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用有机化学复习提纲

医用有机化学复习提纲

医用有机化学复习提纲
医用有机化学复习提纲

医用有机化学复习提纲

一、题型 : 命名或写出结构式 2、完成反应式 3、选择及填空 4、鉴别5、推断6、合成

二、重点

1.多原子分子:键能≠离解能,为同一类的共价键的离解能的平均值

2.体积大、电负性小,键的极化度大

3.烷烃的优势构象

4.常见的烷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叔丁基

5.次序规则: -I>-Br>-Cl>-SO3H>-F>-OCOR>-OR >-OH>-NO2>-NR2>-NHR>-NH2

-CCl3>-CHCl2>COCl>-CH2Cl>

-COOR>-COOH>-CONH2>-COR>-CHO>-CR2OH>-CHROH>-CH2OH>-CR3>-C6H5>-CHR2> -CH2R>-CH3>-D>-H

6.Z/E命名法: 优先基团在双键的同侧,Z-

优先基团在双键的异侧,E-

7.顺反异构:

(1)分子中存在限制碳原子自由旋转的因素,如双键或环

(2)不能自由旋转的碳原子,各连有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即a≠b 且d≠e

8.共轭二烯烃:键长的平均化

9.顺序规则:HC≡C->CH2=CH->CH3CH2-

-COOH >-CHO >- CH2OH

10.某烯炔

11.沸点: 同碳数,直链比异构烷烃的沸点高,支链数增加,沸点减小;同碳数,相同支

链数,对称性增加,沸点略有增加(比直链的低)

12.熔点: 分子对称性高的在晶格中排列比较整齐、紧密,分子间力大,对熔点影响较

13.

14.烯烃:能溶于浓硫酸;中性或碱性,冷稀的高锰酸钾溶液,有MnO2沉淀的生成,

一般不用来鉴别,实验室制备邻二醇的方法;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重铬酸钾溶液,C= C断裂氧化成C=O,C上的H氧化成-OH;臭氧氧化,无氢的(= C RR ' )生成酮,含一个氢的(= CHR)生成醛,含二个氢的(= CH2)生成甲醛

CH2=CH—Cl CH2=CH—CH3 诱导效应- I(吸电子诱导效应)+ I

共轭效应+C(斥电子共轭效应)

(P多-π共轭)+C

(σ-π超共轭)

亲电加成活性-I> +C

活性减弱(致钝)+ I,+C

活性增强(致活)

定位

(由共轭决定)

+C +C

15.

16.H: 3oH >2oH> 1oH > CH3-H 与离解能有关,离解能越低,越易裂解

游离基的稳定性:3oR·>2oR· > 1oR· > CH3 ·

17.烯烃亲电加成反应机理:加Br2时,电负性大的带正电荷不稳定(氯电负性更大,

不会形成氯鎓离子); 乙烯通入溴的氯化钠溶液中进行反应时,产物除了1,2-二溴乙烷外,还有1-氯-2-溴乙烷;加卤化氢,活性顺序HI>HBr>HCl,第一步质子(H+)与烯烃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亲电加成:烯烃>炔烃

18.马氏规则(新):试剂中的正离子或带正电性的基团、原子主要加到双键中电子云

密度比较高的碳原子上(注:共轭效应);过氧化物效应(反马氏产物),只有HBr 有过氧化物效应,而HF、HCl和HI无过氧化物效应

19.末端炔烃的酸性(炔淦的生成):Ag (NH3)2NO3-白色,Cu (NH3) 2Cl-棕红色;

炔烃用硫酸汞作催化剂(酸性)与水发生加成,先生成烯醇,后者立刻转变为更稳定的羰基化合物

20.共轭体系:π-π共轭体系

P-π共轭体系:(1)p轨道有孤对电子:斥电子共轭效应(+C效应)

P多-π共轭体系

(2)碳正离子:P缺-π共轭体系,烯丙基型C+很稳定

碳游离基:P等-π共轭体系

σ-π超共轭体系:斥电子共轭效应(+C效应)

电子云从多电子的σ键流向少电子的π键

σ- P超共轭体系:斥电子共轭效应(+C效应)

电子云从多电子的σ键流向少电子的P键

使C+电荷得到分散而稳定,游离基也类似

21.1,3-丁二烯的加成:加溴,生成3,4-二溴-1-丁烯和1,4-二溴-2-丁烯(高温);加HX,

也得到1,2-及1,4-(高温)加成产物(-CHO,-COR,-COOH,-CN,-OH等)吸电子基团,有利于反应进行

22.螺环和桥环的命名

23.环己烷构象:椅式,船式ea键型aa键型ee键型(优势构象)

24.环丙烷在常温时可与氢卤酸发生加成反应,环丙烷衍生物的加成符合马氏规则(断

裂在含H最多和最少的C上)

环丁烷常温时不起反应,以上的环烷烃不发生该反应

25.

26.卤代反应: 苯的同系物与卤素的反应比苯容易,邻位或对位取代; 硝化反应:浓硝酸

及浓硫酸的混合物(混酸)共热,苯的同系物硝化反应比苯容易,邻、对位;磺化反应

27.傅-克(傅瑞德尔-克拉夫茨)反应:芳香烃在无水AlCl3作用下,环上的氢原

子也能被烷基和酰基所取代;苯环上有强吸电子基(如-NO2 、-

SO3H 、-COR)时,不发生傅-克反应

a、烷基化反应:卤代烷在AlCl3的作用下生成C+,C+在进攻苯

环之前会发生重排成稳定的C+(三个C以上)

b、酰基化反应:常用的酰基化试剂是酰卤,此外还可以用酸酐

得到丙苯可用该方法

28.苯环的亲电取代定位规律:

邻、对位定位基,a、含孤对电子,-CH3除外。(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电负性比第二相连的原子大)b、取代基与苯环有给电子共轭效应+C 弱致

钝:;强致活: 羟基(-OH),+C>>-I

间位定位基:a、正离子;含重键(双或叁键)

(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电负性比第二相连的原子小)b、取代基有吸电子共轭效应-C和吸电子的诱导-I

29. α-位游离基的稳定性:

30. 苯侧链上只要有α-H ,无论多长都被氧化为-COOH ,氧化剂 :重铬酸钾

的酸性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31. 萘:一般发生在α位

32. 环戊烷多氢菲

33.

34. 芳香性和休克尔规则:①共平面的环状闭合共轭体②π电子数为 4n+2

(n=0,1,2,3…整数) (休克尔规则)

π电子数的计算:①负离子:碳原子数+电荷数 ②正离子:碳原子数-电

荷数

35. 旋光度α :偏振光振动面旋转的角度; 比旋光度[α]Dt : 是旋光性物质特有

的一种物理常数

36. 外消旋体(racemic mixture) :等量对映体(互为镜象、但不能重合)的混合物,

用―dl‖ or ―±‖ 来表示

37. 费歇尔(Fischer)投影式: ①横前竖后②标准Fischer 投影式:主碳链直立,

编号小的居上 交换规则 RS 判断:―小上下,同向;小左右,反

向‖—从大到小原则

38. 具有2个相同C*的化合物:(2R,3S),(2S,3R)-内消旋体mesomer

39. 判断分子手性:是否具有对称面(中心);有C*的分子不一定是手性分子,手

性分子不一定有C*

40. 2S,3S-2-羟基-3 -氯丁二酸

41.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42. 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

a.被-OH 取代:

碱(NaOH/KOH)溶液和加热,又称碱性水解(P-π共轭,一般情况下难反应)

CH 3

CH 3

CH 3CH 3CH 3CH 3C H 3CH 3C H 3连-三甲苯 偏-三甲苯 均-三甲苯

1,2,3- 1,2,4- 1,3,5-

b.被 -CN 取代:NaCN/KCN ,乙醇和加热;生成腈(RCN),腈水解制备多

一个碳原子的羧酸

c.被烃氧基(-OR)取代:

威廉姆逊合成法,这是合成醚的反应。

一般用伯卤代烷

d.

加热,无↓

加热,有↓

室温↓

活性:由碳正离子稳定性决定

43. 卤代烃消除反应(β-消除): 碱(NaOH/KOH)的乙醇溶液共热; 叔卤代

烷>仲卤代烷>伯卤代烷

44. 查依采夫(saytzeff )规则:卤代烷脱去H 少的一方(σ –π超共轭机会越多,

越稳定);

卤代烯或卤代芳烃消除,产生π -π共轭的为主产物

45. 格氏试剂(RMgX): R-Mg 键易断,R 被取代

46. 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

a.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 N 1:v = k [ (CH3)3CBr] ,动力学上称一级反应

b.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 N 2:v = k [CH3Br][OH-] ,动力学上称二级反应

机理

S

N 1 S N 2 反应历程

两步 一步 动力学

一级 二级 立体化学

构型不变 构型翻转 主导因素

C+的稳定性 空间位阻 活性

3o>2o>1o>卤代甲烷 卤代甲烷>1o>2o>3o 倾向 3o、2o 卤甲烷、1o、2o

S N1:烯丙型> 叔> 仲> 伯> 卤代甲烷> 乙烯型

S N2:烯丙型> 卤代甲烷> 伯> 仲> 叔> 乙烯型

47.醇、酚(Ar-OH)和醚的命名:四氢呋喃(1,4-环氧丁烷)

48.沸点(bp):醇>醛、酮>烷、醚(相对分子质量相近)

49.醇:a. 醇羟基形成氢键的能力随醇分子中烃基(与水斥)增大而减弱。

b. 烃基的斥电子作用,降低了氢氧键的极性,降低H的活性(与活泼金

属的反应)

c.醇反应活性顺序:烯丙基醇>叔醇>仲醇>伯醇

Lucas试剂:浓HCl —无水ZnCl2

d. 脱水反应

e. 鉴别具有两个相邻羟基的多元醇

50.酚: a.2,4,6三硝基苯酚(苦味酸)

b. 取代酚的酸性:吸电子基团,使取代酚的酸性增强;斥电子基,

使其酸性减弱

c. 酚不能进行分子间脱水成醚

d. 酚(烯醇式结构化合物)与氯化铁的稀水溶液发生显紫色反应

e. 芳环上的反应: 卤化, 硝化, 磺化, 缩合反应

f.

酚类易被氧化显色;苯酚 :俗称石炭酸;萘酚有α-和β-两种异构体:与FeCL3作用,α-紫色沉淀,β-绿色沉淀 51. 醚:a. 醚的氧原子具有孤对电子对,可以接受强酸提供的质子生成盐

正离子,并溶于强酸中, 此现象可区别醚与烷烃

b. 醚键的断裂: 醚键的断裂一般在含碳原子较少的烷基与氧之间

c. 冠醚: 选择性地络合不同金属离子,用于分离金属离子

52. 硫醇、硫酚(巯基)和硫醚:a. 硫醇具有弱酸性,酸性大于相应的醇

b. 重金属中毒时的解毒剂: 二巯基丙醇、二

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丁二酸钠

c.

硫醇容易被氧化生成二硫化物(―-S-S-‖键称二硫键)

53. 乙醇和硫酸反应可得到以下化合物:

A 、乙烯

B 、乙醚

C 、 一元酯

D 、

二元酯 54. 醛、酮、醌的命名:甲基乙烯基酮、苯乙酮(甲基苯基酮)、3-甲酰基

戊二醛

55. 醛:a. α-H 的卤代及α-C 负离子的生成( α-H 的酸性),

醛比酮活泼

b. 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比较: 空间位阻越小越有利,脂环酮(C<8),位阻小,活性大于同碳原子数的脂肪酮 ; C=O 碳上带的正电荷

越多越有利 ; 随R 增加给电子能力增加, 中间体稳定性(如下:活

性从大到小)

c. 羰基的加成(亲核加成):

醛、脂肪族甲基酮和脂环酮(C<8)与氢氰酸作用,生成α-

羟基

腈(α-氰醇);

醛、脂肪族甲基酮和脂环酮(C<8)与饱和亚硫酸氢钠的加成-无

色晶体

与醇的加成:醛与醇在干燥氯化氢的催化下,发生加成反

应,生成半缩醛;

半缩醛不稳定,在酸性条件下能继续与另一分

子醇作用,失去一分子水生成稳定的缩醛

酮由于空间因素的影响,在同样情况下不易生成缩酮。但是环状的

缩酮比较容易形成

若在同一分子中既含有羰基又含有羟基,则有可能在分子内生成

环状半缩醛(酮)

与氨的衍生物加成

加Grignard试剂——制备醇

56.含有活泼甲基的醛、醇或酮与卤素的碱溶液作用,三个α氢原子都被卤素

取代,生成的α-三卤代物生成物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立即分解成三卤甲烷(卤仿,黄色晶体)和羧酸盐,称卤仿反应

可发生碘仿反应但不能与NaHSO3反应的是(C)

A、醛

B、脂甲酮

C、芳甲酮(空间效应)

D、脂环酮(C<8)

57.羟醛缩合(之一有α-H):含α-H的醛在稀碱的作用下,生成β-羟基醛

(醇醛),称为羟醛缩合或醇醛缩合反应,产物受热脱水转变为α,β-不饱和

无α-H的醛和含α-H的醛之间可以发生羟醛缩合反应

58.氧化反应:a.土伦试剂(Tollens): 硝酸银的氨溶液( [Ag(NH3)2]OH)

现象:银镜反应(Ag ↓)

b.费林试剂(Fehling)和班氏试剂(Benedict): 新制的Cu(OH)2

溶液(氧化剂是Cu2+)

现象:砖红色(Cu2O↓)

59.还原反应: a.催化加氢(Pt/H2,Ni/H2)

b. 金属氢化物还原: 硼氢化钠(NaBH4 –醛、酮),氢化铝锂

(LiAlH4 -醛、酮、羧酸、酯、酰胺),不饱和键不反应→醇

c. 克来门森(Clemmensen)反应: 酸性条件, Zn—Hg/浓HCl

醛酮→烃(羰基→亚甲基)

d. 歧化反应(Cannizzaro反应): 无α-H的醛(如HCHO、

R3C-CHO和Ar-CHO)在浓碱作用下发生自身的氧化还

原,一分子醛被氧化为酸,另一分子醛被还原成醇

e. 重要的醛和酮

60.羧酸及其衍生物和取代羧酸:

61.羧酸:羰基碳有π键;-OH氧与π键形成p-π共轭体系;-OH氧电子云向

羰基移动,有利于氢的离解,故羧酸的酸性强于醇;吸电子效应(-I和-C) 使酸性增大, 给电子效应(+I 和+C) 使酸性减少-----甲酸>苯甲酸>苯乙酸>乙

酸O孤对电子

62.酰胺的生成: 在羧酸中通入氨气或加入碳酸铵,可以得到羧酸的铵盐。将固

体的羧酸铵加热,分子内失去一分子水生成酰胺

63.羧酸的还原(反应式): LiAlH4:把羧基还原成羟基,不还原双键

B2H6:羧基还原成羟基,还原双键

64.脱羧反应:羧酸分子(A-CH2-COOH)中羧基脱去CO2的反应.

条件: 一元羧酸除甲酸外,加热和碱性;

A为强吸电子基(COOH,CN,C=O,NO2,CX3,C6H5)时,

加热即可脱羧

a.两个羧基或其间隔一个碳原子:脱羧;生成一元羧酸

b.两个羧基间隔2或3个碳原子:脱水成环酐

c.两个羧基间隔4或5个碳原子:脱水脱羧成环酮

d.两个羧基间隔5个以上碳原子:高温脱水成高分子链状酸酐

65.重要的羧酸:甲酸既有羧基的结构又有醛基的结构

在铂、钯等贵金属催化剂存在下,甲酸在室温下即分解而放出二氧化碳;

甲酸与浓硫酸等脱水剂一起加热,则分解成一氧化碳和水

丁二酸:又名琥珀酸 苯甲酸:俗名安息香酸

66. 羧酸衍生物: a. 丙烯酰氯 苯甲酰溴 邻苯二甲(酸)酐 苯甲酸苯甲酯

N ,N –二甲基甲酰胺

b.

沸点(bp): 酰卤、酸酐和酯<羧酸 (相对分子质量相近) 原因:分子间无氢键 c. 羰基C 上的正电荷越多,越容易反应: 酰卤 > 酸

酐 > 酯(O 上孤对电子)> 酰胺(N 上孤对电子),共轭>诱导(除卤素) d.

酯的醇解,称酯交换反应:

e. 氨解: 与氨(或胺)发生氨解产物是酰胺;都可不加催

化剂

67. 酰化反应: 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和氨解可以看成H 2O 、ROH 和NH 3分

子中的H 被酰基取代的反应; 引入酰基的反应称为酰化反应,羧酸衍生物

称酰化剂

68. 酰胺: 与亚硝酸的反应, 生成羧酸并放出氮气

69. 碳酸酰胺(尿素): a. 水解反应:

在酸、碱、酶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水解,

生成氨或二氧化碳

b. 与亚硝酸反应: 生成碳酸,定量放出氮气,可用来测定

尿素含量

c. 缩二脲反应: 尿素分子间可脱去一分子NH 3而生成缩二脲 缩二脲与稀碱的硫酸铜溶液呈紫红色 叫

缩二脲反应(凡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酰胺键

(—CONH —)的化合物均可发生缩二脲反应)

70. 羟基酸和羰基酸: 乳酸 ; 羟基丁二酸(苹果酸) ;

3-羧基-3-羟基戊二酸(柠檬酸) ; 3,4,5-三羟基苯甲酸(没

食子酸); 2,3-二羟基丁二酸(酒石酸)

71. 氧化反应:α-醇酸分子中的羟基受羧基吸电子效应的影响,比醇更易被氧化

C O NH 2R +H N O 2R C O O H +N 2+H 2

O

---(羰基)

72. α-醇酸分解反应:加稀硫酸------酮或醛(羰基)& 羧酸

73. 脱水反应:α-醇酸(分子间脱水生成交酯)

β-醇酸(分子内脱水生成α,β-不饱和酸(烯酸))

补充:-OH 既是α- 又是β-,按β-位反应

74. 酚酸的脱羧反应:酚酸的羧基处于羟基的邻位或对位时,受热后易脱羧

75. 羰基酸:a. 丙醛酸 2 -丁酮酸(α-丁酮酸) 3 -丁酮酸(β-丁酮酸)(乙酰

乙酸) α-丁酮二酸(草酰乙酸)

76. 羰基氧吸电子能力强于羟基,因此酮酸的酸性强于相应的醇酸

77. α-酮酸的氧化反应: α-酮酸分子中羰基与羧基直接相连,氧的-I 效应使羰

基与羧基碳原子电子云密度降低,致使碳—碳键容易断裂,因此, α-酮酸

能被弱氧化剂Tollens 试剂氧化

78. 酮酸的分解反应: α-酮酸分子中的碳—碳键容易断裂,因而与稀硫酸或浓硫

酸共热时可发生分解反应脱羧

脱羰反应

79. β-酮酸的分解反应:β-酮酸的受热脱羧反应生成酮,称为酮式分解反应

β-酮酸比α-酮酸更易脱羧,由于两个吸电子基团连在同

一个碳上,而酮基的吸电子效应大于羧基,使电子转移

有利于引起脱羧

80. β-酮酸与浓碱共热时, α-碳原子和β-碳原子之间发生断裂,生成两分子的羧酸盐,该反应称酸式分解反应

81. 胺的命名:RNH 2-- 伯胺(1°胺) R 2NH--仲胺(2°胺)

R 3N--叔胺(3°胺) N-甲基-N-乙基苯胺 N,N-二甲基苯胺 对氨基

偶氮苯

82. 季铵盐和季铵碱:[(CH3)4N]+Cl – [(CH3)3NCH2CH3] + OH –

83. 沸点:伯胺>仲胺>叔胺(碳原子数相同的胺); 原因:位阻能阻碍氢键的生成,伯胺分子间生成的氢键比仲胺强,叔胺分子间不能生成氢键

84. 碱性:电子效应——氮上斥电子基越多,碱性增强

季铵碱 > 脂肪胺(二甲胺﹥甲胺﹥三甲胺) > 氨 > 芳香胺(苯

胺 > 二苯胺 > 三苯胺)

85. 伯、仲胺能与酰卤、酸酐等酰化试剂生成酰

胺N N NH 2

用于氨基的保护,既可避免苯

胺被氧化(HNO 3),又可适当降低苯环的反应活性

86. 兴斯堡(Hinsberg )反应: 与苯磺酰氯反应

伯胺------白色沉淀+NaOH----溶解

仲胺------白色沉淀+NaOH----不溶解

叔胺不反应

87. 胺与亚硝酸反应:伯胺---N 2↑ 仲胺---黄色油状物或↓ 脂肪叔胺---反应

但无现象 脂肪叔胺---桔黄色结晶,加碱变翠绿色

88. 芳胺的特殊反应:亲电取代,

89. 硝化反应:可将氨基酰化,得对硝基产物

90.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11章P53):重氮化反应;取代反应(放氮反应);

偶联反应(不放氮反应)

91. 杂环化合物的命名:呋喃 吡咯 噻吩 噻唑 咪唑----五元单杂环 吡喃 吡啶 嘧啶----六元单杂环 喹啉 吲哚 嘌呤----稠杂环(13章P9) 3-甲基吲哚

a. 环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杂原子时,连接有氢或取代基的杂原子编号为

1,并使这些杂原子所在位次的数字之和为最小:4-甲基咪唑 4-氨基嘧

b. 环上有不同杂原子时,则按氧、硫、氮(电负性): 5-甲基噻唑

92. 凡具有共轭体系的五元环和六元环,都具有芳香性

93. 杂环化合物发生取代反应的难易次序为:吡咯>呋喃>噻吩>苯>吡啶 NH 2+Br 2

H O 2NH 2

Br

Br Br 白 O N H S N S N N H O N N N

94. 碱性大小a 、吡啶 b 、苯胺 c 、甲胺 d 、氨 e 、吡咯--------c > d >a >b >e

95. 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是不能在人体内合成或合成不足,必须由食物供给

的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96. 油脂的命名: 甘油三硬脂酸酯

97. 皂化:油脂在碱液中水解,得到脂肪酸的钠盐和甘油; 皂化值:使1g 油脂完全皂

化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皂化值越大,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越小

98. 碘值:100g 油脂所吸收碘的最大克数-------碘值越大,油脂的不饱和度越大

99. 酸值:中和1g 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KOH 的质量(mg )

100. 磷脂完全水解得到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碱; 卵磷脂完全水解得到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胺 101. 甾族化合物: 又叫类固醇化合物, 都含有环戊烷多氢菲的基本骨架 在C-10和C-13上常是甲基,叫做角甲基 C-17上连接的是其它原子团

环戊烷多氢菲有7个手性碳

102. 糖类 : a. 最简单的单糖是丙醛糖 (甘油醛)和丙酮糖(二羟基丙酮); 葡萄糖

为己醛糖,果糖为己酮糖 ; 确定构型沿用D/L 法。只考虑与羰基相距最远的一个

手性碳的构型 ; 葡萄糖既有醛基,也有醇羟基,可以形成分子内半缩醛(C-5上的

羟基进攻-CHO) ; α型和β型葡萄糖是非对映异构体它们的不同点是C-1上的构型,因此又称为异头物或端基异构体

103. 糖在溶液中,比旋光度自行转变为定值的现象称为变旋光现象 104.哈沃斯(Haworth )式: α-D-吡喃葡萄糖 D-葡萄糖开链结构

β-D-吡喃葡萄糖------C-1上新形成的羟基称半缩醛羟基或苷羟基

105.链结构与环状结构形成平衡体系中β-D-葡萄糖~64% ,而α-D-葡萄糖仅

占~36%------e 键

106.氧化反应: 碱性条件[ 弱的氧化剂(托伦Tollens 、菲林Fehling 、班氏试

剂Benedict )]: CHO-----COOH

酸性条件: a.溴水: CHO-----COOH b. 稀硝酸:

CHO-----COOH , OH-----COOH

107.碱性条件下D-葡萄糖、D-果糖、D-甘露糖之间的可以相互转化,这种互变异

构又叫差向异构化

108.成脎反应: D-葡萄糖、 D-甘露糖、D-果糖 + 2 =

(苯肼) 相同糖脎-----

反应仅发生在C1和C2上

109.成苷反应----糖苷中没有半缩醛羟基(苷羟基)----还原性、无变旋光现象 131498101712111516756C H 318C H 3191423

R A B

C D H 2NHN

HC C CH 2OH O H H H OH

H

OH NHNph

NHNph

110.脱水反应(糖类的显色反应): 1、莫里许(Molish )反应:浓H2SO4+ -

萘酚显紫色 2、谢里瓦诺夫(Seliwanoff)反应:盐酸+间苯二酚;酮糖比醛糖

显红色快

111.丁醛糖:赤型(两端间OH 同侧)和苏型(异侧)

112.低聚糖(二糖等):二糖是由两分子 单糖脱水而成的化合物-- 1、都 以其

半缩醛羟基脱水形成二糖,非还原性二糖(如蔗糖); 2、一个单糖分子以

半缩醛羟基,另一个单糖的醇羟基之间脱水形成二糖---还原性二糖(如麦芽

糖、纤维二糖和乳糖)。

113.多糖:多糖没有还原性和变旋光现象

多糖最终完全水解得到单糖

114.除甘氨酸(R=H )外,所有α-氨基酸中的α碳原子均是手性碳原子,因此

都具有旋光性

115.氨基酸:丙氨酸 苯丙氨酸 色氨酸

116.中性氨基酸:分子中氨基数目=羧基数目,由于羧基电离大于氨基,其水溶液显微酸性

117.必需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苯丙

氨酸、色氨酸八种氨基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

118.调节pH 值,氨基酸主要以电中性的两性离子存在,此时的pH 值就称为等

电点; 中性氨基酸的pI 值 < 7; 酸性氨基酸的pI 值 <7;碱性氨基酸的

pI 值>7

119.氨基酸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可用于氨基酸的分离

120.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ometer,UV)--共轭体系: σ→σ*﹥n →σ*﹥π

→π*﹥n →π*;饱和化合物无紫外吸收; 生色基(发色基)——在紫外可

见光区有特征吸收的基团---含有π键的基团,如-C=C-、-C ≡C-、-C=O 、

-NO2、-N =N-、-C ≡N;

电子跃迁(σ电子,π电子,未成键的n 电子)类型相同的吸收峰称为吸收

带:

1、R 带(也叫基团带):由n → π* 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含有杂原子的

不饱和基团存在,如: -C=O 、-NO2、-C ≡N 、-N =N -

2、K 带(也叫共轭带):由共轭的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

3、B 带(也叫苯型谱带) :芳香族化合物的π→π*吸收

4、E 带(乙烯型谱带):芳香族化合物的π→π*吸收 例:苯乙酮在近紫外具有哪些吸收带?

121.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meter, IR )--官能团:

偶极矩变化越大,吸收峰越

强,如羰基、羟基、胺基、氰基等基团; 化学键键强越强(即键的力常数K

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化学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

数区; υas>υs>δ

122.核磁共振光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er, NMR )医学上称为MRI H 3C CH COOH NH 2CH 2CHCOOH NH 2N H CH 2CH COOH NH 2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磁共振成像)--分子的结构式: a. 质量数或核电荷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有磁性 质量数与电荷数同为偶数的原子核,无磁性; b. 化学位移是因为核外电子云对H 原子核的屏蔽效应造成的,H 原子周围电子密度越大,屏蔽效应越大,信号越偏向高场;H 0绝对值无法测定,通常用电子屏蔽效应很大的四甲基硅烷[(CH3)4Si ,TMS]做参考物,TMS 其化学位移δ为零(左正右负); 质谱图中横坐标表示质荷比(m/z ),纵坐标表示离子的相对丰度(对) δb >δa ; δb >δa > δc

123.质谱 (Mass Spectrometer, MS)---分子的结构式: 质谱图中横坐标表示质荷

比(m/z ),纵坐标表示离子的相对丰度

124. 前三者为吸收光谱,MS 为放射光谱

CH 3CH 2Cl a b CH 3COCH 2CH 3O a b c

(先)顺-1,4-环己烷二羧酸的(后)优势构象是

反-1-氯-4-碘环己烷

Cl

I

医用有机化学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 )1. 属于醇类化合物的是 A . B . C . D . ( )2. 环己烷的椅式构象中,12个C-H 键可分为两组,每组6个分别用 符号表示为 A .α与β B .σ与π C .a 与e D .R 与S ( )3. 2—丁烯,2—丁炔,乙醇,乙醛在酸性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得到 的主要产物都是 A 甲酸 B 乙酸 C 丙酸 D 丁酸 ( )4. 下列烯烃中,有顺反异构的是: A. CH 3CH=CH 2 B. CH 3CH=CI 2 C. CH 3CH=CHCH 3 D. ClCH=C(CH 3)2 ( )5. 下列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无反应的是 A 乙炔 B 乙烯 C 环丙烷 D 乙苯 E 苯甲醇 ( )6. 下列化合物中碳原子杂化轨道为sp 的有 A .CH 3CH 3 B . CH 2=CH 2 C .C 6H 6 D .CH≡CH ( )7. 下列哪种化合物能与氯化亚铜氨溶液作用产生红色沉淀 A. CH 3CH=CHCH 3 B. CH 3CH 2C≡CH C. Ph-CH=CH 2 D. CH 3CH=CH(CH 2)4CH=CH 2 ( )8.能增加HCN 与乙醛加成反应速度的是 A 干燥HCl B 无水AlCl 3 C H 2SO 4 D NaOH ( )9. 下列各名称中正确使用了系统命名法原则的是 A 1-甲基丙醇 B 3-乙基丁醛 C 3-甲基-1-丁烯 D 4-甲基-2-苯基-4-戊烯 ( )10. 下列化合物含有伯、仲、叔氢的是 A .2,2,4,4-四甲基戊烷 B .2,3,4-三甲基戊烷 C .2,2,4-三甲基戊烷 D .正庚烷 CH 3CH 2CHO CH 2OH CH 3CCOOH O OH 1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近代史重点整理 上编 1.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鸦片战争引发)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2.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 近代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①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了解): 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割地最多),割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 4.反抗外来侵略: ①第一次自发反抗“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反侵略战争) ②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反侵略失败的原因P37 5.太平天国运动 ⑴代表人物:洪秀全 ⑵两大纲领: ①《天朝田亩制度》:进步性: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局限性: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②《资政新篇》: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探索,它不是农工实践的产物,而且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践。(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P47 ⑶历史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有利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6.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⑴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⑵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⑶主要内容:①经济上,兴办近代企业 ②军事上,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文化上,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⑷评价: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转变,但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注定要失败。 ⑸失败原因:①具有封建性②对外国具有依赖性③管理具有腐朽性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这套题整理的不错)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20分) 1.1936年10\ 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 ) 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2. ( C) 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3.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D )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卢沟桥事变后 4.1935年12 是(B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5. 胜利的战役是(A ) 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6. 的阶段是( B)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7.1945年4 表是(C ) A.周恩来 B.刘少奇 C.董必武 D.王若飞 8. 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 C) A.1945年8月 B.1945年9月 C.1945年10月 D.1945年11月 9.1947年10月10(C ) 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B.C.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0.1949年6 著作是(D )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1.1898 (C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12.

(A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B)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4. 是(D ) 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D )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A)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1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 主要领导人是(D ) A.梁漱溟 B.黄炎培 D.张君劢 D.邓演达

医用有机化学案例版书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习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它有那些特性? 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1、数目众多、结构复杂; 2、易燃; 3、熔沸点较低3、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4.反应慢、副反应多。 2.什么是σ键和π键? 沿着轨道对称轴方向重叠形成的键叫σ键。其特点为电子云可以达到最大程度的重叠,所以比较牢固。另外σ键旋转时不会破坏电子云的重叠,所以σ键可以沿对称轴自由旋转。 P轨道“肩并肩”平行重叠形成的共价键叫π键,其特点为电子云重叠程度小,键能低;电子云分布呈块状分布于σ键所在平面的上下,受核的束缚小,易受极化;成键的两个原子不能沿键轴自由旋转。 3.指出下列化合物所含的官能团名称: (1) (2) (3) (4) (5) NO2CH3 CH3H3C C CH3 CH3 CH2Cl OH 苯环、硝基苯环卤代烃酚环烯(6) (7) (8) (9) O CHO NH2 OH 环酮环醛苯环、胺环、醇 4.根据键能的数据,当乙烷分子受热裂解时,那一个共价键首先破裂?为什么?这个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乙烷分子受热裂解时,分子中的碳碳首先破裂,因为C—C键能为376 KJ·mol-1,而C—H 键能为439 KJ·mol-1。这个过程是吸热。 5.指出下列各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状态:

(1)(2)(3) H3C CH CHCHO sp3sp2 sp2sp2 CH3 sp3 CH CH2 sp2 sp2 苯环上的碳原子是sp2 杂化环己烷上的碳原子是sp3杂化 (4)(5)(6) HC CCH2CH CH2 sp3 sp sp sp2sp2H2C C CHCH3 sp2sp sp2sp3 H3C COOH sp3sp2 第二章烷烃 习题参考答案 1.解: (1)CH3CH2CHCH2CH2CH2CH3 CH2CH3 (2)CH32CHCH3 CH3 33 (3)CH3CH2CH2CHCHCH2CH2CH3 CH3 CH2CH3 (4)CH3CH2CCHCHCH2CH2CH3 CH2 3 CH(CH3)2 H3C CH2CH2CH3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医用有机化学-第五章答案

第5章卤代烃 5.5.1 比较卤代烷亲核取代反应S N1机理与S N2机理的特点。 解: 单分子反应(S N1)机理双分子反应(S N2)机理反应速率仅与卤代烷的浓度有关与卤代烷及亲核试剂的浓度都有关步骤两步进行一步完成 中间体碳正离子无中间体 产物消旋化、重排构型完全转化RX的活性3°> 2°> 1°> CH3X CH3X > 1°> 2°> 3° 5.5.2 列举叔丁基碳正离子、烯丙基碳正离子稳定的原因。 解:叔丁基碳正离子:3个甲基的斥电子诱导效应和9个C—H键的σ-p超共轭效应分散正电荷。 烯丙基碳正离子:p-π共轭,电子离域分散正电荷。 5. 5.3 比较卤代烷亲核取代反应和β-消除反应,二者有何联系?又有什么不同? 解:联系:卤代烷亲核取代反应和β-消除反应都是由碳卤极性键引起的,二者平行存在,相互竞争;又都有单分子和双分子过程。 不同:亲核取代反应(S N)是亲核试剂进攻中心碳原子,而β-消除反应是碱进攻卤原子的β-氢原子。 5. 5.4 命名下列化合物 (1)CH3CH CHCH3 Br CH3 (2) CH3CH2C CH3 Br CH3 (3)(CH3)2CCH(CH3)CH2Br CH2CH3(4) CH3CHCH CHCH3 (5)Cl (6) CHCH2CH2Cl 3 (7) C(CH3)3 H H Cl(8) CH2Cl 3 解:(1)2-甲基-3-溴丁烷(2)2-甲基-2-溴丁烷(3)2,3,3-三甲基-1-溴戊烷(4)4-溴-2-戊烯 (5)5-氯-1,3-环己二烯(6)3-苯基-1-氯丁烷

(7)(1R,3R)-1-叔丁基-3-氯环己烷(8)间甲基苄基氯 5.5.5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 (1)4-bromo-2-pentene (2)1-甲基-2,4-二氯环己烷(3)对溴苄基溴(4)2-甲基-6-氯-4-碘辛烷(5)3-chloro-1-cychexene (6)间氯甲苯 (7)反-4-甲基-5-碘-2-戊烯(8)(S)-4-氯-3-溴-1-丁烯 解:(1)CH3CH=CHCHCH3 (2) Cl CH3 Cl (3)Br CH2Br (4) CH3CHCH2CHCH2CHCH2CH3 3 Cl (5)Cl (6)Cl CH3 (7) C C H3C H CHCH 2 I H CH3 (8) CH2CH Br CH2Cl H 5. 5.6 完成下列反应式(写出主要产物) (1)CH3CH2CHCHCH3 Br CH3 2 (2)CH3 Br (3) 4 + CH3 Br (4) CHBrCH2CH3+AgNO3 Br (5)(CH3)2CHCH2CH2Br + CH3COONa 32 (6)PhCH=CH2 HBr 无水乙醚 2 3 解:(1) CH3CH2CHCHCH3 CH3 CH3CH2CCH2CH3 CH3 +

中国近代史纲要选择题和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 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1、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P12-14 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剥削制度封建地主的徒弟所有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中国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发展是及不平衡的;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2.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12-14 半半社会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际上是半殖民地半独立,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略称。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半殖民地的意思是国家有政府,但没有完全的主权,一些国家主权,比如我们国家的海关等被外国控制;半封建的意思是我们国家当时的经济特点是既有封建的小农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经济的意思。 3简述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许多矛盾P16第二节】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②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三是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线上。 4、简述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P17 ①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名族始终面临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②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区别在于,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解决生产力问题。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

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 说明:为使学生复习方便,期末考试规范,本题库基本以章为单位设定一个代码,其中将上编综述与第一章合并,代码为A,计22题;第二章代码为B,计12题;第三章代码为C,计13题;中编综述与第四章合并,代码为D,计15题;第五章代码为E,计14题;第六章代码为F,计15题;第七章代码为G,计15题;下编综述与第八章合并,代码为H,计18题。第九章、第十章因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内容重叠,故略。总计124 题。 A.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 2、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A.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两个根本性变化 1、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2、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A.3、在近代,中国没有完全变成殖民地的原因是什么 1.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2、中国人民的反抗3、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 A.4、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有哪些 1、城市贫民 2、手工业者 3、破产农民 A.5、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点有哪些 1、革命性最强 2、组织纪律性强 3、集中、团结 4、与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 A.6、中国资产阶级包括哪几部分 1、官僚资产阶级 2、民族资产阶级 A.7、简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两面性 1、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矛盾、斗争的一面 2、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

义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A.8、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A.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A.10、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2、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A.1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2、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A.1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1、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的社会性质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3、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有一定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A.1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2、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A.14、近代中国,列强对华军事侵略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夺财富 A.15、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政治控制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扶植、收买代理人 A.16、近代中国,列强对华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A.17、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文化渗透主要表现是什么

医用有机化学部分第七章羧酸和取代羧酸练习题

医用有机化学部分 第七章羧酸和取代羧酸 一、选择题 1.下面四种化合物种哪一个沸点最高()A. CH3CH2OH B. CH3CHO C. CH3COOH D. CH3CH3 2.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A. HOOC-COOH B. CH3CH2OH C. CH3COOH D.CH3CHO 3.下列化合物中,属于芳香族羧酸的是()A.苯甲酸 B.苯乙酸 C. 3-苯基丁酸 D.2-苯基丙酸 4.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羟基酸的是( ) A. 蚁酸 B. 柠檬酸 C. 醋酸 D. 草酸 5.下列化合物中,属于酮酸的是( ) A. 水杨酸 B.草酸 C. 草酰乙酸 D. 乳酸 6.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A. 苯酚 B. 丙酸 C. 2-羟基丙酸 D. 2-丙酮酸 7.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 A. HCOOH B. CH3COCH3 C. CH3CH2OH D. CH3COOH 8.根据系统命名法,化合物(CH3)2C(OH)CH2CH2COOH的名称为()A. 二甲基丁醇酸 B. 2-羟基戊酸 C. 4,4-二甲基-4-羟基-丁酸 D. 4-甲基-4-羟基戊酸 9.乙酸的沸点高于乙醇,这主要是因为()A. 乙酸分子间形成氢键 B. 乙酸与水形成氢键 C. 乙酸分子间存在分子间力 D. 乙酸中羰基碳进行了sp2杂化 10.鉴别羧酸和苯酚常用的试剂为( ) A. NaOH B. NaHCO3 C. NaHSO3 D. HCl 11.CH3CH2COOH和CH3COOCH3之间的异构属于( ) A.碳链异构 B.官能团异构 C.位置异构 D.立体异构 12.下列化合物中,容易发生分子内脱水的是()A.CH3CH2COOH B.HOCH2CH2COOH C. CH3COCOOH D. HCOOH 13.下列化合物中,容易发生脱羧反应的是()A.CH3CH2COOH B.HOCH2CH2COOH C. CH3COCH2COOH D. CH3COCOOH 14.下列化合物中,容易发生银镜反应的是()A.甲酸 B.乙酸 C. 丙酮 D. 乙醇 15.下列化合物的水溶液能与FeCl3显色的是()A.柠檬酸 B.乙酸 C. 水杨酸 D. 乙醇 16.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化合物是()A.柠檬酸 B.乙酸 C. 丙二酸 D. 乙二酸 17.下列化合物中不溶于水的是()A.醋酸 B.乙醇 C.丙酮 D.乙酸乙酯 18.常用药阿斯匹林的结构式是()

《医用有机化学》教学的几点心得

[2] 雷鸣, 陈晓光, 刘卫燕, 等. 803名广东医学院在校学生网络 [6] Shapira N A, Lessig M C, Goldsmith T D.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Proposed ch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成瘾状况的调查及人格特征分析[J]. 广东医学院学报, depression and anxiety[J]. Depress Anxiety,2003, 17(4): 207-2006, 24(1):84-86. 216. [3] Yong K. 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clinical [7] 张燕贞, 刘西瑞, 隋雪, 等. 医科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网络成 disorder[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04th annual convention of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6. 瘾倾向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06, 26(14):116-118.[4] 金伯利.S.杨.网虫综合症—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M]. 毛 [8] 刘军安, 冯东旭, 王齐, 等. 医科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影响 英明, 毛巧明(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0:121-125.因素研究[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9, 26(3):150-152.[5] 陈淑惠, 翁俪祯, 苏逸人, 等.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之编制与心 [9] 李燕琴, 颜虹, 高海燕, 等. 医学生网络成瘾及相关因素分析 理计量特性研究[J]. 中华心理学刊, 2003, 45(3):279-294. [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7, 16(1):65-67. 102 第 30 卷第 1 期2012 年 2 月广东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V ol. 30 No. 1Feb. 2012 《医用有机化学》涉及与医学密切相关的有机就在他们身边,生活中处处穿插有机化学知识,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而对有机化学产生兴趣。例如,德国人韦勒合成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如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尿素是人类合成的第一个有机化合物,推翻了“活 [2] 检验仪器学、微生物、临床检验学等)奠定基础。它力论”,标志着有机化学的诞生;尿素及相关化的内容以叙述性及需要记忆的内容为主,理论探讨肥的合成对农业影响巨大,粮食的增收使地球承载和逻辑推理少,学生往往会感到“上课听得懂,课 60亿人口成为可能;尿素大量存在于哺乳动物体[1] 后记不住” 。与其他医学基础课相比,《医用有内,是蛋白质的最终代谢产物,在肝脏产生并融入机化学》在教与学两方面常常不能引起部分老师和血液(人体内尿素的浓度在2.5~7.5μmol/L),人体内同学的重视,并存在课时少、学生多、内容多、大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排出,少量由汗排出。教师应班上课等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几年的从教经验与体让学生明白排尿、出汗就是排毒,让学生感到《医会,就如何搞好教学,激发医学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有机化学》的知识就存在于生活中。总结了《医用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心得。2 授人以“鱼”,亦授人以“渔” 1 上好绪论课, 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医用有机化学》教材安排的特点是:前面章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机化学的第一课是节主要讨论有机小分子化合物,为医学学生理解生绪论课,其目的是回答有机化学“是什么”、“学命过程中的分子行为奠定必要的基础;后几章介绍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这几个问题。了生物大分子脂类、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等,介绍教师应该设计好第一次课,明确有机化学的主要内和讨论了一些生命过程中有机化学问题的前沿和热容,让学生对该学科有全面的了解,感觉有机化学 点,为生物化学打下基础。在讲授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时,按照定义、分类、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医学的关系这一顺序来讲授,将“鱼”教授给学生,以此作为“明线”。在分析化合物的结构和 提 要:本文针对医学院校学生专业特点和医用有机化学的课程特点,结合作者几年来教学的工作经验,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医用有机化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心得。 关键词:医用有机化学;医学;教学心得 中图分类号:O 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4057(2012)01-0102-02DOI: 10.3969/j.issn.1005-4057.2012.01.042 浅谈《医用有机化学》教学的几点心得 梅 俊 (广东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广东东莞 523808) 基金项目:广东医学院面上项目(No.M2009006)收稿日期:2011-07-04;修订日期:2011-10-18作者简介:梅 俊(1973-),男,硕士,讲师。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1840(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2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革命任务:反帝反封 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先后经过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探索救国活动。还有农民阶级的救国活动。 (1)地主阶级的活动: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的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等的师夷长技以自强。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资产阶级的活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新文化运动 (3)无产阶级的活动: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救国活动。 (4)农民阶级的活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6历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4--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日本全面侵华(1937---1945)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14、15页)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第6、7页)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南开大学09年近代史纲要试卷及答案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本科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期末统考试卷(A卷)[闭卷](100分钟) (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比例:30:70) 学院:专业: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将1-20题的选项字母填入下表相应空格处,共20分,每小题1分) 1.在19世纪中叶,被称为“海上霸主”、“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英国 2.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洋务派开设的工厂 C.外国资本企业 D.辛亥革命后的新兴企业 3.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望厦条约 4.康有为创立的宣传维新思想的新式学堂是()。 A.时务学堂 B.万木草堂 C.京师大学堂 D.同文馆 5.被誉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写了《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 A.黄兴 B.宋教仁 C.邹容 D.陈天华 6.关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和操纵 B.原有的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民族资本主义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不但占有一席之地,而且逐步占主导地位 D.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留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相结合,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显著优势 7.毛泽东认为,()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A.十月革命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第一次国共合作 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最伟大的历史贡献是()。 A.发动、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 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9.下列不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的前提条件是()。 A.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C.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 D.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10.中国共产党正式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自己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D.中共七大 11.1938年10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在中国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地域辽阔,战线长,敌后战场的开辟 B.中国在经济上军事上仍相对弱小,无力开展反击 C.中国国民党不积极抗战 D.中国抗战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十分困难。 12.()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A.土地革命 B.党的建设 C.根据地建设 D.武装斗争 13.以下人物中,都参加过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的是 ( )。

医用有机化学测试题

综合练习题(一) 一 选择题 (一)A 型题 1 下列体系中既有p-π共轭又有π-π共轭的是( ) 2 氨基(-NH 2)既具有邻、对位定位效应,又可使苯环致活的主要原因是( ) A +I 效应 B -I 效应 C 供电子p-π共轭(+C 效应) D π-π共轭效应 E 吸电子p-π共轭(-C 效应) 3 化合物 发生硝化反应易难顺序为( ) A ④ ① ② ⑤ ③ B ③ ⑤ ② ① ④ C ⑤ ③ ② ④ ① D ① ④ ② ③ ⑤ E ④ ① ⑤ ③ ② 4 下列化合物中最易与 H 2SO 4反应的是( ) 5 稳定性大小顺序为( ) A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③ ② ④ C ③ ① ④ ② D ② ① ③ ④ E ③ ④ ① ② 6 下列卤烃在室温下与AgNO 3醇溶液作用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 A 溴化苄 B 异丙基氯 C 3-氯环己烯 D 烯丙基碘 E 丙烯基氯 7 ① 吡咯 ② 吡啶 ③ 苯胺 ④ 苄胺 ⑤ 对甲苯胺的碱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 A ④ ② ③ ⑤ ① B ② ④ ③ ① ⑤ C ④ ② ⑤ ③ ① D ⑤ ③ ② ④ ① E ② ⑤ ③ ④ ① 8 下列化合物即可与NaHSO 3作用,又可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 A CH 3CHCH 3 B CH 2 C C C1 CH CH 2D E CH 2OH Br + CH CHCH 3 COOH OH NO 2OCOCH 3①②③④ ⑤A B C D E CH 3CH CCH 2CH 3 CH 3 (CH 3)2C CCH 2CH 3CH 3C CHCH CH CHCH 3 CH 3 C (CH 3)2 CH 2 CH 3 C 2H 5CH 3H 5C 2 CH 3C 2H 5CH 3 H 5C 2 CH 3 ①②③④

医用有机化学期末复习及练习

医用有机化学期末复习及练习 本课程的学习即将结束,现将全书的重点内容按命名、结构理论、基本反应、化合物转化及合成方法、鉴别等几个专题进行总结归纳,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命名是学习有机化学的“语言”,因此,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有机合物的命名包括俗名、习惯命名、系统命名等方法,要求能对常见有机化合物写出正确的名称或根据名称写出结构式或构型式。 1、俗名及缩写要求掌握一些常用俗名所代表的化合物的结构式,如:木醇、甘醇、甘油、石炭酸、蚁酸、水杨醛、水杨酸、氯仿、草酸、苦味酸、肉桂酸、苯酐、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巴豆醛、葡萄糖、果糖等。还应熟悉一些常见的缩写及商品名称所代表的化合物,如:RNA、DNA、阿司匹林、煤酚皂(来苏儿)、福尔马林、扑热息痛、尼古丁等。 2、习惯命名法要求掌握“正、异、新”、“伯、仲、叔、季”等字头的含义及用法, 掌握常见烃基的结构,如:烯丙基、丙烯基、正丙基、异丙基、异丁基、叔丁基、苄基等。 3、系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重点,必须熟练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其中烃类的命名是基础,几何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是难点,应引起重视。要牢记命名中所遵循的“次序规则”。 (1)、几何异构体的命名烯烃几何异构体的命名包括顺、反和Z、E两种方法。简单的化合物可以用顺反表示,也可以用Z、E表示。用顺反表示时,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在双键碳原子同侧的为顺式,反之为反式。如果双键碳原子上所连四个基团都不相同时,不能用顺反表示,只能用Z、E表示。按照“次序规则”比较两对基团的优先顺序,较优基团在双键碳原子同侧的为Z型,反之为E型。必须注意,顺、反和Z、E是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不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有的化合物可以用顺反表示,也可以用Z、E表示,顺式的不一定是Z型,反式的不一定是E型。例如: CH3-CH2Br C=C (反式,Z型) H CH2-CH3 CH3-CH2 CH3 C=C (反式,E型) H CH2-CH3 脂环化合物也存在顺反异构体,两个取代基在环平面的同侧为顺式,反之为反式。 (2)、光学异构体的命名光学异构体的构型有两种表示方法D、L和R、S,D 、L标记法以甘油醛为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化合物很难确定它与甘油醛结构的对应关系,因此,更多的是应用R、S标记法,它是根据手性碳原子所连四个不同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排列顺序标记的。光学异构体一般用投影式表示,要掌握费歇尔投影式的投影原则及构型的判断方法。例如: COOH 根据投影式判断构型,首先要明确, H NH2 在投影式中,横线所连基团向前, CH2-CH3竖线所连基团向后;再根据“次序 规则”排列手性碳原子所连四个基团的优先顺序,在上式中: -NH2>-COOH>-CH2-CH3>-H ;将最小基团氢原子作为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顶端,其余三个基团为正四面体底部三角形的角顶,从四面体底部向顶端方向看三个基团,从大到小,顺时针为R,逆时针为S 。在上式中,从-NH2-COOH -CH2-CH3

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每章重点总结)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课程重点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侵入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另一个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因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六大基本特征、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均见书,兹不罗列)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课程重点: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步步深入 1、从方式上看: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2、从阶段上看 (1)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2)《马关条约》使得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资本输出”的新时期,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空前加深。 (3)《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课程重点 1、太平天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简答题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题 一、对中国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的运动和发起阶级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农民阶级,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 太平天国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和搜刮,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2)重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剧了中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3)直接原因:连年发生的自然灾难。 (4)主观原因: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组织的推动。 二、太平天国制度建设的两大方案及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一)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二)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三)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四)没能付诸实施。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一)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二)限于当时历史条件,没能付诸实施。 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一)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二)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四)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五)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四、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原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首先,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其次,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再次,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最后,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 客观原因:敌人(本国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者)的力量强大。 教训:天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 兴办洋务事业之目的 1.压内——镇压农民起义 2.防外——加强海防、边防 3.固体——发展本集团的政、经、军实力 五、洋务事业的主要方面 (一)兴办近代企业;(二)建立新式海陆军;(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六、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一)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二)开始了中国的近代教育,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三)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