、公司组织结构图; 2、董事会、管理团队、技术团队简介; 3、管理/技术人员变动情况; 4、企业劳动力统计。 二、业务情况尽职调查 业务的尽职调查是个广泛的主题,主要包括业务能否规模化、能否持久、企业内部治理,管理流程、业务量化的指标。

1、管理体制和内部控制体系; 2、对管理层及关键人员的激励机制; 3、是否与掌握关键技术及其它重要信息的人员签订竞业禁止协议; 4、是否与相关员工签订公司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保密合同; 5、员工报酬结构。 三、市场情况尽职调查 创业者商业计划书中的那些关于市场的分析和预测,仅仅是参考。vc会独立地对市场进行尽职调查,vc的市场分析工作是由专业人士来做的,是中立的,通常也是保守的。 1、产品生命周期(成长期、稳定期或是衰退期)及其发展趋势; 2、目标产品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分析(自然更换、系统升级、扩大应用等);

3、核心竞争力构成(技术、品牌、市场份额、销售网络、信息技术平台等); 4、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和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 5、主要客户构成及其在销售额中的比例。 四、技术情况尽职调查 1、核心技术名称、所有权人、来源方式、其他说明; 2、公司参与制订产品或技术的行业标准和质量检测标准情况; 3、公司已往的研究与开发成果,行业内技术对企业的技术情况的评价; 4、公司在技术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明细; 5、计划再投入的开发资金量及用途。 五、财务情况尽职调查 财务的尽职调查,可能要算是尽职调查中最重要的工作。

应急资源调查报告29892

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有限公司 安全管理办公室 2017年2月20日 目录 1 应急资源调查工作的目的?????? 0 2 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情况?? 0 2.1?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0 2.2与相邻企业的互助协作??? 0 2.3应急专项资金投入??? 0 2.4强化应急救援演练 0 2.5应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培训?? (1) 3 公司内部救援资源?? (1) 3.1预案的制定?? (1) 3.2应急组织体系 (1) 3.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2) 3.4 现场应急指挥及职责 (3) 3.5应急保障?? (5) 4外部救援资源?? (7) 4.1外部救援?? (7) 5应急救援过程 (10)

1 应急资源调查工作的目的??????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火灾爆炸、触电、机械伤害、中毒窒息、灼烫等。若发生事故,往往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事故一旦发生,由于自然或人为、技术等原因,当事故或灾害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时候,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减少人员伤害、抵御事故风险或控制事故扩大、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手段。 通过应急资源的调查,能够全面的了解并掌握本公司应急预案内容的符合性、应急物资的储备情况、应急队伍的建设情况、应急资金的投入、应急人员的培训、外部应急单位的协调。查找各方面存在的不足,逐步完善各项应急保障措施,确保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能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带来的损失和影响的范围。 2 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情况 2.1?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由公司应急预案编制小组编制的《**********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能充分的发挥预案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中的作用,切实提高公司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迅速有效地处理各类环境污染事故,实现应急救援“快速、有序、有效”。 2.2与相邻企业的互助协作??? 公司与相邻企业签订了应急救援协议,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小,且距离**********消防大队距离较近,万一发生事故方便救援。? 2.3应急专项资金投入??? ?? 公司每年在安全生产投入的专项资金中抽出一定比例用做应急物资的储备、应急队伍的培训演练、应急设施的维护等应急管理。由财务年初抽调专项资金,生产部制定资金的使用计划,确保应急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2.4强化应急救援演练

地质灾害报告的写法

地质灾害报告的写法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浅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写法 一、概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在对评估区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和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我国为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而其中大多数都是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规范和约束人类工程活动,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地质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21条明确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同时鉴于重大工程项目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极易诱发地质灾害。某些省规定对处于地质灾害非易发区内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也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

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共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移动事件。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备自然演化和人为诱发的双重性,它既是自然灾害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属于人为灾害的范畴。在某种意义上,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安居的重要因素,同时又具有自然、社会和资源的三重属性,所以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显得迫切而需要。 二、地质灾害危险评估的基本问题 要写报告,首先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 主要有六种,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虽地质灾害可以有几十种,但国土资源部贯彻的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主要包括六大灾种,有的是地质灾害,但不属于国土资源部管辖的职能范畴。比如,地震、水土流失等。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 1、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 2、调查分析工程建设区或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现状。 3、简要分析评估对象在建设或运营过程中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范围、方式、强度与持续时间。

尽职调查报告范本

尽职调查报告范本(房产) 尊敬的C投资有限公司: 我们受贵司委托,为贵司通过D国际有限公司收购B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开发的E度假区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相关事宜,本着勤勉、审慎的原则进行法律尽职调查并出具本尽职调查报告。 本尽职调查报告仅系为本项目之目的而出具。未经我们事先书面同意,不应用于任何其他目的。 为出具本尽职调查报告,我们于2018年8月87日至2018年8月8日赴福田进行了现场调查,现场调查工作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1.向B公司下发《法律尽职调查清单》(附件一)并据此向B公司搜集有关文件资料; 2.审阅B公司向我们提供的有关文件资料(相关文件清单见附件二); 3.向B公司有关人员进行询问; 4.对有关重点文件资料进行原件核查(相关原件核查清单见附件二、三的标注); 5.通过有关主管工商部门调取B公司工商档案资料(相关文件清单见附件三); 6.通过有关土地主管部门调取B公司相关土地档案资料; 7.向有关建设主管部门了解B公司的资质情况等。 我们在上述尽职调查工作基础上,根据我们的独立判断于2018年8月10日向B公司提交了补充尽职调查清单(附件四),并根据B公司补充

提交的材料(附件七)对本尽职调查报告进行了修改。 本尽职调查报告中的所有陈述、判断及结论均系基于以下假设:B公司向我们提供的全部文件资料和口头信息均是真实、准确、完整和有效的,没有重大遗漏或误导性陈述,其所提供的书面文件的复印件均与原件一致、副本均与正本一致。 本报告描述或引用法律问题时涉及的事实、信息和数据是截止到2018年8月14日B公司提供给本所律师的受限于前述规定的有效的事实和数据。本所律师会在本尽职调查报告出具之后,根据我们的判断,视本项目的需要对某些事项进行跟踪、核实和确认,但不保证在本尽职调查报告出具之后某些情况是否会发生变化。 本尽职调查报告中的所有陈述、判断及结论均系依据中国法律而作出。 在此,我们非常感谢贵司、B公司及其他有关各方对本所上述法律尽职调查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如有任何问题或意见,请随时联系我们,谢谢。 深圳市A律师事务所

应急救援预案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xx煤矿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xx煤矿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十日

xx煤矿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汝州市神火顺通矿业有限公司xx煤矿位于汝州市蟒川镇境内。按照《汝州市神火顺通矿业有限公司xx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求及标准配置了应急救援物资,包括消防器材、防护器材、设备等应急救援物资,用于消除初起的安全生产事故,超出本公司应急救援能力范围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将主要利用外部的应急资源。公司高度重视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专人专管,及时更替,应急物资质量性能可靠,品种数量满足项目及生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援。 一、应急预案结构 汝州市神火顺通矿业有限公司xx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共编制了1个综合预案,10个专项应急预案,11个现场处置方案。 二、应急指挥机构 为做好矿井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特成立xx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全面组织指挥工作。应急组织机构具体组成如下图。

三、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成员构成 为了有效地抢救发生灾害时的遇难人员、处理事故、防止事态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尽快恢复生产,特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由矿长担任,副总指挥由矿总工程师和副矿长担任,成员由安全、生产、调度、通风、机电、地测等部门人员组成。 矿井发生重大事故后,矿长、总工程师和其他领导必须立即赶到救灾指挥现场,组织抢救。矿长是负责处置事故的指挥者,在矿长未到之前,由值班矿长负责指挥。 总指挥:矿长

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机电矿长经营矿长 成员:安检科科长生产科科长调度室主任地测科科长 机电科科长通风科科长保卫科科长后勤科科长 财务科科长综合办公室主任事故单位负责人 四、应急职能部门的职责 矿长:是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矿总工程师和救护队长的协助下,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计划。若此人不当班,由值班矿领导行使权力,并及时向上一级机关及有关单位汇报。日常总体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审核发布、应急演练工作,定期组织召开相应的工作例会,落实专项预案中相关专业的应急演练工作开展情况。 总工程师:是矿长处理事故的第一助手,负责协助矿长组织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措施。日常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审核工作,做好技术支持,落实各专业的应急演练工作开展。 生产矿长:负责调配为组织救灾所必需的人员,并负责组织施工救灾所需的工程。日常负责调配为组织救灾所必需的人员,并负责组织施工救灾所需的工程。 安全矿长:根据批准的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以及按照相关《规程》规定对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员的控制实行有效的监督,签发抢险事故用特别通行证。日常负责应急培训的监督管理工作。 机电矿长:负责调集救灾所必需的设备和材料,并负责灾区的停送电工作。日常负责所必需的设备和材料,做好应急物资的调配工作。 调度室主任:负责召集有关人员,及时下达矿长命令,立即将事故情况报给矿山救护队、矿长、总工及各有关单位和人员。日常负责

地质灾害情况调查报告2

六枝特区新兴煤矿 矿区范围地质灾害情况 调查报告 二〇一八年五月

报告会审意见

矿区范围地质灾害情况调查报告 一、矿井概况与矿区范围 1、矿井概况 六枝特区新兴煤矿位于贵州省六枝特区堕却乡及新窑乡境内,行政区划属贵州省六枝特区管辖。矿区距六枝特区县城约10km,煤矿有简易公路与贵(阳)烟(嘴山)公路相接,交通较为方便。 六枝特区新兴煤矿属于整合、扩界、扩能矿井,由原新河煤矿和新发煤矿整合为现在的新兴煤矿。 原新河煤矿建于1994年,2001年10月取得采矿许可证,设计生产规模3万吨/年。 2005年,该矿办理有关延续采矿证的有关手续,煤炭生产许可证核准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该矿井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主要开采3、7号煤层,回采工艺方式采用炮采。 原新发煤矿建于1999年,采用斜井开拓方式,2000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1万吨/年,每年仅产出原煤3-5千吨,2001年11月取得采矿许可证,设计生产规模6万吨/年,几年来虽生产一直未间断,但由于煤层地质条件复杂、瓦斯、顶、底板管理困难等原因,导致产量不高,一直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回采工作面仅布置在3号煤层,回采工艺方式采用炮采。煤矿整合后,进行新系统的布置及开拓,主斜井、副斜井及风井均为斜井,现已形成+1250运输大巷、C3和

C7煤层运输巷及采煤工作面、+1200运输东、西运输大巷,井底车场、永久避灾硐室。 整合后的新兴煤矿,于2014年自行停产至今,目前矿井处于启动阶段,仍处在隐患排查整改治理之中。 2、矿区范围 新兴煤矿为30万t/a生产矿井,本矿井矿区范围由6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为1.3902km2。 表1 六枝特区新兴煤矿矿区拐点坐标 二、气象 本区属山地温暖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矿区地处山区,气候受地形、高程控制,高山与谷地气候差异大,垂直分带明显,六枝气象局1994~2003年气象:年平均气温12.7℃。日最高气温31.9℃(2002年5月1日),最低-12.6℃(99年元月12日)。年平均降水量1148.0毫米,最大1665.3毫米(1969年),最小884.8毫米(1966年)。每年5~9月份为暴雨、大雨季节,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70~75%,其余月份为绵绵细雨。年蒸发量1000~14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日照时数1090~1500小时,无霜期254天。

应急救援资源调查报告汇总

青海能源鱼卡有限责任公司 应急救援资源调查报告 第一章总则 一、企业简介 青海能源鱼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3年6月,系青海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子公司,为省属国有企业。企业一期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于2003年9月10日开工建设,2007年5月22日试生产,2008年4月经省安评委员组验收合格,转为正式生产,2010年被青海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青海煤矿安全监察局、青海省经济委员会评为“二级质量标准化煤矿”和“青海省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 二期400万吨改扩建项目,2009年国家能源局同意400万吨改扩建项目开展前期工作,2010年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批复通过安全核准,2013年3月8日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对我公司申请划定一井田矿区范围进行了批复,矿区范围由9个拐点圈定,面积约为36.5平方公里,同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青海鱼卡矿区鱼卡一井改扩建项目核准批复》批复“同意建设鱼卡矿区一井改扩建项目”。目前,矿井通风系统已形成,中央水泵房等硐室工程正在施工,计划今年12月份完成;地面生产、生活系统主体工程已完工。 二、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矿井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缘绿梁山北麓鱼卡煤田尕秀区段,行政区划属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行委管辖,地理坐标:东经94°52′40″-94°55′28″;北纬38°00′36″-38°02′24″。柳(柳园)格(格尔木)高速公路(G3011)与青新公路(315国道)在鱼卡乡旧址处交汇,形成三叉路口,315国道从尕秀区段北部通过,矿区与315国道有砂石路相连,可通行各种车辆。矿区距大柴旦镇53km、距海西州州府德令哈市275km、距格尔木市233km、距省会西宁市789km,距青藏铁路锡铁山火车站125km;距敦格铁路鱼卡火车站10km。 第二章应急救援资源 第一节应急救援队伍 一、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 青海能源鱼卡矿区矿山救护队成立于二〇〇三年六月,编制为一个加强小队,共计17人,先后参与处理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地震灾害救援、建筑物坍塌等事故十余起,为海西州应急救援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具有矿山救护二级资质。 二、附近应急救援队伍 1.青海省义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矿山救护队,该队驻地位于海西州大柴旦行委大煤沟矿区(距鱼卡矿区约130公里),成立于2008年3月,编制为一个独立救护中队,下设三个战斗小队,现有救护队员30名,2015年被评为特级质量标准化矿山救护队。 2.青海省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山救护队,该队驻地

地质灾害防治调研报告

地质灾害防治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地处盆地西北边缘方向,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系通往西北省区的北大门过渡地带,地形起伏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区域地质环境脆弱,是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高发区之一,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目前,截至目前,全县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共101处,其中威胁到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90处,共威胁5424人生命财产安全,潜在威胁财产约2.7846亿元。近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目前,我局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并配备了工作人员。每年汛前编制修订《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防灾明白》、《避险明白卡》并发放至乡镇、村民手中,让老百姓更加直观地了解如何防灾避灾,构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法规制度;相关部门、各县区、各乡镇(街道)及工作人员都能严格落实地质灾害值班管理、灾情速报、险情巡查、档案管理等日常工作制度。从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严格落

实,我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日益完善,逐步进入了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的轨道。 (二)基础调查取得重要进展。 全县13个乡镇和2个牧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重要场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工作全面完成,基本摸清了区域内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规模和分布情况、形成条件、发育规律,对其稳定性、危险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划定了各行政区内地质灾害易发频发地段,提出了防治目标和方案,建立了地质灾害数据库,为防灾减灾规划部署打下了基础。新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确认工作基本完成,正在整理汇总相关信息,进行数据更新。 (三)监测预警体系初步形成。 已建立县、乡(镇、场)、村(寨)、监测员四级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每年编制发布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在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立警戒线、安装警示牌,向地质灾害威胁单位、群众发放“两卡一表”。国土、气象、水利三方共建“县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共享平台,利用雨量站对降雨进行时时监测,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推进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雨量监测站24台,裂缝位移计49套等地质灾害专业监测仪器,形成了覆盖全县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专业监测网络。 (四)治理工程有序推进。

企业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焙好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二零二零年十月

1编制原则 (4) 1.1调查目的 (1) 1.2调查对象及范围 (1) 1.3调查依据 (2) 1.4调查程序 (2) 2公司概况 ......................................... ..2 2.1公司基本信息.. (2) 2. 2公司主要事故风险 (3) 3公司应急资源 (7) 3.1应急救援组织及人员配备 (7) 3. 2应急救援预案编制 (7) 3. 3应急救援器材配备 (7) 3. 4人员培训及应急救援演练 (8) 4周边社会应急资源调查 (8)

5应急资源不足或差距分析 5.1应急资源满足性分析 (8) 5. 2公司存在的问题 (9) 6应急资源调查结论 (9) 7应急资源完善措施 (9) 8附件 (10)

1. 编制原则 1.1调查目的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火灾爆炸、车辆伤害、触电、机械伤害、中毒窒息、灼烫等。若发生事故,往往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事故一旦发生,由于自然或人为、技术原因,当事故或灾难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时候,建立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减少人员伤害、抵御事故风险或控制事故扩大、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手段。 通过应急资源调查,能够全面的了解并掌握本公司应急预案内容的符合性、应急物资的储备情况、应急队伍的建设情况、应急资金的投入、应急人员的培训、外部应急单位的协调。查找各方面存在的不足,逐步完善各项应急保障措施, 确保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能釆取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 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带来的损失和影响的范围。 1.2调查对象及范围 本调查报告的对象及范围为: (1) ****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2) ****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周边在公司发生事故时可能向公司提供应急救援的部门及单位。

滑坡地质灾害应急调研报告材料

第一章绪言 2010年2月,XX县XX镇XX村XX组下方斜坡地带发生滑坡地质灾害。XX县人民政府、XX县国土资源局、XX县水务局、XX镇人民政府等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及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亲临现场查看,并启动地质灾害应急排查预案,对地质灾害危害区居民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 受XX县国土资源局委托,XX单位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XX县XX镇XX村XX组滑坡地质灾害进行调查,于2010年1月20日至1月22日会同XX市国土资源局领导、XX县人民政府领导及相关人员和XX 镇主要领导对灾害现场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调查。 第二章地理位置及乡镇概况 2.1地理位置 XX镇地处XX县城东北方38公里处,东邻安兴乡,南与芒洪乡相连,。XX县XX镇XX村XX组滑坡位于XX镇东部XX村XX组的下侧,大沟左岸,距XX镇约1km。镇和村组之间有水泥路,交通便利。 2.2乡镇概况 XX镇地处XX县城东北方38公里处,东邻大兴乡,南与芒洪乡相连,西接勐简乡、XX县县城,北与永德县和勐永镇接壤。 XX镇国土面积535.08平方公里,其中坝区面积52平方公里,是XX县第三大坝子。镇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坝区年平均气温17.2℃,最高气温32.5℃,最低气温2.3℃,年降雨量1700毫米,全年无霜期

310—320天,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全镇下辖9个村民委员会,92个自然村,1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7万人,占总人口的96%;居住着傣、佤、拉祜、回等14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9936 人,占总人口的33.12%。人口自然增长率 4.74‰,人口密度 56 人/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8.16万亩,其中,水田2.03万亩,旱地6.13万亩,人均耕地2.85亩。2010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2.49亿元,增长13%;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5008元,增长31%;农民人均有粮292公斤。 XX县XX镇XX村XX组共有村民168户740余人,建筑物以1~2层为主,基础为浅基,墙体采用实心或空心砖砌成,局部为土墙。 第三章地质环境条件 3.1气象、水文 (1)气象 XX县地处横断山系南段,北回归线横穿县境,属北热带和南亚热相交的结合部,主要受印度洋暖湿气候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干、湿两季。由于受构造运动影响,境内地形起伏,海拔高低悬殊,立体气候明显。海拔800m以下的低热山脚和河谷坝区气候炎热多雨,终年无霜;海拔800m以上地区气候温和,多雨多雾,时有霜降。 据XX县气象站统计资料,全县年平均气温18.8℃,年平均日照时数2162小时,年平均总积温6883.3℃,年平均无霜期318天,年平均降雨量1331.84mm,年平均蒸发量1640.1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 据XX气象局资料:县域内年降雨量最大为1757.10mm,出现于2001年,最大日降雨量152.10mm,出现于2006年10月7日;XX镇近10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