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ABO血型鉴定错误原因分析与质量控制方法

ABO血型鉴定错误原因分析与质量控制方法

ABO血型鉴定错误原因分析与质量控制方法
ABO血型鉴定错误原因分析与质量控制方法

ABO血型鉴定错误原因分析与质量控制方法

目的总结探讨血型鉴定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26例健康体检人群玻片法和试管法同时进行ABO血型鉴定。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是完全相符,除AB 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外,其他血型(A型、B型、O型)的人數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在血型鉴定中,如果出现正反定型结果不相符时,应找到对血型鉴定造成影响的因素,针对因素,采取措施。

标签:血型鉴定;影响因素;质量控制

红细胞的两大血型抗原抗体系统是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这两大系统在临床输血和遗传学研究上的意义非常重要[1]。血型鉴定正确与否是保证安全输血的前提。生理盐水凝集法是临床最常用ABO血型鉴定方法,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方法。本文主要对ABO血型鉴定中最常见出现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及质量控制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6月我院226例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年龄20~28岁,平均年龄(24.3±3.7)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无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和血液疾病。

1.2标本采集抽取EDTA抗凝血后在2h内完成血型鉴定操作。

1.3血型试剂采用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提供的ABO血型反定型用红细胞试剂盒;抗A、抗B血型鉴定单克隆抗体购置于长春博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

1.4鉴定方法严格按照相关步骤方法进行操作。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相关数据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频数和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两种方法对226名健康体检患者的血型检测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其中O型人数占比率最多,B型、A型人数次之,AB血型人数占比率最少。除AB型血型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外,其他血型(A型血型,B型血型,AB型血型)的人数存在一定的差异。

3 讨论

abo血型鉴定及分析()

实验8 ABO血型鉴定及分析 1 实验原理 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其分类的依据是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某些可遗传的抗原物质。若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液滴加在玻片上并使之混合,则红细胞可凝集成簇,这一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造成凝集的机制是抗原-抗体反应。红细胞表面还有特异性糖蛋白抗原物质统称为凝集原(Agglutinogen)。在血浆中则含有与之相应的特异性抗体,称为凝集素(Agglutinin)。其中常用血型系统有ABO系统和Rh系统。 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A的为A型血,其血清中有抗B 凝集素;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B的为B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的凝集素;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为AB型血,其血清中无抗A、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皆无者为O型,其血清中抗A、抗B凝集素皆有。具有凝集原A 的红细胞可被抗A凝集素凝集;抗B凝集素可使含凝集原B的红细胞发生凝集。 2 实验结果 从下表和图1可知:人血与标准A血清(含抗B抗体)混合后不发生凝集(反应10分钟后,仍然没有发生凝集);人血与标准B血清(含抗A抗体)混合后发生凝集(反应迅速)。因此可以判定我的血型为A型血。 图1 血型检测实验结果 表1 实验情况 标准A血清(抗B)标准B血清(抗 A) 人血凝集情况不凝集凝集

3分析与讨论 红细胞凝集的本质是抗原-抗体反应。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抗原决定簇,这些抗原在凝集反应中被称为凝集原。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抗体则称为凝集素。凝集素为γ-球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时,由于每个抗体上具有2~10个抗原结合位点,因此抗体可在若干个带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之间形成桥梁,使它们聚集成簇,从而发生凝血。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可将血液分为四种ABO血型:红细胞膜上只含有A抗原者为A型;只含B抗原者为B型;含有A与B两种抗原者为AB型;A和B两种抗原均无者为O型。不同血型的人的血清中含有不同的抗体,但不会含有与自身红细胞抗原相对应的抗体。在A型血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抗体;B型血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抗体;AB型血的血清中没有抗A和抗B抗体;而O型血的血清中则含有抗A和抗B两种抗体。 表1 ABO血型中的抗原和抗体 血型红细胞膜上所含的 抗原 (凝集原)血清中所含的抗 体 (凝集素) A A 抗B B B 抗A AB A、B 无 O 无抗A、抗B 正确鉴定血型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基础。常规ABO血型的定型包括正向定型和反向定型。正向定型是用抗A与抗B抗体检测来检查红细胞上有无A或B抗体;

ABO血型鉴定的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

ABO血型鉴定的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 一. 原理 根据红细胞上有或无 A抗原或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B型、 AB型及O型4种。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准确鉴定ABC血型。所谓正定型,是用已知抗一 A和抗一B分型血清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B抗原;所谓反定型,是用已知A细胞和B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一 A或抗一B。 二. 试剂和材料 1.抗一A(B型血)、抗一B(A型血)及抗一A十B(O型血)分型血清(制备方法见本节附注) 2.5%A B及O型试剂红细胞盐水悬液,制备方法见本节附注; 3.受检者血清; 4.受检者 5%红细胞盐水悬液,制备方法见本节附注。 三. 方法 1 .试管法 (1)取洁净小试管3支,分别标明抗一A、抗一B和抗一A十B,用滴管分别加抗一A抗一B和抗一A十Bo分型血清各I滴于试管底部,再以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 5%红细胞盐水悬液 1 滴,混和。 (2)另取洁净小试管3支,分别标明A、B和O细胞。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清I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以滴管加入A B和O型5% 试剂红细胞悬液I滴,混和。 (3)立即以 1000r /min 离心 1mino

(4)将试管轻轻摇动,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先以内眼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现象。如内眼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倒于玻片上,再以低倍镜检查。 (5)观察结果时既要看有无凝集,更要注意凝集强度,此有助于A、 B亚型、类B或cisAB的发现。 (6)凝集强度判断标准 2.玻片法 (1)取清洁玻片1张(或白瓷板1块),用蜡笔划成方格,标明抗 -A、抗-B和抗-A十B,分别用滴管滴加抗-A、抗-B和抗-A十B分型血清I滴于标明的方格内,再各加受检者2%红细胞悬液1滴,混和。 (2)另取洁净玻片一张(或白瓷板1块),用蜡笔划成方格,标明 A 细胞、B细胞和0细胞,用滴管各加受检者血清1滴,再分别用滴管

临床患者血型鉴定错误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

临床患者血型鉴定错误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16-10-27T17:06:22.6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9期作者:秦军赵菊芬 [导读] 并且就这些原因而探索相应预防控制对策,以期确保血型鉴定结果可靠性、正确性,从而为其临床治疗活动提供有力、真实依据。(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宁夏银川 750004) 【摘要】血型鉴定结果的正确性对于临床患者治疗活动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实际临床检验过程中,往往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血型鉴定结果出现错误,继而为后期的治疗活动造成错误指导,甚至还会给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预防与控制患者临床血型鉴定结果出现失误情况,则有必要结合血型鉴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而分析其鉴定出现错误的原因,并且就这些原因而提出相应预防对策,从而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及其临床治疗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血型鉴定;血液采集;错误原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127-02 现本研究以下围绕临床患者血型鉴定过程中其出现结果错误情况而分析其中原因,并且就这些原因而探索相应预防控制对策,以期确保血型鉴定结果可靠性、正确性,从而为其临床治疗活动提供有力、真实依据。 1.临床患者血型鉴定出现错误情况的主要原因 1.1 因鉴定技术差异而导致出现的错误 不同鉴定技术其对血液的采集方式及要求有所不同,当鉴定技术操作步骤相对复杂时,就极易出现操作失误情况而影响到鉴定结果[1],另外,相关医务工作人员在采集患者血液的过程中将血液搁置的太久或者没有对血清试剂进行很好的保障,导致患者的血液受到了外界细菌的感染或血清试剂失效而影响到鉴定结果。此外,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在鉴定血型的过程中因鉴定技术操作步骤复杂,加上自身专业素质水平不高,其在鉴定患者血型的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来进行,比如说在对搜集到的血液进行添加试剂时出现了量差情况,或者血液试管出现混淆情况,亦或者在观察血液标本的过程中因观察时间太短而出现鉴定错误情况[2]。另外,相关鉴定技术工作人员其往往只注重血型鉴定操作过程,而往往忽略了检测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溶血情况,这样则导致部分患者其血液因出现溶血情况而造成整个血型鉴定结果失误。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血型鉴定过程中,很多鉴定技术在鉴定血型的过程中其对环境温度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实验环境温度较高或较低时,就会造成鉴定结果错误,与此同时,鉴定时间过长则极易造成串线状情况的出现,这样也会造成血型鉴定结果出现差异。 1.2 因采集人员工作疏忽而造成血型鉴定出现错误 血型鉴定操作过程中其对鉴定操作规范有着较高的要求,并且对血型鉴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也有着一定的要求。除此之外,采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及其工作态度也是决定血型鉴定结果正确与否的重要关键,很多采集工作人员因事务繁忙而往往出现忘记标记血液试管序号、姓名的情况,或者出现血液试管标记混淆的情况,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造成血型鉴定结果失误,甚至还造成危害患者生命健康情况的出现,因此,采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及其工作态度对血型鉴定活动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有必要加强对此方面工作,使其在处理血液搜集工作时能够做到有条不紊,避免出现任何差错,从而为降低医院医疗纠纷事故发生率而提供有力保障。 1.3 因患者自身血清抗体反应而造成血型鉴定出现错误 在鉴定血型的过程中,患者的不同年龄阶段其血清抗体反应强弱不同,即年级较大的患者其血清抗体反应相较于年级较小的患者而言较弱,与此同时,患者的红细胞类型也会对血型鉴定结果产生一定影响,比如说患有白血病患者其红细胞抗原与患有淋巴瘤患者的红细胞抗原不同,这样也会引起血型鉴定结果出现失误。另外,有些患者当患得某种疾病时,其自身抗A、抗B标准血清呈现的反应较弱[3],而此时其自身还出现了其他不规则抗体,这样则造成最后血型鉴定结果错误。此外,有些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而进行鉴定血型,如果此时其接受了青霉素注射,那么其血清就会收到青霉素抗体的影响,尤其当其附到患者体内血液红细胞表面时,就会造成患者血清出现凝集,最后对血型鉴定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2.血型鉴定错误的有效预防控制对策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了解到,临床患者血型鉴定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即鉴定技术、采血方面、患者自身等,这些是血型鉴定活动必不或缺的参与主体,想要有效预防血型鉴定错误情况的出现,则有必要针对上述几个方面问题加以控制,以期降低血型鉴定错误率而提高其鉴定结果可靠性、准确性。现以下针对上述几个问题而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1 依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而选择相应的鉴定技术 根据上述内容可以了解到,当患者患得不同疾病时,其血清会出现其他不规则抗体,而这些抗体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到血型鉴定结果的错误,与此同时,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其血清抗体反应强弱程度有所不同,继而也会造成血型鉴定结果失误。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时,有必要依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而选择相应的鉴定技术,必要时可以事先对患者的红细胞进行处理,从而确保血型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2.2 强化采血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及其责任意识 采血工作人员其工作态度及其专业水平决定着血液搜集的准确程度与可靠程度,如果采血工作人员因自身责任意识不强,那么就会引起自身工作态度散漫,继而极易出现血液搜集混淆情况的出现,由此造成血型鉴定错误情况的出现,因此,加强提升采血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及其责任意识水平,是确保其采血过程中的工作准确性与可靠性的重要途径之一,使其在采集血液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严格核对,从而为血型鉴定结果的真实性提供有力保障。 2.3 进一步提升定型血清试剂的质量水平 由于患者自身因多方面因素影响而易引起血型鉴定结果失误,因此,为了能够有效预防此情况的出现,则可以通过提升定型血清试剂的质量水平来实现,即提升其亲和力而确保血型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另外,对于少见血型的患者,则可以对其血液进行多次鉴定,以避免出现血型鉴定错误而延误了患者最佳治疗时机。 3.结语 本文以上将临床患者血型鉴定出现错误的若干原因进行分析,并且也针对这些原因而相应提出了预防控制对策,从而以确保后期临床

初筛血型鉴定不符合原因浅析

初筛血型鉴定不符合原因浅析 【关键词】无偿献血;血型鉴定;原因分析 血站向临床发送血型鉴定正确的血液是安全输血的保证,作为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我们应在做血型初筛时,就应严把血型鉴定第一关。为更好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提高血型初筛的准确率,我们对2009年献血工作中ABO血型初筛鉴定错误的情况、及其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我们对参加无偿献血26958人份进行血型初筛鉴定。 1.2 试剂初筛和正定试剂为长春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反定试剂为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上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方法初筛取手指末梢血5微升用单克隆法进行血型鉴定,采集血液后用留样标本回实验室进行正、反正型,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 结果 2009全年26958份血型样本初筛中经检验部门确认血型不符合18份,占血液标本的0.067%。其中初筛人员自身因素和其他因素13例,环境因素3例,标本因素和试剂因素各1例。 2.1 环境因素和3例占不符合标本的16.67%。由于采血车空间小,在献血人员较集中时,人员嘈杂影响工作人员注意力导致血型误判,或天气寒冷时冷凝集的影响也会导致血型错误。 2.2 标本因素1例占不符合标本的5.56%。由于亚型、弱凝集和弱抗原的存在,标本与抗血清反应后呈现混合视野凝集,在专用血型鉴定卡上不易判定。另外血型抗原B相对A较弱,所以侧凝集反应不明显,微弱细小的凝集未能看到,导致血型不符。 2.3 试剂因素1例占不符合标本的5.56%,由于血清效价降低或未妥善放置。 2.4 初筛人员自身因素和其他因素13例占不符合标本的72.22%。 2.4.1 初筛人员自身因素 工作人员理论不扎实、技术不够规范,或试剂抗-A、B瓶盖盖反、未能按SOP操作,出现细胞与血清试剂比例不当、细胞与血清试剂未充分混匀、反应时

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

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 [实验目的] 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 学习ABO血型鉴定方法,掌握血型鉴定原理。 [实验原理] 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表面存在的凝集原决定的。存在A凝集原的称为A血型,存在B凝集原的称为B血型。而血清中还存在凝集素。当A凝集原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B凝集原与抗B 凝集素相遇时,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一般A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B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因此可以用标准血清中的凝集素与被测者红细胞反应,以确定其血型。 同种动物不同个体的红细胞凝集称为同族血细胞凝集作用。不同动物的血液互相混合有时也可产生红细胞凝集,称为异族血细胞凝集作用。对于动物的天然血型抗体了解不多,而且免疫效价也很低,所以同种动物第一次输血,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第二次输血就必须进行交配试验,才能决定是否能相互输血。 [实验对象] 正常人。 [实验药品] A型B型标准血清。 [仪器器械] 双凹玻片,采血针,竹签,75%酒精棉球,干棉球,玻璃蜡笔(记号笔),尖头滴管,显微镜。 [实验方法与步骤] 1.ABO血型的鉴定: (1)取双凹玻片一块,在两端分别标上A和B,中央标记受试者的号码。 (2)在A端和B端的凹面中分别滴上相应标准血清少许。 图6.9-1 ABO血型鉴定示意图 (3)75%酒精棉球消毒无名指端,用采血针刺破指端,用消毒后的尖头滴管吸取少量血(也可用红细胞悬浮液,见下述),分别与A端和B端凹面中的标准血清混合,放置1~2 min后,能肉眼观察有无凝血现象,肉眼不易分辨的用显微镜观察。 (4)根据凝集现象的有无判断血型(图6.9-1)。

2.交叉配血实验: (1)分别对供血动物和受血动物消毒、静脉取血,制备成血清和红细胞悬浮液。红细胞悬浮液是将受检者的血液一滴,加入装有生理盐水约1 ml的小试管中,即为2%的红细胞悬浮液。加盖备用。 (2)取双凹玻片一块,在两端分别标上供血动物和受血动物的名称或代号,分别滴上它们的血清少许。 (3)将供血者的红细胞悬浮液吸取少量,滴到受血者的血清中(称为主侧配血,图6.9-2);将受血者的红细胞悬浮液吸取少量,滴入供血者的血清中(称为次侧配血),混合。放置10~30 min后,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现象,肉眼不易分辨的用显微镜观察。如果两次交叉配血均无凝集反应,说明配血相合,能够输血。如果主侧发生凝集反应,说明配血不合,不论次侧配血如何都不能输血。如果仅次侧配血发生凝集反应,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有可能考虑是否输血。 [注意事项]

血型鉴定

ABO血型试验(正反定型) 一原理 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准确鉴定ABO血型。 二试剂和材料 1.抗-A(B型血),抗-B(A型血)及抗-A+B(O型血)分型血清。2.5%A、B及O型试剂红细胞盐水悬液。 3.受检者血清。 4.受检者5%红细胞盐水悬液。 三操作(玻片法) 1.取清洁玻片一张,用蜡笔划成方格,标明抗-A、抗-B和抗-A+B,分别用滴管滴加抗-A、抗-B和抗-A+B分型血清1滴于方格内,再加受检者2%红细胞悬液1滴,混合。 2.另取清洁玻片一张,用蜡笔划成方格,标明A细胞、B细胞和O细胞,用滴管各加受检者血清1滴,再分别用滴管加A、B和O型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 3.将玻片轻轻转动,使血清与细胞充分混匀,连续约15min,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反应。也可用低倍镜观察结果。 四结果判定:见表1 表1 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 五注意事项 1.试管、滴管和玻片必需清洁干燥,防止溶血。 2.操作中应先加血清后加红细胞悬液,以便容易核实是否漏加血清。 3.为防止冷凝集现象的干扰,一般在室温内进行试验。

4.标准抗血清必须符合标准,不要长期放在室温,以免污染和孳长细菌,等渗生理盐水必须等渗、新鲜、无微生物孳生。 5.观察结果要仔细,微弱凝集、或肉眼观察未凝集的标本,要用显微镜观察。 注意特异性凝集与继发性血液凝固、串钱状形成和异物的区别。 六血型鉴定中常见的假阳性反应 1.红细胞串钱形成:红细胞相互重叠,连接成串,象一串重叠的钱币,称为串钱形成,又称假凝集。可见于血浆蛋白紊乱、血沉加快的各种病例或实验中温度过高,作用时间过长,致水分蒸发,血清浓缩。可在观察结果前,再加等渗盐水1滴,彻底混匀,串钱状红细胞因血液稀释而散开。也可用高倍镜仔细观察凝集块的形态和用洗涤后和红细胞配制悬液。 2.寒冷凝集:在较低温度出现的凝集称为寒冷凝集。多数正常人的血清在0~2oC 时能凝集本人的红细胞,又称自家凝集。这种凝集是可逆的,在0-2oC时作用最强,20oC时可消失。但在支原体肺炎、自免溶贫、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血清中,可以出现高效价的病理性自身冷凝集抗体,能与本人及其它各型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其最适反应温度是低温,一般在25-30oC凝集作用即减弱。克服方法:被检红细胞在配制悬液前,先用37oC等渗生理盐水洗涤,必要时试验操作可在37oC条件下进行,或在37oC水浴中反复观察几次,报告时要注明有寒冷凝集现象。 七血型鉴定中常见的假阴性反应 1.标准血清效价太低亲和力不强: 抗血清保存方法不当或贮藏时间过长而致 效价减弱是最常见原因。 2.被检红细胞敏感度过低: 如新生儿红细胞抗原形成不足,老年人红细胞敏 感性下降,或红细胞标本贮藏时间过久(红细胞敏感性在血块中下降相对较快),易将A亚型错定为O型。 3.红细胞悬液过浓或过淡: 抗原抗体比例适当时反应最明显。如红细胞悬液 液过浓时,标准血清中的抗体全部被吸收,呈后带现象,以致凝集不明显或不凝集。红细胞浓度太淡,抗体浓度相对增高,呈前带现象而不易凝集,或凝集很弱,未被发现。克服方法: 按规定配制红细胞悬液,悬液太浓时可多加1滴血清,转动玻片,增加红细胞接触的机会.微弱凝集必须用显微镜观察。 4.溶血反应: 红细胞抗原与相对应的免疫抗体相遇,在补体存在时就可发生 溶血。溶血反应与凝集反应在血型鉴定上意义相同,都是抗原抗体反应。克服方法: 玻片法看结果时,片底最好衬以白纸,溶血时液滴边缘呈透明红色,试验前后两次镜下观察,可发现红细胞减少或消失。作血型发现溶血,要换好的等渗盐水和洗涤后红细胞重新配制悬液来作血型鉴定。

ABO血型鉴定(生理盐水法).

ABO血型鉴定(生理盐水法) 1. 原理 根据红细胞上有或无A抗原或/和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四种。A型红细胞膜上含有A抗原,B型红细胞膜上含有B抗原,AB 型红细胞膜上含有A、B抗原,抗A、抗B试剂是分别针对A抗原和B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准确鉴定ABO血型。所谓正定型,是用已知的抗A、抗B试剂与受检者的红细胞混合时,与抗A 试剂发生凝集者即为A型,与抗B分型试剂发生凝集者即为B型,与抗A、抗B试剂均发生凝集者即为AB型,与抗A、抗B试剂均不凝集者即为O型。所谓反定型,是用已知A细胞和B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或/和抗-B。 2. 标本采集 2.1 标本种类:新抽取的抗凝血或手指末梢血和血清。 2.2 标本要求: 2.2.1 抗凝剂:如用抗凝血,多主张用EDTA K2(㎎/dL)抗凝。 2.2.2 用手指末梢血作血型检测时,最少样品量为100ul,如手指有 冻疮,则主张采耳垂血。 3. 标本储存:2小时内完成实验,室温放置下不超过8小时,4℃-8℃ 保存不超过48小时。 4. 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溶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6. 试剂 6.1 试剂名称:ABO血型检测试剂 6.2 试剂生产厂家: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6.3 试剂组成 试剂1:抗A分型试剂(蓝色),效价1:128,2℃-8℃避光保存,室温放置不宜过久。 试剂2:抗B分型试剂(黄色),效价1:128,2℃-8℃避光保存,室温放置不宜过久。 试剂3:5%A、B及O型红细胞盐水悬液,自制。配制方法:分别采取已知A、B、O三种血型的红细胞,经盐水洗涤3次,以压积红细胞配成不同浓

ABO血型鉴定假阳性的原因浅析

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浅析 【摘要】目的:探讨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样的原因。 方法:AB O血型玻片法正定型和试管法反定型。 结果:血型鉴定的过程中会有某些干扰因素引起一些假象,造成血型鉴定假阴性或假阳性反应。 结论:临床应采用正反定型对照的方法来确认血型,以免受各界因素影响而误导对试验结果的判断。 血型是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遗传性状,一般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我们平常所称的血型泛指A BO血型系统和R H血型系统。这两种血型系统不合极易造成输血反应,所以AB O血型鉴定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而血型鉴定的过程中会有某些干扰因素造成一些假象,如血液中含有较高的冷凝集素或自身免疫性抗体,使受检者红细胞上的抗原减弱等因素,造成血型鉴定假阴性或假阳性反应,病人血清或血浆中的白细胞过多,堵塞了凝胶间隙,从而影响了红细胞的沉降,造成假阳性等。从而出现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情况,在这里我们浅析一下影响因素。 (1)新生儿:6个月以内的婴儿抗体多来自母亲,自身血型抗体效价又低,反定型时可能不凝集或凝集很弱,所以不宜做反向定型。 (2)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老年人抗体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造成鉴定困难。 (3)白血病、淋巴瘤及使用免疫抑制药患者、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4)被检红细胞凝集力减弱,如A 2 、A 2 B等亚型红细胞抗原性弱或由于恶病质病人,如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使A或B抗原变弱,新生儿红细胞血型抗原形成不足等。 (5)全凝集与多凝集红细胞:红细胞被细菌污染,细菌酶消化了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暴露出T抗原而被激活,正常人红细胞上有T抗原,血清中有抗T,但因红细胞表面存在的唾液酶T抗原无活性,当红细胞被细菌污染后,使红细胞与多数人血清凝集称为多凝集,如与所有人血清都凝集称为全凝集。对这两种疑为全凝集或多凝集红细胞时,用多份A B型血清加以证实,因此种现象与AB型血清也发生凝集,应重新抽血,用标准的定型方法来测定患者准确血型。 (6)获得性B表现,某些肠道杆菌感染的患者,由于细菌等引起的获得性类B抗原,易产生假阳性结果,A型患者出现类B可判为A B型,O型错判为B型,此种现象当病情好转类B即消失。 (7)某些疾病如肝病、肾炎因患者血清中白蛋白含量低而致球蛋白含量相对或绝对性增高,多发性骨髓瘤因患者血清中病理性球蛋白增加易形成钱串状排列,而外观类似凝集,临床应用血浆扩容剂如低分子右旋糖酐均可使红细胞成钱串状假凝集。真与假的区别是在镜下观察时,假凝集红细胞呈钱串状排列,形状基本完整,加一滴等渗盐水于玻片上并混匀后钱串排列消失,而真凝集加等渗盐水凝集不消失,红细胞不会散开。 (8)反应温度不合适亦会造成假性结果。A BO血型鉴定主要测定体内的完全抗体,完全抗体最适温度多在22℃至4℃左右,属于Ig M抗体,为冷性抗体,许多Ig M类型的抗体在4℃时的反应强度远高于37℃。另外血型鉴定方法也会影响结果。如玻片法定型简单,不需要离心设备,仅靠抗体的力量,凝集红细胞而无离心的加速反应,所以反应的时间较长,不适合急诊,另亚型红细胞抗原与抗体的凝集反应慢,凝集强度弱,有时容易被忽略而导致定型错误,不适合用于反定型和交叉配血,只适于大规模血型普查。而试管法定型反应快,需时短,特别是紧急输血时可在抗原抗体反应1m in后离心观察结果。通过离心增强凝集,可发现亚型和较弱的抗原抗体反应,结果准确可靠,为临床常规应用的方法。 为临床输血安全在鉴定血型时采用正反定型,正定型是用标准血型抗体,对红细胞膜上A BO系统血型抗原的鉴定。反定型是用标准红细胞抗原对血清中AB O系统血型抗体的鉴定,其目的在于复检正定型结果的准确性纠正漏检误报,特别是一些具有弱抗原的亚型,正定型易被忽略,此外反定型还可以纠正某些肿瘤病人因红细胞抗原性减弱造成的正定型错误以及克服排除获得性类B抗原和全凝集现象对红细胞定型的干扰,可发现血清中存在的一些不规则抗体等。 总而言之,血型鉴定是一项重要而严肃的工作,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检验人员必须认真负责,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熟练掌握操作步骤,能察觉出检验结果的异样,并认真复查。尽可能的规避干扰因素,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冯春颜,吴文权,彭友堂等。ABO血型鉴定结果的质量控制方法。现代简检验医学杂志,2007.22:113-114 王晨,钱宝华,韦燕萍等。7例ABO血型抗体减弱或缺乏的临床分析。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2008.10:243-245.

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血型就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抗原分A 和B两种抗原,而血清抗体分抗A和抗B两种抗体。A抗原加抗A抗体或B抗原加抗B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型血清(含有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有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或/和B抗原。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A、B抗原而分为A、B、AB、O四型。(见表4-3-1-1) 交叉配血是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血清分别同供血者的血清与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现象(见图4-3-1-1)。输血时,一般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要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其次才考虑受血者的红细胞不被供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前者叫交叉配血试验的主侧(也叫直接配血),后者叫交叉配血的次侧(也叫间接配血)。只有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称为“配血相合”,才能进行输血;如果主侧凝集,称为“配血不合”或“配血禁忌”,绝对不能输血;如果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可以认为“基本相合”,但输血要特别谨慎,不宜过快过多,密切注视有无输血反应。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ABO血型鉴定的原理、方法以及交 叉配血方法。 1.仪器显微镜,离心机。 2.器械采血针,消毒注射器,双凹玻片,小试管,竹签,棉球,腊笔。 3.药品标准A血清,标准B血清,生理盐水,75%酒精,碘酒。

(一) ABO血型鉴定 1. 玻片法 (1)取双凹玻片一块,用干净纱布轻拭使之洁净,在玻片两端用腊笔标明A及B,并分别 各滴入A及B标准血清一滴。 (2)细胞悬液制备从指尖或耳垂取血一滴,加入含1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混匀,即得约5%红细胞悬液。采血时应注意先用75%酒精消毒指尖或耳垂。 (3)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各滴一滴于玻片两端的血清上,注意勿使滴管与血清相 接触。 (4)竹签两头分别混合,搅匀。 (5) 10~30min后观察结果。如有凝集反应可见到呈红色点状或小片状凝集块浮起。先用肉眼看有无凝集现象,肉眼不易分辨时,则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有凝集反应,可见红细 胞聚集成团。 (6)判断血型根据被试者红细胞是否被A,B型标准血清所凝集,判断其血型。 2. 试管法 (1)取试管2只,分别标明A,B字样,分别加入相应标准血清2滴,各管加入受试者的红

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处理流程(1)(1)

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处 理流程(1)(1)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处理流程 一、正反定型不一致 1、重复试验(严格正规操作)。 2、重新取血(以纠正污染或弄错标本造成的不符),溶血标本不能用于合血。 3、洗涤红细胞后进行以下试验(正反定型凝集低于2+的,应首先怀疑是由于亚型或抗原 抗体活降低引起。) 1)、用自身血清、红细胞做定型对照,检验自身有无完全抗体。 2)、用O型红细胞做反定型对照,确认是否存在ABO系统以外完全抗体。 3)、用抗A、抗AB、抗A1和抗H进行正定型: ①A亚型细胞与抗A、抗AB的凝集强度低于A1细胞,但与抗H的凝集强度高于A1细胞(3+ 以上); ②A亚型(特别是A2中约有1-8%会产生抗A1),与抗A1基本不发生凝集。 ③用抗AB(O型血清或血浆)是因为它的抗A效价较高,与弱A和弱B抗原亲和力强。 4)、分别用A1型和A2型红细胞反定型检查血清中有无抗A1存在(A亚型中有部份会产生抗A1,能与A1发生凝集,但不与A2凝集。) 5)、询问病史,判断是否是由于病人抗体缺失或减弱引起反定型错误,可延长反应时间,或用灵敏度更高的血型卡做反定型。 6)、被检红细胞做直抗(观察有无被抗体致敏的情况),若为阳性,应将细胞放散至阴性后再定血型。 4、若还不能确定血型,应增加血型物质的检测(如唾液等)。 二、交叉配血不合 (一)主侧端不相合 1、血型鉴定不正确,重新鉴定血型。 2、病人血清中存在同种抗体,与供血者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反应。 3、供血者红细胞上已经包被了抗体,导致抗球蛋白试验阳性。 4、病人血清不正常,如白蛋白/球蛋白比例不正常引起缗钱状凝集,血清中存在高分子聚 合物的血浆扩容剂引起假阳性。 5、试验系统被污染。 (二)次侧端不相合 1、供血者血浆中存在针对病人红细胞抗原的抗体。 2、病人与供血者的ABO血型不相合。 3、病人的红细胞已经包被了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4、抗筛阴性,而次侧不合多由自身抗体引起(此是抗人球配血不合,而聚凝胺配血通过可 输血)。 (三)配血不合的主要因素 1、血型是否正确。 2、是否有自身抗体。 3、是否有同种异体抗体。

血型鉴定错误的原因分析

血型鉴定错误的原因分析 摘要】正确的ABO血型鉴定是临床安全输血的关键,错误的血型鉴定会危及患者生命。对工作中血型鉴定错误的原因与结果加以分析,用以保证输血安全。 血型是人体的遗传性状,是人体各种细胞和各种体液的抗原抗体差异。每位患者在输血前要做血型鉴定,正确的ABO血型鉴定是临床安全输血的关键,而错误的血型鉴定,血液一旦输成,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回顾多年来工作中遇到17例造成血型鉴定错误的原因与结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假阴性是错误重要原因之一 假阴性就是应该凝集而未凝集,原因如下: 1.1标准血清效价太低血清效价不符合标准,亲和力不强,保存方法不当或储存时间太长而效价不高。 1.2被检红细胞敏感度降低如新生儿红细胞血型抗原形成不足,老年人红细胞敏感度下降。 1.3红细胞悬液过浓或过淡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当,反应不明显。 1.4溶血反应标准血清灭活不全,导致溶血。溶血后红细胞过少或消失,观察不仔细,误将溶血看成不凝集。 1.5溶解性抗原或血型物质的中和作用未经洗涤的红细胞悬液中,带有血浆中的血型物质。特别是轻度溶血时,部分溶解红细胞释放大量溶解性抗原,可将血清中相对应抗体中和,导致抗体不足,使红细胞不凝集。 1.6试验时间过短时间不够,较弱凝集就不能出现。玻片法不少于15min,不完全抗体配血不少于1h。 1.7反应温度不适当完全抗体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0℃左右,最低可至4℃;不完全抗体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7℃。 1.8轻度凝集误认为不凝集。 1.9不完全抗体遮断引起假阴性例如新生儿溶血病时。 2 假阳性所至血型鉴定错误分析 假阳性就是本不凝集,却出现非特异性凝集现象。原因如下: 2.1红细胞缗钱形成可见于血浆蛋白紊乱,血沉加快的各种病例; 实验中温度过高、作用时间过长,至水分蒸发,血清浓缩。 2.2寒冷凝集多数正常人的血清在0-2℃时能凝集本人红细胞,这种凝集素效价不超过1:16。这种凝集是可逆的,0-5℃最强,20℃时既可消失。但是在支原体肺炎、自身免疫性贫血、肝硬化、红斑狼疮等患者血清中,可出现高效价病理性自身冷性抗体。 2.3自身免疫温性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血清可有此抗体。特点:温度37℃比室温强或相同,能凝集自身和其他各型红细胞,造成假凝集。 2.4全凝集和多凝集人的红细胞含有一种无活性T隐形受体,被棒状杆菌污染可使T受体致活,而在正常血清有抗H抗体,所以能发生凝集,又称T凝集。 2.5类B抗原 A型老年癌症患者和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病人,红细胞能被抗A 血清凝集外,也能与抗B血清凝集,血清中仍含有正常抗B。将A型错定为AB 型,0型错定成B型。 2.6抗贮存红细胞抗体红细胞37℃贮存2d,室温贮存4-7d,4℃冰箱贮存2-3个月后,能与少数人血清发生非特异凝集、造成定型错误。 3 其他重要原因

血型自我鉴定

血型自我鉴定 篇一:血型鉴定 人类血型与血型鉴定 一、目的 1、了解人类血型的遗传特性及其遗传方式;掌握人体血型(aBo型)的检验方法。同时了解自己的血型。 2、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掌握aBo血型鉴定的原理。二、原理1、血型 通常所说的血型就是红细胞的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特异性确定的。已知人类的红胞有15个主要血型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是aBo 血型系统(1901年Landsteiner发现的第一个血型系统),其次Rh血型系统。 血型是指红细胞的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外表面存在的特异性抗原(镶嵌于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来确定的,这种抗原或凝集原是由遗传决定的。抗体或凝集素存在于血清中,它与红细胞的不同抗原起反应,产生凝集,最后溶解,由于这种现象,临床上在输血前必须注意鉴定血型,以确保安全输血。通常输血反应中大多数注意aBo 血型系统。 2、aBo血型系统 人类aBo血型抗原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有无特异性抗原(凝集原)a或

B来划分的血液类型系统,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 a、B抗原的特异性决定于糖蛋白上所含的糖链。在人类的血液里含有凝集原(又称抗原)a、B和凝集素(又称抗体)a、B。凝集原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凝集素存在于血浆(或血清)中。同名的凝集原和凝集素相遇(如凝集原a和凝集素B)会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凝血反应)。所以在人体的血液中,所含的凝集原和凝集素的类型不同,可分为a、B、aB、o四种血型。所谓a型指红细胞膜上只存在a抗原,其血清中存在抗B抗体(凝集素),B型指红细胞膜上只存在B抗原,其血清中存在抗a抗体,aB型指红细胞膜上同时存在a和B抗原,其血清中没有抗a或抗B抗体,o型则红细胞膜上没有a和B抗原,血清中同时存在抗a抗B抗体。 父母的血型与子女的血型关系: 人类血型有数十亿种之多。人类除同卵双生子女外,再也找不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Rh是恒河猴(Rhesus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在1940年做动物实验时,发现恒河猴和多数人体内的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故而命名的。 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上有Rh抗原(又称d抗原)的,称为Rh阴性。这样就使已发现的红细胞a、B、o及aB四种主要血型的人,又都分别一分为二地被划分为Rh阳性和阴性两种。 随着对Rh血型的不断研究,认为Rh血型系统可能是红细胞血型中最为复杂的一个血型系。Rh血型的发现,对更加科学地指导输血工作和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诊断和维护母婴健康,都有非常

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处理流程

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处理流程 一、正反定型不一致 1、重复试验(严格正规操作)。 2、重新取血(以纠正污染或弄错标本造成的不符),溶血标本不能用于合血。 3、洗涤红细胞后进行以下试验(正反定型凝集低于2+的,应首先怀疑是由于亚型或抗原抗体活降低引起。) 1)、用自身血清、红细胞做定型对照,检验自身有无完全抗体。 2)、用O型红细胞做反定型对照,确认是否存在ABO系统以外完全抗体。 3)、用抗A、抗AB、抗A1和抗H进行正定型: ①A亚型细胞与抗A、抗AB的凝集强度低于A1细胞,但与抗H的凝集强度高于A1细胞(3+以上); ②A亚型(特别是A2中约有1-8%会产生抗A1),与抗A1基本不发生凝集。 ③用抗AB(O型血清或血浆)是因为它的抗A效价较高,与弱A和弱B抗原亲和力强。 4)、分别用A1型和A2型红细胞反定型检查血清中有无抗A1存在(A亚型中有部份会产生抗A1,能与A1发生凝集,但不与A2凝集。) 5)、询问病史,判断是否是由于病人抗体缺失或减弱引起反定型错误,可延长反应时间,或用灵敏度更高的血型卡做反定型。 6)、被检红细胞做直抗(观察有无被抗体致敏的情况),若为阳性,应将细胞放散至阴性后再定血型。 4、若还不能确定血型,应增加血型物质的检测(如唾液等)。 二、交叉配血不合 (一)主侧端不相合 1、血型鉴定不正确,重新鉴定血型。 2、病人血清中存在同种抗体,与供血者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反应。 3、供血者红细胞上已经包被了抗体,导致抗球蛋白试验阳性。 4、病人血清不正常,如白蛋白/球蛋白比例不正常引起缗钱状凝集,血清中存在高分子聚合物的血浆扩容剂 引起假阳性。 5、试验系统被污染。 (二)次侧端不相合 1、供血者血浆中存在针对病人红细胞抗原的抗体。 2、病人与供血者的ABO血型不相合。 3、病人的红细胞已经包被了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4、抗筛阴性,而次侧不合多由自身抗体引起(此是抗人球配血不合,而聚凝胺配血通过可输血)。 (三)配血不合的主要因素 1、血型是否正确。 2、是否有自身抗体。 3、是否有同种异体抗体。

常见ABO血型鉴定错误原因分析_张萍

3讨论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各种检测及诊断手段亦越来越多。本文通过用NSE和D-D的检测结果来说明这2项指标对肺癌患者的病情变化、预后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肺癌在临床上分为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二大类, Nsclc分为磷癌、肺癌、未分化癌,而sclc在临床和诊断治疗上不必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只有D-D在早期肺癌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E是催化糖原酵解途径中甘油分解的最后的酶,由3个独立的基因片段编码和3种免疫性质不同的亚基(A A、B B、C C、A C、B C)组成。其二聚体是该酶分子的活性形式,C亚基因酶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组织称N SE。NSE是神经母细胞瘤和sclc的标志物,sclc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肿瘤,约占肺癌的25%-30%,它可表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特性,有过量的NSE表达,比其他肺癌和健康对照者高5-10倍以上。sclc患者血清NSE检出阳性率可高达65%-100%,目前已公认为NSE对sclc有高度特异性是高敏感度的肿瘤标志物,有报道N SE浓度高低与sclc的转移程度相关。 D-D是人体纤溶系统的降解产物,纤维溶解系统是人体重要的抗凝系统。当纤维蛋白凝结块形成时,在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存在下,纤溶酶原激活后转化为纤溶酶,纤维蛋白溶解开始,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凝结块形成各种可溶片段,形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 DP)。FDP由X-寡聚糖、D-D、中间片段、片段E组成,其中X-寡聚糖和D-D均含有D-D成分。 人体纤溶系统对保存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维持血液的流动状态和组织修复起重要的作用,D-D水平增高,说明存在继发性纤溶过程[1]。而肺癌患者D-D增高说明机体内发生了纤溶以维持血管壁正常通透性。肺癌患者肺部组织需要修复,也可使纤溶系统发生调动,从而使D-D升高,提示D-D浓度高低和肿瘤关系密切且预后不良[2]。D-D浓度水平反映肺癌患者不同程度发生纤溶,是判断患者病情状况的最好指标,早期肺癌D-D升高或升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晚期肺癌较早期肺癌D-D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这说明肺癌发生与肺部栓塞有很大关系。动态检测D-D,对观察肺部有无栓塞形成、有无肿瘤转移及反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所以N SE和D-D的检测对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佳.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恶性肿瘤中的意义[J].实用 医技杂志,2003,10(6):590. [2]王志新,左媛.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异常改变的双重意 义[J].中国慢性病预防检测,1997,5(2):73-74. (收稿日期:2008-06-10) 常见ABO血型鉴定错误原因分析 张萍,陈荇(福建省立医院输血科,福州350001) =关键词>ABO血型;血型鉴定;安全输血 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9455(2009)01-0075-02 正确的A BO血型鉴定是临床安全输血必不可少的前提,而错误血型的血液一旦输入,则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笔者对多年工作中所观察的53例造成ABO血型定型错误的原因和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血型报告错误的原因 1.1血型测定的错误(1)血型检测时因患者红细胞悬液过浓或过淡,抗原和抗体比例不适当,使反应不明显,误判为阴性反应。(2)离心速度及时间不适合,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在这两种情况下,又不做反定型检测,只用肉眼观察结果,使之在血型抗原较弱的情况下,微弱、细小的凝集未看到,而造成定型报告错误。 1.2检验者工作粗心的错误(1)在血型检测时,由于试管上未编号,离心后拿错试管,使之张冠李戴而造成血型结果错误。 (2)工作精力不集中,填写血型结果时因笔误而造成血型错误。 (3)操作时不按规定(应先加血清,然后再加红细胞悬液),漏加血清而造成阴性结果,造成正反定型不符。(4)把ABO标准血清的/抗-A血清0误认为A型血清,而/抗-B血清0误认为B型血清,使之判定结果错误而造成血型报告错误。 1.3临床医生的错误(1)临床医生在填写输血申请时,没有做血型检测,单凭印象或听信患者的口述血型而造成血型错误。(2)因病历上输血检验报告单夹错,医生在填写输血申请单时,未校对患者姓名和床号,照单抄错。1.4临床护士的错误临床护士在抽取血标本时,未查对患者的姓名和床号,仅凭印象,抽了其他人的血液而造成血型报告错误。笔者曾遇见一患者在手术前备血时血型为A,2d后,该患者手术时幸亏在手术上又抽取患者血标本,定型为O型,避免了一场医疗事故。 1.5血站发血的错误由于血站发送的血液袋上的血型与血袋内的血液的血型不符而造成献血者的血型错误。笔者曾为一患者做交叉配血时,发现交叉配血血型不合,为受血者重复进行血型鉴定无误后,再对献血者的血型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该献血者血袋中的血液与血袋上血型标签不符。将该献血者的血液送回血站复检证实该献血者血型错误(血站刚成立,工作人员失误造成)。 1.6疾病导致血型结果的错误某些疾病可使受检者血液中含有较高的冷凝集素,而产生自凝现象或由于疾病使患者红细胞上的抗原减弱而造成血型的检测错误。高球蛋白血症的标本常见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而干扰血型判断。 2分析 笔者调查的造成血型错误原因的分类结果表明,有60.4% (32/53)是由于检验者在血型鉴定检测时造成的差错,这其中一半以上是检验者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责任心不强所导致。虽然血型鉴定的检测工作操作简单,但责任重大。只要在工作中认真细致,精力集中,严格把住血型定型这一关,血型鉴定的

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步骤.doc

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步骤 一. 1. 血型鉴定 排管并标记患者红细胞悬液管、患者血浆管、患者ABO正定型试管、患者ABO反定型试管、患者RhD定型试管。 2.标本准备分离患者的血浆,取一滴压积红细胞,三次洗涤,制备患者 2%-5%红细胞悬液。 3.加样 ABO正定型: 1 滴( 50ul )抗 A、抗 B 试剂加 1 滴( 50ul )患者红细胞悬液。 ABO反定型: 1 滴( 50ul )患者血清加 1 滴( 50ul )反定型试剂红细胞。 RhD定型: 1 滴( 50ul )抗 D 血清加 1 滴( 50ul )患者红细胞悬液。 4. 二. 结果判断 离心( 2 档):轻摇试管,肉眼观察有无凝集,记录ABO、RhD血型结果。不规则抗体筛查(生理盐水法+凝聚胺法) 1.排管标记 01、 02、 03 及自身对照管 2. 加样各试管分别加入相应的患者血清 2 滴( 100ul )及筛选细胞 1 滴( 50ul )。 3.结果观察 离心( 2 档),观察结果 先看上清液有无溶血,轻轻混匀,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结果判断并记录。 各试管分别加入低离子介质,轻轻混匀(参照试剂说明书) 各试管再分别加凝聚胺溶液 2 滴( 100ul )混匀,离心 先观察上清液有无溶血 弃去上清液,留约,轻轻混匀 肉眼观察有无凝集(凝者继续试验,否则查找原因并重复试验) 各试管分别加入重悬液 2 滴( 100ul ),轻轻混匀 肉眼观察凝集是否在1min 内消失 显微镜检查 三. 交叉配血试验(生理盐水法+凝聚胺法)

1.标本准备 分离供血者血浆与红细胞 三次洗涤,制备供血者 2%-5%红细胞悬液 2.排管标记 排管,主侧、次侧及自身对照管 3.加样 各试管分别加入相应的备检血清 2 滴( 100ul )及 2%-5%备检红细胞悬液 1 滴( 50ul )4.结果观察 离心( 2 档),观察结果 先看上清液有无溶血 轻轻混匀,肉眼观察有无凝集 结果判断并记录 各试管分别加入低离子介质,轻轻混匀(参照试剂说明书) 各试管再分别加凝聚胺溶液 2 滴( 100ul )混匀,离心 先观察上清液有无溶血 弃去上清液,留,轻轻混匀 肉眼观察有无凝集(凝者继续试验,否则查找原因并重复试验) 各试管分别加入重悬液 2 滴( 100ul ),轻轻混匀 肉眼观察凝集是否在1min 内消失 肉眼观察阴性者,显微镜检查 记录交叉配血结果 A、 B、O试验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