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初中生物-传染病 精品

最新初中生物-传染病 精品

最新初中生物-传染病 精品
最新初中生物-传染病 精品

传染病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找出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具体例子。教师给学传染病的类型: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

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强化⑵

预防传染病流行有三个基本环节,分别是

关注艾滋病

为。

病原体的种类: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

三、艾滋病的传播与预防教学

初中生物 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的预防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202" filled="f" strokeweight="0" stroked="f">《传染病的预防》讲学稿 课题:传染病的预防 课型:讲练【学习目标】: 1.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类型。 2.了解传染病的流行情况。 3.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经。 4.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学习重点、难点】: 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染病的预防。 【学法指导】:通过观察,学会分析比较,找出异同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一) 传染病概念 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者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二) 传染病的主要类型 传染病的类型 多发和流行季节 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 常见传染病名称 冬、春 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肺结核、猩红热等 夏、秋 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蛔虫病等 四季 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

四季 狂犬病、破伤风、沙眼、疥疮、癣等 (三)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以流感为例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四) 传染病的预防的主要措施 1.传染病的预防(看图p140图7-6)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2.不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 预防方法 呼吸道传染病 不随地吐痰,保持住房和公共场所空气流通等。 消化道传染病 不吃未洗净的蔬菜、瓜果,饭前便后洗手等。 血液传染病 消灭蚊、虱等吸血节肢动物。 体表传染病 做好个人卫生,不与带有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接触。 (五) 生活在线 1. 人类有许多种传染病,大多数传染病____________传染性强,因而对传染病患者尽可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_______应及时处理,有效控制__________,防止__________蔓延。 2. 不同类型的传染病要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见上面表格。)

【人教版】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完全版】

【人教版】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7-9'BIO'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7-9'BIO'1.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理念(7-9'BIO'1.2)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全) 必背知识点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全) 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生物的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①动物:出汗、呼出气体、排尿;②植物:落叶)、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生长繁殖、除病毒外,都有细胞构成。 3.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4.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①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②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食物网:由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食物链书写要求:①只能以生产者开始;②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6.生态系统类型: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7.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

的。 8.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9.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显微镜的使用: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③在视野看到物象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象才能移到中央;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污点在物镜上。 2.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①擦: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取: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侧撕下小块透明的薄膜; ④展:所取材料放于载玻片的清水滴中,展开使其形成薄层; ⑤盖: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的盖上,可 减少气泡产生; ⑥染、吸:将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全 部标本。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以保证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能真正落到实处。 1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 初中生物课程的新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是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是全体初中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它涵盖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不是单纯通过知识传授就能达到的,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能动地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原来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为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内容标准的10个一级主题中第一个就是科学探究。 2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要求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标准的第一个主题,可见其重视程度。但不是说编写教材和开展教学时,就要把科学探究从其他教学内容中独立出来,单独进行训练,而应把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课程标准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了70项活动建议。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的,如“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酸雨的危害”“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如“收集或实测不同植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收集和交流不同生态系统韵资料”。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进行观察的,如“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观察蛙蹼或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此外还有要求学生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设计校园绿化方案,制作小肠壁结构模型

生物传染病相关知识

鼠疫(plague)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1992年全世界报告发生人间鼠疫的有巴西、中国、马达加斯加、蒙古、缅甸秘鲁、美国、越南及扎伊尔等9个国家共1582例,病人大多集中在非洲,病死率为8.7%。 狂犬病即疯狗症,又名恐水症,是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包括人类,都可能被感染。它多由染病的动物咬人而得。一般认为口边出白色泡沫的疯狗咬到传染,其实猫,白鼬,浣熊,臭鼬,狐狸或蝙蝠也可能患病并传染。患病的动物经常变得非常野蛮,在唾液里的病毒从咬破的伤口进入下一个病人。狂犬病从一个人传到另外一个人极为少见,患狂犬病的人类患者多数会发病身亡,在1971年有1个痊愈的病例。2004年在美国一个未诊断为狂犬病的患者过世之后捐献内脏,获得捐献的三个人因狂犬病身亡。另有同名电影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语缩写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音译。1981年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确认。曾译为“爱滋病”、“爱死病”。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艾滋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在未查明病因前,被叫做“非典型性肺炎”,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简称SARS,是一种因感染SARS相关冠状病毒而导致的以发热、 干咳、胸闷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出现快速进展的呼吸系统衰竭,是一种新的呼吸道传染病,极强的传染性与病情的快速进展是此病的主要特点。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

最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说课讲解

生物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1、生物的同特征: 1)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第二单元 1、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2、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北师大初中生物七下《预防传染病》教案_1

《预防传染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人类的传染病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能力目标: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学会传染病的预防手段;通过对资料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目标: 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精神,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对人类传染病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分析:本节的重点虽然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但这个目标的达成必须扫除几个概念障碍――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而这三个概念又和病原体这个概念紧密相关。所以,第一部分传染病概述在本节中具有知识铺垫的重要作用。教材中是通过一个观察活动(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卵)作为载体,意在通过学生的感性认识再来理解传染病的概念。学生能认识到什么是病原体,能描述什么是传染病,那么对于后两个知识点传染病的流行与预防以及认识几种传染病不仅具有直接的引导作用,而且关系到能否顺利自主地获得知识。 安排 1、传染病概述 1 2、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认识几种传染病 1 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学过了“健康及其条件”,对健康的含义有一定的认识,而传染病不仅损害人们的健康,还会造成大批病人死亡。因此,从一些大家熟悉的传染病入手(例如“甲流”加深传染病对人类危害的认识,自然引入到本节内容。七年级学生对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重,但受其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和能力还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因此,我选择探究讨论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完整版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测 试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1版生物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多选)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目标是指:( ) A、知识目标 B、能力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外部认知与自我认知目标 2、国内外关于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有许多模式,其基本环节大体是下列哪一项? ( ) A、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B、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施计划→制定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C、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做出假设→表达交流 D、提出问题→表达交流→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做出假设 3、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新课程内容标准突出了( )。 A、植物和动物 B、人和生物 C、动物和细菌、真菌 D、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4、(多选)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理念有:( ) A、面向全体学生 B、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C、倡导探究性学习 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生物教材编写的依据是:( ) A、生物教学大纲 B、生物课程标准 C、生物考试说明 D、生物教辅资料 6、(多选)下列属于生物课程资源的是( ) A、学校教学设备 B、学校图书馆 C、学生的生活经验 D、博物馆、少年宫、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等 7、下列不属于生物课程中能力目标的是:()

A、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B、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C、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D、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8、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9、“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是属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主题下哪一部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 () A、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0、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分析”,体现了学习目标中什么水平的要求?() A.了解水平 B. 理解水平 C.应用水平 D. 领悟(内化)水平 二、填空题(每空2分,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___ _____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为主 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教育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2、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和的一门 科学。 3、生物课程标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和。 4、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和三个方面,生物课程标准选取了10 个主题。 5、生物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教师应注意 评价和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同时还应重视学 生。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

七年级生物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biological prevention of in fectious diseases for Grade Seven

七年级生物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 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 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分类学等。本教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 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 打印。 一、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传染病及其特点、认识病原体。 (2)以某种传染病为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及 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收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对学生进行无私奉献的教育。 (2)通过让学生认识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从而提高自我保 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本节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与这本

书的其它章节没有太密切的联系,但是通过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传染病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知道该如何预防传染病的流行,使学生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为第三节人体免疫打下一定的基础。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本节主要讲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传染病概述、传染病的流行与预防、认识几种传染病。教参要求用两个课时讲完,但考虑到初中生物的课时不够,所以我选择一个课时完成。本节的重点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但这个目标的达成必须扫除几个概念障碍――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而三个概念又和病原体这个概念紧密相关。由于时间所限,我用一些病原体的图片代替观察蛔虫卵的活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什么是病原体。本节的难点是病原体的认识。 (三)教学对象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学生自身曾经经历过或知道身边的人曾经患过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如流感、腮腺炎、结膜炎等,了解这些疾病可传染,并对其传播途径有一些感性认识。另外,在经历了“非典”后,学生对传染病已经相当重视,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知识,如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学生对直观的东西比较容易掌握,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比

最全面最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主题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 细胞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以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 构成的。 二、动、植物细胞结构及功能 1.识别动植物细胞,填写各部分结构名称及功能(要求能填图)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壁 液泡 线粒体 叶绿体 (植物细胞结构)(动物细胞结构)2.动植物细胞结构比较,能区分出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动植物细胞都有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3 细胞各结构生理功能(要求)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克隆羊多莉的身世说明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酸、甜、苦、辣、刺激性气味),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动力车间,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 4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植物细胞中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动物细胞中有线粒体 三、(草履虫、眼虫、变形虫、衣藻、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生物。 四、(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1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2(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起来在一起而形成的细胞群。 3.植物体的五种基本组织,结合实例识别植物的器官主要由哪几种组织构成 植物的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1)保护组织(2)机械组织(3)输导组织(4)营养组织---根、茎、叶表面保护作用 ---- 茎、叶、花柄、果皮、种皮等起支撑和保护作用 ---根、茎、叶等运输作用,导管运水和无机盐,筛管运有机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储存营养 (5)分生组织---- 茎尖、根尖、芽顶端。分裂新细胞,植物生长 具体的实例:例如番茄的果实表面的果皮是保护组织和机械组织,果肉是营养组织,果 肉中丝络是输导组织。植株的茎顶端是分生组织 4 知道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名称: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皮肤)、结缔组织(血液、骨)、肌肉组织(心肌)、神经组织(脑、神经) 五、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 植物体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 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例如西瓜、桃子我们吃的是果实。萝卜吃的是(根)。白菜吃的是(叶),自己在进行举例。 3.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4.植物体和人体结构层次的差别是人体有(系统) 主题三 ,植物体没有。生物与环境 一、结合教材和生活中常见的具体实例了解并能识别环境中(水、空气、温度、光)等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葵花朵朵向太阳”是(阳光)对生物的影响,菊花通常在秋天开放,说明光照对生物的生活有影响。 2 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是温度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在高山上,海

(完整word版)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 《标准》的设计遵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预防传染病教案

第2节预防传染病 一、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传染病及其特点、认识病原体。 (2)以某种传染病为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收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对学生进行无私奉献的教育。 (2)通过让学生认识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本节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与这本书的其它章节没有太密切的联系,但是通过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传染病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知道该如何预防传染病的流行,使学生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为第三节人体免疫打下一定的基础。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本节主要讲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传染病概述、传染病的流行与预防、认识几种传染病。教参要求用两个课时讲完,但考虑到初中生物的课时不够,所以我选择一个课时完成。本节的重点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但这个目标的达成必须扫除几个概念障碍――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而三个概念又和病原体这个概念紧密相关。由于时间所限,我用一些病原体的图片代替观察蛔虫卵的活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什么是病原体。本节的难点是病原体的认识。 (三)教学对象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学生自身曾经经历过或知道身边的人曾经患过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如流感、腮腺炎、结膜炎等,了解这些疾病可传染,并对其传播途径有一些感性认识。另外,在经历了“非典”后,学生对传染病已经相当重视,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知识,如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学生对直观的东西比较容易掌握,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比较感兴趣,通过感性认识来掌握理性方面的知识.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九十年代的学生都比较有个性,喜欢表达自己,不盲目相信老师,而对社会上出现的现象很关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让他们参与进来,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带入课堂,在课堂中解决,从中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地讲书本的知识. (四)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观看并分析视频、小品表演,分组讨论,小组间质疑、交流等多种学生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只以点拨者的身份出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本教学设计的另一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将课堂知识带入生活,将生活中问题交给学生去分析解决。如本课时引入“艾滋病”的相关内容,即是这个目的。 2、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相结合,来达到教学目的. 3 、多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我不想说我是鸡》引入传染病的概念,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了,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用《爱的奉献》这首歌结束这节课,使气氛温馨快乐. 4、教学流程

初中生物教材目录表---最新人教版

最新(2012年后使用)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目录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林业工人的新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生物圈Ⅱ号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科学·技术·社会人类探索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显微镜 第二节植物细胞 第三节动物细胞 科学家的故事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说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 科学·技术·社会克隆哺乳动物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科学·技术·社会“脱缰之马”癌细胞 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科技.技术·社会微藻与生物柴油 第二节种子植物 生物学与文学寄予植物的情怀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农业技术员和绿色证书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科学·技术·社会无土栽培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大地的美容师——园艺师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科学·技术·社会节水农业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科学·技术·社会现代化温室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科学·技术·社会森林可以减暖气候变化 后记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科学家的故事我国科学家与北京猿人 第二节人的生殖 科学·技术·社会试管婴儿——浅谈现代辅助生殖技术 第三节青春期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科学·技术·社会“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营养师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科学·技术·社会森林浴、有氧运动和高压氧治疗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科学·技术·社会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研究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心血管病与心血管病医生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科学·技术·社会血液透析和肾移植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四节激素调节

初中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传染病及其预防 适用年级八年级 所需时间课内2课时,每周共3课时,课外1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节课内容选自是人教版生物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本节内容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了解关于传染病的基本常识,以便更好的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是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为后面的《免疫》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本课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而在教学设计中主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及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获得有关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为日后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传染病的概念,区分常见的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2、列举常见的传染病,知道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分别是什么, 3、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4、掌握传染病的一般预防。 5、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学会应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生活的态度,树立学生关注艾滋病、关注生命,协助宣传、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本节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为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传染病的诱因是什么,传染病的特点是什 么,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3、传染病有哪些类型, 4、怎样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专题一:传染病的概念、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预防 措施 ( 1 课时) 专题二:列举常见传染病及它们的传播途径和预专题划分 防措施 ( 1 课时) 其中,专题二中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为研 究性学习内容。 专题一传染病的概念、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所需课 课内共用1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时

七年级生物下册《预防传染病》学案

第2节预防传染病 学习目标 1.描述传染病的特点,认识病原体。 2.重点:列举常见的传染病,说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知道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 阅读课本,划出传染病的概念,再答题。 1.传染病是由引起的,能在之间或之间传播的疾病。 2.凡是能引起人和动物患病的、、、等都是病原体。 3.传染病具有和的特点。 知识点二: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 阅读课本,学习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预防方法,再答题。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和三个环节,只要切断,即可终止传染病的流行。 2.传染源是指( ) A.能够散播的病原体 B.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C.能够散播病原体的媒介 D.病原体的排泄物或分泌物 3.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和等方式。 4.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方法是(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三者都不是 5.容易感染流行性感冒的人是( ) A.传染源 B.易感人群 C.传播途径 D.三者都不是 知识点三:几种传染病 阅读课本,再答题。 1.患蛔虫病的人常常,并会导致和,严重时。 2.患肺结核后,人会感到、咳嗽,有时,下午常有。 3.病毒性肝炎患者会感到、恶心、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有的病人可能有现象。 4.我认识了几种常见的传染病: 病名传染病类型病原体传播途径 蛔虫病消化道传染病蛔虫饮食 肺结核呼吸道传染病结核杆菌飞沫和尘埃 病毒性肝炎消化道或血液传染 病 肝炎病毒饮食或注射 合作探究

1.资料分析:流行性感冒是常见传染病,是病原体侵染人体呼吸道引起的。症状是发热、头痛、咳嗽、打喷嚏、全身酸痛等。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流行性感冒极易传播,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 (1)流行性感冒能在人群中传播,它具有和等特点。试举一例说明流行性感冒的可能传播途径: 。(2)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医生对流行性感冒患者进行打针等具体治疗,这属于;健康人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这属于。 (3)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制订一条在教室内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 。 2.下列行为中,哪些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哪些不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 ①同艾滋病患者接吻 ②同艾滋病患者握手 ③使用艾滋病患者用过的抽水马桶 ④运动时撞到艾滋病患者 ⑤与艾滋病患者在同一个游泳池中游泳 ⑥使用艾滋病患者用过的剃须刀 ⑦与艾滋病患者同桌就餐 ⑧使用艾滋病患者用过的针管 ⑨同艾滋病患者拥抱 ⑩婴儿吃艾滋病患者的乳汁 ?使用艾滋病患者用过的牙刷 ?包扎受伤出血的艾滋病患者 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行为或接触序号有: 。 不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行为或接触序号有: 。

最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主题二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 2 一.( 细胞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以外,其他生物3 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 二、动、植物细胞结构及功能 5 1.识别动植物细胞,填写各部分结构名称及功能(要求能填图)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植物细胞结构 ) (动物 21 细胞结构) 22 2.动植物细胞结构比较,能区分出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23 动植物细胞都有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 24 细胞壁

25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26 3细胞各结构生理功能(要求) 27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28 细胞核: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克隆羊多莉的身世说明遗传信息在细胞核29 中。 30 31 32 33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动力车间,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 34 4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植物细胞中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动物细胞中有线粒35 体 36 三、(草履虫、眼虫、变形虫、衣藻、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属于(单 37 细胞)生物。 38 四、(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39 1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40 2(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起来在一起而41 形成的细胞群。 42 3.植物体的五种基本组织,结合实例识别植物的器官主要由哪几种组织构43 成 44 植物的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45 (1)保护组织---根、茎、叶表面保护作用

46 (2)机械组织----茎、叶、花柄、果皮、种皮等起支撑和保护作用 47 (3)输导组织---根、茎、叶等运输作用,导管运水和无机盐,筛管运48 有机物 49 (4)营养组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储存营养 50 (5)分生组织----茎尖、根尖、芽顶端。分裂新细胞,植物生长 51 具体的实例:例如番茄的果实表面的果皮是保护组织和机械组织,果肉是52 营养组织,果肉中丝络是输导组织。植株的茎顶端是分生组织 53 4知道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名称: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54 上皮组织(皮肤)、结缔组织(血液、骨)、肌肉组织(心肌)、神经组55 织(脑、神经) 56 五、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57 2.植物体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根、茎、叶属于58 (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例如西瓜、桃子我们吃59 的是果实。萝卜吃的是(根)。白菜吃的是(叶),自己在进行举例。 60 3.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61 4.植物体和人体结构层次的差别是人体有(系统),植物体没有。 62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 63 一、结合教材和生活中常见的具体实例了解并能识别环境中(水、 64 空气、温度、光)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65 1.“葵花朵朵向太阳”是(阳光)对生物的影响,菊花通常在秋天开放,66 说明光照对生物的生活有影响。

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

精品文档 2011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 莱西市城关中学张春松 1.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1)国际上科学教育发展迅速。如:2011年7月美国颁布了《国家科学教育框架》,并即将颁布《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 (2)国内对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结果支持了科学教育的发展;(3)2011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有标志性的进步,可以说与全球同步。 2.我国初中生物学课标修订要点 2.1. 修订工作的基本思路 (1)在课程宗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框架及学生学习方式等重大方向、思路和框架等方面保持稳定; (2)执行基于研究和证据的课程决策程序,确保《生物学课程标准》的高质量; (3)基于研究成果修改或补充,新课标有以下四方面的变化变化:–课程性质 –内容标准中对适合各年级学生学习和理解的生物学重要概念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2.2. 原《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性质的表述: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 他有关应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以提高学生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 要领域之一。新《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性质的表述增加的内容: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富的知识体系,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其精要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它既要让学生理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解基础的生物学知识,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 路和方法。获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其学习成果是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特别指出,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属于理科,教学中必须要加强理解,防止死记硬背。 2.3.《生物学课程标准》中重要概念的表述: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50个重要概念,其中包括8个核心概念)(10个一级主题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