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

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

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
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

(5)若点M在线段AB外,则必有AB

3、填空

(1)点M把线段PQ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点M叫做线段PQ的______,这时有PQ=_______=_______.

(2)延长线段AB到C,使BC=

1

2

AB,反向延长AC到D使AD=

1

2

AC,则CD=_______AB.

(3)如图1,如果A、B两点将MN三等分,C为BN的中点,BC=5cm,则MN=________.

(4)如图2,在直线PQ上要找一点A,使PA=3AQ,则A点应在________.

图1 图2 图3

(5)如图3,分别延长线段BA和CD,它们的延长线相交于P点,再延长BC到Q,使CQ=AD,连接A、Q两点,交线段CD于M点,试比较DM和CM的大小.

(6)如图4,已知线段a、b、c(a

①a+c-b;

图4

②2a+b;

③2c-3b.

4、应用题

(1) 延长线段AB到C,使BC=AB,D为AC中点,且CD=5cm,求AB的长.

(2) A、B、C、D四个点在同一直线上,且AB=8cm,BC=3cm,AD=2cm,求CD的长.

(3)、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 = 8厘米,CB = 6厘米,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A B

C

M N

1) 求线段MN的长;

2) 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 + CB = a厘米,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

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 = b厘米,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4) AD=

1

2

BD,E是BC的中点,BE=2cm,AC=10cm,求线段DE的长.

(5) 如图,量出以下图形中各条线段的长度,比较它们的大小.并比较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6)思考小老鼠该怎么爬才能最快吃到汉堡包呢?

A

D

C

B E

A

(7) A、B、C、D四个小区在同一条路上,为了给小区的居民出行带来方便准备在这条路上增设一个车站,车站应建在哪里使车站与各个小区的距离和最短,请同学们设计出方案.

C D

A B

四.课后作业:

1、如图,A、B、C、D、四点在一条直线上,图中有()条线段.

A D

C

B

2、根据所示图形填空,理解截取、顺次截取的意义,熟练掌握基本画图语句.

已知线段a、b,画出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b.

a b

解:(1)画射线OP;

(2)在射线OP上顺次截取()=a,()=b.

线段()就是所要画的线段.

A

P

O B

3、根据所示图形填空,理解截取、顺次截取的意义,熟练掌握基本画图语句.

已知线段a、b,画出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b.

证题技巧之三——证明线段或角的和差倍分(推荐文档)

证题技巧之三一一证明线段或角的和差倍分 一、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 1、方法:①长(或大)折半 ②短(或小)加倍 2、判断:两种方法有时对同一个题都能使用,但存在易繁的问 题,因此,究竟是折半还是加倍要以有利于利用已知条件为准。 3、添线:①为折半或加倍而添;②为折半或加倍后创造条件或 利于利用已知条件而添。 4、传递:在加倍或折半后,还不易或不能证明结论,则要找与 被证二量有等量关系的量来传递,或者添加这个量来传递。此时,添 线从两方面考虑:①造等量②为证等量与被证二量相等而添。参考例 4、例 5、例6。 例1 AD 是^ ABC 的中线,ABEF 和ACGH 是分别以AB 和 AC 为边向形外作的正方形。求证:FH=2AD / BAC+ / ACN=180 证明:延长AD 至N 使AD=DN 则ABNC 是平行四边形 CN=AB=FA AC=AH 又/ FAH+ / BAC=180 ???△ FAHY NCA ??? FH=AN 例 2、△ ABC 中,/ B=2 / C , AD 是高,M 是BC 边上的中点。 $ ???

1 求证:DM=2 AB / 2=Z B ???/ 2=2Z 1 ???/ 1 = / DNM 又 AN=DN=ND ? DM=2 A B 1 贝J BFAC ??? BF=AE ???△ AEC 心 BFD ?DF 二CE 二 CD=2CE 作业: 1、在△ABC 中,D 为BC 的中点,E 为AD 的中点,BE 的延长 1 线交AC 于F ,求证:AF=2 FC 2、AB 和AC 分别切? O 于B 和C, BD 是直径。求证/ BAC 二Z CBD 3、圆内接△ ABC 的AB=AC ,过C 作切线交AB 的延长线于D , DE 垂直于AC 的延长线于E 。求证:BD=2CE 例4从平行四边形的钝角顶点 A 向BC 边作垂线,垂足为E , 证明:取AB 的中点N ,连接MN 、DN 贝J MN // AC / 1 = / C ??? DM=DN 例 3 △ ABC 中,AB=AC , E 是 AB 的中点,D 在AB 的延长线上,且 DB=AC 。求证:CD=2CE 证明:过B 作CD 的中线BF V AB=AC , E 是AB 的中点 又 DB=AC

中考数学复习知识点专题讲解34---线段和差倍分问题的求解策略

中考数学复习知识点专题讲解 线段和差倍分问题的求解策略 在几何问题中,要证明一条线段是另外几条线段的和差,或是另一线段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我们统称为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处理这类问题的指导思想是化归为线段的相等问题.本文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求解策略. 一、利用全等形或相似形 对于线段的倍分问题,通常可利用图形中特殊的分点为解题的突破口,找出图形中较短线段的倍分线段,再用全等三角形证明它与较长线段相等,或围绕特殊分点对应线段所在三角形寻找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形对应线段的比例关系达到求证的目的. 例1如图1,在△ABC中,AB=BC,BE⊥AC于点E,AD⊥BC于点D,∠BAD=45°,AD与BE交于点F,连CF. (1)求证:BF=2AE; (2)若CD,求AD的长. 分析由图形的对称性,不难发现点E为AC的中点,即AC=2AE,故问题(1)只要证明BF=AC.

(2)略. 例2如图2,点A、B、C、D在⊙O上,AC⊥BD于点E,过点O作OF⊥BC于点F. (1)求证:△AEB∽△OFC; (2)AD=2OF.

二、取长补短法 对于线段的和差问题,通常采用延长较短线段或截取较长线段的方式,化归为线段的相等问题(俗称取长补短法). 例3 如图3,已知点A、B、C、D顺次在⊙O上,且AB=BD,BM ⊥AC于点M,求证:AM=CD+CM. 证明(延长法) 延长DC至点N,使CN=C M,下面只要证明AM=DN即可.连 BN,则由AB=BD,得 ∠ACB=∠ADB=∠BAD=∠BCN, 又CN=CM,BC为公共边,

例4 如图4,在菱形ABCD中,F为BC边的中点,DF与对角线AC交于点M,过点M作ME⊥CD于点E,∠1=∠2. (1)若CE=1,求BC的长; (2)求证:AM=DF+ME. 解(1)略;(2)证法1(截取法) 如图4,连BD交AC于点O,分别证明AO=DF,OM=ME即可. 证法2(延长法) 如图5,延长DF至点N,使FN=ME,只要证AM=DN即可.

(完整版)线段的和差倍分专项训练题2

线段的和差倍分专项训练题2 1.如图,已知线段AB 长为40mm ,C 是AB 的中点,延长AB 到D 点,使CD=3CB ;E 点在线段AB 的反向延长线上,且BD=2EA ,求线段ED 的中点M 到C 点的距离. 2.如图,已知线段AB=3cm ,请读题、画图、计算并作答:(1)根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在线段AB 上取一点K ,使AK=BK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 ,使AC=3BC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 ,使AD=AB ;(2)在(1)所画出的图形中,求线段BC 、DC 的长;(3)在(1)所画出的图形中,点K 是哪些线段的中点?请写出来. 3.如图,已知线段AB ,点C 在AB 的延长线上,AC=35BC ,D 在AB 的反向延长线上,BD=5 3DC .(1)在图上画出点C 和点D 的位置;(2)设线段AB 长为x ,则BC=;AD=;(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3)若AB=12cm ,求线段CD 的长 4.已知线段AB=4,将线段AB 延长至C ,使BC= 2 1AB ,D 为AC 的中点,反向延长AB 至E ,使EA=AD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求AE 的长

5.如图,延长线段AB 至点C ,使BC=21AB ,反向延长AB 至D ,使AD=3 1AB .(1)依题意画出图形,求BC :AD 的结果;(2)若点E 为BC 的中点,且BD-2BE=10,求AB 的长 6.已知线段AB=a ,小明在线段AB 上任意取了点C 然后又分别取出AC 、BC 的中点M 、N ,的线段MN (如图1),小红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任意取了点D ,然后又分别取出AD 、BD 的中点E 、F ,的线段EF (如图2).(1)试判断线段MN 与线段EF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2)若EF=x ,AD=4x+1,BD=x+3,求x 的值 7.如图,C 为线段AB 上一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E 为线段CB 的中点.(1)如果AC=6cm ,BC=4cm ,试求DE 的长;(2)如果AB=a ,试探求DE 的长度;(3)若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bcm ,D ,E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你能猜想DE 的长度吗?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需要说明理由 8.已知:点A 、B 、C 在直线l 上,线段AB=10,M 是线段AC 的中点,N 是线段BC 的中点.(1)如图①,若点C 在线段AB 上,且AC=6,求线段MN 的长;(2)若点C 是线段AB 上任一点,其他条件不变,能求出线段MN 的长度吗?请说明理由;(3)若点C 在线段AB 外,M 、N 仍分别是AC 、BC 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请在备用图②、③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运用线段图解决和差倍问题》教学设计

《运用线段图解决和差倍问题》教学设计 广州市天河区华景小学尤学武范美容林慕燕马伟豪教学内容:运用线段图解决和差倍问题 教材分析:和差倍应用题是中年级数学课本后面的思考题,安排得比较分散,如果按教材出现一题讲解一题,就题说题的话,学生只会被动接受,缺乏自主探究的过程,感悟不了“和差倍”这种典型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不了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我们认为采用适当归类、集中教学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的对两数倍数关系的理解基础上,把小学中年级关于“和差倍”问题的思考题归类教学,掌握“和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让学生学会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自己理解数量关系,为学生在高年段学习应用题打下方法基础。 学情分析:和差倍问题思考题的文字叙述比较抽象,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中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又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一些抽象问题理解起来困难较大。如果教师一味的从字面去分析题意,用语言来表述数量关系,虽然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却难以理解掌握,事倍功半。即使是学生理解了,也只是局限于会做某个题目而已。线段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特别是和差倍问题中起到了奇妙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会分析和解答复杂关系的和差倍应用题,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运用线段图解决和差倍问题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的和倍、差倍、和差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2、学会借助线段图理解和差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画线段图的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3、通过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让学生经历从抽象的文字到直观的再创造,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线段图理解和倍、差倍、和差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理解和倍、差倍、和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和差倍分问题

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和差倍分问题 1. 已知:D 是AB 中点,∠ ACB=90°,求证:12 CD AB 2. 已知:AD 平分∠BAC ,∠B=2∠C ,求证: AC=AB+BD 3.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 C D B

4·如图,四边形ABCD中,AB∥DC,BE、CE分别平分∠ABC、∠BCD,且点E在AD 上。求证:BC=AB+DC。 5·已知∠ABC=3∠C,∠1=∠2,BE⊥AE,求证:AC-AB=2BE

6.如图,已知AD ∥BC ,∠P AB 的平分线与∠CBA 的平分线相交于E ,CE 的连线交AP 于 D .求证:AD +BC =AB . 7.如图,△ABC 中,∠BAC =90度,AB =AC ,BD 是∠ABC 的平分线,BD 的延长线垂直于 过C 点的直线于E ,直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F . 求证:BD =2CE . 8·在△ABC 中,?=∠90ACB ,BC A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MN AD ⊥于D , MN BE ⊥于E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 ①ADC ?≌CEB ?;②BE AD DE +=;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P E D C B A F E D C B A

9·如图,已知AC∥BD,EA、EB分别平分∠CAB和∠DBA,CD过点E,则AB与AC+BD 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10·如图,已知在△ABC中,∠BAC为直角,AB=AC,D为AC上一点,CE⊥BD于E. (1)若BD平分∠ABC,求证CE=1 2 BD; (2)若D为AC上一动点,∠AED如何变化,若变化,求它的变化范围; 若不变,求出它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E D C B

线段与角的和差倍分计算

专题八__线段与角的和差倍分计算__[学生用书A62] 一线段的和差倍分计算 教材P153作业题第4题) 已知线段AB=a(如图1),延长BA至点C,使AC=1 2AB.D为线段BC的中点. (1)求CD的长; (2)若AD=3 cm,求a的值. 在一条直线上顺次取A,B,C三点,已知AB=5 cm,点O是线段AC 的中点,且OB=1.5 cm,则BC的长是() A.6 cm B.8 cm C.2 cm或6 cm D.2 cm或8 cm 如图2,某汽车公司所运营的公路AB段有四个车站依次是A,C,D,B, AC=CD=DB.现想在AB段建一个加油站M,要求使A,C,D,B站的各一辆汽车到加油站M所花的总时间最少,则M的位置在() A.在AB之间B.在CD之间C.在AC之间D.在BD之间如图3,点D是线段AB的中点,C是线段AD的中点,若AB=4 cm, 求线段CD的长度. 如图4,已知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CB,D,E分别是AB,CB 的中点,AC=8,EB=5,求线段DE的长.

如图5,线段AC ∶CD ∶DB =3∶4∶5,M ,N 分别是CD ,AB 的中点, 且MN =2 cm ,求AB 的长. 如图6,点C 分线段AB 为5∶7,点D 分线段AB 为5∶11,已知CD = 2 cm ,求AB 的长. 如图7,已知线段AB 上有两点C ,D ,且AC =BD ,M ,N 分别是线段 AC ,AD 的中点.若AB =a cm ,AC =BD =b cm ,且a ,b 满足(a -10)2+???? ??b 2-4=0.求线段MN 的长度. 二 角的和差倍分计算 如图10,已知直线AB 上一点O ,∠AOD =44°,∠BOC =32°,∠EOD =90°,OF 平分∠COD ,求∠FOD 与∠EOB 的度数. 已知∠α和∠β互为补角,并且∠β的一半比∠α小 30°,求∠α,∠β. 如图11,从点O 引出6条射线OA ,OB ,OC ,OD ,OE ,OF ,且∠AOB =100°,OF 平分∠BOC ,∠AOE =∠DOE ,∠EOF =140°,求∠ 的度数.

线段和差倍分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怎样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 怎样证明线段的倍分问题 【典型例题】 常规题型1、已知:如图所示,点D 、E 分别是等边ABC ?的边AC 、BC 上的点,AD=CE ,BD 、AE 交于点P ,AE BQ ⊥于Q .求证:PB PQ 2 1 = . 常规题型2、已知: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 ,?=∠120A ,AB 的垂直平分线MN 分别交BC 、AB 于点M 、N .求证:CM=2BM . 能力挑战1、如图所示,在ABC ?中,BC AB 2 1 =,D 是BC 的中点,M 是BD 的中点.求证:AC=2AM . 能力挑战2、已知:如图所示,在ABC ?中,BD 是AC 边上的中线,BH 平分BH AF CBD ⊥∠,,分别交BD 、BH 、BC 于E 、G 、F .求证:2DE=CF . A D P C B Q M A D B A M N B C A E G B D H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经典练习】 1、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21∠=∠,AD=DB ,AC DC ⊥.求证:AB AC 2 1 = . 2、已知:如图所示,D 是ABC ?的边BC 上一点,且CD=AB ,BAD BDA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AC=2AE . 3、已知: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 ,?=∠120BAC ,D 是BC 的中点,AB DE ⊥于E .求证:EB=3EA . 4、已知: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 ,?=∠120BAC ,P 是BC 上一点,且?=∠90BAP .求证:PB=2PC . 5、已知:如图所示,锐角ABC ?中,C B ∠=∠2,BE 是角平分线,BE AD ⊥,垂足是D .求证:AC=2BD . A B E D E CE A D E B C A D E B A P B C A D B C 1 2

(完整版)画线段图解决倍数问题

海豚教育个性化简案 学生姓名:朱泽遇年级:四年级科目:数学 授课日期:月日上课时间:时分 ------ 时分合计:小时 教学目标1.会根据题意准确画出线段图并准确列出算式 2.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难点导航1.画线段图找数量关系 2.列综合算式 教学简案: 画线段图解决倍数问题 1.知识点整理 2.方法指导 3.典型例题 4.模仿练习 授课教师评价:□准时上课:无迟到和早退现象 (今日学生课堂表□今天所学知识点全部掌握:教师任意抽查一知识点,学生能完全掌握现符合共项)□上课态度认真:上课期间认真听讲,无任何不配合老师的情况 (大写)□海豚作业完成达标:全部按时按量完成所布置的作业,无少做漏做现象学生签字:教师签字: 备注:请交至行政前台处登记、存档保留,隔日无效(可另附教案内页)大写:壹贰叁肆签章:

海豚教育个性化教案 教学内容 【知识整理】 混合运算 和应用题 混合运算 三步式题:小括号中有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 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两步应用题:连乘连除的应用题(两种方法) 三步应用题:(是在求两数和、差及倍数关系 的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 数据整理 求平均数 1 2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方法指导】 混合运算应用题—和倍问题 和倍问题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问题.解答此类应用题时要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使数量关系一目了然,从而找出解题规律,正确迅速地列式解答。 和倍(一倍的数量)=和÷(倍数+1) 【典型例题】 根据线段图列式 【模仿练习】 小敏有14元,小花有10元,小花给小敏几元,小敏的钱数就是小花的2倍?

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的证明2017

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的证明 一、运用定理法 即直接或间接运用某些涉及线段和差倍分关系的定理或推论进行证明。此类定理和推论有: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梯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30°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例1 如图,在△ABC 中,∠B =2∠C ,AD ⊥BC 于D ,M 为BC 中点. 求证:DM = 2 1AB 对应练习 1、已知:如图所示,点D 、E 分别是等边ABC ?的边AC 、BC 上的点,AD=CE ,BD 、AE 交于点P ,AE BQ ⊥于Q .求证:PB PQ 2 1 = . 2、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 ,?=∠90BAC ,BE 平分ABC ∠,交AC 于D ,BE CE ⊥于E 点,求证:BD CE 2 1 =. 3、如图所示,在ABC ?中,BC AB 2 1 = ,D 是BC 的中点,M 是BD 的中点.求证:AC=2AM . 4、已知:如图所示,D 是ABC ?的边BC 上一点,且CD=AB ,BAD BDA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AC=2AE . Q A D P C B E M A D B A B E D C A

5、已知:如图所示,锐角ABC ?中,C B ∠=∠2,BE 是角平分线,BE AD ⊥,垂足是D .求证:AC=2BD . 二、割补线段法 这是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即通过“分割”或“添补”的形式,在相关线段或其延长线上构造一线段,使之能够表示几条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从而将多线段问题转化为两线段问题。在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时,往往通过添辅助线,构造出能表示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的线段,促使问题的转化。但在添加辅助线之前一定要结合题意和图形深入分析,想一想,图形中是否已经存在能表示有关线段和差倍分关系的线段,否则乱添加辅助线只能把图形复杂化,使思路步人歧途。下面请看一个例子。 例2、P 是正方形ABCD 的边BC 上的任意一点,AQ 平分∠PAD . 求证:AP =BP +DQ . 例3、 如图,△ABC 中,∠BAC =90°,AE 是经过点A 的一条直线,交BC 于F ,且B 、C 在AE 在的异侧,BD ⊥AE 于D ,求证:DB =DE +CE 。 对应练习 1、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60A ,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BD 、CE 交于点O .求证:BE+CD=BC . A D E B C A O E B C D

第三讲--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180°,CB=CD,∠BCD=140°,以C为顶点作一个7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AD于E、F两点,连接EF,探索线段BE,DF,E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3)解:BE+DF=EF;理由如下: 延长AB至点N,使BN=DF,连接CN,如图3所示: ∵∠ABC+∠D=180°,∠NBC+∠ABC=180°, ∴∠NBC=∠D, 在△NBC和△FDC中,, ∴△NBC≌△FDC(SAS), ∴CN=CF,∠NCB=∠FCD, ∵∠BCD=140°,∠ECF=70°, ∴∠BCE+∠FCD=70°, ∴∠ECN=70°=∠ECF, 在△NCE和△FCE中,, ∴△NCE≌△FCE(SAS), ∴EN=EF, ∵BE+BN=EN, ∴BE+DF=EF. 26.已知:点P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所在直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C重合),分别过点A、C 向直线BP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F,点O为AC的中点. (1)当点P与点O重合时如图1,易证OE=OF(不需证明) (2)直线BP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当∠OFE=30°时,如图2、图3的位置,猜想线段CF、AE、OE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对图2、图3的猜想,并选择一种情况给予证明. 【考点】四边形综合题. 【分析】(1)由△AOE≌△COF即可得出结论. (2)图2中的结论为:CF=OE+AE, 延长EO交CF于点G,只要证明 △EOA≌△GOC,△OFG是等边三角 形,即可解决问题. 图3中的结论为:CF=OE﹣AE,延长 EO交FC的延长线于点G,证明方法 类似. 【解答】解:(1)∵AE⊥PB,CF⊥BP,

三角形全等的应用3 证多条线段之间的和差倍分及不等关系(含详细解答)

四、利用全等三角形证线段之间的和差 倍分问题 证一条线段等于其它两条线段的和或差,常将其转化成证明线段的相等问题,常用的方法如下: (1)利用图形中已有的线段和差关系进行证明。 (2)延长一条线段,作出两条线段的和,然后证明这条线段等于第三条线段。 (3)在第三条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第一条线段,然后证余下的线段等于第二条线段。 后两种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截长补短。 例1. 已知: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与∠ACB相邻外角∠ACG的平分线相交于D,DE∥BC交AB于E,交AC于F,求证:EF=BE-CF 分析:要证EF=BE-CF,而图中EF=ED-FD,若证出BE=ED,CF=FD,则此题可证出。(证明略) 例2.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CE⊥AB 于E,且∠B+∠D=180°,求证:AE=AD+BE 分析:要证AE=AD+BE,则可转化为证AE-BE=AD,则需找到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E-BE,再证其与AD相等,在EA上截取EF=BE,连结CF,问题转化为证AF=AD,即要证出△AFC≌△ADC 证明:在EA上截取EF=BE,连结CF ∵CE⊥AB于E(已知) ∴CF=CB(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1=∠B(等边对等角) ∵∠1+∠2=180°(平角定义) ∠B+∠D=180°(已知)

∴∠2=∠D(等角的补角相等) (再往下证明略) 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C=120°,且BD=CD,∠MDN=60°,AB=12cm. (1)证明MN=BM+NC.(2)求△AMN的周长。(3)若点M、N分别是AB、CA延长线上的点,,请说明BM、MN、NC之间的关系。 分析:(1)证明MN=BM+NC.是典型的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的题型,这种题型一般是采用“截长补短法”来证明。“截长法”是在最长的线段MN上找一点F,将MN截为两部分(如图4),比如截为MN=MF+NF,且使MF=BM(或NF=NC).再求证剩余的线段NF=NC,从而得到MN=BM+NC。证两条线段相等通常是通过两三角形全等来实现,本题是通过证明△BDM≌△FDM和△FDN≌△CDN来实现(如图4);而本题给出的已知条件不能证明△BDM≌△FDM和△FDN≌△CDN,所以不适用于用截长法来证明。 “补短法”是将两条短线段中的任意一条NC(或BM)延长,比如延长NC到E,使CE=BM.(或延长MB到H,使BH=NC),再证明MN=NE(或证明MN=MH),从而得到MN=BM +NC。证两条线段相等通常是通过两三角形全等来实现,本题是通过证明△DBM≌△DCE和△MDN≌△EDN来实现。(如图3);或者如图0通过证明△DBH≌△DCN和△MDH≌△MDN来实现。

线段和差倍分及其应用专题

线段的和差倍分及其应用专题【例1】、如图,D是AB的中点, E是BC的中 点 ,BE= 5 1 AC=2cm,线段DE的长,求线段DE的长. 练习: 1、如图,AB=24cm,C、D点在线段AB上,且CD=10cm,M、N分别是AC、BD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 2、如图,C为线段AB的中点,N为线段CB的中点,CN=1cm。求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的和. 3、在同一条公路旁,住着五个人,他们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如图9,不妨设这五个人的家分别住在点ABDEF位置,公司在C点,若AB=4km,BC=2km,CD=3km,DE=3km,EF=1km,他们全部乘出租车上班,车费单位报销.出租车收费标准是:起步价3元(3km以内,包括3km),以后每千米1.5元(不足1km,以1km计算),每辆车能容纳3人. (1)若他们分别乘出租车去上班,公司需支付车费多少元? (2)如果你是公司经理,你对他们有没有什么建议?

4、如图所示,沿江街AB 段上有四处居民小区A .C .D .B ,且有AC=CD=DB ,为改善居民的购物环境,想在AB 上建一家超市,每个小区的居民各执一词,难以定下具体的建设位置,高经理是超市负责人,从便民、获利的角度考虑,你觉得他会把超市建在哪儿?为什么? 【例2】、点C 、D 顺次将线段AB 分成三部分,且AC = 2CD,CD :DB = 1 :3,M 、N 分别为AC 、BD 的中点,MN = 7cm,求线段AB 的长度。 练习: 1、M 、N 是线段E 、F 上两点,已知3:2:1:: BF AB EA ,M 、N 分别是EA 、BF 的中点,且MN=8cm ,试求EF 的长。 2、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 AC=72AB ,M 是线段BC 的中点,AM=9 cm,试求AB 的长. · · · · · · A B C D M N A B M C

小学应用题和倍差倍问题练习详解

小学应用题和倍差倍问题 和倍问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的应用题。要想顺利地解答和倍应用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使数量关系一目了然,从而正确列式解答。 解答和倍问题,关键是找出两数的和以及与其对应的倍数和,从而先求出1倍数,再求出几倍数,数量关系是: 两数和÷(倍数+1)=小数(1倍数) 小数×倍数=大数(几倍数) 两数和一小数=大数 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与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差倍问题 解答差倍问题与解答和倍问题常用的分析方法类似,都是要在已知的条件中确定一个数为标准数(即1倍数),再根据其他的数与这个较小数(1倍数)的倍数关系,确定两数的差相当于这样的多少倍(份)即几倍数,就可以求出1倍数(较小数),再算出其他各数。因此,我们仍然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画线段图使数量关系一日了然,差倍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 两数差÷(倍数-1)=小数(1倍数) 小数×倍数=大数(几倍数) 或较小数+差=较大数。 例题精讲 例1有两个仓库共存货物360吨,已知甲仓库所存货物是乙仓库的2倍,甲、乙两个仓库各存货物多少吨? 分析:根据题中“甲仓库所存货物是乙仓库的2倍”这一条件,确定乙仓库所存货物量为标准数(即1倍数),那么甲仓库所存货物就是2倍数,甲、乙两仓库的倍数和就是(2+1);正好是两仓库所存货物总数即360吨,就可求出1倍数的存货量,用线段图表示为 解:(1)甲、乙两个仓库共存货物是乙仓库的多少倍? 2+1=3 2)乙仓库存货物多少吨 360÷3=120(吨) (3)甲仓库存货物多少吨? 120×2=240(吨)或36 240(吨) 综合算式: 甲仓库:360÷(2+1)×2=240(吨) 或360-360÷(2+1)=240(吨)乙仓库:360÷(2+1)=120(吨 答:甲仓库存货物240吨,乙仓库存货物120吨。 方法指导:解这类题的关键是找出1倍数和几倍数,要根据题中“某某是某某的几倍”这句话找出,然后求出它们的倍数和,求出1倍数是多少,再求出几倍数。在这一题中,根据“甲仓库所存货物是乙仓库的2倍”可知乙仓库是1倍数,甲仓库是2倍数,它们的倍数和是3倍数,由“共存货物360吨”可知3倍数就是360吨,可知1倍数是多少吨,从而求出几倍数例2妈妈去水果店买水果,她买的苹果个数是梨的3倍,苹果比梨多18个,苹果和梨各多少个?

2021年中考数学热点专题复习:例析线段和差倍分问题的求解策略

2021年中考数学热点专题复习:例析线段和差倍分问题的求解策略在几何问题中,要证明一条线段是另外几条线段的和差,或是另一线段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我们统称为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处理这类问题的指导思想是化归为线段的相等问题. 一、利用全等形或相似形 对于线段的倍分问题,通常可利用图形中特殊的分点为解题的突破口,找出图形中较短线段的倍分线段,再用全等三角形证明它与较长线段相等,或围绕特殊分点对应线段所在三角形寻找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形对应线段的比例关系达到求证的目的.例1如图1,在△ABC中,AB=BC,BE⊥AC于点E,AD⊥BC于点D,∠BAD =45°,AD与BE交于点F,连CF. (1)求证:BF=2AE; (2)若CD=2,求AD的长. 分析由图形的对称性,不难发现点E为AC的中点,即AC=2AE,故问题(1)只要证明BF=AC. (2)略. 例2如图2,点A、B、C、D在⊙O上,AC⊥BD于点E,过点O作OF⊥BC于点F. (1)求证:△AEB∽△OFC; (2)AD=2OF.

二、取长补短法 对于线段的和差问题,通常采用延长较短线段或截取较长线段的方式,化归为线段的相等问题(俗称取长补短法). 例3 如图3,已知点A、B、C、D顺次在⊙O上,且AB=BD,BM⊥AC于点M,求证:AM=CD+CM. 证明(延长法) 延长DC至点N,使CN=C M,下面只要证明AM=DN即可.连BN,则由AB=BD,得 ∠ACB=∠ADB=∠BAD=∠BCN, 又CN=CM,BC为公共边, 例4 如图4,在菱形ABCD中,F为BC边的中点,DF与对角线AC交于点M,过点M作ME⊥CD于点E,∠1=∠2. (1)若CE=1,求BC的长; (2)求证:AM=DF+ME.

与线段的和差倍分有关问题的处理

与线段的和差倍分有关问题的处理 1. 如图,已知⊿ABC 中,0 90BAC ∠=,AB=AC ,点P 为BC 边上一动点(BP

3. 如图,正方形ABGE (四边相等,四个角都等于0 90)中,点D 在EG 上,点C 在BG 上,且045DAC ∠=,求证:CD=DE+CB. 一道老题. 4. 如图,在上题中,若点D 在EG 的延长线上,点C 在GB 的延长线上,其余条件不变. 求证:DE=BC+CD. G E A B D 先证明三角形BAC 全等于EA*,然后证明绿蓝两个图形全等,做等边转化. C G E D

5.如图,AB=AE ,AB⊥AE ,AD=AC ,AD⊥AC ,点M为BC的中点,求证:DE=2AM. M D E B A C 1.倍长中线是这道题的第一难点.辅助线做出来就做出了一大半. 2.证明角CAN和角EAD相等是本题的第二关键,在于角BAC和角AED+角ADE的相等转化到三角形ANC当中,做等量代换. 6.如图,AD是⊿ABC的中线,点E在BC的延长线上,CE=AB ,∠BAC=∠BCA,求 证:AE=2AD. 一. 倍长中线的使用,作AD等长的线段DE. 二. 证明蓝绿两三角形全等. A C

【初三】线段、角的和差倍分

【初三】线段、角的和 差倍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线段、角的和差倍分 一、内容提要 证明线段、角的和,差,倍,分,常用两种方法:一是转化为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关系;一是用代数恒等式的证明方法。 一.转化为证明相等的一般方法 ㈠通过作图转化 1.要证明一线段(角)等于两线段(角)的和(用截长 补短法) ⑴分解法――把大量分成两部分,证它们分别等于两个 小量 ⑵合成法――作出两个小量的和,证它与大量相等 2.要证明一线段(角)等于另一线段(角)的2倍 ⑴折半法――作出大量的一半,证它与小量相等 ⑵加倍法――作出小量的2倍,证它与大量相等 ㈡应用有关定理转化 1.三角形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梯形中位线等于两底和 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中,含30度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 半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5.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等于底角的2倍 6.三角形的重心(各中线的交点)分中线为2∶1 7.有关比例线段定理 二.用代数恒等式的证明 1.由左证到右或由右证到左 2.左右两边分别化简为同一个第三式 3.证明左边减去右边的差为零 4.由已知的等式出发,通过恒等变形,到达求证的结论 二、例题 例1.已知:△ABC中,∠B=2∠C,AD是高 求证:DC=AB+BD 分析一:用分解法,把DC分成两部分,分别证与AB,BD 相等。 可以高AD为轴作△ADB的对称三角形△ADE,再证EC=AE。∵∠AEB=∠B=2∠C且∠AEB=∠C+∠EAC,∴∠EAC=∠C 辅助线是在DC上取DE=DB,连结AE。 分析二:用合成法,把AB,BD合成一线段,证它与DC相等。 1

小学奥数和差倍问题一

和差倍问题 【专题知识点概述】 和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三个量中的两个,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的问题。其规律如下: 和倍问题 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 已知条件 几个数的和与倍 几个数的差与倍 几个数的和与差 公式适用范围 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 ①和÷(倍数+1)=较小数 ②较小数×倍数=较大数 ③和-较小数=较大数 ①差÷(倍数-1)=较小数 ②较小数×倍数=较大数 ③较小数+差=较大 数 ①(和-差)÷2= 较小数 ②(和+差)÷2= 较大数 掌握基本和倍、差倍、和差问题的基本问题,进而会处理多个量之间的和差倍问题。重点学习如何利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学会分析较为隐藏的和差倍问题,进一步掌握画线段图的方法,学会利用不变量进行分析的方法。处理多个量的和差倍问题时,注意选取合适的单位“1”。同时要求学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应用题。 一、和倍问题 (1)和倍 例1、纺织厂有职工480人,其中女职工人数是男职工人数的3倍。请问:男、女职工各多少人?(★) 分析: 女职工人数是男职工人数的3倍,选男职工人数为“1”,用一条小线段表示,那么女职工人数就用三条小线段表示,如图: 那么每一小段表示:()48031120÷+=(人) 即男职工人数为120人,那么女职工人数为:1203360?=人 例2、一个长方形,周长是300厘米,长是宽的2倍,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分析: 周长是300厘米,那么长与宽的和为3002150÷=厘米 长是宽的2倍,所以用一条小线段表示宽,那么长就用两条小线段表示,如图:

那么每一小段表示:()1502150÷+=厘米 即宽50厘米,那么长:502100?=厘米 例3、甲班和乙班一共有60人。如果从甲班调6个人到乙班,那么甲班的人数就是乙班人数的2倍。求甲、乙两班原来的人数。(★★) 分析:现在甲班人数是乙班人数的2倍,并且两班总人数为60人,那么乙班现在的人数为:()602120÷+=人。又乙班现在比原来多6人,那么乙班原来的人数为:20614-=人,则甲班原来的人数为:601446-=人 例4、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240,减数是差的5倍,则减数是多少?(★★) 分析:被减数=减数+差,减数是差的5倍,设差为1份,那么减数为5份,被减数为6份,三者共有15612++=份,那么每一份为:2401220÷=,所以减数为:205100?= 例5、动物园有5座猴山,其中3座住着金丝猴,2座住着猕猴。这5座猴山上猴子的数量分别为:10、15、30、35、70。已知金丝猴的总数是猕猴的3倍,问:哪两座山上住着猕猴?(★★★) 分析:5座猴山上的猴子总数为:1015303570160++++= 金丝猴的数量是猕猴的3倍,那么猕猴的数量为:()1603140÷+= 因为只有第一座和第三座猴山上的猴子数量之和为103040+=,所以第一座和第三座猴山上住着猕猴。 练习: 1、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甲班的图书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2、甲水库有43亿立方米水,乙水库有37亿立方米水。问:需要从甲水库调多少亿立方米水道乙水库,才能使乙水库的水比甲水库多两倍?(★★) 3、甲班有图书120本,乙班有图书30本,甲班给乙班多少本,甲班的图书是乙班图书的2倍?(★★) (2)和倍多 例6、甲、乙两堆货物共有160件,已知甲堆货物比乙堆的3倍还多40件。甲、乙两堆各有多少件货物?(★★) 分析: 选取乙堆的货物数量为“1”,用一条小线段表示,如图:

画线段的和差倍

画线段的和差倍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画线段的和、差、倍 普陀区课题组 教学目标: 1、能用等式表示两条线段的和、差、倍关系,并掌握其尺规作图法. 2、理解线段的中点的意义,能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线段的中点及尺 规作图法. 重点:用尺规作图作线段的和、差、倍. 难点:用尺规作图作线段中点.

思考2:如图,已知线段AB,你能否在线段AB的上找一点C,使点C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 如果现在没有刻度尺怎么办 师:这些方法的精确度不高 用尺规作图能准确找出平分线段AB的点 已知线段AB,用尺规作图找出平分线段AB的点C 解:(1)以点A为圆心,以大于 1 2 AB的长a为半径 作弧,以点B为圆 心,以a为半径作 弧,两弧分别相交 于点E、点F; (2)作直线EF,交线 段AB于点C. 点C就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个线段的点. 点C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C与BC,点C叫做线段AB的中点. 问1:什么叫线段的中点 问2:若已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如何用符号语言表示线段间关系 练习3(书第91页练习第4题)预设: 使用“刻度尺”,用度 量方法找出点C. 在一张透明纸上画一条 线段AB,折叠制片,使 线段的端点重合,把纸 展开铺平,则折痕与线 段的交点就是点C. 学生回答可以是多样的. 学生课堂练习本上同步 进行. 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 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 段的中点. 预设: AM=MB, 学生可能用文 字语言描述, 教师要求学生 转化为符号语 言. 及时反馈,巩 固线段中点的 五种代数表示 法. 培养学生纠错 能力和正确叙 述基本的画图 语句. 知识回顾,从 整体上把握这 节课的重点和 难点. A B

线段的和差倍分教案

线段的和差倍分教案 篇一:三角形专题线段的和差倍分 专题:三角形之线段的和差倍分 1、在△ABC中,∠ACB= 90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 ⊥MN于D,BE⊥MN于E。 (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问DE 、AD、BE 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 A 2、如图,在△ABC中,∠ACB=90°,AC=BC,BE⊥CE于点E,AD⊥CE于点D. 求证:DE?AD?BE.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结AE、BE,BE⊥A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1)FC=AD; (2)AB=BC+AD 4、如图,△ABC中,∠BAC=90度,AB=AC,BD是∠ABC的平分线,BD的延长线 垂直于过C点的直线于E,直线CE交BA的延长线于F. 求证:?BD=CF ?BD=2CE.

5、?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CD平分∠ACB,过D 点作EF∥BC交AB于E, 交AC于F,求证:EF=BE+CF. ?在△ABC中,BD平分∠ABC,CD平分∠ACG,过D点作EF∥BC 交AB于E,交AC于F, 试探究BE、EF与CF的数量关系. 篇二:【教案】2.4线段的和与差 2.4线段的和与差 教学目标 1.理解线段可以相加减,掌握用直尺、圆规作线段的和、差. 2.利用线段的和与差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直尺、圆规作线段的和、差。 难点: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类型:新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已知线段AB,用圆规、直尺画出线段CD,使线段CD=AB. 2.两点间的距离是指() A.连结两点的直线的长度; B.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

数学秋季实验版教案 三年级-10 简单的和倍差倍问题

《数学》教案 教材版本:实验版 . 学校: .

第一课时 复备内容及讨论记录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一大早,海底所有的小动物都齐聚一堂,大家都在观看地球 的霸主,地球的霸主到底是啥样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动画导入) 二、呈现问题 (一)呈现问题1 师:海洋里从没有像今天这么热闹,大家都等着一睹地球霸主的 风采呢!你看,小丑鱼豆丁召集它的小伙伴们一溜烟就游到前面去 了,占据了绝佳的位置。 例1:聚集在一起的鱼类有很多,其中小丑鱼的数量是海豚数量的4 倍,已知聚集在这里的海豚有6只,那么小丑鱼和海豚一共有多少 只? 1、学生读题,收集信息,先独立思考。 2、师生合作探究。 师:解决本题的关键在哪? 生:小丑鱼的数量和海豚数量之间存在4倍的关系。 师:用什么方法解决比较简单呢?老师提示一下,遇见倍数问题 时,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答。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生:先画出一条线段表示海豚的只数。那么小丑鱼的只数就是4 段海豚对应的只数。画出线段图: 师:根据线段图,列出算式。 3、学生独立完成。 答案:

方法1: 6+6×4=30(只) 答:小丑鱼和海豚一共有30只。 方法2: 6×(4+1)=30(只) 答:小丑鱼和海豚一共有30只。 4、总结交流。 师:用线段表示简单的和倍问题。 (二)大胆闯关1 1、长途旅行的队伍中有8头幼年蓝鲸,成年蓝鲸的数量是幼年蓝鲸的3倍,队伍中一共有多少头蓝鲸? (1)学生读题,收集信息,先独立思考。 (2)教师适当的提示。 (3)学生独立完成 答案: 8×(3+1)=32(头) 答:队伍中一共有32头蓝鲸。 (4)总结交流。 师:用线段表示简单的和倍问题。 (三)呈现问题2 师:哇!快看快看,他们来了!卡卡和豆丁都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原来是地球霸主——蓝鲸,巨大的身躯在水里游着,尾巴拍起的水花将围观小鱼都推开十多米。即使是陆地上最大的非洲象在蓝鲸面前都变得渺小了许多。一旁的托尼爷爷还在给小鱼们传授知识呢!托尼爷爷传授了什么知识呢?一起去看看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