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元素在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复习

知识点一 原子的组成

1.原子 (2)有关粒子间的关系

(1)原子结构 ①质量数(A )=________+________; ②中性原子:质子数=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A Z X)????? ??? 质子(Z )个中子(A —Z )个 (Z )个 ③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________; ④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________。 2.核素、同位素、元素

(1)概念

①核素:具有一定数目____和一定数目 的一种__,如氢元素有三种核素,符号为 ②同位素:________相同而________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________互称同位素。

③元素:具有相同____________的同一类__________的总称。

知识点二 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的表示方法及能量变化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先排布在能量

________的(离原子核________)的电子层里。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__个。 (3)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____个(K 层为最外层时 不超过____个)。

(4)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____个。

(5)倒数第三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____个。

1.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原子最外层都只有____个电子,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依次增加,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

(2)元素性质:从上到下,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金属性逐渐_______,单质的还原性逐渐 问题思考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是否都是碱金属元素?

2.卤族元素

(1)原子结构:原子最外层都有____个电子,随原子序数递增加,电子层数依次增加,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

(2)元素性质:从上到下,得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_,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_,单质的氧化性逐渐________。

3.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的性质决定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__________。同主族元素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相似性和递变性,随着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的增加,它们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________。

一、元素、核素和同位素

1.A Z X 中各符号表示的含义

2.)。因此目前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但核素有一千多种。

典例导悟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2C 、13C 、14C 、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的同位素

B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量数一定相同

C .互为同位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

D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变式演练1 据报道,在火星和金星大气层中发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会导致温室效应的气态化合物,它的结构式为16O=C=18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O 与18O 为同种核素

B .16O=C=18O 与16O=C=16O 互为同位素

C .16O=C=18O 的化学性质与16O=C=16O 完全不同

D .目前提出的“低碳经济”,目标是减少向环境中排放CO 2,控制温室效应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殊规律及电子数相等的微粒

1.记住1-20号元素的特殊的电子层结构

名师提醒:记熟是准确快速解题的前提

(1)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

(2)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_____________

(3)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

(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 ;

(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一半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 。

(7)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8)次外层电子数是其他各层电子总数2倍的元素:________;

(9)次外层电子数与其他各层电子总数相等的元素: ;

(10)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________。

2.核外电子数相等的微粒 (1)“10电子”的微粒

(2)“18电子”的微粒 其他微粒 C 2H 6、CH 3NH 2 N 2H 5、N 2H 6

典例导悟2 用A +、B -2离子或分子),请回

答;(1)A 元素是________,B 元素是________,C 元素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D 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

(3)E 是所有含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分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

(4)F 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电子式是________。

(5)G 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

(6)H 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

变式演练2 (2011·济南模拟)通常情况下,微粒A 和B 为分子,C 和

E 为阳离子,D 为阴离子,它们都含有10个电子;B 溶于A 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 和D ;A 、B 、E 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 和一种白色沉淀。请回答。(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四种微粒:A :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D :________。

(2)写出A 、B 、E 三种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一 元素周期表中基础知识

2.编排原则

(1)按__________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把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

(2)把不同横行中________________相等的元素,按____________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3.周期:周期表中有____个横行,叫做周期。周期的序数就是该周期元素的原子具有的电子________。第一、二、三周期称为__________;四、五、六周期称为__________;第七周期称为__________周期。

4.族:周期表有____个纵行,称为族,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后标____,副族元素的族序数后标____。第8、9、10三纵行称为Ⅷ族,第18纵行称为0族。

5.相互关系:原子序数=________数=________数=核外________数。

问题思考

1.(1)最外层电子数是2的元素都是第ⅡA族吗?

(2)同周期第ⅡA和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一定相差1吗?

知识点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问题思考

2.观察元素周期表,确认每一纵行各代表哪一族,如:按从左右

的顺序排列,第3纵列是______族,第15纵行是____族,第9纵列

是____族,ⅤB族在第____纵列,ⅢA族处于____纵列等。→右的

顺序排列,第3纵列是______族,第15纵行是____族,第9纵列是

____族,ⅤB族在第____纵列,ⅢA族处于____纵列等。

3.若某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它位于元素周期

表的什么位置?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它们一定位于同一周期吗?

知识点三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

1.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部从____族到____族10个纵行共六十多种元素,通称为过渡元素,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所以又把它们叫做过渡金属。

2.镧系:元素周期表第____周期中,57号元素镧到71号元素镥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

3.锕系:元素周期表第____周期中,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元素铹(Lr)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称为锕系元素。

4.超铀元素: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多数是人工进行____反应制得的元素,这些元素叫做超铀元素。

二、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根据周期表结构与原子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依据能量最低原理和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以及最外层、次外层和倒数第三层不能超过的电子数只能画出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由电子层数=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的族序数=8-|最低负价|两个等量关系,可以由原子结构推出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是H、Be、Al等。

(2)短周期中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是H(NaH中氢原子显-1价)、C、Si。

(3)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是S。

(4)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F。

(5)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是O、F等。

2.根据元素的存在、性质等

(1)存在方面

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元素、氢化物中含氢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C。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是N。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2)性质方面

①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是F。

②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元素、阳离子氧化性最弱的元素是Cs。

③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Br。

④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短周期元素是Be、Al。

⑤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起化合反应的元素是N。

⑥常见的能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元素有C、P、O、S。

3.

1.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区

沿着周期表中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之间画一条虚线,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

(1)金属元素:位于分界线的________区域,包括所有的________元素和部分________元素。

(2)非金属元素:位于分界线的________区域,包括部分主族元素和____族元素。

(3)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________,又能表现出一定的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律应用的重要意义

(1)科学预测: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线索。

(2)寻找新材料:

①半导体材料:在________附近的元素中寻找;

②在__________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③在周期表中的__________附近探索研制农药的材料。

(3)预测元素的性质(根据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

一、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1.微粒半径大小的决定因素

决定因素是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电子层数越多,则微粒半径愈____,核电荷数越多,对核外电子层的吸引力越____,微粒半径愈____,比较时应把二者综合考虑。

2.具体比较

(1)原子半径的比较

①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递增,主族元素原子半径____________。例如:r(Na)>r(Mg)>r(Al)>r(Si)>r(P)>r(S)>r(Cl)。

②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随着________递增,原子半径__________。例如:r(Li)

(2)离子半径的比较

①同种元素电子数越多,半径________。例如:r(Cl-)>r(Cl),r(Fe)>r(Fe2+)>r(Fe3+)。

②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_________。例如:r(O2-)>r(F-)>r(Na+)>r(Mg2+)>r(Al3+)。

③带相同电荷的离子,__________越多,半径越大。例如:r(Li+)

④电子层数不同的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例如:r(K+)>r(Na+)>r(Li+)。

典例导悟1已知A n+、B(n+1)+、C n-、D(n+1)-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A、B、C、D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二、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1.结构决定性质。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归根结底是由原子结构决定的,则原子半径(电子层数)越大,最外层电子数越少,金属性________,反之,非金属性就________。

2.根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直接判断。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位置越靠前,其金属性越____。

4.根据物质之间反应的实验事实判断。请归纳总结哪些实验能够判断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

典例导悟2X、Y是元素周期表中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B.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沸点低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在具体解题过程中,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基础:

1.结构与位置互推问题是解题的基础

(1)掌握四个关系式:

①电子层数=周期序数②质子数=原子序数

③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④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主族序数,最低负价=主族序数-8

(2)熟练掌握周期表中的一些特殊规律

①各周期元素种数;②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③同族上下相邻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等。④主族序数与原子序数、化合价的关系。

2.性质与位置互推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熟悉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主要包括:

(1)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

(2)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3.结构和性质的互推问题是解题的要素

(1)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原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2)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性质相似。

典例导悟3(1)已知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则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该元素的非金属性应比氯元素________,形成的氢化物是________,最高正

化合价是________。

(2)已知某元素位于第五周期ⅡA族,属于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碳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该碳酸盐________溶于水。

(3)已知某元素X能形成稳定的X2-,其气态氢化物具有臭鸡蛋气味,则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处于元素周期表中________号位置。

知识点一化学键

1.化学键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化学键。

(2)类型:根据成键原子间的电子得失或转移可将化学键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化学键与化学反应:旧化学键的________和新化学键的________是化学反应的本质,

2.离子键

(1)定义:

(2)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如ⅠA族、ⅡA族中的金属与ⅥA族、

ⅦA族中的非金属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

(3)离子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

3.共价键

(1)共价键:①定义:原子间通过____________所形成的相互作用(或化学键)。

②形成条件a.一般________的原子间可形成共价键。

b.某些金属与非金属(特别是不活泼金属与不活泼非金属)原子之间也能形成共价键。

③共价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

(2)共价键的种类:①非极性共价键:________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____偏向任何一个

原子,各原子都________,简称________。

②极性共价键:________元素的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电子对偏向__________的一方,两种原子,一方

略显______________,一方略显__________,简称________。

问题思考

3.共价键仅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吗?

知识点二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力,又称__________。

(2)特点: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____得多,它主要影响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②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多数__________和绝大多数气态、液态、固态非金属________分子之间。但像二氧化硅、金刚石等由共价键形成的物质,微粒之间__________分子间作用力。

(3)变化规律:一般说来,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

.......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________,物质的熔、沸点也______。例如,熔、沸点:I2____Br2____Cl2____F2。

2.氢键

(1)定义:分子间存在的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________的相互作用。

(2)形成条件:除H外,形成氢键的原子通常是____、____、____。

(3)存在:氢键存在广泛,如H2O、NH3、HF等分子之间。分子间氢键会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________。

知识点三电子式与结构式

1.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____或_____来表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做电子式。如:硫原子的电子式氨分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氯化铵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写离子的电子式,要正确地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对于阴离子和复杂的阳离子还要加“[]”。

2.结构式:(1)含义:用一根短线“—”表示____________,忽略其他电子的式子。

(2)特点:仅表示成键情况,不代表空间构型,如H2O的结构式可表示为H—O—H

一、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1)根据化学键的类型判断:凡含有________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________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2)根据化合物的类型来判断:大多数________氧化物、强碱和____都属于离子化合物;________氢化物、_______氧化物、含氧酸都属于共价化合物。

(3)根据化合物的性质来判断:熔点、沸点较低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如NaCl,不导电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如HCl。

二、8电子结构的判断:

1.经验规律法: 凡符合最外层电子数+|化合价|=8的皆为8电子结构。

2.试写结构法

判断某化合物中的某元素最外层是否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应从其结构式或电子式结合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判断典例导悟2含有极性键且分子中各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化合物是() A.CH4B.CH2=CH2 C.CO2D.N2

一、正误判断·回扣基础

(一)原子结构部分

2.同位素的不同核素所构成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物理性质不同,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10.标准状况下,1.12 L 16O2和1.12 L 18O2含有相同数目的氧原子(√)

11.D216O中,质量数之和为质子数之和的二倍(√)

12.同温、同压、同体积的12C18O和14N2,质子数相等,质量不等(√)

13.若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相同,则它们可能是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14.凡是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5.两种原子,若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6.不存在两种质子数和电子数完全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17.在化学变化中,质子不会发生变化(√)

(二)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部分

1.最外层为1个或2个电子的原子对应元素肯定在ⅠA族或ⅡA族(×)

2.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3.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对应的元素肯定是非金属元素(×)

4.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5.元素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6.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7.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

8.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依次增强(×)

9.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等于它所在的主族序数(√)

12.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

13.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14.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

15.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ⅡA族元素的强(×)

16.按照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律,非金属元素最多有23种(√)

18.原子及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19.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都能形成单原子离子(×)

20.同一短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一定增大(×)

(三)分子结构部分

1.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2.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高(×)

3.同一主族不同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晶体结构一定相同(×)

4.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5.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6.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7.以共价键形成的单质中只存在非极性键,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存在极性键(×)

8.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必定是共价化合物(×)

9.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12.结构和组成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一定越高(×)

二、化学用语的正确表达·规范书写

1.粒子结构示意图:Na______Na+________S________S2-________

2.电子式

(1)原子:如:Na_______Mg________Al______P______ S_______Cl________ Ar__________

(2)简单阳离子:如:Na+、Mg2+、Al3+。

(3)简单阴离子:如:S 2-____________ Cl -

____________ (4)根离子: OH - ______________ O 2-2 ____________NH +4 ______________ H 3O +

__________ (5)共价分子

N 2 _______ Cl 2 _______H 2O _________ NH 3 __________CO 2 __________H 2O 2 _________

HClO ________ CH 4 _________CCl 4 _________HCHO ___________O 2 ___________ C 2H 4 ________

(6)离子化合物:

MgCl 2 _________ NaOH __________NH 4Cl _________Na 2O 2 ______________NaH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1)共价分子——左写原子的电子式(相同原子可合并),右写分子的电子式,中间用“―→”连接即可。如: N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子化合物——左写原子的电子式(相同原子不可合并,因为要标出电子转移情况),用弯箭头标出电子转移情况,右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连接即可。如:

MgCl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 2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构式

按原子团(分子或自由基)中各原子间的连接顺序书写各原子的元素符号,并将共用电子对用“—”表示(多对多杠),自由基中的单电子,每一个也画一杠。如:

甲烷 ________________ 甲基 ________________乙烯 ________________ NH 3 ________________

5.结构简式

一般将结构式中连在同一个C 原子上的多个氢原子合并写在其右(或左)边,横着相连的代表单键的“—”可以省略,横着以单键相连的多个相同的原子团可以合并,官能团按规定简写,即为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 甲烷 __________甲基 ________乙烷 __________乙烯 __________乙基 __________乙醇 __________

三、熟记规律·灵活应用

1.同主族

(1)碱金属元素(按Li 、Na 、K 的顺序)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金属性逐渐 ,表现在:单质与O 2反应的产物越来越 (4Li +O 2=====△2Li 2O 、2Na +O 2=====△

Na 2O 2),反应程度越来越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 。 ②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 特殊),熔、沸点逐渐 。

(2)卤族元素(按F 、Cl 、Br 、I 的顺序)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表现在:单质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的顺序: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卤素单质的氧化性: 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 ②单质的颜色逐渐 ,密度逐渐 ,熔、沸点逐渐 。

第七讲 元素周期表的九大规律

第七讲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一、分析热点把握命题趋向 热点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元素周期律的迁移应用,该类题目的特点是:给出一种不常见的主族元素,分析推测该元素及其化合物可能或不可能具有的性质。解该类题目的方法思路是:先确定该元素所在主族位置,然后根据该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进行推测判断。二是确定“指定的几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形式,该类题目的特点是:给出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或性质特征,判断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的形式。解此类题的方法思路是:定元素,推价态,想可能,得化学式。三是由“位构性”关系推断元素,该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较大,一般出现在第Ⅱ卷笔答题中,所占分值较高。 二.学法指导:1、抓牢两条知识链 (1)金属元素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半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单质置换水(或酸)中氢的能力→单质的还原性→离子的氧化性。 (2)非金属元素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半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气态氢化物形成难易及稳定性→单质的氧化性→离子的还原性。 2、理解判断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依据

(1)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标志 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越容易,元素的金属性越强。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③相互间的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置换弱的。④原电池中用作负极材料的金属性比用作正极材料的金属性强。⑤电离能 (2)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标志 ①与氢气化合越容易(条件简单、现象明显),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②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④相互间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置换弱的。⑤电负性 三.规律总结: 1、同周期元素“四增四减”规律 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②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④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 2、同主族元素“四增四减四相同”规律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②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③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稳定性减弱;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同一主族_对角线规则)1

知识网络 中子N (不带电荷) 同位素 原子核 → 质量数(A=N+Z )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Z (带正电荷) → 核电荷数 元素 →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 :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的 电子数(Z 个): 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 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①、主族(ⅠA ~ⅦA 共7个) 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核外电子排布 ②、原子半径 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 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编排依据 X)(A Z 七 主七副零 和八 三长三短一不全 决定元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如:Na>Mg>Al>Si>P>S >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 Li Na +>Mg 2+>Al 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 Fe>Fe 2+>Fe 3+ ①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金属性强弱 ③单质的还原性 ④互相置换反应 ①与H 2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 非金属性强弱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 ③单质的氧化性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有16个族和4个区。 关键词:同一主族 对角线规则 一、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一主族元素结构和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④互相置换反应 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规律大全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规律大全 1.原子结构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注意:(1)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2)“核电荷数”与“电荷数”是不同的,如Cl-的核电荷数为17,电荷数为1. [质量数] 用符号A表示.将某元素原子核内的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整数值,叫做该原子的质量数. 说明(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的关系:A=Z + N. (2)符号A Z X的意义:表示元素符号为X,质量数为A,核电荷数(质子数)为Z的一个原子.例如,23 Na中,Na原子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 11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1)当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没有确定的轨道,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电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的速度,也不能描绘出它的运动轨迹.在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时,只能指出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 (2)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几率多少的图像,叫做电子云.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不表示电子数,只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几率.电子云密度的大小,表明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几率的多少. (3)在通常状况下,氢原子的电子云呈球形对称。在离核越近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小.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而只有当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满后,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中.因此,电子在排布时的次序为:K→L→M…… (3)各电子层容纳电子数规律:①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1、2……).②最外层容纳的电子数≤8个(K层为最外层时≤2个),次外层容纳的电子数≤18个,倒数第三层容纳的电子数≤32个.例如:当M层不是最外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一、原子半径 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二、主要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 +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0、F元素除外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 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W A族开始。元素最高价的绝对值与最低价的绝对值的和为8 三、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四、单质及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所 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 五、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元素的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就越强;最高价氢氧化物的酸性越强, 元素非金属性就越强。 六、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 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此外还有一些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可以作为元素周期律的补充: 随同一族元素中,由于周期越高,价电子的能量就越高,就越容易失去,因此排在下面 的元素一般比上面的元素更具有金属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 以上规律不适用于稀有气体。 八、位置规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 )主族元素的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九、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三看: 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二看原子序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半径反而越小三看最外层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原子序数相同时最外层电子书越多半径越小 + 2+ 3+ 2- - r(Na)>r(Mg)>r(AI)>r(S)>r(CI)、r(Na ) >r(Mg )>r(AI 卜 r(0 ) >r(F) r(S2—)>r(CI—)>r(Ar) >r(K+)>r(Ca2+)、r(02—)> r(F—)> r ( Na+) > r ( Mg2+) > r (Al3+)

(完整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易错知识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易错知识点 【判断正误】 1、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都属于同种元素 2、符合8电子结构的分子都具有稳定的结构,不符合8电子结构的分子都不稳定 3、元素周期表中,含元素种类最多的周期是第6周期,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ⅠA 4、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都比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要大 5、在Na2O和Na2O2组成的混合物中,阴离子与阳离子的个数比在1:1至1:2之间 6.原子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7.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8.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大 9.在HF、PCl3、CO2、SF6等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e-结构 10.核电荷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可以是: (1)原子和原子;(2)原子和分子;(3)分子和分子;(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 11.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所具有的元素种数满足2n2(n是自然数) 12.位于同一周期的两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所带负电荷越多,非金属性越强 13.非金属最低价的阴离子,只能失电子而不能再得电子,所以同族非金属最低价阴离子越向下,还原性越强 14.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HF.HCl.HBr.HI的酸性逐渐减弱15.Ⅰ A族的氢和钾,它们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KH,其中有K+离子和H-离子。 16.所有微粒均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17.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18.同一周期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都是1→8个电子 19.所有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等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 20.IA族元素都是碱金属; 21.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都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22.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23.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相反,相互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的元素是N(对) 24.通过5R-+RO3-+6H+=3R2+3H2O,可以判断R元素位于第ⅤA族。 25.元素周期表第18列是0族,第8.9.10列为第ⅧB族 26.HClO的结构式为H-Cl-O 27.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28.-和b Y m+两种简单离子(a,b均小于18),已知a X n-比b Y m+多两个电子层,则X一定是含3个电子层的元素 29.m个质子,n个中子,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 30元素X,Y的原子序数相差2,则X与Y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XY 31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化学键易错知识点 【判断正误】 1.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溶解在水中不能电离的化合物通常是共价化合物,但溶解在水中能电离的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2.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4.共价键和离子键都只有存在于化合物中 5.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6.离子键只能由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 6.共价键只能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 7.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一定形成离子键 8.任何分子内一定存在化学键 9.有的分子,例如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构成的,分子中没有化学键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归纳完美版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归纳 1、元素周期表共有横行,个周期。其中短周期为、、。所含元素种类为、、。长周期包括、、。所含元素种类为、、。 第七周期为不完全周期,如果排满的话有种元素。 2元素周期表有个纵行个族。包括个主族,个副族,一个族,一个第Ⅷ族(包括个纵行)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把16个族排列 。过度元素共包括个纵行(第纵行到第纵行)。包括哪些族。过渡元素全为元素。又称为。 3、写出七个主族和0族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 ⅠA族 ⅡA族 ⅢA族 ⅣA族 ⅤA族 ⅥA族 ⅦA族 0族 4.同一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若元素位于第二、三周期,第ⅡA族的原子序数为a,则第ⅢA族的原子序数为 若元素位于第四、五周期,第ⅡA族的原子序数为a,则第ⅢA族的原子序数为 若元素位于第六周期,第ⅡA族的原子序数为a,则第ⅢA族的原子序数为 5、同一主族上下相邻两个周期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若A在B的上一周期,设A的原子序数为a ⑴若A、B位于第ⅠA族或ⅡA族(过度元素的左边)则B的原子序数为。 ⑵若A、B位于第ⅢA族——ⅦA族(过度元素的右边)则B的原子序数为。 。 6、微粒半径大小判断的方法 。 。 。 7 与H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简单离子。 与N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简单离子。 与Ar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简单离子。 阳离子与周期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阴离子与周期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8、阴上阳下规律 9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判断的方法 ⑴、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单质的氧化性——元素的非金属性——阴离子的还原性——单

质与氢气化和的能力——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⑵、另外可以通过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判断得电子能力的强弱 如Cl2+Na2S=2NaCl+S得电子能力ClS 10、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判断的方法 ⑴、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单质的还原性——元素的金属性——阳离子的氧化性——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能力——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⑵、另外可以通过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判断失电子能力的强弱 如Fe+CuSO4=FeSO4+Cu失电子能力FeCu 11、同一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性: 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同主族元素具有的化学性质。从上到下原子的核电荷数依次,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原了半径逐渐;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对应阳粒子的氧化性逐渐,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能力逐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逐渐,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能力逐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 12、同一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性: 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但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原子半径逐渐(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对应阳粒子的氧化性逐渐,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能力逐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 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逐渐,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能力逐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 1.位、构、性的关系 根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及相关条件可推算原子序数,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 2.周期表中数字与性质的关系 (1)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的规律:只要记住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就可以确定主族元素的位置。 He:2、Ne:10、Ar:18、Kr:36、Xe:54、Rn:86 ①若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多1或2,则应处在下一周期的ⅠA或ⅡA,如88号元素,88-86=2,则应在第7周期第ⅡA。 ②若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少1~5时,则应在第ⅦA~ⅢA,如84号元素在第6周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一。主族元素的判断方法:符合下列情况的均是主族元素 1. 有1~3个电子层的元素(除去He、Ne、Ar); 2。次外层有2个或8个电子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 3. 最外层电子多于2个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 二。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或原子(指核外电子数与某种惰性元素的电子数相同而且电子层排布也相同的单核离子或原子) (1)2个电子的He型结构的是:H-、He、Li+、Be2+; (2)10个电子的Ne型结构的是:N3—、O2-、F—、Ne、Na+、Mg2+、Al3+ (3)18个电子的Ar型结构的是:S2—、Cl-、Ar、K+、Ca2+ 三。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包括单核离子、原子、也包括多原子分子、离子) 1。2e—的有:H-、H2、He、Li+、Be2+; 2. 10e-的有:N3-、O2-、F—;Na+、Mg2+、Al3+;Ne、HF、H2O、NH3、CH4(与Ne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NH4-、NH2-、H3O+、OH—; 3. 18e-的有:S2—、CL-、Ar、K+、CA2+;SiH4、PH3、H2S、HCl(与Ar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HS—、PH4+及、H2O2、F2、CH3-OH、CH3—CH3、CH3-F、CH3-NH2、NH2—NH2、NH2-、OH—等. 四. 离子半径的比较: 1.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离子半径减小. 2。同一主族的元素,无论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即从上到下,离子半径增大. 3。元素的阳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小,元素的阴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大。 五。同一主族的相邻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下列规律: 1。同为IA、IIA的元素,则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边那种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完整版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核外电子(Z 个) 1.微粒间数目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质子数(Z )=核电荷数=原子数序 原子序数:按质子数由小大到的顺序给元素排序,所得序号为元素的原子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 4.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 2倍:4Be 。 4.1~20号元素组成的微粒的结构特点 元素周期律 决定原子种类 ,中子N (不带电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原子核- 质量数(A=N+Z I 质子Z (带正电荷)丿T 核电荷数 ____________ 豪同位素 (核素)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事元素 T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 : (A x )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的■■ f 电子数(Z 个):丿 1 --- 〔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 -■ 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 核外电子J 运动特征 J L 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T 电子层数兰J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T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AZ X) _______ 2质子(Z 个)]——决定元素种类 原子 核卜 中子 (A-Z )个 决定同位素种类 中性原子: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离子: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所带电荷数 离子: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一 所带电荷数 2. 原子表达式及其含义 X d ± 表示X 原子的质量数;Z 表示元素 X 的质子数;d 表示微粒中X 原子的个数;c ±表示微粒所带的电荷 数;±)表示微粒中X 元素的化合价。 3.原子结构的特殊性 (1~18号元素) 1. 原子核中没有中子的原子: 2 ?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的倍数关系。①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 4Be 、i8Ar ; ②最外层 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2倍:6C ;③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3倍:80;④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10Ne ;⑤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1/2倍:3Li 、14Si 。 3 ?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i H 、 4Be 、 13Al 。 5 .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 2 倍:3Li 、 i4Si 6 .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 倍:3Li 、 15P 。 (1).常见的等电子体 ①2个电子的微粒。分子: He 、 H 2;离子:Li +、H -、Be 2+。

高中元素周期表知识点

高中元素周期表知识点 高中元素周期表知识点 元素周期表共分18纵行: 其中 第1、2、13、14、15、16、17七个纵行依次为ⅠA族、ⅡA族、ⅢA族、ⅣA族、ⅤA族、ⅥA族、ⅦA族(纵行序号的'个位数与主族序数相等); 第3、4、5、6、7、11、12七个纵行依次为ⅢB族、ⅣB族、ⅤB 族、ⅥB族、ⅦB族、ⅠB族、ⅡB族(纵行序号个位数与副族序数相等); 第8、9、10三个纵行为合称为Ⅷ族;第18纵行称为0族。 ⅠA族称为碱金属元素(氢除外); ⅡA族称为碱土金属元素; ⅢA族称为铝族元素; ⅣA族称为碳族元素; ⅤA族称为氮族元素; ⅥA族称为氧族元素; ⅦA族称为卤族元素。 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横行,称为七个周期, 其中第一(2种元素) 二(8种元素)

三(8种元素)周期为短周期(只有主族元素) 第四(18种元素) 五(18种元素) 六(32种元素)周期为长周期(既有主族元素,又有过渡元素); 第七周期(目前已排26种元素)为不完全周期。 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在左下部的元素,其金属性越强;越在右上 部的元素(惰性气体除外),其非金属性越强。金属性最强的稳定性 元素是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氟。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的金属元素,其氧化物或氢氧化物通常具有两性,如Be、Al等。 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是指其最外层电子;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是指其 最外层电子和次外层的部分电子;镧系、锕系元素的价电子是指其最 外层电子和倒数第三层的部分电子。 在目前的112种元素中,只有二十二种非金属元素(包括6种稀 有气体元素),其余九十种都是金属元素;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通常在周期表的右上部的元素用于合成新农药;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的元素用于制造半 导体材料;过渡元素用于制造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等等。 从原子序数为104号往后的元素,其原子序数的个位数与其所在的副族序数、Ⅷ族(包括108、109、110三号元素)、主族序数分别 相等。第七周期若排满,最后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号。 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1(第二、 三两周期)或11(第四、五两周期)或25(第六周期)。 若主族元素xA所在的第n周期有a种元素,同主族的yB元素所在的第n+1周期有b种元素,当xA、yB位于第IA族、ⅡA族时, 则有:y=x+a;当xA、yB位于第ⅢA~ⅦA族时,则有:y=x+b。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总结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总结 考试大纲要求 1.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 4.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族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知识规律总结 一、原子结构 1.几个量的关系()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同位素 (1)要点:同——质子数相同,异——中子数不同,微粒——原子。 (2)特点: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自然界中稳定同位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数不变。 注意:同种元素的同位素可组成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如H2O和D2O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3.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它是相对质量,单位为1,可忽略不写。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原子百分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所得的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是由里向外,分层排布的。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得超过32个。 (3)以上几点互相联系。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书写结构示意图的主要依据。 5.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注意:①要熟练地书写1~20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②要正确区分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通过比较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6.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 (1)同周期元素(稀有气体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逐渐减小。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逐渐增大。 (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则离子半径越小。 (4)同种元素的微粒半径: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5)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 (6)电子层数多的阴离子半径一定大于电子层数少的阳离子半径,但电子层数多的阳离子半径不一定大于电子层数少的阴离子半径。 二、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1.位、构、性三者关系

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一、电子层 1. 概念: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 壳层,也称作电子层。 2. 表示方法:通常吧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电子层叫做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电子层叫做第二层, 由里往外以此类推。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一低三不超) 1. 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优先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向外,一次排布在能量 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即电子最先排满K 层,当K 层排满后再排布在L 层,依此类推。 2. 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 2个电子(n 为电子层序数) 3.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不超过8个(K 层作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 电子不超过32个。 三、原子核外各电子层的电子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步 层序数 1 2 3 4 5 6 7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O P Q 离核远近 由近到远 能量 由低到高 各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2×12=2 2×22=8 2×32=18 2×42=32 2×52=50 2×62=72 2×72=98 四、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 1.原子结构示意图: 粒子符号 2.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因此,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迁移应用于表示离子的结构。 Cl- 五、元素周期表中1-20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特征 1.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 、Ar 。 2. 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C 。 3. 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是O 。 4. 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是Ne 。 5.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 、Si 。 6.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 、P 。 7.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H 、Be 、Al 。 8.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Li 、Ca 。 9.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He 、C 、S 。 10.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是O 。 原子核 核电荷数 电子层 电子层上的 电子数 Na

元素周期表中规律总结.pdf

“知识梳理”栏 元素周期表中规律的总结 一、编排规律 1、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2、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3、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 4、1到7周期可容纳元素种数分别为2、8、8、18、18、32、32(目前7周期只有26种)。 5、主族(除ⅠA族)中,非金属元素种数=族序数-2。 二、“定性”规律 1、若主族元素族数为m,周期数为n,则: ①m-n<0时为金属,且值越小,金属性越强; ②m-n>0时是非金属,越大非金属性越强; ③m-n=0时多为两性元素。 如钫位于第7周期第ⅠA族,m-n=-6<0,钫的金属性最强;F位于第二周期VIIA族,m-n=5>0,F的非金属性最强;铝位于第3周期IIIA族,m-n=0,铝为两性元素。 2、对角线规律:左上右下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如铍与铝的化学性质相似,均能与 强酸和强碱反应。 3、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金属大都有两性,非金属及其某些化合物大都为原子 晶体(如晶体硼、晶体硅、二氧化硅晶体、碳化硅晶体等)。 4、若将表中第ⅤA与ⅥA之间分开,则左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H写在后边(如SiH4、PH3、CaH2等);而右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H写在前边(如H2O、HBr等)。 5、符合下列情况的均是主族元素: ①有1~3个电子层的元素(He、Ne、Ar除外)。 ②次外层有两个或8个电子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 ③最外层电子数多于2个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 三、“序差”规律 1、同一周期IIA、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可能是1、11或25。 2、同一主族相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是2、8、18、32。 3、“左上右下”规律:上下相邻两元素,若位于ⅢB之左(如ⅠA、IIA族),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一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数;若位于ⅢB之右(如IIIA~0族),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下一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数。 四、“定位”规律 1、比大小定周期。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的序数大小,找出与之相邻的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序数大的0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 2、求差定族数。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比相应的0族元素多1或2时,则分别位于0族元素下周期的第IA或IIA族;若少1、2、3或4时,则分别位于同周期的第VIIA、VIA、VA、IVA族。 五、性质递变性规律 1、原子(离子)的半径 ①同一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②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或离子)半径逐渐增大。 ③同种元素,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中子N (不带电荷) 同位素 (核素) 原子核 → 质量数(A=N+Z )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Z (带正电荷) → 核电荷数 元素 →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 :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的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电子数(Z 个): 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 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 核外电子 运动特征 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 、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①、主族(ⅠA ~ⅦA 共7个) 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核电荷数,电子层结构,最外层电子数 ②、原子半径 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 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 Na + >Mg 2+ >Al 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 2+ >Fe 3+ 决定 编排依据 具 体 表 现 形式 X) (A Z 七 主 七 副零和八 三长三短一不全

元素周期表38个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38个知识点归纳1、元素定义:核电荷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形式的原子存在 形式,如:氢元素的几种形式:H、D(2 1H)、T(3 1 H)、H+、H-。 2、元素符号: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小格分四层,元素符号在第一层,黑色字体,用拉丁文大写字母表示,当大写字母相同时,加一个小写字母予以区别。 例如:H(氢)、He(氦);C(碳)、Cl(氯)、Ca(钙);N(氮)、Ne(氖)、Na (钠);Al(铝)、Ar(氩)。 3、元素名称: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小格分四层,元素名称在第二层,黑色字体,大多数元素的名称是由形声字构成,气态非金属的名称有气字头,固态非金属的名称有石头旁,液态非金属用三点水旁(溴),液态金属用水字底(汞),金属的名称都有金字旁,个别的元素的名称不是形声字,例如:氮不读“炎”音。 4、元素分类: (1)按元素所在的周期分类:同周期元素和不同周期元素 同周期元素共同点:电子层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行中,处于左右关系。 不同周期元素不同点:电子层数不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不处于同一行中。 (2)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分类:前20号元素或第n号元素 (3)按元素所在的族分类:主族元素、副族元素、第VIII族元素、0族元素 (4)按元素周期表(新课标人教版化学必修2)分类:金属、非金属、过渡元素 其中金属元素专指主族元素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包括主族非金属和稀有气体,过渡元素是指所有副族金属元素和Ⅷ族金属元素,。 5、元素的特有数值: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在核组成符号中处于元素符号的左下角位置,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小格内的第一层,位于元素符号的左下角,数字呈鲜红色。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按照元素各核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的平均值(见课本P10),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小格内的第四层,通常保留有效数字4位,数字呈黑色。 6、元素周期表 (1)将化学元素依照某种特有数值从小到大顺序依次排成一行,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依照某种特有数值从小到大排成一列所形成的表格叫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中特有数值: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3)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依照的特有数值是相对原子质量,现行的元素周期表依照的特有数值是原子序数。 7、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由七行和十八列构成,其中每一行为一个周期,从左到右第8、9、10列合起来为VIII族,其余每一列为一族,所以元素周期表由7个周期和16个族构成。

化学元素周期表规律

化学元素周期表规律 (一)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 (1)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性质 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出周期性变化,是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原子结构上的周期性变化必然引起元素性质上的周期性变化,充分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 2.比较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单质跟水或酸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越易,说明其金属性就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说明其金属性也就越强,反之则弱。 3/金属间的置换反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金属甲能从金属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 4/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就越弱。 (2)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条件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与反应,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稳定,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就越弱,说明其非金属性也就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越强,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强。 3/非金属单质问的置换反应。非金属甲把非金属乙对应的阴离子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甲的非金属性比乙强。 如Br2 + 2KI == 2KBr + I2 4/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 3.常见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 (1)金属元素无负价。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 (2)氟、氧一般无正价。 (3)若元素有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元素的最高正价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低负价与最高正价的关系为: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4)除某些元素外(如N元素),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也常呈奇数价,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也常呈偶数价,即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奇数,则元素的正常化合价为一系列连续的奇数,若有偶数则为非正常化合价,其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如NO;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则 正常化合价为一系列连续的偶数。 4.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1/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失电子越易,还原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2/原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得电子越易,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3/在周期表中,左下方元素的金属性大于右上方元素;左下方元素的非金属性小于右上方元素。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知识网络 中子N 原子核 质子Z 原子结构 : 电子数(Z 个)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①、主族(ⅠA~ⅦA 共7个) 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核外电子排布 ②、原子半径 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 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编 排依据 X)(A Z 七 主七副零 和八 三长三短一不全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 1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如: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 Na +>Mg 2+>Al 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 Fe>Fe 2+>Fe 3+ ①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金属性强弱 ③单质的还原性 ④互相置换反应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有16个族和4个区。 关键词:同一主族 对角线规则 一、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一主族元素结构和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材料(同一主族_对角线规则)1

文档 知识网络 中子N 原子核 质子Z 原子结构 : 电子数(Z 个)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 →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①、主族(ⅠA ~ⅦA 共7个) 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核外电子排布 ②、原子半径 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 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编排依据 X)(A Z 七 主七副零 和八 三长三短一不全

文档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如: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 Li Na +>Mg 2+>Al 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 Fe>Fe 2+>Fe 3+ ①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金属性强弱 ③单质的还原性 ④互相置换反应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有16个族和4个区。 关键词:同一主族 对角线规则 一、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一主族元素结构和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