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案例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案例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案例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案例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案例

一、设计意图:通过傣族的葫芦丝优美的乐曲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通过多媒体直观的将丰富多彩的民族介绍给学生们,让他们感受生活在民族大家庭中是十分快乐的。

二、内容分析:本节主要讲述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其中有55个少数民族,主要民族的文化艺术,生活习惯、体育活动和宗教活动,各民族的分布状况,及分布特点。我国的民族政策等。

三、设计亮点:傣族葫芦丝的引入,各少数民族主要民族的文化艺术,生活习惯、体育活动和宗教活动课件的展示。

四、现场实录:

那天我兴致勃勃的坐在多媒体教室里,和已到的学生欣赏着葫芦丝优美的旋律,因为我认为这节课准备的很充分,课件还不错,足以让学生上一节满足课,心理很得意。这时上课铃声响了,我迅速关闭音乐,打开课件,没成想意外发生了:我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把旁边我的照片给打开了,而且迅速地播放了好几张,这下教室里沸腾了,同学们一致请求我再给他们放几张。说实在的,这些照片除了我的家人,我没有给任何人看过,这是2007年我参加黑龙江中小学环境教育教师培训班在承德避暑山庄照的,我怕太张扬了,可在这种情况下我也只好咬牙答应学生的请求。

我告诉学生们:多年来,避暑山庄由于具有世界遗产的珍贵性、东方古典建筑和皇家园林的代表性、历史文化的厚重和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性而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它就是一座民族和宗教的历史博物馆,各种类型的建筑突出表现了多民族联合、再现了中华文化多元的特点,是我国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避暑山庄兴建后,清朝黄帝每年都用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首领,使这里成为我国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这里是蒙古包度假村。清代这里也曾建有蒙古包,康熙、乾隆皇帝曾在这里的御幄蒙古包欢迎和宴请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普陀寺俗称“小布达拉宫”,西藏达赖喇嘛到热河觐见时多居住在此。这是避暑山庄小长城。

我给学生们看棒槌山的照片,讲棒槌山的典故,讲游棒槌山的惊险,说棒槌山的形成原因,告诉他们凡前来观光旅游的人,都要亲手摸一摸棒槌山。据说摸摸棒槌山一辈子腰不酸,摸一摸棒槌山能活一百三。不过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我还告诉他们山上的那棵小树是棵桑树,据测这株桑树已经三百年了,据传为我国最早的桑树。

教室里鸦雀无声,直到我点击结束,学生们才余兴未消的说:“完了?”我借机说:“想身临其境吗?努力吧!”我说:“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多民族是多少个呀?”“56个”学生们回答,这时忽然冒出一名学生说:“老师现在又多了一个族。”我说是什么族,他回答说:“啃老族。”我当时就有被戏弄的感觉,心想这不是瞎胡闹吗?心里很不舒服,现在的学生经常会说出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我静了静说:“你们知道“啃老族”的含义吗?”学生回答:“知道”,我说:“你们愿做啃老族吗?”一致回答:“不愿意”。我说为了你们将来不做啃老族,你们现在就应该记住:知识改

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说完我突然灵机一动,我顺着学生的话说:“除了啃老族,你们还知道什么族?”学生们全都楞在那里,我说我还知道你们很多人都是追星族,还有月光族,学生们说;“老师什么是“月光族”啊?我说:“月光族就是挣多少花多少。”这种消费是否好下课自己思考。接着我请学生们明确民族的概念,和学生们一起欣赏课件,完成学习任务。

主要内容包括:我国民族构成,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如:

朝鲜族的:顶水舞、长鼓舞、跳板、打秋千。

蒙古族的:那达慕、马头琴。

回族的:无沿小圆帽,清真寺。

维吾尔族的:花帽、手鼓舞、考羊肉串。

哈萨克族的:冬不拉、叼羊。

傣族的:竹楼、竹筒饭、菠萝饭、泼水节、孔雀舞。

苗族的:吊角楼、芦笙舞。

藏族的:布达拉宫、锅庄舞。

黎族的:跳竹竿。

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分布状况及分布特点。

这节课学生们出奇的投入,出奇的专心,个个都变聪明了,积极动脑,积极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时间不足的情况下竟然较好的完成了学习目标。

五、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没法按照预期的准备进行,但效果却不错。尤其是照片的展示,歪打正着,正合学习主题,再加上月光族的讲解,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老师更具亲和力。我真的庆幸没根说啃老族的学生发火,不然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兴奋点给抹杀了,怎么会收到这么好的效果哪?再说,说这话的学生也许真的认真听讲了,思维活跃了,才联想到啃老族的。我想当时这样处理效果也许好些。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在课堂上发问说话的学生,一般都比较机敏,他们智慧的火花也许就在课堂的某一时段迸发出来,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个机遇和他们碰撞,将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以后的课堂上学生们学习更专注了,讨论更热烈了,课堂学习效果明显好于从前。我从中悟到了磨刀不误砍材工的道理。

一堂被打乱的课,却收到了意外的效果,这是感情投资的结果,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向师性是不容低估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能力,学习动力。

现在的学生不同于我们,他们天生自我娇惯,一旦遇到一点小磨难就不知所措,因此我们要因势利导,倍加呵护,谨慎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采取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换一种方式爱学生。

我国的民族教学案例2011年1月20日

小学数学分数的再认识(课例)

分数的再认识 学习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认识整体“1”,会寻找整体“1”。 2.从度量的角度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3.结合具体的情景,经历概况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从度量的角度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课前游戏:猜谜语 课前谈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诗词内容出自《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 学习数学也是一样,我们应该多个角度,多个方向的来学习。比如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我们在三年级中也学习过,今天我们就一起换个角度来体会分数的意义。 一、引入。 1.单位“1”再认识 课件出示:(1个圆、1米、1把香蕉、一堆糖) 师:仔细看大屏幕,我们再来看看,1个圆、1米、1把香蕉、一堆糖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这个1在数学上有个专有名词叫“单位1”或整体“1”。一段路程、一项工程、一筐苹果、一本书、一段时间等都可以看做整体1) 二、解决问题,感受分数的产生过程 1、师:今天我们就来再研究分数的意义,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分数是什么?(也就是分数的意义)分数是怎么样产生的? 课件展示: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数是自然数,以后在度量和平均分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样就产生了分数。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分数来补充整数。 2、师生共同用树枝量黑板长度。(体验不够一个时折断) 现在有个时光穿梭机,回到古代。这时候我们已经是古人了。那古人们想来量一量这个黑板的长度,你用什么方法。 师:你遇到什么什么情况了?不够的时候怎么办呢?是不是有这样的可能。

分数的再认识(一)优秀教案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太和县桑营镇淝南小学 郭亚磊 2014.11.28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63—64页。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分数。(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成语。) 十拿九稳()一分为二()七上八下()在三年级时,我们就对分数进行了初步的认识,老师有几个题目想考考大家。 2、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

( ) ( ) (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1、平均分;2、一个圆是一个整体, 一个长方形是一个整体。 3、如图:图中阴影部分能用 3 1 表示吗?为什么? 通过检查同学们学的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分数的世 界,让我们共同享受分数带给我们的快乐!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 的再认识(一)”。【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一)】 二、探究新课。 (一)、说一说。 4 3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 1.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2.教师课件出示,教材63页上的三幅图。教师强调:同一个分 数的意义,可以有三种方式来表示,一是把一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 二是把多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三是把多组图形看作一个整体。 3.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 用分数表示。 (二)画一画。 1.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老师奖励给大家一副精美的图案, 课件呈现一张图片: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设计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知道各民族平等、团结、友爱、合作的意义,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从而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交往和表达能力。 知识: 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有55个少数民族,全国设有5个自治区。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识图习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交往和表达习惯。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各民族平等、团结、友爱、合作。 2.明确人民币上印有少数民族头像的含义,了解少数民族的分布区域。 教学难点: 1.民族区域的划分 2.少数民族分布区域及依服饰判断民族: 教学用具: 印有少数民族头像的人民币、中国政区图、少数民族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在长期的融合中,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一课。 二、进行新课

第一部分:世代友好的家庭 (一) 活动一 播放课件一:MTV《爱我中华》,师生共同欣赏并感受各民族团结友好的情景和气氛。师:欢乐的乐曲深深地感染和打动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你们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吗?生:《爱我中华》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民族,哪些民族人口比较多吗? 生: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汉族人口比较多,占92% ,壮族、满族、朝鲜族、藏族、蒙古族人口也较多。 [设计意图:课前师生共同欣赏一曲深情并茂的《爱我中华》,在欢快气氛的营造中,能较快地引发学生的民族情怀,并以此为话题,自然引出本课的所学内容。]活动二 播放课件二:布达拉宫的图片 让学生猜猜这是哪里? 2师:大家一定知道美丽的西藏,西藏自然风光美丽,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许多没被人们攀登过得冰山雪峰,还有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和独特的藏族文化。大家知道布达拉宫是为谁修建的吗? 学生自由作答。 活动三: 讲故事。 1、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讲讲(吐蕃与唐朝公主“和亲”的故事) 资料:藏族民间故事中写的是赞普松赞干布掌握吐蕃政权以后,派大臣噶尔东赞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出了五个难题,对各国前来求婚的使节进行考试,谁能智胜,公主便嫁给该国君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优秀说课稿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说课内容 本课的内容“分数的再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分数的再认识(一)》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已将“认识分数”设置了独立的教学单元,让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本节课对分数进行再认识(一),教材安排了“3、4 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已知一个图形的1、 4 ,画出原图形”、“圈一圈,与同伴交流”三个数学活动,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部分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完成分数意义的构建,即通过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到分数的相对性。为后续真分数、假分数、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操作活动,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教学难点:对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理解,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1)情境教学法,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2)动手操作实践法,在合作交流中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三、说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复习分数旧知。 师:你们能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三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吗?(预设)生:这三个图形用分数表示分别是1/2,1/2,2/6。师:前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预设)生:前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因为这两个图形大小相同。(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使学生理解整体“1”相同,同一个分数对应的部分也相同,为整体“1”不同的情况作铺垫。) 2.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63活动1 (1)独立想一想,并自己说一说可以表示什么。(2)小组交流并填写表格。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 取几份用分数表示 4份3份▲▲▲△ 4份3份

八年级地理上册《1.4 中国的民族》导学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1.4 中国的民族》导学案 (新版)湘教版 【目标导航】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自主学习】 1、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个民族,以族人口最多,占 %,其他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占 %,少数民族中以族人口最多。 2、人口在400万以上的民族有哪些? 3、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活动。 4、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状况是: 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部和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和地区。 5、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的特点。 6、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设立。

7、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我国最少的少数民族是; 【合作探究】 探究一: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文化 1、联系已经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比较我国的民族组成与日本的差异 2、读图 1、15 1、16反映了我国哪些民族的文化特色,完成活动中的连线 3、补充你所知道的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探究二:读图 1、14“我国民族的分布” 1、①汉族主要分布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 在、、地区。 ②分布最广泛的民族是族,傣族主要分布在____ _____省。 ③_ ____、___ ___省是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 2、大杂居、小聚居的含义(从汉族、少数民族分布情况分析 3、完成P17活动 【典例分析】 材料A:当今世界,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民族问题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民族冲突和纠纷,如印巴之争、巴以冲突等。反观我国,社会安定,民族团结,主要原因就是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一直贯彻执行着正确的民族政策。材料B: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

《分数的再认识》导学案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导学案设计 授课班级五年级学科数学内容分数的再认识 任课老 师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 难点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方 法 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三段模式程序 (要 素) 学案导案 预习 激活(3-5分钟) 知识 链接 一、预习案 1、用分数表示左面各图中的阴影部 分。 对话生成(25-32分钟) 自主 学习 合作 交流 研讨 展示 评价 生成 二、学始于疑 活动一: 1、发现、解决问题 这三个同学从粉笔盒中拿出来的粉笔一样多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小组内交流。 1.拿出三个粉笔盒,分别装有8、 6、8支粉笔。请三位同学分别 从粉笔盒中拿出整体的。 2、说一说:小明和淘气谁看的多? 3、画一画 淘气小明

【展示提升】 将前面的知识向大家展示一下。 【讨论合作】 (1)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 的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 。他们谁捐的钱多?请说明理 由。 (2)拿走6支铅笔的 ,应拿几支? 巩固拓展(5-10分钟) 课程训练 巩固 提高 1、四年级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 的吗? 2、有6个桃子,怎么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两个?(画一画,分一分) 3、一个长方形面积的4/5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的4/5相等,这个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是( ) ①长方形的面积大 ②正方形的面积大 ③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 ④不能比较 4、下面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 小组检查指导 有什么收获或困惑? 一个图形的 4 1 是 ,那这个图形是什么呢? 433 2 413 14 3547 37 55 25 2

多民族的大家庭地理教案设计

多民族的大家庭地理教案设计 多民族的大家庭地理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设计理念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活动,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充分利用地理图表,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充分利用课件,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民族构成状况、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2.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表,培养获取信息、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和合作竞争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开拓视野,了解我们 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 2.通过角色扮演、课堂竞赛和讨论等活动,进一步理解我国民族构成和文化差异性,为下节学习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奠定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2.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3.培养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 三、分析教学任务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着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知识,是学生必备的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本节课所学知识与前面所学中国疆域和人口知识紧密联系,也为下节学习民族分布、民族政策以及以后学习初中区域地理和高中地理打下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 年龄特点上:八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 知识障碍上:学生对少数民族知识了解较少,民族观念不强。 动机和兴趣上:由于当前初中地理教育的现状造成了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很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二)重点、难点及处理 1.教学重点 我国民族构成状况。 2.教学难点 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重点难点突破 powerpoint软件制成地理课件 四、教法、学法和媒体 (一)教学方法

【强烈推荐】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

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 “分数”检 测 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我会填。(每空1 分,共19分) 1、填一填。 (1)5个 15 是( ),( )个 16 是1。 (2)78 里面有( )个81,322里面有( )个3 1。 (3)18个9 1 是( )。 2、考考你。 (1)6枝铅笔的13 是( )支,10铅笔的) () (是4支铅笔。 (2)一盘苹果的2 1是4个,2个同样的盘子里共有( )个苹果。 3、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 ( )=( ) ( )=( ) 4、( )÷( )=5 3=10) (=) (21=100) ( 5、25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52 ,妈妈吃了这块蛋糕的10 4,那么妈妈吃的比小贝多。( ) 2、任何两个相邻的自然数(0除外)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就是121。( ) 3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是1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 ) 4、1812的最简分数是9 6。( ) 5、分母是10的真分数共有10个。( ) 三、按要求解答。(共36分) 1、在( )里填上“>”、“<”或“=”。(6分) 53( )64 831( )118 2016( )5 4 2、圈出最简分数,把其余的分数约分。(12分) 54 1612 408 2412 60100 131 130 3、把95和12 7都写成分母是36而大小不变的分数。(6分) 4、写出与5 3相等的三个分数。(6分) ( ) ( ) ( ) 5、两个工程队修公路,甲队3天修了25米,乙队4天修了33米,谁修得快些?(用带分数比较)(6分) 四、我会解决问题。(共35分) 1、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共有30道题。小红做对了18题,做错了12题。请你用最简分数表示小红做对的题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导学案- 7 中华民族一家亲 -人教部编版(无答案)

1.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了解民族分布的特点。 2.知道我国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少,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 3.知道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 文化繁荣都作出了贡献,初步形成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都作出了贡献,初步形成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教学导入 播放《爱我中华》进行导入。歌词中提到的“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指的是什么? 一、走进民族大家庭 在我们这个名族大家庭中,你都知道哪些民族? 总结:我国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喜欢称为“少数民族”。在我国西北、西南和东北等地区也有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比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民族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二、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了解历史上或当前生活中的名族交流交往的事例,感受名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让学生们知道汉朝时,中原的丝绸就已经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西北边疆地区”,侧重说明汉族对少数民族的影响;"棉花、芝麻、大蒜是由古代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传入内地的”,侧重说明少数民族对汉族的影响。 总结: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共同尊定祖国疆域、开发国土、发展经济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三、互相尊重守望相助 通过教材第59页的活动园展现的火把节图片和文字资料,去仿写其他少数民族节日,并提醒学生如果想参加这个活动需要注意什么? 教材第60页的正文强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想实现这个伟大梦想,各民族必须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同德,守望相助。 活动园设计的主题班会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懂得,各民族互相尊重,守望相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也离不开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 国家为了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产生了哪些影响,从而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 总结: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感受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融洽、相互尊重、守望相助。 教学反思: 豪洋双语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校本作业 主备人:姓名:五年级班 一、填空。 1、在奠定祖国( )、开发祖国( )和维护( )的事业中,各民族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中国历史的辉煌篇章。 2、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习俗等都有差别,表现在( )、( )、( )、( )和( )等方面。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3、青藏高原地势高,素有“()"之称。高原空气( ),气候( ),雪山( ),冰川广布。 4、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分布呈现( )、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5、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 )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习惯称为“()". 6、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 ),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7、我国各民族在( )上交错杂居,( )上兼收并蓄。( )上相互依存,( )上相互亲近,形成了( ),( ),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 二、判断。 1、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密切联系,我国经济今天取得的成就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2、我们小学生要决定维护祖国的和平统一,拒绝做一切不利于各民族团结的事。() 3、汉族是最优秀的民族,其他民族虽然和我们是一家人。但他们只是二流的民族。() 4、各民族的食物各具特色,通过不同的食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民族不同的饮食文化。() 5、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勤劳勇敢,充满智慧。() 6、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7、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兄弟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互帮互助,发生过很多感人的故事。() 8、广西陆地边境地区居住着壮、汉、苗、京等民族。() 四、简答题 1 、查找资料,说说中国的少数民族分布在哪些地区?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案例点评

《分数的再认识》案例点评 五年级数学教案 《分数的再认识》一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发展数感。 3、进一步认识单位“1”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数量不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相同;单位“1”数量相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数量也相同。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几个被平均分的图形,学生根据图意填分数。理解部分与整体之 间的关系。 (点评:在本环节当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语言表达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出现学生心里知道,却不会表达的现象是需要教师警惕的。那只是学生“知道”了,而不是“理解”了。只有达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概念中相同的意思,才能说明学生真正掌握了。同时,训练语言表达也是学生的思维走向成熟和提升的必要手段。语言是思维的体现。) ●二、问题:有一截线段,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怎样用分数表示?

(本环节的设计有些突兀,也可能是教师临时想到的一点。课堂固然有生成的东西,但仍需要教师对每一个环节的认真推敲和选择。哪些要点可以利用其他的形式体现?或者问题的设置怎样才能更好地有利于学生的思考?) ●三、出示水果图,让学生理解整体“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 些物体。 (本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逐渐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并解答,是比较好的设计。使学生经历了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深刻体会整体“1”所涵盖的内容。不过,苏教版教材是把整体“1”叫做单位“1”,在这里不这么说,不知教材这样安排的用意所在。我的理解是可能是学生对于理解“整体”这个词语比较轻松,而理解“单位”这个概念比较难。但是,在今后把“整体”改不改叫做“单位”,这个我没有看教材。不过,我想,这也是一个阶梯性的问题。给学生搭建适当的梯子,可能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出示故事《猪八戒摘苹果》。请同学们当评委,看看到底是猪八戒偷懒还 是师傅冤枉了他。 (本环节的设置有些不妥。如果能在开课之初设置,既能使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兴趣,也能设置悬念,使学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积极思考。在本环节中还设置了小组讨论,真的需要讨论吗?不用为了“合作”而合作。) ●五、问题:整体“1”与分数有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让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什么关系?应该换种说法:整体“1”引起相同的分数发生怎样的变化?)

《分数的再认识》

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P63—6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任意大小的圆一个。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拿铅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联系旧知,理解意义(5分钟) 师:(课件出示1/4)在三年级时我们就学习过分数,谁来读一读?1/4表示什么意思? 1/4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 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分数,有把一个图形、一个物体看成整体“1”进行平均分,也有把多个图形、多个物体看成整体“1”。是的,像同学们所说的(板书: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看来,同学们对分数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可是,老师还是想检验大家一下,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接受我的检验呢? 课件出示:笑笑说,她一次能吃一块蛋糕的3/4,你觉得她能做到时吗? 生1:有可能,是一个蛋糕。 生2:不可能,如果是一个大蛋糕呢。 师:同学们,他们两人说的都有道理,可为什么同样是蛋糕的3/4,结果却不一样呢?(整个蛋糕的大小不一样,一个是小蛋糕的3/4,一个大蛋糕的3/4,看来分数和它所对应的整体还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探究分数的奥秘。《分数的再认识》。(板书课题) 二、创设活动,深化理解 活动一:分一分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三盒水彩笔,谁能帮我拿出每盒水彩笔中1/2吗? (请三名学生到讲台前) 师:你们准备怎么拿呢? 生:我准备把全部水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动手拿,并将拿到的水笔展示给大家看) 师:现在请你大声的告诉大家你拿出这盒彩笔1/2是几枝? 师:你们听了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呢? 师: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吗?(问拿的同学,你们是不是数错啦?确认?) 师:奇怪啦,为什么都是拿出一盒彩笔的1/2,拿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师:有想法,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学生汇报) 师:同学都安静下来了,是都有自己的想法了吗?向大家你的想法。 生1:(这是这个小组的想法,你们小组的呢?)

部编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导学案

部编版学期九上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导学案 沙井中学九年级道德与法治问题导学精要 课题:第七课中华一家亲 ——促进民族团结 执教者:黄小凌 【学习目标】 1.感受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各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2.积极维护新型民族关系、坚持民族政策,支持各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3.知道我国的民族政策、新型的民族关系和促进民族团结的原则 【学习重点】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方面的一项政治制度 【学习难点】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共同发展的措施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我国人口状况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2.请你分别谈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 3.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的现状,国家制定了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4.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二、设问导读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促进民族地区,是增进民族、发展社会主义民族 的必由之路。 3、国家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繁荣的措施 (1)经济上: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______________,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战略,实施__________________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社会上:国家支持民族地区________________,实施积极的______________,初步建立____________,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3)文化上: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4)公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同心掬得满庭芳”,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4、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 三、问题梳理,合作探究 主问题1:“民族大家庭”请阅读第90—92页,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请阅读90页“运用你的经验”谈谈你能从《中华民族歌》中找到哪些民族?你是怎样理解“中华民族大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

多民族的大家庭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 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 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4、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表,培养获取信息、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教具准备:电脑PPT课件展示 教学方法:启发谈话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爱我中华》,引出题目《多民族的大家庭》 3、请同学们拿出一元纸币,对照屏幕上“我爱中国”的蒙、藏、维、哈、朝、彝、 壮七种少数民族文字的写法,得出有哪几个少数民族的文字 4、请同学们看这一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屏幕显示) 二、达标活动 (一)56个民族 1、讲解少数民族概念。请同学们读“汉族和其他55个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图”,通过图可以得出结论: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2、通过两幅柱状图分析出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在400万以上的有壮族、满族、 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 (二)民族的分布 1、读图“我国的民族分布”。学习该图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总结出我国民族的 分布特点,二是学会阅读专题地图的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 3、请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阅读分布图:(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分布的省、市、自治区? 4、总结:全国没有一个省、市、自治区是单一民族的。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 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进一步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三)民族风俗 1、民族邮票(均有链接,点击各民族的邮票即可观看相应的风俗习惯) 2、将习俗分为四类(主观):传统类、惊险类、残暴类、浪漫类 (1)传统类——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 节日期间,划龙舟比赛、“孔明灯”和“放高升”都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到 节日最后一天,大家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将活动推向高 潮。(穿插图片讲解) (2)惊险类——爬刀竿、达瓦孜。 (3)残暴类——叼羊。叼羊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哈萨克有句谚语:"摔跤见力气,叼羊见勇气"。叼羊多用山羊,两岁左右,割去头蹄,紧扎食道。 有的还把羊放在水中浸泡或往羊肚子里灌水,这样比较坚韧,不易扯烂。 叁加叼羊的人事先要组队。每一队中都有冲群叼夺掩护驮遁和追赶阻挡 等分工,而且讲究战略战术。比如一旦夺得羊羔,其他同伴有的前拽绳,有的后抽马背,前拉后推,左右护卫才能冲出重围,它既需要个人娴熟 的技巧,又要集体的密切配合。 (4)浪漫类——姑娘追、风花雪月。姑娘追,哈萨克语叫“克孜库瓦尔”,哈萨克族的马上体育、娱乐活动,多在婚礼、节日等喜庆之时举行。(配合 图片讲解姑娘追的传说与形式)云南白族少女的头饰蕴含着风花雪月的 含义。风就是指头饰左下边飘逸传神的长须带;花指帽沿上绣着的一排 排美丽的山茶花朵;雪是指帽沿上白色的绒毛;月是指整个头饰的外形, 像一轮弯月。在大理,人们通常把令人神往的四大美景——下关风、上 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说成是大理的“风花雪月”。(配图说明风、花、雪、月各自的特点) (四)民族政策 1、得益于我国少数民族风格各异的风俗习惯,为了将其更健康地传承和发展下 去,需要国家出台一些政策来维持各民族的这份和谐与安宁。 2、我国民族政策(1)各民族一律平等。(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 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反思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反思 槐树关中小翟金碧 本节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拓展的。在三年级,学生已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一些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分数,为后面进一步学习、运用分数知识做好铺垫。 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的收获: 1、注重学生图形与分数展开教学。 从这节课中可以看出,教师利用学生已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三个图形的涂色部分,让学生复习分数。接着通过3/4可以表示什么,从而引出分数的意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分,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最后通过一个图形的1/4是□□,来画出原图形。 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在学会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下,学生通过圈一圈、画一画、拿铅笔等活动,体会到题型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 从本节课的教学情况来看,我还存在着很多需要学习跟改进的地方: 1、由于这次赛教,有10分钟说课和答辩,上课时间仅仅有30分钟,原本设计了五道练习题,下课时才讲了一道题,在时间的掌控中,还需要多多注意。 2、在讲解一个图形的1/4是□□,来画出原图形时,应给学生讲透彻,这是一个从整体到部分的逆过程。 3、在讲解拿出铅笔的1/2这道题时,应给学生拿出长短不同的纸条折纸、看不同厚度的书进行拓展,并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感受分数意义的相对性。 4、课堂上,学生活跃、胆大,在课堂活跃度上、应把握好。 每一次的备课、磨课、开课都是一场艰辛而又漫长的体验,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将成为教学道路上的一次收获与成长。此次的

第一单元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新授课学案(答案卷)

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答案卷) 学习目标: 1.初识五十六个民族,并掌握相关基本知识(重点) 2.掌握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较重点); 3.掌握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及分布(重难点); 4.掌握少数民族存在的意义;(较重点) 5.仔细完成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并加以拓展 ..(重难点); 6.制作关于少数民族的小制作(选作)。 情境导入: 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相对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同学们,你知道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吗?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漫步民族花园,去寻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五十六个兄弟姐妹吧! 任务(一):认识中华民族 请同学们朗读并简略背诵以下内 容 中华民族歌 中华民族兄弟多,五十六族齐欢歌。 汉壮蒙古维吾尔,藏回朝鲜哈萨克。 苗彝布依鄂伦春,满侗哈尼塔吉克。 瑶白傈僳达斡尔,黎傣土家鄂温克。 东乡仫佬珞巴土,布朗纳西高山畲。 拉祜仡佬水阿昌,撒拉毛南佤锡伯。 普米德昂羌保安,门巴裕固怒景颇。 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兹别克京基诺。 独龙赫哲俄罗斯,团结奋斗建祖国。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中华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了吧。他们各自拥有多少人口?又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呢?让我们继续探究吧! 知识链接:(学习目标2)人口: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的91.59%(习惯上称92%)。壮族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其人口超过1600万人。 另外,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人口超过五百万人。 任务(二):(材料分析) 五十六个兄弟民族是一家 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着56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地着。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其他55个民族人口数量少,他们居住的地域范围却非常广阔,从我国东北的乌苏里流域到西北的帕米尔原,从海南岛的椰树林到内蒙古的大草原,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设计二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设计二 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的民族构成、分布,记住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和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以及我国民族分布的总特点。 (2)了解中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我国民族的分布图和表格,归纳民族分布特点。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 (3)运用比较法,对比中国与日本。美国等的民族构成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应特别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杜绝大汉族主义,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快乐点击 1.56个民族 中国共有56个民族构成,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另外55个民族人口较少,总共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的人口较多在400万以上;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很少,只有几千人。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2.民族的分布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状况是: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边疆地区,汉族多与各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例如:宁夏是回族的相对集中区,东北是满族的相对集中区,蒙古、藏、维吾尔、壮族4个民族分别集于以它们的命字命名的4个民族自治区。从人口普查的情况来看,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例如:上海市以汉族为主,还有37个少数民族的居民,北京市居住的少数民族更多。这种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的相互交往,团结合作,共同繁荣。 活动(1):联系世界地理已经学习的知识,比较我国与日本、美国的民族构成有何异同? 日本的民族构成比较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美国是由世界各国的移民先后移入到美国后形成的美利坚民族。中国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热点考点聚集 命题方向 1.考点: 我国民族的数目及分布。

[中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doc

《数的世界》教学反思: 1、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与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从生活中学习数学问题。 2、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水果店里的数以后,在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合理分类,这样以小组讨论作为探索新知的起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学生搭建自主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的平台。 3、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课堂上教师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重视让每个学生都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倾听同伴的观点,相互学习。 4、不足之处 还有一部分学生未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数学研究中来,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倍数与因数 >>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概念很多的课。教学中我发现仅就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但在运用填空时学生的概念中还是表现出了一些模糊的地方。建议还是要用集合圈的形式帮助学生搞清楚大、小概念之间的关系。关于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还是要先给学生介绍整除的概念。学生对什么是整除还是能分的清的,但除尽和整除的关系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些困难。这其中还渗透了倍数的相关知识,可以提前让学生感悟 2, 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发现的,学生觉得很容易接受。在学习了偶数和奇数之后,如果把奇偶数和2、5的倍数特征结合起来,既要选择倍数又要找奇数和偶数学生的判断能力就会减弱。因此要增加一些综 1、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与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

《娘子关前》导学案含答案

娘子关前 【文本导读】 本文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即1938年1月21日至23日途中两天两夜的事。当时华北处于抗日战争初期,敌人不断向我进犯,时令正当冬末春初,天气十分寒冷。但我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广大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在敌后建立了根据地,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表现了中华儿女不屈的民族精神。 【作者卡片】 周立波,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人。现当代作家,共产党员。他的代表作品有反映东北解放区土改斗争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曾荣获斯大林文学奖;有反映我国工业恢复时期的长篇小说《铁水奔流》;有反映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创作了短篇小说《湘江一夜》,获得1979年短篇小说一等奖。 【基础荟萃】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狭隘. ( ) ②骡.马( ) ③贫瘠.( ) ④抽屉. ( ) ⑤匍匐..( ) ⑥井陉.县( ) ⑦村妪.( ) ⑧水门汀.( ) ⑨鲜. 文才( ) ⑩聂荣臻. ( ) ?咳嗽..( ) ?褴褛..( ) ?鲜??? 数见不鲜.( )鲜.有耳闻( ) ?模??? 模.样( )模.型( )

?核??? 枣核.儿( )核.武器( ) ?塞??? 活塞.( )塞.外( )阻塞.(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 隘( )溢( ) ②??? 辨( )辩( ) ③??? 榴( )溜( )镏( )瘤( ) ④??? 将( )蒋( ) ⑤??? 宣( )渲( )喧( ) ⑥??? 卢( )芦( )庐( )炉( ) 3.近义词辨析 ①暴发·爆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喧闹·喧嚣·喧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镇静·镇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