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反驳的八个层次

反驳的八个层次

反驳的八个层次
反驳的八个层次

反驳的八个层次

阶层一:谩骂

甲:暴力电玩有可能会影响年轻人,导致偏差行为的产生,我建议政府应该多管管。

乙:靠,脑残一个!

丙:呵呵,笑而不语(是的,贬讽也是一种谩骂)

最等而下之的是谩骂(name-calling),比如中国网民最熟悉的「脑残」、「楼主该吃药了」之类。稍有档次的论战,都不会出现这类言辞。像李敖这样狂得没边的人,也必须要澄清说,别人是骂蒋介石是混蛋,而他则是「证明」蒋介石是混蛋,所以并不是在谩骂。可见,「谩骂= 不讲理」这个公式,是谁也不敢否认的。

阶层二《人身攻击》

其次是人身攻击,也就是对人不对事,有个拉丁文专名叫ad hominem,可见其源远流长。最常见的是乱贴标签,「五毛」、「公知」的帽子满天飞。再高级点,则是指出由于存在利益相关,所以说话者的观点不足为信。比如专家往往跟相关领域有利利益瓜葛,所以专家的话都不能信;医生开药是能拿回扣的,所以医生开的药不能吃。这种辩风又被称为「污泉」,直译为「在井里投毒」(poison the well),确实是非常形象——直接污染这口井,当然最为省事;我才懒得反驳你的观点呢,直接把你这个人搞臭不就行了?

补充一点:在逻辑中,所谓人身攻击的谬误,与一般所理解的「人格侮辱」不同——人身攻击的关键,不在于有没有骂人,而在于有没有「藉由评论对方的性格、动机、职业、地位或处境,当成是对其论点的反驳」。

换言之,说「小明是个猪脑,咱们揍他」,不算?人身攻击(言者只想侮辱,没想藉此论证)。?但若说「小明是个猪脑,所以他的论点一定错」,则算人身攻击。

甲:暴力电玩有可能会影响年轻人,导致偏差行为的产生,我建议政府应该多管管。

乙:你自己有没有打过电玩?你懂什么啊?

丙:对不起,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最好还是听专家的意见吧(是的,这同样是人身攻击)。

阶层三《纠缠语气态度》

再次,也就是第三个层级的反驳,叫做「针对语气」(responding to tone),也就是纠缠态度问题。古惑仔电影里小弟给大哥壮声势,从来都是指着对方的鼻子叫嚣「注意你的态度!」没见过谁真的反驳对方观点的。因为出来混面子比里子重要,就像吵架时气势比道理重要。一个观点让你不爽,如果满脑子都是「你怎么说话的?」「我就是看不惯你那个德性」,那就是还停留在情绪层面,并没有真正进入有意义的反驳。

甲:暴力电玩有可能会影响年轻人,导致偏差行为的产生,我建议政府应该多管管。

乙:你这样说,让我们这些乖乖打电玩的人情何以堪?

丙:我觉得轻易批评别人的喜好,是一种很不尊重的行为。

阶层四《提出缺乏论证的反例》

严格来说,前三种反驳只是徒有其表,从第四个层也就是「提出异议」(contradiction)开始,慢慢进入正题。但是,如果单纯只是提出异议,那未免也太容易了。你说东,我就说西;你说打狗,我就说撵鸡。你说米饭里有沙子,我就说沙子里毕竟还有米饭。其实也怪无聊的。所以还需要再上一层,把单纯的异议变成一种「辩驳」(counterargument),也就是用论据和推理来支撑自己的异议,这是第五层。

甲:暴力电玩有可能会影响年轻人,导致偏差行为的产生,我建议政府应该多管管。

乙:胡说,我从小就玩电动玩到大,照样是个好学生!

丙:专业的电竞选手,每周都要打上几十个小时的电玩,难道他们多半都有暴力倾向?

阶层五《自说自话的反驳》

甲:暴力电玩有可能会影响年轻人,导致偏差行为的产生,我建议政府应该多管管。

乙:照你这么说,谈恋爱更有可能导致年轻人的偏差行为,所以是不是也要禁止?

丙:电玩也是有好处的!研究显示打电玩可以增进手眼协调、训练大脑反应。

阶层六《针锋相对的反驳》

做到这一层已经很不容易,但是别忘了,就算你的反驳有理有据,也未必是有的放矢。著名的「稻草人谬误」,就是指这种树立一个错误的假想敌,驳得很热闹但却完全放空炮的情况。所以,辩驳思路本身没问题,只是保证了子弹的质量,真要打倒目标,还得瞄得够准才行。这就是第六层级的「针锋相对的辩驳」(refutation),必须要援引对方的原话,找出其中的错误,并且解释清楚为甚么是错的。

甲:暴力电玩有可能会影响年轻人,导致偏差行为的产生,我建议政府应该多管管。

乙:所谓「有可能影响年轻人」,究竟程度是多少?

丙:所谓的「偏差行为」,与「犯罪行为」,在研究中是同一个概念吗?

阶层七《正中要害的反驳》

不过,对方的错误可能会有很多,归根到底的关键问题却往往只是某一点。就像一个人病症可能很多,病因却只是一个。所以比针锋相对更高级的,是「正中要害的辩驳」(refuting the central point)。正如高明的医生,一定不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在不同的疼痛中找到统一的病因,并且对症下药。根据我的经验,一场辩论听下来,最关键的问题其实也就那么一两个,谁能最准确地发现并且予以澄清,谁就是赢家。

甲:暴力电玩有可能会影响年轻人,导致偏差行为的产生,我建议政府应该多管管。

乙:说要政府「多管管」……但你怎么证明目前政府的管制(如分级制)是「不足的」?丙:所有事物的管制(如毒品、枪械),是不是都要严格到「无人因此犯罪」后,才能叫足够?

格雷厄姆认为,这个第七层次,就是最高境界的反驳。不过事实上,还有一种比这还要高级的反驳,那就是发掘对方的真实关切,并以此出发来证明对方本不应该如此。前七层都是在挑刺,而这一层则有质的不同——根本就不抬杠,以全心全意为对方着想的态度证明对方是错的。说白了,不是我想反对你,而是为了你自己好,你自己也应该反对自己。

道理其实很简单:只要对方不是完全无脑,你想要反驳的过错里,就一定存在某种正确的东西,因此一味的反驳难免遇到反弹,倒不如充分承认对方的某种合理性,顺势而为地推翻对方的主张。比如说,不道德的行为之所以是错,最硬的理由,其实是它也会最终损害你自己的利益;这比劈头盖脸一通骂,逼着人家承认自己就是胎里坏,说服力要大得多。

最后这一层,乃周帅神来之笔——至此,已经不是在谈逻辑上,论证与反驳的效力高低,而开始进入到修辞学(rhetoric,亦译为论辩)的领域了。

关于修辞论辩之学,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将之界定的最妙。

「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艺术。」

这句话的重音,我认为,要放在「艺术」两字上头。

对某甲来说,想要保护青少年,想要降低偏差行为,那本心,是没错的。

反驳这种人,就算能驳倒他的烂论点,也驳不倒他的好心肠。

层次分析法及实例分析(应急能力)

应急能力与层次分析法 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后,就需要准确的确定体系各个指标对评价目标的影响能力,即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值,权重值就是指标影响力的量化数值,指标之间相对的重要程度,指标权重确定的是否准确会直接影响评价结果[50]。现阶段计算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主观赋权法,专家可以根据实际问题,自己的经验判断得到原始数据,准确的确定各个指标系数排序,例如层次分析法(AHP),另一种是客观赋权法,由指标评价中获得的实际数据形成原始数据,例如主成分分析方法(PCA)。 本文选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天然气净化厂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确定指标权重的数学方法,该方法应用线性代数中矩阵的求解方法,具体计算过程为构造两两判断矩阵,求解该矩阵的特征值,选取最大特征值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检验后,解得最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即为该层元素相对于上一层某元素的重要度,通常结果需要归一化处理,进而计算出对总目标的权重,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权重最大者即为优选方案。 实践证明,层次分析法能够准确的确定指标的权重,它由于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完善的方法体系深受学者和专家的欢迎,并在实践应用中不断的改进,建立了多样的变形方法,适用于所建指标体系结构复杂又缺乏原始数据的决策当中。 在应急管理评价研究方面,随着全球各类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给社会和国家造成巨大的灾难和严重的后果,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表现出了高度重视,纷纷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进行研究,极大的促进了应急能力评价方面的发展。国外主要是在国家和政府层面上对应急能力评价进行了研究,多集中在评估体系建设方面,本本主要介绍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三个国家在应急能力评价方面的研究现状。 (1)美国应急能力评价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对突发事件的防灾能力进行评估的国家。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美国的两大应急管理机构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和国家应急管理协会(NEMA)相互合作共同建立了一套应急准备能力评估标准,标准简称为CAR,这套应急评估系统使用十分广泛,几乎没有地域限制,当时美国的56个州都应用此系统对其应急能力进行了评估,美国的财务部门也依据CAR这套评估系统,可以合理的向地方政府提供发放应急救援物资。 这套评估系统中防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由13项一级指标、209项二级指标和1014项三级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具体来讲,13个一级指标分别是是法律法规、风险分析、风险控制、物资管理、编制应急预案、指挥协调、通讯和预警、

层次分析法的优劣势

层次分析法的优劣势分析: 优势: 1.系统性的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成为继机理分析、统计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系统的思想在于不割断各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而层次分析法中每一层的权重设置最后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结果,而且在每个层次中的每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都是量化的,非常清晰、明确。这种方法尤其可用于对无结构特性的系统评价以及多目标、多准则、多时期等的系统评价。 2.简洁实用的决策方法 这种方法既不单纯追求高深数学,又不片面地注重行为、逻辑、推理,而是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复杂的系统分解,能将人们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便于人们接受,且能把多目标、多准则又难以全部量化处理的决策问题化为多层次单目标问题,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同一层次元素相对上一层次元素的数量关系后,最后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即使是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也可了解层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掌握它的基本步骤,计算也经常简便,并且所得结果简单明确,容易为决策者了解和掌握。 3.所需定量数据信息较少 层次分析法主要是从评价者对评价问题的本质、要素的理解出发,比一般的定量方法更讲求定性的分析和判断。由于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模拟人们决策过程的思维方式的一种方法,层次分析法把判断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步骤留给了大脑,只保留人脑对要素的印象,化为简单的权重进行计算。这种思想能处理许多用传统的最优化技术无法着手的实际问题。 劣势: 1.不能为决策提供新方案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是从备选方案中选择较优者。这个作用正好说明了层次分析法只能从原有方案中进行选取,而不能为决策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这样,我们在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时候,可能就会有这样一个情况,就是我们自身的创造能力不够,造成了我们尽管在我们想出来的众多方案里选了一个最好的出来,但其效果仍然不够人家企业所做出来的效果好。而对于大部分决策者来说,如果一种分析工具能替我分析出在我已知的方案里的最优者,然后指出已知方案的不足,又或者甚至再提出改进方案的话,这种分析工具才是比较完美的。但显然,层次分析法还没能做到这点。 2.定量数据较少,定性成分多,不易令人信服 在如今对科学的方法的评价中,一般都认为一门科学需要比较严格的数学论证和完善的定量方法。但现实世界的问题和人脑考虑问题的过程很多时候并不是能简单地用数字来说明一切的。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带有模拟人脑的决策方式的方法,因此必然带有较多的定性色彩。这样,当一个人应用层次分析法来做决策时,其他人就会说:为什么会是这样?能不能用数学方法来解释?如果不可以的话,你凭什么认为你的这个结果是对的?你说你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比较深,但我也认为我的认识也比较深,可我和你的意见是不一致的,以我的观点做出

层次分析法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信息安全风险 评估中的应用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层次分析法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0. 引言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产生的信息安全问题也带来了新的威胁。传统事后被动防护方法缺乏系统考虑,缺乏预防措施。只有按系统观综合实施保障手段,进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首要环节,是进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第一步,而风险评估中指标之间的权重分配是进行评估的一个关键问题,直接影响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它是处理多目标、多准则、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问题,进行决策分析、综合评价的一种简单、实用而有效的方法,是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它能简化系统分析和计算,把一些定性的因素进行量化,是分析多目标、多准则、多因素复杂系统的有力工具,它具有思路清晰、方法简便、适用面广,系统性强等特点。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对影响信息安全的各种因素的权重进行评估,判断出影响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风险管理。 1. 基本概念、方法和软件介绍 信息的安全属性息 一般来讲,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1)机密性(Confidentiality):即保证信息为授权者享用而不泄漏给未经授权者;(2)完整性(Integrity)即保证信息从真实的发信者传送到真实的收信者手中,传送过程中没有被非法用户添加、删除、替换等;(3)可用性(Availability)即保证信息和信息系统随时为授权者提供服务,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合理的拒绝;(4)可控性(Controllability)即出于国家和机构的利益和社会管理的需要,保证管理者能够对信息实施必要的控制管理,以对抗社会犯罪和外敌侵犯;(5)不可否认性(Non-Repudiation)即人们要为自己的信息行为负责,提供保证社会依法管理需要的公证、仲裁信息证据。尽管国内外对信息安全的定义存在一定差异,但对于信息安全内容的认识却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信息安全的基本服务内容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保证信息安全即要保证信息的安全属性不被破坏,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人对一个复杂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一致。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问题时,首先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转化为最底层相对最高层的比较优劣的排序问题,借助这些排序,最终可以对所分析的问题作出评价或决策。层次分析法不仅适用于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信息的情况,还允许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运用经验、洞察力和直觉进行决策。其分析过程可以概括为4个步骤:

第八章层次析法

第八章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它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 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人们在进行社会的、经济的以及科学管理领域问题的系统分析中,面临的常常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而往往缺少定量数据的系统。层次分析法为这类问题的决策和排序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而实用的建模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模,大体上可按下面四个步骤进行: (i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ii )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 (iii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iv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下面分别说明这四个步骤的实现过程。 1.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与特点 应用AHP 分析决策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这些层次可以分为三类: (i )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也称为目标层。 (ii )中间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也称为准则层。 (iii )最底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 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需要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地层次数不受限制。每一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不要超过9个。这是因为支配的元素过多会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 下面结合一个实例来说明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例1 假期旅游有1P 、2P 、3P 3个旅游胜地供你选择,试确定一个最佳地点。 在此问题中,你会根据诸如景色、费用、居住、饮食和旅途条件等一些准则去反复比较3个侯选地点。可以建立如下的层次结构模型。 目标层O 选择旅游地 准则层C 景色 费用 居住 饮食 旅途 措施层P 1P 2P 3P 1.2 构造判断矩阵

(完整版)数学建模之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解决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用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各衡量目标能否实现的标准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并合理地给出每个决策方案的每个标准的权数,利用权数求出各方案的优劣次序,比较有效地应用于那些难以用定量方法解决的课题。 缺点: (1)层次分析法的主观性太强,模型的搭建,判断矩阵的输入都是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往往会因为决策者的考虑不周、顾此失彼而造成失误。 (2)层次分析法模型的内部结构太过理想化,完全分离、彼此独立的层次结构在实践中很难做到。 (5)层次分析法只能从给定的决策方案中去选择,而不能给出新的、更优的策略。 1.模型的应用 用于解决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 (1)公司选拔人员, (2)旅游地点的选取, (3)产品的购买等, (4)船舶投资决策问题(下载文档), (5)煤矿安全研究, (6)城市灾害应急能力, (7)油库安全性评价, (8)交通安全评价等。 2.步骤 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首先明确决策目标,再将各个因素按不同的属性从上至下搭建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模型如下图所示。

目标层 准则层 方案层 目标层:表示解决问题的目的,即层次分析要达到的总目标。通常只有一个总目标。 准则层:表示采取某种措施、政策、方案等实现预定总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 方案层:表示将选用的解决问题的各种措施、政策、方案等。通常有几个方案可选。 注意: (1)任一元素属于且仅属于一个层次;任一元素仅受相邻的上层元素的支配,并不是任一元素与下层元素都有联系; (2)虽然对准则层中每层元素数目没有明确限制,但通常情况下每层元素数最好不要超过 9 个。这是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一组事物在 9 个以内,普通人对其属性进行判别时才较为清楚。当同一层次元素数多于 9 个时,决策者对两两重要性判断可能会出现逻辑错误的概率加大,此时可以通过增加层数,来减少同一层的元素数。 ②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 以任意一个上一层的元素为准则,对其支配的下层各因素之间进行两两比 a重要程度的衡量用Santy的1—9较。得到判断矩阵,再求出各元素的权重。 ij 标度方法给出。即

层次分析法详解

构建风险层次结构 通过选取的指标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多目标的且问题涉及到许多因素,各种因素的作用相互,情况复杂。依据层次分析法处理这类复杂的问题就需要对所涉及的因素指标进行分析:哪些是需相互比较的;哪些是需相互影响的。把那些需相互比较的因素归成同一类,构造出一个各因素类之间相互联结的层次结构模型。各因素类的层次级别由其与目标的关系而定: 第一层是目标层,也就是国家风险的评价排序 第二层是准则层,这一层中是国家风险排序所涉及的国家风险类型,即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 第三层是子准则层,这一层是评价衡量准则层中各要素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 即政权凝聚力、腐败状况、相关法律政策、国际关系、官僚主义、经济政策、汇率稳定性、金融环境、内部冲突、外部冲突、民族差异等。 第四层也就是我们要选择的方案即所要选择的并购方案国家。 为了方便计算以及模型的理解,层次结构中各层次均用字母代替,目标层为A i 准则层为B,子准则层为C,方案层为D。 522重要性程度描述 为了将上述复杂的多因素综合比较问题转化为简单的两因素相对比较问题。首先找出所有两两比较的结果,并且把它们定量化;然后再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从所有两两相对比较的结果之中求出多因素综合比较的结果。进行定性的成对比较时, 我们将比较结果分为5种等级:相同、稍强、强、明显强、绝对强并将我们所做出的比较结果应用1?9个数字尺度来进行定量化,比较具体含义及相应数字对应如下表: 表5.2 AHP重要程度描述表 子准则层 方案层 图5.1风险层次结构模型 Fig.5.1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model of country

如何理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如何理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材内容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这一节内容属于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放在这个位置,不仅说明了此节内容的概括性同时也表明了高中课程的设计技巧,新课标高中生物紧密与初中生物相联系,我们在初中时对于生命系统的结构有所了解,本节在这个位置不仅仅起到了承接的作用,还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关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这一观点,是为深入学习细胞的知识作铺垫,属了解水平。教材通过事例从几个方面提供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因此,该内容的教学目标定为“举例说出”。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增加的内容,本节教材涉及较多的初中知识,同时,由于时间相隔较长而容易遗忘,因此,本节教学除完成知识上的教学目标之外,还具有熟悉学生,了解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在这节内容中只有种群和群落是学生没有学习过的,这些结构层次都属于基本概念,因此需要理解学习。不仅理解生命系统的这些结构层次的含义,还应理解这些结构层次是层层相依,紧密相联的,同时,还应初步理解生命系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教学目标定为“举例说明”。在分析组成生命系统的多层次关系的基础上,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谓是恒河沙数,但是这些生物,小到组成它们身体的细胞,大到一个生物个体,一个物种、甚至一个生态系统、整个生物圈,都可以一个一个的生命系统(什么是系统呢),而且这些生命系统之间还有层次的关系。(以一只龟为例分析) 单一个心肌细胞就是一个生命系统,(为什么呢?)因为细胞各个部分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而使细胞能表现生命特征;心肌也是一个系统(分析略)。引导学生分析心脏、循环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等也是一个系统。 先指导学生看课本图1-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生命系统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什么?

层次分析法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0.引言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产生的信息安全问题也带来了新的威胁。传统事后被动防护方法缺乏系统考虑,缺乏预防措施。只有按系统观综合实施保障手段,进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首要环节,是进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第一步,而风险评估中指标之间的权重分配是进行评估的一个关键问题,直接影响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它是处理多目标、多准则、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问题,进行决策分析、综合评价的一种简单、实用而有效的方法,是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它能简化系统分析和计算,把一些定性的因素进行量化,是分析多目标、多准则、多因素复杂系统的有力工具,它具有思路清晰、方法简便、适用面广,系统性强等特点。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对影响信息安全的各种因素的权重进行评估,判断出影响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风险管理。 1.基本概念、方法和软件介绍 1.1信息的安全属性息 一般来讲,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1)机密性(Confidentiality):即保证信息为授权者享用而不泄漏给未经授权者;(2)完整性(Integrity)即保证信息从真实的发信者传送到真实的收信者手中,传送过程中没有被非法用户添加、删除、替换等;(3)可用性(Availability)即保证信息和信息系统随时为授权者提供服务,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合理的拒绝;(4)可控性(Controllability)即出于国家和机构的利益和社会管理的需要,保证管理者能够对信息实施必要的控制管理,以对抗社会犯罪和外敌侵犯;(5)不可否认性(Non-Repudiation)即人们要为自己的信息行为负责,提供保证社会依法管理需要的公证、仲裁信息证据。尽管国内外对信息安全的定义存在一定差异,但对于信息安全内容的认识却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信息安全的基本服务内容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保证信息安全即要保证信息的安全属性不被破坏,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1.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人对一个复杂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一致。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问题时,首先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转化为最底层相对最高层的比较优劣的排序问题,借助这些排序,最终可以对所分析的问题作出评价或决策。层次分析法不仅适用于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信息的情况,还允许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运用经验、洞察力和直觉进行决策。其分析过程可以概括为4个步骤: 图1 层次模型结构图 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对于一般的系统,层次分析法的层次结构大体分为三层:目标层、准则层、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 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③ 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18、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 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

层次分析法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0、引言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产生的信息安全问题也带来了新的威胁。传统事后被动防护方法缺乏系统考虑,缺乏预防措施。只有按系统观综合实施保障手段,进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就是首要环节,就是进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第一步,而风险评估中指标之间的权重分配就是进行评估的一个关键问题,直接影响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就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它就是处理多目标、多准则、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问题,进行决策分析、综合评价的一种简单、实用而有效的方法,就是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它能简化系统分析与计算,把一些定性的因素进行量化,就是分析多目标、多准则、多因素复杂系统的有力工具,它具有思路清晰、方法简便、适用面广,系统性强等特点。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对影响信息安全的各种因素的权重进行评估,判断出影响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风险管理。 1、基本概念、方法与软件介绍 1、1 信息的安全属性息 一般来讲,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1)机密性(Confidentiality):即保证信息为授权者享用而不泄漏给未经授权者;(2)完整性(Integrity)即保证信息从真实的发信者传送到真实的收信者手中,传送过程中没有被非法用户添加、删除、替换等;(3)可用性(Availability)即保证信息与信息系统随时为授权者提供服务,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与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合理的拒绝;(4)可控性(Controllability)即出于国家与机构的利益与社会管理的需要,保证管理者能够对信息实施必要的控制管理,以对抗社会犯罪与外敌侵犯;(5)不可否认性(Non-Repudiation)即人们要为自己的信息行为负责,提供保证社会依法管理需要的公证、仲裁信息证据。尽管国内外对信息安全的定义存在一定差异,但对于信息安全内容的认识却就是基本一致的,那就就是信息安全的基本服务内容包括机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保证信息安全即要保证信息的安全属性不被破坏,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了标准与依据。 1、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人对一个复杂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一致。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问题时,首先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与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转化为最底层相对最高层的比较优劣的排序问题,借助这些排序,最终可以对所分析的问题作出评价或决策。层次分析法不仅适用于存在不确定性与主观信息的情况,还允许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运用经验、洞察力与直觉进行决策。其分析过程可以概括为4个步骤: 图1 层次模型结构图 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对于一般的系统,层次分析法的层次结构大体分为三层: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

层次分析法实例

层次分析法应用实例 问题描述:通讯交流在当今社会显得尤其重要,手机便是一个例子,现在每个人手里都有至少一部手机。但如今生产手机的厂家越来越多,品种五花八门,如何选购一款适合自己的手机这个问题困扰了许多人。 目标:选购一款合适的手机 准则:选择手机的标准大体可以分成四个:实用性,功能性,外观,价格。 方案:由于手机厂家有几十家,我们不妨可以将其归类:○1欧美(iphone);○2亚洲(索爱);○3国产(华为). 解决步骤: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图1 选购手机层次结构图 2.设置标度 人们定性区分事物的能力习惯用5个属性来表示,即同样重要、稍微重要、较强重要、强烈重要、绝对重要,当需要较高精度时,可以取两个相邻属性之间的值,这样就得到9个数值,即9个标度。

为了便于将比较判断定量化,引入1~9比率标度方法,规定用1、3、5、7、9分别表示根据经验判断,要素i与要素j相比:同样重要、稍微重要、较强重要、强烈重要、绝对重要,而2、4、6、8表示上述两判断级之间的折衷值。 注:aij表示要素i与要素j相对重要度之比,且有下述关系: aij=1/aji ;aii=1;i,j=1,2,…,n 显然,比值越大,则要素i的重要度就越高。 3.构造判断矩阵 A B1 B2 B3 B4 B1 1 3 5 1 B2 1/3 1 3 1/3 B3 1/5 1/3 1 1/5 B4 1 3 5 1 表1 判断矩阵A—B B1 C1 C2 C3 C1 1 1/3 1/5 C2 3 1 1/3 C3 5 3 1 表2 判断矩阵B1—C

B2 C1 C2 C3 C1 1 3 3 C2 1/3 1 1 C3 1/3 1 1 表3 判断矩阵B2—C B3 C1 C2 C3 C1 1 3 6 C2 1/3 1 4 C3 1/6 1/4 1 表4 判断矩阵B3—C B4 C1 C2 C3 C1 1 1/4 1/6 C2 4 1 1/3 C3 6 3 1 表5 判断矩阵B4—C 4.计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和一致性检验 用求和发计算特征值: ○1将判断矩阵A 按列归一化(即列元素之和为1):bij= aij /Σaij ; ○2将归一化的矩阵按行求和:ci=Σbij (i=1,2,3….n ); ○3将ci 归一化:得到特征向量W=(w1,w2,…wn )T ,wi=ci /Σci , W 即为A 的特征向量的近似值; ○4求特征向量W 对应的最大特征值: 1).1 5 3 1 51131513131311531 = A ,按列归一化后为 38 1514 522 938 1538314122138338514322338539151452293815 2).按行求和并归一化后得()T 389 .0069 .0153 .0389.0=W

高中生物为必修一第一章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教案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知道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将你获得的文字、图表信息表达出来; (2)自主学习: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等资料收集和整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对生物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2)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法导引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层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这些层次中,只有种群和群落这两个名词是学生陌生的,需要教师用具体的事例补充讲解。例如,在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就是一个种群,而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构成了一个群落。这两个概念不需要掌握,只需要学生能通过具体的事例理解就行。 2.除种群和群落外,其他的几个层次都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接触过的概念,可以让学生分组回忆、讨论。 3.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其他的事例。例如,与心肌细胞同层次的还有平滑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上皮细胞、神经细胞等等。 名师课堂 一、名师说课 选择SARS病毒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 1.SARS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结构,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选择SARS 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有助于体现“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将病毒与细胞联系起来,但不宜要求学生深入学习SARS病毒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中的其他问题及对策 本节教材涉及较多的初中知识,同时,由于时间相隔较长而容易遗忘,因此,本节教学除完成知识上的教学目标之外,还具有熟悉学生,了解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尽量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对相关知识进行补充和拓展。二是不要仅仅拘泥于具体的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从系统的角度看待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以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三是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调整问题的难度和教学策略,并注意教师列举的事例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热点相联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精品教案 导入:2003年春夏之交,非典型性肺炎在我国流行爆发,部分城市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产、商场停业的现象,很多与非典患者共同工作和生活的人被隔离在家。为什么人们对非典型性肺炎这么恐惧呢?这是因为它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而这一切都是由SARS病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8.3.2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运用AHP进行系统分析,首先要将所包含的因素分组,每一组作为一个层次,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这些层次大体上可分为3类 1、最高层:在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又称目标层; 2、中间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要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又称为准则层; 3、最底层:表示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又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 层次分析结构中各项称为此结构模型中的元素,这里要注意,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不一定是完全的,即可以有元素(非底层元素)并不支配下一层次的所有元素而只支配其中部分元素。这种自上而下的支配关系所形成的层次结构,我们称之为递阶层次结构。 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可不受限制。为了避免由于支配的元素过多而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每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地不要超过9个,若多于9个时,可将该层次再划分为若干子层。 例如,大学毕业的选择问题,毕业生需要从收入、社会地位及发展机会方面考虑是否留校工作、读研究生、到某公司或当公务员,这些关系可以将其划分为如图8.1所示的层次结构模型。 图8.1 再如,国家综合实力比较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6 .2: 图6 .2 图中,最高层表示解决问题的目的,即应用AHP所要达到的目标;中间层表示采用某种措施和政策来实现预定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一般又分为策略层、约束层、准则层等;最低层表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政策(即方案)。 然后,用连线表明上一层因素与下一层的联系。如果某个因素与下一层所有因素均有联系,那么称这个因素与下一层存在完全层次关系。有时存在不完全层次关系,即某个因素只与下一层次的部分因素有联系。层次之间可以建立子层次。子层次从属于主层次的某个因素。它的因素与下一层次的因素有联系,但不形成独立层次,层次结构模型往往有结构模型表示。 二、构造判断矩阵 任何系统分析都以一定的信息为基础。AHP的信息基础主要是人们对每一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的判断,这些判断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矩阵形式就是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AHP工作的出发点,构造判断矩阵是AHP的关键一步。 当上、下层之间关系被确定之后,需确定与上层某元素(目标A或某个准则Z)相联系的下层各元素在上层元素Z之中所占的比重。 假定A层中因素Ak与下一层次中因素B1,B2,…,Bn有联系,则我们构造的判断矩阵如表8.16所示。 表8.16 判断距阵 Ak B1 B2 …Bn

1,2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生物1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知识要点】 1.1 观察生物 一.生物的基本物征 (1)生物都具有严整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新陈代谢的有无是生物与非生物根本的区别。 (3)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 (4)生物体都具有应激性。 (5)生物体都有生殖和发育的现象。 (6) 生物体都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7)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二.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 1.营养方式 植物:有绿叶,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 动物: 无有绿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摄取现成的营养物质 2.运动的快慢 植物:不能快速运动 动物:能自由快速运动 3.应激性 植物:不能对刺激作出灵敏的反应 动物:可以对刺激作出灵敏的反应 4.细胞结构 植物:细胞结构中存在细胞壁 动物: 细胞结构中没有细胞壁 三.生物的分类 1. 根据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的生物命名法,可把生物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其中种是分类的最低等级,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在各类生物中,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就越高,亲缘关系就越近。 2.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可将所有的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又可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的种类远多于无脊椎动物,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 3. 根据有无种子将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两类,被子植物是自然界中最高等的植物; 种子裸露----裸子植物 有种子 种子包被----被子植物 植物 无种子 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支持部分: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 调节部分: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遮光器。 光学部分:目镜,物镜,反光镜。 显微镜的使用 ①安放 左手托右手握;放在实验桌边,安装镜头。 ②对光 升-----转----看-----调 ③观察 放-----压----降(侧视)------看----升-----调 2、 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① 取送方法要正确 一定要左手托右手握。 ② 镜头的保护 不要用手抚摸镜头,更不能与硬的东西接触擦拭,要用擦镜纸。 ③ 转换器的使用 用手指握住转换器的边缘进行转换。 ④ 对光 调节光线强弱的部件是遮光器上的光圈和反光镜,用低倍物镜,大光圈。

层次分析法综述

层次分析法综述 摘要:层次分析法(AHP法) 是一种解决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用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各衡量目标能否实现的标准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并合理地给出每个决策方案的每个标准的权数,利用权数求出各方案的优劣次序,比较有效地应用于那些难以用定量方法解决的课题。 关键字:层次分析法权重一致性检验 1、层次分析法的概述 1.1层次分析法产生的背景 定量分析方法对于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最优化模型,曾一度在决策问题中得到非常广泛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难以构造合适的模型。即使构造出数学模型,有时也难以准确说明问题或者难以执行。 第二、决策问题带有相当多的主观性,而这很难体现在最优化模型中。 第三、庞大的模型成本太大,难以理解。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人们重新思考数量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决策问题,如何既考虑数学分析的精确性,又考虑人类决策思维过程及思维规律,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层次分析法。 1.2层次分析法的发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icess,以下简称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萨第(T.L.Saaty)教授于本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他首先于1971年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应急计划”时运用了AHP,又于1977年在国际数学建模会议上发表了“无结构决策问题的建模—层次分析法”一文,此后AHP在决策问题的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同时AHP 的理论也得到不断深入和发展。目前每年都有不少AHP的相关论文发表,以AHP为基本方法的决策分析系统—“专家选择系统”软件也已早推向市场,并日益成熟。 AHP于1982年传入我国。在当年召开的中美能源、资源、环境会议上萨第教授的学生高兰尼柴(H.Gholamnezhad)向中国学者介绍了这一新的决策方法。随后,许树柏等发表了发表了国内第一篇介绍AHP的文章“层次分析法—决策的一种实用方法”(1982年)。此后,AHP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1987年9月我国召开了第一届AHP学术讨论会,1988年在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AHP学术会议,目前AHP在应用和理论方面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 2、层次分析法的特点 2.1优点: 1.系统性的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层次分析法的详细步骤.doc

层次分析方法 倪致祥主讲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准则思维的方法,它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把人们的思维过程层次化和数量化,在目标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的数据情况下尤为实用。自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Saaty T.L.提出以来,此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发展很快。 过去的物理是建立在纯化的实验和理想化的模型的基础上,去分析和探索物质世界最基本的规律。现代物理则开始呈现出一种研究复杂性现象的趋势,除了把物理知识应用到其它更复杂的科学领域,建立象量子化学、生物物理、量子生物学等交叉学科之外,在物理领域的本身也一反过去研究理想模型的惯例,开始向非理想、不规则的复杂现象进军。非晶态、无序、混沌、多体等问题正在吸引许多物理学家的注意。对这些复杂问题,传统的纯定量分析方法越来越变得软弱无力,需要借助于定性分析的方法来整体考虑。因此,层次分析方法也许会给我们提供帮助。 问题1 某工厂在扩大企业自主权后,厂领导正在考虑如何合理地使用企业留成的利润。在决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1)调动职工劳动生产积极性; (2)提高职工文化水平; (3)改善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状况。 请你对这些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以供厂领导作参考。 分析和试探求解 这个问题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综合比较。由于不存在定量的指标,单凭个人的主观判断虽然可以比较两个因素的相对优劣,但往往很难给出一个比较客观的多因素优劣次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能不能把复杂的多因素综合比较问题转化为简单的两因素相对比较问题呢?运筹学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首先找出所有两两比较的结果,并且把它们定量化;然后再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从所有两两相对比较的结果之中求出多因素综合比较的结果。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 进行两两相对比较,并把比较的结果定量化。 首先我们把各个因素标记为B1:调动职工劳动生产积极性;B2:提高职工文化水平;B3:改善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状况。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在进行定性的成对比较时,人们头脑中通常有5种明显的等级:相同、稍强、强、明显强、绝对强。因此我们可以按照下表用1~

8第八章 层次分析法

-167- 第八章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它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 教授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人们在进行社会的、经济的以及科学管理领域问题的系统分析中,面临的常常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而往往缺少定量数据的系统。层次分析法为这类问题的决策和排序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而实用的建模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模,大体上可按下面四个步骤进行: (i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ii )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 (iii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iv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下面分别说明这四个步骤的实现过程。 1.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与特点 应用AHP 分析决策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这些层次可以分为三类: (i )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也称为目标层。 (ii )中间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也称为准则层。 (iii )最底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 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需要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地层次数不受限制。每一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不要超过9个。这是因为支配的元素过多会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 下面结合一个实例来说明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例1 假期旅游有1P 、2P 、3P 3个旅游胜地供你选择,试确定一个最佳地点。 在此问题中,你会根据诸如景色、费用、居住、饮食和旅途条件等一些准则去反复比较3个侯选地点。可以建立如图1的层次结构模型。 图1 层次结构模型

层次分析法介绍

2 层次分析法 2.1层次分析法的简单介绍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运筹学教授T. L. Satty 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分解出问题的组成因素,并按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将因素层次化,组成一个层次结构模型,然后按层分析,最终获得最低层因素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重要性权值。 在经营决策中经常会遇到多指标、多方案的综合比较问题, 由于经常出现多个方案互有好坏的情况。因此要从成百上千个指标、方案中选择最佳的组合方案就成了一个较为麻烦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尽管人们还不能解决多个方案的综合比较问题, 但是如果就2个方案之间进行比较还是可以判断出相对好坏的。于是, 设法在数学上找到1种方法, 使之从多方案比较过渡到两两之间的比较,从而解决多方案比较的问题, 这就是AHP法的基本思想。 2.2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层次结构 第一类:最高层,又称顶层、目标层。 第二类:中间层,又称准则层。 第三类:最底层,又称措施层、方案层。 层次结构图 (一)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是完全的结构模型层

(二) 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是不完全的结构模型 2.3 判断矩阵 设要比较n 个因素)...,,(21n y y y y =对目标z 的影响,从而确定它们在z 中所占的比重,每次取两个因素i y 和j y 用ij a 表示i y 与j y 对z 的影响程度之比,按1~9的比例标度来度量ij a ,n 个被比较的元素构成一个两两比较(成对比较)的判断矩阵.)(n n ij a ?=A 显然,判断矩阵具有性质: ?????? ? ??=A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ΛM M M ΛΛ212222111211 ,0>ij a ,1 ij ji a a = 1=ii a )...,2,1,(n j i = 所以又称判断矩阵为正互反矩阵(简称正互阵,又称成对比较阵)。 现在,来看看如何确定ij a 的取值?T.L.Satty 的做法是用数字1~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 (见表2-1)。选择1~9方法是基与下述根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